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石油的化學元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注意教學方法和策略的選擇。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策略,如信息化策略、聯系生活策略;提升學生
學習動機的策略,如提出挑戰性的問題策略、評價策略、獎勵策略、引入競爭機制策略;提升學生自主
性的有效教學策略,如口頭整理策略、筆記整理策略、自編復習講義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新教材的內容體系與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知識的呈現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由于受模塊內容和課
時的限制,不再按照律前、律后編排元素化合物知識,而是將相關的化合物進行綜合的布局,體現出學
習的綜合性和聯系性的特點。在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中要注重教學方法和策略的選擇。要抓住元素化合物
知識的核心進行教學,注重實驗,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分層指導作用,注重在自然界和生產生活
的背景中進行教學,注重教會學生研究物質性質的思路和方法。
1.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針對近半數對化學抱著無所謂或者討厭態度的學生,如何能激發他們的化學學習興趣,這是亟需解決的
問題。在化學教學中如果能采取一些措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化學學科的魅力,就會讓他們喜歡化學課。
1.1 信息化策略
多樣化的信息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而且能夠鍛煉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信息化教學策略的
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信息,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在與信息的交互過程中,學生能夠將知識重
組,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讓學生養成多種渠道獲取知識的習慣。除了課本之外,還可以通過網絡、雜
志、生活經驗、討論、訪談等獲得知識。在教學中教師經常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
得他們所需的知識完成相應的任務。
1.2 聯系生活策略
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物品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對于它們的研究也最能激發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以
致用,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知識的用處。在上完氯氣的性質之后,我布置了這樣的題目:列舉生活中有哪
些含氯的消毒劑,它們的成分和用法是什么?學生經過課前準備,大多有了自己的看法,并完成了自己的
作業。此時適時地上了一節"84消毒液的成分探究"的實驗示范課,這是一節充滿生活氣息的化學探究實
驗課,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化學之用。
2.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
針對大部分學生化學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局面,教師面臨的一個相當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化
學學習動機。在化學教學中,筆者積極探索提升化學學習動機的策略。
2.1提出挑戰性的問題
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在學生已有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提出具有挑戰性的要求,讓他們能夠跳一跳
就達到目標。在適度的挑戰面前,會激發學生的斗志,促使他們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學完氯氣的相關性
質之后,學生對氯氣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時教師布置給學生開放性的習題,提示他們內容的來源可以是
教材、參考書、互聯網。考慮到精力有限以及學生對氯氣了解的有限性,提示他們在內容選擇范圍上一
定要小,可以是對某一實驗現象或者是對某一性質展開較深入的了解。在研究手段與方法上提示他們可
以有文獻法、實驗法等等。學生提出了"銅在氯氣中燃燒后加水是綠色溶液,為什么不是藍色?","含氯
消毒劑的探究。收集含氯化合物的生活用品,知道氯的用途查找資料了解常見消毒劑的成分及原理"等等
。
2.2評價策略
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后,讓學生自己展開自評或學生之間展開互評。先讓學生自己反思還有哪些不足之處
有待改進,再由別的學生指出不完善的地方。這樣便于他們完善自我認識、改進不足之處。老師的評價
是必不可少的,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不足,也能指引他們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含氯消毒劑
的探究課結束后讓學生進行了自我小結與反思,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以及老師的評價,就讓學生受益匪淺
。
2.3獎勵策略
選擇時下學生喜歡或感興趣的東西作為獎品,能很有效地刺激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當學生已經做
的比較好的時候,獎勵既讓他們充滿信心,又讓他們覺得老師很有人情味,不自覺地讓他們喜歡老師,
進而喜歡老師所教的這門學科。對于做的不到位的學生,他們會對老師的許諾格外看重,激勵他們克服
困難,完成今后的學習任務。實行這種獎勵機制之后,能大大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例如在氫氧化
亞鐵制備探究課前,本人就制定了獎勵規則,以促進學生探究積極性。
2.4引入競爭機制
適度的競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在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夠更積極地投身化學學習。更有
效地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更有效地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給學生個體活動以及學生小組活動打分或等級
,并進行評比,能激發學生向更高的分數或等級奮進,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3.提升學生自主性的有效教學策略
元素化合物知識點眾多,學生面對眾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往往會覺得紛繁復雜。只有找出這些知識的
聯系,掌握它們的共性與個性,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這些知識。學生在構建元素化合物知識網絡時
,需要運用分類、比較的方法,將元素化合物知識進行分類、比較,歸納出它們的共性與個性。例如學
生對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歸納時,分別從金屬原子失電子的趨勢、與氧氣的作用、與水的作用、與酸的
作用、與鹽溶液的作用等方面進行比較。單個學生在歸納時不容易全面,而如果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
[關鍵詞] 巖石礦物 巖礦鑒定 巖石礦物分析
中圖分類號:N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巖石礦物分析鑒定是地質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對整個地質工作起著基礎性和指導性作用。我國幅員遼闊,擁有著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這些礦產資源是實現我國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雄厚物質基礎,沒有它們就無法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1、巖石礦物的種類和特征
巖石礦物是由地殼中的一種或是多種化學元素組成的自然聚合體,是地殼中各種地質作用的產物。巖石礦物種類是多種多樣的,這主要是由于自然界中不同的化學元素以及它們多樣的組合方式,同時復雜多變的地質作用也促使了巖礦的多樣化。
1.1礦物的種類劃分
礦物分為有機礦物和無機礦物兩種:前者種類比較少,主要是碳氫氧化合物,如:琥珀等。后者在地球上數量眾多,由于每年都有幾十至幾百種新礦物被發現,據統計,目前已有三四千種。許多種礦物是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可以說人類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礦物。
有機礦物的化學成分是碳氫氧化合物,無機礦物的化學成分比較復雜,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百多個化學元素,都可以組成無機礦物。既可以是由一個元素獨立存在,也可以是多個元素的組合。一個元素獨立存在的礦物較普遍,如:Fe(鐵)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鐵礦物,Ag(銀)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銀礦物,Au(金)元素可以形成自然金礦物等。兩個以上的元素組合可以形成幾千種礦物,最簡單的如兩個元素Si(硅)和O,可以組成SiO2,由這兩個元素組成的礦物可以是石英、柯石英和鱗石英等。三個元素組成的礦物就更多了,例如:CusFeS4是斑銅礦、CuFeS2是黃銅礦、CoAsS是輝砷鈷礦等。
1.2礦物的形成
形成礦物的途徑,一條是通過巖漿的活動。在巖漿里有著地球上的各種元素。這些元素,在巖漿的高溫熔融的條件下,發生化學變化,形成了多種化合物和一些單質。由于地下各處巖漿的化學成分不一樣,巖漿在冷卻時,溫度、壓力等條件都在發生變化,而一定環境只適于一定的礦物生成,因此,由于巖漿冷卻形成的礦物,種類是很多的。
1.3礦物的物理性質與形狀特征
各種礦物都具有一定的外表特征和物理性質,它可以用來作為識別礦物的依據。 礦物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有些礦物能形成整齊的晶體,如食鹽是立方體,水晶是六面體,云母是六邊形的片狀。有些礦物則呈不規則的葡萄狀、粒狀、纖維狀、放射狀等。
1.4巖石與礦物的區別
巖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固體,但它并不具備礦物的基本特性。巖石與礦物之間的區別就好像飛機模型和制造這些模型的材料之間的區別。正如巖石的構成要素是礦物一樣,飛機模型的構成要素是輪胎、機翼、發動機和其他組成部分。巖石的基本特點是所有的巖石都是混合物。
2、巖礦分析鑒定的基本程序
2.1試樣的加工
通常送到實驗室進行鑒定的原始巖礦樣品重量,以及礦物種類的不同,從幾公斤到幾十公斤不等,但是實際上用于分析的試樣一般只是需要幾克。所以,在巖礦鑒定工作中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試樣的加工獲取。加工試樣的目的,一方面是將巖礦粉碎到一定的細度,以便于分解;另一方面是用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獲得一定重量(一般為100g)的能代表原始樣品組成的均勻的試樣。
2.2進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巖礦試樣加工好后,必須先進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主要是為了了解試樣中含有哪些元素以及這些元素的大致含量和比率等。
2.3選擇測定方法
對巖石礦物中的各種元素的測定均有多種測定方法可供選擇。這就需要根據上面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結果,選擇最合適的分析方法。一般從兩個方面進行選擇:一是根據待測定元素的含量進行選擇;一般來說,對巖礦試樣中含量較高(一般為1%以上)的待測元素,應采用容量法、重量法等方法進行測定,而對于含量相對較低(一般為1%以下)的待測元素,則使用比色法或是其他儀器分析方法進行測定。二是根據共存元素的情況進行選擇。
2.4擬定鑒定分析方案
擬定鑒定分析方案是一個十分重要而又復雜的環節。它涉及到各個元素的測定方法和分離方法間的相互影響和配合的問題,需要較全面的巖礦鑒定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在擬定鑒定分析方案時,應同時考慮巖礦試樣的分解方法、干擾元素的消除方法和具體的測定方法三個方面。
2.5分析鑒定
在具體的鑒定分析方案確定之后,就應當嚴格遵守有關的操作規程進行分析鑒定。
2.6審查分析結果
審查分析結果是整個巖礦分析鑒定工作的重要一環,它是在于進一步發現問題,以確保鑒定結果的準確性和正確性。這一環節也應嚴格遵照質量檢查制度進行檢查,分析結果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要求。
3、地質工作中對巖礦分析鑒定的評價
地質工作就是為礦產勘查開發規劃和工程建設、以及相關的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的預報防治工作提供基礎的地質資料和信息。而巖礦分析鑒定被認為是地質工作中最基礎的一項工作,它對查明認識全國的基本地質狀況、獲取相關地質數據信息具有基礎性、超前性、公益性和指導性意義。
3.1礦物普查中對巖礦分析鑒定的評價
每種巖礦都是在一定的地質作用和物理化學條件性形成的,它們包含有一種或多種礦物,探明其中的化學元素,礦物種類,以確定巖礦的使用價值、經濟價值,都需要基礎的巖石礦物鑒定工作。巖石礦物分析鑒定特別是對開采和普查找礦有著極其重要意義。它能夠確定巖礦的種類,分析礦床的開采量,以及開采的可能性與經濟性,并能有效的提高地質勘探工作的效率。具體來說,就是在普查找礦階段,需要進行大量的簡項分析,以確定巖礦的有無和礦產的種類;在勘探階段,更要求進行大量的簡項分析和全分析,以便了解其共生元素的情況及其賦存狀態,確定礦石品位以及開采的價值,從而為擬定相關的開采方案做準備。
3.2工程地質中對巖礦分析鑒定的評價
巖礦分析鑒定在工程地質勘查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為工程建設的設計和施工,以及合理利用自然地質資源、正確改造不良地質、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災害,提供基礎的地質學資料。在工程地質中的巖礦鑒定包括對巖體的特征、化學元素和性質等進行分析,同時,水分析也是找礦工作的重要標志之一,也屬于巖石礦物分析工作的一部分。
因此,巖石礦物分析鑒定工作在地質工作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整個地質工作具有基礎性和指導性意義。
參考文獻
既不“稀”也非“土”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數為57~71的15種元素以及鈧、釔兩種元素的統稱。稀土元素從18世紀末開始被陸續發現,由于當時人們常把不溶于水的固體氧化物稱為土,而稀土一般都是以氧化物的狀態被分離出來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但實際上它們都是金屬,而且也不稀有,只是分布得較為分散。隨便一把泥土中都可能含有少量稀土,即便是最稀有的稀土儲量也比黃金還多200多倍。
在所有的國家中,中國稀土資源最為豐富,此外,澳大利亞、俄羅斯、美國、巴西、加拿大和印度等國稀土資源也很多,近年來在越南也發現了大型稀土礦床。2011年7月3日,英國科學雜志《自然地球科學》刊登了日本東京大學等研究團隊的發現:太平洋廣大范圍的海底泥中藏有大量的稀土礦,其蘊藏量約800億~1000億噸,是陸地稀土的800倍甚至1000倍,更是證明了稀土的豐富儲量。
但稀土元素并非像其他地球天然資源,如錫礦、煤礦、石油礦一樣,在固定的某個地方有大量的礦藏。由于稀土元素性質活潑,使其成為親石元素,多以復雜氧化物、含水或無水硅酸鹽以及氟化物等形式存在。而且稀土元素的離子半徑、氧化態和所有其他元素都近似,因此在礦物中它們常與其他元素一起共生。這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決定了其不易形成大規模礦區,因此只能經大量挖掘后再予以過濾。在早期,稀土常伴隨煤、鐵等礦藏一起挖掘。
1903年,分離了釹和鐠的奧地利科學家韋爾斯巴赫在研究中發現,鈰受熱會迅速氧化自燃,鑭在常溫下被敲打或銼磨,碎屑會迅速氧化而爆出火花。根據這一現象,韋爾斯巴赫發明了打火石。稀土材料的用途非常廣泛,其中的每一個元素都可以形成上千億元的產業。因此,稀土又被稱為“工業維生素”。
石油和冶金是稀土應用的兩大傳統行業。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們就發現,稀土用于石油工業可提高原油處理量和汽油產出率;在鑄鐵時加入稀土可改善鑄鐵的性能;在煉鋼過程中,因稀土與氧、硫的親和力大,稀土可用于脫硫、脫氧、凈化鋼液,提高鋼的機械加工性能。進入21世紀,各種電子信息產品推陳出新,液晶彩電、智能移動電話、數碼相機、掌上電腦,這些數字化產品都應用了稀土永磁材料、發光材料、陶瓷材料、儲氫材料、磁致伸縮材料等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上升為稀土應用的第一大產業,稀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稀土還是關系到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金屬。由于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大幅度提高武器裝備的質量和性能,當今凡稱得上高技術的武器幾乎都有稀土的身影。沒有稀土中的釤,“愛國者”導彈就可能飛不準;沒有摻釹釔鋁石榴石的激光測距儀,M1坦克就不能做到先敵發現。在2010上海世博會和2008北京奧運會上變幻莫測的燈光,也都離不開稀土發光材料在背后的默默貢獻。
改變污染困局
要把稀土礦中的稀土元素提取、分離出來,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劑,并且經過十分復雜的化學程序,過程中還需使用大量的水,而且在最后排出的廢水中包含了近百種化學藥劑,處理起來代價昂貴。每提取1噸稀土資源,就會留下1500噸的尾砂污染,也就是說,稀土的開采伴隨著巨大的環境污染問題。
稀土產業鏈包括“原礦—精礦—分離產品—功能材料—器件—實用商品”幾個環節,產業鏈越接近后端,對環境的破壞越小,效益越高。中國在從原礦到分離產品的環節上,居于世界領先水平,但在后面的技術應用方面,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而稀土的最大價值恰恰就在于從功能材料到器件再到實用商品這幾個環節。從原材料到成品,價格可能相差幾百倍甚至上千倍,這也正是中國極力希望扭轉的困局。
【關鍵詞】X射線 熒光分析 巖屑錄井 應用
X射線熒光分析技術,最早是由我國地質錄井行業學者朱根慶等人經過多年的研究開發出來的,并成功在巖屑錄井中得到應用,具有獨立的知識產權。在對這一技術在巖屑錄井中的運用進行探討之前,需要首先對其原理進行一番說明與闡釋。
1X射線熒光分析原理
X射線是一種具有特定波長(通常為0.005~10nm)的電磁波。每一個原子的核外電子在受到X射線的高能粒子束攻擊時,會脫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這些電子釋放出來之后所造成的電子空位將會由處于高能量電子殼層的電子來填補,這樣能量就會以二次X射線的形式釋放出來。這種二次X射線又叫特征X射線或者X射線熒光,它具有物質元素的指紋效應。將X射線應用于巖屑樣品時,巖屑就會被激發出具有各種波長的X射線熒光。而為了更清楚地對巖屑中的元素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可以先把混合的X射線按能量或波長分開,然后對不同類型的X射線的強度進行測量,最后由計算機對元素的種類和含量進行處理區分即可。具體原理與過程可見下圖:
2 X射線熒光分析在巖屑錄井應用中的可行性
鑒于以上對x射線熒光分析原理的解釋,對其在巖屑錄井中應用的可行性,我們可以作出以下思考:
2.1 地層巖性元素的種類不多
巖屑主要是由沉積巖構成的,我們知道沉積巖的化學成分并不多,所以巖屑錄井對x射線熒光分析的要求是不高的。表1可以對碎屑巖的化學構成進行一番明確的說明:
由表1我們也可以看出,主要碎屑巖的化學成分都很簡單,除了一些標志性的微量或痕量元素外,所含的基本化學元素并不多。X射線熒光分析的靈敏度可以滿足對巖石中的化學元素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快速鑒定。
2.2 各類巖性元素的含量都有一定的規律性
沉積巖的化學成分反映著礦物的成分,而且其化學成分與其自身的成熟度有很大關系。比如砂巖,一般來說各種類型的砂巖其中的硒含量都在65%以上,而泥巖類的元素含量雖說與砂巖很相似,但堿金屬、堿土金屬的相對含量卻很高。碳酸鹽巖的元素構成主要是Ca、Mg、O、C等。根據化學中硒在堿性條件下溶解、在酸性條件下沉聚,而Ca正好與之相反的規律,可以大體上分析推斷出淺部地層的碎屑巖多為硅質膠結而深埋地層的碎屑巖多為鈣質膠結這樣一些變化規律。
2.3 檢測手段對巖屑精度要求的滿足
由表1我們可以知道,對于沉積巖中的絕大多數元素,吸收邊的影響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而散射影響在巖屑分析中又很不突出,再加上可以采用能量色散型儀器對X射線熒光進行檢測,所以在對巖屑錄井進行X射線熒光分析時,其精度上的要求是完全可以滿足的。
綜合以上分析,至少是在理論上,對巖屑錄井進行X射線熒光分析是可行的。不過,在對巖屑錄井進行X射線熒光分析的實際過程中,還必須嚴格遵守以下流程,如圖3:
3 改進巖屑錄井中X射線熒光分析技術的方法
X射線熒光分析技術在巖屑錄井應用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個最大的困難:由巖屑的遲到時間和鉆井液混雜所造成的巖屑定位問題。目前石油鉆井所使用的鉆井液類型多樣,成分復雜,當鉆井液浸漬在巖屑上,不可避免的就會使巖屑的元素成分真假難辨。對于巖屑歸位問題的處理,X射線熒光分析則相對簡單,而在實際的分析中,僅靠標樣來確定巖屑中的元素組成和含量是不夠的,作為一項新技術,對于其檢測是否準確,還沒有其它的辦法來進行驗證。所以,必須對這種方法進行改進,具體的做法就是:首先,在已知巖屑的基礎上,建立與之相關的元素組合剖面和標準圖譜數據庫,以此來推算未知巖屑元素的組合特征;其次,根據已有的測井資料和實驗室分析來對相關數據進行化驗。
4 結語
作為我國獨創的一種錄井方法,在經過一系列實驗與實踐的基礎上,X射線熒光分析已經展示出其良好的應用前景,對于目前很多錄井難題的解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X射線熒光分析原理、X射線熒光分析在巖屑錄井應用中的可行性以及改進巖屑錄井中X射線熒光分析技術的方法這三個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說明。但這項技術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建立各種巖石主要元素的理論數值特征數據庫、建立地區性地層巖性變化元素理論剖面以及提高取樣分辨率的問題,在以后的研究和應用中要特別加以注意和規避,以使X射線熒光分析這一新技術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歸納;總結;分析;結論
一、常現生物:
1.細菌:原核類:具細胞結構,但細胞內無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無復雜的細胞器,包括:細菌(桿狀、球狀、螺旋狀)、放線菌、藍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螺旋體。
①細菌:三冊書中所涉及的所有細菌的種類:
乳酸菌、硝化細菌(代謝類型);
肺炎雙球菌S型、R型(遺傳的物質基礎);
結核桿菌和麻風桿菌(胞內寄生菌);
根瘤菌、圓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土壤農桿菌(為基因工程提供運載體,也可作為基因工程的受體細胞);
蘇云金芽孢桿菌(為抗蟲棉提供抗蟲基因);
假單孢桿菌(分解石油的超級細菌);
甲基營養細菌、谷氨酸棒狀桿菌、黃色短桿菌(微生物的代謝);
鏈球菌(一般厭氧型);
產甲烷桿菌(嚴格厭氧型)等
②放線菌:是主要的抗生素產生菌。它們產生鏈霉素、慶大霉素、紅霉素、四環素、環絲氨酸、多氧霉素、環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種類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體:砂眼衣原體。
2.病毒:病毒類:無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包括病毒和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① 動物病毒:RNA類(脊髓灰質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腦膜炎病毒、SARS病毒)DNA類(痘病毒、腺病毒、皰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類(煙草花葉病毒、馬鈴薯X病毒、黃瓜花葉病毒、大麥黃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體。
3.真核類:具有復雜的細胞器和成形的細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絲狀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大草履蟲、小草履蟲、變形蟲、間日瘧原蟲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 霉菌:可用于發酵上工業,廣泛的用于生產酒精、檸檬酸、甘油、酶制劑(如蛋白酶、淀粉酶、纖維素酶等)、固醇、維生素等。在農業上可用于飼料發酵、生產植物生長素(如赤酶霉素)、殺蟲農藥(如白僵菌劑)、除草劑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變、產生毒素(如黃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鐮孢菌毒素可能與克山病有關)。常見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脈胞菌、木霉等。
4.微生物代謝類型:
① 光能自養:光合細菌、藍細菌(水作為氫供體)紫硫細菌、綠硫細菌(H2S作為氫供體,嚴格厭氧)2H2S+CO2 [CH2O]+H2O+2S
② 光能異養:以光為能源,以有機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異丙醇、丙酮酸、和乳酸)為碳源與氫供體營光合生長。陽光細菌利用丙酮酸與乳酸用為唯一碳源光合生長。
③ 化能自養:硫細菌、鐵細菌、氫細菌、硝化細菌、產甲烷菌(厭氧化能自養細菌)CO2+4H2 CH4+2H2O
④ 化能異養:寄生、腐生細菌。
⑤ 好氧細菌:硝化細菌、谷氨酸棒狀桿菌、黃色短桿菌等
⑥ 厭氧細菌:乳酸菌、破傷風桿菌等
⑦ 中間類型:紅螺菌(光能自養、化能異養、厭氧[兼性光能營養型])、氫單胞菌(化能自養、化能異養[兼性自養])、酵母菌(需氧、厭氧[兼性厭氧型])
⑧ 固氮細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圓褐固氮菌)
5.植物:C3和C4植物、陽生和陰生植物、豌豆、薺菜、玉米、水稻(2×12)、洋蔥(2×8)、香蕉(3n)、普通小麥(六倍體)、八倍體小黑麥、無籽西瓜(3n)、無籽番茄、抗蟲棉、豆科植物等。
6.動物:人(2×23)、果蠅(2×4)、馬(2×32)、驢(2×31)、騾子(63)等。
二、重要的觀點、結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生物的遺傳特性,使生物物種保持相對穩定。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物種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致形成新的物種,向前進化發展。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5.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 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6.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淀粉和糖元是植物、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脂肪是生物體的儲能物質。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7.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只有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8.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9.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0.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 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1.原核細胞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12.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13.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關鍵詞:稀土;生產;分離;應用
1、稀土
稀土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钷(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镥(Lu),以及與鑭系的15個元素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
2、稀土分類
通常把鑭、鈰、鐠、釹、钷、釤、銪稱為輕稀土或鈰組稀土;把釓、鋱、鏑、鈥、鉺、銩、鐿、镥釔稱為重稀土或釔組稀土。
3、稀土的生產
3.1 選礦
選礦是利用組成礦石的各種礦物之間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差異,采用不同的選礦方法,借助不同的選礦工藝,不同的選礦設備,把礦石中的有用礦物富集起來,除去有害雜質,并使之與脈石礦物分離的機械加工過程。
稀土選礦一般采用浮選法,并常輔以重選、磁選組成多種組合的選礦工藝流程。
3.2 冶煉
(1)濕法冶金
濕法冶金屬于化工冶金方式,全流程稀土礦大多處于溶液、溶劑之中,如稀土精礦的分解、稀土氧化物、稀土化合物、單一稀土金屬的分離和提取過程就是采用沉淀、結晶、氧化還原、溶劑萃取、離子交換等化學分離工藝過程。現應用較普遍的是有機溶劑萃取法,它是工業分離高純單一稀土元素的通用工藝。濕法冶金流程復雜,產品純度高,生產成品應用面廣闊。
(2)火法冶金
火法冶金工藝過程簡單,生產率較高。稀土火法冶煉主要包括硅熱還原法制取稀土合金,熔鹽電解法制取稀土金屬或合金,金屬熱還原法制取稀土合金等。火法冶金的共同特點是在高溫條件下生產。
3.3 稀土精礦的分解
稀土精礦的分解有很多方法,總的來說可分為三類,即酸法、堿法和氯化分解。酸法分解又分為鹽酸分解、硫酸分解和氫氟酸分解法等。堿法分解又分為氫氧化鈉分解或氫氧化鈉熔融或蘇打焙燒法等。
3.4 稀土元素的分離
(1)分步法
分步法是利用化合物在溶劑中溶解的難易程度(溶解度)上的差別來進行分離和提純的。方法的操作程序是:將含有兩種稀土元素的化合物先以適宜的溶劑溶解后,加熱濃縮,溶液中一部分元素化合物析出來(結晶或沉淀)。析出物中,溶解度較小的稀土元素得到富集,溶解度較大點的稀土元素在溶液中也得到富集。因為稀土元素之間的溶解度差別很小,必須重復操作多次才能將這兩種稀土元素分離開來,因此用這樣的方法不能大量生產單一稀土。
(2)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的原理是:首先將陽離子交換樹脂填充于柱子內,再將待分離的混合稀土吸附在柱子入口處的那一端,然后讓淋洗液從上到下流經柱子。形成了絡合物的稀土就脫離離子交換樹脂而隨淋洗液一起向下流動。流動的過程中稀土絡合物分解,再吸附于樹脂上。就這樣,稀土離子一邊吸附、脫離樹脂,一邊隨著淋洗液向柱子的出口端流動。由于稀土離子與絡合劑形成的絡合物的穩定性不同,因此各種稀土離子向下移動的速度不一樣,親和力大的稀土向下流動快,結果先到達出口端。
(3)溶劑萃取法
利用有機溶劑從與其不相混溶的水溶液中把被萃取物提取分離出來的方法稱之為有機溶劑液-液液萃取法,簡稱溶劑萃取法,它是一種把物質從一個液相轉移到另一個液相的傳質過程。
4、稀土金屬的生產
(1)熔鹽電解法
工業上大批量生產混合稀土金屬一般使用熔鹽電解法。這一方法是把稀土氯化物等稀土化合物加熱熔融,然后進行電解,在陰極上析出稀土金屬。電解法有氯化物電解和氧化物電解兩種方法。釤、銪、鐿、銩因蒸氣壓高,不適于電解法制備,而使用還原蒸餾法。其它元素可用電解法或金屬熱還原法制備。電解法只能制備一般工業級的稀土金屬。
(2)真空熱還原法
真空熱還原的方法是把稀土氧化物先制成氟化稀土,在真空感應爐內用金屬鈣進行還原,制得粗金屬,然后再經過重熔和蒸餾獲得較純的金屬,這一方法可以生產所有的單一稀土金屬,但制備釤、銪、鐿、銩等是利用這些金屬的高蒸汽壓和鑭金屬的低蒸氣壓的原理,將這四種稀土的氧化物與鑭金屬的碎屑混合壓塊,在真空爐中進行還原,鑭比較活潑,釤、銪、鐿、銩被鑭還原成金屬后收集在冷凝上,與渣很容易分開。
5、稀土的應用
5.1軍事方面
稀土有工業“黃金”之稱,由于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顯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稀土一旦用于軍事,必然帶來軍事科技的躍升。
5.2石油化工方面
用稀土制成的分子篩催化劑,具有活性高、選擇性好、抗重金屬中毒能力強的優點,因而取代了硅酸鋁催化劑用于石油催化裂化過程。
5.3 玻璃陶瓷方面
稀土氧化物或經過加工處理的稀土精礦,可作為拋光粉廣泛用于光學玻璃、顯象管、塑料及金屬餐具等的拋光;
關鍵詞 初中化學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教學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學目標由掌握雙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改變為三維目標。義務教育化學新課程提出了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并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構建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其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對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外,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那么初中化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呢?
一、培養學生熱愛化學學習的情感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教師如果從化學課的起始階段就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并因勢利導,使學生把興趣轉化成樂趣,進而轉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學生對化學有經久不衰的求知欲。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空洞的說教,學生難免覺得枯燥無味、身心疲憊。在教學中,不管是教師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動手實驗,都能使學生由感性知識上升到理論知識,多角度刺激學生的感官,印象也較深刻,更能激發學生學化學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在學習純堿的性質和用途后,可提問:“純堿在化工生產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國是不是最早制造純堿的國家呢” 。引導學生閱讀課后資料“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侯德榜” 。講侯德榜的愛國故事,最后總結:侯德榜先生憑著自己對科學的一片赤誠,懷著一顆愛國的心,為我國的制堿工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發展了我國的民族工業。希望大家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學為祖國、為社會做點事情。
在學習元素周期表時,介紹張青蓮的故事,他是無機化學家、教育家,長期從事無機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他是中國穩定同位素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對中國重水和鋰同位素的開發和生產起了重要作用。氫彈爆炸試驗的成功也有張青蓮不朽的功勛,同學們也應該學習張青蓮為科學事業奮斗一生的精神,這樣在祖國人民需要的時候才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講這些為我國的振興做出貢獻的化學家的故事,能激起同學們的愛國情懷,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三、培養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尊重事物發展規律的科學態度
初中化學安排了許多探究活動,讓學生加深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認識。化學知識是建立在科學探究基礎上的,不是憑空臆想、臆造出來的。如學生學習了質量守恒定律之后,就知道“點石成金”、“水變成油”完全是無稽之談。學習了自燃現象后就可以解釋黑夜荒郊野外墓地上的“鬼火”。教育學生發現了生活中一些有疑問的問題或表面現象,不要妄下結論,一定要深入探究才能得到真實的答案。
四、培養學生合作的態度
化學教學中,我經常把任務分小組去完成,有時每小組每個人都有具體的任務,只有每個人都完成任務才能成功。演示實驗時我也經常適時的讓學生幫忙,讓他們和老師合作。學習上也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整體進步了才會得到老師的獎勵。這些,培養了學生合作的精神。
五、培養學生創新的態度
注重觀察能力的培養,打開創新之門,觀察是創新的入門階段。要創新就是要有新發現,觀察是發現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注重實驗能力的培養是創新之本。化學家的發明成果大多都出自實驗室,實驗是驗證、探索、發現新東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做探索性實驗的關鍵問題是實驗設計。在教學中要加強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要放開手腳,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對于難度大、探索性較強的實驗,教師可進行必要的指導或與學生共同設計。對于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舉措,應認真審查,只要沒有意外情況(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讓學生進行試驗,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勇于實踐。注重生產生活實際,開發創新之源。
六、培養學生的資源觀
學習第三單元水時,讓學生知道地球上總水量很豐富,但淡水資源匱乏,樹立節約水資源的觀念。學習煤和石油、天然氣時,課本表7-3我國2004年化石能源探明儲量及年產量,根據表中數據讓學生估算出我國煤、石油、天然氣分別在年116年、14年、55年后被耗盡。讓學生有節約化石能源的思想和行動。學習金屬資源時,告訴學生每年有接近十分之一的鋼鐵因銹蝕二損失,要求同學們要保護金屬資源。
七、培養學生的環境觀
教學中,我們可以開設“化學知識講座”,講講“空氣與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護”、“溫室效應的原因”、“酸雨的形成”、“臭氧層空洞”、“白色污染”、“廢電池造成的污染”、“如何低碳生活”、“什么是綠色化學”等等。讓學生明白破壞環境對人類造成的危害,樹立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
八、培養健康意識觀
初中化學第十二單元化學與生活的教學,讓學生了解了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知識。人體缺少必須的微量元素會得病,但有一個合理攝入的問題,因為攝入不足或過量均不利于人體健康。教會學生科學的生活,不偏食,不暴飲暴食,防止有害元素對人體的侵害。
九、培養可持續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是指經濟發展與人口增長、自然資源相互協調,做到現時的發展不損害后代人的發展,而且為后代的發展奠定基礎。因為研究化學,可以使我們合理、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化學家還在不斷開發新能源、新材料,以滿足人們的需要和科技的發展。
綜上所述,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很難靠教師單純的講授灌輸而落實,必須由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具體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不斷地體驗、內化而形成,這類目標的實現是一個“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但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化學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實現。化學教師們,加油吧!
參考文獻:
[1]任志鴻叢書主編.《初中新課標優秀教案九年級化學》南方出版社,2006
關鍵詞:認知發展 教材素材 發現學習法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 ,而教學是促進學生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 ,促進學生認知發展是化學教學目標之一。按照現代認知心理學派觀點 ,學生的認知發展就是形成一個認識上、態度上、動機上和能力上有意義的、并相互關聯 ,結構越來越完善的認知結構。在學科層面上 ,教材知識結構和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形成認知結構具有關鍵作用。
高中化學必修課程中化學知識的邏輯性和系統性有所弱化,聯系社會的知識和知識的應用相對較強。而為了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培養學生科學方法的要求則沒有放松,在認識化學科學的主題下就有“認識實驗、假說、模型、比較、分類等科學方法對化學研究的作用”的明確要求。知識是能力和方法的支架,知識的掌握對能力和方法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為此“知識弱化了,怎樣培養能力和方法”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作用,是我們高中化學教師值得探討的問題。
以高中化學必修二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為例,縱觀整個高中化學課程,在選修三,四,五課程中這部分內容沒有再深入涉及,但在整個高中化學課程又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往往因為安排不當,對必修二處理重前輕后,對本章的處理過于輕率,匆匆而過,如何用好本章教材,構建學生認知結構,促進學生認知發展,談談我的一些教學實踐。
一、樹立一種思想――綠色化學思想
環境保護是人類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本章教材主要使學生了解化學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所發揮重要作用的三個主要領域,即環境情況的監測、三廢的治理以及尋找源頭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產工藝(綠色化學)等。利用教材101頁“思考與交流”活動,學生查閱資料交流匯報,認識含硫、氮氧化物形成酸雨及其化學控制的原理,分析水華、赤潮等水體污染的成因,聯系現階段環境問題,如霧霾的成因和控制,讓學生學有所用。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討論在化學實驗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等等,歸納綠色化學的內涵――5R,即減量,重復使用,回收再生拒用,利用102頁“思考與交流”活動讓學生通過計算體會綠色化學對化學、化工提出的新挑戰,讓綠色化學思想貫穿化學體系。
二、做好兩個實驗――鋁熱實驗和海帶中碘的提取
“承前啟后”在這兩個實驗中表現徹底,如學生已經具備的化學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如①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及其應用,②金屬活動性順序,③典型非金屬元素──鹵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化學轉化;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蒸餾、萃取;作為高中必修模塊結尾的實驗,對于學生總結復習,對將要選擇的選修模塊動手實踐都很重要。
三、實踐三個歸納――金屬的冶煉,海水的資源的利用,化石燃料的利用
1.利用課本89頁表4-1常見金屬的冶煉原理從熟悉的化學方程入手,減少陌生感再用多媒體展示多種金屬礦物及當代礦物開發水平,展示從金屬礦石中提煉金屬的步驟,讓學生身臨其境,最后引導學生回顧所學有關金屬制備的知識,由具體到一般進行歸納總結,造成表格――金屬的活動順序與金屬冶煉的關系、強調幾種常用金屬冶煉方法。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金屬活動性序表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還原,用一般的還原方法就能使金屬還原;金屬的位置越靠前,越難被還原,最活潑金屬只能用最強的還原手段來還原。
2.利用課本92頁圖4-5海水綜和利用聯合工業體系作導航圖,搜集海水資源開發資料,小組匯報 ,結合化學原理和實驗操作相互評價,研討,強調90頁圖4-3海水蒸餾原理示意圖,復習蒸餾原理及操作;利用91頁資料卡片海水提溴體會化學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在化工生產中的具體應用。
3.利用96頁圖4-6原油的分餾及裂化的產品和用途示意圖體會為了提高石油的利用率,應當將石油中的各種成分進行一定程度的分離,學生思考對于互溶的液體混合物應當如何分離?歸納石油分餾原理,各種石油餾分的用途,比較石油裂化和裂解。
學習是一個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認知結構是指一種反映事物之間穩定聯(關)系或者規律的內部認識系統。一是學習過程中就是學習者主動在認知結構方面從就舊到新的過程,包括三種幾乎同時發生的環節,即新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二是強調對學科的基本結構的學習。知識是具有層次的結構,可以通過類目及其編碼系統表現出來,教師通過提供的編碼系統越好,越容易被學生理解和遷移。第三通過主動發現形成認知結構,提倡發現學習法。教學一方面要考慮現有知識結構、教材結構,另一方面要重視人的主動性和學習的內在動機;因此,采用發現學習法,特點是關心學習過程勝于關心學習結果,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發現;從而,挖掘智慧的潛力。教學的實效性是指在教學中,教師通過一定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等方面實現協調發展;也就是說,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態度上從不積極到積極,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認知上從不懂不會到既懂又會。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的科學。世界由物質組成,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三化學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化學的知識1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
“一通、二點、三滅、四停、五處理”:
“一通”先通氫氣;
“二點”后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三滅”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
“四停”等到室溫時再停止通氫氣;
“五處理”處理尾氣,防止CO污染環境。
氧氣的制取
(1)工業制氧氣―――分離液態空氣法法,利用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此變化屬于
物理變化.
(2)實驗室制取氧氣原理:固固加熱:(化學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熱:2H2O2MnO22H2O+O2
(3)發生裝置
收集裝置:排水集氣法,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4)操作步驟和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③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時再收集;
④實驗結束時,先移開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5)氧氣的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元素
1.化學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元素符號書寫原則: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
3.元素化合價口訣
正一鉀鈉銀氫氨,正二鈣銅鎂鋇鋅,
鋁三硅四磷正五,氯常負一氧負二,
鐵變二三碳二四,硝酸鹽酸根負一,
碳酸硫酸根負二,二四六硫均齊全。
方程式
質量守恒定律: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O2點燃2MgO
2.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
3.氫氣還原氧化銅:H2+CuO加熱Cu+H2O
4.鎂還原氧化銅:Mg+CuO加熱Cu+MgO
金屬與氧氣反應: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O2點燃2MgO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點燃Fe3O4
3.銅在空氣中受熱:2Cu+O2加熱2CuO
4.鋁在空氣中形成氧化膜:4Al+3O2=2Al2O3
初三化學的知識2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一、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2、物質的性質:物質不需發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等;
物質必須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出來性質,叫做化學性質。如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實驗操作:
1、藥品的取用:
(1)取藥量:沒有說明用量,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液體取1—2mL。
(2)注意事項:“三不”:不聞、不嘗、不摸
(3)取用少量液體藥品用膠頭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藥品用量筒量取,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取用較大量液體時用傾倒方法,瓶塞倒放,標簽向手心,瓶口要緊靠容器口。
2、物質的加熱:
(1)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溫度。
(2)使用酒精燈時,酒精不能超過燈容積的2/3,絕對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要用
燈帽蓋熄。
(3)給試管液體加熱,試管所盛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試管要傾斜放置,試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他人。
3、儀器的洗滌:
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準:在容器內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空氣的成分和組成
1、空氣的成分:
空氣成分N2O2稀有氣體CO2其它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78%21%0。94%0。03%0。03%
2、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如右圖)
觀察到的現象:有大量白煙產生,廣口瓶內液面上升約1/5體積,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P5O2點燃4P2O5;
結論:空氣是混合物;O2約占空氣體積的1/5,
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
(2)能否用鐵、碳代替紅磷?不能,原因是碳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3、空氣的污染及防治
(1)對空氣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氣體和煙塵等,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為CO、SO2、NO2、O3和可吸入顆粒物等。
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反應中作氧化劑。
3、氧氣的制取
(1)工業制氧氣―――分離液態空氣法法,利用空氣中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此變化屬于
物理變化。
(2)實驗室制取氧氣原理:固固加熱:(化學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熱:2H2O2MnO22H2OO2
(3)發生裝置
收集裝置:排水集氣法,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4)操作步驟和注意點:
①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②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③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時再收集;
④實驗結束時,先移開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破裂
(5)氧氣的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4、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
在反應前后都沒有改變的物質
三、反應類型
1、基本反應類型: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反應。
2、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
(1)劇烈氧化:如燃燒
(2)緩慢氧化:如鐵生銹、人的呼吸、食物腐爛、酒的釀造等
他們的共同點:①都是氧化反應;②都發熱。
四、物質的分類:
1、混合物: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
如空氣、海水、生鐵等;
2、純凈物:只含有一種物質
①單質: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如N2、Fe等;
②化合物: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的純凈物,如H2O、KMnO4等
氧化物: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組成實驗
如右圖:兩極產生氣泡,正極產生的氣體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是氧氣;負
極產生的氣體能燃燒,是氫氣;正負兩
極氣體的體積比為1: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H2O===2H2O2。說法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二、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原子、離子
1、分子、原子的性質:
①體積和質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間有間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斷運動;④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三、凈化水的方法:
1、常見凈水的方法:靜置、吸附、過濾、蒸餾。
2、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吸附、過濾、消毒;
明礬的作用是吸附懸浮水中的細小顆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顏色和氣味。凈化效果的是蒸餾。
四、硬水和軟水
1、硬水是含有較多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而軟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2、區分硬水和軟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產生較多泡沫的是軟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將硬水轉化為軟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餾。
五、愛護水資源
措施:(1)節約用水:一水多用、使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改變習慣減少用水
(2)防治水體污染:
①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生活污染。
②預防和消除水體污染的方法:工業三廢要經處理達標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農藥、化肥,提倡使用農家肥;加強水質監測。
初三化學的知識31、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區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6、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7、鎂離子和鎂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8、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9、決定元素的種類是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10、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氣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鹽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
15、燃燒、鐵生銹、食物變質等都是化學變化。
16、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17、金屬活動性順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還原性的物質是H2、C、CO。
其中屬于單質的是C、H2。屬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的相同點是都是氧化反應。
20、在化學反應前后,肯定不變的是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元素的種類、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
肯定變化的是物質的種類和分子的種類。
21、2H2表示兩個氫分子;
2H表示兩個氫原子;2H+表示兩個氫離子。
22、能鑒別氫氧化鈉溶液、鹽酸、水的試劑是石蕊試劑。
23、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比空氣輕,難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