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西文化概論知識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酒店 國際化人才 培養模式
隨著酒店國際化經營不斷深入,酒店國際化人才短缺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高校在酒店人才培養方面對國際化問題卻重視不足,導致我們所培養的大學生缺乏國際競爭力。許多國際酒店集團不得不從國外高薪聘請管理人才進入中國,本土酒店管理人員游離于核心管理層之外。因此以培養酒店高級管理人才為目標的旅游高等院校,應針對酒店國際化人才需求指標,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培養高素質、受國際企業歡迎的大學生。
1 人才培養模式概念及構成要素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高等學校為學生構建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培養方式,它從根本上規定了學校培養人才的特征,并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1]。
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成要素應包括四個部分:
一是培養目標。培養目標規定了人才培養的類型、層次、規格,體現了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和培養制度選擇的前提和依據。
二是培養過程,包括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和培養途徑三個方面。專業設置決定著專業的劃分及名稱,反映著培養人才的業務規格和就業方向;課程體系是教學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所培養人才的質量的優劣;培養途徑是培養人才的基本手段,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形式,培養人才的基本途徑主要分為課堂教學、實踐性教學和科學研究訓練三大類。
三是培養制度。培養制度分為基本制度、組合制度和日常教學管理制度三大類。基本制度有學年制和學分制;組合制度是由一種計劃外的安排逐漸成為一種培養制度,如雙學位制度、主輔修制、本碩連讀、碩博連讀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是指為維護和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使整個教學過程正常運行而制定的相關規章、規則和制度,如教考分離制度、其他獎懲制度等。
四是培養評價。培養評價是指以培養目標為依據,對培養過程及所培養人才的質量做出客觀衡量和科學判斷。評價可以對培養目標、制度、進程進行監控,并及時進行信息反饋與調節。考試制度和淘汰制度是兩種常見的評價制度[2]。
2 現有的酒店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高等院校酒店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以及人才評價等方面都存在較多問題,不能很好的適應國際化發展趨勢,不利于高質量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2.1 人才培養目標模糊
培養目標決定著人才培養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也決定著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和努力方向。高等院校在酒店人才培養方面的目標不明確的主要原因在于:酒店的實踐性很強,培養目標層次太高,學生畢業以后不能適應從酒店基層做起;目標層次太低,不能與高等職業院校區別開來。因此許多高等院校酒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模糊,在塑造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方面著力不夠,對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視也不足。高校培養目標模糊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大學生定位不明確,本行業就業的比率極低,僅30%[3]。可見要培養國際化人才,首先應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2.2 課程設置重管理和操作,職業素質培養重視不足
職業素質是指從業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條件基礎上,通過教育培訓、職業實踐、自我修煉等途徑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基本品質[4]。酒店非常重視大學生的人品和基本素質[5],如塌實肯干、有責任心、有職業道德、有服務意識、能承受壓力等要求。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課程設置注重管理和操作知識的講授和灌輸,對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課程卻很少,不能很好的適應酒店的需要。
2.3 教學方法創新不足
酒店管理專業教學通常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主要教學形式,案例式教學、情景模擬教學方法的運用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實踐教學環節,實驗室建設不完善、缺乏自己管理的實習基地,學生實習依賴當地企業,企業往往將大學生實習視為旺季廉價勞動力的來源,與高校實習的目的相矛盾,從而導致學生實習一次,將來還愿意從事酒店行業的人就減少一批。可見我們的教學和實習設計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2.4 人才培養評價方式單一
酒店國際化人才應具有綜合能力,不僅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同時還需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技巧,因此對酒店專業的大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但是目前高校酒店專業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主要側重基本知識的考核,屬于模仿性學習的傳統教育,評價方式單一、評價內容片面、評價結果絕對化,使本應開放的人才綜合評價體系陷入僵化、封閉的小圈,其結果是人才評價失真,限制了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創造思維的發揮,阻礙了人才的培養。
可見現有人才模式不能很好適應酒店國際化的趨勢,我們迫切需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這就需要在明確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各個環節加入國際化元素,促進酒店國際化人才的培養。
3 酒店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以廣州大學旅游學院為例
雖然目前高等院校酒店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是廣州大學旅游學院利用與法國教育部以及法國高校合作的機會,經過幾年的努力和探索,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卓著的成果。從2003年到2007年,廣州大學旅游學院的畢業生在本行業的就業平均比率為36.4%,同時大批學生進入當地高檔國際品牌的酒店工作,有些學生還獲得境外酒店的工作機會。從廣州大學旅游學院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實踐經驗來看,構建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3.1 通過國際企業參與拓寬人才培養途徑
高校應該拓寬人才培養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知識、能力、素質。產學研模式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有效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的人才培養途徑。但是要培養國際化人才,高校不僅要尋求與國內企業的合作,還應積極發掘與國外企業合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國際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廣州大學旅游學院利用中法合作項目,與國外企業和行業機構建立了緊密的聯系,比如法國雅高集團、法國蔚藍色海岸地區旅游委員會、巴黎工商會、普羅旺地區—阿爾卑斯山脈—蔚藍色海岸地區政府等。這些合作企業還參與學院人才培養規格、辦學模式及教學計劃的研究與審議,從而使得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與國際行業需求的聯系更加緊密。此外學院還通過合作項目聘請國外著名企業的管理人員到學院給學生講課,開拓學生的視野。這種境外企業參與教學和管理的模式有效拓寬了人才培養的途徑。
3.2 課程內容的國際化
酒店專業課程內容的國際化,是國際化的起點,也是酒店國際化發展對人才的要求[6]。廣州大學旅游學院在中法合作項目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實踐中,就充分體現了這種思想,采取多種措施實現課程內容的國際化。這些措施包括:(1)法國教師與國內教師共同備課制,也就是說同一門課的法方教師與國內教師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進行討論,并對該課程最新的知識和理論進行交流。通過共同備課,國內教師可以很快地在教學中及時增加國外知識和國際觀點。(2)開設多門雙語課程,直接使用美國的教材,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接受國際酒店經營和管理的思想。(3)增加西方文化、國際旅游概論、世界遺產概論、世界美食、中法飲食文化比較、中西旅游文化比較、國際著名旅行社知識、世界酒店介紹、跨文化交流等國際化知識課程,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中西文化和旅游的差異。
3.3 人才規格重視職業素質的教育與培養
現在大學生大部分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后出生,他們有著自己十分鮮明的個性和特征。但是不少大學生從小在家嬌生慣養,缺乏責任心和換位思考。所以,高校要加強對學生基本職業素質的培養,強化服務意識和觀念,提高職業道德,明確自身的責任,形成良好的職業人形象。對此,廣州大學旅游學院增加了學生職業發展規劃課程,還在每次實習之前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心態對待實習,謙虛好學,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正是通過以上課程教學和實習教育,學生職業素質得到不斷提高。
3.4 綜合使用各種實習方式以培養學生國際競爭力
酒店專業性質決定了學生必須參加大量的實習。廣州大學旅游學院給學生了多種實習的機會,尤其是境外實習考察,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實習的效果。廣州大學旅游學院主要的實習形式和實習內容包括:(1)在一年級的見習實習中,學生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到主要旅游目的地參觀考察,獲得感性認識。(2)在二年級的實習中,學生在酒店接受基層操作訓練,了解并掌握酒店服務技能和服務技巧。(3)三年級的專業實習獨具特色,在這個階段的實習中,學生除了需要到企業實習一段時間之外,還要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到澳門的酒店參觀考察,學習發達地區酒店業的管理經驗,并結合專業知識進行思考,提出實際問題與酒店管理人員進行交流。這種境外考察和實習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不同區域、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經營理念對酒店經營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用國際化的思維分析酒店的經營與管理。(4)在統一安排的實習之外,學院還鼓勵學生們考取導游證,到各旅行社擔任兼職導游,讓學生從各種實踐中,增強人際交流和溝通的能力。(5)學院還通過嚴格選拔,為優秀學生提供到法國進修學習的機會,在法國進修時期,學生有機會到法國當地的企業實習。通過實習內容和管理方式的不斷改進,旅游學院的畢業生獲得了很好的鍛煉,從而提高了國際化素養,在求職和工作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3.5 師資培訓的國際化
要想人才國際化,首先需要師資國際化。為切實提高人才培養模式國際化的程度,廣州大學旅游學院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這些努力和嘗試包括:(1)利用國際合作的有利條件,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到法國,一邊學習法語和法國文化,一邊負責中國學生在法國的學習和工作。(2)利用國際合作項目,以“人力資源開發——青年旅游教師和高年級學生專業培養”為主題,成功申請歐盟2003年度的“亞細亞計劃”,從而在歐盟資助下派出多名青年教師到歐洲四所大學學習。(3)利用歐盟資助邀請歐洲四所大學多名專家學者到廣州大學中法旅游學院給師生上課。正是通過這些國際合作和交流的機會,培養了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師資隊伍。
通過對廣州大學旅游學院的實踐經驗的總結,我們認為酒店管理專業高等院校應通過拓寬培養途徑、改進課程設置、完善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合理組織實習方式和內容以及師資培訓國際化等手段構建酒店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馬鳳崗,邱春林.區域高校構建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9,31(1):16-19.
[2] 周升銘.高等教育國際化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7:5-8.
[3] 賀志燕.旅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與專業關聯性的實證研究[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98-99.
[4] 繆小玲.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2008,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