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血壓健康風險評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APACHEⅡ評分;腦卒中;死亡風險
The value of APACHE Ⅱscore on the death risk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LU Seng-fang HAN Fu-li YU Feng CHEN Fei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APACHE Ⅱ score on the death risk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ACHE Ⅱ scoreof 105 cases ofthe death from stroke in 2000~2006 years. ResultsThe score of APACHEⅡis 14~46 and the average is (27.89±6.06), the death risk coefficient is 23.31%~98.09% and the average is (66.75±10.38)%,the grades of APACHEⅡis above 14 especially above 27, or the risk factor of death is above 23% especially above 66%, then the mortality rate increases obviously. Conclusion APACHE Ⅱ score is valuable on the death risk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Key words】APACHEⅡ score ;stroke ;the death risk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10-0077-01
腦卒中,包括腦出血和腦梗死,是人類三大死亡原因之一[1],如何在發病早期就能用量化的指標來判定腦卒中死亡危險程度是醫務工作者一直探求的問題。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評分系統最早運用于評估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的預后,運用于腦卒中預后評估的文章很少,本文對我院2000~2006年死于腦卒中的105例病例的臨床進行總結,同時運用陳道軍的APACHEⅡ評分系統進行評分分析,探討其對腦卒中死亡風險評估的價值。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共105例,男性51例,女性54例,年齡52~87歲,,平均(75.88±7.00)歲,住院1~67d不等,平均(13.83±10.38)d,腦出血34例,其中腦干出血6例,大腦半球出血18例,蛛網膜下腔出血8例,丘腦出血2例;腦梗死71例,其中腦干梗死10例,頸內動脈系統大面積腦梗死16例,多發性腦梗死45例。105例病人中以意識障礙為首發癥狀66例,有高血壓病86例(83%),冠心病56例(53%),2型糖尿病44例(43%);并發高熱100例(95%),肺部感染76例(72%)。
1.2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0~2006年之間腦卒中死亡的105例病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我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2],且均經CT證實??偨Y各例臨床特點及死亡原因,運用陳道軍的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評分系統軟件包,根據患者既往慢性疾病史、年齡、體溫、血壓、心率、呼吸、入院當日或次日的化驗結果(血常規、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以及其睜眼動作、言語反應和運動反應情況進行評分。APACHEⅡ評分總分值0~71分,病情越重分值越高。
2 結果
APACHEⅡ評分14~46分,平均(27.89±6.06)分,死亡風險系數23.31~98.09,平均(66.75±22.92)%;最終死于腦疝50例,感染包括肺部和尿路感染28例,多臟器功能衰竭17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窒息2例,癲癇持續狀態2例,腦肺腎下肢多處動脈栓塞1例,不明原因2例。
3 討論
本組病例男女比例基本相等,年齡較大,平均75.88歲,其中腦梗死68%,腦出血32%,有高血壓病者占83%,提示腦卒中死亡病例中高血壓的患病率很高;以意識障礙為首發癥狀者占63%,意識障礙預示預后不良;高熱占95%,尤其肺部感染率非常高,占72%,臨床上應重視防治,在高熱的原因中有卒中影響了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中樞性高熱,也有壞死灶吸收或肺部、尿路等部位感染引起,故發生率極高,高熱加重腦損害,每升高1℃腦細胞耗氧量增加5%[3],有報道認為高熱與卒中死亡有一定的關系[4]。死于腦疝50例,提示腦部本身損傷重仍然是腦卒中的主要死因,死于其他原因的比例也不少,有多臟器功能衰竭、窒息等,需引起我們注意。
影響腦卒中預后的因素包括:①顱內病損的嚴重程度和性質;②全身各系統的反應;③患者的健康狀況。APACHEⅡ評分系統的三方面內容反映了上述因素,即Glasgow評分可反映病損的程度,急性生理學指標可代表患者的全身反應,慢性健康狀態代表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所以,運用APACHEⅡ評分系統來預測患者的死亡風險有其合理性。
本組APCHEⅡ評分14~46分,平均(27.89±6.06)分,死亡風險系數23.31%~98.09%,平均(66.75±22.92)%,這與蘇民[5]等研究的APACHEⅡ評分大于14分死亡率明顯增加十分相似。我們認為APACHEⅡ評分對腦卒中死亡風險評估是有價值的,有助于醫生對患者的預后評估,同時可以及時向患者家屬交代病情。所以應對高齡,同時有意識障礙,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并發肺部感染、高熱的急性腦卒中病人進行APACHEⅡ評分,尤其應進行動態評分,若APACHEⅡ評分大于14分特別是大于27分,或死亡風險系數大于23%特別是大于66%,就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景炳文主編.急診急救學[M].上海:上??茖W普及出版社,1995.708
[2]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 王增緒,51例腦卒中死亡病例分析[J].山西臨床醫藥雜志,2000,9(5):393
[4] Alberts Mark J.Di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Review] Am J Med, 1999,160(2):211-221
關鍵詞:腦卒中篩查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4-0201-02
腦卒中是一組以腦組織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急性腦血管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復發率高等“四高”特點。心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國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1]近年來,國內外在腦卒中的預防領域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還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本院心內科門診于2012年4月1日―2012年10月31日對心內科門診病人進行初篩,針對篩查對象進行全面腦卒中風險評估。早期發現卒中高危人群,針對高危人群進行全面綜合的干預和管理?,F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篩查對象。納入標準:存在腦卒中高危因素但尚無癥狀的人群,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有能力完成問卷調查及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納入標準的門診患者3817例,男1859例,女1958例,年齡26-89歲。
1.2篩查內容。
1.2.1包括危險因素初篩,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和頸動脈超聲檢查。
1.2.2篩查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吸煙和被動吸煙、糖尿病、房顫和其他心臟疾病、頸動脈狹窄、血脂異常、缺乏體力活動和肥胖等。
1.3篩查方法。
1.3.1建立患者檔案,包括年齡、性別、聯系電話等。
1.3.2以一對一詢問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依據Framingham(弗明翰)量表對患者評分。Framingham(弗明翰)卒中風險評估模型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風險評分系統,使用廣泛、操作簡便,可作為普遍篩查的基本手段。[2]根據積分值換算10年腦卒中發病風險,≤5%為低風險,≥6%且
1.3.3針對性健康宣教后,確保高風險患者至協作醫生處。協作醫生根據患者得分,對高風險患者進行干預。
2護理干預措施
2.1護理干預的界定。腦卒中“一級預防”的護理干預是指在疾病發生前的預防,即通過健康教育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積極主動地控制各種致病的危險因素,從而達到使腦血管病不發生(或推遲發病年齡)的目的。
2.2健康教育內容。
2.2.1高血壓:動脈高血壓是腦卒中最普遍并且可干預的危險因素,長期、持續的血壓升高,可加速動脈硬化,在突然增高血管內的壓力時,可使腦血管破裂發生腦出血,控制高血壓可降低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剂烁哐獕翰∫欢ㄒ獔猿址幹委?、合理治療,不隨意停藥。有條件者最好每日測一次血壓,普通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如伴有糖尿病、冠心病或腎功能不全者,血壓應降至
2.2.2戒煙和戒酒:煙草中含有大量有毒化學物質可直接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因此,吸煙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主要見于長期吸煙者。建議盡早采取藥物輔助或其他方式強制戒煙。另外,被動吸煙也是腦卒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建議不吸煙者遠離香煙。飲酒應適度,男性每日飲酒的酒精含量不應超過25g,女性減半。
2.2.3糖尿?。禾悄虿〔∪税l生腦卒中的危險性比血糖正常的同齡人高出1倍,被認為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糖可進一步加重卒中后腦的損害。在醫生指導下長期堅持服用降血糖藥物,節制飲食,控制血糖。積極配合醫生控制病情發展。通過飲食和藥物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
2.2.4合理飲食:提倡多吃蔬菜、水果、谷類、牛奶、魚、豆類、禽和瘦肉等,使能量的攝入和需要達到平衡。改變不合理的膳食習慣,通過吃谷類和魚類(含不飽和脂肪酸)、蔬菜、豆類和堅果以減少飽和脂肪的入量,膽固醇的攝入量每天應
2.2.5規律運動:運動能擴張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滯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減少血栓形成。運動可以促進脂質代謝,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從而可以預防動脈硬化。
2.2.6血脂異常干預:血脂異常作為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已被人肯定。因此,血脂的控制是腦卒中預防的重要措施。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中指出,應使低密度膽固醇水平控制在2.58mmol/L以下。
2.2.7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所引發的腦卒中約占缺血性腦卒中的20%~30%,以往我國沒有開展過頸動脈狹窄的篩查,這也是我們腦卒中高發的原因之一。
2.2.8房顫和其他心臟疾?。悍款澥亲畛R姷囊环N心率失常,房顫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可隨著血液流動到全身各處,從而導致腦卒中。美國卒中協會腦卒中一級預防指南指出:如能安全使用,推薦使用調整劑量的華法林(目標INR2.0~3.0)。
2.2.9控制體重:肥胖可通過升高血壓間接影響腦卒中的發生。因此,肥胖者一定要積極控制體重,使體重指數BMI維持在18.5-24.0Kg/m,腰圍控制男性
2.2.10康復運動:腦卒中偏癱一旦發生,大幅度的肢體被動運動可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關節僵硬,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3結果
在2012年4月1日―2012年10月31日符合納入標準的門診患者3817例,男1859例,女1958例,年齡26-89歲。高危人群1535人,約占總人數的40.2%。其中男性988人,占64.4%。女性547人,占35.6%。對這些病人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發放健康手冊,注明飲食、活動、休息的要求,供患者日常參考,開展健康講座3次。
4討論
心內科做腦卒中一級預防的前沿,積極開展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更有效的做好腦卒中上游防治,盡早發現危險因素并對其進行控制和干預,對預防腦卒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因此促進腦卒中高危人群改變自身行為,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護士作為健康教育者更應通過各種途徑針對個體積極進行腦卒中一級預防的護理干預。
參考文獻
[1]孫停瑞,李紅.腦卒中社區以及預防干預實施現狀.201105-0094-03
河南省安陽縣計劃生育服務站,河南安陽 455112
[摘要]目的 探討國家免費孕前優生中的風險評估內容和效果。方法 對該縣1 025對計劃妊娠的夫婦提供了孕前優生服務,對妊娠高危因素進行評估和指導,并對此次檢查進行滿意度調查。結果 參加該檢查的女性有1 025人,其中168例既往有過不良妊娠史;男性發現各項指標異常共有111例,女性有90例;存在高危生育風險的疾病因素包括:男性中有結核感染2例、癲癇1例;女性中婦科相關炎癥者38例,甲狀腺疾病3例,高血壓病35例,糖尿病或空腹血糖異常17例,肥胖47例,高齡41例。家族史高危因素中男性有60例,女性有66例;環境中高危因素男性有118例,女性有49例;隨訪6個月~2年,失隨訪86例,未孕541例,已孕398例,其中已分娩176例,足月161例,早產2例,自然流產7例,人工流產6例。滿意度抽樣問卷調查中,抽取的100例對該檢查的總滿意度為67.2%,其中認為該服務方便81.2%,檢查全面76.1%、溝通完善61.7%,技術優良64.2%,服務態度好70.5%,服務效率高49.7%。結論 推廣國家免費孕前優生檢查和風險評估能夠提高優生工作效果,保護產婦和新生兒安全,對社會和家庭均有積極的意義;應提高孕前優生檢查的溝通和服務效率。
[
關鍵詞 ]孕前優生;風險評估;優生服務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654(2015)02(c)-0195-02
The State of Free Pre Pregnancy Examin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the Significance of
ZHOU Feng
Anyang province Henan County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station of Anyang City, Anyang’Henan Province,45511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tent and effect of risk assessment of free national pre-pregnancy eugenics. Methods 1 025 couples who planned pregnancy in our county were provided with pre-pregnancy eugenics service, their pregnancy risk factor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satisfaction survey was also conducted. Results Among 1 025 females in the examination, 168 females had a history of adverse pregnancy. 111 males and 90 females had abnormal indicators. Diseases leading to high pregnancy risk included: 2 cases of TB infection and 1 case of epilepsy among males; 38 cases of gynecologic inflammation, 3 cases of thyroid disease, 35 cases of hypertension, 17 cases of diabetes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47 cases of obesity, and 41 cases of advanced age among females. 60 males and 66 females had high risk factors of family history; 118 males and 49 females had high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The follow-up visits lasted for 6 months to 2 years, and 86 cases of follow-up visits were lost. The follow up results: 541 cases of unpregnancy, 398 cases of pregnancy, 176 cases of delivery, 161 cases of full term, 2 cases of premature delivery, 7 cases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6 cases of induced abortion. The satisfaction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00 patients and the total satisfaction was 67.2%, with 81.2% selecting convenience, 76.1% selecting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61.7% selecting good communication, 64.2% selecting good technology, 70.5% selecting good service attitude, and 49.7% selecting high service efficiency. Conclusion The promotion of free national pre-pregnancy eugenics inspec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eugenics work and protect the safety of mothers and newborns, an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society and families. The communication and service efficiency of the pre-pregnancy eugenics need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Pre-pregnancy eugenics; Risk assessment; Eugenics service
[作者簡介]周峰(1976.3-),女,河南安陽人,在職研究生,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計劃生育技術和孕前優生工作和研究。
我國目前對于基礎醫療的不斷推進,優生優育受到國家和家庭的共同重視。做好優生優育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關鍵點,而孕前優生檢查的則是優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孕前優生檢查,不僅能夠在孕前對出生缺陷的風險進行控制和降低,還增強了對孕產婦和新生兒安全的保障,是我國目前優生工作中的重點項目[1]。該縣從2011年起開始推廣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至2011年12月31日共為1 025對計劃妊娠的夫婦提供了孕前優生服務,并對在孕前優生檢查中被評估為高風險的夫婦進行優生指導,在降低出生缺陷方面取得了較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1年9月—2011年12月底該縣1 025對計劃妊娠的夫婦,進行國家免費孕前優生檢查,并進行抽樣調查滿意度。該組中,共計1 824人參加本檢查,夫妻雙方共同進行檢查者有798例,僅女方參與檢查者227例,男性年齡在22~41歲,平均(34.3±5.4)歲,女性20~39歲,平均(28.9±4.7)歲,教育程度為:小學31例,初中756例,高中542例,大專及以上495例;隨機抽取100例進行滿意度的問卷調查,本組參加檢查和問卷均遵循自愿原則。
1.2 方法
1.2.1 國家免費孕前優生檢查項目[2]包括:病史和詳細的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優生風險評估和優生指導。病史主要包括個人史和家族史,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血、尿常規、ABO/RH血型檢查、肝腎功能、乙肝、梅毒;女性還需檢查血糖、婦科B超、婦檢常規和白帶甲狀腺素及TORCH五項。
1.2.2 滿意度問卷調查 參考相關患者滿意度調查研究[3],自擬滿意度測評表,內容主要包括:獲取服務是否方便、提供檢查是否全面、溝通解釋是否完善以及服務態度和效率等6個方面。
2 結果
2.1 檢查結果
參加本檢查的女性有1 025人,其中168例既往有過不良妊娠史,包括人工流產或自然流產113例,前胎出生缺陷27例,異位妊娠史8例,前胎早產3例,死胎或死產17例。實驗室檢查中,男性發現各項指標異常共有111例,女性有90例;本組女性中未發現弓形蟲抗體陽性,具體數據詳見表1。
2.2 風險評估
該組中,存在高危生育風險的疾病因素包括:男性中有結核感染2例、癲癇1例;女性中婦科相關炎癥者38例,甲狀腺疾病3例,高血壓病35例,糖尿病或空腹血糖異常17例,肥胖47例,高齡41例。家族史高危因素中男性有60例,女性有66例;環境中高危因素男性有118例,女性有49例,詳見表2~3。
2.3 該組均進行隨訪
時間為6個月—2年,其中失隨訪86例,未孕541例,已孕398例,其中已分娩176例,足月161例,早產2例,自然流產7例,人工流產6例。
2.4 滿意度抽樣問卷調查
抽取的100例對該檢查的總滿意度為67.2%,其中認為本服務方便81.2%,檢查全面76.1%、溝通完善61.7%,技術優良64.2%,服務態度好70.5%,服務效率高49.7%。
3 討論
孕前優生檢查是保障孕期安全和提高優生效果的重要舉措,夫妻雙方進行孕前檢查能夠提前預知和排除一定的風險。該研究共有1 025對計劃妊娠的夫婦參與,其中798例為夫妻雙方共同參與,還有227例僅有女方參與。在該檢查結果中,男性的檢查中發現了34.6%的高危因素,可見,夫妻雙方共同參加孕前檢查的必要性。對于目前群眾認識中孕前檢查的“男女不平等”現象,仍需要通過提高宣傳,增加動員來提高夫妻雙方共同進行孕前檢查的自愿性。有研究認為[4],能否很好的推廣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是與家庭對于優生的認識密切相關的,在社區、媒體上進行充分的宣傳對提高優生檢查的普及率有很大的幫助。
該研究結果表明,參與檢查的人群中發現有傳染性疾病占到2.3%,另有8.7%的參與檢查者有肝腎功能的異常,這些異常都可能是無明顯臨床癥狀的,因此,對于一些無明顯疾病表現的人群也有進行孕前健康檢查的意義和必要,要對此進行宣傳和推廣。在該研究中發現有高風險人群占到總受檢者的15%,由于檢查項目的局限性,可能還存在一定的疏漏。對這類高風險人群進行了個性化的優生指導,提供專業的遺傳咨詢,為提高優生效果做出了切實的工作。抽樣調查的滿意度問卷結果表明,參與者對于本檢查持基本滿意態度,在溝通和服務效率方面滿意度較低,仍需要進一步的提高,這也與我們開展此項檢查時間不長,經驗不夠充分有關。
綜上所述,推廣國家免費孕前優生檢查和風險評估能夠提高優生工作效果,保護產婦和新生兒安全,對社會和家庭均有積極的意義;應提高孕前優生檢查的溝通和服務效率。
[
參考文獻 ]
[1]何楊,楊柳,劉俊,等. 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風險評估分類法的探索應用[J].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2(5):46-49.
[2]宋新明,范向華,張蕾,等. 孕前健康風險評估的基礎、工具和方法[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6(11):655-657.
[3]曾曉琴,何少霞,肖青,等. 廣州市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服務滿意度的快速評價研究[J]. 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4(6):748-752.
[4]張亦心,李國正,高章圈,等. 河北省15個縣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高風險人群回顧性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3(6):901-90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6299份育齡夫婦體檢檔案,女性年齡在20-46歲之間,平均年齡25.4歲。男性年齡22-48歲之間,平均年齡28.5歲。
1.2方法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病史詢問(個人一般情況、家族史、疾病史、生育史、用藥史、生活方式和行為、工作和生活環境毒害物暴露史)、體格檢查(一般體格檢查和生殖系統檢查)、實驗室檢查(陰道分泌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空腹血糖、ABO和Rh血型、乙肝五項、谷丙轉氨酶、血肌酐、促甲狀腺素、淋病、沙眼衣原體抗體、梅毒螺旋體抗體、風疹病毒IgG抗體、巨細胞IgM抗體和IgG抗體、弓形蟲IgM抗體和IgG抗體測定)、婦科B超常規檢查、優生咨詢和健康指導、風險評估及隨訪、高危人群個性化干預、早孕隨訪、妊娠結局隨訪。
2結果
2.1健康教育6299對育齡夫婦,共計12598人接受優生健康知識宣教及調查問卷,宣教前優生健康知識平均知曉率37.6%,宣教后平均知曉率97.9%。
2.2病史詢問家族史異常237例;疾病史193例;女性有孕育史1432例,女性有不良孕育史55例;近三個月內有用藥史37例;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418例;工作和生活環境毒害物暴露史38例。
2.3體格檢查
2.3.1一般體格檢查女性身高
2.3.2生殖系統檢查女性陰道炎56例、宮頸炎67例、陰道縱膈3例、陰道閉鎖1例、始基子宮1例、雙子宮1例、雙陰道雙子宮1例、殘角子宮1例。男性包皮過長1015例、包莖17例、精索靜脈曲張6例、隱睪5例。
2.4實驗室檢查
2.4.1陰道分泌檢查常規異常49例、沙眼衣原體異常7例。
2.4.2血常規異常1382例,其中Hb
2.4.3ABO血型女O男非O血型647例。Rh血型陰性46例:女性20例、男性26例。
2.4.4乙肝五項異常941例、谷丙轉氨酶異常1079例、血肌酐異常730例、促甲狀腺素異常15例,女性空腹血糖異常280例其中偏高者占36例。
2.4.5風疹病毒IgG抗體陰性713例、巨細胞IgM抗體陽性3例、弓形蟲IgM抗體陽性6例。淋球菌0例、梅毒螺旋體陽性7例。
2.5婦科B超常規檢查異常176例,其中卵巢囊腫96例、附件不均質包塊13例、盆腔積液15例、子宮肌瘤35例、子宮腺肌癥4例、宮頸囊腫5例、縱膈子宮4例、雙子宮2例、始基子宮1例、殘角子宮1例。
2.6風險評估評估出高危檔案1299例,高危率約10.3%。其中前五位高危因素為乙肝650例占50.0%、生殖及泌尿系感染157例占12.1%、女性高血壓97例占7.5%、女性生殖系腫瘤79例(卵巢囊腫直徑
2.7隨訪體檢12598例,高危隨訪1299例。妊娠3243例,早孕隨訪3243例,妊娠結局隨訪2224例。不良結局99例,其中自然流產29例、人工引流產33例、死胎死產6例、早產13例,低體重兒11例、出生缺陷7例(唇裂2例、先心1例、多指1例、并指1例、腦積水1例、足內翻1例),出生缺陷率為0.33%。其中1299份高危檔案,有妊娠結局201例,不良妊娠結局9例,不良妊娠結局率4.5%。低危檔案5000份,有妊娠結局2023例,不良妊娠結局90例,不良妊娠結局率4.4%。
3討論
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實施的目標是通過健康教育和咨詢指導,提高全社會公眾的優生科學知識水平和優生意識;通過優生咨詢和高危人群指導,提高對個體夫婦的具體指導幫助,使每對計劃懷孕夫婦都能得到優生科學指導幫助,引導計劃懷孕夫婦增強孕前優生健康意識和能力;通過采取綜合手段實施孕前預防,實現出生缺陷預防關口前移,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風險,避免不良妊娠結局,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通過一對一實施健康教育和咨詢指導,參加體檢的6299對夫婦共計12598人接受健康知識宣教,宣教前優生健康知識知曉率37.6%,宣教后知曉率97.9%,達到了了優生通過健康教育和咨詢指導,提高全社會公眾的優生科學知識水平和優生意識的目標。
6299份檔案風險評估后分出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分類實施優生咨詢和健康指導。高危人群進一步分類管理,我市前五位高危因素為乙肝占50.0%、生殖及泌尿系感染占12.1%、女性高血壓占7.5%、女性生殖系腫瘤占6.1%、女性不良孕產史占4.2%。專業醫師對高危人群一對一進行優生咨詢和健康指導及個性化干預。
[關鍵詞] 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缺血性腦血管病;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0(b)-0103-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se wave velocity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 Methods The double brachial-ankles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 were measured in 510 cases with ICVD (male: 182 cases, 35-86 years old; female: 328 cases, 36-86 years old), who were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from November 2014 to January 2016. 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baPWV of double sid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PWV normal group (baPWV
3 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是缺血性心腦血管病變的病理生理基礎,早期檢測動脈功能是評估心腦血管意外風險的重要措施[5-6]。脈搏波傳導速度是一種通過檢測脈搏波在動脈壁上的傳播速度來評估大血管僵硬度的方法,可以發現早期動脈硬化,傳導速度越快,動脈彈性越低,僵硬度越明顯[7]。流行病學研究顯示PWV不僅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且可用于判斷干預的療效[8-9]。肱-踝脈搏波傳導速度測定操作簡便、無創、能良好地反映大動脈血管僵硬程度。夏暉等[10]對1014例體檢人群baPWV相關分析表明,體檢人群中baPWV異常率為57%,動脈硬化潛在風險普遍存在;baPWV與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高度相關,在健康體檢中可對防治動脈硬化疾病起到警示作用。盧玉潤等[11]研究發現,baPWV中、重度異常在高血壓患病人群中檢出率為68.7%,明顯高于無高血壓對照組(P < 0.05)。baPWV測量可以早期發現高血壓人群的動脈血管病變,有助于早期診斷高血壓患者動脈硬化病變[12]。黃雯等[13]分析認為,高血壓病史、SBP、LDL、FBG是老年高血壓患者baPWV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長病程、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高血糖可促進老年高血壓患者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與baPWV的關系,包括年齡、性別、血壓、血脂、血糖、UA、Hcy、血凝狀態、hs-CRP及高血壓病、糖尿病病史、頸動脈硬化斑塊等。結果表明,510例患者當中,baPWV異常者占總體72.94%,年齡、SBP、DBP、PP、TC、LDL、FBG、2hPBG、HbA1c及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頸動脈硬化斑塊對baPWV異常均有影響。對以上因素進行單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SBP、DBP、PP、HbA1c、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頸動脈斑塊是引起baPWV增快的危險因素,進一步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表明,年齡、SBP、高血壓病史是baPWV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說明年齡、血壓、血糖、血脂等對動脈血管僵硬程度均有影響。除上述因素外,吸煙、女性、BMI異常、心率、UA、尿微量白蛋白亦是影響baPWV的危險因素[14-15]。本研究未納入吸煙飲酒史、心率等因素,未得出類似結論。此外,本研究baPWV異常組TC與LDL比較均低于正常組(P < 0.05),這可能與患者既往長期服用降脂藥物控制血脂在較低水平有關。
對于baPWV異常的危害性,近年研究認為,baPWV增快已成為評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生風險的獨立危險因素,可預測缺血性腦血管病 發病風險,baPWV異常加之高血壓病患者未合理控制血壓,會大大增加腦卒中發生風險[16-17]。秦琳等[18]研究認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管僵硬度與腦白質變(white matter lesions,WMLs)密切相關,年齡和baPWV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重度WMLs的獨立危險因素。此外,baPWV對預測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評估價值并不亞于腦卒中分型[19],且可以評估腦小血管病患者發生中風的功能預后[20]。
綜上所述,baPWV可以反映動脈血管僵硬程度,其增快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密切相關,適用于早期血管硬化的篩查,有助于檢出危險人群,以便盡早采取干預措施,值得推廣應用。合理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和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生、發展,對于延緩動脈硬化程度、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僅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baPWV與危險因素的相關性進行分析,未納入經系統治療各項指標控制良好的baPWV數值,樣本量較少,對于評估患者心腦血管意外風險及指導臨床治療的參考價值還需做進一步病例對照研究。
[參考文獻]
[1] Koivistoinen T,Virtanen M,Hutri-Kahonen N,et al. Arterial pulse wave velocity in relation to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brachial flow-mediated dilation and carotid artery distensibility:the 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finns study and the health 2000 survey [J]. Atherosclerosis,2012, 220(2):387-393.
[2] Mancia G,De Backer G,Dominiczak A,et al. 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 J Hypertens,2007,25(6):1105-1187.
[3] 吳長鴻,劉斌.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標準(1995)[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6,29(6):376-381.
[4] Segers P,Kips J,Trachet B,et al. Limitations and pitfalls of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arterial pressure wave reflections and pulse wave velocity [J]. Artery Research,2009,3(2):79-88.
[5] 王艷玲,李學華,米玉霞,等.脈搏波傳導速度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一級預防中的應用[J].亞太傳統醫藥,2011,7(8):104-105.
[6] 陳大偉,張婧,靳英,等.應用脈搏波速度和血管年齡評估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險度[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 36(1):71-73.
[7] 胡大一,向小平.動脈粥樣硬化早期檢測的臨床應用――大動脈僵硬度(彈性)和功能檢查[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7,5(2):81-82.
[8] Lim HE,Park CG,Shin SH,et al. 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as an independent marke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Blood Press,2004,13(6):369.
[9] 王顯,趙建功,胡大一.中國脈搏波傳導速度評價動脈硬化的參數及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 14(4):303-306.
[10] 夏暉,李春燕,溫淑嫻,等.1014例體檢人群baPWV結果及相關性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6):903-904.
[11] 盧玉潤,李英,洪大情.臂踝脈搏波速度和踝臂指數在高血壓人群中評估動脈硬化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價值[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4,22(6):722-724.
[12] 林錚,王振華,吳玉塘.踝臂脈搏波傳導速度及踝臂指數對高血壓患者早期動脈硬化的診斷價值[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5,23(11):1149-1152.
[13] 黃雯,張繼惠,王建文.老年高血壓患者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11):1151-1152.
[14] 李時雙.體檢人群肱-踝脈搏波傳導速度特征分析及其與心腦血管疾病相關因素的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14:1-39.
[15] 鄧笑偉,劉妍,朱峰,等.脈搏波傳導速度異常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5,7(6):827-829.
[16] 湯中敏,胡世紅,張林潮,等.臂踝脈搏波速度與缺血性心血管病風險評估程度關系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2B):4055-4057.
[17] Song Y,Xu B,Xu R,et al. Independent and joint effect of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on incident stroke in hypertensive adults [J]. Hypertension,2016,68(1):46-53.
[18] 秦琳,周其達,鄒錫良,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僵硬度與腦白質病變的關系研究[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5,28(2):103-106.
[19] Kim J,Song TJ,Kim EH,et al.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for predicting functional outcome in acute stroke [J]. Stroke,2014,45(8):2305-2310.
【關鍵詞】眼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防護
護理安全是醫院醫療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備條件,是減少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發生醫療糾紛和事故的客觀需要。安全管理是指為保證患者身心健康,對各種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控制。眼科住院患者老年人居多,而且多有單眼甚至雙眼的視力障礙,自理能力差,好多患者還多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合并癥,住院期間可能發生跌倒、墜床、暗室內碰傷等安全問題。眼科對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78例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癲癇等老年眼病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評估并采取一系列安全防護措施,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眼科住院眼病合并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78例,其中含并糖尿病者30例,合并高血壓、心臟病者21例,合并癲癇病者5例,合并腦中風、腦出血后遺以致癥肢體活動不靈者16例,合半眩暈癥、低血壓者6例。60歲以上患者28例,70歲以上患者32例,80歲以上患者10例,90歲以上患者8例,平均住院天數6天,其中發生低血糖反應暈倒1例,衛生間跌倒1例,均未發生骨折、外傷等意外,余者無不安全事件發生,安全出院。
2 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
2.1內在因素:
(1)生理因素:老年人生理機能退化,感覺遲鈍,視力障礙,聽力受損,關節、平衡能力失調導致步態不穩,易跌倒。
(2)病理因素:眼病合并高血壓、心臟病等導致機體功能障礙,自主活動受限。
(3)心理因素:患者過高估計自己的體能、自尊心強,不愿尋求護士或他人的幫助,在活動時終因體力不支跌倒。
(4)藥物性因素,患者經常服務的藥物中如鎮靜安眠藥、降壓藥、降糖藥、利尿藥等同時能產生眩暈、低血糖、低血壓等副作用,影響患者的認知定向功能,導致意外發生。我們眼科病房就發生過1例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暈倒在走廊的病例。
2.2外在因素又稱環境因素:環境常常是導致發生跌倒、損傷的重要因素。如:地面有積水、病床無護欄等。
2.3跌倒:眼科潛在不安全因素:眼科疾病如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等均有不同程序的視力障礙,適應能力下降,加上有時候地面光滑、潮濕,過道障礙物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穩而跌倒。我科發生1例跌倒患者,是因患者入廁大便蹲得過久,起身時衛生間地面潮濕發生跌倒。
2.4墜床:患者雙眼視力障礙或術后雙眼包扎,再加上環境改變,病床如無防護欄,患者易發生墜件。
2.5暗室內碰傷:暗室是眼科檢查的特殊環境,眼部許多精細檢查都要通過裂隙燈、眼底鏡在暗室內進行。暗室光線較暗,加上患者對環境陌生以及視力障礙,很容易碰傷,引起醫療糾紛。
2.6安全告之行為不規范,健康教育不細致、不到位,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及防護意識介紹不詳細、不具體將會給患者帶來不穩定的心理負擔,存在安全隱患問題。
3 建立健全安全防護措施:
3.1更新護士服務理念,建立建全規章制度:優質護理服務并不是單純地取消陪護,由護士為患者洗頭、洗腳,照顧生活,而是對我們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把護士還給病人”,讓護士去觀察患者,去幫助患者,去指導患者。我科老年患者居多,自理能力差,在沒有陪護的情況下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對我們是個很大的挑戰。我們眼科全體護士積極上網查閱相關資料,通過參觀上級醫院優護理示范病房、,外出進修學習等途徑更新護理服務理念,增進安全防護意識,提高安全工作的預見性。發動全科護士的智慧,通過大家在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更新制定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建立起建全的規章制度。
3.2做好患者的風險評估:患者入院后護士及時進行入院評估,評估內容除一般情況、護理查體外,重點評估患者的生活處理能力,根據評估分析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針對患者個體存在的危險因素的具體情況,制定個體護理計劃。通過提出預見性的護理措施,指導護士有重點地對患者進行觀察及護理。高危風險患者及時填寫意外事件風險評估表,并及時評價。
3.3保持周圍環境的安全:
(1)加強病區環境的規范化管理,包括床距要適當,病床不能太高,必要時廁所應備坐凳。病床要有防護欄。
(2)病區內應有足夠亮度,光線分布均勻并避免閃爍。樓梯間燈光不能太暗。
(3)地面應保持清潔干燥,開水房、衛生間水漬要及時擦干,并備防滑墊。
(4)衛生間、開水間應設防滑標志,走廊、衛生間應設有扶手。
(5)患者用物固定放置,床頭鈴應放置于患者觸手可及的位置,便于求助。
3.4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入院時向患者詳細介紹病區環境,使其盡快熟悉,安全告之詳細介紹到位,患者及家屬雙簽名。護士在患者住院其間多與其交流,了解其需求,并提供及時的幫助。護士需耐心向患者講解用藥、飲食、臥位等等疾病相關知識,使患者對所患疾病有正確認識,很好地配合治療護理,減少各種意外情況的發生。
3.5防暗室碰傷:暗室的儀器和物品必須放置簡單合理,患者檢查前先帶其到暗室,熟悉暗室設施環境,讓患者有安全感,并安排護士在暗室內陪護患者,安全協助患者完成檢查。
3.6防墜床:為防止患者墜床,對老年人、兒童、雙眼包扎等患者應裝上床欄,懸掛防墜床標志,特別加強中夜班護士的巡視、觀察,對煩燥不安患者必要時加用約束帶約束,并注意觀察受約束肢體血液循環情況,定時放松。
3.7定期做好安全檢查和質量控制:制定患者護理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成立安全管理質量控制小組,每周三次負責督促檢查科室護理人員執行安全管理制度情況,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發現并做好防護,對已發生的不良事件要引起重視及時上報護理部并及時組織科室護理人員討論分析,吸取經驗教訓,并堅決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關鍵詞:Apgar評分,術前檢查,術中監測,術后觀察
麻醉Apgar評分作為外科手術后病人送出麻醉恢復室的評分標準,已廣泛用于臨床。但是手術后送回病房的患者目前還沒有一個較明確的評分標準,其恢復狀態主要依賴于臨床醫師的主觀評估,沒有一個簡單實用的度量標準來有目的地改善患者,指導手術后的治療。我們能不能通過建立一個外科Apgar評分標準希望能幫助找出影響患者術后狀態的各種因素,如患者進入手術室時的總體健康狀況、目前的疾病狀態,手術期間的血液丟失量、最低血壓和最慢心率。 手術大小、手術時間長短、手術操作困難程度及手術中的麻醉管理等。此外,對普通外科和??仆饪蒲芯恳约捌渌麃唽I的研究,證明這一評分法與術后30天內患者的死亡率和嚴重并發癥存在一定相關性[1]。手術后外科Apgar評分能有效預測術后大的并發癥風險或評估圍手術期的結局及手術后患者死亡率評估。外科Apgar評分較高,患者術后遠期死亡率減少30%[2]。表明手術中患者的狀態與患者麻醉后數周和數月的死亡率相關[3]。這一度量標準現在應該越來越被臨床所 重視。
手術Apgar評分現今沒有被臨床使用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外科醫師相信自己對患者狀態的主觀印象以及外科醫生依賴各自的臨床經驗。再者醫護人員對標準的使用培訓不夠,同時希望建立個體化的度量標準或其他的風險評估模式。使這一標準目前還沒有用于實踐,只是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不管是評價手術中病人的穩定性及手術麻醉管理,還是指導外科醫生改善手術后患者治療方向等,均有待于在臨床進一步探討。
外科醫師和麻醉科醫師可以通過減少術中失血量、避免低血壓和心動過速來改善得分和轉歸。手術前外科醫生更好全面掌握病情,更好地處理患者的并發癥,同時手術前治療把麻醉風險降到最低,使其能夠耐受手術,保證手術安全,顯得尤為重要,如影像學檢查、心臟功能評估、有無心房纖顫、心律失常、心瓣膜病、低血壓、有無手術前6個月內心梗發生病史、高血壓病史、卒中病史、一過性缺血發作史、COPD病史、肺功能檢查、急性腎衰和吸煙等。手術前積極糾正基礎疾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會增加手術后預測準確性,提前對圍術期高?;颊哌M行預防性治療。手術中心律監測、保持血流動力學穩定,神經功能監測,腦氧飽和度監測,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有效控制,手術前根據病人具體病情,有計劃的制定手術方式,限制外科手術的大小,縮短手術時間,均能有效提高手術后患者生存率,降低圍術期死亡率[4]。
避免并發癥,及時識別已發生的并發癥,并進行及時有效控制病情,如老年患者COPD的控制,墜積性肺炎,積極治療感染的有效控制,深靜脈血栓的及時檢出等,開發快速而準確的方法來識別患者處于嚴重并發癥中,并采取積極治療措施。亦是有效降低圍術期死亡率的必須手段。
參考文獻:
[1] CopyrightC2011,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Inc.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Inc.
[2] 《麻醉學》中文版,第5卷,第2期,2011年9月
關鍵詞:住院患者;意外跌倒;風險評估;有效預防
跌倒是住院患者最嚴重的不良事件之一[1],本文自2010年3月~2016年3月觀察120例住院跌倒患者,對跌倒發生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3月~2016年3月觀察120例住院跌倒患者,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齡27~90歲,平均72歲,其中60歲以上者93例;患心腦血管疾病54例,外科術后及放化療者39例,腎病、貧血病15例,其它12例;跌倒地點:病床旁51例,衛生間48例,走廊21例;跌倒后損傷:無損傷45例,骨折12例,不同程度挫裂傷63例。
1.2跌倒原因
1.2.1老齡因素 以上資料顯示,60歲以上患者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體生理機能老化,重心不穩,碰到障礙物后應變不力而致容易跌倒。一些老年患者自理意識較強,如洗漱、沐浴、如廁等喜歡獨立完成,不便拖累別人,所謂心有余而力不足。
1.2.2疾病因素 跌倒的患者中患有高血壓、心律失常等心腦血管疾病占45%,這些疾病可引起短暫的腦供血不足,出現腦缺血、缺氧等功能失調而易跌倒。某些疾病如癲癇、癌癥晚期、術后放化療患者,由于機體疾病消耗,體質虛弱也是誘發跌倒因素之一。
1.2.3藥物因素 部分患者長期口服鎮靜劑、抗高血壓藥物、降糖藥、利尿劑等,藥物副作用可導致機體出現各種不適、行動遲緩、重心不穩而致跌倒。
1.2.4環境因素 由于對住院環境的陌生,病床高度、地面平滑程度、室內光線程度、著裝或穿鞋不合適等也易造成跌倒。
1.3方法 防跌倒護理干預前和干預后分階段觀察住院患者中發生跌倒病例。
1.3.1護理干預措施
1.3.1.1個性化宣教 人類是個體化最強、最復雜的生物,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思想和意識,從而主導其不同的行為,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年齡、家庭環境、周圍關系以及疾病本身的影響,其思維、行為個性化非常強,因此,我們強調"個性化宣教",針對不同個體、不同年齡、不同病情、不同環境,針對性進行相應的住院指導和護理,對于高齡、行動不便的患者,強調責任化護理[1]。
1.3.1.2準確評估患者 通過對風險因素的分析,意外跌倒的@著危險性因素主要有:高齡、疾病(意識障礙、平衡障礙、感覺退化、聽覺退化、自主活動受限、有跌倒史及頻繁如廁者等),藥物因素(服用鎮靜藥、降糖藥、降壓藥等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者易跌倒),如有上述高危險性因素者,即屬于高危人群。科學評估跌倒的高位因素是預防跌倒的有效措施。因此,我們對住院后的患者應首先進行全面評估,包括患者年齡、精神狀態、患者的感知覺、生活能力等。對具有高危因素者均填寫《患者跌倒風險評估表》,上報護理部質控組,在床旁設置相應的警示性黃色標志牌,注明患者年齡、相關疾病、服用藥物、自理能力、有無專人護理等,提示護理人員給予更多的關心照顧。
1.3.1.3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認識 強化每一位護士"安全意識、預防為主"的工作理念,自覺建立和增強安全意識,為患者創造安全環境,保證患者安全。鼓勵每一位護理人員不斷學習,提高專業護理能力、準確地判斷及預見能力。強化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強調當班護理的病房巡視制度和嚴格交接班制度。
1.3.1.4建立跌倒報告與處理流程[2] 科室要建立"跌倒意外登記",患者跌倒后,首先由當班醫護人員檢查傷情、及時救助和觀察,準確登記記錄患者姓名、年齡、疾病、跌到時間、地點、傷情及救治措施和結果,并及時向科室領導和護理管理部門匯報。
1.3.1.5建立集束化護理制度,加強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實與監督,組織成立防跌倒護理小組,指定專人負責科室防跌倒措施的制定、監督、學習、登記檢查和上報工作,護理部質控組根據上報情況,每月對科室防范跌倒措施實施狀況進行檢查,定期考察檢驗護理人員對風險因素的評估和預防風險的能力,及時找出護理缺陷,制定并不斷完善護理措施。
1.3.2針對風險因素所采取的護理措施
1.3.2.1針對年齡因素 對高齡患者要允許家屬陪伴,入院時對患者和家屬做好入院宣教,及時向高危人群及家屬講解跌倒后產生的不良后果以及預防跌倒的措施,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避免由于患者及家屬的不理解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糾紛。
1.3.2.2針對藥物因素 給與正確合理的用藥指導,防范患者跌倒。對服用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險藥物的患者如擴血管藥、降壓藥、利尿劑、降糖藥物等患者,護士要進行藥物副反應的宣教,用藥過程中應嚴密觀察藥物的各種副反應,如出現頭暈、步態不穩時應及時囑患者臥床休息,癥狀緩解后在下床活動,并指導患者緩慢坐起。對長期服用鎮靜催眠藥物的患者囑其在未完全清醒前不要下床活動。
1.3.2.3針對疾病因素 指導患有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改變時應緩慢,防止發生性低血壓,睡醒后不應馬上離床,應先靜躺30 s,在床上坐30 s后兩腿下垂等30 s在離床活動等。對于術后、放化療等體質較弱患者,根據患者體質,指導患者床上活動,起床、如廁時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1.3.2.4針對環境因素 首先應向患者做好詳盡的入院環境介紹,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帶領患者熟悉病區環境,特殊區域給與特別提醒,并在這些地方標有明顯標志物。為每一位患者提供舒適的環境,教會患者正確使用呼叫器,病床高度調整合適,便于下床活動,將患者經常需要物品放淤隨手可得的位置。此外還應保持病室內光線充足,地面平坦并保持地面清潔無水漬,走廊過道安裝扶手無障礙物,患者的衣著合體,并囑患者穿防滑鞋等一切從預防患者跌倒來考慮。
2 結果
2010年3月~2013年3月統計住院患者1560例,跌倒發生64例(4.1%),2013年4月~2016年3月統計住院患者2240例,跌倒發生56例(2.5%),P
3 討論
住院患者跌倒是常見的住院意外事件之一[3],但也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累積效應[4],既包括生理、病理因素,也包括環境因素等,隨著危險因素的增加而增加。住院跌倒不僅造成患者本身的健康風險,也易增加護理糾紛。因此,對干預預防住院跌倒意外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從患者住院開始的護理介紹開始,就要將預防意外跌倒列入風險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之一,建立規范的預防、救治跌倒意外的相關制度,采取集束化、綜合化、制度化的防跌倒規范護理。有人主張除對住院患者進行有效的防跌倒護理干預外,還要采取延續性護理干預,即對出院患者的隨訪性護理指導,具有護理持續性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水梅,林月雙,盧瓊芳,等.125例住院患者跌倒的Vincent系統回顧分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5(5):724-726.
[2]曾會群,畢燕君,邱寧.風險評估在預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26):125-127.
【摘要】:傳統的健康體檢模式越來越不適應大眾需求,要在傳統體檢模式中轉變體檢觀念,改進體檢流程、體檢套餐,完善健康管理;在創新實踐探索中,深入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心理評估、檢后服務;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大眾需求,個體需要。通過健康體檢,真正使民眾身心健康,醫院快速發展。
【關鍵詞】:醫院,健康體檢,創新,發展。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不斷增強,要求健康體檢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大型企業,事業單位健康體檢成為一種常規制度。而且人們對健康體檢的要求和期望值越來越高。單一的傳統身體檢查越來越不適應大眾需求。因此,改進和完善舊的體檢模式,是健康體檢發展的必由之路。
根據我院健康體檢的工作情況;特別在轉變體檢觀念,改進體檢流程,體檢套餐完善健康管理等,積累了一點經驗;同時在健康管理中,風險評估、心理評估、檢后服務等方面與現代健康管理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愿與讀者共同交流探討。
1、 體檢觀念要轉變
過去傳統的身體檢查僅是參檢人到醫院做一次身體檢查,獲取一個簡易的結果,僅此而已。參檢人對體檢后的健康狀況模糊不清,沒有醫生對體檢情況進行講解和指導。根據這種情況,我院體檢中心積極探索實踐,轉變觀念,倡導健康管理式體檢,從傳統單一的體檢轉變到綜合型、健康管理型體檢模式。初步形成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健康管理。分析、跟蹤、預防、指導;向著體檢專業化、服務人性化、管理個性化的體檢模式發展。
2、 體檢流程要科學
科學合理安排好體檢流程,達到方便、快捷的查體,是體檢工作的重要環節,做好體檢流程科學合理;一是提前準備。為避免短時間內體檢群體人員聚增,在與體檢單位確定體檢日期、時間,將體檢人員按小時分批進行[1],確定體檢人數。二是分流及時。負責分流的工作人員,根據批次人數按體檢中心的環境場所、設備功能、區域劃分、男女賓室等,把參檢人員編成小組,合理進行分配檢查。三是導診服務。每個區域、功能檢查室人員,由導診人員負責與檢查醫師銜接,組織受檢人員,做好進室檢查準備。同時還要做好特殊人群加隊的解釋說服工作,力求使體檢工作忙而不亂,有序進行。四是早餐舒適??崭鬼椖繖z查完后,由導診人員將受檢者帶到早餐廳就餐。導診員按照前期總體安排,做好后續檢查。體檢結束后,導診員將體檢表交體檢總臺,告知受檢者有關事宜,歡迎下次再來健康體檢。
3、 體檢套餐要合理。
合理的體檢套餐制定和選擇,直接關系到體檢質量和體檢滿意度。體檢套餐的制定要根據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條件的多種體檢套餐。以滿足不同人群對體檢項目的要求。對每個套餐進行注釋,說明每個套餐的適應人群,提高消費透明度;以便使受檢者明白選擇。要重視體檢的基本項目;盡管目前有許多先進昂貴的設備可以用于體檢篩查,但是反映人體的基本功能狀態的基本項目:如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血脂、肝功等,能以較小的花費獲取基本的健康信息,在體檢套餐中是必不可少的項目。
4、 健康管理要到位
健康管理是健康體檢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們在健康管理上起步晚、有差距,但也做了些基礎性工作。一是注重健康信息資料采集。個人資料、家族史,體檢及相關信息,現病史,生活方式,行為飲食等,為準確診斷提供充分條件。二是建立檔案管理制度。體檢資料的完整性、安全性、私密性,是檔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我們專人負責管理,設立專柜、專鎖,受檢者的體檢結果從半封閉狀態改變為全封閉管理,同時建立體檢單位人員登記本,對領取體檢報告單位實行簽字登記制度;防止報告單錯亂、丟失現象的發生。三是采取一保、二留、三做到的辦法,使管理工作嚴謹有序。一保。就是保守受檢者的隱私。根據病情,結合本人要求,一對一的面談,并提出合理意見。二留。就是留下聯絡方式,隨時與受檢者溝通、交流、建立互信的朋友關系。三做到。即:科學評估、合理建議、跟蹤問效??茖W評估:根據各項檢查結果和采集的信息資料,進行科學評估,使受檢者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合理建議:根據健康評估情況提出預防和治療方案。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指導。跟蹤問效:根據檢查出的病情,需要定期復查,總檢醫師叮囑受檢者按時定期復查,及進治療。
5、 健康管理要深入
健康體檢重在健康管理,健康管理重在深入的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心理評估,檢后服務,這也是我們要下大力解決的問題。
5.1 風險評估要量化。
健康風險評估就是通過體檢對個人、群體健康狀況,患病可能及死亡危險三方面所進行的量化評估。通過所收集的大量個人健康信息,分析建立生活方式,環境、遺傳等危險因素與健康狀態之間的量化關系,預測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發生某種特定疾病或因為某種特定疾病導致死亡的可能性,對個人的健康狀況及未來患病或死亡危險性的量化評估[2]。通過健康風險提示,提高人們對患病風險的認識,幫助人們糾正不健康的行為習慣,提高健康管理的前瞻性。
5.2心理評估要科學.
心理健康是人體整體健康的一部分.所以心理評估是健康評估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心理評估不僅能夠反映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狀況,同時能夠反映身心健康與身心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它的意義:一是可以通過心理評估了解自身心理狀況,及時發現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及時干預降低疾病的發生發展。二是通過心理評估了解和鑒別軀體不健康狀況是疾病反映還是心理反映,從而幫助個體認識自己,避免醫源性傷害。三是已研究表明心理生物因素在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主要作用。所以了解這些因素對于避免象高血壓這類由心理生物因素共同導致的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有重要作用[2]。
5.3 檢后服務要跟上。
檢后服務是健康管理的重要部分。健康管理的效果也要最終落實到檢后服務上。要做到完整的檢后服務:一要建立信息化服務平臺。使體檢信息完整化、系統化、科學化,及時準確地為受檢者提供所需的信息。二要建立就醫綠色通道。健康體檢形成預防保健一條龍服務模式。經過健康體檢需要專家就診,通過綠色通道進行就診、檢查、住院、治療。使醫療保健、健康管理一體化。三是對團體體檢服務要到位。對團體體檢結果要認真分析、評估、健康指導;并提出個性化的治療意見,同時積極上門進行健康講座,健康教育,提倡四維健康概念,從生理、心理、社會、道德,引導員工對健康的新認識。使檢后服務得到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