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院外聯工作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醫療質量;聯動; 預警;醫患溝通;醫療糾紛;醫療救助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2-0522-02
隨著《侵權責任法》的實施,廣大群眾自我保護、維權意識不斷增強 , 群眾對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醫療糾紛的發生率迅速攀升,醫療糾紛已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群眾議論關注的熱點,醫療機構管理的難點,我院采取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提升技術水平、強化安全檢查預警、加強安全教育培訓、醫患溝通、糾紛早期介入溝通調解,糾紛應急處置聯動、醫療救助八位一體機制防范處理糾紛取得了一定成效,醫院投訴率、醫療糾紛發生率呈逐年下降趨勢,醫療糾紛嚴重程度明顯下降,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醫療安全,促進了醫患關系和諧,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到位
院領導對醫療質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視,成立醫院質量安全管理委員會,由院長親任委員會主任,業務院長任副主任。將醫療糾紛防范處理與創建“平安醫院”、“醫療質量萬里行”、“三好一滿意”、“抗生素專項整治”活動相結合,由院長和各科主任簽訂醫療質量安全責任狀,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到人,形成了醫療、護理、后勤、保衛、紀檢、黨群、宣傳等各科室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扎實推進醫療糾紛防范處理工作。
二 強化醫療質量管理,提高安全保障
醫療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的核心,是醫院的生命線,醫療水平的高低、優劣直接關系到醫院的生存和發展,全院醫護人員嚴格依法執業,醫務科對開展的醫療技術進行了全面梳理,實行醫療質量整改、醫療糾紛防控制度,嚴格按診療操作規程標準開展醫療活動[1]。制定完善了《七臺河市人民醫院目標管理考核細則》、《七臺河市人民醫院醫療質量量化指標考評細則》、《七臺河市人民醫院醫務人員不良行為記錄制度》和《七臺河市人民醫院醫務人員執業不良行為實施細則》,按照三甲標準、《醫師定期考核管理辦法》、“醫療質量萬里行”、“三好一滿意”、《患者安全評估標準》要求,針對工作中的不足及薄弱環節,責任到人逐條逐項進行落實,不斷完善三級質控體系,加大質控考評力度,加強三級查房等各項醫療核心制度、診療常規、技術操作流程、單病種質量控制的落實,每月通過全院病歷點評對病歷質量、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加大檢查力度,積極推行醫護溝通制度、藥品不良反應、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查對制度、手術核查、手術評估制度,加強藥品、醫療器械管理。通過加強醫療質量管理 ,進一步增強了各級醫護人員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提升了醫院綜合實力。
三 提升技術水平、降低醫療安全風險
醫療是一項高風險行業,醫療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不安全因素。只有“提高職業素質,加強內涵建設”,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才能有效地防范醫療糾紛事故的發生。為進一步提高醫護人員基本技能,醫務科加強住院醫規范化培訓及全院“三基”業務學習,通過培訓考核提高了醫務人員對危、急、重癥患者搶救的應急能力,調動了全院醫生的學習熱情,提升了廣大醫務人員素質,為醫療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醫院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做好“ 三關”,一是人才建設關,大力培養引進學科帶頭人22名,選派15名醫護骨干到法國交流學習,選派42名業務骨干到北京、上海等上級醫院進修, 擔負科技興院的重任,二是專科建設關,努力做好重點專科建設,神經外科、重癥醫學科已進入國家級重點專科行列;三是科研項目關,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醫療質量,減少醫療缺陷,把“創專科中心、創重點專科、創醫院特色”作為發展戰略,依靠技術優勢吸引患者,做到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上有新方法,在處理疑難雜癥上有新特色,在解決重大危難救治上有新優勢,在開展新技術上有新突破,獲省新技術應用獎24項,市科技進步103項,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78項,形成了“院有特色專科,科有專科優勢,人有技術專長”的良好發展氛圍。
四 強化安全檢查預警,促進醫療安全
建立健全“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集中梳理、責任明確、措施到位”的醫療糾紛調處排查機制。醫務科對醫療各環節實施危機預警評估機制,定期抽檢、評估,將不穩定因素分門別類,逐一登記備案,找準疑點、難點問題,將危機因素解決在萌芽中。醫護人員認真執行醫療事故預防制度和處理預案,做好“三環三控”,即抓好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三個環節,做好預先、過程、事后三項控制,健全完善報錯糾錯機制與體系[2]。醫院每季度進行患者安全目標評估,召開醫療安全會議,每年按照《防恐怖、防破壞、防災害事故、防等應急處置預案》組織演練2次。加強對重點人群、環節管理,特別是對五種重點人群:危、重、急、群、住院超30天;三類重點對象:重要、知名、特殊;三個重點時間:周末、節日、晚班:三個重點環節:交接班、科室銜接、術前后;六個重點科室:產、骨、外、內、兒、ICU;三類重點藥物:過敏、特殊、抗生素藥品;十六項核心制度執行加大督查力度,建立事前安全預警和事后安全警示機制,對用藥安全、院內感染、傳染病管理、病歷質控、危急值實時事前預警,對全院歷年醫療糾紛進行梳理剖析,邀請院內外學科專家對發生的典型糾紛,以“五個不放過”為核心,組織全院討論,即病人死亡原因不明不放過;手術失敗原因不明不放過;病人投訴不滿意原因不明不放過;病人出現并發癥原因不明不放過;糾紛處理當事人認識不到位不放過,通過總結工作經驗、剖析典型案例事后預警,應用管理學危機原理和PDCA管理循環法建立完善醫療糾紛防范機制,加強對重點環節、重點科室質控,加強針對ICU、急診、手術室、血液透析室等重點科室監管,把醫療質量管理工作重點從醫療終末質量評價擴展到醫療全過程,針對醫療質量薄弱環節和醫療缺陷,提早介入,及時解決問題。通過醫療安全多視角預防措施,實現了醫院安全管理的規范化、流程化,提升了醫療安全管理效率和醫院快速反應能力、危機處理能力,提高了醫務人員的醫療安全防范意識,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醫療安全。
五 加強安全教育培訓,提升安全意識
加強醫護人員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危機意識。開展多層次多種形式的醫療安全防范講座,對全院十年來發生的醫療糾紛案例進行剖析,請全國知名專家進行《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糾紛防范”、“醫患溝通技巧”、《侵權責任法》培訓,通過講座、多學科病例討論、醫療糾紛案例分析等形式,研究梳理醫療行為中容易出現的并發癥、不良事件、醫療風險,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減少醫療差錯事故、醫療投訴,通過培訓醫護人員更新了觀念,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變他律為自律,把行動統一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價值觀上來,把員工和醫院的追求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安全管理更趨規范化、人性化、常態化。
六 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醫患溝通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之本,更是醫院生存發展之基。我院醫患糾紛80%是由于溝通缺陷導致,醫院針對問題從建立醫患溝通日常機制入手,加強醫務人員溝通知識培訓,要求醫護人員與患者溝通時換位思考,講求溝通技巧,做到一個要求:誠信 、尊重 、同情、耐心;二個技巧:傾聽----多聽家屬說幾句 ; 介紹----多對家屬說幾句;工作中做到 “五心”,即傾聽時耐心、觀察時細心、處置時專心、溝通時熱心、解決問題時誠心;“六不”,即不說服務忌語、不泄露病人隱私、不對病人生冷硬頂,不拖延病人手術時間,不推諉病人,延誤病人診治,從而使醫患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醫院優化服務流程,改善就診環境,積極開展預約診療服務,在門診四樓增設收款處、藥局,通過醫院網站、電子屏、宣傳欄及時公開科室、專家、診療特色、收費標準等信息,各服務窗口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劃價交費、檢查、取藥等候時間。醫院大廳、樓層、科室的標識規范、清楚、醒目、易懂、方便患者查找。醫院開展 “誠信、規范、零投訴”為主題的活動,對實現患者零投訴、零差錯、零事故的科室進行表彰,積極向社會監督員征詢意見建議,對《患者意見本》、投訴信箱,投訴電話中各方提出的意見及時整改,對出院患者定期進行回訪滿意度調查。通過加強醫德醫風教育,使廣大職工進一步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改善醫患關系,促進醫患和諧,病人滿意度達98%以上。
七 糾紛早期介入溝通調解,化解安全風險
醫院建立了科學的醫患糾紛處置組織體系、程序,完善醫療糾紛應急處置預案,認真落實醫療質量安全事件報告、告誡談話制度,設立專人、專室負責投訴管理,對發生的醫療糾紛逐一登記,認真調查討論,及時答復,對醫療糾紛產生原因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領導和有關科室,內部找出不足,總結經驗教訓,限期整改,不斷提高醫療質量和醫務人員素質。確保廣大患者話有處說、怨有處訴、難有處解、事有處辦。鼓勵醫務人員報告不良事件及異常信息,加大高齡患者圍手術期風險評估,開展高危診療技術準入管理,針對不良事件及醫療投訴,醫務科高度重視,以公正立場,提早介入,全力采取補救措施,積極溝通調解處理,加大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將糾紛處理關口前移,努力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避免糾紛進一步激化。通過人文溝通化解投訴,避免糾紛26例,修補了醫患裂痕,重建和諧醫患關系。
八 糾紛應急處置聯動,營造醫療安全環境
醫療糾紛危機事件以急診、手術科室、兒科、產科的急診、危重患者多見,原因多見于醫患溝通缺陷、診斷不清、誤診誤治、診療中發生不可避免的并發癥、醫療意外所致的突然死亡或嚴重后遺癥。醫院制定規范了醫療糾紛危機應對的投訴受理、逐級報告、警方介入、媒體接待、尸體移送、證據保全及與患方溝通等程序的操作細則,建立健全了糾紛應急處置聯動機制,醫院內部建立糾紛危機處理、持續運行督導小組,在糾紛危機發生時各小組互相配合,在保障醫院正常運行前提下,防止事態擴大,妥善處理危機。對外聯合公安、醫療調解、法院建立醫療糾紛危機聯動機制,經評估將要升級的糾紛充分發揮警民聯動作用,為確保糾紛危機事件“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置得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市醫調解辦聯動采取醫療調解辦“事前參與”、“個案委托”等務實、靈活處置形式,早期及時介入,充分發揮調解人員的特長和優勢,展開對糾紛危機事件的全面調查、調解,使得事態及時得到控制。市醫調辦作為“第三方”中立性機構,可以減少醫患間直接沖突,以“第三方”身份介入參與調解醫療糾紛,既可以架設醫患雙方溝通的平臺,又可以鋪就醫患雙方的“緩沖區”,把醫療糾紛從院內沖突轉移到院外調解,保障了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調解結果可作為保險公司賠付及司法機構審判的依據;百姓對于醫療糾紛的處理結果更加信服,減少了司法訴訟成本,同時醫院健全醫療責任保險風險分擔機制,實施全員醫療保險,為調解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全年通過市醫調辦調解處理醫療糾紛16起,保障了醫患雙方權益。
醫院設立醫療糾紛危機管理新聞發言人制度,通過媒體反饋院方積極處理醫患糾紛的決心與進展,努力消除危機,維護醫患雙方正當權益與醫院品牌。
八 醫療救助綠色通道,保障醫療安全
大醫精誠 大愛無疆,為充分體現人道主義和救死扶傷精神,我院對危、急重無主病人開辟救助“綠色通道”, 實行先搶救,后付費;確保危重無主患者在搶救、檢查、治療過程中無縫銜接,為其安排護工、提供三餐,幾年來我院為無主病人墊資共近265萬元,救助無主病人400余人次,獲得了群眾的廣泛認可和社會各界的好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半世風雨滄桑路,幾代精醫濟世人。近年來我院醫療糾紛穩步下降,醫療投訴率由2010 年的0.28%下降到2013 年的0.118%,平均每年下降0.16% 左右,醫療糾紛發生率由2010 年的0.049%下降到2013 年的0.038%,平均每年下降0.011% 左右,基本杜絕了前些年搶、砸、堵、鬧等嚴重影響醫院秩序的重大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醫療糾紛的減少,使醫務人員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醫療質量改進、技術提升和醫療服務中,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醫療安全,促進了醫患關系和諧,醫院美譽度逐年提升,醫院年均門急量逐年以15%的速度遞增,住院率增幅10% 以上,醫院先后榮獲了首批“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全國百佳放心示范醫院”、“全省十佳平安醫院”等榮譽稱號。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多措并舉,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確保醫療安全,繼續深入開展醫療糾紛排查處理工作,進一步健全醫療安全防控工作機制,做到在診療規范上突出一個“嚴”字,消除安全隱患突出一個“早”字,處理糾紛突出一個“和”字,努力營造和諧、安全的醫療環境,為廣大患者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