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特殊教育;大專語文;學情
我國對特殊教育中語文教學的研究起步較晚,相關專著和論文大部分都集中在義務教育階段,對特殊教育大專語文教學的借鑒指導意義有限。對于涵蓋所有殘疾類型學生的大專院校,只有在充分掌握學情特點的基礎上才能摸索出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授課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語文為特殊教育職業類院校學生的專業、就業和生活服務,讓他們擁有盡可能多的機會平等地參與到社會中去。
一、尊重學情揚長避短
1.內容選取
農民要“因地制宜”,醫生要“對癥下藥”,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特點。對視障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要盡量避免講授視覺效果明顯的內容,避免將學生思維引入自身的缺陷處,傷害他們自尊的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授課內容的選取要遵循以下兩個原則:(1)內容含正能量,忌用反面材料來講道理;從年齡上看,學生已經處于成人階段,但受身體條件限制,心智發育遲緩,普遍存在自卑,性格內向,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特點。積極陽光的文章有助于驅散心中的陰霾,加之授課中情感目標的完成,能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修正畸形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高處著眼,低處落腳;我校學生語文水平整體低下,尤其是分層教學中低層次的學生,對于正常大專院校的語文授課內容接受吃力。但如果選取難度系數低的授課內容便會引起學生反感,他們會認為教師對自己的認知水平評估過低。對于此類學生,應該選取正常的大專語文授課內容,但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要降低標準,知識目標著眼拓展字詞及基本文學常識的積累;能力目標設置要偏低,分析深度、難度降低;充分注重情感目標,語文課上要實現部分德育目標。
2.能力要求結合實際
鑒于學生的特殊性,90%以上的學生并不具備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以視障學生為例,他們普遍視力嚴重低下,聽、說能力偏強,讀、寫能力嚴重不足。由于身體條件限制只能引導學生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口語溝通、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同時教學目標的完成要真正能為專業學習和就業服務。班級內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差異大,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要單獨設置教學目標,一步步穩中提升,避免為了追進度而拔苗助長式的教學。
二、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
義務教育階段強調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特殊教育大專院校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求更高。走出校門便意味著步入社會,如今社會這張試卷考察的重點不是學歷,而是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學校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最主要的途徑就是課堂,而語文課堂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選取授課模式和教學方法時要摒棄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模式,變教師主導為教師引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避免教師課堂上只顧講解忽視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將授課內容以問題形式呈現,啟發學生思考,教師在總結學生答案基礎上進行講授;提問前,教師先將學生按接受能力分為不同小組,每組安排組織能力較強的兩名學生,課堂討論和課后作業盡量以小組形式完成,在鍛煉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的同時加強相互學習;在授課內容可選的前提下要充分結合學生所學專業,材料內容和能力提升要體現有用性,使語文課堂真正做到為專業、就業和生活服務。
三、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
在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作用,這一點在聽障生體現最為明顯。藝術系學生70%以上都是聽障生,語文教師授課基本靠手語,限于授課教師并非專業手語教師,且手語表達有限,很大程度上影響授課效果。多媒體教學設施的普遍應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這一難題。聽障學生可以進行正常的影視欣賞,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強調教學重點,使授課內容一目了然,同時也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聽力薄弱但觀察能力很強,觀察視角也有別于普通學生同時想象力也非常豐富。通過展現圖片及視頻,引導學生用手語進行表達,并付諸于文字,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現空間。鑒于手語中對于具有情感態度的詞匯表現力不強的特點,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圖片和視頻輔助手語完成教學。
四、適時而動及時調整
目前學界并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高職語文教學大綱,教師上課還處于摸索階段。即便我校部分大專學生有高中院校的學習經歷,但由于他們的特殊性,教學很難按照普通大專院校的授課進程開展。在教學重點、難點的設置上要結合所學專業,謹記語文為專業和就業服務的理念。尤其要注意,學情在教學過程中的影響非常之大,原有設置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可能會在進行中暴露缺點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實時監控,遇到不當之處及時調整授課的各個方面甚至是教學大綱,充分發揮學生長處,重點提高學生不足,不能完全拘泥于已制定好的教學大綱。
五、結語
特殊教育類院校大專階段的語文教學既有別于普通院校的大專語文又不同于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它在知識結構上融合了二者中的必要成分,但在教學過程中又體現了自身的特點,這對特教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對已有知識框架做適當的調整,結合特殊學情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摒棄義務教育階段考試導向下的授課模式,充分尊重學情,課堂上時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不斷嘗試,不斷調整,在摸索中形成特有的授課模式。
作者:李春艷 單位: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鄧猛.我國特殊教育教師教育的困境與出路初探.現代特殊教育,2009.
[2]杜國勝.多媒體在聾校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
[3]孫朝陽.探討對特殊教育語文教學的認識思考及其體會[J].黑河教育,2014,3.
關鍵詞:特殊教育;語文教學;個性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45-158
引言
不同于一般小學的語文教學,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阻礙。只有應用科學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才能夠提升特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強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難阻礙
(一)特殊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
在特殊教育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特殊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也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首先,在與人溝通交流方面,有的特殊學生表現得非常積極,有的學生則拒絕溝通。其次,在學習任務完成方面,有的學生表現出了極高的學習積極性,而有的學生則非常消極,不配合教師教學活動的實施。正是因為特殊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使得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經常表現出顧得了這一方面,就無法顧及另一方面的忙亂情況,語文教學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二)教學內容設置的相對來說不合理,知識結構有一定的偏差
在語文課的學習之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在課本上,但是特殊學生的教材與普校的教材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也就是說教材的制定不符合特殊教育的要求,和這些特殊的學生經歷出入很大,不能滿足特殊教育的需要。在課本上一部分內容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對于學生來說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容易影響學生的心理變化,不利于特殊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個性化教學在特殊教育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一)巧思妙想,積極引游戲于課堂教學之中
將游戲巧妙地引入課堂教學中,對于普通小學教育階段的教師而言,也是一個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鑒于兒童特殊的生長發育期,將游戲環節融入課堂,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游戲環節的互動,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記憶。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而言,游戲同樣也是他們心之所向的,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們對游戲的向往,將游戲巧妙地引入課堂教學。比如在識字時,可以編一些順口溜教給學生,讓他們背誦,也可以編寫成歌詞,以唱歌的方式讓學生們記住生字生詞;在朗讀課文時,挑一些簡單的片段,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些學生們競爭的心理,安排古詩背誦比賽或者讀書識字比賽。通過競爭小游戲,激發學生們的競爭欲,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課堂與生活緊密相連
教師對特殊學生進行授課時,如果講到與生活相貼近的事物時,教師要在課堂上積極地引導學生,貼近生活,感知社會的美好與美妙,并讓學生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培養其語文表達能力。讓學生愛上與生活相結合的語文課文,讓其感受到生活的樂趣,體會到即使自己是特殊兒童,依然可以擁有美好的童年,依然會愛上學習、愛上語文。
(三)運用新的教學器材,讓學生在學習方面變得多樣化
在現在的發展背景下,互聯網的深入發展為教學形式的創新創造了條件。在語文課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與網絡相結合進行教學,運用這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其次,利用這種多媒體技術對于教學來說,更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比較有趣的學習環境,讓這些學生能輕松地學習語文知識,充分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四)巧用實物,創設教學情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環節中,為了加強對學生思維的鍛煉,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則需要教師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情境教學應用到語文課堂當中,能夠有效彌補智障學生的思維缺陷,結合特定的情境不斷強化教學過程,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當中,且能夠加強與教師的互動交流。與此同時,教師能夠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不斷優化創新式教學的方式方法,以結合相應的情境加強對學生思維的開發。在培智語文課堂上,考慮到智障學生的認知水平低,抽象思維能力薄弱,教師可以結合實物來開展教學,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到學生的眼前,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具體的實物,以有效克服其教學的難點,提升培智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智力障礙兒童 注意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270-01
英國教育學家約翰?洛克說:“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學生的注意”。注意力在學校都是老師們需要認真研究的一項重要的課題,它和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密切相關。
1 智力障礙兒童的定義
重慶師范大學在特殊兒童早期干預理論與實踐一書中談到,智力障礙兒童是指在生長發育期(18歲以前),智力發育低于同齡兒童的平均發育水平(低于平均值的兩個標準差),也就是說智力商數為70分以下的人同時伴有明顯的社會適應能力障礙的兒童。
2 智力障礙兒童注意力的檢測
2.1 醫學檢測
有研究證明連續執行任務軟件檢測能夠反映兒童的注意力,為診斷多動癥提供一個客觀的指標[1]。連續執行任務檢測是醫學常用的注意力檢測,他主要用于診斷注意力缺陷兒童,因為智力障礙兒童也有注意力的缺陷,所以該儀器也可以用于檢測智力障礙兒童的注意力。
2.2 量表檢測
目前,智力障礙兒童的注意力檢測主要是用d2注意力檢測和DSM-IV。有研究證明d2注意力檢測對于ADHD兒童注意力受損的臨床特點有較好的輔助診斷作用[2]。 由此可以推斷d2注意力檢測對于智力障礙兒童注意力受損的臨床特點也有較好的輔助診斷作用。
3 智力障礙兒童注意力培養策略
對于注意力的培養的探索,人們從來沒有間斷過,從早教到特殊教育都是一個從不間斷,永不停息探索的內容。注意力好了,學習效率也提升了。
3.1 醫學干預
醫學是最權威的,醫生對孩子的注意力的病變部位做修復,可以通過藥物抑制,也可以通過醫學儀器,抑制腦電波來提高注意力。也有實驗證明,經EEG反饋治療20次后,對改善患兒的持續注意能力及沖動性有較好的效果[3]。
3.2 教育策略
(1)好奇心的培養。
興趣本身就能使學生關注到物體本身,鍛煉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智力障礙兒童注意力培養的一大瓶頸就是不能泛化,也許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教師通過很多努力最后把學生訓練成了對某一件特定的事物具有注意力,這是在特殊教育過程中最害怕看到的結果,所以在運用這個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泛化。
(2)游戲策略。
小孩是以游戲為天性。前蘇聯心理學家做過一個通過游戲和單純完成任務的實驗,實驗證明孩子在游戲活動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穩定性較強[4]。游戲可以有效地控制心理疲勞,可以使孩子心情愉快,在輕松的環境下進行學習。所以作為教師,要合理安排學生康復訓練的時間和內容,解放大腦,放松心情。
(3)鼓勵與強化。
在培智教育中,鼓勵強化是教師貫用策略,本身智力障礙兒童的自信心就不足,如果孩子的每一個進步與努力都得到老師的肯定與關注,他的學習興趣就會變得濃厚。獎勵也是一門藝術,但是不能每一件事情都建立在獎勵的基礎上。
(4)意志的訓練。
意志力是堅持,使獲得成功的保證。對于智力障礙兒童來說,意志品質就顯得格外重要。意志力和注意力息息相關,我們也可以認為意志是注意的前提和基礎。一個智力水平中等的人,只要他的意志品質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那他就有可能獲得成功[5]。
4 物理訓練策略
4.1 感覺統合
之前人們將感覺統合應用于學習障礙兒童并且成果顯著。通過訓練各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在運動協調,情緒穩定,注意力完成作業方面效果顯著,學習成績也有顯著改善[6]。通過對感知覺敏感者或者遲鈍者進行訓練,使其恢復正常感知覺接收通道,從而對外界信息產生興趣。
4.2 運動康復訓練
運動康復訓練是臺灣的葉倉甫老師的最新提出的一種特殊教育方式。也叫神經平衡療法。此方法在腦癱兒童的臨床康復中有特別顯著的效果,在不斷的實驗中,人們漸漸發現神經平衡療法不僅僅對腦癱兒童有顯著的效果,對于智力障礙,情緒障礙的孩子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研究發現,神經平衡療法對智力障礙,情緒障礙兒童,具有穩定情緒,提高注意力,增強智力的作用。也有結果表明,對智障兒童進行基本運動能力訓練,可以有效地促進智力障礙兒童智力的積極發展[7]。
5 展望
近幾年才人們慢慢發現。特殊教育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的重要的指標。在智力障礙領域人們多研究其心理發展,對注意力的研究很少。關于注意力的研究,對于ADHD兒童的研究較多,所以在臨床上研究智力障礙兒童的注意問題常常借鑒ADHD的處理策略。對于智力障礙兒童注意力的研究,目前有做音樂治療的,有游戲策略的,還有書法練習的,還有體育訓練的。由于特殊兒童的特殊性,大多數的研究又采用單一被試,所以不能證明每一個特殊孩子用同樣的方法得到改善。并且很多注意力培養策略代表性不強,即使他在一個策略中注意力得到改善,也很難再在另一個活動中獲得相同的注意力水平。因此,智力障礙兒童的注意力研究這條路還很長。
參考文獻
[1] 邵俊彥,沈雪蓮,郭愛玲,等.連續執行任務檢測兒童注意力[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6(8):619-620.
[2] 朱昭紅,白學軍,郝立峰,等.d2注意力測驗和DSM-IV中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診斷指標之間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5):335-337.
[3] 姜榮環,王玉鳳,顧伯美.ADHD兒童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前后認知功能的比較[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2,16(6): 407-410.
[4] 張麗萍.論幼兒注意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11):25-29.
[5] 周雪梅.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J].吉林教育:中小學教育,2010 (11):3-4.
[6] 楊晉蜀,何春玲.感覺統合訓練在學習障礙兒童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 2001,16(8):615.
[7] 潘春燕.基本運動能力訓練對智障兒童智力發展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4):54-57.
[8] 曲田.面向輕度智障學生的多媒體字源識字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