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感恩節的由來英文范文

    感恩節的由來英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感恩節的由來英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感恩節的由來英文

    第1篇:感恩節的由來英文范文

    感恩節傳統習俗感恩節的習俗:吃火雞

    感恩節的食品極富傳統色彩。每逢感恩節,美國和加拿大人必有肥嫩的火雞可吃。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歐洲移民到美洲后,覺得火雞的外觀與土耳其“身黑頭紅”的服裝特色很相像,于是叫它們為“Turkey”(土耳其)。1947年杜魯門總統當政時期增加了一項總統放生火雞的儀式。實際上這個傳統儀式可以追溯到林肯總統當政時期。1863年的一天,林肯的兒子泰德突然闖入內閣會議廳,請求赦免一只名叫杰克的寵物火雞。因為這只被送進白宮的火雞,即將成為人們的感恩節大餐。20xx年11月20日,布什總統在一年一度放生火雞的儀式上,放生的兩只火雞分別叫“May”和“Flower”。它們的名字連在一起就是當年清教徒來到新大陸所搭乘的“五月花號”的意思。

    感恩節的習俗:送食物

    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婦女想在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一到,她們就裝上滿滿一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這件事遠近傳聞,不久就有許多人學著她們的樣子做起來。

    感恩節的習俗:置餐桌

    感恩節餐桌的布置也很有特色。主婦們不是照往常一樣擺放鮮花,而是擺放水果和蔬菜。中間還常常放上一個大南瓜,周圍堆放些蘋果、玉米和干果。有時人們還把蘋果或南瓜掏空,中間放滿去殼的干果或者點燃蠟燭。平時,女主人可以在飯后把客人讓到客廳里,但在感恩節卻不這樣做。感恩節的聚餐是甜美的,每個人都愿意在飯桌旁多呆一會兒,他們一邊吃一邊愉快地回憶往事,直到最后一根蠟燭燃盡。

    感恩節習俗:吃紅莓苔子果醬

    Cranberry小紅莓是感恩節的一個象征性的食品,小小的紅色果實口味略酸,但做成果醬非常的爽口,酸甜怡人。在感恩節前后,家家戶戶都熱衷于做口味各異的紅莓苔子果醬,那酸甜的味道最適合出現在一家團聚的感恩晚餐上了。

    感恩節習俗:吃南瓜餡餅

    它基本上已成為美國的國菜了,是除了火雞之外感恩晚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用黃油和蜂蜜烤制的南瓜餡餅口味酥脆,香味濃郁。很多小孩子也都很喜歡。根據口味的不同,也可加加入臻仁、堅果、奶酪等。

    此外還有甜山芋、蔬菜沙拉、南瓜布丁、布朗尼糕點等。

    感恩節吃火雞來歷感恩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屆時放假三天,合家團聚。在節日宴會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烤火雞”。為什么要在感恩節都食火雞呢?這要從感恩節的由來說起。1620xx年,英國一批主張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退出國教,自立新教,此舉激起了英國當政者的仇恨。這些清教徒們不堪承受統治者的迫害和歧視,乘船遠渡重洋,準備流亡美國。船在大海中漂泊了65天,終于到達了美國東海岸,在羅得島州的普羅維斯敦港登陸。

    當時,此處還是一片荒涼未開墾的處女地,火雞和其他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時值寒冬,來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惡劣的環境正在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他們送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并幫助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園。

    為感謝在危難之時幫助、支援過他們的印第安人,同時也感謝上帝對他們的“恩賜”,是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將獵獲的火雞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并與他們進行聯歡,慶祝活動持續了三天。此后,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都要舉行這樣的慶祝活動,除招待印第安人食烤火雞外,并在一起舉辦射箭、跑步、摔跤等體育競賽,夜晚還圍著篝火盡情歌舞,共享歡樂。

    火雞即吐綬雞(Turkkey),又稱七面雞,本為野生,現已馴化為肉用家禽。全身被黑、白、深黃等色羽毛。頭、頸上部裸露,有紅珊瑚狀皮瘤,喉下有肉垂,顏色由紅到紫,可以變化。公火雞尾羽可展開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母火雞重為8-9千克,年產火雞蛋50-80枚,每枚蛋重20-80克。目前飼養品種以“青銅火雞”和“白色火雞”為多。

    火雞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經被印地安人馴化。火雞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因為歐洲人覺得它的樣子像土耳其的服裝:身黑頭紅。歐洲人很喜歡吃烤鵝。在移民到美洲之后,還沒有養好鵝就有了吃鵝的要求,于是就吃火雞,竟然發現火雞比鵝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雞。于是烤火雞成了美國人的大菜,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

    感恩節送的花1、這束花名叫感恩的心,精美花束花材主要采用粉色康乃馨,藍色繡球,桔梗等。花語:滿滿的愛和感激,有一個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愛──母親。

    第2篇:感恩節的由來英文范文

    這一年你最想感謝誰?

    是無時無刻都關心著你的家人,

    是對你體貼入微的愛人,

    還是你身邊的朋友?

    赴一場感恩節的狂歡,約嗎?

    感恩節大餐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感恩節假期一般會從星期四持續到星期天。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家家戶戶都要吃火雞,他們通常還吃一些傳統的菜肴,例如西葫蘆、奶油洋蔥、土豆泥、番瓜派等等。家庭成員無論在哪都會趕回家過節。

    1讓我潛入美國主人的園子,在長城腳下烤著圍爐吃火雞

    壁爐、燭火、和一間能看見星星的玻璃房子

    紅酒、爵士、和那個藍眼睛高鼻子的好好先生

    美食、好友、窗外安謐的山巒在靜靜地看歡鬧的你

    感恩節

    赴一場美國主人的邀約

    遙望著慕田峪長城的余暉

    感受真正純正的美式家庭聚會——

    晚宴時間:Thursday 24 November 20xx, 20xx年11月24日星期四

    The Schoolhouse Traditional Celebration Served at Our Brickyard Retreat

    小園傳統慶祝晚宴在瓦廠舉辦

    American Thanksgiving at the Great Wall

    長城腳下的美國感恩節

    All You Can Eat -- And Take Some Home! Live Jazz All Evening

    盡享美味——帶一些回家!(本地食品新鮮采摘,贈送伴手禮)整晚現場爵士樂表演

    行程安排

    14:30 |出發去慕田峪長城腳下的瓦廠酒店(亮馬橋凱賓斯基酒店班車)

    17:00 |爵士音樂會開幕,問候美國主人,提供免費小食和軟飲自取,兒童游戲場所

    Gathering: From 17:00 Complimentary Canapes, Soft Drinks & House Wines, Kids Play Area

    18:00 |感恩節家庭式火雞晚宴正式開始

    Turkey with All the Trimmings: 18:00 Sit-down Dinner Served Family Style

    *特別設計:海外生活分享;感恩樹洞:一封未來信;打開自己:主動跟陌生歪果仁搭訕并合影,贈送中國小禮品

    20:30 |回程

    費用:

    爵士音樂會門票Live Jazz Evening+感恩節晚宴學生價(需攜帶學生證):158元/人

    往返交通費(亮馬橋地鐵站凱賓斯基酒店接送):80元/人

    *上限15人,留學申請意向學生及銀庫留學老客戶優先,填寫留學基本情況表+一年內語言考試成績可由銀庫留學贊助減免車費。

    *成人價格不同于學生,請另行咨詢。

    2親愛的,我想和你共享這美妙的夜晚

    閉上眼睛想一想,這一年你的經歷,成長,

    那些讓你感動的人和事……

    那個和你協力一起搞定項目的小伙伴,

    在你低谷時給你溫暖的好閨蜜,好哥們,

    又或者是深夜里為你掖緊被角的人,

    咿呀學語需要你照顧卻也讓你成為更好自己的寶貝,

    身后一直支持你惦記你關心你的爸媽,

    我們有多久沒有說出藏在心底的感謝

    這個夜晚,邀請你想感謝的那個人,

    一起布置一個溫馨浪漫的餐桌,

    然后坐下來,一起分享美味與感動!

    餐桌布置

    餐桌花藝布置,是花藝設計的一個分支,在西方已有多年歷史,是以節日為主題,通過花材,餐具及裝飾物的設計與組合,成為餐桌上美麗的裝飾,烘托節日氣氛。

    活動流程

    1. 活動開始,自我介紹及主題介紹

    2. 介紹餐桌布置及布置方法,流程

    3. 大家一起布置餐桌

    4. 舉杯慶祝晚宴開始

    5. 嘉賓贈送小禮物給同伴表達感激

    6. 共享晚宴,活動愉快結束,各回各家

    費用:268

    時間:11月24日 周四 19:00-21:30

    地點:朝陽區廣渠路金海國際東門底商 碧莎咖啡

    3感恩節一起動手做茶香包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做人的起碼修養和道德準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感恩”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只要我們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環境也將會更加美好。

    我們的今天

    源自父母的養育之恩,

    源自親人的關懷之恩,

    源自子女的理解之恩,

    源自朋友的知遇之恩,

    源自同事的相助之恩,

    感謝有你,我將永遠珍惜!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一款有個性的DIY茶葉香包感動親人、朋友。在本次活動中讓我們一起動手共同制作浪漫愛心茶葉香包,一起來學習吧!

    活動內容

    品茗:老白茶、小赤甘等。

    手工:親手制作個性茶葉香包。

    材料提供:各種茶葉、布、針、各色絲線。

    現場活動人員均可獲得精美小禮品一份。

    時間 :20xx年11月24日 14:00—16:00

    地點 :亦草堂---北苑東路清河營郊野公園北門內

    公交路線:地鐵北苑站倒596到水岸中街東口站下。

    開車路線:直接導航清河營郊野公園北門即到。

    人數 :8人

    費用 :免費

    報名: 蔣老師 , 010-56107150

    4和歪果仁一起過圣誕節,來參加一場雙語party吧!

    雖然離中國的春節還有一段日子,

    但我相信了解國外節日的小伙伴,

    一定知道這兩個月是一些歐洲國家的狂歡月!

    剛剛過去的鬼節萬圣節,

    還有接踵而至的感恩節、平安夜,圣誕節!

    如果你在這些節日只是收到些禮物,

    只是和男(女)朋友約個會,

    或者一個人就這樣略過,

    那還不如來和外國人一起過,

    體驗party的樂趣,

    體驗傳統國外的美食,

    體驗中英文雙語交流,

    在玩樂同時還能練練口語!

    這是一個和外國人一起過節的party(派對)

    免費! 免費! 免費! 重要的說三遍!

    只提供于真誠來參加派對的朋友,

    在派對上我們可以聊天,交朋友,學英語

    活動內容

    1、全方位英語水平測試,讓你了解自己真正的英語水平

    2、根據測試結果進行一對一的英語學習輔導。

    3、活動結束后贈送精美英語學習資料。

    4、專業老師為您量身定制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

    5、根據級別安排免費英語外教課。

    活動地點:

    馬甸中心:朝陽區中國國際科技會展中心9層(10號線 健德門站)

    國貿中心:朝陽區富爾大廈7層(10號線 金臺夕照站)

    中關村中心:海淀區數碼大廈23層(4號線 人民大學站)

    活動時間:

    周一--周五:13:00-20:00

    周六日:13:00-17:00

    免費報名方法:

    豆瓣直接點擊“我要報名”并填寫報名表

    5敦善交響管樂團——感恩節專場音樂會

    敦善交響管樂團(DSWO)是中國大陸首家民營交響管樂團。它由中國敦善公司總經理于添先生和瑞士籍著名音樂家Adrian Schneider共同策劃成立的。

    整個交響樂團由來自于歐洲、美國、中國等地的木管、銅管及打擊樂的頂級專業樂手組成。樂手大都畢業于世界聞名的音樂學院,其中包括伯克利音樂學院、伊斯曼音樂學院、克里芙蘭音樂學院和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等。樂團的目標旨在于給中國觀眾提供高水平、成熟的藝術享受及完美的演奏技巧。

    每一個音樂季,樂團將在中國大中型城市舉行50余場大型音樂會。從古典樂曲,爵士樂、民樂、到現代音樂以及電影配樂,為聽眾帶來各種風格的音樂。另外,樂團成員也以小型演奏團體的形式演奏室內樂,包括木管五重奏、銅管五重奏、銅管室內樂團、薩克斯室內樂團、打擊樂團、爵士大樂隊、附加民族樂器的綜合性樂團。

    樂團的主要任務不僅要給聽眾呈現出頂尖水平的音樂會,而且要為中國高水平的管樂演奏設立一個新的標準。通過音樂會、錄制CD、社區表演及學校教育,敦善交響管樂團希望能夠激勵下一代中國管樂愛好者在藝術和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一個新的水平,以參與國際水平競爭。

    感恩節|狂歡的背后有這樣的一群人...

    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感恩節

    這一年你最想感謝誰?

    是無時無刻都關心著你的家人,

    是對你體貼入微的愛人,

    還是為你帶來幸福喜悅的小寶寶?

    除了感謝

    給予我們關愛和關懷的家人以外,

    還有這樣的一群人

    為你的孕期健康做出奉獻,

    默默的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

    揮灑著熱血和汗水。

    謝謝你們,

    為我和寶寶的健康保駕護航,

    小生命出生那一刻顫動人心的啼哭,

    那是世間最美的聲音。

    她們用雙手和汗水迎來無數小生命的健康誕生,為分娩中的媽媽們帶去鼓勵和幫助;

    多少個寒夜,她們放棄休息奮戰在手術臺上,聽見孩童的啼哭,疲憊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溫暖干凈的診室里, 她為每一位前來的準媽媽問診,并給出了專業的指導意見;

    她為每個準媽媽腹中的寶寶進行排畸檢查,她說,這是一份光榮而又神圣的工作,是她的使命;

    她嚴謹的記錄著每個數據,清楚的為每個試管做好分類,她說,檢驗的工作不能馬虎,這是每個媽媽和寶寶健康的保證;

    她們每天進行床頭交接班,共同核對醫囑,勤勤懇懇,認認真真;

    她,24小時專職管家,將專業營養師制定專屬營養餐送餐至房內,讓您輕松享受月子營養美餐,用最好的狀態來哺育寶寶;

    她利用按摩和撫觸,不僅可以幫助您的寶寶開闊智慧更加聰明,也能讓寶媽們陪伴著寶寶度過一個輕松、愉快、有趣的幼兒時光;

    第3篇:感恩節的由來英文范文

    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Book5 Moule4的教學要求,筆者運用項目學習法進行了教學實踐活動的探索。

    一、項目實施步驟

    1.選定項目,創設情景。

    由Carnival導出節日話題,事先準備好各種有關節日的視頻,激起學生興趣,然后鼓勵學生提供更多的西方節日并作簡單介紹。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如報刊、網絡、圖書館等,獲取更多與中外節日有關的資料,引出項目主題“Chinese Festivals VS Foreign Festivals”。

    項目目標: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項目選擇的背景:因對傳統節日Carnival有了初步了解,學生想必還會了解更多的信息。此時實時選擇“Chinese Festivals VS Foreign Festivals”作為英語項目教學法的實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獲取相關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體現了課標對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

    2.選擇主題,分工合作。

    (1)從節日的由來、習俗、傳說等來討論對比以下幾個中西方傳

    統節日:Spring Festival VS Christmas, TombSweeping Day VS Holloween, Chinese Valentine’s Day VS Valentine’s Day, Double ninth Day VS Thanksgivi-

    ng Day。

    (2)學生按各自的愛好自由組合成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每組選擇一個項目主題。比如A、B小組分別負責春節和圣誕節介紹,C、D小組分別負責清明節和萬圣節的對比等。任務期限為一周,具體工作為收集資料、解決問題、整理資料、成果展示等。

    3.制訂計劃,活動探究。

    根據選定的項目主題,各小組制訂實施該項目的詳細計劃。同時,設想完成該項目所需要的英文資料,并預測項目進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等,如專業詞匯、語法知識和英文口頭表述的困難等。獲取信息的途徑主要有書籍、報刊、網絡等。學生可以通過電子詞典、網絡查詢、小組討論和向教師請教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廣泛收集與所選主題相關的英文信息資料,然后通過小組討論按照一定規則將資料分類,并對資料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整理,去粗存精,形成小組資料文件夾,供各小組成員共享。教師為班級學生建立一個QQ群,小組成員在規定的時間內將項目實施過程中收集到的資料上傳交流分享,遇到困難和疑惑也可以發帖求助,充分體現師生同伴之間探究學習的合作性,也便于教師把握整個項目的進展情況,及時進行指導。

    4.制作作品,成果交流。

    各小組將本組收集的資料整理好,精心準備,并以最佳方式在全班呈現。此時各小組都群情激昂,爭先恐后地展現自己的成果:A小組用PPT演示,配合解說,并輔以豐富的畫面,描述了春節的習俗、由來和“年”的傳說等;B小組從構詞法角度導入,介紹了圣誕節(Christmas)的樂趣;C小組用舞臺劇呈現了英文版黃梅戲《牛郎織女》的故事,生動地闡述了中國“情人節”的來歷;D小組的主題是西方情人節的起源與演變,采用的是Flas,很有創意;E小組用一首唐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滿懷深情地導入重陽節;而F小組則毫不示弱地制作了一部關于感恩節的微視頻,令大家大飽眼福;G、H小組則通過知識問答競賽的方式合作呈現了清明節和復活節。

    5.實踐寫作,評價反思。

    (1)自動評改,實踐寫作。通過觀摩各種展示,學生對節日介紹有了充分和深入的認識。此時,教師登錄句酷批改網,填寫標題和寫作要求,布置作文,然后將作文ID號告訴學生。學生利用學校微機室或在家中利用網絡登陸批改網,根據教師布置的題目及要求,在線完成寫作任務并提交。為鼓勵學生多寫多改,在課堂講評之前教師沒有設置寫作時間和修改潤色次數的限制,他們可根據網上批改的反饋意見反復修改和提交,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多向互動,評價反思。多項互動是指同伴之間和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當作文規定的期限結束后,教師在寫作指導課上采用同伴互評和教師評價的反饋模式,對各組學生的作文進行典型分析。同伴互評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師提供的反饋評價表,從文章篇幅、主旨大意、語言功底和篇章結構等方面對具有代表性的高中低檔文章進

    行評測,然后再進行組內互改點評,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學生進行英語寫作常識和策略的指導。評價表如下:

    利用網絡寫作批改系統給學生提供一個寫作環境,給出評價與診斷,激發學生修改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課內教師的內行引領,師生、生生的多向互動評價模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糾錯能力和寫作鑒賞水平,而且提高了寫作輸出質量,培養了學生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的意識和能力。

    第4篇:感恩節的由來英文范文

    關鍵詞:跨文化背景;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一、在英語口語課堂中穿插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

    按說英語口語課堂應該具備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敢于突破自我,大膽地開口說英語,這是我們開展英語口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到底怎樣的英語口語課堂更加有利于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升呢,這成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的焦點問題。就現在而言,在英語口語課堂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關于西方節日的介紹,但是往往都屬于泛泛而言,學生對這些節日相關的背景知識沒有深刻的認知。面對這些問題,我認為需要從以下內容進行改進:首先,英語口語課堂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使用和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且非常地道的英語表達語句,學生在說的過程中一定要懂得什么時間、什么境遇下選擇怎樣的語句回答更為得體。換句話說,學生必須知道什么應該說,什么不應該說,什么時候怎樣說如何說是最得體的表達。在實際的英語口語課堂中,教師可以介紹節日的由來,和節日相關的歷史原因以及怎樣慶祝。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這些節日和中國類似的節日進行對比,幫助學生認識到中西方節日文化之間的差異,增加其文化常識,如此,學生既會語言的表達又會對文化形成自己的認識。

    二、嘗試全英文教學模式,全面培養異國英語環境

    良好英語環境的構建對于學生英語的學習也非常重要,一旦具備良好的環境,學生會適應并作出語言行為去適應這樣的環境。全英文教學模式的運用,一方面是對教師英語水平的考驗,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學習的挑戰。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基本都具備非常大的語言模仿能力,所以要求教師要有標準的發音,這會對學生語言學習起到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其學習語言的能力也會有很大提高,全英語教學是有效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除外,全英語教學對學生來講是個不小的挑戰,學生的英語水平高低不平,在全英語的課堂上很有可能出現一部分學生聽不懂的情況。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以學生的年齡特征為基礎,幫助學生熟悉并不斷適應英語環境。

    三、對于多媒體教學手段要嘗試多運用,并且要學會借助異國文化材料

    在科學技術的不斷推動下,網絡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并使用。作為英語學習者,運用好網絡同樣是推動教學活動的重要方面,在網絡的幫助下找到異國的文化材料并且還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展現給學生。教師在選擇教學文化材料時應該嘗試著尋找異國的文化材料,比如,在介紹關于感恩節的游行活動時教師可以選擇下載一些真實的視頻或者是圖片資料。如此,學生才能對西方慶祝節日的方式感受的更加深刻,這是推動學生形成西方文化認識的好機會,并且非常有利于學生未來夸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四、對比中西方節日,有效培養學生中西文化差異意識

    中西方本身有著不同的文化底蘊,以節日為例,每個節日都有所差異,節日和本國的歷史文化密切相關,節日的由來、慶祝方式以及節日服飾等等都和文化歷史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國文化有著悠久的傳統,節日也是形式各異,以中國的鬼節為例,人們通常都會焚燒紙錢去寄托對逝世親人的哀思,雖然說中西方文化存在的一定的差異,但是或多或少還是有一定的相同之處。比如,西方的萬圣節和中國的鬼節之間雖然有區別但是也有相似之處。在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滲透文化背景知識,在傳授文化常識的同時還要做好中西文化之間的對比,讓學生對東西方節日的不同有直觀性的認識,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文化差異意識。在對比文化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光形成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意識,還形成對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識的認知。

    五、提供真實可靠的口語交際環境,不斷培養學生的輸出能力

    教師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該提供真實的口語交際環境,不斷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現在,雖然學習英語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可以運用英語表達自如的人卻在少數,因為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使用語言,所以,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教不能單單傳授知識,還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輸出能力。學生學會語言是我們的目的,但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其可以運用語言表達思想,收放自如的運用語言。在課堂口語活動中,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情景教學對語言環境進行模擬,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在英語口語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英語表達思維的培養。學生在嘗試交際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看學生是不是運用了Chinglish。這是因為學生在國內使用英語的時間和機會通常是比較少的,并沒有達到一定的英語表達能力,并且受自己母語的影響很嚴重。在表達過程中不經意的會選擇中文表達思維,導致說出的英語并不是地道的英語,影響到交際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會限制未來的跨文化交際。因此,培養學生英語表達思維實際上是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中小龍.文化與語言的現狀思考[M].洛陽: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第5篇:感恩節的由來英文范文

    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也值得肯定。然而,從考試結果來看,學生翻譯部分的得分率卻很低。面對短文翻譯,很多學生翻譯時都缺少章法,往往是將中文直接譯成英文,不考慮英語的常用句式和習慣表達以及句子之間的銜接,而且很多核心詞的翻譯都不準確,從而導致得分率很低。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生翻譯考試中存在的問題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狀的反映。

    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從現狀來看,翻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中較薄弱的環節。雖然從理論上講學生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的培養缺一不可,但在實際教學中翻譯部分常常不受重視。在筆者看來,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由來已久。首先,從教師角度看,不少英語教師授課時以閱讀為中心,側重重點詞匯和句式的講解,一般不涉及專門的翻譯訓練。對于課后練習中出現的句子翻譯和短文翻譯的講解也流于形式,僅僅是照本宣科,核對答案。也就是說,這些教師沒有真正重視翻譯教學,沒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翻譯的訓練。對于翻譯,他們只是“授之以魚”,而不是“授之以漁”。其次,從學生的角度看,盡管已經是大學生,但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仍很欠缺。他們能意識到自己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但卻滿足于被動地接受課堂所學,而不是切實有效地解決自身問題或彌補不足。對于翻譯,學生的重視程度也不夠,他們只是完成課本上的翻譯作業,而且經常避重就輕,有時甚至只是抄寫句子翻譯和短文翻譯的答案,導致考試時面對短文翻譯無從下手,望文興嘆。再次,從本質上看,學生翻譯能力的不足是英語思維的缺乏。長期以來,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英語學習占據了學生不少時間和精力,但學習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就是英語學習一直停留在詞匯的積累和重復的語法訓練上,缺乏英語思維的培養。而英語思維的缺乏使學生無法從思維的高度認識到英語和漢語表達方式和習慣上的差異,漢譯英時只是翻譯漢語的字面意思,不會運用英語思維調整句子的語序并用相關的英語句式和語態、時態等去表達。

    三、針對翻譯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筆者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針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三方面的解決策略。1.重視翻譯教學。前面已經提到,在大學英語實際教學中,對于學生翻譯技能的培養不夠重視,尤其是漢譯英環節,而將漢語翻譯成英語才是翻譯能力的核心體現。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提高漢譯英翻譯的分值和比重,更加注重具體語言的表達,明顯突出了語用的重要性,這就意味著現有的大學英語教學必須真正重視翻譯,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重視翻譯并不是以四、六級考試為導向,而是因為翻譯本身的重要性。翻譯能力是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體現,而語言應用能力才是學習語言的目的和價值所在。2.加強課堂教學。從現狀來講,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已經認識到提高翻譯能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但要切實提高翻譯能力,還必須從課堂教學做起。從教師來講,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聽、說、讀、寫之外,課堂上應有專門的時間進行翻譯訓練,尤其是漢譯英的翻譯。照本宣科,核對答案的做法都應摒棄。無論是句子翻譯還是短文翻譯,都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漢語和英語表達的差異,從而在翻譯時能夠運用英語思維熟練地進行中英轉換,用有限的詞匯表達無限的含義。從學生來講,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多進行翻譯訓練,從詞匯到短語,從句子到短文,逐步翻譯,強化英語思維,學會用簡單英語單詞的反復組合解釋復雜的英語概念,使自己的翻譯能力得到實質性提高。從筆者的翻譯教學經驗來看,翻譯之前,筆者會結合實例系統地向學生講授漢語和英語表達方式和習慣的差異,并給出典型例句讓學生強化練習。在學生對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有了深刻認識和了解后再進行大量漢譯英和英譯漢的轉換練習,從而熟能生巧,在反復訓練中,學生的翻譯能力就有了質的提高。此外,為了引起學生的翻譯興趣,筆者會選取大學生經常關注的時事熱點、流行話題等作為翻譯素材讓學生進行翻譯,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翻譯的動力和成就感。3.滲透本土文化。大學英語學習不僅要讓學生用英語了解西方,還要讓其學會用英語介紹中國。因此,教師在提高學生翻譯能力的同時還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本土文化。一方面,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另一方面,現代西方不少人士對當今中國仍缺乏真正的了解。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大學生擔負著向西方介紹中國并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因此,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有意識地滲透中國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情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用英語介紹并表達這些內容,從而不斷提高自己漢譯英的翻譯能力。以筆者為例,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筆者會結合授課內容精心加入有關我國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內容。例如上學期第五單元(全新版大學英語第三冊)的主題是“WritingThreeThank-youLet-ters”,文章寫到了美國的感恩節,以此為契機,筆者讓學生用英語介紹我國的春節,并比較中美這兩個節日的異同。同時,以感恩為主題,讓學生用英語講述從古至今我國流傳的許多知恩圖報的故事,并布置學生在課下用英語寫感恩信,在現今通訊發達的時代用最傳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感激之情。

    四、結語

    第6篇:感恩節的由來英文范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思想教育;非智力因素

    英語教學是基礎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使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獲得世界各方面信息、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有著重要地位,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生實際,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給他們以良好的熏陶,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那么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如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呢?以下是本人的幾點體會。

    1.寓思想教育于英語教學之中,培養高素質的外語人才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內容,不失時機地對全體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現行的中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包含豐富的思想內容,教師應結合教學,運用他們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在學習STANDING ROOM ONLY時對學生進行人口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人口過多而引起的資源問題、環保問題等。又如在學習GREAT GREEN WALL 時,讓學生認識到地球上部分地區的森林、植被在減少,風沙化在加劇,我國已從中吸取教訓,進行保護城林建設,所以護城林有著重要的地位。也通過這篇課文教育學生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我們的地球和人類。

    2.加強聽、說、讀、寫訓練,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英語教材主要通過聽、說、讀、寫來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的運用能力。聽、說是基礎,但我們教學的活動主體——學生,他們的基礎、能力參差不齊。很多學生不肯開口說,老師就要想出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勵他們去說。首先,老師要在引出新內容時盡量適當配上簡筆畫、肢體語言,或利用實物和周圍情境,讓學生聽懂新引出的內容;多媒體更有利于英語教學。多媒體的圖片、幻燈、投影、錄像、音樂等,豐富了教學方法,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調動學生興趣。我平時盡量在電教室、語音室上課,因為利用多媒體創造生動、形象的情境感染學生,激發了他們的熱情,所以他們更樂于參加對話、表演等,取得較好效果;平時也可以采用值日生匯報、師生對話、分組對話等活動提高會話能力。在讀的方面,除了課文閱讀外,平時多提供閱讀材料,特別是范讀內容給學生。提倡他們多閱讀英語報刊、書籍等。通過大量的閱讀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在寫的方面我從初一下學期就開始要求學生寫周記,經過長期訓練,學生周記中的語法錯誤逐漸減少,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寫作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與自學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老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得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學能力。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拼讀能力、查字典能力、預讀課文能力、口語能力等,這樣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從初一開始,我每天安排學生自由組合,對課文的對話、短文進行編話劇,或自己找材料來編寫與課文相類似的話劇。這樣把任務教給學生,他們就有了學習主動性,成績差的同學可以在成績好的同學的幫助下,扮演配角,簡單的一二句話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第二天,人人都能表演,既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又提高了運用水平;平時遇到學習新知識點時,我不急于概括與歸納,而是通過學生自己總結,培養他們獨立學習能力,如學習了一般過去進行時之后,我先要求學生總結它與一般現在進行時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然后再點撥。通過類似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4.運用各科知識輔助英語教學,提高整體素質

    各學科不是獨立的,而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的,所以在英語教學中也應該注意聯系其他學科知識,拓展知識面,但這要求老師有廣泛的知識面,通過自己影響學生,使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遇到與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時能熟練地運用。如在學習“DATES, MONTHS AND SEASONS”時,提醒他們要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到本單元來,他們就會馬上想到南北半球在同一時間季節相反等知識,這樣一來他們理解本單元的課文就容易多了。

    5.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英語教學

    第7篇:感恩節的由來英文范文

    1.從詞匯方面入手

    詞匯是對文化反映最為直接的語言要素。詞匯教學中文化知識的講解是文化導入的重要內容。充分挖掘詞匯的內涵,如英語的cousin一詞涵蓋了漢語的“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幾種關系;“農民”這個詞在漢語里是統一的概念,繁殖“農業勞動者”,而英語中卻以其經濟狀況、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別用farmer和peasant來表示,“peasant”帶有貶義,《美國傳統詞典》給peasant下定義:“鄉下人、莊稼人、鄉巴佬”,“教養不好的人、粗魯的人”。《新編韋斯大學詞典》給出的定義為:“未受過教育的、社會地位低下的人”;上述詞匯指代范疇上的差別,表現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際關系上不同的傳統觀念和社會風俗。猶如:英語中的顏色詞頗具特色,下面這段文字能典型的體現出來。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實可靠的人。那天他臉色不好。近來他感到悶悶不樂。我見到他的時候,他顯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點振作起來。)

    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感彩。白色(white)在漢語和英語的聯想意義中都有純潔和清白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含義上的不同。通過教師的引導,一旦了解這些顏色詞的用法和文化內涵,明白了其真正含義,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不但對我文字知識印象深刻,還可逐漸形成較好的文化意識。

    2.從習語方面著手

    既能學到語言又能學到文化。習語的創造和使用離不開民族的歷史背景、經濟生活、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和地理環境等。它的比喻和聯想是由其民族的背景和現實所決定的。不了解習語所依賴的民族環境是無法理解其真實含義的,有時甚至會導致極端錯誤的理解。例如:

    1)Traveling is his cup of tea.

    2)He has me this Waterloo.

    3)Love me, love my dog.

    4)I was absolutely green when I saw his splendid new car.

    5)He's the manager's blue-eyed and has been promoted several times in the past two years.

    對于以上習語的理解若只停留在字面上,不僅會覺得晦澀難懂,甚至還會引起很深的誤解。如例1)中的“cup of tea”和例2)中的“Waterloo”都是與歷史事件密切相關的。“cup of tea”是因為在歷史上,當茶葉由中國傳入歐洲各國后,充分受到人們的青睞,因此用它泛指大家喜愛的東西;“Waterloo”是比利時的一個村莊,是一代天驕拿破侖遭受慘敗的地方,此詞從此成為“戰敗,慘敗不成功”的指代詞。例3)“Love me, love my dog”涉及對歐美人對動物的文化理解,狗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忠實真誠的朋友,狗在英語中除了極少數因受其它語言的影響而含貶義外,絕大部分沒有壞的意思,并且許多習語還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普通生活、行為。因此,習語比詞匯更富于文化內涵,更能激發學生的探討欲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語言的理解能力。

    3.從社會習俗及社交禮節方面著手

    如講授Holiday時,可以不失時機的向學生講清楚一些重大的西方節日,如圣誕節、感恩節、復活節、萬圣節等的由來和意義,并結合幾個重要的假日(如Christmas, Halloween等)舉辦一些晚會和活動,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讓同學們親身體驗英語國家的民情風俗,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把語言學習活動貫穿到文化活動中去。此外,在中國,individualism表示“個人主義”是貶義,在中國更強調集體表現和合作精神,而在西方,則強調個人表現和競爭,他們認為不愿意顯露自己才華的人是不可思議的,這就是文化差異,即價值觀不同的問題。這些社會習俗和價值觀的差異會給英語語言的順利交流與應用造成一定障礙。所以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差異以教育和導入是有必要的。通過文化得到如何比較可以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當然只在課堂上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是不夠的,適當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擴展和補充。為此,我們英語教師在設法改進課堂教學的同時,還應努力拓展第二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參與各種交際活動。如:閱讀英文報紙,聽英語廣播,觀看英語原版電影,組織英語沙龍,編排英語短劇,組織英語角色表演等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全方位了解英語的文化知識,體會英漢兩種文化的差異。

    在高職英語教學舉步維艱的今天,教學中文化知識的導入,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學習的內容,提高學習興趣,增添學習樂趣,又可讓學生在未來的交際應用中能發揮自如,進行得體和有效的思想表達,實現跨文化的交流。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對于現代高職高專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使用外語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同時也是高職高專生成為各企業人才的前提。這就要求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可以先從語言的本身著手,漸漸滲透,尋根逐源。既而在文化的背景下來學習語言,便會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參考文獻

    [1] Edward Sapir Languag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21.

    第8篇:感恩節的由來英文范文

    關鍵詞:網絡;成人英語;教學效果

    開放教育的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充分發揮導學助學的作用,以學生自學為主,面授課教學為輔。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漸開展,各學科專業的面授課在課時上不斷減少,更注重課程的導學。教師除了充分備課,上好面授課,研究教學方法,還要制作豐富的教學資源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如果教師提供給學生的這些資源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以學習利用,那么無疑會對學生大有裨益,教師的辛勤付出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證學生能夠主動自學,從而學會教學大綱所要求掌握的知識內容,這已經成為開放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

    1 目前開放英語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現狀

    除了采用各種監控措施來確保學生的自學時間和質量,教師在教學資源建設上也是煞費苦心,付出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很多分校的教學網站課程資源數目非常可觀。從對教學平臺學生瀏覽資源點擊率的分析可以看出,網上形成性考核作業、考試復習題是學生最關注的內容,其次是面授課的電子教案。

    2 開放教育學生英語學習情況分析

    英語作為開放教育公共課程,幾乎是各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語言實踐能力是英語教學的目的。對于母語是非英語的學習者來說,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就是缺乏英語的語言環境,平時接觸英語的機會不多,學習英語時往往生搬硬套母語的語法結構,不了解跨文化交際的差異,在實際學習中也不能得體地、經常地運用英語。而對于開放教育的成人學生來說,英語學習無疑是難上加難,不但不具備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同時也錯過了語言學習的最佳年齡,學習時間上也無法保證。針對成人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開放教育模式下英語教學應該如何進行,是擺在教學一線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艱巨任務。

    3 利用網絡視聽資源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教師要積極發揮導學作用,充分利用龐大的網絡資源的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創造各種語言環境,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自學,從視、聽、說各種學習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靈活利用零星時間自學,提高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掌握地道的英語語言。

    3.1 教師要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現代教育的需要

    3.1.1教師要正確認識并適應開放教育的教學模式

    教師要正確認識開放教育教學模式下互聯網與現有教學方式和策略的關系,積極嘗試各種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關注學科最新學術動態,精心選取、整合網上適宜的信息資源作為教學的有效補充,增加課堂教學生動性;盡可能多地利用先進的多媒體制作軟件設計制作新穎的課件;搜集、整理、篩選各種實用的教學輔導資料并及時地上傳到分校的教學網站上。教師要充分發揮導學作用,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積極開展同學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通過有益的網絡視聽教學資源提高學生英語水平。

    3.1.2教師要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教師要注重學習研究新的教育教學技術理念,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現代教育的需要。積極探索傳統教學模式與開放教育教學模式的差異,吸取精髓,推陳出新。要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是學習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啟發引導學生運用探索法、發現法去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教師的角色要根據授課內容靈活轉變,可以是編劇、導演、演員或是觀眾。在課堂上,絕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教師要與學生積極互動,帶動學生協作學習,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合理安排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3.2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豐富的網上資源,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3.2.1從調動學生的視覺入手,來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

    生動形象的圖像教學能夠強化對語言文字內容的理解,這比起單純的死摳英語文字或語法的學習要有趣有效的多。在網絡上有很多精彩的英語原聲影片,學生可以在網上下載自己感興趣的不同題材的影片,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英語,來感受真實的“活”的英語,無疑是成人學習英語的一個好方法。當然英語學習也要循序漸進,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有中英文字幕的影片來欣賞,這樣不至于因為聽不懂角色對話而失去興趣。“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好英語,主觀能動性是前提條件。例如大多數英語本科的學生認為“文學英語賞析”這門課程很難學,對于文學閱讀也不是很有興趣,在這門課的教學上,教師不妨在備課時尋找一些視頻網站的資源,比如UNIT 4 NOVELS小說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其中涉及的大多數的文學名著都被改編成了劇本,在面授課上,教師可以適當播放一些視頻短片或者是學生可以課下登陸教師推薦的網站,如優酷網、土豆網、新浪網、電影網等觀看電影來了解這些文學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故事情節等,在頭腦中對所學習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再詳細閱讀英文作品原著,這有助于對文字的理解,然后再從文學賞析的角度去分析作家的寫作手法特點等等,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水平。當然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和知識積累,但是從視頻資源入手來調動英語閱讀的興趣,提高文學賞析的水平,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3.2.2教師要通過網絡豐富多彩的學習形式,強化學生英語聽說能力

    由于國內的英語教育早期忽略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啞巴英語”這一結果,看得懂英文卻無法和外國人用英語交流的情況比比皆是。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多聽一些英語原版的錄音資料,并讓學生進行模仿或復述練習來進行強化。英語專業大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這一訓練過程過于枯燥,可以從學習英文歌曲入手,或是聽一些幽默故事,或是小說詩歌等錄音,從提高學習興趣入手來提高學生英語聽力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目前英語本科教材上的內容有些局限,有些學生學習起來興趣不足,那么引導學生多瀏覽網上的一些資源,并且在課上或者通過組織專業實踐活動,如英語角或英語技能大賽來引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英語綜合能力。如果其他專業的學生有提高自己英語聽說能力的愿望,可以推薦給他們一些英語學習網站如SKYPE,CHINADAILY等,通過聽英語新聞,或是英語QQ聊天等形式來強化英語聽說能力,這樣既豐富了了自己的知識面,也結交到更多的網友,對自己個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有益的調劑。

    3.3引導學生利用開放大學遠程教育網絡平臺,豐富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熟悉和掌握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對語言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英語交際的能力.例如,在“開放英語”系列課程的期末考試中,交際用語是必考題型,看似簡單的對話,有很多同學卻不知道如何恰當的選出上下文。

    例如這道交際用語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d rather stay at home.

    A. Shall we go to the cinema this evening

    B. How do you feel today

    C.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

    有的同學選擇了C 答案,這顯然是不恰當的,I’d rather stay at home.中文翻譯是我寧愿呆在家里,C的意思是:今天晚上你打算做什么?(回答I am going to stay at home更符合表達習慣)比較而言,A答案“我們今天晚上去看電影好嗎”是一種建議,更符合這一語境。因此,如何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知識,了解英語國家人們的表達習慣,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遇到的一個棘手難題。開放教育的學生在入學時要進行入學教育,掌握初步的網上學習技能,而互聯網的學習網站里有大量的知識信息,這就使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尋找并挑選適合學生閱讀的文化背景知識,鏈接到分校網站相應課程的欄目下,上課時利用多媒體直接將網頁展示在學生面前,或是讓學生課下自學。例如筆者在為英語本科班講授高級休閑英語“Unit 2 Gatherings & Celebrations聚會與慶典 ”這課的內容時,在網上下載了以下背景知識直接展示在學生面前:西方比較重要的節日有圣誕節、情人節、復活節、感恩節等等。把這些節日的由來,和通常有什么慶祝活動介紹給學生,學生很感興趣,掌握起來也很輕松。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掌握大大提高了語言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使用地道的英語進行交際,從而提高學生英語交際的能力。

    同時學生在網上閱讀時不但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豐富語言知識,也使學生們的英語水平在閱讀中不斷提高。以往的閱讀只限于書本,學生們感到枯燥、提不起興趣,學習效果不佳。如今互聯網為他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英語資源,例如英語腦筋急轉彎、英語幽默故事選讀、英語動畫片及俱樂部等,學生的興趣馬上調動起來,他們在這個空間里快樂地遨游,擴大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

    總之,實踐證明充分發揮網絡視聽資源的優勢來開展成人英語教學,對于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和閱讀能力,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豐富個人知識面大有裨益。并且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學習英語并提高英語交際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昌達 蕭樹滋 發展多媒體教學促進教育現代化[J] 現代遠距離教育,1997

    [2]張肖瑩 英語視聽資源的開發與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01

    [3]葛道凱 開放教育學習指南[M]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

    [4]李萍 基于網絡的英語學習自主性的培養[J] 中國電化教育,2006

    第9篇:感恩節的由來英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育;跨文化意識;培養

    學習一門語言就意味著學習一種文化。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交際能力的培養又離不開隱含在語言后面的文化因素。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眾所周知,我國的英語教學,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注重語法知識的傳授,偏重于學生獲取信息能力的訓練,而忽視了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導致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差強人意。語言失誤容易被對方諒解,但語用失誤、文化誤解往往會造成交際失敗。因此,對于要肩負中小學英語教學重任的英語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必須要有意識地加強文化意識的培養和滲透,擴大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拓展視野,樹立跨文化意識理念,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一、樹立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意識的含義

    《英語課程標準解讀》指出,跨文化意識是指對異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異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語時根據目標語文化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的自覺性。在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文化知識的傳授;二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二)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兩者密不可分。語言是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發展的.是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語言和文化都具有多樣性,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任何一種語言都與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對應,它不僅體現各民族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風俗.也反映其民族的文化思維和價值觀念,不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就難以真正掌握一個民族的語言。為什么西方的笑話,在中國笑不起來?為什么在中國廣為傳頌的傳統美德“謙虛”,不為西方社會價值觀所認同?在東方,更強調集體表現和集體主義精神,在西方,則強調個人表現,他們認為,不愿顯露自己才華的人。是不可思議的和奇怪的。以上問題的癥結,實際上就是文化差異問題。

    (三)樹立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意義

    作為教師和學生,只有樹立了跨文化意識理念,才能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才能消除跨文化的沖突,提高跨文化素養,才能與不同國家、不同區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得體交往。隨著國際交往日益頻繁,21世紀的人才應該學會與來自不同社會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處,學會在多元化的世界中生存與發展。相反,沒有建立跨文化意識的人,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容易接受他人的觀點和文化。很難想象一個不懂得中西方文化差異,不了解不同國家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人能得體地與他人進行語言交際。但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教育者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規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流。而實際上由于不了解語言中所蘊含的文化背景.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流中屢屢出現錯用或誤用的現象。如:用How oldateyou?來表示對外國人的關心,殊不知你已經侵犯了別人隱私(privacy)。當外國人稱贊中國人時,有人通常會用“Yourarelfatteringme(過獎)”來回答,弄得對方很是尷尬。美國教育家溫斯頓·布倫姆伯格說過:“采取只知語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養語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辦法。”果真如此,我們培養的學生將難以知道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缺乏基本的交際能力,難以適應跨文化交際的要求。

    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長期以來,英語教學接受和實踐了以結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結構主義理論認為語言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在教學法上強調的是語言內部結構的認知.而近年來流行的交際法教學強調的則是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認識語言與文化關系的重要性,在教學思想和實踐上進行相應的轉變。強調語用能力培養。另一方面,《英語課程標準》把文化意識列為英語課程目標的重要內容,并就文化意識對各級別的要求作了明確規定。因此,加強對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化意識的培養對于促進中小學英語教學具有現實意義。

    二、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策略和途徑

    培養文化意識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首先.人才培養方案要有總體規劃,明確開設西方文化課程以及相關課外活動的要求,其次,各門課程的任課教師要有足夠的認識,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融語言與文化為一體,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一)開設西方文化課程

    通過系統、扼要地介紹西方文化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接觸和了解西方社會在文化、思想、社會與政治制度、宗教、藝術、文學、科技等各個方面的概況,同時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通過對中西文化的比較,認識人類文化的多樣性,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和完善學生的人文知識結構,加強學生的人文修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從而促進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目前我院英語專業學生英美文化課程開設一個學期,由外教擔任主講教師,教材以英文版的《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為主。在了解和擴大有關主要英語國家的社會與文化的背景知識的同時,通過閱讀課文以及相關的配套練習,使學生擴大詞匯量、增強閱讀能力,達到提高英語總體水平的目的。在開設西方文化課程的同時,開設英美文學欣賞課能進一步加深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和熏陶。

    (二)發揮外籍教師的作用

    外籍教師本身就是異國文化的承載著,不僅語言地道,其課堂教學方式、待人接物和行為舉止都顯現出不同的文化特點。在語言教學和跨文化感性傳授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充分發揮好外籍教師的作用是優化英語語言與文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我院的外籍教師主要承擔英語口語、西方文化和聽力課程的教學任務。近年來,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和菲律賓等國的教師,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價值觀念、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教育理念.給我院的英語教學增添了活力。學生受到不同文化所形成的不同的觀點和思維方式、感知方式的熏陶與影響,這為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學會與不同國度、不同文化的人士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也為師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和理解的平臺。

    我院外籍教師除承擔課堂教學任務之外.還利用業余時間指導學生開展英語角、英語小品編演等第二課堂活動。由于中外籍教師的努力.學生的專業水平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明顯增強,這為他們今后不管是從事英語教學,還是到外資企業工作或到國外留學、謀職和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發揮英語影視欣賞的作用

    英語影視以其直觀的特點.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純正、地道的英語口語和逼真的情景,增強學生對不同國家的風俗、文化、社會概況的了解,深受學生的歡迎。近年來,西方影視欣賞課程逐漸受到重視,有些高校已在英語專業開設了該門課程,并被視為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通過開設專題講座、競賽等活動也是進行文化意識培養的途徑。

    (四)課堂教學是進行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手段

    1.挖掘教材內涵,培養文化意識 英語教材大部分內容選材地道,蘊含著豐富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注重對語言材料的教學和訓練,而忽視文化意識的培養和滲透,就會造成英語工具性和文化性的分離,難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信息。例如,在《21世紀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二冊)Unit2“CulturalDifferencesinInternationalMarket—ing”中提到一個美國設計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的香水到南美洲國家銷售,結果血本無歸,原因是該香水廣告強調了茶花香味,而茶花在很多南美洲國家是用于葬禮的。教師可就該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要求學生課后收集涉及文化差異的例子向全班匯報,最后教師總結。

    節日文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教材多有涉及.教師可借這個話題,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及主要慶祝方式。可利用網絡資源,向學生介紹它們的歷史由來、風土人情和社會習俗等,并引導學生比較中西方傳統節日的異同。如將圣誕節與我國的春節作比較,鼓勵學生找出他們的異同之處,并從文化的角度理解這些不同之處。談及贈送禮物時,給學生講解接受禮物的方式,西方人與中國人在接受禮物時的習慣截然相反:在節日里,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當面打開。西方人收到禮物一般不推辭,而是表示感謝,并當面打開禮物并加以稱贊,所以在使用“present”這一單詞時,教師就有意識地告訴學生這一跨文化差異。教師還可充分利用愚人節、感恩節、復活節等重要節日,給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背景知識.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學以致用,達到提高交際能力的目的。

    2.發掘詞匯內蘊.培養文化意識

    英語詞匯作為英語語言最特殊的一部分,能敏銳地反映出英美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內涵。對于學外語的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詞的字面意義,而且要知道詞的涵義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紹,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做出主觀判斷。如在西方國家,狗被看作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Youarealuckydog”,“Everydoghasitsday”:而在漢語中“狗”帶有貶義。盡管近年來養寵物狗的人數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變,但狗的貶義形象卻深深地留在漢語語言文化中。

    又如顏色詞的差異,漢英顏色詞語普遍存在含義不對等的情況:在中國“紅色”代表著幸運、財富和喜慶,中國人結婚習慣穿紅色衣服,經商時,商人希望“開門紅”,經營賺錢了,大家都來分“紅利”。但在英語里“red”有“處于危險狀態或使人生氣”之意,如“redlfag”(引人生氣的事)。“inred”為“虧欠,有赤字”之意。中文里的“黑”與英文里的black在用法上不盡相同,中文里的“鼻青臉腫”在英文中是用“blackeye”來表示的;“紅茶”的英文是“blacktea”,而非“redtea”:“blackcoffee”是“不加奶的咖啡”,而不是“黑咖啡”.“green”在英語里可表示“無經驗、不成熟”:而“Sheisfeelingratherbluetoday.”的意思是“Sheisfeelingrathersadtoday”。

    另外,英語中的習語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是英語語言的精粹,是語言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如:“goDutch”(各人付各人的帳),“tomeetone’sWater—loo”(一敗涂地),“toeatnOifsh”(忠誠)等,不了解其起源就難于真正掌握其含義。

    總之,學習英語詞匯,實際上也是學習西方文化。對于在母語環境下學英語的中國人來說,應該了解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影響下,英漢詞語之間所存在的差異。

    3.比較中西文化差異,培養文化意識

    要正確理解異國文化,首先要理解本族文化。由于本族人是無意識地使用本族文化的,往往無法對本族文化和異國文化有意識地進行比較,因而也就無法發現兩國文化的類同與差異。將中西文化在稱呼、問候語、感謝、贊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比較和領會。中國人如果不了解美國人的坦率習慣,或美國人不了解中國人含蓄的表達方式,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產生誤解了。聽到別人贊揚,美國人和中國人的回答有些不同:美國人一般表示接受贊揚,中國人則一般表示受之有愧。再比如,你和英美人打招呼時說,“上哪兒去?”“吃了嗎?”他們可能會感到很不舒服。因為問這種問題對英美人來說可以理解為干涉人家的私事,但是在中國.這是十分恰當的打招呼用語。在實施“邀請”這一言語行為時,文化背景差異對語言的使用也有很大影響。在美國文化中,邀請他人等于借用了別人的時間,因此對別人的時間安排要充分尊重,時間則是雙方協同的結果。例如:

    A:I’d reallyliketomakeadatewithyoutohave dinner?

    B:Fine.when areyou free?

    A:How aboutSaturday?

    B:I’m afraidIhaveameeting.

    A:Let’SmakeitMonday.butithastobefaterone.

    B:That’SOkey.one—iffteen?

    A:Fine.I’11writeitdown.

    而在我們的習慣中,被邀請者把邀請看作一種榮譽,時間通常由主人一方確定。這還反映在語言上盡量說些程式化的客套話。

    又如:對“firstlady”的理解,請看以下學生與老師的對話:

    T:Haveyoureadtoday’Spaper?

    S:Notyet.Anythinginteresting?

    T:The FirstLady wentto the orphanage to see the poor children.Look atthis picture.She is verybeautifu1.

    S:Wh0isthefisrtlady?

    T:ewifeofthePresident.

    S:Isee.ThatmeansthePresidenthasmorethanonewife.

    顯然.在這個對話中,學生對FirstLady產生了誤解。認為有第一夫人就有第二夫人,第三夫人,從而得出結論:總統有好幾個夫人。其實,FirstLady是對美國總統夫人的特定稱謂,這已是個常識問題。

    總之,通過學習和訓練,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將會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激發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增強中西文化比較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亚洲美女人黄网成人女|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2022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亚洲成人自拍网| 成人看片黄a毛片|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欧美成人a人片|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免费看| 国产成人一级片|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成人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69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免费69成人精品视频|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