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藝術的特征范文

    網絡藝術的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藝術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藝術的特征

    第1篇:網絡藝術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 異構集成網絡; 異常數據; 數據檢測; 數據挖掘

    中圖分類號: TN911.23?34; TP3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7)12?0069?03

    Abstract: Sinc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the traditional firewall detection method for network abnormal data is not high, a novel network intrusion data detection model based on feature selec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improve the network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 solution method is adopted to realize feature mining and extraction of information data in network channel. The extracted correlation dimension information features are optimized to achieve intrusion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nd finally implement effective mining and detection of abnormal network data in combination with fuzzy C 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etection model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and detection abilities to deal with network abnormal data and intrusion information.

    Keywords: heterogeneous integrated network; abnormal data; data detection; data mining

    大模異構集成網絡通過集成無線網絡、光纖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實現超寬帶、大容量的數據信息傳輸。在大規模異構集成網絡中由于路由鏈路的開放性,容易導致節點斷開入侵鏈接,產生異常數據,對網絡中異常數據的檢測是保障網絡可靠穩定運行的關鍵[1]。對大規模異構集成網絡的異常數據檢測算法的研究主要采用統計信息分析方法[2]、防火墻檢測方法[3]、模糊推理檢測方法和異常信息特征重排方法等[4?5]。采用相應的特征提取算法進行網絡異常數據信息的特征提取和信息分類,實現對大規模異構集成網絡中信號模擬和狀態重組,實現網絡異常數據檢測,但是傳統方法在異常數據檢測中容易受到干擾因素的影響,導致檢測性能不好。對此,本文進行網絡異常數據檢測模型的改進設計,得出可行性結論。

    1 網絡異常數據檢測模型改進實現

    1.1 基于模糊C均值聚類的入侵特征選擇

    在上述進行了網絡異常數據的信息建模和特征提取的基礎上,對提取的關聯維特征進行模糊C均值聚類[6],實現對入侵特征的優選和控制,進行網絡異常數據檢測。實現本文提出的基于入侵特征選擇的網絡異常數據檢測模型的設計。網絡異常數據入侵特征模糊C均值聚類的過程描述為:

    (1) 首先選擇一個C值,確定網絡異常數據分類簇的總數。若網絡入侵關聯維特征集規模為m,令作為聚類中心,其中,并計算入侵關聯維特征集聚類簇的根節點與簇心的距離。

    (2) 在關聯維特征集中選擇C個實例,初始化采樣頻率中心為,,。

    (3) 使用簡單的歐拉距離將網絡入侵特征信息采樣簇分配到最近的簇中心,如滿足:

    那么。執行交叉變異,得到的一組標量采樣序列為異常數據時間序列。

    (4) 使用每個簇的實例來計算網絡入侵特征信息時間序列的分布時滯:

    (5) 如果網絡入侵特征信息時間序列的分布時滯等于上次迭代的平均值,當滿足時,則中止程序,否則返回第(3)步,令,并且計算新的模糊C均值聚類中心。

    通過上述模糊C均值聚類,實現入侵特征選擇。

    模糊C均值聚類一般處理偽碼如下:

    double Distance(feature extractio&, intrusion informatio&);

    //確定初始聚類中心點

    struct point{double x;double y;}; //簇對象

    integrated network{

    private:

    point fuzzy C means //簇的值

    pointnovel data networ; //簇的平均值

    list eltrybvts; //簇包括的元素

    public:

    cluster(const point& Point){

    //構造入侵特征信息的時間窗口函數

    tag.x = Point.x;

    tag.y = gtrhbbt.y;}

    point GetAverage(); //計算簇的平均值

    point integrated network Value(); //@得簇的值

    void Clearfeaturesampling(); //清空元素

    void SetTagValue(const point&); //設置設計檢測器

    void AddEfrgrgent(pgrgt);

    //添加一個異常數據的搜索元素

    };

    void K Average(pofrgtgt[],list&);

    在終止條件約束下進行模糊C均值聚類的簇間分類,使得局部誤差平方和最小,從而實現對網絡異常數據的入侵特征優選。

    1.2 網絡異常數據檢測的模型設計

    通過上述對網絡入侵關聯維特征提取和分類,把有限數據集合分為C類,根據分類結果進行網絡異常數據檢測,大規模異構集成網絡節點數據傳輸的包絡模型為:

    2 實驗測試分析

    本實驗仿真計算機使用Intel i5?3230M 2.6 GHz 雙核CPU,4 GB DDR3 RAM作為硬件配置,算法編輯軟件為VC++結合Matlab 7,對大規模異構集成網絡中的CUP2015實驗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異常數據檢測仿真分析,數據庫中分布有4組數據集,分別記為D1,D2,D3,D4,數據量分布為1 TB,2 TB,3 TB,4 TB,特征點檢測權重系數ω設定為0.67,測試樣本的訓練集長度為100,數據在網絡傳輸信道中的分布譜圖如圖1所示。

    由圖1的數據分布譜圖可見,原始的數據受到網絡傳輸介質和網絡空間中的干擾因素較多,導致數據分布的狀態具有無序性,需要進行特征提取和聚類處理。采用關聯維求解方法進行特征挖掘提取,結合模糊C均值聚類方法進行數據聚類,得到網絡異常數據聚類處理后的譜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從圖2得知,通過C均值聚類處理和入侵特征選擇,提高了異常數據的特征分類性能。表1給出了采用本文方法進行異常數據的檢測測試結果,采用500次實驗計算準確檢測的均值,得到本文方法和傳統方法的對比結果如圖3所示,從表1的結果得知,本文方法對4組數據集的準確檢測率較高,誤檢率角度、檢測時間開銷較小,從圖3的結果對比得知,本文方法的平均準確檢測精度高于傳統方法,證明了本文方法的優越性。

    表1 改進算法的測試結果

    3 結 語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入侵特征選擇的網絡異常數據檢測模型。對網絡傳輸信道中的數據采用關聯維求解方法進行特征挖掘提取,對提取的關聯維信息特征進行優選實現入侵信息識別和分類,結合模糊C均值聚類算法實現對網絡異常數據的有效挖掘和檢測。實驗測試結果表明,該檢測模型能提高對網絡異常數據和入侵信息的有效識別和檢測能力,精度較高、性能較好。

    參考文獻

    [1] REN Tianpeng, YUEN Chau, GUAN Yongliang. High?order intensity modulations for OSTBC in free?space optical MIMO communications [J].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IEEE, 2013, 2(6): 607?610.

    [2] ZHANG Q, ZHU Q Y, ZHANI M F, et al. Dynamic service placement in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clouds [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13, 31(12): 762?772.

    [3] 吳鴻華,穆勇,屈忠鋒,等.基于面板數據的接近性和相似性關聯度模型[J].控制與決策,2016,31(3):555?558.

    [4] 余曉東,雷英杰,岳韶華,等.基于粒子群優化的直覺模糊核聚類算法研究[J].通信學報,2015(5):74?80.

    [5] 孫超,楊春曦,范莎,等.能量高效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分布式分簇一致性濾波算法[J].信息與控制,2015,44(3):379?384.

    第2篇:網絡藝術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微電影;藝術特征

    網絡時代催生出與這個時代相適應的藝術形態――網絡藝術。目前,學術界對網絡藝術的定義仍有爭論,主要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對網絡藝術概念進行界定:廣義的網絡藝術認為所有與網絡有關聯的藝術都應該稱為網絡藝術,既包括針對網絡傳播屬性制作、傳播的新興藝術形式,如網絡電影、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網絡音樂、網絡美術等,也包括通過網絡傳播的傳統藝術形式,如通過網站看到的各種影院電影、電視電影、戲曲、電視節目等等;狹義的網絡藝術概念專指前者:即專門針對網絡傳播制作的具有藝術審美特征的藝術作品。本文中提到的微電影是從狹義的角度出發,指專門針對網絡傳播,形式短小且具有電影藝術特征的電影形式。微電影具有典型的網絡時代特征,其題材選擇、情節設置、審美追求等都同影院電影和電視電影不同。

    一、微電影的制作特點及發展現狀

    (一)微電影的制作特點

    網絡傳播具有速度快、范圍廣、互動參與性強等特征。在網絡中,傳播者和受眾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參與到制作與傳播中。傳統電影的生產往往需要導演、編劇、攝像、燈光、后期、發行等十幾個專業部門配合完成。但是微電影在計算機軟件的幫助之下,幾個人,甚至一個人都能完成以前復雜的電影制作與傳播。與傳統電影動輒上千萬、上億的制作成本相比,微電影在制作方面的成本要低得多,同時,與傳統電影生產周期相比,微電影的生產周期要短得多。一部傳統電影從立項、送審,到搭建班底、拍攝、送審,直到院線上映,最短也要十個月以上的時間,而微電影生產無需層層報批,沒有條條框框的束縛,許多新銳導演及電影愛好者的才華可以通過微電影得到了充分展現,其周期相對要短得多。少的一兩天,多的幾個星期、兩三個月。①

    (二)微電影的發展現狀

    基于很低的制作門檻以及便利的傳播條件,越來越多的非專業人士投入到拍攝微電影的行列中,他們拍攝了大量的作品,例如:《剩男突圍記 》《我的浴室女友》《性命呼叫轉移》《給力情人節》《聽夢》《該死的胖子》等,數量巨大,參與人數和涉及的范圍都非常廣。

    由于微電影擁有巨大的市場前景,越來越多的專業拍攝團隊也加入進來,如由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新浪互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出品的《4夜奇譚》;由靈思傳播機構旗下靈思網絡影視中心投拍的全球首部微博系列電影《微博有鬼之目擊者》《微博有鬼之私信》《微博有鬼之@誰誰》等等,這些電影大多數由明星參演,拍攝專業,制作精美。

    二、微電影藝術特征探析

    微電影是由網絡媒介傳播發展起來的新興電影形式,拍攝、制作、參與者都與傳統的影院電影不同,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

    (一)多樣化的題材選擇

    微電影創作從專業走向草根,是一種面向大眾的個性化的自我展示,沒有票房壓力的微電影在題材選擇方面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

    1.愛情題材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微電影中的愛情主題清新,旨在感動年輕觀眾。有的傳達“樂觀、積極”的現代愛情觀,如中國最大的微電影出品方華影盛視推出“療傷系愛情微電影”系列,主打“治愈-勵志”風格,將愛情中最脆弱也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失戀”部分展現給觀眾,希望通過與觀眾最細膩的情感接觸,傳達“樂觀、積極”的現代愛情觀;有的將題材定位在回歸“純愛”、回歸傳統愛情觀,如微電影《蟻族的奮斗》。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情人節期間,在各大視頻網站以愛情為主題首映的微電影多達幾十部。②

    2.懷舊題材

    “懷舊”是人類的一種原初情感。從人類誕生之日起,渴望肉體和精神的美好、舒適、幸福與自由,是人類最根本最原始的天性。然而生活并不盡如人意,各種各樣的挫折、失敗總是不斷阻礙、毀滅著人的這種與生俱來的愿望,為了擺脫痛苦尋求解脫,人往往采用兩種方式進行精神的救贖,一種是繼續幻想美好并試圖付諸行動去追求未來的烏托邦,另一種就是反復地咀嚼品味往昔留下的美好記憶,以撫平痛苦聊以的“懷舊”。③微電影《老男孩》是一部懷舊題材的典型代表作品,作品以主人公王小帥和肖大寶的成長歷程為主線,帶領觀眾重回90年代的中學校園。從使用的道具到唱的歌曲如李春波的《小芳》、動畫片《花仙子》的主題曲、邁克杰克遜的《billie jean》、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等都充滿著濃郁的懷舊色彩。現實生活中的80后面臨著結婚、買房、就業等壓力,在巨大的壓力面前人往往留戀過去美好的回憶,充滿濃郁懷舊色彩的《老男孩》正巧擊中了80后心結,獲得了廣大80后觀眾的喜愛與追捧。

    3.熱點話題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隨時、隨地、任何人可以發表任何言論的微博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成為2011年發展速度最快的網絡應用,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已達到 2.5 億,較上一年底增長296.0%,網民使用率為 48.7%。微博用一年時間發展成為近一半中國網民使用的重要互聯網應用。④微博成為網絡社會的熱點話題,靈思網絡影視中心緊抓微博這一熱點話題,投拍了全球首部微博電影《微博有鬼之目擊者》《微博有鬼之私信》《微博有鬼之@誰誰》?!段⒉┯泄碇繐粽摺分v述了一個通過微博尋找“目擊者”的故事,《微博有鬼之私信》講述了一個漂亮姑娘在收到一封微博私信之后生活改變的故事,《微博有鬼之@誰誰》講述了小人物藥家威一心希望通過微博過上名利雙收日子的故事。《微博有鬼》三部曲系列利用三個風格迥異的故事多角度揭示了全新社交媒體環境下的網絡生態和復雜人性,并藉此片喚起網民對微博應用的理性思考。

    (二)節奏緊湊

    節奏是藝術的重要元素之一?!半娪笆菚r間的藝術,同時也是空間的藝術。節奏是影視藝術的重要造型手段,能夠增添影視的藝術魅力,可以創造氣氛和表現情緒。在影視中,節奏的快慢與激烈的呼吸和心臟的悸動完全一致,使存在于有機的節奏強度和藝術的節奏強度之間的一定關系更加強化?!雹?/p>

    微電影最大的一個特征是短小,最短的電影在十幾秒,長一點的一般在二十分鐘左右,這是由網絡時代“碎片化”的傳播特征和傳播設備決定的。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要將一個故事講清楚,需要非常緊湊的敘事節奏。例如微電影《起死回生的愛》以短短27分鐘講述了一個很有時代感的愛情故事,即一個有了外遇即將離家的女人和她一直細心照顧卻無法理解她的男人在結婚五年后面對即將到來的離別,兩個人內心糾結卻又無法割舍的矛盾心態。

    (三)追求自由的審美理想

    現代社會思想、文化的解放,喚醒了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主之心,使人萌發了對自由的強烈追求?;ヂ摼W由于自身的突出特性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比以往任何一種交往方式都廣闊的交往平臺,為沉溺于物欲焦慮中的現代人搭設了一個平等對話、暢所欲言的家園,使得人們追求自由的理想有了實現的可能。在網絡中,網民們可以自由發表言論、自由訪問網站、自由的創作和發表作品。在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網絡藝術,不但超越傳統藝術的審美屬性,而且展示自己自由創造、感性張揚的特征。⑥

    沒有投資、票房壓力的微電影給電影創作者帶來了空前的創作自由,只要不違反道德和法律,任何題材、任何表現形式都可以嘗試;可以反映現實生活,可以討論熱點話題,可以講述戀愛故事;可以是現代題材,也可以是古代題材;可以追隨潮流,也可以背道而馳;可以是系列劇,也可以僅僅只拍幾秒鐘。

    自由的參與使得網絡世界中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藝術家”,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模糊了,“網絡藝術以其意義的模糊性、影像的碎片化、情節的互動性、視覺聽覺的沉浸感、規則的不確定性、觀賞者的隨意性、作品的商品化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傳統藝術對“宏大敘事”、“真理”、“本質”的價值訴求;在網絡中,藝術家的主體性常被消解,“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的精心創造被“怎么都行”替代……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模糊了。”⑦

    自由是全方面的,不僅制作者擁有完全自由,電影受眾也可以自由的發表評論,針對電影拍攝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改變電影的情節,微電影追求自由的審美理想完全實現了藝術追求自由和個性化的精神內涵。

    作為網絡時代的產物,微電影具有題材種類多、節奏緊湊、追求自由的審美理想等藝術特征,充分滿足了網絡時代受眾的審美需要,具有巨大的受眾市場。隨著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的加入,相信不久的將來微電影一定會成為越來越成熟的藝術形式。

    注釋:

    ①楊曉茹.《網絡電影產業探析》,《當代電影》,2011年7

    月。

    ②《情人節微電影折射現代愛情面面觀》,news.省略。

    ③姜輝.《論當下中國電影的“懷舊”傾向》,《作家雜

    志》,2008第3期。

    ④《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

    網絡信息中心。

    ⑤郭蔚.《電影節奏的旋律》,《電影評介》,2009年第1

    期。

    ⑥楊曉茹.《淺析網絡藝術的審美追求》,《新疆藝術學院

    學報》,2009年9月。

    ⑦歐陽友權.《網絡傳播與社會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第189頁。

    第3篇:網絡藝術的特征范文

    網絡廣告交互動畫設計藝術概述

    網絡廣告交互動畫。網絡廣告交互動畫就是以國際互聯網為載體,采用相關的電子多媒體技術。以計算機科學、美學、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等理論為指導,進行設計制作的、具有交互功能和良好的商品信息傳播功能的網絡動畫。這種網絡廣告交互動畫在播放的過程中,廣告受眾可以對動畫的播放進行某種操作和控制。另外,由于商品的性質以及設計制作時使用的軟件和技術的不同,這種操作和控制的程度可以在制作時預先設置。

    網絡廣告交互動畫設計藝術。網絡廣告交互動畫設計藝術是一種人性化的設計藝術,它通過多媒體數字平臺,通過對廣告動畫內容情節的藝術設計,使廣告受眾能夠接受,并主動地進入具有動態功能和聲像效果的交互動畫情節,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參與和控制該情節中的發展與變化,從而使廣告的商品信息有效地影響受眾,使其產生認同感。這樣在參與的過程中也就接受了廣告即商品。所以說,網絡廣告交互動畫設計藝術是以網絡媒介為載體,通過數字化的設計手段。以人的多種感官為平臺,人類理性思維和藝術靈感高度融合的一種全新的綜合數字藝術形式。

    交互動畫廣告設計藝術的主要目的是傳遞商品信息,促進銷售。具體說就是通過良好的交互動畫的藝術設計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進而借助網絡和多媒體的互動手段來傳達產品的信息。通過必要的交互操作,結合多媒體手段增加了網絡廣告的參與性和趣味性,以達到其提升廣告被注意度的目的,從而提高廣告的效率。

    交互動畫在網絡廣告中的應用

    交互動畫在網絡廣告中的應用現狀。追本溯源,網絡廣告發起于1994年的美國。當年10月14日,美國著名的Wired雜志推出了網絡版的Hotwired(www,hotwired,COB),其主頁上開始有AT&T等14個客戶的廣告Banner。這成為最早的網絡廣告。這是廣告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個標志。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絡的迅速發展,基于網絡上的商業應用也呈爆炸性的增長。國際知名企業早就捷足先登在網絡上建立企業網站,宣傳企業與產品,尋求網上商機。而不少嶄露頭角的新企業也不甘蟄伏,紛紛注冊網址、建立網站。這使得企業上網成了空前的熱點。眾多國際級的廣告公司都成立了專門的“網絡媒體分部”,以開拓網絡廣告的巨大市場。

    在網上也可以搜索到一些國際知名品牌的網站,其中不乏交互式動畫的影子,有些大型企業的網站還把交互動畫作為企業及其產品推廣的主要方式,其形式也多種多樣。

    目前網絡廣告交互動畫在國內處于發展階段,中國網絡廣告是1997年3月In,tel在www,chinabyte,com(傳播網站)上的旗幟形式的廣告,而后1998年的第三季度,chinabyte舉辦了網絡廣告研討會,使得更多的廣告商與企業認識了網絡廣告,這個時候中國市場上的PC機大規模上網,中國的網絡工程得到迅猛發展。國內的一些門戶網站和企業網站也開始嘗試制作一些帶有交互動畫的廣告作品。

    網絡廣告對交互動畫設計的需要。在信息時代,網絡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而誘人的生產與生活的手段與空間,而且正在擴展出一種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網絡生存方式。廣告方式也漸從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戶外廣告向網絡廣告轉移。企業也看到互聯網作為一個相對自由、經濟與高效的信息傳播媒介,為企業產品的銷售與服務乃至企業形象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網絡廣告的最終目的同其他的傳統廣告形式一樣,就是引起受眾的購買欲望從而銷售商品。具體說,就是通過良好的廣告設計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進而借助網絡多媒體手段來傳達商品的信息。而大多數商業網站,其呈現商品的方式都是以平面圖片、文字敘述為主,瀏覽者只能得到用文字、圖形、線形動畫等單一手段來描述的商品信息。當人們不再滿足于平面的展示方式時,便紛紛探索服務于互聯網上的可交互、富有趣味性、參與性的廣告形式。這時由于硬件及網絡的發展,計算機運算能力的提升,廣告交互動畫在網絡上的應用逐漸變為可能。網絡廣告交互動畫可以通過廣告的交互動畫對商品有直接的體驗,從而更容易掌握商品的信息。以便對商品進行評估。進而促進受眾作出購買的選擇,給商家帶來利潤。

    交互動畫在網絡廣告中應用的優勢。多重的感官刺激可以加深印象,從而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通過它的交互性、可參與性,以及由此產生出的娛樂性特點很容易迎合新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和口味。交互動畫本身具有的吸引力,大大緩解了消費者對廣告的厭煩情緒,相對于以往的網絡廣告單向傳播的模式,交互動畫的娛樂性又使它很容易吸引消費者關注網絡廣告的內容,進而關注廣告產品或是網絡廣告的企業本身。這樣一來,可以增強網絡廣告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從而提高產品的認知度,進而提升企業的形象。

    網絡廣告中交互動畫設計藝術的形態特征

    以數字媒介為載體?!皬拿浇椴牧习l展的角度來看。人類設計藝術的演進可劃分為天然媒介、人工媒介和現在的數字媒介?!彼f的數字媒介,一般是指兩大類:一類是介質數字媒介,包括軟盤、硬盤、光盤、VCD、DVD以及更新的存儲介質:另一類是網絡數字媒介,即互聯網。由于網絡廣告交互動畫設計藝術作品的創作和傳播都是在數字媒介的傳載下,通過視覺、聲音等媒體技術與表現手段。才能實現為我們對廣告商品的某種體驗。所以,作為網絡廣告交互動畫設計藝術實現的前提與基礎,數字媒介直接規定著其藝術形態及審美特征,而且也決定著其設計藝術的思維活動和技術操作。而且,網絡廣告交互動畫設計藝術在儲存、瀏覽方式以及視聽形式上都改變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改變了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和思維的方式。

    交互過程的人性化。網絡廣告交互動畫設計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它的交互過程的人性化。所謂交互過程的人性化。是指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撐下,通過其藝術性、識別性、趣味性、交互性和易操作性等特性,以一種簡潔、自然的方式與廣告受眾進行互動,設計以人為出發點和歸宿,設計的核心是人,圍繞著人的需要,滿足人的需求。正是這一特征,凸顯出網絡廣告交互動畫設計藝術的價值,并實現了人類設計藝術和欣賞觀念的一次革命。

    數字技術與藝術的融合?!皵底炙囆g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的聯姻或結合的寧馨兒,它體現了科技文化與審美文化的互動和交融,也是科學技術向藝術滲透的一種具體表現?!弊鳛閿底炙囆g范疇下的網絡廣告交互動畫設計藝術。毫無疑問是現代技術與藝術的融合與共生。

    從網絡廣告交互動畫設計作品的創作手段來看,是以數字技術為實現手段和基礎的,包括圖形圖像處理、多媒體信息采集等數字技術;但它們又涉及相關的造型藝術、視覺藝術、聽覺藝術和人機工程學等藝術學科。數字技術直接介入網絡廣告交互動畫設計藝術,成為它的本體存在的一個組成部分和基礎,它同時體現著人與技術及藝術之間新的融合。

    結語

    第4篇:網絡藝術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交互性;美學;思考

    視覺文化在20世紀由于媒體形式的變化而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而對于新媒體藝術的產生和發展也是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和變革,社會生活也全面地進入了由數字化技術支撐的媒體化時代。新媒體藝術也順應時代的發展應運而生,同時也與沒學的發展緊密相連,帶著深厚技術化烙印的新媒體藝術在自身發展獲得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為藝術美學的發展帶來新的審美趣味,大量運用數字智能化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媒體技術為藝術的變幻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也使相關領域開始認識思考交互性濃厚的新媒體藝術到底會到美學產生什么的影響和促進作用。

    1 新媒體藝術的界定和主要特征

    新媒體藝術不同于現成品藝術、裝置藝術、身體藝術、大地藝術。新媒體藝術是一種以“光學”媒介和電子媒介為基本語言的新藝術學科門類,新媒體藝術是建立在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基礎上的,其表現手段主要為電腦圖形圖像(computer graph),通過利用錄像技術、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等作為創作媒介的中介將多媒體工具與現代藝術進行整合進而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的技術。新媒體藝術最主要的特征是虛擬性,即以獨特的虛擬交互而表現出來的影像肌理為質感,增強與觀眾的互動,從而與觀眾的參與保持著相互依賴的關系。其技術在實現形式上的幻想、規劃性、復合性和虛擬性等使新媒體藝術成為語言的典范性。技術性,即新媒體藝術通過借助計算機、網絡等技術創造的革命和媒介轉化的瘃,創造了夸張而富有夢幻色彩的藝術效果;互動性,新媒體藝術的互動性契合了藝術家與觀眾的互動,通過專業領域的拓展向工程領域、資訊領域、信息科技領域等的尋找技術和人才的幫助。

    2 新媒體藝術的交互形式

    2.1 新媒體藝術的時空交互

    新媒體藝術在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和突破使傳統的藝術門類融合。通過與音樂、戲劇、文學、繪畫、建筑等藝術形式。新媒體藝術帶給人們的往往是空間狀態的感官享受,時間性很強,比如在作品中添加虛擬空間元素,這些虛擬空間的不確定性增強了不僅將觀眾帶來空間的體驗,而且增添了藝術參與的紛繁多樣性,為實現更好的藝術效果做鋪墊。通過新媒體藝術的時基特征,不難發現當代新媒體藝術的典型特征就是以時間為基礎,通過時間軸線的利用,通過時間軸線,新媒體藝術通過錄像鏡頭、網絡互動體驗、時基媒體等技術輪回復活。尼克那佛利蒂斯的作品之一《追尋一個地方》,在這部影像裝置作品的表演中,演員通過頭戴乳氣球打扮成玩偶,增強了表演的戲劇化表演體現。非線性的時間窗體通過富有彈性的心理時間,將主觀體驗有了生動形象的表示。通過重復、強調等打破物理時間順序的手法,使心理狀態的表現有了視覺形式,將聯想通過時間軸進行順次展開,增加了畫中畫與疊畫等特技表演。新媒體藝術的空間體驗也有別于的藝術空間體驗,增強了視覺沖擊力。如圖1所示。

    2.2 身臨其境――虛擬與現實藝術的交互

    藝術設計借助于虛擬現實技術,增強了設計的身臨其境性和交互性,實現了所謂的“身臨其境的藝術設計”,這種新穎的藝術創作設計方式,目前在影視制作、建筑規劃、工業設計、文化傳播、網絡藝術等領域,并給這些領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氣息和變化,實現了傳統藝術領域無法實現的特點和功能,使虛擬現實藝術變得更加直觀、更加貼現現實并追求協作一致性。一般情況下,人們對信息的接收和處理都是通過“視”和“聽”完成的,眼睛和耳朵都是我們對信息最初的感性認識,進而對事物的分析、思維過程、判斷推理等獲取審美愉悅進而傳達所要的藝術信息。

    3 新媒體藝術對美學的影響

    新媒體藝術的交互性對藝術美學產生的重要的影響,更為藝術與技術的探索帶來了廣闊的思考空間。藝術觀念與美學是互動發展的,他們之間有著先天的不解之緣,只有實現藝術與技術的充分融合才能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美學的創新發展。如歐洲的一個休閑廣場,廣場的照明強度是由全球上網的人流量來決定光線的暗弱的。這種超越時空的體驗就是新新媒體藝術對美學的影響。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催生了美學藝術的發展,美學藝術的發展又加速了新媒體藝術的技術的快速革新。以計算機、網絡等為代表的新型工具的出現又不斷對美學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為新媒體藝術是從新的生產要素、文化藝術理念中發展起來的一樣,它必定為技術的探索帶來了更加廣闊的變化。新媒體藝術是當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與美學等藝術學科相互融合的產物。一方面,新媒體技術對于美學等技術是重要的,美學的存在和創新發展對新媒體藝術的發展更為重要,為新媒體藝術的進步和提升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素材。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在藝術和科學技術之間構建了新型的藝術關系和形式,為新媒體藝術的創新發展賦予獨特的文化內涵,同時也為新媒體藝術與美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4 結束語

    技術的發展進步為新媒體藝術的交互性帶來極大的便利,也為藝術的創新和升華提供了可能。正是技術的不斷進步促使新媒體在內涵、形式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媒體藝術正在引領美學的時尚潮流,引導美學向藝術化、人性化等方面不斷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聶莎.淺談新媒體藝術的交互性[J].美與時代(中旬),2013(01):7474.

    [2] 徐靜,傅暢.新媒體藝術的交互性帶來的美學思考[J].科技信息,2007(27):213213.

    [3] 謝卉新媒體藝術的交互性品格探議[J].裝飾,2006(08):128129.

    [4] 廖靜,龔宗明.新媒體藝術對現代藝術發展研究淺論[J].大眾文藝:下半月(浪漫),2010(12):216216.

    第5篇:網絡藝術的特征范文

    一、數字媒體發展的歷程

    我們說人類的傳播經歷了幾個階段:身體語言和原始視覺傳播階段口語傳播階段紙質傳媒階段電子傳媒階段數字傳媒階段(我們現在經常稱之為數字媒體)。通常所說的“數字媒體”主要就是依托網絡核心的傳播媒介。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歷程和計算機產業、通信產業以及大眾傳播業有著密切相關的歷史。從最開始1946年第一臺數字式電子計算機的誕生,計算機逐步出現了文本編碼、圖形編碼、視音頻編碼、等一系列核心技術,這些技術的出現為數字媒體技術提供了技術支持。隨后電腦又出現了局域網聯合,這一切都宣告了多媒體技術和數字技術即將進入媒體舞臺。1989年WorldWideWeb誕生與瑞士,1992年通過FTP以可以從CERN下載獲得WWW瀏覽器。從1996年到2000年,多媒體計算機和因特網成為20世紀末最鄰人矚目的技術成果被載入史冊,從此整個世界都進入了“數字媒體”時代。[2]那么數字媒體藝術,即使用數字技術制作各種形式的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或信息產品,如虛擬現實、網絡游戲、數字音樂、電腦動畫、錄像裝置作品、多媒體光盤、人工智能等等。也可以說數字媒體就是數字媒體藝術的載體。傳統的藝術品依賴于紙張、顏料、石膏或者木頭等,而新媒體藝術的媒體依賴性表現在對數字化的傳統媒體、光盤媒體、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的依賴??梢哉f數字媒體藝術是計算機與藝術的聯姻,它在過去的50多年也經歷了從啟蒙到成長和興旺的過程,其大致的發展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數字藝術的啟蒙和探索時期這一階段為數字藝術,主要是對計算機圖形和圖像的研究,這方面的研究對數字藝術的實現提供了很重要的基礎。早期的計算機還是通過編程來實現大多數的動畫和圖形的,這些動畫和圖形不是出現于藝術工作室而是實驗室,創作出這些作品的人沒有受過專門的藝術培養,但是已經對藝術有了相當的敏感度和一定的創作想法。到了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了計算機圖像和三維動畫,這些技術至今有的仍然在使用。出現了專門的電腦繪圖軟件,表達圖像和三維環境技術也更加成熟,所以吸引了很多專業的藝術家來使用計算機來完成他們的藝術創作,一些數字藝術作品、計算機動畫很電影特技開始出現在娛樂商業電影市場。

    2、數字藝術的普及和興旺期這一時期電腦技術更加進步,數字媒體的軟件也從無到有,功能也日趨復雜,出現了如photoshop,3dmax等專業圖像軟件,三維動畫以及虛擬環境設計的能力大大增強,進而創造出更多具有藝術美感的作品像我們熟悉的電影《侏羅紀公園》中活靈活現的恐龍形象,《魔鬼終結者Ⅱ》中的液體機器人都是通過三維動畫技術塑造出來的,給了當時的觀眾以極大的視覺震撼力。這標志著以計算機圖形技術為代表的數字電影時代的開始。

    3、數字媒體藝術的深入發展期數字媒體已經開始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娛樂方式,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熟,“多媒體”、“互聯網”、“電腦三維動畫”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并且互聯網已經開始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的“桌面出版”浪潮使得設計、印刷、出版率先實現了電腦半自動化控制,90年代數字媒體藝術開始全面介入繪圖、廣告、包裝、印刷、展覽等服務行業。同時三維技術的發展也使它在環境設計、裝潢設計、建筑設計等行業中充分的嶄露頭角,而且之后又出現了網絡游戲電子游戲,這又出現了一種新型的職業叫電腦動畫設計師。從那以后一直到現在數字媒體藝術一直都在跟傳統藝術在互相的滲透中,傳統的繪畫、攝影、錄像藝術通過計算機這個紐帶可以完整的聯系在一起。今天數字媒體藝術已經完全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攝影、攝像、繪畫、電影、電視、廣告、包裝、設計、電子、網絡遠程等等,可以說我們今天現代化中生活處處都離不開數字媒體藝術。

    二、數字媒體藝術的特征

    [3]與傳統的媒介相比數字媒體具有更突出的兼容性、共享性和交互性。其主要特征表現為互動性、共享性、即時性、非受控性、多媒體性和虛擬性等特征。而作為以數字媒體為基礎形成的數字媒體藝術更是繼承和發揚了數字媒體的這些圖特品質,其主要特征表現為:

    1、參與性與互動性“互動”與“參與”已成為了時下流行的字眼。傳統的藝術總有讓大眾感覺遙不可及的感覺,而互動與參與拉近了藝術與大眾的距離。任何一個人只要你可以上網就可以時刻參與到對藝術作品的討論之中,參與者可以自由發表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與喜好。而且對于藝術傳統的欣賞和鑒別只能通過視覺和聽覺兩種感覺,數字媒體藝術增加了觸覺和嗅覺,例如現在流行的模擬游戲、3d影院、機器人藝術。這些都是數字媒體藝術的魅力,人們可以更加身臨其境的體會到參與性與互動性在數字媒體藝術中的樂趣。

    2、可復制性和可編輯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發達出現了一個明顯議題就是復制性,這就對藝術的真實性出現了質疑,很多藝術大師認為數字媒體藝術的機器復制只是復制了藝術品的外在,只是一種表象完全抹去了藝術品真正的韻味。然而數字媒體的藝術大師卻創造出虛擬現實(CR),一個現實,一個虛擬,或者說是另類的現實,不僅可以復制也可以編輯,把虛擬和現實完美的結合到一起如圖1。也可以與后現代藝術相結合如圖2。如果簡單復制,是侵犯了藝術的原創性,利用數字化操作將作品改頭換面,可以稱其為一種高調的復制藝術。數字媒體藝術的可復制性和可編輯性在此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3、媒體集成性和綜合性傳統的藝術作品大多都是利用不同的材質和工具完成。而今我們進入了數字時代,所以數字媒體的藝術大師們就嘗試利用計算機技術和數碼技術來完成一些藝術作品。例如,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繪制油畫、版畫或者水墨畫。而且在整個繪畫過程中計算機可以記錄每一步的操作,畫家可以對記錄下個任意步驟進行修改或重做以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完成以后還可以加上字幕配上背景音樂。這樣的藝術作品不僅超出了“模仿”的范圍而且又給作品賦予了新的創意。還有像現在我們經常觀看的電子地圖、電子雜志以及電子圖書等等,這些新興的媒體的“集成性”和“交互性”使得他們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豐富多彩,更加的能取悅于大眾。

    4、商業服務性數字媒體藝術品的產生也帶來了商業服務性。數字音樂、FLASH動畫、網絡游戲、手機游戲、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等,這些特種產品都使數字媒體藝術的衍生產品,它們使數字媒體藝術品的內涵得到了升華,它們進入了大眾文化的消費市場,并且對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深遠的影響。大眾藝術所特有的黑色幽默、無厘頭、詼諧、調侃、諷刺、惡搞等特征在新媒體作品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拉近了大眾與藝術的距離,真正做到了“人人參與、不分貴賤”的大眾化藝術特征。

    三、數字媒體藝術的展望

    第6篇:網絡藝術的特征范文

    民間藝術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只有轉化為文化產業資源,才能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我們借鑒查爾斯•蘭蒂(CharlesLandry)的“價值鏈分析法”(ValueProductionChainAnalysis)來構建民間藝術產業價值鏈的構成,其核心內容就是構成文化產業的基本價值鏈的五個環節:創意的形成(作品的形成過程)、從創意到產品(產品的形成過程)、文化產品的流通(商品的形成過程)、文化產品的發送機構(渠道的傳播過程)和最終消費者的接受(市場的分配銷售過程)。

    二、新媒體的概念與特征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任何一種前所未有的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都可稱之為新媒體,目前學術界對于新媒體的界定也是眾說紛紜,無一定論。本文所指的新媒體是指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既包括網絡媒體、移動媒體,也包括更加強調互動和參與的社會化媒體。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互聯網、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手機網絡等。新媒體主要具有三個特征:第一,數字技術。首先,信號傳輸的高速度和高清晰度。由于數字信息可以做壓縮處理,因此能夠在一定的發射容量或波段內傳輸更多的信息。數字多媒體藝術觀眾以立體的感受,比起傳統的平面藝術的表達方式來更加生動。第二,高度共享。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信息傳播方式由一點對多點,變為多點對多點。第三,交互即時。傳統媒體的傳播形態、通道是固定的,信息者掌握了信息的內容、表現形式等完全的主動權,而新媒體的網絡化、交互性,使傳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轉換極其容易。如今,一個人通過發送手機短信、撰寫日志、網絡群聊等方式,就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進行大眾傳播,并開展相互點評,大大突破傳統媒體的信息壁壘。

    三、新媒體給民間藝術產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1有利于民間藝術的傳播及傳承由于收益低、成本高的原因,除了一些公益性質的廣告插播之外,很少見到民間藝術的專題報道。人類已經進入基于數字技術的新媒體時代,民間藝術的傳播方式也必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新媒體的低成本、高度共享、交互即時等優勢必能將互聯網技術與民間藝術傳播有機結合起來,推進中國民間藝術的繁榮發展。而民間藝術的傳承方式也主要限于家庭傳承、師徒相承、學校傳授、博物館等傳統方式,這些方式普遍存在不易保留、受眾有限、學時較長等弊端,降低了人們學習民間藝術的熱情,尤其是年輕人。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可以利用虛擬技術再現民間藝術的存在方式。具體來講,就是通過融合圖像處理技術、多媒體技術、傳感器技術等信息技術,仿真現實環境。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實現人機交互,使人完全沉浸到虛擬環境之中,學習民間藝術的精髓,豐富民間藝術的傳承方式,并實現永久保存。

    2有利于民間藝術的創新與增值無論何種形式的民間藝術要想產業化發展,離不開與時俱進的內容與形式,來增加其市場價值。新媒體的運用可以在傳統民間藝術的基礎上,利用現代觀念及技術,將其發展創新,以全新的姿態進入主流藝術領域。例如,豐富多彩的剪紙藝術不單是大紅的窗花,可以運用到桌布、窗簾等生活用品的設計中,更好地增加其市場價值。3可實現與媒體產業的互利共贏無論是以時段來計費的電視廣播廣告、以版面計費的報刊廣告,還是以位置計費的戶外廣告,都鮮有見到民間藝術的身影,究其原因,無非是利潤太低。而新媒體信息具有成本低、門檻低、共享快、針對性強、大眾參與等特點,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已逐漸將其視為最有發展潛力的信息平臺。民間藝術產業也應抓住這一機遇,借助這一平臺,實現其有效傳播。例如,在今年中秋節、教師節期間,河北保定舉行了冰燈展、花燈展的門票免費、優惠活動,凡持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都可享有優惠條件,這一信息的有效傳播媒介主要是QQ、微信、手機短信、電腦網絡等,教師的QQ群、微信朋友圈等都大量轉發了這一信息,活動期間許多教師紛紛帶著家人感受了這一身邊的民間藝術形式。可見,有效利用新媒體不僅對民間藝術產業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對新媒體產業本身的發展也有很大幫助。

    四、新媒體在民間藝術產業價值鏈構建中的運用

    1利用數字技術拉長民間藝術產業鏈條數字技術在我國許多行業中都已有不同程度的應用,基于數字技術的產業發展也被冠以朝陽產業的稱號,民間藝術也可以借助這一新技術,擺脫當前困境,使其得到合理保護和發展。具體來講,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第一,利用數字技術增強民間藝術的體驗效果。利用虛擬現實、數字仿真、動作捕捉、數字音樂等技術,對民間藝術進行全真模擬,并將這些資料進行保存傳播,使想了解它的人可以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第二,與數字技術共生融通,尋求發展機遇。同時,還可以將民間藝術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數字技術的發展中,比如,動漫產業、網絡游戲等設計中可以吸納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人物形象、道具使用等方面的靈感,使得二者共同發展。

    2利用新媒體營銷,有效促進民間藝術的渠道傳播及分配銷售技術的革新對于營銷思維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如今的營銷活動更加注重體驗性、溝通性、差異性、創造性、關聯性。第一,建立地方性民間藝術網站,并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宣傳推廣。目前,互聯網已經覆蓋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因而通過建立專門的網站可實現民間藝術資源共享的目的,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的民間藝術,促進其傳播與交流,提升中國民間藝術的魅力。在網站的頁面設計上應突出其地域與民俗特點,在網站功能上應注重用戶需求導向,在網站內容上應體現其市場價值。做到以上三點,才具備網站持續建設的基礎。目前,我國也有許多相關的民間藝術專題網站,但影響力、點擊率很大的網站幾乎沒有,因此,網站的推廣仍需努力,而新媒體的運用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推廣媒介,比如可以通過政府部門的官方的微博、微信信息,策劃熱門議題等形式,依托廣泛的受眾,在最短時間內將網站信息傳遞出去,并在受眾之間引發再一次的內部交流傳播,更多地增加網站瀏覽量。第二,利用新媒體,建立品牌名片。在市場經濟的時代,新媒體的傳播力量有利于形式多樣的民間藝術打造自己的品牌名片。民間藝術本身是以古老的技藝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要想走進商品市場去競爭,必須借助新媒體自己的作品信息,煥發出新的活力,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樹立標志性形象,在眾多信息流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和話語權,有效傳播信息。

    第7篇:網絡藝術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新媒體;魚皮藝術

    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除漢族外還有55個人口相對較少的民族,稱其為“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都擁有自己博大精深且歷史悠久、別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而這些文化經過歷史的沉淀與洗禮,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燦爛的一部分。赫哲族的魚皮藝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固然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文字記載的魚皮藝術品至少也有2500年的歷史,同時具有很高的研究傳播價值。

    一、魚皮藝術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困境

    所謂新媒體,是伴隨著互聯網發展,以數字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主要支撐,以數字化、交互性、超時空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體形態。由于新媒體的發展未達到一個非常成熟的階段,區域民族文化的傳播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更加艱難,面臨著如下困境:

    (一)魚皮藝術傳承人年齡結構老齡化,對新媒體知識了解甚少

    據了解,傳承者多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的眾多限制條件構成了使用新媒體的障礙。首先,老人的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限制,識字水平較低,不能讀懂新媒體產品的使用說明甚至是新媒體上傳播的信息。其次,老年人收入偏低,甚至大部分沒有固定的收入,這樣的經濟狀況和條件也制約了他們能夠在第一時間接觸最新的媒體產品。再者,老年人的傳統觀念較深,對金錢態度謹慎,并且更多地將重心分配在子女和養老方面,因此在新媒體的花費上比例較小。

    (二)魚皮藝術特色的趨同化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新時期的大眾媒體的即時性、碎片性特點在少數民族文化傳播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所有的文化在傳播介質上被無限壓縮,從“面”到“線”,最后從“線”到一個個幾乎辨別不出某個單獨文化特征的“點”,這導致受眾在接受魚皮藝術相關知識時也呈現出碎片化、轉瞬即忘的特征,魚皮藝術的特色不再,也就失去了傳播和繼承的最大價值。

    (三)新媒體環境下的娛樂化削弱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和嚴肅性

    新媒體產業發展的基本動力就是滿足受眾群體的娛樂性需求,這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魚皮藝術文化傳播過程中被滲入了娛樂性成分,如魚皮服飾被當作戲服進行表演等,這使得魚皮藝術的文化底蘊受到了一定影響??傮w上看,以魚皮藝術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文化在新媒體環境下所面臨的困境,一是傳承人的主觀因素使得新媒體無法參與到傳播過程中去,二是新技術本身的特性造成的文化落差。

    二、魚皮藝術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的可行性

    新媒體在給魚皮藝術傳播帶來挑戰之際,也為其進一步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一)不同文化在新媒體介質上彼此碰撞與交融,進而獲得發展新活力

    新媒體除即時性外另一個重大的特征在于交互性,體現為傳播溝通時的互動、對文本解釋的互動,信息的發出者與接收者是可以相互溝通的,而且不存在哪一方處于一定的優勢地位,兩者可相互轉化。以普及最廣的手機為例,當一個人在使用連通網絡的手機時,他既可以接收信息又可以發送信息,這就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赫哲族的魚皮藝術可以與土家族的吊腳樓文化相互碰撞,也可以與漢族文化相互交融,每個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接受任何自己欣賞的少數民族文化。在這種過程中,魚皮藝術在對外傳播過程中也不斷豐富自身,豐富了文化內涵,提高了文化價值。

    (二)新媒體的虛擬性使得魚皮藝術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

    新媒體的虛擬性具體體現在空間、環境、現實狀況、身份等層面的虛擬。傳播者可通過各種軟件制作出逼真的虛擬物件,受眾可以透過屏幕身臨其境般地觀摩魚皮工藝品的制作過程、體驗其制作成果,相比傳統傳播方式節約了成本,而且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民族、年齡等因素而造成歧視和偏見,消除了溝通困難和障礙,使魚皮藝術單純作為一種文化產品進行傳播輸出。

    (三)新媒體的數字性大大提升魚皮藝術的傳播速度

    數字化帶來了媒介文本內容可以和物質載體相分離的機會,而且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和非線性的方式處理,這無疑在傳播過程中省去了不必要的煩瑣的步驟。例如,通過視頻可直接呈現魚皮藝術制作的全過程,受眾輕點手指便可以通過數字化信息了解魚皮藝術的內涵與精神,既便捷又快速高效,有的放矢的同時取得了有效的傳播效果。當新媒體具有的交互性、虛擬性以及數字性等特征被運用到少數民族文化傳播過程中時,無疑對魚皮藝術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方式的探究提供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借鑒意義。

    三、魚皮藝術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方向的探究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2016年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ヂ摼W普及率為53.2%;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44億,占網民總體的47.1%,較2016年6月增長1932萬。我國擁有數量如此龐大的網絡用戶,那么網民自發地傳播以赫哲族魚皮藝術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文化似乎是條必經之路。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探索魚皮藝術傳播的新方式:

    (一)基于社交媒體的“微傳播”

    “微傳播”是指借助各類移動社交平臺進行傳播的方式,包括微信、微博、QQ等,據統計,2016年底微信、QQ空間的使用率分別達到85%、67%,各類社交應用持續穩定發展,互聯網平臺實現泛社交化。借助“微傳播”中的人際互動、口碑傳播能夠實現魚皮藝術的有效傳播。以佛教文化傳播為例,延參法師因一段接受采訪的微博視頻而意外走紅,至今粉絲數量已達4536萬,成為網絡平臺上佛教文化的代言人?!拔鞑ァ币矠榉鸾涛幕瘋鞑ヌ峁┝藦V闊的媒介平臺。社交網絡具有極強的互動性,在人際交互中形成裂變傳播的趨勢,魚皮藝術依托“微傳播”,通過生產優質內容、引爆社交話題、吸納受眾參與等多種方式實現有效傳播。

    (二)借助直播平臺的互動傳播

    網絡直播日漸成為當下最火熱的媒體之一,接近半數網民使用移動直播軟件。網絡直播具有較好的即時性、互動性,能帶來更好的“臨場感”,將魚皮藝術的觀賞價值最大化。麗江古城內的許多商鋪皆采用直播的宣傳模式,店員們除了在門口擊打手鼓招徠顧客以外,還同時進行網絡直播,與各地網友進行實時互動、線上交流,以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魚皮藝術以各類服飾、繡畫為載體,便于在網絡上進行視覺傳播,通過展示魚皮服飾、魚皮畫的制作流程與制作工藝,加深大眾對于魚皮藝術的理解、認同,實現互動傳播。

    (三)依托電商平臺的商業模式

    文化的傳承由文化自身的積淀決定,同時也有賴于物質基礎支撐,良好的商業模式能維持魚皮藝術的持續健康發展。對于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O2O電商模式具有廣泛的市場空間。百度糯米已經推出了非遺有價產品的專題活動,2015年,國內首家官方授權的非遺電商平臺“e飛蟻”也強勢上線,進一步完善了“文化+電商”的運營模式。因此,魚皮藝術可以同步發展實物售賣與旅游業兩條線路。一方面,在線上推出魚皮服飾、魚皮圖畫等實物產品吸引各類文化愛好者;另一方面,與線上旅游平臺達成合作,以魚皮藝術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

    四、結語

    近些年來,少數民族文化傳播效果式微。這就要求當下應根據實際情況,巧妙靈活地運用新媒體來為少數民族文化傳播增添活力和色彩。新媒體作為現代文化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少數民族文化中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傳播作用。綜合運用新媒體,增強以赫哲族魚皮藝術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力度、廣度和深度,可以為民族文化傳播提供充足的活力和有效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李良榮.網絡與新媒體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7.

    [2]孫鈺欽.新媒體時代少數民族文化傳播渠道探索[J].編輯之友,2013(8):68.

    [3]崔玉范.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3):147.

    [4]陳峻俊.淺析網絡時代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新特點[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2):167.

    第8篇:網絡藝術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 網絡媒體 藝術素養 培養對策

    步入信息時代,經濟快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多元文化交融發展,藝術已經廣泛進入電視、電腦、網絡等大眾媒體,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學習,以及精神陶冶不可分割的部分,藝術素養隨之也成為信息時代人們提高精神生活質量的必備素養之一。因此,探討網絡媒體環境下藝術素養的培養問題,是一項符合社會現實和時展的課題。

    1.網絡媒體環境下的藝術素養概述

    藝術素養一般是指個體通過接觸、欣賞、鑒賞藝術作品所獲得的內化了的藝術底蘊。在網絡媒體環境下,藝術素養主要指現代媒介公民通過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如電視、電腦、手機等)接觸和體驗傳統的藝術門類(如美術、音樂、文學、舞蹈、書法、戲劇、建筑、服飾、裝潢等)和新媒體藝術門類(如電影、電視、數字短片、動畫等)時展現出來的稟賦、能力、品味、修養和舉止風度等。它是信息媒介素養、形式符號素養和其他相關素養的綜合體,包含了個體對美的理解,蘊含了個人的生活品味和審美價值追求。

    藝術素養的培養能夠使人們在數字圖像信息的轟炸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形成健康向上的藝術趣味,不斷提高藝術修養和品位;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有助于人們在網絡虛擬的審美活動中積極投入情感,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體驗,而不是停留在低俗的感官刺激愉悅上。藝術素養的培養對人心靈的凈化、人格的全面發展和精神世界的豐富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藝術素養的培養與提升,還能夠使社會文化藝術更加健康、繁榮地發展,調節人際關系,使社會各個不同的群體都能夠有序而自由地發展,從而促進社會和諧。

    2.網絡媒體在藝術素養培養中的作用

    網絡媒體也可以稱作“互聯網媒體”、“第四媒體”,是指借助互聯網信息平臺,以電腦、電視及移動PC和手機等為終端,以文字、聲音、圖形、影像、動畫等形式傳播媒體信息的一種數字化、多媒體的傳播媒介。[1]網絡媒體具有即時性、連通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創造性等特征。在藝術素養的培養中,網絡媒體發揮著傳播藝術信息資源、連接新媒體平臺、構筑藝術素養教育網絡資源庫和創生并承載新媒體網絡藝術等四方面的作用,如圖1。

    首先,網絡媒體作為藝術信息資源的傳播渠道,體現了其即時性、連通性、交互性等特點。在網絡媒體環境下,人們通過網絡接觸、欣賞、體驗藝術不但能夠超越時空的限制,而且更加方便快捷,互動性更強,同時能帶給人們一種更加自由的藝術審美和全新的審美體驗,從而獲得藝術的熏染和陶冶。

    其次,網絡媒體的即時性、連通性和交互性等特征使之將各類新媒體平臺連接和整合在一起,獲得了快速發展和普及。新媒體有很多種類,常見的有個人電腦、智能手機、Ipad2、網絡電視,以及博客、微博、虛擬社區等,其表現形式十分豐富。新媒體平臺在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其成為網絡媒體環境下藝術素養培養的重要媒介手段之一。

    再次,網絡媒體可以包容海量的藝術信息和資源,從而建構成藝術素養培養的網絡資源庫,并充分發揮其連通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點。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通過網絡訪問這些藝術資源庫,檢索感興趣的作品進行欣賞,還可以參與遠程網絡藝術課堂進行藝術知識的學習。

    最后,網絡媒體作為網絡藝術形成和發展的最佳載體和平臺,體現了其創造性、交互性等特點。網絡藝術主要包括以網絡媒體為存儲和傳播載體的傳統藝術形式及運用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設計制作的新藝術作品兩類。網絡藝術通過廣泛的網絡傳播渠道,在滿足社會大眾娛樂性和消遣性的同時,也提高了民眾的藝術辨識力和審美判斷能力。

    總之,網絡媒體在以上四個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得民眾能夠借助于發達的現代傳媒手段參與到藝術活動中來,保證了藝術活動參與的廣泛性和同一性,很好地實現了藝術資源在社會群體中的共享化,對普遍提高社會全體成員的藝術素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網絡媒體環境下藝術素養培養的對策

    網絡媒體環境下藝術素養的培養要充分結合網絡媒體的特點,緊緊圍繞網絡媒體在藝術素養培養中的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民眾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高雅的藝術品位和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3.1建設藝術信息渠道,提高藝術活動參與率。

    藝術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只有在藝術審美實踐活動中才能完成,提高民眾對各類藝術活動參與是展開藝術素養培養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們首先要廣泛建立藝術活動信息渠道和群眾參與渠道,滿足民眾對藝術文化的享受和消費需求。例如藝術文化機構應充分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和網絡傳播媒介的優勢,開設藝術網站,即時藝術展覽活動、藝術表演活動和群眾藝術培訓活動等信息,擴大群眾對藝術活動信息的了解渠道,使得更大范圍內的藝術活動參與成為可能。

    3.2構建網絡藝術資源庫,實現藝術資源共享化。

    網絡藝術資源庫是在網絡媒體環境和現代數字技術條件下,對視覺藝術、聽覺藝術和視聽藝術等相關藝術資料進行搜集、加工、整理和數字轉化,并存儲于專門的藝術數據庫中,從而形成的藝術數據庫網站,方便人們通過網絡媒介搜索、選用、欣賞和學習其中的藝術資源。例如百度網站的MP3專欄,就是一個音樂藝術的網絡資源庫,其音樂種類十分豐富,在供人們進行音樂欣賞的同時,使人們獲得音樂藝術的陶冶。網絡是一個巨大的數據庫,海量的優秀藝術作品經過數字化和分類整理后,能夠供更多的人進行藝術學習、交流和研究,實現藝術資源的共享,這對藝術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3.3創造積極健康的網絡藝術創作環境。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新媒體終端的逐漸普及,網絡藝術日益成為社會大眾接觸、體驗、感悟藝術的主要藝術形式,而且在當前日常生活中,使用新媒體和新技術手段創作數字藝術作品,并上傳到網絡上與人們分享已成為當下流行的藝術活動方式之一。然而當前我國民眾的信息識別素養、媒介素養還不高,容易沉溺于虛擬的網絡空間,受到網絡惡搞等不良文化的影響,不利于藝術素養的培養,因此要積極營造和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藝術創作與傳播環境。為此,我們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網絡媒體綠色生態環境,加強媒體自律,抵制庸俗化、純娛樂化傾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平臺創造出更多健康的、大眾喜聞樂見的媒體文化產品。其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指導,構建科學的媒介素養教育內容,培養社會大眾對各種媒介正確認知和批判的能力,有效地利用網絡媒介促進自我成長。最后,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構建新時期傳統文化藝術與新媒體藝術和諧共榮的文化藝術新格局。

    4.結語

    在網絡媒體環境下,藝術素養培養具有了空前的結構開放性、信息互動性和價值多元性等特征。在藝術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特點和作用,結合經典的傳統藝術作品和優秀的網絡藝術作品,培養民眾健康的藝術趣味,積累審美經驗,提高藝術欣賞、評價和創作的能力,不斷獲得心靈的陶冶和潤澤,形成高雅的藝術品位和正確的審美價值觀,真正地提高民眾精神生活質量,達到“藝術化生活”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趙雪.網絡媒體對藝術的影響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第9篇:網絡藝術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音樂藝術網絡傳播創作觀念

    音樂的傳播既是音樂得以產生和生存的原動力,也是推動音樂藝術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國際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音樂的網絡傳播已成為當下音樂藝術傳播的全新手段。與傳統媒介相比,網絡傳播具有海量信息和高速傳播、綜合性傳播手段、整合傳播模式、多元化傳播者以及跨國傳播等重要特征,并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諸多方面,形成了新的傳播模式和文化理念。作為網絡傳播子系統的音樂網絡傳播,在傳播實踐中除了傳播音樂作品外,還傳播音樂的創作、演奏、制作技術,傳播各種音樂新聞、音樂學術論文、音樂思想,以及提供各類音樂軟件的共享等。這種音樂的傳播方式,把每一個人所面對的計算機世界,變成了一個音樂的虛擬大社區。

    音樂的網絡傳播,既具有上述傳播共性,也具有自身的個性和特點,即:“即時性、反復性、時差性、主動性、交流性、自由性”(曾遂今語)。此外,我們認為,基于網絡傳播的強大效應,以及復制技術的廣泛運用,導致“文化的生產被驅回到一種精神空間之內,但這種空間不再是舊的單個主體的空間,而是某種被降低了的集體的‘客觀精神’的空間”(弗·杰姆遜《后現代主義,或后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又如阿多諾所批判的“標準化和偽個性化”,藝術的審美深度、個性價值、歷史感等“經典”標準逐漸“削平”,大眾娛樂功能和商品消費功能得到大大加強。再者,由于傳播技術、使用環境、欣賞心理等因素的存在,使得音樂網絡傳播只能以在線獲取(pull)為主,而非在線欣賞(take),如曾遂今所講的只不過是“音樂復制的自來水效應”罷了。由此必然帶給人們音樂審美觀、價值觀的變化,并最終使得整個音樂藝術范式發生革命性的變革,給當代和未來人類的音樂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

    如上文所述,音樂的網絡傳播將給音樂藝術的創作、表演、接受等帶來深刻的變化,促進當代音樂藝術的發展和范式轉換。對音樂藝術創作觀念而言,其影響和變化具體表現為:

    首先,創作觀念的豐富性、前瞻性。網絡傳播的海量信息和高速傳播,資料、信息獲取的廣泛性和即時性,導致了音樂創作觀念的豐富和前瞻性?;ヂ摼W絡為人們構筑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虛擬現實”世界和信息寶庫,使得藝術創作可以坐享科技進步帶來的各種便利,迅速獲得當今世界不同風格、各種類型的藝術信息和音樂作品??梢哉f,當今藝術創作者的視界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開闊和廣博。反過來,一部音樂藝術作品只要問世,就有可能隨著網絡和其他數字多媒體傳遍世界的任一角落,藝術創作者可以很快聽到、看到受眾的評價,與他們展開雙向的交流和藝術觀念的碰撞。與不同地域、不同專業、不同目的的人們的交流和互動,將極大促進創作觀念的豐富性和前瞻性。但不容忽視的是,這種交流帶來的藝術創作的觀念和創作意識的趨同,對藝術創作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

    其次,創作觀念的個性化、技術化。網絡是一個自由空間,網絡的創作和傳播具有極大的自由度,每一個創作者都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藝術激情,隨心所欲地進行藝術語言的探索和創造并直接進行自由的傳播。過去傳播中的人為導向、人為干擾基本消失了,創作者也不必考慮為了博得某些組織、評委的肯定和愛好,其個性化創作思想、創作觀念得到極大解放,將會創作產生大量不同特色、獨具一格的網絡原創音樂作品。另外,在音樂網絡傳播中,技術對音樂創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許多以前難以實現的個性化藝術構思和設想,通過網絡及數字多媒體技術與電子音樂制作技術的協同配合,現在已經可以做得干凈利落、無懈可擊了。如利用計算機動畫制作、音樂制作、音頻處理的技術優勢,創作出現了大量的flash音樂文件,把音樂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但同時,技術的進步和使用也加深了人們對技術的依賴性。

    再次,創作觀念的生活化、娛樂化。作為大眾傳播的強勢媒介,網絡傳播在引導大眾的藝術接受、消費過程中,促進了藝術與大眾之間的相互親近,藝術不再是少部分人的精神領地,而成為當代大眾可以共享的日常生活對象。這種藝術與大眾日常生活的廣泛對話,直接促使音樂創作走向生活化、娛樂化。比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特務小強》《芙蓉姐姐》《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等網絡歌曲,多數作品以通俗易唱的生活化曲調和趣味幽默、娛樂搞笑的歌詞為主(歌曲常被稱為“口水歌”;歌詞如“翠花,上酸菜”以及“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等),表達的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自娛自樂,展現的是藝術的消費功能和大眾娛樂功能。從宏大敘事到日常生活、從心靈審美到感官消費,音樂藝術的創作觀念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最后,創作觀念以大眾(受眾)為本?!爱敶囆g不僅僅要求觀眾證明自己,而是要激發觀眾,并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觀眾的支持”,“今天的作品并不需要成為絕對權威或受人頂禮膜拜,它們把觀眾作為朋友”(杜夫海納《當代藝術科學主潮》)。在網絡傳播和網絡藝術中也是如此。雪村、香香、龐龍、楊臣剛等歌手及其演唱的歌曲一夜走紅,無不是網絡大眾的點擊和支持所賜。同時,網絡傳播非常強調受眾的主觀能動性、參與性,強調溝通。這種傳播過程的交互性和大眾評價的巨大威力,使得創作者(藝術家)為了贏得更多的支持率(點擊率),將會盡可能地從大眾的層面出發,以大眾的審美標準為本,創作更多適合大眾藝術情趣的作品,即所謂的“民間性情之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大眾(受眾)為本的創作觀念,與接受美學的基本立場、觀點相一致,延續了文藝理論從“作家創作——作品文本——讀者接受”的歷史演進,也進一步提升了網絡傳播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

    結語

    筆者認為,網絡傳播為音樂創作觀念帶來的變化具有普遍的意義。這種從經典到通俗、從審美到娛樂、從精英到大眾的變化,已逐漸成為當代音樂藝術的基本范式。為此,我們有必要在理論上重新審視,在實踐上作出更為有效的探索。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成人精品啪免费视频|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91成人免费版|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女性成人毛片a级|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久久久久久成人毛片免费看|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性色区|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成人|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亚洲一成人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免费成人黄色大片|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7成人在线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