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風險概率評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風險評價,發展歷程、現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相關要求,對具有安全危險和潛在重大環境危害的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環境風險評價,以其實現從源頭防范環境風險,防止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危害和損失。本文通過介紹國內外環境風險評價發展過程及進展,對我國目前環境風險評價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1、相關概念
1.1風險
通用的風險定義:風險是指特定事件發生的概率與可能危害后果的乘積[4-9],即:
式中:R為風險水平(值);P為事件發生概率(或機率);D為事件發生后可能危害后果。
1.2 環境風險評價
環境風險評價(ERA,EnvironmentRisk Assessment)是利用現有獲得的知識和資料,依賴有關基礎學科(如生態毒理學、環境毒理學、環境化學、生態學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借助數學方法和計算機工具來認識和鑒別環境風險的危險類別、出現條件、危害后果及程度,并計算危害出現的概率的過程[1]。本文所指的環境風險評價專指事故環境風險評價,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化學品的生產與存儲進行定量分析,分析其可能產生的潛在風險,并提出減小環境風險概率的方案和降低風險危害的對策(應急預案)。
2國內外發展過程及現狀
2.1 國外發展過程及現狀
國外事故風險評價主要按三條路線進行:概率風險評價(PRA,Probability Risk Assesement)、實時(Real-time)后果評價和事故后(Over-post或Past Accident)后果評價[2](見下表1)。,發展歷程、現狀。概率風險評價是在事故發生前、預測某設施(或項目)可能發生什么事故及其可能造成的環境(或健康)風險,目前國內環境影響評價風險評價以此類為主;實時后果評價主要研究內容是事故發生期間有毒物質的實時遷移軌跡及濃度分布,以便作出正確的防護措施決策,減少事故損失,其代表為核電站實時劑量評價系統的研究;事故后后果評價主要研究事故停止后對環境的長期影響,其代表為研究者對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停止后對中、西歐的影響后果評價。
表1 事故風險評價路線一覽表
關鍵詞:企業經營;風險;因素分析;模糊評價
1 企業經營環境風險因素分析
風險因素是指導致或增加某種損失的頻率和損失的幅度的因素。企業經營環境風險因素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政治風險因素
即國家政治、政策、社會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對企業經營所產生的風險因素。因此分析政治風險因素,要研究企業所在國家的產業政策和變更趨勢,以及這種變化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另外,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國內的宏觀經濟政策也必將受到國際國內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因此企業經營也要關注國際經濟、政治的變化。
(2)宏觀經濟環境風險因素
其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第二,宏觀經濟的周期。
(3)金融環境風險因素
金融環境風險是指企業在從事金融活動時,由于匯率、利率和證券價格等基礎金融變量在一定時間內發生非預期的變化,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即實際收益少于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超過預期成本。金融環境風險由于是金融市場基礎金融變量的變化所引起的風險,因而并不是由企業自身決策所決定的,而是企業外部的一種客觀存在。
(4)技術風險因素
企業技術風險因素的產生主要是由企業相關的技術變化頻度所決定的。相關環境的技術變化頻度越大,企業的技術風險因素越高,企業的經營環境風險也就越大。在與同行業比較中,企業技術水平與行業的差距越大,企業面臨的技術風險就越大。
2 模糊綜合評價原理
根據風險的含義,風險不僅是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的函數,而且是風險事件發生所產生后果的函數,用Pf表示風險事件發生概率,Ps表示風險事件未發生概率,則
Ps=1-Pf(0
對事件發生所產生的后果也用概率來表示,用Cf表示風險事件發生影響程度的大小,用Cs表示風險事件未發生影響程度的大小,則
Cs=1-Cf(0
那么由概率為變量的風險函數如下
Rf=f(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風險事件發生產生后果的概率)
=1-風險事件未發生概率×其產生損失的概率
=1-Ps×Cs
=1-(1-Pf)(1-Cf)
=Pf+Cf-Pf×Cf
顯然有0
一般認為,當Rf0.7時,風險較高。Pf和Cf的值可由專家判斷結合模糊數學分析獲得,詳細過程在下面的案例中給出。
3 企業經營環境風險因素的模糊綜合評價
某企業經研究得出六類主要的經營環境風險因素的可能程度分布和三種主要的風險后果的嚴重程度分布結果。轉貼于
評價項目集由六類風險因素組成,各風險因素的權重A,A=(1/6,1/6,1/6,1/6,1/6,1/6),確定評價尺度V分為五級,V=(0.1,0.3,0.5,0.7,0.9),分別表示{小,較小,一般,大,很大}。
評價項目集由三種風險后果組成,各風險后果的權重W,W=(1/3,1/3,1/3),確定評價尺度V分為五級,V=(0.1,0.3,0.5,0.7,0.9),分別表示{低,較低,中等,顯著,高}。
請由專家或主管組成的風險評估小組對當前的環境風險狀況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是一種模糊映射,即使對同一個評價項目的評定,由于不同評價人員可以作出不同評定,所以評價結果只能用對第i項目作出第j評價尺度的可能程度的大小來表示。這種可能程度稱為隸屬度,記作rij
rij=對第i項目作出第j評價尺度的專家人數/ 參加評價的專家人數
這樣得到Pf的綜合評判B:
B=A×R
對B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B′=(b1,b2,b3,b4,b5),則
風險發生的概率可表示為
Pf=B′×VT=0.1b1+0.3b2+0.5b3+0.7b4+0.9b5
同理可得出風險后果的程度估計。下面看具體計算過程。
(1)經營環境風險發生概率Pf的評價
假如專家對經營環境風險的概率分布進行了評判,經過統計整理,
因而B=A×R
=(1/6 1/6 1/6 1/6 1/6 1/6)×R
=(0.317,0.267,0.233,0.133,0.05)
則該企業經營環境風險的發生概率為:
Pf=B×VT
=(0.317,0.267,0.233,0.133,0.05)
(0.1,0.3,0.5,0 7,0 9)T
=0.367
(2)經營環境風險后果的嚴重程度Cf的評價
因而B=W×R
=(1/3 1/3 1/3)×R
=(0.033,0.3,0.4,0.233,0.034)
則風險后果的程度大小為:
Cf=B×VT
=(0.033,0.3,0.4,0.233,0.034)
0.1,0.3,0.5,0.7,0.9)T
=0.487
進而求得該企業經營環境風險的大小為:
Rf=Pf+Cf-Pf×Cf
=0.367+0.487-0.367× 0.487
=0.675
由于0.3
4結論
從企業經營環境風險因素的定義入手對其進行了分析,得出了六大企業環境風險因素;而后利用模糊數學理論,通過具體案例提出了企業經營環境因素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本方法對其它風險因素的評價也同樣適用。
參考文獻
[1]強志源.現代企業戰略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關鍵詞】 口腔診療;風險識別;責任風險;診斷風險
The Risk assessment in oral treatment
Yu Jing,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common methods of risk assessment. And with the working practice, by us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n dental clinics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liability risks and the diagnostic risks are the major risks of or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se all provides the basis for risk analysis and risk responses and management for further.
【Key words】 oral treatment risk assessment liability risk diagnostic risk
按照風險的來源或損失產生的原因可以把口腔診療風險分為以下幾類:自然風險、診斷風險、技術風險、責任風險、人身風險、材料、器械和藥物風險等。各種各樣口腔診療風險的共同之處在于概率和損失。醫生無法把握與不能確定的口腔診療風險導致損失是個概率事件,而且口腔診療風險一旦發生,有可能導致患者器官功能和精神損害,給患者及家屬的生活、工作帶來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對醫方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人們無視其他因素,而把風險歸因于醫院和口腔醫生,破壞醫患間的信任關系,口腔醫療糾紛干擾醫院、科室的正常工作秩序,進而影響醫院的社會形象和聲譽,導致就診人次下降等等。
風險評價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大量資料的分析,利用概率統計理論,估計和預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相應損失的大小,對風險進行量化分析,從而決定是否對其采取控制措施,或得到對其進行控制的優先次序。而理想的風險管理,是希望能夠花最少的資源去盡可能化解最大的危機。
由于目前對于口腔診療風險的歷史資料積累不足,暫時還難以掌握足夠數據,無法建立嚴密的數學模型來獲取風險概率和損失數額,我們使用專家估計法,充分利用專家的集體智慧來確定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以及預期相對損失。
專家根據個人經驗對五種風險因素的風險概率及預期損失各自給出相對排序,然后我們結合考慮對不同專家的信賴程度即可得到不同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的相對得分:
表1 口腔診療風險因素發生概率次序
同樣方法得到各風險因素預期損失大小相對分值,然后使用風險概率與風險損失的乘積來量化風險,即:R=P×L,見表2:
表2 口腔診療風險因素預期損失次序及風險量
這樣我們就有了針對不同風險的輕重緩急進一步采取風險應對措施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宋詠堂.醫療風險的認識與對策.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0,10(7)
【關鍵詞】風險分析;蒙特卡洛模擬; 投資決策
1 概述
在實際工作中,用解析法對工程項目進行風險分析有時會遇到困難。例如, 有時往往沒有足夠的根據來對項目盈利能力指標的概率分布類型做出明確的判斷,或者這種分布無法用典型的概率分布來描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知道影響項目盈利能力指標的不確定因素的概率分布,就可以采用模擬的方法來對工程項目進行風險分析。
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是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項目的財務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量化計算、分析論證,為項目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同時也是BOT、TOT等新型特許經營投融資模式下投資者進行項目投資決策的依據。在項目經濟評價中采用的基礎數據如建設投資、成本費用、產品(服務)價格、建設工期等大部分來自對未來情況的預測與估計,由此得出的評價指標及做出的決策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風險。為了向項目投資決策提供可靠和全面的依據,在經濟評價中除了要計算和分析基本方案的經濟指標外,還需要進行不確定性分析和風險分析,并提出規避風險的對策。
蒙特卡洛法是一種通過對隨機變量的統計試驗、隨機模擬以求解各類技術問題近似解的數學方法,其特點是用數學方法在計算機上模擬實際概率過程,然后加以統計處理,解決具有不確定性的復雜問題。解決經濟上的隨機概率問題,蒙特卡洛法被公認為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在投資項目風險分析中很有實用價值。本文試以某建筑企業一期工程為例,利用計算機編制程序,嘗試蒙特卡洛模擬技術在建筑工程項目風險分析中的應用。
2 項目概況
某建筑企業一期工程項目采用BOT模式,目前仍在進行設計及招投標階段。按照初步設計概算結果,該建筑企業一期工程建設投資213.75萬元,流動資金515.37萬元,年經營成本3066.50萬元。
根據項目實施計劃,本工程建設期為3年,各年度投資使用比例為22%:42%:36%;生產運營期按照經濟使用年限設定為20年,固定資產殘值率為4%;年銷售收入預計為6570萬元,經濟評價不計算增值稅,只計取城市建設維護稅、教育費附加和防洪基金;基準收益率按目前建筑行業內部收益率標準取4%,以財務內部收益率大于基準收益率為項目可行。按照以上基礎數據進行財務分析,得稅前財務內部收益率為5.38%、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4.77年,財務凈現值(i=4%)為5234萬元,均能滿足財務最低要求,從財務分析的角度認為項目是可行的。
3 模擬過程
蒙特卡洛模擬法的實施步驟一般是:確定風險變量,分析每一變量可能變化的范圍并確定這些變化的概率分布,構造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模型;通過模擬試驗,為各風險變量抽取隨機數,并將隨機數按照概率分布模型轉化為變量的抽樣值;將抽樣值組成一組經濟評價基礎數據,計算出評價指標值;最后重復進行試驗,進行若干次模擬后整理試驗結果所得項目評價指標值的期望值、方差、標準差和它的概率分布及累計概率,繪制累計概率圖,即可求出項目可行或不可行的概率。 1 確定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
在工程項目經濟評價中,通常采用歷史數據推定法或專家調查法(常用德爾菲法)確定變量的概率分布。對此建筑工程進行模擬,采用專家調查的方法測算確定風險變量的分布模型。 1.1 建設投資的概率分布。建設投資的概率分布采用三角形分布,邀請專家根據項目初步設計概算情況對項目投資進行預測,估計項目投資的最樂觀值、最大可能值、最悲觀值,求取專家意見的平均值,并計算標準差和離散系數,離散系數滿足專家一致性要求時,經測算估計最后確定三角形分布模型,結果為:樂觀值34181萬元,最大可能值采用概算值40213.75萬元,悲觀值44235萬元。 1.2 經營成本和銷售收入的概率分布。經營成本和銷售收入的概率分布均采用正態分布,邀請專家對經營成本和銷售收入的期望值、分布范圍和范圍內概率進行估計。選取三位專家對經營成本的估計結果進行計算示例第一位專家認為經營成本的期望值為3000萬元,在2760—3240萬元范圍內的概率為90%,即在2760~3240萬元范圍外的概率為10%,小于2760萬元(或大于3240萬元)的概率為5%,即比期望值3000萬元減少240萬元的概率為5%,查標準正態分布概率表或通過計算機程序計算得離差為-1.645,即相當于期望值偏離了-1.645e,于是標準差e=240/1.645=146萬元。同理計算其他專家對經營成本的期望值與標準差的估計值,結果見表1。專家估計結果標準差的平均值為164萬元,方差為247,離散系數為 ,滿足專家一致性要求,從而確定經營成本的概率分布服從N(3037,1642)的正態分布。
采用同樣的方法,經專家估計確定經營收入的概率分布服從N(6570,3802)的正態分布,過程從略。 2 抽取隨機數,產生變量抽樣值
本文的模擬過程完全由計算機程序完成,隨機數采用編程語言提供的隨機數函數獲取。
對建設投資、經營成本和銷售收入分別獲取隨機數,以此隨機數作為變量的概率值,并根據相應的概率分布模型轉化為各隨機變量的抽樣值,轉化過程 2.1 建設投資服從三角分布,直接利用概率的數學含義即三角形面積求取隨機變量。 2.2 經營成本和銷售收入服從正態分布,正態圖上陰影部分的面積為隨機數產生的概率值,由概率值查標準正態分布概率表或通過計算機程序計算得出抽樣值距期望值的離差,可以確定隨機變量的抽樣值:抽樣值(x)=期望值±離差×標準差。 3 計算抽樣的評價指標值
確定出一組建設投資、經營成本和銷售收入等隨機變量的抽樣值后,以這組抽樣值為經濟評價的基礎數據,流動資金按照經營成本的抽樣值與期望值之比進行調整,計算項目經濟評價指標值。常用的評價指標有財務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一般采用財務內部收益率,在計算期內按照以下公式采用計算機試算內插法求解FIRR:
NPV=
其中流入資金CI包括銷售收入和計算期末回收殘值、回收流動資金;流出資金CO包括建設投資、銷售稅金、經營成本等。 4 模擬結果及試驗次數對結果的影響分析
重復以上隨機試驗,使模擬結果達到預定次數后,以每一次試驗發生的頻數作為概率,按內部收益率由小到大進行排序,整理全部試驗結果的期望值、方差、標準差,并計算累計概率,即可求取財務內部收益率小于基準收益率的累計概率,從而確定項目可行或不可行的概率。對該工程進行試驗次數為2000次的一次模擬,整理模擬結果,得內部收益率的平均值為5.64%,方差為1.93,離散系數為24.63%。按內部收益率由小到大進行排序計算,可確定內部收益率低于基準收益率4%的累計概率為12.75%,即內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4%的概率為87.25%,可見此工程項目的財務風險較小。
4 計算機模擬程序
采用蒙特卡洛模擬法進行風險分析,計算過程重復性強、工作量大,一般利用計算機程序完成。為了將蒙特卡洛模擬技術引入污水處理項目經濟評價風險分析中,筆者采用可視化編程語言Visual Foxpro編制了計算程序。
采用該程序,可以根據專家調查結果確定風險變量的分布模型、實現正態分布概率值與離差的相互轉換(計算標準正態分布表中的數據)、抽取隨機數并產生抽樣值、計算經濟評價指標、在設定試驗次數下的一次模擬和多次重復模擬、查看模擬結果、形成模擬結果概率圖表等,實現短時間完成數千次模擬試驗的計算、分析和輸出。上述表2中統計出了在P2.8G計算機上利用該程序進行不同試驗次數的一次模擬耗用時間數,其中試驗次數為2000次時一次模擬耗時僅用2.97秒,進行20次重復模擬累計耗時約1分鐘;若試驗次數為10000次,20次重復模擬累計耗時將達5分鐘。
在建筑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經濟評價工作中,對風險分析有著較高要求,對項目進行風險概率分析的更是重要,而采用蒙特卡洛模擬技術進行模擬分析是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對某建筑工程作為算例,編制計算機程序進行蒙特卡洛模擬分析,得出項目可行或不可行的概率,為建設方提供決策依據,并為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進行風險分析提供案例,同時為BOT、TOT等新型特許經營投融資模式進行項目投資決策的風險分析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徐鐘濟. 蒙特卡羅方法[M ].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5.
李樹良、郭耀煌. 風險分析計算機模擬方法論[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94, 4.
肖維品, 歐文平, 歐陽安. 工程建設項目投資風險分析的實用方法[J]. 重慶建筑大學學報, 1997, 19 (6) : 7214.
肖篤牲. 工程投資經濟分析[M ].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1989. 1112114.
[關鍵詞] 風險分析方法評述
風險管理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和風險記錄。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近年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風險評估階段。風險評估即要對風險進行分析量測,確定出風險大小,為進一步的風險控制提供可用于指導操作的信息。風險評估的步驟包括,第一,根據風險辨識的結果,構建起合適的數學模型。第二,通過專家調查、歷史記錄、外推法等,獲得所需的、基本的可用信息或數據,然后選用適當的數學方法將信息量化。第三,選用適當的模型與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視具體情況對模型進行修正。第四,根據一定的評判標準,判斷風險大小。在風險評估中為了獲取一些最基本的數據或信息,常常會運用外推法(Extrapolation),主觀估計法、概率分布分析法等方法獲得了基本的數據或信息后,進一步的數據分析處理常采用以下幾種基本理論與方法:層次分析法,模枷邏輯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擬法,灰色系統理論,人工神經網絡法,故障樹分析法,貝葉斯理論,影響圖法和馬爾可夫過程理論等。
當前,存在很多風險分析的理論,這些分析方法遵循了基本的風險評估流程,但在具體實施手段和風險的計算方法方面各有不同。本文從計算的角度,按定性、定量和綜合的方法對風險分析方法進行評述。
一、定性分析
1.故障樹分析
故障樹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 FTA)可以用于風險的定性分析,也可以用于其定量分析。它主要用于大型復雜系統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分析,是復雜系統可靠性、安全性分析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對硬件、軟件、環境、人為因素等可能造成系統故障的分析,由總體至部分,按樹狀結構,逐層細化,畫出故障原因的各種可能組合方式和其發生概率。故障樹分析采用樹形圖的形式,把系統的故障與組成系統的部件的故障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故障樹分析首先以系統不希望發生的事件作為目標(稱為頂事件),從頂事件逐級向下分析各自的直接原因事件(稱為底事件),根據彼此間的邏輯關系連接上下事件,直至所要求的深度,得出分析結果。
2.事件樹分析
事件樹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又稱決策樹分析,是風險分析的另一種重要方法。它是在給定系統事件的情況下,分析該事件可能導致的一系列結果,從而評價系統的可能性。
事件樹給出初始事件一切可能的發展方式與途徑,事件樹的每個環節事件(除頂事件外)均執行一定的功能措施以預防事故的發生,且均具有二元性結果(成功或失敗)。事件樹雖然列舉了導致事故發生的各種事故序列組,通過各種事故序列組的中間步驟可以整理初始事件與減少系統風險概率措施之問的復雜關系,并識別事故序列組,從而計算每項事件序列發生的概率。
3.原因與結果分析
原因與結果分析(cause-consequence-analysis, CCA)是故障樹分析(FTA)和事件樹分析(ETA)的結合。它采用了原因分析(故障樹分析)和結果分析(事件樹分析),CCA的目的是識別出導致突發后果的事件鏈,根據CCA圖中不同事件的發生概率,計算出不同結果發生的概率,從而確定系統的風險等級。
4.風險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
風險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risk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RMECA)通過分析產品所有可能的風險模式,判斷每一種風險對系統和信息安全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找出單點風險,并按其影響的嚴重程度及其發生的概率,確定其危害性,以此發現系統中潛在的薄弱環節。RMECA首先按規定的規則記錄系統中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然后分析每種故障模式對系統工作狀態的影響并確定單點風險,將每種風險模式按其影響的嚴重程度及發生概率進行排序,從而發現系統中潛在的薄弱環節。RMECA由兩部分工作構成,即風險模式影響分析(risk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RMEA)和危害性分析(criticality analysis,CA)。在進行這種分析時應把所研究的每一種分析看作是系統唯一的風險。RMECA是CA的基礎。通過對系統風險損失或指定風險模式下的風險損失的分析.可以更加精確地掌握系統所存在的潛在經濟損失期望值,從而為選擇控制方式、應急方案等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撐。
5.德爾斐法
德爾斐法一種定性的預測方法,通過背對背群體決策咨詢的方法,群體成員各自獨立工作,然后以系統的、獨立的方式綜合他們的判斷,這樣克服了為某些權威所左右的缺點,減少調查對象的心理壓力,使預測的可靠性增加。利用德爾斐法進行系統安全風險分析時,其步驟如下:(1)在風險明確之后.要求群體成員通過填寫精心設計的問卷,來提出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案。(2)每個群體成員匿名并獨立完成問卷。(3)把問卷凋查的結果在另一個中心地點整理出來。(4)把整理和調整的結果分發給每個人一份。(5)存群體成員看完整理結果之后,要求他們再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啟發出新的解決方法,或使原有方案得到改善。(6)如果有必要,重復步驟(4)和步驟(5),直到找到大家意見一致的解決方案為止。
除了上述分析方法外,定性分析還有FMECA(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Markov分析方法等。
二、定量分析
1.故障樹分析
用故障樹分析進行風險的定量評價時,首先是求解出“底事件”的發生概率,然后通過邏輯關系最終得到“頂事件”,即所分析的重大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采用故障樹分析進行風險的定量分析需要知道各個底事件的發生概率。如果工程實際能給出大部分底事件的發生概率的數據時,可參照類似情況對少數缺乏數據的底事件給出估計值;若很多底事件缺乏數據且不能給出恰當的估計值,則不能采用該方法進行定量分析。
2.風險評審技術
風險評審技術(venture evaluation review technique,VERT)是以管理系統為對象,通過隨機仿真手段,進行風險的定量分析。VERT是適應一些高度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的決策問題而開發的網絡仿真系統。它是通過豐富的節點邏輯功能,控制一定的時間流、費用流和性能流流向及相應的活動。在每次仿真運行時,通過蒙特卡洛模擬,這些參數流在網絡中按概率隨機流向不同的部分,經歷不同的活動而產生不同的變化,最后到達某一終止狀態。在用戶多次仿真后,通過節點收集到的各參數,可以了解系統風險或危害情況供輔助決策。如果網絡結構合理,邏輯關系及數學關系正確,獲得的實際數據又是準確的,該方法可以較好地模擬實際系統研制的時間、費用及性能分布,從而評價出系統研制的風險。
三、綜合分析
1.概率風險評估和動態風險概率評估
概率風險評估(probability risk assess, PRA)和動態風險概率評估(dynamic probability risk assess, DPRA)是定性評估與定量計算相結合的方法,它以事件樹和故障樹為核心,將其運用到系統安全風險分析領域。其分析步驟如下:(1)識別系統中存在的事件,找出風險源。(2)考查各風險源在系統安全中的地位及相互邏輯關系,給出系統的風險源樹。(3)標識各風險源后果大小及風險概率。(4)通過邏輯及數學方法對風險源進行組合,獲得系統風險的度量。
DPRA運用主邏輯圖(master logic diagram)、事件樹分析(ETA)以及故障樹(FTA)綜合對風險進行評估,將系統逐步分解轉化為初始事件,然后確定導致系統失敗的事件組合及失效概率。
2.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已被廣泛地應用于缺乏統一度量標尺的復雜問題分析,可以解決用純參數數學模型方法難以解決的決策分析問題。AHP首先對系統進行分層次、擬定變量、規范化處理,然后在評估過程中進行系統分解、安全性判斷和綜合判斷。它的基本步驟如下:(1)系統分解,建立層次結構模型;(2)構造判斷矩陣;(3)通過單層次計算進行安全性判斷;(4)層次總排序,完成綜合判斷,給出風險評價的結果。
3.模糊分析法
模糊分析法(the fuzzy analysis,FA)將風險分析中的模糊語言變量用隸屬度函數量化。由于在具體項目或事件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中存在著許多難于精確描述的指標,可以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綜合評價。具體是確定風險模糊綜合評價指標集,給出風險綜合評價的等級集。主要步驟有:確定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權重;模糊矩陣的統計確定;模糊綜合評價;計算出風險的最終綜合價值。
除了上述分析方法外,灰色系統理論、貝葉斯理論和人工神經網絡等都可以應用于風險的評估。
四、結束語
風險評估的方法大致可分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估方法。定性風險可以快捷地對資源、威脅、脆弱性進行系統評估.并對現有的防范措施進行評價。定性分析方法的特點主要是依據研究者的知識、經驗、歷史教訓、政策走向以及特殊實例等非量化資料,對系統風險狀況做出判斷。定性分析方法,優點是全面、深入,缺點是主觀性太強,對評估者要求高。
定量風險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邏輯基礎上,對產生危害的可能性進行定量的描述,其分析的目標更加具體明確,可信度也大大增加。定量分析的優點是直觀、明顯、客觀、對比性強,不足之處是簡單化、模糊化會造成誤解和曲解。
1、風險識別
識別風險首先要對風險因素進行分解,構成風險結構層次圖(公路項目的風險結構如圖),然后運用反向思維把不利因素找出來,從反向角度來論證,最后,通過對項目進行后評估不斷積累經驗,加強風險識別的準確性。
2、風險估測
我們把風險定義為不利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可見風險的大小與出現不利結果的概率大小成反比。但僅以實際結果的概率大小來衡量決策風險大小是不夠科學的,實際上決策的風險大小,還與它的可能結果的概率分布密集程度有很大關系。一般可以用標準離差和變異系數來描述概率分布的密集程度,公路項目風險估測也就是先計算出某一指標的期望值,然后再計算其標準離差和變異系數,具體計算如下:
n
E=∑Ei·Pi
i=1
式中:E-損益期望值;
Ei-與第i種情況相聯系的損益指標值;
Pi-第i種情況發生的概率。
式中:б-標準差。
標準差越小,概率分布就越密集,有關方案的風險性越小。
CV=б/E
式中:CV-變異系數。
變異系數越大,該方案的相對風險就越大。
3、風險分析
在公路項目中,僅僅利用風險估測的三個參數來為風險管理提供依據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公路項目的特點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即風險分析。風險分析就是以風險估測的三個參數為基礎,對具體的公路項目評價模式進行適當的數學處理,使之能反映風險因素的過程。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即公路項目可行性研究中,評價模式為計算項目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評價指標。風險分析也就是在這些評價指標中加入風險因素。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包括不確定性分析,不確定性分析不等于風險分析。不確定性是指人們在事先只知道所采取行動的所有可能后果,而不知道它們出現的可能性,或者兩者均不知道,只能對兩者做些粗略的估計。不確定性是難以計量的。風險是指給行為主體帶來失敗、損失后果的可能性以及每種后果出現可能性的大小。風險是有概率可以計量的。通常在可行報告中只對投資及效益進行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只能告知某種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并不能告知這種影響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對各因素發生某種變動的概率,事先能夠客觀地或主觀地給出,就可以借助風險分析幫助決策。
4、風險處理
風險處理就是根據風險估測以及風險分析的結果,為了避免或減小風險而對項目風險采取的措施,一般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對損失大、概率大的災難性的風險要避免,即風險避免;對損失小、概率大的風險,可采取措施來降低風險量,即風險降低;對損失大、概率小的風險,可通過保險或合同條款將責任轉移,即風險轉移;對損失小、概率小的風險,可采取積極手段來控制,即風險自留。
二、問題地提出
近20年來,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使許多長期困擾經濟發展的撈烤睌問題明顯得到緩解,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增長,對國民經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98年,為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中央作出了加快包括公路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決定,預計今年全年公路建設投資規模將達到1800億元。要合理安排這些投資,使其充分發揮投資效益,避免重復建設、盲目建設,就需要對公路工程項目從立項、設計、施工、運營全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但是,當前在實施全過程的質量管理中,有一個環節往往被忽視或不重視,這就是風險管理。目前公路項目風險管理還只側重于項目后期,在項目前期之所以沒有進行風險管理,一方面是由于國家項目管理程序中沒有風險分析這部分,另一方面就是業主不重視,沒有意識到風險分析能使可研更深入,可以克服片面性,有利于項目科學決策。公路工程項目從立項到運營都存在著風險,對項目全過程實行風險管理,可為項目創造平靜、穩定的工作環境。
三、公路項目風險分析的方法
對投資項目進行風險分析的方法很多,結合公路項目的特點,本文重點討論概率法、調整折現率法這兩種方法,并在概率法中舉了一個算例。
1、概率法
概率法是假定投資項目凈現值的概率分布為正態的基礎上,通過正態分布圖象面積計算凈現值小于零的概率來判斷項目風險程度的決策分析方法。
應用概率法進行風險分析有兩個條件:一是項目凈現值的概率分布為正態,二是每年的現金流量獨立,即上一年的現金回收情況好壞并不影響下一年的現金回收。
公路投資項目基本符合以上兩個條件,因此可以用概率法進行風險分析。下面結合一個算例詳細介紹這種方法。
假如一個收費公路項目,工期為兩年,每年投資4億元,總投資8億元,項目建成后20年內每年的收費額(現金流量)取決于當年交通量的大小,共有三種可能性,見表。
(1)期望凈現值的計算
采用概率法時,為了讓風險不反映在期望凈現值上,而是反映在項目現金流量標準離差上,也就是反映在凈現值的正態分布圖象上,計算期望凈現值的折現率就應該用無風險折現率。具體計算用下式解決:
n
E(NPV)=∑E(Yt)/(1+i)t
t=10
式中:E(NPV)-期望凈現值;
E(Yt)-各年的年期望現金流量,按公式(1)計算;
i-無風險折現率;
t-時間序列。
本例無風險折現率i取10%。經計算,本例期望凈現值E(NPV)=4713萬元。
(2)現金流量標準離差
項目現金流量標準離差,就是項目壽命周期內各年現金流量標準離差,按無風險折現率折現的現值平方和的平方根。
式中:б-現金流量標準離差;
бt-年現金流量標準離差,按公式(2)計算;
i-無風險折現率;
t-時間序列。
經計算,本例現金流量標準離差б=4160萬元。
(3)凈現值小于零的概率的計算
在假定凈現值為正態分布的基礎上,可以根據期望凈現值和項目資金流量標準離差,算出凈現值小于零的正態分布圖象面積,即凈現值小于零的概率。投資者就可以按照自己對風險的容忍程度,根據這一概率決定項目的取舍。
本例先按下式計算正態分布的Kα值,即期望凈現值相當于項目現金流量標準離差的個數:
Kα=E(NPV)/б
本例Kα=4713/4160=1.13
然后根據Kα值從正態分布表中查出正態分布圖象左邊尖角部分的面積,即凈現值小于零的概率Pb。從正態分布表中查得Pb=0.1292。
項目采納與否,要看項目投資者是否愿意為了取得4713萬元的凈現值而甘冒凈現值小于零的可能性為1292%的風險。
2、調整折現率法
在對項目進行財務評價時,通常是采用銀行中長期貸款利率作為財務折現率,由于銀行貸款利率并不能準確真實地反映資金的時間價值,更不包含投資風險要求超過資金時間價值的部分,所以用銀行貸款利率當折現率是不合適的。
按風險調整折現率法就是將項目因承擔風險而要求的、與投資項目的風險程度相適應的風險報酬計入資金成本或要求達到的收益率,構成按風險調整的折現率,并據以進行投資決策分析的方法。
該方法的關鍵是確定風險折現率,具體計算由下式解決
K=i+b·Cv
式中:K-風險折現率;
i-無風險折現率;
b-風險報酬斜率;
Cv-變異系數,按公式(3)計算。
無風險折現率i就是加上通貨膨脹因素后的資金時間價值,西方投資機構一般取政府債券利率作為無風險折現率,我們可以加以借鑒或簡化地按中長期貸款利率作為無風險折現率。
風險報酬斜率b,可以參照以往中等風險程度的同類項目的歷史資料(可以在公路項目后評價工作中做這項工作),按下式計算:
b=K-i/Cv
式中符號同公式(7),K、i、Cv值為以往同類中等風險項目的參數。
按風險調整的折現率一經確定,就可以用它計算項目的凈現值、內部收益率等經濟評價參數值,具體計算不再贅述。
這種方法概念清晰,計算簡單。缺點是把風險報酬與時間價值混合在一起,風險隨著時間的推延而被人為地逐年增大,這樣處理與公路項目的實際情況有出入,因此用這種方法計算的結果僅可作為公路項目投資的一種參考。
四、結語
本文對公路項目的風險管理做了一般性的理論分析,對風險估測和風險分析提出了計算方法。公路項目的風險管理在我國還不成熟和不完善,尚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參數取值更應仔細研究。本文提出的計算方法,也有待于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配電網風險評估的首要任務是對風險進行分析、評價。其主要步驟為:a.確定元件的停運模型,元件停運是配電網故障的根本原因,風險評估首先要確定元件的停運模型;b.選擇系統狀態和計算它們的概率;系統狀態的選擇方法有兩種:狀態枚舉和蒙特卡羅模擬,前者適合結構簡單,失效概率小的系統,后者適合復雜工況,嚴重事件多的系統;c.評估所選擇狀態的嚴重程度;關于嚴重程度的確定,學者們的方法不一;d.計算風險指標。雖然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計算指標的概率分布,在配電網風險評估中,大多數指標都是隨機變量的期望值。
2評估方法
配電網風險評估的方法分為確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確定性方法是在預期的故障發生下,研究系統風險水平。由于確定性方法只能預想一些故障重數較少的故障類型的事故后果,而且不能給出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所以,近年來確定性方法已經逐漸為概率性方法所取代。概率性評價方法是根據元件故障和修復的統計值,通過計算得到系統和節點的運行參數變化區間和風險指標,從而對系統的風險水平有一個較為全面和客觀的評價。概率性風險評價方法分為解析法和模擬法兩種。
2.1解析法
解析法基于元件可靠性模型,通過對系統故障進行枚舉實現,但由于系統的故障狀態數隨著系統元件數量的增加成正比增長,故當系統較大時,系統的故障狀態將很多,一般方法計算量將相當大。因此理想的解析法應能快速處理大規模復雜中壓配網。解析法又可分為狀態空間法、網絡法和系統狀態枚舉法3類。
2.2模擬法
模擬法主要是通過蒙特卡洛模擬進行配電網風險評估。蒙特卡羅抽樣方法又稱隨機抽樣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為了求解一個問題,首先建立一個概率模擬或隨機過程,使它的參數等于問題的解,然后通過對模型或過程的觀察來抽樣實驗,以計算所求參數的統計特征,最后給出所求問題的近似解,并給出解的精度或誤差。蒙特卡羅方法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概率模擬方法。
3結論與展望
關鍵詞: 大型工程項目;采購風險;風險評價
中圖分類號:F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5-0034-03
0 引言
大型工程項目結構功能復雜、投資額巨大、建設周期長、建設規模龐大、實施地域廣闊、參與方眾多,從而使大型工程項目采購面臨巨大的挑戰和風險。現階段對大型工程采購管理主要集中在施工階段采購的成本控制,對風險的考慮較少而且風險管理者更多的是在應對風險而不是防范風險。本文在采購風險管理理論的基礎上,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TOPSIS評價方法對大型工程采購風險進行管理,對采購風險的影響進行分類,針對不同采購風險進行不同的風險應對措施,從被動應對大型工程采購風險變成主動控制采購風險。
1 大型工程項目采購風險管理過程
大型工程項目由于涉及范圍廣、運行管理復雜,具有一次性的實施經歷、不確定性的實施環節。在項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必須對工程項目采購中的風險進行科學管理,風險管理過程主要包括:風險分析、風險應對、風險監控三個方面。
1.1 大型工程項目采購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過程主要包括風險的識別和評價兩方面。風險識別是風險分析的基礎,大型工程項目采購風險的識別是指項目負責人運用風險管理的方法,對項目采購活動中的可能發生的客觀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同時對風險的性質進行評估。風險識別的工具和方法比較成熟,主要有文件審查、圖解技術、風險檢查表、專家判斷法等,這些方法可以確定大型工程采購風險的范圍以及類別,而且可以通過圖解技術編制風險檢查表快捷、簡便的識別采購風險。
風險評價是對已識別風險后果的評定過程,并按照風險對項目目標潛在影響進行分類。另外在工程采購風險管理過程中,重復進行風險評價還可以獲得風險后果的發展趨勢。本文主要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TOPSIS評估方法對工程采購風險進行分析評估。首先采用熵權法確定風險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然后基于TOPISIS評估方法,同時考慮已識別的風險與最好期望和最差期望之間的距離,對已識別的采購風險影響進行輕重緩急進行分類,具體步驟
如下:
1.1.1 評價指標值的歸一化
設工程項目采購過程中,風險共識別出m個風險因素,使用n個評價指標對風險進行評價,以xij表示第i個風險的第j個指標的評價值,則相應的指標評價矩陣A為:
1.1.2 運用熵權法確定指標權重
在數學方法中,熵是利用概率論來衡量信息不確定性的一種測度,它的值越大,表示數據的分布越分散,數據本身的不確定性越大。由于工程采購的風險具有明顯的隨機性,本文將采購風險指標的評價信息用熵值ej表示,ej的值按(3)式取得:
計算Ti的值即為各個已識別風險的TOPSIS的評價值的大小,其中0?燮Ti?燮1,Ti值越大表示與最好評價集合越遠,離最差評價集合越近,風險越大。然后工程項目采購風險團隊就可以對潛在風險進行分類,進而可以對項目采購風險進行應對。
1.2 大型工程項目采購風險應對
工程采購風險應對是根據TOPISIS評估分析的結果,提出采購風險的處理意見和辦法的過程。根據工程采購風險分析的結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采購風險管理,風險分析的值,具有類似正態分布的特點,Ti的值主要分布在0.5附近,結果有三種可能:一種可能是風險評價值Ti>0.9,這個概率極小,可以認為這個風險因素對工程采購影響極大,造成的損失一般會大大超出項目業主的容忍程度,或者業主無論采取任何措施都無法避免可能發生的重大的損失,應主動考慮改變物流目標和采購方案,從而規避風險;一種可能是風險評價值Ti?燮0.1,這個概率也極小,可以認為這個風險因素對工程采購影響極小,可以忽略不考慮;另一種可能是評價值1
1.2.1 當0.7
此時識別的工程項目采購風險發生的概率低,但導致的損失比較大。風險分擔的目的就是在不降低風險發生概率的前提下,工程采購團隊很難應付這種風險時,借助一定的工具將一部分風險損失轉移給第三方物流企業或者保險公司,第三方企業必須要有能力控制和處理其所承擔的風險。在轉移風險的過程中,必須讓第三方物流企業獲得所承擔的風險相匹配的利益。
1.2.2 當0.5
風險減輕就是通過使用成熟的運輸、倉儲系統等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或者設立意外開支準備金減少風險造成的損失。對于已知風險,采購團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以控制以減少風險;對于可預知風險,可以采取迂回策略,將每個風險減少到項目利益相關者可以接受的水平;對于不可預知的風險,應盡量使之轉化為可預知或已知風險,然后加以控制和處理。
1.2.3 當0.3
也稱為風險自留,此時識別的工程采購風險后果不是很嚴重。這時采用風險所產生的費用可能大于不采用風險應對所造成的損失。這時工程采購團隊可以自己承擔風險導致的所有后果。
1.2.4 當0.1
此時的風險較小,工程采購團隊可以在確保工程項目采購目標得以實現的前提下,可以分配更多的資源以保證風險成為項目獲得利益的機會。這是面對風險的積極策略,利用風險的目的在于確保采購目標肯定實現而消除與風險有關的不確定性。
1.3 大型工程項目采購風險監控
大型工程項目采購風險監控是指在項目整個生命周期期間,根據采購管理計劃,對采購過程中的風險事件實施的控制活動。具體措施是定期將工程采購計劃工作和實際已經完成的工作進行比較,從而找出兩者之間的偏差,然后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進行再次評估,分析偏差發展的趨勢,對偏差較大的采購子項目制定進一步的風險監控程序,進行風險的動態控制,進而確保大型工程采購計劃的順利完成。
2 結語
大型工程項目的采購風險管理滲透到工程建設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建立和完善大型工程項目的采購風險動態控制體系,十分必要。本文在TOPISIS評價分析的基礎上對大型工程項目進行采購風險的分類,對于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購過程中的風險,保障工程項目進度目標的實現,提高項目決策科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嶠.大型工程建設項目招標采購機制的風險研究與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8).
[2]林海青.建設項目采購風險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17).
關鍵詞:項目經濟評價;風險分析;項目管理
我國是一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國家,社會的各個行業都在飛速的發展,尤其是在加入了WTO以后,項目投資數量開始日漸增加,項目投資金額也在不斷提高,由此也引入了越來越多的項目融資方式。不管是項目的融資方或是投資方,都將越來越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對于風險的管理和分析中,所以,在項目投資的準備階段,進行可行性分析時,都會進行一定的風險分析,從而指導投資方在項目進行過程中積極地采取風險規避措施。
一、項目中常見的風險類型
項目風險是指在項目準備和實施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會對項目的可行性和經濟效益產生影響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項目經濟評價中的風險,通常從投資方能否直接對風險進行控制的方面分為兩個類型:
第一,項目經濟評價的環境風險。由于市場經濟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而導致項目常常會超出投資企業的控制,并給項目帶來各種風險甚至經濟損失,所以,這種由于市場環境變化超出投資方控制范圍所造成的對項目的影響和損失就叫做環境風險。環境風險對于投資者來說常常做不到準確地預測,這種預測的不確定性主要源于市場環境的復雜性和變動性。在項目經濟評價中常見的環境風險主要包括部分市場風險、政治風險以及金融風險。
第二,項目經濟評價的核心風險。項目生產管理不當或是項目建設過程出現問題都會導致項目核心風險的產生。在任何項目生產經營和建設過程中,項目核心風險對于投資者來說都是必須承擔而無法完全避免的。另一方面,由于項目核心風險具有不可避免性,因而投資者有必要在項目經營管理和建設中對其實施一定的控制和管理措施,避免核心風險為項目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導致項目失敗。項目經濟評價核心風險主要包括部分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生產風險和完工風險等。
二、項目經濟評價的風險分析
項目在進行經濟評價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分析對象是項目的核心風險。對于項目核心風險的分析和管理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市場經濟的不確定向對于項目經濟評價所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項目經濟評價中,各種不確定因素發生概率的大小。經過分析項目的不確定性,投資方能夠對項目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預估,分析項目產生經濟效益的可能性和可靠性。項目經濟評價中的風險分析主要包括三種主要的分析方式。
1、項目的平衡盈虧分析
平衡盈虧分析又叫平衡損益分析,指通過分析項目的支出與收入間的平衡關系,來確定項目的實際風險承受能力,這種分析方式是一種較為靜態的分析方法。該分析方式是通過測定某項目產量上的平衡盈虧點,來預測和分析項目產量對整個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
平衡盈虧分析的分析前提是假設產量與銷售收入和總成本之間呈線性相關關系,但在實際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項目原料價格與市場環境等各方面都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而實際上并不能同時滿足各種線性相關關系,所以,平衡盈虧分析在實際的應用中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2、項目敏感性分析
項目敏感性分析是現階段我國常用的項目可行性分析方法,指通過對項目各項影響因素的預測和分析,來確定各個影響因素的變動對項目經濟評價指標所產生的影響,并找出其中的敏感性因素及其影響程度。項目實施中的不確定性影響因素主要是指項目建設工期、固定資產投資、原料價格、產品價格和總體產量等,其中每一影響因素又包含若干個子因素,因而分析程序十分復雜。所以,在應用項目敏感性分析時,投資方需仔細分析體系項目特點、市場普遍關注的影響因素。
敏感性分析分為多因素與單因素分析兩種,在項目經濟評價過程中常用的是單因素分析。一般情況下,很多因素之間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因而某一因素的變化通常也會引起其他因素隨之產生一系列的變動,這就導致在項目經濟評價中使用單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方式表現出較大的局限性,分析效果和作用有限,因此,在項目經濟評價的風險性分析中,通常使用單因素敏感性與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式,以提高風險分析的有效性與可靠性。
3、概率分析
使用敏感性的分析方式有助于確定項目的主要不確定性因素,確定該因素對項目評價指標的敏感性,但這種分析方式并不能預測這一因素發生和變化可能性,及在預計的可能性之下,該因素對評價指標影響程度的大小。所以,要評定項目實際的實施情況與預期指標之間的偏差程度及偏差發生的概率大小,評定項目的風險承受能力,需要對建設工期、投資成本、產品價格和產品銷量等風險因素及其發生概率進行研究和分析,這種分析方式就叫做概率分析。現階段我國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蒙特卡洛模擬法、概率樹法和期望值法等。在我國現有條件下,概率分析方法在項目經濟評價中的風險分析應用還不十分普遍。
三、總結
由于市場經濟環境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以估計和預測的方式來評價項目經濟風險通常表現出較大的不確定性,也會對項目的投資造成較大的潛在風險。所以,在項目實施之前需要進行相應的風險分析,強調項目的不確定性,當項目發生風險時,需要及時查清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并及時加以處理,分析出風險會給項目的經濟效益帶來的各種影響。還要正確估計項目的風險承受能力,從而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及決策的可靠性和正確性。
參考文獻:
[1]薛飛.投資項目經濟評價中的風險分析[J].大眾商務.2009(8):278
[2]陳進.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的風險分析[J].華東建筑大學學報.2011(1):43
[3]周燕.基于風險分析的公路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