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法制格言范文

    法制格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法制格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法制格言

    第1篇:法制格言范文

    一、文明執法與嚴格執法的內在涵義

    什么是文明執法?廣義上講就是執法文明,是執法依據、過程、結果三者文明的統一。執法依據的文明主要是指行政機關的職權是法定的,依據的法律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意志。執法過程的文明主要是指執法過程的程序性和規范性,就是用體現全社會普遍遵守的準則和理念的行為和手段依法行政。執法結果的文明主要是指行政執法結果維護了法律的公平正義,并符合社會的價值取向。狹義上講,文明執法就是指執法過程的文明,并特指具體行政行為。具體說,文明執法是指執法人員以人為本,依照法律的規定和程序,運用法律規范辦理各種案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堅持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目的是讓不懂法者懂法,讓懂法者自覺守法。它要求行政執法人員真誠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真正體現行政執法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嚴格執法就是要求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按照國家憲法、法律、法規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標準和程序,正確的運用法律,保障國家法律的正確實施,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它要求一切執法活動必須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尊重法律的精神,理解法律的精髓,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嚴格執法是一種"原則"的執行,是在工作職權范圍內對違法者進行相應的處罰,以控制違法行為的發生。

    二、文明執法與嚴格執法的辯證關系

    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并不矛盾。嚴格的"格"就是法律,不可能存在法律規定之上所謂"嚴"的要求,否則就是"過",就是不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本身就包含著文明執法,因為完全按照法律要求去執法,很難理解文明執法可以不依照法律規定執行,否則就脫離了"執法"范疇。強調嚴格執法并非不要文明執法,可以不擇手段打擊違法行為,強調文明執法也不是不要嚴格執法,可以置法律于不顧。在依法的前提下,兩者是完全可以統一的,根本目的都是依法行政。

    嚴格執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求執法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嚴肅執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和程序辦案,真正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二是要求執法人員必須盡職盡責,對發生的違法行為敢于糾正并依法處罰,不搞"態度執法"、"關系執法"、"人情執法",做到見違必糾,糾違必罰,處罰有據。從這個意義上說,依照法律規定的權力和程序規范辦案就是文明執法。嚴格執法不是粗暴執法,那種有法不依、執法不公、不按規定著裝、儀表不端莊、語言粗魯、行為野蠻、吃拿卡要、亂罰款、以罰代管,甚至搞"區域"保護、"以邪治邪",既背離了嚴格執法的精神,又違背了文明執法的基本要求,既不是嚴格執法,更不是文明執法。

    要正確理解和把握文明執法和嚴格執法的辯證關系,必須克服兩種錯誤思想:一是文明執法就是在遇到違法行為人時敬敬禮、教育教育、警告警告,不實行其他處罰,不采取行政強制措施;二是文明執法就是不能與違法當事人產生沖突和對抗,以致于不敢采取暫扣物品等行政強制措施,以免被人認為"不文明"。其實文明執法固然要求執法者對當事人加強教育,減少處罰,但絕不是不辯違法行為的情節和危害程度,只教育、警告,而不進一步采取其他的懲戒或強制性措施。行政強制措施本來就是行政主體為實現行政職能而采取強力方法的行政行為。不采取強力來對抗當事人的不文明、不配合,行政強制措施就根本無法實施,行政執法就根本無法進行。只要程序合法,行為得當,這種行為上的沖突并不違背文明執法的本意。

    由此可見,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目的是一致的,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嚴格是一切執法活動的前提,是執法活動公平、公正的重要保證;文明是嚴格執法的表現形式,通過文明執法更能表現出執法活動的公正性。嚴格執法、文明執法兩者是辯證的統一體。

    三、不斷完善文明執法的有效機制,提高工作效力

    我市自20__年9月份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以來,全體城管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務,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一是執法環境差,時有暴力抗法事件發生;二是"專業型"的執法隊員少、綜合水平較低;三是執行力缺失(有不敢管、不會管、不愿管的現象),尤其是"復興城"事件充分說明了我們的綜合執法還沒有完全走上正常的軌道。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們進一步去克服和改進。

    (一)營造良好的行政執法環境。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首先做好自身宣傳。要把執法人員特別能吃苦、特別講奉獻、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向社會傳播,以獲得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對城管執法工作和執法人員的理解和支持,進一步提高執法機關的公信力和執法人員的親和力。其次是做好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站、專家講座、電視講話、知識競賽、法規咨詢等形式,大力宣傳城!市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識和律己意識,營造良好的執法氛圍,從而使廣大市民能夠自覺的理解、支持、接受、配合執法工作的全面展開和順利進行。二是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與合作。新聞媒體是城管執法宣傳和輿論監督的主要載體。要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優勢,最大限度地好傳媒的積極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負面效應。建立城管執法機關和新聞媒體的合作機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主動邀請媒體報道執法部門的正面先進典型,主動接受媒體和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員的監督作用。

    (二)盡快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教育培訓是提高執

    法人員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隨著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不斷深入,城市管理工作的領域更加廣闊、工作內容更加豐富、工作方式更加多樣,所有這些都對執法人員的業務水平、知識結構、工作方法、應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執法人員不僅要具備堅定的政治信仰,還要熟練掌握執法業務知識。所以,執法人員必須樹立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觀念,采取組織培訓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辦法不斷地行"充電"。在以往的培訓中,由于針對性不強,不光是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到目前"專業人員"還短缺。應根據工作實際,做到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學什么。從今年起采取相應的補貼措施,鼓勵沒有達到大專水平的隊員參加駐地大專院校開設的相關專業在職培訓班,待取得"文憑"后,單位給予報銷百分之五十的學費。同時,采取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實行嚴格的半年和年度考核制度,對在考核中成績優秀的隊員給予獎勵,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在隊員中形成比、學、趕、幫的良好氛圍,優化知識結構,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加強執法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堅持文明執法,必須從執法隊伍思想作風建設抓起,在端正執法思想、轉變執法觀念、改進執法作風上下功夫。根據當前執法隊伍的實際,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強化黨的宗旨意識。我們的執法隊伍中相當一部分是黨員(骨干),黨的宗旨必須時刻銘記在心。我們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沒有謀取私利、欺壓群眾的特權。二是強化執法為民的新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都非常重視"民生"問題。我們執法隊伍是政府的組成部分,和廣大群眾理應是"魚水"關系,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和群眾打交道,在執法過程中隊員形象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執法為民"是我們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的宗旨,也是檢查我們工作的重要標準。所以必須做到"忠于法律和忠于人民的統一,嚴格執法與熱情服務的統一,維護城市環境和善待群眾的統一"。維護城市環境、查處違章行為、保護人民的利益,是我們執法人員所肩負的神圣職責。在"深化人性化執法,構建和諧城管;深化公正執法,構建法制城管;深化規范執法,構建責任城管;深化公開執法,構建透明城管;深化親民執法,構建服務城管"上狠下功夫。積極開展"城管與民生、城管與人性化、城管與法制、城管與服務、城管與發展"的大討論。努力營造"精神充實、作風務實、工作求實、干事扎實"的城管執行文化氛圍。三是強化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胡總書記在"6.25"講話中說"全黨同志要更加自覺的堅持求真務實精神……"。目前我們的工作環境和條件還處于比較艱苦和落后狀態,工作中常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面對執法過程中不理解、不配合的群眾,可能要不厭其煩地反復做工作。但是,這不能作為任務完成不好的借口。在艱苦斗爭的歲月里,同志領導的隊伍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勝利走向勝利。靠的是什么?不言而喻!他們吃過的苦,受過的累,平常人是難以想象和承受的。今天,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一點困難和問題,又算得了什么!只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用真心、動真情、說真話、使真勁,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四)提高工作效力,保持長效機制。工作效力不高,事倍功半,是我們工作中的致命弱點。究其根源主要是執行力缺失。不能說是現行的規章制度不好或不健全,關鍵是我們在執行中是否都將規章制度落到了實處。執行力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以上分析存在的問題。要解決執行力的問題,首先要解決"想執行、會執行"的問題。思想穩定是想執行的前提,針對個別隊員思想不夠穩定、出勤不出力等問題,進行正面引導和教育,用正面典型教材,激勵全體隊員奮發向上,做到"在其位不光是要謀其政,而且還要把其政謀好"。以反面典型案例為教材,常常敲響警鐘,防止個別隊員在工作中出現"不給好處不作為,給了好處亂作為"的現象,使每個隊員都懂得"不管從事何種職業,處在什么崗位,每個人都有自己擔負的責任,都有份內應做的事。做好份內的事是每個人的職業本分,也是執行力的基本要求"。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必須處理好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問題,只有把集體利益位置擺正了,從"責任重于泰山"這句話中感悟到自身的責任重大,才能把被動執行轉變為主動執行,才能解決"想執行"的問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想做,沒有做不好的。其次是強化執法工作的長效機制,也就是解決長期"執行"的問題。我們在工作中體會到,集中整治效果好,"長期效果"卻不佳。也就是說再大的困難只要我們"咬牙"、"跺腳"都能解決。關鍵是我們能不能長期"咬牙"、"跺腳"。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處事公道,運籌帷幄,時刻站在隊伍的前列,身先士卒,令行禁止,要求隊員做的領導先做,要求隊員不做的領導先不做,確實做好表率作用。及時發現和糾正隊伍發生的不良行為,保持整個隊伍任何時候都處于士氣高昂的狀態。

    第2篇:法制格言范文

    施氏食獅史

    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始識是十獅,實十石獅尸。試釋是事。(文/趙元任)

    【譯文】

    石室里住著一位詩人姓施,愛吃獅子,決心要吃十只獅子。他常常去市場看獅子。十點鐘,剛好有十只獅子到了市場。那時候,剛好施氏也到了市場。他看見那十只獅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獅子殺死了。他拾起那十只獅子的尸體,帶到石室。石室濕了水,施氏叫侍從把石室擦干。石室擦干了,他才試試吃那十只獅子。吃的時候,才發現那十只獅子,原來是十只石頭的獅子尸體。試試解釋這件事吧。

    熙戲犀

    西溪犀,喜嬉戲。席熙夕夕攜犀徙,席熙細細習洗犀。犀吸溪,戲襲熙。席熙嘻嘻希息戲。惜犀嘶嘶喜襲熙。(文/趙元任)

    【譯文】

    西溪的犀牛,喜歡玩耍。席熙(人名)每天帶犀牛出去,細心地學著幫犀牛洗澡。犀牛吸著溪水噴向席熙逗他,席熙笑嘻嘻讓犀牛不要鬧了。可是犀牛樂此不疲,就愛嬉戲著襲擊席熙。

    于瑜欲漁

    于瑜欲漁,遇余于寓。語余:“余欲漁于渝淤,與余漁渝歟?”

    余語于瑜:“余欲鬻玉,俞禹欲玉,余欲遇俞于俞寓。”

    余與于瑜遇俞禹于俞寓,逾俞隅,欲鬻玉于俞,遇雨,雨逾俞宇。余語于瑜:“余欲漁于渝淤,遇雨俞寓,雨逾俞宇,欲漁歟?鬻玉歟?”

    于瑜與余御雨于俞寓,俞鬻玉于余禹,雨愈,余與于瑜踽踽逾俞宇,漁于渝淤。(文/楊富森)

    【譯文】

    于瑜想去釣魚,到我家找我,對我說:“我想去渝水的灘涂上釣魚,你和我去嗎?”

    我說:“我打算賣玉,俞禹想買我的玉,我得去他家。”

    于是我同于瑜一同來到了俞禹家,見到了俞禹,想要把玉賣給他。這時天下起了雨,大雨漫過了俞禹家的房子。我對俞禹說:“我本來打算去渝水的灘涂上釣魚,現在在你家遇上大雨,是該釣魚呢?還是賣玉呢?”

    于瑜和我在一起在俞禹家避雨,我把玉賣給了俞禹。等雨停了,我和于瑜慢慢走出俞禹的家,去渝水的灘涂上釣魚。

    本文比喻做事應該講究條理,忙而有序地完成,這樣做事的效率才會更高,否則有時會釀成大禍。

    季姬擊雞記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饑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文/佚名)

    【譯文】

    第3篇:法制格言范文

    市委、市政府今天召開全市林業體制改革總動員電視電話會議,這標志著我市林業體制改革從今天開始正式啟動,*書記、*市長親自參加會議并將作重要講話,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林業生態建設和林業體制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視。剛才,*副市長作了動員部署,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代表全市林業系統作表態性發言。

    一、堅決執行市委市政府決定,確保林業體制改革的順利推進

    林業體制改革是理順林業管理體制、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把我市打造為全省生態發展示范區的內在需求,是廣大干部群眾的強烈期盼,事關林業發展,事關生態安全,事關我市社會經濟發展大局。這次林業體制改革突出了“精簡機構,理順體制,減輕包袱,增創活力,確保穩定”的原則,為此,全市林業部門要堅決擁護和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的決定,把全市林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關于林業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積極當好參謀,發揮職能作用,全力支持和配合各級黨委政府開展林業體制改革工作,積極協調各方工作關系,確保林業體制改革的順利推進。

    二、發揮職能作用,確保林業體制改革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林業部門在此次林業體制改革中,要樹立大局意識,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做到“五個到位”,全力支持和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完成林業體制改革任務。

    一是領導和人員到位。林業部門要把體制改革作為當前林業建設最重要最緊迫的工作,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精心安排,當好參謀,始終走在體制改革的前列,全力以赴抓好體制改革工作,并按照當地黨委政府的部署,切實履行職責,抽調得力的同志參加林業體制改革工作,服從指揮調動,積極主動開展工作。

    二是調查核實到位。林業部門要切實履行主管部門職責,配合有關部門,對林業體制改革進行全面調查,摸清底子,核對資產,做到數據準,底子清,為推進林業體制改革掃除障礙。

    三是宣傳發動到位。會議之后,林業部門要層層召開動員大會,傳達貫徹這次會議精神,組織林業系統全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市委、市政府頒發的《*市林業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和《*市直屬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深刻領會精神實質,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多形式、多渠道抓好學習宣傳,做到學習貫徹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確保將《實施意見》和《實施方案》及這次會議精神傳達到林業系統每一個干部職工。同時要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做好下崗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聽取干部職工意見,尊重干部職工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維護干部職工的合法權益,切實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保證改革有序進行。

    四是下崗人員分流補償、競爭上崗等政策落實到位。林業部門要掌握政策,堅持原則,公平公正,要按照人事編制部門核定的編制人數、領導職數等進行崗位核查,結合各地工作實際,科學合理設置崗位,明確工作職責,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和德才兼備的原則,實行公開考試、嚴格考核,擇優聘用。制定和落實富余人員安置辦法、競爭上崗實施辦法等配套措施,并嚴格按照國家、省、市相關政策,參照相關操作程序,做到“四上墻公示”:即改革實施方案上墻公示,下崗分流人員名單上墻公示,錄用工作人員名單上墻公示,下崗分流人員工齡及補償金額上墻公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實行陽光操作,提高改革工作的透明度。

    五是體制改革紀律執行到位。在改革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嚴格遵守有關制度和紀律,加強資金、財產監管,嚴防趁改革之機擅自變賣國有資產、轉移資產或變更資產用途,購置、處置資產及出租國有林地等行為,公道正派辦事,自覺接受干部職工和社會的監督。對借改革之機強行流轉山林、與林農爭利,亂砍濫伐林木、亂征濫占林地,因失職、瀆職造成資產管理混亂,財產物資丟失、浪費等行為,我們將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三、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林業隊伍和林區秩序穩定

    第4篇:法制格言范文

    一、嚴肅查處經濟違法違紀行為,維護法紀的嚴肅性

    從審計機關的職能來看,嚴肅查處經濟違法、違紀行為,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是審計監督的基本任務。所謂違法,即指不履行法定義務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為,例如偷漏稅款、單位投機倒把及走私行為、貪污、賄賂、私分國家資財,以及造成的重大損失等等。對這些問題,審計機關應本著執法從嚴的原則,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依法做出準確的處理決定,構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門處理,未構成犯罪需要追究責任的要移交監察、紀檢等部門處理。所謂違紀,指的是與財政、財務收支及經濟活動有關違反財經紀律的問題,對違紀問題主要從兩方面處理。一是對違紀的金額按規定進行收繳、沒收或罰款。二是對責任者的處理,夠上要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要移交紀檢,監察等部門處理。對這些違紀行為的處理,要嚴格依法行事,不得“靈活變通”。對目前由于法規界限不清或明顯不合理又暫時無法可依的情況,要提請有解釋權的部門解釋后處理,或請示本級政府后處理,并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制定或完善相應法規。

    從目前審計執法的現狀看,主流是好的,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現行體制使審計的獨立性受到一定限制,出現執法不平衡現象。二是社會不正之風對審計執法有一定影響,如說情風、拉關系等等。三是少數審計人員素質不高,法制意識談薄,有看面子,講人情甚至營私舞弊的行為,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審計執法水平,也影響著審計質量與效能的提高。

    對于影響審計執法的這些因素,除屬體制上的原因解決起來需要有一個過程外,其余幾方面可通過抓以下幾項工作來解決:一是加強執法檢查。二是對審計人員進行經常性法制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和法制觀念。三是對執法質量規定具體的考核辦法,并與審計人員的獎懲掛鉤。四是對重大違紀、違法案情的認定開有審計機關領導和有關執法人員參加的聯席會議,堅持集體研究決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執法質量。

    二、審計機關要依法行使審計監督權

    所謂依法行使審計監督權,是指審計主體必須遵循審計法規和其它相關法規對審計客體實施審計監督。不能以權代法,隨心所欲地實施審計行為,保證審計監督的客觀公正性。

    (一)依法確立審計關系是指實施審計行為中主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由于審計的結論具有權威性,故審計人員在依法行使監督權時,必須要有合法的資格,審計機關是依法行使經濟監督職能的,這本身就有構成合法的資格,其監督也是有效的。但審計與被審計者在法律上的關系是平等的。在實施審計之前,一定要按照法定的審計程序,主動與被審單位負責人進行平等的交談,闡明審計的目的與要求,使被審單位明確認識,積極配合開展審計。

    (二)依法規范審計行為,實施審計執法從準備階段到終結階段,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程序,在法律的約束下進行工作。要按審計法及相關規定開展業務,審計人員在執法中要忠于職守,廉潔奉公,客觀公正;對審計中查出的問題,要與當事人核對清楚。充分聽取當事人以及相關責任人的陳述和說明,依法核準、認定違紀違法事實。在實施審計行為中既不能循私情,也不能,用非法手段實施監督,超越法律賦予的權限。

    (三)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要合法。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的合法性,主要體現在結論與處理決定的形成程序與內容上。前者指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的產生以及將其發到被審單位執行和報送有關單位的范圍,程序應符合有關法規的規定,在審計會議未討論之前,個人不得隨意向被審單位表態;后者指對每一審計事項的處理,必須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

    三、加強對審計執法的監督檢查工作

    自覺接受檢查監督,是保證審計執法質量的又一項必要措施。審計機關要認真總結幾年來執法監督檢查工作的經驗,把進一步建立健全經常性執法監督檢查制度,作為加強內控機制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執法檢查,可由本級審計機關設立專門機構進行,也可由上一級審計機關組織進行,要把平時檢查與定期檢查結合起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執法檢查要重點檢查三方面:一是各項審計中的執法質量,包括審計程序的執行和定性的準確程度;二是檢查被審單位對審計結論處理決定的執行情況,即審計的目的是否達到。三是檢查審計人員在執法中的遵紀守法情況以及職業道德等問題。審計機關除應在內部開展執法監督檢查外,還應自覺接受黨的監督、司法監督、監察監督和群眾監督,這是實現審計工作法制化重要的一面,也是國家民主政治成熟的標志。

    (四)加強理論指導

    第5篇:法制格言范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學;改革發展;思路探究

    培養應用性人才是高職院校的重要職責,它擔負著為專業服務和素質培養的雙重重任,尤其在人才素質培養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高職“教”與“學”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特別是隨著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致使高職學生基礎理論參差不齊,個體差異加大,多數學生對各科目學習往往難以接受。“根據當前學生的現狀,要提高教學質量,做到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理論、掌握技能的積極性,架起人才與市場之間橋梁,必須實行分層教學,推進高職教學改革。”盡管多年來許多教育工作者在高職教育與教學改革中作了大量的努力及多方面的嘗試,但收效甚微。筆者呼吁高職教師積極行動起來,分析高職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找到高職教學的“出路”,讓高職教學在未來的教育事業中煥發出它應有的光彩。

    一、目前高職院校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職院校教學各自為政,沒有制定盡可能統一的高職課程標準。隨著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職業院校集中了大部分精力放在專業建設方面,從而忽略了高職教學的改革和發展。高職院校很少有時間開展跨校區的教學交流活動,不同學院同一個專業開設課程、課時和講授內容往往會因為各個學院的重視程度導致差別很大,沒有制定盡可能統一的高職課程標準,制約了高職教學的快步發展。

    (二)高職院校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相對落后。本來“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其在學習期間學會如何獵取知識,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課題。”然而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正處于大發展時期,各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致使上公共基礎課的教師的教學工作量陡增。高職教師每天忙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很少有時間有機會與外界加強交流合作,沒有太多的精力學習現代職業教育,不能及時地進行教育理論的更新,影響了高職院教學的向前發展。

    (三)高職院校教學模式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專業的需求。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它不是狹義的就業教育,而是同樣要體現馬克思倡導的“人的全面發展”主題的。作為基礎課,以提高學生的基礎性素質為任務,教師一方面要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另一方面要訓練學生的核心能力。高職教學要為專業課程做好服務,保證專業課的順利進行。然而,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為專業服務的意識不強,同時,不同專業課的需求層度差別太大,大多數專業教師忽視專業課的作用,大部分教師因為很少涉及專業領域,不太清楚專業課的需求程度。這使得大多數高職院的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專業的需求,在專業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勢必會讓人錯誤地認為某些課程沒有開設的必要性,從而極大地阻礙了高職學院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四)高職教學的“應用價值”未能得到全面的體現。從小學學習到中學學習,教學從未脫離過“應試教育”,使得大家都忽略了教學的“價值”所在,認為學習是枯燥的,學生一進入高職,考試壓力相對減輕的同時,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就業的影響,“無用論”就會很快地在學生的心中傳播開,學生就會產生“厭惡學習”的情緒,這同時會極大地影響教師的教學,使部分教師體會不到教學的樂趣,產生“厭惡教學”的心理,教學不相長,反而相互削弱,如此惡性循環,不斷地阻礙著高職教學的改革發展。

    (五)高職院校教學方法不能與現代化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高職院校教學是以實用性為基礎的教育,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許多比較抽象的學科,高職課程的傳統教學方法是教師對一些理論、定理等在黑板上進行推導,號召學生們將理論牢牢記住并教會學生運用過程,在各類高職院校中,由于學生理論基礎相對薄弱,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能力、記憶能力都比較差,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注意“聲形結合”,學生很難進行感性思維,結果往往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學得枯燥無味、似懂非懂,教學效率低、效果差。

    (六)高職課程評價體系不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傳統教學常常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相當部分學生認為學習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考試。事實上,考試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能力。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評價體系依然十分陳舊落后,諸多不合理、不科學、不完善的因素仍然存在:以分數的高低來衡量一個學生學習狀況的好壞;考試內容與現實嚴重脫節,無法服務于學生將來要解決的專業及職業問題。要應對新時期人才培養規格發生的巨大變化,正確處理好各學科基礎知識學習和學以致用的關系,高職院校必須探索和建立與職業能力相適應的課程評價體系。

    二、未來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思路

    (一)成立“高職院校教學會”

    “高職教學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使教學內容更加適合與貼近高職學生,只有摒棄頭腦中的教學思維定式,在教學進程中不斷嘗試與探索符合高職學生特點的課程內容,才有可能通過教學改革有所裨益。”因此,成立“高職院校教學會”,定期討論與制定相對穩定的科學的高職院課程標準,“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目前高職院教學急需探索一新的發展思路,成立高職院教學活動開展機構“高職院教學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其作用在于:可討論和制定適應高職院各專業需求的課程標準;加強各高職院教學的交流與合作,取長補短,共同促進高職教學的改革與發展;進行高職課題建設,尋求高職院教學發展的最佳模式。

    (二)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隨著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高職教學改革對教師的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努力提高學歷層次,密切關注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善于吸收借鑒先進的教學理論,形成“博”、“專”相統一的知識結構。

    2.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深刻認識教學規律及學習者的心理特征,勇于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更新和引入新的的理念。

    3.重新定位教師角色,加強教學反思,不斷深化教師個體的內涵和素質,努力提升學術修養和科研水平。

    高職院應重視各學科的基礎性地位,深刻體會教學改革的難度,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培養,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和競爭機制,促進教師在教學改革和科研方面的雙豐收。  (三)實施分層教學和分專業教學

    改革和創新高職院校教學模式,實施分層教學和分專業教學,使各科都能更好地為人才培養服務。高職院教學模式目前還比較單一,由于課時大量削減,很多高職院課程只開設了一些基礎性的課程,即便這樣,某些文理兼收的職業院校的“文科類”學生學習理科非常困難,而“理科類”學生學習文科也非常困難。因此高職院教學應實施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開設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B層學生(學習基礎較差),教學的目標就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其難度不超出專業課程所用知識范圍,對于A層學生(學習基礎較好),教師重在引導,適當拓寬問題的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求解相關難題,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高職院教師必須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多規格、全方位的。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學科作為基礎學科,要求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目標。因此,課程內容的安排要在保持自身的系統性、邏輯性的同時,重點強調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適當地減少難度較大的基礎理論的嚴密論證和推導,加強與實際聯系較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訓練。

    高職院教學要做到分專業教學,應采用“必修+選修”的教學模式,所有專業必修最基本的課程,不同專業選修不同的內容以滿足不同專業對知識的需求。

    當然,高職院應重視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再教育,明確專業知識在專業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高職院可將現有的教師按專業大致分工,先專攻某一專業,較長期地擔任一個專業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學院能提供一些機會,讓職院教師參加一些培訓、進修,與專業接觸。高職的教師都應是高素質的人才,適當的進行專業知識的繼續教育,盡量能從整體上提高教學的質量,使之更好地為專業服務。

    (四)建立“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體系

    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應用的日益廣泛,使得教學的應用在廣度和深度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以往傳統的教學體系中的“應用”功能沒能體現出來,不能很好地喚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的教學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當今社會需要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傳統意義上的邏輯思維能力,更需要有熟練應用技術對所涉及的專業問題進行定量分析、建立教學模型、求解模型的能力。而教學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需要教學實驗,需要利用計算機和有關的教學軟件進行求解。利用教學軟件能很容易地完成高等教學中的計算,如積分,微分,求解普通方程與微分方程等,教學軟件的圖形與數值計算功能還可以使教學更方便、更直接地表達教學的概念、思想、方法,為教學錦上添花。

    高職院建立“理論+實驗”一體化的教學,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將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中解脫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去理解學科概念,應用學科概念,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之更好地為專業服務。然而,職院許多學科都是注重邏輯思維培養的學科,進行教學實驗只是一個輔助手段,它不應也不可能代替學科理論學習的全部。“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基本學科理論及其應用性講解,另一方面又不能讓學習計算完全依賴于教學軟件,學科計算的基本方法的講授還是很有必要的,難度可以適當降低。

    同“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相適應,教學評價體系可以做一定的調整,如學科考試可采用“理論+上機操作”的模式,或者采用“理論+論文提交”的模式,這種考核評價方式既能充分體現高職教學“以應用為目的,重視創新、提高素質”的原則,又能夠給學生一個綜合成績的評定,是由單純學科理論知識的考核轉變為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核。

    (五)高職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心理效應”功能,促進教學的良性互動

    “皮格瑪利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高職教師絕不能妄自菲薄學生,應熱愛并尊重自己的學生,并時時激勵學生,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學生,讓學生親近學習、熱愛學習,力求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中產生“共鳴”,實現“教”與“學”雙向良性互動。

    第6篇:法制格言范文

    關鍵詞:決策樹;Logistic回歸;超額收益;基本面指數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09)03-0057-04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Stock Price Constituent Index

    WANG Xin, YIN Liu-zhi, FANG Zhao-ben

    (School of Management, USTC,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Based on decision tree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 select constituent stocks and determine their weights with fundamental factors.Fundamental stock price constituent index(JOYFI300), created as a guidance to fundamental investment, is testified better on excess return.Firstly, two selection measures, net profit and trading value, are chosen by using decision trees, and then initial samples of constituent stocks can be found out by these two factors.Secondly, the influence of fundamental factors on weights of constituent stocks can be analysed and determined by Logistic model.Finally, after testing and comparing we find that JOYFI300 Index is better on excess return than Shanghai-Shenzhen 300 and CITIC/S&P 300 Index.

    Key words:decision trees; Logistic regression; excess return; fundamental index

    1 引言

    目前流行的股票價格指數通常僅以股票市值作為加權因子,而股票基本面因素在決定指數成份股構成時,雖然也有所考慮,但在決定權重時卻未能具體體現這些因素。另一方面,少數指數雖然已把基本面因素作為加權因子,但采用了主觀的等額定權方法,客觀依據不足,難以給出合理的經濟解釋。基于這一現狀,本文運用決策樹技術確定基本面指數選股原則和成份股初始樣本;之后再以基本面變量作為加權因子建立Logistic模型,通過模型擬合區分各因子對樣本股進入指數的影響程度,進而確定成份股構成及各自權重。本文將應用上述方法選擇300家成份股編制基本面300指數(簡稱“JOYFI300”)。

    本文研究的意義在于,通過引入基本面因素選擇成份股并確定權重,使價值低估的股票能獲得更合理的權重,從而優化指數的風險收益特征[1];為市場提供一種可交易的良好基準[2],引導基于基本面投資的理念;為組合投資者提供一種構建投資組合的新方法[3~5],以提高資產配置的效果,促進金融工程技術的應用。

    2 綜述

    2.1 股票價格成份指數編制現狀及最新進展

    現有股價成份指數選樣標準過于簡單,大多只考慮市值規模和流動性因素;從定權方法上,國內所有股價成份指數均采用流通市值加權,還沒有指數采用基本面因素定權。市值加權的優點是權重易于確定,能夠給予直觀的解釋;缺點是隨著股票價格的變化,各成份股所占權重隨之變化,同時很難設計出調整機制使權重回到合適的水平。而基本面因素加權卻可經由再平衡(Rebalance)機制使權重回到初始的水平,即通過減少波幅靠前股票的比例,增加波幅落后股票的比例,使成份股權重新回到期初水平,以糾正投資偏差。

    國際上已有少量指數采用基本面因素加權,但定權方法較為主觀,客觀依據不足,難以給出合理的經濟解釋。目前公開考慮基本面因素的指數有[6]:(1)道瓊斯股價指數體系中道瓊斯全球、行業和亞洲頂尖50指數三個風格指數都是按照自由流通市值、銷售/收益(S/E)、凈利潤進行綜合排名,權重分別為60%,20%,20%,但最終成份股權重仍然采用自由流通市值。這里流通市值仍被作為最重要的選股標準,2個基本面變量也僅按等權進行處理。(2)富時股價指數體系中RAFI系列指數,基于Robert[7,8]的研究框架,以銷售收入、現金流、股息、賬面價值為指數選股標準,但4個變量同樣按等權進行計算。(3)標準普爾股價指數體系中成長價值風格系列指數也類似地選擇成長型和價值型變量共7個變量作為加權因子,具體定權方法未公開披露。

    2.2 決策樹和Logistic回歸

    決策樹[9]是用于分類和預測的預測型建模方法。它的優點是分類判定方法簡單高效,生成的規則易于解釋和理解,適于分類變量的數據處理;但不易于處理連續型數據。作為數據分類的一種有力工具,決策樹在管理、金融、生物統計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簡單來說,運用決策樹進行數據分類一般分為兩個步驟:(1)決策樹歸納,即利用訓練數據構建決策樹,生成分類規則。(2)應用決策樹預測檢驗數據,確定數據類別。第2步決策樹的應用相對簡單。第1步決策樹結構的擬合是需要重點考慮的,不同的決策樹可能產生不同的分類結果。

    在構建決策樹進行數據分類和預測前,需對數據進行以下預處理:(1)數據清理(Data Cleaning)。包括缺失值的處理和數據噪聲的消減;(2)相關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訓練樣本的某些數據屬性可能是冗余的,與分類并不相關,通過相關性分析將這些多余的屬性刪除;(3)數據變換(Data Transformation)。例如:將連續數據通過聚類分析或概念化分層轉換為分類數據;對數據進行標準化,使數據取值進入指定區間,如(0,1)等。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Logistic回歸模型的研究逐步得到深入[10],它的優點是:(1)適用于因變量是分類變量(可以是二分類或多分類)的數據處理;(2)對于自變量的分布沒有正態假設條件,數據類型既可以是連續變量、離散變量、也可以是啞變量(Dummy Variable);(3)未作方差齊性假設;(4)要求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是非線性關系(S型曲線),假設服從Logistic分布。若假設服從標準正態分布,則為Probit模型。當觀測數據尾部較厚,或自變量為連續變量時,采用Logistic模型更為適當。

    記給定自變量取值xki時事件發生的條件概率為

    P(yi=1|x1i,x2i,…,xmi)=pi

    得到Logistic回歸模型(1)式,α、βk分別表示Logistic模型的截距項和各自變量回歸系數。

    pi=exp(α+∑nk=1βkxki)1+exp(α+∑nk=1βkxki)(1)

    上式可轉換為Logit形式:ln(pi1-pi)=α+∑nk=1βkxki。如果因變量和自變量的觀測值已知,就可估計出模型各項系數,這些系數估計值可以解釋為各自變量在模型中所起的作用。

    3 JOYFI300指數的編制

    以每年4月30日為基準,將該日滬深兩市所有已上市A股作為樣本,但需剔除:(1)ST、*ST股和暫停上市股票;(2)最近一年發生重大違法違規事件;(3)最近一年財務報告未及時披露或有重大問題;(4)上市不滿11個交易日的公司。所有數據均取自wind金融數據庫。

    3.1 決策樹分類變量

    本文選擇13個變量作為決策樹分類變量(見表1)。后五類基本面指標在進行決策樹分類前均進行了加權標準化。即先對數據進行市值調整,以其占全體樣本取值總和的比例作為最終取值。市值調整以公司實際流通市值占公司總市值的比例為權重。為提高決策樹分類效果,運用聚類分析將后六類連續型變量進一步離散化為分類變量。

    表1 決策樹分類變量

    序號變量代碼變量名稱變量屬性序號變量代碼變量名稱變量屬性

    1zccz資產重組二分類8gsgrow銷售增長量連續

    2cgjzd持股集中度二分類9bv賬面價值連續

    3zrz再融資二分類10np凈利潤連續

    4hydw行業地位三分類11gs銷售收入連續

    5hydbx行業代表性三分類12gd股息總額連續

    6cjje成交金額二分類13ygrs員工人數連續

    7gdgqxz股東股權性質四分類

    3.2 決策樹訓練樣本及分類變量相關性分析

    從4個類似的300指數(滬深300、中信標普300、申萬300和巨潮300)中選取相重合的成份股作為決策樹“宜進入指數”的訓練樣本;將6個連續變量按取值大小排序,將至少有5個變量排名在下1/2分位的股票做為“不宜進入指數”的訓練樣本。

    根據訓練樣本數據,對上述變量分別與因變量(是否進入指數)作pearson χ2檢驗。在95%置信水平下均拒絕原假設,即它們與因變量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關系。

    3.3 成份股的選擇與定權

    采用R語言擬合決策樹,樹結構見圖1。np和cjje兩個變量就決定了樹的結構,說明僅股票業績和流動性是JOYFI300成份股的選樣標準。本文通過對數據的加權標準化將市值因素引入基本面變量,在基本面變量中間接反映公司市值大小,因此JOYFI300與其他成份指數選樣標準的差異正是體現在經市值調整的凈利潤指標上。根據樹結構對其余樣本進行分類,選出符合分類標準的股票,與“宜進入指數”的訓練樣本共同構成JOYFI300成份股初選樣本。

    表2 Logistic模型變量選擇結果 (α=0.05)

    變 量系數估計值Wald置信區間Wald χ2P值

    bvβ^1=4.1707(β^1-1.01,β^1+1.01)65.8792

    npβ^2=10.5788(β^2-2.18,β^2+2.18)90.4159

    gdβ^3=2.8356(β^3-1.62,β^3+1.62)11.83130.0006

    gsgrowβ^4=0.5776(β^4-0.54,β^4+0.54)4.37020.0366

    記成份股初選樣本因變量y為1,否則為0。運用逐步選擇法(Stepwise)對6個連續變量進行變量選擇,采用SAS的Proc Logistic[11]程序計算,系數估計值顯著性檢驗(Wald檢驗)的結果見表2。賬面價值、凈利潤、股息總額、銷售增長量4個變量P值顯著小于α=0.05,故拒絕原假設(H0: βk=0)。各初選樣本的評分可由(2)式得到,scorei就是第i只初選樣本股票的基本面得分。根據評分大小選出前300家股票作為指數成份股。各成份股最終權重由公式weighti=scorei/∑iscorei計算。scorei=1×bvi+2×npi+3×gdi+4×gsgrowi(2)

    圖1 決策樹結構

    3.4 JOYFI300指數樣本期間及計算

    以2005年4月30日為基期,基點1000點,模擬計算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JOYFI300指數。根據各成份股加權收益率計算每日指數收益率的變動,再換算成每日指數變動值。成份股分配現金紅利會使流通市值發生變動,JOYFI300對此的處理是考察期內維持其權重不變,這相當于在跟蹤JOYFI300進行指數化投資時,紅利即時再投資于該股。

    4 JOYFI300指數的評價與比較

    4.1 風險收益特征

    再平衡機制能夠使權重回到合適的水平,但也會提高指數的周轉率,增加交易成本,因此需要考量再平衡的調整頻率。通過比較樣本期內各指數的總收益率(表3),每半年和不進行再平衡由于收益特征未表現出顯著差異被首先否定,每月再平衡總收益率雖比每季再平衡略高,但是若考慮成份股周轉時的交易成本,顯然每季再平衡總收益率更優。后文在進行指數評價時均采用按季再平衡的JOYFI300指數。

    表3 各類指數總收益率比較(2005年5月~2007年10月)

    JOYFI300(每月再平衡)JOYFI300(每季再平衡)JOYFI300 (每半年再平衡)JOYFI300(未再平衡)中標300滬深300

    總收益率587%582%532%453%500%510%

    表4 各指數收益特征比較

    指數最大月收益率最小月收益率幾何平均月收益率幾何平均年收益率年超額收益(參照滬深300)年波動率偏度峰度

    JOYFI30030.74%-7.28%6.611%115.58%10.84%28.795%1.3050.421

    中標30027.14%-8.61%6.153%104.74%-1.40%27.614%1.2080.140

    滬深30027.93%-8.20%6.214%106.14%-27.722%1.2360.229

    JOYFI300在各項收益率指標(表4)上都高于兩比較指數;年波動率與中標300、滬深300相比分別增加1.181%、1.073%,但年均收益率增幅遠遠超過年波動率的增幅,分別到達10.84%、9.44%。偏度為正且略大說明收益率的分布較其他指數呈現更明顯的右偏,即在JOYFI300收益率分布的右側存在更多的極端值。峰度略高表明尖峰厚尾特征更為顯著。峰度偏度數據清晰地顯示JOYFI300收益率分布比其他指數具有更優良的性質,它的右尾部(正收益率)有更多更大的數據點分布,可能具有更高的均值水平。參照其他兩種指數對JOYFI300月超額收益進行均值檢驗(H0:月超額收益≤0),P值顯著小于0.05,說明JOYFI300月超額收益顯著不為零,月收益率均值水平比其他兩種指數更高。

    基于資本資產定價理論的分析框架,從投資組合的角度考察各指數的風險收益特征(見表5),JOYFI300仍然表現出良好的特性。基本面指數組合的β系數比滬深300略低,與中標300大體相當;經風險調整后的投資組合超額收益(Jensen)也表現為JOYFI300更優。

    表5 基于CAPM的風險收益特征(參照滬深300按月收益率計算)

    指數βPearson相關系數超額收益IRJensen

    JOYFI3000.99598.08%0.397%0.22310.00428

    中標3000.95699.78%-0.060%-0.09590.00201

    4.2 指數穩定性

    JOYFI300的結構調整包括兩個方面:成份股定期和不定期的調整、指數權重再平衡。表6中平均周轉率的計算綜合考慮了這兩方面的因素。指數結構調整的成本也來自兩個方面:交易費用和執行成本。本文僅考慮交易費用帶來的成本。由于機構投資者通常無需或部分支付交易傭金,所以分別計算僅支付印花稅(交易成本=3‰)和部分支付交易傭金(交易成本=5‰)兩種情況。

    表6 JOYFI300指數周轉率與交易成本(參照滬深300)指數平均周轉率月超額收益

    交易成本=3‰交易成本=5‰

    月超額收益超額收益損失率月超額收益超額收益損失率最大交易成本(超額收益=0)

    JOYFI30024.663%0.397%0.375%5.54%0.361%9.07%5.40%

    5 結 論

    運用決策樹和Logistic回歸將基本面因素引入股價成份指數的編制,使成份股的選樣標準與定權方法更為合理客觀,同時再平衡機制使初始權重得以保持,指數的收益性質得到很大的改善。采用上述方法編制的JOYFI300獲得了顯著優于滬深300和中標300的超額收益,樣本期內JOYFI300指數組合年均收益率分別高出10.84%和9.44%。JOYFI300的風險收益特征表明采用基本面因素加權構造的指數組合是比市值加權指數組合更為有效的CAPM市場組合;基于基本面投資的理念在中國證券市場具有很強的適用性,能夠獲得超越同類型指數的風險收益水平。尤其在以滬深300為標的指數的股指期貨推出后,可為設計指數基金、ETFs、指數投資組合等指數產品提供一種可行的新方法;組合投資管理者也可利用JOYFI300優于滬深300的風險收益性質,實現投資組合的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

    參考文獻:

    [1]楊朝軍.金融投資風格與策略[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2]姚興濤.理念制勝:指數產品創新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

    [3]范龍振,王海濤,何華.我國股票市場指數及指數證券投資組合[J].管理工程學報,2002,(5):11-17.

    [4]理查德•A•費里.指數基金[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5]Schoenfeld S A. Active index investing[M].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4.

    [6]徐國祥.統計指數理論及應用[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

    [7]Arnott R D, Hsu J, Moore P. Redefining indexation[R]. Working Paper, Research Affiliates LLC, 2004.

    [8]Arnott R D, Hsu J, Moore P. Fundamental indexation[J]. 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 2005, 61: 83-99.

    [9]Breiman L, Friedman J H, Olshen J A, 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M]. Belmont, CA: Wadsworth International Group, 1984.

    第7篇:法制格言范文

    1.現行的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

    我國現行的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是由正規的學校教育(包括中小學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各種形式的在職學歷學位考試、有限的在職開發、部分學科的資格認證考試制、“逢進必考”制等共同構成的,其目的是同時并行開發各方面、各層次人才。

    資格認證考試、行政事業單位“逢進必考”制、工作晉升的考試(有不定期的公務員再次晉升選拔考試)的最大優點是公開、公正、公平,最大功能是能夠充分調動人們的學習積極性,使知識能力達到更高的層次,達到開發人力資源的目的。因此,在全國范圍內必須推行各行業的考試認證制度,使全員參與,全面進行人力資源開發,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優勢。

    2.現行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存在的弊端

    (1)教育培訓與需要脫節,人力資源開發基礎不牢。長期的教育資源匱乏,導致中小學教育以高考為指揮棒,學校只重學習成績,忽視素質教育,單純的文化課學習難免乏味,很多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喪失了自我開發的思想和興趣。職業教育重在進行技術培訓,但生源參差不齊,基礎差的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高等教育的專業開設、課程設置不能適應市場變化和社會需要,造成部分人才供需脫節,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另外教學經費不足,普遍缺少實訓實習基地,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不足。在職培訓因人數少,培訓內容不能與需求很好匹配,加之在職人員忙于工作,學習時間有限,不能取得預期的培訓效果;在職人員申請學歷學位,面授課到課率很低,考試作弊率較高,論文答辯流于形式。從表面上看學歷學位上去了,人力資源并未得到實質性的開發。

    (2)入職前全員開發,入職后制度性要求缺乏。學歷是人們升遷就職的必備基礎,學習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已通過就業得以體現。但入職后,沒有將學習與員工的升遷就職、經濟利益掛鉤。所以,在我國入職前人人都得以開發,尤其是行政事業單位2008年開始實行“逢進必考”以來,對人力資源開發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但“逢進必考”制僅是進門考試,進門后學習沒有硬性要求,在職學與不學同工作、利益沒有多少關系,再說學習本是一件辛苦的事,沒有多少人會自找苦吃,加上我國的人事晉升體制基本上不再參考入職后的學習狀況,于是乎就更沒有多少人主動學習。因為現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尚不健全,在人事任免方面忽略人才、知識的重要性,人才流失就難辭其咎了。

    (3)人類天然的惰性,導致個人自主開發不足。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麥格雷戈在著名的X理論中指出,人性大多是懶惰的、不愿勞動的、不能自律的,人們只有在物質刺激的誘惑拉動下和規章紀律的約束驅使下才能夠努力工作。我國現行的人事體制在工作上對員工沒有硬性的學習要求和壓力,加上工作的繁忙與勞累,天生的惰性使人們心存懈怠,學習動力不足,或忙于工作,或享受生活,人力資源自我開發停滯不前。反之,如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人們的潛力將會得到更好地開發。比如高校教師,為了工作和職稱不得不做科研,在做好科研的同時,既能服務社會又能為國家獻言獻策,自身素質得以提高,同時帶動教學質量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環的社會效益。由此可見,人才是由體制機制開發出來的,不能任由惰性支配。

    二、人力資源體制機制改革的新選擇

    1.人力資源開發新體制機制理論依據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們的需求總是隨著一個層次目標的滿足,高層次目標逐步成為強烈需求,并刺激人們繼續努力,直至達到最高境界的自我實現需求為終點而快樂著。麥格雷戈的“能動人”假設認為,人會隨外界環境和需求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依據這些理論假設,設立“逢升必考”制必然會促使人們通過學習實現更高一級的目標追求。而學習的過程,即是人力資源的自我提升過程。亞當·斯密的經濟人假設認為:如果能夠刺激人們的利已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訴他們,給他作事是對他們自己有利的,他要達到目的就容易多了。也正因為他們利已不損人,所以盡管他們都為個人利益打算,但不會對社會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

    2.建立公開、公正、公平競爭的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

    體制是指揮棒,體制的目的即是人們行動的方向。要開發人力資源,必須用體制指引人們自行提高自身素質,這就要把人們的素質提升和利益結合起來,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的用人體制——“逢升必考”制。對于行政、企事業單位只要人員提升,先考試后考核,兩者合格才能晉升;全面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設,加強職業資格的統一管理,逐步擴大實施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專業范圍和層次,推動考試和測評工作向科學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推進我國與國際間執業資格的互認,逐步形成關鍵技術崗位準入控制體系。各專業、各行業均設資格考試認證制度,用人單位憑各級資格證書作為使用、晉升、提拔的依據;要求在職人員每年參加一次以上的相應專業知識等級考試,作為績效考 核、獎勵、晉職、晉升等的依據,以此激勵牽引人們為未來的收益不停學習。一方面學以促思、學以促研、學以促干,改變在職人員工作后學習動力不足的懈怠行為,讓人們真正地在工作中“活到老,學到老”,持續不斷地開發自己的業務、素質能力;另一方面還能迫使用人單位摒棄“只使用不開發”的慣性做法。“逢升必考”制明確了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用人標準,提高了選人用人公信度,確立了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競爭機制,為人力資源持續開發建立了跟蹤機制。

    與“逢升必考”相伴的是人力資源開發競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堅持公開競爭、公平競爭、公正競爭的原則。機會公開、條件公開、考績公開,拓寬選用人才的范圍,增強人才競爭的力度,不論年齡資歷、性別學歷,只論考核成績,徹底打破論資排輩,只要是人才都予以錄用,形成兼容并包、不拘一格的用人制度。要建立能上能下的競爭機制,打破身份管理的束縛,用人所長,人崗匹配,人適其事,位得其人,才盡其用,事竟其成。員工滿足崗位任職條件即給予相應的任職資格,但職務的聘任則要等待適當的機會,取決于競聘者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根據經濟人假設,人們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時,客觀上對社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用職務晉升吸引人們開發自我,必將形成巨大的人力資源開發規模,這種制度必將在全社會掀起人力資源開發熱潮,人才資源將噴涌而出,形成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綜合成強勢的國家競爭能力。

    三、實施人力資源開發新體制機制的措施

    1.組織各級各類考試

    “逢升必考”體制機制一經確立,就可在全國范圍內設立各級各類晉升考試制度并組織運行。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各專業、各級別的制度性、常規性考試,考試規則可參照“逢進必考”制,考試可分為固定期限和非固定期限兩種以滿足國家、單位和個人隨時隨地使用人才的需要;同時在全國范圍內普遍設立各專業、各層次資格考試認證制度,并負責組織實施每年各級各類各專業的資格考試制度,規范相關專業的考試資料和命題、考試、閱卷工作。除此之外,要求各單位組織一年一度的行業各層次年度績效考試,作為晉升人員的必備條件。各級各類各專業人員晉升一律按“逢升必考”制度進行干部人事晉升選拔,以考試成績為基礎,加面試、加其他綜合測評共同組成人員晉升的全面選拔內容,以充分體現公平、公正、民主的干部人事選拔制度,綜合提升干部素質和從政執政的能力,充分體現立黨為民,執政為公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2.企事業單位實施人力資源開發新體制機制的措施

    就世界范圍來說,政府部門的效率是最低的。要提高政府的決策質量和效率,必須在“逢進必考”制后全員參與“逢升必考”制,以此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工作崗位上能不斷自我提高,與此同時,對行政人員增加科研要求。讓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通過參與科研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并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工作崗位上,運用到政府管理社會的過程中去,不僅提高政府的執政能力和效率,還能提升執政的層次和品位。

    市場經濟條件下,以營利為目的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企業自然重視技術的開發與使用,但卻不一定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一方面會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影響經營的時間和管理。在人員的晉升方面,更多的注重晉升人員的實踐業績而忽略文化素質的提高,因此企業必須走 “逢升比考”制,強制企業加大對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即各級人員晉升一律參加相應級別的考試,從實踐能力和知識層次兩個方面對員工晉職、晉升提出要求,以此拉動員工全員參與學習,讓員工自主投入到自我開發的學習活動中去。

    3.“逢升必考”制的保留地

    “逢升必考”制對于有技術但學歷低下的工作人員不利,因此針對那些天賦加身、學歷低下的技術人員,需網開一面,他們可以一技之長,破格錄用;對于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群,應降低記憶考試內容的要求,一方面年齡大了記憶力下降,另一方面他們也已拼搏了幾十年,久經考驗,可增加解決問題能力的考試,畢竟考試不是目的,在科學選拔人才的同時,還應體現充分的人文關懷;對于55歲以上的人群可不再要求,因為“逢升必考”制實行的目的是為了敦促人們自我提高,不是為了難為老人,既講求科學公正,也講求民主與人性。

    第8篇:法制格言范文

    關鍵詞:統計執法;執法機制;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C8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6-0000-01

    在目前統計工作中作為信息資源主體的統計數據日益獲得了市場的依賴和需求,以及作為各級領導決策的重要依據, 建立完善的統計體制重要意義更加凸顯。作為基層統計機構,順應時代潮流,更應該積極推動執行統計變革,努力完善相關統計機制,從而為政府和社會提供更有價值的統計信息。

    一、新常態下我國統計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通過推行統計“四大工程”,我國政府統計改革卓有成效。但是也出現了一系列譬如統計體制改革跟不上企業發展的節奏、統計方式落后等問題。我國現行政府統計體制引發的問題如下:

    (一)政府在統計服務職能上不能真正發揮

    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生活體系并不僅僅是為政府以及領導服務的,而是為大部分公眾以及企業服務的,因此我們可以說政府統計職能在本質上在于為社區大眾服務。然而,現階段我國政府在統計職能方面基本上包括設計相應的統計調查內容以及統計數據等,屬于管理性質的行政機構服務模式,還不能夠實現向完全服務型統計的有效轉變。從專業化角度出發,傳統形式的政府統計服務模式,不僅是從觀念上來看,還是從服務角度出發,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據挖掘與利用的深度以及廣度,進而使統計工作所具有的服務職能大大下降。

    (二)統計工作中的重復統計問題

    在日常統計工作期間,重復統計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在政府統計內部,包括工業領域、建筑領域、房地產領域以及第三產業領域等方面的統計,必須要做到對企業職工人數情況、工資情況等實施有效統計,但是作為綜合性質的人口以及勞動工資統計,必須要統一好相應的職工人數與工資情況等,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統計工作過程中的重復統計,不僅造成了資金的消耗,還使統計工作效率持續下降。其次,因目前我國行政部門還存在著一定的各自為政問題,從而使得政府統計部門以及各個部門間出現了相應的重復統計現象。

    (三)源頭數據質量得不到保證

    任何統計數據調查資料都是來源于基層統計數據,一個統計機制是否健全完美,從根本上取決于基層的執行力度。隨著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商事主體登記更加便捷,各類中小企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更加層出不窮,要將這些不斷涌現的單位建立起完整的統計網絡,難度非常大。而且現在企業統計中對統計工作重視度不夠,多數單位的統計人員均為兼職,業務水平有限。

    二、新常態下我國統計執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基層統計執法檢查的實際工作來看,也存在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統計法》的宣傳力度不夠。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至今已經超過30年,這期間統計方法和統計體制也發生深刻的變化,卻只經過兩次修正。另一方面,在統計執法的過程中,沒有理想的外部環境作為支撐,導致基層統計部門執法經常受阻。

    第二,《統計法》違法成本過低。《統計法》部分懲處條例適用面過窄,尤其對于個人在統計過程中的違法行為。由于缺乏有效的懲治措施,在實際調查過程中又為了滿足調查方案本身對調查對象配合率的要求,會也出現被調整對象對調查結果亂答的情況,統計數據的質量令人擔憂。

    第三,執法隊伍的專業化程度不夠。一直以來,統計系統對統計執法機構隊伍自身的素質建設滯后,遠遠落后于工商、稅務等部門。由于對統計人員的執法檢查培訓較少,在執法過程中,會出現大部分統計執法人員只是負責查出問題,對于具體違法了統計法律法規第幾項規定及后續怎么依據相關統計法律處理,均不夠了解。

    三、新常態下提高我國統計體制和統計執法機制改革的應對措施

    第一,學會用新常態思維認識統計工作。適應經濟新常態,深刻理解、統一認識,把思想和行政能夠和上級統計部門高度統計。一方面,統計工作的工作重心也將逐步轉移,逐漸從“重數量”轉變成“重質量”:主要表現在從數量變化以及速度增長向著質量變化以及結構改善方面轉變;而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產業結果的轉型與升級,從而真正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高度增長態勢;生態保護和能源消耗;人才、科技創新保持經濟持續增長,不但增強發展內驅動力的大趨勢。真正發揮統計調查部門信息中心的優勢,使新常態統計落實到實際統計調查工作中。

    第二,建立健全政府考核統計體系。根據實際統計工作的需要,根據轄區特點及對統計工作的要求,立足建立反應轄區經濟發展,反應民生改善,反應社會文明進步的統計考核體系,力爭能夠全面揭示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從而進一步反應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同步發展歷程,確保能夠動態監測新型產業、新型業態及小微企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利用互聯網技術收集統計數據。推動統計體制改革,就要重塑政府統計調查的生產流程,比如包括調查方案設計、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等環節。統計調查部門要加大研發力度,對統計方法及系統進行改進,力求設計出的新的開發軟件能夠更加適合實際的需求。建立健全統計系統的“大數據數據庫”,做到資源整合,并能整合在統計調查過程中對各專業的職責劃分,避免重復統計工作的同時能夠做到資源共享。

    第四,反映新常態要突出精準的主動服務意識。面對新形勢,統計部門要增強主動意識,統計服務要突出具體和準確,注重著眼重點、難點。新常態下,在及時反映新常態成績的同時,對新常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要重視,對關鍵的核心問題要重點關注,著力研究及解決,做好統計的精準服務工作。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要深入挖掘統計數據背后隱含的重大經濟社會問題,認真研究分析統計數據所隱藏的經濟社會含義,透過現象揭示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本質,努力為黨政領導提供見微知著、有真知灼見的統計決策咨詢建議。

    參考文獻:

    第9篇:法制格言范文

    關鍵詞:高職英語;語法教學;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8-0162-03

    2000年教育部頒發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指出: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基礎就是要有扎實的英語語法知識。而一段時間以來,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語法逐漸被人們所淡化,出現了“淡化語法”現象。很多學生在表達時語法錯誤太多,這對英語交流乃至英語學習形成阻礙。為改變這種現狀,提升英語語法的實際使用效率,需要對語法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改革。本文針對當前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語法教學的一些改進方法。

    一、高職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理念上輕視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高職英語教學堅持職場交際目標,重視口語聽力教學,使得一些教育工作者由此而輕視甚至放棄語法教學。美國語言學家海姆斯認為:無論學習何種語言,都要熟練掌握語法。章振邦也認為語法學習是語言學習的必修課。新西蘭教授路德?艾力斯也指出:在非母語環境下進行的外語教學尤其離不開語法教學。只有通過足夠的語法知識,學習者才能把所學的單詞準確、清楚地表達出來,才有可能順利地完整地實現交際目標。由此,高職英語語法教學在理念上要重視語法教學,做到以語法教學來引領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的培養。

    2.教學內容上不能合理取舍教材整合知識點。目前,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大都結合專業開設了專業英語課程,如會計英語、機電英語、汽車英語、IT英語等。在這些專業英語課程中每單元所涉及到的語法內容和本單元的知識內容并沒有必然的聯系。為更多地考慮學生就業,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大力投入專業知識,專業實訓增多,英語課程的時間就較少了,為了教學進度,有些專業的英語語法只能講解一兩個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根據教材中編寫的語法項目章節依次組織課堂教學,基本上是中學階段教材中語法知識的提高篇,或是就某些語法的相關練習題,沒能系統而詳細地整合相關語法知識。

    3.教學研究上忽視教學方法的探究與創新。目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的英語語法教學中仍然是以語言形式為中心,教師先講解語法概念和規則,然后學生記憶語法規則并做相應的練習以鞏固語法知識。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教學方法雖然有利于打下扎實的語法基礎,但已不適應當今的大學英語語法教學。同時教師苦于教學工作量的壓力和缺乏改革的精神,沒有在理論上進行深入的研究,更沒有在實際教學中有創新之舉。普遍存在語法知識體系不嚴謹的情況,加上高職的大部分學生本來就不懂英語語法。這樣一來學生很難運用語法功能進行交流,慢慢地也就厭惡英語學習了,教師自身的英語口語水平也就隨之下降了,從而導致高職英語語法教學很難取得明顯的效果。

    二、高職實用英語語法教學方法改革的基本做法

    1.優化語法教學內容。語言學家胡壯麟教授認為: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缺什么補什么上,沒有必要全部重學。通過近些年的教學積累,筆者所在院校英語語法課程教學團隊針對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出了一些經常運用的語法點,設計一些專項練習,編寫了校本教材《高職實用英語語法》。該教材對高職英語語法教學內容適當而巧妙地整合為十五個語法項目。即:Components and Structures of Sentence(句子的基本成分與結構);Tense of Verb(動詞的時態);Voice of Verb(動詞的語態);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Auxiliary(情態動詞);Adjectives & Adverbs and their Comparisons(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等級);Adverbial Clause(狀語從句);Noun Clause(名詞性從句);Attributive Clause(定語從句);Non-predicate Verb(非謂語動詞);Subjunctive Mood(虛擬語氣);Agreement between Subject and Predicate(主謂一致);Inversion(倒裝);The Usage of It(IT的用法);Word Formation(構詞法)。打破了傳統語法的編排體系,改變了由詞法到句法的結構形式,避免孤立地、枯燥乏味地講解詞類。

    2.改進語法教學方法。筆者參與編寫的校本教材遵循的是“實踐―理論―再實踐”的編排體系。經過反復實踐、討論、總結、探究,從而確定“測試引入―表格總結―例句講解―練習鞏固”的四步教學方法是比較適用于高職院校英語語法教學的方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綜合運用了以上教學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下面以講解虛擬語氣單元為例進行說明。

    步驟一:測試引入。

    教師先呈現給學生十道選擇題進行測試,通過測試來檢查學生對該語法項目的掌握程度。同時要求學生通過測試觀察并歸納出這些句子屬于什么語法內容,并了解自己對該語法項目掌握到什么程度。

    1.If I __you,I would study English hard.

    A.am B.is C.was D.were

    2.I wish I __longer this morning,but I had to get up and come to class.

    A.could had slept B.slept

    C.might had slept D.had slept

    3.The headmaster ordered that boy students __long hair.

    A.should wear B.not wear

    C.didn’t wear D.doesn’t wear

    ……

    10.But for the rain,we __ out for picnic.

    A.will go B.has gone

    C.went D.would have gone

    小結:同學們做完以上測試題后會得到兩個信息:一是今天測試的項目應該是虛擬語氣(因為句子里不是表假設的就是表愿望的);二是這10個測試題中實際上只有兩種類型的句子:一種是含if的條件句,一種是不含if條件句。

    步驟二:表格總結。

    為了讓學生能一目了然,更加有條理,采用表格形式對步驟一中的語法條目進行歸納總結。

    小結:歸納總結完之后,學生再次返回到測試題中進行檢查,答案就變得清晰明白了。

    步驟三:例句講解。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通過典型的例句來解析步驟二中總結的語法點。因為語法首先是來源于生活然后也必須服務于生活,因而講解的這些例句都摘自于大學生日常生活以及近期考場中出現的英語應用能力真題。如:

    If I were you,I would try again.

    If you had studied hard last term,you would have passed the test.

    Without air and water,we couldn’t live.

    The doctor insisted that the patient (should) have an operation.

    ……

    小結:這些例句讓同學們既感到熟悉、容易,又覺得很實用。讓學生記憶典型例句,有利于他們加強對語法的理解,形成語感。

    步驟四:練習鞏固。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運用了句型語法口語練習法來鞏固所學內容。句型語法口語練習法就是通過句型突破英語語法,即脫口說出一個實用的英語句子,便突破一條語法。例如,我們在練習if的非真實條件的虛擬語氣時,常采用接龍游戲來進行句型語法口語練習:

    S1:If I were you,I would try again.

    S2:If I tried again,I would succeed.

    S3:If I succeeded,I would become an English teacher.

    S4:If I became an English teacher,I would teach your grammar.

    ……

    小結:這種開放式的句型口語練習,既練習了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又鞏固了學生對所學語法現象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學生的造句不乏幽默和樂趣,讓學生真正做到了在輕松愉快中學習。英語中最難的語法不過兩百條左右,那么一天三句話,兩個月左右就能基本掌握英語語法的重點和難點。把枯燥乏味的語法學習與口語練習結合起來,能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能讓學生把學過的語法知識應用到真實的語言情景中,使學生的語法知識在應用中形成一種習慣。通過這種句型口語練習來鞏固所學語法,是我們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它把語法、句型、口語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能在短期內說出幾百個高質量的實用英語句子,能流利地進行一般的交際會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3.改革課程考核形式。一是樹立科學的現代考評理念。以“高等教育要重視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為指導,摒棄那種重知識輕能力的考評標準的舊觀念,考試內容要全面,應重視對學生全面語言技能的考核,避免純知識性的考核。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考評機制。對學生的考核方式應改變過去單一的期末試卷成績加平時(作業及出勤)成績的方式,要將考核貫穿與教學過程的始終。考試形式包括考試(期末)與考察(教學過程中)、口試(主要是課堂中的操練)與筆試、開卷與閉卷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真正具備英語語法素養,能夠運用英語語法去進行實際的英語交際。

    三、結束語

    高職英語語法不能停留在語法知識的講解上,而要培養學生對語法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語法教學不是英語教學的目的,而是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手段。高職院校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也在于培養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要深入學習探究英語語法教學,大膽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寓語法學習于語言技能培養之中。

    參考文獻:

    [1]劉燕.新潮實用英語語法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va亚洲电影|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成人白浆超碰人人人人| 成人黄色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182tv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成人自拍小视频| 亚洲一成人毛片| 成人中文精品3d动漫在线|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青青草成人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亚洲综合成人网| 成人免费的性色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www亚洲成人| 四虎成人免费影院网址|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www.成人在线| 草莓视频成人app下载|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app| 成人免费视频69|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不卡|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