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工藝概論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紡織工程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紡織新材料》
雙語教學在我國本科教學中開展已經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教師雙語教學水平和學生英語水平上有差異,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目前,專業課的雙語教學方法其實還處于探索階段,許多高校響應教育部的要求,各專業積極開設了雙語課程,但是,由于缺乏可資借鑒的經驗,對于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目的、內容和方法,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并無現成的答案。這些問題也就成了制約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深入發展的主要因素。幾年來,在鹽城工學院校教改基金的支持下,筆者通過紡織工程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取得了一些經驗,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下面就開設紡織新材料雙語教學的實踐,對紡織工程專業課雙語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和方法進行探討,供從事紡織工程專業課程及其他專業雙語教學工作的同仁參考。
一、雙語教學課程的選擇
在選擇雙語教學的課程時,要注意課程體系的建設工作,不能因為雙語教學而破壞了課程體系內進行雙語教學的課程和與其他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的銜接性和連貫性。專業課雙語教學過程中,既要采用英語課特定的教學方法,又要采用專業課特定的教學方法[1]。
《紡織新材料》是我校紡織工程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主要介紹紡織新材料的種類、結構與性能等。隨著紡織科學和生產技術的發展,近年來作為紡織主要原料的紡織纖維更是呈快速發展態勢,涌現出許多新型天然纖維、新型再生纖維和高技術纖維,體現了多元化、環保型、功能性和高性能的特征。這些新型的紡織材料特別是高技術纖維主要來自國外,有關的文獻和使用手冊,基本上都是用英文撰寫,這就要求在本領域從事教育、研究、開發的工作人員,能夠用英文熟練地檢索、閱讀、理解有關的內容,并能用英文嫻熟地撰寫比較地道的學術論文、技術報告和文檔。因此,在《紡織新材料》這一專業課程中引入雙語教學,不僅是學生掌握專業前沿知識的必要,而且使學生學習到專業知識的同時,可以學習到一些專業的通用英語詞匯和英語表達方法[2]。因此,選擇《紡織新材料》進行紡織工程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改革方案。
二、紡織新材料課程教材的建設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建設具有特色和針對性的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開設使用英文教材和采用中英文講授的紡織新材料課程是紡織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和大膽嘗試[3]。因為沒有合適的英文原版教材,所以紡織新材料教材建設是該課程改革和建設的當務之急。我們正在編寫紡織新材料的試用教材。在內容上,我們力求簡潔明了,大量選用了具有說服力和代表性的圖片、表格,以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根據紡織工程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所編教材的內容涉及現有的二類新型纖維,即新型紡織纖維(new textile fiber)和高性能纖維(high-performance fiber),前者包括新型的天然纖維(彩棉、彩毛等),再生纖維素纖維(竹纖維、天絲等),再生蛋白質纖維(大豆纖維、牛奶纖維等)和合成纖維(PBT,PTT等),后者包括用于紡織復合材料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香族聚酰胺、碳纖維、玻璃纖維等高性能纖維。
在各章節內容的安排上注重由淺入深、先易后難的導入式教學方式。先介紹綜述性文章,即介紹每一種纖維的發展歷史及其現狀,其特點是內容全面、易于理解、實用性強;而后再詳細介紹各有關纖維的基本知識,切實保證教材內容的系統性。例如,在新型再生蛋白質纖維這一章,教材的第一節內容為總結性的回顧,主要介紹這一材料研究的發展史和這一類型材料所涵蓋的類型。第二節內容為新型蛋白質纖維的結構和性質,在了解結構特點和性質之間的必然聯系后,結合具體的纖維類型,再分別介紹大豆和牛奶纖維的制備工藝和相應的性質。此外,在教材編寫中還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教材后面安排了若干閱讀材料,供學生選擇閱讀,內容主要為近年來的一些新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例如,耐化學、耐熱、傳導性、防護功能、高感性等高技術纖維。這對拓寬學生視野,進一步擴大學生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英語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2]。
三、紡織新材料課程雙語教學任課教師的要求
對于擔任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而言,用英語講課是有相當大難度的。因為在日常工作中,寫個電子郵件,用英語和老外簡單交談,或者經過一定時間的準備,作一個英語報告,可以說都不是特別困難。然而,用英文講課,既要讓學生聽得懂,又要生動活潑,能用英語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開幾句高雅的玩笑,談何容易?而用英語教學,就更為困難。所以,一個教師如果不是在國外住上許多年、教過書,能用英文思考,而是僅僅在國外進修過或甚至只讀了一個學位,我認為要用英文講課也是勉為其難的。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沒有足夠的教師能達到這個層次,所以也不必操之過急。對一般教師來說,如果能用英文教材和英文講稿,再出一些英語的作業和考卷,就足夠了。但是有條件的話,請一些外籍專業教師或在國外有很多年經歷的教師,給學生上全英文的課,當然是最好的。同時,年輕教師有機會的話,應出國進修,盡快提高英語水平,將來也可以逐步過渡到全英語授課。
四、紡織新材料課程的雙語教學實踐
1.課前準備
對于教師,課前用英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關鍵,包括用盡可能地道的英語寫教案與教學多媒體,并準備用英語組織教學內容。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為專業課雙語教學的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而且要熟練掌握英語,還必須花更多的時間進行備課。備課時,要吃透教學內容,一些術語的定義和重要的原理需要翻閱多本原版教材,選用學生容易理解、含義明確的表達[4]。對于英語不是很好的教師,課前還須熟悉幾遍。因此,教師使用雙語教學的工作量會比用單純漢語教學的多很多[5]。
對于學生,課前要做好復習、練習和預習工作。其中預習尤為重要,是上好每一節雙語課的關鍵。學生要仔細閱讀教材,從詞匯入手,可以說專業生詞是雙語課堂教學的主要障礙。對于這些障礙,一方面可以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加以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字典和其他工具書,把生詞的拼寫、讀音、詞性、用法及例句記在筆記本上;對于課文,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課文內容的背景知識,可以利用圖書館、因特網等查找背景材料。這樣在課堂上我們就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加深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和運用。
2.課堂教學
(1)教師盡量使用英文,實施全英文講授。
首先,用全英文板書;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循序漸進的滲入式教學方法[3],較淺顯內容用英文講授,考慮到有些新概念需要建立或重點和難點講解時,可以采用一半中文、一半英文的辦法,把英文講過的內容用中文再提要一下,然后逐步過渡到全英文講授。在PPT中穿插與章節所學內容有關的英文材料,教師解釋強調專業詞匯并翻譯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2)學生參與教學,增加互動環節。
課堂上師生互動,教師需積極創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營造講英語、寫英語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消除膽怯心理,敢于用英語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主動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英語口語能力。
課堂提問是促進雙語教學的好方法,考慮到學生的專業和英語的實際水平,在回答問題時,我們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方法供學生選擇。一般教師用英文提問,如果所提問題涉及的專業名詞比較多,則將問題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先將其譯成中文,再用中英文語或或全英文回答[6]。可以組成學習小組,每周組織一次類似英語角的活動,在小組中用英語來討論課堂中的問題,小組中遇到不懂的可以及時向其他小組或老師提問。
3.課后作業和考核方式
有些雙語課程的作業和考試中只是要求能看懂英語題目,而回答卻是用中文,這對提高學生應用專業英語詞匯的能力其實是不利的。用英文完成作業和考核是雙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既可以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又可以為用英文考試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多閱讀一些英語學術類的文章,并熟練地使用專業詞匯。
課后作業中布置一些翻譯聽力題或英語練習題,以使學生熟練和加深對所學單詞的理解。同時發放一些國外書籍中的資料,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有時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英文介紹完成的作業[4]。
為避免學生對用英文考試的畏懼,平時每周做一次POP Quiz,每次十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逐步嘗試著用英語句子或段落來回答問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已學內容,并且加強語言組織和應用能力,從而適應專業課雙語教學的英語答題考核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孔令劍.專業課程實施雙語教學的途徑[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5,15(4):118-120.
[2]雷麗文等.《材料概論》課程雙語教學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5):127-128.
[3]張楓等.材料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2001,20(1):106-107.
[4]張飛燕等.工科院校本科專業課雙語教學模式及實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2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