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

    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1篇: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

    2.2 兩組患者對護士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非常顯著性,見表2。表2 兩組患者對護士滿意度的比較

    3討論3.1 健康教育是解決健康問題,滿足患者需求的手段之一。根據馬斯洛的層次論,住院病人的需要相應概括為:1)生理需要(如:傷口疼痛的處理、協助進食、翻身與補充營養等)。2)安全需要。3)愛的需要(如家人親友探望與醫護人員良好的人際關系)。4)尊重需要(如:醫生能耐心傾聽病人的敘述,理解他們的愿望等)。5)自我實現的需要(如:發揮自己潛能,戰勝自身疾病并恢復健康的愿望)。健康教育活動應根據病人的需要層次逐步給予滿足。3.2 首先,將健康教育的應用滿足了病人的低層次需求(生存需求)。面對面的交談方式,以病人為中心,讓醫生對病人健康情況全面的交接,同時將健康教育應用其中,針對病人現存護理問題,及時給予處理、講解、示范,并予觀察病人所領受康復技巧是否運用正確,及時指出更正,由淺入深,及時更新,增進新的康復知識。[5]每天周而復始地給予健康教育,及時滿足了病人的基本需求,同時這種集體醫護人員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行為,也體現了集體醫護人員的知識水平,使病人更加肯定醫護人員的技術,提高了病人就醫的安全感。3.3 健康教育滿足了患者高層次需求。人一旦患病,即意味著角色的轉變,心理也發生了微妙變化。良好心理因素可起到促進健康作用,為病人提供心理上的幫助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工作。心理護理是指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能,通過護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極影響,幫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狀態[6]。健康教育作為集體行為,到床頭關心病人,以病人為中心,與病人進行交談,安慰、開導病人,病人稍有不適,就能得到及時解決、處理,滿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健康需求,病人滿意度大大提高;解決病人疑問,傳授健康知識,整個過程都在一種融洽的氣氛中進行,使病人獲得了被接納、受支持、受重視的榮譽感,從而高層次需求得到了滿足。需要得到滿足會引起愉快而積極的情緒情感[7],愉快的情緒、良好的心境,會使他們克服困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最終達到康復目的。所以說進行健康教育,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自信心。在責任護士(或主管醫生)單獨對患者進行個體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每天運用晨間床頭交班集體醫護人員對病人進行健康,這種加強作用促使病人更加自覺學習健康知識,同時這種集體行為更符合馬斯洛層次需要論中的高層次需要[8],所以,總的來說將健康教育應用于晨間床頭交接班,能提高病人滿意度及對健康知識掌握更多。 總結

    現在護理人員逐漸成為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 因此, 我們必須深人研究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形式、效果評價等, 才能有力地推動護理現代化進程, 真正達到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目的。 病人的滿意度、病人的健康知識知曉率,病人相關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9]。健康教育是“知、信、行”的統一,因此健康教育覆蓋率、手術病人的滿意度,健康知識知曉率是作為健康教育的評價標準。實行健康教育路徑管理后科室健康教育覆蓋率、健康知識知曉率、手術病人的滿意度與未實行健康教育路徑管理的科室進行比較有統計學意義顯著差異[10]。健康教育方式: 健康教育形式以尊重患者的文化習俗和隱私為重。主要通過(1)語言教育。語言教育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要求護理人員掌握語言交流技巧和交流時機,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患者接受教育。(2)書面文字教育。如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每月更換健康宣傳欄版面(3)集體教育。每周三次由護士長、主任就婦科常見病的防治進行講課,咨詢。(4)電化教育:每天上午宣教室滾動式播放手術錄像帶,讓患者了解手術經過,消除恐懼心理接受治療。

    健康教育量化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和試運行。 成立院科兩級健康教育質控組織,實施院科兩級質量考核評價,科室每周自查1次,護理部每季全面考核1次,考核的方法:(1)科護士長每天床頭交接班時口頭詢問健康教育落實情況[11]。(2)總護士長定期抽查(書面、口頭)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掌握情況。(3)護理部每季采用問卷調查形式考評。(4)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患者座談會、個別訪談等評估科室健康教育開展情況。

    在健康教育中,護士承擔多種角色,健康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的素質,護士的綜合素質與患者對健康教育的要求呈高度相關性[12],提高健康教育質量首先要提高護士的能力和素質。隨著護理教育的發展及護理大專、本科教育的普及,希望通過健康教育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聯系起來[13]。通過健康教育的路徑管理,護士在職業素質、知識結構、智能水平得到提高[14];手術病人對健康知識知曉率及健康行為形成率在提高,術后并發癥明顯降低,病人的投訴率明顯下降。讓患者更容易接受教育內容,從而改善了不良行為,降低了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對醫院產生了信任感[15]。

    健康教育在醫院逐漸得到重視,然而如何有效地將健康教育開展,提高教育效果,則需要多部門合作,必須對醫務人員進行教育基礎理論和意識的培養,各部門相互配合保證教育順利進行。總之,要對病人的心理狀態進行綜合分析,才能以此為依據實施相應的健康教育,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人格特點,情緒變化等心理因素,使之在治療中處于最佳心理狀態。從而早日康復。參考文獻[1]家明,霍杰.整體護理問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112 .[2]孫升芝,費堂宏.整體護理指南[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 [3]劉曉虹.護理心理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10:269-289

    [4]潘明明.前置胎盤的期待治療.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17(2):67-68.

    第2篇: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無剖宮產指征; 認知行為療法; 健康教育; 分娩方式; 臨床研究

    近幾年,國內圍產醫學發展迅速,而相應的剖宮產率也逐年上升[1-3],為了降低剖宮產率,保障母嬰安全,降低孕產婦并發癥,同時縮短住院時間與費用,本院產科針對接診的無剖宮產指征產婦采取認知行為療法聯合健康教育處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將結果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萍鄉市婦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產科分娩的無醫學指征而要求剖宮產的產婦240例作為研究對象,皆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120例。實驗組:年齡18~41歲,平均(28.6±2.3)歲;學歷≤初中32例、>初中88例;就業者101例、無業者19例。對照組:年齡18~42歲,平均(28.8±2.1)歲;學歷≤初中30例、>初中90例;就業者105例、無業者15例。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及職業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產科常規護理與健康教育處理,而實驗組采取認知行為療法聯合健康教育處理,具體為:由本科室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作為調查員,向被試者發放《孕產婦分娩方式選擇調查表》[4],同時根據產科專科檢查結果,對無醫學指征而要求剖宮產的孕產婦進行《剖宮產選擇原因調查表》調查,及時掌握她們分娩方式選擇的意向與原因,并采取自制《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自我主觀感受與焦慮狀態情況進行測評,然后由具備心理咨詢師資格的護理人員針對性地對患者實施認知行為療法與健康教育,方案實施共3個步驟:第一,糾正患者的認知錯誤,針對性地實施健康教育;第二,指導患者學會自我放松方法,加強行為矯正;第三,重建自然分娩信心,讓患者明白自然分娩的好處與優勢,促使她們更多地選擇自然分娩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剖宮產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健康教育覆蓋率、相關知識掌握率及患者滿意度情況,并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0.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 字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3 討論

    本次研究針對本院產科分娩的無醫學指征而要求剖宮產的產婦240例進行對照研究,對照組按照產科常規護理與健康教育處理,而實驗組采取認知行為療法聯合健康教育處理。結果顯示,實驗組剖宮產率為23.33%,對照組則為41.67%,實驗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產婦平均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健康教育覆蓋率為100%、相關知識掌握率為91.67%,對照組則分別為90.00%、70.83%,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滿意度為95.83%,對照組則為83.33%,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本次研究以“認知行為療法”為理論基礎,并聯合健康教育,對無醫學指征要求剖宮產的產婦,進行認知行為治療,糾正認知的偏差,有效緩解產婦緊張與焦慮等負性情緒[5-10]。減少產婦分娩恐懼,增強孕婦對醫院的信任和對自然分娩的信心,達到降低剖宮產率的目的,確保母嬰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孕產婦身心健康,減少孕產婦并發癥,符合醫學發展趨勢[11]。

    參考文獻

    [1]李雪,羅磊,辜定纖,等.孕產期健康教育對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J].四川醫學,2011,32(5):748-750.

    [2]黃偉嫦,彭政.以家庭為中心的產前教育對產婦分娩方式及母乳喂養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3,13(7):26-29.

    [3]趙梅平,劉霞.產前檢查護理門診對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9):1606-1608.

    [4]吳月紅,宋瑰琦.孕晚期運動教育干預支持對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3,17(2):336-338.

    [5]張海文.健康教育對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3):96-97.

    [6]朱艷槐.孕婦孕期實施健康教育對降低無醫學指征剖宮產率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6):1236-1237.

    [7]李一美,方曉紅,耿筱紅,等.產前開展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對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4):3377-3378.

    [8]王慶燕,黃燕濤,胡偉英,等.孕期的合理營養與健康教育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0):122.

    [9]蔣世琴,楊文東.孕期健康教育及產前干預降低非醫學指征剖宮產的效果[J].實用醫藥雜志,2011,28(7):592-593.

    [10]羅曉紅,張玫P,呂志霞,等.健康教育干預對產后抑郁及社會因素剖宮產影響的研究[J].四川醫學,2010,31(4):518-519.

    第3篇: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健康教育 整體護理 傳染病 效果評價

    傳染病是臨床殊的病種,傳染病患者護理對于傳染病的治療和預后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中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已成為傳染病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有效手段,它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取得的顯著效果,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與認可。筆者以腸道傳染病患者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為例,探討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間住院的腸道傳染病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4例,女46例,平均年齡30、25歲。腸道傳染病判斷以常規診斷標準為參考,大多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胃腸道癥狀,有些伴有發熱、頭痛、肢體酸痛、全身中毒癥狀。

    1.2 研究方法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間住院的腸道傳染病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在護理中開展全面的腸道傳染病健康教育,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考察教育結果,分析比較患者在教育前后的相關知識知曉率以及患者對于健康教育的評價。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為數據錄入軟件,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行統計分析。

    2 結果分析

    2.1 健康教育前后腸道傳染病患者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開展健康教育之前,患者對于腸道傳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識知曉率很低,尤其對于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了解不清。在開展健康教育之后,知曉率明顯提高.且差別有統計學意義(1>0.05)。詳見表1。

    2.2 患者對于健康教育的評價

    患者對于健康教育的綜合滿意率達到80.17%,在開展健康教育的同時開展健康教育質量評價,以百分制為標準,評價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時性、趣味性以及全面性。趣味性得分較低,評分結果詳見表2。

    3 討論

    此次腸道傳染病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腸道傳染病是“糞一口”傳播,夏季是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腸道傳染病可經蒼蠅傳播,飯前便后洗手可減少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在外用餐應選擇干凈衛生的餐廳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徹底再加熱后食。用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食物,家中常備“瀉立停”等應急藥物,腸道病菌會隨手、食物、飲用水等經口而感染等,與腸道傳染病相關的知識。健康教育后的知曉率明顯提高,提示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評分較低,相關人員可以采取各種方式,綜合使用文字、圖畫、視頻等媒介增強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從而使患者更加容易理解記憶相關知識。

    在傳染病防治中,健康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有利于傳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在開展中,突出傳染病的特點,教育人群以預防為主,做好消毒隔離。鼓勵相關人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增強病人的法紀觀念、道德意識及社會責任感。使患者既要學會保護自己,也學會對他人負責。

    第二,有利于病人預防保健意識的增強。相關研究表明,98.21%的患者關心自己的病是否傳染,96.80%的患者不了解傳播途徑,而且大多數病人及親屬不知道消毒隔離方法及隔離時間.又恐懼患了傳染病。醫院已經轉向了醫療、預防、保健相結合的“以病人為中心”的模式。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患者及親屬進行預防疾病知識的教育,可以增強病人自我預防和保健的意識,消除恐懼心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第三,有利于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健康教育的傳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后護理質量。整體護理中,主管護士應該針對病人的心理特點,制訂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開展健康教育,從而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第4篇: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健康教育;整體護理;傳染病;傳染病護理;效果評價

    傳染病是臨床殊的病種,而傳染病患者的護理對于傳染病的治療和預后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在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中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并取得一定的顯著效果,作為一種有效手段,它的作用及影響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與認可[1]。以收集腸道傳染病患者病例為研究對象,開展如下研究,以探討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筆者共接觸并收集腸道傳染病患者資料87例,以此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4例,女33例,平均年齡(30.25±4.43)歲。所有患者的體征和癥狀符合腸道傳染病常規診斷標準,大多有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胃腸道癥狀,有些伴有頭痛、發熱、肢體酸痛、全身中毒癥狀[2]。

    1.2  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和對照研究法,在開展健康教育前后分別調查研究對象對于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以評價護理健康教育的臨床意義。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為數據錄入軟件,運用SPSS 13.0統計軟件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在開展健康教育之前,研究對象對于腸道傳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識認知率普遍偏低,而在開展健康教育之后,認知率明顯提高,且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腸道傳染病患者相關知識認知率(%)

    知識內容教育前教育后P值腸道傳染病主要包括有哪些?43.3389.93>0.05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防腸道傳染病?32.9290.44>0.05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21.1391.27>0.05腸道傳染病預后效果如何?23.4693.31>0.05腸道傳染病的常備治療藥物有哪些?31.7492.29>0.053 討論

    近年來,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受到重視。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后使患者了解更多的與健康相關的知識,并且使其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傳染病患者的特殊性決定了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整體護理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在面對傳染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不能只局限在護理工作中,而應在整個傳染病的預防以及控制過程之中堅持。健康教育實施的好壞不僅是影響治療預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整體護理及評價質量的重要指標[3-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開展健康教育后,傳染病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率明顯提高,提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臨床意義。因此,在護理的整個過程中,必須有效開展健康教育。并且要注意將護理程序貫穿于健康教育中,通過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不斷完善和提高健康教育質量,充分體現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時性和全面性。針對傳染病的特殊性,要注意把握護理的重點環節,綜合考慮影響傳染病發生與流行的諸多因素,圍繞傳染病的防治為中心,確定健康教育的對象、內容、方法、時機等,開展符合人群需求的健康教育。

    總之,健康教育作為護理中的“一個干預過程”,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預后及預防等相關內容,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幫助患者調整心態,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4 參考文獻

    [1] 李立明.流行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9.

    [2] 肖貴軒,楊  坤,劉武垣,等.健康教育對控制腸道傳染病的效果評價[J].中國公共管理,2008,24(4):423.

    [3] 蘇曉婷,姜  戈.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健康教育,2002,18(11):722.

    第5篇: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高血壓;糖尿病;系統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2(b)-0125-02

    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類日常生活模式的轉變,高血壓病和糖尿病已逐漸成為我國主要的慢性病之一,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高血壓和糖尿病這兩種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可累及心臟、腦、腎臟、眼底及全身血管病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質量[1]。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生活質量列為新一代健康指標,它代表所有健康干預的最終目標[2]。據報道,與糖尿病并存的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的凈效應是普通人群的4~8倍,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發癥[3]。健康教育是高血壓病和糖尿病治療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幫助患者掌握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提高生活質量和自我護理的能力,本科從2010年1月~2011年1月對80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應用護理程序實施系統健康教育半年,提高了患者對所患疾病知識的掌握及治療依從性,有效控制了血壓、血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48~72歲,平均58.2歲;有慢性并發癥15例。研究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0~68歲,平均55.4歲;有慢性并發癥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心理護理、運動、飲食、用藥指導、自我護理技能培訓。研究組在進行常規健康教育的同時,由責任護士應用系統健康教育對患者實施教育[4]。(1)步驟:①由責任護士評估患者及家屬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知識的認知程度,從而確定所需教育的層次。②責任護士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降低體重、血脂,控制血糖、血壓的教育目標,并指導實施教育計劃。③每周進行教育效果的評價,根據效果及時修正教育計劃,達到患者知、信、行的效果。(2)方式:責任護士根據制定的教育計劃遵循分階段原則和個體化原則進行教育。根據患者及家屬實施計劃的能力,發放本院制定的健康教育處方,每周兩次實施一對一的健康指導。(3)內容:①飲食指導,告知患者飲食治療對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重要性,指導患者如何計算每日總熱量,并應用食品交換份法,以含足量蛋白質、低糖、低脂、低鹽、低熱量、低膽固醇和富含維生素的飲食為宜。切忌暴飲暴食,以限酒戒煙、科學飲水為原則。降低飲食中的脂肪含量,增加綠葉菜、豆制品、鮮奶的攝入。增加含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少的禽類及魚類。②用藥指導:患者服用藥物種類較多,告知正確服藥,并講解降糖藥的用法,以預防低血糖反應,平時隨身自備糖果餅干。對于注射胰島素患者,詳細講解并示范注射方法及胰島素保管方法。避免藥物失效,而達不到治療效果。③心理指導:針對患者不同的精神心理狀況、性格特點及在治療中產生的焦慮、恐懼、抑郁等心理因素進行分類評估,然后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耐心給患者及家屬進行各方面的答疑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及解釋工作,消除焦慮、恐懼、抑郁等負面心理。鼓勵患者主動參與病情的控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④運動指導:鍛煉是預防并發癥重要方法[5]。責任護士對患者的生活方式進行指導,消除不良生活習慣。進行以下肢為主的有氧運動如散步、騎自行車、上下樓、慢跑、游泳、太極拳、健身操等。每周3~5次。每次30~60 min。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及個體差異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持續的運動可增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6]。重點在于堅持長期的鍛煉。⑤血壓及血糖的監測:教會患者及家屬學會使用血壓計和血糖儀,了解正常的血壓和血糖值。并實時記錄反饋。

    1.3 臨床觀察指標

    出院前1 d,對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在飲食控制、按時服藥、加強運動依從性上,請患者和家屬復述所學內容并進行交流,以進行效果評價。并根據2008年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控制目標(空腹血糖 ≤ 7.8 mmol/L,餐后2 h血糖 ≤ 11.1 mmol/L)和血壓控制目標(< 140/80 mm Hg,1 mm Hg = 0.133 Kpa)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通過常規健康教育和系統健康教育后治療依從性情況的比較

    經系統健康教育措施實施半年后,研究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兩組患者通過常規健康教育和系統健康教育前后血糖、血壓、血脂控制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教育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壓、三酰甘油(TG)控制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通過常規健康教育和系統健康教育后,研究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壓、三酰甘油(TG)控制方面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本文通過系統健康教育和常規健康教育的對比顯示,系統健康教育的效果明顯優于常規健康教育,系統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和家屬主動參與護理計劃制定、實施、評價。使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和家屬對疾病有了更明確的認知,促使患者和家屬掌握更多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相關知識,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日常活動能力,更積極主動防治疾病。

    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服藥種類較多,系統健康教育通過針對性、多樣性、個體化一對一的實施健康指導,特別是強調對降糖藥及胰島素使用方法,使患者及家屬掌握用藥方法,降低了低血糖發作的概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及家庭支持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復,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研究組患者通過和家屬一同參與健康教育,并經過責任護士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患者緩解緊張情緒,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控制自身情緒波動而引發疾病惡性發展,最終延緩疾病發展,提高患者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胡小娟. 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6):61-62.

    [2] 李超. 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價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 中國健康醫學雜志,2006,21(4):379-382.

    [3] 錢榮立,項坤三.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

    [4] 許樟榮. 護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擔著重大責任[J]. 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0):727-728.

    [5] 肖惠敏,姜小鷹,陳曉春. 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46.

    第6篇: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

    【摘要】產后憂郁癥是一種良性產后精神障礙。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國內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達10~30%。目前國內外尚無特異的實驗室指標和統一的診斷標準,多依據各種癥狀的自評量表,以相應的評分結果做出判定。產后憂郁癥嚴重危害產婦及嬰兒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是減低產后抑郁癥發病率的重要手段,具體內容包括:孕期教育,入院教育,產時教育,產后指導,出院指導,產褥期家庭訪視等。健康教育在預防產后抑郁癥的臨床研究目前尚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臨床上和實驗中用于預防產后抑郁癥的方法多樣,本文僅就健康教育在預防產后抑郁癥的臨床研究綜述如下。

    【關鍵詞】 健康教育;預防;產后抑郁癥

    Health education is preventing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Yu disease of clinical research make progress

    Li Ying

    【Abstract】Postnatal period hypochondria is a kind of positive postnatal period spirit obstacle.Its outbreak rate present up-trend and the local postnatal period suppress the incidence rate of Yu disease to reach to 10~30%.Currentl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ill have no especially difference of laboratory index sign with unify of diagnosis standard, many according to various symptom of from evaluation form, with correspond of grade point result do to judge.Postnatal period hypochondria severity endanger the mind and body of pregnant woman and infant health.Health education is to turn down postnatal period to suppress a Yu disease outbreak rate of importance means, concrete the contents include: Yun period education, hospitalize education, produce education, postnatal period instruction, hospital discharge instruction, childbed period the family visit to see etc..Health education is preventing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Yu disease of clinical research currently still lack unify of evaluation standard, clinical top and experiment convenient in prevent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the method of Yu disease diverse, this text only health education is preventing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Yu disease of clinical research overview as follows.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Prevention;Postnatal period suppress a Yu disease

    隨著圍產醫學的不斷發展,孕產婦的心理保健已經成為圍產保健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部分,妊娠雖然是生育年齡婦女一種正常、自然的生理現象,但對孕產婦來說,畢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變化和心理應激過程,她們在經歷懷孕、分娩、產后恢復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心理、生理變化,一旦某些改變的程度和性質超越了正常的變異界限,則成為病理性改變。因此,對孕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對孕婦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使孕婦提前了解分娩后可能發生的變化,產后能積極樂觀地對待新角色,提高處理新角色與周圍關系的應變能力,有效地降低抑郁癥的發生[1]。

    1.產后抑郁癥的概述

    產后憂郁是一種良性產后精神障礙。早在1959年國外就有人報道女性有8%的人患有抑郁癥。國際上關于產后抑郁癥的研究是在1968年,發生率為10.8%[2]。80年代后,產后抑郁癥受到國際上的普遍重視,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研究設計、測量工具、樣本大小、診斷標準及研究的時間不同,從而造成了報道產后憂郁發病率不盡相同。國內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達10~30%[3]。與有關文獻報道的國際3.50%~33%相近[4]。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和對此病檢出率的提高,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了產婦及嬰兒的身心健康[5]。產后抑郁癥是產后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是介于產后抑郁性精神病和產后憂郁之間的一種精神疾患,通常在產后2周出現癥狀,以產后孤僻、愛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難以集中、疲乏及食欲嚴重不振、悲觀厭世等為特征。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高,病因復雜,主要有內分泌因素、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及社會因素等。目前國內外尚無特異的實驗室指標和統一的診斷標準,多依據各種癥狀的自評量表,以相應的評分結果做出判定。目前較常用的有:1994 年美國精神病學會在《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制定的“產褥期抑郁癥的診斷標準”、 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抑郁自評量表(SDS)、90項癥狀自評量表等[6]。

    2.健康教育的概述

    健康教育是以傳播、教育、干預為手段,以幫助個人和群體改變不健康行為和建立健康行為為目標,以促進健康為目的所進行的活動及其過程。向受眾傳播健康信息,對目標人群進行健康觀、價值觀的認知教育以及保健技術的培訓,針對特定行為進行干預,通過這些有效工作可以幫助工作對象主動追求健康,避免危險因素,預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教育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也是一門交叉學科,它由預防醫學、流行病學、社會學、教育學、行為學、傳播學等學科的內容所組成。

    自20世紀80年代早期開始,健康教育的概念被正式引入我國以后,健康教育已經為許多人所熟悉。但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健康教育的涵義,把健康教育和衛生宣傳等同看待。其實,健康教育與衛生宣傳不同。衛生宣傳指的是衛生知識的單向傳播(包括衛生政策、法規等信息),這種傳播多是單向的 ,受眾泛化,以受眾接收信息為目標,并不注重信息反饋和效果評價。衛生宣傳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7]。隨著人們對衛生保健、疾病預防和健康關系的不斷認識,健康教育在衛生領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人們把健康教育稱為投入小,收益大的一項公共衛生策略。近年來,健康教育在預防產后抑郁癥研究,已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討[8]。

    健康教育是減低產后抑郁癥發病率的重要手段,具體內容包括:孕期教育,入院教育,產時教育,產后指導,出院指導,產褥期家庭訪視等。定期開展健康教育,不僅提高了孕婦自身的素質,提高應激能力,而且端正了孕婦及家庭對生育的態度,預防、緩解孕婦外部壓力,體現了社會的關懷和支持。有利于形成其家庭的支持和保護性環境,可極大地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提高婦、嬰健康水平[9]。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力求人們在維護自身健康方面達到知信行的統一[10]。即通過健康教育,讓人們改變知識水平(掌握健康知識),達到態度轉變(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最終達到行為轉變(摒棄各種不良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不健康行為。

    2.1 孕產期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內容。

    孕產期健康教育是指在孕期、產期對孕婦及產婦進行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促進孕產婦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11]。

    九十年代開始,各地在創建愛嬰醫院和母嬰安全工作中,各級婦幼保健院和接產醫院陸續開設孕婦學校,動員孕婦及家屬參加孕婦學校學習,對建卡孕婦除定期進行常規產前檢查外,集中講授孕產期保健知識,配合放錄像、發放孕產期保健資料,利用圖片和版報宣傳孕產期保健知識和母乳喂養知識及成功促進母乳喂養的三個十條,使其充分了解妊娠生理和心理衛生知識,調整心態,適應妊娠。這是一個大家容易接受、經濟、方便的方式,適合各層次的人群[12]。孕產期健康教育包括孕期健康教育、入院教育、產時教育、產后教育、出院指導、產褥期家庭訪視等。

    2.1.1 孕期健康教育。

    對確診懷孕或第一次進行產前檢查的孕婦,建立圍產期保健卡,發送孕產期保健手冊,并要求每一位孕婦參加孕婦學校,由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對孕婦進行孕期健康教育,對不同孕周的孕婦有計劃開設特殊的孕婦培訓班,采用專題講座、觀看分娩錄像、參觀住院、分娩環境,一對一指導等教育形式,使孕婦熟悉妊娠、分娩的過程,孕期心理、生理改變的機制,正常陰道分娩及剖宮產各自的利弊,及時發現懷孕過程出現的心理問題,了解新生兒及嬰兒的哺乳、喂養及護理技巧等知識,以消除緊張、恐懼心理。[13]

    2.1.2 入院教育。

    孕婦入院時,對每個孕產婦均采取分期宣教、循環宣教、隨時宣教的方法。以口頭宣教為主,配合宣傳圖片、閱讀、視聽教育為輔的方法,重點宣教入院須知,發放《母乳喂養》的宣傳手冊;分娩前,重點宣教助產的有效方法。

    2.1.3 產時教育。

    分娩時,由責任護士將孕婦送到產房,交給助產士,助產士又繼續具體指導和更加形象地描述分娩過程、分娩時的和分娩過程中如何正確配合助產,以減輕孕婦心理焦慮和提高陰道分娩的成功率。

    2.1.4 產后教育。

    分娩后,指導進行早吸吮,觀察產婦2 h后送回病房,責任護士繼續進行母乳喂養知識指導,所用藥物藥理作用介紹,新生兒特點及護理喂養、技巧、產褥期衛生等注意事項,并發放產褥期知識宣傳卡片,督促指導家屬有效地參與產婦的生活護理。

    2.1.5 出院指導。

    出院前,責任護士進行出院指導,如產褥期產婦心理狀態、衛生、飲食、新生兒喂養技巧、產褥期體操、產后42 天到醫院門診進行體格檢查等知識。[14]

    2.1.6 產褥期家庭訪視。

    由有經驗的醫生或護士進行家訪,進行產褥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并定期打電話詢問產婦和嬰兒情況,設立一條熱線電話,方便產婦出院后隨時咨詢有關產褥期知識、母乳喂養知識和新生兒護理知識等。[15]

    3.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

    楊曉濤等[16]“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影響研究”,把725例孕婦分觀察組360人,對照組365人,方法:在門診進行產前檢查的孕產婦,從產前檢查開始,采取一對一與孕產婦及家屬講解,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給孕產婦及家屬閱讀,每2 周進行一次健康教育講座,通過演示及錄像觀看圍生期保健知識。生產時助產士專人陪伴講解,對產婦進行心理安慰。產后1~2 天錄像播放健康育兒知識、產后運動的時間及保健操,產后主管護士專門指導。出院后專業人士家庭隨訪至產后42 天,除面詢外還設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并隨時注意產婦的心理動態。采用艾迪產后抑郁量表(EPDS)進行測試,總分>13分可診斷為產后抑郁癥.結果:觀察組抑郁癥發生率3%,對照組發生率21%,兩組比較P

    吳斌 等[17] “全程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的影響”其研究方法是將180例產婦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9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程護理干預,包括對孕婦及其家屬產前進行健康教育指導,針對健康問題進行評估,制訂措施,有針對性給予行為干預和心理疏導;產后進行家居護理,幫助產婦照顧嬰兒,提供相關信息等.兩組干預后分別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進行調查.結果 :干預后產婦EP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3.1 健康教育在預防產后抑郁癥的作用。

    李春華[18]“探討實施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的預防作用”.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系統的健康教育.結果: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對照組為5.97%,觀察組為0.91%.結論:良好的健康宣教能有效地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

    3.2 全程式健康教育:從孕產婦第一次就診到產后42天的全程式健康教育[8,19]。

    3.2.1 全程式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

    陳建英[19]全程式健康教育對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其方法是于孕6周將335例孕婦隨機分為觀察組(169例)和對照組(166例).對照組進行常規孕期健康教育;觀察組在接受常規孕期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全程式健康教育,包括幫助孕婦樹立正確的生育觀,對孕婦及其家屬進行產前健康教育,針對健康問題進行評估,制訂教育措施,有針對性給予行為干預和心理疏導,并進行住院教育、產程輔導和產后教育。分別于孕6周和產后42 天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 對兩組進行調查。結果:產后42天,觀察組的抑郁陽性率為7.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7 %(P

    3.2.2 臨床路徑在孕產婦全程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孕產期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分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待產期、產褥期,根據不同的路徑分別進行評估和不同內容的健康教育。陳紅宇[20]“臨床路徑在孕產婦全程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其方法:應用臨床路徑對觀察組82例孕產婦實施全程(孕

    4.心理干預對預防產后抑郁癥的作用

    李富琴[21]“心理干預對孕婦分娩的影響”,方法是 把250例孕婦分為心理干預組及對照組,經問卷調查和干預措施,觀察在孕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及個體心理咨詢是否有利于降低剖宮產率、妊娠合并癥發生率,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結果 :干預組的焦慮,抑郁情緒明顯輕于對照組,且妊娠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孕婦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及個體心理咨詢具有明顯效果。

    謝映 等[22]“產前焦慮/抑郁障礙心理護理的探討”,方法是用綜合醫院焦慮/抑郁量表篩選孕34~41周患焦慮/抑郁障礙的孕婦100例,隨機抽取50例進行心理護理,另外,50例只做常規健康教育結果干預組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值干預前后存在顯著性差異.,干預組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值均低于對照組(P

    5.展望

    總之,健康教育在預防產后抑郁癥的臨床研究目前尚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臨床上和實驗中用于預防產后抑郁癥的方法多樣,國內外預防產后抑郁癥尚缺乏規范化的健康教育干預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相信隨著健康教育在預防產后抑郁癥的臨床研究不斷深入, 預防產后抑郁癥的健康教育干預方法和效果評價必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 李娜.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J].當代護士雜志,2009(12):98-99.

    [2] 珍尼特.布伯雷,海登著.婦女的調查問題.婦女心理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131-229.

    [3] 姜金主編.醫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06,249,311.

    [4] 張榮蓮.產后抑郁癥發病因素探討[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9.34(4):231-233.

    [5] 高平,等.產后抑郁癥的健康教育[J].社區醫學雜志.2007.5(10):77-78.

    [6] 崔才三,等.產后抑郁癥病因、診斷及防治的研究進展[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5.7(14)4:319-321.

    [7] 張淑紅,等.做好健康教育預防產后抑郁癥[J].社區醫學雜志. 2007 .5(20):67-68.

    [8] 李錦丹.孕產婦全程健康教育的實施和效果. [J].護理進修雜志,1997.12(1):20.

    [9] 張榮蓮.產后抑郁癥發病因素探討[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9.34(4):231-233.

    [10] 鄭淑君,張振路,何穗芬,等.醫院健康教育服務部作用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37.

    [11] 王維智,凌懷本.健康教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7.

    [12] 黃敬亨.健康教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4.

    [13] 羅曉紅,張玫睇,呂志霞等健康教育干預對產后抑郁及社會因素剖宮產影響的研究[J].四川醫學,2010.31(4):98-99.

    [14] 何曉萍.對孕產婦住院期間開展健康教育的方法比較. [J].護理雜志,2008.9(25):14.

    [15] 徐虹.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的有效干預 [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 2006 .20(10):80-82.

    [16] 楊曉濤,等.健康教育對孕產婦產后抑郁癥影響的研究[J].現代護理雜志,2005.11(23):2039-2040.

    [17] 吳斌,等.全程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的影響[J] .護理學雜志2007.3.(22)6:63.

    [18] 李春華.健康教育在預防產后抑郁癥中的作用,[J].中醫臨床雜志,2009.1(1):14.

    [19] 陳建英.全程式健康教育對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的臨床研究[J].廣東醫學院學報 .2008.2.6(4):457-458.

    [20] 陳紅宇.臨床路徑在孕產婦全程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 2005.5.20(10):68-69.

    [21] 李富琴 .心理干預對孕婦分娩的影響[J].河南外科醫學雜志2009.12(4):46.

    第7篇: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病;霧化吸入;健康教育;需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種常見和重要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上根據其癥狀將COPD分為急性發作期和穩定期,主要病變特點是進行性發展的氣流受限和肺氣腫,最后導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美國成年男性患病率4%~6%,女性1%~3%,在我國15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大約3%。近期在我國7個地區20245成年人群的調查結果顯示,COPD患病率占40歲以上人群的8.2%。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到2020年COPD將成為全球第5大經濟負擔的疾病。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但如果在穩定期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可以減緩COPD的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患者的醫療費用。但目前患者忽視穩定期治療,因此有必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患者對該病的認識,重視穩定期的治療。我科自2009年1月開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中施行霧化吸入健康教育需求調查,旨在進一步了解我科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霧化吸入健康教育的現狀和不足,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應的措施,從而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對實現整體護理,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起到促進作用。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在上海仁濟醫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上海仁濟醫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患者意識清楚,能充分配合,自愿參加。其中男56例,女20例;年齡56~87歲;初中以下程度49例,高中中專21例,大專以上6例。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1)一般資料包括患者姓名、年齡、性別、診斷、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吸煙與否、易感職業、醫療費用支付方式;(2)自行設計的健康教育內容知曉程度及需求調查表。

    1.2.2 調查方法 由專業護理人員向研究對象解釋調查的目的和意義,耐心細致地解答患者的疑惑,調動患者參與的興趣,用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并記錄。所有問卷由受測試患者獨立完成答卷。問卷當場發放,當場收回。發放問卷80份,實際發放80份,回收80份,其中廢卷4份,回收有效率達到95%。問卷收回時,進行篩選,對于數據不全等不合格問卷予以刪除,作好問卷的質量把關。在數據輸入時,做到兩人核對,確保資料輸入的準確性。

    1.2.3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在計算機上用SPSS11.0軟件分析,進行數據統計。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采用百分比,頻數來進行描述。

    2 結果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一般資料 見表1。表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一般資料 (N=76)

    研究結果顯示:本次研究對象男性居多,占73.7%;文化在初中以下程度的為64.5%;年齡在56~87歲之間,以77歲以上年齡段居多,占51.3%;已婚者占63.2%;既往吸煙者居多,占81.6%;存在易感職業者(如接觸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等),有57.9%;付費方式以醫保居多,占55.3%。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對霧化吸入健康教育內容知曉程度資料 見表2。表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霧化吸入健康教育內容的知曉程度 例(%)

    2.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對霧化吸入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程度 見表3。表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霧化吸入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 例(%)

    2.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對霧化吸入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程度 見表4。表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霧化吸入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 例(%)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是一種因氣道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引起,氣流受限呈不完全可逆,進行性發展的疾病。患者疾病病程相對較長、康復訓練難度大、臥床時間長、易產生并發癥。霧化吸入[2]是臨床上治療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是改善通氣的有效療法。其原理是將支氣管擴張劑、 抗生素、 激素、 抗過敏藥物等制成氣溶膠,以霧的形式經口腔、鼻腔或氣管(包括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吸入氣道和肺臟,從而達到治療疾病或者緩解癥狀的目的。臨床主要用來起到稀釋痰液、消除炎性反應、解除支氣管痙攣、平喘等作用。

    健康教育是衛生工作的首要環節,是指一個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是一種治療因素[3],是促進康復的重要措施之一。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提高健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使人們在面臨促進健康和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等各個層次的健康問題時,有能力作出行為抉擇,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4]。因此有效地霧化吸入健康教育對病人的功能恢復及預防并發癥有重要的作用。

    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對霧化吸入健康教育內容的知曉程度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對霧化吸入的健康教育相關知識了解甚微,通過表2可以看出,患者對健康教育相關知識了解程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霧化吸入健康教育內容的知曉程度調查中,“非常了解”的人次占總人次的6.58%。其中以病人對的最為了解,其次是心理準備,不難發現有關這兩方面的健康教育內容是臨床工作中相對比較詳細具體的。由于患者在霧化吸入時,因放置不恰當最容易發生排痰困難,致使氣道阻塞、胸悶等,同時合理的放置,可直接影響患者的舒適度。故在臨床工作中,對于這些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比較詳細具體和有效。然而,有不到10%的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是“部分了解”,說明在平常的健康教育工作中無論是內容還是方式方法上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在患者不了解的例數中,以霧化吸入的技巧、方法和呼吸方式例數最多,這些知識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況及疾病的預后,臨床護理人員有必要加強開展這些方面的工作,以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程度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對霧化吸入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較為強烈,“非常需要”的人次占總人次的90%以上,“不需要”的患者僅有6例。其中,最需要的內容是霧化吸入的技巧和方法,所有患者選擇了“非常需要”。排列在健康需要第2位的是霧化吸入的呼吸方式的重要性,由于個體的差異,大部分的患者為年老體弱,臥床時間相對較長,易產生肺部、皮膚等并發癥,如果吸入速度過快且吸入量過大,會加重患者的病情,發生支氣管痙攣、呃逆、急性肺水腫等并發癥。排列在第3位的是霧化吸入心理準備,首次噴射霧化吸入時,患者易產生不安情緒或對抗情緒,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教給患者相應的知識和有效的方法,需要護理人員應守護在病人床旁,應及時給予安慰、耐心解釋,盡快消除影響繼續霧化吸入的不良因素,指導、鼓勵病人完成全程霧化吸入。

    本次調查發現,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與年齡、文化程度無顯著相關。這說明,不管年齡大小,文化程度高低,患者對健康教育均有需要,因為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治療手段,患者有權獲得這種服務。作為護士,要樹立現代護理觀,明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實把健康教育作為一種自覺行為。

    3.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對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程度 本次調查發現,患者對健康教育方法的選擇有所不同,患者最多選擇的是“醫生經常與患者交談”,其次是“護士經常與患者交談”,再次是“針對疾病各時期講解與指導”,在這三種方式中,患者希望醫護人員能及時地、有效地傳授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霧化吸入前后的健康知識,使之能夠面對面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且可根據患者的接受能力與需要有效地宣教。對于文化層次低、適應能力差的老人,護士應多次講解,不厭其煩地耐心說教,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力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使患者易于掌握和接受;對于文化層次高、接受能力強的患者,可根據需要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自我心理調適方法等,使他們對自己的病情心中有數,積極配合[4]。而對于“醫院編寫科普手冊”,“聽同病患者經驗介紹”的選擇則次之,在“多媒體”的選項上,由于患者認為疾病造成臥床時間較長,觀看多媒體存在困難,況且患者希望與醫護人員更多地直接交流,獲得更多有關疾病的信息,所以患者對此項的選擇最低。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臨床情況采用健康教育方法實施合理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患者了解、掌握及運用相關醫學知識,重視健康價值,是促進患者機體康復的重要措施[5]。

    護理人員在落實教育計劃的過程中未考慮病人的身心狀況,使教育時機與方式不當,都可能使教育達不到目的,甚至產生負性作用[6]。應根據病人的接受能力和健康信念,量身定做,選擇恰當的教育方式。合理,有效地實施健康教育是護理人員的重要工作[7]。

    世界衛生組織確認,21世紀護理人員將成為初級衛生保健的主要力量,將成為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將成為醫生和其他保健人員平等的合作者[8]。因此護士應該有能力有義務作好健康教育宣教工作。

    4 小結

    通過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對霧化吸入健康教育內容不甚了解,對健康教育內容及方式的需求都相當高。所以,加強霧化吸入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患者霧化吸入健康教育知曉度,可以有效提高和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在臨床護理中實現整體護理。通過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問卷的調查分析,發現霧化吸入健康教育知識的不足及重點問題,從而改進臨床健康教育工作,減少各種不良因素的發生,最大限度地增加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滿足其需求。

    參考文獻

    1 彭敏,蔡柏薔.美國胸科協會和歐洲呼吸協會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修訂.中華內科雜志,2005,44(5):394-397.

    2 陳文彬,程德云. 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92.

    3 黃敬亨.健康教育學,第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9.

    4 孫玉英. 霧化吸入療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臨床護理體會.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8):172.

    5 陳紅梅.淺談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7,13(6):760.

    6 沈偉.護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及改進方法.健康大視野·醫學分冊,2006,11(11):115.

    第8篇: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12-0060-03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stroke patients

    WANG Liqun, LIU Zhangyin, PAN Gongyi, ZHANG Zhongying

    (Jiangp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arrying on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along with reg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Sixty-three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 observational group (32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ith the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given with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uga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the Barthel index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of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t 3 stages (on admission, 4 and 8 weeks after admission). Results: The scores of FMA, ADL and NIH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

    KEY WORDS cerebral stroke; multiple forms; health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

    ?X卒中偏癱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后遺癥之一,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70%~80%的幸存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疾[1]。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治療腦卒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3]。如何使用有效的健康教育配合康復訓練,提高康復效率、降低致殘率是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期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旨在分析多形式健康教育結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病例為2015年1至12月在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入院的腦卒中患者63例,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4],經顱腦CT或MRI確診。采用隨機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3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齡(72.03±8.94)歲;腦出血1例,腦梗死30例;左側偏癱14例,右側偏癱17例。觀察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72.60±10.93)歲;全部為腦梗死病例;左側偏癱14例,右側偏癱18例。兩組病程、病變部位、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經康復評定為Brunnstrom I~II期,1個月內未參加過其他臨床研究。排除(1)納入標準年齡段外的患者及妊娠、哺乳期的女性患者;(2)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不能按期隨診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與研究者配合者;(4)意識不清、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異常、以及認知功能異常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兩組患者的治療及康復訓練方法

    (1)常規治療方法:腦梗塞患者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5]、腦出血患者參照《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6]給予基礎治療。常規藥物治療包括對癥治療及支持治療,包括控制血壓、血糖,抗血小板凝集,調節血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酸堿平衡,改善循環和腦代謝,以及營養神經等。

    (2)康復訓練方法包:良姿位的擺放和牽張訓練;神經發育促進技術,包括Bobath技術、Brunnstrom技術、Rood技術以及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療法(PNF);維持關節活動度訓練,以不出現疼痛為原則;床邊進行坐位平衡訓練及電動直立床站立訓練。康復訓練每日訓練一次,每次20~30 min,10天為一個療程,共三個療程。

    1.2.2 兩組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由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時告知腦卒中相關知識、治療方法、飲食及預防措施。觀察組則(1)普及式健康教育:在病房中設立健康教育欄目、發放健康教育手冊以及召開“公休座談會”進行健康宣教和指導。(2)針對式健康教育:根據患者情況單獨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對焦慮情緒患者可給予加強心理疏導、對臥床患者則可進一步普及有關勤翻身、按摩受壓部位等預防并發癥的健康教育內容。(3)互動式健康教育: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情況與患者同時進行擠牙膏、穿衣服、床椅間的移動等日常生活動作,并讓恢復較好的患者現身說法強化健康教育內容。(4)擴展式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同時告知家屬日常的預防措施、康復鍛煉要點以及飲食用藥指導。(5)討論式健康教育:每月二次由責任護士、床位醫生以及康復醫師共同組成的健康教育團隊,回答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內容涉及治療、護理、康復、預防保健知識,共同探討患者康復治療情況。(6)回訪式健康教育:出院后一個月內由責任護士進行電話回訪,了解患者的服藥情況、生活習慣以及家庭康復中出現的問題,并根據患者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

    1.3 評價指標

    兩組患者觀察時間均為8周,比較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FMA)[7],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的Barthel指數[8],神經功能缺損(NIHSS)[9]的差異,兩組患者均于入院時、入院4周、入院8周進行評估。

    1.4 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以P

    2 結果

    2.1 Barthel指數

    治療4周和8周后,觀察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均比入院時有明顯提高(F=834.134,P

    2.2 FMA評分

    治療4周和8周后,觀察組患者的FMA評分均比入院時有明顯提高(F=811.424,P

    2.3 NIHSS評分

    治療4周和8周后,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均比入院時減低(F=1183.011,P

    3 討論

    3.1 開展多形式健康教育在康復訓練中的作用與意義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及行為干預幫助患者掌握疾病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系統教育活動[10]。如何使用有效的健康教育同步康復訓練來降低致殘率,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我們護理工作者應該關注的問題之一。目前的健康教育多以患者入院時由責任護士進行口頭宣教為主,而老年患者因年齡大記憶力差,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接受度較弱,從而導致較差的依從性,影響了肢體康復的效果。開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是在入院宣教的基礎上,根據患者住院期間的不同情況,采用系統化、個性化、團隊化、專業化的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所致功能障礙及康復基礎知識的知曉度和接受度。通過健康教育團隊以及家屬的參與,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能積極配合主動肢體康復和治療,達到康復的目的。在患者出院后通過電話回訪,繼續了解患者的身心?羈黽敖】敵形?執行情況,使健康教育從病房延續至家庭,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質量。

    3.2 開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康復訓練的效果

    第9篇: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臨床;研究進展;抑郁癥;產后;預防;健康教育

    1產后抑郁癥的概述

    產后憂郁是一種良性產后精神障礙。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和對此病檢出率的提高,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了產婦及嬰兒的身心健康[2]。產后抑郁癥是產后一種心理障礙,是介于產后抑郁性精神病和憂郁之間的一種精神疾患,通常在產后2周出現癥狀,以產后孤僻、愛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難以集中、疲乏及食欲嚴重不振、悲觀厭世等為特征。

    2健康教育的概述

    健康教育是以傳播、教育、干預為手段,以幫助個人和群體改變不健康行為和建立健康行為為目標,以促進健康為目的所進行的活動及其過程。健康教育是一門年輕的交叉學科,它由預防醫學、流行病學、社會學、教育學、行為學、傳播學等學科的內容所組成。

    2.1 孕產期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內容。

    孕產期健康教育是指在孕期、產期對孕婦及產婦進行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促進孕產婦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3]。

    2.1.1 孕期健康教育。

    對確診懷孕或第一次進行產前檢查的孕婦,由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對孕婦進行孕期健康教育,一對一指導,使孕婦熟悉妊娠、分娩的過程,及時發現懷孕過程出現的心理問題,了解新生兒及嬰兒的哺乳、喂養及護理技巧等知識,以消除恐懼心理。[4]

    2.1.2入院教育

    孕婦入院時,對每個孕產婦采取宣教。以口頭宣教為主,配合宣傳圖片、閱讀、視聽教育為輔的方法。分娩前,重點宣教助產的有效方法。

    2.1.3 產時教育

    分娩時,由責任護士將孕婦送到產房,交給助產士,助產士又繼續具體指導和更加形象地描述分娩過程、分娩時的和分娩過程中如何正確配合助產,以減輕孕婦心理焦慮和提高陰道分娩的成功率。

    2.1.4 產后教育

    分娩后,指導進行早吸吮,觀察產婦2 h后送回病房,責任護士繼續進行母乳喂養知識指導,所用藥物藥理作用介紹,新生兒特點及護理喂養、技巧、產褥期衛生等注意事項,并發放產褥期知識宣傳卡片,督促指導家屬有效地參與產婦的生活護理。

    2.1.5 產褥期家庭訪視。

    由有經驗的醫生或護士進行家訪,進行產褥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并定期打電話詢問產婦和嬰兒情況,設立一條熱線電話,方便產婦出院后隨時咨詢有關產褥期知識、母乳喂養知識和新生兒護理知識等。[5]

    3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

    楊曉濤等[6]“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影響研究”,把725例孕婦分觀察組360人,對照組365人,方法:在門診進行產前檢查的孕產婦,從產前檢查開始,采取一對一與孕產婦及家屬講解,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給孕產婦及家屬閱讀,每2 周進行一次健康教育講座。生產時助產士專人陪伴講解,對產婦進行心理安慰。產后1~2 天錄像播放健康育兒知識、產后運動的時間及保健操,產后主管護士專門指導。出院后專業人士家庭隨訪至產后42 天,除面詢外還設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并隨時注意產婦的心理動態。采用艾迪產后抑郁量表(EPDS)進行測試,總分>13分可診斷為產后抑郁癥.結果:觀察組抑郁癥發生率3%,對照組發生率21%,兩組比較P

    4展望

    總之,健康教育在預防產后抑郁癥的臨床研究目前尚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臨床上和實驗中用于預防產后抑郁癥的方法多樣,國內外預防產后抑郁癥尚缺乏規范化的健康教育干預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相信隨著健康教育在預防產后抑郁癥的臨床研究不斷深入, 預防產后抑郁癥的健康教育干預方法和效果評價必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 李娜.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J].當代護士雜志,2009(12):98-99.

    [2] 高平,等.產后抑郁癥的健康教育[J].社區醫學雜志.2007.5(10):77-78.

    [3] 王維智,凌懷本.健康教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7.

    [4] 羅曉紅,張玫睇,呂志霞等健康教育干預對產后抑郁及社會因素剖宮產影響的研究[J].四川醫學,2010.31(4):98-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欧美成人性色xxxxx视频大|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一级成人黄色片|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公开播放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 成人免费黄网站|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欧美色成人综合| 欧美成人手机视频|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成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成人永久免费高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