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影發展前景范文

    電影發展前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影發展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影發展前景

    第1篇:電影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少數民族語言;電影譯制;現狀;發展前景

    少數民族語言電影的譯制,就是將國產電影的對白臺本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由配音演員用不同民族的地方方言配音,再由錄制技術人員錄音合成制作成少數民族語言對白的電影作品,是譯制工作者奉獻給廣大民族群眾的一份文化產品,一份精神食糧。甘肅少數民族語言電影譯制歷經近六十年的發展歷程,如今已是影視百花園中一朵盛開的民族之花,是民族地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民族地區團結穩定、和諧發展的有力舉措。

    一、少數民族語言電影譯制的重要意義

    電影是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傳播形式,是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產品。電影譯制作品是民族群眾獲取信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宣傳黨的民族惠民政策、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的平臺,是各民族群眾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梁。因此譯制少數民族語言電影對促進國家統一、維護民族團結、保證地方穩定,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深遠的社會意義。

    二、甘肅少數民族語言電影譯制現狀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工作在甘肅民族地區的電影發行放映員就用民族語言在電影放映之前口譯影片內容或進行映間插話,幫助民族群眾看懂電影。1965年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和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采用聲帶涂磁后再配音解決對白的方法,運用藏語、哈語、蒙語進行影片翻譯、配音錄制工作。1972年2月,甘南藏族自治州電影甘肅譯配組正式成立,當時僅有技術人員1名、配音演員一男一女2名、一臺設備、四樣器材,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譯制的第一部藏語配音影片《奇襲》,受到了藏族同胞的熱烈歡迎。1996年1月,甘南州電影譯配組改為“甘南藏族自治州藏語電影電視譯制中心”,人員增加到10人。曾經譯制的電影《龍江頌》《淚痕》《喜盈門》《羊城奇遇記》《英雄兒女》《上甘嶺》等成為膾炙人口的譯制影片,曾多次榮獲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部、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頒發的優秀譯制影片獎。

    2005年,中央實施“西新工程”,蘭州電影制片廠承擔了甘肅藏語電影的譯制任務,挑選配音演員、培訓專業譯制技術人員、定購設備、裝修錄音棚、制定規章制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模擬錄制到數字化的技術改進,經過了6年的艱苦努力,先后譯制了藏語電影《非誠勿擾》《焦裕祿》《孔繁森》《英雄》,科教片《擔保知識》《農村兒童安全知識》《地震災害與預防》《杜泊羊的養殖技術》《草原生態保護》等影片達200余部。這些譯制片,極大地豐富了民族地區群眾的文化生活,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0年,在全國文化體制改革中,甘肅省成立了甘肅民族語譯制中心,事業編制30人,聘用譯制技術、配音演員18人,專門從事甘肅省藏語電影譯制生產及經營管理工作,擁有一支以翻譯、配音、錄制技術為主的譯制人才隊伍,擁有先進的數字化錄制設備和專業錄音棚。在完成譯制藏語電影的同時,拓寬譯制領域,嘗試譯制了蒙語電影《河曲馬》、哈薩克語電影《天將雄師》、裕固語電影《裕固人》,取得了巨大成功。到2016年底為民族群眾提供了近300部藏、漢、蒙、哈、裕固族等少數民族語電影譯制影片,基本滿足了甘肅民族地區民族語電影市場的需求和民族群眾對電影的渴求。

    三、甘肅少數民族語言電影譯制發展前景

    第2篇:電影發展前景范文

    電視電影是一種新興的電影品種,指為電視首映而制作的影片。它在國際上的發展歷史才只有30多年,而在我國則是近幾年才開始興起的。作為電視傳媒與電影藝術結合的一種特殊的影視藝術形式,電視電影既吸收了電影傳統中用精致的聲畫語言進行敘事的各種技巧,又適應了電視媒介的特點,體現出了影視藝術在新傳媒時代強烈的整合需求,同時也反映出了影視藝術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歸的深層美學特質。

    一、電視電影的起源

    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個開辦電視臺,宣告了電視媒介的誕生。由于人們對這一新鮮事物大感興趣,一時間待在家里看電視節目蔚然成風。以美國為例,原來已成為美國人固定消閑方式的“周末舉家上電影院”被徹底破壞,這就造成了電影觀眾人次的急劇下降,盡管當時的電視技術只能提供質量很差的畫面,但由于電視的新鮮性、免費觀賞、節省外出的額外費用以及體力消耗等,足以彌補早期電視藝術造成的觀賞缺陷。從此以后,電視藝術就以其傳播的迅速性在大眾傳播領域迅速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的第一傳播媒介,并對電影藝術形成了強烈的沖擊。因此,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兩種藝術形式——電影與最強勢的傳媒——電視,從40年代開始了激烈競爭。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電影藝術和電視藝術逐漸從惡性競爭走向合作,開始了影視合流的趨勢。國外的影視合流最初是以在電視上播放電影的方式為開端的,后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節目樣式,即電視電影。

    電視電影在國際上的發展歷史只有短短的40年,它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在這之前,美國電視上播出的影片大多是1948年以前拍攝的舊片,而且很少有高質量、高票房收入的佳作,通常也不在黃金時段播映。直到1961~1962演季,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電視網首先在黃金時段推出一個欄目《周六晚間電影》,播出一些新片,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此后,美國廣播公司(ABC)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先后在1962年和1965年推出了自己的黃金時段電影節目。之后,在電視屏幕上播出好萊塢新片成為一種標準規范。

    在電視屏幕上播出電影受到了觀眾的歡迎,但是在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成本過高和電影無法很好適應電視播出等一系列問題。所有這些問題加在一起,促成了電視網為自己拍電影的想法。1964年,環球電影公司最先向全國廣播公司提出了為電視網制作影片的概念,并在當年10月播出了第一部專門為電視網制作的影片《看他們怎么跑》(see How They Run)。到1966年,全國廣播公司又同環球制片公司簽約,長年制作在電視中首播的影片。第一部是在美國電視史上很有名的《聲譽競賽》(Fame is the Name of the Game)。此后這種影片成為美國電視中一種固定的節目樣式,被稱作made for TV movie(為電視制作的電影)或簡稱TV movie(電視電影),更適合于在電視上播出,制作成本也遠遠低于一般的好萊塢影院影片。由此,電視電影正式誕生,成為一種完全區別于影院電影的、成熟的節目樣式和制作產業。目前,為中國觀眾所知并較有影響的電視電影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英國片《我美麗的洗衣店》、巖井俊二的《捆綁》《煙火: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等,以及被我國觀眾誤認為是電視劇的美國電視電影恐怖片《X檔案》、電視電影偵破片《神探亨特》和由斯皮爾博格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十集電視電影《兄弟連》等。

    二、中國電視電影的發展現狀

    ? 和中國電影百年歷史相比,中國的電視電影只有10年的歷史。雖然只是短暫瞬間,但這畢竟是電視電影開創性的10年,在這10年中,中國的電視電影走過了一段不斷突破和創新的道路。

    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開播以來,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隨著事業的發展,電影頻道中心面臨必須從簡單提供節目到開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節目的轉變;另一方面,隨著電影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電影頻道肩負著成為影視合流龍頭的重任。同時,20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中國電影產量不斷下滑,電影頻道節目編排的壓力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從1998年開始,電影頻道開始嘗試自己制作一些節目,并拍攝故事片,由此掀開了中國拍攝電視電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嘗試中,“第一次吃螃蟹”的電視電影人把重點放在獨立拍攝影片上,主要參照電影的敘事結構、人物的刻畫與鏡頭的運用等,強調電影化的表現手法,并且根據電視播出的特點,為了達到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盡量選擇場面小、情節比較緊湊、人物相對較少的題材。第一部拍攝完成的電視電影是楊亞洲導演的《別了,冬天》,其主演為喜劇明星牛振華,女主演是陶紅。影片故事類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對于后來的電視電影的創作有著一定的啟示意義。由于缺少理論定位和創作經驗,早期的電視電影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藝術質量不高的問題,如劇本的容量不夠、內容單薄,劇情簡單、雷同,人物概念化、性格不鮮明;創作的科技含量不夠,電影作品看上去更像是電視劇等等。

    1999年4月,電影頻道節目中心正式成立了電視電影部,正式鋪開了電視電影的創作道路。2000年伊始,電影頻道與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及《當代電影》編輯部召開了關于電視電影的研討會。在認真研討和總結了電視電影的創作規律、藝術特點和制作經驗之后,電影頻道決定部分電視電影用16毫米膠片拍攝,目的是提高電視電影的藝術質量,用優秀的作品打造電視電影品牌。2002年,電影頻道經過反復論證和大量調查研究,決定從世界高科技的發展趨勢和電影技術發展前景以及電影頻道的未來考慮,電視電影采用高清數字技術拍攝。從最初采用標準清晰度數字攝像機拍攝到部分采用16毫米膠片攝影機拍攝,到轉向高清數字攝像機拍攝,標志著電視電影的創作開始進入了第三個階段。

    第3篇:電影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 民營電視公司 市場分析 發展策略

    20世紀中后期,電視開始進入我國百姓家庭、影響人們生活。從某種角度說,它是隨著我國社會的改革開放而普及,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在電視媒體的發展過程中,民營電視制作公司悄然在市場中出現,并不斷發展壯大,曾一度吸引人們的目光。然而,近年來一些民營電視公司正淡出人們視線,這一現象同樣引起業界的關注。

    民營電視節月制作公司,實際上是指群眾集體經營或私人經營的電視節目制作機構,主要制作電視劇、電視廣告、欄目和專題類節目,提供給電視臺播出,并且從中獲得經濟回報。目前,國內民營電視制作公司的運營模式主要有三種:自主制作,與電視臺合作經營,以及與電視臺內部的公司合作。電視節目市場按照產品流通過程大致可以分為生產市場、交易市場、需求(消費)市場i個主要部分。民營電視制作公司在市場經營中有所長,也有先天不足,客觀分析市場,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揚長避短,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生產市場門檻降低,制作公司競爭激烈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國家廣電管理部門對電視節日市場的規制經歷了一個從緊規制、放松規制、激勵規制的過程,民營電視制作機構就是在這個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發展壯大的。

    90年代中期,國家廣電部門禁止私營企業進入影視制作領域的,許多民營電視制作經營機構在工商部門注冊公司時,盡量規避“影視制作”字樣,取而代之以“文化”、“藝術”、“策劃”、“投資”公司命名,實則從事影視制作業務;1998年一2003年,國家廣電部門政策規制出現松動。《廣播電視管理條例》規定民營機構經過“批準”和“取得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就可以進行相應影視制作業務;從2004年以后,國家對影視制作市場逐漸采取激勵政策,“允許各類所有制機構作為經營主體進入除新聞宣傳外的廣播電視節月制作業”,”“鼓勵、支持、引導社會資本以股份制、民營等形式,興辦影視制作、放映、演藝、娛樂、發行、會展、中介服務等文化企業,并享受同國有文化企業同等待遇”。上述法規和政策,取消了以往對民營電視機構在制作和經營電視節目方面的市場限制和政策歧視,為民營電視制作機構打開了進入影視制作市場之門。

    由于對電視節日生產者設立的準入門檻逐漸降低,以及電視劇制作具有的周期短、資金回收快、社會影響大等特點,電視節目生產很快成為吸引社會投資的行業。

    在我國電視節日生產市場,存在著三大市場主體,即各級各類電視臺、各類電視臺所屬的電視制作經營機構、民營電視制作機構。

    第一是各級各類電視臺,主要從事電視欄目、專題類節目生產,滿足本機構播出需要,由于各電視臺的地域限制和資源有限,多數電視臺的節日制作以本地區資源為主,這就為民營電視制作機構預留了跨地區進行資源整合的空間。如光線傳媒初期制作的《中國娛樂報道》、歡樂傳媒的《超級模特》、唐龍國際的《國際影苑》等節月,正是填補了各地電視臺節日的空白。

    第二是各電視臺所屬電視制作經營機構,它們主要制作電視劇、專題和欄目類節日,如中央電視臺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湖南娛樂頻道控股的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等。這些公司由于人、財、物方面優勢,節目質量總體水平較高。

    第三是民營電視節日制作經營機構,主要制作電視劇、專題和欄目類綜藝節目,從生產能力上看總體呈現金字塔型結構分布,生產能力較大的公司占總體的4%左右,中型公司占5%左右,其余多數是小型公司。

    近些年,電視節日制作機構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全國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電視劇制作專業機構已有2442家,絕大部分電視劇制作單位規模小,這些社會制片公司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電視劇和一些綜藝節目方面。由于這些制作機構融資渠道不暢,產能和投資力度有限,產品形式缺乏創新,模仿海外節日現象比較普遍,節日總體質量和水平不高。大多數民營電視公司都還處于“內容提供商”的角色,即向電視臺輸送內容,負責欄日制作:這種做法風險相對較小,盡管收益難于保證,但是易于中小型民營電視企業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

    不難看出,在生產市場的競爭中,各級各類電視臺及其附屬制作機構生產節日直接播出或出售,在與民營電視公司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和壟斷地位。對于多數民營節月制作機構來說,如何提升自身的生產能力和制作水平,在變化莫測的影視市場中選準發展方向,成為當下思考的問題。

    從近年來生產市場情況看,節日產品數量在逐年下降,出現了從追求數量增長向提升制作品質的轉型趨勢。以電視劇生產為例,據有關統計,“2009年度全國生產完成并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共計402部12910集:(2008年度共計502部14,498集。2007年度共計529部14670集。)電視劇生產在經歷了多年快速增長后,逐漸實現了理性回落,優秀電視作品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二、電視節目交易市場初具規模,交易走勢成為市場晴雨表

    我國電視節目交易市場經過20多年培育,形成展會、渠道發行、行業交易、網絡交易多個交易渠道和力’式,這些市場彼此交錯,互為補充,促成了當下我國電視節目交易市場的基本規模,市場交易走勢成為電視節目市場的晴雨表。

    我國電視節同展會市場的起步是在20世紀后期,中國電視得到快速普及,但節目內容短缺問題隨之就顯現出來,電視節日的流通起初以電視臺之間的節目交換形式為主,還沒有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場,1988年第二屆上海電視節,電視節目作為商品在市場上進行交易,被認為是中國電視節同市場正式形成的開端。

    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的發展,各類影視節目展會相繼出現。1996年,首屆“全國國產電視節目展示交易會”,標志著我國電視節日市場正式形成規模,當時參加展示交易的節日16169部,其中,電視劇9528部(集)、專題節日2568部(集)、其他類型節目4074部(集)。全國各地一些大城市相繼舉辦的影視節目交易展豐富著節日交易市場,中國廣播影視國際博覽會、中國國際影視節同展、上海國際影視節、四川電視節、湖南金鷹電視節、中國香港影視節、中國臺北電視節等,影視節目展為電視節日交易增添了活力。2003年,首屆中國國際影視節同展交易金額(含意向交易金額)5.3億元人民幣;到2008年第六屆交易金額(含意向交易金額)達15.93億人民幣。據不完全統汁,月前我國用于電視劇拍攝的資金有60%-70%來自社會,而在年產量9000集左

    第4篇:電影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階段電價;應用;問題;發展前景

    階梯電價的全名為階梯式累進電價,通過將居民生活用電的月用電量分成若干個檔次,對基本的用電需求部分實行較低的電價標準,對超過基本需求電量實行較高的電價標準,通常分為3檔。國家發改委公布,2012年6月1日起,將全面推行居民生活的階梯性電價。本文針對階梯電價當前推行的現狀,著重對階段電價的發展前景和如何有效推廣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對階梯電價的實際推行工作能起到借鑒與幫助的作用。

    一、階梯電價的發展趨勢

    1.目前電價結構的現狀

    我國目前實施的電價結構中存在著嚴重的交叉補貼。據相關數據統計,2008年我國居民生活用電為4082億千瓦,農業生產、排灌用電和化肥生產用電為1623億千瓦,按照居民生活的用電平均每千瓦時補貼0.5元估計,電費補貼金額高達2852.5億元之多,可以說,交叉補貼已經到了使電力工業難以為繼的地步了。交叉補貼是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但當我國全面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同時,交叉補貼已成為了電力企業虧損的根源所在。對于電力工業來說,不徹底解決交叉補貼的問題,就不可能建立電力工業的市場經濟。

    2.階梯電價在我國的推行現狀和相關進程

    其實,階梯電價并不是今年才將進行推廣實施的,早在幾年以前,包括浙江、福建、四川等省就進行了相關嘗試。在04年,浙江實行的階梯電價調價方法中規定,居民月用電量低于50度的部分,電價在以往基礎上不調整;51到200度部分,電價上調0.03元每度;超過200度的部分,電價上調0.10元每度。在浙江實行的階梯式電價中,既不影響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又起到了鼓勵節約用電的作用,對電價起到了規范指導作用,可以將其作為其他省市階梯電價實施的一個良好范本。

    2010年10月9日,國家發改委提出了《關于居民生活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指導意見》,并通過互聯網和新聞媒體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

    2012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召開了2012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2012年上半年各省市將推出居民階梯電價。

    2012年5月7日,根據新華社多家媒體報導,據國家發改委要求,6月1日將全面試行居民階梯電價。

    二、階梯電價的推行意義和相關發展前景

    1.改善國內的電價結構

    實行居民階梯電價,將有利于改善目前國內的電價結構,并逐步促進電價走向科學合理化。舊有的電價結構中交叉補貼嚴重,既不能保證電力工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也不利于電力工業市場化的改革。通過階梯電價的實施,能有效的理順電力的價格,并逐步減少交叉補貼,使電力企業經濟效益得到有效保證。

    2.有利于建設資源型和環境型的良好社會

    通過推行階梯電價,能夠有效的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引導用戶特別是用電量大的用戶進行自身用電行為的調整,促進其節約、合理的進行用電。目前環境污染和能源緊缺問題以成為了制約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推行階梯電價,對抑制能源不合理消耗以及能源價格的高漲都是有效的措施,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

    3.建立合理的公平負擔機制

    舊有的電價結構,由于交叉補貼的存在,普通居民沒有在低電價中獲得太多好處,卻讓一些富人得到了大量補貼,這不符合電價公平負擔的原則。階梯電價的推行,將考慮不同用戶的承受能力,既保證了大多數用戶電價保持基本穩定,又促使了電量使用多的用戶多負擔電費,建立了合理的公平負擔機制。

    三、階梯電價應用中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居民生活用電階梯電價將于今年6月1日在全國推行。目前,全國各地已在陸續舉行階梯電價的聽證會,征求公眾意見。如何對階梯電價進行有效推廣,并采取相應方案保證電價的公平合理,以成為了當前迫在眉睫的問題。筆者通過思索,并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階梯電價如何進行有效推廣,做出了以下幾點總結:

    1.階梯電價推廣應堅持透明性原則

    實施階梯電價是大勢所趨,也是電力體制改革最關鍵、最敏感的部分,電價是能源、發電、輸電等各環節與普通消費者連接的紐帶,也是最受公眾關注的要點。由于政府決策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存在,社會公眾對政策的認知容易與決策者存在偏差,政府理應力促信息透明。尤其是對能源領域內的價格改革而言,鑒于其牽扯到社會民生,必須充分重視民意對政策的認知。為此,我們應在階梯電價的推廣過程中,堅持透明性原則,消除廣大用戶的疑慮,使階梯電價的推廣能夠順利的落實與貫徹。

    廣大普通用戶對階梯電價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是否存在變相漲價。通過發改委公布的方案中,我們可以看到,80%的居民用戶的用電價格會保持不變,其余超出的部分將提高電價。但是只是從方案中的解釋,并不能完全消除用戶心中的疑慮,例如:到底總體電價是否有所上浮?上浮的幅度是多少?階梯電價是否合理以及是否科學?等等問題,這不利于階梯電價推廣的落實。為此,我們應堅持透明性原則,將真實的數據分析,對用戶擺出,并公之于眾,使用戶能夠真正的理解并消除心中的疑慮。

    2.階梯電價推廣應重視對“第一檔電量”的制定

    與舊有的電價結構相比,階梯電價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根據用電量多少,對電價實行結構性浮動,既能合理的反映出供電成本,又能推動用戶合理、節約用電,促進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兼顧了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盡可能地實現社會公平。對階梯電價的推廣實施,是輿論和社會呼吁已久的好事,但是,對于居民用戶是否滿意,還要看階梯電價的方案制定是否能兼顧公平性和合理性。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第一檔電量”的定價問題。

    因為電價和每一個家庭與個人的利益都息息相關,普通居民用戶最關注的問題就是階梯電價中的第一檔電量定為多少。如果電量定的太高,達不到鼓勵用戶節約的目的;如果定的太低,普通居民用戶的用電量很容易超過,使用戶感覺“被漲價”了。另外,在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乃至不同家庭之間的電量差別都較大,難以制定出真正統一的標準。為此,應采集科學的原始數據,并且能有公眾說服力,通過真實的反應當地居民的用電情況,來制定“第一檔電量”,使居民用戶放心滿意,并使得階梯電價得以順利推廣。

    3.電價的提高應考慮電力的公益性和公共性

    在世界范圍內,階梯電價為許多國家廣泛采用,也是相對更為公平合理的一種計價方式。但是廣大民眾普遍存在著這樣的憂慮,階梯電價是否會加劇通貨膨脹,進而影響民生。其實,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以及發電成本的上漲,電價的提高是必然的。但電力作為影響民眾日常生活的公共資源,如果像普通商品般全面且沒有預兆和目的的漲價,必然會加重居民的負擔,加大通貨膨脹,并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為此,電價的提高應考慮到電力的公益性和公共性,在階梯電價的推廣過程中,不要胡亂的進行大幅漲價,進而造成通貨膨脹壓力,甚至損壞到階梯電價的公信力。

    階梯電價從短期看,可解決工業電價與居民電價倒置問題,減少交叉補貼;從中期看,有利于理順電價機制,建立起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及環境成本的電價形成機制,并在一定程度上為上游煤炭價格機制的完善釋放空間,有助于整個能源價格體系改革的推進;從長遠來看,實行階梯電價的終極指向是推動節能減排的持續深入,進而推動經濟低碳化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四、總結

    階梯電價的推行是當今環境以及我國國情的需要,它根據實際用電量的多少,對電價實行結構性浮動,既能合理的反映出供電成本,又能推動用戶合理、節約用電,促進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兼顧了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盡可能地實現社會公平。但同時,實行階梯電價也是電力體制改革中最關鍵,也是最敏感的部分,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并對用戶采取公平、透明的原則,使階梯電價的推廣得以順利的貫徹與落實。

    參考文獻:

    [1]吳朝陽:浙江省推行居民階梯電價情況出現的問題與對策[J].能源技術經濟,2011(23).

    [2]林伯強:爭議階梯電價[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0(27).

    第5篇:電影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電力營銷;現代化;分析;前景

    引言

    電力營銷現代化建設對電力企業主營業務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僅可以提高電力使用效率,還可以快速調控電網運行狀態,以達到電網相對較高的運行效率。當前,在我國推進“智能電網建設”時期,探索電力營銷管理流程規范化、營銷管理科學化,以實現監督工作的穩定運行,非常重要。本文在這方面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1電力營銷現代化建設發展現狀

    電力企業運營模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在電力產品進行生產期間,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與治理污染工作量大,對電力生產企業發展形成了較大制約性。二是在電力營銷系統建設與發展中,國家大力倡導積極開發新能源戰略,一些太陽能、風能發電企業快速成長,在清潔電力能源生產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如何讓電力能源發揮更大效率?這是電力營銷系統建設的重要發展內容之一。當前,我國電力企業積極探索“實現業務到計算機系統的匯集”,也就是在對該系統進行使用期間,全方位應用計算機系統,擴大網絡普及應用范疇,在實施自動化、標準化、系統化建設中,實現管理模式的變革發展。因此,應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方法,將其應用到計算機系統中,以實現電力企業中業務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應務實推進電力網絡的集中性建設。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要提升電力企業的營銷建設,就要實現系統的集中式聯網,并最大限度滿足用戶的發展需求。其中,要對綜合性業務進行處理,在能夠滿足當展需求形式的基礎上,還要使客戶能夠在合適區域辦理合適的業務,從而實現電力網絡集中化建設的便捷性。

    2電力營銷現代化建設需要跨越的門檻

    (1)服務界限劃分不夠

    電力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獲得較大發展地位,就要與客戶處理好關系。然而電力企業在實際服務工作中,對客戶的優質化服務以及無償服務保持的是一致水平。一些用戶甚至沒有認識到電力企業中的維修人員、搶修人員等的重要性,常常在他們工作中提出一些無理要求。該問題的產生不僅降低了電力營銷企業在市場上的發展地位,也不利于形成具體、明確的服務界限。

    (2)市場意識較為淡薄

    傳統的經濟發展是以計劃經濟為主要方式,工作人員的發展觀念以及營銷管理形式都還只是利用傳統的營銷模式。而且還存在著電費拖欠現象,人們對電費的支付也沒有形成一定的發展觀念,人們的自主能力還沒有形成。在這種發展形式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電力營銷模式在發展中已經開始以市場為主體,并對市場的運行模式進行深度研究。但受傳統發展模式的影響,工作人員沒有認識到市場的發展概念,導致電力營銷現代化建設遇到較大阻礙。

    3電力營銷現代化建設目標

    (1)培養綜合性營銷人才

    電力企業中的營銷工作具有較強的系統性與實踐性,所以在實際工作期間,培養高水平的綜合性人才成為當前發展的主要趨勢。首先,營銷人員不僅要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還要對營銷市場進行合理規劃,以保證在營銷工作中合理運作。因此,電力企業在對人才進行培養期間,要增加大量的資金投入來創建培訓基地。此外,還要綜合多種學科知識。在對人員進行培訓期間,不僅要培訓人員的管理方式,還要加強他們的財務管理模式,以實現綜合性運用效果。其次,要在企業中建立人員獎勵機制。其中,主要對表現優秀的人員予以獎勵,對形成的意識淺、在工作中沒有得到業績的人員進行懲罰,從而整體上提高工作人員的營銷積極性,實現營銷隊伍的專業化。最后,在培養過程中,要普及相關系統的維修知識,不僅能夠積極培養復合型人才,還能夠提高人員自身的營銷能力,從而在維護工作中保證電力企業系統的正常運行。

    (2)實現營銷工作創新發展

    受傳統營銷模式的影響,現代化建設中的電力營銷企業根本不能滿足其實際的發展需要,使電力企業在市場激烈競爭中降低自身的發展地位。所以,電力企業中的相關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形成不同的營銷定位,更新電力企業中的傳統發展理念,以使營銷人員的工作形式能夠順應時代的變化發展。而且,要將電力營銷工作作為電力企業的核心任務,并以市場發展的主要方向為引導形式,建立新的電力營銷觀念。其次,要積極利用先進技術,如:計算機技術的使用、通信技術的使用以及先進設備的使用等,較大程度上促進電力企業市場營銷工作的現代化建設。最后,要以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為保證優質化服務模式,不僅要對其進行管理,還要最大限度提升電力企業的經濟水平。

    (3)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電力企業在市場積極發展中,服務工作為其中的基礎工作,要將服務工作與市場競爭趨勢有效結合起來,促進其積極進步。在對客戶進行供電服務期間,如果電力質量出現問題,就會影響電力設備的使用,電力企業也要承擔所有的責任。要擴大服務內容,符合客戶的發展需求,實現服務工作與營銷工作的統一性發展,并在營銷工作中將市場作為主要發展目標。因此,為了增加市場經營形式,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在遇到電力故障期間,要對相關人員使用電力設備的正常操作方法進行培訓,并將設備的使用方式以及維護方式等傳授給用戶。此外,為了實現服務工作的及時性、有效性發展,還要在電力企業中設立相關的服務窗口,并對一些客戶實現專門服務,保證問題的有效解決。最后,還要利用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等先進理念,實現網上咨詢服務工作。在這種構建形式下,電力企業不僅能夠促進工作人員與客戶之間的有效溝通,方便用戶的積極了解,還能夠為用戶提供免費維修服務工作,從而使電力企業為用戶提供優質化服務。

    4電力營銷現代化建設前景

    (1)營銷數據倉庫的構建營銷數據倉庫的建設主要是根據相關信息資料進行分析,其中包括自身業務運作、市場變化趨勢等,然后基于此做出合理決策,使得電力企業在市場中獲得較大優勢。例如,可以為其中的一些大客戶推出具有個性化、獨特化的服務形式。若要體現出合理的決策形式,就要根據大量的業務數據、歷史業務數據等進行分析,以求在實際操作中實現積極作用。

    (2)營銷管理決策系統的形成電力企業目前已經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具有個性化需求的客戶服務層次以及營銷層次等,并促進統一的營銷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從而實現了電力企業營銷管理的現代化建設。在這種發展形式上,企業還要利用先進的開發形式和軟件設計進行積極管理,其中最為主要的設計層次為營銷管理決策層次,它不僅要對客戶實施服務,還要對現有的營銷業務層次、工作流程以及實際的工作性質進行分析,以實現工作中的監督與控制。而且,還可以對營銷業務層次的處理方式、業務處理的規范性以及服務客戶的標準等進行考核,以求在執行中能夠針對相關問題及時解決。

    (3)信息管理系統的形成電力企業中的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包括營銷業務管理、客戶服務管理以及營銷決策管理,在對其進行統一管理的形式上,實現營銷管理系統的積極利用。而且,該系統的建立還可以通過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整合、信息利用等形式,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化的服務,從而制定出合理的營銷決策,促進市場的積極開發、效益的有效評估,保證電力企業中信息管理系統的整體利用。

    5總結

    第6篇:電影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 火力發電; 節約環保;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磚混結構

    中圖分類號:TM62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 of steel structure in thermal power plant application superiority and effectiveness, comparis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nd masonry structure in thermal power plant the imperfection, prospect of thermal power plant the broad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eel structure. To recommended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of steel structure application in thermal power plant, progressive compressio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and masonry structure application in thermal power plant. As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cause, as one of the world'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tribute our own strength.

    [ Key words ]: thermal power plant;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steel structur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masonry structure

    1.引言

    我國電力電力行業建設今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而迅速的增長,而其中以火力發電廠的增速最為迅速。眾所周知道電力建設中主要的承重構件大部分都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磚混結構,僅僅近幾年才開始逐步使用鋼結構承重,而火力發電設計經濟計運行壽命為30年,那么30年后隨著設備運行的老化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將會產生大量裝機容量小的火力發電廠被新建大型機組電廠取代和大量運行壽命到期的火力發電廠,這些電廠的拆除不僅要耗費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還消耗了國家有限的土地資源、增加了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據一電力行業資料顯示30年后將會產生4000多萬噸拆除的磚混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垃圾。這些建筑垃圾今后堆到那里?怎么處理?都是很麻煩的問題。在國家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我們盡可能地在火力發電工程的主廠房和主要建筑結構中采用可再生利用的承重鋼結構。下面從本人設計的兩個工程中運用鋼結構設計和以往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工程造價的比較來說明鋼結構發展的廣闊的前景。主要依據工程為:新疆瑪納斯電廠三期擴建(2X300MW),河北宣化熱電廠(2X330MW)均系火力發電項目,工程建設地點分別位于新疆瑪納斯縣和河北宣化,均為新建電廠。

    2.工程情況

    2.1.新疆瑪納斯電廠三期擴建工程中的煤場擋風墻253.2米X94.5米,面積23927.4平方米,運煤專業要求擋風墻凈高12米。考慮地面高差后設計最高為12.8米,其中擋風墻主受力構件高12.5米(采用鋼管支架和彩鋼板封閉),鋼筋混凝土短柱高出設計地面0.3米。鋼管支架詳圖一。當然本工程還有很多其他結構也采用了鋼結構。

    2.2. 河北宣化熱電廠工程中的爐后引風機房軸線尺寸19.5米X44.5米,層高11.0米,局部7.0米,在11.0米屋頂上鋼煙道支架頂標高14.8米。本工程是北京國電華北電力設計院設計,本人僅參與此項單體工程的設計。該工藝布置在我院以前的工程中未采用過,建議可在以后的工程設計中能夠加以應用,因為這樣的布置不僅能夠節約用地,同時可省一個鋼煙道支架。剖面圖布置詳圖二。

    3.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經濟性比較

    3.1. 新疆瑪納斯電廠三期擴建工程中的煤場擋風墻,采用鋼管支架結構承重和彩鋼板封閉,不僅外觀漂亮輕巧而且工程綜合造價也不比普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多少。基礎面積為:2.2*5*1=11立方米,鋼梁和鋼支撐重0.45噸該單根鋼管支架結構的鋼材重量見下表:

    3.2.常規采用的鋼筋混凝土掛墻板結構設計中,如新疆庫車火電廠(2x135MW),同樣高度的煤場擋風墻(地震設防烈度及地基承載力基本相當,基本風壓有所不同,故對承受基本風壓大的擋風墻基礎進行了一定折減),采用的鋼筋混凝土柱截面尺

    寸為0.6*1.4*12=10.1立方米,柱下獨立基礎面積

    為3x5.8*1=17.4 立方米。框架梁2根體積為:

    0.3*0.6*2*7=2.52立方米。

    3.3現依據2008年電力工程預算價計算如下:

    鋼管支架:(0.596+0.45)X9000元/T+11*900

    =19314元

    鋼筋混凝土結構:

    (10.1+2.5)*1500+17.4*900=34560元

    每米掛墻造價:

    彩鋼板:250*12=3000元

    砼掛板:1000元

    綜上所述兩種結構的工程每米造價比較如下:

    鋼結構:19314 /6+3000=6219元

    砼結構:34560/7+1000=5038元

    3.4. 河北宣化熱電廠的鋼結構引風機房,技經專業計算結果表明,鋼結構房屋的造價的確高于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造價。

    3.5.從上述兩個單體工程的造價分析結果來看,對于像擋風墻這種聳高懸臂結構來說,因為鋼筋混凝土獨立柱基礎面積的增加,抵消了上部結構的差價,二者工程投資相差不大。但是對于普通建筑來說鋼結構的投資的確增加了不少。

    4.經濟效益比較

    4.1.由于鋼筋混凝土材料的特殊性,其施工順序:綁扎鋼筋-支模板-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護-拆除模板。復雜的施工工序和前期強度低的特點決定了,混凝土結構施工周期要遠大于鋼結構現場施工的周期。縮短了施工時間,就使電廠提前投產,提前產生經濟效益。

    4.2.磚混結構雖然造價低,施工周期介于鋼砼之間,但是其強度較低,在火力發電廠等工業建筑中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同時磚混結構的材料的使用,已經受到國家的限制。

    4.3.上述兩種結構,在電廠運行壽命結束后,一般都要拆除,不可能重復利用或改建。那么廠區70%左右的建設用地都很難恢復的,必須清除地上結構及地下結構的混凝土,這樣大量的清除工作和環境污染治理問題都相當的艱巨,將嚴重影響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建設道路。

    4.4.全球倡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今天,鋼結構的可再生利用、拆除方便和幾乎很少產生建筑垃圾的優點,必將在一段時間后成為火力發電的主要承重結構。

    4.5.鋼結構造價高,也要區分對待的,從上面3條的分析可知。考慮后期拆除后鋼結構材料的重利用的經濟效益,二者的工程造價就會很接近。對于特殊的結構采用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工程造價相差不大。

    5.施工設計環保角度

    5.1.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美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漂亮奇特的外觀造型越來越受建設方的追捧,鋼材的特殊性更適合做大空間、大跨度和奇特造型的結構設計。在設計中也會減少設計人員的圖紙梁。

    5.2.現場施工方便快捷,大大縮短施工周期。

    5.3.鋼結構施工現場,整齊干凈無污染。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磚混結構的施工現場,各種原材料和周轉材料堆積如山,塵土飛揚,不利于環保和節能。

    6.總結

    鋼結構在火力發電廠建設中大力推廣和應用,壓縮鋼筋混凝土結構使用,不僅施工周期短投產快,而且綜合考慮經濟造價二者十分接近,同時產生的建筑垃圾少,利于造福子孫后代、更符合國家環保節能政策。

    參 考 文 獻

    [1]《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

    [3]《鋼結構設計手冊》(第三版)

    [4]技經專業提供的單位工程造價

    [5]新疆瑪納斯電廠三期擴建工程中藍圖

    [6] 河北宣化熱電廠引風機房設計圖紙

    第7篇:電影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繼電保護技術;應用現狀;發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56

    0 前言

    隨著我國近年來在電力工業方面取得的相關進步,我國的電力生產相關技術取得了許多實質性的突破,甚至在一些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不過,在我國電力技術發展迅速的同時,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相關發展,我國電力行業面臨的責任與壓力也在逐年增長。針對這種現狀,對我國電力生產中的繼電保護技術的應用現狀與發展前景進行相關研究就顯得很有必要。

    1 什么是電力繼電保護技術

    在電力系統中,繼電保護技術是一種由各種電力保護、維護技術所構成的一種完整的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體系。在這一體系中包含著對電力系統的相關故障分析、繼電保護的配置設計等多方面功能。近年來,繼電保護技術一直隨著我國電力系統的不斷進步而發展。在最早出現的繼電保護技術應用中,采用的繼電保護裝置是一種熔斷器,而隨著近年來繼電保護技術的相關發展,我國的繼電保護裝置經歷了“電磁式繼電保護裝置-晶體管式繼電保護裝置-集成電路式繼電保護裝置-微機繼電保護裝置”這四個階段的發展[1]。

    2 電力繼電保護技術的應用現狀

    我國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繼電保護技術的起步,通過與外國相關電力技術人員的學習,開啟了我國繼電保護技術的先河。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繼電保護技術的相關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較為有效的保護了我國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轉。

    在我國當前的繼電保護技術使用中,微機繼電保護是目前運用范圍最廣的一種繼電保護技術。我國自八十年代左右成功研發出微機繼電保護技術,隨后的三十多年間,微機繼電保護技術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與使用。相較于傳統的繼電保護技術,微機繼電保護有著自我測試的功能,而其本身具有的極強的處理能力相較于傳統的繼電保護裝置有著明顯的優勢。此外,微機繼電保護因為本身有著微型計算機的支持,這就使得其能夠支持我國電力系統保護的自動化,最大程度上降低因為人為操作錯誤產所生的問題,因此微機繼電保護擁有更強的安全性。在我國多年間的微機繼電保護技術發展中,經過相關權威機構調查表明,我國所生產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從技術上已經超越了國外進口的相同裝置[2]。

    3 電力繼電保護技術的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繼電保護技術也會隨之不斷進步,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來看,我國現階段的繼電保護技術的發展,將由微機繼電保護向計算機化、網絡化、智能化、保護、控制、測量以及數據通信一體化的方向展開發展。

    3.1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的計算機化

    隨著我國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繼電保護技術同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繼電保護技術中運用計算機技術,能夠大大加強我國電力部門對繼電保護裝置的統一管理,原本分散的繼電保護裝置得到集中,這就大大促進了我國繼電保護的一體化進程,促進了我國繼電保護技術的相關發展。總而言之,繼電保護技術向計算機化方向的發展,將大大的方便我國繼電保護的相關管理[3]。

    3.2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的網絡化

    隨著我國近年來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繼電保護技術與網絡已經擁有了較為緊密的聯系,而繼電保護技術也隨著網絡相關技術的發展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在繼電保護技術網絡化中,相關電力管理部門對于電力系統保護的便利性大大增強,這就大大推動了我國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管理的一體化進程。總而言之,繼電保護技術向網絡化方向的發展,將大大的提高我國繼電保護的相關管理水平。

    3.3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的智能化

    隨著我國計算機與智能手機在各行各業中的普遍應用,我國人們已經日益意識到智能化帶來的便利,在這種社會大勢的驅動下,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的相關智能化發展就顯得很有必要。在電力系統繼電保護中結合相關智能化技術,能夠大大提高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相關效率,并能夠為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開拓更遠大的發展空間。

    3.4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中的自適應控制技術

    所謂自適應控制技術,指的是根據電力系統中的運行狀態以及相關故障,實時改變相關保護性能的一種新型繼電保護技術。自適應繼電保護控制技術,能夠靈活的適用于電力系統中發生的種種變化,對于我國電力系統來說,是一項極具潛力的繼電保護相關技術[4]。

    3.5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控制

    在我國的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控制中,近年來推出的變電所綜合自動化技術等技術對于其相關控制有著較為不錯的推動作用。這些相關高新技術的推廣,使得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的一體化能力進一步提高,大大提升了我國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工作的展開。

    4 結論

    隨著我國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計算機技術與繼電保護技術的相關結合使得繼電保護的相關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雖然在計算機技術與繼電保護技術在我國現階段的結合中還存在著一定問題,但二者的結合正是我國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的最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而隨著二者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相關電力產業也必將迎來一個無比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沈旭曉,劉雷,蔡偉民.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機電信息,2013(24):176-177.

    [2]劉言冬,丁宏濱.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化學工程與裝備,2009(02):90-91.

    第8篇:電影發展前景范文

    一腦電圖:

    腦電圖是通過電極記錄下來的腦細胞群的自發的、節律性電活動。將腦細胞電活動的電位做為縱軸,時間為橫軸,這樣把電位與時間的相互關系記錄下來的就是腦電圖[1]。腦電圖發展歷史:1875年R. Caton 首次記錄出動物大腦皮層電位;1890年Back證明腦電活動是獨立存在的; 1912年 Kaufman 證明腦電是一種自發電位,并通過動物實驗癲癇(EP)模型記錄了EP放電;1924年Hans Berger 首次使用頭皮電極描記了人類的腦電活動; 1936年以后隨著腦電圖技術的完善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其臨床適應癥: 癲癇 ,各種類型的意識障礙(特別是發作性意識障礙,如失神),顱內占位性病變,代謝性疾病,顱腦外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血管病,脫髓鞘病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等。

    腦電圖在診斷癲癇、腦瘤等神經科疾病方面起一定作用,腦電圖檢查被廣泛建立在綜合醫院、神經科、精神科醫院[1]。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腦電圖發展更為廣闊--無筆描記腦電圖,動態腦電圖儀(腦電Holter),視頻腦電圖(Video EEG),多道定量腦電圖,誘發電為(EP)。腦電圖以下幾方面表現出其優勢:

    1.癲癇

    是一個多種原因引起的綜合征,是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的大腦功能障礙的表現。腦電圖用于其的診斷、分類、臨床治療預后。現在基層醫院臨床有個最基本常識為"癲癇做腦電圖檢查--有癲癇波",但其真正意義如何,在于幫助確診、分型,利于癲癇的治療及預后。比如首次無誘因發作,而腦電圖正常,無須抗癲癇藥物治療,可觀察,一年以上復法,仍可不用藥,如不到一年發作,可用藥。

    1.1失神發作 :屬全身性發作,有四個特點1)突然開始突然結束2)發作時間短暫3)有意識障礙但不跌倒4)發作頻繁 。失神發作的腦電圖在發作時表現為對稱、同步、3Hz(2 Hz~4 Hz)棘慢波或多棘慢波發作。發作間期腦電圖背景波正常。

    1.2Lennox-Gastsut綜合征:本綜合征大部分病例有智力低下,也有7 ~ 10病例智力正常 。臨床發作形式多樣性是本綜合征的特點,具體有以下特點:1)多種形式的發作,短時間的強直發作、失張力發作和不典型失神發作;2)腦電圖在發作間期表現為慢的棘慢波;3)大多伴有智力發育落后。有作者認為僅憑此三點診斷本病條件仍嫌不足,還應增加2項:1)全身性強直發作;2)發作期或發作間期腦電圖在慢波睡眠有10 Hz快節律,這一條件并非全部病人均可見到,但有很大的診斷價值[2]。 腦電圖在發作間期表現為全導1 ~2.5 Hz的棘慢波,可單獨出現或表現為長程,左右大致對稱。在慢波睡眠期可見到雙側同時出現的10 Hz快節律或多棘波,持續數秒鐘,此等快節律在快速眼動期消失。

    1.3嬰兒痙攣癥(west綜合征):本病1歲以內發病,4~7個月最多,發作形式為一連串的強直痙攣發作。腦電圖表現為“高度失律”,又稱“高峰失律”或“高波幅節律紊亂”,正常節律消失,各導聯均可見到不規則、雜亂、不對稱、高波幅慢波、棘波、尖波、多棘慢波[2]。

    1.4假性癲癇發作(PS):發作時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腦電圖是區分PS和癲癇最可靠有效的手段,PS發作時不會出現癇樣放電,而癲癇發作時腦電圖可記錄到有重要意義的癇樣放電,尤其錄象腦電圖監測(Video-EEG)同步記錄患者發作時的表現與腦電變化效果更好,并能區分癇樣發放與肌肉收縮所致的干擾偽差[3]。

    總之,腦電圖是診斷癲癇重要的客觀指標之一,但不能僅憑腦電圖報告單上寫有"異常"二字就診斷癲癇。如果僅是一般非特異性異常,如慢波增多、輕度不對稱、調節差等,不能作為診斷癲癇的依據。如有癇樣放電(棘波、尖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突出于正常背景的陣發性高波幅慢波等),則意義診斷較大。小兒過度換氣時出現的有節律的高幅慢波,不能視為異常。腦電地形圖不能作為診斷癲癇的依據。CT及MRI能發現腦結構有無異常,可以幫助尋找癲癇的病因,但不能根據 CT或MRI 有無來診斷或否定癲癇的診斷

    2. 腦電圖的周期發放(PD)

    2.1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SSPE) 腦電波形可以說是這種嚴重疾病的特異性診斷表現。為短時爆發出現的、不規則的雙側性尖慢符合波,周期性出現,通常為每5-6秒爆發一次[4]。

    2.2克-雅病(CJD) :主要見于50~60歲成人,朊蛋白疾病中為最常見的類型,即"瘋牛病"。具備以下臨床特點:1)進行性癡呆,無緩解2)肌陣攣3)視覺障礙 4)有椎體系、椎體外系癥狀 5)無動性緘默。早期診斷較困難,有人按以下條件為診斷是CJD 、大概是CJD和可能是CJD:1)進行性癡呆,通常病程在兩年以內 2)肌陣攣、視力改變、小腦癥狀、無動性緘默四項中,病人占其中兩項;3)特征性腦電圖改變即周期性同步放電(PSD)。具備以上三項可診斷大概CJD[5]。這里所要強調的是周期性同步放電為持續1秒爆發尖波,且中晚期可能出現,變異 型CJD患者腦電圖無典型PSD改變,為此病在病理剖檢前診斷提供有利證據。老年CJD中有酷似腦梗死和老年抑郁癥,但根據進行性癡呆、肌陣攣發作、腦電圖慢波持續增多和周期性同步放電,腦脊液14-3-3蛋白和14-3-2蛋白陽性[6],可準確與其鑒別。

    3.腦死亡:標準1)首先排除所有麻醉劑肌肉麻痹劑所致類似狀態 2)體溫30℃以下 3)腦干反射消失,至少12小時以上,瞳孔散大固定,無自主呼吸,停止呼吸器共氧10分鐘無任何自主呼吸運動。輔助:4)腦電圖直線無電活動,聽誘發電位消失5)腦血管造影不存在腦血流循環。

    4.癲癇外科治療的術前功能定位:癲癇手術是指能夠緩解難治性癲癇發作的神經外科手術。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減少發作,爭取最小的不良反應和改善生活質量。對癲癇源的定位需要錄象腦電圖V-EEG(頭皮電極)技術,應記錄到患者足夠的發作次數,這些發作應與平時的發作一致[7]。功能影像學結果與腦電圖的結果一致時相對準確,約1/3~1/2的患者需要采用長時間顱內電極腦電圖描記,最終記錄到發作時的異常腦電圖變化才能進行精確的癲癇

    病灶定位[8]。

    二.發展前景

    綜上所述,神經電生理技術臨床應用極為廣闊和重要,隨著 近幾年神經電生理技術迅速發展,在基層醫院也應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沒有得到很好的開展和準確的臨床應用。原因筆者分析如下:1)技術不全面,2)臨床與電生理技術脫節 3)醫院發展專科方向不同4)效益問題。預計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神經電生理技術在基層醫院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

    參考文獻

    1 譚郁玲. 臨床腦電圖與腦電地形圖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117.

    2 吳希如 ,林慶 小兒神經系統疾病與臨床.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412-413.

    3 Allan K. Nonepileptic seizur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 1999,53:S76-S83.

    4 馬仁飛譯. 臨床實用腦電圖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172.

    5 林世和. 重視朊蛋白的臨床診斷與防治.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2002,2:67-68.

    6 Burkhard PR, Sanchez JC. CSF detection of the 14-3-3 protein in unselected patients with dementia. Neurology, 2001,56:1528-1533.

    第9篇:電影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三網融合;手機電視;應用;發展

    Abstract: mobile phone TV as three nets fusion pillar industry, have wide development space, by the end of 2011, China mobile phone users has reached 1 billion, the size of the market increasingly powerful, in three nets fusion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motion, radio and television networks,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mutually relies on to achieve the final with market value, the mobile phone TV business also need to emphasize wide power grid and YiDongWang in information of the workbench support each other. This paper mainly in three nets fus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obile phone TV business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mobile phone TV business means of realization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mobile phone TV industry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three nets fusion; Mobile phone TV;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G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概述

    “三網融合”是電子信息時代的全新產物,指電信網絡、互聯網絡和電視網絡在數據業務領域的有機結合和統一應用,三網融合從概念上將主要是突出融合的重要性,隨著技術的進步,形勢的發展,“三網合一”的涵義也在逐漸發生變化。“三網合一”的目的不能簡單認為是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個網絡的融合,不是消除底層電信網、有線電視網和計算機網的存在,而是在業務層和應用層中繁衍出大量新的業務和應用。圖像、話音和數據也不會簡單地融合在一個傳統終端(電視、電話和計算機)中,而是更加有機地融合衍生出多樣化、更有特色和個性化的終端。因此,三網融合的最終目的是保證日益復雜的數據通信業務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應用。

    手機電視作為全新的媒體播放形式,業務體制正在不斷健全和發展,并有望成為最具潛力的媒體播放形式之一,2008年,中國舉辦29屆北京奧運會期間提出了“科技奧運”的口號,手機電視在國內第一次被展現在公眾面前,它主要是利用電信網絡和廣電網絡的融合而實現的。奧運會也成為手機電視發展的良好推動力,據數據表明,奧運會期間,中國手機電視用戶增長至330萬人,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民眾的支持度還是非常高的,但由于三網融合和手機電視業務目前尚處于發展階段,在大多數城市并沒有太多應用人群,因此,手機電視業務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二、手機電視的技術標準

    手機電視作為三網融合的重要實現形式之一,技術標準領域也一直處于對弈狀態,其中主要以廣電總局的CMMB標準和電信行業的TMMB標準最為引人注目。

    CMMB標準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套技術服務體制,面向的終端是小屏幕手機終端,旨在提高廣播電視的通信質量。因此在技術方面能夠很好的完成終端信號的流暢傳播,自技術成熟以來,收到國家廣電總局的高度重視,在2006年就正式規定CMMB標準為移動多媒體業務的行業標準,只要手機終端配備CMMB技術模塊就可以通過無線廣播實現手機電視業務,并且這種技術不會產生任何額外的收費,例如流量費用、上網費用等。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全國大部分城市實現全面技術支持。目前CMMB技術已經能夠在手機領域、計算機領域、電視領域以及車載領域實現數據信號的傳輸,從汽車、公交車、鐵路到家庭、商場、戶外,均能通過廣電網CMMB技術實現數字信號的傳播,讓民眾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三網融合下多媒體傳輸的巨大魅力。

    TMMB標準是中國信產部在2004年推行的一項標準體系,TMMB標準屬于單向傳輸體制,在兼容性和功率行方面處于國際先進水平,2008年,在我國手機電視標價標準評標選舉中勝出,成為國家推薦的標準體制,它的最大有點在于支持全球漫游服務功能,這也表明該技術在服務范圍上空間比較大,另外,該標準相對健全,建立了管理平臺和收費平臺。技術支持相對完善。

    四、手機電視的特點

    手機電視作為傳統移動技術與數字時代技術融合的產物以逐漸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新型媒體傳播形式。它融合了傳統媒體的傳播形式,并擴展了網絡傳播的外延和內涵,使得信息傳輸具備更加廣泛的應用意義。

    (一)便攜性

    手機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優勢在于手機具有良好的便攜性,從傳統的互聯通話到目前的移動應用,手機的發展是巨大的,發展優勢就在于它的體積較小便于攜帶,由于目前人類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為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日益加重的工作任務,我們不得不每天奔波于各處,戶外行走的時間手機是最好的攜帶品,手機電視業務就是看到了這一市場,當人們候車、坐車的手機如果可以隨時瀏覽時事新聞及其他特定節目,那么,生活的壓力可以得到適當緩解,自身能力也有相應的提高。

    (二)支配性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多媒體傳播主要應用廣播傳輸的形式完成,在戶外、地鐵、公交上雖然都有移動傳媒技術的應用,但上述場合均屬于公共場合,在這個環境下,人們自主支配視頻內容的權利相對有限,只能根據傳播媒體的節目編排進行收看,在私有性和自主支配性上受到了嚴重的制約,用戶往往缺乏絕對的支配權。而手機電視不同,由于手機屬于私有產物,每個用戶都可以根據手機電視的節目單觀看自己喜歡的節目。因此,手機電視具有良好的應用性,更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国内一级毛片成人七仙女|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下载|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欧美成人免费公开播放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欧美成人| 成人免费视频小说|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国产成人一级片|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 免费看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成人免费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无码国产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成人免费看|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 天天摸天天碰成人免费视频| 香蕉久久成人网|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