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英語詞匯解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高中英語;詞匯高效學習;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316-(2014)06-0102-1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礎,然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詞匯量的不足始終是前進過程中的一大障礙,詞匯教學也始終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面臨學考,同學們普遍對詞匯學習感到頭疼,因此,我指導12(6)班的學生對高中英語模塊5的詞匯進行研究性學習,探究詞匯學習的有效方法。在此次活動中,提出了在詞匯學習中應用研究性學習這一學習策略 ,旨在培養學習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自己在課堂內外學習和了解到的有關知識充分與同學分享,極大程度地發揮師生互動,意識到合作交流與探究在學習中的重要意義。另外,學生的研究過程其實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他們在研究過程中必須熟悉教材,掌握每個單詞的詞性及其用法,還必須經過思考與探究,尋找有效的學習方法。
小組的研究成果各具特色,第一小組的學生最后用了9個常見的簡單的句子融進了模塊五第一單元學業水平考試大綱里的29個目標單詞:(以下斜體字為目標單詞)
1.他在回答之前猶豫了一下,這讓我懷疑他背叛了我。He hesitated before responding, so I doubted whether he betrayed me.
2.從Mary的評價中我們得知Mary不喜歡小明是因為他很敏感而且喜歡與人爭吵。From Mary’s remark on Xiao Ming, we know that she dislikes him because he is very sensitive and always argues with others.
3.不管結果怎樣,我發誓要靠自己去承擔起責任。Regardless of the result, I swear that I will be to blame relying on myself.
4.從事間諜活動的他,無論做什么事都集中注意力。As a man spying on others, he always focuses his attention on whatever he does.
5.我承認,我說的話題對他來說是很殘酷的,對此,我深感內疚。I admit that the topic I mentioned was cruel to him, so I’m guilty.
6.他謹慎小心的道歉方式使我尷尬。His cautious manner of apologizing made me embarrassed.
7.她原諒了我,我們的友誼沒有被中斷。She forgave me and our friendship wasn’t broken.
8.出于嫉妒,他假裝很高興并且請求要來幫我完成這項任務。Because of envy, he pretended to be very cheerful and begged to help me with the task.
9.我們從他的言語中得知他對娛樂的態度。We have known about his attitude to amusement from his words.
第二組的同學則是思維豐富,用了一個小偷的故事和兩個常用的句子就融進了模塊五第二單元的31個目標單詞:
1.一個特別貪婪的小偷,到達商場之后,確定這次的目標商品是廣泛的小電器,但由于偷竊數量過多而被發現并與商店經理起了沖突。這時,一群警察走了過來,將其逮捕。事后,警察告訴人們一些有效的防盜方法和途徑,這對我們是非常有益的,商店的經理很感激,并和警察們親密地握了手,他說這樣減少了他很多損失,我們為這些警察鼓掌,他們說,這是他們的義務和職責,這件事使我印象深刻,并且改變了我對警察的看法。譯文:On the arrival at the shop, the particular greedy thief decided that his target goods is the wide range of small electrical equipment. But he was caught because the quantity was to too large. Then he conflicted with the manager. Just then, a queue of policemen came up and arrested the thief. After that the policemen told peopl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approaches against theft, which are very beneficial to us. The manager deeply appreciated and shook hands closely with the policemen. He said that a lot of losses were decreased. We clapped for the policemen. They said that it was their responsibility and duty. This thing impressed me a great deal and also changed our belief in police.
2.在這次辯論會中,他們為怎樣防洪,怎樣回收利用垃圾和保護氣候等做了解釋。同時,也采納了觀眾們的一些建議。譯文:In the debates, they made some explanations for how to prevent floods, how to recycle waste and protect the climate. At the same time, they absorbed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audience.
3.人們在經營公司的時候,應該關心環境,保持公司形象,這樣的話,公司的信譽將會被提高。譯文:While people operate a company they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remain the image of the company. In this case, the credit of the company will be raised.
第三組的同學語言簡潔,只用了五個句子就融進了模塊五第三單元的37個目標單詞:
1.一位普通的女銷售員尋找到了一只被證明具有判斷力的山羊,并且她合法地領養了它。An ordinary saleswoman sought a goat which had been confirmed with judgement and she adopted it legally.
2.為了讓人們過上正常的生活,我正在專心于研究有益于人類的輻射。我的職業打破了傳統觀念,這對于我來說的一個突破,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支持我。
To make people live normal lives, I am involved in researching the radiation which can benefit human. My profession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which is a breakthrough for me. I believe the majority of people will be in faour of me.
3.他被表揚了是因為他學會了做很多嘗起來美味又有營養的食物。因此他的計劃得到了準許,即將實施。He was praised because he learnt to make much tasty food with much nutrition. As a result, his plan got the permission and was to be conducted.
4.總之,農業收入與我們的生活有很大關系。渠道修完之后,我們精確地推斷出今年將收獲三倍的蘋果。In brief, the income of the agriculture has a great relation with our lives. After the channel has been built, we have concluded exactly that three times of apples will be harvested.
5.當我們知道科學家已經從一只害蟲體內克隆出了組織和細胞之后,我們都感到很驚訝,并且這個真實的結果嚇到了我。When we knew that scientists had cloned tissues and cells from a pest, all of us were surprised and the actual consequences frightened me.
通過這次研究活動,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群體協作的精神,堅定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通過研究性學習,也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培養了他們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對各組研究成果的肯定,對各研究成員的表揚,讓他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增進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另外,就是同學們的研究成果非常實用,可用來指導其他班級的學生學習,是英語組教師開展詞匯復習的一種共享資源。我們英語組的教師一致認為用他們的研究成果去進行模塊五的詞匯教學,效果一定會非常不錯。
在此次活動中,我意識到了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覺得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不斷更新理念,轉變思想,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滿足學生的需要。
參考文獻:
[1]《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湖南省教育廳制訂。
關鍵詞: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優化策略
教學,顧名思義它應該是教和學的有機組合體,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觀認為只要讓學生記住、會寫,就是成功的詞匯教學,殊不知,這與學生的素質培養是相悖的。在高中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英語學習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而學生自身英語水平的提高是以詞匯積累量為基石的。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讀寫,更要教會他們詞匯學習的方法,這樣才能把“教”變成“學”,才是成功的教學。
一、當前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出現的問題
高中英語教學模式是由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決定的,舊的高中詞匯英語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
(1)詞匯學習脫離語境。在高中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由于實際語言交流機會少、考試壓力大,許多學生都通過記憶詞匯表來片面追求詞匯量的擴大,而未對詞匯的深層意義和實際用法做細致體會。有不少教師也力求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使詞匯數量習得率最大化,但仍未能注意建立各類詞匯內容之間的關系。近年來,高考中增加了推斷生詞意思的考查內容,要求學生通過利用上下文對于文章中的詞義進行推斷。基于這樣的變化,教師應增加推測詞義的教學內容。在沒有上下文背景知識的情況下推斷詞義是很難的,可能會望文生義而導致理解的偏差或錯誤的理解。一個語境只賦予單詞一個確切的意義,對于多義詞來說,對每個意義的理解是通過該詞在不同語境里以不同的意義出現,多次從不同的角度激活、豐富大腦對這個詞的記憶,再經過大腦的加工處理以后而獲得的,并不是通過教師一次性對各種意義的羅列能解決的。所以詞匯教學不宜脫離語境,把詞匯學習放在某個語言環境中,能夠使學生通過語言環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單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記憶也更牢固。
(2)缺乏文化意識的培養。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體現文化,是文化的編碼手段之一。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語言表述習慣,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促進對英語語言本身的理解和使用。許多學校的詞匯教學以音、形、義為重點,卻忽略了詞匯所承載的極為豐富的各種文化內涵,導致學生不能全面、真正地理解詞匯的含義,并影響了詞匯的得體運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語境來加強詞匯的學習,在語境中深入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進而使學生有效地掌握詞匯。同時通過增進文化理解、形成文化意識,從而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優化高中詞匯教學的具體措施
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優化不是完全摒棄舊的教學模式,是對舊教學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1)意象圖式。意象圖式是在對事物之間基本關系認知的基礎上所構成的認知結構,是人類經驗和理解中一種聯系抽象關系和具體意象的組織結構,是反復出現對知識的組織形式,是理解和認知更復雜概念的基本結構,人的經驗和知識是建立在這些基本結構和關系之上的。認知語言學認為沒有自主的、獨立于認知以外的語言,語言是依賴于人的一般認知和經驗處理機制。這種經驗機制會將有關聯的經驗組織成意象圖式。由于其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結構性,我們生活中的無數經歷大都遵循以下這些意象圖式的模式,比如:容器圖式、始終―――路徑―――終點圖式、連接圖式、部分―――整體圖式、中心―――邊緣圖式等,這些模式構成了人感知、記憶和語義所共有的再現形式。意象圖式在一詞多義的研究中應用最為普遍,尤其是對介詞的研究。教師可以利用相關圖式理論進行針對一詞多義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這種詞匯學習模式。例如在學習out of memory、out of patience、out of stock這類詞匯時,教師可以介紹相關的容器圖式,讓學生舉一反三,根據圖式演繹出更多的容器表達形式,比如out of style、out of control以及其反向行為in style、in control等等。這種簡化了記憶過程的詞匯學習模式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不過,有時候我們對英語詞匯教學不夠重視,導致英語詞匯教學出現一些問題。在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比較普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確影響著我們詞匯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英語學習的興趣。如在高中英語教學的課堂里還存在教授課文前一律集中學單詞的現象,把單詞脫離語境孤立地進行教學,讓學生先背誦再聽寫。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讓學生對所學的詞匯缺乏在語境中的感性認識,單純的背誦和記憶并不可以培養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和運用。這種方法同時也會讓學生失去了在閱讀時通過上下文猜詞的機會,而且,長此以往的教學會讓學生形成不科學的閱讀方法,就是必須先掃清所有的詞匯才可以順暢閱讀,否則很難進行閱讀;其次,有些老師為了追求英語課文的整體閱讀,在課前對單詞全都不處理,這樣是不利于指導學生對詞匯的掌握的,有時學生會因為一兩個單詞影響對篇章的正確理解;最后,還有的老師是填鴨式的詞匯教學,甚至用專門的課時對本單元的詞匯毫無重點的大講特講,影響了教學的課時又沒有什么效果。本文從高中生掌握一定詞匯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談起,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實用的英語詞匯教學的原則和教學方法,并介紹了一些鞏固和拓展詞匯的方法。
詞匯教學應采用靈活和科學的方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我們要認真遵循原則,努力挖掘詞匯教學的方法,進而提高詞匯的教學效果,并幫助學生改善對詞匯記憶的方法和掌握其用法。1.利用語境進行詞匯教學。呂叔湘先生曾說過:“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詞匯在語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只有在具體的句子中才有意義。我們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詞和句子、語篇結合起來,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在教師創設的語境中,學生去理解詞的意義,掌握詞的用法。2.把構詞法融進詞匯教學中。英語的詞匯非常多,但是相當一部分的詞匯是可以用構詞法來加以認識和記憶的。構詞法通常有轉化、派生、后綴等,教給學生這些構詞法可以讓學生突破詞匯記憶的瓶頸。3.關系釋義法。有些英語詞匯之間存在邏輯關系,教師可以利用這些關系進行對比或聯系。(1)利用因果關系;(2)利用先后順序或自然順序;(3)利用姿態變化;(4)多媒體呈現法。4.英語釋義法經常采用英語釋義法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也便于我們創設英語教學的環境。5.學會正確使用詞典。要培養學生有使用詞典的習慣。對于自己不熟悉而又出現頻率高的詞匯,我們可以去查詞典,在那里我們可以學習到詞義、詞的用法以及詞的語境。特別是典型的例句更要提醒學生認真理解和學習。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探索學習英語詞匯的方法,利用各種途徑學習詞匯。利用資源鞏固和拓展詞匯,詞匯的掌握是需要不斷鞏固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經常使用所學的詞匯。我們應充分利用并創造資源來鞏固和運用詞匯。1.在閱讀中鞏固詞匯;2.在聽說中運用詞匯;3.在寫作中運用詞匯;4.利用網絡平臺運用詞匯。另外,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看英語電影、聽英語歌曲,甚至可以利用一些優秀的遠程教學網絡進一步學習英語,這些舉措都是學生提高詞匯的記憶和運用的非常好的途徑。
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理解英語詞匯的含義,以便牢固掌握。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教師要善于利用設置語境,可以使學生通過語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單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從而對單詞記憶得更加牢固。在引入單詞時,教師可把新單詞放入所設的語境中,要學生根據上下文的語境猜測所學新單詞的意思。英語解釋法就是運用簡單的學生已學過的詞匯,利用與新詞同義、近義或反義的詞來解釋新詞,使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去掌握新單詞的聽、說、讀、寫。這種方法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聽力,而且還可以收到以舊帶新、以新復舊的效果。“學習語言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多聽、多讀,通過聽讀這兩條渠道向大腦輸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夠的語言輸入與積累,才能融會貫通形成語言規則。”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用英語來教學,用英語來解釋單詞、句子等,并用英語設置交際情境來啟發學生用英語思考。英語解釋法正符合了用聽、說向大腦輸入大量語言材料的要求。學生對于教師所說的英語能聽得懂,又知道新單詞的意思,這樣增添了學生們學習的信心,自然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積極學習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王婷婷.多元智能理論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研究及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1
[2]卓麗華.運用游戲教學法構建中職幼師專業特色的英語新課堂[D].遼寧師范大學2011
[3]劉俊.語法翻譯教學和交際法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
[4]邵丹.中國初中英語學習者二語心理詞匯的調查及其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08
[5]朱廣瑜.文化語境與高中英語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0
[6]孫敏.新課改下的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7]曹劍波.英語交際教學法與英語傳統教學法在初中課堂的結合與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9
[8]孫麗娟.合作學習在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9
[9]竇黎.高中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成績的相關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0]趙萍.高中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1]郝亦佳.中美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沖突的案例研究及其對第二文化習得的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10
[12]王璐.個體主義/集體主義傾向對成人英語學習者學習信念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3]黃金子.三語教育背景下的朝鮮族英語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4]朱瑩.雙重代碼理論在中專英語情景對話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5]劉秀花.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6]康丹華.大學英語四級測試中同義詞的研究及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09
[17]劉靜.個案研究:探索有效利用電影提高跨文化意識的途徑[D].遼寧師范大學2009
參考文獻
[1]陸婷.應用語言學學術語篇三詞立場詞塊對比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2]楊慧.詞塊運用與大學英語寫作水平關系的個案研究[D].延邊大學2010
[3]何濟生,王家云.“過程習作法”簡介[J].國外外語教學.1996(04)
[4]李燦.詞塊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13
[5]王錦霞.談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的介入[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04)
[6]張艷紅.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動態評價體系建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01)
[7]王永林,卞永成.教師介入對提高學習者自主性的作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6(05)
[8]江慶心.論教師介入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J].外語界.2006(02)
[9](美)傅丹靈,王志軍,著.如何教寫作[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0]劉英賢.詞塊教學對大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影響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11]龔成紅.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在不同文體寫作中詞塊變體運用的實證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
[12]張素君,葉華.學生作文構思過程的教學干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07)
[13]儲愛華.詞塊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14]孔昭莉.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寫作中的詞塊使用發展模式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1
[15]張攀.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中詞塊使用情況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
[16]況博群.詞塊在中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17]周瑜.中外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中的高頻四詞詞塊對比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18]膝春紅.英語語法與寫作--對美國堪薩斯大學中國留學生英文水平的調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04)
[19]SusanBosher.ThecomposingprocessesofthreeSoutheastAsianwritersatthepost-secondarylevel:Anexploratorystudy[J].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1998(2)
參考文獻
[1]趙娜.真實性理論下對等師生關系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郭俊娜.關聯理論對主持人話語解釋的有效性[D].遼寧師范大學2013
[3]劉海英.習語的認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4]盧思函.概念整合理論下英漢新詞的語義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3
[5]宋丹妮.大學英語教材真實性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6]李旭新.現代英語和漢語中名動轉類詞現象的認知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2
[7]田楊.初中生英語學習動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8]馬龍玉.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9]張鐘予.澳洲原住民夢幻敘事語篇《卡彭塔利亞灣》連貫性解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3
[10]豈宇光.概念合成理論視角下廣告語言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11]王成偉.減負環境下初中英語作業布置的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12]高芳芹.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中國家庭圖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3]吳佳麗.合作學習在農村高中英語練習課中的實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4]鄭麗華.框架理論視角下的婉約詞英譯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5]孔祥雯.概念合成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6]李成瑗.四維文化智商理論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應用及其對跨文化教學的啟示[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7]董鑫.標記象似性和框架理論在言語幽默分析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1
[18]張婉音.真實性課外活動對大學英語教學反撥作用的實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19]尹宏博.關聯理論視角下形容詞詞義不確定性的詞匯語用充實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20]郭蕊.概念整合框架下澳大利亞英語特色詞匯產生的認知機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21]劉妍.VOA在線聽寫系統對非英語專業學生聽力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22]張琳琳.語言教學真實性原則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2
[23]韓蕾.標準澳大利亞英語土著借詞的詞義變化解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2
【關鍵詞】情景語境;詞匯學習
【中圖分類號】G243.36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05-0122-01
詞匯是構建語言的材料,是學好語言的基礎,是語言交際的主要素之一。對于一個外語學習者來說,無論語法掌握的多么熟練,發音如何準確,沒有一定的詞匯,就無法與他人進行任何有意義的交流。《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教育部,2001)明確指出,高中畢業生應學好使用30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高中英語詞匯學習一方面要注意擴充詞匯量,另一方面要注意深化對詞匯的理解和運用。當語境發生變化時,說出來的句子不免帶有很濃的漢語味。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使學生準確理解,掌握詞匯已成為目前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高中學生詞匯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階段詞匯量的要求提高,許多學生感到詞匯學習難度明顯加大,因而產生了強烈的畏難情緒。根據語言學習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筆者將詞匯學習分為理解詞匯、記憶詞匯和運用詞匯三個環節,以此來分析高中生詞匯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理解詞匯環節。在做閱讀理解題時,涉及詞義理解的題目往往使學生感到無從下手,他們容易混淆形似詞匯的詞義,進而影響對文章的正確理解。究其根源在于學生平時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大多數學生在閱讀時碰到生詞,不是先結合語篇上下文分析和推理詞義,而是馬上查閱詞典來獲取詞義。這樣的詞匯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語篇來把握詞義的能力得不到發展。也阻礙了其閱讀能力的提高。記憶詞義環節
2、大多數英語詞匯是多義詞,離開語境,意義便無法確定。但目前許多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比較單一,喜歡通過背誦教材附錄中的詞匯表機械地集中記憶,忽視了詞匯與所在語境的聯系,也忽視了單詞的詞形與讀音之間的聯系,記憶效果自然不理想。
3、運用詞匯環節。理解、記憶詞匯的目的是運用,通過運用又可以強化對單詞的理解和記憶。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少學生為記憶而記憶,缺乏對詞匯的主動運用。由于沒有聯系課文語境,也沒有結合生活實際主動運用詞匯,在遣詞造句中存在生搬硬套或套用中文句式的現象。
二、應用情景語境策略的原則和意義
應用情景語境策略的原則。語境這一概念最初是由著名的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于1923年提出的。他將語境分為兩類,即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情景語境是指語篇產生時周圍的情況、事件的性質、參與者的關系、時間、地點及方式等。情景語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話語背景、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個人經歷、參與者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詞語意義。應用情景語境策略就是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創設一些貼近現實生活的語境,為幫助學生理解詞義、識記詞匯和正確運用語言提供生動的實例。其原則是淡化枯燥乏味的講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訓練學生對詞匯的敏感性,讓學生領悟英語詞匯應“怎么學”,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發現新詞匯的特點,開動腦筋記憶,并在聽、說、讀、寫中加深理解,學會使用。利用情景語境策略教學詞匯不是要絕對回避講解,必要時應對其搭配、同義、反義、修辭手段等加以適當的講解,從而取得舉一反三之功效。
應用運用情景語境策略的意義。有助于正確理解詞匯。同一詞匯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含義,創設情景語境有助于培養學生在情景中準確理解詞匯的能力。
有助于形象記憶詞匯。教師在通過一定語境給學生展示生詞時,可視生詞情況和學生水平,盡可能運用各種語義提示、繪畫、圖片、電教多媒體輔助手段等創設音景并茂的語境,置枯燥的語言材料于有趣的情景中,解析生詞,學生能更快更易地接受語言信息、感知語言、領悟含義、久而久之,學生通過語境領悟詞匯的能力會自然提高。
在訓練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如做閱讀理解)時,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和辨析詞義,要教會學生根據上下文提示進行邏輯推理,特別注意熟詞新義和生詞猜測,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記憶詞匯環節。詞匯記憶已成為目前高中生單詞學習中的最大障礙,單一而機械的記憶方法因其耗時低效日益受到學生的抵觸。為了提高學生記憶單詞的積極性和效率,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多種嘗試,其中以創設情景語境來教學詞匯的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好評,它可以使詞匯在學生的頭腦中從單調枯燥的字符轉變成生動形象、富有夸張感和奇特感的圖片,從而刺激學生的大腦機能,增強記憶效果。
頭腦風暴――結合單元話題整合單元詞匯包。每個單元都有一個與單元主題密切相關的語義場。教師可將詞匯學習與課前的熱身活動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建立單元詞匯包。在導入單元主題時,可以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要求學生以單元主題活動為話題(情景),說出相關詞匯,也可以采取分組競賽的方式,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這種通過詞義場的關聯記憶既能擴充學生的詞匯量,又能提高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力,促進學生詞匯運用能力的提高。
巧練完形――通過信息匹配強化對單元單詞的記憶。教師可利用課文的概要或包含單元中重要詞匯的短文(情景),設置無選擇的完形填空練習,指導學生根據語境填詞,從而復習所學單元的詞匯,強化對詞匯的記憶。
此類完形填空練習針對性強,利用教材閱讀材料的情景語境,既能讓學生較容易地回憶起課本所學詞匯,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做此類練習時學生正確率高,便于學生建立起對詞匯學習的信心,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巧用情景語境的解題技巧。
運用詞匯環節。記憶詞匯的目的是運用詞匯,只有學會運用才能體現學習詞匯的價值。同時,運用詞匯能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把握,利用情景語境策略能加強詞匯運用環節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中生英語 詞匯知識 閱讀理解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2)12-069-01
一、詞匯知識的界定
Qian (1999)提出,詞匯知識應該包括兩個方面,即詞匯的廣度和深度。他把詞匯的廣度定義為詞匯量的大小,也就是學生至少對其意思有一個粗淺了解的詞匯的數量;而把詞匯的深度定義為學生對詞匯多層次的了解,即對詞匯掌握有多深。筆者認為高中生的詞匯知識應該包括三個方面:詞匯廣度知識、詞匯深度知識和詞匯知識運用。這是一個動態模型,三者之間互相依賴、互相作用。詞匯廣度知識主要是指學生所掌握的詞匯的數量,即詞匯量的大小。詞匯深度知識主要涉及七個方面:①構詞法;②詞頻;③詞的搭配;④詞的發音、拼寫;⑤一詞多義;⑥同義詞、近義詞;⑦反義詞。詞匯知識運用包括:①辨別詞的正誤、理解詞義;②理解詞的功能情景變化; ③詞匯的猜詞能力;④詞匯提取速度和準確性。
二、高中生英語詞匯知識和閱讀理解能力的關系
詞匯廣度知識和深度知識與閱讀理解之間呈顯著相關。筆者對本校的兩個實驗班和普通班的92名學生進行了三次測試,分別測試他們的詞匯廣度知識、詞匯深度知識和閱讀理解,以學生的三次考試成績為原始數據,采用了SPSS統計軟件來處理數據,獲得了高中生詞匯廣度測試、詞匯深度測試及閱讀理解測試間關系的相關系數。研究結果表明:
1. 詞匯廣度知識、詞匯深度知識與閱讀理解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不僅證明了詞匯廣度知識在閱讀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暗示了詞匯深度知識對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2. 詞匯廣度知識與詞匯深度知識之間存在高度相關。這個結果暗示了高中生詞匯廣度知識與深度知識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3. 無論是對英語學習基礎好的學生還是對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他們掌握詞匯知識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除詞匯量外,在英語教學中至少還要考慮到詞匯深度知識的兩個方面。第一,除詞匯意義外,同義詞和多義詞在課堂教學中也是很重要的元素。第二,詞匯的句法特性,尤其是與其他詞的搭配,值得我們關注,因為詞匯這些方面的知識與閱讀是緊密相連的。
三、擴大詞匯知識的途徑
1. 同等重視詞匯的廣度知識和深度知識。對高中生而言,英語詞匯深度知識和廣度知識一樣重要。在學習英語詞匯時,一方面要注意擴大自己的詞匯量,特別是高頻詞匯。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加深對詞匯深度知識的了解程度,從詞的同義、反義、搭配、聯想、修辭等不同的角度進一步強化對詞的認知。
2. 結合語境,閱讀記憶詞匯。在認知策略中,在上下文中記單詞被證明是最為有效的策略。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學習者要真正掌握一個詞需要接觸該詞5到16次。大量的閱讀能使學生反復地接觸學到過的詞。另外,學生在課堂上學的詞只局限于單一或常見的意思,很難全面地掌握一個詞。因此,學生在閱讀時,不僅加深了對課堂上學到的詞的意思,而且還能接觸到該詞的新意思。這樣既容易記住,又能更好地了解它在語言中的運用。而且,如果遇到一個單詞時,若詞義忘記,則可通過回憶所在課文上下文中的意思來記憶單詞。通過此法來掌握詞匯,既有助于記住單詞本身的拼寫、拼讀,又可同時熟悉詞的詞義、詞性、用法和搭配,并且了解英語語言文化背景,比孤立地背記單詞效果要好。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里的閱讀既包括精讀課文,即教材上的課文,也包括泛讀課文,如平時練習中出現的文章、報刊雜志上精選的文章等。
3. 重視課外閱讀,建立自己的詞匯庫。Krashen(1989)根據他的輸入假設理論提出了通過閱讀獲得大量可理解的輸入能夠有效地提高詞匯量。我們知道閱讀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鞏固詞匯。讓熟悉的詞匯更完整,讓不熟悉的詞匯變得熟悉。翻開字典,我們可以看到高頻詞的詞條和詞性特別的豐富。因此,知道一個詞的一種意思及詞性并不能說已經掌握了該詞的用法,而閱讀為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個詞的意思和用法提供了平臺。而且在文章中出現一個熟悉的詞匯的完全不一樣的意思時,特別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該詞的意思也就更有可能被習得。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面對全新詞匯最常用的辦法就是猜詞。根據上下文的提示猜測新單詞的意思。猜詞是一種能力,也是閱讀中重要的一種技巧。對高中生來說猜詞有一定難度,因此,各種猜詞技巧(如根據構詞法、上下文生詞的定義,對比關系,因果關系等來猜測詞義)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多加練習,相信猜詞可以成為學生習得詞匯的重要途徑。
詞匯知識不但有廣度,還有深度,詞匯學習絕不僅僅是掌握盡可能多的單詞,學習者還必須把握詞匯各個方面的深度知識。為了提高閱讀理解的質量和效果,中學教師在教授詞匯知識和學習者在學習詞匯知識的過程中,詞匯的廣度和深度知識都應充分重視,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都是偏頗的。
[ 參 考 文 獻 ]
[1] Qian D D. Assessing the Roles of Depth and Breadth Vocabulary Knowledge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9(2).
關鍵詞: 學習策略 可持續發展 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為他們今后升學、就業和終身學習創造條件,并使他們具備作為21世紀公民所應有的基本英語素質。高中英語課程應根據高中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在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老子》中有句古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高中生認知結構的完整體系基本形成。高中生認知結構的各種要素迅速發展,各認知能力不斷完善,認知的核心成分――思維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論思維的轉化,一抽象邏輯思維占了優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認知系統各種因素基本上趨向穩定狀態,智力的品質和別差基本定型。認知系統的完整結構已經形成,其功能更加完善。因此,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傳授字詞的基本用法或者語法規則,而是要教會學生怎么去分析各種語境下的題干,屬于何種考點,再靈活地運用字詞的功能和語法規則去破解題干。這就是符合高中生認知結構的教學法則。只有教會了學生運用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去解決問題,才是對學生“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才能得以培養和提高。
根據《新課程標準》,高中英語課程教學要有利于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運用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一直嘗試著運用一些事半功倍的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
一、幫助學生克服母語干擾,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和表達能力。
學生們受十幾年的母語語言文化的熏陶,在英語學習中,很多語言表達都受到母語語序和詞匯使用的慣性干擾,所以“漢英語”(Chinenglish)的語言表達很多,尤其是在寫作中,學生不僅不能用地道的英語表達,而且不能用正確的英語句式來表達。
例1:漢語中說“我反對你”,學生就直接說“I against you.”(學生不清楚英語的每個句子是要用動詞作謂語的,而against只是一個介詞,不可以直接用作謂語,必須和be動詞連用才能作謂語,正確的說法是:“I am against you.”
例2:漢語中說“工作完成了”,學生就直接按中文思維說:“The work has finished.”(學生不清楚英語的動詞要分為及物動詞+賓語;不及物動詞;聯系動詞+表語。此句中的finish是一個及物動詞,它的賓語應該是“work”,此處“work”用來作句子主語,那么“work”與“finish”之間就是被動關系,所以要用被動語態,正確的說法是“The work has been finished.”)。
例3:漢語中說“昨晚發生了一場交通事故”,學生就按照漢語語序直接說“Last night happened an accident.”(學生沒有把握英語中的不及物動詞是不可以直接帶賓語的,此句中的happen是不及物動詞,accident是happen的施動者而非受動者,正確的說法是:“An accident happened last night.”)。
我在教學中試著編寫了詞性用法口訣:名詞代詞用法同,主表賓語用它們;謂語之處動詞上,語態時態細思量;介賓之處用得當,形作定表,副作狀;并列成分(間)從句前,要用連詞才放行。運用這一詞性用法口訣,學生們能有意識地克服母語干擾,準確地考慮英語詞匯的詞,培養英語思維和表達能力,也可以說是學會了“捕魚”,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的英語學習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幫助學生優化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高考考點千變萬化,要學生全靠記憶來完成不太可能。而好的解題策略事半功倍。在高考的單項題中,常見的題干要么十分冗長,學生感覺解題無從下手,要么省略得非常簡短,學生容易掉以輕心。總之,高考題是真正檢測學生能力的,不是簡單的經驗或記憶能應對的。高考題的“陷阱”常常都是很隱性的,學生要做到步步為營,處處設防確是不易。所以我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盡量找到好的學習方法,減輕學習負擔。在針對冗長題干時,教會學生做“減法”,而對于省略題干,我則教會學生做“加法”。
例1:(2009,江蘇,26)Schools across China are expected to hire 50,000 college graduates this year as short-term teachers,almost three times the number hired last year,?搖?搖 reduce unemployment pressures.
A.help B.to have helped C.to help D.having helped
(解析:此題題干冗長,句子結構容易給學生造成視覺干擾,所以建議學生用“減法”來處理題干。這題中有一個介于兩個逗號中的插入語“almost three times the number hired last year”,兩個逗號等于沒有逗號,解題時可以將這插入語減掉,這樣句子結構就簡單明了,后面的“幫助減緩失業壓力”是目的狀語,學生就很清楚用非謂語動詞的不定式作目的狀語,正確答案是C。)
例2:(2006,遼寧,27)The father as well as three children ?搖?搖 skating on the frozen river every Sunday afternoon in winter.
A.is going B.go C.goes D.are going
(解析:此題中as well as three children是介詞短語,不能充當主語,所以要采用“減法”刪除掉,此題的主語是father單數,又有“every Sunday afternoon”。所以此題正確答案是C。)
例3:(2005,天津,9)It is what you do rather than what you say ?搖?搖 matters.
A.that B.what C.which D.this
(解析:此題中減去It is,后面仍然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句子,這屬于強調結構,強調句中只有兩個連接詞,指人的who,全保險的that,所以正確答案是A).
例4:(2009,浙江,3)?搖?搖 and short of breath,Andy and Ruby were the first to reach the top of Mount Tai.
A.To be tired B.Tired C.Tiring D.Being tired
(解析:此題題干非常簡練,顯然有省略現象,最好采用“加法”來處理題干。這題中的“疲勞且上氣不接下氣”的邏輯主語顯然是主句中的“Andy and Ruby”,所以采用“加法”,把省略的加完整:Andy and Ruby were the first to reach the top of Mount Tai and Andy and Ruby were tired and short of breath.在主從句主語一致時,可以省略從句主語以及be動詞,所以正確答案是B。)
例5:(2007,四川,35)The flowers his friend gave him will die unless ?搖?搖 every day.
A.watered B.watering C.water D.to water
(解析:此題中unless是連詞應該帶完整的從句,可是后面句子沒有主語,顯然有省略現象,所以此題應用“加法”來處理題干。將從句省略的加完整了應為unless the flowers are watered every day,當主從句主語一致時,可以省略從句主語及be動詞,所以正確答案是A。)
例6:(2007,全國II,20)―Tom,you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last night?
―I ?搖?搖,but I suddenly remembered I had homework to do.
A.had to B.didn’t C.was going to D.wouldn’t
(解析:此題是情景對話,在回答部分有非常顯性的省略現象,應采用“加法”來處理題干。將回答部分加完整后為:A.I had to come B.I didn’t come C.I was going to come D.I wouldn’t come。只有C的“當我正打算來時,突然想起我有家庭作業要做”,是與語境的邏輯是相符的,所以正確答案為C。)
在教學中,解一道題容易,解變化萬端的題是不易的。既要求學生有很好的悟性,要將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內化成“內功”,又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以不變應萬變的解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點點滴滴的知識,更要教會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要有真正能“捕到各種魚”的能力。學生優化了學習方法,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三、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創造必要條件。
在課堂教學中,我一直堅持用全英語授課,無論是語法課還是閱讀課,都隨時強化學生用英語解釋詞匯或分析句子結構或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的訓練。例如,對于look up這個詞,學生們總習慣按英漢詞典上記憶為漢語“查字典”,我要求學生用完整的搭配記憶成look up words in the dictionary,這樣就既糾正了學生對look up的用法錯誤,避免了漢語歧義,又培養了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的能力。又如,學生對accessible和available的漢語區分很困惑,我讓學生用英語解釋accessible=easily got to or reached;available=easily got/bought/connected,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地應對下面的題干:
The book can be ?搖?搖 at the Xin Jiekou Bookstore,which can be ?搖?搖 by subway.(正確答案為B)
A.accessible;available
B.available;accessible
C.accessible;accessible
D.available;available
在閱讀課上,學生會準確地運用main idea,key sentence,discussion;advantage,disadvantage,conclusion等專用詞匯來分析閱讀材料,慢慢就形成了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應對高考中各種題型打好了扎實的基礎,更為以后的可持續發展的自主學習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總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應是我們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終身的可持續發展學習能力創造必要條件的一個教學準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動詞 謂語 主動 被動
2014年全國高考英語試題明顯表明,英語試題由過去偏難方式轉向簡單化。最大的特點是將填空融入特定的語言環境里,難度比起以前降低了許多。因此,在新課程下的高考英語復習應掌握好以下兩點:
詞匯復習應從動詞和詞組開始
在英語詞匯的“十大”詞類中,動詞讀懂句子的關鍵,我們就該單獨把動詞和詞組提出來復習。它們有五種形式,即:原形、第三人稱單數、動詞-ing形式,過去式和過去分詞,因為動詞的各種形式在句子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
首先,動詞在句子里作謂語,根據《高中英語教學大綱》,中學階段要掌握至少九種謂語的主動和被動形式,即: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和現在完成進行時。在這五種形式中,它們有的可直接用作謂語,有的和助動詞固定搭配構成謂語,謂語的位置在主語后面。
其次,要學會動詞在謂語以外的地方出現的三種形式,即:不定式、動詞-ing形式和過去分詞的各種擴展形式。在不定式里有四種主動形式和兩種被動形式,在動詞-ing形式里有兩種主動形式和兩種被動形式。過去分詞只有一種形式。這些千變萬化的動詞形式,都離不開動詞的五種形式。所以我在平時上課的時把詞匯分為三個部分給學生們:第一部分是動詞詞組的意義和五種形式;第二部分是單個動詞的意義和五種形式;第三部分是其它詞性的單詞和意義。[2]
最后,通過各種形式的謂語和非謂語形式大量練習漢譯英,讓學生們能夠說出謂語和非謂語的名稱和成分。
例1.Current trends indicate that tranportation is becoming cleaner, faster and safer.
當前趨勢表明,交通現在正在變得更加干凈、快捷和安全。
這里“indicate”是主句謂語,是一般現在時,“is becoming”是賓語從句的謂語,是現在進行時。
例2.At San Francisco the Pacific Plate which is moving towards the northwest meets the North American Plate. An even bigger earthquake will hit the area around San Francico.
正在朝西北方向移動的太平洋板塊在舊金山與北美板塊相遇。舊金山周圍地區還會發生更大的地震。
在這里,“is moving”是定語從句的謂語,現在進行時,“meets”是整個主句的謂語,一般現在時的第三人稱單數,而“will hit”是第二句話的謂語,一般將來時。
例3.I remembered posting the letter.
我記得郵寄這封信了。
“remember”是句子的謂語,一般過去時主動語態,“posting”是非謂語動詞-ing形式主動語態作賓語。
例4、(2014高考:英語知識運用)閱讀下面材料,在空白處填入適當的內容(不多于3個單詞)或括號內單詞的正確形式。[3]
One morning, I was waiting at the bus stop, worried about 41 (be) late for school. There were many people waiting at the bus stop, 42 some of them looked very anxious and 43 (disappoint). When the bus finally came, we all hurried on board. I got a place next 44 the window, so I had a good view of the sidewalk. A boy on a bike 45 (catch) my attention. He was riding beside the bus and waving his arms. I heard a passenger behind me shouting to the driver, but he refused 46(stop) until we reached the next stop. Still, the boy kept 47 (ride). He was carrying something over his shoulder and shouting. Finally, when we came to the next stop, the boy ran up to the door of the bus. I heard an excited conversation. The the driver stood up and asked,“48 anyone lose a suitcase at the last stop?”A woman on the bus shouted, “Oh dear! It’s 49 (I).”She pushed her away to the driver and took the suitcase thankfully. Everyone on the bus began talking about what the boy had done, and the crowed of strangers 50 (sudden) became friendly to one another.
[解析]題中十個空白中,其中有六個是填寫動詞的,(41)填being,作介詞about 的賓語;(43)填disappointed,作looked的表語,(45)應該填caught, 在這里是一般過去時作謂語,(46)應該填to stop,作謂語refused的賓語,應使用非謂語,(47)應該填riding,作謂語kept的賓語,(48)應該填Did,謂語在陳述句中應為lost,轉換為一般疑問時,應在句首加助動詞Did,再把謂語lost改為動詞原形。[4]
總之,學習英語總體上得背誦,但是更要理解。理解先得從動詞入手,背誦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我們在解決英語其它方面的問題時,例如在初中階段的一般疑問句的轉換、用括號內所給的動詞的正確形式填空,選擇疑問句、附加疑問句的使用,都要合理安排好動詞的使用。上了高中后,為了讓同學們認識到動詞的重要性,教材專門安排了主謂一致、從句中的謂語如何改寫成非謂語短語、虛擬語氣、同位語從句等內容。這些知識都要用到某些特定的謂語。為了便于記憶,我還專門為學生編了一個學習英語的順口溜:
學英語,莫忘記,
動詞的形式需背會。[5]
謂(語)、非(謂語)模樣差別大,
主動、被動細體會。[6]
參考文獻:
[1].《劍橋少兒英語》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學英語語法》 作者:薄冰 開明出版社
[4].《普通高校招生2014年英語試題全國II卷》
關鍵詞: 思維導圖 詞匯教學 語篇教學
一、研究背景
(一)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根據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詞匯為例,A級:認知3400個英語單詞(包括入學時要求掌握的1600個詞),以及由這些詞構成的常用詞組,對其中2000個左右的單詞能正確拼寫、英漢互譯。學生還應結合專業英語學習,認知400個專業英語詞匯。B級:認知2500個英語單詞(包括入學時要求掌握的1000個詞),以及由這些詞構成的常用詞組,對其中1500左右的單詞能正確拼寫、英漢互譯。由此可見對學生的要求不算很高,主要著重于實用、會用。在實際教學中卻發現學生畏難情緒很大,排斥英語學習。原因較多,其中之一,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再加上英語教學方法的滯后,兩者交織在一起形成惡性循環。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真正浸潤在英語學習之中,做到教和學融為一體,在教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學習,而學會學習的第一要素就是掌握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工具,這種方法和工具既可以為教師所用,又可以為學生所用。思維導圖,就是在長期科學研究和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應運而生的一種具有時代特點,滿足時代需要的整理、加工、管理信息知識的科學方法和工具。同時,思維導圖的使用十分方便,既可以用電腦繪制又可以用紙筆繪制,從投入產出比看,雖然投入小但是產出高。
(二)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mind-map/mind-mapping)最初是20世紀60年代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發明的一種筆記方法,這種筆記方法既可用于被動地記筆記(note-taking)的過程中,又可用于主動地記筆記(note-making)的過程中。思維導圖是為促進思維激發和思維整理的可視化、非線性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
下圖是將以上文字轉化為思維導圖,在實際操作中下圖更便于記憶。
從上圖可見思維導圖有三個基本特征:(1)位于思維導圖中間的是一個彩色圖,這是中心主題的體現,也是圖中最大、最明顯的圖。(2)竹竿連接中心主題,用由粗到細的線條從中心主題往外做放射性的延伸。(3)支干可以用細細的線條連接在主干上。思維導圖使用線條、符號、詞匯和圖像,將一長串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有高度層級性的圖畫。
二、研究過程和步驟
為了證明思維導圖在實際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我們在大一下學期分別選取了四個平行班級進行試驗。我們在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分別發放了調查問卷,進行了個人訪談和語言測試。
(一)實驗前期準備
我們在實驗開始之初在網上進行了問卷調查,一共收回71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如下:有70.42%的學生稱對學習感興趣,有29.58%的學生稱對英語不感興趣,不感興趣的原因主要有基礎薄弱,課程太難,記不住單詞、語法等,跟不上學習進程,占了76.19%;課程枯燥,不喜歡死記硬背占14.29%;覺得英語在未來工作中沒有太大用處占9.52%。最后,在問到希望在教學中做出什么樣的改進時,大部分學生都提到希望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我們還在實驗開始之前對學生的閱讀和詞匯進行了測試,以便在實驗結束之后進行對比分析。
(二)實驗過程
思維導圖可以應用在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但是我們此次實驗主要著眼于詞匯學習和語篇分析,希望通過此次實驗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習策略的改變。
1.詞匯教學
詞匯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枯燥的,但是詞法的掌握在英語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光記住光禿禿的單詞往往使得英語學習事倍功半,只有掌握詞法并且對單詞有圖像圖形的認知才有益于英語單詞的學習。
(1)在課后課文中選取重點詞匯。課后和課文中生詞較多,不是每個生詞都需要重點講解,所以首先要選取重點詞匯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2)制作重點詞匯的思維導圖。在詞匯的制作中,我們使用了Xmind軟件,這個軟件的好處在于可以插入圖片,而且可以一級一級進行播放,讓學生自己猜測、聯系、聯想,在不斷試錯之后印象更深。
(3)講解重點詞匯。以上圖為例,首先用圖形引出相關詞匯,這個時候讓學生看圖描述,用相關的形容詞描述這幅圖,拓展學生的思維;其次讓學生自己猜測以上四組符號分別代表的含義:喇叭表示發音;剪刀表示詞根詞綴;樹表示詞匯的拓展延伸;吸鐵石表示相關的正反義詞。最后,讓學生根據所涉及內容自行學習,老師再糾正和講解。
圖標內容十分直觀,雖然詞法的學習內容沒有太大改變,但是形式和以往完全不同,學生也因此非常感興趣。
(4)學生自己制作詞匯思維導圖。在學完相關詞匯之后,讓學生自己試著自己制作相關的思維導圖,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了解了學習詞法的相關過程,可謂事半功倍。
在詞匯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把教和學融為一體,讓學生寓教于樂,更懂得如何學習。
2.語篇教學
語篇分析是一個范圍比較廣的課題,在此我們主要涉及的是語篇體裁分析。作為語言學和語篇分析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語篇體裁分析的目的是從語篇的體裁層面對特定語篇所具有的認知結構和組織模式進行解析,深層解釋語篇的宏觀結構和交際功能。不同體裁的文章表達方式通常不同,而相同體裁的文章的圖示結構大致相同。如果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不同體裁的文章的架構,學生便可以有效地順利完成閱讀,甚至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內容。體裁分析可以應用于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等,每一種體裁在語篇分析過后都有極相似的框架機構。
語篇體裁分析的結構圖剛好可以用思維導圖進行充分表達,文字和圖形進行切換,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充分理解文章內容,在理解文章的結構后,更容易記住文章的內容甚至語法、詞匯,對于英語學習可謂一舉多得。
以下我們將用“Starbucks”這一課來進行語篇分析和思維導圖相結合的教學。
(1)教師充分理解課文,進行體裁分析。如“Starbucks”這篇文章,在閱讀過后了解到此篇文章為敘述文。記敘文的五大要素是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情what、起因why、結果how。記敘文的目的主旨無外乎闡述道理、理論,頌揚某種美德,揭示社會黑暗等。
(2)制作篇章思維導圖。我們打破以往讓學生分段學習的方法,直接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學習理解文章。
(3)篇章分析教學。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學生在文章中找到相應的內容一一進行對應,這個時候老師不需要進行講解,只要羅列出記敘文中的六點要素,學生可以自行尋找相關內容,老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指導。最后,教師在課堂中一一分析每個要素所對應的內容,學生可以輕松掌握課文內容。
(4)學生自己制作語篇分析思維導圖。教師在上課之前就讓學生自行畫好本篇文章的思維導圖,大致了解框架結構,也許當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和錯誤,但是通過試錯學習是提高英語學習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三)研究結果
以下是實驗前和實驗后語言測試結果,此研究結果使用spss進行分析。
本次觀測共有樣本99個。采用新教學方法后,學生成績變化的總體情況如下:
可以看到,學生成績有顯著提升,平均成績上升3.54分,成績提升學生占比超三分之二。相較而言,新教學方法在閱讀方面幫助的學生數量更多,在詞匯方面幫助提升成績幅度更大。
在學期末,我們進行了個人訪談,發現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方法普遍是贊同和感興趣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此過程中既掌握了思維導圖的畫法,又掌握了英語學習的策略,可見思維導圖在英語詞匯和語篇分析的教學中達到了良好的助推效果。
參考文獻:
[1]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許潤德.語篇分析與高中英語教學[D].吉林:長春師范大學,2010.
[3]裴光鋼.思維大圖和外語教學[J].山東:山東外語教學,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