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融工程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25
[中圖分類號]F83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08-0164-01
1 金融系統工程簡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各個國家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愈加緊密,跨境資本流動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呈現日新月異的發展現狀。金融系統對國家經濟產生明顯影響,金融體系是一個具有高度復雜結構的系統,且不斷發生演化。金融系統具有虛擬性、開放性、多層性、規模巨大性等諸多特點,受到決策不確定因素影響,金融系統更加趨于復雜性。
2 證券投資基金評價案例分析
2.1 研究意義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間接集合投資模式,是經濟市場發展產物,與人們專業化理財服務需求相吻合。證券基金運作涉及大量投資專家的基金管理公司的運作與管理。證券投資基金具有間接性、投資費用低等特點。我國基金多為契約型基金,與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現狀相符。
2.2 研究背景
我國基金業始于1991年,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其發展里程碑為《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頒布實施。由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與渣打銀行集團、匯豐銀行集團聯合創立的中國置業基金,是我國首個規范化投資基金。隨著經濟與基金行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基金亮相滬深交易所,開辟了我國基金發展新時期?;鸢l展的同時,我國金融監管也在不斷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頒布與實施,促進了我國基金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2.3 基金評價意義
基金評價對象包括投資者、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本身以及基金市場。有效的基金評價對我國證券市場健康和諧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可以幫助投資者掌握基金知識,進行理性投資,同時又可以加強相關部門對基金管理公司的有效監督。通過基金評價對基金進行評價與考核,有利于企業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是完善我國基金市場,規范我國基金業健康和諧發展的有效切入點。
3 我國投資基金評價問題分析
3.1 基準選擇
相比模型選用,基準的選取對業績的影響更大,業績比較基準成為投資者評價基金管理公司業績的重要指標。隨著基金市場不斷發展,基金產品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不同基金需要選擇不同的比較基準。比較基準是證券基金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國內基準指標體系建設與應用仍存在一定漏洞,無法經受長時間的考驗,也無法獲得廣大投資者的普遍認同。
3.2 樣本選擇
樣本選擇也是證券基金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樣本選擇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存在生存偏差成為金融界廣泛議論的話題。不同樣本群體,選取樣本時間等都會對樣本分析結果產生直接影響。由于我國基金業發展時間較為短暫,樣本數量有限,導致基金可能偏離初始承諾的投資理念,樣本調查所呈現的問題并不能反映實際情況。
3.3 我國基金產業實際價值的確定
基金凈值是評判基金業績的重要量化指標,其是否科學合理對于維護基金相關人員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國內基金凈值計算方式為股票市值、現金與國債市值相累加,此計算方式考慮范圍較為全面。但我國基金重倉股現象比較普遍,導致凈值計算存在一定水分,無法對我國基金產業實際價值進行估量,還會增加基金持有人成本。
4 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策略
4.1 加強基金立法,監管與自律工作
證券基金監管可以分為3個層次:法律約束,規章制度約束,自律管理。通過相關法律法規構建我國證券投資信托制度的法律框架,塑造良好的證券基金發展環境,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通過規章制度,細化基金管理工作內容,充實管理機制,確保基金管理人行為能夠有章可循。通過人員和行業自律,強化基金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約束相關工作行為。
4.2 加強基金信息披露機制建設
有效的基金評價依賴大量有效基礎數據信息,包括數量性信息、描述性信息等。建立有效的基金評級體系,必須加強相關數據信息的披露。首先證券基金監管部門可以要求企業公開基金投資目標、投資范圍等內容,明確對基金契約等法律文件中的定義闡述。避免企業運用模糊化、空泛化、概念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加強基金內部管理運作信息溝通與交流,及時改進基金凈值核定計算,促進信息流通與披露。
4.3 為基金發展提供穩定的稅收優惠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較為特殊的信托,其財產利益主體未發生轉移。政府需要對基金運作進行必要的稅收優惠,推動我國基金業和諧快速發展。以稅收優惠為導向,緩解目前存在多重征收基金稅收的問題,逐步與國際通用稅收政策接軌。結合我國投資行業與投資者實際情況,建立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稅收優惠體系,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政策預期,有利于證券基金市場形成較為穩定的資金補充渠道,有利于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關鍵詞:基坑支護;地下連續墻;兩墻合一;超深基坑
中圖分類號:U213文獻標識碼: A
1.工程概況
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工程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泰達MSD現代服務商務區內。作為具有國際水平的地標性建筑,集高檔辦公、酒店、零售、公寓、娛樂功能為一體,建成后將成為“濱海第一高度”、天津國際化地標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占地面積27772㎡,總建筑面積為389980㎡,包括一棟高層塔樓、5層裙房及4層地下室。其中塔樓為核心筒結構,地上97層,總高度530m。裙房部分開挖深度為22.95m,塔樓部分開挖深度29.45m,局部電梯井為-30.35m。
2.周圍環境
本基坑工程的周邊環境相當復雜,基坑南側與濱海新區第一大街相鄰,距基坑約40m處為市民廣場;基坑西側與新城西路相鄰,距基坑約60m左右為別墅群;基坑北側與廣達路相鄰,距基坑約40m處均為MSD辦公樓和中央花園地下停車場;基坑東側與廣場西路相鄰,距基坑約50m處為濱海新區法院和檢察院。周邊建筑物地基基礎均采用樁基礎?;铀闹艿缆返叵聻橛昱潘艿篮团盼酃艿?,在基坑西側、南側與道路之間埋有燃氣管道,最近的管線距基坑支護結構外墻6~9 m?;游鱾燃澳蟼仍O地下交通通道,其結構為整體箱式結構,其頂板位于地面下約4~5m,外墻距本次工程外墻約10~15m。
3.工程地質條件
3.1 地層結構及特征
根據本工程地質勘查報告,本場地埋深202.00m 以上從上至下揭示了第四系全新統(Q4)、上更新統(Q3)、中更新統(Q2)、下更新統(Q1)海相、陸相、海陸交互沉積地層,均為第四紀松散沉積物。地層呈水平層狀分布,土性主要為人工填土、淤泥質粘土、淤泥、粘性土、粉土、粉砂等。場地埋深約17.50m以上淤泥質土、淤泥等為典型沿海軟土,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壓縮性高,土質強度低,其下各土層總體漸好,強度漸高。
3.2 水文地質條件
本工程潛水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以蒸發形式排泄,水位隨季節有所變化,一般年變幅在0.50~1.00m 左右,初見水位埋深1.85~3.15m,靜止水位埋深1.05~1.75m。
根據地基土的巖性分層、室內滲透試驗結果及區域水文地質資料,場地埋深約62.00m以上可劃分為3個水文地質段。
1)上層滯水含水段
不連續分布,含水層主要為人工填土(Qml)中雜填土,隔水底板為全新統上組第Ⅰ陸相層粘土。
2)潛水含水段
埋深約19.00m以上全新統中組第Ⅰ海相層(Q42m),土性主要由淤泥、淤泥質粘土及粉質粘土組成,該段淤泥、淤泥質粘土屬不透水層;粉質粘土屬微透水層,為潛水含水段的主要含水層,總體上潛水含水段含水層不發育,該段局部與上層滯水貫通。
3)微承壓含水段
根據場地地層分布,將場地埋深約19.00~62.00m 段可分為2 個微承壓含水層及3個隔水層。
第一承壓隔水層:一般埋深約19.00~24.00m段全新統下組第Ⅱ陸相層沼澤相沉積層(Q4
1h)粘土及河床~河漫灘相沉積層(Q41al)粉質粘土,屬微透水~不透水層,為潛水含水層與其下的第一微承壓含水層的相對隔水層。
第一微承壓含水層:含水層為一般埋深約24.00~29.00m段上更新統第五組第Ⅲ陸相層(Q3eal)上部粉土為第一微承壓含水層。
第二微承壓隔水層:埋深約29.00~40.00m段第Ⅲ陸相層(Q3eal)下部粉質粘土、上更新統第四組第Ⅱ海相層(Q3dmc)上部粘土屬微透水~不透水層,為第一微承壓含水層與第二微承壓含水層的主要隔水層,上更新統第四組第Ⅱ海相層(Q3dmc)下部粉質粘土總體屬微透水層,可視為第一微承壓含水層與第二微承壓含水層次要隔水層,由于該層土一般夾粉土透鏡體,局部與下覆的第二微承壓含水層貫通,對該層土的隔水效果有較大的不良影響。
第二微承壓含水層:含水層為一般埋深約40.00~56.50m段上更新統第三組第Ⅳ陸相層(Q3cal)粉砂。
第三微承壓隔水層:埋深約56.50~62.00m 段第Ⅲ海相層(Q3bm)上部粘土,屬不透水層,為第二微承壓含水層與其下含水層的隔水層。典型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剖面圖如下圖:
典型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剖面圖
4.基坑圍護方案選擇與設計
4.1 支護方案選擇:
本工程基坑最大開挖深度30.35m,屬超深基坑,安全等級為一級,且本工程地處市區繁華地段,周圍建筑物眾多且距離過近,不具備大開挖或土釘墻等其他支護條件。根據基坑周邊環境、開挖深度、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等條件,基坑周邊采用1m“兩墻合一”地下連續墻”結合坑內臨時支撐系統作為基坑圍護體,地連墻既作為基坑開挖階段的擋土止水圍護體,同時又作為地下室結構外墻。
4.2 支護設計
4.2.1 “兩墻合一”墻體設計
本工程地下室周邊采用“兩墻合一”地下連續墻,在施工階段作為基坑圍護結構,同時起到擋土和止水的目的;通過與主體地下結構內部水平梁板構件的有效連接,在正常使用階段作為地下室永久結構外墻。地下連續墻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水下C40,抗滲等級S12,墻厚1m,墻體埋深42m。本工程裙樓與塔樓基坑分兩期施工,在裙樓與塔樓交接處設置一道0.8m厚臨時地連墻,墻體埋深42m。為增加地墻接頭處的止水和防滲性能,本工程地下連續墻槽段間施工接頭采用十字鋼板剛性接頭,為增加地墻接縫的止水性,地墻槽段間接縫外側設置高壓旋噴樁。地下連續墻通過預留插筋、鋼筋接駁器剪力槽等措施與結構剪力墻、結構環梁及基礎底板等連接。
4.2.2水平支撐結構
本工程采用順作法施工,裙房基坑豎向共設有四道鋼筋混凝土水平支撐,第一道支撐中心標高為-2.60m,第二道支撐中心標高為-9.20m,第三道支撐中心標高為-14.20m,第四道支撐中心標高為-19.00m。塔樓區共設有五道鋼筋混凝土水平支撐,前四道中心標高同上,第五道支撐中心標高為-23.5m。第一道水平支撐及圍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地連墻頂冠梁以及第二道~第五道鋼筋混凝土支撐及圍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訃o結構效果圖如圖1。
圖1基坑圍護結構效果圖
5. 施工工藝
5.1 地連墻施工
本工程地連墻采用一臺半導桿式HB-12型液壓成槽機進行成槽作業,成槽護壁泥漿為優質膨潤土泥漿。按槽段長度擬采取三抓成槽,成槽過程中確保泥漿液面不低于導墻面300mm。確保成槽垂直度是地下墻施工質量的關鍵,在施工時必須派專人與成槽司機配合,嚴格控制其垂直度,專人負責在槽口測量成槽機鋼絲繩的對中情況,稍有偏差即指揮司機糾正。
5.2 土方開挖及支撐施工
5.2.1 土方開挖原則
為確保安全,開挖嚴格遵循“時空效應”的理論,按照“分區、分塊、分層、對稱、平衡”和“隨挖隨撐、嚴禁超挖”的原則進行開挖。
5.2.2 施工步驟
根據基坑支護設計方案及土方開挖方案,裙房區基坑土方開挖將分為五步。第一步開挖到第一道混凝土支撐底標高-3.05m,其后澆筑第一道混凝土壓梁和支撐;待第一道水平支撐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開挖至第二道支撐底標高-9.7m,其后澆筑第二道鋼筋混凝土支撐和圍檁;待第二道水平支撐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開挖至第三道支撐底標高-14.7m,其后澆筑第三道鋼筋混凝土支撐和圍檁;待第三道水平支撐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開挖至第四道支撐底標高-19.5m,其后澆筑第四道鋼筋混凝土支撐和圍檁;待第四道支撐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開挖至底標高-23.7m,其后澆筑墊層及基礎底板。
主樓區基坑土方開挖將分為六步,前四步同裙房區,待第四道支撐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開挖至第五道支撐底標高-24.0m,其后澆筑第五道鋼筋混凝土支撐和圍檁;待第五道支撐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開挖至底標高。
6.3 基坑降水
6.3.1 淺層潛水及承壓含水層的降水
基坑內部淺層潛水及第一微承壓含水層由于已被地下連續墻完全隔斷,采用深井進行疏干井降水,淺層輔以輕型井點降水,疏干降水采用深井降水措施,降水深度控制在坑底以下0.5m~1.0m。基坑開挖至基底后繼續進行降水,確保地下水位位于落深區基底以下不小于1.0m;第二微承壓含水層采用降壓井,采用“按需、適量”的原則,盡量少降,同時加強坑周地下水位、及周邊道路、管線、建筑變形的監測?;娱_挖時,坑內的深井及淺層布置的輕型井點應全部開放,并有提前3周的預降水時間。
6.3.2 基坑場地內地表明排水
1)在基坑內每層土方開挖的土層面應挖成 3-5%的坡面,形成自然泄水坡以防基坑積水。
2)當開挖至基底標高后,離地連墻邊6m以外處設置一條深300mm,寬300mm環形排水盲溝,將溝內填Φ40mm 碎石溝,并設臨時集水井,隨時將積水排走。
3)坑外一定距離應設置由集水井和排水溝組成的地表排水系統,避免坑外地表明水及大氣降水流入深基坑內。
7. 基坑監測
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委托第三方進行基坑監測,主要監測項目:連續墻及支撐水平位移、沉降、傾斜監測,鋼筋應力監測,地下水位監測,地基隆起監測,周邊建筑物及道路沉降監測,地下管線的垂直及水平位移監測等。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現場安全巡視檢查頻率為基坑開挖深度H10m ,2次/1天;底板澆筑后≤7日,2次/天;7—28日內,1次/天;≥28日,1次/3天;拆撐期,1次/天。
8.結束語
該工程施工期間未發生任何事故和險情,“兩墻合一”地連墻基坑支護方式應用成功。通過該支護方式的設計與施工實踐,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
1)對于位于市區周圍環境復雜的超深基坑,采用“兩墻合一”地下連續墻進行基坑支護,能充分發揮地下連續墻剛度大、整體性好、變形小、抗滲能力強的特點,基坑開挖安全性高,對周邊環境影響小。
2)通過地下連續墻及支撐鋼筋應力、支撐軸力等監測,分析掌握支護結構受力狀況和變化情況,可使整個施工過程處于可控狀態,可為優化施工方案、加快施工進度提供科學依據。
3)嚴格控制地下連續墻的成孔質量、混凝土澆筑質量及土方開挖順序,是“兩墻合一”地連墻施工方案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何伯森.建筑工程施工質量評定標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關鍵詞:入境商務旅游者;金融服務;滿意程度;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6—0098—02
引言
上海一直都致力于將自身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要將上海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國家政策的支持、暢通的交通網絡、城市的國際化程度等,更重要的是上海能否為入境商務人士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塑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本文通過建立入境商務人士滿意程度影響因素模型,以上海四星級以上酒店商務住客為研究對象,在多元因子分析的基礎上,研究了金融信息、金融環境、金融參與等影響因素與商務游客滿意程度之間的相關關系,并計算了其影響程度,得出了有關結論。
一、研究問卷設計及數據處理方法
本文的數據主要是以酒店為端口,通過對入境商務旅游者的問卷調查獲得的,反映了整個上海金融服務的情況。本研究采用現場深入訪談和結構性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原始資料,運用SPSS12.0對所得數據進行各項統計分析并得出結論。問卷的語言為英文。筆者于2010年年初進行了預調查,發放問卷20份,并與部分被訪者進行深入交談,在此基礎上對問卷中開放式問題的比例進行了調整,對語義表達不清的地方和有關指標進行了修正和填補。在預調查結束后選取了上海六家較有代表性的四星及五星級酒店,通過在酒店房間內放置問卷的方式進行實地調研。在此過程中,我們也通過賓館相關人員的反饋,不斷對問卷題目的設計進行修改,以提高準確率和回收率。在2010年2月至12月期間,共回收問卷320份,其中有效問卷210份,有效數據問卷180份,有效問卷率為56.25%。
(一)問卷設計
本文將問卷的內容分為三部分: (1)樣本的人口統計學信息:包括年齡、性別、職業、學歷、職位、目的等;(2)滿意度的評定;(3)與金融服務相關的問題。
(二)研究方法及數據處理方法
在統計分析中,某些變量所代表的指標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是獨立地發生作用的,而是相互影響的。本文先通過降維技術求出少量幾個公共因子,使它們盡可能多地保留原始變量的信息,且彼此不相關。然后根據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確定每個因子的影響力,即重要程度。最后在檢定商務旅游者滿意程度的影響因子與整體滿意度之間的關系時,使用了多重回歸分析的方法。
二、模型設定及實證分析過程
(一)調查對象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及旅游特征說明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人口統計學特征及旅游特征見表1。通過問卷收集得到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商務旅游特別是涉金融的商務旅游人數在樣本總數中占比例較高。這一點與我們的預期設計相符。在被調查者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這也符合大多數國家的金融人士男士居多的現狀。在上海平均滯留時間約為3—5天,主要由中層經理及高層經理構成。
(二)影響商務旅游者滿意程度的因子分析及問卷的信度
通過對問卷的梳理,本文共形成有效變量11個。首先對11個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相關系數檢驗的P值都小于0.05,說明原始變量之間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需要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萃取方法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法對提取的公因子進行旋轉,以使公因子有較滿意的解釋。按照常用的特征大于1的標準,共萃取出 3個公因子,分別是“信息充裕性”(獲取金融信息渠道的暢通性及金融信息獲取的難易程度)、“參與方便性”(金融活動參與度)、“環境舒適性”(上海金融生活環境指數)。
表1 樣本的描述性統計
為了檢驗因子分析效果,對提取的公因子進行了內在信度分析,各個因子的內部信賴度克朗巴赫系數分別為0.753、0.845和0.702,皆在0.7以上,本研究結果應屬可信。
(三)商務旅游者的人口統計學特征與酒店提供金融服務評價因子的差異性檢定
本研究以入境商務旅游者的人口統計學特征與酒店提供金融服務評價因子進行t檢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性別、職業、職位高低、旅游目的等變量下,金融服務評價因子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在性別方面,入境女性商務旅游者對金融服務的評價均高于男性商務旅游者。特別是在信息充裕因子(p=0.021)和環境舒適因子(p=0.016)上,男女存在顯著的差異。究其原因是,女性比較容易適應新的環境,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融入到新的環境中去,而男性相對理性化、模式化,因此,評價較低。其中,也包括女性本身的期望值比男性要低。
在年齡變量中,參與便捷因子(p=0.007)存在著顯著性差異。45歲以下青壯年人群對參與便捷因子的評價低于老年人群。其主要原因是,青壯年人群更多地講究時效、追求信息的及時更新,對各類業務及各類系統的操作也十分熟悉,目的性強。而老年人群普遍職位較高,處事比較穩妥,講究大局觀,同時也有各類助手幫其在需要的時候處理業務。
在是否來過的變量中,參與便捷因子和環境舒適因子存在顯著性的差異。來過幾次的商務旅游者的認同度普遍高于第一次來的旅游者。主要原因在于來過的旅游者熟悉了整個環境,在第一次拜訪的過程中熟悉了各類信息渠道及操作流程,并根據現實情況改變了自身的期望值。
一、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思想
個人以及機構在金融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例如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投資股票市場所面臨的個股風險,以及市場風險等。這些金融風險對于不是從事金融業的公司而言往往是難以駕馭的,也是不愿意承擔的;即使對于專門的金融機構,也并不是愿意承擔所有的風險。我們可以設想,對于一家主要從事國內業務的商業銀行,它愿意承擔關于本國貨幣的一定的利率風險,但是因為不熟悉國際業務,所以一般不愿意承擔匯率風險。因此,社會需要建立一種機制,使得機構能夠按自己的意愿承擔相應的風險(同時具有潛在的收益),而金融工程就是一種具備如此功能的機制。金融工程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倫敦銀行界,當時有的銀行建立起專家小組,對客戶的風險進行度量,并應用組合工具進行結構化管理。這一類工作被稱為金融工程。隨著金融創新的興起,人們對金融工程的認識迅速拓寬,現在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來解釋金融工程,即金融工程是應用金融工具,將現在的金融結構進行重組以獲得人們所希望的結果,它所用到的金融工具,主要是近年來出現的期貨、期權以及互換等各種衍生證券。金融工程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這些基本的金融工具,或是它們的組合,如期權期貨等,達到處理金融風險的目的。一般有兩種結果:用確定性來代替不確定性,即風險;用確定性的損失來代替不確定性的損失,即不利的風險。
二、保險的起源以及基本思想
保險是人們規避風險的主要手段,我們可以從保險的起源看出來。另外,壽險業在發展的初期階段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社會并沒有因噎廢食,而是充分認識到了保險對于社會發展的進步意義,同時,保險業也制定了許多嚴密的規則。這樣,一方面使得保險公司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證,更重要的是,使得人壽保險為社會所接受。在此,我們不局限于各種保險的細節問題,而是從保險的核心出發,探討保險這個行業處理風險的基本思想。
我們以壽險業為例,考慮它的社會定位以及它處理風險的方式。壽險是為了滿足個體規避失去勞動力或死亡時所帶來的風險而出現的一種保險形式。而風險有兩種:生存與死亡。簡單的講,生存的風險就是指個體本身的生存(養老)問題;死亡的風險是指如果個體作為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者,他的死亡或者喪失勞動力,對家庭生活的是災難性的。下面,我們詳細地說明保險業是如何規避這兩種風險。
1.用確定性來代替不確定性風險
對于個人而言,他需要在具備勞動能力期間,進行一定的積累以備將來喪失勞動能力時維持生活。但是,他面臨一個風險,即他并不知道自己能生存多少年,如果積蓄太少并且他的身體一直十分健康,那么,他的積蓄就不夠維持他的生活;反之,如果積蓄相對于他的年齡而言太多的話,他雖然不必為老年的生活發愁,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往往意味著青年時期生活質量的下降??傊?,如果完全依靠個體,沒有人會知道多少積蓄是適當的。生存年金保險是一種有效的解決,可以將這個不確定性的風險用一個確定性的支出來解決。投保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收入,對未來生活的預期,以躉繳或者分期交費的方式,購買一定數量的生存年金。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在失去勞動能力時,還會有固定的生活來源。這就是將不確定性的風險用確定性來代替。
2.用確定性損失來代替不確定性的損失
在保險中,財產保險,壽險,以及健康險等多種保險都是以確定性的小的損失,即所繳的保費來代替潛在的可能出現的巨大的損失。我們還是以壽險為例來看一下這個問題。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對于一個家庭,主要勞動者的死亡會對家庭的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如何規避這種風險呢?死亡保險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一個家庭可以為其主要勞動者購買死亡保險,這樣,如果在保險期間發生意外,家庭則可以獲得相應的保險賠付,從而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而如果一切正常,繳納的保費不會為這個家庭帶來任何收益。保險通過這種方式,使得人們可以將不確定性的損失(大的,且發生的可能性較?。┯么_定性的損失(小的)來代替。
三、工程與保險的定性比較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對金融工程與保險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我們在此用一個表來說明一下二者的關系(詳見表1)。
表1 金融工程與保險的比較
附圖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從金融工程與保險的目的來看,二者都是處理、規避風險的手段,只是它們的標的物不同。同時,它們本身并不能創造出價值,只對社會財富進行再分配而已。換言之,如果一輛購買了保險的汽車發生車禍而報廢,盡管它的所有人可以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但是社會財富確定是減少了一輛汽車,只是這個人規避了車禍造成的財產損失;同樣的道理,有人可能因為持有一份期貨的多頭而獲利,這并不能說明社會財富的增加,因為持有這份期貨空頭的人會因此而蒙受損失,我們只能講,持有期貨多頭的人在此風險的處理上是妥當的。我們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對于持有期貨空頭而遭受損失的人,我們也并不能認為他沒有正確地處理風險。因為從他的公司整體來看,持有該期貨的空頭,可能避免了更大的損失,或者是在這方面出現損失的同時,他在另外的交易中取得了超額的利潤,也就是整體規避風險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正是出于這個考慮,沒有人會對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但沒有得到保險賠付(即一切平安)而感到不快。因此,將衍生金融看作是一種規避風險的手段,我們才可以理解并容許在財務中出現由進行衍生金融交易而帶來的損失,因為這可以看作是為支付的另外一種“保費”。
其次,金融工程與保險處理風險的基本是一致的,都是用確定性來代替不確定性或用確定性的損失來代替不確定性的損失這兩種基本的思路。這兩種方法是規避任何風險的基本方法,而風險自身的特性決定了處理風險工具的不同。因為金融產品與實物資產以及人具有不同的特性,從而決定了處理金融產品風險的衍生工具必然同保險產品不同。事實上,因為實物資產與人具有不同的特性,也使得財產保險與人壽保險產品是完全不同的。
再次,由于金融市場中的風險并不具備財產保險與人壽保險的特性(即當數量足夠多時,會出現頻率的穩定性,也就是滿足大數定律),因此,不可能出現象保險公司這樣一個可以將所有風險都承擔的機構。但是,在金融市場中,大家對于同一個風險有不同的偏好,因此中介機構可以撮合雙方達成交易,并用各種手段確保不會出現信用風險,期貨交易中的盯市方法是最典型的一種。二者的特性也決定了它們不同的定價基礎,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定價工具。
總之,保險與金融工程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二者都是處理風險的工具,并且處理風險的方式是相同的。它們的區別在于所處理的風險標的物不同。保險是處理實物資產與人為標的的風險金融工具,金融工程是處理以金融產品為標的的風險工具。正是因為標的物的不同,造成了它們之間的差別,但是,我們認為:盡管二者在表面上存在著差距,但就其本質而言,金融工程就是“金融保險”。事實上,保險中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只是因為保險業的成熟,例如嚴格的監管,程序化的條文,才使保險業規避了這些風險,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通過對保險與金融工程的比較,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1.在金融工程是必要的
在市場條件下,金融工程與保險的作用是相同的,只是標的物不同。因此,發展金融工程,使得金融機構可以規避、轉移金融風險,這是建立完備的金融市場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金融;研究性教學;框架設計
1.研究背景
發達國家一直較重視對學生的探索式教學。Jingjing Xu,John Dinwoodie,Chia-Hsun Chang.(2012)指出經濟全球化需要適應性強、博聞強記并且能夠在復雜的金融環境中做出有效成績的人才。通過研究型學習,學生可以獲得更加可靠和真實的知識技能。在本科階段接受過良好的研究型教學的學生,認知與個人技能都更為突出,也更有可能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教學與調查、研究相結合是更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工科教育中,可以進行工程設計;在經濟學、統計學相關領域,數據收集分析能力的培養是研究型教學的一個重點。Awg Kasmurie Awg Kitot,Abdul Razak Ahmad,Ahmad Ali Seman(2010)指出研究性教學分為4種類型,包括證明型研究,引導性探究,指導型研究和開放性探究。并通過8周的探究性教學方面的實驗,顯著證明了進行探究性教學的學生其批判性思考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因此該教學方法應該得到重視,并在高校中普及。Raja Maznah Raja Hussain,Aishah Abu Bakar.(2010)指出在馬來西亞大學,盡管其是一所研究性大學,但是由于教師出版或者獲得研究成果能得到更有形和可計量的鼓勵,因此研究型教學一直沒有得到教師的足夠重視。這也提醒我們應該不僅從方法論上重視研究型教學的開展,也應該獲取足夠的政策性支持。
本研究力爭探索金融學各核心課程中研究性教學各種研究方法的綜合應用。
2.研究內容
結合案例教學法等探索金融核心課程的教學,基本內容如下。
2.1 研究性教學在《金融工程》課程中的應用設計
金融工程學是隨著公司、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與證券投資業務的發展而誕生的工程型新興交叉學科。因為其側重于衍生金融產品的定價與實際運用,因此更加需要利用研究性教學這一先進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以致用??梢圆捎萌缦卵芯啃越虒W方法進行教授。
(1)實驗教學法
培養學生的數據采集方法和分析技術,培養探索性研究能力。例如,讓學生在清潔機制發展網上分析CDM(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項目的相關數據,考察中國目前CDM項目發展的前景;去德意志銀行權證產品主頁,查詢特定的權證產品,計算其杠桿比率并解釋說明其對沖功能。
(2)專題討論法教學
教授期貨一章時,可以結合中國2010年才正式批復推出的滬深300股指期貨,討論其合約與業務規則,并與國外的股指期貨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其推出的意義及利弊。
(3)實地調研法
與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單位合作,建立學生實踐基地,通過切身的實踐來提高期貨、期權與金融衍生品知識的運用,提高投資理財等能力。例如安排走訪北京環境交易所等開展碳交易等低碳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了解相關金融產品在實踐中是如何操作,如何實現其節能減排的重大意義的。
(4)學術論文讀寫法
通過研讀最新權威論文,深入了解碳排放權交易的有效性與價格波動規律等新興的、與國際接軌的金融工程研究課題。例如,通過學習Energy Eeonomics期刊中的Modeling the Price dynamics of CO2 emission allowance等優秀論文,學會使用AR-GARCH或馬爾科夫狀態轉換模型等計量、實間序列分析方法來擬合EUA(歐盟EUETS市場碳配額)收益序列,并用于EUA衍生品的定價。
2.2 研究性教學在《金融學》課程中的應用設計
講授《金融學》課程時如何把產業的投融資方案與研究方法傳授于學生??梢圆捎萌缦卵芯啃越虒W模式培養創新性金融人才。
(1)討論式教學法
如介紹金融學中的基本概念“利率”時,可以讓同學們從生活中能接觸到的銀行存貸款利率展開討論;在介紹金融市場時,讓同學們提前搜集資料,了解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與改革。
(2)案例式教學
引入經典案例,可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如在介紹金融自由化過程中的陷阱時,可以結合各個發展中國家金融危機的實際情況加以闡述,并讓同學們進行反思。
(3)模擬式教學
金融學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可以利用金融實驗室進行實際業務如股票投資、外匯交易等的模擬交易,將枯燥的理論知識活學活用。
(4)課外實踐教學
請國內外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來學校召開講座,帶一部分優秀學生參與國內外的金融界的學術論壇活動,開闊學生的眼界。組織學生到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參觀或者假期實習。
(5)多媒體教學法
隨著信息與知識在世界上的廣泛傳播,引入國際知名大學的一些課程視頻也可以幫助學生們接觸到最先進的理念,同時還可以適當地選取一些經典的金融方面的影片,如《魔鬼交易員》《華爾街》等讓同學們看到在發達的金融市場上的金融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Jingjing Xu,John Dinwoodie,Chia-Hsun Chang.Seeing is believing:Developing research Skills in international maritime students through authentic learning[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12(10):50-60.
[2]Awg Kasmurie Awg Kitot,Abdul Razak Ahmad,Ahmad Ali Seman.The Effectiveness of Inquiry Teaching in Enhancing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Volume 7,2010,Pages 264-273.
【關鍵詞】工程造價;成本集約控制;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F4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2)06-053-01
一、引言
所謂工程造價,通常指工程建設項目的建造價格。工程建設是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一個工程項目的建成,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合理確定和控制工程造價,是工程項目建設的需要,也是提高投資效益的需要。工程造價成本集約控制是工程項目管理的一部分,是為工程項目管理服務的。本文主要以如何實現工程造價成本集約控制為主題展開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實現工程造價成本集約控制的意義
(一)是建設項目決策的依據
程造價成本集約控制決定著建設項目的一次性投資費用。是否值得投資、是否有足夠的財務能力,是項目決策中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如果建設工程建造價格超過投資者的支付能力,就會迫使其放棄擬建的項目;如果項目投資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投資者也會自動放棄擬建工程。
(二)是制定投資計劃和控制投資的依據
投資計劃按照建設工期、工程進度和工程造價等逐年分月加以制定,正確的投資計劃有助于合理和有效地使用資金。工程造價通過多次預估,最終通過竣工決算確定,每一次的預估過程也是對造價的成本控制過程。此外,投資者制定和運用各類定額、標準和參數等控制工程造價的計算依據,也是控制建設工程投資的表現。
(三) 是籌集建設資金的依據
投資體制的改革和市場經濟的建立,要求項目投資者必須有很強的籌資能力,以保證工程建設有充足的資金供應。工程造價成本集約控制基本決定了建設資金的需要量,從而為籌集資金提供了比較準確的依據。當建設資金來源于金融機構的貸款時,金融機構在對項目償貸能力進行評估的基礎上,也需要依據工程造價控制來確定給予投資者的貸款數額。
三、如何實現工程造價成本集約控制
(一)注重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
工程造價的成本集約控制應貫穿于建設項目實施的全過程,而設計階段就是控制造價的重點階段。建設項目在設計階段所確定的建設規模、設計標準、結構造型等,決定著建設項目工程造價的高低,因此,在建設項目的各個設計階段,嚴格按照事前所確定的建設規模、設計標準、結構造型等依據進行設計,是對建設項目工程造價最有效的控制,即設計概算造價不得突破投資估算造價,而施工圖預算造價不得突破設計概算。盡管一個建設項目的設計費用僅占全部建設費用的1%左右,但這1%的設計費用幾乎決定了該項目的全部建設費用。由此可見,設計標準與設計質量的嚴格控制,對整個建設項目費用的控制和效益的提高起著十分重要的保證作用。
(二)加強實施階段各種消耗的工程造價控制
在建設項目的實施階段,要對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種消耗實施管理與控制,主要包括人工、材料與設備、機械及有關的各項建設費用的支出等的成本集約控制,并注意把這些消耗與支出的控制貫穿于建設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以降低建設工程成本,提高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實現技術與經濟的有機結合,加強工程造價成本集約控制
技術與經濟相結合是控制工程造價的有效手段。建設項目工程造價成本的集約控制,在技術措施方面,包括高度重視建筑設計方案的選擇,嚴格審查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及施工組織設計,并深入研究這些技術領域里節約工程造價可能性;在經濟措施方面,包括嚴格控制工料的消耗和各項費用的支出,加強工程造價計劃值與實際值的動態分析比較,以及采取有利于節約投資的獎勵措施等。在建設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把技術與經濟進行有機的結合,并通過技術比較、經濟分析和效果評價,正確處理技術先進與經濟合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力求在技術先進下的經濟合理,在經濟合理上的技術先進,從而把工程造價的控制滲透到各項設計和施工技術措施中。
總之,工程造價成本集約控制具有諸多意義,建筑方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從細節出發,嚴格控制造價成本,這樣才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趙偉.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J].科技資訊,2008,(14).
[2]張琦忠.淺析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J].科技風,2008,(19).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全區漁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建立良好的漁農村社會信用和投融資環境,促進我區社會主義新漁農村建設和全區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根據省農信聯社《關于切實推進全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百千萬工程”建設的意見》和《2009年省農村合作金融系統“支農推進年”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促進漁農民增收、漁農業增效和漁農村經濟發展為目標,通過開展“信用戶”、“信用村(社區)”和“信用鄉鎮(街道)”評選活動,推進我區漁農村工程建設,加快我區金融安全區創建步伐,促進社會主義新漁農村建設,全面提升漁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的建設水平。
二、目的、意義
農村合作銀行作為漁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系漁農民的金融紐帶,全面推廣漁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開展創建漁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活動,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最好體現。通過調整貸款投向,加大漁農戶貸款投入,促進漁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通過創建信用村鎮,改善信用環境,提升漁農民誠信意識,促進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改進貸款方式、簡化貸款手續,切實維護廣大漁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工作目標
從2009年至2011年,用三年時間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信用戶”、“信用村(社區)”和“信用鄉鎮(街道)”創評,力爭到2011年末,全區“信用戶”達到16200戶、“信用村(社區)”達到37個、“信用鄉鎮(街道)”達到4個(區“漁農村信用工程”創建目標規劃詳見附件2),把我區基本建成金融安全區,即全區總體上達到社會信用觀念良好、金融機構資產質量高、信貸有效投入增長快、金融案件少、金融執法嚴、金融秩序好的目標。
四、優惠政策
(一)優先滿足貸款需求。農村合作銀行將“信用戶”列為信貸重點支持對象,適當提高信用貸款額度;農村合作銀行優先安排“信用村(社區)”的支農貸款;農村合作銀行優先考慮“信用鄉鎮(街道)”的貸款需求,當地當年新增存款的70%在本鄉鎮(街道)發放使用。
(二)實行貸款利率優惠。對“信用戶”在國家利率政策規定的范圍內,區別信用等級實行優惠貸款利率。
(三)對“信用戶”貸款實行“一次授信、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豐收卡小額貸款卡或貸款證管理辦法,具體操作按區農村合作銀行有關規定辦理。
(四)對“信用村(社區)”、“信用鄉鎮(街道)”內的漁農戶,區農村合作銀行給予增加小額信用貸款額度和貸款利率優惠的政策傾斜,AAA級信用戶最高給予15萬元信用貸款授信額度,AA級信用戶最高給予10萬元信用貸款授信額度,A級信用戶給予5萬元信用貸款授信額度。
(五)對獲得“信用鄉鎮(街道)”的,由區漁農村信用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對其命名授牌;獲得“信用村(社區)”的,由區漁農辦和區農村合作銀行聯合命名授牌;“信用戶”由所在鄉鎮(街道)漁農村信用工程建設工作小組命名。
五、實施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區政府成立區漁農村信用工程建設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區領導小組,詳見附件1),以加強對我區“信用戶”、“信用村(社區)”和“信用鄉鎮(街道)”評選活動的統一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區農村合作銀行,具體承擔區漁農村信用工程建設的組織、協調、管理、督查及考核等工作。各鄉鎮、街道也要成立漁農村信用工程建設工作小組(成員包括當地農村合作銀行支行負責人),負責本鄉鎮、街道漁農村信用工程建設的日常工作。各村(社區)要成立信用等級評定管理小組(成員包括村級支農聯絡員),負責組織開展對信用戶的初評和匯總。
各鄉鎮(街道)工作小組的成員名單于9月30日前報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各村信用等級評定管理小組成員名單要求于9月30日前報所在鄉鎮、街道的農村合作銀行支行,農村合作銀行各支行匯總后,報區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廣泛宣傳動員。
各鄉鎮、街道和各有關部門要利用多種形式,積極宣傳區漁農村信用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廣泛進行宣傳動員,使“信用戶”、“信用村(社區)”、“信用鄉鎮(街道)”的創評標準和相關政策家喻戶曉,增強創建活動的公眾意識,強化社會信用觀念,積極引導漁農戶參與創評活動。宣傳動員工作一般安排在10月底前完成。
(三)嚴格評審認定。
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機制的作用,一方面要通過宣傳動員,制訂周密可行的工作方案,積極引導漁農戶和各村(社區)參與創評活動;另一方面要嚴格按規定程序和標準來組織評審認定,堅持成熟一個評定一個,穩步推進整個漁農村信用工程建設工作。信用戶、信用村(社區)和信用鄉鎮(街道)評定程序及標準詳見附件3。
評審認定工作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2月份組織實施,具體可根據申報情況,分批組織進行。
經評審,對符合“信用戶”、“信用村(社區)”和“信用鄉鎮(街道)”條件的,分級進行命名授牌。時間一般安排在次年的1至2月份,具體可根據申報情況,分批組織進行。
(四)健全管理制度。
1.對被評為“信用戶”的,農村合作銀行要按照一戶一檔的要求,建立以申請表內容為基礎,包括家庭基本情況、生產經營、經濟收入、貸款使用以及信用等級評定情況等內容的檔案,并根據漁農戶經營狀況的變化及時更新數據,建立起動態的、便于適時監測的數據資料庫,隨時掌握貸款的使用情況和風險狀況。
2.信用戶評定一般每兩年復評一次,原資信狀況沒有發生變化的,繼續保留信用戶資格。對漁農戶信譽程度等內容發生變化的,應視具體情況變更信用戶等級。
3.信用村(社區)、信用鄉鎮(街道)實行每年年檢,在評定命名為信用村(社區)、信用鄉鎮(街道)的有效期內,如出現拖欠貸款漁農戶比例、不良貸款率、農貸覆蓋面、信用戶或信用村占比等指標不達標以及取消在農村合作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等情況時,應及時按原評定辦法撤銷信用村(社區)、信用鄉鎮(街道)的命名,并取消其相應的優惠政策。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 信息服務 金融服務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049―01
1引言及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
推進農村和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構建有效的土地制度。構建有效土地制度的良好辦法就在于通過農村土地流轉逐漸實現農村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當前,我國推進農村土地有效流轉工作已經有幾年,通過農村土地有效流轉有效提高了農村土地利用效益,提高了種地取得的單產收益,也有利于農村開展適度規模經營。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盡管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農村土地流轉仍然面臨著一些實際困難。
特別是現階段這一工作推進由農民自主推進為主,基本的流轉也按照農戶的意愿參與,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來,農戶參與土地流轉工作畢竟規模太小,發展難度也很大,要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的流轉這一工作任務重,工作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復雜,遠非想象。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前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相關的配套服務也沒跟上,特別是配套的金融服務、配套的信息服務等等,使得一些有意愿參與流轉的群體止步于面對的現狀上。
具體來說,以當前的信息服務和金融服務來說,農村土地流轉急需這些服務,但是現實服務水平卻難以跟上,主要表現在:一方面,農村土地流轉面臨形勢復雜,農村面對的情況也不是只有一面的,對金融和信息服務來說,要求更加精準,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農村金融服務和信息服務不能夠及時跟上農村現實發展水平,以至于有些服務確實是無法滿足現實需要;另一方面,農村土地流轉所需要的服務總體上大于現實能夠提供的金融和信息服務水平。土地流轉工作的鋪開,原有的一家一戶的土地流轉工作已經逐步轉換為一個村或者一個鄉的土地流轉,流轉中的年限也由原來僅僅是一年或者二年轉變為現在的五年或者十年,如此大規模、高強度的土地流轉工作正在農村開展,但是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務和信息服務的數量卻極其有限,無法在總量上滿足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
由此,更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需要廣大農戶的參與,也更需要金融和信息這種專業化服務的參與,只有通過這些服務的不斷提升,水平不斷改進才有可能更好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才能夠有利于農村面貌的改善。
2農村土地流轉中信息和金融服務的重要意義
現階段推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需要有相應的金融和信息服務,改進農村土地的金融和信息服務對于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順利進行意義重大,具體而言:
一是,信息和金融服務是土地流轉中的必備要素。一項工作的開展需要有相關的基礎和準備,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也需要有金融和信息工作作為輔助指導。一項大的土地流轉項目的推進需要信息服務提供精準信息,需要金融服務提供金融借貸和金融擔保作為后盾,這些都是這個項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必備之物。只有這些齊備,才有可能在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中工作能夠順利,還能夠取得相對應的效果。
二是,信息和金融服務是土地流轉的基本保障。良好的信息服務作為支撐,提供一些關于農村土地的精確性的信息服務,能夠有效推進土地流轉信息化工作;良好的金融服務作為擔保,能夠有效的提供金融服務,讓流轉雙方知曉對方的信用程度,從而能夠保障交易的順利開展。當然,從反方面來說,如果沒有這些服務作為前提,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難以遵循章法,工作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自然效果不好.也不利于農村大局。
三是,信息和金融服務是土地流轉項目后期順利實施的支撐。利用信息化的服務,建立土地流轉檔案和圖像,在出現土地流轉中信息化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利用儲存資料提供信息和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土地流轉實際上為了推進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提升農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但是從這個角度來說,農村土地流轉之后開發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務,這些都要求有良好的金融服務作為擔保。因此,從這些角度來看,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推進需要有良好的基礎,更需要有齊備的信息和金融服務,這些既是一種必要的,也是一種正常的選擇。
所以,從一定程度來說,金融服務的推進,信息服務的開展,這些都是離不開的。農村土地流轉是一項常項工程,這些相應的服務也是一種必備的選擇,既不能夠錯過,也不能夠少,必須嚴格按照要求保障好。
3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中改進信息和金融服務的相關思考
“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也是重點投入的一項工程,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是一種適時的政策,這種政策既是針對當前面對形勢的,也是我們推進農村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必要決策。盡管在當前的實際工作中,一些基本的服務和要素基礎沒有齊備,但是這些服務既是必要,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
針對村級經濟體對資金需求“小額、分散、快速”的特點,泰順農信聯社積極推進落地“整村授信”工程,從機制完善、走訪調查到信用評定,步步為營,從根本上增強涉農金融產品的服務對接能力,積極推廣普惠金融受益面。
“l政府+1村委+1農信”聯動機制,用溝通鋪平走訪路。對內,該社充分認識到“整村授信”金融服務對于拓寬“三農”融資渠道、推進普惠金融和陽光信貸工程、深化農村金融服務的重要意義,為確保工作扎實推進,專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專門研究出臺了行動方案,制定科學合理工作流程,做到具體工作專人推動,遇到問題專人解決,形成了“上下聯動、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全面推動“整村授信”工作有效開展。對外,該社于5月份全面啟動整村授信工作,積極與羅陽鎮政府和村干部溝通聯系,針對目標客戶情況進行初步排摸,從“三個溝通”著手,通過與股東溝通、信貸客戶溝通、村民代表溝通,了解新動態、新需求,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聽取意見及建議。多方研究選取羅陽鎮白溪村、東內村作為該社首家試點村,并于村委會議室召開整村授信動員大會,向村兩委和村民代表宣講整村授信的出臺背景和開展意義,積極取得村兩委和村民的支持和幫助,贏得支持,鞏固農村陣地。
“1委員十1經理十1經理”走訪團隊,用腳步丈量普惠路。該社充分發揚農信“三水”精神優良傳統,念好“勤”字訣,強化團隊意識,強化上門實地走訪工作,建立了客戶經理三項日常工作制度。一是建立“當日地頭、晚上案頭、次日回頭”的“三頭”機制,固定每周二周四白天兩名客戶經理在一名該村村委的陪同下,對網格客戶進行挨家挨戶上門走訪、采集客戶信息工作,當天晚上客戶經理對當天走訪信息進行整理建檔,次日早上對前一天走訪客戶進行跟蹤、反饋,并在系統中建立或更新每位客戶普惠信息檔案。二是建立客戶經理工作日志和駐勤日志制度。要求所有客戶經理對每天的工作情況詳細地記載在工作日志上,最遲不超過次日上午。三是建立兩級金融聯絡員制度。該社在轄區內設立由分管片區客戶經理擔任的金融聯絡員,并建立了“1客戶經理+1客戶經理+1村委委員”走訪機制,整村授信工作小組認真討論選取一名村委委員,由其陪同兩名客戶經理開展整村授信走訪工作,降低客戶經理入戶門檻,切實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到目前,短短一個半月時間,該社在第―個白溪試點村“整村授信”中已走訪客戶170戶,完成率85%。
“1采集+1建設+1宣傳”因地營銷,用實效提升服務力。一是在進行客戶信息采集和建檔工作的同時,該社通過綜合營銷,解決農戶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改變農戶對信用社“門檻高、貸款難”的看法,幫助解決融資難題。二是該社強化信用建設,重點宣傳信用的重要性,提升農戶誠信意識、信用意識,積極推動農村信用環境從根本上得到提升,根據農戶實際需求、道德品質、經營能力、信用記錄,結合村委會、鄰里意見綜合評定信用等級,以確定最終授信額度以及貸款利率,使“整村授信”工作更貼近實際、更接地氣。三是該社員在與客戶溝通過程中,推進存量客戶、其他重點業務和聯社惠民政策的宣傳推廣和營銷工作,推動中間業務和新型貸款產品的拓展。 據了解,該社下一步將在縣聯社統一部署下,分階段推進整村授信,到年底共計劃建立40個整村授信樣板村,并繼續加強與政府部門和試點村村干部的溝通配合,提高客戶經理實際拓展能力,做實客戶信息采集工作,做深做廣農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