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案范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案

    第1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案范文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優化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起,國家開始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1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對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明確規定。目前高校已建立了相對完備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隨著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斷深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由建設階段邁入優化階段。那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還存在哪些問題?如何進行優化?是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通過專題學術會議交流、教師間討論、師生訪談對話、查閱相關文獻等多種形式探索后發現,盡管我國各高校的辦學層次與條件、師資水平、教學管理及生源等不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良莠不齊,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存在的許多問題卻是相通的,為此,本文僅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優化探討如下。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課程性質與教學目標定位模糊

    由于我國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部分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性質與教學目標把握尚不到位。主要表現在:一是對課程性質有專業化傾向。有的高校把心理健康課當作泛專業基礎課,有的把課程目標定位在臨床心理學或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課上,還有把授課對象當成醫學院或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對待。二是偏離教學目標。一些高校違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的本質要求與內在規律,沒有把重點放在更多學生的心理發展與人格的完善及學生實際的心理需求上,而是放在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相關方向上,這樣實際上窄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施效果。沒有意識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質上是一種發展性教育,以發展與預防為主,防大于治,需要咨詢與矯正的學生畢竟是少數。

    2.教材內容重理論且更新緩慢

    教學中發現,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教材內容多偏重理論。無論是本科院校統編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還是自編教材,普遍存在偏重理論傾向,專業性太強,學科化太濃,且缺少可讀性與趣味性。二是教材內容更新緩慢,不能適應當前大學生心理發展和實際需求,內容偏陳舊,且針對性不夠強。三是教學內容和其他課程有重疊現象。如思想政治課中所涉及的大學生心理適應、心理健康標準、戀愛等內容;再如,就業課中關于大學生人格氣質和就業心理內容;還有其他專業課中也包含一些心理學方面的內容等。盡管各個學科教材所涉及的心理學相關知識側重點不同,但還是造成教學內容的重復。

    3.重視不夠,安排欠合理,教法單一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集知識性、心理體驗及行為訓練于一體的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該課程性質的獨特性決定了其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應該與其它一般學科有所不同。即既要求教學方法和形式應靈活多樣,也要求必須進行行為訓練及互動體驗,才能達到其教學目標要求。調查發現,一方面,目前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課重視程度不夠,相當多的高校采用兩周一次課,這種隔周上一次課的方式,不僅給學生直覺上造成學校對該課程不夠重視,而且這種形式的確也導致因課次之間的時間偏長,使學習內容不連貫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大多采取大班或合班授課方式,有的班級的授課人數達到100人以上,由于這種大班授課形式不利于學生的行為訓練和師生互動體驗開展,致使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方法只能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講授法。這種授課形式只能滿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傳授的目的,無法通過行為訓練及體驗互動等形式滲入學生心靈深處,從而影響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大學生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能力,實現自我健康全面的發展。而單一的教學方法只能從理論上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卻難以滿足大學生在自我意識、情感體驗、人格優化、心理韌性及構建積極應對方式等方面的發展需求。此外,該學科普遍存在學時不足,高校教師又普遍存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比較注重教學內容的系統性而面面俱到,導致授課內容的深度不夠,還停留在心理教育的淺層次上,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效果大大折扣。

    4.師資配備不足,專業素質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學質量的高低決定于擔任課程教學的任課教師,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直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就師資配備而言,一方面,由于受限于高校辦學條件,人員編制及經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擔任心理健康課的專、兼職老師與大學生的配比還沒完全達標,一些民辦高校則更為突出。以河南省為例,相關文件規定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專職老師與學生的配比是:1︰5000,兼職配比標準是1︰500,但實際調查發現,多數高校并沒有按實際要求進行配比,特別是一些民辦高校,擔任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師好多來自民辦高校其他學院部門的兼職,如有思想政治專業老師、專職輔導員、行政人員等。另一方面,業務素質參差不齊。主要表現在:一是專業基礎薄弱。由于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缺乏心理學專業背景,其理論功底較薄弱,對該課程的理解和認識也不夠深入和系統,加之其原有的認知模式往往容易把一些心理問題歸結為思想問題等,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質量。二是不利于開展本學科教學研究。由于部分外聘的心理學健康教育課教師,分散于不同部門或外單位,既不便于組織與管理,又不便于開展學科的教學研究。三是缺乏心理咨詢方面的經驗。由于一部分心理學健康教育課教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咨詢的實踐經驗,不僅無法開展學生心理咨詢工作,而且授課不能理論聯系實際,講課空泛,反過來又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

    5.考核評價方法有待改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所涉及的心理體驗及行為訓練的獨特性,決定了該課程的考核不僅需解決其理論知識學習效果,而且對實際技能考核評價也應有所體現。然而目前多數高校采取的考核方式依然是傳統考核形式,即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占30%或40%,主要包括課程考勤,回答問題,平時作業等;期末成績占70%或60%,主要是以出卷書面考試或寫結課論文的形式。這種考核方式缺失學生心理體驗及行為訓練的相關技能與能力考核內容。在當代社會注重學生由知識向技能和能力轉化的今天,如何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與能力形成評價,也是有待改進的。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優化策略

    1.準確把握課程性質,科學定位教學目標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有效實施,必須以對課程性質的準確把握和教學目標的科學定位為前提。要改變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錯誤導向,首先必須轉變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本質是一門普及心理知識,掌握心理技能以及提高心理素質的課程,而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臨床心理學或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課來對待,不能把教學目標定位在解決心理問題的“病態”上。并要擯除學科化導向,應盡量減少過于專業化的理論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側重于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優化和心理潛能的開發。其次,教學目標定位上,在原有基礎引入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重點關注人的心理健康、幸福與發展,以優化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為目的。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面向全體學生,側重于心理品質的優化與心理潛能的開發,強調關注學生對未來的樂觀希望、有價值的情緒體驗、內在成長的積極動機、積極人際關系、積極的自我概念、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

    2.改革并精選教材內容,提高教材的科學、創新、實用與針對性

    一是應根據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自身特點,改革并精選教材內容,把握好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的有機統一,并力求解決重理論而輕實踐的弊端。二是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材內容。應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需要出發,選擇那些更貼合高校大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加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如可依據不同年級學生心理需求設計課程內容。

    3.提高認識,合理安排,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要,因此,教育教學工作者必須樹立正確的與時俱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觀,站在未來社會發展高度來認識和開展這一工作。具體做法上,一是改進辦學條件,開展小班上課。利用小班上課這種教學環境,使心理健康知識講授、心理測驗、行為訓練、心理體驗有機融為一體,實現大學生知識掌握的同時,切實提高學生素質,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合理安排教學進程。安排教學進程不能只為排課方便,應重心放在便于學生學習上,逐步解決隔周上課的方式,提高知識的連貫性。同時,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不僅要把握課程的全局,更要突出重點、要點、難點章節學習。三是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必須改變以往單一的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首先,根據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學科特點,應大力推行案例教學法。即通過具體的案例讓學生從中得到收獲和啟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其次,應選用參與式教學方法。利用組織小組討論、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主題演講、團體訓練等學生主體參與的方式,培養和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次,還應充分發揮課堂提問與啟發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增強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優質的師資隊伍是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目標實施與達標的關鍵之一。在師資隊伍建設上,一是加大師資隊伍配備力度。具體做法上,(1)應按照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設標準》的相關規定,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教師的配置人數符合師生配比。(2)教師職稱、年齡、學歷結構配置合理。(3)嚴把教師準入關。如通過把控入編人員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教師的資格證,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新進教師試講認定等相關硬性條件,列為擔任該課教師的基礎要求。同時,還應保證教師基本待遇,建設一支符合要求且又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二是加強師資培訓力度。為提高師資水平,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培訓力度,認真研究培訓內容,缺什么培訓什么,不走形式,不走過場。在夯實教師的心理學專業基礎,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等方面做好培訓工作。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研室建設。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博采眾長,解決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共同教學問題;開展學科示范課推廣,進行經驗交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讓教師從示范中得到提高;不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講稿、ppt課件的檢查工作,確保教師教學文件的質量。四是保證教師心理咨詢實踐時間。每學期應妥善安排每位心理學科教師開展一定時間的心理咨詢實踐,利用心理咨詢實踐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而且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理論聯系實際,以提高教學的實效。

    5.建立科學有效學科考核體系

    課程的考核應當能夠反映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層面:在知識層面了解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和相關知識;在技能層面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調適技能及心理發展技能等;在自我認知層面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發展自己。因此課程考核須改變傳統用考試分數評價教學效果的考核模式,堅持“全面覆蓋、重點突出”的原則,引導學生將知識內化成能力,嘗試將考核分成三塊:一是注重平時教學表現,考核學生的學習習慣、態度、主動性。二是案例分析與團體活動體驗分享,考核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應用和在團體活動中個人能力和素質。三是課程知識考核,側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在保留原來基本考核方式的前提下,增加相應的技能考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研究擬定技能考核方案,制定實施方法。逐步實現該課程理論與實踐考核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路芳草.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

    [2]衛丹,趙毅冉.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的困境與出路[J].河南教育,2016,(08):146-148.

    [3]雷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構建:內涵、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14,(03):31-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51影院成人影院|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a|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免费看一级淫片成人| 成人在线激情网| 欧美成人第一页|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 日本成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app|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成人国产系列| 国产成人精品97|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怡红院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