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學影像職業分析范文

    醫學影像職業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影像職業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學影像職業分析

    第1篇:醫學影像職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高職英語 職業化教學 市場化

    高職英語教學要以就業為導向的實用性展開,這樣才能與高職教學的目標一致,提升學生的職業的綜合素養。但是現實高職英語教育中缺乏與職業化的有效銜接,仍然停留在基礎教學狀態,不能有效的引發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需要從教學安排、教師隊伍建設等多方面做改善,深化高職英語改革。

    一、高職英語教學問題與現狀

    1.薄弱的學生基礎與學習態度。高職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英語知識的扎實功底,甚至很多學生在學習上缺乏基本的功底,學生整體英語素養較弱,教師在教學上的難度較大,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基礎性內容的講授。學生無論是在詞匯量、語法,還是英語人文知識等方面,都缺乏深厚的積累。同時在學習態度上缺乏對枯燥學習內容刻苦專研精神,在學習上缺乏毅力,無法發揮全部精力投入到英語學習中。甚至其中有學生認為英語使用可能性較小,學習困難的情況下,對于英語學習采取放任的態度,更多的是應付學??己硕咝问降膶W習。

    2.教師隊伍缺乏對職業化的認識。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隊伍建設上,教師需要應對不同專業的英語教學,缺乏對專業的足夠認識,無法在英語教學中更多的滲透入實際職業工作環境中所需要的英語內容。雖然有部分內容的提及,但是更多仍舊停留在基礎性英語教學內容上,缺乏與職業化的實際對接。教師對于不同專業的深入了解較為缺乏,更多的停留在膚淺的層面,缺乏對實際工作環境的實際感受。同時教師由于教學任務繁重,以及個人生活所需要的精力消耗,沒有更多的精力在課程的教學創新上,缺乏對課程內容職業化的個性定制,也缺乏對課程形式多樣化的創新,無法讓課程足夠吸引學生的關注,不能讓學生感受到專業性職業化的英語學習。

    3.學校課程安排與考核的薄弱。除了學生與教師的問題,學校方面在高職英語教學管理中也停留在較為粗淺的狀態。在課程安排上,并沒有太多的課程安排,課程教材也較為基礎,缺乏對職業化的個性化定制。在英語考核上也較為簡單,主要是期末筆試考核,缺乏對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鍛煉,同時考核內容也較為簡單,學生沒有太大的學習動力與壓力,無法有效的促動學生積極的進行英語學習。

    二、高職英語教學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方法

    1.學校加強英語教學重視與管理。學校方面要對英語學習的考核和時間安排做更多的重視。時間上可以給與更多課時安排,甚至可以安排專業的職業化英語課程;在教材的選擇上多選擇與職業相關的內容,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定期進行材料的個性化定制;在考核上,除了期末的筆試考核,還可以加強日常的課堂考核、口語考核等,提升英語實用的全面能力,而不是“啞巴英語”教學。同時對課堂情況要做定期的監督考察,避免師生教學中的紀律渙散,提升課堂紀律管理。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職業化導向的英語教學中,需要讓教師深入到學生即將接觸的職業環境單位做親身的經歷,同時與相關職業人員有密切的交流,對于實際工作中的新變化和經驗得到吸收,從而將相關情況轉化到英語課堂教學中,讓教師對職業化英語有更多的了解。同時對于職業化英語教學的方法、內容進行定期的座談交流與指導,讓教師能夠吸取多種經驗,提升課程教學內容的職業化水平。讓教師將自身所接觸到的就業情況、網絡資料、經驗等進行綜合共享,讓信息得到共通,避免信息閉塞。同時將教師的經驗進行總結,讓新教師能夠迅速從中得到可用的經驗來轉化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引進雙學位的教師資源,提升教師的在專業上的深入了解。

    3.提供完善的教學資源。學校應該在教學的硬件設施上提供保障,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教師可以通過對視聽一體的教學模式來豐富教學形式,同時更為生動形象的展示來講職業化情景建立更為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同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網絡豐富精華資源得以教學展示,有效的彌補教材的不足,擴展教學材料的的豐富性。

    三、結束語

    要實現高職英語職業化改革,需要學校在此方面提升重視程度,從而才能有效的按照教學目標進行深化改革。需要學生、教師和相關輔助單位做有效的配合,從而才能達到資源的整合,提升學生實際就業的英語素養。對于很多學校來說,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各環節逐步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努力做好各方面調整的同時,還需要有更多的耐心。

    參考文獻:

    [1]馬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研究―以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技展望.2015.09:167-168.

    第2篇:醫學影像職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 助產專業;課程前置;核心勝任力;職業意愿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5)29-0054-03

    統計顯示,我國2012年孕產婦死亡率為24.5/10萬人,且占死亡首位的病因為產科出血,產褥感染也居于死亡原因的前列[1],而上述死亡,大多數都可以通過現有的知識和技術手段加以避免。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助產士的能力對降低孕產婦死亡率至關重要[2][3][4][5],因而要提高助產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目前用于衡量助產專業人才能力的標準為助產士核心勝任力,本文旨在探討助產專業核心課程前置對提高學生專業核心勝任力及職業意愿的作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取整群隨機方法,以計算機生成隨機數字,選取某高職院校2012級助產專業中的1個班級作為試驗組,其余3個班級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其中,試驗組36名學生平均年齡為19.6歲,61%來自于農村,33%來自于城鎮,6%來自于城市;對照組127名學生平均年齡為19.9歲,64%來自于農村,24%來自于城鎮,12%來自于城市。

    (二)研究方法

    1.課程學習安排

    試驗組于第4學期進入合作醫院(某三級甲等婦女兒童專科醫院)進行專業核心課程學習,包括《助產技術》《婦科護理》《兒童護理》及《婦幼保健》4門課程,含每門課程的系統性臨床見習。對照組按常規在學校完成上述課程的學習,見習按常規為每學期1個星期,安排在期中之后,期末之前。

    2.理論成績測試

    在第4學期結束時,以相同的試卷在相同的考點同時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成績測試,試卷由學院及醫院老師共同編制,每門滿分為100分。每門考試結束后,試卷當場回收,以密封帶遮蓋學生個人信息,再由同一教師獨立完成試卷批改。4門課程分別共發放試卷163份,回收163份,100%有效。

    3.助產士核心勝任力評價

    以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6]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包括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保健、產后保健、新生兒保健以及公共衛生保健6個維度,共計54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5點記分法,1分為最低分,代表“無此能力”,5分為最高分,代表“很有能力”。問卷由學生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獨立填寫,填寫后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163份,有效回收163份,有效回收率100%。

    4.學生成為助產士意愿問卷

    該問卷在咨詢專家的基礎上自制而成,共包括7個條目,均采用Likert5點計分法,總分為35分,分數越高代表成為助產士的意愿越強烈。問卷由學生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獨立填寫,填寫后當場回收,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163份,有效回收163份,有效回收率100%。

    (三)數據處理

    采用SPSS 22.0進行數據輸入及統計描述,采用SPSS-AMOS 22.0進行路徑分析模型建模及調適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測試結果

    理論成績得分情況。試驗組學生四門專業核心課程總和理論成績平均分為339.36±14.99分,對照組學生理論成績平均分為303.82±23.02分,見表1。

    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得分情況。試驗組學生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平均分為200.47±23.35分,對照組為183.48±27.34分。

    成為助產士的意愿得分情況。試驗組學生該部分問卷平均分為29.50±2.46分,對照組為27.58±2.83分。

    (二)路徑分析模型

    模型的變量及賦值情況。經調適,最終的路徑分析模型納入的變量有分組情況、生源地、理論成績、助產士核心勝任力以及成為助產士的意愿,各變量賦值情況,見表2。

    路徑分析模型擬合情況。經調適后的最終模型擬合度良好,具體指標見表3。

    路徑分析模型圖及解釋。最終路徑分析模型見圖1,可以看出,分組直接影響理論成績(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78),通過理論成績間接影響專業核心勝任力(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81)以及成為助產士的意愿(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26)。試驗組學生理論成績更好,專業核心勝任力以及成為助產士的意愿更強。模型顯示生源地直接影響學生成為助產士的意愿,來自農村的學生成為助產士的意愿更強烈,但是標準化回歸系數僅為0.03。

    三、結果分析

    (一)專業核心課程前置與學生專業核心勝任力的關系

    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的核心勝任力優于對照組學生,專業核心課程前置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核心勝任力。其原因可能是,試驗組的學生進入醫院學課程后,能按照本科模式,上午進行理論學習,下午進入相關科室見習,提早接觸臨床,甚至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部分簡單的操作輔助。臨床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融合,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同時還可以使得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7]。

    (二)專業核心課程前置與學生理論成績的關系

    試驗組學生理論成績較對照組好,專業核心課程前置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論成績。其原因可能如前文所述,身臨其境的學習使知識變抽象為形象,理論和實踐結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

    (三)專業核心課程前置與學生職業意愿的關系

    試驗組學生成為助產士的意愿更加強烈,專業核心課程前置能增強學生成為助產士的意愿。可能是由于試驗組學生提早進入臨床進行系統性的見習,可以親身感受助產及護理工作的神圣,還可以獲得和服務對象深度接觸的機會,從而對自己將來從事的工作充滿使命感及價值感,也可以體會到將來工作的重要性,從而堅定自己成為助產士的意愿。此外醫院根據試驗組學生的特點,為其安排了職業生涯規劃講座,這也可能是使學生意愿更加強烈的因素之一。

    (四)生源地對成為助產士意愿的影響

    生源地為農村的學生其成為助產士的意愿更強烈,城鎮者次之,城市者意愿最弱。其原因可能由于相對受限的成長及生活環境,以及相對較少的職業選擇性,使得學生想抓住眼前機遇的愿望更加強烈,因而農村的學生更愿意成為助產士,且國內有學者的研究也認為,城市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及學習意愿均較農村的學生弱[8]。但是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其標準化回歸系數僅為0.03,加之本研究在生源地上的局限(農村學生為主),決定了此結論需要進一步論證。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13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Maclean GD. The challenge of preparing and enabling ‘skilled attendants ’to promote safer childbirth [J] .Midwifery ,2003(3):163-169.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action for skilled attendants for pregnant women,2002.

    [4]Campbell OM, Graham JW .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maternal mortality : getting on with what works [J].Lancet,2006(9543):1284-1299.

    [5]Koblinsky M , Matthews Z , Hussein J, et al . Going to scale with professional skilled care [J].Lancet ,2006(9544):1377-1386.

    [6]王德惠,陸虹,孫紅.助產士核心勝任力量表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1(12):42-45.

    [7]李維宏,牟曉玲,李聰.婦產科學臨床實踐教學探索與思考[J].重慶醫學,2014(19):2535-2536.

    [8]陳曉蕓.非英語專業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差異[J].中國校外教育,2009(4):131-132.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Core Specialized Courses Preposition on Core Competency and Vocational Willingness of Midwifery Students

    Liao Shujuan,Shi Jing,Wang Jing,Li Min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core specialized courses preposition on the core competency and career willingness of midwifery student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ore competency of students both of core experimental class with core specialized courses preposition and conventional comparative class by using the “midwife core competency scale”, meanwhile collected their demographic data and the willingness of being a midwife and the scores of core courses by using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and then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indexes mentioned above. The results through pathway analyzing showed, the core courses preposition of midwifery specialty will improve the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and the vocational willingness to be midwife of students majoring midwifery specialty.

    第3篇:醫學影像職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就業導向;高職英語;需求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目前,國務院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要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明確了職業教育以職業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教育目標。因此,高職英語教學就要為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競爭力服務。本課題主旨意在了解高職在校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和學習需求,以便更好地對高職英語教學進行研究,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建議。

    二、研究對象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興新職業技術學院2014和2015級在校學生。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需求調查。分析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希望增加自己未來就業籌碼的占27.16%,可以取得相應學分的占61.33%。因此,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為了取得學分或增加就業優勢。

    2.高職學生對學習英語技能需求的調查。在學習中,學生希望提高英語學習綜合能力的占23.26%,希望提高說的能力的占18.44%,希望提高譯的能力的占15.86%。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針對自己的崗位需求設計了相應的學習要求, 希望英語教學能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自己的綜合運用能力。

    3.高職學生對英語課程設置的評價調查。對現階段大學英語課程設置非常滿意的學生占5.62%,滿意的占43.77%。可見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滿意度并不高,這需要教師進一步深思。

    4.高職學生是否開展專業英語的調查。對開設專業英語非??释膶W生占28.16%,渴望開設的占49.83%。可以看出,學生對開設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專業英語的需求度是比較高的。

    5.大學英語課程考核方式的調查。希望考試和課堂表現各占一定比例的學生占38.57%,希望以情景劇等表演的形式為主進行考核的占46.37%??梢钥闯?,學生對以開放的實用性考核為主的考核方式是比較認可的。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目前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明確,對英語學習的技能性和開設相關專業英語的需求較高,對英語課程設置和課程考核方式有更高的要求。

    四、對策及建議

    1.教學模式的轉化。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高職英語教學模式。高中英語的教學多注重學生的讀寫能力即應試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聽說的能力。高職英語教學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應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英語交際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為此,英語教學模式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更多的實踐和應用機會,使學生成為語言知識的積極使用者。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相應知識的基礎上創設語言鍛煉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情境對話、話劇表演等,這些教學形式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2.課程設置的改革。對大部分高職學生來說,他們的專業都是學習相關的技能,因此要求課程的設置應以實踐性為主。但現階段高職公共英語基本都是基礎英語的學習,與《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出的“開設行業英語,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相差甚遠。只有開設行業英語,將英語的基礎知識與職業技能要求相結合,英語的學習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學生在將來就業中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3.教學評價機制的建立。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對采用開放的、多樣化教學評價方式比較青睞,這與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要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是一致的。在考核時結合專業和崗位實際需求創設工作環境,設置有較強專業性的交流任務,考核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并結合學生的表現對其進行評價。這樣的考核不但可以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還能對學生現場的表現進行考查。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同學之間可以用英語互相交流點評,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第4篇:醫學影像職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健康教育;護理指導;心血管介入;依從性

    心血管介入治療是一種有創傷性的治療方法,術后可能出現并發癥,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颊呓邮芙槿胫委煏r,往往會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1]。而焦慮抑郁等情緒又會反射性的引起生理上的改變,中度以上的焦慮會使交感神經興奮,使得心率加快,由于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得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2],可見這種情緒對于疾病的好轉和恢復造成不利影響。本文探討了在臨床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再運用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導進行干預,是否能夠有效地減少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的影響,提高患者診治的依從性。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來我科就診進行心血管介入性檢查的患者共90例,經臨床檢查全部病例均有進行介入性檢查的適應癥,無嚴重禁忌癥。90例中男58例,女32例。年齡21~68歲,平均49歲。將90例患者按照隨機化的原則分成對照組和干預組,兩組各45例。對照組和干預組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和病情嚴重程度上均衡可比。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的內科對癥支持治療,要求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即填寫Hamiton焦慮量表和我科自制問卷,以了解患者的焦慮情況和其對于接受治療和介入性檢查的依從性,和不愿接受治療的主客觀原因。然后針對收集得到資料為患者建立相應的健康教育和護理指導計劃,并應用于干預組患者的治療,對照組只行常規內科治療。具體的健康教育和護理指導計劃包括:(1)舉辦心血管健康知識講座,并介紹介入性診治的方法和優缺點和風險,每周1-2次,每次1個小時;(2)在病房和科室內外設立宣傳櫥窗,對心血管介入治療進行介紹,組織患者及家屬共同觀看科普教學錄像,增加知曉率,減少焦慮情緒;(3)由主治醫師、外科手術醫生和主管護士組成護理指導小組,定期對患者進行訪視,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惑,觀察分析患者的思維和情緒變化,及時疏導、安慰、教育、鼓勵患者,承認并愿意接受疾病事實和采取介入性治療的必要性。又主管護士定期為他們講解術前和術后護理的方法。

    1.3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 < 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焦慮量表測試結果的比較干預組通過健康教育和護理指導,焦慮程度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表1 焦慮量表測試結果比較

    注:* P

    2.2 兩組對介入性診治接受程度的比較 經過相應的健康教育和護理指導后,干預組對于心血管介入性治療的接受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依從性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1)

    表2 兩組對介入性診治接受程度比較(例,%)

    注:χ2=42.78,P < 0.01.

    3討論

    在對本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時,筆者發現,患者對于心血管介入診治的依從性低,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從主觀方面來講,通常是對于心血管系統疾病的嚴重程度表示過分憂慮和擔心,過高地估計了疾病的危險性,絕大多數人對于介入性治療比較陌生,甚至完全沒有接觸過,因此會產生莫名的恐懼和擔憂??陀^方面則主要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不能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而選擇不接受介入治療。本次結果顯示,通過健康教育和護理指導可以明顯改善心血管介入診治的患者的心理狀態,有效緩解其焦慮、抑郁的心情,從而提高他們接受介入性治療的依從性。這與文獻報道結果相同[3-4]。說明恰當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對自身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對于疾病風險和并發癥有客觀科學的認識,減少無端的恐懼心理。而醫生護士的有效護理指導,又能夠讓患者產生被尊重、被關心的認同感,增加醫患之間的信任感,建立應對疾病的積極的心態。這項舉措大大展現了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順娣, 仲玉琴, 陳靜. 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的護理體會[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05, 9( 2) : 11-3.

    [2] 汪向東, 王希林, 馬弘.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 2版. 北京: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9, 12( 增訂版): 235-38.

    [3] 吳立新. 健康教育及護理指導對心血管介入診療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基層醫藥, 2007, 14(10): 1743.

    第5篇:醫學影像職業分析范文

    1 課程目標與工作崗位要求脫節

    醫學影像成像原理的課程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醫學影像設備的成像原理、基本概念及結構組成,而通過問卷調研及專家訪談,對比分析醫學影像成像原理課程目標和醫院放射科工作崗位職責及要求,發現傳統課程的目標與放射技術人員的崗位要求不符,與全國衛生職業資格要求存在一定偏差;部分課程內容陳舊,與各級、各類醫院的診療工作實際情況不符。醫院對放射科工作人員的要求是能夠正確按照成像流程完成患者的檢查操作,并進行圖像質量評價及處理。然而,在課程目標的教學效果評價方面,理論考核僅僅從知識的學習方面反映學生的培養情況,在評價內容和形式上與放射技師職業資格考試脫節。

    2 課程內容與課程特點不符

    醫學影像成像原理課程內容除基本的醫學圖像概念以外,更多以設備成像流程、圖像處理流程、圖像質量評價流程等形式進行體現,在知識體系上過程性知識比重較大。課程的傳統教學內容以陳述性知識為框架,按照成像設備的類型分類對基本概念、成像方法、分類特點、影響因素及評價指標進行理論知識的闡述,知識結構缺乏與實際工作的連貫性,凸顯課程內容與課程特點不符。隨著醫學影像設備在科學技術和智能化方向的不斷革新,儀器的功能和操作流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此課程的知識體系更應以過程性知識架構進行改革和完善。

    3 教學模式與專業核心課程銜接不足

    醫學技術系的專業核心課程《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影像診斷》、《醫學影像信息技術》和《醫學影像設備》按照工作過程導向理念進行了課程改革,以崗位工作為任務模版,開發實訓項目,開展理論實踐一體的教學模式。然而,作為以上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課程,《醫學影像成像原理》的教學模式以理論講授為主,陳述性知識框架、實驗觀摩的能力培養模式與工作導向模式差別較大,所學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的應用不能很好地銜接,并不能較好地滿足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需要。

    第6篇:醫學影像職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影像檢查設備在不斷更新換代,診療手段日益先進,醫院將面臨嚴峻的挑戰,這同時也對醫學院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對于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來說,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才能適應社會、醫療單位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

    我院2001年由鶴壁中專、鶴壁師范學校、鶴壁電大和鶴壁教育學院四所學校合并為鶴壁職業技術學院。其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2002年在原鶴壁衛生學校(1995年合并入鶴壁中專)醫學影像診斷專業的基礎上開設的新專業,現該專業有在校學生350人。

    根據大量的市場調研得知,社會對醫學影像技術方面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較大,因此我們設置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確定了特定的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以適應相應的職業崗位,并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明確高職教育特色,促進可持續發展

    當前,高職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面臨大好的發展機遇。同時,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也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要抓住機遇、與時俱進,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為先導,在教學與改革的過程中,逐步建立適應醫學發展需求、能順利實現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高職教育思想和觀念。為此,我院組織有關人員深入實習醫院和用人單位,廣泛開展調研和畢業生追蹤調查,邀請醫學影像專家組成教育教學改革指導委員會,對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討論。

    經過充分的論證,我們認識到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高等教育的范疇。高職人才必須具備與高等教育相適應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掌握相應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以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較寬的知識面和較深厚的理論知識,區別于中等職業教育。也就是說既不能“吃”本科教育的“壓縮餅干”,也不能“蒸”中專教育的“發面饅頭”,而應該按照高職教育人才規格和基本特征,把培養目標定位在基礎理論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較高的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上,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

    明確培養目標,創建人才培養新模式

    根據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形勢,我院分析了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育特點,認識到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要以培養高等技術性醫學影像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和醫院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創建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將培養目標定位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現代醫學影像理念,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技術操作能力,能適應現代醫學影像設備技術操作需要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上。經過探索,我們將人才培養模式概括為“人文為先,知識寬實,技能熟練,就業多向”?!叭宋臑橄取?,是指面向就業崗位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人才的要求,增設人文課程,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醫學理念,適應新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爸R寬實”,就是給學生搭建較寬的專業基礎知識平臺,在專業課開設時,我們就考慮以就業為導向,開設與就業有關的基礎課和專業課,充分體現對準崗位開設課程。強化“技能訓練”,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并改變課程結構。從第一學期開始就在全部教學過程中加大實踐訓練課比例,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實現課堂訓練、業余訓練、實習前集中訓練、實習中技能操作應用訓練相統一,全面提高實踐技能操作?!熬蜆I多向”即在通用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知識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按照就業崗位需求,尋求“大專業、小專門化”的課程組合模式,除通用放射專業外,還設置CT專業方向、MRI專業方向、超聲專業方向、介入專業方向、放療專業方向,以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率,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的。轉貼于

    加強專業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對于高職院校,培養人才是根本任務,教學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學改革是各項改革的核心,提高素質是永恒的主題。近幾年來,我們圍繞這個思路,結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實際情況,以專業建設為本位,以實際、實用、實踐、實效為原則,重點進行了以下三項改革:

    改革教學內容,重建理論教學體系按照培養目標和畢業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以突出醫學影像技術操作能力,注重臨床教學,加強技能實踐,適應基層需要為原則,設置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三大模塊課程體系,即基本素質模塊課程、專業素質模塊課程、崗位素質模塊課程。根據專業能力要素的具體要求及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通過適當的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途徑,打破原有課程設計界限,優化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如精簡了醫用物理學、醫用化學、醫學病原學等非主干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時數;將原來的X線機結構與維修和X線攝影技術學在增加相關新內容后,分別重組為醫學影像設備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增設了醫學影像新技術課程,如斷層解剖學、介入放射學等;增開選修課,如放射治療學、核醫學、醫學文獻檢索等。

    改革實驗實訓環節,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加強實踐教學,就必須改革過去實踐教學大綱包含于理論教學大綱之中的粗化設置,建立一個目標明確、自成體系、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這個體系與理論教學體系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經過三年來的研究、探索與實踐,我院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已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相對獨立的“一個強化、四種訓練、三個銜接”的實踐教學體系?!耙粋€強化”是指強化學生專業技能操作訓練。“四種訓練”是指基本技能操作訓練、校內實訓基地仿真演練、醫院課間見習帶練、畢業臨床實習綜合應用能力實練?!叭齻€銜接”是指技能訓練在校期間與考取技能證書相銜接、畢業后與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就業時與臨床相銜接。

    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方法上,一是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學會學習。二是對于部分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諸如醫學影像設備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人體斷面解剖學、醫學影像診斷學、超聲診斷學等專業課的教學,采取邊講、邊練、邊做、邊學的方式,做到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掛圖、投影、幻燈、錄像,教學片、多媒體等教學設備進行教學,增加直觀效果和學生感性知識,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專業課實踐教學中,有時候將病人帶到實驗室,讓學生進行X線透視、攝片、消化道造影及B超檢查等,既可進行實際操作,又可培養學生與病人之間的人際溝通能力,使學生適應醫院工作的能力得到加強。

    第7篇:醫學影像職業分析范文

    靈活多變的案例教學的方法歸納有以下四種:一是個別解決法,每一個醫學影像碩士研究生要寫一份案例分析報告,即病例報告,包括患者的基本資料、臨床表現、臨床診斷、鑒別診斷,并提出每個人的理論看法和診斷依據;二是分組討論法,先是各個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再由全班醫學影像碩士研究生一起課堂上討論案例,教師的作用是匯總各個小組的討論結果,并分析各個小組對案例討論結果的正確與否,以及討論的不足之處;三是智囊團法,邀請有經驗的醫學影像專家分析案例,具體就是臨床上遇到些疑難復雜及典型的病例邀請權威專家進行會診,讓醫學影像碩士研究生參加進來并發表個人見解,權威醫學影像專家給予點評;四是角色扮演法,由醫學影像研究生扮演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還可以戲劇的形式將案例的內容表演出來,[2]就是讓醫學影像碩士研究生分別扮演病人和醫生,醫生給予病人診療,在這一診療過程中,教師和其他醫學影像碩士研究生對這位“醫生”的醫學理論基礎及言語舉止進行點評,并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先期的文獻學習,我們的研究結論是:案例教學法對于醫學影像碩士研究生充分理解消化和臨床應用理論起到了由理論到實踐的橋梁作用??梢酝ㄟ^問卷調查案例教學法的醫學影像研究生接受效果,廣泛地征求醫學影像研究生在案例教學法教授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尚待改進提高的地方,給出開展醫學影像碩士研究生案例教學一些好的意見和建議。

    二、具體過程

    在前期國內外文獻整理和解析的基礎上制定歸納出案例教學實施的基本原則,就是選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典型病例作為案例教學的案例,組織醫學影像碩士研究生根據案例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適合單人獨立完成的案例,采用案例分析報告的形式;適合分組討論的案例進行分組討論;臨床上遇有些疑難復雜及典型的病例邀請權威專家進行會診,讓醫學影像碩士研究生參加進來并發表個人見解;適合醫學影像研究生扮演標準化病人的案例,還可以戲劇的形式將案例的內容表演出來。在實施過程中的每天課程結束后,及時地觀察和訪談一些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了解醫學影像碩士研究生對案例教學實施的接受程度,以及對醫學影像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發現不足,認真總結,從教師層面進行改進,最后在整個教學過程結束后發放研究者自編的有關案例教學法學習效果的問卷調查。

    三、研究內容

    案例教學法的案例必須要求真實、有代表性,具有啟發性,具體教學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動態跟進、開放深入的過程。目的是提高醫學影像碩士研究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加深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對醫學影像理論基礎理性認知程度。好的案例選擇也更應遵循一定原則,主要包括:代表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完整性原則、問題性原則、啟發性原則以及客觀性原則等。[3]因此,醫學影像學的案例可以取材于日常臨床診療過程中的真實病例,能對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有啟發作用的代表性病例。對于每個病例,在課前均需進行認真仔細的研究準備,以使病例更加適合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學習的要求,另外案例可以具備一定的興趣性,以便更好地讓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參與其中。具體來講,就是根據教學理論的授課重點選取典型的臨床病例,授課教師有重點地敘述病人的基本情況(年齡、性別、籍貫、民族、職業等)、病史、臨床表現(癥狀及體征)、實驗室檢查、臨床診斷、鑒別診斷、治療等,這些都有利于醫學影像碩士研究生對案例記憶,授課教師通過惟妙惟肖的講述也會增強案例的豐富色彩,案例選擇的得當,才能真正地協助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提高臨床技能。而在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擇不等同于隨便舉例子,而更應該是一個可進一步研究探討動態、開放的過程。因為醫學影像學研究生并不一定能把握住案例中所包含的所有理論知識,教師應引導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可以采用啟發式向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進行提問,采用開放性問題對所選取的案例進行設置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一環緊扣一環,以便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而使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更主動地、更富有個性地掌握醫學影像學的理論知識。以往的醫學影像學講授的教學重點只放在課堂上理論知識的傳遞,而醫學影像案例教學的關鍵點不是為取得那些固定格式的原理或原則性理論知識,而是通過引導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對案例的分析、討論、總結,進而更好地促使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真正達到實現培養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學習醫學影像學能力的目的。

    四、研究成果

    通過問卷調查,案例教學法促進了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醫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增強了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分析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師生間通過廣泛交流,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對案例教學法也提出了一些感受和建設性意見。首先,案例教學法運用于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學習是有必要的,可以推廣。其次,案例教學法分組討論和個人作業的方式,能提高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再次,案例的選擇必須針對性強,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安排好討論的時間,討論確保充分。

    五、結論

    第8篇:醫學影像職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影像信息學 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5-0086-02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影像信息學課程針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開設,主要目的是為了完善影像專業學生的專業體系,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學生以后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通過教學實踐,對教材的編排、教學內容的調整與組織、課程教學方式及師資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提高本課程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 課程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1.課程的特點

    信息科學在深入醫學影像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門涉及醫學影像、計算機網絡以及圖像處理技術等多個學科領域的交叉學科――影像信息學。該學科將醫學成像、PACS系統以及圖像處理等加以集成,但它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使各個環節都得以優化。由于該學科發展迅速,內容覆蓋廣,重點和難點比較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又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開展這門課程的教學難度較大。

    2.課程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教學方法比較落后。在大學的整個教育中,大部分課程長期以來都采用“講課+考試”的教學模式。在以前影像信息學的教學過程中,沿襲了傳統以教師講課為主的方式,師生互動、交流缺失,學生在學習該課程的過程中缺乏主觀能動性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限制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實踐能力。(2)師資隊伍業務能力比較薄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教師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師過硬的專業知識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而目前影像信息學這門課程本院基本上都由計算機專業教師任教,但計算機專業教師缺乏醫學成像、PACS系統等方面的知識,這樣就阻礙了課堂教學的開展,影響了整個教學效果。

    第二,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意識比較薄弱。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學生沒有意識到影像信息學課程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要充分掌握醫學影像技術,首先必須要將醫學成像、PACS系統以及計算機圖像處理等方面知識結合起來,實現知識的連貫和綜合。(2)目標不夠明確。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大部分學生認為該門課程只是一門輔助課程,不是自己的專業課,所以可學可不學,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視度比較低,學習的目標也不明確。(3)網絡基礎知識匱乏。由于該課程本專業開設了22節理論課及14節實踐課,開設的課程不多,學生網絡基礎知識的匱乏導致學生難以理解這門課程,學習興趣缺失,這樣學生就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4)實踐能力基礎比較差。由于實踐課程安排得比較少,學生本身的實踐能力也比較差,這樣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較差。

    二 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1.編寫案例化的教材

    目前,專業的醫學影像信息學的教材出版得非常少,已出版的醫學影像信息學的教材基本上采用陳述的方式介紹本課程的內容不實用。該課程最終為醫學影像實踐服務,建議在進行醫學影像信息學改革時,可以將教材的編寫實現案例化,將醫院的一些成功實踐案例包括醫院信息系統的建設、PACS的建設、網絡的建設、圖像的處理等都納入到課堂中,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靈活運用醫學影像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調整教學內容,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由于這門課程開設的課時不多,因此課堂的教學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取舍。在調整的過程中,要著重強調學生的基礎知識,著重強調關系到日后與實踐操作密切相關的知識點,同時更要著重強調知識的融會與貫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

    3.開展PBL教學模式

    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LBL(Lecture-based Learning,簡稱LBL)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該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诖?,本課程提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的教學模式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PBL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通過問題來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模式。影像信息學涵蓋的范圍比較廣,學生在學習這門課之前也有一定的醫學影像技術知識和計算機網絡等知識的基礎,采用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教師首先通過仔細研究確定每個項目的實際問題,并向學生提出該問題;其次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總結,學生小組對自己的解決方法進行總結后,教師再針對學生的解決方法、存在的問題以及有待完善的地方進行闡述和說明。學生通過問題有目的地進行學習,既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4.提高教師的專業綜合素養

    影像信息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它包含傳統的醫學成像、PACS系統以及圖像解釋等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教這門課程的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計算機技術相關知識,而且要掌握一部分醫學成像原理的內容。因此要想上好這門課,教師應盡量掌握PACS系統、掌握圖像的成像、獲取、通信、存檔、處理、分析以及顯示等各方面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有計算機網絡等相關知識的基礎。只有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綜合素養,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深化影像信息學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

    三 結束語

    影像信息學作為醫學知識領域中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其教學改革有待探討。本文在此所提出的改革方案也是教學與實踐的總結,日后這門課程的改革還需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希望通過改革,能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促進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教育改革,培養出高質量、高素質的醫學影像人才。

    參考文獻

    第9篇:醫學影像職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高職;影像技術專業;醫學基礎課程;模塊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3-0054-02

    模塊化課程是實現高職教育合理教學銜接的基礎,模塊化教學是職業教育界追求的目標。在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醫學基礎課程仍采用學科式教學方法,顯然不符合高職的教育規律。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主要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而對醫學理論知識的需求量相應較少,學生的學習以應用為目的,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實施模塊化教學目的就是基于這個原則,打破學科界限,實施教學內容的整合,使各學科相互交叉、滲透,減少學科數量及課時數,便于學生學習與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 將我院2010級影像技術專業101班和102班共86名學生,分為實驗班(102班)47人和對照班(101班)39人。兩個班學生年齡、基礎文化、課時數等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的差異,理論課教學均由具有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授課,實驗課教學由相同的實驗教師承擔。

    研究方法 兩個班的教學內容為解剖、生理、疾病概要的理論和實驗內容。對照班的理論和實驗課教學均采用傳統的學科式方法進行教學;實驗班的理論和實驗課教學采用模塊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模塊化教學的具體做法是:將解剖、生理、疾病概要3門學科重組與整合,同時也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綜合。

    評價結果 課程結束后,兩個班的學生均進行相同難度的理論和實驗考核(含筆試和操作),采用流水式方法閱卷,最后獲得每個學生的平均成績。

    統計分析 應用SPSS11.5對計量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

    結果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分別為(86.3±9.3)和(79.8±9.3)分,兩個班的分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實驗考核成績分別為(88.2±9.5)和(75.5±10.2)分(P<0.01),如表1所示。

    結果分析:實驗班的理論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班(P<0.05),實驗班的實驗操作成績也明顯好于對照班(P<0.01)。

    實驗前期及后期的學生問卷調查情況:實驗前后對對照班和實驗班利用自編的問卷進行了問卷調查,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問題意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五個方面的內容,實驗前測對照班和實驗班收回的有效問卷分別為47 份和39份,實驗后測對照班和實驗班收回的有效問卷分別為47份和39份,兩次問卷調查的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表2可以看出,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前和實驗后所得各項數據進行方差(Z 測驗)分析,對照班的5項調查所得的Z 值均小于1.96,表明對照班實驗前后的差異均不顯著。而對實驗班的5項調查所得的Z值均大于1.96(P<0.05),表明實驗班實驗前后的差異均顯著,其中,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兩項Z 值均超過2.58(P<0.01),達到極顯著水平。

    調查問卷顯示,有95.6%的學生喜歡模塊化教學模式,有93.7%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理解記憶和實踐能力,有94.5%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既可以培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培養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

    討論

    在對醫學基礎課程實施模塊化教學模式時,可借鑒MES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模塊化、課程綜合化”,包括基礎學科間的水平綜合和基礎與臨床學科間的垂直綜合,課程綜合可打破學科界線,形成新的課程體系。實踐證明,在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采用模塊化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優點:(1)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態度比實驗前有明顯的改變,學習興趣有所提高,模塊化教學與學科式教學相比,學生更喜歡模塊化教學,同時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2)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模塊化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設計能力,給學生提供極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3)模塊化教學是課程改革的形式,一體化教學才是課程改革的實質。通過模塊化教學可使理論教學與實踐、實習教學一體化,使整體教學效果得以提升。(4)可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模塊化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開拓自己的知識面,提高教學組織能力和科研能力,通過模塊化教學使兩者有機結合,可使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結論

    模塊化教學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主要方式,其重點在于模塊課程體系的建立。在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用模塊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團隊合作意識、創新能力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探索醫學類高職院校醫學技術類專業的教學改革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唐陶富,魏冬云,何和清.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08(12):35-36.

    [2]張繼有,周美茹.國外高職教育模式的分析與借鑒[J].教育與職業,2005(5):150.

    [3]周新源.現代職教課程觀與模塊化教學[J].職教通訊,2007(6):37-38.

    [4]李海濤.模塊化教學條件下課程體系的構建[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欧美成人午夜做受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成人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久久成人a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观看网站a|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成人|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成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欧美成人免费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