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第1篇: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

    一、20__年1—5月份工作情況

    1、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3月7日與省廳、省環境監測中心一同對我縣白地鎮、版書鄉、俞村鄉3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了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5月16日與蕪湖第二水文地質隊一同對我縣版書鄉、孫村鄉、云樂鄉3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了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5月9日連續幾天雨水天氣,電話通知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注意地質災害監測工作。2、地質災害危險點搬遷避讓工作:與版書鄉政府一起做好白楊嶺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避讓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成立了項目協調領導組,對安置點現場勘查,按戶照相、攝像、登記造冊等,于3月底將有關資料報市局及省廳,版書鄉政府對搬遷避讓對象進行了公示。5月16日省廳安排省地質調查院對搬遷新址進行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5月17日召開了白楊嶺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避讓領導組會議,領導組成員單位全部參加了會議,聽取了國土局、版書鄉政府關于搬遷避讓前期準備工作的介紹,研究了村莊規劃、資金籌措、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落實了各項具體工作的責任單位,為完成今年的搬遷避讓任務奠定了基礎。

    3、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編制工作:5月初,在汛前地質災害調查的基礎上編制了《20__年旌德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報縣政府批準后下發實施。《方案》將我縣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按縣、鄉、村層層分解到責任單位、責任人,提出了具體防治措施,公布了監測人、值班人員的聯系電話及報警號碼,同時繼續實行重要地質災害點縣領導、縣局領導包點負責制度。

    4、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實施工作:在省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隊與我局的共同努力下,我縣20__—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于去年年底順利通過省廳評審,并于今年5月經縣政府批準實施。

    5、縣局應急工作情況:為做好20__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我局召開了各鄉鎮國土所長會議,貫徹落實市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了汛期雙休日地質災害防治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員要嚴守崗位,不得擅自離崗,遇有大雨暴雨或地質災害險情,全體干部必須全力以赴,服從統一調度。

    6、各鄉鎮應急預案編制、落實情況:目前,蔡家橋鎮、俞村鄉根據《20__年旌德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求,已編制了轄區內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明確了報警信號和轉移路線。

    7、縣委、縣政府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視,于20__年5月17日召開了全縣防汛抗旱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倪明芳局長在會議上回顧了我縣20__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20__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務及工作重點、做好20__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幾點具體要求。會上縣政府與各鄉鎮負責人簽定了《20__年防汛抗旱及地災防治目標責任書》,同時我局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明白卡》、山區地質災害防治要訣、致山區學生及家長們的一封信發放到與會者手中。

    8、對17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逐一核實,對部分監測人進行了更換。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組織開展汛前地質災害調查、汛期地質災害巡查、汛后地質災害防治總結工作。近期對縣17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險情進行一次摸底調查,主要查有無新增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原地質災害隱患點險情是否發生變化,各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是否健全,各項防災措施是否完善,監測信息網絡是否建立和健全,信息渠道是否暢通,有關防治責任是否落實到位,結合礦山次生地質災害、礦山地質環境、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進行巡查,在汛前、汛期、汛后邀請上級主管部門和專業性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到現場勘查指導防治工作。

    2、對全縣17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加強監測和記錄,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網絡,在汛期保證網絡的通訊暢通,逢暴雨大風天氣電話通知各鄉鎮及重要地質災害點監測人,并注意做好記錄工作。同時加強群測群防工作,發動各鄉鎮和群眾發現、報告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

    3、針對去年臺風次數較多的現象,今年我們將繼續與氣象等部門搞好協作,完善預警預報平臺,做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同時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建立預警預報系統,汛期通過廣播電視、電話、短信等多種形式提醒廣大干部群眾密切關注并防治地質災害。

    4、對于白楊嶺村民組搬遷項目,積極協助、配合當地版書鄉政府,切實履行本部門職責,確保完成今年的搬遷避讓任務。

    第2篇: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

    根據我縣地質環境特征和工程建設活動強度,結合歷年汛期氣象資料,預測我縣地質災害多發時段主要集中在5-10月。7-10月為汛期,當連續大雨3天以上時,引發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發性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二、地質災害分布情況

    縣地勢相對平緩,強降雨發生頻率較低、降水量較少,地質災害較少發育,地質災害危害程度低。但受區域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的影響,縣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紅沙崗鎮區和西大窯礦區。遭遇強降水時,西大窯礦區和野芨里鐵礦開采區有可能發生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紅沙崗鎮的黃蒿溝、石井子溝、紅柳溝和西道溝等4條洪水溝下游是工業園區和牧民新村,將會發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三、災害重點預防區段

    根據《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依據地質災害發育的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育現狀和人類工程活動等情況及危害性,選擇以下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

    1滑坡、崩塌災害重點防治區。各采石廠和露天煤礦開采區為滑坡、崩塌災害重點防治區。汛期前要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和巡查工作,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的群測群防責任制,將監測、預防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

    2地面塌陷災害重點防治區。西大窯和紅沙崗礦區為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對已經發生地面塌陷災害的采空區要劃定范圍,設立警示標志,開展監測。

    3泥石流重點防治區。紅沙崗鎮區和工業園區是泥石流重點防治區。要加強汛期降水監測,發現險情,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地質災害防范時段

    根據地質災害的形成特點和主要誘發因素,確定各類地質災害隱患的重點防范期。

    一)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與大雨、暴雨同步。根據我縣的降水特點,確定7-9月為泥石流的主要防范期。

    二)滑坡、崩塌。崩塌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降水誘發的災害具有稍滯后于降水的特點,確定79月為主要防范期;人為因素和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情況比較復雜,全年防范。

    三)地面塌陷。縣已發生的地面塌陷災害主要是地下采礦引起的其發生、發展與采礦的強度、開采規模、開采形式等有關,礦區應加強日常監測與預報、預警工作,全年防范。

    四、地質災害防治要求

    一)災情速報。發現險情征兆或災情時,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立即采取相應避讓措施,并在1小時內分別向縣防災應急指揮部和縣國土資源局上報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型、人員傷亡及采取的防災措施。縣國土資源局應第一時間內向縣政府和上級國土資源部門報告,及時啟動地質災害防災應急預案。

    二)搶險救災。地質災害發生后,轄區鄉鎮和基層國土所在繼續監測有可能再次出現險情的地質災害和次生災害的同時,要立即組織當地群眾進行搶險自救。縣防災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在接到災情報告后,根據災情立即啟動防災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災,確保抗災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靠實防治工作責任

    各鄉鎮、部門和單位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主要負責同志對本轄區、本行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進一步健全領導責任制和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專人負責制,科學編制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從以人為本、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各項規定,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各基層國土所要推行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工作,即對轄區內居民建房中的地質災害危險性簡單評估到位,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人員聯系到位,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巡查到位,地質災害防災宣傳材料和防災明白卡發放到位,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人員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精心組織,加強汛期巡查排查。

    要繼續堅持汛前巡查、汛期排查、重點核查制度,及早發現災害隱患點,及時將其納入監控預警范圍,落實防災工作措施,切實避免突發災害造成重大損失。汛期內,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對轄區內學校、居民點、交通干線、重要工程等進行巡查。對納入防災預案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嚴密觀測,不僅要逐點查看隱患點變化情況,還要檢查隱患點防災責任和防災避險措施的落實等情況。對人工建設活動形成的地面切坡,按照“誰破壞,誰負責”原則,督促業主依法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義務,維護好邊坡,防止和減少人為工程活動造成地質災害的發生;對建設工程可能遭受、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的必須按照“三同時”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原則,加強監督管理,從源頭上減少地質災害的形成或發生。通過巡查工作,不斷細化防災預案,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扎實有效。

    三)落實預案,抓好地質災害預防。

    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認真編制年度地質災害危險(隱患)點防治預案,按照“預案進社區、預案進企業、預案進農戶”要求,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防治預案,全面落實監測責任人、預警信號、撤離路線等防治措施,連同防災避險明白卡,一并發放到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交通、水務、建設、教育等部門根據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分別制定交通干線、水利設施、市政設施以及學校周邊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礦業權人要根據所在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制定本礦區防治方案,落實各項防治措施,扎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四)加強監測,完善群測群防網絡。

    要進一步完善縣、鄉(鎮)村(礦)組(點)群測群防網絡,強化預警預報系統建設,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工作。對可能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地質災害的重點區域,要確定專門人員,嚴密監測并及時預警;要把日常巡查與重點防范跟蹤監測結合起來,日常巡查每季不少于1次,重點防范期巡查每周不少于1次,暴雨時期實行晝夜24小時監測,并做好監測記錄;實現監測人員動態管理,針對鄉村基層干部變動情況,及時調整責任人、監測人,并加強對新增人員的培訓,確保基層防災工作有人管,應急搶險措施能落實。要開展以機構、人員、預案、監測、經費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地質災害防治“十有縣”創建活動,建立和完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落實地質災害監測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提高群測群防效率和水平。

    五)加強宣傳,強化地質防災意識。

    要加大力度,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和業務培訓,向地質災害監測人員、隱患區群眾普及地質災害監測方法和防治知識,使廣大人民群眾掌握基本的地質災害識別、監測、預報知識和避讓措施,提高群眾防災、避災、救災意識。通過向防災責任單位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向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發放“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明確鄉鎮、村、社、礦山企業的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監測人,讓群眾了解防災監測人電話、預警信號、避災撤離線路等。各責任單位要在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顯著位置設立警示標志,提高過往群眾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識。

    六)完善制度,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按照《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求,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進一步完善汛期值班、監測預報、汛前檢查、險情巡查、災情速報、應急調查、領導到場、妥善處置等制度,制定每個危險區(段)和隱患點的應急方案,明確預報預警方式、躲災避險路線和自救互救方法,并落實到單位和人戶,做到應急工作責任、人員、措施“三到位”要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應急避險演練,確保一旦災害發生,能高效有序地組織搶險救災工作,確保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要建立完善應急工作機制和應急專家隊伍,保證一旦發生災情或險情,能及時有效進行判斷,迅速做好應急處置。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危險點和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點要及時開展應急調查,防止災害發生或災情進一步擴大。

    七)密切協作,形成抗災防災合力。

    國土、發改、建設、交通、水務、教育、氣象、安全生產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做好城市、公路沿線、學校、旅游區、礦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形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合力。國土部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能;發改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各類建設項目的審批管理;建設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城鎮規劃、建設的審批管理,及時制止和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章建設;交通部門要加強工程建設中地質災害隱患的防治;水利部門負責水庫(壩、渠)等水利設施地質災害的排查、監測和防治工作;教育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校舍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監測及治理工作,并將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德育列入中小學生安全常識教育內容;安全生產部門要加強對礦山安全生產、尾礦庫(壩)安全檢查;氣象部門要做好氣象信息的收集,會同國土部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

    第3篇: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

    一、全區主要地質災害分布情況

    我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突變型災害和地面沉降等緩變型災害,截止20*年*月底,全區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18處,其中滑坡1*處,泥石流*處。

    20*年,全區共發生小型滑坡(崩塌)3處,都發生在云臺地區。從規模上看,均屬小型,由于地方人民政府和各相關部門深入、細致的工作,地質災害未造成人員傷亡。同時,我區20*年還在云臺鄉漁灣村開始新建地質災害安置小區1個,目前正在建設當中。

    我區地質災害主要分布情況如下:

    1、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花果山(含風景區)、南城、云臺靠山一線。

    2、采空區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磷礦區,是由地下開采磷礦誘發的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威脅對象、范圍

    我區地質災害雖然大多數類型屬小型,但部分地段靠近居民區、公路邊,或在景區范圍,對附近居民、過路車輛行人和游客造成安全威脅。據統計,目前我區存在18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是突發性強的地質災害災種,一旦發生,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20*年地質災害防治任務

    1、防治重點地區

    一是花果山(含風景區)、南城、云臺山,這3個地區在汛前要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和巡查工作,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的群測群防責任制,將監測、預防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

    二是由于井下開采引起的崩塌、地面塌陷和淹井等地質災害。*磷礦以防地面塌陷、淹井為重點。

    各地應立即對各種隱患及防范措施進行全面檢查,加強監測,劃出危險區,及時組織危險區居民和財產轉移,避免人員傷亡,同時要有計劃地采取有效措施,徹底治理地質災害隱患,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

    經調查和核實,我區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8處(附表),被劃入省市重點的為3處,各地要突出重點,同時要對本行政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險點進行排查,建立檔案,公布于眾,加強宣傳,落實防災責任,切實抓實、抓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3、重點防范期

    根據我區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生規律和特點,區域降雨特點、趨勢和歷年地質災害調查、監測、發展情況分析,我區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6、7、8、9四個月。各鄉鎮、各有關單位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及時進入重點防范工作狀態,確保安全度汛。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建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責任制

    各鄉鎮、各有關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成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指揮機構,根據《*市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預案》的各項要求,部署本地區的各項防治應急措施,強化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地質災害防災領導責任制,層層分解、落實責任人,做好組織協調,對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轄區內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各鄉、鎮(辦事處)及重點村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撤離方案,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認真履行職能,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二)完善制度,認真做好監測速報工作

    各地要認真做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防患于未然,要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網絡和預警系統,認真開展預測、預報工作。建立并完善汛期巡查制度、值班制度、重點監測制度,嚴格執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災情速報等制度,進一步落實部門責任制。

    (三)突出重點,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我區的重點災種仍為滑坡與崩塌,當前要重點對居民、游人安全和文物構成嚴重威脅的隱患,盡快提前采取多種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各地已制定險區搬遷計劃的要盡快組織實施,在建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要嚴格按照批準的方案規范施工。

    要根據要求,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核發明白卡,劃出本轄區內的滑坡、崩塌等災害隱患和危險區;對已圈定危險區的,要設立警示標志,特別是對區域內的重點地質災害易發地段,要抓緊在汛期前落實防治措施,在汛期加強監測。對井下開采礦山,要提前搶修好防排設施,保持汛期各排水中段防排設施和尾礦壩排洪設施萬無一失。

    (四)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執法力度

    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有關規定開展執法檢查,進一步強化對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危險區和易發區的監督管理,對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修路、建房、開礦等工程建設活動,編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必須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從源頭上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第4篇: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

    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本方案所稱地質災害。

    一、防治重點

    屬宜黃—地質災害多發區,縣地處贛中南低山丘陵地帶。雨量多、地質災害易發面積大,突發性、群發性強。根據《省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效果演講》縣內地質災害重點防護區和重點防護點為:

    (一)地質災害重點防護區

    1縣境南部的夏造、枧頭—順峰和縣境西北部的潞田—高陂。

    切坡建房現象普遍,該區村宅多沿山坡腳地帶分布。地形起伏大,滑坡、崩塌在雨季頻繁發生。

    2枧頭鎮蕉源—寨下、鄉月形—黃塘。

    3采石場和礦區尾砂壩、新建和改擴建公路邊坡、水庫(電站)壩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可能發生滑坡崩塌地段應為加強防范區。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護點

    1全縣需要重點防護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12個。具置防護措施見附表。

    ⑴鄉滑坡隱患點。此滑坡隱患點房后山坡為陡坡。斜坡上覆蓋一層厚3米的碎石土,結構松散—稍密;山坡上發育三條環狀拉張裂縫,裂寬1050厘米,深30300厘米,縫長累計150米,存在易滑體1201503m3強降雨可誘發滑坡。

    ⑵鎮滑坡隱患點。此滑坡隱患點房后山坡為陡坡。人工切坡高12米,坡度82度;斜坡上部覆蓋一層厚3米的碎石土,結構松散—稍密,下部花崗巖強風化厚達11米,呈稍密狀,存在易滑體14503m3強降雨可誘發滑坡。

    ⑶鎮下組滑坡隱患點。此滑坡隱患點房后山坡為陡斜坡。坡度40度,表部覆蓋一層厚度2米左右的碎石土,結構松散;斜坡上發育一條長達80米,裂深2米左右的拉裂縫,坡上存在易滑體80702m3強降雨時可誘發滑坡,危害范圍110120m2

    ⑷鎮村橋頭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坡度37度。山坡上部發育一拉裂縫,縫長35米,縫寬130厘米,走向230度。存在易滑體,總體積4200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

    ⑸鎮村寺背組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坡度38度。斜坡上還發育有拉裂縫,斜坡表部含礫粘土厚12米,結構松散,存在易滑體,總體積2700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威脅范圍80100m2

    ⑹村面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坡度38度。斜坡表部殘坡積碎石土厚0.52米,結構松散,斜坡上存在易滑體900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

    ⑺坑村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高陡。坡度40度,斜坡表部碎石土厚2.5米,結構松散,斜坡上存在易滑體,總體積2025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

    ⑻鎮村喇叭口組五江口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坡度30度。斜坡表部殘坡積碎石土厚0.51.5米,結構松散,斜坡上存在六塊易滑體,總體積676.5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

    ⑼鄉村小學滑坡隱患點。該小學校舍后斜坡坡度28度。斜坡表層為厚約8米的花崗巖強風化砂土層。存在易災體,體積2520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

    ⑽村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坡度35度。斜坡表部殘坡積碎石土厚約3米,結構松散,滑坡后緣可見拉張裂縫,裂縫呈弧形,長約20米,現大多被泥土填充。存在易滑體,其體積為2700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

    ⑾鎮村一組乃排滑坡隱患點。該滑坡隱患點房后斜坡坡高20米。呈半圓形,縫長100米左右,寬0.250.4厘米,斜坡表部覆蓋一層含礫粘土土層厚0.51.5米,結構松散,坡上存在易災體,總體積4200m3強降雨易誘發滑坡,威脅范圍120170m2

    ⑿村滑坡隱患點。此滑坡后緣表示為一條長120米弧形裂縫。縫深100-120厘米,滑坡體土體較松散,潛在規模7000立方米,如遇連續降雨或暴雨,有可能引發滑坡。

    2全縣各切坡建房點。

    其分布地點及防治措施見附表。3一般地質災害隱患點498個。

    (三)重點防范期

    暴雨級以上的強降雨主要發生在5-8月。集中降水時段,汛期是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縣汛期一般發生在3-9月。當連續降水達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時,出現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機率較大;當連續降水達到200毫米或短時間(1日或數小時)降水150毫米以上時,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將有可能發生,以上時段為重要時段,應密切關注,注意防范。

    二、防治措施

    (一)地質災害重點防護點和重點防御區段。并落實好預防責任人、監測人,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網絡,建立定期監測記錄臺帳;與工程設施直接相關的由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負責日常監測。監測期間如發生重要變異情況,應按速報要求及時上報,果斷處置。

    (二)各鄉鎮場和縣直有關單位要加強汛期對地質災害防護防御點的巡視檢查工作。重點位置、重點區段、重要時段要加密巡視。巡查各主要災害點是否進行了監測,否登記、建卡,否明確了監測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否制定了預測預報方式和防災避災措施,群測群防網絡是否健全等。巡查中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并將巡查情況及時報市主管部門和縣人民政府,同時抄報縣國土資源局。

    (三)嚴格控制切坡建房。

    (四)密切監視住宅后山坡或人工切坡中上部的潛在易災體(土體)變形跡象。應實施疏散撤離室內人員的緊急防范措施。

    (五)對已發生塌陷或已出現地面裂縫等需要躲避搬遷的村宅。應做好監測預警工作,同時采取汛期遷居措施。監視時,對采空區地面塌陷、地面裂縫等應密切注意其形跡的發展,及時發現險情,做好防護工作。

    (六)對已出現塌陷形跡的農田、山地。

    (七)地質災害的發生與降雨關系密切。當出現繼續大雨或暴雨時應提高警惕,加強監測和防范。大雪過后,雪水融化,也應注意防范地質災害造成損失和傷亡。

    (八)各鄉鎮場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把轄區內的地災點通知到村、組、戶,做到早知情、早預防。

    (九)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準備。各鄉(鎮、場)對轄區內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制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并及時抄報縣國土資源局。若一旦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組織干部群眾進行自救、互救,安排和疏散災民,維護社會安寧。

    三、加強組織領導。

    (一)鄉鎮場長為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其它有關部門負責人為做好管轄范圍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人。各鄉鎮場要成立由鄉鎮場長任組長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制定外地防治方案,方案要明確防治重點,指明村級行政首長為該村地質災害防治的行政負責人、責任人,并提出具體的防范措施。

    第5篇: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

    讓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走進農村每村每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全縣廣大干部職工和人民群眾對地質災害的防御能力和群測群防水平,減少地質災害特別是人為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發生,努力減少地質災害發生所造成的損失,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現代媒介功效,采取集中培訓和定點科學普及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擴大宣傳面和知曉率,增強群眾地質災害識災、辨災、避災和防災的能力和意識,切實保護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貫徹預防為主,預防與治理相結合;普及專業防治與群測群防相結合;綜合防治--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防、抗、救相結合;長遠規劃,分步實施,區域防治與重點防治相結合;防治地質災害與防治其他自然災害相結合;防治地質災害與流域綜合治理以及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防治地質災害與城市發展、資源開發以及脫貧工程相結合。地質災害防治原則是規劃、部署和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對于地質災害防治效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全縣19個鄉鎮廣大群眾和正在我縣進行工程建設的企業負責人、安全員等均為今年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對象。

    培訓及科學普及內容以地質災害識災、防災、避災基本常識為主,在具體的宣傳培訓過程中,可根據不同的宣傳培訓對象、不同的宣傳培訓地區給予分類指導。具體內容主要有五大類:

    (一)在汛期和地質災害易發、多發時段,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險情巡查的方式和方法;

    (二)制定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要點,臨災時啟動和實施預案的注意事項;

    (三)組織建立群測群防體系相關規定和要求,指導群測群防工作的要點和方法;

    (四)工程建設和礦山開采活動中有效避免產生地質災害的方式和方法;

    (五)識災、避險,山區農村房屋選址、建設中預防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的要點(不當選址、切坡建房、修建高位池塘、亂堆亂放等);

    按照實施方案要求,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培訓及科學普及的組織協調工作。

    (一)負責制定培訓及科學普及計劃;

    (二)按照計劃安排通知組織相關部門、相關鄉鎮、村的人員參加培訓及科學普及工作;

    (三)做好培訓及科學普及技術單位的后勤保障工作,確保宣傳培訓工作順利完成。

    (一)采取集中授課與點位實地講解相結合的方式,主要以舉辦培訓班、發放培訓資料、宣傳講解和現場宣傳等方式進行。

    (二)根據山區地質災害防治特點,邀請新聞媒體單位在縣城廣場開展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的宣傳報道;鄉鎮人民政府在組織進行宣傳時可采取在農村趕集時以橫幅、標語、宣傳資料等方式進行宣傳報道。

    (三)縣國土局、鄉鎮人民政府在組織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巡查工作中,通過不定期不定點的巡回宣講,對群測群防員、受威脅群眾進行培訓及科學普及。

    (一)強化培訓及科學普及引導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和報刊等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報道力度,做到“報紙有文章,電視有圖像,廣播有聲音”。縣國土資源局和涉及重點培訓的鄉(鎮)要通過張貼宣傳畫,印發宣傳單等方式,配合宣講團做好系列培訓及科學普及工作。

    (二)強化責任落實

    第6篇: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

    一、2014年全區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分析

    我區系丘陵地形,地面起伏大,背斜陡急帶巖層傾角大,鄉鎮和街許多地方起伏較大,巖層穩定性較差,易發生山體滑坡和危石崩塌等地質災害,就其誘發因素多為降雨量集中、持久或人為活動不當。根據氣象部門2014年氣候趨勢預測:我區2014年總降水量比2012年偏少,與多年同期平均值基本持平,為750mm左右;汛期旱澇交錯,有中等強度的夏旱,有一般性的伏旱,干旱比2012年偏重;主要降雨時間為5—9月,預計5月份降雨量60-80mm、6月份降雨量180-220mm、7月份降雨量140-160mm、8月份降雨量220-260mm、9月份降雨量70-90mm。上述5個月為我區地質災害的主要發生時段。

    二、2014年地質災害防御重點

    (一)重點防御區域

    1.黃桷坡斷裂帶:

    2.河谷岸邊陡坡帶:

    3.巖層穩定差易滑坡地帶:

    (二)重點防災點

    2014年汛前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出的36個地質災害隱患點。

    (三)重點防御時間

    1.春、秋綿雨期。綿雨季節,雨水長期浸潤巖土或沿巖石裂隙滲透,易形成滑坡泥石流和巖石垮塌。

    2.夏季暴雨期。山洪和洪水暴發,容易造成河岸陡巖垮塌危巖危石滑坡、墜落。

    三、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為加強地質災害的監測與防范工作,區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由鐘向林同志兼任,各鄉鎮、街道及區級相關部門要成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建立健全領導機構,充實和加強地質災害防治人員,構筑區、鄉(街道)、村(社區)防災網絡體系,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使防災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1.區發改局

    (1)負責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對選址在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工程建設項目,其可行性研究報告未包括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的,不予批準或者核準其可行性研究報告。

    2.區教育局

    (1)組織排查學校地質災害(隱患)點,并對威脅學校安全的地質(隱患)點落實險情巡查、監測、預警預報等安全防范責任人和措施。

    (2)負責督促各學校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工作,普及中小學生地質災害防范知識。

    3.區財政局

    (1)負責按照國家和省、市、區有關規定,把地質災害防治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安排一定額度的專項資金,用于地質災害群防網絡體系的建立和維護,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勘查設計和工程治理等。

    (2)對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4.區城鄉建設住房保障局

    (1)負責對因建設而形成或存在安全隱患的高坡、陡崖進行監督管理。

    (2)組織開展因工程建設誘發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監測。

    (3)制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等工程建設誘發地質災害的應急排危方案并監督實施,負責組織開展相關治理工程竣工驗收工作。

    (4)指導監督相關房屋開發、建設單位在規劃和建設工作中開展相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5)評估、核實、統計因地質災害引發的危房情況。

    5.區交通運輸局

    (1)組織本行業本部門地質災害調查、汛期地質災害檢查和地質災害專項治理;負責全區縣道及以上公路沿線及兩側地質災害隱患的治理,落實險情排查、巡查、監測、預警預報等安全防范責任人和措施,檢查與維護危險路段安全標志,督促公路部門有關單位加強巡查排查,及時發現公路安全隱患,并立即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2)督促因公路建設引發地質災害的責任單位對地質災害進行治理,督促業主落實險情巡查、監測、預警預報等安全防范責任人和措施。

    6.區水務局

    (1)及時向區政府、各鄉鎮政府和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提供汛情、水情、雨情等實時信息,并向公眾提供相關信息。

    (2)組織本行業本部門地質災害調查和汛期地質災害檢查;負責對水庫周邊、水利設施沿線地質災害的巡查排查,發現隱患或險情時,應及時落實監測、巡查,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組織本行業本部門地質災害專項治理。督促因水利工程施工引發地質災害的責任單位對地質災害進行治理,督促業主落實險情巡查、監測、預警預報等安全防范責任人和措施。

    7.區安監局

    督促礦山企業安全開采、科學堆放尾礦,防止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落實安全防范責任人和措施。

    8.區國土資源局

    (1)負責全區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

    (2)組織編寫區本年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報區政府批準實施,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3)組織相關部門在汛期期間進行地質災害汛期檢查,指導、監督做好汛期內地質災害的預測預警工作。

    (4)對較大級地質災害(包括突發性地質災害)組織專家和專業單位制定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方案。

    (5)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工作。

    (6)指導群測群防,組織監測員的培訓,核準地質災害搬遷避讓,界定地質災害治理責任。

    9.各鄉鎮、街道辦事處

    (1)負責轄區內地質災害的群測群防工作,健全鄉(街道)、村(社區)、組三級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測群防監測網絡,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監測責任人,落實各項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責任。

    (2)組織基層群眾及相關單位認真開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定期檢查和監測管理工作,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及時設立警示牌,并立即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立即按速報制度規定程序上報,并迅速撤離可能遭受災害的人員和重要物資。

    (3)負責編制轄區內已確認為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單獨防災預案,并安排專人定點、定時監測記錄,按時報告。同時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發放到監測責任人和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由監測責任人和監測員對危險區內的群眾宣傳避險常識,告之報警信號、受災時撤離路線、疏散順序和避險安置點,并向當地群眾公示。

    (4)臨災時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防災預案,組織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救助的部署和協調工作,組織受災群眾的避險安置和搬遷工作。

    (5)負責治理轄區內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

    (6)負責轄區內災情、隱患點的統計和上報。

    (7)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

    10.其它各有關部門:

    (1)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服從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

    (3)發生地質災害災情或者險情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做好應急工作。

    (二)強化措施,確保安全

    1.“以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是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原則,各鄉鎮、街道和區級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認識,編制完善本轄區、本部門的防災預案,建立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同時要嚴格執行災情速報制度。

    第7篇: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推進我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規范化、標準化,健全完善地質災害防治機制體制,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工作任務

    (一)有組織:區人民政府成立以區長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

    (二)有經費:每年有穩定的經費投入對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治理、應急處置和監測、受威脅群眾搬遷避讓等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

    (三)有方案: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并組織實施。

    (四)有預案:編制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當地政府或部門編制當地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

    (五)有制度:有地質災害汛期值班制度、災情險情速報制度、應急處置制度等規范性文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等地質災害防治制度。

    (六)有宣傳: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災減災日”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有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計劃和工作總結。

    (七)有預報:對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有手段將信息告知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發現災情險情時監測人員有手段發出預警信號。

    (八)有監測:對已發現和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落實監測人員和行政責任人,有完整的監測記錄,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防災避險明白卡”,各鄉鎮(街道)以及國土資源部門有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和人員。

    (九)有手段:在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簡易監測儀器等,監測人員配備有簡易監測預警工作。

    (十)有警示: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設有警示牌、貼有宣傳畫,地質災害隱患發生災害前兆時,群眾能及時得到預警信息。

    三、工作部署

    (一)準備階段

    1.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動員大會,研究部署創建各項工作。

    2.收集有關資料,對照“十有縣”建設標準,盡快確定需要補充完善的資料。

    (二)建設階段

    認真對照“十有縣”建設標準,完成各項創建工作。

    (三)自查和資料申報資料編制階段

    按照“十有縣”建設標準,逐一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及時解決存在問題,完成資料的匯總。

    (四)申報及迎檢階段

    編制裝訂完成“十有縣”建設資料,迎接省市檢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鎮、街和區直有關工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落實人員、經費,保障各項創建工作完成,迎接驗收。

    第8篇: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

    一、2006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礦業權管理工作情況

    1、探礦權管理

    對我縣1宗探礦權申請(省地質調查院申請的俞村鄉凹子山鎢鉬多金屬預查)進行了認真審查,并將審查情況書面上報市國土局和省國土資源廳。

    2、采礦權管理

    上半年以來,我股室共受理采礦權申請10件,其中申請采礦登記1件,延續采礦登記3件,變更采礦登記6件。收取采礦權價款44.954萬元,采礦權使用費3800元。組織礦山企業填報2005年度采礦權人年度報告及檢查表,做好2005年度采礦許可證年檢準備工作。

    (二)整頓和規范我縣礦產資源開發秩序

    1、根據省廳《轉發國土資源部關于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緊急通知》(皖國土資[2005]171號)文件要求,制定了《關于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通知》(旌國土資[2005]99號)下發至各鄉鎮土管所,成立了組織機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地礦股、執法監察股為成員單位,認真開展了“三查”工作。并于去年底將“三查”工作情況上報市局。

    2、制定了《旌德縣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實施方案》,經縣政府批準后下發實施,同時制定了我縣礦產資源整合實施方案,對有關礦山進行了資源整合:去年12月對版書鄉龍川石英礦進行了資源整合,組建了龍川礦業有限公司;今年3月將炮臺橋普通石料礦區三家采石場整合為一家;鳳形山螢石礦區內的清正西嶺螢石礦,5月份由安徽中螢礦業有限公司協商后予以兼并,促進了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3、經縣政府研究,成立了我縣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組(政辦秘[2005]56號),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環保局、安監局、發改委、公安局、監察局、財政局、商業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各單位確定了整規工作聯絡員。具體負責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各項工作。

    4、4月份與執法監察股一同到白地鎮莊塢石煤礦就莊塢村民組集體一事進行了現場調查,并將答復意見送交村民組長。

    5、6月份對蔡家橋鎮三合村無證開采花崗巖石料進行了調查處理;對黃山旌德天然礦泉水廠私下非法轉讓違法行為,下發通知限期辦理采礦權轉讓手續;對清正螢石礦新義一礦越界開采違法行為,已通知公安、安監部門停止供應火工品,并進行查處。迎接了市整規辦對我局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檢查。

    6、為做好我縣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根據省國土資源廳《關于認真做好2006年礦山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皖國土資[2006]106號)文件精神,于6月7日—6月13日和公安局、安監局、環保局、勞動局、工商局、有關鄉鎮共同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并將聯合執法檢查情況上報市國土局。

    (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

    1、結合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與執法監察股共同開展了“3·19”礦產資源法宣傳活動,3月中旬至3月下旬對全縣26家礦山企業進行了一次全面排查,發放省、市有關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文件等宣傳材料二百余份,通過宣傳,增強了各鄉鎮和礦山企業的法律意識和安全生產意識。

    2、根據縣安委會的統一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6月11日在縣城梓山廣場設立咨詢臺,發放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材料200余份;制作了kt式寫真宣傳展板;在本單位路旁道路醒目位置上懸掛安全生產宣傳彩旗,有效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生產意識。

    (四)全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情況

    1、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根據縣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認真開展冬季及“兩節”期間安全生產大檢查,切實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旌安辦[2005]79號)文件要求,結合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認真組織開展了全縣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大檢查,并將檢查情況報縣安委辦。

    2、3月份參加了全縣安全生產工作會議。4月中旬與安監局、環保局、公安局一同到白地鎮洪川清水龍采石場就采石場高架頭處理一事現場辦公。

    3、“五一”長假之前,根據縣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切實做好“五·一”黃金周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旌安辦[2006]40號)文件要求,做好今年“五一”長假期間非煤礦山的安全生產工作,并將主要工作情況報縣安委辦。

    (五)臨時性工作:4月份南京凡寧石藝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準備到我縣投資開采花崗巖石料,我股室先后兩次到孫村鄉、旌陽鎮、蔡家橋鎮實地勘查并提出合理建議;上半年股室工作人員兩次與安監局、公安局、水務局、有關鄉鎮政府一同對三處申請臨時開采石料進行現場勘查,并提出了本單位意見。

    (六)兩個規劃編制進展情況

    1、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5年10月16日,我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目前承編單位已將規劃初稿修改完善并上報省國土資源廳,待批準后實施。

    2、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經省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隊與我局的共同努力,我縣2005—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于去年年底順利通過省廳評審,并于今年5月經縣政府同意后批準實施。

    (七)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情況

    1、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①編制了《2006年旌德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經縣政府批準后下發至各鄉鎮及縣直有關單位。繼續實行縣領導及局領導包片負責制。

    ②地質災害危險點搬遷工作情況:成立了白楊嶺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避讓項目協調領導組,對安置點進行了現場勘查,按戶照相、攝像、登記造冊,于3月底將有關資料報市局及省廳;5月與省地質調查院一同對我縣2006年度地質災害危險點搬遷避讓項目——白楊嶺村民組整體搬遷新址進行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為完成今年的搬遷避讓任務奠定了基礎;縣政府5月17日召開了白楊嶺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避讓工作領導組會議,會議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李光明主持,縣建委、農委、水務局、環保局、廣電局、民政局、版書鄉政府等領導組成員單位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國土局、版書鄉政府關于搬遷避讓前期準備工作的介紹,研究了村莊規劃、資金籌措、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落實了各項具體工作的責任單位。會議要求各有關部門要拿出具體工作方案,切實履行職責,圓滿完成整體搬遷任務。

    ③汛前調查:3月份與省廳、省環境監測中心一起對我縣3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5月份與省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隊一同到孫村水金洼、云樂張村、版書白楊嶺進行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并提出了今年的具體防治意見。

    ④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情況:2006年1月5日,云樂鄉劉村糯米圲村民組路旁發生滑坡。股室工作人員接到報告后,于2006年1月6日趕赴現場,經過現場勘查,滑坡總計約300余方。村民已組織清理,至1月6日下午4時已經清理約125方,未清理的石塊還有約100余方。滑坡造成道路堵塞,村里小學生2天無法外出上學,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現場勘查后,我局工作人員及時通知鄉政府及監測人加強監測工作,并做好監測記錄;6月10日上午8時許,我縣境內突遇狂風暴雨天氣,個別鄉鎮甚至下起了冰雹,持續時間約1小時,股室全體工作人員于8:30到達辦公室,與當日值班領導一同進行了地質災害應急處理工作,并將應急處理工作情況快報市國土局。

    ⑤參加了全縣防汛抗旱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倪明芳局長在會議上回顧了我縣2005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2006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會上縣政府與各鄉鎮負責人簽定了《2006年防汛抗旱及地災防治目標責任書》,同時我局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明白卡》、山區地質災害防治要訣、致山區學生及家長們的一封信發放到與會者手中。建立了我縣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網絡,逢暴雨大風天氣電話通知各鄉鎮及重要地質災害點監測人,并做好記錄工作。

    ⑥為做好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高群測群防水平,5月26日舉辦了地質災害防治監測培訓會,全縣8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參加了培訓,組織監測人員觀看了有關地質災害防治的科學教育片,市國土局地礦科領導到會指導,為監測人員講解了地質災害的概念和類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簡易監測方法等。謝俊峰書記要求監測人員要切實履行職責,要宣傳到位、監測到位、記錄到位、及時報告到位,認真負責地做好今年地質災害防治監測工作。

    2、礦山地質環境工作:6月份與執法監察股一同對安太螢石有限公司、中螢礦業有限公司、版書鄉棗樹嶺范圍內亂采濫挖行為給予制止;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繼續整頓和規范我縣礦產資源開發秩序

    一是查處無證勘查、開采等違法行為;二是關閉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小礦山;三是切實維護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四是強化礦業權轉讓管理;五是進一步規范管理,嚴格按規劃要求設置礦業權,按法定權限程序登記發證。

    根據國土資源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2006年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結合我縣開展“三查”、資源整合、6月份聯合執法檢查工作情況,組織礦山企業及有關部門填報《礦山企業基本情況登記表》、《礦山企業排查結果登記表》。

    (二)推進我縣礦業權市場建設

    保證礦產資源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同時在規劃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礦業權投放市場,逐步規范礦業權招拍掛行為,統一礦業權有償出讓范圍,提高競價出讓率,遵循公開透明的原則,嚴格礦業權出讓操作程序。同時搞好礦區整合、礦業全形成、收儲和信息工作,堅決落實省廳《實施部分非金屬礦采礦權、探礦權出讓價款評估基準價的意見》,逐步解決礦業權的凈礦出讓問題。

    (三)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編制我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繼續開展重點地區地質災害調查工作,抓好地質災害動態資料的收集補充和整理,努力掌握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發生發展情況,為有效防災提供可靠依據。同時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災害監測、預報和巡查,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建設,認真實施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治理,建立相關制度。

    (四)努力引進資金,加強礦產資源勘查工作

    加強地質資料收集,在資料收集的基礎上搞好探礦權設置和信息,同時切實做好勘查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監控管理。

    (五)征收2006年度礦產資源補償費,對礦山經營狀況進行帳目核查,保證征收面達100%,實現足額征收。

    (六)認真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監督管理,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抓緊建立儲量動態監測制度和勘查開發督察制度,搞好日常監督檢查,對重點礦區、礦山,重要礦種和突出問題進行隨時監督檢查,保證礦山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及時發現及時查處,對發現的問題督促整改,同時加強年度檢查工作。

    (七)抓好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改革,充分發揮儲量管理在礦政管理工作中的基礎作用

    把好礦產資源儲量評審關,不斷提高登記儲量的級別和準確性,搞好礦產資源儲量統計與資源開發統計合并工作,將儲量管理與礦產資源開發監督管理有機結合,利用儲量動態監測提高監督管理質量,借助監督管理推動儲量動態管理。同時加強各類基礎性資料的收集管理,進一步做好礦山企業登記、礦業開發、礦業權設置、儲量管理、地質災害調查、礦山地質環境、地質信息等方面資料的管理與整理歸檔,充分發揮檔案資料在礦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八)對我縣礦山總數實行動態管理,控制礦山總數和數量,同時有計劃地減少小礦數量,逐步解決礦山布局問題。

    第9篇: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范文

    一、地質災害現狀

    根據《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我市共查明各類地質災害隱患處,以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為主。其中,滑坡隱患點個,占隱患點總數的 ;崩塌隱患點個,占;泥石流隱患點個,占;地面塌陷隱患點個,占。地面塌陷是我市威脅最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威脅人數約占地質災害威脅總人數的,威脅財產約占受威脅財產的。

    二、年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一)重點防治區

    根據《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全市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主要分布于港兩岸平原區及北部、西部丘陵區;地質災害中易發區主要散布于等鄉鎮。等鄉鎮及全市公路兩側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重點防治區域;等鄉鎮(街道)及鐵路兩側為地面塌陷的重點防治區域。重點防災地段為邊坡穩定性較差的公路尤其是新建國道、省道、縣鄉級公路、水庫庫區公路和山區公路沿線;工程建設強度大、邊坡較陡、風化殘坡積層較厚的山區斜坡;旅游風景點內險要地貌處;礦山的尾礦庫、閉坑礦山的采空區;地面塌陷較發育的灰巖地區。

    (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

    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是指受災害威脅人數人以上,或因災可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萬元以上的突發性地質災害點。全市共有以下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

    1. 鎮村村后山坡滑坡隱患點;

    2. 鎮村村北東向500m地面塌陷隱患點;

    3. 鎮村見滑坡隱患點;

    4. 鎮村村坡地面塌陷隱患點;

    5. 鎮村村地面塌陷隱患點;

    6. 鎮村村地面塌陷隱患點。

    上述地質災害隱患點是我鎮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所在村要在汛期來臨之前明確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及時編制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并報市國土局備案。各村要對本村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全面巡查,建立檔案,加強防災減災宣傳,落實防災責任,切實抓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三)重點防范時段

    年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月,梅汛期、臺汛期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日降雨量毫米以上,或連續大雨3天以上、過程降雨量大于毫米的時段,或臺風降雨開始至臺風過后降雨停止后48小時時段。

    三、地質災害防治的主要任務

    (一)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編制實施

    鎮根據各村實際編制轄區內的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并組織實施。

    (二)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警)工作

    市氣象局會同市國土局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警)工作,對轄區內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時間、地點、成災范圍及影響程度做出預報,使我鎮及有關部門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更有效地部署防災工作,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加強地質災害隱點的巡查和治理工作

    地質災害隱患點按“誰誘發、誰治理,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進行勘查和治理。今年我鎮地質災害勘察、應急排險的重點是村官壩頭后山坡滑坡。

    (四)加強公路鐵路沿線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交通和旅游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繼續做好公路鐵路沿線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成建設或項目法人單位及時編制地質災害防治預案,消除隱患,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五)認真做好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

    認真貫徹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及其他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建設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報有關主管部門備案。可行性研究報告未包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的,項目主管部門不得批準其可行性研究報告,不予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六)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各項規章制度

    1.災情巡查、提醒、分級管理制度。鎮村要在汛前、汛中組織對本轄區所有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交通鐵路沿線進行實地巡查,對各點的災情現狀及發展趨勢作進一步分析評價,提出具體防范意見,并建立巡查臺賬。對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地段,尤其是地質災害易發的山區農村,要按照有關要求,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建立健全災害提醒制度,增強公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2.防范期值班制度。在整個防范期,鎮政府各村要堅持地質災害值班制度,保持聯絡電話24小時暢通。

    3、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一旦出現災害險情,各村要視情啟動本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應急指揮系統。如災情嚴重或緊急,鎮政府將視情啟動鎮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應急指揮系統。

    4、地質災害災情速報制度。各村要根據《省地質災害報告制度》要求,認真落實災情速報制度。

    四、部門職責

    鎮對本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總負責。國土、氣象、水利、交通、建設、農業、林業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部門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具體職責明確如下:

    (一)鎮政府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會同相關部門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計劃。健全完善防災網絡,落實防災責任人和災害隱患點監測責任人。落實年度防治方案編制,會同氣象等部門開展地質災害預報(警)系統建設,及時落實汛期值班、災情巡查、災情速報和通報等制度。災情發生后,認真配合各村核查沖毀、淤積的耕地情況,幫助災民落實重新建房用地,同時對發生的地質災害,組織技術人員及時調查,查明災害發生的原因、規模,造成的危害及今后發展趨勢,提出地質災害防治意見,督促其他部門制定本部門防災預案并落實防災措施。

    (二)鎮水利辦

    對水利工程項目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對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在建或擬建水利工程項目要有防災措施。汛期之前,對病險水庫、水渠滲漏引起的滑坡。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塌陷等進行認真檢查,制定切實可行的防災措施。逐步加強和完善小流域洪災的預警和信息化工作的建設。根據省政府要求將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防治納入小流域山洪防災體系。災情發生后,迅速查明水利工程損毀情況,制定受毀工程修復方案,指導搶修受毀水利工程。

    (三)鎮交通辦

    新建、改建、擴建公路鐵路工程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對在建公路鐵路的邊坡保護工作,要堅持“邊建設、邊治理”的原則,盡量減少因工程建設而產生的地質災害隱患。對因公路(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公路、水庫庫區公路、山區公路)建設而引發的地質災害負有治理責任,要及時制定防范措施。新建公路鐵路未治理好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隱患的,不能投入正常使用。對轄區內所有公路沿線存在隱患的地段,在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和雨天必須進行災情巡查,并建立巡查臺帳,發現險情,要及時設立警示牌,按防治預案做好應急處置。

    (四)鎮教育部門

    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氣象、水文、地質災害易發區圖以及鄉鎮規劃等資料,及時編制和完善學校防御地質災害總體預案,明確轄區內防御地質災害的重點學校,并組織指導轄區內易遭受地質災害影響的學校編制具體的防災預案,建立災害的監測和預警機制。加強防災減災知識、防災預案和自救措施的普及宣傳教育,開展預案演練,提高師生的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對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學校的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五)鎮規劃、建設站

    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農村集鎮建房必須按規劃統一建設,遠離地質災害危險區。

    (六)鎮農辦、林業站

    認真落實防災責任制,對不宜耕種的山地要堅決退耕還林,地質災害隱患點上的水田要改為旱地,滑坡體上不能全墾造林和種植高大樹木。一旦災情發生,要積極配合各村抓好農作物的救災工作。

    (七)鎮廣播站

    根據全鎮地質災害分布情況,做好地質災害防范期內的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通報,做好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預警預報工作,在災害發生時及時提供救災現場氣象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性动漫在线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成人字幕aⅴ|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5g影院欧美成人免费|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小视频|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欧美e片成人在线播放乱妇|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欧美成人全部费免网站| 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