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范文

    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

    第1篇: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范文

    關鍵詞:道路運輸業;增加值;實現與計算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識碼:A

    道路運輸業作為一個較為獨立的物質生產部門,因此它必須通過實現物質資料的空間轉移,提升原來產品的價值,這樣就形成了所謂的道路運輸業的增加值,而這個增加值也是組成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的重要的一部分,它也是能夠真實反映我國的交通運輸行業對社會提供的價值總量的重要指標。

    1道路運輸業增加值的概念

    道路運輸是指我國從事各類道路運輸生產活動的所有的常駐單位的聚合體,包括了汽車、拖拉機以及其他類型的機動車輛,而其增加值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通過貨幣這種形式所表現出的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也就是道路運輸業各產業活動單位為我國社會經濟活動所提供的運輸服務以及最終貨物的價值總量,這個價值總量不但能反映出道路運輸業的產業規模以及產出水平和生產力結構,同時通過它能準確的分析出國民經濟和道路運輸的關系,從而考核道路運輸行業的經濟效益。

    在我國國民經濟產業部門的劃分要求以及國民經濟體系的核算標準下,道路運輸業增加值的核算范圍應是包含一切的單位活動的。第一,從產業部門劃分的性質要求方面來看,這些活動應該包含貨物空間位移以及從事旅客的活動兩大類,那么實際上道路運輸業增加值就是等于道路貨物運輸的增加值和道路旅客運輸的增加值之和的。第二,從事道路運輸生產活動的單位主要包括各類運輸企業以及社會上國有的運輸單位和私有的運輸個體,那么又可以將道路運輸業增加值劃分為運輸企業增加值、社會單位增加值以及個體運輸增加值三大類,而其值就是等于這三類運輸增加值之和的。

    2道路運輸業增加值的實現

    通過旅客以及貨物的空間位移的方式,道路運輸業增加值就實現了原有服務和產品的價值提升,在整個的交通運輸系統中這個“價值流”是無限循環的,產品和價值和服務的價值都得到了增加。在交通運輸系統這個大的層面上,這種“價值流”實際上就是指與交通運輸活動有直接關系的價值活動以及國民經濟價值運輸系統的本質,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這種“價值流”是對整個交通運輸系統的本質抽象。

    道路運輸系統的價值流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是一個整體并且連續的過程,如果只是追求了某一個節點或是某一個步驟的功能的優化工作,這樣做是根本不可能提高整個供應鏈系統的使用效率的,而我們應該做的是實現各個環節價值的不斷提升,那么也就是提高了系統的整體價值,從而達到共存多贏的局面。

    3道路運輸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

    3.1生產法。

    所謂的生產法就是指一類從生產的角度計算道路運輸業增加值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時,用道路運輸業的總體產出減去道路運輸業的中間投入也就是道路運輸業的增加值了,它應為運輸行業的經營總體收入扣除因運輸生產以及與運輸生產有關的支出費用的值,其具體的計算公式應為道路運輸業增加值=道路運輸業的總體產出-道路運輸業的中間投入。因此我們就要確定道路運輸的總體產出和道路運輸業的中間投入這兩個值:所謂的總體產出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道路通過運輸生產活動對旅客所提供的服務價值以及對貨物的附加價值的貨幣表現,計算這個總產出時應是以生產者的價格來計算的;而所謂的道路運輸業的中間投入則是指核算工作進行的時間范圍內所進行的因貨物運輸生產所衍生出的外購物質產品以及服務價值,也就是支付給其他部門的一切費用,如水電費用、運輸費用、郵電費用、廣告費用、外購材料費用、外購燃料費用、金融服務費用、外購動力費用以及技術轉讓費用等等。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作為一次性的使用的物質產品和勞務,中間投入是不包括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的。

    3.2收入法。

    收入法我們也把它叫做分配法,采用這種方法時就不是從生產的角度了,而是從各生產要素所有者所獲得收入的角度出發,將運輸勞務過程中的發生的一切要素項目相加,如工資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稅金費用以及利潤費用等,這樣所得到的結果就是道路運輸業的增加值。作為一種從運輸業的收入初次分配角度出發而得出的道路運輸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一般情況下,其都是由以下四個部分所組成的:勞動者的報酬、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生產水凈額以及經營盈余,而其具體的計算公式則為:道路運輸業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生產水凈額+經營盈余。而要想準確的得出道路運輸業增加值,那么就要分別計算得出這四個部分的值:(1)勞動者報酬就是指運輸單位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支付給勞動者的報酬,其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首先是貨幣工資,主要包括了運輸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獎金、補助等貨幣純收入;其次是實物工資,主要指運輸單位以低于成本價的方式提供給勞動者的服務和物品;最后是社會保險,如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人身保險、待業保險以及家庭保險等。(2)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就是指在核算期間內因各種生產活動而對固定資產所消耗的價值,固定資產從采購到最后的報廢,一直都是存在于生產過程中的,它的價值補償應為因使用磨損而計入產品成本的折舊收入。(3)生產稅凈額就是指生產稅減去生產補貼的差值,因一切生產活動和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各種稅金和附加費都是屬于生產水的范圍內的,對于道路運輸業來說,生產稅主要包括營業稅金和附加增值稅、養路費用、水電費用以及因管理而產生的一切稅等。(4)經營盈余。經營盈余的范圍是很廣的,其主要是指在道路運輸業的整體產出中減去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生產稅凈額以及中間投入的剩余部分,而為了盡可能的減少工作量,計算經營盈余時,可以利用第一種方法生產法所計算出來的道路運輸業增加值,用其減去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費用以及生產稅凈額就可以得出了,另外也可以通過會計報表中的相關科目計算得出,實際計算時可以依據員工的福利獎金等科目加以調整并計算得出,但是采用此方法時,必須保證相關會計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否則計算的結果就會出現很大的偏差。

    參考文獻

    [1]雷寧.我國道路運輸業市場結構及經營運作研究[J].河北交通科技,2010.

    第2篇: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范文

    【關鍵詞】 經濟增加值; 融資行為; 資本成本

    2010年國務院國資委對所有中央企業推行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價值導向考核,經濟增加值(EVA)考核逐漸在全國國有企業業績考核中推廣,并越來越受到推崇,部分省國資委也將經濟增加值納入到了省管企業業績考核中去。實行經濟增加值(EVA)考核后,經濟增加值考核指標成為最重要的經營績效考核指標,所占分值高達40%,這一指標得分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業績考核結果,從而影響到企業負責人的薪酬,因此該指標越來越受到考核企業的高度重視。由于考慮資本成本是經濟增加值(EVA)指標最大的特點和最重要方面,實行經濟增加值(EVA)考核后,企業發生籌資行為時,管理層勢必要考慮籌資成本對經濟增加值考核結果的影響。本文以機場企業為例,考察經濟增加值(EVA)對機場不同的融資行為所產生的影響,以引起同仁的共同思考。

    一、機場管理現狀和主要融資方式

    國家頒布的《民用機場管理條例》把機場定位為公共基礎設施。機場作為民用航空和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國家及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泛的社會和經濟效應。2003年國家對機場進行了體制改革,機場實行屬地化管理,除首都機場等少數機場外,其他機場都移交給地方政府管理,成為當地國有企業的一部分,被納入到地方國資委業績考核范圍之內。

    機場建設具有投資大、回報率低的特點,機場新建、擴建、基礎設施改造等需要大量建設資金。目前機場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有“一金一費”(即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和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一金一費”自2012年4月份改為民航發展基金,本文也改稱為民航發展基金)、銀行貸款、上市融資、外資參股等。目前國家對機場上市融資、外資參股管理非常嚴格,這兩種融資方式受到很大限制。因而民航發展基金、銀行貸款成為機場建設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按照目前規定,國家征收的民航發展基金主要用于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機場飛行區、航站區、機場圍界、民航安全、空中交通管制系統等內容,以及歸還上述建設項目貸款,安排上述建設項目的前期費用和貸款貼息等方面,民航發展基金目前已成為機場建設和經營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該基金的使用有嚴格的管理方式和特殊的會計處理要求,《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財政財務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08]1號)第十六條規定,“機場建設費對經營性建設項目的投資補助作為資本公積(國有獨享)管理,項目單位同意增資擴股的情況下,可以作為國家資本金管理”。因此國家撥付給機場的民航發展基金建設項目投資補助要作為權益性資本進行核算管理。

    二、不同的融資方式下經濟增加值(EVA)考核結果的計算

    不同的融資方式對經濟增加值(EVA)考核結果的影響是不同的,下面通過案例進行計算和比較分析。

    (一)經濟增加值(EVA)計算方法

    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

    =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國資委的計算調整公式:

    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50%)×(1-25%)

    調整后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

    目前,中央企業資本成本率原則上定為5.5%。本文資本成本率也按照5.5%計算,同時為便于比較分析不同融資方式對經濟增加值的影響,調整事項只考慮利息支出,其他調整事項不再考慮。

    (二)案例舉例

    A機場2××1年年初平均所有者權益為2億元,平均負債為6 300萬元,平均無息負債為800萬元。2××1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0 000萬元,營業總成本預計支出3 400萬元(不含貸款利息支出)。省國資委對該機場實行經濟增加值考核。該機場由于業務發展需要,擬對機場進行改擴建。

    為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該機場目前主要有兩種融資方式:一是向銀行申請貸款;二是向行業主管部門(國家民航局)申請民航發展基金投資補助。假設銀行貸款年利率為6%,資本成本率為5.5%,所得稅稅率按照25%計算。

    以上兩種融資方式對經濟增加值考核結果的影響計算如下:

    1.銀行貸款1億元(見表1)

    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50%)×(1-25%)=4 500

    +600×(1-25%)=4 950(萬元)

    調整后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20 000+4 500)+6 300-800

    +10 000=40 000(萬元)

    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4 950-40 000×5.5%=2 750(萬元)

    2.權益性融資(使用民航發展基金1億元)

    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50%)×(1-25%)=4 950(萬元)

    調整后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20 000+4 950)+6 300-800

    +10 000=40 450(萬元)

    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4 950-40 450×5.5%=2 725.25(萬元)

    (三)比較兩種融資方式對經濟增加值(EVA)考核結果的影響

    通過以上融資方式下對經濟增加值(EVA)考核結果的計算比較,可以發現如下問題:

    第3篇: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范文

    一、經濟增加值及研究進展

    經濟增加值(EVA)的概念是指企業稅后凈利潤與全部資本成本之差。EVA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為股東創造的價值。EVA考慮了權益資本成本,調整了會計體系中不合理的部分,克服了傳統財務指標的部分重要缺陷,因而以EVA作為企業績效評價工具,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企業價值創造能力及經濟效率。

    其實,經濟增加值早就成為經濟學分析中的一個重要工具。漢密爾頓認為,企業應當為股東創造較其債務資本成本和權益資本成本更高的回報。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中指出,企業必須創造足夠的利潤以補償所有投入資本的成本,并提出了經濟利潤的概念。此后,國內外學者對經濟增加值的研究不斷深入,取得了諸多的研究成果,為企業績效評價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支撐。我國學者關于經濟增加值的研究與思考主要集中在EVA與企業市場價值或股票回報率之間的相關性,而真正對EVA理論的思考較少,也不夠深入,特別是EVA如何引入到我國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的研究尚待進一步加強。

    二、經濟增加值改善企業經營方式的作用

    在現代公司治理結構下,所有者與經營者分離是基本的特征。所有者如何考核經營者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考核方式決定了企業經營方式和經營者的行為。以經濟增加值作為經營業績考核指標,能夠實現企業發展水平與企業市值接軌,實現企業經營者為股東利益最大化目標而努力,實現企業最大化其投入產出效率,實現企業的資源配置最優化,提高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持續成長。

    以經濟增加值作為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企業短視行為。在引入經濟增加值之前,考核企業經營業績主要是以利潤為導向,這種強調短期收益和利潤的考核帶來了企業的短視投資、盲目擴張和社會成本擴大等問題,不具有長期可持續性。引入經濟增加值后,企業考核不僅僅是利潤指標,而且包括了資本成本,這種權衡資本成本的考核方法與股東價值最大化是內在一致的,從而真正實現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股東利益最大化。

    三、經濟增加值有助于實現經營者激勵相容

    經濟增加值引入經營者合約有助于實現激勵相容。EVA引入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的一大貢獻是有助于建立價值驅動型的激勵機制,通過向企業執行層和操作層各個環節滲透及分解EVA指標,可以在企業全員薪酬與提升股東價值之間建立一種合理的財富杠桿關系,從而激勵整個團隊為創造更多的EVA而努力工作。

    經濟增加值可在股東與管理者之間建立一種保障股東利益的激勵約束機制。經濟增加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激勵機制,精髓在于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建立一種利益有機共享機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內部人控制”問題,也可以遏制管理者的利潤操縱和短期經營行為。

    美國的金融危機揭示了一個道理:持有本公司股票的高管損失巨大,但以EVA考核經營業績的企業表現較好,這不可否認EVA制度設計在激發企業經營層創造價值的潛能,可見EVA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機制,因為EVA從經營者合約的角度開始就嵌入了企業經營過程之中。因此,經濟增加值只有而且必須與企業經營者合約有機結合時,才能夠發揮其激勵相容的功能,而且這也是EVA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

    四、經濟增加值未來的發展與思考

    作為一種新的業績評價方法體系,經濟增加值(EVA)具有許多較傳統財務指標更優的特點。EVA可實現不同資本結構、不同資本規模、不同經營風險的企業在統一標準上進行評價,可實現跨行業、跨地區企業間的統一評價。因此,未來EVA將在企業評價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第一,經濟增加值與經營者激勵合約有機結合。眾所周知,經濟增加值是指企業稅后凈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后的余額,最大作用在于引導企業提高資本利用率。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規定,央企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中原有的利潤總額指標保持不變,新增加的核心指標是經濟增加值,占到考核權重的40%左右。可見,經濟增加值已經成為了最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但是經濟增加值只有與經營者激勵合約相結合,才能夠實現其提高資本利用率的目的,否則僅僅是一個“花瓶”,甚至可能為經營者多了一個向上邀功的“借口”。

    第二,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必須科學合理。經濟增加值是一種好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要有科學的計算過程保障。與傳統計算公司利潤的財務方法不同,經濟增加值(EVA)是包括資本成本在內的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是對資本利用效率的評價。從國際范圍來看,一些全球知名公司如可口可樂等都在使用經濟增加值作為評價企業業績的指標。我國國務院國資委從2007年開始在部分中央企業試行經濟增加值考核指標,也對經濟增加值的計算過程作了一些規定,但這些規定有待進一步完善。

    第三,以EVA指導企業各項決策,貫穿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經濟增加值(EVA)是一種新的財務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指導在人、財、物等各個方面的決策和預算,如財務預算、戰略謀劃、收購兼并決策等等。貫穿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體現在幾個方面:貫穿企業經營決策的起始過程,貫穿企業全體員工的工作過程,貫穿企業各個子公司的經營管理過程,以及貫穿企業與外部經營環境的互動過程。

    第四,經濟增加值必須得到政策支持。經濟增加值在企業經營績效評價中的引入,必須得到政策上的支持,特別是在國有企業當中,必須符合國家相關部門的政策導向和法律要求。除了國家法律政策支持之外,企業所在地區環境和企業本身也需要全員支持,才能夠形成良好的合力,推動經濟增加值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良好推行。

    第五,經濟增加值的實施必須構建良好的監督機制和懲罰機制。經濟增加值在企業中實施,必須具有良好的監督機制,否則經濟增加值的考核指標就失去了其本身意義。經濟增加值的考核可以考慮第三方監督機制或第三方評價機制,比如可以考慮由相關部門根據公布的財務報表進行計算和公布,對經濟增加值實施動態管理機制,同時將計算過程和結果通報企業本身及社會大眾,接受公眾監督和評議。此外,對于在經濟增加值的計算和評價過程中弄虛作假的企業,建立相應的懲罰機制;當然,對于經濟增加值不達標的企業,對其經營管理層及員工實施一定的懲罰機制,體現獎罰公平,體現經濟增加值的權威和充分發揮其功能。因為目前許多非常積極地引入EVA的公司最終卻限制了EVA的使用,只把EVA作為與投資者溝通的工具,這種現象的根治必須有良好的監督機制和懲罰機制作保障。

    第4篇: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范文

    關鍵詞:水資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投入產出模型; 發展規劃

    中圖分類號:F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5-0048-04

    Abstract:Using the input-output table of the 42 sectors in Xinjiang in 2007,a hybrid energy one based on input- output model is established.Analysis on the trend of 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region, setting different economic growth rates by linear fitting,combined with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selec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cenarios,Basing on the data of water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Xinjiang area in recent years,predicting and analyzing of 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the future industries in Xinjiang,analysing the low carbon development path of Xinjiang,in the futur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Xinjiang co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related industries under the limit of the total water supply are given,Putting forward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for 13th Five-Year the national energy plan.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Carbon dioxide emission;Input―output model;development planning

    一、引言

    新疆地區煤炭儲量豐富,并且還有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是未來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十三五”期間國家能源規劃重點建設地區。然而新疆地區水資源短缺,并且分布不均,生態環境脆弱,煤炭等化石能源的開發利用受到水資源的限制,如何在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下合理的開發利用煤炭資源是新疆地區能源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國家“十三五”能源規劃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本文利用2007年42部門投入產出表,建立以投入產出模型為基礎的混合能源模型,結合新疆地區缺水的自身特點而對模型計算所需要的外生參數進行設置,通過已知的基年數據和對技術參數及情景參數的設置,利用仿真計算來得到相應的預測結果,對新疆地區未來目標年份(即2020年和2030年)的能源消費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水資源消耗情況等進行預測分析,分析對比各種煤炭利用技術水耗,從而得到新疆煤炭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二、模型建立

    對新疆能源利用的前景和規劃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針對該地區缺水情景下能源產業如何發展規劃的目標,在模型選取方面應重點考慮的是當地水資源的約束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投入產出表能夠清楚的反映出經濟系統各部門間的投入和產出的依存關系,基于投入產出表建立以投入產出模型為基礎的二氧化碳排放子模型以及水資源消耗模型的投入產出優化模型,能夠深入細致地針對不同經濟增長模式下的各種低碳發展情景,來預測分部門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水資源消耗。

    (一)投入產出模型

    本文分部門分能源品種能源消耗、水資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預測主要建立在投入產出模型基礎上。投入產出模型最初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提出的,并創立了投入產出分析的方法。 [1]

    選用價值型投入產出表,則對于每一行,都存在如下平衡方程:

    Ui=Xi-Yi+IMi i=1,2L n (1)

    其中Ui表示投入產出表中i部門行的中間使用合計,Xi表示部門i的總產出,Yi表示部門i的最終使用合計。IMi表示部門i的進口量。用直接消耗系數矩陣的方式表示:

    AX=X-Y+IM (2)

    式中A表示直接消耗系數矩陣,直接消耗系數aij表示第j個部門的1個單位產出量所直接消耗的第i個部門產出量的數量。

    同樣價值型投入產出表的每一列,都存在如下平衡方程:

    Vj=Xj-Zj j=1,2L n (3)

    其中Vj表示投入產出表中j部門列的中間投入合計, Xj表示j部門的總投入,Zj表示j部門的增加值。用矩陣的方式表示:

    計算過程中需要得到目標年份的直接消耗系數,本文采用RAS方法對直接消耗系數進行修訂。RAS方法易于修正,滿足實際研究目標的要求,在投入產出表的調整中具有很大的優越性。要由基期的直接消耗系數矩陣得到目標年份的直接消耗矩陣,RAS方法認為直接消耗系數矩陣的變化是在“替代效應”和“制造效應”的影響下產生的[2]。引入替代系數矩陣R和制造系數矩陣S,則預測年份的直接消耗系數為:

    其中R=diag(r1,r2,…rn);S=diag(s1,s2,…sn)。在已知未來年份總產出、中間使用合計、中間投入合計以及基年直接消耗系數矩陣Acb的情況下,通過迭代的計算方法可以得到R和S的值。

    (二)社會經濟模型

    針對本文的分部門分能源品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水資源消耗量預測,要得到預測年份的最終消費矩陣和總投入,從而為投入產出模型提供輸入參數。本文從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著手,采用線性擬合的方法,[3]由基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Lb可得到目標年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Lf。同時,引入人均收入彈性系數α,α是指人均消費量的變化率與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率的比值。則未來人均居民消費量Kf可表示為:

    其中Kb為基年人均居民消費量。

    引入城鎮化率η將城鎮居民數量和農村居民數量分開,[4]則城鎮和農村居民消費量分別為:

    Tu=Ku×P×η (7)

    Tr=Kr×P×(1-η) (8)

    其中Tu和Tr分別為城鎮和農村居民消費量,Ku和Kr分別為城鎮和農村人均居民消費量,P為人口數量,η為城鎮化率。總的居民消費量T為城鎮和農村居民消費量之和,即:

    T=Tu+Tr (9)

    從而由居民消費量占最終使用合計的份額可以得到預測年份的最終消費矩陣,如式(10):

    其中Y為預測年份的最終消費矩陣,T為居民消費量矩陣,θ為居民消費量占最終使用合計的份額。

    利用基年的各部門的增加值、總投入以及技術進步系數可以得到預測年份的分部門總投入。技術進步系數表示預測年份的增加值率相對基年增加值率的變化率,而增加值率是增加值與總投入的比值。則預測年份的增加值率為:

    其中Zr為預測年份增加值率,Zb基年的增加值,R為技術進步系數,X為基年的總投入。

    從而可以得到預測年的總投入,如式(12):

    其中Xf為預測年份總投入,Zf為預測年份增加值,Zr為預測年份增加值。

    (三)水資源消耗模型

    水資源消耗模型主要利用預測目標年份的投入產出表得出目標年限的各部門生產用水消耗,同時考慮居民生活消耗和生態消耗就可以 得到全社會的水資源消耗情況。總水耗按式(13)計算。生產消耗和居民消耗分布按式(14)和式(15)計算,生態用水采用歷史平均法進行計算。[5]

    W=WiP+WiR+WiS (13)

    其中WiP為生產耗水,WiR為居民耗水,WiS 為生態耗水。

    WiP=εNXi (14)

    其中WiP為部門水耗,ε為節水率,N為部門用水系數,Xi為部門總產出。

    WiR=ξP f (15)

    其中WiR為居民水耗,ξ為人均耗水系數,P f為預測年份人口數。

    (四)CO2排放模型

    本文采用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方法,對新疆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計算。CO2排放量計算分為工業生產CO2排放和居民消費CO2排放,如式(16)所示。

    M=MP+MR (16)

    其中,MP和MR分別為工業部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居民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方法分別如式(17)和式(18)所示。

    其中,ξ表示標準煤平均低位發熱量(kJ/kgce),ej表示第j種能源品種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數,hj表示第j種能源的被氧化率,QP和QR分別為生產用能源消耗量和居民能源消費量,可根據人均能源消耗量和預測年份人口數求得。其中本文所考慮的能源品種主要是原煤、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氣。

    三、參數設置

    對于新疆地區能源行業的發展研究利用了新疆2007年42部門投入產出表,本模型把2007年設置為基年,相關燃料的排放因子與CQC公布的排放因子一致。本文根據2007―2013年《新疆統計年鑒》[6]、2007―2013年《中國能源統計年鑒》[7]等公布的數據,把新疆的經濟增長按照高速增長、中速增速、低速增長三種不同模式分別進行預測分析。居民的消費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純收入、部門增加值等隨著不同的經濟增長速度變化而變化。針對不同的經濟增長數據,根據歷年統計數據預測得到的收入彈性系數,由此可以對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進行內生計算。本文通過控制不同產業的增加值的增長速度來模擬新疆的社會經濟模型,進而預測新疆不同經濟增長模式下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水資源消耗量。目前可以得到的是2007年新疆投入產出表,而2007-2013年的數據相關的資料已經公布,所以該階段的GDP年增長率應該按照統計公報公布的實際數據進行設置,對其他年份的相關數據參照全國經濟增長目標規劃和往年的發展實際情況進行設定。如表1所示。

    第5篇: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范文

    會計學與統計學是兩門具有典型計量特征的應用科學,只是會計學主要應用于社會經濟領域,而統計學應用得更廣泛。就社會經濟領域的作用而言,作為計量手段,它們之間有相通之處。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會計、統計通過各自的核算職能來實現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核算監督和服務的共同目標。兩者的內在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會計、統計核算的依據相同,使用相同的原始記錄和原始憑證,相互使用對方的核算成果;會計、統計核算所使用的很多經濟指標相同,如資產、負債等,其核算口徑和計算方法也是一致的;會計、統計核算在企業經濟核算體系中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分別從不同角度共同搜集、整理和反映企業經濟活動信息,雙方提供的信息具有互補性。兩種核算存在的內在聯系為兩者的協調統一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同時兩種核算的協調統一也是強化企業整體核算的必然選擇。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會計、統計核算長期分家,自成體系,不僅造成大量的重復勞動,而且數出多門,相互矛盾,淡化了企業經濟核算的整體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市場的主體,要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就必須強化會計、統計核算的協調統一,講求核算資料的質量,提高核算工作效率,充分發揮核算整體效應,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從宏觀核算即國民經濟核算的要求看,會計、統計核算也必須協調統一。從統計核算來看,國民經濟核算是統計核算的最高層次,它將一系列指標分門別類地組成一整套平衡表、矩陣表和賬戶,系統地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的運行過程及其結果。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要集合各個產業部門的經濟活動,通常采用貨幣形式的價值量指標來進行核算。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國民經濟核算實際上是采用統計方法搞社會會計核算。從會計核算方面看,國民經濟核算又是會計核算向社會會計發展的必然結果。社會會計又稱宏觀會計、總量會計,它既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會計管理的客觀要求,又是會計科學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會計國際化、社會化進程的加快,作為宏觀控制手段之一的宏觀會計,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將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微觀的企業經濟核算的需要,還是從宏觀的國民經濟核算的要求來看,都必須搞好會計、統計核算的協調統一。

    二、會計、統計核算協調統一中的主要差異與問題

    會計、統計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它們根據各自不同核算要求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指標體系和核算方法,但這與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這就需要找出兩種核算在協調統一中存在的主要差異與問題,從而更快、更好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會計、統計核算在管理體制上的差異。我國國民經濟遵循的是“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會計、統計在核算時也遵循這一基本原則,但兩者的管理體制又不完全相同。財政預算的分級管理是按權、責、利相結合的原則,各級財政部門掌握的是“分級包干”部分的會計核算資料,而不是本地區全部企業的會計核算資料。而統計管理體制是為了適應各級政府管理經濟、搞好綜合平衡的需要,采取以塊為主的屬地原則,各地區能掌握本地區全部企業的核算資料,逐級匯總上報,形成國民經濟的總體核算。

    2、會計、統計對生產經營成果的核算原則不同。會計核算是按權責發生制原則來核算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的,而統計核算是按生產經營原則來計算生產經營成果的。如統計核算對本期生產但未銷售的產品、自制設備、大修理作業、定貨者來料加工的原料價值都計算產值,會計核算則不將其作為銷售收入。在計算生產經營成果時,會計核算是按實際銷售價格計算,而統計核算則是按現行價格計算;對本期生產未出售產品,統計核算按出廠價計算,會計核算則按成本價計算。

    3、會計、統計在核算方法上的差異。會計核算是通過設置賬戶,依據會計憑證,采用復式記賬的原理,對每一項業務加以登記、分類、匯總進行核算。統計核算則是對經濟現象通過大量觀察,運用分組法、綜合指標法、動態數列分析法、統計指數法等來把握總體特征,推斷發展總體趨勢。

    4、會計、統計對收益分配的核算不一致。會計核算反映企業收益的指標主要是利潤,對利潤的形成及分配核算反映比較詳細,但分配額中包括了非本企業直接生產所得的營業外收入、轉來利潤及彌補虧損的收入。而統計核算則從宏觀角度觀察企業的社會收益分配,即通過核算企業增加值來研究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分配,再進一步核算企業可支配的收入及其分配,來反映不同企業擁有生產資金的規模和水平。

    5、會計、統計在核算分類上也存在著差異。企業會計核算主要按主管部門分類,如新會計制度把國民經濟按主管部門分為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商品流通、旅游飲食服務、施工房地產、對外經濟合作、金融保險等行業。統計核算則主要按產業或產品分類,如國家新頒布的統計制度把國民經濟劃分為兩大部類、三次產業、十三大門類(行業)。

    6、會計、統計核算對企業經濟效益的衡量指標也不相同。會計核算以所得利潤作為企業經濟效益的考核指標和企業最終目標;統計核算則根據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要求,以企業增加值(或凈產值)作為經濟效益指標或衡量企業對社會貢獻的依據。

    總之,現行會計、統計核算中存在的差異與問題較多,兩者還沒有形成一套能夠全面系統地反映整個國家經濟運行全過程的指標體系和統一的分類標準,基本上還是自成體系。隨著現代化核算手段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和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實施,兩者核算不協調的矛盾將會日益突出,會計、統計核算的協調統一勢在必行。

    三、實現會計、統計核算協調統一的構想

    國民經濟核算由會計、統計核算綜合組成。協調統一會計、統計核算的基本思路是:以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為主導,以國民經濟綜合平衡和宏觀控制為依據,會計、統計在保持各自特點的基礎上,雙方都作些改進,加強相互之間的協調配合,提高資料的共享度,最終實現會計、統計核算的協調統一。

    1、完善會計、統計核算體制,制定一套滿足國民經濟核算基本要求的財務收支統計制度或會計決算制度。企業財務收支資料,除按財政預算體制要求上報財政部門外,還應根據國民經濟核算的需要,按統計核算的要求,將企業全部資料按塊塊逐級上報統計部門,由統計部門按主管系統、產業部門進行分類匯總,用于宏觀分析。這樣既可以滿足宏觀經濟管理各方面的需要,又可以減輕基層負擔,使信息工作逐步實現規范化、標準化。2、加強會計統計的信息管理。現代管理理論可以用兩句話來表達:管理的重點是經營,經營的中心是決策。而決策是否準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決策者對會計統計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取決于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取決于獲取和傳遞信息的及時性與正確性。企業只有對所發生的信息、形成的信息流進行及時、迅速、科學地處理,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可以說,信息是企業經營的重要依據,是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資源。信息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使用目的的多樣性上,它既能滿足企業內部的管理需要,又能滿足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外部集團的需要。

    3、規范會計、統計核算指標,改進會計、統計核算原則。在核算中,對會計、統計相同的指標,在指標名稱、涵義、計算口徑、計算方法上應力求一致,使會計、統計核算找到共同語言。如現行會計制度中的“存貨”同統計中的“庫存”“儲備資產”,在經濟含義、核算內容上基本相同,為便于同國際標準接軌,會計、統計在核算時均應采用“存貨”的概念。對會計、統計在核算中存在著差異的資料,應有明確分工,相互補充,搞好協調統一。如反映本期生產成果(如產量、產值)以統計資料為主(不合格產品應統計在內),反映本期實現的經營成果(如銷售收入)以會計資料為主,以解決會計、統計在核算原則和指標口徑上的不協調。

    4、調整和增加會計核算中有關分類的內容,滿足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需要。會計核算除按行業分類外,可與統計核算配套,增設按產業分類核算的內容。此外,根據統計核算的要求,在資產負債表中增加一些獨立的項目,這不僅為統計核算提供了直接資料,也解決了會計、統計核算在分類方法上的不協調問題。

    5、建立增加值會計,實現會計、統計核算的協調統一。增加值也叫附加值或追加值,會計上習慣叫增加值,它是本企業經營活動在外購貨物和勞務上獲得的增益,即營業收入扣除經營活動中耗費的中間產品和勞務后的余額。增加值的核算擴大了現有會計、統計信息的使用范圍,能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用什么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經營成果是會計核算目的和統計職能不容回避的問題。總產值、銷售額包括了外部購置價值,有重復因素,而且生產經營起點不同的企業難以對比;不含重復價值的利潤雖然能反映企業的凈收益,但其真正受益者僅限于業主或股東。而增加值能顯示各方面(包括政府、職工、股東、債權人)對企業及社會的貢獻,是企業的一項綜合性權益指標,它把企業的經營核算與分配核算、微觀核算與宏觀的國民經濟核算聯結起來,從而把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真正聯結在一起。會計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是在加強微觀核算職能的同時擴大會計宏觀核算職能,即在加強會計固有職能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座通向國民經濟核算的橋梁,這座橋梁就是增加值核算,即“增值會計”。

    摘要:本文首先從會計、統計核算的依據及經濟指標在企業經濟核算體系中的作用出發,闡述了會計、統計核算統一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其次,本文論述了會計、統計核算統一協調中的主要差異,主要從會計、統計核算在管理體制上的差異,生產經營成果,核算方法的差異,收益分配,核算分類上的差異及經濟效益衡量指標等方面論述了會計統計核算的協調統一勢在必行。最后,本文論述了會計統計協調統一的構想,以期為我國建立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會計統計核算增加值存貨

    國民經濟核算是把國民經濟作為整體,利用會計與統計相結合的方法對社會經濟運行過程中的數量關系進行系統、完整、統一的核算,它是宏觀經濟信息系統的核心,是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和決策的基礎。要建立市場經濟下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關鍵是要解決好會計、統計核算的協調統一問題。

    【參考文獻】

    [1]呂能賢:當代實用企管技術[M].中國科技出版社,1992.

    [2]馬洪、王夢奎:中國發展研究[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0.

    [3]楊宇立:審視中國[M].北京出版社,2000.

    第6篇: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范文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內學者對城市土地利用的評價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如張麗琴的“城市土地利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劉堅等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空間分異研究”;瞿忠瓊等開展的“城市土地供給制度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一以南京市為例”;佟香寧等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一以武漢市為例”;王鵬宇等的“基于功效系數法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評價一以武漢市為例”;楊劍等的“區域土地利用效益評價――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為例”;金巨剛等“江蘇省土地利用協調性空間差異研究”等等。這些研究都對城市土地利用評價進行了探討,并試圖建立比較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和合理的評價方法,以綜合評價土地利用的效益。但遺憾的是,這些研究都未考慮發展循環經濟對土地資源利用的影響,也未考慮單位土地面積上資源的消耗和廢物的減排(個別研究考慮了廢物排放但指標不足以反映廢物減排問題,如劉堅等的研究只考慮了單位面積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因此,對于從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角度出發,完善城市土地利用評價指標體系有待我們進一步進行探討完善。

    二、基于財政支出土地利用績效評價的內涵

    (一)財政支出土地利用績效

    財政資金是政府手中掌握的最重要的經濟資源,是實現政府目標的必要保障。財政是政府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財政績效是政府績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反映政府績效水平的關鍵部分。

    財政支出土地利用績效可以認為是財政在服務于政府土地利用特定目標時,對財政支出從財政資金的申請開始,到資金的撥付、使用過程,一直到支出完成后的審核評價的經濟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公平性的總體反映。

    財政自身特點決定了財政績效是一個非常抽象、復雜的概念。財政績效涉及各級地方政府的層級關系,涉及不同部門之間的部門特點,還涉及不同財政支出項目多樣化形式。在理論和實踐當中,還沒有形成一個具體的、量化的財政支出土地利用績效內涵,只能在不同的宏觀背景下,按照政府一定的目的,通過一定的績效評價方法去反映其中需要的部分。

    (二)財政支出土地利用績效評價

    財政支出土地利用績效評價是指為保障財政政策的貫徹落實和財政管理的有序有效,對涉及財政支出的土地利用活動在使用財政資金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財政資金的投入、產出、影響效果等方面評價活動的總稱。

    財政支出土地利用績效評價是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將績效理念融入從財政資金的申請開始,到資金的撥付、使用過程,一直到支出完成后的審核驗收,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強公共服務保障、提升行政效能、實施行政問責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基于財政支出土地利用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評價指標選取原則

    構建財政支出土地利用績效評價體觀應當遵循如下原則:1.系統性原則;2.相關性原則;3.客觀性原則;4.科學性原則;5.經濟性原則。

    (二)評價指標選取

    牢牢把握指標體系設計的可操作性原則,圍繞績效評價目標,研究設計區域基于財政支出的土地利用績效指標體系包括三個目標層,一是基本指標,體現區域土地利用績效的總體水平;二是特性指標,針對財政支出的土地整治項目、土地儲備項目和城中村改造項目,對該類項目的總體情況進行摸查評價;三是輔助指標,具體指土地供應后的效益,如產業用地供應情況,工業用地、商服用地效益等的績效情況等。需要注意的是,特性指標的設計可根據廣東省的具體情況增減,比如若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在全省范圍內廣泛開展,那么該類項目的支出即是一項巨大的財政投入,此時也需要將該類項目的實施情況納入評價中去。

    1.基本指標

    宏觀經濟指標的地均值是當前社會最普遍、最可接受的經濟效益產出評價指標,它們能夠客觀、直接地描述土地的投入、產出效益,也是當前市場經濟背景下最普遍的價值追求。因此,選取單位建設用地產生的財政收入、單位建設用地吸引的固定資產投入、單位建設用地稅收額、土地出讓地價四項指標,了解土地利用總體績效情況。

    (1)單位建設用地產生的財政收入。單位建設用地產生的財政收入指標評價區域建設用地財政收入的總體績效。計算方法:單位建設用地產生的財政收入=地區一般財政收入/建設用地總面積(單位:萬元/公頃)。該指標是正向指標,單位建設用地產生的財政收入越多,區域土地的利用績效越好。

    (2)單位建設用地吸引的固定資產投入。該指標體現區域土地吸引社會資源,盤活社會資產、資金的能力,可反映區域建設用地的社會效益。計算方法:單位建設用地吸引的固定資產投入=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建設用地總面積(單位:萬元/公頃)。該指標是正向指標,單位建設用地吸引的固定資產投入越多,區域土地的利用績效越好。

    (3)單位建設用地稅收額。該指標體現區域單位建設用地對國家稅收的貢獻程度,可反映區域建設用地的社會效益。計算方法:單位建設用地稅收額=年度稅收總額/建設用地總面積(單位:萬元/公頃)。該指標是正向指標,單位建設用地稅收額越高,區域土地績效越好。

    (4)土地出讓地價。該指標是單純土地價值的體現,土地出讓地價可反映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計算方法:土地出讓地價=年度土地出讓成交額/年度土地有償出讓規模(單位:萬元/平方米)。該指標是正向指標,土地出讓地價越高,區域土地經濟價值越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越高。

    2.特性指標

    特性指標是專門針對需要財政支出的土地改良項目或土地儲備項目,該類型項目是土地可持續利用的基礎。本次研究尚屬于探索性研究,且并不是對某一個項目的績效情況進行把握,而是追求該類型項目的共性特征,通過對一類項目的總體評價,了解某一區域該類項目的財政支出情況、項目運作產生的效果、各種類型項目的財政支出比例是否合宜等。

    (1)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盤活存量土地、強化節約集約用地、適時補充耕地和提升土地產能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活動是土地利用管理過程中財政投入的重要方面之一,選取項目完工率指標、整治單位面積土地的財政投入額、開發整理規模指標。

    項目完工率:項目完工率指標考察地整治項目完工情況,是該類項目截止到評價年實際完成的復墾規模與計劃安排復墾的規模的比值。該指標是正向指標,項目完工率百分比越高,區域內土地整治項目按計劃執行情況就越好,區域整治項目的資金績效就越高。

    整治單位面積土地的財政投入額:整治單位面積土地的財政投入額反映土地整治項目單位面積的財政投入情況。計算方法:整治單位面積土地的財政投入額=項目的財政投入總額/項目實際開發整理規模的總和。該指標是適度指標,指標值偏大,說明區域整治資金耗費較大,成本較高;指標值偏小,說明項目土地整治效率較高,但也可能導致項目因資金不足而無法順利完成。

    開發整理規模:開發整理規模指標是土地整治項目的執行成果,它是開發整理項目績效的主要體現形式。該指標有個時間段的涵義,需要先界定評價周期,評價對象。若評價對象是某個時間段的,則采用階段開發整理規模指標;若評價的是某一年的整治項目,則采用年度開發整理規模指標。該指標是正向指標,開發整理規模越大,區域內開發整理規模項目按計劃執行情況就越好。

    (2)土地儲備。土地儲備工作的落實依靠土地儲備項目的執行,而土地儲備項目的執行,則有賴于政府財政投入。為考核這些土地儲備項目的落實情況,保障財政資金投入落到實處,研究選取項目儲備完成率指標、單位實物儲備的財政投入額指標、實物儲備規模指標對土地儲備環節的財政資金土地利用績效進行評價。

    項目儲備完成率:項目儲備完成率指標是針對土地儲備項目(主要指建設用地儲備)設計的指標,評價該類項目土地儲備任務的完成情況。項目儲備完成率指標是參評項目實際的土地儲備規模與計劃完成的儲備規模的比值。該指標是正向指標,項目儲備完成率越高,區域內土地儲備項目按計劃執行情況就越好,區域土地儲備項目的資金績效就越高。

    實物儲備規模:實物儲備規模指標反映區域年度土地儲備項目的執行成果,是土地儲備項目績效的主要表現形式。實物儲備規模是參評項目的實物儲備規模的總和(單位:公頃)。該指標是正向指標,實物儲備規模越大,區域內儲備項目按計劃執行情況就越好,區域土地儲備項目的成果就越好。單位實物儲備的財政投入額:

    單位實物儲備的財政投入額反映土地儲備項目單位實物儲備面積的財政投入情況。計算方法:單位實物儲備的財政投入額=項目的財政投入總額/項目實物儲備規模的總和。該指標是逆向指標,指標值偏大,說明區域土地儲備成本耗費較大,資金的土地儲備效率較低。

    (3)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項目。一般在項目批準后即對整個項目的效益、效果有了大概的把握。因此,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城中村改造以到目前為止已經批準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為評價對象。選取了單位面積投資額指標、單位面積拉動固定資產投資額指標為具體評價指標。

    單位面積投資額:單位面積投資額指標反映城中村改造經濟投入水平。一般情況下,城中村改造的投入資金不宜過大,該指標是適度指標。計算方法:單位面積投資額=區域城中村改造項目累計總投資額/區域城中村改造項目總規模。

    單位面積拉動固定資產投資額:城中村改造可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而拉動固定資產投資額是衡量城中村改造對改造范圍及其周邊區域經濟作用力的重要指標,它是衡量城中村改造社會效益的普遍方式。計算方法:單位面積拉動固定資產投資額=區域城中村改造項目累計拉動固定資產投資額/區域城中村改造項目總規模。

    節地率:計算方法:節地率=區域城中村改造項目累計節地面積/區域城中村改造項目總規模。

    3.輔助指標

    土地供應環節不涉及直接的大額財政支出,但該環節及土地市場的正常運作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服務于該環節,保障土地市場的正常活動,維護土地市場的經濟秩序。研究擬選取6個輔助指標,分別是區域房地產相關稅收占稅收總額比重、年度工業用地供地比重、單位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單位商服用地第三產值、新增單位工業用地新增工業增加值、新增單位商服用地新增第三產值。

    區域房地產相關稅收占稅收總額比重=區域年度土地、房地產相關稅收總額/區域年度稅收總額,其中土地、房地產相關稅收總額包括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營業稅及附加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印花稅和契稅。

    年度工業用地供地比重=區域年度供地工業用地面積/總供地面積的比重,單位%。

    單位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區域年度工業增加值/區域工業用地面積,單位萬元/公頃。

    單位商服用地第三產值=區域年度第三產值/區域商服用地面積,單位萬元/公頃。

    新增單位工業用地新增工業增加值=(區域當年工業增加值一區域上一年度工業增加值)/(區域當年工業用地面積-區域上一年工業用地面積),單位萬元/公頃。

    新增單位商服用地新增第三產值=(區域當年第三產值-區域上一年度第三產值)/(區域當年商服用地面積-區域上一年商服用地面積),單位萬元/公頃。

    第7篇: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范文

    關鍵詞:業績評價;經濟增加值(EVA);財務指標

    一、經濟增加值的涵義

    經濟增加理念的始祖是剩余收入或經濟利潤,作為企業業績評估指標已有200余年歷史。經濟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簡稱EVA)是由美國學者Stewart提出,并由美國著名的思騰思特咨詢公司(SternStewart&Co.)注冊并實施的一套以經濟增加值理念為基礎的財務管理系統、決策機制及激勵報酬制度。它是基于稅后營業凈利潤和產生這些利潤所需資本投入總成本的一種企業績效財務評價方法。經濟增加值是指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后的余額。

    二、經濟增加值的計算運用

    計算公式:EVA=NTOPAT-WACCXCE=(ROI-WACC)XCE

    式中:NOPAT――稅后凈營業利潤;WACC――公司的資本成本率或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CE――企業所占用資本;ROI――投資報酬率。

    NOPAT=凈利潤-非常經營所得收益關研發費用本期投入數-研發費用累計投入本期攤銷數)+(人力資源本期投入數-人力資源累計投入本期攤銷數)+(大額營銷費用本期投入數-大額營銷費用累計投入本期攤銷數)-(重組費用本期發生數-重組費用累計數本期攤銷數)+經營租賃本期支出數+商譽本期攤銷數+財務費用+累計折舊的調整+非付現所得稅費用+(-)其他調整數

    CE=期初資產總額-交易性金融資產-固定資產清理-在建工程-工程物資-遞延所得稅資產+(研發費用累計投入數-研發費用累計攤銷數)+(人力資源累計投入數-人力資源累計攤銷數)+(重組費用-重組費用累計攤銷數)+(大額營銷費用累計投入數-大額營銷費用累計攤銷數)+資產減值準備-無息負債+經營租賃資產+(-)其他調整數

    WACC=負債權重×稅前債務資本成本率×(1-所得稅稅率)+股東資本比例×權益資本成本率

    ROI=NOPAT/CE

    三、經濟增加值與傳統企業考核指標凈資產收益率的比較

    通過經濟增加值的運算可以看出,經濟增加值使用的是絕對數值,并且對企業運用財務方法計算出來的利潤加以調整,同時把負債成本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綜合起來進行分析,評價企業經營績效,這種計算方法消除了凈資產收益率的財務風險,同時體現了收益要彌補股東投入資本的機會成本,才是股東財富的真正增加。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營業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用該指標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雖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但沒有考慮資本成本因素,不能完全反映資本凈收益的真實狀況和資本運營的增值效益,更無法衡量企業的未來情況和發展預期,反而成為經營者行為短期化、沒有長遠的企業戰略的源頭。并且該指標充分發揮財務杠桿,加大了償債風險。

    業績考核的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進行比較看,絕對指標更能使企業從整體出發,避免單純追求利潤率而放棄一些對企業整體有利的投資機會。

    四、經濟增加值對現行財務指標的修正作用

    在計算經濟增加值過程中,首先要對傳統收入概念進行一系列調整,從而消除會計運作產生的異常狀況,并使其盡量與財務真實狀況相符合,因此經濟增加值對傳統財務指標給予了很大的修正。我們以研發費用和資產減值準備為例進行說明。

    (一)經濟增加值對研發費用處理方法的修正

    現行會計制度規定,研究開發費用一部分費用化,一部分資本化,費用化部分發生的當年將全部進入管理費用一次性予以核銷。對于研發支出形成無形資產,也不再調整費用部分,這種處理方法實際上否認了該項支出對企業未來成長所起的關鍵作用,而把它與一般的期間費用等同起來。這種處理方法的一個重要弊端就是可能會使經營者忽視對這兩項費用的投入。計算經濟增加值時則將研究發展費用和市場開拓費用資本化。即將當期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作為企業的一項長期投資加入到資產中,同時根據復式記賬法的原則,資本總額也增加相同數量。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在幾年之中進行攤銷,攤銷值列入當期費用抵減利潤。攤銷期一般在3-8年之間,根據公司的性質和投入的預期效果而定。這樣,公司投入的研究發展費用不是在當期核銷,而是分期攤銷,從而不會對經營者的短期業績產生負面影響,鼓勵經營者進行研究開發為企業長期發展增強后勁,有利于公司在未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營業績。

    (二)經濟增加值對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修正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計度》規定,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要對可能發生減值的資產,進行減值測試,應根據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現與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進行比較,對可能發生的損失,企業應計提減值準備,計入到資產減值損失賬戶,并沖減當期利潤,以避免企業高估利潤,形成虛盈。

    這種會計處理方法,尤其對于非流動性資產,確認減值損失后,即使以后該項資產減值因素消除,也不得再進行調整已做的減值處理。就掩蓋了企業的真實盈利能力,而且該減值測試沒有標準,更容易使一些管理人員人為地操縱賬面利潤。

    經濟增加值計算時應將準備金賬戶的余額加入資本總額之中,同時將準備金余額的當期變化加入稅后凈營業利潤,反映了企業當期的實際盈利水平,使之更好地對企業績效做出評價。

    五、經濟增加值在企業業績評價中的意義

    第一,經濟增加值作為衡量業績最準確的尺度,對無論處于何種時間段的公司業績,都可以作出最準確恰當的評價,而且最直接地聯系著股東財富的創造。

    企業經營的評價指標,通常用權益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銷售凈利率、每股收益等指標。這些指標沒有考慮資本成本因素,不能反映資本凈收益的狀況和資本運營的增值效益。企業盈利大于零并不意味著企業資產得到保值增值。資本收益中未扣除資本成本。經濟增加值克服了傳統業績指標存在的缺陷。首先,經濟增加值中的資本成本包括了股本資本的成本機會,克服了傳統指標成本計算不完全的缺點。其次,經濟增加值的稅后凈營業利潤一項根據實際財務狀況調整,把一些扭曲的財務數據還原成真實的財務業績,克服了傳統指標以會計報表為基礎信息失真的缺陷。

    對股東來說,經濟增加值總是越多越好。從這個意義上,經濟增加值是唯一能夠給出正確答案的業績度量指標,它能夠連續地度量業績的改進,用單一衡量指標統一了經營者與所有者的利益和目標,將管理重點放在為股東創造價值上,更好地幫助投資人和管理者評價、觀察和理解公司價值的驅動因素和破壞因素。

    第二,經濟增加值價值管理是一個綜合性的價值管理體系。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可以運用EVA作為戰略及財務管理的上佳工具。由于EVA綜合反映公司的經營活動,管理者可以通過對EVA驅動杠桿的分析和調節,有效地制定經營戰略和企業的財務管理方案。例如,企業可以通過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回報率;或通過調整資本架構,降低資本成本。企業股東和管理層可以運用EVA制定經營者和員工的激勵報酬體系。由于EVA比會計核算方法更真實地反映了企業經營的經濟績效,通過EVA管理系統可以設計一套真正有效的激勵機制,把企業經營者、員工的利益和股東利益完全廣泛統一起來,也只有這樣,才可能把企業“內部人”變成股東“自己人”。企業股東和管理者可以通過EVA基礎知識培訓,加強員工溝通和管理,改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者進而還可以用EVA作為與投資者交流的最好語言。EVA概念簡單易懂,同時又揭示了企業經營活動的本質;通過EVA管理體系的實施,企業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制定目標、激勵員工,將企業的資源和精力集中到財富的創造上去。

    第三,經濟增加值是一個超強的理念體系。經濟增加值以一種理念和能夠正確度量業績的目標,凝聚著股東、經理和員工,并形成一種框架指導公司的每一個決策,在利益一致的激勵下,用團隊精神大力開發企業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各種力量,形成一種奮斗氣勢,這種企業文化的作用力對我國企業來說具有非同小可的意義。

    總之,與傳統的企業業績評價指標相比,EVA系統能夠很好地衡量企業財富的增值。但EVA系統仍屬于財務績效的評價體系,對非財務績效評價重視不夠。在復雜動蕩的環境下,應把財務評價和非財務評價相結合,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并給經營者帶來更多的財富。

    參考文獻:

    1、韓鑌.經濟增加值(EVA)的概念、應用和深入分析[J].周際石油經濟,2010(2).

    2、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22號[Z].2009-12-31.

    3、彭純軍,王惠芬.經濟增加值(EVA)-價值管理(VBM)的驅動力量[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8).

    4、湯谷良,林長泉.打造VBM框架下的價值性財務管理模式[J].會計研究,2003(12).

    5、張云亭.頂極財務總監[M].中信出版社,2003.

    第8篇: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范文

    關鍵詞:安徽;物流業;投入產出分析;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62X(2012)03-0070-006

    一、前 言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物流業發展,對推進安徽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國民經濟運行效率和加強與其他省市的經濟合作等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統計部門沒有公布物流業有關統計數據,給物流業的行業管理和決策分析造成諸多不便,因此需要借助其他一些科學方法來分析物流業的發展情況。

    投入產出分析方法是研究物流業的一個重要方法。首先,物流業是一個多部門、跨行業的復合型產業,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全國物流業統計數據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投入產出表為我們探索物流業統計口徑提供了重要線索和依據;其次,投入產出表建立了國民經濟各產業之間投入產出聯系,為判斷物流業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的地位作用提供重要依據;再次,投入產出表可以從產業供給和市場需求兩個方面來分析物流產業發展現狀和問題;最后,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可以從宏觀和產業兩個層面對物流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二、對物流業統計口徑的探討

    (一)物流產業部門分類與144部門投入產出表部門分類統計口徑的比較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物流統計核算與報表制度》(發改運行[2006]625號),物流產業主要包括:鐵路貨物運輸業、道路貨物運輸業、水上貨物運輸業、航空貨物運輸業、管道運輸業、裝卸搬運業、貨運業、倉儲業、國家郵政、其他寄遞服務業、配送、流通加工、包裝業、商務服務業等12個子行業。這些行業均可在《144部門的投入產出表》中找到相對應部門,但兩者統計口徑不完全一致。其中:管道運輸業、裝卸搬運業、貨運業、倉儲業、國家郵政業、其他寄遞服務業與《144部門的投入產出表》中所對應部門的統計口徑完全一致;而鐵路貨物運輸業、道路貨物運輸業、水上貨物運輸業、航空貨物運輸業、配送流通加工包裝業、商務服務業(包裝服務)雖也能找到相對應部門,但兩者統計口徑不一樣,前者口徑小于后者口徑,前者占后者的比重可估算一個調整系數。

    (二)調整系數

    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我國物流運行情況通報》(1991—2008年),物流業增加值主要由交通運輸業物流服務增加值、倉儲業物流服務增加值、郵政業物流服務增加值、貿易業物流服務增加值和其他物流服務增加值組成等五部分組成。為了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相比較,可以將交通運輸業物流服務增加值、倉儲業物流服務增加值、郵政業物流服務增加值三者合并為交通運輸業倉儲業和郵政業物流服務增加值。即:

    物流業增加值

    =交通運輸業物流服務增加值+倉儲業物流服務增加值+郵政業物流服務增加值+貿易業物流服務增加值+其他物流服務增加值

    =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物流服務增加值+貿易業物流服務增加值+其他物流服務增加值

    第三產業增加值

    =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批發零售業增加值+住宿餐飲業增加值+金融業增加值+房地產業增加值+其他服務業增加值

    經對比發現: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物流服務增加值、貿易業物流服務增加值、流通加工包裝業物流服務增加值分別與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其他服務業增加值有著相對穩定的比值關系,2001—2008年均值分別為0.931,0.100和0.026。以此比值關系估算2001—2008年我國物流業增加值,其估算值與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物流業增加值誤差不超過2%,個別年份除外。為反映上述比值關系的動態變化,可采取移動平均法(本文采用三年移動平均法)對上述比值關系進行修正,并以新的動態的比值關系作為估算物流產業統計口徑的基礎。

    (三)對安徽投入產出表的調整

    假定安徽物流產業與本省第三產業相關產業比值關系和全國平均水平一致,那么可以以此為口徑對安徽投入產出表進行調整并形成新的投入產出表。以2001-2003年我國物流產業與第三產業相關產業比值均值0.919,0.087和0.023為調整系數對安徽2002年投入產出表進行調整合并,可以獲得安徽2002年7部門投入產出表;以2006-2008年我國物流產業與第三產業相關產業比值均值0.930,0.114和0.032為調整系數對安徽2007年投入產出表進行調整合并,可以獲得安徽2007年7部門投入產出表。

    以2006-2008年我國物流產業與第三產業相關產業比值均值0.930,0.114和0.032為調整系數對安徽2007年投入產出表進行調整,可以獲得安徽2007年新的投入產出表。

    三、安徽物流業的投入產出分析

    根據調整后的7部門投入產出表就可以對安徽物流業進行投入產出分析。

    (一)物流業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依存度

    第9篇: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范文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 經濟增加值 結合 運用

    一、作業成本法(ABC)和經濟增加值(EVA)

    (一)作業成本法(ABC)。近代以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產制造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越來越復雜,產品競爭加劇,傳統成本會計模式核算的產品成本扭曲了產品的真實成本。在這一背景下,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卡普蘭、庫珀提出了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認為產品是作業動因的結果,而作業消耗了資源。作業成本法和傳統成本法的主要區別在于對間接費用的分配標準不同,傳統成本法通常以產品產量(人工工資、機器工時等)為分配依據,而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為標準進行分配。具體核算程序為:(1)將不能直接歸屬于成本對象的資源成本分配給作業;(2)將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作業成本法的好處在于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精確度,克服了傳統成本法對間接費用分配依據不充分、因果關系不清晰、分配標準單一的弊端,隨著企業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以作業成本法為基礎的作業基礎管理在越來越多的企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

    (二)經濟增加值(EVA)。EVA在上世紀80年代由約耳?斯特恩和G?貝內特?斯圖爾特三世所領導的思騰思特公司提出,是在傳統剩余收益計算方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計算方法。其核心理念為:一個組織要真正為其所有者帶來價值,其資本收益必須大于所投入資本的全部成本。重視資本成本是EVA區別于其他財務指標的顯著特征。

    基于會計核算視角,EVA是指公司稅后凈營業利潤與公司資本成本之差,用公式表示為:

    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 (1)

    基于財務管理的視角,公司市場增加值等于公司未來EVA的現值,用公式表示為:

    市場增加值MVA=∑EVA/(1+WACC)n (2)

    其中,n 為未來經營期,WACC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EVA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業績評價指標,更是一個企業全面管理的架構,在公司激勵機制、戰略評估、投資、籌資、兼并重組、出售等方面均有廣泛運用。

    二、作業成本法(ABC)和經濟增加值(EVA)的結合應用

    (一)作業成本法(ABC)的缺陷。作業成本法雖然極大改善了成本信息的精確性,但和傳統成本法一樣,仍然沒有考慮資本成本,計算出來的成本還是停留在傳統成本的基礎上。尤其是在資本密集型企業中,資本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甚至超過了直接成本,采用傳統作業成本法計算的產品成本和真實成本仍存在較大差異。為了彌補作業成本法的缺陷,人們在作業成本法的基礎上引入了EVA價值理念,形成了ABC-EVA成本管理模式。

    (二)ABC-EVA成本模式理論基礎。ABC-EVA成本模式用公式表達為:

    經濟利潤=收入-直接成本-作業成本-資本成本 (3)

    式中收入、直接成本的計算和傳統會計核算方法一樣,作業成本包括開發、采購、生產、銷售、售后等環節的間接費用,按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的理念,通過作業動因將這部分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中。該模式區別于一般作業成本法的核心在于增加了資本成本:

    資本成本=資本投入總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4)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債務價值÷(債務價值+權益價值)×稅前債務成本率×(1-所得稅稅率)+權益價值÷(債務價值+權益價值)×權益資本成本率 (5)

    債務成本從以下方面獲取:評級公司的整體信用評級,公司近期發行的中長期債券成本,中長期銀行貸款利率,行業類似公司的整體信用評級等,實務中,一般以稅后貸款利息率作為債務成本。

    權益成本率通常有三N模型,分別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模型、期權定價模型,現階段實務中一般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K=Rf±β(Rm-Rf) (6)

    其中,K為股票預期收益率,Rf為無風險收益率,Rm為市場期望回報率,β為股票的風險系數,β系數可以采用專家判斷、頭腦風暴或德爾菲法等定性分析法和平均法、最小平方法、回歸分析法等統計方法。

    (三)ABC-EVA成本模式應用條件。在計算產品成本時,是否需要考慮資本成本,企業應當在符合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則的前提下,結合自身所處行業、產品生命周期、市場占有率、供需狀況以及企業產品定價政策、會計核算系統完善程度等因素決定,一般以資本成本占營業成本或總成本之比作為判斷標準,當資本成本/營業成本≥10%或資本成本/總成本≥5%時,認為資本成本對產品成本有重大影響,應考慮資本成本對產品成本的影響。

    (四)ABC-EVA成本模式的計算步驟。(1)運用傳統成本法計算直接成本;(2)分析確定企業主要作業,建立作業成本庫,將各部門管理、經營、制造費用分配到作業;(3)將作業成本按產品消耗作業量分配到產品;(4)判斷資本成本對企業決策的影響,影響重大,則將資本成本分配到產品;(5)計算產品總成本。

    三、ABC-EVA成本模式的案例分析

    例:JX公司是一家中型服裝公司,設有開發、生產、銷售、行政等部門。為論述方便,僅以該公司生產的A001、A002、A003產品為例,12月份三種產品的產量分別為1 000件、1 200件、1 500件,假設該公司無期初庫存,當月生產產品全部實現對外銷售,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一)計算產品直接成本。根據公司當月領料記錄、生產工人工資單等資料,計算出A001、A002、A003產品直接材料費分別為60元、50元、40元,直接人工費分別為10元、15元、20元。

    (二)分析確定公司的主要作業,建立作業成本庫,計算作業成本(以采購部門為例)。

    1.從總賬中提取采購部門成本。見下頁表1。

    2.確定采購部門作業,并估計各項作業花費的時間比例。見下頁表2。

    3.將部門間接成本分配到具體作業。見下頁表3。

    4.將作業成本分配到具體產品。見下頁表4。

    重復步驟1―4可將各部門間接費用分配到具體產品,結合實際產量,即可計算出產品單位成本。

    (三)計算資本成本。

    1.查閱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其他內部管理資料,得到如下數據:公司資產總額為2 000萬元,應付賬款、應付工資、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等無利息負債500萬元,營業成本1 000萬元,債務與權益比為1:2,有息債務利率為8%,股票必要報酬率為10%,股票市場風險為1,5年期國庫券利率為5%。

    2.應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K=Rf±β(Rw-Rf),計算出權益資本成本K=10%,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1+2)×8%×(1-25%)+10%×2÷(1+2)=8.67%,Y本成本=(資產總額-無息負債)×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2 000-500)×8.67≈130(萬元),資本成本占營業成本比=130÷1 000=13%>10%,應考慮資本成本對產品成本的影響。

    (四)將資本成本分配到產品。資本成本的分配方法通常有作業―資源相關性分配法(首先將資本成本分配到作業,再從作業分配到成本對象)和產品―資源相關性分配法(將資本成本直接分配到成本對象),本文采用產品―資源相關性分配法。應收、存貨、應付等科目占用資金可以和具體產品對應,資本成本直接分配到產品,貨幣資金、固定資產、其他資產等科目和產品沒有一一對應關系,可以按合理標準進行分配,本文按產品營業成本比進行分配。因應付(預收)科目未占用公司資金,而是占用外單位資金,資本成本應以負數表示。見表5。

    (五)計算產品總成本。經過上面各步驟計算,表6為該公司產品單位成本計算表(數據取整)。

    四、結論

    以上案例分析表明,JX公司應用ABC-EVA成本模式計算的產品成本較傳統成本模式計算的產品成本大,差異在于傳統成本模式沒有考慮資本成本的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規模化、集團化、多元化已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流,投資者的資金投入少則百萬元,多則幾十億元、上百億元,是否考慮資本成本,顯然對一個企業的經營決策有著重大影響。應用ABC-EVA成本模式的主要意義在于:ABC-EVA模式計算出的成本數據,更接近于產品的真實成本,避免企業虛增利潤,對企業實現保值增值、可持續發展有重大意義;采用ABC-EVA模式,可以更準確地進行企業產品盈利能力分析、客戶價值分析,為企業產品組合、客戶管理決策提供有用信息;應用ABC-EVA模式,實現了投資者和管理者利益的統一,避免兩者之間的目標沖突,使組織價值達到最大化。ABC-EVA模式還可以和其他財務管理工具進行組合,如價值鏈管理、盈虧平衡分析等;ABC-EVA模式的提出,使財務管理理念發生了改變,由原來的經營成本觀轉變為完全成本觀,由原來的盈利能力觀轉變為價值增值觀。

    參考文獻:

    [1](美)詹姆斯?L?格蘭特,劉志遠等譯.經濟增加值基礎[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欧美1314www色视频|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成人国产系列|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视频网站| 成人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成人免费草草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成人羞羞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理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四虎成人免费大片在线| 成人在线激情网|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毛片|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51影院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国产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午夜性视频欧美成人|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最新69成人精品毛片|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