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法制教育資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子午流注; 納子法; 失眠; 針刺法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compare with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Ziwuliuzhu method 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thod treatment of insomnia. Method:124 outpatients with insom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62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6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midnight-noon timing by selecting acupoints,this was used by the method of tonifying mother and purging son,according to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in time,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twelve meridians of breath and blood running sequential acupuncture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outine acupuncture acupoint such as Baihui, Neiguan, Shenmen etc,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 at any time, the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8% and 85.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Midnight-noon ebb-flow; Hour-prescription of acupotion; Insomnia; Needle point method
失眠即為睡眠失常,是睡眠質量和數量都達不到人們正常需求的一種主觀體驗[1]。表現為入睡困難,多夢,易驚醒不易再睡,健忘,頭昏腦脹等癥狀,每晚入睡困難,輾轉反側,醒后頭昏腦脹,甚或徹夜不眠,伴有心悸,健忘,頭暈,口干,乏力體倦,腰膝酸痛,多因健康情況不佳,疼痛、感覺不適,生理節奏被打亂,睡眠環境影響等,也有怕睡眠而導致失眠。失眠雖說不是危急病癥,但是患有失眠的患者苦不堪言,有的甚至影響了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嚴重者可能合并其他病癥。中醫學中“不得臥”“失寐”“不得眠”“不寐”皆指失眠。臨床雖可用藥物治療,但因其依賴性可選擇針刺治療[2]。
針刺治療失眠在臨床上具有優勢,子午流注是時間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納子法是子午流注法的取穴方法之一,屬于陰是根據營氣的運行情況而產生的。子午流注納子法以人與自然環境的觀點為基礎,是按照一天中十二(地支)時間的變化,同時配合人體內十二條經脈的氣血流動次序取穴的方法。《針灸聚英》所載歌訣如下:“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午心小未中,申膀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肝通。”包括按時循經取穴法和本經補母瀉子取穴法。筆者在臨床采用子午流注納子法治療失眠124例,并與常規針刺治療進行對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針灸科科門診和住院患者124例,按就診先后順序編號,并征求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屬的同意,分為定日定時接受“子午流注納子法”治療組和不定時隨到隨針的常規針刺法對照組,每組6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診斷標準 (1)失眠的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學會指定的《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CND-2-R)1996年修訂標準制定。(2)失眠的中醫診斷標準:診斷標準主要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發)[3]。
1.3 納入標準 (1)以失眠為幾乎唯一的癥狀,其他的癥狀均繼發于失眠,包括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夢、早醒、醒后不易再睡及醒后有不適感、疲乏或白天困倦。(2)上述失眠表現每周至少發生3次,并持續1個月以上。(3)失眠可引起顯著的苦惱,或精神活動效率下降或妨礙社會功能。
1.4 排除標準 (1)任何一種軀體疾病或精神障礙癥狀的部分。(2)年齡16歲以下,85歲以上者。(3)不適宜針刺治療者。
1.5 治療方法
1.5.1 治療組 采用子午流注納子法,取穴:針刺治療選用華佗牌1寸或者1.5寸的一次性毫針,按照“陰井木,陽井金”的規律找到與本病相宜的五腧穴的穴位(本穴,原穴等)歸屬及其子母關系,并且結合十二經脈流注的五行穴位歸屬及其子母關系,根據虛實結合“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治療原則,根據就診患者安排就診時間,人體每日氣血輸注于十二經的時辰定日定時擇穴的進行補瀉手法。操作方法:主穴按照子午流注納子法取得定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穴位;配穴隨證加減。療程:針刺每日治療1次,30 min/次,7 d為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 d。
1.5.2 對照組 采用常規針刺法[4],取穴:百會,內關,神門,四神聰。心脾兩虛者加心俞,脾俞,血海;心膽氣虛者加心俞,膽俞,率谷;心腎不交者加心俞、腎俞、太溪;陰虛火旺者加涌泉,太溪,照海;肝火擾心者加太沖,行間,風池;痰熱擾心者加豐隆,內庭,陽陵泉。胃氣失和者加足三里、中脘、天樞。操作方法:針刺治療選用華佗牌1寸或者1.5寸的一次性毫針,常規進針,得氣后,行提、插、捻、轉,補瀉或平補平瀉的方法,以上諸穴針刺得氣后留針30 min,期間行針1次。療程:針刺每日治療1次,7 d為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 d。
1.6 評價標準
1.6.1 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 依據《行為醫學量表手冊》中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PSQI)的標準[5],分別于治療前1天和療程結束后第2天進行評定,填寫結果并對其進行評分,觀察與分析患者治療前后的睡眠質量。
1.6.2 失眠的療效標準 參照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失眠的療效標準進行評定[6]。臨床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
1.6.3 睡眠率 采用國際標準統一睡眠率公式:睡眠率=(實際入睡時間/上床至起床的總時間)×100%[7]。
1.7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治療后,兩組PSQI量表、睡眠率及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典型病例
王××,女,38歲,職員,2012年3月18日就診。主訴:入睡困難3年,加重1周。現病史:于3年前因工作事情出現入睡困難,多夢,易驚醒不易再睡,健忘,頭昏腦脹等癥。近1周加重,每晚入睡困難,輾轉反側,僅能睡著2~4 h,醒后頭昏腦脹,甚或徹夜不眠,伴有心悸,健忘,頭暈,乏力體倦,腰膝酸痛,口干心煩,胸悶不舒,大便干結,小便短赤。曾長期服用安定片(地西泮)每次5~10 mg等西藥[8],近來難以控制遂來本院就診。查體:神情痛苦、精神萎靡不振,面色暗紅,目光呆滯,少氣懶言,消瘦;舌質紅少苔,脈弦細數。中醫辨證:因肝郁化火,肝火引動心火,上擾心神,加之郁火日久灼陰,傷及心腎之陰,也致陰血不養心神,致失眠日久不愈;而且筆者認為,主要因心肝腎臟腑氣機失調,致陰血虛而陽不入陰,氣血不暢致病;失眠,心悸,口干心煩,脅脹,頭暈,舌質紅而少苔,脈弦細數,乃氣血不暢有余之征。故診斷為不寐,證屬肝郁化火夾陰虛火旺型;西醫為失眠癥。治則:疏肝解郁,滋陰安神。主穴:照海、申脈、四神聰、安眠。配穴:肝郁化火證:午時,瀉神門、少府。經筆者治療15次,基本痊愈,癥狀基本消除(即為痊愈)。隨訪2個月基本平穩。
4 討論
中醫稱失眠為“不寐”、“不得眠”、“不得臥”等,中醫學認為,失眠的發病部位主要在腦、心,因為腦為元神之府,而心主神明,心藏神。失眠病因很多,失眠的病機特點為各種原因導致陰陽失調,陽不入陰[9-10]。臨床分型:心脾兩虛證,心膽氣虛證,心腎不交證,陰虛火旺證,肝火擾心證,痰熱擾心證,胃氣失和證。中醫認識疾病以整體觀念,因此中醫療法治療失眠具有優勢。
盡管西醫在臨床用于治療失眠的藥物有很多類別,但大多數藥物有副作用,甚至長期服用引發中毒,而且存在藥物難以控制,甚至有不能停藥或是停藥煩躁等缺點,而與之相比,中醫療法的針灸治療失眠可以說有很大優勢[11]。現代醫學認為失眠是腦的抑制與興奮功能紊亂,所以治療失眠需要調整腦的興奮與抑制功能,在這方面,針灸治療有一定的優勢[12]。近年來針灸治療失眠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針灸各學派取穴方法不同,各占優勢;而子午流注納子法則是根據人與自然環境結合為基礎的中醫理論,結合十二條經脈流行次序及其氣血流注的一定規律,配合五行、陰陽、地支等理論而形成的,按照一天中十二時辰經脈按時開穴的方法,定時取穴進行補法泄法。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治病的時辰、穴位及采用補瀉的手法,即“補其不足,瀉其有余”,使患者解除失眠的病痛。其中“天人合一”的學術思想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如《靈樞?四時氣篇》:“四時之氣,各有所在,針灸之道,得氣穴為定。”此種針法就是根據不同時間人體氣血循行盛衰的情況而定日定時選穴的一種取穴方法,通過該方法對患者的治療可以調整人體氣血的盛衰,使得人體的陰陽達到平衡,改善人體的睡眠覺醒中樞節律,從而提高睡眠的質量和數量。子午流注納子法是將人體的氣血循環,周而復始,隨著時間先后的不同,陰陽各經氣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時間,使得針灸不僅是一種針術,更是連接天地人的采氣、聚氣、行氣的通道和載體[13],氣血迎時而至為盛,氣血過時而去為衰,泄則乘其盛,補則隨其去,逢時為開,過時為闔,定時開穴,悉與自然界同樣具有節律變化[14],以調和陰陽,糾正機體的偏盛偏衰來治療疾病。筆者遵循古訓,采用時間針法中的子午流注納子法,取得了較好效果。
綜上所述,子午流注納子法治療失眠的療效顯著,用穴講究定日定時,辨證治療,無藥物依賴的不良反應,且治療相應的伴隨癥狀。筆者認為今后應在臨床大力推廣子午流注納子法治療失眠,加強臨床針灸的科學性和失眠的研究,并重視精神疏導,預防心理疾病[15],以進一步提高子午流注納子法治療失眠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司玲,許建陽,劉靜,等.針刺強刺激足三里穴治療失眠癥80例[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6):74-75.
[2]張紅巖,李佩芳寧.心安神針刺法治療失眠35例[J].山東中醫雜志,2013,32(3):185-186.
[3]李弘,朱麗.近兩年來針灸治療網球肘的臨床研究進展[J]. 中國醫學創新,2013,10(5):160-162.
[4]鐘國球.歸脾丸治療失眠癥40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43-44.
[5]何采輝.子午流注針法結合耳穴壓豆治療頑固性失眠臨床體會[J].中醫中藥,2013,3(12):99-100.
[6]羅本華,韋俐.臍內環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癥28例觀察[J]. 大眾科技,2014,16(173):78-79.
[7]劉建,曾姿霈,蘇美意.子午流注納支針刺法治療失眠癥29例[J].中國中醫藥,2013,11(13):44-46.
[8]孫趙峰.子午流注針灸法配合中藥治療失眠療效分析[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29(7):521.
[9]朱仲余,鮑小敏,張健,等.中醫“病因干預”對失眠癥的治療與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6):52-54.
[10]余德標,王芳玲,廖軍,等.耳穴壓丸法治療大學生失眠癥68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7):4-5.
[11]佟帥,呂海波,劉建橋.針刺配合腦病康復治療儀治療失眠60例[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3),27-29.
[12]宋愛利.子午流注針法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9(8):2551-2555.
[13]朱以蔚,康小燕,龔國勝,等.自編式子午流注針法治療失眠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3):12-15.
[14]王冠超,肖偉.表解子午流注納甲法的臨床運用[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5):69-72.
當前對聾生的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1. 法制教育被視為聾校德育的組成部分
多數聾校只把法制教育視為聾校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沒有專門為聾生編寫的法制教育教材,大多數的聾校法制教育內容隨意性強,缺乏統一標準,不完全適合聾生的實際。
2. 法律素質被排除在素質教育內容之外
當前的聾校素質教育沒有完全突破傳統聾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認識上只承認“法制觀念”或“法律意識”的存在,在實踐中忽視甚至放棄對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
3. 法制教育被簡單等同于法律知識教學
大多數聾校的法制教育都局限于課堂教學,流于形式,且教學方法簡單,主要是采取單一灌輸的方法,缺乏直觀的教學方式。
4. 法制教育缺乏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多數聾校的法制教育課教師基本上都是由思想品德課教師兼任,個別學校是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師兼任。這些教師缺少必要的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而且沒有法律實踐經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5. 法制教育的形式脫離聾生實際
法制教育課的教學方法多以單純的知識灌輸為主,沒有根據聾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現有知識結構來進行通俗易懂的法制教育,往往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不知所云。
6. 法制教育脫節缺乏教育合力
由于缺乏合力,造成法制教育脫節、死角的現象比較突出。特別是對已經畢業而還未就業的聾啞青少年,由于學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社會沒人管,往往是已經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公安機關才開始介入。
加強聾生法制教育的具體措施
1. 加強對法制教育課程的管理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把法制教育列入制度化管理的軌道,要設立法制教育專門的管理部門,做到有人管、有人具體抓,同時還要加大檢查督促的力度,避免使聾校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因法制教育沒有納入教學大綱,聾校應盡快編制出適合聾生的校本法制教材,從聾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出發,結合聾生的實際,特別是要多編制一些聾啞人犯罪的真實案例,這樣對他們的教育才會更有效。還應當把法律理論知識和一些影像資料結合起來,或聘請當地公安機關進入課堂給聾生講課,以引起聾生的高度重視。并配備從法律專業畢業的教師,認真開設法制教育課,將培養心理健康的聾啞人作為教育目標,使聾生在校時學法、知法,走向社會后守法、用法、護法,成為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合格公民。
2. 將法律素質培養納入素質教育
聾校應當調整對法制教育的定位,加強對聾生法律素質方面的理論研究,明確法律素質在聾生個體綜合素質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聾生法律素質的基本內含、層次和培養規律,對完善聾校的素質教育理論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3. 開拓法律素質培養的新途徑
聾校法制教育活動應該是豐富多彩和富有成效的,除了正規法制教育課程教學外,學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對聾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第一,利用聾校部分教師和校外司法專業人員的法律智力資源,開展“周末法制教育系列講座”,制定計劃并嚴格執行;第二,在學生會的活動中,進行有關法制方面的學習討論和實踐;第三,組織聾生旁聽各類案件的審理,切身感受違法與制裁、犯罪與刑罰的必然聯系;第四,播放法制教育電影、電視劇和影像資料,開辦法制宣傳園地,印發普法小冊子;第五,組織聾生參觀監獄、看守所等,通過親身感受增強聾生守法的自覺性……
4. 優化法制教育隊伍
聾校的法制教育教師有其特殊的要求,只掌握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是很難勝任的,必須在精通法律知識的同時掌握手語和聾校教育學、聾校心理學、聾校教學法等相關課程。因此,聾校的法制教育教師最好是從現有的教師隊伍中培訓產生,因為這樣做培訓的成本相對較低,培訓的效果比較好,能夠滿足聾校法制教育的實際工作需要。
5. 調整法制教育內容和形式
調整法制教育課的標準,選取適合聾生實際的內容,變抽象的法律知識為具體的法律案例,以案說法。教師應根據聾生的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選擇適合聾生的法制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教育聾生要做到學以致用,明白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懂得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對聾生讀書活動的指導,讓聾生通過閱讀生動、真實的案例材料來思考違法犯罪行為的違法性、對社會的危害性和應受刑罰的懲罰性,往往能震撼聾生的內心情感,增強聾生守法的自覺性。
6. 形成法制教育合力
關鍵詞:生物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方法
國家《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將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作為對學生實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徑,要求“將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滲透到相關學科教學中”。這就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課堂中滲透法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這樣的教育,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生物教學中的看法。
一、在生活中滲透
生物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教學中進行法制內容滲透時,我們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法制,既將學科內容生活化,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又能體現“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來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如我們在學習《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這一課時,就應該讓學生從實際出發,看看周圍的環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通過分析、討論、比較就會發出感嘆“保護環境多么重要啊!”此時再適時介紹《保護環境法》《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再結合有關生物知識講解,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操,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從而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這個問題,把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又如我們在學習《健康及其條件》一節內容時,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后,思考生活中自己的生活習慣是怎么樣?自己有哪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我們應如何改變這些不良習慣呢?我們周圍是否有人在吸煙或吸毒,他們的身體又怎么樣呢?結合課本圖片和內容,學生討論后,就會發現如果要有良好的健康身體,就必須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教師再介紹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食品衛生法》《防治法》《藥品管理》等有關法律法規的一些規定。總之,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在學生獲取學科知識的同時,適當滲透相關的法制教育。這種聯系實際滲透法制知識,使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自然認同。
二、在案例中滲透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識。如我們在學習《遺傳病與人類健康》這一節內容時,讓學生閱讀課本提供的小資料《人種學家摩爾根遺恨終身的婚姻》。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如摩爾根的研究成果是什么?他的婚姻出現了什么狀況,他得出了什么樣的結論?學生討論后得出了不要近親結婚的認識。我們也可以舉出血友病這樣的事實:一對外觀健康的夫婦,生了一個小孩,表面上和別人看上去一樣,沒什么差別,但是一到這個小孩流血的時候,就會血流不止,非要到醫院才能止住。醫生經過檢查告訴他們。他們有血友病,使得小孩遺傳了,而之前他們并沒有做婚前檢查,這樣就讓學生理解如果夫妻雙方不做婚前檢查,會造成小孩很大的后遺癥,這樣不利于優生。學生就能自然地想到為什么要求未婚男女要做婚檢的重要性,也就理解了《婚姻法》規定不準近親結婚和即使不是近親也要進行婚檢的要求了。我們在學習《預防傳染病》一節時,先播放2003年春在我國發生的“非典型性肺炎”傳染病案例有關圖像資料,再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分組討論有關話題。如傳染病有什么特點?傳染病的流行需要什么條件?我國又是如何防治這一來勢洶洶的傳染病的?生活中我們應如何預防傳染病呢?教師適時介紹《傳染病防治法》。學生看到圖像資料后,討論非常積極,不僅獲得了相關知識,又懂得了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因此,作為教育一線的教師,在生活中多收集一些有關案例資料和圖片,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就會游刃有余。這樣讓學生在事實中理解更具有說服力,比我們空洞的說教效果好。
三、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中滲透
當今時代已經進入高科技信息時代,教學的手段也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及時、廣泛地了解各種信息,同時也能適時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教完后適時講到本市城區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嚴重超標,氣味讓人頭暈欲嘔,河水越來越混濁等,并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由于人們破壞環境所造成的,使學生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由此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和法制教學有機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在社會實踐和調查活動中滲透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要求學生參與的社會實踐和調查活動內容,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這些活動,在參與活動中教師適時地滲透法制教育,學生同樣受到教育。如在教學《健康的生活》內容時,可組織學生參觀禁毒展覽,通過翔實的文字及圖片資料,了解對人身心健康和社會的危害,從而樹立自覺抵制,珍愛生命的意識。也可以組織學生在上《合理用藥》內容前先收集一些藥品的標簽,并認真閱讀標簽上的內容,教師在上課時讓學生分別對這些標簽內容統計,關注藥品是否有副作用、注意事項、有效期、是否是處方藥等,討論對超過有效期的藥品應如何處理?是否每一種藥品都可以隨意購買?學生討論后,教師可介紹我國的《藥品管理法》的有關規定等法律知識。再如讓學生認識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時可先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可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在學科代表協調下,每組選擇一種要扮演的動物,課前查閱有關資料,在上課時推選代表進行表演,表演結束后進行評價。教師再提問:“通過表演和觀看表演,你對動物與人類關系有哪些新的認識?”學生會認識到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動物,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教師再結合課本內容介紹我國的動物資源狀況,以及如何保護瀕危動物而制定了《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教師可介紹這些法律的相關內容。通過這樣的各種活動,學生受到了法制教育。
關鍵詞: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420
現今,眾多學校都如火如荼地進行小學生法制教育,有學校開始編寫教材,有學校聘請專門的法律教師,有學校專設小學生法律課堂,有學校開展了眾多關于法制教育的宣傳。當然,這些措施對于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法制教育依然是一個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著小學生,形式化、成人化的特點突出,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加大了學生的學業負擔。總之,這樣的法制教育是沒有真正觸及小學生的靈魂的,沒有喚起他們知法用法的熱情,沒有形成一種法律的信仰。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進行,如果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止于原地,不能順應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潮流,不能深入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不能引起小學生的情感共鳴,不能贏得學生內心深處對法律的敬畏,不能將權利與義務的意識萌芽播種于他們的生活之中,那么法制教育終歸只會流于形式,那么我們又如何去幻想一個民主與法治的公民社會。從此角度來看,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是至關重要的。
一、 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內涵
小學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小學生初步了解一些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通俗易懂的法律常識,通過進行法制理念的啟蒙教育,逐步培養他們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那涉及到小學生相關的法律究竟有哪些呢?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得知,主要包括《憲法》、《刑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的法律法規教育,此外,《民法》《經濟法》等其他法律中的相關條款也與小學生有關。
什么是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所謂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是和脫離生活的法制教育相對而言的,法制教育生活化就是要法制教育回歸現實生活,找回其本來面目,并以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本源來考慮法制教育中的所有問題。這一理念具有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其一,法制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內容源于生活。法制教育要圍繞生活而展開,直面生活中的問題和困擾。其二,法制教育是為了生活。教育目的是引領生活。生活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既具有現實性,又具有超越性的過程。法制教育就是為了生活,更好地生活,而不是隔離生活,在知識的"真空"中進行。法制教育不僅僅滿足于學生當下的現實生活,更旨在引領學生逐漸走向未來的可能生活,它旨在塑造合格的公民。
二、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第一,教育本身的要求。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對教育界的影響深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生活教育理論,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教育即生活"的內涵就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可見,教育只有與生活融為一體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生活化是教育本質的要求。法制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其生活化亦是教育本質的要求。
第二,法制教育的目標訴求。法制教育源于生活的需要,法制教育理應為人的生活服務,其根本目標是促使人過一種美好的生活,在此點上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同。法制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要增強小學生的法律知識,培養他們守法、用法的能力,樹立權利義務意識,學會正確地行使權利,積極地履行義務,更重要的是要為培養學會生活的合格公民做準備。可見,"生活"與"法制教育"的關聯何其緊密。
第三,小學生心理特點的要求。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的兒童,注意力不夠集中,易受外在事物的干擾,對生動活潑的事物感興趣,法律知識如果以一種機械的條款呈現,這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此外,法律知識中一些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法律規定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難,對于這樣有理解難度還有些枯燥的法律知識如果用傳統的教學形式顯然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法制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將法制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將法律條條框框的內容與小學生的具體生活情境緊密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個體經驗相聯系,所學到的法律知識又進一步促進學生經驗的改造。這是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的。
三、怎樣實現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
第一,小學生法制教育理念生活化:回歸生活,培養小公民。
在小學生法制教育理念上,要堅持把法律啟蒙教育和行為習慣教育結合起來。教師在教育理念上應樹立教育生活化,實踐公民教育的理念。進行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引導小學生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了解社會生活中處處有規則,從而養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了解法律的作用和自己的權利、義務,從而面對困境學會選擇,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學校在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時應牢記我們培養的是公民而不是臣民。
第二,小學生法制教育內容生活化: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小學生的生活中與法律相關的事件比比皆是,與其照本宣科,不如將生活中的違法問題、侵權現象以及發生在小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件作為素材來進行小學生的法制教育。小學生從違規到違法到犯罪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我們在進行法制教育時應與小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結合起來,對日常生活中小學生違反《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行為進行正面引導、合理教育。許多實施的犯罪行為就是來源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不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法制教育不僅要重視預防犯罪,更重要的是應當提高對生活中一般違法違規行為教育的重視程度。小學生理解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強,所以在進行法制教育的過程中,要多聯系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多關注小學生的日常行為,對不當行為進行正確引導、同伴交流,多進行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行為教育,從生活細節上指導他們,總之,小學生法制教育是建立在培養小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的基礎之上的,而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正是源于生活點滴,因此,法制教育的內容應源于生活,服務與生活。
第三,小學生法制教育方法生活化:立足生活,走向實踐。
曾看到一則關于學校生命教育的案例,或許對學校法制教育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案例中,一名學生在學校跳樓自殺,此類事件一般是學校的"封殺"事件,然而該學校的校長卻不顧政府、媒體的壓力,毅然帶領全校師生為這名學生舉辦追悼會。大多數學校在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總是對學生高呼珍愛生命,生命何其珍貴,另一邊卻對周遭生命的隕落置之不理,這樣的生命教育的意義在哪里?同樣的,學校在進行法制教育時,大肆宣揚法律知識,號召學生知法守法用法,可是當學校公共生活中學生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學校漠然處之,這樣的法制教育又怎么會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律信仰?因此,在學校公共生活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法律知識,還要將保障權利與履行義務落到實處。比如,教育法中明文規定教師不得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如果在學校中出現此類事件,學生能敢于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學校能保障學生維權的順利進行,那么,這樣的法制教育才是鮮活的,才是服務于生活的。只有將法制教育置于生活情景之中,利用生活事件進行法制教育,將小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法制教育相結合,真正在實踐中、在學校公共生活中進行法制教育,才能達成法制教育的目標。
在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時候我們面對著一個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那就是成人法律意識的淡薄,違法現象的泛濫,維權意識的缺失。連成人的法制教育都存在問題,我們對小學生的法制教育的期望值不能過高,也不能急于一時,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通過對小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法制教育,在年幼的時候將"法"的意識植于他們心靈之壤,將權利與義務的概念種于他們幼小的生命之中,他們心中不會燃起民主法制的希望之光。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就是將法律的條款細化到學生的生活之中,讓學生面對問題學會選擇,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的合法權益,最終,學會更好地生活。
參考文獻:
[1]過振蘭: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實踐與思考,載《科研經緯》。.
[2]李翠君:對小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方法與手段的探討,載《學科教學探索》。
[3]許靈:生活化的道德教育,載《天中學刊》2005年6月。
關鍵詞:中職學校;政治教學;法制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3-0274-02
近年來,我國未成人犯罪率不斷上升,犯罪低齡化日趨突出,已越來越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當前有些中職學生整體素質較差,特別是在組織紀律觀念、服從意識和法制觀念方面表現更差。職業教育要想為市場培養合格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和勞動者,就必須大力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使其先成為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法公民。《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法制教育的學科滲透是進行中小學法制教育的主要途經和必由之路。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政治教學在完成德育任務的同時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則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在日常政治教學中,我們應當緊抓學科特點,深挖文本內涵,找準恰當的滲透點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法律素質,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那么,如何在政治課堂中“潤物無聲”地滲透法制教育呢?在實際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現在的中職政治教材中有一學期的教材都涉及到法制教育,是滲透法制教育的最有效途徑。在政治教學活動中,我們應當在深入分析教材,向學生傳授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找準契機進行法制滲透,巧妙地將法制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潛移默化中樹立學生的法制觀念。如講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時,結合學生們的日常行為進行分析,談曠課、撒謊、夜不歸宿所帶來的危害。在講《刑法》中關于刑事責任年齡和責任能力的劃分時,從學生們自身所處的年齡段來展開分析,并以法律規定刑事責任年齡的目的是什么展開辯論,最后歸納總結,讓學生意識到違法與犯罪,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們的法律意識。
二、在平時的文書寫作中滲透法制教育
從中職學校學生培養目標我們可以看到,應用文寫作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日常的政治教學中可根據各式司法文書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全面而生動的法制教育。比如在講《合同法》時,除了教會學生各種不同合同的寫作格式與注意事項之外,還明確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查找相關的法律知識,了解相關的法律要求,知道如何填寫合同才能最有效地保護自己和單位的利益不受損失,同時要求學生嘗試制定不同的合同文本。在講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要求他們在今后自主創業從事經營時都要誠信為先,學會換位思考,拒絕欺騙或侵害消費者權益。始終謹記自己既是經營者也是消費者。此外,寫政治小論文也是滲透法制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學生寫小論文時就事論事,我充分利用小論文這種寫作形式,指導學生針對班級、社會中的不文明、不規范行為,甚至違法犯罪現象,利用小論文這個交流平臺將自己的內心真實地表露出來。同時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對學生反映出的問題加以消除。這樣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更具有針對性,效果也更加顯著。
三、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滲透法制教育
生活無小事,事事皆育人。生活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在德育教育中,我們除了教會學生課本上的知識之外,還必須主動拓寬教育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自然也成為滲透法制教育的絕佳途徑。首先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實施法制教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不僅利于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利于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及鑒賞能力推薦有關書籍,并教給他們如何從書籍中增強自身的法制觀念。同時,要求學生在家觀看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今日說法》、《道德觀察》、《法治在線》等欄目,通過對法制事件的思考、分析,不斷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其次是開展保質保量的課外活動或第二課堂。這也是一個在政治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有效手段,可以組織一些關于法制教育的主題活動,如舉辦相關的演講、辯論、模擬法庭等等,這些活動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而且還能使學生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另外,還可以定期舉行普法主題班會和法制講座,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結合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違法事件的資料,開展交流討論,通過廣泛參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法律法規知識,使學生懂法、守法,提升學生的法制觀念和守法的自覺性。
四、用自身的法律素質去影響學生
教師既是學校法制教育工作的主導,又是開展法制教育的主體。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思想意識的影響無疑是直接的,只有教師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才能培養出具有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合格人才。因此,教師應不斷完善、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和法律素養,認真學習《教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在教學實踐中身體力行,既言傳,又身教,處處嚴以律己,以身作則,以良好的師德師風陶冶學生,從而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的神圣重任。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意使用恰當詞語和文明語言,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應采取說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客觀公正,以理服人,循循誘導,對學生多表揚少批評,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在課堂內外抓住一切有利契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關鍵詞】西部農村 中學 法制教育
中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學校法制教育的實施效果與整體的國民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學生法制教育的加強對于國家、社會以及學生自身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能夠讓中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為依法治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創造基礎。
一、西部農村中學法制教育現狀分析
1、西部農村中學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地區的中學法制教育教師普遍都比城市要少,尤其是專業的教授法律的教師更是稀缺,而且在西部農村地區,有的地區非常貧困,一個班級也就是七八個學生,學生的教學資料以及基礎設施都非常缺乏,大部分有條件的中學也只是有相關的兼職教師來進行教學,他們是專業素質普遍不高,而且,有的地區的中學班主任需要同時管理幾個班級的事務,所以在班級學科建設方面的管理相對薄弱,主要管理目標是維持教學的正常進行,至于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的專業能力容易受到忽視,這種師資力量的缺乏以及班主任管理上的不嚴格,使得西部農村地區中學的法制教育不能得到實際的落實。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國家政策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對法制教育的重視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以及教師的參與熱情普遍不高,認為這對于提升成績沒有用處,這種傳統的教育思想阻礙了法制教育的落實和有效的實施。
2、西部農村中學生家庭教育的缺乏以及教育形式單一
初中階段是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黃金時期,加強法制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法制觀念,是21世紀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為學生將來成為一位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礎[1]。學生法制觀念的樹立除了學校教育的作用,同時與家庭教育也是關系密切的,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家庭都缺乏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再身邊,這些學生一般性格比較孤僻,而且自制能力比較差,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就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而且中學生大部分都在住校,平時家長管教時間較少,學生也比較容易出現逃學、參與社會不良活動的問題。另外關于法制教育的活動開展也比較單一,在國家政策的積極鼓勵下,很多地區都舉辦了法制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互動,但是參與主體還是城市學生,農村中學生有的只是選代表參與,達到的教育作用比較有限。
二、西部農村中學法制教育的發展對策
1、轉變西部農村法制教育觀念,增強教育實效性
西部農村地區教師應該轉變重智育輕德育的觀念,要處理好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系,對農村中學進行法制教育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進行教育[2]。首先應該遵守因材施教的特點,西部農村地區與城市的中學教學存在一些不同,在教學中應該結合農村中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對中學教學內容進行修改,在考試中增加法制知識,加強學生的重視,在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多增加一些實際案例的講解,避免學生因為理論性的法制知識而失去學習興趣。另外,還應在遵循自我教育的原則,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學習好法制知識的關鍵內在因素,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進行法制教學的引導,鼓勵學生利用法制知識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樣能提升學生的運用能力。
2、西部農村中學教師需要依法施教,增加教學實踐
教師法制觀念的提升是依法施教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在職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的參加學校組織的法律專業知識培訓,針對教學需要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3]。在教學中應該積極的遵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做到學以致用,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法制素質,另外,西部農村地區的中學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對學生的合法權益進行充分的尊重,當出現學生違紀情況時,教師應該從思想道德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使學生能夠認識到錯誤,堅決杜絕體罰學生以及語言侮辱學生行為的發生,進行依法施教,尊重學生的受教育權利。此外,還應該增加法制教育的實踐性,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請進來”就是請交警部門、禁毒部門等走進校園開展相關的法制教育活動,“走出去”就是到學校外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正確的使用法律、遵守法律。
結束語:
中學生法制教育的實際狀況將會對其自身的健康成長產生直接的影響,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人們的思想以及教育程度比較落后,法制教育比城市地區相對缺乏,師資力量也是一大問題,針對這種實際情況,西部農村地區的中學應該提高對法制教育的重視,明確學習目標,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增強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楊春紅.農村中學生法制教育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 數學課堂教學 法制教育 數學游戲
在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要考慮到眾多可能的因素。一方面初中生正處在身心迅速發展階段,模仿性強,可塑性大,是形成法律意識、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另一方面,他們的情緒易偏激、沖動,容易意氣用事。再加上我國正處于經濟和法制的轉型期,社會各種陰暗現象腐朽思潮抬頭,容易使初中生在困惑、迷惑中隨波逐流,走向歧途。且當前學校學生違紀現象突出,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廣播、電視等媒體的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體呈上升趨勢,這些充分說明提高初中生的法律意識迫在眉睫。因此,數學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數學課,根據學生的實際,多形式、多渠道、靈活多樣地進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我就以下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數學課堂教學與法制教育的關系
在數學課堂中一定要明確數學知識的傳授與法制教育的關系,切不可把法制教育當成一節課來講,法律涉及范圍極廣,講起來就沒完沒了。法制教育只是滲透,是點綴。如果我們把數學課上成了法制課,那就談不上在數學課中滲透法制教育了。在數學課堂中,數學知識的傳授是主,其他如法制教育、習慣養成教育、安全教育等是輔助,教師應明確關系,靈活安排。
二、課堂教學中的法制教育
在不改變教學計劃和新課程標準理念的前提下,對各學科專業授課的內容預先進行巧妙設計,在所要講授的內容中努力尋找法律知識的切入點或滲透點,在向學生進行一般知識教育的同時,將法律知識教育自然融入學科教學過程之中。如在講授問題“兩輛載重5噸的貨車運一批機器,怎樣裝車能一次運走?”時,就可以給學生滲透有關貨車超載所造成的危害;在講授有關植樹問題時,可講環境保護的知識;在講效率問題時,可向學生滲透《產品質量》的知識;在講教育儲蓄一節時,可向學生滲透稅法的有關內容;進行“平均數”的教學時,在講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要做誠實的人的教育,培養學生誠實的良好品德。這樣做的優點:一是可以較好地解決法制教育與一般教育在課時上的矛盾。滲透教育追求的是與主課內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師在主課中設置專門時間來進行法制教育,而是在課堂教學中自然地滲透,這樣不僅僅有助于豐富主課內容,還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二是可以較好地解決法制教育與教學計劃之間的矛盾,法制教育內容的滲透是依主課內容確定的,無需改變教學計劃,也無需重新編印專門的法制教材,只是通過授課教師的巧妙安排來實現法制教育。三是可以充分調動青少年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具體的課本內容來演繹法律條文,使抽象的條文形象化、實用化,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
三、結合數學游戲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法制教育;法治素養
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獲得良好的法制教育是成為法治社會中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在遵循“依法治國”理念的現代社會,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國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經過了多年的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果,使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制素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之處。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高職教育以職業教育為主要目標,目的是培養技術型人才,而普通高校則以培養理論研究型人才為目標。教育目標的差異,決定了兩類高校在進行法制教育方面應當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學界對法制教育的研究一般只籠統地針對高校,而未對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加以區分。綜合上述因素,專門針對加強我國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研究是有重要的意義的。
一、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未獲得普遍重視,逐漸喪失了應有的重要地位,從原本獨立的一門課程變為被納入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程的范疇,成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的一個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框架內,法制教育受到了嚴重的束縛。
首先,法制教育的內容被高度縮減,使學生難以獲得對社會主義法制的全面認識。“法律基礎”課是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法制教育本身應當包括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訴訟法等核心內容,而現在的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法律基礎”部分將上述核心內容高度濃縮后,變為僅僅只有三章,共八十多頁,內容上只介紹相關概念,強調“法律精神”、“法治理念”等,缺乏法律基礎知識,難以使學生系統掌握成為合格法治社會公民所應當具備的相關法律知識。也正因為如此,學生盡管對學習法律的重要性有較為清楚的認識,但對“法律基礎”的學習卻缺乏熱情。
其次,法制教育缺乏相關專業課程的配套支持。一般而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共計五十四個課時,作為法制教育核心的“法律基礎”部分內容僅占全書內容的八分之三,這也就意味著“法律基礎”部分只有區區二十個課時。而學生在專業課程之外最多開設與專業相關的部門法課程,其它部門法則只能依靠對法律有興趣的學生自學。可見,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課時極為不足,而相關法律專業課程開設又少,這對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法制素養是不可忽視的軟肋。
最后,優秀師資隊伍的缺乏也是高職院校法制教育所面臨的困境。相當多的“法律基礎”課程教師都未經過法律知識的專業訓練,往往由思想政治教師主講。這導致鮮活的法律運用變成了枯燥的概念、原則的講述。而且,在有限的課時內,“法律基礎”部分的教學手段僅以課堂教學為主,難以吸引學生的足夠關注。究其原因,在于很多高職院校并不重視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在這種觀念指導下,不僅法制教育的課時極為有限,教育經費也嚴重不足。
可見,法制教育系統性的缺乏和教育實踐中的忽視使得我國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據調查:“目前獲得法律知識的途徑:排在前三位的是:媒體、法律課和學校普法教育,但調查發現通過學校普法教育和法律課獲得法律知識的只占20%和30%”【1】。可見學校的法制教育遠遠滿足不了需要,還有待加強。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中不僅普遍存在學生法律知識欠缺,法律能力不足,導致學生在校期間以及進入社會后難以有效地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更為嚴重的是由于法治觀念的淡薄,少數學生還存在違法犯罪行為。2003年3月28日,在南京市浦口區檢察院掛牌成立了全國首家大學生犯罪預防中心,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南京10所高校成為首批中心成員。之所以要建立這個“大學生犯罪預防中心”,是因為該院通過調查分析發現,2001年該區在校大學生的犯罪率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比2001年上升120%,并且還得出結論,大學生犯罪大多是因為不懂法【2】。
對此,筆者在所任教的高職院校進行了法制教育狀況問卷調查,針對二年級、不同專業的高職學生發出200份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166份。通過調查發現,僅有不到5%的學生認為平時所學法律知識能夠滿足需要,近96.4%的學生很少或根本沒有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平時所學法律課程除了“法律基礎”及選修課中的勞動合同法、合同法外,主要集中在專業法律課程,如財經法規、經濟法、稅法、會計法規、政策法規與職業道德、導游政策與法規等。至于調查問卷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法律常識,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現出還處于蒙昧狀態,如對“甲殺人后自殺,親屬是否負責”,43.4%的學生回答“應負責任”,12.7%的學生回答“不知道”,這表示56.1%的學生不了解刑事歸責原則。可見,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掌握法律知識的狀況,令人堪憂。
二、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定位
如何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素養,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工作中的當務之急。對此,筆者以為解決之道在于應當準確地定位法制教育的目標,改革法制教育的課程體系,這是強化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
鑒于我國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現狀,準確定位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是完善我國高職院校法制教育首先應當思考的問題。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制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可見,確立法治觀念,使人人能夠知法、守法、用法是國家對每個公民的基本而求,高職院校學生也不能例外。因此,我國高職院校法制教育應當定位為知法、守法、用法的教育。
筆者認為該定位可分為三個層面:即傳授法律知識,形成法律能力和培育法治觀念。作為社會公民應當懂得權利之所在,義務之所系,而這可以通過法律知識的學習來解決,可見法律知識是基礎。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法律能力的形成將無從談起。法律能力是指在社會生活中運用法律的能力,法律能力的形成將有助于其維護合法權益和承擔法定義務。而法治觀念的確立是法制教育的最終目標。只有掌握法律知識、形成法律能力并且具備法治觀念的大學生才是符合時展要求的大學生。在實現我國法制教育目標定位方面,我們不僅應當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治觀念,還應當提高教學管理人員對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只有他們認識到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才會重視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并在各個方面給予有效的支持。
三、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完善
為了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素養,從法律知識、法律能力和法治觀念等層面推進我國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培養合格的知法、守法、用法的高職院校學生,筆者以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1.教學方式的多元化
鑒于目前法制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學方式的多元,從而盡可能地吸引學生的關注。法律作為實踐性很強的社會學科,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制教育應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和開放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典型案例來達到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目的,使學生將所學得的法律原理能夠結合教學案例來進行思考、分析與判斷,引導學生思考法律規定的合理性,從而提高其法治觀念。應當注意的是,如美國著名大法官霍姆斯所說的:“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所選擇的案例應當與學生的生活有緊密的聯系,這樣更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技術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逐步普及。多媒體教學是利用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將教學中涉及的文體、圖形、圖像、聲音等媒體資料加以組織來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增進教學的效果,使原本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富有趣味性。法律作為一門經世致用的學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必須緊密結合,其成功經驗也可以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客體改革所借鑒。
2.課程結構與內容的重點化
現在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是作為公共基礎課,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的“法律基礎”部分出現,不僅課時有限,內容簡單,而且由于其強烈的意識形態性,使學生將其與政治課程相等同而喪失了學習的熱情。筆者以為應當基于國家的教育方針、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目標的特殊性和大學生法律素養培育的重要性等方面因素的綜合考慮而合理安排相關的法律課程,將法制教育的課程單獨開設,優化其結構并突出其內容。古希臘哲人柏拉圖曾說:“法律是一切人類智慧聰明的結晶,包括一切社會思想和道德。”那么,學習法律知識就如同在學習一切人類智慧聰明的結晶,包括一切社會思想和道德,法制教育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以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法制教育為例,法制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遵紀守法意識,與高職院校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相結合,能夠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之外,潛移默化地接受在今后的從業生涯中應當遵守的職業道德和行業法規。除了傳統的法律基礎課程應當予以重點化外,還應當結合專業課程開設相關的法律課程,從而引導高職院校學生多渠道接受法制教育,如旅游專業可開設旅游法,會計專業可開設會計法等。上述法律課程的開設,應當在結合專業特點的基礎上,采用必修或選修的方式進行。只有與專業課程的學習緊密結合,才能夠使學生認識法律的重要性,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教育手段的多樣化
在傳統教育理念中,人們認為大學是進行理論傳授的場所,至于如何運用理論則是學生工作后的事情。受此影響,我國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缺乏與社會的溝通與互動,過于側重法律知識的講授,強調學生對法律知識點的掌握和分析。在教學方法上以課堂教學為主,未足夠關注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形成和法律能力的培養。這實際上導致“向學生掩蓋了實際發揮作用的具體法律規范和法律沖突”【3】,而在課程知識的學習與社會生活反差過大的情形下,法律制度本身難以獲得學生的認同,其法律能力的培養也難以符合時代的要求。盡管通過課程的科學設置能夠使學生掌握法律知識和提高法律能力,但是法治觀念的形成僅僅依賴于課程的設置是遠遠不夠的。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制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的學習。因此,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應當注重課堂教學和理論教學,另一方面則應當注重通過實踐性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法律能力,展示并使學生理解法律規定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降低學生畢業后與社會接軌的成本,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為了提高法律素養,還應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旁聽法院的審判;參加法制的宣傳活動;以學生社團組織為紐帶,定期邀請專家舉行法律講座等。此外,還可以通過組織舉辦報告會、演講會等多種教育形式,開展生動的法制宣傳,使學生能夠切身的感受到“法治”就在身邊。
4.法制教育師資的優化
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成敗取決于師資隊伍的建設,缺乏高素質的師資難以培養出掌握法律知識具備法治觀念的高素質大學生。但我國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師資并不盡如人意,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尤其是部分教師的專業素質難以滿足要求,因此,為了提高法制教育師資的專業素養,應當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專業培訓,使其熟練掌握法律專業知識。同時,各高職院校應當明確法制教育教師的專業資格,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采用法律專業畢業生從事法制教育教學,從而使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在師資隊伍方面獲得過硬的保證。
注釋:
【1】王寶生,楊琳:《高職院校學生狀況調查、分析與對策》,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一、搞好校園環境建設,推進學校法制教育
校園環境建設分為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學校通過對學生法制意識和日常行為習慣養成的影響來推進法制教育。在制度建設方面,學校提出“以德立校、科研興校、依法治校”的辦學目標,建立了學生自主教育機制;在學校管理上改變傳統管理體制,實施了班級責任承包制、班長值周制和學生值周制;建立《文明班集體量化考核評比辦法》等評價機制,對提高師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全面實施依法治校起到了導向作用。學校先后舉辦“教室、宿舍文化評比”、“學生情況調查”等活動,廣泛征求學生對學校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們樹立主人翁意識。優化學校教育環境,加強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的養成,加強對學生的常規管理,學生中一些不文明行為明顯減少,文明禮儀、衛生習慣得到加強,對良好班風、學風的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將法制教育工作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改善校園軟環境。在學校的圍墻、教學樓走廊和教室墻壁上張貼了許多名人名言和警句,讓這些名人、名言、警句時刻陪伴著學生,鼓勵學生健康成長,將《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與校園的美化融合在一起,既讓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又提高了法制意識和安全意識。在校園廣場設置“法制教育宣傳欄”,定期召開主題班會,有計劃地向學生宣傳法律知識,通過剖析法律現象,用觸目驚心的實例教育和感化學生。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不斷開拓視野,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培養才干,不斷在實踐中認識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學校創建“平安校園”,舉辦“和諧校園,從心開始”、“禁毒教育”等主題班會,舉辦“做誠信人,辦誠信事”演講比賽、辯論賽、宣傳板報等活動,學生積極參與,增強了法律意識,學會了自我保護。
二、法制教育融入班級管理中
采取科學措施加強班級管理工作,也會對學生法制意識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針對班中學生的典型案例,通過家訪、心理輔導開展法制教育活動,形成社會、學校和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不斷調整與改進輔導計劃,可以取得更好地教育效果。建立學生成長檔案是加強班級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成長檔案記錄了學生成長過程中學習、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點滴變化,為班主任客觀評價學生,教育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提供第一手資料,對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做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教師必須要有一顆寬容之心、愛心以及耐心,要給存在“問題”的學生以改錯的時間和機會,及時地幫助和教育學生,使他們增強法制觀念,學會自我管理。
三、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