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數字化技術范文

    新數字化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數字化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數字化技術

    第1篇:新數字化技術范文

    關鍵詞:新形勢;工藝裝備;數字化制造;技術分析

    數字化制造技術的推出,是新形勢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傳統制造業的革命,同時,數字化制造技術的發達程度也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它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有密切的聯系[1]。新形勢下衡量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不再僅僅以其擁有的發現發明專利為標準,更多的是以它的制造業和制作技術能夠為世界提供多少有利于人類發展的產品為標準,在科學技術迅猛前進的今天,工裝產業與數字化制造技術的結合提供了越來越多造福于人類的產品。

    1工裝數字化制造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1.1國內外工裝數字化制造技術的發展現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計算機在越來越多領域的運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在制造業也不例外。制造業在信息技術與自身的制作技術相結合的環境下日益邁向了數字化的歷程,工裝數字化制造技術已經成為提高企業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技術手段,近三十年以來,數字化制造技術在加快發展的步伐,許多發達國家的工裝產業實現了數字化設計和無圖紙生產。同時,數字化制造技術也在縱深方向,在機器人化機床、多功能機床等整機方面和高速電主軸、直線電機等單元技術方面均有較為突破的發展。我國數字化制造技術的基礎技術和數控技術都有很大的發展,基礎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使我國的制造業設計自動化水平產生了質的飛越,對數控技術的進一步研發促進了我國數字化制造技術的成熟。

    1.2工裝數字化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

    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了計算機的發明,憑借著自身的強大優勢,計算機自誕生不就之后便被運用于控制機床加工。實現了由傳統的依靠人工向依靠自動化控制機床的轉變,為數字化制造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條件[2]。無論是幾十年以前還是科技發展越發成熟的今天,數控機床的擁有量以及年產量不可置疑的成為一個國家制造能力的重要標志。數字化制造技術是基于精密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先進制造技術的基礎和核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工裝數字化制造技術也將在更廣闊的領域發揮造福于人類的重大作用。

    2新形勢下工裝數字化制造技術的結構體系

    2.1工裝數據庫

    建立數據庫是數字化設計中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數字化設計和制作的必要內容,是也是數字化制造技術運行的動脈。工作數據庫主要包括O型圓模具數據庫、壓型折彎零件及其模具數據庫、加長鏜桿鉆桿數據庫、配重匯總數據庫等組成。O型圓模具數據庫的主要任務命名工裝名稱、工裝代號、制作標準和圖號、對應產品信息以及進行模具設計、校對、審核等;壓型折彎零件及其模具數據庫匯總了工作室近幾十年以來的壓型折彎零件模具檔案圖紙,并將這些圖紙制作成電子文檔方便工裝編制人員、設計人員以及管理人員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加長鏜桿鉆桿數據庫匯總了多套加長鏜桿工裝和加長鉆桿工裝,為后期的大規模生產提供必要的數據;配重匯總數據庫主要收錄了包括尺寸、重量、數量、等在內的多種配重。工裝數據庫是工裝數字化制造的依據,它的建立對工裝工藝設計、制造、監測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2.2設計制造應用技術

    應用系統可以將工裝設計制造過程中各部分基于網絡集成為一體化技術,使系統內設計、加工、監測等各項技術協調運行[3]。設計制作應用技術包括工裝數字化設計、工裝數字化工藝設計、工藝數模設計以及數字化工裝制作。工裝數字化設計是以三維設計為基礎、采用并行工作方式的技術,它可以在設計的不同階段將數模發送給工裝設計數據庫,并通過網絡即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工裝數字化工藝設計主要工作是制定工裝制作工藝的總方案記憶各個協調方案,還需要設計出各個零件的制作工藝,將其刻錄到工藝設計數據庫之內;工藝數模設計是工裝數字化制造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工裝制作過程的依據,它的主要任務是在工裝數模基礎上增加工藝余量和定位重構的數據庫;數字化工裝制作主要是依靠數字化加工設備來提高工作加工的精度,以便于縮短制作周期、提高制作速度和質量。

    3結束語

    數字化設計和制作技術是新形勢下制作技術的變革,也是機械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利用發展工裝數字化制造技術是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和業界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提高我國現代化工裝制作技術水平的必經途徑,在國際舞臺上,誰占據了工裝數字化制造技術的制高點,誰就擁有更廣闊的工裝市場和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王江,文韜,李向新.基于CATIA的模擬仿真在飛機維修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02)

    第2篇:新數字化技術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圖形學;設計藝術;電腦數字技術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09-0278-01

    計算機圖形學(Computer Graphic),簡稱CG,設計藝術從業者稱其為“電腦設計藝術”。而電腦藝術設計則是人們根據計算機完成圖形設計的過程,這個過程演化和優化了藝術與科學價值取向,作為與傳統美術的一種類比,就產生了“電腦設計藝術”這一復合名詞。

    計算機圖形設計系統為設計師提供了多種圖形制作功能,多種人們原來無法想象的特殊效果。另一個使設計師欣喜若狂的特點是,可以隨時設計、隨時顯示、隨時修改,可以同時做出好幾個方案、同時顯示出來,以便比較,而且存取方便。而所有這一切便利都取決于圖形設計軟件,它們的不斷提升,在計算機圖形設計的發展史上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是在平面設計領域有著圖形大師之稱的Adobe公司生產的“photoshop”,在三維動畫設計領域獨領的3DMAX,在建筑設計領域獨擋一面的CAD等等諸如此類的設計軟件,在現代設計中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現在,我們可以說:現代設計離開了電腦,設計將步履艱辛。回憶一下我們記得的各種不同類別的優秀設計作品,來看看計算機圖形設計在這些成功作品里所起著重要作用:

    例一:愛好體育的人都知道“銳步”這個品牌,世界著名的李奧貝納廣告公司曾為“銳步”運動鞋做過一幅招貼廣告,其創意非凡、讓人過目不忘。畫面正中一只神情疲憊的狼,已經筋疲力盡,它的眼里有對食物的強烈渴望,也有對現實無法理解的困惑,它仿佛在說:“我快餓死了。”但在它的周圍,一群悠閑自在的羊完全無視它們的天敵――狼的存在。為什么?仔細看看,原來每只羊的腳上都穿著“銳步”運動鞋,這些鞋可以使它們奔跑速度加快,蔑視狼的追捕,以致于狼不能捕捉到獵物,一副餓得肝腸寸斷的可憐樣。這則廣告的問世后使得“銳步”鞋銷量也直線上升。設計師將羊、狼、鞋的形象通過電腦將它們結合在一起,高超的電腦設計技巧,使“銳步”鞋“穿”在羊腳上不露一絲痕跡。現實生活的狼和羊決“不可能”這么近距離的友好相處,但在電腦世界里就有“可能”!

    例二:人們一看到經典的可口可樂瓶子的形象就自然會聯想到可口可樂公司,利用人們的這一思維定式。于是我們看到這樣的情景:瀑布傾泄而下流成瓶子的形狀、摩天大樓建成瓶子的形狀、小船與水中的倒影就是瓶子的形狀、幽深的峽谷也是瓶子的形狀……,可謂出神入化、數不勝數。當然這一切的景象都由電腦來展現!

    同時,我們現代的大眾娛樂也離不開電腦,我們看到各種影視節目的電腦特技令人驚嘆不已,運用電腦數字化技術已經成為影視制作必須手段,我們可以將電腦特技對影片的作用大致分為以下二個方面:

    其一,創造卡通形象。

    1995年誕生了第一部完全由電腦制作的3D動畫故事片《玩具總動員》,該片一上映一個月的票房收已達1.7億美元。影片中有76個角色、114000多個畫面。主角安迪共有12384根頭發,小狗頭上的毛發多達15977根,每一根毛發都會動!牛仔胡迪全身上下共有700個以上的控制點,其中控制臉部表情的就有212個點。這個《玩具總動員》扎扎實實讓我們體會了電腦的精彩!結論:電腦完全能夠栩栩如生地描繪我們生活的一切。還有深受人們喜愛的動畫片《獅子王》也是經創作人員設計出原始造型后,利用電腦耗時兩年多才完成的動畫巨片,其效果絕對動人。

    其二,虛擬真實的影像世界。

    當代電腦數字技術可以創造出完全虛擬的真實影像世界,由電腦制作的“電子演員”替代真人進行表演,讓觀眾觀賞到許多不可思議鏡頭而真實的場景,例如:《阿凡達》是公認的電腦數字技術含量最高的電影,如果沒有電腦數字技術也就沒有其奇幻的虛幻世界;還有《變形金剛》中真人與虛擬世界相合成的鏡頭是那么的真實可信、天衣無縫!還有,《勇敢者的游戲》、《未來水世界》、《天地大碰撞》等影片的電腦特技無一不達到了鬼神莫辯的境界。

    第3篇:新數字化技術范文

    [關鍵詞]變電站;新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TM63;TM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9-0381-01

    一、數字化變電站的系統組成

    數字化變電站是在IEC61850通信協議技術上分層構建智能化的一次設備、網絡化的二次設備,在智能設備之間實現了信息共享,以及互操作。對于數字化變電站的系統來說,通常情況下其組成主要包括:

    1、IEC 61850

    在《變電站通信網絡和系統》系列標準中,IEC 61850是在基于網絡通信平臺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基礎上,國際電工委員會TC57工作組制定的唯一的國際標準,在IEC 61850中對測控裝置的模型和通信接口進行了明確的規范和保護,同時對數字式EVCT、智能化開關等一次設備的模型和通信接口進行了相應的定義。通常情況下,IEC 61850將變電站通信體系分為站控層、間隔層、過程層三層。采用統一的協議對變電站內的IED,測控單元和繼電保護等智能電子設備進行處理,使得信息交換通過網絡得以完成。

    2、智能化的一次設備

    通常情況下智能化的一次設備主要包括光電及電子式互感器,以及智能化斷路器等。輸出低壓模擬量和數字量信號在光電及電子式互感器中是光電及電子式互感器的最大特點。通常情況下,在微機保護、電子式計量等設備可以直接使用智能化的一次設備,進而不斷滿足電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需要。由于智能化的一次設備動態范圍比較大,所以在保護和測量方面能夠同時滿足應用。另外,良好的絕緣性能、較強的抗電磁干擾能力、測量頻帶寬等也是光電及電子式互感器具備的特點。

    3、變電站內的二次設備

    通常情況下,繼電保護裝置、安全自動裝置、測量控制裝置等共同構成二次設備,這些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通常情況下是基于標準化、模塊化的微處理器而展開,同時在二次設備中不會存在常規功能裝置中重復出現的I/O現場接口,通過高速的網絡在它們之間進行連接,進而實現了數據和資源的共享。

    二、變電站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問題分析

    智能化的一次設備是建設數字化變電站的關鍵之一。目前主要有兩種:一是在傳統一次設備上安裝智能終端,就地智能化;二是替換為新型的智能化設備。

    1、光纜的敷設、光裕度試驗

    采用尾纜、光纜代替傳統的二次控纜,敷設時存在光纖易折損壞,并且尾纜的兩頭接頭受施工現場環境較大,施工現場粉塵較大會不利于尾纜接頭制作。改善措施:(1)加裝光纜槽盒給尾纜提供保護作用。(2)在敷設過程別注意光纜的最小彎曲半徑是光纜直徑的10倍,如果從管道中拉出光纜最小彎曲半徑為光纜直徑的20倍,對于4芯光纜其最小安裝彎曲半徑必須大于5.08cm。(3)全站內光纜采用PVC阻燃膠帶包扎作防火處理。(4)全站光纜敷設完畢后需要對光纜的光裕度進行校驗,驗證光纖功率和衰減率要滿足要求,排除光纖損壞影響數據的傳輸、交換。

    2、關于合并單元

    合并單元是對來自二次轉換的電流或或電壓數據進行時間相關組合的物理單元,包括:電子式互感器合并單元和常規采樣合并單元。對于數字話變電站而言,在變壓器保護、進線線路保護、進線間隔,先將所有的傳統互感器的模擬量接入至合并單元,然后再通過IEC60044.8規約實現合并單元數據分發。因此,實現合并單元數據采樣、傳輸的同步,是這次數字化站建設過程中碰到的首要難題。合并單元除了本身需要同步信號外,不同合并單元之間也需要同步信號。

    3、電子式互感器(ECVT)

    電子式互感器由傳感模塊(遠端模塊)和合并單元兩部分構成。傳感模塊安裝在高壓一次側,負責采集、調理一次側電壓電流并轉換成數字量。合并單元安裝在二次側,負責對各相遠端模塊傳來的信號做同步合并處理。與傳統站不同的是,電子式互感器的校驗需要通過大電流發生器將標準互感器與被測電子式互感器形成回路,通過電子式互感器校驗儀取得被測電子式互感器輸送到合并單元采樣數據。

    4、主變保護注意點

    數字化變電站的主變與110kV進線保護不同,沒有采用ECVT而是采用傳統的套管CT、中性點零序CT和間隙零序保護,加上主變低壓側也采用常規互感器,對于A套主變保護:需要考慮模擬量和數字量同時存在的問題。將模擬量和數字量同時輸入保護裝置,在裝置內部進行判斷分析。為了便于今后改造、擴建,數字化變電站可將模擬量接入智能采集裝置內轉化為數字量后同主變高壓側合并單元一起接入A套裝置。

    5、GOOSE網絡的分析

    變電站內110kV側斷路器、隔離開關位置狀態、告警信息等可以通過智能終端用GOOSE服務傳輸。各間隔電流逐步從各間隔合并單元通過光纖引至相關保護裝置;各間隔刀閘位置通過光纖從各間隔智能單元接入,通過GOOSE網絡輸入主變保護裝置;差動保護、后備保護動作信息,通過GOOSE網絡傳給相應的智能單元、保護測控裝置;跳閘輸出通過GOOSE網絡連接至GIS各間隔匯控柜的操作箱實現。

    三、數字化變電站建設中新技術的應用

    1、網絡化信息通信技術

    在利用網絡化信息通信技術時,會優化分層組網技術,提高了二次系統的快捷性。在數字化變電設備互聯中,采用高速通信網絡,在實現數據和資源高度共享目的時,可以利用局域網進行實現。數字化變電站功能模塊在使用網絡通信技術時,從而使數字化變電站能夠實現跨變電站和自動化協調控制功能,同時也可以進行跨區域保護工作。在數字化變電站中有效地利用光纖環網,以此實現變電站信息的高速連接。在對變電站內部主保護、測量裝置和電量計費系統等進行信息匯總時,主要是通過變電站高速以太網交換機。變電站內常規的二次設備,如繼電保護裝置、測量控制裝置、遠動裝置、故障錄波裝置、電壓無功控制以及在線狀態檢測裝置等具備著標準化和智能化特點。設備之間的連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網絡通信,二次設備不再出現常規功能裝置重復的I/0現場接口,通過網絡真正實現數據共享、資源共享。

    2、自動化的運行管理技術

    數字化變電站在進行自動化運行管理時,當變電站運行發生故障后可以及時地對故障進行分析,并可以及時地提出故障處理意見,并將故障原因指出。在記錄電力生產運行數據時能夠實現無紙化,能夠準確地將數據信息進行分層,實現數據分流自動化。另外,在運用智能化設備時,可以對設備信息直接處理,并且不用與其他控制系統進行連接,能夠獨立地執行本地功能。在自動化管理系統中具備著自檢功能,能夠及時發現系統出現故障,并及時報警。

    在數字化變電站中的倒閘操作,其本身具備著非常高的自動化程度,尤其是在進行程序化操作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操作準確性。在進行倒閘操作時,通常是需要保證電力設備的穩定,有著正確的五防,并可以進行正確的操作。

    第4篇:新數字化技術范文

    1 三維數字化技術在信息記錄、處理與傳播上的高效率,能夠彌補傳統工藝美術傳承周期長、傳播慢的不足

    以湖南傳統的醴陵釉下五彩為例。釉下五彩是湖南獨有的陶瓷品種,其傳統的制作工藝比較復雜,從器型制作到彩繪,再到上釉、燒制,是一個很長的周期。每個環節中,從用料到工藝都有要求,如調制顏料時各部分的比例、調制的具體手法等。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一個熟練的師傅制作一件較為完整、相對復雜的釉下五彩陶瓷作品,需要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另一方面,初學者要掌握其中的技巧至少要一年以上,跟在師傅身邊學習。在這種情況下,三維數字化技術可以發揮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借助數字化技術,可以將復雜的工藝流程以數字化的形式進行記錄,將原本只能師徒相授的傳承過程,簡化到以數字化形式進行記錄。學習者可以在師傅不在的情況下隨時隨地學習,對學習過程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進行了拓寬,提高了技藝傳承的效率。數字化記錄還可以采用靈活的形式,提高技藝傳承的趣味性,使學習者能夠更主動地學習。例如,將釉下五彩某些制作的關鍵工作以三維動畫的形式進行展現,對現代的青年人會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借助數字化技術,信息的傳播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傳統工藝可以更快地傳播到對其有興趣和學習熱情的學習者那里。同時,從業者也可以更好地獲取信息、交流信息。

    (2)運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將原本只有整套工藝完成后才能看到,具有一定不可預見性的最后藝術效果,在計算機上提前實現,提高創新效率。例如,釉下五彩的陶瓷成品,可以借助計算機繪制其效果圖。借助現代技術甚至可以模擬不同溫度下,窯變的效果從而使人們可以提前預知其效果,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及時地改進和變化。湘繡同樣如此,一幅繡稿,在畫紙上的效果與最后繡出來的效果是不同的,借助三維數字化技術,可以講效果提前在計算機中實現,對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及時做出色彩或針法上的調整。

    (3)三維數字化技術可以在很多瀕危的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中發揮作用。例如,記錄珍貴作品的影像資料;以三維形式模擬關鍵的工藝流程等。三維數字化技術一方面可以高效的記錄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以更加細致入微,更加“特寫化”的形式,展現工藝特征,使之得到更好的傳承。

    2 針對青年人普遍不愿學習傳統手工藝,而更愿意接觸現代技術的現狀,三維數字化技術可以成為連接傳統工藝與青年人學習興趣的一座橋梁

    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青年一代多認為傳統工藝學習過程漫長,經濟效益不明顯而不愿意學習。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湘瓷和湘繡兩個專業為例,該學院的這兩個專業實際就業情況非常好,教學條件優越,師資隊伍精良。但是由于觀念的影響,很多學生對傳統工藝不感興趣,認為只有和現代技術結合的專業才是好的。三維數字化技術恰好可以契合二者,成為溝通的橋梁。

    將部分現代三維數字化的技術納入高校傳統工藝類專業的課程體系中,使學生在掌握傳統工藝技能的同時,掌握部分現代計算機技術,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掌握了一門技能。掌握了一定數字技術的學生,必然會給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和創新帶來新鮮的空氣。即使有部分學生不從事傳統工藝美術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多一門技能,從事其他工作也很大有幫助。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工藝美術需要跟隨時代步伐,融入現代的技術和設計理念。具有高校學習背景,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三維數字化技術新的學習者,無疑成為現代社會傳統工藝美術傳承與發展的生力軍和新鮮血液。

    3 數字化技術會在設計理念上影響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使之在保持傳統工藝美術特色的基礎上,在設計理念上與時俱進

    第5篇:新數字化技術范文

    【關鍵詞】數字化;信息化;測繪技術;聯系;區別

    【中圖分類號】P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2-0155-01

    測繪工作作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一項前期性和基礎性工作,在礦山測量、濕地測量、水利工程和精準農業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對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地理信息,是國家經濟信息和其他行業專業信息的三維空間信息載體。為了能夠掌握更準確、更全面、更系統的地理信息,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與經濟,對我國測繪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我國測繪技術已經實現了由傳統測繪技術向數字化測繪技術的轉變,可是為了符合我國不斷進步與發展的社會與經濟,測繪技術由數字化向信息化轉變已經成為必然。雖然,信息化測繪體系目前尚未成熟,但是已經顯示出其強大的優越性和生命力。本文就依附于數字化誕生的信息化測繪技術,與數字化測繪技術之間聯系做了詳細的闡述,以證明信息化測繪技術并不是數字化測繪技術的重復,有特獨特的優勢。

    一、我國測繪技術發展的歷史

    自測繪技術在我國誕生那日直至今天,以改革開放為分割點可分為兩個階段。改革開放前,在計劃經濟市場體制的指導下,我國獨立創立和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傳統測繪體系。改革開放后,為符合我國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在全世界技術革命的推動下,測繪事業開始由傳統體系向現代測繪體系轉變階段。其中,在這段轉變階段,我國的測繪技術發生了兩次根本性的改革浪潮。一是,在計算機技術的推動下,完成了由傳統測繪技術向數字化測繪技術的轉變;二是,在數字化的基礎上,開始向信息化測繪技術新階段過渡。目前,我國正在積極促進信息化測繪技術的發展,以形成比較成熟的信息化測繪體系為目標。從而,使測繪工作能夠為國家各項經濟建設活動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加豐富的地理信息,做好各項建筑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

    二、數字化測繪技術與信息化測繪技術

    (一)數字化測繪技術

    數字化就是將許多復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字、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字化模型,把它們轉變為一系列二進制代碼,引入計算機內部,進行統一處理,這就是數字化的基本過程。從數字化的定義可以看出,數字化測繪技術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測繪生產過程中結果數字化的過程,是針對傳統非數字化測繪技術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化測繪技術發展的基礎。

    (二)信息化測繪技術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盡管目前我國對信息化測繪技術的定義沒有明確的規定,可是依附于數字化測繪技術誕生的它,除了擁有數字化測繪技術的優勢外也具有其他特征優勢。通過信息化的定義不難看出,信息化測繪體系,已經覆蓋了地理空間信息獲取、處理、管理、服務和應用的全過程,尤其注重對社會和經濟的服務。

    三、數字化測繪技術與信息化測繪技術的關系

    (一)數字化測繪技術與信息化測繪技術的聯系

    信息化測繪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數字化測繪技術。信息化測繪技術的出現,本是社會經濟信息化的要求,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可是,要使生產力不斷地發展,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持。數字化正是信息化發展的技術基礎。因此,信息化測繪技術,才會依附于數字化測繪技術誕生和發展起來,數字化測繪技術則是它發展的基礎。

    從技術層面來講,其實兩者并沒有本質的區別。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技術基礎是計算機數字化技術,這與數字化測繪體系的技術基礎是一樣。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對實時有效地理信息綜合服務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為了能夠滿足人們及經濟發展的要求,需要實現地理空間信息的社會化,才出現了信息化測繪技術。因此,兩者在技術層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二)數字化測繪技術與信息化測繪技術的區別

    1、目標區別——從“生產”到“服務”

    數字化測繪體系注重以測繪生產產品為主,將生產結果數字化;信息化測繪體系更加注重在數字化測繪的基礎上,實現地理信息實時服務于社會與經濟。要求測繪體系中的數據采集獲取、數據處理生產和數據應用服務三個特征面向信息化,使地理信息更加具有社會化和網絡化等特性,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與經濟。

    2、信息“狀態”區別——從“靜態”到“動態”

    數字化測繪體系對地理信息的獲取和數據庫的建設,只是數字化的過程,不具有實時更新等流動性變化;信息化測繪體系對地理信息的獲取和數據庫的建設,講究的是實時監測動態變化,并進行不斷的更新。因此,由此開始了測繪體系由靜態向動態的轉變。并且,信息化測繪技術將地理信息的實時更新作為最基本的任務。

    3、操作運行環境的區別——從“局域”到“廣域”

    操作運行環境,即數據傳輸和信息交流的網絡運行環境。

    數字化測繪技術測繪生產的數據和信息的運行網絡以局域網為主;信息化測繪技術,由于需要進行實時監測、實時更新地理信息,才能為社會和經濟提供綜合服務。因此其測繪生產的數據和信息,需要依靠國際互聯網,從而實現數據傳輸和信息交流網絡化和社會化。

    4、服務對象的區別——“專用”到“公用”

    數字化測繪技術,測繪生產的數據和信息所形成的數據庫系統,在一般的情況,只服務于本行業;信息化測繪技術獲取的地理三維空間信息和數據,通過廣域的互聯網渠道將信息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無論什么人,在什么地點,只要想知道就能夠知道。既滿足了社會的需求,又擴大了服務范圍。

    5、信息服務社會化——“封閉”到“開放”

    信息化測繪技術的出現,使中國地理空間信息通過廣域的網絡環境,實現了實時監測、實時更新。改變了數字化測繪系統以測繪產品生產為主的體系,逐漸向以社會服務為主的信息化測繪系統轉變。同時,實現了地理空間信息的網絡化和社會化,也使得測繪系統由內部擴展到了其他領域,完成了信息服務于社會的宗旨。

    四、測繪技術的發展方向

    目前來看,積極發展信息化測繪技術以構建成熟的信息化測繪體系,是當前測繪事業最主要的發展目標。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可依據其主要特征和信息化測繪技術發展水平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的基本組成部分或系統分支,再通過真正的工程項目來進行不斷地完善和優化。盡管看起來簡單,但是這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可能需要一代或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五、總結

    通過本文對數字化測繪技術與信息化測繪技術之間關系的詳細闡述,使人們了解到兩者在技術層面上并沒有本質區別,只是信息化測繪技術在一些方面比數字化測繪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信息化測繪技術的出現,既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高需求,也實現了地理空間信息的網絡化、社會化。同時,積極構建成熟的信息化測繪體系,不僅能夠促進測繪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也有利于測繪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保軍. 測繪新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7)

    第6篇:新數字化技術范文

    1.文檔生命周期理論及其局限性。文檔生命周期已經被視為一種理論,其概念是以提供操作紙質文檔管理程序為框架和模型。該理論認為,文檔不是靜態的,而是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類似生物有機體的成長階段與“年齡”之限。它們經歷從出生(文檔創建或收集),成長為青年(記錄使用和維護),進入老年(轉移到檔案庫記錄),然后死亡(到期銷毀)的演變。文檔的生命周期包括其當前使用和最終的命運,從產生到銷毀的全過程。根據文檔的內容和價值不同,檔案會采取不同的保存期限,即壽命時間。而文檔是檔案的初始形式、生命之源,這是目前國內外專家注重文檔管理的原因之一,即在檔案的生成階段就把好關。緊接著,它歷經創建、維護、儲存、使用和處置等五種形式,形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過程。同時在不同階段又表現出不同的作用和工作要求,這是一個通過分階段管理提升檔案整體質量的過程。所以,每位檔案管理者必須首先了解文檔生命周期理論,以提高自己的有效管理能力。然而,文檔生命周期描述的并非文件運動規律的全部[1]。近年來,生命周期的概念,一直受到很多負面的評論。首先,批評者指出,銷毀不一定是文檔的全部歸宿,有文檔不“死”現象,即無限期保留,因為有持續的價值存在。其次,在“三種年齡”的生命周期階段之間劃分,極容易憑借主觀判斷。其實文檔的生命周期不是單向的從幼變老,而是根據實際使用的需要、價值的轉變,會發生逆轉和反復,生命形式可能會打亂。文檔好比貨幣,可儲存,也可重復循環使用,他們會產生恢復活動期,使用與存檔可能會多次交替。生命周期模型不存在重復階段,或者人為地省略某一階段。再者,文檔生命周期概念延續和記錄之間存在人為的區分,由于單位經營宗旨和文檔保存文化等原因,專業視角之間檔案和記錄管理會發生區別。此外,生命周期概念的批評者也認為,它過于集中記錄物理實體的操作任務,特別是那些紙質文檔的保管。紙質文檔依靠邏輯結構,與紙質的物理存儲相關聯,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傳統的管理模式,缺乏現代創新。

    2.連續體理論與信息通信技術的引入。而文檔管理早在20世紀80年代已快速引入信息和通信技術(ICT),檔案管理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實踐層面,產生了靈活辯證的生命周期模型。這種新模型的發明,被稱為連續體理論。該理論認為,檔案和文檔管理責任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文檔有創建、修改、歸檔、使用等任意處理的權限,不局限于不同環節和先后順序,也不是被動等待最終處理決定的文本。20世紀90年代通過LanMachean開發了記錄連續模型的可操作框架電子記錄管理程序。學者指出,電子環境能達到單憑理論和基于紙張的方法所無法實現的檔案管理模式,使檔案工作對象從靜態到動態,能融會貫通,得到立體化處理。在行之有效的生命周期來看,文檔和檔案管理過程分明,有章有序,明確定義了文檔在每個階段的管理責任。在連續體理論中,通過記錄連續模型,文檔和檔案總是在被創建或編輯的狀態,即文檔管理被描述為交互式過程,貫穿于整個文檔的壽命。文檔生命周期和連續體模型的發展是檔案信息化的重要驅動力,同時檔案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生命周期和連續體理論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條件。兩大模型的互補配合提供了一個積極合理的保存記錄的結構,體現了電子文檔環境安全、有效、便捷的必然趨勢。它超越時間和空間,逐漸滿足企業、法律、社會、文化等需求管理。作為更為先進的檔案管理辦法,通過現代模型構建科學組織框架,對于檔案現代化與信息通信的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現代信息通信技術(ICT)應用現狀

    1.信息技術的創建、存儲、檢索與數字化趨勢。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相融合環境下,電子文檔的處理有著極高的要求。每一份文檔可分為三個端結,文件的形成是前端,處理、鑒定、整理、編目等具體管理是中端,永久保存或到期銷毀是末端。無論是圖案表格的繪制,還是文字的寫作修訂,文檔處理都脫離不了計算機。在此基礎上,利用網絡技術創建電子數據庫、編發電子郵件、遠程檢索與構建移動通信平臺、管理ICT基礎設施信息系統等,通過多措并舉,產生更有效的利用與管理。由于不同機構保存和使用的主要數據和信息系統存在差異,信息系統(IS)集成部署系統的數據管理則更有利于實現無縫傳遞和信息共享,從而打破不同檔案部門“信息不對稱”的局面,改善“信息孤島”現象。同時,該系統是由多個電子文檔組織路線,以不同的部門和個人根據具體工作需求進行查詢和使用,這種積分式工作流程有效節約了財務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成本。雖然針對龐大數據,計算機系統可能會導致冗余,但它可以消除員工對大批量物理文檔的恐懼。在數字化檔案管理中,盡管試圖改善信息通信能力,但關鍵基礎設施與目標還是存在一定差距。這些差距和弱點與信息部門的推進力度有關,也與檔案工作人員對新技術的運用程度有關。尤其是研發和使用過程中未能解決數字檔案中的DRM數字版權管理,因此ICT技術的應用實則依賴于基礎設施的存在,而相對高端設施的建設尚未熟練普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現代電子政務、OA系統的運用,QQ群、微信圈及電子商務建設的開展,各部門相應建立了系統辦公網絡平臺,不僅最大限度地證明了信息和通信技術優點,而且也在不斷探索與實踐中,將現代信息技術的功能推向優化。2.有效的檔案管理方式在實踐中改進。在ICT的支持下,檔案管理已經從基本的紙張文件的存儲向眾多電子、計算機的數字化管理過渡。“云計算”的引入將全面豐富現代文檔管理模式,以其提供速度快、精準度高、查詢靈活、呈現方式多樣等優勢,在世界范圍內被迅速接受并作為關鍵信息管理與溝通工具。此外,在檔案管理中使用電子系統,可以節省文件存儲空間,利用電子方式查詢也可減少紙質文檔的物理磨損。計算機中的檔案管理,以強大的存儲、檢索、訪問、使用功能,增強了安全性和便捷度,也便于人檔溝通和信息交流。盡管如此,他們也面臨一些挑戰。如由于技術的飛速變化,檔案記錄越來越依靠計算機及網絡,增強了軟硬件故障所造成的數據失真或丟失風險。而在處理文件時人為的改寫、剪切和粘貼、發送到另一端等,操作失誤也會影響數據的真實性和系統的完整性。盡管如此,這些缺點并不會貶低信息與通信技術在檔案領域已發揮的顯著作用。在電子檔案的時代,傳統的檔案實體服務已不能滿足人們復雜的用檔需求,任何一種有意義的文檔都無法忽略信息和通信技術所帶來的有效記錄管理。三、當前信息技術環境下文檔運用與服務1.信息通信推送技術成為服務的主功能。當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拉近了人與人之間信息的交流,傳遞方式的嬗變,也進一步完善與提升了檔案信息服務中技術體系的應用水平。信息通信推送技術成為服務的主功能,比如“云計算”文檔存儲功能與數字化對接,OA系統、電子郵箱等文檔信息傳遞對接,網絡平臺信息咨詢、留言,電子政務與公文流轉,網站信息查詢、文件下載、轉移鏈接、用戶對話等推送與互動功能。網絡信息溝通工具具有集成化和開放性等特點。為了提供高速、快捷,不受地理、時空限制的服務,各種信息技術資源必須加以整合,才能達到系統優化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網站服務平臺和服務體系的更新周期較長,服務還是以被動的信息咨詢反饋為主,缺乏主動的信息推送服務。總的來說,還是存在先進信息技術研發滯后、技術應用不全面、兼容不夠等問題。因此,在未來除注重終端信息技術的研發和使用外,一些網絡平臺和智能服務平臺的新生技術也是應關注的方向。

    2.電子信息轉化成為運用與服務的基本途徑。當前信息技術下文檔運用與服務,主要有兩大類方式。一類是對檔案室(館)藏傳統檔案,以方便利用為目的,運用專用設備進行信息技術加工處理;另一類是對直接以數字化形式產生的電子圖檔進行數字化管理,包括電子圖檔和文件的接收與安全保管,以及科學合理利用。檔案信息的利用包括信息檢索、信息傳遞以及信息反饋等,而檔案的編研活動實質是對檔案信息進行改編重組的過程。雖然檔案信息化中并不完全是信息理論與技術利用的內容,但是所有的標準化、網絡化、數字化及其他工作都圍繞著信息技術展開。信息技術應用成為實現檔案信息化的基本途徑[2]。在檔案資源運用過程中,人們獲取信息的需求呈現快餐式又精細化、多樣化的特點,信息服務的給取已轉變為以網絡服務、虛擬服務為主的電子高科技服務。當前信息社會中,檔案信息服務更多的是基于互聯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公眾提供檔案信息查詢、咨詢等服務方式。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影響人們信息獲取方式和社會形態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面貌。因此,信息公開背景下的檔案在線服務必須以用戶為出發點,創新理念,更新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積極開展信息推送、站點鏈接、網頁聚合等多功能服務。借助ICT的推動力,實現信息與通信環境下的檔案信息公開、共享與利用,不斷提升檔案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作者:王輝 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第7篇:新數字化技術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21st century,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cluding the publication industry,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as well as other fields, and,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ower technology, power industry gradually achieve its digital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automation. At present, the information becomes development, all kinds of high-tech industries continuously emerge, as one of industrial electric, as related to the daily lives of the people, was particularly highlighted their importance.

    關鍵詞: 數字技術;工業電氣自動化;創新應用;技術手段

    Key words: digital technology;industrial electrical automation;innovative applications;technical means

    中圖分類號:F407.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8-0022-02

    0 引言

    工業電氣自動化在學術領域上的探究截至當前,其應用已經逐漸向另一個高度提升,往電力電子技術以及信息工程、系統應用等不同方向發展,其計算機技術主要囊括了管理決策分析、設計開發系統等,結合強電弱電以及聯合軟硬件等各種高科技手段,實現了文理工三科學科的綜合應用,并且在實際生活中具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新時代下,仍需依靠信息化、數字化等先進技術,來實現工業電氣的自動化。在數字化中擁有的像:操作簡單便捷、提高準確率等,從這些所具有的優勢來看,都奠定了數字化信息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各方面所發揮出的實用性作用。

    1 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應用

    1.1 可靠性分析 眾所周知,數字化技術所采用的電氣系統技術先進,且其網絡系統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因此,其應用有利于減少傳統設備數量,削減其使用步驟,其擁有操作簡單,方便,具有較高的準確率等突出特點,再與數字化互感器以及化纖網絡的綜合使用,更加能夠有效地解決了工業電氣自動化在使用過程中可靠性以及有效性的問題。就拿工業自動化儀器網絡化、智能化以及數字化來看,其順利實現了初始階段模擬技術的升華,轉化成數字技術。同時,其具有較高的性能,應用性極強,良好的平衡性以及明確的定位,數字化程度高。因此,其在市場中也具有非凡的競爭力。根據有關數據表明。目前,數字化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應用概率已經超過了將近70%。顯示數據表明,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數字化技術充分地發揮有具有的實用性和靈活性。

    1.2 從性價比方面來看 工業電氣自動化中對數字技術的應用,在自用、自診、自查等方面保證工業電氣自動化更加有效,增強通信能力,智能化形式好,決策信息量更加豐富,結構更加清晰,較高程度實現了標準化,即保證了質量又節約了成本。數字技術造就了工業電氣自動化和數字技術共享的完美結合。

    舉例來講,在分析化學儀器方面,既可以定位評估以及在線分隔同時又可以進行樣品測試,調控極端條件與環境,還可以對數據信息的輸出和輸入進行把控,使操作服務更加快速。還可將多項技術進行鏈接,對自動化各項復雜的任務進行分析,各種技術的聯合以及串用,可以進一步提高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且處理方式也得到了優化。

    1.3 有關其可操作性 數字化技術只需要下達指示命令,它的操作流程便可以采用全自動化的方式進行,數字化技術自帶有分辨和判斷的功能,經過光纖和網絡等傳輸媒介進行傳輸,并且邏輯能力強,可以進行信息數字量以及模擬量,對信息的正確與否進行有效識別,從而減少了物力和人力的浪費和支出,非常輕松而且比較安全。它的平臺的開放式發展使得編程接口的標準化,同時也提高了代碼的使用率,縮短了編程的周期;另外,如Windows、NT等等的微軟技術,已經開始成為標準語言和規范的示范化平臺,PC的控制系統有它特有的集成性、靈活性,也因此使得它在用戶當中逐漸深受喜愛,也就因此得到了宣傳。在信息技術引領下,信息產業目前已經逐漸轉化到電子商務產業上來,從管理層面滲透來看也好,從電氣自動話內部存取應用來看也好,目前,幾乎所有涉及到的層面都采用了模擬監控方式,隨著微電子技術及微電子處理器的逐漸應用,目前電氣自動化應用環境逐漸優化,而數字化技術作為其支撐技術之一,其重要性也不斷得到強化。

    2 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創新

    如今的數字化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的應用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數字化技術在它的應用時限相對比較短,不合格統一的標準模式,網絡技術方面的欠缺,仍然使得它處于智能化水平相對較低。所以,數字技術的應用在科技技術方面要取得進步才能使存在的問題能夠得以解決。

    2.1 引進“智能終端”從而實現就地化安裝 在工業化電氣自動化的應用中,可以采用光纖連接,通過間隔層和智能終端對數據進行采集和控制,智能終端的雙重化配置會更高效,使在工業電氣自動化當中的數字技術的可靠性進一步得到了增強。與此同時,工業電氣自動化得到的良好的運作,自身依賴具有標準化概念的程序接口,簡而言之,解決PC平臺自動化,方便企業的MES系統與ERP系統連接,在辦公環境中使用TCP/IP作為通訊標準,這樣一來就能有效的解決了這一難題也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不同用戶對軟硬件產品數據交換的要求在更加標準化的程序中得到了保證,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智能化效果以及通訊質量。

    2.2 GOOSE虛端子概念 GOOSE虛端子的提出以及應用,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將二次回路進行了優化,使二次回路更便于理解、便于操作,并且,在智能終端和保護裝置兩者之間的測控裝置以及信息交互中應用GOOSE技術,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喜愛和推廣,對全站線路和母線、母聯和開關及主變等方面進行有效控制,從而實現了跳合閘功能,并借此保護了用聯閉鎖的間隔層以及測控遙控裝置。如今,COOSE網絡已經幾乎完全替代了了傳統的二次回路,在對溫度調試、調試檔位等非電量信息可以進行便捷操控,完全是有賴于它更高效率的本體智能終端。另外一方面,GOOSE網、MMS具有簡便的配置模式,且結構較為清晰,由很多相關接口組屏組成,同時,層次也較為分明。MMS網跟IED兩者的通信管理可以在各臺主機間實現,還能夠利用GOOSE網來實現各種功能,如跳閘保護以及閉鎖功能。

    2.3 加強程序化操作的理念 數字化的執行能力是整個行業中都非常注重的,在下達調度命令前,應該在票據審核完畢之后,將其儲存在電腦里,在實操時,對人工操作界面進行設置,確認閘刀以及開關等操作設備的設計合理性,并不斷完善其系統功能,并進行模擬預演,確保其能夠自我識別和自動完成操作,真正實現數字化和自動化。目前,根據工業電氣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其將會呈現開放化和分布式的趨勢。

    而在這里,處理信息化的手段也必然會更加全面,并且可以和網絡技術相結合;開放化則的重點在于和外界的關聯上,當外部網絡與內部系統兩者融為一體時,其處理和指示才能具有確定性,數字化處理也準確度進一步提高;智能系統被分解成不同的智能模塊,其具有合理的內部組成結構,既可以獨立運作,又可以分散運行,這樣的一種不相互干擾的工作方式,有利于完善系統的應用功能。

    3 結束語

    本文根據數字化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廣泛應用展開論述,說明它對電力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力系統應用給予的實踐和開發的價值,既是對性價比、數字技術的可靠性和操作性的不斷完善,又在生活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和指導意義。就算是這樣,但因數字技術還不成熟,也就引發了人們對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創新應用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郭素艷.淺議工業電氣自動化及其在生產中的實踐[J].科技風,2010(04).

    第8篇:新數字化技術范文

    關鍵詞 數字信息化技術發展;書管理信息化建設;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2-0137-02

    信息化建設已成為體現國家現代化水平的主要標準,各行各業都在加快將數字信息化技術融入到日常的發展中。就圖書館而言,這一點同樣重要。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實現圖書資源共享最大化的前提條件,滿足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推動精神文明的建設。

    1 圖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情況

    1)圖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實現社會、公共圖書管理科學化、標準化的關鍵。信息技術龐大的儲存功能以及信息處理功能,可以使圖書信息采集、整合工作的高效化。圖書管理信息化不僅要求將圖書資料數字化,更需要實現圖書數字化管理。如今,書籍的種類、數量都在以天為時間單位飛速的增加,傳統的管理方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于閱讀的需求。例如,當讀者需要借閱當天某本刊物時,采用以往的方式在各種期刊類逐一的尋找,不僅浪費時間,更不利于圖書資源的流通,提升書籍的利用率。可見,利用數字信息化技術實現圖書管理信息化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

    2)圖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從實際情況來看,社會、公共圖書管理信息化建設基本以及落實到實際中,然而基本都停留在自身管理的層面上,無法實現不同圖書館之間的資源交流、共享,不利于提升書籍的使用價值。例如,部分較為珍貴的圖書,出于版權等方面的因素并無法保證每個圖書館都存有,就很容易出現,資源分配不合理的情況,無法保證人們閱讀的實效性。與此同時,雖然部分圖書館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已經非常的到位,當圖書的利用率還是非常低。這主要是由于圖書館忽視了自身的宣傳工作,使得讀者未了解到數字資源的使用方法,或者程序操作過于繁雜,使得圖書管理信息化僅存在于形式上。例如,高齡讀者現已成為廣大讀者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他們對數字圖書的使用方法并不十分了解,只能進行簡單的在線閱讀,而無法自行下載。使得圖書利用率不高,更無法滿足自身的閱讀需求。這是圖書信息化管理中最為主要的問題。

    3)圖書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的主要問題。(1)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有所欠缺。信息化的圖書管理對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著信息化管理能否推動圖書館大發展,凸顯圖書的價值。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圖書管理人員對掌握信息化管理技術存在缺陷。例如,部分管理者無法做到對圖書管理軟件的熟練運用,不能對圖書的流通情況進行實時的更新,更不能做好相關的記錄工作,導致部分圖書的流失。

    (2)未注重設備的完善。運用數字信息技術進行圖書信息化管理自然要建立在相關設備基礎上。但部分圖書館的硬件設備未能得到及時的更新,存在設備陳舊、系統老化的現象,使得信息化管理工作無法正常的開展。例如,由于設備故障,導致圖書儲藏數據的流失,使得正常的查詢、下載不能正常的進行,無法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更增加圖書管理上的難度。

    2 圖書管理信息化的建設策略

    1)注重信息化管理人員的技能水平。任何一項工作,有專業的技術支撐都能使得工作的效率提高,對于數字化技術發展中的圖書信息化管理更是如此。為使得圖書信息化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進行,必須注重對管理人員的技能水平。就目前的大部分圖書館,在進行管理人員的選取時都較為簡單,未做出明確的技能要求。可見,阻礙圖書信息化管理建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為此必須嚴格制定管理人員的聘用標準,組建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隊伍。例如,在招聘的過程中,可以對圖書管理的基本要求進行提問,對數字信息化的認知程度進行考量,有經驗的管理者優先聘用。同時,為適應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圖書信息化管理對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自然會逐步的提高。可見,必須注重對管理人員的技能培訓工作,使其技術能夠與數字化發展相結合。首要的就是進行計算機技術的培訓,這是圖書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定期組織管理人員進行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同時可以在內部建立獎勵機制,對于部分專業水平高,操作能力強的管理人員進行獎勵,激發管理人員相互之間的競爭力。此外,還需要按時對管理人員的工作質量進行考核,對存在技術問題的管理人員做出要求。這樣才能避免在圖書管理工作中出現紕漏。

    2)加強圖書信息化建設的體制建設。完善的圖書信息化建設體制是保證管理工作質量的關鍵。為此,在實際的圖書信息化體制建設中,必須清楚圖書館的職責所在,即為人們提供資料查詢,知識獲取的平臺。為使得圖書信息化建設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就必須從人們的閱讀要求上進行完善自身的建設方案。圍繞將圖書利用價值最大化的原則進行管理工作,提升圖書資源的共享性。另一方面,在明確自身建設目的的同時,更要做好圖書的整合工作,逐步提高數字圖書在圖書館的比例。例如,可以通過對讀者閱讀情況進行統計,找到閱讀量最大的圖書類型,盡可能的對這一部分圖書進行數字化,這樣不僅方便讀者的查詢,還能實現一書多人閱讀,加大圖書的使用價值。

    與此同時,圖書館的信息化管理需要落實動態管理的理念。管理人員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還需要對該領域內的最新情況進行了解,并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在文獻對比分過程中,實現數據系統的改進,從而加大圖書資源的利用率。例如,結合讀者的需求,對圖書館的藏書進行完善,同時根據社會動態,不斷的更新圖書的類型等,這些措施都有助于推進圖書管理信息化的建設。

    3)將數字化技術科學融入到圖書服務中。目前具有地方特色的圖書館較多,而在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難免會使得原有的特點消失,無法保證自身的優勢。為此在使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圖書管理時,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管理方式的轉變,不可盲目的將信息化管理融入到工作中。許多讀者的閱讀積極性來源于,圖書館良好的閱讀氛圍,自身特色的喪失,自然會降低讀者的閱讀積極性,造成發展上的弊端。例如,在對部分紙質圖書數字化的過程中,對于部分有特殊價值的數目,應當保持其紙質的特點,不進行數字化,這樣才能保持其原有的價值。一旦轉化為數字圖書,原本的閱讀需求量可能還會降低。

    另外,特色數據庫的建立是數字化技術在圖書管理運用的必然趨勢。可見,為增加圖書的信息量,圖書館應當對社會中各個行業有關的書籍進行統計,做好自身的儲藏擴大工作,注重再造體系的建立,更好的服務于讀者。例如,可以將不同行業有關的書籍,根據各行工作的特點進行歸類,而不是按照圖書本身的類別進行歸類,這樣方便讀者進行快速的查詢、閱讀,加大圖書在讀者間的流通速度。

    4)使用戶界面更加人性化。為使得讀者能更快的適應數字技術圖書管理,就必須創建更加人性化的用戶界面。這樣能方便讀者的使用,避免操作的繁瑣性,這對于擴大適用范圍更加的重要。方便快捷的搜索方式,對于部分高齡讀者更加的適用。

    3 結論

    綜合以上的內容可以發現,數字信息技術發展中的圖書管理信息化,能進一步提升圖書在人群中的使用效率。而在實踐的過程中還存在著部分缺陷,需要在工作中不斷的改進,才能進一步促使信息化建設在圖書管理中發展,滿足人們對于閱讀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梁乃秀.圖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韶關學院學報,2008,29(3):37-40.

    第9篇:新數字化技術范文

    1.城建檔案工作的人力資源薄弱。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城建檔案管理的工作人員中僅有48%的本科生,相近專業的高水平人才僅有38.5%,普遍存在學歷偏低問題且數字化、信息化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不到3%。這就導致很多城建檔案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思想觀念和整體水平跟不上日新變化的信息時代的腳步。人力資源缺乏必要的素質和活力,直接影響整個城建檔案數字化及信息化的進程。人手不足,工作量與人員配備不成正比,這必然導致城建檔案工作數字化及信息化發展緩慢和滯后,跟不上時展的步伐,更不能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優良服務。

    2.實現城建檔案數字化及信息化的資金條件不足。在一些不發達地區,由于資金條件有限,直接導致城建檔案信息化進程中的硬件軟件設備投入都不足,因為在21世紀的今天,高配置的計算機、打印機、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掃描儀等設備室城建檔案建設中不可或缺的設備,以及信息管理系統的運行和維護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現狀是很多地方在上述設備的投入中力度不大,沒有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重視。

    3.城建檔案工作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前期準備工作是城建檔案數字化及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前提,而現階段城建檔案的前期準備工作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處。尤其是在紙質檔案的資料不完善、資料質量偏低、保存不安全等方面,城建檔案管理的專業要求較高,因為檔案涉及社會的各行各業,這就需要擁有較強綜合能力的專業人員負責工作。很多城建檔案部門過于重視文本文件的資料收集,而忽略了視頻、音頻、圖片等電子文件檔案的收集。

    二、實現城建檔案數字化及信息化的具體措施

    1.著力打造專業城建檔案建設人才隊伍。首先,要構建一個高素質水平的人才隊伍。培養一個優秀的專業城建檔案建設人才隊伍是城建檔案工作的必要條件和前提基礎,只有加強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才能使城建檔案工作有效順利的開展。其次,要嚴格要求,科學管理。《南通市城市建設檔案管理辦法》中提到對于在工作中有“、、”的人員,不僅要給其所在單位和上級主管行政處分,還要上報司法部門追求其刑事責任。這樣嚴格的要求,不僅利于人員的管理,更利于城建檔案工作的科學開展。再次,要強化人才隊伍的專業素質,提升城建檔案數字化管理技術。一是要明確工作范圍,工作職責。江蘇南通的城建檔案數字化信息建設包括城鄉建設規劃、管理中涉及的圖表、文字、圖片、影音聲像、圖紙等多種形式的承載著歷史記錄的檔案資料。二是要提升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管理水平。

    2.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城建檔案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城建檔案數字化及信息化需要技術力量和物質條件作為支撐,無論是在優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信息系統的開發,還是先進設備的引進、系統網站的維護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和維護。因此,相關部門首先要對城建檔案數字化及信息機化建設管理引起重視,要將其納入議事議程并付諸行動,加大其資金的投入力度。以江蘇某城建檔案館為例,管內配置了檔案密集架、底圖柜、聲像檔案防磁柜等檔案裝具,并配備2臺服務器,1TB容量的數字檔案存儲磁盤陣列,25臺計算機,20臺空調,10臺去濕機,為該市規劃、建設、城建執法、解決房產糾紛和房改等工作提供了依據和憑證。

    3.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的檔案信息。目前我國檔案工作還缺乏一套完整、切實可行的系統化、標準化的規則,以此來保證城建檔案的規范統一以及完善,從而達到資源的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

    三、結論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88|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黄色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草莓视频成人app下载|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 成人免费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青青草视频成人|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成成人看片在线|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