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方程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化學方程式;記憶;方法
在中考中,化學方程式所占的比例較大,這充分說明了化學方程式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化學方程式的教學。
化學方程式既是重要的化學用語,又是化學計算應用的基礎,而且它還是國際上通用的表示化學反應的一種簡明語言。因此,化學方程式的各類知識便成為中考考查的重點。但化學方程式的記憶和正確書寫始終是初中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學中我總結了如下的方法進行教學:
一、夯實利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的基礎
化學式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重要基礎,如果在利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的教學過程中沒有打牢基礎,那么學生越往后學習書寫化學方程式就越為困難,以至于到后期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始終難以攻克,成為夾生飯。因為,利用化合價口訣,根價口訣正確書寫化學式顯得尤為重要,一定要夯實基礎,讓學生切實掌握,以便于學生學習、記憶化學方程式時能夠有充足的知識儲備。
二、依據實驗現象記憶化學方程式
1、磷和氧氣反應,這個實驗的現象是產生大量的白煙,白煙是五氧化二磷,學生就可以知道磷和氧氣反應后的產物是一種白煙,而白煙是五氧化二磷,這樣反應物和產物就記住了,在進行配平。
2、硫和氧氣反應,這個實驗的現象是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硫,那么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硫,這樣學生記記住了現象,又同時記住了反應物和產物。
3、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實驗現象是鐵的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溶液變為了淺綠色。紅色的物質是銅,淺綠色的溶液是硫酸亞鐵,這樣產物就記住了。當然這個反應,用置換反應來記憶也是很簡單的。
4、電解水的反應:可以連著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三個化學方程式進行配平的記憶,反應物都是配2,通過電解水的實驗現象,兩只試管產生兩種氣體,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那么產物就是氫氣和氧氣,化學計量數比也是2:1。
三、據共同特點進行記憶
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有三個:首先記住反應物的化學式,過氧化氫(H2O2),高錳酸鉀(KMnO4),氯酸鉀(KClO3),這個三個化學方程式的共同特別,都是分解反應,反應物都配2,都要制出氧氣。那么從第一個開始,H2O2中加入催化劑二氧化錳開始反應,那么H2O2和誰長得像呢?H2O,那么第一個產物就是水,這個反應要制什么呢?制O2,于是產物就都寫出來,同時反應物已經配2,分解反應,后面就很好配平了。
第二個利用KClO3制氧氣,條件是加入二氧化錳并加熱,產物的記憶方法,把“KCl/O3”分成兩部分,前一半變成氯化鉀,后一半變成了O2,再根據已經配平的反應物就可以配平了。第三個,高錳酸鉀制氧氣,讓學生讀出化學式,KMnO4,那么請同學們記住KMnO4(按字母讀)加熱后分解出K2MnO4,那么這個反應為什么沒有加二氧化錳呢?因為它自己產生了二氧化錳,最后制出氧氣,這樣產物就都出來了。
2、Ca(OH)2 + CO2 = CaCO3 + H2O對學生來講記憶是比較困難的,我是這樣幫助學生記憶的,把反應物分成三部分,鈣離子,氫氧根離子,二氧化碳分子,前面有二氧化碳,后面容易出現碳酸根離子,那么先寫出CO3,但是碳酸根是陰離子,需要得到陽離子,那么只有鈣離子可以和它配對,于是得到了碳酸鈣,也就是看見的渾濁物,還有氫氧根離子沒有去處,于是變成了和它很像的水分子。同理推出2NaOH + CO2 = Na2CO3 + H2O,二氧化碳變成碳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結合陽離子鈉離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所以鈉離子需要兩個,氫氧根離子還是變成水。
3、Ca(OH)2 + SO2 =CaSO3 + H2O
二氧化硫的反應教給學生去想二氧化碳,例如上面這個反應先寫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Ca(OH)2 + CO2 = CaCO3 + H2O,第二步,把C改成S就好了。同時練氧化硫和氫氧化鈉的反應。
四、依據反應類型進行記憶
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在初中階段特點比較顯著,可以用現象,特點等方面幫助學生巧記。
置換反應可以用字母表示為A+BC=AC+B,如:Fe + CuSO4=FeSO4 + Cu簡單的看,就是鐵和銅交換了位置,再從現象上幫助學生理解,正二價的銅離子形成的溶液都是藍色或藍綠色(如硫酸銅、氯化銅、硝酸銅),正二價的亞鐵離子形成溶液都是淺綠色(如硫酸亞鐵、氯化亞鐵、硝酸亞鐵)。鐵表面析出的紅色物質是因為生成了銅單質。
復分解反應可以用字母表示為AB+CD=CB+AD,兩端結合,中間結合,例如,HCl + NaOH = NaCl +H2O,兩端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中間的氯離子和鈉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鈉,這樣就很容易記憶了。
還原反應的記憶,還原反應是一種奪氧的反應。
例如: H2+ CuO =Cu+H2O,還原劑要奪氧,氫氣奪走了氧化銅的氧,變成了水,氧化銅被奪走了氧元素,變成了銅。
五、利用反應實質進行記憶并配平
1、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OH-=H2O,那么讓學生練習NaOH和H2SO4反應的書寫,由于一個氫離子結合一個氫氧根離子生成一個水分子,那么一個氫氧化鈉分子中只有一個氫氧根離子,而一個硫酸分子中有兩個氫離子,怎么辦,學生可以得出給氫氧化鈉配2,這樣就是兩個氫氧根離子和兩個氫離子反應得到兩個水分子,再練習Fe(OH)3和H2SO4反應,學生很快可以得出需要六個氫氧根離子和六個氫離子反應得到六個水分子,這樣就使得中和反應很容易配平并記憶。
2、碳酸鹽和酸反應的實質是CO32-+2H+=H2O+CO2,例如:Na2CO3和HCl反應,一個碳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一個氫離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那么一個碳酸根離子肯定需要兩個氫離子,所以HCl的前面肯定需要配2,得到一個水分子和一個二氧化碳分子。再如:Na2CO3和H2SO4反應,一個硫酸分子已經提供了兩個氫離子,那么反應物就不用配了,已經平了。
3、碳酸氫鹽和酸反應的實質是HCO3-+H+=H2O+CO2,例如:NaHCO3和H2SO4的反應,是一個碳酸氫根離子和兩個氫離子的反應,那么根據1:1的關系,碳酸氫根離子就需要兩個,于是生成兩個水分子和兩個二氧化碳分子,再根據復分解反應的原理得到另一個產物硫酸鈉。
六、熟讀化學方程式的宏觀讀法
其實很多化學方程式,學生只要會讀就能很容易掌握它的書寫,當然需要有利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的基礎,在讀出宏觀物質的同時,還可以強化學生正確書寫化學式的基礎,例如,硫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硫,這樣簡單的化學方程式,學生基本會讀就會寫,不失為是記憶化學方程式的一種較好的方法。
在化學方程式的教學中,有些老師教完后就讓學生強記化學方程式,在老師的督促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憶,聰明的學生總結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還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效果非常差,甚至就像被單詞句子一樣,用字母數字從頭背到尾,然后很快又忘記,完全不懂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如果老師沒有在化學方程式的記憶上幫助學生歸納總結方法或技巧,那么對于不少學生來講,化學方程式無形的加重了學生的課后負擔,反復記憶,卻不牢固,甚至到后期學生對放棄記憶化學方程式,以至于失去學習化學的信心。有些我們覺得很簡單的東西,但是對學生來講卻很難,所以,在教學中,老師幫助學生尋找規律,總結技巧,幫助學生記憶化學方程式,是十分重要的。
參考文獻:
摘要:要防止初一學生數學成績分化,教與學的雙方都很關鍵,教師在掌握教育理論,熟悉吃透教材的同時,抓住學生這個學習的主體環節,運用各種有利于學生吸收、消化知識的方法去鞏固完善數學教學成果。只有這樣初中數學教學成績才會有長足進步。
關鍵詞:思想教育;學習積極性;自學能力;輔導復習;樹立榜樣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5-0142-01
當今,小學生的數學成績都比較好,但一到初一學生的數學成績就急劇下降。初一學生數學成績的急劇分化,對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造成了很大困難。因而防止初一學生數學成績的急劇分化,是一件極其重要且難度很大的工作,那么如何防止初一學生數學成績急劇分化呢?
治分化之病,要先究其根,要分析透徹分化的原因,就學生方面分析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異;三是學習方法不科學。就教師方面分析有兩點:一是教法陳舊,學生不感興趣;二是中小學銜接不好。就教材分析原因也有兩點:一是中小學數學教材的知識擴展量大,課后練習設計上不銜接;二是由于小學數學知識的直觀、具體、易懂到中學的抽象、深奧、難理解的變化跨度大。
為防止學生的數學成績的分化,要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即教書又育人,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基本訓練,要搞好中小學數學的銜接。要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適當為學生鋪設臺階,逐步引導學生步入中學數學學習的軌道,經過實踐探索,具體方法如下: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是相聯系的,任何認識過程都伴隨著情感。初中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他們往往不是從理性上認為某學科重要而去學好它,常常因為不喜歡某課任老師而放棄該科的學習。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和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特別是對于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更應主動關心他們、征詢他們的意見、想方設法讓他們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向他們奉獻一片摯誠的愛心、熱情輔導、真誠幫助。真正做到想學生所想、想學生所疑、想學生所難、想學生所樂、從而以高度嫻熟的教育技巧和機智,靈活自如地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導學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調節學生的意志,用自己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呼應學生的心靈,從而達到水融,教學相長。
2.加強新舊知識同化,順利實現學生升級學習的過度
小學學生進入初中學習,無論是教材理解方面、思維活動方面、研究數學的方法方面、完成作業應用的手段方面等,與小學階段相比,都存在著明顯的梯度。在備課時就應該認真思考小學課程與初中數學課程的差異,切實了解學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識,并認真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仔細捉摸初中課程所研究的問題跟小學課程曾研究過的相關問題,在語言、研究方法、思維特點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明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與差別,確定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啟發和指導,幫助學生把舊知識同化新知識,讓學生掌握新知識,順利地達到知識的遷移,減少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困難。比如學生在小學學過分數,但仍有很多學生不能將除法的商與分數聯系起來,由于習慣性思維喜歡將結果表示成小數,所以老說除不盡,這里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這種思維定勢.讓學生養成把商的結果表示成分數的習慣,適應初中數學的要求。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早入門
初中課程的數學知識在完成了數系的推廣后,從字母代替數開始,逐漸演變為運用符號語言進行分析和思考,將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再進行求解,抽象思維占很大比重,尤其在幾何教中更是如此.所以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讓學生能從教師的課堂引導中,快速形成抽象思維習慣,形成分析、判斷、歸納、總結的抽象思維能力,能夠早一點找到初中課程學習的門道。例如:初一年級的“方程的應用”,就是將生活的問題轉化為方程或方程組來解,學生雖然在小學學過方程的思想,但要求不高,學生也不喜歡用方程來解,教師要在教學中使學生了解方程解應用題的優點,明白有的問題用算術的方法求解是很困難的,而用方程則非常方便。在這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找出已知和未知的關系,恰當的設元,列出方程或方程組解決問題。
4.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提高;方法
一、培養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學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妼W習興趣的重要性,有了學習興趣,便能在學習中找到快樂。那么如何培養學習興趣呢?這里有三種建議。
1.正確對待學習的內容
正如道路有直有彎一樣,學習的內容也有易有難。遇到容易的題的時候,不要驕傲;遇到難題的時候也不要氣餒。
2.營造一個自我突出的環境
努力地把事情做好,正確做到別人的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這樣就能保持自信;進一步來說,如果能把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做好,那么自信就好被加強。
3.接受贊揚
別人的贊揚是對自己行為結果的肯定,是自我價值得以實現的一種形式。如果你在化學上學到的得到了別人的贊賞,會激發你更大的學習熱情。所以,對于贊揚我們要持開放的態度,敢于接受贊揚才能敢于爭取更大的進步。
二、注意學習方法
循序漸進學習的一個客觀規律,在遵循這個規律的同時,對于化學這個學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來探索學習方法,方法得當才能事半功倍。
1.課前預習
預習是基礎,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盁o論做什么事情,事先都應有所準備。有無準備,準備的充分與否,效果大不相同。要上好課就要做好課前準備。預習主要是對知識的準備。有了預習,在學習新課才能做到有備才無患。建議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采取以下預習方法:
(1)章略節詳法?;瘜W課本的章節安排很有邏輯性,整個一章會針對聯系緊密的一塊知識展開,分成若干小節來講解。預習時既要看全章的整體內有,又要看每一節在全章中的作用,所以預習可以按照章略節詳的方法來進行。在學習新的一章的內容時,先泛泛瀏覽一下整個一章的大概內容。在學習到具體的一節的內容時,再比較詳細地預習每節的內容。這樣就為上課時搞清、搞懂、掌握、記憶所學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例如,在預習“氯氣”一節時,我們已經對該章的內容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再詳細閱讀這一節,從而確定在聽這一節課時的重點、難點。
(1)前后相聯法?;瘜W知識間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雖然可以分成章節,但是每個章節是相通的。在預習某個章節時,盡量要和以前的知識建立聯系,并且要主動把有聯系的內容翻看一下,這樣就可以把新知識吸納到固有的知識體系中,同時能夠加強正在預習的知識的印象??偟脕碚f前后相聯法的作用是:溫故而知新;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教材讀活。
2.認真聽講
聽講是占用時間最多的學習形式,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最基本途徑。認真聽講,首先要做到集中精神聽講,發揮主體作用。聽講不是被動接受,而且集中注意力去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有的同學認為,上課就是老師講,學生聽。這種想法是把自己放在學習的被動的地位上,是不對的。要提高聽課效率,重要的是要對老師的講解進行思考、提問,主動地去吸收老師所講的內容,發揮個體的能動作用。
3.緊跟老師的思路,理解為主,輔以記憶
不少同學上課時不是埋頭自思,就是忙著做筆記。思想不能與老師保持一致。這是一種不好的聽課方法。聽講時思想上必須與老師保持一致,聽老師是如何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聽老師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去解題的;聽老師對問題有哪些提問、解釋。聽課的主要目的是要聽懂老師所講解的內容。課堂上是以聽為主,想與記是輔。
4.復習
復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復習時,首先要總結規律。要學會總結規律有需要學習中善于思考,善于聯系,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把各個碎片知識理成線、織成網,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拓寬思路。其次要抓住綱目,提綱挈領。不管知識有多么的多,千絲萬縷,必有主線。其實每堂課后的小結,就是這樣的主線。掌握要領、抓住綱目,才能完成由薄到厚的積累過程,反過來隨著知識的不斷豐富,又能完成而由厚到薄的質的飛躍。當然,總結提綱,必須是自己動手,開動腦筋,不要求助于別人。只有這樣,才可能夠使書“由厚到薄”。
三、結束語
從文中的論述可以說明,學習方法并非是高深莫測的東西,而且細節的把握。高中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雖然屬于理科,但是記憶的內容較多,所以只要把常見的普通學習方法認真利用,成績就會提高。
參考文獻:
[1]林輝.論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教學參考,2009,09:31-33
【論文摘要】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課程教學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本人結合高職《精細化學品合成工藝》教學實踐體會,對如何合理安排和組織教學內容,采用啟發式和探究式、任務驅動式、角色扮演、現場與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該課程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
1.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精細化學品合成工藝》課程[1]是高職高專化工類各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它要求學生掌握鹵化、磺化、硝化等12種單元反應技術,了解精細化學品合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生產過程及工藝設備等技術問題,使學生掌握精細化學品生產具有共性的技術,以指導新產品的生產和開發。
我院《精細化學品合成工藝》課程采用的是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該教材是按照反應單元和合成典型精細化學品實例的順序編排的。該課程具有知識面廣、實踐性強、單元反應機理抽象復雜、合成流程及設備多種多樣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這門實踐性強、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的單元過程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真正具備設計精細品合成工藝流程和工藝優化選擇的能力,并且能為以后走上生產技術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就必須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筆者通過實踐教學的體會,認為可以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入手。
2.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
2.1 合理安排和組織教學內容[2]
教高16號文件[3]精神“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能力為本,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實用型、技術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是高職高專院校教育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認真研究人才培養方案,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做到精講要點,突出重點,解釋難點。本門課程由單元反應技術組成的,涉及的反應方程式,反應機理繁多。如在講授磺化、硝化、鹵化、烷基化、?;?、氧化、還原、縮合、重氮化等單元反應時,涉及到的反應非常多,不必要照本宣科,應選擇一些實用的反應進行精講精練,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起到能觸類旁通的作用,這樣不但能提高教學效率,而且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對反應機理方面,學生不好掌握,更是不好理解,實用性也不強,在講授這些內容時,沒有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在講授每一單元過程的影響因素時,物理因素的影響如濃度、物料配比、溫度、壓力、反應時間、溶劑、催化劑、物料的純度、反應介質的pH值、反應的終點控制、反應設備的選擇、傳熱等因素應根據具體的某一單元過程應重點講授,特別是溫度、壓力、濃度、催化劑的影響。對于每一個單元過程的應用實例,可以選擇一個能說明問題的典型產品加以說明,使學生活學活用,應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難點不一定是重點,在組織教學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裁減,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教師與教學條件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完成教學任務。
2.2 采用啟發式、探究式教學方法[4]
在實際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采用啟發式、探究式教學方法,與學生形成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躍而又不失嚴肅,使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有所成。而且無形中可以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從反應的實質來理解每類反應,以點帶面,讓學生從純粹的記憶中解脫出來,做到知識的有效融合。
例如在講授C-酰化時,組織學生結合C-烷基化的內容,找出兩單元反應的異同點,通過討論,學生就能較好地掌握兩者的反應機理都屬于親電取代反應歷程,由于烷基的供電性,C-烷基化是一個連串反應,在反應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反應的溫度、反應物的配比和反應時間,避免較多的副產物生成;由于酰基是吸電子基,在芳環上引入?;螅潆娮釉泼芏冉档投灰装l生多酰化、脫?;⒎肿又嘏诺雀狈磻珻-?;章室话爿^高。通過類比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的效率。再如:在“苯甲酸制備”的實驗中,采用高錳酸鉀作氧化劑,氧化甲苯制得產物,但高錳酸鉀水溶液與甲苯的有機相極難互溶,反應在非均相體系中進行,較難控制,反應所需時間較長,而且產率也低。針對這些情況,啟發學生根據所學過的“相轉移催化”這部分知識來合理改進實驗操作。通過學生們自己的分析和討論,決定選擇季銨鹽(四丁基溴化銨)作為相轉移催化劑,對原來實驗方案進行改進。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相轉移催化”的認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動手能力和綜合設計實驗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經常采用對比的手段,進行對比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加深學生探究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2.3 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5][6]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教師或者學生根據教學要求提出“任務”,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自己或者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然后進行具體的操作,教師引導學生邊學邊做完成相應的“任務”?!叭蝿镇寗印敝饕Y構是:呈現任務——明確任務——完成任務——任務評價。任務驅動式教學,可以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發揮。例如:可以在先一次課結束時把課程中的某些內容以任務的形式布置下去,讓學生預習及準備幾個問題,并明確告之下次課請學生上臺講解或討論。每6~8名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輪流選派代表上臺講解或發言,學生講解完以后,其他同學或提問或補充或討論。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講解。該法鼓勵學生相互競爭,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表現自我的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2.4 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是一種情境模擬活動。所謂的情境模擬就根據教學項目的內容,將學生安排在一個模擬、逼真的工作環境中去,要求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去處理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例如:在講授典型產品生產工藝的過程中,對于工藝流程和關鍵化工設備的講授,我們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先隨機以6~8名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自己定好角色(老板、客戶、技術人員等),然后去共同完成教師提出的任務。通過小組內、小組間的相互提問與討論,師生互評等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角色扮演往往與項目驅動、引導文法等相結合,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方法。
2.5 采用現場與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7]
《精細化學品合成工藝》是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的一門專業課程,甚至可以說是實際生產的縮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以具體的生產實例貫穿于各單元操作的講授中,將豐富的科研實踐滲透在理論教學中。除了在學校設置相關實驗外,有條件的話,我們還可以帶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工廠去看看相同的產品的工業生產流程。把工廠的流程與課本上的內容作比較,看看有何異同。我院化工系各專業的學生都安排有專門的時間到附近的茂名石化、新華粵、魯華等大中型化工企業實習。教師可以考慮把教室搬到車間進行教學,采用現場與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現場與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嚴謹、學以致用的工作態度,提高其表達能力。
3.結語
本文就如何合理安排和組織教學內容,采用啟發式和探究式、任務驅動式、角色扮演、現場與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精細化學品合成工藝》課程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究。通過教學改革,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與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能有效地培養其溝通與表達能力。此外,為了達到教學目的,《精細化學品合成工藝》課程教學改革不僅要表現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其內容的有機結合、教學方法的不斷探索、理論和實踐的相互滲透,才能真正使學生成為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8]。
參考文獻
[1]林峰.主編.精細有機合成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09.
[2]程毓,張明.關于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思考[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9,3(6),72-73.
[3]劉曉東.高職高專院校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在線,2006,621:11
[4]李勇.《精細有機合成》教學中啟發式教學的運用[J],科技教育,2008,NO.30.
[5]畢忠梅.關于加快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學研究,2003,1,21,20-22.
[6]鞠劍峰.精細化學品教學改革探討[J].南通大學學報,2005,6,2(21),91-93.
摘 要 積極推進高校體育課程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實踐,對于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育模式創新有著無比重要的促進意義,同時也為學生的體育學習提供了多元化的方式。本文將重點圍繞高校體育課程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實踐的意義進行分析,并為高校體育課程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方式的實現提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高校體育課程 課內課外一體化 教學方式
在全民體育教育的時代大背景下,高校體育得到了充分地重視。積極強化高校體育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有效推動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實踐,成為了值得期待的教育新形式。對于高校來說,應該充分地結合體育教學目標和要求,實現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團隊、教學活動等多維一體化的發展,從而來全面提升教學水平,為學生身心素質提升提供有力保證。
一、高校體育課程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實踐的意義
(一)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素質
積極促進高校體育課程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對于實現學生體育精神、體育品質提升有重要作用,同時全面增強學生體質,為他們今后發展和成長起到重要意義。這種教學方式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體育學習,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從而來更好地保證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強化。積極促進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的結合,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實現對于基本功的掌握,并實現課外體育能力的探索,這對于學生自我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
(二)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徑
高校體育課程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實踐,實現了教育方式的革新,打破了原有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以課內促進課外延伸,并以課外反作用于課內教學,實現雙向的互動和溝通, 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高校體育課程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保證了教學模式的創新。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時代教育更加側重于對于人的價值的重視,而通過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實踐的開展,極大地滿足了這一要求,為人才的成長和發展創造了可能。
二、高校體育課程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方式的實現
(一)實現體育課程選項多元化、豐富化
實現體育課程選項多元化、豐富化。在推進高校體育課程課內課外一體化實踐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來為之提供豐富化的課程選項,從而來有效的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第一,積極開設多種課程,比如體育健美操、網球、排球、籃球、空竹等,在保證娛樂性的同時,更加強調其體育性能,這樣有助于保證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第二,保證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還可以根據自身能力選擇一門或者多門課程,從而來更好地保證學習效果的提升。
(二)積極組建多種形式的高校體育團隊
積極組建多種形式的高校體育團隊,有效的促進體育課程教學效果的延伸。第一,組建高水平的體育運動隊,并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競賽等,這樣可以在根本上實現體育教學本質的還原。建立高素質的教師指導隊伍,來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項目的參與,從而來不斷地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第二,積極建設體育社團,并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地增加體育學習的活躍度。此外,還應該有效的促進高校與社會的融合與交流,積極組建全省高校體育聯盟,不斷地來促進體育課內課外一體化學習,保證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積極開展多元化的體育課程教學實踐活動
積極開展多元化的體育課程教學實踐活動。對于體育學習來說,它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豐富性,應該積極地開展多種方式的課程教學實踐活動,積極通過小組學習、合作學習,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可以賦予學生主體地位,從根本上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除了傳統的體育學習項目,還應該積極組織攀巖、輪滑、跆拳道等花樣的教學內容,這樣可以從根本上來保證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進而來不斷地實現自身課外體育素質的提升??傊e極地來開展多元化的體育課程教學實踐活動,對于保證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實踐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四)打造科學化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
打造科學化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來對體育教學進行合理化地評價,這樣可以從根本上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進行體育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評價的時候,必須要善于從評價主體和評價兩個方面來展開分析。第一,實現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給學生足夠的機會來參與評價,這樣能夠不斷地保證評價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從而來不斷地提升教學評價效果。第二,實現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評價,以激勵為主,對于他們的個性和潛質進行深度挖掘。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對他們的課外實踐環節進行評定,從而來從根本上保證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培育健全的人格和體育精神,為他們長遠發展和進步提供保證。
三、結語
高校體育教學對于學生身體健康、心靈成長等多方面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積極促進高校體育課程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實現了教學模式的創新。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實現體育課程選項多元化、豐富化;積極組建多種形式的高校體育團隊;積極開展多元化的體育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打造科學化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從而來積極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李慧子.北京市獨立學院“課內課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3.
[2] 沈金花.普通高校實施體育課程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的探討[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6:120-122.
(一)借助教學方法改革動力,提升教師專業教學水平。
《中國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其教學方法改革,為提升任課教師教學水平提供了必要動力。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促使教師把大量精力用于教學改革的理論、方法研究;在更好地把握教材各個章節主要內容、重點難點的基礎上,提出、整理需要通過課堂教學解決的主要問題;進行教學改革的方案設計,構建基于研究性教學的考核體系;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總結評價改革效果,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操作思路和具體方案。
(二)激活課堂教學研究氛圍,提高學生參與教學興趣。
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成了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被動聽眾。在大學較為寬松的學生管理制度面前,只有自控能力強的學生才能始終成為忠實聽眾,而不少學生往往表現出課程聽課過程的隨意性。教師講得精彩,抬頭率隨之提高;講課激情消逝,課堂重歸沉寂。
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性教學,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兼顧教材和學生兩個方面。內容來自教材甚至新鮮于教材,問題的表達和切入需要考慮學生的參與、接受程度。課堂問題解析、學生研究過程中,教師發揮的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啟發者、引導者、鼓勵者、促進者的作用[1],學生成為教學任務的重要參與者,甚至是疑問提出者、思路提供者、問題解決者與課題完成者。在持續推進的研究性教學活動中,師生間將形成明顯的合作氛圍,學生在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中不斷提高學習興趣和專業水平。
(三)落實專業培養方案,造就社會適用人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堅持能力為重,要“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事做人,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2]。根據國家的要求和社會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培養方案往往會特別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學習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
以問題為導向的專業研究性教學實踐,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借助討論、交流、分析、歸納、原理應用等,不斷解決問題獲取新知識。通過參與研究性的教學活動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和專業技能,鍛煉學生不怕困難、攻克難題的意志、毅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創造力和學習精神,從而更好地體現專業培養方案要求。
二、以問題為導向的《中國化》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步驟
(一)模仿課題形式呈現教材各個章節的重點難點。
在梳理、分析、掌握教材有關章節的主要內容、重點難點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課程教學課時的總體安排,將需要教師進行講解的每個章節主要內容轉變成三至四個課題,每次講課過程師生共同解決一至兩個課題。如第一講中國化及其理論成果,就可以用以下三個課題形式進行探究:時展中的中國化;與時俱進的中國化;中國化的思想路線和理論精髓。
這里采用的是課題的形式,或者說是用課題研究的方式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確定課堂教學課題時,雖然不需要像正規課題那樣必須選題新穎、立意深廣,有所創新、有所突破,但也應該有一些具體要求。一是表達的形式要盡量接近于正規課題,具有一定的新意。為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打好科研基礎,課堂教學課題的設計應盡量參照正規課題,既要有形式之美,又要短小精悍、簡明扼要。二是反映的內容要體現章節的重點難點。在有限的課時內盡量講清問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國化》各章節的主要理論、主要觀點,并善于運用其立場、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是涵蓋的范圍只涉及本章節中的一部分,不宜跨章節大調整。教材體系,是一種相對成熟的知識、理論建構,前后安排具有內在邏輯性。教師在進行課題設計時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體現一定的靈活性,但不宜徹底打亂教材結構,另起爐灶。
(二)將解決課題形成的主要論點轉換成待研究的關聯問題。
確定每一章節需要解決的幾個課題之后,教師在備課中,一方面,應認真進行課題解剖。分析清楚課題中包含的主要內容及主要內容間的邏輯關系,構建解決課題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要分析本章節里與該課題相關的材料,凝練形成解決課題主要論題的若干論點,再轉換成課堂上師生共同研究的具體問題。
由于教材并非是按照課題形式編寫的,教師備課中呈現重點難點的課題不一定能完全反映教材相關內容,從課題本身出發構建的解析框架與根據教材資料凝練的課題主要論題論點框架很難完全吻合??紤]到教材的權威性和課堂教學的規范性,在二者不一致的情況下,應主要以教材為參考依據。課題本身包含的教材所不具有的內容,可以留到課后,供學生開展進一步研究。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在教師事先做好準備、心中有數的前提下,探尋課題主要論題論點的任務也可以放在課堂研究之中。
(三)運用多種方法對設定問題展開探究、解析。
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以設定問題為起點,以相關資料為分析背景,由學生或學生小組展開研究性學習,在解決問題中拓展對課程知識的認識深度。此時,教師教學的任務不是提供現成的答案、權威的解釋,而是根據學生在課堂現場的反應情況、研究進展,及時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糾正錯誤的認識、補充分析的材料、提供討論的思路,點評鼓勵、推動研究。
為調動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通過過程性考核的方式對學生參與研究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的成效給予鼓勵性評價記分。
研究性教學開始階段主要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已學理論和方法,分析材料,得出結論。研究性教學更重要的環節和任務,是實現從教師提出問題到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轉變。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圍繞課題主要論題、圍繞問題提出解決思路。然后逐步打磨,消除粗糙的方面,保留精華的成分。只要持續努力,不斷探索,就一定能使專業課程的研究性教學取得實質性效果,實現從教師單向提供結論、解釋問題,到師生共同商量、研究確定,再到以學生自主解答為主的轉變。
三、提升業務水平,有效推進《中國化》課程研究性教學
為有效推進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性教學改革,《中國化》的任課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一是要熟悉教材內容,掌握相關參考資料。全面了解教材各章節的現有內容及歷史變遷,教材主要理論觀點,學生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以及與這些知識點相關聯的經典故事和新鮮的分析材料。任課教師應不斷進行專業進修,提高專業理論修養;同時,要不斷進行知識積累、更新。
二是要培養廣泛興趣,擁有視頻資料編輯技術?!吨袊氛n程內容面廣量大,縱向涉及1840年以來的170多年的歷史,橫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建設各個方面。有很多影像資料可以作為問題展開的背景、課堂分析的平臺,通過熟練的視頻剪輯、編輯技術,可以在非常有限、非常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中建立大跨度的聯系,把古今中外、東西南北發生的故事,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甚至幾十秒時間交代清楚。
[論文摘要] 新形勢下,構建學校文化建設,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已成為學校建設的當務之急。現階段我國遠程開放教育的文化建設水平與構建終身教育的目標還不相適應,遠程開放教育的人文關懷與文化的缺失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進而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和電大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對如何進行學校文化建設進行了思考。
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的發展和進一步深入,遠程開放教育作為現存教育形式之一,已成為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方式?;诰W絡的交互式遠程開放教育沒有地域上的限制,高校“圍墻”的概念逐步消失,傳統校園封閉的環境沒有了,沒有學校的感覺,好象學校文化也失去了依存的空間。由于客觀上遠程開放教育物質和精神層面之間有一定的落差,造成學校文化的發展滯后,以致缺位,對遠程開放教育形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學校文化是遠程開放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紀之交,眾多學校希望通過學校文化建設來確立辦學特色,找到適合本校實際的特色發展之路。那么,遠程開放教育環境下學校文化應當如何建設?建立在怎樣的立足點上?結合寧夏電大學校文化建設的現狀,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營造學校文化氛圍,重視學生主體的參與性
學校文化是學校全體成員在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共同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它是一所學校區別于另一所學校的標志。學校文化對于學生的培養有著不可或缺的特殊功能。要使學校文化充分發揮其作用,就必須充分認識學校文化的個性化特征,在學校文化的建設實踐中堅持、尊重學校文化個性特征是良性發展學校文化的基礎和前提。
遠程開放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有別于普通高校,無邊界、無圍墻的天地人網結合是其最大優勢,遠程開放教育的學校文化與它的媒體密不可分,在建設學校文化時對媒體工具要有深刻認識,建立起新的適應信息時代特征的遠程開放教育文化。
寧夏電大遠程開放教育以強大的網絡為支撐,建成了覆蓋全校各個區域的校園網絡環境,為學生提供了教學的網絡空間,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實現高質量教學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共享與傳播,開放性的教育空間,使教育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前瞻性。學生可以在網上即時收看遠程教育課程,及時反饋學習中的問題,自由地向教師咨詢,探討自己所關心的話題,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有關學校的學術動態、教學科研成果等情況,同時還可以將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通過網絡及時傳遞給老師和學校領導,與同學或他人進行各種文化交流。但是,總體而言寧夏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文化氣氛還沒有真正形成,學校文化建設中如何將大量的文化信息展現給廣大的師生?如何將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的新鮮血液注入到學校教育教學、文化活動中,推動學校文化的現代化進程?都是我們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立足實際,寧夏電大的學校文化建設應當從研究校園網絡的教學對象入手。在網絡一對一的特有工作模式下,教師的工作要有的放矢,不應該是簡單的一般性的教學信息與傳播,而要針對不同學習對象的實際,精心選擇與設計、創新教育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從學生本體著手,結合學校自身的網絡交互特色與優勢,營造真正受學生認可的學校文化氛圍。參加開放教育學習的學生基本上是在職成人,他們經過從小學到高中或??剖畮啄甑慕逃^程,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依據自身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信息咨詢,獲取所需的知識,并及時自愿反饋意見,個體自主性的體現是傳統方式所無法比擬的;成人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社會工作實踐經驗,具備主動交流、溝通的能力,這些是他們參加開放教育學習的基礎,也是寶貴的學習資源;他們的學習需要,趣味及想法的多元化,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和價值趨向都成為學校文化豐富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文化建設無論在內容還是在形式上都要貼近學生的現實,以學生為中心,實現遠程教育平等雙向交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發揮了他們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開放教育的民主、開放、創新的精神滲透到學校文化建設中。立足網絡媒體的強大功能,將各種教育教學、文化活動與新的知識工具、新的交流工具有機結合起來,豐富學校文化的個性內涵,必將使學校文化呈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二、強化服務導向,拓展網上文化活動形式
育人是一切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遠程開放教育如果只有硬件的不斷升級更新,沒有教育服務軟件的強大支撐,那么,學校文化建設的意義無從談起。遠程開放教育奉行“促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辦學方向,扎根于大眾對教育需求的沃土之中,是促進教育公平與公正、服務于人民并滿足社會多元需求的開放大學。遠程開放教育的這種公益性,要求我們樹立教育服務、服務育人的理念,只有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服務,遠程開放教育才能在教育市場上搶占先機,取得明顯優勢。網絡多媒體技術提升了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工作水平,提供了創新服務方式的可能。
遠程開放教育的校園網絡環境是學生所依托的重要物質文化,是教學與交流必不可少的公共區,然而,電子媒介的屏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師生之間的隔膜、疏離,教學資源量的激增也使學習者產生學習焦慮,無從選擇學習信息,不利于學習的發生,面對這些情況及時、周到的學習支持服務,高質量的教育管理就尤為重要。因此,遠程開放教育在教學模式、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的構架、組織和實施,各項教育制度的設計和安排,媒體技術手段的應用,教學資源的開放,支持服務的配套都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特點和需求。
當前,寧夏電大要從學校文化建設的實際出發,以辦學理念為指導思想,把教育服務的精神實實在在體現在學校教育活動的方方面面。立足校園網絡,搞好在線平臺建設,整合各類教育資源以達到共享,不斷提高優秀教育資源課件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優化學校文化發展的網絡基礎環境,使學生能發揮遠程學習手段,享用豐富的資源,為學生的學習與交流提供最便捷的服務。提高網上教育管理服務水平,提高遠程教育網絡的利用率,整合多方力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把遠程開放教育建成一個綜合平臺。配備與課程教學相關網上課堂,如法律在線、英語角、文學之窗、金融快遞、工商園區等教學子網站,將知識與實踐結合。搭建校園網絡社區平臺,暢通師生之間、學員之間的交流,實現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社會的溝通與融合,拓展遠程教育的服務領域和影響力。開展生動活潑的校園網絡文化活動,立足校情從身邊的文化資源抓起,舉辦校史展覽、校慶活動等,增強學生對學校文化精神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師生的集體榮譽感、個人自尊心、團隊合作精神。舉辦網上學生論文研討,舉行文化講座,舉辦音樂會,外語競賽等,展示學生的才華與創造力,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營造“人人成才”的育人環境。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有助于形成共同的風尚和氣質,形成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陶冶性情,對學生是一種激勵,是心靈上的撫愛,也將促進學生品行上的修煉,感悟、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完善自己,從而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
優質的教育服務需要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保證,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既是廣大師生的行為準則,又是學校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寧夏電大遠程開放教育學員來自基層,年齡、學識、文化層次不一,學習需求是多樣的,在教學支持服務上,如果簡單推行貨柜式學習服務、即學即用,很難保證教學質量,沒有嚴格的程序和規范,教學很難有序有效地進行。規范務實的制度能促使學校的目標責任制真正落實到學校管理的每一個崗位,使盡職盡責、敬業奉獻成為每位教職工的自覺追求。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通過教育教學管理活動,規范和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使制度的執行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通過制度的引導、制約作用,實現人文關懷,規范操作,形成學校特有的改革、發展、民主、科學、創新、包容的制度文化。
三、發揮電大系統合力,重視學校文化的生成
學校文化建設不是一個簡單的外在植入過程,既不是當代社會文化的直接嫁接,也不是傳統校園文化的簡單移植。學校文化是學校漫長發展歷史過程中逐步積淀而成,是一個不斷的生成過程:既包括對社會文化的轉換、對學校文化的傳承和對多元文化的融合,又包括對學校特色文化的營造和創新。寧夏電大的學校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自發形成,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鑄就,這既需要歷史的積淀、繼承,更需要現實的再造與創新,我們要從社會文化中獲取科學的知識和健康的營養,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精華,包容不同高校的學校文化,發揮基層電大系統合力優勢,不斷優化自身的文化氛圍,提煉和凝結出富有特色學校文化精神,再去影響和推動社會。開放教育環境下的校園網絡是一個文化傳播的平臺,提供了學生參與文化創建與傳播的渠道。開放教育的成人學生來自社會的各個層面,各自背景不同,大量的、各種學習需要、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等信息匯聚于此,傳達著開放、民主、平等、共享的精神底蘊,有利于形成開放教育多元文化格局。開放的、互動共享的精神,體現了電大人的遠大目光和寬闊胸懷,也不斷豐富著學校文化的個性特征和內涵。
學校特色文化的營造和創新離不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本身。學校文化本質上是師生文化,學生和教師均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他們既是學校文化建設的設計者、組織者,又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和實踐者。遠程開放教育環境下的教學活動過程是復雜的、豐富多樣的,不同師生、不同學科和課程、不同資源、不同時空條件下的交流互動既是一種教育過程,也是一種文化過程。教學組織形式、師生關系、教學思想、價值觀念、教學方式方法等教學活動時空的全過程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寧夏電大學校文化建設的創新有賴于充分調動開放教育的師生參與建設的主動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性,這樣學校文化建設才富有生命力和活力,并取得扎實的成效。學校文化是師生在長期的學校生活中實踐、體驗、追求與積淀的結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建構學校文化充滿著無限生機和活力,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新的生長點。
學校文化對學校的發展有著深刻影響,寧夏電大在學校文化建設工作中要努力體現特色,傳承自由、寬容、平等的民主精神,進一步挖掘電大系統辦學的價值,將與時俱進,搶抓機遇,勇于搏擊,激越向上的電大精神升華為一種文化,塑造和鑄就出蘊含獨特個性又與時展相適應的文化,才能為學校可持續發展贏得生存基礎和發展空間。我們要在新形勢下努力探索遠程開放教育環境下的學校文化建設的新模式,積極創新學校文化建設的新機制、新方法,使學校文化發揮它在電大培養合格人才方面的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曾憲吉,莊永輝.電大校園文化與育人[J].中國遠程教育,1997,(01).
[2]張明志.淺談校園文化建設[J].西南民族人學學報,2004,(7).
[3]楊新起.新世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論[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4]余常德.以人為本推進電大文化建設[N].光明日報,2005-2-23.
隴南師專利用白馬文化研究的成果,精心創編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池哥晝》日前在隴南各縣區巡回演出。整臺演出主題突出、場面宏大、舞美絢麗、民俗風情濃郁,演繹了白馬人的民俗風情,彰顯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冻馗鐣儭肥莻鞒须]南白馬民俗文化的力作,是隴南師專獻給黨的十的一份厚禮。
縱觀整部史詩作品,鮮明地體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一、以濃烈的地域風情、展現傳統民族文化,
弘揚時代的主旋律隴南地處甘、陜、川三省交匯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鮮明的邊緣性和多元化的地域特色。“白馬人”是生活在甘川交界地帶的一個獨特的民族,由于其與松藩、虎牙等藏民生活區毗鄰,解放初期被定名為藏族。“池哥晝”又叫做“鬼面子”或“跳曹蓋”,是白馬人從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繼承至今的負有盛名民族傳統舞蹈,在傳統祭祀活動中,具有祈福納吉、消災免難、除惡驅邪的禎祥意義。其場面古樸豪放、莊重熱烈,內容涉及到民間舞蹈、民間音樂、民間美術、民間歌謠等,既有神秘的宗教氣氛,又充滿濃郁的娛樂色彩,極具歷史和民俗研究價值。音樂舞蹈史詩《池哥晝》以“白馬人”的歷史和生活為主題,用獨特的音樂、舞蹈、文學和服飾,生動再現了白馬人莊嚴肅穆的祭祀、蒼涼悲壯的戰爭、纏綿悱惻的愛情、五谷豐登的歡慶場面。
開篇以震耳轟響的三眼銃,齊鳴的銅鑼社鼓,高亢蒼涼漸行漸近的歌聲揭開了《池哥晝》的序幕,讓觀眾領略到久違了的傳統文化獨特魅力。
“宇宙的呼吸開始了,星辰的眼睛睜開了,晝夜的交合明晰了,四季的輪轉形成了,山岳的骨骼醒活了,江河的血液流開了……”白馬人創世的歷史逐漸清晰起來。池哥伴隨著鏗鏘的鼓點,踏著古老的儺步,池母雙手合十、叉腰祭拜,為民眾驅邪納祥,期盼來年的幸福安康:“天上的太陽有靈了,地上的莊稼有靈了,水中的魚兒有靈了,空中的飛鳥有靈了,房前的石頭有靈了,屋后的廟宇有靈了……”白馬人站起來了,山寨里霞光萬道、鳥語花香:“……酒歌嘹亮,吉祥隨處飄蕩,鑼鼓鏗鏘,人人滿懷希望?!彼实漠嬐庖魧⒂^眾從夢幻般地“神境”中換回到現實中來。小伙和姑娘們晨曦中追逐嬉戲,輕快地舞步、嘹亮的情歌、一派祥和之境:“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白馬人的歷史如同白馬人的歌曲一樣蒼涼悲壯。
狼煙四起、戰馬嘶鳴,外敵的入侵讓白馬山寨不再祥和安寧,閃爍的燈光將白馬人不屈抗爭的歷史濃縮在剎那之間。高亢豪情的酒歌、威武雄壯的舞步,經過戰爭洗禮的白馬人用醇香的美酒慶祝勝利。白馬小伙醉了、姑娘醉了,場下的觀眾也醉了。夜黒風高,人們沉浸勝利的喜悅中,醉臥在酒壇旁、城垛邊。一聲凄厲的白公雞啼鳴打破了夜的寧靜,旌旗獵獵、戰鼓聲聲,酣睡的白馬人一躍而起,拿起刀槍迎擊來犯之敵。喚醒了白馬人的白公雞成為白馬人心中最圣潔的“精靈”,從此“沙嘎帽”上的白雞翎便永久飄揚。
天晴了、花開了,皎潔的月光下,噠嘎們用土琵琶彈唱起了戀歌,姑娘們用輕柔含羞的舞步、舒暢撩人的情歌傾訴著相互的思戀之情,表達著白馬青年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憧憬的向往。明媚的陽光、輕盈優美的舞步、嘹亮的歌聲、金色的青稞田、閃爍的鐮刀;“打谷場上,笑語一片;白馬山寨,歌聲蕩漾”。鑼鼓敲起來了,“圓圓舞”跳起來了,“謅舞”跳起來了,火把打起來了,酒歌唱起來了,白馬人用他們獨有的民俗儀式,虔誠祈求眾神靈的保佑,預祝來年的吉祥。
這是白馬人千余年歷史的紀實,這是白馬民間文化藝術的復興,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白馬人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訴說,這是白馬人對黨的農村政策的由衷贊嘆。短短的兩小時之內,觀眾仿佛穿越了千年歷史的空間,隨著劇情進入了一個獨特的民族風情畫廊,實地領略了白馬藏族悠久的歷史、獨特的習俗、華美的服飾、剛健的舞蹈、優美的戀歌、動人的傳說。
音樂舞蹈史詩《池哥晝》以濃烈的地域風情、展現傳統民族文化,弘揚時代的主旋律。近年來,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日益興盛,實際上就是對于這種時代和世界趨勢的一種積極反應。就隴南而言,越來越多的學者致力于民間文化尤其地域文化的研究,這對于重新認識和發現中國民族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俗學泰斗鐘敬文說:“民間藝術在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是民族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構成民族文化的基石。忽視民間藝術,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民族文化及其基本精神。”現代藝術也是不斷地從民間藝術中汲取營養,不論是民間藝術中的創作手法、表現形式,還是其中滲透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都將為新的藝術提供積極的經驗和有益的啟示。
二、以恢宏的場景、豐富的內容,彰顯師范院校藝術教育與地方文化相結合的辦學特色
《池哥晝》以白馬人發展的歷史為主線,全劇通過《序幕》、《池哥之祭》、《白馬國殤》、《噠嘎戀歌》、《祈祝豐年》、《尾聲》六個恢弘篇章,生動展示了白馬人的祭祀、征戰、愛情、勞作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內容。扣人心弦的劇情、蕩氣回腸的音樂、跌宕起伏的舞步、如夢如幻的燈光、華麗逼真的背景將白馬藏族波瀾壯闊的千年歷史,濃縮在在方寸之間的舞臺之上。
進入本世紀以來,大學生往往把能否滿足感官愉悅、緊張心理的緩釋需要以及是否有獵奇性、明星化作為審美評判的依據,而能從藝術作品的審美本質(藝術性、創新性、思想性、表現力等)去欣賞、評判者卻寥寥無幾。《池哥晝》等系列節目用全新的視覺,表述了白馬人悠久的歷史,塑造了勤勞、勇敢、進取的白馬人的形象,提升傳統文化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使藝術專業的大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應有的鍛煉。
從“仇池國故地欄橋文化遺址和寺洼文化一同沉睡著的馬兒……”到“白馬氐人在群雄中崛起,在奮爭中壯大”。從“達嘎優蓋山山嶺嶺星羅棋布的山神廟……”到“……仇池山百頃良田,嘉禾豐稔”。貫穿于始終的解說詞將《池哥晝》各幕串聯起來,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內容涉及到白馬歷史、民俗、宗教、祭祀等各個方面。
白馬文化是神秘的,虔誠的;在_切祭祀活動當中,白馬人的祭司一“白莫”用押韻的白馬土語祭詞訴說遠古的歷史,禱告他們心中最高的神靈?!冻馗鐣儭烽_篇,如同天籟之音的原生態白馬土語祭詞把觀眾帶入了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國度,讓人們在白馬歷史和民間藝術的殿堂里遨游。
民間音樂是白馬人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白馬勞動人民日常生活、勞動情感表現的集中外化形式,也是白馬人代代傳承、積累下來的精神食糧。其曲調古樸原始、演唱獨特、內容豐富、題材多樣,是我國多元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一塊瑰寶。[1]情歌、酒歌、勞動歌、打獵歌等各有曲調,演唱的環境不同,詞曲也各不相同?;蚱嗤裼难省⒒蚝狼楸挤拧⒒驓g樂輕快、或蕩氣回腸、或低沉幽深、或浪漫溫馨。在《池哥晝》中,根據不同的場景,結合不同的情節,穿插了不同的歌曲和樂曲,借以渲染劇中的整體環境。《池哥之祭》中儺舞強勁的鼓點、“瑪知瑪咪”的深情祈禱、高亢嘹亮的勞動歌?!栋遵R國殤》中悲戚、哀婉、綿綿不絕塤聲、神秘低沉的牛角號、凄婉豪放的酒歌?!秶}嘎戀歌》中汩汩的泉水、舒暢撩人的情歌、委婉深情的琵琶。白馬音樂文化元素在劇中得以充分地、盡情地展現。
《池哥晝》將原生態的儺舞與現代舞蹈緊密結合,以強大的陣容來表現神秘悠久的白馬文化?!冻馗缰馈酚迷鷳B的白馬舞蹈展示了白馬人創世時的艱辛和白馬人悲天憫人的情懷。而《白馬國殤》采用戲劇的動作語言,再現了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秶}嘎戀歌》則運用現代舞蹈,演繹了白馬少男少女純潔的愛情。《祈祝豐年》將白馬民間舞蹈與現代舞蹈相結合,將日常生活與民俗活動相結合,以歡快的節奏、宏大的場面,表現了當代白馬人幸福、和諧、安康的生活。
白馬人是喜歡飲酒的民族,酒文化貫穿于曰常生活以及節日、祭祀、宗教之中,形成獨特的民族文化,洋溢著民族氣息,使人向往。《文縣志》記載:“文州番,即是氐羌遺種,戴氈笠如蓋,以鳥翎插之,喜歌,侑客倘不飲,即跑唱番曲,必飲而后止?!薄冻馗鐣儭穲鼍凹盁艄庠O置亦頗具藝術魅力,高高的酒壇、粗礦的土碗、搖晃的醉步,再現了白馬人的豪邁情懷。煙塵、酒壇、薄霧、月光、柳條、桃花、鐮刀、青稞、燃燒著的篝火等逼真的塑造了白馬人跌宕的歷史和白馬山寨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幽幽的藍色夜晚跪拜的白馬民眾,明媚的陽光下慶祝豐收的白馬兒女,閃爍的逆光下姑娘們婀娜的倩影,強烈的射燈下神秘的白馬神像;變幻莫測的燈光將白馬人生活中的每—個畫面定格在觀眾的腦海中。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池哥晝》發揮了藝術教育的整體優勢,以全方位的宏觀視覺展現白馬文化,在文學、音樂、舞蹈、場景、道具、燈光等的表演和設置上均有新的突破。任何偉大的文藝創造,都是與國家發展、民族進步聯系在一起的。創作者要深入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熱情反映神州大地的巨大變革,彰顯我們建設富強、民主國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性進步。
隴南師專自2008年以來,將民間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隴南風》、《白馬河之戀》、《池哥晝》等_系列彰顯隴南地域性文化特色的藝術節目成功演出,隴南白馬藏族研究團體的組建,隴南白馬文化系列叢書的陸續出版。這些措施,既為隴南民間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傳承做出了應有貢獻,又為地方文化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彰顯師范院校藝術教育與地方文化相結合的辦學特色,有力的推動了隴南乃至甘肅傳統民間文化建設的發展。
三、以全新的結構,繼承傳統大膽創新,
開啟隴南獨特民族文化的尋根之隴南有豐厚的文化遺產,武都的“高山戲”、文縣白馬藏族的“池哥晝”、西和的“乞巧文化”、宕昌的“羌藏文化”等,這些文化涉及到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曲藝、民間美術等民間藝術的各個方面?!冻馗鐣儭吠ㄟ^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場景,將白馬人悠久的歷史演繹的淋漓盡致,蕩氣回腸。
鏗鏘的鼓點首先揭開了大型舞蹈音樂史詩《池哥晝》的《序幕》,“在浩瀚的歷史長河里,在甘肅南部的崇山峻嶺中,曾經發祥、聚居著一個古老而又偉大的白馬氐民族……”簡潔精練的開篇詞、夢境般地藍色燈光、無聲無息漫步行走的白馬人,把觀眾引入一個神秘恍惚的神話世界,穿越千年的時光,去拜會古老民族原始的神靈。
第一幕《池哥之祭》震耳欲聾的三眼銃、神秘的祭詞、帶著儺面具的“池哥”“池母”。將白馬人萬物有靈,崇尚自然的觀念傳達出來?!俺馗纭薄俺啬浮泵婢叽碇羁痰脑甲诮毯x,是白馬人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融合體?!鞍啄庇醚喉嵉陌遵R土語祭詞訴說遠古的歷史。山有山神、樹有樹神、火有火神……,沒有戰爭、沒有壓迫,他們在世外桃源般的山寨里耕種、狩獵,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祥和。
第二幕《白馬國殤》官兵的入侵打亂了白馬人平靜、美好的生活,滾滾的煙塵、林立的刀槍、凄厲的號角,頑強的白馬人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月黒風高、山寨一片寧靜,白雞的啼鳴驚醒了酣睡的白馬人,也驚呆了偷襲的官兵……這是一個優美而動人的傳說。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節奏強勁的舞蹈動作、低沉嗚咽的音樂將白馬人不屈不撓的精神、爽快豪放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鞍纂u長鳴”是白馬人曲折苦難的歷史,是白馬人不屈不撓的精神,是白馬人永久的圖騰。
第三幕《噠嘎戀歌》官兵被趕走了,白馬山寨里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一派祥和。本節用輕快、祥和的民間器樂伴奏情歌演唱,融合了部分現代音樂的成分,使得整個場景和情節顯得和諧、浪漫、溫馨、安詳。觀眾在甜美舒緩的樂曲中,似乎從苦難的歷史中解脫出來,回到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也仿佛回到了今天的白馬山寨,公路通上山了、自來水通上山了、光纜通上山了,新農村建成了。琵琶彈起來了、碟兒敲起來了,小伙姑娘們跳起了輕快的舞步,享受著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這是白馬人祥和平靜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對黨的富民政策的由衷贊頌,是全劇的所在。
第四幕《祈祝豐年》喜獲豐收的白馬人跳起了“麻晝”儺舞、打起火把迎請五谷神、在篝火旁跳起“火圈舞”盡情的歡唱。《尾聲》狂歡的氣氛越來越激烈,人們完全沉浸在歌唱幸福、和諧、安康,祈禱豐收的喜悅中大型舞蹈音樂史詩《池哥晝》將白馬人歷史、文學、民俗、宗教、藝術等通過不同方式不露痕跡地貫穿于六幕之中,使得整劇結構緊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每一節所表現的側重點各有不同,《池哥之祭》在民俗活動中尋找神秘的歷史源頭;《白馬國殤》讓民間傳說傾訴苦難的發展歷程;《噠嘎戀歌》用純情的山歌演唱人與自然的和諧人祈祝豐年》使歡樂的舞蹈贊頌現實生活。
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大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革新,課堂的教學觀念、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然而傳統的學習方式單一、被動、陳舊,學生的學習處在被動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之中,對所學知識似懂非懂、一知半解,這種學習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新課程背景下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優化與提升的現實意義
新課程倡導建立和形成能夠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全力推行減負增效的今天,必須實現學習方式、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體現新課改精神,全面關注學生的認知、情感,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也就是通過有效的改進學習方式和增強學習能力的舉措,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規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技能,提高學習質量,掌握數學思想方法,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學會學習。
三、新課程背景下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優化與提升的理論依據
1.杜威的“做中學”理論
杜威提出以兒童為中心、從做中學的主張。杜威認為,科學教育不僅是讓學生記憶百科全書式的知識,而且是一種過程和方法,他主張教學應當遵循以下步驟:真實情境―發現問題―占有資料―提出假設―檢驗想法。這種蘊涵探究思想的教學模式不僅對美國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為探究教學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2.教育心理學理論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學習方式、學習能力的優化和提升,可以把教師教的主要愿望轉化為學生學的內在需要,誘發學生探索性的思維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對他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享受。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展開學習,使枯燥的、抽象的數學學習轉變為學生的自主探索,從而在探索的過程中掌握方法和知識,這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認識不是主體對客觀實在的簡單、被動的反應,而是主體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為依托所進行的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其教學設計原理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要能帶著問題自主學習,以主動探索的方式來驅動和維持學習興趣和動機。
4.主體教育的理論
主體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活動是一種培養學生主體性的創造性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育者應當為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提供適當的環境和一切便利的條件,并在教育過程中充分調動他們學習和自我發展的積極主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能力,最終培養學生成為能夠進行自我教育的社會主體。
四、新課程背景下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優化與提升的實踐探索
1.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學習活動就不再成為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相反,“強扭的瓜不甜”,當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在逼迫的狀態下被動學習、接受時,學習效果必定事倍功半。因此,教師必須采取一切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可以給學生以外部刺激,創設問題情境。
2.變依賴學習為獨立學習
傳統的數學學習方式使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事實上,當今學生都有相當強的獨立意識和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引導他們逐步培養獨立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力求少講精講,點到為止,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隨著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小,最終學生能夠脫離教師完全獨立學習,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3.變統一模式為遵從個性獨特發展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他們都有各自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因而對于同一數學問題的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必定各不相同。所以,教師必須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為每個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發展創造空間,徹底拋棄那種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搞“一刀切”的教學方法。教師讓學生思考的數學問題帶有梯度性;數學解題鼓勵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學生獨特的思維能力;作業布置必須具有梯度層次性和選擇性。
4.變接受結論為體驗過程學習
傳統的重結論輕過程的接受式教學模式,由于沒有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因此,重要的數學知識和結論難以獲得。即使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獲得了知識和結論,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因而學生掌握了大量的數學知識卻不會思考知識、創新知識、應用知識,導致“高分低能”。而體驗過程式學習強調身體性參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用腦子思考,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說,用手操作,調動所有的身體感官親自經歷,用心去感悟。
5.變回答問題為主動發現并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