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村鎮銀行行業前景范文

    村鎮銀行行業前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村鎮銀行行業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村鎮銀行行業前景

    第1篇:村鎮銀行行業前景范文

    內容摘要:黃河三角洲地區有利的政策環境、良好的金融生態都為村鎮銀行提供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诖?文章根據各地經濟實力、區域位置和發展規劃等,對黃河三角洲內村鎮銀行設立進行相關布局,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黃河三角洲 村鎮銀行 發展

    黃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的黃河入??谘匕兜貐^,占山東省的六分之一,地域范圍包括山東省的東營和濱州兩市全部,以及濰坊北部寒亭區、壽光市、昌邑市,德州樂陵市、慶云縣,淄博高青縣和煙臺萊州市,共涉及6個設區市的19個縣(市、區),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國務院批復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支持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建立健全農民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制度,以推動當地農民、農業和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黃河三角洲生態農村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也為村鎮銀行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生存空間。

    黃河三角洲地區涉農金融機構現狀分析

    (一)山東省涉農金融機構現狀

    2009年,山東省金融機構改革力度較大,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等機構布局向基層延伸;農業銀行“三農”事業部試點改革效果初步顯現;郵政儲蓄銀行內部機制改革和從業人員專業化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城市商業銀行進行戰略轉型與機制創新,設立不同模式的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農村信用社股份制、銀行化改革繼續推進;3家農村商業銀行、1家農村合作銀行掛牌開業,1家農村合作銀行獲準籌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進展順利,7家銀行已通過董事會決議擬發起設立村鎮銀行,3家銀行落實了中西部掛鉤計劃。截至2009年9月末,全省銀行業中小企業貸款余額8922億元,較年初增長31%,高出全部貸款平均增幅2.9%;全省銀行業農業貸款余額3079億元,同比增長25%,同比提高11.1%。由此可以看出,山東省金融機構對農業、中小企業和涉農信貸投入積極跟進,信貸結構逐步優化。

    (二)黃河三角洲地區涉農金融機構現狀

    目前黃河三角洲地區參與農村經濟建設的金融機構有從原農村信用社改制而來的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包括農村合作銀行和縣聯社)、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及郵政儲蓄銀行。為滿足新型金融需求,各農村金融機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都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創新,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提高“三農”服務水平。

    根據山東省省情資料庫、各市縣2007-2008年鑒及山東省統計局有關資料整理出黃河三角洲地區金融機構的存貸款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1中數據可以看出,黃河三角洲地區中,東營市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最高,居民生活水平較高,貸款需求也穩步增加。目前來看,國內外金融機構也正紛紛謀劃進駐東營,這無疑將為黃三角大規模開發輸入源源不斷的“資金血液”。

    黃河三角洲地區設立村鎮銀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國家給予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

    為大力支持黃河三角洲的建設,國家給予該區域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建設提供了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支持黃河三角洲地區在流轉土地使用產權、林權和海域使用權抵押融資方面先行先試;支持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建立健全農民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制度等,這給村鎮銀行的設立增加了安全系數保障。

    (二)黃河三角洲地區經濟運行狀況良好

    目前黃河三角洲地區經濟運行狀況良好。2008年生產總值約4646.41億元,比上年增加560.7億元,增長比率為13.7%;農林牧漁業總值也逐年增長,2008年總值約為598.67億元,比上年增加114.66億元,增長比率為23.7%。東營市墾利縣、河口區、德州慶云縣、煙臺萊州市、濱州地區的水產養殖業是黃河三角洲的重要產業之一,近幾年,這些地區的養殖業發展很快;壽光市、廣饒縣、惠民縣、無棣縣等地的蔬菜、果苗、大棗、花卉等大棚產業蓬勃興旺,尤其是濰坊壽光市的蔬菜大棚全國聞名;另外,黃河三角洲地區的農副產品加工如谷物、果品、水產品加工也較繁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以上都為村鎮銀行的良好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高效生態農業工程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根據《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可知,未來幾年,黃河三角洲要大力開展高效生態農業重點工程,改善生態環境,科學的、逐步的將三角洲各類邊緣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改造成良性循環的人工生態系統(石軍,2002),但是這一改造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技術以及人力等,以黃河三角洲目前的金融格局很難完成生態農業的開發建設工作,因此,這就給村鎮銀行的業務拓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黃河三角洲地區村鎮銀行設置布局構想

    東營市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帶, 2008年東營市生產總值占黃河三角洲地區生產總值的44.2%,區域內排名第1位;農林牧漁業產值占區域內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23%,區域內排名第2位;人民幣各項存款占區域內存款總數的39.67%,排名第1位。東營市經濟實力比較強,工業、農業、交通等都比較發達,東營區和廣饒縣經濟名列前茅,發展潛力巨大。尤其是廣饒縣,根據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評價報告顯示,在全國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中,廣饒縣排第77位。因此,可考慮在東營區、廣饒縣設立村鎮銀行,等條件成熟后,可在其他地區繼續開設和擴建網點。

    濱州市生產總值占黃河三角洲生產總值的比例為26.6%,居第2位,但農林牧漁業總值排名第1位,占40.1%。考慮到未來的發展規劃目標、濱州農業經濟發展前景、資源優勢以及生態農業建設等,可在惠民縣設立村鎮銀行。

    黃河三角洲所含濰坊地區中壽光市農業經濟最為發達,2008年實現生產總值40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9%,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51.5億元,比上年增長9.8%,發展勢頭較好。并且壽光市將被作為未來重點生態農業區進行建設,經濟優勢明顯,未來融資需求數額較大,可在壽光市設立村鎮銀行。目前壽光已經有一家村鎮銀行,但因成立時間短、網點少等造成公眾認可度不高,吸儲比較難,因此,可考慮籌集資金增設網點,并采取多種措施增加可信度。

    慶云縣和樂陵市所占生產以及農業總值比例不大,若僅考慮黃河三角洲的建設,則可不必設立村鎮銀行。但德州市整體經濟狀況較好,2008年實現生產總值1180.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2%,經濟實力較強且快速發展,并且在未來黃河三角洲建設中也把樂陵市作為重點生態農業工程以及旅游工程基地,因此,可在樂陵市設立村鎮銀行,將業務拓展至德州其他縣市,發揮金融輻射作用。

    萊州市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無論是生產總值還是農林牧漁業總值均占據中等地位,但萊州市發展前景大,將會建設生態漁業區、綠色果蔬區、煙臺萊州港等重大工程,再加上萊州市地理位置相對獨立,考慮到交通以及未來發展,可在萊州市設立村鎮銀行。

    淄博高青縣目前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已連續5年實現銀行貸款無欠息、無壞帳、無不良信用記錄的“三無”安全標準。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形成了明顯的“資金洼地”效應,縣內外金融機構紛紛加大了對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雖然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但5家擔保公司的成立、13家縣外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基本能夠緩解縣域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的局面,因此,可暫時不設立村鎮銀行。

    黃河三角洲地區村鎮銀行發展對策

    (一)充分利用民間資本

    黃河三角洲地區經濟較為發達,民間資本比較活躍,特別是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如廣饒縣、壽光市以及德州市等地已經集聚了相當規模的民間資本,但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使得這些資本運作游離于正規金融之外,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村鎮銀行可吸納這些民間資本,不但能充分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也有助于加快村鎮銀行的組建。

    (二)統一規劃和布局

    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涉及的地域面積比較廣,產業比較復雜,要想充分發揮村鎮銀行在黃河三角洲建設中的作用,應成立專門的機構,在對各縣區的經濟實力、農業經濟現狀、發展前景以及投入力度等進行詳細的調研和考察基礎之上,對黃河三角洲地區村鎮銀行的設立進行統一規劃、布局和優化。

    (三)金融改革與創新

    一是量身定做金融產品和服務。區域內村鎮銀行要想獲得競爭優勢,就需要不斷地進行金融產品以及服務的創新。在成本可算、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推出與自身管理相適應、與“三農”和微小企業融資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還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加強政企、銀企合作,積極地參與縣市、鄉鎮政府的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建設規劃,擴大金融服務對象,加強產品創新力度。二是探索多種擔保、抵押方式或組建專門的“三農”擔保公司。如農村住房抵押借款、大棚抵押貸款、或根據政策在流轉土地使用產權、林權和海域使用權抵押融資方面先行先試。三是建立農村存貸款保險政策,豐富保險服務品種,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農業保險體系,有效抑制個別金融機構倒閉造成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四是實施“薄利”戰略。在農信社等金融機構先入為主優勢下,村鎮銀行要想在競爭中立足與發展,實施“薄利”戰略是進入農村市場初期幾年的現實選擇。

    (四)開展村鎮銀行試點工作

    雖然壽光已有一家村鎮銀行,但成立時間不足一年半,且壽光有著強大的大棚蔬菜產業作為支撐,和其他地區相比有很多特殊性,其經驗不具有普遍性。東營地處黃河三角洲核心地帶,占據主導地位,且經濟實力比較雄厚,資源優勢明顯,因此,可首先在東營區或廣饒縣推行村鎮銀行試點工作,之后再往黃河三角洲其他地區輻射發展。

    結論

    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和建設離不開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目前區域內許多涉農金融機構都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提高“三農”服務水平。盡管如此,主要發揮支農作用的唯有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一農難支三農,需要其他農村金融機構的介入。而國務院支持區域內流轉土地使用產權、林權和海域使用權抵押融資方面可以先行先試的有利政策、區域內較強的經濟實力以及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規劃建設等,都給村鎮銀行設立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因此,根據各縣區經濟實力以及發展前景等,可考慮在東營市東營區、廣饒縣、濱州惠民縣、德州樂陵市、濰坊壽光市以及萊州市發展村鎮銀行,成為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的有力補充,以其靈活的優勢推動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促進區域內“三農”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石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理論與實踐[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

    2.王迎才,李文建等.對東營市發展村鎮銀行的探討[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第2篇:村鎮銀行行業前景范文

    關鍵詞:小額貸款公司 發展態勢考量 民間資本 民營銀行

    Abstract:Based on the rapidly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small-loan company after pilot run,this paper explains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studies its timeliness from the system design level. Concerning the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d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ccurate position, highlight features,solid foundation,credit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regulatory responsibilities clarity,operating environment improvement,multi-dimensional goal and path of identity transformation system re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small-loan company,consideration on development trend,private capital,private banks

    中圖分類號:F830.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11)09-0030-05

    近年來,小額貸款公司(以下簡稱“小貸公司”)在全國各地相繼試點運營且發展迅猛。它是由企業法人、自然人與其他社會組織等民間資本投資設立,執行“只貸不存”的經營規則,界定其對農村社會小型企業以及“三農”提供簡短、簡明、快速貸款的新型農村融資機構。它的建立與發展,能夠彌補新時期農村金融供給異常緊縮,緩解“三農”和小企業融資困境,促進我國民間資本進入與激活農村金融市場。然而,小貸公司試建運營中與其他幾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相比具有哪些獨有特性?在其迅猛發展的同時還存在哪些不足?這些問題,一度是倍受業內外關注的熱點。

    一、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迅猛

    自銀監發[2006]90號文件頒布以來,全國各地按照“低門檻、嚴監管”原則,引導各類資本到農村地區投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到農村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問題。從全國情況看,三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建設迅速,取得的成效顯著,實踐佐證了此項農村金融“增量”改革舉措是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截至2010年底①,在全國先期試建的三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共395家,其中,村鎮銀行349家,貸款公司9家,農村資金互助社37家。已開業機構總體營運健康平穩,存款余額752.7億元,貸款余額600.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12%,風險處于可控范圍。

    小貸公司是于銀監發[2008]23號文頒發后在全國試點建設的,它是一支新派別的融資機構。試建兩年多來,小貸公司機構建設數量以及貸款余額的增速均超過上述三種機構。截至2010年底②,全國共建有小貸公司2614家,從業人員27884人,實收資本1780.93億元,貸款余額1975.05億元,經營情況整體良好,不良貸款率不足1‰。可以發現,全國小貸公司試建數量增速比村鎮銀行等三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建總數多出5.6倍,已有的實收資本規模比村鎮銀行等三種機構的存款(實收資本)余額多出1.3倍,貸款余額多出2.3倍。另據最新統計資料,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全國共建有小貸公司3366家,從業人員35626人,實收資本2464.30億元,貸款余額2874.66億元。二季度比年初新增機構752家,從業人員新增7742人,實收資本新增683.37億元,貸款新增899.61億元。其中,在全國貸款余額較多的前6個省份分別為:江蘇、浙江、內蒙古、山東、安徽、廣東。

    小貸公司試建與發展速度可謂“迅猛”,其作用成效堪稱“異軍突起”,實踐表明該類公司的準生與營運制度設計符合現階段農村金融市場改革與發展的需要,且具有較強的應時性。

    二、小貸公司試建特性及發展態勢的考量

    小貸公司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村融資機構,它的準生及營運機制與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相比有哪些不同點?其制度設計的實踐考量又如何?

    (一)小貸公司試建特性比較

    綜合銀監發[2006]90號文與銀監發[2008]23號文的相關規定,盡管小貸公司與其他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一樣,均由國家行業主管機構發文試建,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均以農村金融市場為主要融資空間,均具有貸款發放功能,但是之所以將小貸公司稱為“新派別融資機構”,主要在于它們的準生及營運機制具有不同的特點。本文對比村鎮銀行進行分析。

    1. 小貸公司由地方準生并定位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小貸公司由省級政府主管部門核準批準后,到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并領取營業執照,定位為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有限責任或股份有限公司,進而規定由省級政府明確的主管部門(各級政府金融辦)進行監管且承擔風險處置責任。村鎮銀行系經核準開業的機構,由決定機關(地區銀監部門)頒發金融許可證,憑此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并領取營業執照,定性為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而規定由各級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依法監督管理。

    2. 小貸公司由民間資本出資設立。小貸公司由企業法人、自然人等投資設立,最低注冊資本規模據發起股東人數(50-200人)不同限定在500-1000萬元不等,完全由民間資本構成。村鎮銀行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自然人出資設立,注冊資本規模據設立地點(行政村或鄉鎮)不同限定在100-300萬元以上不等;其中,發起(出資)人中應至少有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控股(持股比例不得低于其股本總額的20%,實踐中一般在50%以上)。

    3.小貸公司是“只貸不存”的融資機構。小貸公司不準吸收公眾存款,僅限在本地經營貸款業務,屬于“只貸不存”的融資機構。村鎮銀行準許吸收公眾存款,可經營商業銀行的一般業務。顯然,這一不同點應是現行法規界定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主要區別之一。

    4. 小貸公司貸款定價機制靈活。小貸公司可以根據資金供求狀況在同期銀行貸款利率1―4倍的空間中自由浮動,這就意味著在貸款利率尚未實現完全市場化之前,小貸公司在貸款定價方面享有比銀行業金融機構較大的自。

    (二)小貸公司發展中的實踐考量

    任何一項改革創新,其制度設計均應具有理論依據并經過實踐檢驗。此輪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改革試建仍然依據“制度變遷”理論,變遷的程序呈現出“需求主導型”與“供給主導型”相結合的特點。目前的小貸公司定位于非銀行金融機構,是僅從事小額貸款業務的地方性貸款公司,這是小貸公司制度設計的核心要義,采取如此制度安排的實踐考量如何?

    1. 增設小型金融服務機構或網點,提高支農服務水平仍然是農村金融改革的現實選擇。在全面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戰略目標下,統籌城鄉金融資源配置進而帶動其他生產要素的流動應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根本路徑。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相對薄弱,嚴重滯后于當前現代農業與新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截至目前,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尚存2299個。“解決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問題”應是此輪新型農村金融試點改革的主要考量。小貸公司是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有效補充,是盡快解決部分地區金融機構偏少、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現實選擇。此外,小貸公司扎根農村金融市場,不僅能夠滿足現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元化、多樣化的金融需求,而且對優化農村金融組織結構、打破銀行業金融機構壟斷競爭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2. 風險可控。金融屬于高風險行業,金融創新的首要前提是“風險可控”,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試建及運營概莫能外。小貸公司之所以定位于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經營“只存不貸”,主要基于農村金融市場正處于改革的“深水期”,尤其是存款保險制度以及利率市場化處于改革探索過程中,試點建設“只貸不存”的地方金融機構,能夠在緩解農村金融供需矛盾的同時兼顧金融改革“風險可控”的前提,亦是為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在利率定價、風險防控方面所作的探索性實驗。

    3. 疏導民間資本,補充農村金融市場供給。在我國嚴控金融市場準入以及尚未實現利率市場化的前提下,民間資本始終活躍于金融市場且脫離監管部門的視線,在發揮其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風險,特別是現階段穩健貨幣政策背景下,民間資本更是暗流洶涌?,F階段小貸公司作為一個以民間資本設立的機構并進入農村金融市場合法營運具有現實意義,既疏導了民間資本的暗流,開辟了它們進入農村金融領域的有效途徑,又補充了農村金融市場供給。

    4. 增強了農村金融市場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的構建原則之一是實現有效競爭。近年來,國家對農村金融實施的各項改革舉措以及扶持政策成效顯著,無論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還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試建,均調動了農村金融機構支農供給的積極性。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農村資金外流情況及農村金融市場供給壟斷格局尚未破解。由此,小貸公司的出現,不僅補充了現有農村金融機構之間服務的空缺,而且其獨特的制度設計也使其在差異化競爭中求得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共存與合作,增強了農村金融市場競爭性。

    三、小貸公司發展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小貸公司作為一種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同樣存在諸多尚需規范的問題。

    (一)風險管理規程有待規范

    盡管大多數公司在貸款管理方面基本能按照銀行業貸款操作規程及風險管控要求實施,貸款質量整體狀況良好,但近期調查中發現,其貸款發放程序簡便及風險防控意識淡薄令人擔憂:(1)小貸公司服務的對象大多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所排斥的次級客戶群體,它們資產質量相對較差、信用級別相對較低。(2)風險保證方式單一,尚未建立有效的風險轉移或分散機制。(3)小貸公司成立時間短,員工編制較少且缺乏貸款管理經驗,各項信貸管理及內控制度尚處于模仿階段,還沒有構建真正符合自身經營特點的內控機制。(4)該類公司普遍缺乏完善的治理結構,盡管備有公司章程等,但在實際工作中公司重大經營活動的決策權均集中在公司發起人或其聘請的經理人手中。在缺乏完善的治理結構、審貸制度及風險防控手段的狀況下,一旦多個貸款項目考察或決策失誤,易引發公司資金鏈斷裂的風險。(5)現階段銀行系統從嚴控貸、農村金融資金供給偏緊,而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卻異常迫切。在此背景下,部分小貸公司以及典當、擔保、融資公司等非銀行融資機構時有違規集資與放寬貸款條件借機追求“做大”的沖動。此外,根據現行的地方政府監管負責制,在監管部門相對缺少較規范的技術及經驗的情況下,如何適度從嚴加強小貸公司貸款風險監測,避免放貸沖動,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二)出現使命飄移傾向

    現行小貸公司的身份定位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基于注冊資本金小、資金補充渠道設定較窄(現行制度規定,可從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不超過資本凈額50%的資金余額)、可貸資金嚴重供不應求的現狀,實踐中絕大多數公司認為應適度放寬其增資擴股和擴大借入資金渠道的相關限定,擴大融資規模;此外,部分公司認為現行身份定位限制了規模的擴大,因而提出盡快轉變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意愿。

    (三)身份轉變路徑模糊

    隨著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金融領域政策的放寬,各地小貸公司要求轉變身份的意愿日漸強烈,特別是自《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暫行規定》(銀監發[2009]48號)中“小額貸款公司持續經營三年且滿足一系列條件后可改制為村鎮銀行”的有關規定頒發以來,更激起了部分公司轉變身份或改制的愿望。但是,現行相關文件規劃、規定等銜接不暢,迄今尚未出臺該類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的試點細則或范例。由此,小貸公司發展前景問題一度成為業內外討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小貸公司是否需要轉變身份,若要轉變身份是否將村鎮銀行作為唯一路徑等問題上。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不僅會影響小貸公司的現實營運行為及未來發展,也可能會削弱民間資本參與農村金融市場的積極性,更有可能錯失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的良好機遇。

    四、促進小貸公司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一)把握定位,突出特色,著力夯實職能基礎

    針對小貸公司普遍存有“做大”愿望的情況,筆者認為,“做大”固然可以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提高規模效益。但是,小貸公司若忽視現有的身份定位,錯判現階段農村金融市場運行態勢,盲目擴大經營規模,可能會引發較大的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由此,小貸公司應把握現行的市場定位,擯棄一味追求“做大”或轉變身份的沖動,堅持“基層化、點多、面廣、小額、分散”的發展戰略,以“做細、做精、做出特色”為經營策略,警戒不吸收公眾存款的“高壓線”,遵循銀行業“審慎”的貸款操作規程,努力提高員工行業素質,特別要強化內控機制與治理結構建設,著力夯實貸款經營基礎,充分發揮其市場定位的客觀優勢,避開競爭激烈的存款市場,在差異化競爭的貸款市場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這應是其準生及發揮專營功能的前提,亦是其未來“做大”發展或轉變身份的基礎所在。

    (二)強化貸款風險防控,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的監管責任

    小貸公司作為農村金融市場的新生事物,其準生及營運正處于探索階段。在貨幣緊縮及信貸市場需求旺盛的情況下,任何金融機構均有信貸擴張沖動,小貸公司也不例外。但擴張之中的風險防控不可忽視。因此,必須強化小貸公司貸款風險自控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一是應樹立銀行業貸款風險管理觀念,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二是要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方法,積極借鑒商業銀行先進的風險管理手段和技術,并應用到本公司的貸款風險控制和管理中去。三是要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進一步細化各項貸款業務操作流程和實施規程,完善風險預測分析和事前防范制度建設。同時也應進一步明確監管職責,規范公司貸款行為。根據現行的監管體制,目前應進一步明確地方政府金融辦的監管職責,并應積極借鑒銀行業監管部門的先進風險管理手段和技術,建立全面監管與重點監管、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相結合的全方位的貸款風險監管體系,引導其健康發展。

    (三)積極改善營運環境,扶持其穩定發展

    針對小貸公司運營中存在的某些技術,在今后的發展中,相關管理部門應積極引導并督促其依規運行。一是在敦促其遵循準銀行機構資本規模擴大的內在規律的同時,適度放寬對其增資擴股、外源融資渠道、貸款投向及單筆貸款規模等方面的營運需求限制,更好地發揮其作為“小型民營金融”應有的功能作用。二是盡快將小貸公司涉農貸款納入現行對農村金融機構實施的稅收減免及財政獎勵政策范圍之內,既能幫助小貸公司渡過初建階段的財務困難,又能夠體現國家涉農貸款激勵政策的績效。三是積極建立小貸公司行業協會,搭建行業交流平臺,分類分期組織員工培訓,全面提高小貸公司人員專業素質和風險防范意識及技能。四是適時建立行業第三方評級機制,完善行業監管體系。針對小貸公司行業營運特點,為完善該類公司風險監管體系,有效實施分類監管,適時建立行業第三方整體評級機制,并將評級結果作為主管部門對該類公司實施分類監管、重點監管的依據。此外,對達到一定級別的小貸公司,除了進行行業年度表彰外,還應優先享受行業激勵扶持以及進行新業務試點等,重在促進行業比學趕幫、協作發展。

    (四)探索小貸公司轉變身份或改制的多元目標及路徑

    小貸公司實屬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金融服務領域的范例之一。據中國銀監會2010年報顯示,全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股本中民間資本超過2400億元,占股本總額超過90%?;诖?,我們認為,隨著農村金融改革的深入,小貸公司改革與發展的前景應趨向多元化。

    1. 小貸公司固化現行市場定位有其客觀性。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尤其是我國金融體系趨于市場細分及機構專業化態勢下,不妨借鑒某些國家專門設立貸款公司的經驗,將小貸公司完全固化為“只貸不存”、專營貸款業務的農村金融機構,規范其接受各類儲蓄性金融機構的資金,或拆借資金進行經營,充分發揮其專營貸款業務的市場優勢,在差異化競爭的貸款市場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2. 進一步完善與落實銀監發[2009]48號文為其預設的發展目標,擇機改制試點亦是該類公司發展的預期目標之一。基于現階段部分小貸公司改制意愿強烈,但改制路徑不明朗的狀況,我們認為,新時期應重點細化與明確改制要求及路徑,在對該類行業整體評級的基礎上,將評級結果較高、經營業績優異、風險管控良好且已基本達到小型商業銀行營運資質標準的小貸公司改制為村鎮銀行,以此既能敦促其遵循自身運營規律穩定發展,又能確保相關指導政策的連續性。

    3. 擇機試建真正的小型“民營銀行”,以此實現新時期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新的突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全面推進,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培育農村新型金融機構是新時期金融體制改革與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綜合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態勢,應進一步創新制度,另辟蹊徑,積極探索小貸公司發展為新一類“農村金融機構”,擇機試建真正的“民營銀行”,同時探索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統分結合”的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體制,以此實現新時期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新的突破。

    注:

    ①資料來源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0年年報。

    ②資料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末小額貸款公司分地區情況統計表,截至2010年12月31日。

    本文系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科學)項目《山東省統籌城鄉發展中金融資源配置機制研究》(批準號:ZR2010GM014)與山東省金融學會2011年度重點研究課題《小額貸款公司:角色定位、市場取向及制度安排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杜曉山.江蘇小額貸款公司發展中的經驗與問題[J].農村金融研究,2010,(5).

    [2]胡秋靈,何顯婷.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0,(8).

    [3]孫先明,楊麗萍.中國農村金融業務創新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2011,(2).

    [4]黃文忠.小額貸款公司運行情況調查分析[J].福建金融,2010,(3).

    [5]蔡則祥,孟德.農村小額信貸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基于SWOT方法[J].經濟研究導刊,2011,(12).

    第3篇:村鎮銀行行業前景范文

    怎么看興業銀行的銀銀平臺與綠色金融發展路徑?怎么看其背后的金融邏輯?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日前專訪了興業銀行董事、董事會秘書唐斌。

    《證券市場周刊》:“銀銀平臺”和綠色金融的實質究竟是什么?

    唐斌:興業銀行的“銀銀平臺”,通過網絡金融平臺的構建,將先進的管理經驗、金融產品與科技能力,傳遞至廣大的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的中小型金融機構,并以此有效覆蓋城鄉、服務“三農”。也就是說,興業的“銀銀平臺”有效延伸到了缺乏先進金融支持與服務的城鄉中小型城商行、農信社與村鎮銀行,并以此間接提升了這些金融機構對其終端的三農、小微客戶的服務。

    所謂綠色金融,通常是指圍繞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所做出的一切融資行為和制度安排。這方面服務的對象多為中小、小微企業,規模小、輕資產特征明顯,缺乏足值的抵質押品,不易取得傳統信貸融資的支持。而興業銀行通過創新運用多種金融手段,有效降低了企業節能減排融資門檻,使缺乏抵質押擔保資源的中小、小微企業客戶獲得資金支持,得到了公平的金融服務機會。

    當下金融市場流行的一種提法——“普惠金融”。所謂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言下之義,就是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到或忽略了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機會。過去我們通常將小額信貸稱作普惠金融,而如果具體看看興業銀行的“銀銀平臺”和綠色金融,究其實質,不失為一個興業銀行特有版本的普惠金融實踐。

    《證券市場周刊》:“銀銀平臺”如何超越同業競爭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唐斌:自5月下旬起,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開始升高,端午假期后并未止步,至6月20日演變為極致。然而回過頭來看,細觀所有Shibor報價行,興業銀行在6月20日前后的Shibor報價只排在中下水平,并未顯示出對資金的極度饑渴。對于同業負債比重高的興業銀行而言,何以能在資金市場“完美風暴”可能來臨之際淡定自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興業銀行“銀銀平臺”所帶來的同業存款對“錢荒”表現出了一定的免疫力。

    目前興業銀行的同業存款穩定在1萬億元以上,其中銀行類同業存款7500多億元,這當中來自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為主體的中小銀行同業存款約占50%。這部分錢來源于為數眾多的機構,穩定性強,其中結算保證金更是不受資金價格波動的影響。

    興業銀行的“銀銀平臺”,以各類中小銀行(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為主要服務對象,最初業務為中小金融機構支付結算業務,到目前已經發展為涵蓋科技管理輸出、財富管理、支付結算等內容的完整金融服務解決方案。目前,擁有了兩萬三千多個網點的互聯互通,全國約60%的城商行和三分之一的農村金融機構,已經加入了“銀銀平臺”。

    如果將興業銀行分布在全國主要城市的自有骨干經營網絡比喻成樹干,那么,通過“銀銀平臺”與中小銀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合作,相當于在興業銀行這棵大樹干上添加了眾多的樹枝和樹葉,延伸至更加廣袤的全國城鄉市場,其效果等于是形成了枝繁葉茂的整棵大樹。通過“銀銀平臺”,興業銀行相當于擁有了全國性的網點,不需要自己去長葉子了。對中小銀行來說,即使自身只是一片樹葉,也享有了整棵大樹。

    興業銀行將“銀銀平臺”模式歸納為超越競爭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通過銀銀平臺,興業銀行帶動廣大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的中小銀行提升經營管理水平、豐富產品線、提高科技實力;同時,通過與中小銀行實現在網絡機構、金融功能等方面的互補和共享,避免了惡性競爭和重復建設,節約了社會資源,也實現了優秀的金融服務產品從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的輸送。同時,興業銀行在此過程中也獲得了商機。要在我這里做交易,我得保證各家銀行的正常清算,各家銀行就需要將適量的資金放在興業,這就帶來了穩定的、價格較低的中小銀行的同業存款。同時,“銀銀平臺”還為本行帶來了廣泛的資產業務交易對手。

    《證券市場周刊》:從“銀銀平臺”到金融市場業務,經營差異化特征明顯,未來這一戰略會有所改變嗎?

    唐斌:從1996年開始涉足金融市場,興業銀行是國內最早服務于金融同業的商業銀行之一。2001年興業銀行在國內同行中率先成立同業業務部,專門負責與境內外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合作。為主動適應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多層次金融市場建設等趨勢變化,完善金融市場業務服務市場的結構體系,興業銀行于2003年成立資金運營中心,2005年成立資產托管部,2007年成立銀行合作服務中心,并正式推出銀銀合作品牌“銀銀平臺”,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債券市場、銀行間市場、貴金屬、外匯及衍生產品交易等各個市場率先布局,積累了較好的業務、客戶和管理基礎,打出了市場知名度。

    可以看出,興業銀行的金融市場業務已經超越了同業拆借交易或買入返售業務,在多年的積累下,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以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為對象提供的綜合化服務,產品涵蓋多市場、多機構間的共同服務和資源共享,是金融市場多元化、客戶需求多樣化、以及銀行自身業務綜合化經營發展所催生的業務類型,契合了市場需求。事實證明,這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彎道超車,并非一定會壓線。彎道超車的前提,首先得看得遠,得看得到前面兩三個彎道有沒有來車。其次,車子的馬力得足。最后,還得看駕駛員駕馭能力的高低。穩健和創新并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要提前采取措施,彎道超車可以不碰黃線。興業銀行十分注重對宏觀政策和市場形勢變化的研判,堅持有效的工作機制,包括每個月數次的經營管理層會議。根據會議決策,興業銀行及時、靈活地調整階段性經營策略,合理把握發展節奏。其中,以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為代表的研究團隊,推出大量富有前瞻性的研究報告,在業界得到普遍的關注和認可。

    興業銀行在6月26日投資者電話交流會上的觀點不會改變,即同業業務包括金融市場整個板塊,作為興業銀行差異化經營的一個亮點,總體戰略不變,但會根據外部監管環境和國家政策要求做出策略上的調整。下一步,會以理財門戶和跨行資金清算服務為重點,進一步完善銀銀平臺。同時,利用香港分行的平臺,全面進入香港人民幣交易市場,實現境內外人民幣業務聯動發展,并力爭快速進入香港同業市場主流交易商行列。

    從國際發達經濟體的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金融市場業務早已成為其主流業務模式,且歷經多次危機的沖擊和洗禮,已進入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相比之下,國內銀行業的改革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體來看,市場化程度仍然很低,業務結構單一、同質化競爭等問題仍然突出。因此,參照國際經驗,大力發展基于利率市場化、產品差異化和服務綜合化的金融市場業務,必然是中國銀行業未來改革發展的大方向。

    《證券市場周刊》:綠色金融短期內并不掙錢,興業銀行為何甘冒風險挺進這一領域?

    唐斌:2008年10月,興業銀行正式宣布采納“赤道原則”,成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5年過去了,興業銀行仍然是國內唯一一家赤道銀行,仿佛留給世人一個“孤獨拓荒者”的身影。

    所謂“赤道原則”,是由國際金融公司(IFC)與荷蘭銀行在2002年10月聯合發起,參考 IFC的可持續發展政策與指南建立的一套金融行業基準,具體包括十大原則聲明、績效標準和類、六十二個具體行業的環境、健康、安全指南。“赤道”以“兼顧南北,平衡全球利益”為理念。

    截至2013年6月末,興業銀行共對757筆項目開展“赤道原則”適用性判斷,其中認定屬于適用“赤道原則”的項目融資共計170筆,所涉及項目總投資約2539億元,涉及167個客戶。

    關于興業銀行為何執著地開展綠色金融業務,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曾向興業銀行董事長高建平提問:“高先生,如果綠色金融能賺錢,為什么中國別的銀行不做?如果不賺錢,為什么貴行要做呢?”

    針對佐利克的提問,高建平回答:“綠色金融短期內不掙錢,甚至要冒一定的風險,但環境保護這項事業又是需要扶持的。銀行可以發揮自身特長,通過信貸杠桿,支持環保事業。隨著各方的共同培育,市場和利潤終歸是會有的,這就實現了銀行經營活動和社會責任的有效結合。”

    上述理念與認識植根于可持續發展的公司治理理念?;仡櫯d業銀行的發展歷程,公司治理理念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從股東利益至上、到兼顧各相關者利益、再到充分考慮多元利益主體訴求。面對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興業銀行提出了“積極探索以多種方式推動履行銀行社會責任,構建人與自然、環境、社會和諧共處的良好局面”的公司治理新理念,倡導充分考慮多元利益主體訴求,實現可持續發展。

    早在2005年,當興業銀行獲悉國際金融公司正在尋找合作伙伴在中國開展能效融資業務,就主動與其展開接觸與合作。雙方各拿出一部分資金,創設“能效融資損失分擔機制”,作為能效融資的壞賬準備金。有了損失分擔機制后,興業銀行通過信貸,為能效企業提供支持,更有效地服務于能效企業和項目。

    節能減排產業多為中小企業,規模小、輕資產特征明顯,由于缺乏有效的有形抵押品,普遍存在融資渠道窄、融資難的問題。比如垃圾填埋業務,它擁有的只是一塊空地,如何貸款?

    能效融資項目在損失分擔機制的基礎上,針對這類小微企業普遍具有現金流好的特點,采用先進管理技術進行現金流測算,將項目的銷售現金流收入作為還款來源,弱化抵押擔保等第二還款來源,有效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門檻,使缺乏抵押擔保資源的中小企業客戶獲得節能技改資金支持。

    如今,興業銀行在傳統銀行融資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推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未來收益權質押融資、合同環境服務融資、碳資產質押融資、排污權抵押融資、節能減排(CHUEE)融資等七大特色產品,整合形成了涵蓋金融產品、服務模式到解決方案的多層次、綜合性的產品與服務體系,使得更多的中小、小微企業有了更多的融資解決方案,獲得了愈加公平的融資服務機會。

    相比捐款、分紅和納稅等行為,這是將社會責任與銀行自身業務相結合,落實到銀行經營管理的具體環節,并且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尋找商機,探求一種可持續、可發展的銀行與社會共贏的商業模式和社會責任實踐模式。這就是所謂的“寓義于利”。通過這樣一種以社會責任為指引的經營管理活動,銀行得以開辟業務“藍?!?,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并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證券市場周刊》:從興業的實踐經驗出發,談談綠色金融未來的發展前景。

    唐斌:從結果看,與IFC的能效融資合作初戰告捷,至今損失分擔資金尚未動用,節能減排貸款效益良好。七年時間過去,興業銀行的綠色金融已經遠遠超出當初與IFC的能效融資合作范疇,涵蓋了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三大領域,內容涉及能效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污水處理和水域治理、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碳減排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減排等眾多項目類型及能源、建筑、交通、工業等主流行業。

    截至2013年6月末,興業銀行已運用多種金融工具提供綠色融資超過2000億元,余額超過1500億元。所支持的項目可實現在中國境內每年節約標準煤2329.48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6715.7萬噸,年節水量2579.06萬噸。

    第4篇:村鎮銀行行業前景范文

    “中國要建中小企業孵化器,要扶持企業,首先肯定有個框,就是高新技術。我不是高新技術,但是我能養活十個人,就沒資格嗎?”李繁過去創辦的手機維修店鼎盛時期“一個月凈利潤十多萬”,但生存環境的惡劣把他逼到了死胡同,只能關掉給別人打工。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安徽f小微企業,連中小企業都沒有融資渠道。我EMBA的同學就是一家銀行支行的行長,他跟我說沒抵押誰給你貸款,除非是找大型公司做擔保?!?/p>

    老李一副過來人的世事洞明,“也可以貸,有樓有房,有財政合同,和大企業、政府簽的合同,越是這種越好貸?;蛘哒沂裁礈刂萆虝?、潮州商會,剩下的就是地下錢莊高利貸。沒有融資管道怎么辦,朋友都不借你怎么辦,那就要倒閉了。”

    據宜信公司的《2011小微企業調研報告》顯示,籌資擴張困難占小微企業發展制約因素提及率的44%,在小微的“煩惱”中排名第二位。從融資金額需求來看,多數小微企業的資金缺口較小,受訪者中有64%表示其日常資金短缺額度在10萬之內,94%的企業資金短缺額度不超過50萬。

    小微企業是名副其實的草根。他們不會出現在500 強的榜單上,也不會與上市、IPO 有關聯,就是身邊的小商鋪、小工廠、小作坊,但他們貢獻著GDP,他們成長也需要“雪中送炭”。

    炭從哪里來?據銀監會測算,中國銀行貸款主要投放給大中型企業,大企業貸款覆蓋率為100%,中型企業為90%,小企業僅為20%,幾乎沒有微型企業。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遠遠無法承擔小微企業融資重任。

    也許只有草根才能拯救草根。資本的天性是嫌貧愛富,因此小微企業與資本的對接也不得不門當戶對。中國小額信貸機構聯席會會長、國家開發銀行顧問劉克崮認為,中國小企業融資難解決的出路在于建設中國草根金融體系,只靠某一個方面的機構和某一個方面、某一個地區的努力是不可能的,需要通過草根金融體系建設來提高整體的城鄉金融服務能力,根本改善中國金融結構的失衡局面。

    貸款有多難

    銀行也愛“傍大款”

    當“老李們”為找不到錢心焦氣躁甚至心灰意冷時,另一些人卻在發愁手里的錢是該炒股還是買樓。難道就沒有一條通道,連接起沙漏兩端的巨大財富和資金渴求,讓錢在兩類人手里合理流動嗎?

    銀行的作用不正在于此?但是在小微企業身邊,鮮少見到銀行的身影。在江浙經營一家企業的劉軍,年收入不過百萬,“每天都能接到各種擔保公司的電話,利息高得嚇人?!钡珡臎]有一家銀行叩響他的門。

    “這不奇怪,因為銀行要賺錢,瞄準的都是優質客戶,不是資產幾萬、幾十萬而是幾千萬、幾個億的人。全世界的銀行都一樣,都瞄準優質客戶,只有小銀行才能為有幾十萬的客戶服務,所以小銀行為小客戶服務,大銀行為大客戶服務,這是銀行自然的分工。美國的銀行大部分都是社區銀行,有8000家,就是兩條街上一個很小的門臉,為周圍十來萬人服務。中國解決這個問題靠大銀行沒希望,要靠小銀行?!敝洕鷮W家茅于軾在接受《數字商業時代》采訪時談到。

    “在中國,四大行對企業客戶的網點基本上是5萬~7萬家,而中國有數千萬家中小企業,杯水車薪。美聯儲有經濟學家分析,大小銀行對企業借貸模式有區別。大銀行往往會注重硬的信息,比如通過看財務報表決定信貸,中小銀行往往通過軟信息,比如通過信貸員跟客戶進行直接接觸,也就是說個人信息來決定。”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同樣認為。

    銀行借錢給企業不僅講究“門當戶對”,還要“挑三揀四”,因為商業銀行自身也有風險和盈利的考量。

    “銀行也愿意傍大款兒。對大企業、大老板,我們服務有面子,而且風險小,交易成本比較大,給這樣的小企業服務,就挺費手腳,而且風險比較大?!奔词故窃谥行∑髽I融資“先鋒”的包商銀行董事長李鎮西看來,“愿不愿意貸,敢不敢貸”,對銀行都是一個挑戰,因為小微企業融資在全世界都是難題,在中國也不例外。

    李鎮西覺得給小企業貸款“費手腳”有深層的經濟內因。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王慶認為,中國的金融中介服務超過70%~80%通過商業銀行來完成。如果商業銀行能夠非常低成本地服務中大型企業,自然而然就不會著眼服務中小企業,因為同一筆貸款,運作大筆貸款和小筆貸款的成本是一樣的。從成本收益角度講,服務中大型企業自然更有利。

    這就是民生銀行曾經拒絕過開心網創始人貸款的原因所在。“我們和風投不一樣,銀行只能分享到小微企業的利息。如果我們扶持他們成長上市了,他們會很感謝,把主要存款放在民生,僅此而已。我們分享不到它的股權和更多成長?!泵裆y行零售銀行部小微企業業務促進中心總經理崔洋介紹,截至2012年一季度,民生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突破2400億元,小微企業客戶超過52萬戶,其中貸款戶超過15萬。截至去年底,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率只有1.5‰左右。

    “這么大的規模保持這么低的貸款不良率,所以我們沒法去關注看不清前景的企業模式。” 而民生銀行曾給名導演們集體授信“押注”,則因為“他們做的業務我們相對來說看得懂,這不是從0到1的過程,是由10到15?!睘榱私档惋L險,對于創業在2年以下的企業,民生銀行也基本不作為客戶考慮?!坝械盅阂膊蛔?。20年的企業容易倒閉嗎?2年的企業才容易倒閉?!贝扪蠼忉?。

    據宜信調研報告顯示,從融資渠道來看,小微企業目前仍較多習慣通過親友借款的形式獲得資金,被訪者中有54%選擇親友借款,而選擇貸款的僅有27%,曾申請貸款的企業也僅占30%,手續麻煩、缺少抵押物或擔保是主要限制因素。

    找錢要門當戶對

    小微金融步入專業化2.0版

    時下正值“北京銀行業小微企業金融宣傳月”蓬勃遍地,各大銀行對小微企業的熱愛都像醒目的宣傳條幅那樣溢于言表。劉鷹覺得這是件好事,但留美30年的她最反對搞運動,“在這一個月當中大家都言必稱小微企業,一個月之后就拋之腦后,怎么辦?這應該形成一種持續的服務,應該把小微企業當作經濟發展的脊梁骨。”

    遠在南方的寧波銀行顯然要把脊梁骨當成主心骨,在成立15周年之際,宣布投入100億信貸資金給中小企業,其中40億投向小微企業;設立5億信用貸款額度,向誠信企業發放信用貸款。

    寧波銀行行長羅孟波認為,“任何一個行業都會講究分工和協作。從衣服來講,有人做外套,有人做襯衣。從銀行業自身來講,我們一直講門當戶對,有些客戶我們服務不了,或者說目前我們不具備這個條件。今后可能很多大企業直接進入證券市場、直接進入融資市場,銀行間接融資留下的是廣大中小企業和消費信貸?!?/p>

    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也正是民生銀行堅持小微金融發展的原則之一。

    崔洋走馬上任小微業務促進中心總經理時也茫然過,“沒人做過這件事,沒有參考?!?/p>

    早在2008年底,小微金融即被列入民生銀行三大市場定位之一。當初內部討論最激烈的是,小微金融要做什么業務。民生銀行行長洪崎提出,做業務就像出海捕魚,第一件事情絕對不是打撈,而是找魚群在哪,在哪能捕到大量的魚。

    “我們首先排除太激進的行業,確定從熟悉的行業做起。經過大量調研,發現在商貿流通和制造領域有很多小微企業,我們就把主要目標客戶首先定位于勞動密集型的小微企業。”崔洋回憶。

    2009年初,民生推出“商貸通”。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隨即提出“大數定律”、“價格覆蓋風險”的原則,強調“規劃先行、批量營銷、標準作業”,要求零售業務批發做。

    這條路被證明符合民生小微金融的發展方向,也適合全國股份制銀行發展。崔洋認為,與城商行不同,民生的優勢不在區域網點上?!皬V州順德銀行在順德有300個網點,可以覆蓋到每個商鋪,而民生銀行在中山、佛山、東莞只有三家支行,從業人員十幾人,做事的原則和邏輯就不可能一樣?!?/p>

    如今,5000個小微金融從業人員要服務52萬小微客戶,“批量營銷、標準作業”就是必然前提?!按髷刀伞眲t最大限度地分散風險,實現集約高效。同時民生采用“商圈”模式化管理,并與行業協會、商會合作,實現規?;\作,降低單筆授信的成本。

    “在中關村商圈里,我們以鼎好、海龍大廈里的商戶為目標客戶,因為他們基本代表著整個中關村最好的銷售市場。有通州商戶說那市場也很好,但是我們沒有時間做。”崔洋說。

    在專業化的路上,民生銀行已經步入小微金融2.0版。2011年,董文標提出,用3年時間建立100~150家專業支行。如今,水產支行、石材支行、茶葉支行、服裝支行……這些以專業市場命名的支行令人耳目一新。在董文標看來,“小微金融服務”必須要全面、深刻地體現“專業化”?!皩I化”才有可能讓支行存貸款業務過百億。解決風險要靠“大數定律”,靠價格沖銷風險,其前提就是專業化。

    包商銀行的定位也十分清晰。微小企業是其主流客戶,占貸款額60%。作為一家城商行,它走的小微之路更有地方精準特色。包商銀行總部設在內蒙古,有14家分行,省外設4家區外分行,同時還有28家針對農貸業務的村鎮銀行。

    “通常,小微企業跟家庭是分不開的。對這部分企業我們基本上不考慮抵押品,主要是信用風險管理,也就是所謂的現金流管理。做銀行不應當像當鋪一樣,不應該老要抵押品?!卑蹄y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介紹。

    做銀行不是開當鋪

    破除抵押物膜拜

    “靠抵押不能叫搞銀行,這種制度非常糟糕,我們就是要想辦法改變這種制度,在中國銀行業樹立銀行不是做典當而是做金融的形象?!倍臉颂岢瞥盅何锬ぐ?。

    “這其實和游泳一樣,從抱著救生圈到放開救生圈,有一定的過程。一開始我們還是以抵押為主,2009年有92%是抵押貸款,后來發現很多問題,不良率大部分是抵押貸款造成”。崔洋打比方,“有了游泳圈,你會過于依賴它而忘記關注人自身的本領,只有人最重要,東西是還不出來錢的。尤其像現在這種境況,房屋對銀行一點用都沒有,買得起房的人都沒資格,只有轉成長期資產,賣給第三方做經紀業務。”

    這就像民生初涉小微金融一樣,都是自上而下的漸進推動。崔洋感慨,今天講可以給小微企業放貸,大家覺得是拿常識獻寶似乎很可笑。可當初他們也是“捏著鼻子哄眼睛”過來的。

    北京電子城支行從2009年開始做小微業務,從最初的鋼貿客戶發展到木材客戶,到現在的西南郊冷庫,它的業務構成不斷下沉、“接地氣”,真正開始和小微打交道。

    2009年,客戶經理找鋼材客戶要貸款500萬,對方并不熱心,“人家真做不了生意,其實對方需要的資金額是幾千萬,那時候的500萬就顯得話語權和議價能力很差,談判能力就沒有?!贝扪蠼榻B。后來客戶經理發現木材的經銷商比鋼材經銷商小一些,再后來發現冷庫信貸更好做,“因為冷庫企業大部分都沒有得到過貸款,你給他80萬,他就覺得能做很多事情了?!碑斻y行一步步貼近小微企業,其議價能力也逐步成熟?!白屝∥⑵髽I獲得現代化服務,你會看到客戶因為你而改變?!边@是崔洋和同事最有成就感的一刻。

    在中國,大型企業往往是被過度服務的企業。民生銀行有舍有得,主動選擇了小微企業。過去三年里,民生銀行貸款新增規模的40%投向了小微企業,累計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超過5600億元。”

    其實小微企業的風險沒有想像中那么可怕,民生銀行運用非財務指標搜集小微企業經營信息,有效評估企業風險,破除財務報表迷信。

    在貸款評審時他們運用信息交叉類比的手段,還原行業真實情況。溫州隆安一個做水暖潔具的客戶要大量生產五金掛件,電熔和電鍍是其核心技術,因此用電量就是其核心指標。民生銀行直接找當地供電局調取用電信息,在后期管理時反復跟蹤。

    除了消耗指標外,民生還很注重關鍵性的生產資料。對超市供應商而言,冷藏車就是它的生產實力。這就好比紡織廠里的紡織機和家具廠里的干燥機,對企業來說都是關鍵性設備。

    開辦財富大講堂、“電子銀行進商圈”等活動,是民生銀行為客戶提供的增值服務,也是其風險管理手段之一。民生銀行電子銀行部營銷策劃中心總經理陶江介紹,民生銀行充分利用電子銀行渠道助力小微金融業務發展,為小微客戶量身定制了商戶版網銀,公私賬戶集中管理、網銀跨行資金歸集服務等服務?!百J款以后,一個客戶管和不管差別很大,你總得讓他心里有一個想法,民生銀行有人管著我,錢得還?!贝扪笳f。

    最重要的是,民生銀行實施了大事業部制,將大公司業務從支行剝離出來集中到事業部管理,這在組織結構上無異于釜底抽薪?!按蠊緲I務剝離了,支行沒事情做,這是和其他銀行很大的不同。如果沒有剝離,誰還會放棄一單10億的機會,而去勞心勞力做100萬的業務呢?”崔洋反問。

    草根金融“組合拳”

    從“西部片”到“功夫片”

    盡管民生小微金融的不良貸款率只有1.5‰,但崔洋并不認為這代表小微企業真實的樣本信用。

    “現在小微金融最大的難題還是供給不足。中國的小微金融還沒有下沉到足夠深度,和行業的需求完全結合在一起,只有當我們的服務達到和國外同樣水平后,不良率才有真正代表性?!贝扪蟾锌吧綎|臨沂有96個市場,5萬個小微企業,我們到現在只開發了1000多客戶,只去了其中幾個小商品市場、食品糖果市場和物流市場等。這就像有96個蛋糕擺在你眼前,根本就顧不上吃,僅僅把幾個蛋糕上的櫻桃摘下來?!?/p>

    崔洋認為眼前的不良貸款率僅僅是櫻桃的不良率,和蛋糕的不良率沒關系。“我們在大量地挑最好的客戶?!?/p>

    崔洋看到了巨大的市場空白,“小微金融就像一個西部片,想怎么圈地就怎么圈地,而財富管理更像是功夫片,每一個土地每一個進步都得從別人手上奪過來?!?/p>

    如何為“西部片”上演提供更豐富的金融服務元素?

    “應該遵循金融機構分大小,金融產品分類型,金融監管分層次,金融隊伍專業化,配套服務社會化的理念,著重從機構、產品、監管、政策和公共服務五個方面來構建中國的草根金融體系,推動形成覆蓋廣泛、品種多樣、服務便捷、高效穩定的中國特色的多層次金融市場?!眲⒖酸牡慕ㄗh似乎正在“變現”。

    阿里金融剛剛宣布將旗下小微貸款產品――天貓信用貸款開放至全國,總計投放46億元貸款。對天貓2000商家給予重點支持,這些商家可以獲得最高1000萬元的信用貸款,用于解決流動資金需求。

    已經獲得貸款的2000多家企業沒有提交任何擔保、抵押,僅僅是花了3分鐘的時間在網上提交申請。不少企業主“從未想到貸款也能在網上如此操作”。 這“另類”的融資體驗源于天貓信用貸款的新型微貸技術。依托該技術,天貓信用貸款支持申貸、獲貸、支用乃至還貸網上完成,貸款以日計息,可隨借隨還;同時,貸款以申貸企業在天貓上的店鋪綜合經營情況給予授信,更看重企業的信用資質,不需要任何擔保和抵押。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很看好這種模式,“很多買賣行為在網上都有記錄,怎么把記錄還原成對個人行為傾向的模型?阿里金融放貸就比面對面放貸成本低很多。如果有人要申請貸款,他手里要拿著一個終端,阿里巴巴發出問題,他就要回答。阿里巴巴要看倉庫情況,貸款者就拿視頻終端給他看?!?周其仁認為,阿里金融現在是利用小額貸款公司的架構進行運作,政府的小貸公司政策應該逐步分級,不是說所有小貸公司都可以變成銀行,但做得好的小貸公司,就應該考慮逐步擴大融資的機會;做得差的,則逐步降級,直至摘牌。

    中新力合從一家擔保公司變身為全國首家科技金融服務公司,也是黑馬成長的過程。公司由浙江省科協、中新力合、浙江省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及各市縣科技部門聯合成立,中新力合占股60%。公司主要客戶為高成長性、高科技含量,同時又面臨融資難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2007年,中新力合曾探索出信貸擔保的“橋隧模式”,即在傳統的“擔保、銀行、中小企業”三方關系之外導入第四方,由其承諾對企業的償債風險實施購買股權、注入現金流等積極措施,從而有效規避成長型小企業破產清償的危機,最大限度保留企業的潛在價值。

    “小微企業的發展和小微融資企業的發展就像軌道平行,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小微融資企業,小微企業的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小微企業在發展當中遇到坎,需要輸血,就需要有配套的融資產業在他們身邊?!眲Ⅹ椪f。

    但用別人的錢賺錢而不是用自己的錢賺錢,就面臨很多風險,這也是茅于軾擔心的問題?!般y行有銀監會,保險公司有保監會監督,擔保公司誰來管?最根本的問題是風險防范。你不能說小了就沒風險,金融創新難就在這些方面,你跟銀監會什么關系,銀監會怎么監督你,這個問題沒說清楚還是等于零?!?/p>

    小微企業是名副其實的草根。他們不會出現在500 強的榜單上,也不會與上市、IPO 有關聯,就是身邊的小商鋪、小工廠、小作坊,但他們貢獻著GDP,他們成長也需要“雪中送炭”。

    第5篇:村鎮銀行行業前景范文

    國有銀行壟斷金融市場

    【專家觀點】 白永秀(西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教授、博導):目前我國金融所有制形式比較單一,產權多元化不夠,主要是國有銀行壟斷,真正民間資本很難進入金融主體。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盡管中國的金融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金融市場的壟斷格局并未打破,金融機構幾乎都是“國”、“公”、“股”字頭的天下。主要構成是:占有壟斷地位的四大國有控股商業銀行,若干家全國性的專業銀行,近年才真正崛起的幾家地區性商業銀行,幾十家成立不久的城市商業銀行,幾家全國性的保險公司,農村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農村信用社和部分城市成立的信托金融公司等。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活動受到嚴格限制,主要以外資企業為主,且參股內地金融機構的股份額度也劃定了紅線,因此,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非常之小,無法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者。

    【負面結果】金融壟斷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它可以導致金融資源稀缺、金融資源配置不均、融資成本過高、金融效率過低。

    問題二

    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太低

    【專家觀點】 鄒平座(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在銀行系統內部,大銀行和中小銀行發展嚴重失衡,資源都向大銀行傾斜,這源于先天性的歧視政策,民營金融機構幾乎沒有自己的領地。

    地區間資金配置不平衡影響金融效率,城鄉“二元”結構使得農村金融長期供給不足。我國的許多金融政策沒有充分考慮到地區差異,表面上人人平等,但由于地區間要素稟賦不同,無差異的金融政策造成了實際意義上的不平等。例如,名義上支持中西部的相關政策,其政策效果卻可能導致資金的倒流,國家支持中西部發展的資金,大部分用于購置東部地區企業生產的機器設備等,實際上是支持了東部的經濟發展。

    【負面結果】這是中國民間地下金融活動猖獗的重要根源所在。

    問題三

    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結構失衡

    【專家觀點】 楊凱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商銀行行長): 我國證券市場已經發展二十多年了,但是現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重大致是9∶1,銀行業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比是9∶1。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結構比例失衡的問題十分明顯。同時,有些融資表面看上去似乎是直接融資活動,比如企業發行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但這其中超過一半以上又是由商業銀行投資和持有的,實際上也是一種間接融資。

    【負面結果】不僅越來越難以適應實體經濟發展中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而且也使大量的信用風險不斷向銀行體系聚積,不僅不利于銀行的穩健經營,更會影響到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問題四

    大量的超額貨幣在金融體系內“循環”

    【專家觀點】張維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原院長,北京大學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當前我國金融運行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流動性總量過剩而結構失衡,貨幣信貸存量推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率不斷走低。盡管流動性總量過剩,但由于金融資源嚴重錯配,大量的超額貨幣在金融體系內空轉。在某種意義上埋下了虛擬經濟膨脹而實體經濟萎縮的種子。

    【負面結果】大量的資金追逐各種金融資產、房地產和基礎資源, 形成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加劇了盲目的市場投機行為和經濟泡沫化傾向。

    問題五

    金融杠桿率過高

    【專家觀點】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研究員):金融市場要穩定,金融杠桿率一定要合理。在經濟繁榮的大環境下,企業家們的野心被逐漸放大,其外在的表現形式是財務杠桿率被不斷抬高。在外部環境趨惡的時候,企業的生存危機顯現出來。溫州、鄂爾多斯、神木等地不斷有老板因無法還貸企業因此而破產。這些貸款有來自于銀行,也有來自于民間借貸,甚至是高利貸。這樣的企業負債率肯定在100%以上。

    而目前中小民企獲取資金的渠道除了經營收入,便只能是典當或貸款,而貸款又是最主要的渠道,其中又分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后者很容易發展為高利貸,成為壓垮企業的稻草。

    【負面結果】過高的杠桿率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和危害是不言而喻。企業過度負債蘊含著極大的風險,一旦企業不能還債,就會導致銀行產生不良資產,進而拖累整個國民經濟,并形成惡性循環。

    問題六

    資本市場效率太低

    【專家觀點】 王松奇(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導):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將寶貴的資金引向有前景的投資項目,“把錢花在刀刃上”。中國經濟本來是世界上發展最好的,但股票市場可以說是表現最差,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效率太低。因為中國的股票市場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功能的定位就不正確,它是為國有企業融資、為國企解困服務的,所以它重融資不重投資回報。

    比方說開創業板市場,原來設想這個市場開通以后,會改變中國儲蓄投資循環流程,誘導資金向科技企業傾斜,有利于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等等。但實際上創業板開了以后變成權貴資本掠奪中小股民的一個工具了,嚴重挫傷了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

    【負面結果】大量的中小企業、非上市公司,為了生存甚至不得不求助于高利貸,這無異于飲鴆止渴。也正是在這種巨大的落差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將上市作為目標,甚至不惜造假,造成了資本市場的惡性循環。

    問題七

    關系性融資的特征十分明顯

    【專家觀點】 華生(燕京華僑大學校長): 關系型融資使得投資過分向國有大中型企業傾斜。根據人民銀行的調查統計,大約70%的銀行貸款投向大中型國有企業,中小企業得到的貸款十分有限。這種投資結構,與目前我國各種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正好相反。要使經濟增長與充分就業同步,必須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金融資源的配置只有向中小企業傾斜,才能實現配置效率的提高。

    【負面結果】這種結構上的扭曲,必然導致金融資源的錯配和資金使用的低效率,并導致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日趨嚴重。

    問題八

    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

    【專家觀點】辜勝阻 (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農信社雖然在農村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但其能力有限,在較多欠發達地區,正常的信貸需求也得不到保證,更談不上加大農村信貸投入力度。

    近年來,新農村建設涉及多領域、多層次、多類型的金融需求,既有一般農戶的小額信貸需求,也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大規模資金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貸款服務需求,也有各類銀行卡支付結算和理財等服務需求,這就要求金融服務品種更加豐富、服務手段更加多樣、服務方式更加便捷。

    【負面結果】農村金融的穩定直接影響到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民增收,關系到農村經濟發展以及國家“三農”政策的落實。

    問題九

    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效果不佳

    【專家觀點】 魯政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多年來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存在,成為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心頭病。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占所有企業的99%,對稅收的貢獻超過50%,對GDP的貢獻超過60%,并且吸納了70%以上的農村轉移勞動力,創造了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然而,數千萬家中小企業中,80%從未獲得過銀行貨款。

    【負面結果】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中71.7%的來源于工資,因此,中小企業滿足就業的功能不僅關系到民富,更關系到民生。民生又是社會穩定的前提,中小企業大多是地方企業,只有地方穩定才能實現全社會的和諧。

    問題十

    民間借貸活動嚴重

    【專家觀點】 高成程(長安信托公司董事長):2011年以來,溫州、 鄂爾多斯、神木、包頭等多地民間借貸市場表現異常,高息化、危害化、全民化傾向嚴重。曾以隱蔽性為特征的民間借貸活動更公開到將宣傳車開到大街上,將廣告畫張貼到城市最醒目的位置。

    第6篇:村鎮銀行行業前景范文

    關鍵詞:微型企業;小額貸款;臺州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2.4

    一、引言

    盡管世界各國、地區對微型企業的定義不盡相同(見表1),不過就雇員人數而言,相對保持一致,通常設定為10人以下。2002年,平均而言,OECD國家制造業73.9%的企業和13.9%的就業來自于微型企業,而在服務業方面,微型企業的作用更為重要,微型企業的比重達到90%以上,而酒店、餐飲、房地產等行業,就業人數占到60%以上①。因此,微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對于發達國家和地區而言,微型企業也是其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載體,占到OECD國家研發行業企業數的85%以上,目前很多著名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都起步于微型企業,比如微軟、蘋果等。對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以及包括發達國家的相對貧困人口而言,微型企業的發展可以通過貧困人口的自我雇傭來解決就業問題,并形成自我維持的可持續的“造血”機制,實現社會公平。拉丁美洲非農勞動力的50%、非洲非農勞動力的33%、印尼制造業勞動力的50%、泰國貿易服務產業就業人口的70%受雇于微型企業(張陸、張麗鵬,2006)。即使經濟發達的美國,出于反貧困動機的微型企業支持項目從1970年代的幾十個增加到2001年的700個以上(Ssewamala and Sherraden,2004)。

    近20年來,鑒于微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和發展高科技產業方面的突出作用,微型企業的發展受到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就我國的發展現狀而言,微型企業的發展尤為重要。首先,我國區域差距大,微型企業在發達地區促進產業升級和在欠發達地區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都值得重視;其次,建國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相對滯后,今后30年是城鎮化迅速推進的時期,需要依賴微型企業的發展來解決龐大農業剩余人口在城鎮化進程中的就業問題;第三,我國貧困人口仍有2000多萬,如果按照世界銀行每天生活費用不足1美元的標準來看,我國貧困人口達到2億人(劉純彬,2006),大量國家和地區的實踐表明,通過“授人以漁”的微型企業扶持項目的發展,可以有效解決貧困問題。

    從實踐來看,在微型企業的創立和發展過程中,資本不足是微型企業經營所面臨的主要約束,尤其是對于欠發達地區和貧困人口創業而言,基本上沒有初始資本積累,所以,融資難是微型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Schiffer and Weder,2001),而且金融約束對越小的企業影響越不利(Beck et al.,2002)。Morduch(1999)研究表明,融資體制、機制的創新是微型企業成功發展的首要條件,比如無擔保的團隊借款技術創新等。盡管有資料表明我國新增貸款的52.5%貸給中小企業,但是小企業只獲得了8.5%的貸款(厲以寧,2009),而微型企業的份額則更低。因此,如何解決微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非常關鍵。

    對于這一問題的解決,目前主要有兩種思路。一是以國有銀行為主體、政府補貼為主導的廉價信貸政策,發展中國家二戰以后的實踐很難證明這一思路的有效性,成為“好心辦壞事”的典型案例。實際上,這一信貸補貼方式破壞了市場化利率的分級機制,惡化了市場效率;同時廉價信貸往往被權力階層獲取,偏離扶持目標,惡化了欠發達地區的收入分配;對于政府補貼的依賴導致銀行缺乏節約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的激勵,上述因素還將導致還款率的惡化(Aghion and Morduch,2005)。因此,從1990年代以來,另一種思路,即商業可持續的微型企業信貸的實踐開始受到重視。與第一種思路的本質不同在于,后者以市場化運作為基礎,探尋微型企業信貸供需雙方共贏的模式,政府補貼主要補償微型企業信貸運行初期的規模經濟劣勢。這一商業可持續的微型企業信貸在很多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的實踐中取得突出的績效,比如孟加拉國格萊珉銀行的小額信貸、美國富國銀行的信用評分、哈薩克斯坦的小企業計劃、泛美開發銀行在巴拉圭的微小型企業全球信貸計劃、亞美尼亞農業合作銀行、塞爾維亞的金融租賃計劃、墨西哥國家金融公司的小企業保理業務等(Malhotra et al.,2006)。

    在我國,浙江省臺州銀行在2005年末與國家開發銀行正式簽約,開展“商業可持續發展微小企業貸款項目”合作,命名為“小本貸款”。該項目的宗旨是“為大多數在過去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微型和小型企業創造獲得銀行貸款的機會”;國開行為臺州銀行提供3億元人民幣的轉貸款,轉貸期限為5年,利率以現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下浮10%;利用轉貸款向微小企業發放貸款的風險由臺州銀行承擔;引進德國國際項目咨詢公司(IPC)微小貸款技術,并由其負責員工培訓。自2006年1月19日第一筆“小本貸款”發放,到2009年6月份的三年間,該行陸續在15家支行開辦了“小本貸款”專營部門。截至2009年6月末,該行小本貸款余額共15630筆,金額100440萬元,戶均額度為6.43萬元,其中失土、離土農民貸款份額已占到了94%(何韜,2010);截止到2008年6月份,貸款加權平均年利率為14.82%,不良率僅為0.23%(吳杰,2009);2007年“小本貸款”的稅后利潤為2000萬元,信貸員人均創利約28.57萬元?!靶”举J款”實踐的成功進一步表明了商業可持續的微型企業信貸的可行性,對于我國其他地區微型企業信貸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因此,本文在分析微型企業融資難原因的基礎上,以臺州銀行的“小本貸款”為例,從信貸技術、組織機構、激勵機制、產業組織政策等角度探討如何構建商業可持續的微型企業信貸模式。

    二、微型企業信貸難的原因分析

    微型企業信貸難與信息不對稱、契約執行難以及高交易成本等引致的市場失敗密切相關(Aghion and Morduch,2005),也與銀行組織體系和市場定位有關。

    首先,信息不對稱是微型企業融資難的首要原因。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微型企業沒有也不需要建立正式的財務制度和會計科目,更不存在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因此,企業信息透明度低。同時,微型企業通常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企業經營狀況與企業主的品德、才能密切相關,在個人信用體系并不完善、信用歷史信息可得性弱的前提下,銀行難以獲取企業經營和企業主的信息,或者信息獲取成本偏高②。一方面,企業主信息的缺失,銀行難以觀測到潛在借款人的風險類型,無法區別安全型和風險型借貸者,只能實施統一的利率,且高于安全型借款人的無風險利率,這意味安全型借貸者不得不對風險型借貸者進行補貼。利率的提升有可能最終擠出安全型借貸者,造成安全型借貸者借貸難的問題。而銀行只能面對風險型借貸者,這將導致銀行風險增大,一旦這種風險足夠大,那么銀行要么要求借貸者提供必要的抵押,但微型企業缺乏必要的抵押品;要么不得不以降低利率來吸引不同類型的借款人,從而導致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下存在超額的借款需求,實施信貸配給(Stiglitz and Weiss,1981)。另一方面,銀行難以觀測到微型企業借款之后的行為(努力程度)以及項目最終的收益,這會導致借款之后道德風險。對于銀行而言,由于觀測不到借款人的努力程度,在借款人有限責任的前提下,借款人的激勵條件和銀行參與的約束條件在一定情形下存在沖突,為了激勵借款人的努力程度,銀行不得不將其利率水平設定一個限額,一旦這一限額無法補償銀行的成本,銀行要么決定放棄貸款,要么要求借款人提供必要的抵押物來放松有限責任的約束。微型企業的固定資產投入小,微型企業主缺乏可抵押的財產,因而也難以從審慎的銀行處獲取貸款。

    其次,另一種道德風險則發生在項目完成之后,銀行難以獲取借款人項目回報率的真實信息,借款人利用其信息優勢可能采取策略性賴賬行為,即原則上可以還款、但還款收益低于賴賬收益而選擇賴賬,這在司法和立法體系相對薄弱、可執行產權缺位的國家和地區更容易發生,這就是契約執行難問題。由于賴賬風險和貸款規模呈正比(Ray,1998),因此微型企業很難獲得長期、高額度的固定資產投資的貸款,只有可能獲取運營資本的短期貸款。同時,為了避免出現賴賬,需要構建對借貸人還貸的激勵條件,抵押成了必要條件,而在土地、不動產等產權體系不完整和動產抵押體系尚未完善的國家和地區,一方面缺乏必要的抵押品,另一方面銀行缺乏可執行的權利主張,從而直接導致微型企業難以獲取貸款。

    第三,與大中型企業比較而言,微型企業貸款具“短、小、頻、快”的特征,而且企業管理薄弱,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企業倒閉率高,因此銀行對其貸款的風險較高③。處理和管理貸款的交易成本相對固定的,故平均成本將隨貸款規模的增加、貸款期限的提高、貸款頻率的下降而降低。同時,微型企業數量眾多,涉及行業廣泛,企業主之間亦千差萬別,難以利用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技術選擇統一的信貸技術,使得這類貸款業務呈現“勞動密集型”特征,發掘、篩選客戶、貸款發放、催收管理成本高。而且,微型企業經營的高風險也意味著銀行較高的違約計提成本。因此,除了信息成本之外,銀行對于微型企業的貸款還將面臨更高的交易成本,傳統商業銀行的管理成本占到貸款組合的5%以下,而小額信貸機構很難將成本降到10%以下(Malhotra et al..,2006)。較高的交易成本意味著需要較高的利率才能補償。而實際上,很多發展中國家出于扶持微型企業、打擊非正式信貸或者促進投資等目的而進行利率管制,設定利率上限,難以彌補小額信貸的成本,這直接導致供給不足。

    最后,我國目前的銀行組織體系和市場定位不利于微型企業信貸需求問題的解決。一是銀行組織體系與企業組織體系的不匹配。我國的銀行組織體系雖然較為完整,但市場占有結構以寡頭為主導,有大有中而缺小,能夠滿足中小企業特別是微型企業融資需求的小型金融機構存款、貸款份額偏低。2008年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的存款分別占金融機構存款的1.38%、8.68%、6.90%和0.16%,總計為17.12%,貸款分別占金融機構貸款的1.27%、8.58%、6.47%和0.14%,總計為16.45%。④二是大中型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趨同。大型銀行實施“大城市、大行業、大企業、大項目戰略”,機構、人員、信貸資金向上述方向集中,基層業務網點撤并,小城鎮資金外流、信貸管理權限上收,貸款審批程序繁雜,信貸門檻高。由于當前利率管制嚴格、存貸利率差額有限,銀行利潤最大化的行為傾向于選擇低風險且規模大的企業作為主導客戶,中型銀行出于強化盈利能力也紛紛效仿大型銀行,依賴于硬信息和標準化的技術追求大規模、低成本的盈利模式。這種市場定位恰恰與微型企業的信貸需求特征南轅北轍。三是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金融機構數量不少,但缺少引導和促成這些機構將其市場客戶定位在為微型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的驅動機制,或者缺少良好的經營機制服務微型企業。2009年,我國城市商業銀行143家,城市信用社11家,農村商業銀行43家,農村合作銀行196家,農村信用社多達3056家 。⑥由于歷史原因,大多數城商銀由有濃厚政府背景的大股東所掌握,其經營行為受到地方政府行政的高度約束,演化為政府投資的融資平臺,市場定位也趨同于中型商業銀行。大部分農村信用社,尤其是在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雖歷經多次改制,經營能力仍偏弱,難以滿足微小企業信貸需求。

    因此,微型企業信貸難的問題,需要從信貸技術上做出創新解決微型企業信貸信息不對稱問題,需要在缺乏足夠物質擔保的前提下構建良好的激勵體系來激勵企業主努力、避免策略性違約,同時伴隨著相應的銀行內部組織結構和激勵體系的適應性調整,也需要銀行組織體系和政府金融行業扭曲性政策的調整與微型企業信貸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

    三、“小本貸款”的實踐:對微型企業信貸難的破解

    臺州銀行嘗試商業可持續的微型企業信貸,將“小本貸款”的目標群體設定為長期被正規金融機構體系排除在外的、以個體工商戶和家庭作坊為主的微小企業,并進一步細分為針對小企業、額度為10萬~30萬元的小貸款和針對微型企業的、額度為2000元~10萬元的微貸款,以10萬元以下的微貸款為主。從目前的運行來看,通過戶均貸款額度限制(見表2,主要集中在1~10萬之間)不斷擴展覆蓋面,且與目標群體一致;財務狀況穩健,可持續性強。“小本貸款”在解決微型企業信貸難問題的同時,實現盈利的關鍵在于,通過借貸技術、內部組織結構和激勵體系的創新以及市場化利率機制安排和良性市場競爭來緩和或者解決上文所述因素對微型企業信貸的制約。

    (一)小額信貸技術創新與信息不對稱

    借貸技術是貸款營銷、貸前信息審查、貸款決策、貸后監控的結合體,信貸技術的創新是解決微型企業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的主要途徑。臺州銀行的“小本貸款”將IPC標準化的微小貸款技術和該行長期為中、小、微型企業服務中積累的關系型貸款技術相結合,探索出適合該區域的高效、簡捷、規范的微型企業信貸技術。

    首先,貸款決策之前的過程都是借貸人信息收集和處理的過程。在前期的貸款營銷階段,小額信貸員除了通過各種營銷渠道將“小本貸款”廣而告之之外,根據“小本貸款”的市場細分情況將信貸人員按地域(村或社區)、行業、供應鏈以及協會等中介組織進行合理配置,信貸員專業化于給其配置的業務領域,從而可以與相應社區、行業、供應鏈中的企業、企業所有者、居民進行長期、多維度接觸,便于獲取借款人的軟信息,這種信息往往是定性的,比如借款人的性格、愛好等,難以定量化并難以在不同職員之間、不同層級間進行確認和傳播。所以,他們在相關微型企業貸款申請之前對所轄地區、行業或者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經營狀況、企業主個人信息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從而降低了信息搜集的成本。其次,貸款申請受理和信息審查是針對性地獲取借款人的信息,是風險識別的關鍵步驟。一方面遵循IPC標準化的信息調查手段,在本行內部和外部征信系統的調查之外,強調“到戶調查”和“眼見為實”的原則,要求信貸人員必須到借款人的經營場所實地核查借款人的基本情況、借款原因、借款用途、資產負債情況、損益情況、現金流量、還款來源等信息,并要求信貸人員根據對借款人的實地調查,自編借款人財務狀況簡表和調查報告,用較為準確的數據來判斷借款人財務水平和損益情況,說明其每月還貸能力。另一方面,臺州銀行結合其長期從事“軟信息”搜集和加工以及關系型借貸的經驗,也重視非財務信息的調查,通過正面調查、側面調查(向調查對向內部關系人、擔保人、村(居)委員會、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和政府機構了解),獲取借款人的道德品質、家庭關系、社會聲譽、行業規范和履約狀況、經營能力以及所在行業的前景、風險等方面的軟信息,并將“硬信息”(財務信息)和“軟信息”進行交叉檢查,相互驗證。軟信息的獲取依賴于勞動密集型的“客戶經理制”。在臺州銀行,客戶經理占到整個銀行雇員的1/3以上,平均每個客戶經理管理200個有效客戶,充分發揮本地化客戶經理的社會資本作用,構建具有一定覆蓋面的社會關系網絡,依靠客戶的“腳勤”(即樂于提供延伸服務、勤于保持日常聯系、善于當好客戶顧問)來實行貼身管理、貼身監督(應千凡等,2009;史晉川等,2010)。此外,臺州銀行在“小本貸款”中也嵌入其長期使用的“存貸掛鉤積數貸款”制度(何韜,2010),即根據借款人存款積數實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的一項貸款業務品種,遵循“多存多貸,存貸掛鉤”的原則。通過貸款額度和速度提升以及利率優惠的措施,可以激勵借款人以及潛在借款人將資金集中于該行,從而可以較為全面了解貸款人的現金流等重要信息,有助于降低信息的獲取成本。

    其次,“小本貸款”考慮到借款人普遍缺乏可抵押的財產,盡可能通過貸前“硬信息”和“軟信息”搜集來甄別借款人的情況,控制風險,而且,由于信貸額度較低,個人策略性違約的機會成本相對于其收益更高,所以,在擔保、抵押方面,“小本貸款”更注重借款人的第一還款來源,主要采取一個保證人保證的方式,且不要求必須提供抵押。在微貸款上,不需要對擔保人的財務狀況做深入的分析,只需提供姓名、住址、收入情況等最基本的信息。在此,保證人的主要作用一是起到信息甄別的作用,可以表明借款人相關的社會聯系和社會認可;二是起到貸款人貸后用款、還款的監督作用,充分發揮擔保人與借款人 “親近” 的關系優勢和信息獲取上的優勢。因此,上述抵押擔保條件的放寬解除了微型企業借貸所面臨的主要束縛。

    最后,在貸后監督方面,主要依賴于分期還款的期限監控。“小本貸款”的還款方式實行統一的按月還款,每月必須定期付息,不過本金額可作相應的調整,具體可由信貸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種分期還款是目前小額信貸最常見的還款方式。第一,這一方式形成了貸款風險的預警系統,信貸員要在借款人第一次還款之前進行實地客戶回訪,在以后每次通過電話等方式進行還款督促聯系。這一過程可以給信貸員提供借款人貸款使用方向、資金流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更早地預期到可能出現的問題,并作出迅速反應,制定更為嚴格的非正常貸款監控程序。第二,在分期付款的高頻接觸過程中,更容易建立信貸員和借款人之間的個性化關系,可以降低信息的獲取成本,也可以更及時得獲取必要的信息。第三,這一還款方式有助于銀行選擇風險相對較低的客戶,因為在這一方式下,借款人的還款來源通常有多個途徑,不可能完全依賴于貸款項目的回報,因為很難要求項目在短期的一個月之內產生相應的收益,因此可以排除一些高風險的借款人(Aghion and Morduch,2005)。第四,這種方式可以激勵借款人的儲蓄努力,提高借款人的儲蓄能力,降低了微型企業對利率的敏感程度,緩解了一次性大額還款給微型企業造成的巨大財務壓力,提高其還款能力。Silwal(2003)根據尼泊爾9個村鎮銀行的經驗研究表明,分期付款的頻率和支付困境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一次性還款的拖欠率(19.8%)是按周分期還款拖欠率(11%)近兩倍;相似的,孟加拉國農業開發委員會(BRAC)將其還款頻率從一周一次提升到每月兩次,拖欠率迅速上升(Aghion and Morduch,2005),所以,分期還款的制度安排是貸后監督較為有效的方式。當然,具體的頻率選擇和交易成本、借款額度、收入流等相關。

    (二)內部組織結構和激勵體系

    “小本貸款”在破解微型企業借貸信息不對稱的過程中依賴借貸技術的創新?!靶”举J款”強調財務信息和軟信息的相互印證,而“小本貸款”中財務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仍然依靠于信貸員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的估算,不同于具備嚴格會計制度的大中型企業,幾乎沒有可信的會計報告的微型企業的財務信息,從性質上更接近軟信息的性質。軟信息主要特征在于其難以被第三方觀測、確認以及在不同管理層級之間傳導。這種軟信息的獲取需要信貸員與申請貸款的微型企業、企業主、工人、企業所在社區、相關行業長期多維度的接觸,其他人短期內難以獲取,因此,“小本貸款”的運行必須要對信貸員適度放權,形成對信貸員信息搜尋努力的正向激勵。由于軟信息難以在不同層級之間傳遞,從而形成了管理層和信貸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后者可能利用其信息優勢選擇機會主義行為,比如存在過度放貸的動機、可能與借款人合謀等,產生了新的問題。顯然,向信貸員放權會進一步惡化這種問題。因此,從內部組織結構的設計中面臨這樣一個矛盾。顯然,在傳統大型國有銀行內部很難形成這種適應于微小企業信貸需求特征的組織結構和激勵體系,這也是為什么長期以來大型國有銀行難以從根本上破解這一問題的重要因素?!靶”举J款”的技術創新也需要銀行內部組織結構和激勵體系的適應性調整才能實現。

    一方面,基于軟信息層級傳遞的困難,“小本貸款”需要向下授權并盡可能減少管理層級來削弱問題,因此,傳統大銀行多層次管理體制難以適應,往往依賴于地方性小銀行通過扁平化管理來實現。小銀行本身管理層級少,銀行總部設在本地,管理者與本地微型企業及其經營者地理接近,對其發展現狀、環境和潛力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從而降低了軟信息在層級間難以傳遞所引發的信息不對稱程度(Berger and Udell,2002)。臺州銀行作為長期從事于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貸款業務的地方性小銀行,在“客戶經理制”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內部組織結構。在貸款決策上引入貸審會決策機制,根據審批人權限,分為支行小額信貸部門貸審會和總行貸審會兩級,每筆貸款至少有2名以上貸審會成員參與決策。貸審會的決策基于信貸員的陳述,對其提供的信息進行完整性、真實性、準確性檢查和交叉檢查以及風險評估。這一機制安排,一是充分尊重了信貸員的意見,為信貸員的信息搜尋努力提供了激勵;二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信貸員的道德風險,降低信貸風險;三是兩級決策機構方便了“小本貸款”的信息傳遞,也有助于快速決策,適應微型企業貸款“急”的特點。

    另一方面,完善信貸員的激勵約束體系來激發信貸員的努力程度、控制信貸風險。首先,建立了一套完整、公開、透明且可直接量化到個人的信貸人員薪酬激勵辦法,與業績、規模掛鉤的績效薪酬是其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按月考核,上不封頂,從而對信貸員形成了有效地激勵。其次,建立了相對完善的信貸內控制度,制定了“貸款三查制度”、“第一責任人制度”、“終身風險問責制度”和“信貸事后監督制度”四項核心制度,形成相應的問責體系,并由法律責任、經濟與行政責任、盡職責任三個層次構成。信貸風險控制指標作為績效指標中“質”的部分,具有一票否決效力。在該地區,同業之間地理距離極為接近,同業信息流動性強,信貸員在銀行業的聲譽至關重要,因此增加了其道德風險行為的機會成本。第三,鑒于“小本貸款”的風險水平相對較高,臺州銀行更新了其信貸管理理念,即控制一定的逾期率或損失率。該理念認為:“不發放逾期貸款的信貸員不是一個好的信貸員,不但不利于信貸員的成長,而且會因信貸員的過于保守行為而喪失了許多放貸盈利的機會”。因此,該行相應調整了對信貸人員的約束機制,其免責制度規定在授信盡職的情況下,對所放貸款逾期率在2%以內的客戶經理不予處罰(吳杰,2009)。

    合理的銀行內部組織結構安排和完善信貸員的激勵約束機制,為“小本貸款”在破解信息不對稱方面的信貸技術創新提供必要的制度基礎和人力資源支持,有效地保持了業務規模擴張和信貸安全的平衡,為商業化微型企業貸款的可持續性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三)市場化利率設定機制

    相對于傳統的大額信貸,“小本貸款”需要更為密集的勞動投入,同時,缺乏相應的抵押而可能面臨較高的違約風險,其單位成本偏高,導致銀行規模經濟優勢難以體現,根據國家的管制利率很難彌補其成本。因此,該業務的商業可持續性必然依賴于市場化的利率定價機制,利用高利率來覆蓋轉貸資金成本、貸款損失風險成本以及包含市場營銷、貸前信息審查、貸款發放、貸后監管的管理成本。只有能盈利,小額信貸才有可持續供應的動力。從實踐來看,“小本貸款”利率設定主要參考當地農村信用社貸款月平均利率、民間借貸月平均利率和微小企業平均利潤率。2008年臺州民間借貸加權平均年利率約為13.04%,農村信用社1年期的貸款加權平均年利率約為10.63%,而臺州銀行“小本貸款”的年平均利率達到13.29%,甚至高出當地人民銀行監測的民間借貸利率(應千凡等,2009)。分期限來看,從表3可見,臺州銀行的貸款利率均高于當地農村信用社和該行的一般貸款,1年以內的短期貸款利率基本上低于當地民間借貸,而1年期以上的貸款利率則高于當地民間借貸。

    這一機制的合理性除了需要覆蓋小額信貸的高成本之外,還在于從實踐來看,微型企業可以承受相對較高的利率。小企業尤其是商業經營者每單位資本回報率通常高于大企業,很多微小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在100%以上(史晉川等,2010),在印度、肯尼亞和菲律賓的小企業投資年均回報率在117%~847%之間(Malhotra et al.,2006)。同時,由于貸款額度低、貸款期限短,且采取分期還款的方式,借款人對利率并不敏感。而且,盡管“小本貸款”的名義利率高于農村信用社,但是,后者由于偏低的利率而將小額信貸作為一項政策性業務,缺乏足夠的內生動力去發展這一業務(吳杰,2009),貸款程序繁瑣,耗時較長(應千凡等,2009),甚至可能存在尋租問題,從而增加了微型企業的借貸成本,實際利率甚至高于“小本貸款”⑥ 。此外,對于“小本貸款”利率甚至高于民間借貸利率的情況,一方面與臺州銀行、浙江泰隆城市商業銀行和浙江民泰商業銀行等地方性小銀行長期專業化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信貸有關,隨著其信貸規模的擴大,對民間借貸市場形成明顯的競爭效應,導致民間借貸利率和官方利率的逐步趨同,見圖1。另一方面,表3所列的民間借貸利率是當地針對低風險的客戶或者與放貸人有著血緣、親緣關系的借款人,或者兩者之間在產業鏈上存在供需關系,因此,這種民間借貸往往伴隨著關聯性的交易,或者需要情感方面的投入,所以,與之相關的無形的信貸成本不低。而且,民間借貸具有明顯的市場分割性(Ray,1998),針對不同的借貸主體,利率差別很大,并不是所有的微型企業都可以從民間借貸市場以較低的利率融資。

    “小本貸款”的利率設定具有充分的彈性以應對不同的微型企業借貸風險。首先,結合微型企業借款“頻”的特點,通過利率優惠建立動態激勵機制,如表3所示,微型企業在第二、三次的借貸利息明顯低于第一次。微型企業借款需求頻率高,該機制的建立可以激勵銀行和企業之間形成長期的合作關系。具有遠見的微型企業主非常重視這一關系以及聲譽的樹立,因為這種聲譽能夠為其帶來未來的收入流或者成本的節約。所以這一利率優惠的動態激勵機制提升企業違約的機會成本,放松了對企業激勵相容約束的條件,從而也降低了銀行的風險。而且,針對同一個人的貸款,銀行的信息搜尋成本也會降低,所以利率的下調對銀行收益率的影響不大。其次,如上文所述,引入“存貸掛鉤積數貸款”機制,盡管貸款積數不是獲取“小本貸款”的必要條件,但是貸款利率隨存款積數而調整,積數越高,利率越低。這一方面可以起到現金流和信貸監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完善銀行內部的資產、負債結構,解決地方性小銀行吸收儲蓄能力偏弱的問題。第三,利率隨貸款申請者提供的保證人的情況和抵押、質押物的不同而不同,保證方式利率就高,抵(質)押方式利率就低,兩者浮動幅度在1.2%~1.8%之間。這一利率調整也體現了風險因素的影響,適當的利率優惠可以吸引安全性相對高的微型企業的貸款需求。

    (四)適宜的銀行行業組織結構

    銀行行業的組織結構,如規模結構、產權結構、市場競爭等直接影響著微型企業的信貸可得性(Berger and Udell,2006)。首先,在發展中國家,由于個人征信系統、微小企業會計制度等信貸信息獲取和共享的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完全基于財務信息、個人信用評分等硬信息的微型企業交易型貸款難以開展,仍將以關系型借貸為主,因此地方性的小銀行在這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其次,就國有和民營的產權結構而言,國有銀行一般規模偏大,因而可能不利于中小企業的信貸可得,當然,國有銀行容易受政府影響,出于政治原因支持中小企業,但是因為不是出于市場原則,沒有激勵進行甄別和監管以及最后的收款努力,從而出現無效率的現象,并將對私人銀行的貸款產生擠出效應,所以,通常而言,國有比重越高,越不利于微型企業的信貸提升(Berger and Udell,2006)。臺州擁有三家獨立法人的地方性的城市商業銀行,這在全國的地級市中絕無僅有;從產權結構來看,三家城商行均以民營資本為主導,其州銀行是我國第一家民營資本絕對控股的城市商業銀行(國有資本占5%),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是我國第一家100%由民營資本組成的城市商業銀行。顯然這樣一種銀行規模結構和產權結構有助于拓展微型企業的信貸渠道。

    三家民營城市商業銀行同處一城,“短兵相交、近身肉搏”,因而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而市場競爭的強度對微型企業的信貸可得性的影響在理論研究上并不一致。一方認為較高的市場控制權力意味著較少競爭,銀行缺乏動力去發展中小企業信貸;另一方認為對于關系型借貸,較高的市場權力意味著企業缺乏其他可選擇的銀行,從而該銀行可以發展關系型的借貸,進行這方面的投入,避免長期合約不完善的問題,而過度的競爭使得借款人有著更多的選擇,導致聲譽機制、動態激勵機制難以奏效(Berger and Udell,2006)。從實踐來看,三家銀行之間的競爭有效地拓展了微型企業的信貸渠道。首先,三家城商行以及本地大中型銀行的分支機構和農村信用社之間的激烈競爭促使他們眼睛不斷向下以拓展市場份額和發展空間。臺州銀行選擇開發“小本貸款”不是做慈善,而是為其自身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因此其有相應的動力和激勵從事這一業務。其次,該地區各銀行之間的激烈競爭可以促進有利可圖的信貸技術、制度創新迅速外溢,被其他銀行所效仿,臺州銀行在“小本貸款”上的成功迅速被泰隆、民泰兩家銀行所效仿,也推出相應的小額貸款業務,這種溢出效應提高了銀行對微型企業信貸的供給水平,也降低了微型企業信貸的成本,抑制了微型企業信貸利率的上揚。第三,該地區銀行在競爭中有合作,構建信息共享的征信系統,從而在競爭過程中避免聲譽機制、動態激勵機制的失效,降低銀行的信息甄別成本。因此,在臺州目前的銀行規模結構和產權結構下,這種良性的市場競爭在 “小本貸款”的發育、推廣和深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結論性評述

    微型企業在解決就業、促進發達地區產業升級和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有著突出的作用,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契約執行難、高交易成本以及銀行組織體系和市場定位問題,長期以來,面臨融資難的問題。由于政府廉價信貸政策普遍難以取得成功,商業可持續的微型企業信貸在1990年代以來被寄予厚望。本文以運行較為成功的浙江臺州城市商業銀行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開發的“小本貸款”為例,遵循信貸技術創新進而引發內部組織結構和激勵約束機制的適應性調整以及政府規制(包括利率市場化改革和銀行業產業組織政策)作用的分析思路,分析其實踐如何破解微型企業信貸難,探討上商業可持續的微型企業信貸的可行性以及運行條件、方式。本文得到如下啟示:

    首先,臺州銀行“小本貸款”的實踐表明,商業可持續的微型企業貸款具有可行性,銀行和微型企業之間可以形成雙贏關系,長期以來被定位為“垃圾客戶”的微型企業成為商業銀行重要的利潤增長點。這一實踐被同處一城的浙江泰隆城市商業銀行等地方民營銀行所效仿,這更近一步表明這一模式的可行性和可獲利性。

    其次,微型企業貸款單位成本偏高,偏高的交易成本導致運行初期在未達到必要的規模經濟時難以實現盈虧相抵。而且微型企業信貸的資產、負債結構難以匹配。因此在發展初期,政府可以進行適當的補貼,比如國家開發銀行為臺州銀行提供了相對廉價的轉貸款和引入IPC的信貸技術。但是,這種補貼要有明確的停止預期,避免業務銀行對補貼形成長期依賴,導致形成“好心辦壞事”的結果。

    第三,借貸技術的創新是破解微型企業貸款信息不對稱的核心環節。一方面,臺州銀行引進IPC的小額信貸技術,強調通過實地調研收集、加工財務信息,并盡可能定量化,從而提高小額信貸的標準化程度和可復制性;另一方面,也結合我國法制化建設相對滯后、個人征信系統尚未完善的現實,也注重客戶各類軟信息的搜集,以關系型借貸為主導建立以“客戶經理制”為核心的經營方式,引入“存貸掛鉤積數貸款”制度,從而實現軟信息、硬信息、現金流之間的交叉印證,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同時也降低了對微型企業擔保和抵押的要求。在貸后監督方面執行嚴格的按月分期還款制度,形成貸款風險的預警體系,降低了借款人道德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第四、合理的銀行內部組織結構安排和完善信貸員的激勵約束機制是商業化微型企業貸款的可持續性的必要制度保障“小本貸款”的決策機制偏向于扁平化和向下授權,從而可以更好的激勵信貸員在軟信息搜尋上的努力,也更容易甄別信貸員提供的軟信息描述,通常,地方性民營小銀行更容易形成這一內部組織結構。向下授權可能會惡化信貸員的問題,因此需要完善的信貸員激勵約束機制,保持業務規模擴張和信貸安全的平衡,同時也要更新信貸安全管理理念,允許一定比例的逾期率,避免信貸員過于保守而無法實現服務微型企業的市場定位。

    第五,政府放松微型企業信貸的利率至關重要。微型企業信貸的單位成本以及風險偏高,認為壓低利率導致貸款收益無法彌補其成本,直接制約了微型企業信貸的供給。鑒于微型企業較高的資本回報率,覆蓋成本和風險的市場化利率設定機制是商業化微型企業信貸的前提條件。同時,需要引入彈性利率制度安排,利率隨借款人的風險、次數而調整,有助于降低銀行經營風險和形成對微型企業的動態激勵。

    第六,從銀行產業組織政策來看,為了促進微型企業的信貸供給,應該重視地方性小銀行的發展,因為這些銀行更容易形成適應于微型企業信貸需求特征的信貸技術創新和內部組織結構,在這一方面比傳統大型銀行具有比較優勢,因此其市場定位不同于傳統大型銀行。而且,可以考慮在小銀行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通過競爭驅動小銀行微型企業信貸的覆蓋面不斷擴展,促進信貸技術、組織創新的擴散,提高微型企業信貸的資金供給水平,減少微型企業信貸的交易成本,避免壟斷性利率的形成,降低微型企業的利息成本;同時促進各類銀行之間合作,共建、共享個人征信系統等借貸信息設施。

    最后,從“小本貸款”的實踐來看,在商業可持續的要求下,其往往被相對富裕、或具有一定企業家素質、或具有一定技術特長的微型企業主獲取,真正缺乏必要技能、非常貧困的人口依然難以獲取相應的貸款,因為他們的風險實在太大。我們認為,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微型企業主的,“小本貸款”對這一部分人的幫助是通過具有一定發展前景的微型企業建立和發展壯大、進而擴大就業需求來實現的。而這一部分人因為突發性事件導致生活困難的貸款需求不應該由商業化小額信貸來解決,這依賴于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因此,我們也不能寄希望于微型企業的小額信貸能夠解決所有弱勢群體的資金需求困難。

    注釋:

    ①數據根據OECD(2005)計算而得。

    ②根據World Bank(2004a,b),信用歷史信息的可得性可使貸款處理時間、成本和違約率減少25%,在沒有信用登記、有公立信用登記、有私立信用登記的國家中,私人信貸占GDP的比重分別為16%、40%和67%。

    ③Schiffer and Weder(2001)證明了企業規模和風險水平之間的負相關關系。

    ④數據根據《中國金融年鑒2009》計算而得。

    ⑤數據來自中國銀監會網站。

    ⑥比如為了及時獲取5萬元貸款,請業務人員吃一頓飯花費1000元,這意味著5萬元的6月期年化貸款利率上升4個百分點。

    參考文獻:

    [1] Aghion, B.,and Morduch. The Economics of Microfinance [M]. Cambridge: MIT press. 2005.

    [2] Beck,T.,et al. SMEs, Growth,and Poverty: Cross-Country Evidence [R].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2002

    [3] Berger,A. N. and Udell,G. F..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J]. The Econimic Journal. 2002,112: 3253.

    [4] Berger,A. N. and Udell, G. F.. 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30: 29452966.

    [5] Malhotra,M., et al.. Expanding Access to Finance: Good Practices and Policies for Micro,Small,Medium Enterprise[R]. World Bank, Washiongton,D.C. 2006

    [6] Morduch, J.. The Microfinance Promise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9, 37(4): 15691614.

    [7] Ray, D.,1998,Development Economics[M],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8] Schiffer, M. and Weder, B.. Firm Size and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Worldwide Survey Results [R],Disscussion Paper43,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Washiongton, D.C.2001.

    [9]Ssewamala, F.M. and Sherraden,M.. Integrating Saving into Microenterprise Programs for the Poor: Do Institutions Matter? [J],The Social Service Review. 2004,78(3): 404-428.

    [10] Stiglitz,J. and Weiss, 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1(3):393-410.

    [11] World Bank. Scaling Up Poverty Reduction Case Studies in Microfinance [R]. Working Paper. 2004a

    [12]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b.

    [13] 何韜. 淺談農行個人貸款產品與商業銀行“小本貸款”產品的比較. 中國農村金融網. 省略/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85048. 2010年7月.

    [14] 厲以寧. 區分微型企業,有利解決融資難[J]. 商界(評論), 2009,(10).

    [15] 劉純彬. 我國貧困人口標準再探討[J]. 人口研究, 2006,(6).

    [16] 史晉川,何嗣江,嚴谷軍等. 金融與發展:區域經濟視角的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17] 吳杰. 目標與激勵:兩種小額信用貸款模式比較[J]. 上海金融, 2009, (1).

    [18] 應千凡等. 臺州市商業銀行的“小本貸款”. 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 中國小額信貸案例選編[M]. 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 2009.

    [19] 張陸,張麗鵬. 大力扶持“微型企業”:我國民營經濟發展中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J].經濟經緯, 2006, (6).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8x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成人爱做日本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欧美成人a人片|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完整版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成人国产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嘿嘿视频网站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观看天堂在线影片| 成人国产mv免费视频| 成人凹凸短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