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描寫立秋的詩句范文

    描寫立秋的詩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立秋的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描寫立秋的詩句

    第1篇:描寫立秋的詩句范文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佇立于茫茫天地之間,感受著匆匆歲月無情,如果說春天帶來的是生機,夏季帶來的是躁動,冬季帶來的是蕭索,那么秋天帶來的則是無奈了。喜歡一個人徜徉在落葉曼舞的小徑,或者是鋪滿青苔的空巷,任思緒被秋風漸吹漸遠,直到被若即若離的惆悵占個上峰,也只好隨宋玉同嘆一聲“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了。

    秋天里秋風瑟瑟,落葉紛紛。每次讀起古人的詩句,總是會被濃濃的悲秋情緒緊緊包裹,卻又不欲掙脫,獨自啜飲慢慢膨脹的憂郁與失落,

    也不知這到底是“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呢,還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個,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詩人曾留下過懷秋舒懷的詩句吧。

    《詩經》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都是對秋發出的唏噓。范仲淹的“碧云天, 黃葉地, 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所繪景色清微淡遠之致,情與景交融,引人深傷。到后來王實甫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中將此詞稍加引發,改為“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更是令人迷離惝恍、悵然若失。“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是柳永的嘆息,凄凄柳下,再會無期,能帶走的似乎只有滿懷的秋風。周邦彥的“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寫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無助。韋應物的《聞雁》:“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寫的則是懷人思鄉的落寞情懷。相比以上對秋的無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盡顯了豪放詩人的本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總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涼,凄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然而換了不同的心境,詩句也會大不相同。劉禹錫就在秋風中找到了寄托,從感時傷懷中解脫了出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杜牧也在《長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風清云淡,別有洞天:“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希望我能有古人的曠達,到了下一個秋天,可以多去感受喧囂夏日后的清新寧靜,漫漫寒冬前的短暫芳香,多去體會“秋風之性勁且剛”的豪邁,少去喟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無奈。也會被秋而“感”,卻不再為秋而“悲”了。

    月光如水水如天

    初秋的燥熱將盡未盡的日子,我是極為思念那一輪屬于中秋的明月的,只有那時候才能讓人感覺到一陣真正的清涼與寧靜。而明月很多時候都被我們忽略在了日常生活之外,只有快到這么一個特殊日子的時候,才讓人想起關于明月的一些東西。

    夜是如此的寂靜,寂靜中又帶了點兒熱烈,使秋聲的喧囂在樹梢達到了。月的光茫迷離閃爍而無依無附,營造出一種氤氳的氣息,不期然地便想起了秦觀的那一首《踏莎行》里的詞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一個“迷”字便函攝住了月光的那種朦朧與迷離的氣息,在這樣的時候許多模模糊糊的往事便在朦朦朧朧之中,走進了你的心間。

    其實有許多事是你不用去想它,它永遠在那里的,好似多少年前的一輪明月,它總是在你的心里懸掛著。月的光茫遮遮掩掩,影影綽綽,寧靜而悠遠。進入月光便仿佛進入一種朦朧的夢境,而且你縱然知道它只是一個夢境,也讓你就那樣的想投入而不愿醒來。

    在我們閩南話里頭,月亮有個很女性化的昵稱叫“月娘”,一直很喜歡這樣的稱呼,好像沒有太多的緣故,只是因為“月娘”裝飾了我們兒時的多少夢境。那時候一到夏天或者初秋的晚上,我們一般都睡在屋頂上,看著寧靜的夜空,伴著那樣的月光或者星光,在大人們一個個迷人的故事中睡去,在睡中難免還會做上一個坐著月亮的小船去采摘星星的美夢。

    那時候老人們常常對小孩子說,不要用食指指著“月娘”,不然,晚上“月娘”會化作一把鐮刀來割去你的耳朵的。于是,孩子們便只好把自己的食指緊緊地握在自己的拳頭里,生怕一個不小心便會惹來被割去耳朵的禍端。好像也有那樣的小伙伴,竟還是把食指指向了月亮,最后只被嚇得一晚上都不敢睡覺,只怕一旦睡去,自己的耳朵就要被“月娘”偷偷的來割了去。秋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過度季節。陰歷為7至9月立秋到立冬,陽歷為9至11月,天文為秋分到冬至這一段時間。

    第2篇:描寫立秋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語言描寫 場景 文學研究 宋代詩詞

    一、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活動語言描寫概述

    在古代文人的文學作品創作中,詩詞篇章框架的結構構建相對有例可循,但對細節的語言描寫卻容易被忽略,細節語言是作品的靈魂,流傳千古的佳作都離不開出彩的細節語言描寫。著名的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對文學作品的細節描寫這樣評價:“無論一個細節――場景、性格、情節多么奧妙美麗,假如它不是為了最完善的表現作品的主題,它對作品的藝術性就是有害的。”由此可見,細節描寫不僅突出一部文學作品的主題,還是作品的靈魂。文人對細節進行細膩的描寫,在文學作品當中所塑造的主題就會更加地飽滿,該作品就更能夠突出文章反映的主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細節描寫對整個文章的重要作用。在我國古代的文學佳作和文獻中,關于體育活動作品的記載異彩紛呈。歷記如《東京夢華錄》等,反映古人開展各類活動的場景。在詩詞鼎盛的唐宋朝代就有大量反映這類題材的文學作品,杜甫《清明》:“十年跳鞠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以及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等。在宋代各種筆記、宋詞、散文中有以不同文學手法描寫各種民俗活動的場景。明清小說中也有大量的反映民間活動的內容,如《紅樓夢》中對放風箏、象棋、圍棋等活動都有描寫。《水滸傳》中也有記載雙陸、毽球、擊球等活動場景,如第二十五回表現女子對秋千的喜好“月娘春晝打秋千”,也有對武術與拳擊場景的描寫,這些都是珍貴的文獻資料。從這些文學作品的描寫中,我們了解到古人活動的豐富多彩以及各類活動的發展盛況。由此可見,在歷代文人的詩詞、戲曲、小說等文學作品中都有這類題材的蹤跡,以下從細節描寫的視角下對我國古代體育文學作品進行分類解讀。

    二、從宋代詩文中體育場景的文學風采

    在我國的古典文學中,唐宋詩詞一直是被公認的文學代表,象征著我國古代文學的高峰。獲此殊榮的原因除了詩詞在文學創作上的精湛與成熟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在這些作品中涵蓋了當時社會的整體盛況,將古人的日常生活描繪得全面而深刻,因而這些作品除了文學價值便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其中,宋代的詩詞作品中記載日常活動的文學文獻頗多,例如像史書的《宋史?禮志》、《太平御覽?藝經》, 以及宋人筆記等文學文獻存世至今的頗多。在宋代詩文中,以體育場景活動為創作題材的作品不勝枚舉,通過對這些文獻中詩人對這些場景的描寫,使得今人不僅領略其文學風采,而且可以對宋代社會的盛景管中窺豹,以下分幾個部分試作論述。

    在宋代,馬球這種活動的詩文描寫較為多見,是較受歡迎的球類活動之一,通過文人墨客的詳細、通真的詩文細節描寫,使得今人仍能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當時場景的激烈與緊張。例如在名篇《汴灑交流贈張仆射》這部作品中,“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場十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繚逶迤, 擊鼓騰騰樹赤旗。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分曹決勝約前定,百馬攢蹄近相映。球驚杖奮合且離,紅牛纓紱黃金羈。側身轉臂著馬腹,霹靂應手神珠馳。超遙散漫兩閑暇,揮霍紛紜爭變化。發難得巧意氣粗, 歡聲四合壯士呼。此誠習戰非為劇,豈若安坐行良圖。”這不僅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又一個球場英雄,同時也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生動、狂熱的競賽畫面。“分曹決勝約前定,百馬攢蹄近相映”,為了贏得比賽,選手們在馬背上聚精會神、躍躍欲試,場上人員英姿颯爽的人物形象悄然浮現于我們的腦海里。而對于比賽者的球技在這首詩中也有描寫:“球驚杖奮合且離,紅牛纓紋黃金羈。側身轉臂著馬腹,醉靂應手神珠馳。”詩人用極其細膩的文字再現了古人高超的擊球技術,隨著環環相扣的細節描寫為我們打開了一場振奮人心的馬球活動場景。此外,蹴鞠在宋代也十分盛行, 在許多宋代文學作品的文獻上都有記載,是文人墨客常見的創作題材,在宮廷中就常進行比賽的場景詩詞描寫,進而有關蹴鞠的古代文獻隨之產生。例如元末明初陶宗儀的《說郛》匯集秦漢至宋元名家作品, 汪元程著《獻鞠圖譜》,這部文學作品曾經被編入其中,后來又被編匯到《古今文獻集成?藝術典?蹴鞠部》中去。

    宋代詩文中描寫較多的節令活動是龍舟賽事,如在名篇《競渡曲》中,作者為我們描寫了宋代精彩的龍舟競渡場景,細節之處展現了宋人習俗與民族精神。詩中云:“蛟龍得雨香銀動,嫦嫂飲河形影聯。刺史臨流賽翠韓,揭竿命爵分雄雌”,這四句詩文是對龍舟競渡場面的生動描寫,只見河中的龍舟猶如蛟龍般靈活迅猛,龍舟上的選手奮力劃槳來揭竿爭雌雄,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與龍舟賽事相呼應的是“水秋千”活動,在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有詳細的記載“……兩畫船,上立秋千……一人上獻秋千,將平架,筋斗擲身入水,謂之水秋千”。事實上,“水秋千”是一種宋代的跳水活動器械,是跳臺、跳板的原型。此外,拔河也是一種在宋代流行的節令活動,這項活動主要是為了祈求豐收的活動,寓意五谷豐登。在佳作《觀拔河俗戲》的“預期年歲稱,先此樂時和”詩句中記錄了這項活動,場景盛大、壯觀。這些文獻使今人能夠領略到宋人在這些活動中對生活所寄予豐收的美好愿望。

    關于休閑娛樂活動的描寫,在宋代詩文篇章中也尤為常見。早在宋代之前就象棋活動已經存在多年,到了宋代是開始規范化的重要時期。宋代文學作品晃補之的《廣象戲圖》、尹沫撰寫的《象棋》、司馬光的《七國象棋》等都是針對象棋活動的文學文獻。李逸民收集了當時南北宋的棋譜、棋論等內容,編輯而成《忘憂清樂集》,不僅是文學佳作而且對研究宋代歷史提供參考。此外,在宋代頗受文人墨客青睞的活動是狩獵,經常外出射獵并揮墨作詩來描述狩獵的場景。在《出獵》中:“雕戈夏服箭,羽騎綠沉弓”描寫了活動隊伍的盛大。“所為除民瘼,非是悅林叢”則說明了舉行這一活動的真正原因,主要是為通過這一活動,更好地深入了解百姓生活。在這些文學典籍中,文人墨客對這類場景的細節描寫不僅使今人領略其文學風采,而且為我們展開了宋代社會盛景的畫卷。

    此外,宋朝時期的休閑活動同樣豐富多彩,其中射箭、角抵、舞蹈等活動詩人們也有所著墨,為宋人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文學色彩。在宋代,射箭已發展為一種常見的社會風俗活動,就連宋代一些女子也青睞這一活動。例如在《哀江頭》中就描寫了宮廷女子射箭的場景,從文中“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冀”使得今人就在腦海里勾勒出這位女子的颯爽英姿。宋代詩詞中描寫舞蹈活動的佳作比比皆是。到了宋代,舞蹈逐漸演化成一種表演、欣賞的活動,在文人柳永的《柳腰輕》中:“英英妙舞腰肢軟。章臺柳、昭陽燕。錦衣冠蓋,綺堂筵會,是處千金爭選。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環微顫。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漸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腸斷。”以及詩人張先的《天仙子》中“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這些佳作篇章都為我們描繪了宋代女子的舞蹈場景,細膩的描寫語言使這個作品顯得更為生動并充滿活力,勾勒出人物曼妙與嬌燒身姿。此外,對兒童的活動場景也有描寫,兒童的一項頗具娛樂性的節令活動是放紙鳶,這項活動需要奔跑疾走、舉釋牽引等,大人們在一旁一邊觀賞一邊閑聊。在《觀村童戲溪上》中 :“雨余溪水掠堤平,閑看村童謝晚晴。竹馬踉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描寫了放紙鳶的場景,詩人針對兒童放紙鳶時極具趣味的細節動作進行描寫,這一兒童形象更加飽滿,充滿童趣。由此可見,宋代流傳至今的經典篇章中記錄著中國古代活動, 描繪了宋代的民間場景,這些精彩紛呈的各類活動成為宋代文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結語

    綜上所述,文學作品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同時也展現了那個時代社會生活的狀況與風采。在宋代的文學作品中,僅是反映各類活動的場景就數不勝數,其中更不乏精彩的細節描寫,給今人以身臨其境之感。這些活動分為不同的類型,如節令體育活動、休閑娛樂活動等。我們通過對古代文獻中描寫體育活動文學的佳作進行研讀,不僅有利于了解宋代的社會風貌,而且還是我國古代文學發展的有利佐證。從這些栩栩如生、行云流水的詩文細節描寫中,我們不僅了解到這些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的多姿多彩,而且還從中體會到宋人剛健活躍、灑脫康爽的民族精神。宋代詩詞佳作就是珍貴的文學資料,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宋代。因而,這些宋代文學作品具有了重要的意義,是宋代盛景與文學風采的輝煌呈現。語

    參考文獻

    [1]司馬貞.史記索隱[M].北京:中華書局,1997:143

    [2]王鑫.簡評宋詞中詞調與節拍的關系[J].語文建設,2014(21).

    [3]尤表.全唐詩話.卷五[M].北京:中華書局,1982:207-234.

    [4]張娜.文學視域下的宋代形象表意文化研究[J].語文建設,2013(27).

    [5]劉秉果.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運動[J].文史知識,1993(8):29-35.

    [6]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95:143-146.

    [7]張福洲.柳永婉約詞風的諧婉音律解讀[J].語文建設,2014(30).

    第3篇:描寫立秋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古塤;研究狀況;四大研究熱點

    一、概述

    (1)浙江余姚縣河姆渡陶隕,只有一個吹孔,距今七千年左右,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塤之一,是最原始的塤。(2)半坡遺址陶塤,出土兩枚,一枚無音孔,一枚有音孔,欖形,單腔體結構新石器時代制的約六千年前。(3)荊村遺址陶塤,山西萬泉荊村遺址出土,新石器時代制品(約五千年前),均為單腔體結構。(4)火燒溝遺址陶塤(20條枚,音孔三個,發四個音)(5)二里崗早商遺址陶塤(商代塤音孔增多,單腔體結構,平底梨形,河南鄭州二里崗早商3500年前出土,三個音孔)。

    塤的制作,材料與工具,各種無雜質的細泥均可做為制塤材料,用半個廢手鋸條,在砂輪上磨成一頭尖狀,即是控孔工具。步驟是:選材,拉坯成形,初坯修整,初步拋光,調較音,再次較對,雕刻,再次拋光,入爐燒制成品拋光。有許多研究者自己親手制作塤:1979年以來,天津音樂學院陳重副教授在天津美術學院陶瓷藝術家尹德明等的協助下,對塤進行了研究改革,制作成功四種不同調門的九孔陶塤。該塤使用江蘇宜興紫陶土制作,在古制梨形七孔塤的基礎上,放大肩部,擴其內膛,正面增加兩個音孔,從而增大了音量,擴展了音域,可以奏出21個音(包括一個泛音和8個半音),音域由(c1~a2),使之成為可以轉調的樂器;1983年,湖北省歌舞團趙良山,在陳重九孔陶塤的基礎上制成十孔木塤,音域由(b~#f2),而且半音健全,轉調方便,音色柔和優美。

    塤的種類:在中國古代宮延中,塤分為雅塤和頌塤、雅塤指體積大(大如鵝卵,謂之雅塤《三禮國科》)在雅樂中應用,所謂頌塤,指體積(小看如雞了,謂頌塤《三禮圖》),常在雅樂之外的宮延音樂中便用,還可接音孔的數日來分類。

    二、古塤研究的四大熱點

    在塤研究的許多資料中,我分析了研究者們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內容,從中總結了以下四點是研究中談及最多的內容:

    1、塤所表現的美學思想

    塤的音色幽深、悲凄、衰婉、綿綿不絕具有一種獨特的音樂品質,也許正是塤這種特殊音色,古人在長期的藝術感受與比較中,就賦予了塤和塤的演奏一種神圣、典雅、神秘、高貴的精神氣質。

    周世斌在《人民音樂》中發表的神州古韻放異彩的論文中提到,塤具有獨特的富有魅力的聲音,這聲音仿佛來自天籟,幽揚而深邃,好似來自大地,厚沉穩重,又像發自遙遠的古代,古樸典雅,更酷似人咽鬼泣,凄凄慘慘。

    在互聯網的中國古曲網上提到塤的音色適合表現悲壯,蒼涼,更能表現深沉,肅穆,同樣能表現歡快,詼諧。

    塤的音色具有這些特色,能帶給人們獨特的藝術享受,吸引了音樂家和演奏者的濃厚的創作和演奏欲望,創作了大量的塤曲,受到國內外人士的廣泛喜愛。

    2、塤曲解讀

    著名的塤由演奏者如杜次文、陸金山、曹建國、趙良山、杜聰、劉宛君等人,都涌現了一大批塤曲,如《楚歌》《衷郢》《悲風》《妝臺秋思》《唐樂》《南鄉小調》《杏花天影》等。此外,還有許多民間歌曲,影視歌曲及外國歌曲如《映山紅》《小白菜》《黃梅凋》《嫂子頌》,在影視節目中大量運用塤曲。

    在互聯網的趙良山專業陶塤網站中提到:1983年趙良山研制活底十孔塤在湖北省歌舞團的大型古樂舞《編鐘樂舞》的八音和鳴中吹奏《衷郢》樂曲雖僅有一分鐘卻震動了當時的中外樂壇,特殊的音色給人以獨特的藝術享受.《衷郢》由龔國富作曲,趙良山演奏,樂曲截取古琴曲《離騷》中調性鮮明的樂句作某調,操進如泣如訴的民間唱腔,表示出屈原在被流放途中,遠離郢都憂國憂民的情懷。

    岳文在《視聽技術》中發表的論文。介紹最古老的樂器塤和一首塤獨奏曲中提到塤曲《楚歌》,這個曲子由陳重杜次文根據琵琶曲《霸王卸甲》中的部分段落改編,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項羽被劉邦國于垓下,聞四面楚歌與虞姬決別的悲痛情景,這首三段體育調式的曲子,充分發揮了塤的低沉,有如人聲的效果。

    隨著音樂家們對塤的探索和改革,比如腔體的擴大,音域的增寬更有利于演奏家們提高演奏技巧激發創作潛力。

    3、塤演奏技巧及創作

    張元在《中國音樂》,塤的制作與演奏這篇論文中寫到塤的演奏姿勢,口形,音域,他談到塤的演奏技巧可移植竹笛上的許多技巧。

    在互聯網上有塤這個專業網站,在這個網站中對塤懂得演奏技巧有這樣的說法:塤的演奏姿勢分為立式和坐式兩種,塤的演奏口形是由唇肌和面部肌的協同動作而形成的,竹笛上的許多技巧可移植以塤的吹奏上來,顫音,是用手指在音孔上作全孔迅速開閉動作,還有滑音、歷音、倚音、花舌、送音等。

    張榮華先生在談塤的制作標準化問題這篇論文中提到,塤的創作途徑有六種:一是從典故找感覺,如《佰仲吟》就是從《詩經》中的“佰底吹塤,仲氏吹”;二是移植、改編其它器樂曲,例如《楚歌》改編了琵琶曲《霸王卸甲》,《衷郢》改編了古琴曲《離騷》;三是直接尋找古樂譜,四是,尋找適合塤演奏的音樂;五是追求多樣化,移植外國樂曲,少數民族樂曲;六是簡單處理名曲或流行音樂,內容多為歐美流行音樂,如高偉編配的德沃夏克的《思鄉曲》選自《e小調第九交響曲》的第二樂章。

    4、塤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国产成人久久111网站|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网站入口|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在线观看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在线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网站|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毛片基地看看成人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成人禁在线观看| 成人观看网站a|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四虎www成人影院免费观看| 国产午夜成人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