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低碳經濟政策范文

    低碳經濟政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低碳經濟政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低碳經濟政策

    第1篇:低碳經濟政策范文

    關鍵詞:低碳經濟;公共經濟;政策;探析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3-0147-02

    在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中,經歷了一切從無到有的過程,然后在實踐工作中總結出適合我國現代化發展的道路。在當前經濟穩定發展的形勢下,值得注意的是環境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例如全球的氣候變暖問題、霧霾問題等。由英國率先提出的低碳概念,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因此,在現代化發展中,我國也積極地結合實際情況走低碳發展的路線,一方面能夠繼續保證經濟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則加強對環境保護,這成為了人類文明進程中繼工業文明后促進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成就。低碳經濟主要是通過減少污染、降低能耗以及低排放實現經濟發展,其核心理念是結合技術創新,提高能源利用率、開發清潔能源,調整當前的產業結構,使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得到了重大突破。

    一、低碳經濟的基本含義

    世界各國于2009年12月份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協商并達成《哥本哈根協議》以及一系列相關要求,目的在于促進全球經濟的長遠發展。低碳經濟在此次大會中包含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具體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個方面,低碳經濟屬于一個相對性的概念,與高碳經濟相比較,要求人們在生產與生活中,要注重資源節約以及盡可能地降低碳排放量,從而有效地避免出現高碳高排的情況,導致生態環境受到危害。第二個方面,對于新能源發展而言,低碳經濟基本的要求就是在發展中減少對各種化石能源的消耗,同時又能夠使經濟獲得良好發展的,其目的在于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夠與能源消耗“脫鉤”,使得碳排放量和經濟發展間達到“錯位”的目的[1],同時也不會影響經濟增長。第三個方面,由于人為的高碳消費導致碳的排放量出現上升的情況,從而破壞人們生存的環境。因此,低碳發展屬于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后的“自救行為”,需要不斷改變之前高碳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從而有效地在人們生活和生產中降低碳量排放,進而促進我國實現低碳發展的目標,同時也可以有效地促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二、我國低碳經濟在現階段發展中的實際情況

    (一)從發展階段的角度分析

    第一,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與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發展過程中,我國面臨著發展經濟和保護資源與環境的雙重任務。處于發展中的國家所從事的生產活動一般是貿易中較為低端的產業,其技術含量低、競爭力低、附加值低,但是能源消耗比較高,在高能耗以及高污染中換取發展的速度,是當前所不能避免的歷程,同時也需要承擔相應的代價。第二,我國當前正加快推進城市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升級消費結構、建設基礎設施等,從而使得發展中所需要的各種能源也是與日俱增[2]。此外,人口激增問題和工業化進程中所帶來的能源消耗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三,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加,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方便的同時,汽車尾氣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是當前需要重點解決的。

    (二)從資源結構方面分析

    經過地質勘探已經得知,我國的煤炭資源儲備量較大,石油、天然氣等的資源儲量相對較少,正是多煤而缺油少氣這一現狀下,我國在經濟發展中對一次性的資源消耗方面主要是以煤為主,其所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是難以避免的。例如在工業方面、取暖方面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電資源等,從而造成了空氣中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煤所帶來的污染問題在短時間內是難以得到有效改變的。因此,在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中,需要加快調整煤消耗情況,從而有效地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量,這是資源結構問題而導致低碳發展在我國沒有取得顯著成效的原因之一。

    (三)從技術創新角度分析

    在當前的發展中,技術進步能夠有效地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這也是解決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耗、環境問題的重要武器。因此,在低碳經濟發展中,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和生態平衡二者的平衡度,需要依賴于各項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通過技術手段提升能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甲烷、收集和存儲二氧化碳、對工業中的廢氣進行二次利用、分解工業廢水等[3]。然而現階段,這些技術都比較落后,從而嚴重地制約了我國推行低碳發展的步伐,因此,技術創新也是制約當前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

    (四)公共政策的缺失

    雖然在節能減排方面,我國已經采取了許多的措施,同時也制定出低碳發展一系列的措施。但我國的低碳發展依然沒有看到顯著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當前在協調經濟和生態環境中出現了政策缺乏以及不嚴謹的情況,有的政策可操作性不強;第二,執行公共政策環境復雜,尤其是有些政策會損害地方政府、企業以及個人利益,這嚴重地影響了執行中的效率,甚至采取不主動與不積極的態度;第三,缺乏監督力度,通常是突擊檢查或者行政管制,而且沒有做好事前管理工作,一般采用的是“事后監督”[4],畝導致了公共政策在執行中出現成效甚微的局面。

    三、公共政策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策略

    第2篇:低碳經濟政策范文

    關鍵詞:低碳經濟;發展;稅收政策

    中圖分類號:F810.4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8-0196-04

    一、中國現行稅制中有關低碳經濟的稅收政策及其效應評析

    (一)專門的碳稅缺位,限制了低碳經濟的發展

    碳稅是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稅,其以環境保護為目的,通過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來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目前,中國缺少針對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或產品課征的專門性碳稅。碳稅應在環境保護稅收制度中處于主體地位,它的缺位限制了稅收對污染、破壞環境行為的調控力度,也難以形成專門用于發展低碳經濟的稅收收入來源,弱化了稅收的環境保護作用。碳稅的缺乏使得中國距離完善的發展低碳經濟稅收體系還比較遙遠。

    (二)現行降碳稅收政策調節力度不夠且缺乏協調配合

    1.資源稅存在的問題。(1)資源稅征收面過窄。資源稅的征收范圍主要局限于不可再生的礦藏品,對大部分非礦藏品資源沒有征稅,征收范圍仍大大小于世界其他國家資源稅的征收范圍,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如森林、草原、海洋、名貴中藥材、淡水資源等,未列入征稅范圍,不利于對自然資源的全面保護。這使非稅資源的價格由于不含稅收的因素而明顯偏低,以非應稅資源為主要原料的下游產品的價格也偏低,從而導致企業對非應稅資源及其下游產品的需求畸形增長,使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的掠奪性開發,造成資源配置不合理,影響可持續發展。(2)資源稅的計稅依據不合理。目前,中國資源稅的計稅依據是:納稅人開采和生產應稅產品銷售的,以銷售量為課稅依據;納稅人開采和生產應稅產品自用的,以自用量為課稅依據。這使企業對開采而未銷售或自用而積壓的資源不需要付出任何稅收代價,變相鼓勵了企業對資源的過渡開采,造成大量資源的積壓和浪費。(3)資源稅的單位稅額過低,只是部分地反映了資源的級差收入,這也使應稅資源的市場價格不能反映其內在價值,造成資源的過度使用。

    2.消費稅暴露的缺陷。中國消費稅設立之初并沒有考慮這些消費產生的環境外部成本,但在統一征收增值稅的基礎上對這些產品另征一道消費稅確實體現了限制污染的稅收意圖。特別是對含鉛與不含鉛汽油實行差別稅率以及對生產銷售達到低污染排放值的小轎車、越野車和小客車減征30%消費稅等,則更是保護環境有力的稅收措施。2009年實施的燃油稅改革理順了成品油的價格關系,使價格變動直接傳導到最終消費者,充分發揮價稅杠桿調節供求、促進資源節約的作用。但是,消費稅征稅對象限于五大類、十四個稅目的消費品,其中與環境有關的僅有八種,課稅范圍過窄,一些容易給環境帶來污染的消費品沒有列入征稅范圍,如電池、氟利昂、化肥、一次性產品(簡易相機、剃刀、飲料容器、塑料袋)以及煤炭等,這對環境的保護也是極其不利的。

    3.城市維護建設稅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盡管每年征收的該項稅額僅占年稅收收入的4%左右,但由于該稅具有專款專用的特點,已經成為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投資的一項重要資金來源、對改善城市大氣和水的環境質量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是一項綠色稅收,但它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中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是以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實繳稅額為計稅依據,專門為城市維護建設(包括環境治理)而征收的一種地方稅。稅款具有專款專用的特點,但此稅主要依賴于上述三稅,稅基不穩定。若三稅減免,必然減少城市維護建設稅,也必然使園林綠化、環境衛生等資金減少。

    4.車船稅的設計沒有考慮污染程度且份額小。自2007年開始,中國對原來的車船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牌照稅進行了改革,開征了新的車船稅,加大了對車船的稅收調節力度。車船稅中規定,機動車船主要按輛或載重噸位征收,對車輛對環境的損害程度則未予考慮,納稅人的稅收負擔與車輛對環境污染程度毫無關系。此外,由于車船使用稅征收額度較輕,實際中很難利用該稅種來緩解交通的擁擠和減輕大氣污染,而更多地需要采用交通管制手段。

    總之,現行涉及低碳經濟的稅種大都存在征收范圍過窄、條款粗糙、稅額設置不合理、環保意義不突出等問題。而且資源稅、消費稅、車船稅等帶有環境保護性質的稅收條款,各自獨立、互不銜接,難以形成合力進而系統地調控環境問題。

    (三)發展低碳經濟的稅收優惠政策有待完善

    中國現行稅制中已包含一些有利于發展低碳經濟的稅收優惠政策,但這些政策多數限于直接的稅收減免,沒有充分利用加速折舊等間接優惠政策,形式過于單一,對環保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優惠不足,而且這些優惠政策過于零散,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相互之間的協調配合較差,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另外,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客觀上產生不利于環境保護的后果,抵消其他稅種的環保功能。如對生產金、銀產品的銷售收入免征增值稅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對金、銀礦源的無度開采,加劇了資源的破壞與環境污染;對農膜、農藥特別是劇毒農藥免征增值稅規定,對土壤和水資源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要使發展低碳經濟稅制真正產生積極的效果,必須從整體上制定協調統一的低碳經濟稅制。

    二、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稅收政策選擇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還沒有實現根本性轉變,稅收體系的綠化程度一直較低。近年來,中國稅收體制改革一直在進行,但從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角度看,從發展低碳經濟的角度看,需要進一步深化。發達國家在運用稅收政策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方面有著廣泛實踐,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鑒。結合中國實際,借鑒國際經驗,筆者認為,可以從反向抑制、正向鼓勵和改革相關稅種三種方案進行突破,逐步構建中國的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體系。

    (一)反向抑制方案――對高排放、高污染企業征收碳稅

    碳稅,是二氧化碳排放稅的簡稱,是針對化石燃料使用征收的稅,旨在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中國開征碳稅的必要性,應當說已不容置疑。碳稅開征已成為中國減緩國內外壓力的需要,有利于中國樹立負責任的國際形象,它對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完善中國環境稅制的客觀需要。

    作為反向抑制方案,碳稅的設計必須結合中國化石能源比重極大的國情、中國的發展戰略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斗爭。綜合各方面考慮,現階段碳稅稅制基本要素初步設計宜作如下安排:征收范圍和對象可確定為:在生產、經營等活動過程中因消耗化石燃料直接向自然環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是因消耗化石燃料所產生的,因此碳稅的征收對象實際上最終將落到煤炭、天然氣、成品油等化石燃料上。納稅人可以相應確定為:向自然環境中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單位和個人。其中,單位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股份制企業、其他企業和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

    稅率形式采用定額稅率形式。由于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且二氧化碳排放對生態的破壞與其數量直接相關,而與其價值量無關。因此,需要采用從量計征的方式。考慮到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階段,為了能夠對二氧化碳減排行為形成激勵,同時不過多影響中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過度降低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短期內應選擇低稅率,然后逐步提高。同時,還有必要根據中國經濟社會的實際發展狀況和國際協調等方面的需要,建立起碳稅的動態調整機制。

    碳稅收入的歸宿應確定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碳稅不僅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產業發展,還涉及到國際協調問題,應當作為中央稅,但中國目前地方稅稅收收入較低,為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采用共享稅較為合適,分享比例可以動態調整。

    中國碳稅的開征,涉及國際協約中發展中國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上承擔義務的確定問題,中國政府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上的態度,與現有對化石能源征稅的稅種之間的協調,礦產資源、能源等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完善程度,以及制定相關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為了減少碳稅實施的阻力和負面效應,碳稅需要遵循漸進的改革思路,采取稅率逐步小幅度提升等措施。開征碳稅無疑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如果讓稅率一步到位,公眾可能會接受不了,還可能大大降低本國企業的競爭力,甚至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應采取國際通行的做法,引入碳稅時實施預告和漸進時序策略。給企業一個緩沖期和充足的調整時間。

    (二)正向激勵方案――進一步完善降碳稅收優惠政策

    除了運用稅收政策對碳排放進行反向抑制以外,利用稅收優惠這一杠桿對企業和消費者進行正向激勵也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筆者認為,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稅收優惠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取消不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按照國務院關于限制“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的原則,逐步取消或降低這類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使出口退稅政策真正成為鼓勵出口產業升級換代的產業政策手段。

    2.嚴格碳稅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對二氧化碳排放削減達到一定標準的(超過國家排放標準)企業給予獎勵。對于不同時期受影響較大的能源密集型行業享受稅收優惠必須規定嚴格的條件,如與國家簽訂一定標準的二氧化碳減排或提高能效的相關協議,作出在節能降耗方面的努力。

    3.鼓勵企業進行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和交流。根據低碳企業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相比商品化階段,處于研發階段的時候應該給予更多的扶持,對從事低碳技術研究和成果推廣給予支持。鼓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促進國內外技術交流,提高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實行技術轉讓收入稅收減免、技術轉讓費稅收扣除、引進技術的稅收優惠等。

    4.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可再生能源在中國能源消費構成中不到2%,遠遠低于8%的國際平均水平,因此要對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運用在現有的稅收優惠基礎上給予更多的增值稅和所得稅方面的優惠(如進一步降低稅率或加大扣除),加大扶持力度。

    5.鼓勵發展循環經濟。對銷售工業余熱、熱電聯產、煤氣綜合利用項目給予稅收優惠,可以采取免征增值稅和所得稅形式。通過稅收優惠大力推行節能產品,對循環經濟的科研成果和技術轉讓可以通過免征營業稅和所得稅加以鼓勵。

    6.鼓勵環保產業發展。改革中國現行稅法中的一些環保優惠政策,以稅式支出鼓勵和支持環保企業或個人。目前,環保相關產業已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應加大力度扶持、引導環保產業的發展,對利用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繼續給予一定形式的稅收優惠。如對環保投資、再投資、捐贈予以退稅或所得稅稅前扣除等;對環保設備生產企業和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防治污染企業的固定資產實行加速折舊制度;對環保類企業和一般企業的環保類的研究與開發費用允許加倍扣除;對從事環保科學技術研究和成果推廣給予支持;對用于清潔生產的進口設備、儀器和技術資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對廢舊物資回收企業實行免稅政策;鼓勵家庭安裝節能設備,教育公民增強環保意識,實現環保的綜合治理,造福子孫,給后代留下蔚藍天空。

    7.鼓勵消費者購買低碳產品。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每一個社會公眾的參與,我們不僅要大力宣傳低碳生活方式,更應通過稅收政策等手段積極引導社會公眾消費低碳產品,對消費者個人購買低碳產品應給予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引導和鼓勵居民自覺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改變不可持續的消費方式,為構建低碳社會奠定堅實的社會公眾基礎。

    對高碳企業征收碳稅和對低碳企業給予稅收優惠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征收碳稅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碳排放量,但并不一定能把企業導向低碳經濟發展的軌道上來,企業完全可以發展其他的經濟模式。單就發展低碳經濟來說,對低碳企業給予稅收優惠能夠起到更好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最好的策略是稅收優惠與征收碳稅齊頭并進,雙管齊下。要發展中國的低碳經濟,不宜采取單一的模式,應該兩者兼顧。當然,前提條件是對“低碳”、“高污染”、“高排放”等都要有較明確的限定,使得方案本身能落到實處,具有可操作性。

    (三)折中方案――改革相關稅種,完善其降碳功能

    中國現行發展低碳經濟的稅收政策是在長期的稅收實踐中形成的,實踐證明也是行之有效的。這些稅收政策,奠定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稅收制度的基礎。今后的環境保護稅收制度建設,應將改進和完善低碳經濟稅收政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筆者認為,可以以中國現行稅制結構為基礎,通過增加特定稅目、調整適用稅率或改變計征方式等做法綠化稅制結構,實現發展低碳經濟目標。

    1.加大消費稅的降碳功能。現行消費稅在環境保護上主要是通過調控能源消費中占較低份額的石油產品或其互補產品(摩托車、小轎車)來實現的,由于沒有將煤炭這一主要能源消費主體以及其他一些容易給環境帶來污染的消費品納入征稅范圍,其環境保護的效果并不突出。為了增強消費稅的環境保護效果,可以對消費稅進行以下改革:(1)在近期可以考慮增設含磷洗滌液、汞鎘電池、一次性餐飲容器、塑料袋等產品的消費稅稅目。(2)在遠期可能的條件下增設煤炭資源消費稅稅目,根據煤炭污染品質確定消費稅稅額。采取低征收額大征收面的方式進行征收,對清潔煤和型煤免征消費稅。(3)對低標號汽油和含鉛汽油提高稅率或者征收附加,利用差別稅率鼓勵高標號汽油的使用,推動汽車燃油無鉛化進程。(4)在繼續試行對不同排量的小汽車采用差別稅率的基礎上,應對排氣量相同的小汽車視其是否安裝尾氣凈化裝置而試行區別對待,并明確規定對使用“綠色”燃料的小汽車免征消費稅。使用燃油的助力自行車也應和摩托車、小汽車一樣征收消費稅。

    中國現行消費稅仍屬于有限型消費稅,設置的稅目偏少,調節功能偏弱,即使同許多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較大調整空間,應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及時增減稅目,調整稅率。應當講,上述關于消費稅的改革措施是切實可行的,目前中國消費品的選擇空間很大,從環境保護角度進行的調整并不會對生產和消費產生多少負面影響,并不會有較大阻礙,對于低收入家庭產生的影響完全可以通過一定的財政補貼來解決,而對煤炭行業征稅則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具體征稅安排也要視國際范圍內的情況不斷進行調整。

    2.增強資源稅的降碳功能。現行資源稅是為了調節級差收入和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而開征的一個稅種。從實際運行來看,對節約資源和降低污染作用并不大。由于資源稅中與污染相關的項目主要在礦產品中的能源產品上,但就減少污染而言,在資源開采環節征收資源稅沒有在消費環節征收消費稅的效果明顯。反倒是通過消費的調節可以影響到開采,因為當消費者不使用具有污染的資源產品時,礦業企業也就不會去開采這種資源。因此,中國資源稅對環境保護的作用應該主要體現在保護資源、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上。對此,目前資源稅的一個明顯缺陷是沒有把水資源、森林資源、草場資源等也包括到征收范圍中來,實現對全部資源的保護。為了提高資源稅的環境保護作用,可以對其進行如下改革:(1)擴大征收范圍。現行資源稅征收范圍僅限于七種礦產品和鹽,征收范圍過窄,不僅不利于資源的適度開采和保護,反而加劇了資源的過分開采和環境破壞。應將那些必須加以保護的資源列入征收范圍,如淡水、森林、草場、土地、海洋、灘涂和生物等自然資源。(2)調整計稅依據。把現行的以銷售量和自用數量為計稅依據,調整為以開采或生產數量為計稅依據,并提高單位計稅稅額,對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資源課以重稅,以限制掠奪性開采與開發。進一步應考慮擇機將從量征稅改為從價征稅,以充分發揮其調節功能。(3)將現行其他資源性稅種如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等并入資源稅,并將各類資源性收費也并入資源稅。(4)制定必要的鼓勵資源回收利用、開發利用替代資源的稅收優惠政策,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使資源稅真正成為發揮環境保護功能的稅種。

    資源稅稅率提高與征收范圍的擴大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推高資源產品價格,并會向下游產品傳導,此時,相關配套措施,如以保護資源為目的的激勵措施應盡快出臺,以鼓勵企業通過節能降耗來消化成本的上升,而不是單純向消費者轉移;同時,應加強對于地方政府所征收的稅款的管理,將一部分增收主要用于資源環境的治理及節能降耗。此外,應考慮將一部分稅款用于補貼消費者,以緩解物價上漲的壓力。中國經濟發展的資源制約已經變得十分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低碳增長已經成為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改革現行資源稅是推進這一戰略任務實現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實現國民經濟整體效益的提高,雖然改革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多種阻力,但是我們必須下決心穩步推進,只要時機選擇適當,改革中注意對受影響較大的企業的合理處置,就一定能順利完成資源稅的改革。

    3.改革城市維護建設稅制度。城市維護建設稅為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主要的資金來源,其中就包含了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為增強其在籌集環境保護資金上的作用,可以進行的改革有:(1)城市維護建設稅作為一個獨立的稅種,應改變其附加稅的性質,使其擁有獨立的稅基,根據受益與負擔相一致的原則,可以納稅人的經濟活動總量,即銷售(營業)收入為計稅依據,實行普遍征收。(2)重新確定稅率。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存在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及其城鎮維護建設的資金需求不一等實際情況,在稅率的確定及其他管理權限方面應給地方一定的“自”,以便使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國家可采用幅度稅率的形式,規定最低限度,進行宏觀控制,既防止地區間稅負過分懸殊,又便于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適宜的稅率。

    改革后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應歸屬地方政府,由地稅機關負責征收。以經濟活動總量為計稅依據能較好地體現公平原則,也有利于改變作為附加稅時征管混亂的狀況。為保證改革后的城市維護建設稅能順利實施,不至給企業帶來較大的成本影響,總體稅負設計應在目前基礎上略有提高,以后再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進行適度調升,對于受影響較大的企業(主要是“三稅”減免較多的企業)可設置一個減免過渡期加以緩沖。

    4.完善車船稅制度。與對車輛征收消費稅一樣,車船稅同樣是作為燃料的互補品來發揮環境保護的調控作用。國際慣例是按照排量和噸位的差異來征稅,但中國現行的車船稅基本上是根據車船的噸位數和固定稅額進行征收,與其使用的強度無關。考慮到車船稅稅負偏低的情況,為了增強對汽車尾氣和噪音的消減作用,應該適當提高稅額標準或者征收污染附加稅,應采取車船稅差異化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車輛等交通工具的征稅稅率的確定,應該綜合考慮所有與車船等交通工具有關的稅種以及收費來進行。車船稅的修改完善是與相應的國家管制政策相配合的,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有利于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車船的生產與消費,尤其是實行差異化政策既可提高稅收收入,又不影響消費,并鼓勵中低收入群體保有車輛,還可保證國家節能減排和減少碳排放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陳昀,趙旭.中國實行綠色稅收改革初探[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6,(2).

    [2]鄧禾.環境稅比較研究及其對中國的借鑒[J].稅務與經濟,2007,(3).

    [3]付伯穎.論適于中國國情的環境稅模式選擇[J].現代財經,2009,(11).

    [4]郭宏.建立和完善中國的環保稅制的分析與路徑[J].涉外稅務,2006,(6).

    [5]譚光榮,李廷.環境稅與環保稅制體系的調整[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3).

    第3篇:低碳經濟政策范文

    關鍵詞:低碳經濟;科技政策;體系;分析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1發達國家的低碳科技政策

    1.1低碳財政政策助力產業結構升級

    為了更好的發展低碳經濟,發達國家針對轉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了相對完善的鼓勵措施和政策,對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產業逼迫其進行改造或淘汰。為了鼓勵低碳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又通過財政手段進行激勵和促進。在2008年,日本明確通過財政政策促進低碳產業升級,實施《建成低碳社會行動計劃》。同時,為了進一步鼓勵企業在生產過程使用低碳技術和節能設備,又出臺了多項優惠激勵措施,如低碳產業補助金制度等。在荷蘭,政府也制定了相關的能效投資補貼政策,從而鼓勵低碳技術的開發,降低其研發成本,最高財政補貼可達到技術研發投資的四分之一。

    1.2能源利用效率與開發新能源并重

    低碳經濟的發展,必須通過提高能源效率來實現,而能源效率的提高離不開低碳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因此,發達國家將低碳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發展低碳技術、資源開發技術、發展新能源為其主要的科學政策對象。在2005年,英國就出臺了《減碳技術戰略》,達到對碳捕集利用技術等科技研發、應用的鼓勵和引導作用。在2009年,英國國家戰略方案之一《英國低碳轉型》頒布。在美國,不僅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推動美國低碳發展,“美國復興和再投資計劃”,以發展新能源為重點,國家還在低碳技術創新、研究、推廣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主要用于發展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碳儲存和碳捕獲技術。可以說,西方發達國家早在10年前就開始重視低碳經濟的發展,并對此做了深入的研究和發展方案。

    1.3推廣低碳生活理念,建設低碳城市

    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中,西方國家十分注重低碳生活理念和宣傳,來引導國人投入到低碳社會建設中來。另一方面,很多國家為了達到建設低碳城市的目標,在城市規劃和建設等方面,對節能減排做出較為詳細的規定,并將低碳城市建設計劃書在國家層面推出。總之,通過合理的引導,科學的規劃和詳細的規定,來促進低碳經濟在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設中推廣和普及。

    2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問題

    2.1不合理的產業結構

    目前,在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原有的三大產業結構所占比重也發生了變化,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在不斷降低,而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呈遞增態勢。其中第二產業加工產業,是三大產業的核心,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重要支柱,其主要由采礦業、制造業、電力、建筑業等組成。這些產業都需要大量能源消耗,而我國仍以煤炭、石油作為能源的主要來源,導致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綜合來看,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濟發展水平仍處于較低的地位。國民經濟的發展、經濟實力增強,如果仍然通過重工業的發展來實現的話,必然會導致高排放、高能耗居高不下,對于低碳經濟會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也會對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產生嚴重阻礙。

    2.2單一的能源結構

    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煤炭在能源供給中相當大的比重。我們通過數據也可以發現,在中國的能源供給中,原油產量占能源總量的10%左右,中國原煤產量占能源總量的81%。我國多煤、少氣、貧油的能源組成結構,必然會導致低碳經濟發展過程對能源的利用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從總發電來源分析,占發電消費總量的72%是煤炭,占發電消費總量20%是石油,占發電消費總量4%是天燃氣,占發電消費總量不到4%是核電、水電及其他發電。雖然我國對新能源開發一直很重視,但新能源所占的比重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這一方面是新能源的利用無法跟上經濟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煤炭為中國重要的能源來源,在特定的條件下,也很難短時間被替代。但煤炭又是碳排放量最高的能源之一,必然影響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影響中國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實現。

    2.3節能減排的技術落后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低碳經濟最主要的特點。而實現經濟發展的碳中性的技術,更多的需要解決如何降低經濟發展對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如碳捕獲和儲存技術、節能減排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等綜合的利用。我國仍處于工業發展的初始階段,使我國的低碳經濟的發展受到很制約,或者處于兩難的地步。

    3湖南省發展低碳經濟科技政策體系的建立

    3.1制定符合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部署相關政策

    湖南省正經歷經濟社會新常態,以及能源系統轉型的嶄新時代,因此,加速綠色能源替代黑色能源勢在必行。隨著近年來,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已然轉向低碳經濟,綠色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加快綠色替代和電能替代,特高壓技術、完善和推進智慧電網技術、高效清潔低碳火力發電技術、可再生能源利用、先進的其他能源開發技術等,都是低碳經濟發展必要手段。湖南省低碳經濟的發展,也必須圍繞國家大局,在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時,認真領會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部署。

    3.2設置各有側重和低碳化的考核指標

    在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雖然各地方都有各自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國家層面也在大力提倡和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但仍有很多不能令人滿意的地方,在這個階段,經濟轉型的陣痛也需要地方政府加以重視,協調和解決好經濟更好和更快之間的矛盾。比如,在政府政績考核方面,如果僅僅通過GDP來評價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狀況的話,必然會導致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忽略低碳經濟的發展,通過更多的高能耗企業來提升本地區的經濟。這就是長遠發展與短期行為之間存在的沖突,低碳經濟也就無從談起。所以,需要制定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環境、社會狀況的不同,設置各有側重和低碳化的考核評價指標。在這方面,可以重點考核的內容有:環境保護、資源能耗、過剩產能、民生改善、社會狀況、經濟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等多個方面。總之,如果不能通過科學、合理的政績評價來制約,必然會導致地方在經濟發展中仍以短期行為、局部利益為中心,忽視高污染、高能源產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淡化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從而導致國家低碳經濟政策和戰略落空。

    3.3能源的轉型是低碳經濟發展關鍵環節

    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中,能源的轉型是低碳經濟發展關鍵環節。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為主要能源,但其所帶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可以說,不進行能源的轉型,仍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話,低碳濟發展的成效會大大降低。這就需要在低碳、無碳能源上做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當前,低碳能源的發展存在諸多問題,一是能源的稀缺性導致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影響企業使用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企業節能降耗意識淡薄,在設備升級改造、新技術的開發與使用等方面都缺乏動力和壓力。這也需要政府給予積極的引導和鼓勵措施,強化低碳經濟的宣傳工作,使能源轉型由政府行為轉變企業行動。

    4結束語

    低碳經濟屬于高效清潔的綠色經濟,是目前最可行、可量化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發展低碳經濟是社會發展新的歷史性機遇,也是我國發展經濟發展必須經歷的陣痛期。湖南省要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多從科學政策體系上著手研究,才能更好的促進湖南省低碳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燕.低碳經濟視角下的產業結構調整路徑探究[J].財經界,2015,(7).

    [2]賈祥玉,趙喜倉.低碳城市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5,(12).

    [3]李玉婷.國外低碳經濟政策研究:進展、爭論與評述[J].當代經濟管理,2015,(5).

    第4篇:低碳經濟政策范文

    關鍵詞:低碳經濟經濟發展財政政策

    全球范圍內應對氣候變暖,主要的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并且在運行中主要是解決氣候的變化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問題,該事件已經受到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同,中國作為工業化和城市化迅速前行的國家,不但要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也要承受環境負擔,所以我國的整體發展中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推動低碳產業鏈的發展,讓我國的低碳產業在國際發展中立于前列,在產業發展中經濟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考慮環境為子孫后代帶來的影響,因而要運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節能降耗的效果顯著。

    “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央安排336億的財政內投資,中央財政總體資金額達到505億元,用于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與城市污水設施配套處理。推動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導致全國單位GDP能耗逐年降低,根據現行數據統計累計下降大概10.1%,而這直接節約了2.9億噸標準煤。

    (二)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顯著提升。

    我國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進展顯著,不但提升其整體的技術水平,并且產業發展也形成一定的規模,2013年底,我國的新生能源主要占比已經超過原有的13%。2014年,我國的太陽能產業已經位居世界榜首,成為全球太陽能熱水器使用量最大的國家,我國的太陽能產業在全球發展態勢不利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30%的高增長。2014年底,中國的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1300萬千瓦,風力發電在全球排名第四,生物質能、核能等新能源發展潛力較大。

    二、我國低碳經濟面臨的發展困境

    (一)煤炭依舊是能源結構的主體。

    我國正在經歷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發展時期,因而對能源的需求量較大,所以有必要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中于低碳產品的研發。根據相關資料預測,我國的能源消費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持續穩步的增長,到2020年,我國的能源消耗將會達到50億噸以上。從能源結構考慮問題,我國的煤炭消費占比最高,截止到2015年,在我國的整體能源消耗中占比量達到76.5%,而發達國家不能超過22%,以此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的總體發展態勢,表面我國在將來一段時間內必須解決有關環境與企業發展的問題,協調煤炭能源的妥善利用方式。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

    我國當前的產業結構也需要合理調整,現在比較大的產業結構是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在環境方面的劣勢主要體現在耗能低、污染少,以服務行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整體的發展狀況落后,占比也較低,所以我國的整體經濟增長更依賴于第二產業。2014年,我國的第一產業總體占比達到GDP的16.1%,與上一年相比其比重上升了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整體比重為44.8%,上升比重是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比重是47.1%,整體比重下降升0.3個百分點,出現上述情況的真正原因是由于我國當前正處于工業化進程發展的關鍵時期,工業占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導致我國的產業結構發展滯緩,不利于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三)資金支持不能落實。

    現在創新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所以在低碳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下技術創心是核心內容,當前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還較為薄弱,究其原因是缺乏資金支持。一方面,技術創新資金的投入必不可免,現在我國的很多技術的研發都是依靠政府臨時撥款,以及技術立項后申請資金補助,這種資金供給方式很低效,并且資金到位滯緩,當資金經過層層審批到位后,很多技術的研發已經錯過最佳階段,因而沒有穩定的政府財政投入機制。另一方面,資金獲取的主要方式是貸款,但是金融機構對于低碳項目的支持力度不夠,很多銀行不看好低碳項目的融資渠道,即使選擇,資金總額上也會受到限度,這將不能滿足低碳能源的研發需求,也將限制低碳經濟的發展,很多資金對于整體的項目研究而言只能是杯水車薪。

    三、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財政實施政策

    (一)政府減免低碳產生的稅收。

    在低碳產業中政府地位舉足輕重,為了鼓勵低碳產業的發展,政府需要對這些企業給予財稅支持,鼓勵發展,并在這個過程中吸引其他企業發展低碳經濟。主要的措施如下:第一,強化財政中的鼓勵和約束作用,減免從事低碳企業的所得稅,鼓勵更多的企業從事該行業。如果企業購置環保設備,政府可以補貼一部分資金,可以推行投資退稅政策,主要的目的是吸引國內外企業加入該行業;第二,完善低碳技術中的財務激勵政策,通過研究、開發、引進這些稅收積累政策,積極的引進外國的優良技術,推動國內外技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努力提高我國的企業管理水平,其中包括技術稅收減免、技術轉讓等有效措施;第三,運用各類合理的關稅,保護國內和國外資源以及投資環境,努力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通過完善關稅政策,抑制高耗能的產品,支持附加值比較高的產品,升級企業產品和技術,鼓勵資源的二次運用。

    (二)能源價格的改革機制。

    我國需要將各種能源都引入到市場中,依靠市場的供求關系和規律調整資源的配比,讓市場價格可以準確的反應出環境變化規律,最終建立可持續的能源價格系統。第一,建立科學的成本核算機制,要求煤炭價格相互聯動,可以及時的處理煤炭產業中的各類矛盾;第二,完善與煤炭相關的產業結構調整,比如石油和天然氣的產業結構情況,了解國際市場的變化發展規律,國內的供求情況,在生產、銷售等相關環節建立以競爭為主體的市場結構,要求天然氣的價格內外統一,并且給用戶提供合理的使用方案,以節約能源為原則。另外,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競爭機制,要求市場整體和諧有序,推動綠色能源的健康發展。

    結束語:

    低碳經濟必須依靠低碳技術創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的優化能源產業結構,通過轉變生產方式,降低化石能源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占比,盡量用無污染的可替代能源進行生產活動,主要的目的是降低能源消耗率,減少碳的排放量,避免污染,以能源的發展帶動經濟的高效運行。同時正確的財政政策在低碳經濟發展中處于關鍵性地位,不但能保障低碳經濟的穩步發展,更能起到調節及引導的作用,為低碳經濟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第5篇:低碳經濟政策范文

    (一)發展低碳經濟可以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科學發展觀

    中國有著豐富的紫檀資源,但是在人口基數上的劣勢使得人均資源排名在世界上處于較少的地位。為了應對這種現狀,低碳經濟概念的提出和發展就顯得很有必要。目前,我國的基本能源結構仍然是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作為主體,這些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十分巨大,因此對當前的環境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目前國家想要實行節能減排的政策,就必須先從改善能源結構出發,在能源使用的過程中較多地使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等,依靠這一行為從根本上對碳排放進行限制。

    (二)發展低碳經濟可以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人們的生活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當前環境的影響。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目前在北方城市頻繁出現的霧霾天氣,在霧霾天氣的影響下人們的健康狀況受到威脅,出現了很多呼吸道方面的健康問題,空氣污染也因此成為目前環境問題中的重點問題。這也是我國目前將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作為發展基本目標的重要原因之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發展低碳經濟的方式入手解決當前的經濟發展問題和環境問題,從而起到改善經濟發展和民生的效果,這是目前我國經濟工作和環境工作的主軸。

    二、現行稅收政策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存在問題

    (一)計稅依據和征收方式不合理

    當前資源稅的征收范圍僅僅限于礦產品和鹽等資源,對于森林資源、土地資源和海洋資源等一些稀缺資源還沒有納到征稅范圍內,這就很容易導致稀缺資源不注意資源保護而被被濫用。而且,目前資源稅征收的主要形式是以納稅人開采和生產應納稅產品的銷售量或自用數量作為計稅依據,對于企業已經開采但是還沒有銷售或者沒有使用資源在監控方面不重視,這就在一定意義上變相的鼓勵企業對資源濫采。另外,當前計稅當中對資源實現從量計征的方式很難對資源稅的級差調節功能有效體現,造成在實際的資源稅中所對應的稅價格不夠靈活。當企業的稅額比較低的情況下,不僅很難對資源的稀缺性有效反映,并且也容易造成對市場價格的扭曲和不合理,資源的應用效率非常低,不利于低碳經濟的正常發展。

    當前的消費稅征收范圍中,包含了成品油、橡膠制品、鞭炮焰火、香煙制品以及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等和環境資源密切相關的應稅消費品,但從蓬勃發展的制造業來看,消費稅征收物品的范圍還是小了一些,一些對環境污染有較大影響的商品也應該納入這個征稅范圍,如一次性電池、化肥制品、煤炭以及白色垃圾等,要積極利用稅收這一經濟杠桿起到對環境污染行為的約束引導作用。

    (二)稅收優惠政策尚不完善

    稅收優惠政策指的是在稅收過程中對某種行為進行鼓勵和引導的政策,一般來說它往往能夠對于資源的開發在應納稅額中進行優惠,但是這僅僅只是在稅收價格上進行優惠,形式比較單一;從稅收優惠的覆蓋范圍來看,主要就是對企業的節能減排行為加強了關注,并且對于可再生資源的利用開發以及低碳經濟發展中所需要的技術研發應用等項目中的優惠力度并不足以起到引導的作用。另外,稅后優惠政策中涉及到的政策還比較少,這種現狀使得稅收政策體系化難以實現,從而降低了稅收政策和發展之間的協調作用。

    三、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財政和稅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

    稅收在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調節作用是無法忽視的。所以在制定稅收政策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低碳發展的稅收政策體系,同時通過在具體稅收政策方面的調整對企業進行低碳經濟發展方向的引導。比如在某些領域對利用新能源的企業降低稅率,對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實行高稅率的政策,從而鼓勵和引導企業轉變為低碳經濟發展的形式。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罰款等形式對企業高污染高風險的行為進行限制,將資金用于改善地區整體低碳經濟發展態勢,從而促進全社會的低碳經濟進一步發展。

    (二)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

    1、在財政政策上向低碳經濟發展有所傾斜

    低碳經濟是經濟發展轉型的發展方式之一,因此相比于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有著更大的前期投入和更多技術方面的支撐。低碳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術研發周期往往較長,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對企業而言可能難以承受,這就需要政府利用“看得見的手”進行介入,政府通過投入財政預算等方式對企業研發及新技術進行補貼,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實現低碳經濟的循環發展,加強對環保科技的研發。

    2、實行綠色的政府采購模式

    政府的各項采購也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在政府采購的過程中要多采購一些綠色低碳的產品,從而為綠色低碳產品的生產提供更多的動力和更大的空間,政府要在社會采購方面進行積極引導,從而使得全社會在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能有更加自覺的意識和更加良好的發展前景。

    3、在財政補貼上對低碳經濟有所照顧

    財政補貼是政府促進某項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隨著經濟的發展,越累越多的財政補貼項目出現在政府預算當中,因此政府要對低碳發展的項目在財政補貼上進行傾斜,如新能源的研發和應用,節能產業的低耗能化處理以及對參與研發的科研人員進行適當補貼,從而增強低碳發展模式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從而實現低碳發展在企業和社會中的全面鋪開。

    第6篇:低碳經濟政策范文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挨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一)發展低碳經濟,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和解決大氣污染問題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全球氣溫變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氣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據2006年底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預測,未來中國氣候變暖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來50-80年全國平均氣溫升高2-3℃。到203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可能上升的幅度為10-16cm,導致海岸區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氣候變化將使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21世紀后半期,中國主要農作物,如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產量最多可下降37%;今后20-50年間的農業生產也將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沖擊。面對未來氣溫升高及其可能導致的~系列嚴重后果,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當務之急。由于我國能源結構的特殊性,導致了大部分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來自于燃煤,目前全國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煙塵都是由燃煤排放的。長期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給我國帶來了比較嚴重的環境問題,所以發展低碳經濟對控制溫室氣體、對控制污染物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低碳經濟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前提來謀求最大產出的經濟發展理念或發展形式。“低碳”可以被視為經濟發展在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等方面新的約束條件。但是這類條件并非是消極地限制和約束發展,而是可以通過與新約束條件相匹配的技術和制度,創造和擴大市場規模,激發人的創造力,從而促進發展。目前,由于經濟危機的沖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但發展低碳經濟不僅不會放慢經濟增長,反而會促進經濟的新一輪高增長。當前,歐洲多個工業國家已搶先一步發起了打造“低碳經濟”的浪潮,爭取在下一輪經濟增長過程中,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的領頭羊并分享由此帶來的巨大財富。據統計,德國風能發電設備2005年的出口收入已達約60億歐元,占全球風力發電設備交易額的一半左右。日本在光伏發電技術領域居世界領先,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設備出口國,僅夏普公司的光伏發電設備就占世界的1/3。所以,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三)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仍以煤炭為主,70%的能源依靠煤炭,而發達國家大都不到20%。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對重工化產品形成巨大需求,從而形成對能源的巨大需求。資料顯示,1993--2005年,中國工業能源消費年均增長5.8%,工業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約70%。采掘、鋼鐵、建材水泥、電力等高耗能工業行業,2005年能源消費量占了工業能源消費的64.4%。2007年能源消費總量達到了26.5億噸,比2006年增長7.8%。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的65%左右仍為煤炭。電力中,水電占比只有20%左右,火電占比達77%以上。2007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69.5%。這種以煤為核心的能源結構在現在以及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都很難改變。由于技術和設備相對陳舊,我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高于發達國家。目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居世界第2位。預計到2015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將達到20.7%,超過美國(20.1%)成為世界第一排放大國。我國未來的碳排放形勢相當嚴峻,所以發展低碳經濟是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運用財政政策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

    巨大的資源需求和環境壓力,將迫使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模式,加快發展低碳經濟。面對壓力和挑戰,我國應及時制定各種相關政策措施來解決。財政政策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合理配置資源的重要手段,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眾多政策中,財稅政策仍是發達國家最為依賴的手段。因此,必須建立起符合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體系,運用經濟手段刺激低碳經濟發展。

    (一)健全和運用好財政投入政策、財政補貼政策。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

    1,財政投入。健全財政投入政策,加大財政預算資金投入是促進發展低碳經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資料顯示,歐盟將通過政府和企業合作,在2013年前投入32億歐元,用于創新型制造技術、新型低能耗建筑與建筑材料、環保汽車及智能化交通系統三個領域的科技研發;在2013年前投資1050億歐元,用于環保項目和相關就業,支持歐盟區的綠色產業,保持其在綠色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日本2009年4月公布的財政支出達15.4萬億日元的《經濟危機對策》計劃,提出要擴大綠色經濟市場,創造綠色產業就業機會。

    我國應在財政預算中,建立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穩定的多元化資金投入,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從而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繼續加大對節能減排方面的投入,加大對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力度,支持低碳技術的研發,支持新能源產業和低能耗產業的發展。

    2,財政補貼。政府對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生產者或經濟行為給予補貼,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經濟手段。可以對企業技術改造進行補貼、對使用清潔能源實行價格補貼。對清潔生產、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廢物綜合利用等項目進行貸款貼息。英國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財政補貼措施。如英國的電力供應者被強制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由2005-2006年的5.5%提高到2015-2016年的15.4%)。與此相應,英國政府對電力供應者提供了一定補貼。丹麥在能源領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進入市場,包括對“綠色”用電和近海風電的定價優惠,對生物質能發電采取財政補貼激勵。

    (二)健全現行稅制、開征新稅種,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

    為了促進經濟的低碳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實施了稅制的“綠色化”改革,目的是使稅制從整體上不僅有利于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資源、環境的保護。在措施上,一是開征有利于控制氣候暖化、保護環境的新稅種,如碳稅、氣候變化稅以及生態稅等;二是調整原有的稅制中不利于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定。在理念上,從“誰污

    染、誰付費”轉向“誰環保、誰受益”,征收環境稅的出發點已不再局限于籌集環境治理資金,而是逐步擴大到促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轉向低碳化上來。我國也應進一步健全現行稅制,調整稅收政策,加快研究開征環境稅、碳稅等新的環保稅種,確保環境資源的有償使用。

    碳稅是一種混合型稅種,它的稅率由該能源的含碳量和發熱量決定,不同的能源由于含碳量和發熱量不同,會有不同的稅負,低碳能源的稅負要低于高碳能源的稅負。自從1990年芬蘭在全球率先開征碳稅以來,丹麥、挪威、瑞典、意大利、瑞士、荷蘭、德國以及英國、日本等相繼開征了碳稅或類似的稅種(氣候變化稅、生態稅、環境稅或能源稅等)。

    開征碳稅會遏制急遽飆升的化石能源需求,控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溫室氣體以及污染物的排放,從根本上促進節能減排、限碳的共贏發展。碳稅能夠將現有的污染排放社會成本內部化,通過適當加重高耗能、高排放的“兩高”工業企業負擔,抑制“兩高”產業增長,從而加快淘汰低能效的落后工藝。所以,開征碳稅被發達國家認為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對出口貿易的依賴,使得我們對國際競爭條件的變化非常敏感。我們的出口產業資源能源消耗高,環境破壞嚴重,附加值卻往往很低,長期來看面臨著戰略轉型的巨大壓力。征收碳稅,有利于刺激出口產業提早升級換代,為未來面對環境標準高、排放限制更嚴格的國際貿易大環境做好競爭的準備。我們應該抓住時機,爭取在未來2-3年之內盡快出臺碳稅,讓財稅杠桿和市場機制在實現低碳經濟發展中發揮充分的作用。

    (三)實施稅收優惠政策,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

    企業在低碳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低碳經濟發展實施稅收優惠政策是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措施。美國政府規定可再生能源相關設備費用的20%-30%可以用來抵稅,可再生能源相關企業和個人還可享受10%-40%額度不等的減稅額度。歐盟及英國、丹麥等成員國規定對可再生能源不征收任何能源稅,對個人投資的風電項目則免征所得稅。英國對與政府簽署自愿氣候變化協議的企業,如果企業達到協議規定的能效或減排就可以減免80%的碳稅。

    我國也應對發展低碳經濟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鼓勵其發展。

    第7篇:低碳經濟政策范文

    關鍵詞:低碳經濟;稅收政策;可持續發展

    一、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一)我國現階段能源消費模式及存在問題

    1.我國現階段能源消費模式

    經濟的發展需要依靠能源的支撐,而要實現社會經濟持續健康運行必須有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和高效、清潔地利用能源作為保證。能源消費結構不僅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而且關系到生態環境的優劣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高低。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狀況、評判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的關鍵性因素就是看能源消費結構是否合理。

    經過改革開放多年快速發展,2010年我國GDP達到58791億美元,僅次于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與此同時,我國也已成為全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能源消費國同消費總體上看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基本上在20%上下浮動;天然氣所占比重截止2000年長時間在2%左右徘徊,近年來略有上升;核電、風電、水電及其他能源消費所占比重總體趨勢呈緩慢上升態勢。因此,我國能源消費嚴重依賴煤炭,石油。盡管其他能源消費雖有所增長,但較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有專家預測,在今后的30-50年的時間內,煤炭仍會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居主導地位。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現有的能源結構并不合理。同時,“我國的能源利用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也存在較大的差距,單位GDP能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倍,其中比美國高4.3倍,比日本高8.6倍,比德國高5.2倍。我國發電廠的平均熱效率為33%-5%,而發達國家在40%以上;工業鍋爐平均效率為60%-65%,發達國家效率為80%以上”。

    2.我國現有能源消費結構存在的問題

    (1)能源供給和消費存在較為突出的結構性矛盾

    我國是個“富煤、少油、缺氣”的國家,由于國情原因導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不夠合理,主要以煤炭為主。1990-2005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平均為71.5%,2006年至今雖然其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其比重仍維持在65%以上。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2x5ZON5YiG5p6QZAIF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0NDzjgIrllYbliqHmsp/pgJrjgIvor77nqIvkuK3lpoLkvZXln7nlhbvlrabnlJ/nmoTnpLzku6rkv67lhbs844CK5ZWG5Yqh5rKf6YCa44CL6K++56iL5Lit5aaC5L2V5Z+55YW75a2m55Sf55qE56S85Luq5L+u5YW7ZAIG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0NT/ln7rkuo7pmL/ojrHmgpborrrnmoTlhoXokpnlj6TlpKflrabnlJ/mipXotYTliJvkuJrlv4PnkIbnoJTnqbY/5Z+65LqO6Zi/6I6x5oKW6K6655qE5YaF6JKZ5Y+k5aSn5a2m55Sf5oqV6LWE5Yib5Lia5b+D55CG56CU56m2ZAIH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0Njnpq5jmoKHmlZnliqHnp5jkuablt6XkvZzlj4rlhbbpmJ/kvI3lu7rorr7nmoTlh6DngrnmgJ3ogIM56auY5qCh5pWZ5Yqh56eY5Lmm5bel5L2c5Y+K5YW26Zif5LyN5bu66K6+55qE5Yeg54K55oCd6ICDZAII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0Ny3msJHlip7pq5jmoKHluIjotYTpmJ/kvI3lu7rorr7lj4rln7norq3mnLrliLYt5rCR5Yqe6auY5qCh5biI6LWE6Zif5LyN5bu66K6+5Y+K5Z+56K6t5py65Yi2ZAIJ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0ODbkurrlipvotYTmupDnu6nmlYjor4TkvLDmlrnms5XnmoTmr5TovoPkuI7pgInmi6nnoJTnqbY25Lq65Yqb6LWE5rqQ57up5pWI6K+E5Lyw5pa55rOV55qE5q+U6L6D5LiO6YCJ5oup56CU56m2ZAIED2QWBGYPFQEM6YeR6J6N5ZWG5YqhZAIBDxYCHwECChYUZg9kFgJmDxUEAAx4ZHh5MjAxMzA3NDkx5o+Q5Y2H5Yib5paw6IO95YqbIOeqgeegtOWwj+W+ruS8geS4muS/oei0t+eTtumiiDHmj5DljYfliJvmlrDog73lipsg56qB56C05bCP5b6u5LyB5Lia5L+h6LS355O26aKIZAIB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1MBjkvIHkuJrnrbnotYTmlrnlvI/mjqLorqgY5LyB5Lia56256LWE5pa55byP5o6i6K6oZAIC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1MSfnp5HmioDlnovlsI/lvq7kvIHkuJrono3otYTpmr7popjmjqLnqbYn56eR5oqA5Z6L5bCP5b6u5LyB5Lia6J6N6LWE6Zq+6aKY5o6i56m2ZAID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1MjDkvIHkuJrnrbnono3otYTpgJTlvoTkuI7ono3otYTpo47pmanpmLLojIPmjqLnqbYw5LyB5Lia56256J6N6LWE6YCU5b6E5LiO6J6N6LWE6aOO6Zmp6Ziy6IyD5o6i56m2ZAIE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1MyrotKfku6PkvIHkuJrlnKjkvpvlupTpk77ph5Hono3kuK3nmoTkvZznlKgq6LSn5Luj5LyB5Lia5Zyo5L6b5bqU6ZO+6YeR6J6N5Lit55qE5L2c55SoZAIF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1NDbmiJHlm73kuK3lsI/kvIHkuJrlvIDlsZXnlLXlrZDllYbliqHpobnnm67op4TliJLnoJTnqbY25oiR5Zu95Lit5bCP5LyB5Lia5byA5bGV55S15a2Q5ZWG5Yqh6aG555uu6KeE5YiS56CU56m2ZAIG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1NS3kv6HnlKjljaHmlLbotLnnjrDnirbjgIHor4Tku7flj4rlj5HlsZXlu7rorq4t5L+h55So5Y2h5pS26LS5546w54q244CB6K+E5Lu35Y+K5Y+R5bGV5bu66K6uZAIH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1NiTllYbkuJrpk7booYzkuK3pl7TkuJrliqHlj5HlsZXmjqLorqgk5ZWG5Lia6ZO26KGM5Lit6Ze05Lia5Yqh5Y+R5bGV5o6i6K6oZAII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1Nyfph5Hono3kuI7mlofljJbono3lkIjnmoTpmr7luqblnKjlk6rph4wn6YeR6J6N5LiO5paH5YyW6J6N5ZCI55qE6Zq+5bqm5Zyo5ZOq6YeMZAIJD2QWAmYPFQQADHhkeHkyMDEzMDc1ODnmiJHlm73lhpzmnZHmlrDlnovph5Hono3nu4Tnu4fpo47pmanor4Tku7fnmoTlrp7or4HliIbmnpA55oiR5Zu95Yac5p2R5paw5Z6L6YeR6J6N57uE57uH6aOO6Zmp6K+E5Lu355qE5a6e6K+B5YiG5p6QZAIFD2QWBGYPFQEM6LSi5Yqh5aSp5ZywZAIBDxYCHwECDhYcZg9kFgJmDxUEAAx4ZHh5MjAxMzA3NTkk6K+V6K66546w5Luj5LyB5Lia6LSi5Yqh566h55CG55uu5qCHJOivleiuuueOsOS7o+S8geS4mui0ouWKoeeuoeeQhuebruagh2QCAQ9kFgJmDxUEAAx4ZHh5MjAxMzA3NjA/54Of6I2J5LyB5Lia5Zu65a6a6LWE5Lqn6LSi5Yqh566h55CG546w54q25Y+K5LyY5YyW5pS56L+b5a+5562WP+eDn+iNieS8geS4muWbuuWumui1hOS6p+i0ouWKoeeuoeeQhueOsOeKtuWPiuS8mOWMluaUuei/m+WvueetlmQCAg9kFgJmDxUEAAx4ZHh5MjAxMzA3NjEe6K6654mp5rWB5LyB5Lia55qE6LSi5Yqh566h55CGHuiuuueJqea1geS8geS4mueahOi0ouWKoeeuoeeQhmQCAw9kFgJmDxUEAAx4ZHh5MjAxMzA3NjIz5o6i56m25pyJ57q/55S16KeG6LSi5Yqh5Lit5a2Y5Zyo55qE6Zeu6aKY5Y+K5a+5562WM+aOoueptuaciee6v+eUteinhui0ouWKoeS4reWtmOWcqOeahOmXrumimOWPiuWvueetlmQCBA9kFgJmDxUEAAx4ZHh5MjAxMzA3NjMz5rWF6LCI6LSi5Yqh566h55CG5Zyo5LyB5Lia5YaF5o6n5bu66K6+5Lit55qE5L2c55SoM+a1heiwiOi0ouWKoeeuoeeQhuWcqOS8geS4muWGheaOp+W7uuiuvuS4reeahOS9nOeUqGQCBQ9kFgJmDxUEAAx4ZHh5MjAxMzA3NjQw5rWF6LCI5LqL5Lia5Y2V5L2N5YaF6YOo5Lya6K6h5o6n5Yi26aOO6Zmp6Ziy6IyDMOa1heiwiOS6i+S4muWNleS9jeWGhemDqOS8muiuoeaOp+WItumjjumZqemYsuiMg2QCBg9kFgJmDxUEAAx4ZHh5MjAxMzA3NjUn5LyB5Lia6LSi5Yqh566h55CG5L+h5oGv5YyW5bu66K6+5YiG5p6QJ+S8geS4mui0ouWKoeeuoeeQhuS/oeaBr+WMluW7uuiuvuWIhuaekGQCBw9kFgJmDxUEAAx4ZHh5MjAxMzA3NjY55LyB5Lia6LSi5Yqh566h55CG5L+h5oGv5YyW5a2Y5Zyo55qE5Li76KaB6Zeu6aKY5Y+K5a+5562WOeS8geS4mui0ouWKoeeuoeeQhuS/oeaBr+WMluWtmOWcqOeahOS4u+imgemXrumimOWPiuWvueetlmQCCA9kFgJmDxUEAAx4ZHh5MjAxMzA3Njc55YWz5LqO54Gr5Yqb5Y+R55S15LyB5Lia5rWB5Yqo6LWE6YeR566h55CG546w54q255qE5o6i6K6oOeWFs+S6jueBq+WKm+WPkeeUteS8geS4mua1geWKqOi1hOmHkeeuoeeQhueOsOeKtueahOaOouiuqGQCCQ9kFgJmDxUEAAx4ZHh5MjAxMzA3Njg/5bel5Lia5LyB5Lia55qE5rWB6L2s56iO57qz56iO56255YiS5Y+K5YW255u45a+55bqU55qE5Y+N6YG/56iOP+W3peS4muS8geS4mueahOa1gei9rOeojue6s+eojuetueWIkuWPiuWFtuebuOWvueW6lOeahOWPjemBv+eojmQCCg9kFgJmDxUEAAx4ZHh5MjAxMzA3Njk25o6i6K6o5Z+65bu65Lya6K6h5ZKM57uP6LS55Lya6K6h5a2Y5Zyo55qE5bm26L費中,石油自身生產和消費的比重嚴重不匹配,而具有清潔高效特性的天然氣和水電所占比重也很低,這就給我國的能源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2)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

    煤炭是我國最主要的消費能源,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效應。首先,我國土地資源本就十分緊缺,煤炭的開采更使其雪上加霜;其次,煤炭的開采和使用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再次,長期的開采煤炭會造成大面積的植被破壞,甚至對地質變遷產生影響;最后,由于煤炭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人們為了自身私利,在煤炭生產過程中急功近利、疏于監管,造成大量礦難事故,導致眾多人員傷亡、帶來嚴重經濟損失和一系列社會遺留問題。

    (3)調整現有能源消費結構存在一定困難

    相對于煤炭來說,石油、天然氣屬于較為清潔的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明顯低于煤炭,是很好的煤炭替代資源。從世界范圍來看,大多數國家的能源消費是以油氣為主,但我國油氣資源嚴重不足,石油對外依存度很高,因此很難效仿發達國家以大力發展油氣。油氣消費比例不可能大幅度提高,能夠維持現有水平或小幅增長已經不易。油氣資源的現狀,嚴重阻礙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4)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面臨重重障礙

    從理論上講,優化當前能源供需結構最重要的途徑就是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倡導新能源消費。但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并不理想,發展進程緩慢,而且面臨技術、成本、體制等障礙,對其推進需要一個漫長過程。可再生能源具有理論上的良好發展前景,但目前社會經濟體系中尚不具備為可再生能源需求創造條件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當前我國生物能源加工利用技術各方面程度還不夠高,生物轉化和加工效率低下,生物技術轉化工藝難以實現規模化。同時大型、精密設備,國產化水平不高,需從國外引進。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可再生能源產業化。更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產業運營成本較高,并且沒有完善的市場體系和產業發展空間。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仍處于初級階段,風險較大。這些都嚴重制約著可再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我國是能源消耗大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依賴于能源的大量消耗。我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關鍵的瓶頸期,面對極其嚴重的能源結構問題,低碳經濟的發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低碳經濟模式下對國內能源消費結構進行有效的調整,是促進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第8篇:低碳經濟政策范文

    目前我國的財稅體制已不能完全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做出政策的全方位調整,通過綜合運用各項財稅杠桿影響市場主體的行為,加強資源能源的循環高效利用,激勵企業低碳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加大對綠色環保產業的扶持,建立起自覺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機制。

    關鍵詞:低碳經濟;財政政策;稅收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1)06-0073-01

    為積極參與“世界低碳經濟革命”,實現本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世界各國正積極采取多種管理手段和政策工具減少碳排放。由于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未來幾十年內不易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將會導致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被鎖定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所以為了保證我國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同時實現我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承諾,即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必須在我國采取合理的財稅政策體系,用稅收杠桿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從而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降低碳排放。

    1 健全財政投入、財政補貼政策,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發展

    健全財政投入政策,加大財政預算資金投入是促進發展低碳經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資料顯示,日本2009年4月公布的財政支出達15.4萬億日元的《經濟危機對策》劃,提出要擴大綠色經濟市場,創造綠色產業就業機會。我國應在財政預算中,建立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穩定的多元化資金投入,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從而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繼續加大對節能減排方面的投入,加大對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力度,支持低碳技術的研發,支持新能源產業和低能耗產業的發展。

    政府對有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生產者或經濟行為給予補貼,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經濟手段。可以對企業技術改造進行補貼、對使用清潔能源實行價格補貼。對清潔生產、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廢物綜合利用等項目進行貸款貼息。

    2 加強財稅政策的激勵作用

    在激勵性財稅政策方面,許多國家制定了鼓勵低碳發展的稅收、補貼、價格和貸款等政策。例如,美國等鼓勵發展清潔能源的補貼和貸款優惠政策,意大利出臺了―系列推動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財稅措施,部分國家實施了碳稅政策等。低碳與節能技術的研發及技改設備投入成本較高,企業往往缺乏改造動力。目前我國的財政補貼僅限于少數幾項間接補貼,對相關企業的鼓勵與支持效果不明顯。應借鑒國際經驗,構建經常性的直接財政補貼支持政策,通過資金補助或貸款貼息,激發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熱情。

    為促進企業提高清潔能源技術投資和產品開發,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可采取所得稅減免、投資抵免或退稅、加速折舊、延期納稅相結合的方法提供稅收支持。例如,對于從事低碳技術研發和低碳產品生產的單位,技術研發投入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全額扣除,減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用于購置環境保護類設備的投資,按照―定比例實行增值稅稅額抵免,或允許企業加快對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所采購設備的折舊速度。

    3 調整和完善稅制結構,構建綠色稅收體系

    我國的稅收體系已不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應著力予以完善,構建適應我國國情的綠色稅收體系。

    3.1 改革資源稅

    現行資源稅由于征稅范圍過于狹窄,遠遠沒有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目的。為了更好地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必須對資源稅進行改革,一是調整計稅依據,將“從量計征”轉變為“從價計征”,從而通過建立稅收調節的公平機制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的開發效率和采收率,降低資源浪費;二是擴大征收范圍,將淡水、森林、海洋、灘涂等自然資源列入征收范圍,讓資源稅切實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從而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環境保障。

    3.2 考慮開征碳稅

    碳稅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是削減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經濟手段之一。目前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征收碳稅,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碳稅通常會給征稅對象產生額外負擔,從而遭到相關工業部門和經濟部門的反對,并且如果沒有一定的減緩或補償措施,碳稅的征收將對那些能源密集型部門產生不利影響,使其在國際貿易中降低甚至失去競爭力。

    但從長期發展來看,我國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方之一,隨著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深化,能源價格逐步放開,在我國開征碳稅將是二氧化碳減排政策上的一個不得不為的選擇。通過對歐盟國家碳稅制度做比較分析后可知,我國未來碳稅政策應把握時機逐步推進,靈活選擇征稅對象,設置稅率體現差異,合理選擇征收環節,逐步減少稅收優惠并統籌考慮相關配套方案。但由于征收碳稅對企業的負面影響以及收入差距方面的效果尚難以估量,建議待條件成熟后可適時開征碳稅。

    3.3 優化稅收優惠模式

    除了運用稅收政策對碳排放進行反向抑制以外,利用稅收優惠這一杠桿對企業和消費者進行正向激勵也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筆者認為,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稅收優惠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鼓勵企業進行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應加大力度扶持、引導低碳產業的發展,對利用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繼續給予一定形式的稅收優惠,對從事低碳技術研究和成果推廣給予支持。

    (2)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構成中不到2%,遠遠低于8%的國際平均水平,因此要對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運用給予稅收優惠。

    (3)鼓勵消費者購買低碳產品。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每一個社會公眾的參與,應對消費者個人購買低碳產品給予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從而引導人們的消費行為,為構建低碳社會奠定堅實的社會公眾基礎。

    參考文獻

    第9篇:低碳經濟政策范文

    關鍵詞:地方低碳經濟; 發展; 稅收; 政策;

    中圖分類號:F810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發展低碳經濟,節能減排任務列為重中之重,而稅收政策作為抑制高碳生產、消費行為,激勵低碳經濟發展的最有效的手段,應充分發揮其有效調控作用,但我國目前稅收政策中并沒有純粹意義上的低碳稅種,因此研究稅收政策中存在的不足,找出解決措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稅收政策對低碳經濟的有效作用

    低碳經濟是以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一種能夠改善地球生態系統、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經濟。低碳經濟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對我國而言更是符合國情的發展戰略。而稅收作為各國宏觀調控的一種手段,可以從技術、資源、經濟等方面有效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1.1 鼓勵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和發展可再生資源

    稅收主要在研究、開發以及交易階段會有效的促進低碳技術的發展。我國的稅收政策在鼓勵扶持高科技研究開發方面涉及了各個角度。如:我國企業所得稅這樣規定研究開發費: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期限屆滿后繼續長期持有本公司股份獲得的股息收益,可以給予稅收減免,降低這部分股息收益的稅率。稅收優惠政策除了有效的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化外,還進一步提高了市場的滲透力和經濟競爭力。2001年對于利用風力生產的電力產品,應納稅額減半征稅增值稅。由于可再生能源開發項目屬于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根據西部大開發的相關政策對于西部的可再生能源開發企業,享受按照 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等。

    1.2 鼓勵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

    增長根據經濟增長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情況來看可以分為兩種模式:①傳統的增長模式;②循環經濟模式,即“生產-消費-回收-再生產”的循環發展過程,這樣不僅能夠更有效的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還能在回收的同時可以帶動回收、技術研發等多個社會產業的發展,在循環中多產業增長。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環保相關產業已經成為了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對于環保產業都給予一定形式的稅收優惠:對于環保投資以及捐贈等以退稅或所得稅稅前扣除;對環保設備生產企業和防止污染企業的固定投資實行加速折舊制度;對清潔生產的進口設備儀器等免征關稅和增值稅;對廢舊物資回收企業實行免稅政策并鼓勵家庭安裝節能設備。

    1.3 推動低碳消費 為了達到優化產業結構并推動低碳產業發展的目的,首先應當改變生產者和消費者高碳生產和高碳消費的偏好,因此,政府有意識的通過稅收政策以及財政補貼購買低碳產品等方式引導和鼓勵居民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為構建低碳社會奠定良好的社會公眾基礎。

    2 稅收政策在促進地方低碳經濟發展上存在的突出問題

    目前,針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國還沒有設置專門的稅種,對于低碳經濟的鼓勵也分散在各個稅種中,并且這些稅種的設立初衷也不是為了支持低碳經濟,因此,稅收政策在促進低碳發展上還存在諸多問題。

    2.1 稅種種類模糊,激勵性的稅收政策不夠完善

    雖然對于低碳主體在各個稅種上都給予不同程度的優惠,但是由于政策分布零散沒有真正涉及低碳經濟有針對性的內容,并且多地僅是優惠節能項目以及設備。這種情況造成了我國目前的“種種稅談環保,種種稅管不到”的尷尬局面。由于中國目前還缺乏針對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或產品課征的專門性碳稅,因此,中國距離完善的發展低碳經濟稅收體系還比較遙遠。雖然目前現行的稅制中包含了一些有利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收稅優惠政策,但是由于僅限于直接減免稅收,因此形式過于單一。此外,對于環保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優惠不足且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從而很難充分發揮其作用。另外,客觀上一些稅收的優惠政策不利于環境保護從而抵消了其他稅種的環保功能。

    2.2 現行稅收政策調節力度不夠

    ①消費稅征稅范圍狹窄。目前,共設置了 14 個稅目的消費稅,對于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的消費品沒有列入征稅范圍且征收高污染產品的稅率過低,因此,不能充分體現消費稅對環保的作用;

    ②資源稅征稅范圍狹窄,遠遠沒有達到節約資源以及保護環境的目的。此外,我國還沒有真正體現“誰污染誰負擔”的資源稅,對于高污染企業沒有嚴厲的懲罰措施,不能發揮資源稅的作用;

    ③涉及環境保護的稅種太少,這樣不僅限制了稅收對環境污染的調控,更難形成專門用于環境保護的稅收來源,從而弱化了稅收在環保方面的作用。

    2.3 缺乏對碳源頭的控制措施

    目前,我國缺乏對碳源頭的控制措施:①對于煤炭的開發沒有控制和保護措施;②人們重視重碳經濟而忽視低碳經濟。

    3 稅收政策促進地方低碳經濟發展的對策

    3.1 完善我國分稅制體系

    在現有稅制框架的基礎上,重構相關稅種,將涉及節能減排的部分都列入可調整的范圍。進一步推進資源稅并改革擴大資源稅的征稅范圍,按照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實行累進稅率,高污染排放的企業適用于較高的稅率,低污染排放的企業適用較低稅率,真正起到資源稅對環境的保護作用。

    3.2 加強我國稅收政策的激勵性和約束性

    為了調動各方面發展低碳經濟的積極性,稅收優惠政策除了運用稅率式優惠外,還應更多的應用加速折舊、稅前列支、投資抵免等稅基式優惠政策:①取消不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為了使出口退稅政策真正成為鼓勵出口產業升級換代的產業政策手段,應當按照國務院關于限制“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的原則逐步取消或降低此類產品的出口退稅(率)。②嚴格運用對碳稅稅收的優惠政策。對于二氧化碳排放削減到一定標準的企業,給予獎勵。此外,與國家簽訂一定標準的二氧化碳減排或提高能效的相關協議,在節能降耗方面做出努力。③倡導綠色經濟并鼓勵政府購買環保低碳產品,以增加在政府購買產品中低碳產品的比例。

    1)擴大政府采購節能和環保產品的范圍,同時規范節能產品的認證標準;

    2)為了發揮政府的“宣示效應”,應鼓勵各級政府部門采購各種節能產品和環保產品;

    3)在公開公平的前提下優先考慮購買節能率高的環保低碳產品。

    3.3 開征獨立稅種―――碳稅

    碳稅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目的,以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或企業的二氧化碳實際排放量為計稅依據的稅種。碳稅不僅能夠直接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更是發達國家比較推崇的一個稅種。

    3.4 嘗試征收環境稅我

    我國環境稅的試行政策與環境稅收政策的制定,可以在個別省市進行試驗,經驗豐富之后,形成完善的體系之后再逐步推廣。從稅制及稅收征管的可行性來看,目前基礎階段可以將各種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及噪音列人環境稅的征收范圍。從納稅人方面看,在我國境內排放以上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及個人都是環境稅的納稅人。從計稅方式看,要考慮到環境遭受污染的范圍,污染物成分及生命周期,對污染源的監測成本與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性等眾多的因素,進行周密的考察分析之后,制定出合理的計稅方法。

    結束語:

    政府的主導作用可以推進低碳經濟在我國的發展,而稅收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重要的調控手段。將稅制改革同低碳經濟巧妙的結合起來,通過征收能源稅、環境稅和碳稅等推動低碳經濟持續深人的發展,逐步構建科學合理的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稅收體系,是我國實現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財政部科研所,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 “中國碳稅稅制框架設計”專題報告[R].2012.

    [2]邵偉.低碳經濟: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課題[J].金融與經濟,201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私人影院入口|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成人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站|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亚洲成人激情小说| 国产成人三级经典中文|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8x成人在线电影|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