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利工程生態效益范文

    水利工程生態效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利工程生態效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水利工程生態效益范文

    關鍵詞:高效生物生態一過濾復合技術景觀水處理:現代園林:高尚住宅區

    中圖分類號:TU98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0)06-0212-02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了城鄉人居環境的不斷改善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城市綠地、公園建設不斷增多。在大型標志性建筑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景觀水池不斷涌現:在現代高尚住宅區,水景住宅已成為一大熱點。而景觀水體中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富集使藻類大量繁殖生長,產生“水華”或“湖靛”,加上觀賞魚投加餌料的沉積、魚排泄物聚積等,使水體出現惡化現象,水體透明度變差、顏色變暗,甚至有異味,水中溶解氧降低。這種情況下靠水體原有的生態系統是難以完成自凈的。由于很多景觀水在設計上忽視了水的富營養化問題,沒有考慮對水體進行必要的處理,致使景觀水水質逐漸變差。為防止景觀水水體變壞,需要科學合理地對水質進行凈化處理,以及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進行加強和修復。

    2 工程概況

    湖南某高尚住宅小區占地面積達15萬m2,小區內建有別墅、花園式高檔住宅區、現代園林休閑區及大型人工湖泊、水景雕塑、人工瀑布等等。其中園林景觀中人工湖處理的水域面積達10000多m2,平均水深1.8m左右。

    3 園林景觀水處理方法分析比較與選擇

    一般而言,現代園林景觀水的處理可分為以下幾種方法:

    3.1 物理方法:

    a)引水換水方式:當水體中的懸浮物(如泥、沙)增多,水體的透明度下降,水質發渾。可以通過引水、換水的方式,稀釋水中的雜質濃度,以此來降低雜質的濃度。但是需要更換大量的水。而水資源在我國是相當的匱乏,勢必要浪費寶貴的水資源。

    b)循環過濾方式:在水景設計的初期,根據水體的大小,設計配套的砂濾裝置和循環用的水泵,并且埋設循環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水質保養的加強凈化。使水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3.2 化學方法(投加殺菌滅藻劑)

    敞開式的水體,在陽光的照射下,會使水中的藻類大量繁殖,布滿整個水面,不僅影響了水體的美觀,而且擋住了陽光,致使許多水下的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使水中的污染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導致水質惡化,發出難聞的惡臭,水也變成了黑色。

    所以投加化學滅藻劑,殺死藻類。久而久之,水體中會出現耐藥的藻類,滅藻劑的效能會逐漸下降,投藥的間隔會越來越短,投加的量會越來越多,滅藻劑的品種也要頻繁的更換,對環境的污染也在不斷地增加,久而久之將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說用化學的方式處理水質,雖然是立竿見影的,但它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3.3 生態處理技術

    景觀水周圍的綠地因新陳代謝會脫落大量的殘花敗葉,這些污染物會經過風吹雨淋逐步匯集到景觀水。同時綠地由于施肥、噴灑農藥也會把一些氮、磷等營養鹽排入湖中。所有這些都會或大或小地影響湖中業已存在的生物圈。

    當水體中的污染物達到一定程度的量超過生物鏈的“自凈容量”時,正常的生物循環或生態平衡將被破壞,造成生物圈中某些種群的數量劇增,常見的如藻類的大量繁殖。大量繁殖的藻類不但會在水面形成密集的“水華”,影響水體觀賞價值,同時藻類的老化、死亡又為腐生細菌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大量的細菌在分解藻類尸體時會耗盡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質惡化、魚類死亡。

    生態處理技術的原理是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養、接種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及降解作用,被生物或微生物分解后的無機物又被水生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轉化成植物細胞:水生植物又可成為魚蝦貝等浮游動物的食物:浮游動物又被一部分魚類捕食:魚、蝦的排泄物及死亡的水生生物的尸體又可被細菌分解成無機物,然后再繼續循環下去,構成一條食物鏈。景觀水體經過生態系統營養成份的循環后得到凈化。從而使水體得到恢復。本質上說,這種技術是對自然界恢復能力和自凈能力的一種強化。也是當前水環境技術的研究開發熱點。實質上是按照仿生學的理論對于自然界恢復能力與自凈能力的強化。可以說,按照自然界自身規律去恢復自然界的本來面貌:強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凈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體,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合乎規律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條創新的技術路線。

    各種處理方法優缺點的比較見表1。

    從表1中顯而易見,采用生態處理方式較其它方式具有成本低廉,效果顯著,持續時間長等優點。

    綜合以上分析,并結合本工程的特點,決定采用高效生物生態+過濾復合處理技術,最大限度滿足本工程對景觀水質高質量的要求。

    4 高效生物生態+過濾復合處理技術要點

    4.1 工藝原理

    本處理系統主要由生態處理系統、砂過濾系統組成。系統正常運行后,出水水質可達到景觀環境用水標準(GB-T18921-2002)。砂過濾系統處理規模為30-40m3小時,每7~10d可循環一次,湖水經2臺潛水泵提升到砂過濾罐,主要截留水體中的懸浮物、藻類、以及其他污染物,過濾后的澄清出水回流到水體上游,截留下的懸浮物等排出水體,工藝流程圖見圖1。

    4.2 技術方案設計要點

    本工程項目采用高效生物生態+過濾復合處理技術,具體設計方案平面布置見圖2。

    圖2中A區種植水生植物。在A1、A2分別設置砼網格,其中A1區網格離瀑布要求5m。在網格上布植水生植物吊架按每平方米1個布置。植物吊架可根據季節的變化更換植物。通過水生植物吸收、富集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元素,增加水體中的氧氣含量,抑制有害藻類繁殖,遏止底泥營養鹽向水中的再釋放,利于水體的生物平衡。水生植物能有效地凈化富營養化湖水,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同時為豐富景觀效果,營造園林意境,增強觀賞性,達到與周邊環境及建筑風格相迎合的目的。

    網格的下方掛置高效生物軟性填料,培養微生物菌種,形成生物膜。利用瀑布的作用,通過水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與空氣充分接觸,完成復氧過程,提供給微生物,利用微生物攝取水體中的有機物質,從而使水體得到進一步凈化。同時在圖中4個位置增設充氧設備,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利于水中魚類的生長,并可根據季節、溫度的變化適時開啟充氧設備。

    在水體下游水位最低的位置C區設置循環過濾系統。通過對水體的深度處理,去除懸浮物和其它污染物,使出水澄清后回用至水體中。

    4.3 高效生物一生態處理技術

    根據景觀環境用水標準《GB-T18921-2002》,確定本工程出水的水質標準如下表l

    4.3.1 培育高效的微生物

    微生物是整個生態系統最主要的組成之一,在水生生態中,作為分解者的微生物,能將水中的污染物(包括有機物,某些重金屬等等)加以分解、吸收,變成能夠為其他生物所利用的物質,同時還要讓它能夠降低或消除某些有毒物質的毒性,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地球環境的美容師。

    本設計根據人工湖的水源水質情況,利用微生物菌劑,進行馴化,培養出適應當地情況的微生物,接著進一步對培養出來的微生物進行篩選,篩選出生理活性強的菌種,然后大量繁殖,投放水體。為了保證篩選出的微生物能保持良好的活性,一直處在高效的工作狀態,在日常的工作中,須定期對微生物進行篩選、保存、復壯,將變異對微生物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保持微生物物種的穩定性,這是生態水處理中水質穩定的關鍵因素之一。微生物菌種在水體中,不僅要完成它基本的分解有機物,降低或消除有害物質毒性的作用,還要毹將水生植物的殘枝敗葉轉換成有機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并且對土壤進行改良,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和物理性狀,提高水體的環境容量,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同時也減少了水土流失,抑制了植物病原菌的生長。

    4.3.2 生態處理中的水生植物種類選擇

    4.3.2.1 水生植物的選擇

    水生植物在生態處理技術中是一種重要載體,它的作用是:

    ①降低了水流速度,為SS(懸浮物)的沉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②有效阻擋光線,減少藻類的生產。

    ③在冬季起到保護膜作用,防止土壤凍結。

    ④植物的地上和地下組織都可以形成生物膜。

    ⑤植物根部釋放氧及其他的物質,如,抗生素、有機復合物等。

    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我們選擇的挺水植物是荷花、昌蒲、水蔥等;以起到對地表徑流流入湖中的水起過濾作用,形成凈化帶,阻欄,吸收轉化可能進入水體的有機質及營養鹽,防止水體的富營養化,保持水體自凈。

    浮葉植物的選擇了睡蓮、鳳眼蓮、芡實、菱等。這些植物在淺水湖泊中有著良好的凈化水質的作用,種植,收獲較容易,兼具經濟效益和觀賞效果,在一定季節可作為重要的支撐系統。

    沉水植物生長在湖底。能防止底泥的再懸浮而影響水體的透明度,保持湖水清澈。同時能吸收、轉化沉積的底泥及湖水中有機質和營養鹽,降低水中營養鹽的濃度,抑制浮游藻類的生產。選擇種植菹草、金魚藻、輪葉黑藻等。

    4.3.2.2 水生植物的布置原則

    1)根據水面的大小不同布置植物種植槽,以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長范圍。

    2)水面景觀低于人的視線,綜合岸線景觀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進行適當的景觀組織,形成一幅幅優美的水面畫卷。

    3)植物以防污抗污、凈化水質功能的水生植物為主,并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4)水面上布置漂浮植物或漂浮載體,以水培法在載體內種植陸生花卉,減少湖水的光通量,抑制藻類的生產,增加水的透明度。水生植物的布置示意圖見圖3。

    4.3.3 水生動物的選擇

    水生動物的生活性不同,有底棲、有生活在中層水域等等:并且食性也不同,必須配合水生植物的種類和數量,選擇能起到水質凈化作用的水生動物。

    a)水生動物的作用

    水體中放置適當的水生動物可以有效的去除水體中富余營養物質。如蚌類可以將水中懸浮的藻類及有機碎屑濾食,提高湖水的透明度。螺螄主要攝食固著藻類,同時分泌促絮凝物質,使湖水中懸浮物質絮凝,促使水變清。濾食性魚類,如鰱、鳙魚等可以有效的去除水體中綠藻類物質使水體的透明度增加。因為人工湖水域面積大,會成為許多有害昆蟲如蚊、蠅的滋生場所,在水中投放鯽魚,它可攝食蚊子的幼蟲及其他昆蟲的幼蟲,避免了水域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危害。鯽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并且能耐低氧耐寒。

    b)水生動物的選擇原則

    1)不會大量的繁殖,甚至失控。

    2)不會對水體形成強烈的攪動,甚至影響其他水體景觀。

    3)水生動物與水生植物能形成合理的生物鏈。

    4)水生動物初始放養密度不宜過高。

    5)底棲動物的放養在人工湖注水15d后進行,如開動增氧機在注水5d后進行。

    6)魚類的放養在人工湖注水并種植水生植物60天后進行。

    通過以上對上、中、下各水層面水生植物合理配置與科學的布置,收到了顯著改善水質的效果。

    4.4 活性砂過濾處理技術

    生態處理景觀用水的另一套配套技術措施是采用活性砂過濾技術進行水質凈化處理,在本工程中引進了瑞典先進的流體技術――活性砂過濾技術,它是一種集混凝、澄清、過濾為一體的高效過濾裝置,與國內現行的過濾技術相比,具有高效連續性,24h連續工作,它不需停機反沖洗,工藝原理見圖4。

    根據本工程的規模,結合設備的特點,系統設計處理規模選定為45m3/h。處理設備用于對景觀水體進行處理后循環利用。利用石英砂在過濾中自上而下的運動,攪動原水,通過原水過濾來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含量,達到了處理和凈化水質的作用。通過對水體的深度處理,去除SS和其它污染物,使出水澄清后回用至瀑布的上游。

    本工程項目活性砂過濾系統、射流曝氣機的運行根據季節、溫度以及湖水水質的變化調節運行時間,保證魚類的正常生長。按魚類生長所須溶解氧大于5mg/l的要求,和我們在冬季12.5°時測得的湖水中溶解氧為8.4mg/l。冬季水溫較低、湖水水質較好,溶解氧較高時,射流曝氣機可不開或每隔1d在白天時間段(8:00-19:00)開啟2臺,且每隔一天輪換開啟。夏季,水溫較高、湖水水質較差、魚類比較活躍,對氧的需求要大,湖水中溶解氧偏低,按白天時間段(07:00-19:00)4臺全部打開。晚上(19:00-07:00)只運行2臺:水質較差時可按24h不間斷運行,冬季可按8~12h運行,活性砂過濾系統按24h運行。

    4.5 處理效果

    本工程景觀水處理工程歷經6個月的施工,完工后,水處理系統經一個多月的調試運行,處理后的出水透明、清澈,砂過濾系統的外排濾出液混濁偏黃,對懸浮物、藻類的去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對湖水水質連續二天的采樣化驗分析,湖水水質可滿足景觀環境用水(《GB-T18921-2002》)和漁業水質(《GB-11607-89》)綜合標準。現已成功運行1年多,其水處理效果得到了業主廣泛好評。

    第2篇:水利工程生態效益范文

    1.1在設計方法和評價標準方面缺乏地域性特征

    關于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理念的運用,其具有非常強的地域性特征,因為不同的地理區域氣候狀況以及生態環境各不相同,所以應該針對不同的服務目標,制定不同的設計策略。但是由于生態設計理念的應用在我國的起步較晚,并且相關的工程實踐以及研究工作開展的較少,所以在評價指標以及評價方法方面還不夠完善,實際操作性不強,缺乏地域性特征。因為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中涉及到力學工程,所以國家對于水利工程在穩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規范了強制性的標準,但是卻沒有對生態服務目標有明確的標準,所以生態設計理念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缺乏相關的依據,發展的進程比較緩慢。

    1.2設計人員和生態科技工作者的合作機會比較少,相關機制尚未完善

    水利工程設計人員在流域生態需水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意識較弱,尚未把生態服務目標當作常規設計要素進行考慮的意識普及。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一般介入比較遲,大多數是在確認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之后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又由于目前我國環境評價管理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咨詢市場尚不規范、不完善,環境評價單位主要替業主考慮,而相對地,對生態目標考慮就較少,更有甚者,有的隱瞞工程生態影響的真正后果,造成很多水利工程的負面影響太過突出,而生態效益卻不顯著。水利工程設計人員和生態環境科技工作者合作的機會和機制較少,生態水利工程的開發和設計也相對滯后。

    1.3在協調方面,生態水利工程和原有水利工程設施存在一定的困難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很多區域的水資源出現了短缺以及分配不合理的現象,尤其是在自然保護區以及大型水庫的周邊區域,需要重新進行設計。但新的生態水利工程是在原有水利工程設施的前提下進行改造與優化,需涉及的因素很多。大都分是需要依靠原有水利工程設施,對一些分水工程與蓄水工程進行科學合理地配置、重新調整水的去向或是對區域來水量進行重新分配等。原來水利工程設施的服務對象和功能必然會受生態水利工程的介入的影響,比如:原來工程的防洪灌溉功能、排水標準、發電效能等,更有甚者,會對原有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造成一些風險。因服務目標和功能的差異是原有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最為顯著的差異,所以在開發生態水利工程的同時,有必要適度調整原有水利工程的服務目標和功能。因此,生態水利工程設計需要系統全面考慮的問題是怎樣實現生態水利工程和原有水利工程設施的協調運行。

    1.4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相關的生態水文測驗資料不夠充分

    水文過程對生態過程的正負影響機理的分析若不能從水文測驗站的觀測資料去分析,在生態系統的自組織規律的基礎上,就很難尋求生態水利工程的技術參數、設計理論和方法。相對而言,我國目前的水文測驗工作比較落后,水文測驗站尚未適應目前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對資料的需求。目前,我國還未正式開展有關生態水文站方面的設計和布局,相關報道在國內也很少有。

    2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應遵循的理論和技術路線

    2.1以工程水文學和生態水文學為工程設計的基礎

    若要為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提供基礎,必須重視工程水文學和生態水文學的結合。由于生態水利工程的服務對象很廣,一般同時涉及畜牧業、林業、濕地、農業、草原以及江河湖泊等生態用水與城鎮、工業、居民、消防等經濟生活用水,因此,若要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首先必須弄清生態目標對水資源的時空要求規律。

    2.2對工程可能影響的關鍵生態敏感目標進行分析

    受工程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生態目標應當能夠由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準確識別,同時在工程規劃階段給予充分考慮,這是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理念應該遵循的重要理論。一項水利工程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眾多,從生態性的角度出發,就應該對關鍵的生態敏感目標進行分析,分析工程的修建會影響到哪些區域的生態平衡,區域內氣候環境以及各項生態因素的變化,會對水利工程的運行造成影響。尤其是大型水庫的設計,要對上游地區的自然降水、洪水期倒灌以及徑流等各項因素進行分析,由此來對水庫的蓄水能力以及水量的運用進行合理設計。對于水庫建設后,泄水量的變化會對下游區域的生態環境可能帶來的生態環境變化進行分析,從而為生態設計提供充分的參考依據。

    2.3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應當和環境工程設計進行有機結合

    對于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如要實現水量和水質同步科學配置的目的,應充分吸收環境科學和工程的理論與技術。生態設計理念的出發點就是在水利工程中將環境工程中的理論進行實踐,水利工程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還應增強生態效益的作用表現。現階段,我國的水污染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理念中應有機結合水污染。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詳細的考察,然后有針對性的制定設計方案,降低水污染所帶來的危害,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態效益。因此,生態水利工程與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結合是今后生態水利工程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3結語

    第3篇:水利工程生態效益范文

    關鍵詞:生態水利工程;設計;遵循;理論;技術路線

    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可以加強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將水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以往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存在很大的弊端,更多地注重水利工程項目建設能夠獲得的經濟效益,忽略了水利工程項目建設能夠獲得的生態效益。現代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中需要融入生態學理論,從而滿足水利工程建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是未來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的主流方向,在創造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可以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避免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對周圍生態環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在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中需要中從技術和理論兩方面出發,從而保證水利工程項目設計可以呈現出良好的生態特性,使得工程項目建設可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對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應遵循的理論與技術路線進行分析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一、生態水利工程的特點

    生態水利工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系統性,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可以與流域內的單個水利工程項目緊密聯系起來,相互影響、制約。需要特別注重的是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與其他利于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工程項目有著很大關聯。生態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聯系緊密。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不僅對社會經濟建設發展有著較深程度的影響,同時對工程項目建設流域生態環境、氣候環境發展也有著較深影響,影響不僅表現在積極層面,同時也會表現在消極層面。在生態水利工程項目設計籌劃階段,設計人員需要盡可能地消除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將工程項目建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施工難度性較高,工程項目建設資金投入量較大。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能夠獲得的效益是無法確定的。

    二、生態水利工程的功能分析

    生態水利工程的功能可以概括性的分為以下3個方面:第一方面,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可以在汛期預防洪水災害的影響,為社會經濟建設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提供所需求的電力能源,促進養殖產業發展等,所以工程項目建設可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第二方面,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可以有效提河道的蓄水能力,為附近居民提供所需求的水資源,滿足區域農業灌溉用水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對水資源的需求程度也會不斷提升,通過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可以更為良好地滿足這些需求,為社會經濟建設發展塑造優質的用水環境,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第三方面,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具備防洪排澇功效。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畢竟是有限的,生態水利工程在汛期可以儲存水資源,在干旱季節釋放儲存的水資源,避免區域經濟發展因水資源短缺受到影響。從生態層面進行分析,通過對水量進行調節,合理調配水資源,從而使得河流可以長期處于較為穩定的狀態。不僅可以避免在干旱季節出現斷流情況,同時也可以避免在汛期出現洪水災害,通過水量的合理調配滿足人們生活、生產用水需求,使得工程項目建設更為良好的為經濟建設發展而服務。

    三、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理論路線

    想要將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就必須要明確生態水利工程項目設計的內涵。生態水利工程項目設計就是保證水利工程項目具備原有功能的基礎上,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不會對周圍環境發展造成任何的負面影響,充分尊重了環境的整體性,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完成后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對設計人員綜合素質有著較高要求。生態水利工程項目設計前期,設計人員需要深入到工程項目建設施工現場進行調研工作開展,對收集和整理的地質水文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加強自身對地理環境、氣候環境的了解。根據收集和整理的信息資源,以生態學和水利工程學為基礎,對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進行系統性的籌劃,最終創造一套完整性的生態水利工程項目設計方案,保證區域生態系統可以和諧發展。生態水利工程項目設計中要堅固全局和局部,對宏觀、微觀等內容進行科學統籌。從宏觀層面進行分析,要保證資源的優化配置,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要符合區域經濟建設發展要求,在保障水資源充分利用的基礎上,將生態水利工程項目整體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要結合生態學理論知識,對主體空間進行合理布置,密切關注工程項目建設周圍環境變化。生態環境中種群配置要從垂直和水平兩方面進行組合配置,強化生態環境的整體循環效果。四、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技術路線

    (一)生態水利的構建思路

    可持續發展理念是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中必須要嚴格遵守的內容,設計人員需要對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區域環境的承載能力進行分析。水源本身只有具備良好的環境承載能力,這樣才能滿足區域經濟效益獲取需求,水源環境承載力也是評定區域環境污染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標。在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中要避免過度的應用水源環境承載能力,從而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要對安全體系進行綜合評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中,安全體系構建是其中非常關鍵內容,安全體系建設程度需要滿足整體區域對眾多不良災害的防護需求。

    (二)生態水利的相關技術標準

    以往水利工程項目設計中,設計人員更多考慮的是工程項目建設能夠獲得的經濟效益,對工程項目建設的生態效益采取了忽略態度,沒有將生態學理念和技術與水利工程項目設計進行融合,從而導致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針對這一問題,要將生態學理論和技術與水利工程項目設計高度融合,結合我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特點,對生態水利工程項目設計指標進行完善,對工程項目設計進行約束和指標,從而滿足生態水利發展的多元化需求。

    (三)施工建設控制

    施工建設是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技術線路的重要控制環節,因為如果生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施工控制不當,對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施工區域生態環境會造成嚴重污染,所以重視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的技術控制。在生態設計階段,要根據生態水利工程項目施工區域環境特點,制定出合理的生態控制規劃方案,避免施工工作開展對施工區域生態環境造成損害。為了保證工程項目建設施工呈現出生態化的特性,需要應用生態設計指標指導工程項目建設施工。在施工階段需要對粉塵、灰塵擴散進行控制,可以在工程項目建設施工區域進行防護設施建設。做好工程項目建設施工材料的準備工作,定期地對工程項目建設施工現場進行清理。大型工程施工機械設備應用中會發出較大的噪聲,所以需要對機械設備運行時間進行控制,特別是在夜晚施工時需要加強設備運行控制,避免較大噪聲的出現對周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

    第4篇:水利工程生態效益范文

     

    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這就要求設計水利工程時,要兼顧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建設過程中要采取恰當措施對生態環境予以保護,降低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

     

    1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原則

     

    1.1 安全性與經濟性

     

    生態水利工程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因此,在建設過程中要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同時兼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使建設的水利工程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在理論上應該符合水利工程學以及生態學的要求,以遵守工程力學和水文學規律作為前提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確保建設的水利工程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耐久性以及可靠性。

     

    1.2 生態系統保障原則

     

    物種水平上存在的生物多樣性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生物群落的多樣性。越是空間異質較高的地區就越容易形成一些小環境,物種的生存就會獲得更多的空間。假設地區的空間異質較低,那么為物種的生存提供的空間就會越小,生物多樣性就會隨之降低,其群落的密度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久而久之,該地區的生態系統就會漸漸退化。

     

    1.3 生態系統可自恢復原則

     

    生態水利工程在設計上具有一定的指導性,也可以說成是具有一定的輔。生態系統本身具有自組織和自設計的功能,這一功能使得生態系統能夠從生物物種中進行主動合理選擇,以便形成合理的生態鏈,使系統的設計更加合理。在設計水利工程時,設計人員應該告誡自己不能產生對自然進行控制的思想,在設計過程中要融入新的設計理念,提高設計效果和組織能力,在深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

     

    2 生態水利設計中常見問題

     

    2.1 設計內容問題

     

    現階段水利工程建設缺乏規范性和統一性。近年來,生態水利工程才發展起來,其設計標準還沒有統一和標準化,其設計過程還是參照的傳統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標準,這就使得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生態需水量的計算采用的還是行業指導文件上面的方法,因此,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突破,其河流的護岸工程設計也不完善,還缺乏科學的生態修復技術和方法,這對當前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而言不可小視。

     

    2.2 設計審核問題

     

    在生態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之前對其設計進行審核,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對其設計進行審核,可以最大程度確保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現階段,很多設計單位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完全沒有考慮社會效益和環境生態效益,使得對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審核受到人為因素影響,影響到了審核的科學性,也從側面反映出設計單位責任感的缺乏。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設計審核工作不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影響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和建設。

     

    2.3 設計人員能力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人員缺乏生態意識。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要求設計人員應該堅持生態理念作為指導,還要具備扎實的設計知識以及較強的生態意識。我國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起步較晚,生態環境技術人員和水利工程建設人員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這就使得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者缺乏參照生態理念進行設計的意識,使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順利進行受到影響。除上述問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由于生態意識的缺乏也很少考慮使用生態環保材料,這就影響了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和建設。

     

    3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優化策略

     

    3.1 確保工程設計的規范標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當前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缺少統一規范的設計標準,設計者的設計工作存在很大難度,設計進程受到影響。除此之外,我國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者在設計方面經驗不足,因此,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需要進一步完善設計標準,并且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的要求進行設計,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不斷摸索,找出適合我國實際的設計規范和標準,不斷完善我國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標準,進一步編制出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較強的工程規范。

     

    3.2 可持續發展的工程設計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要因地制宜、進行靈活施工。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要考慮到不同地區地理環境和周圍的生態系統,在進行設計之前要進行充分調研和分析,對不同地區的地域特征和地理形態進行具體部署。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要樹立科學理念,設計思路應該遵循自然變化的平衡規律。與傳統水利工程設計相比,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要在遵循生態系統規律的前提下實現對自然河流的控制,掌握自然河流水體的自然屬性,有機結合自然規律和人文科技技巧。

     

    3.3 提升設計人員的整體素質

     

    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質量受到設計人員綜合水平的直接影響,要求設計人員要有豐富的設計經驗和高超的設計水平。要想使設計的生態水利工程能夠經濟、適用,發揮出最佳效果,一定要在設計上下功夫,這就要不斷提高設計者的設計水平。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和建設要兼顧到生態系統的保護,因此,還需要設計者增強生態環保意識,在設計中融入生態設計理念。

     

    4 總結

     

    綜上所述,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會對我國社會的良性發展產生直接影響,生態水利工程能夠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合理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保證工程項目建設順利進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發揮其經濟效益,同時兼顧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就生態水利工程項目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解決措施,旨在能夠為生態水利工程項目設計提供指導。

    第5篇:水利工程生態效益范文

    如今一系列環境問題的出現,促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的發展不能通過犧牲環境來實現。然而盡管人們形成了正確的認識,卻還是在水利工程施工時出現一些違背生態環境保護的情況。本文主要便是對此加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建議。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

    致使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環境受到很大影響。在水利工程施工的過程中,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當地的地理環境[1]。實際上這種影響也是有利和弊的。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設可借助打通河道和建壩蓄水等方式來保護附近的農業用地,這樣農業用地就不會在遭受干旱洪澇等災害的破壞。接下來借助雨水徑流就能實現的土壤的自我調節和補充水分,這就使得土壤的肥沃程度得到了很大改善;而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設完成之后,因為上游有很多的泥沙沉淀物,這會促使水庫水位出現上升的狀況,而隨之也會提升附近地下水水位,基于此,就會不斷促使周圍環境的變化,氣溫的升高會促使水蒸發速度加快,而水庫附近土壤的含水量加大,易于造成土壤的鹽堿化現象。

    影響了工程所在地的生活環境。工程施工帶來的噪音污染會干擾周邊居民的生活,污染生活環境。水利工程施工場地通常是位于山區或峽谷地帶,需要對一些特殊路段做經常性的挖填,亦或是進行爆理,因而導致對周邊居民的嚴重噪聲污染。此外,如今的工程施工以機械施工為主,機械施工導致了嚴重的工作噪音污染,這也會騷擾周邊居民的生活。

    影響了空氣質量。就水利工程施工用到的材料而言,也會對當地的空氣質量造成一定影響。由于工程建設采用的基礎材料通常都包括石灰和水泥等,然而由于山地的地形地貌,就會容易導致其易于出現揮發和傳播現象。如此,工程所在地的空氣質量必然會遭受一定的不利影響。

    影響河流的質量。我們知道水利工程施工會影響到河流的質量,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會促使河流流速降低,而水中含有的重金屬也會加重沉降,這就促使水質受重金屬污染增大了可能性。此外,水利施工非常好的位置正是在于天然的河道,大部分水利工程的施工選擇的位置都是在天然的河道上,時間一久,河道就容易受阻,容易出現局部河流斷流的現象。而河流的水文泥沙也可能發生突變,進而使得河流的水質、水溫和當地的氣候等發生改變[2]。而一些比較大型的水利工程,極易對原有的地質構造造成破壞,進而導致地質災害的發生。

    二、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向

    要求各分管施工單位增強生態保護意識。在水利工程施工進程中,對于各自施工的任務和范圍,每一個分管施工單位都要明確。對于施工所造成的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要設法將這種影響盡可能地降低。保證了每一個分管施工單位都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自己的施工范圍內管理好相關工作,整個水利工程的施工盡可能地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就有了保障,這樣生態環境和水利工程之間才能達到和諧統一。

    對于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這兩方面的效益都要兼顧。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應該將人與自然環境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好,從而保證經濟和生態系統的長遠發展。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生態工程建設務必要兼顧社會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促使二者共同發展。因而需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再和以前一樣只是進行單一的施工管理,而是要進行兼顧生態環境、施工和安全生產,做到管理的全面性。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時,兼顧兩種效益,不但能夠使施工過程中的生態問題得到解決,獲得不錯的工程效益,而且還能促使資金利用率得到提高,以免今后出現重復建設的情況,通過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來得到很好的生態效益。

    兼顧循環再生綜合利用和共生互補。共生互補是指水利工程施工借助多種措施來對運行、施工和生態問題加以處理,規劃和協調好這些問題,從而建立和諧關系,促使自然環境和工程施工之間達到平衡,以實現組合的最優化。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針對水庫所做的除險加固的土地利用。在進行基礎工程時,會有大量的棄渣開挖出來,其堆放還需要占用土地,此外,需要占地建設的還有工程運行,生活和生產場所等,這就使得土地資源被嚴重浪費了。根據共生互補原則,就能促使用地得到一定程度的節約用,資金和勞力也能有所節約。此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也要做到符合循環再生綜合利用原則。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形成的大量垃圾也借助循環共生的原則來妥善處理,從而使生態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對于水利工程施工的生態環境管理而言,綜合利用土地資源是其核心工作。借助共生原則,可以變有害的為有利的,變廢棄的為珍寶。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棄渣可以用于平地的填筑,同時與生物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結合,這不但有助于生態效益的提高,還能通過工程造價的減少來提高經濟效益。

    一定要保護好施工現場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現場的施工環境,不但有助于確保工程質量,而且也保障了施工的順利進行。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很有必要在水利工程施工時通過有效的措施來保護生態環境。具體措施包括:對工程建設的投資、進度和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控制;對于垃圾專用道應該用封閉式的,施工路面要選擇較好的以便使大氣污染有所減少;對施工時間加以妥善安排,施工設備要盡量使用低噪音的;對生產和生活污水要認真細致地處理好,預防各種類型的水源污染等。

    第6篇:水利工程生態效益范文

    關鍵詞:生態水利工程 基本設計原則 水利工程學

    在以往的水利工程學中,人們多側重于自身的需求,對生態方面有所忽視,進而導致很多生態問題出現。人們在對這些生態問題反思與改進后,推出了生態水利工程。生態水利工程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通過多種技術手段,改變以往粗放式的建筑方式,將水利工程和生態工程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實現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共同發展。

    1.水利工程的優勢與不足之處

    水利工程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優勢重要體現在如下方面:一是水利工程能夠大幅度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二是在水利工程下,很多人工湖泊出現,對城市夏季高溫有顯著的調節作用;三是水利工程能夠儲備一定量的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調用,滿足人類社會的生產與生活需要;四是水利工程能夠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的現象。

    盡管水利工程給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其也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是水利工程給上游的生態環境帶來一定影響,在建設的過程中,上游水面會升高很多,原本為陸地的部分可能會成為水庫或濕地,陸地上的景觀也會淹沒;二是水利工程給下游的生態環境也帶來嚴重的影響,下游很有可能出現浮游生物惡性繁殖的狀況;三是水利工程會給自然生物帶來嚴重的影響,影響其正常的繁衍。比方說,很多魚類都在上游產卵,在水利工程的影響下,其無法到上游產卵,嚴重時會出現物種滅絕的后果;四是水利工程會給周邊地貌帶來很大影響,地質穩定性被破壞,使得自然災害頻發。除了這些以外,水利工程還會帶來深層次的影響,如水文形勢等。興建的水壩改變河流的流速、水深等,水體自凈能力有所下降,水體密度、水體溫度都發生變化。倘若水壩位于上游,那么河道內徑流量就會增加很多,徑流的速度會降低,使得水體流體變化,甚至導致地殼運動更為活躍,引發洪水與地震等嚴重災害。

    2.生態水利工程的基本設計原則

    (1)整體性原則

    在對河流生態進行修復規劃的時候,倘若只是在小范圍內進行短時間修復,那么生態效率將難以提高,修復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在設計生態水利工程的過程中,應從大景觀的角度出發,只有這樣,生態效率才能夠被恢復,修復效果才比較理想。從整體的角度來看,這是依托于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在各種要素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制定出的河流生態系統修復的方案。該方案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并不簡單的植被修復。生態學領域下的景觀尺度涵蓋時間與空間兩方面。在河流修復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大尺度景觀,這是由于:一是水域生態系統是由多個子系統構建而成的,其包括生物系統與人造工程設施系統。這些系統和生物系統有機融合在一起,共同組建了整個生態系統。如果水域系統被破壞,單純從河道而進行生態修復是難以達到修復效果的,相關人員必須靠綜合各種因素之間的作用關系而制定出可靠的修復方案。二是在進行生態系統修復的過程中,必須考慮水域生態環境的多種特性,如隨機性、流動性與可變性等,因為這些特性直接對生物種群產生影響。三是在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河流生態系統的開放性。河流生態系統本身會與周邊生態系統進行物質交換,所以僅對河流進行生態修復是難以達到修復效果的。四是河流生態修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并非一蹴而就的。相關資料顯示,要重建或修復一個濕地,所耗費的時間大約為15年到20年。所以,相關部門與工作人員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對所修復的河流進行長時間的監測與管理。綜上所述,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立足于整體,做好長期性的規劃,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制定出大尺度的景觀方案。

    (2)充分利用生態系統自我修復的原則

    和以往的水利工程相比,生態水利工程在考慮水利工程的相關原則外,還要充分考慮生態系統本身的自我修復能力,最大限度地促進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要想實現這一點,單純地依賴人工建筑物是不可能的。事實上,任何一個生態圈的出現都是經過了漫長的自然考驗的,是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終結果,其往往具有極強的修復能力。因此,在設計生態水利工程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生態系統自我修復的功能,否則單純依靠人為力量,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最有效的路徑是,將人為力量和大自然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組織功能,由大自然的選擇恰當的物種。在這一方式下,一方面生態系統的修復效果顯著提升,另一方面能夠節約大量的成本,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實現雙贏。

    (3)保護水體環境多樣性的原則

    對于生活群落來說,非生物環境會對其產生多種影響。也就是說,某一地區,倘若其自然環境具有多樣性,那么其生物也會具有多樣性。通常,這種多樣性強的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應對一系列的外部變化。如果水利工程導致水體內部環境趨于單一化,那么其自身m應能力將會大幅度下降,難以抵御外界的變化。這樣一來,生態系統的功能也會逐步喪失。所以,在設計水利工程的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應充分了解水域情況和周邊生態環境,推出合理的設計方案,并從多方面對設計方案進行反復論證。只有這樣,生態水利工程才會修復與改良生態系統,造福人類。

    3.結束語

    在當前社會下,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生態水利工程開始出現。和以往的水利工程不同,生態水利工程從水域的生態環境出發,充分考慮多種因素,有效地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在設計生態水利工程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立足于整體,構建大尺度景觀,充分利用生態系統自身的功能,在確保生態系統多樣化的前提下,推出合理的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第7篇:水利工程生態效益范文

    關鍵字:水利工程 生態環境 影響 生態水利工程

    一、 生態環境在水利工程里受到的影響

    (一)河水流域

    一般來說,水利工程的修建地址都是選在天然的河道上的,這就使得河流的生態環境遭受到水利工程的直接破壞,致使河流局部的形態非連續化和均一化,改變以往的多樣化的生態環境。水利工程對河流的破壞主要是改變了天然河流的水溫水質,特別是修建水庫帶來的水溫的變化會影響水域內魚類的繁殖,而且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設,河流的水流速度就會減慢,這就會降低水、氣界面的交換速率與污染物的擴散能力。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設還會對氣候與地質帶來影響。我們都知道水庫會提高蒸發量,也就是說水庫的修建能使降水增多,從這一方面來講,水庫的修建改變了建前的氣候。

    (二)陸生生態環境

    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會破壞大量的植被,還會導致大量動物遷移。在修建水利工程時,必然會占用大量的土地,這樣就會影響這一代植物的生長。而且在修建過程中,工地排除的污水和工程、生活的垃圾會影響河道附近的動物,使它們不能在好的環境里生存,被迫遷移,從而導致水利工程的修建區域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二、 我國的生態水利工程

    (一)建設原理

    生態水利工程貫徹了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它既能滿足人的需求,又能滿足水域的健康發展的要求。所以在水利工程的修建中,就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工程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具體的操作就是將過去的施工管理轉變成為“安全生產、施工、生態環境”三者相結合的全面的管理。盡量在施工中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尋求最佳的生態效益的建設方案。

    (二)建設技術路線

    生態水利工程的技術路線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即把生態水文學和工程水文學當作工程的設計基礎,對水文進行分析和計算;識別水利工程可能會影響到的關鍵的生態目標;將水利工程設計和環境工程的設計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體,以實現水利工程的生態化。通常情況下該工程的服務范圍非常廣,其服務對象也比較多,所以必須要將設計建立在科學的計算基礎上,再對敏感的生態目標進行識別,最后才能設計出與環境向協調的生態水利工程。

    (三)建設原則

    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必須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保護與恢復河流的多樣化原則;第二,保持與維護河流的自我復原的能力的原則;第三,將修復整個水域的生態環境系統作為水利工程建設的目標的原則。

    河流的多樣性決定了生態水利工程必須按照河流的特征去進行建設,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護河流的多樣性與獨特性;而河流的自我修復的能力則對減少水利工程的破壞有著重要的作用;河流在整個生態環境里面只是一部分,在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還必須考慮到周邊的環境,包括農田、森林、鄉村及城市等,只有構建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才能真正實現生態水利工程的意義。

    三、生態水利工程的分類

    現階段,我國的生態水利工程可以分為替代型、綜合型以及直接保護改善生態型,下面筆者就針對這三種類型進行分析。

    (一)替代型

    在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替代型生態水利工程就是廣西靈渠,它與鄭國渠、都江堰齊名為世界上最為古老的運河。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為了運輸糧餉,就命人開鑿靈渠,將湘江和漓江連接貫通,成為我國古代嶺南連通中原的唯一航道。它由南北兩渠、大小天平、分水鏵嘴、瀉水天平等組成,全長三十四千米。

    (二)綜合型

    綜合型的生態水利工程的代表是都江堰,它將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及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完美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生態水利工程的典范。都江堰被使用了兩千多年的主要原因是它將人和水的關系處理得非常好,而且還發揮著巨大的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其生態和經濟的效益表現在它的灌溉作用改善了耕地的生態,將水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的水環境,另外,它還利用魚嘴來實現正倒四六分水,也就是說洪水期四分水流入內江,六分水流入外江,枯水期六分水流入內江,四分水流入外江,這樣的分水法既能防洪還能抗旱。這些生態效益其實都得益于都江堰的地理條件,也就是它的三大件:寶瓶口、魚嘴和飛沙堰,設計師巧妙地運用自然條件完成了泄洪、分流、引水和排沙的任務。

    (三)直接保護改善生態型

    縱觀古今,我國最早的生態水利工程應當算是大禹時期的疏通九河,從歷史資料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疏河直接保護了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此外,還有一些水利工程修建后主要承擔著改善城市的水環境的任務,例如杭州西湖、大明湖等。在杭州西湖的水利工程里,我們可以看到該工程主要是將錢塘江的水引入到城市里,然后又在歷代的建設里得到完善。

    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的環境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經濟的飛速發展而帶來的水資源的污染和水域的破壞日趨嚴重。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傳統的水資源開發模式已經不能繼續使用,因此,就要改變開發觀念和方法,采用生態的方式進行開發和利用。

    參考文獻:

    [1] 洪浩波.淺談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生態水利工程[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5).

    第8篇:水利工程生態效益范文

    第一,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會造成了影響,蓄壩攔誰肯定要對下流的用水造成影響,水利工程的施工對地方生態環境會有破壞最優,改變了動物和植物的生存條件,由于生存環境的改變,一些生物和植物可能會消失,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實施過程中盡可能管理好現場,在生態環境方面要盡量減少破壞。第二,水利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會對該區域的地理環境產生影響。土壤的品質會被改變,一系列地理因素會在施工中被改變。水利工程可以利用間壩蓄水與打通河道等一些手段來確保當地的農用田地正常使用,避免了一些自然災害對其的負面影響,洪澇干旱等會造成非常大的破壞。雨水可以讓土壤中水分充分互補,實現自我調節,這樣很大程度上來使當地的土壤肥沃的程度得以加大。當水利工程施工完畢后,由于上游存在很多的泥沙以及其他沉淀物,水庫的水位會有所上升,進而致使附近的地下水位也上漲,以此為基礎,環境就要發生變化,如氣溫的上升導致水快速蒸發,水庫周邊土壤的含水量會增加,這樣土壤鹽堿化的現象就容易發生。第三,水利工程實施中必然會對周邊居民產生噪音污染,一般來說水利工程的實施地點在山區等地,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路段的爆破和挖填等工作,不可避免的帶給居民噪音困擾,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第四,水利工程帶來的環境問題,同時對當地居民也產生影響。水利工程還會對當地的空氣質量有一定影響,這是因為施工中會使用一些材料,如石灰、水泥,這些基礎的建筑材料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根據山地的地貌特征有一定形變和揮發,這樣就會對空氣質量有影響。

    2.水利工程中的環境措施

    2.1準備前期工作

    在工程施工開始之前,施工單位要開始準備工作,對現場進行勘察和數據的收集工作都在其中,除此之外還要進行地質機構的考慮,自然資源的因素也要算在內,之后進行規劃,規劃要有科學性,要能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盡可能的降低負面影響。

    2.2增強環保意識

    環保意識要被提高,這是新時期對人們發展經濟的新要求,施工單位要有環保意識,督促施工人員在是施工過程中也要注意環保觀念,要把環保的理念滲入每個環節。施工中要把污染的風險降到最低,維持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同時發展,不能偏激的傾向一面。再者,對開山炸石等方式則是能免則免,這樣能有效的減弱噪音,施工后的廢水在處理后才可以排放,不能直接排放,從而全方面的對環境污染的問題進行有效實施。

    2.3完善監督管理制度

    建立一個監督管理制度,這是任何一項工程順利實施的保證,施工單位要建立對于生態工程系統的管理制度。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方法、行為進行約束。此外,生態補償的機制要被建立,提前預測水利工程對周邊環境造成的潛在問題,預防的工作要坐在前面。水利工程中的生態工程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從而使生物資源減少的情況得到緩解,對周邊的生態環境的影響要降到最低。

    2.4生態工程系統的建立

    生態工程系統的建立可以減少水利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該系統的建立要考慮工程效益和生態效益,在此基礎上對水利工程的施工單位要進行規范,施工單位利用生態資源的行為要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按準則辦事。這樣才能減少生態工程中的環境問題,對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互相協助發展問題有所幫助。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已經完工的水利工程要對環境實行監測管理,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明細化,把責任落實到個人,這樣可以更高效的實施管理,加之專業化的環境監測器材配備,把監測收到的數據與信息進行整合,仔細分析,從而保證生態環境的持續發展。

    2.5分管施工單位要有生態保護意識

    各個分管的施工單位都應該在水利工程實施的過程中加強生態保護意識,準確掌握自己施工的范圍與具體任務,在自己的施工環節要盡力去降低對周遭生態環境的破壞,每個人都應該有這種意識。

    2.6重視綜合利用

    要在水利施工過程中重視共生互補、綜合利用。在施工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面對多種問題有多種解決措施,合理規劃與協調,在自然環境與項目工程和諧共生的基礎上,選擇最佳的措施組合。

    3.結語

    第9篇:水利工程生態效益范文

    1.1水利工程是一類非污染型的生態化建設項目

    1)水利工程并不會直接帶來環境污染等影響生態環境的問題,建設項目可以為周邊區域提供航運、發電、灌溉、供水、防洪防澇以及水產養殖等多項綜合,給水利工程的周邊環境及居住者帶來較好的綜合性效益[1]。2)水利工程建設的完成可以實現在洪汛期之內的蓄置洪水以及削減洪峰的功能,可以增加流域內枯水期時的流量,提高周邊地區在抵抗洪澇災害、鹽堿災害等自然災害過程中的抵御能力,同時降低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以及災害的危害程度,為水利工程的周邊居民創造了較為安穩的生活、生產環境,為提高城區的防洪、發電、灌溉能力,改善城鄉的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困難的現狀,以及改進周邊的生態環境等提供了較為安全的保障。如2010年遼寧遭遇了113mm的強降水,為確保鴨綠江以及丹東市的安全,相關部門科學調度鴨綠江流域內的各水利工程,明顯減輕了下游丹東市的防洪壓力,在保證市民的生產和財產安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2水利工程建設的核心部分是水庫建設

    具備了調節功能的水庫,通過對枯水期采用下泄流量的調節措施,可以:①顯著提高工程下游的水體所具備的自凈能力;②改善下游水域中水質的狀況以及供水條件等;③促進下游周邊地區依托水利工程開展漁業養殖,或者是采用開發旅游景點來大力發展旅游等第三產業。如沈陽市依托水利工程所大力發展的蒲河生態廊道景區,該景區已經被水利部批準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這也標志著沈陽市水利風景區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有力地提升了蒲河流域的生態旅游形象。水利風景區是指以水利工程為依托,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風景資源與環境條件,可以開展觀光、娛樂、休閑、度假或者科學、文化、教育活動的區域。建設水利風景區,不僅可以帶動當地經濟及相關產業發展,還具有保護水源、修復生態、維護工程安全運行的功能。

    1.3基于水電開發目的的建設工程占據很大比例

    1)水電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型能源,具有著相對較低的開發成本,如果完全取代生產、生活中的化石燃料來作為主要的能源來源,具有較高的生態效益。2)水利工程中水電工程項目的建成使用,與傳統的火電廠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在減少環境污染、降低溫室效應、降低化石燃料燃放帶來的酸雨危害等多個方面,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減少北煤南運等運輸工程的壓力。3)水利工程中的水庫可以改善水庫上游水運運輸系統,使得水運系統的運輸成本低、占地少等。4)水利工程還可以改善非遷徙鳥類的生存環境,提高灌區內的含氧成分,在血吸蟲防病疫區之內,水利工程有效的結合滅螺,對于疫病的防治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2水利工程建設給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2.1水庫的建設和使用會形成較大的停滯水域

    在太陽輻射以及水的理化特性的影響下,會形成不同于自然河流的水域環境,不可避免地會給水庫周邊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帶來負面影響[2]。1)多數深水水庫的水質指標,尤其是其中的水溫,會沿著水深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季節性的分層分布,在水庫的較深水層中,水溫較低、溶氧量較少、含有的游離態的CO以及還原態的物質相對較多,使得水的渾濁度較大。2)水庫蓄水如果控制不合理,可能造成水庫上游被淹沒,給周邊的土地、景觀、自然文化遺產、動植物的棲息地以及生物的多樣性等帶來一定的威脅。3)水庫在發揮蓄水功能的同時,會對周邊地區的地下水位、地質構造以及氣候環境等造成影響,如果控制和管理不善,將有可能引發地震、地下水位提升、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或者是土地鹽堿化、沼澤化以及水體的富營養化等問題。4)工程水壩對河流的攔截和阻隔,勢必會引起江河水原本的自然流態發生變化,打破了河流附近原有的生態環境的平衡,使得回游生物的遷徙途徑被改變,造成周邊濕地或者是林地遭受損失,也可能會給周邊及水庫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安全隱患,引起居民的大規模轉移。

    2.2水利工程建設給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①水庫帶來的上游淹沒以及居民大規模轉移,給河流泥沙帶來的淤積,對周邊地區的地質、氣候、水體、魚類以及生物的多樣性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②對水庫上游的歷史文物、自然景觀等產生影響;③影響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大規模的居民轉移等。

    3水利工程建設中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3.1建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的設計

    做好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對于較好的減少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負面影響,充分發揮水利工程建設給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帶來的積極作用有很大的意義。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執行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開展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評價,該項工作內容已經成為了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在立項之前就該開展的工作內容,相關的文件也是水利工程立項前的必需文件。現行的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生態環境管理等工作主要集中在決策階段以及竣工階段,工程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評估和控制也主要集中在這兩個階段,相關單位要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包括立項決策、工程設計、工程施工、投產運營等整個工程周期內,工程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在各個階段加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和設計的研究與落實。

    3.2建立并完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

    1)評價體系要能科學全面地反映出人們現有的認識水平,建立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方法和影響生態平衡的關鍵要素的承載能力的相關評價手段,制定出水利工程中下屬各類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的量化和評估標準。2)對生態環境的價值進行適當的、科學合理的考核,研究水利工程建設給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帶來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的程度,在綜合的考量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之后,分析水利工程建設的可行性。3)在水利工程具體的設計及建設過程中,要從工程的規劃、建設及管理的各個環節落實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保護要求和標準,落實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標準和保護措施強制性、規范化的落實。

    3.3建立并健全基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補償機制

    1)積極的探索出符合水利工程開展現狀的生態環境損失的成本計算方法以及補償辦法,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設前移民等方面的機制。2)科學調研生態環境要素中各個元素的需水特點,充分利用水利工程調水、蓄水的優勢功能,對工程周邊地區以及水庫上游進行補水和調水,保護工程周邊的生態環境。3)在利用水利工程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過程中,要強調科學合理的利用,而不是一味追求最大程度的充分利用,在考慮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活用水等對水資源需求的同時,要兼顧生態環境和水環境,為其預留出足夠的水流量,維持生態環境平衡以及水循環平衡對水源的基本需求。[3]

    3.4建立起多種學科和技術高效融合的支撐體系

    1)充分研究并全面掌握河流的演變狀況、河流中泥沙的運移規律、周邊動植物繁衍和遷徙的規律、氣候的改變狀況等,創新出更為科學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設方案,探尋出更為合理的移民安置方案,通過技術和相應的保障措施的創新,合理控制和規避水利工程建設給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2)提高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決策階段的公開化和透明度,建立健全公眾群體參與水利工程建設,以及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各項工作中的相關機制,盡快建立起水權等相關制度,落實用水量控制的相關制度,提高水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資源及水環境的自身承載能力為約束條件和管理工作的出發點,調整水利工程周邊地區的經濟布局以及產業結構等。

    3.5健全法規體系,創新執法機制,為遼寧水利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制保障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直接關系到建設生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因此,水資源的合理開發、水環境的保護、水利事業的發展以及圍繞除害與興利、開源與節流、保護與管理等一切水事活動都必須依靠法律作保障。遼寧省水資源面臨的嚴峻現實決定了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在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決定了水法制建設在水利發展保障支撐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強依法治理,創造水利發展的良好環境,認真貫徹水利法律法規,通過多種形式,認真宣傳國家的法律法規,在全社會努力營造水利法制的氛圍。加快產業化、市場化、法制化步伐,進一步強化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建設,改善水利環境,發展生態水利,創建產業特色,形成規模經濟,營造良好的水利生態環境。

    4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秋霞久久AA片| 国产成人a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夜片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四虎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国产精品成人网|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成人无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 18禁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成人18网址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男女视频网站慢动作| 成人看的一级毛片|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免费不卡|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 成人a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