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區域管理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上海歷史文化風貌區;現狀;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E2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般的,我國對于一些經歷歷史沖刷的歷史文化遺產都會有相應的措施來進行保護,而在城市中心的一些歷史文化風貌區則更應進行重點保護,因為在市區里,人員密集,環境差,這些問題都會或多或少的對這些歷史文化風貌區造成損傷,從而造成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不力。如何對這些歷史所遺留的文化風貌區進行有效的保護就成了現今的重要話題。本文以上海市區內歷史文化風貌區為例,談談關于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的幾點看法。
一、歷史文化風貌區存在的意義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發展至今,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為了了解歷史,解讀歷史,我們就必須對這些歷史所遺留下來的風貌區進行保護,它歷經了時代的變遷和歲月的滄桑積累而逐步形成,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它可以讓我們了解古時人們的智慧,也更加方便去分析過去的生活習性,這對于如今高速發展的我國也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以及城市特色的營造、城市文脈的延續。
二、對于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必須遵循“四項基本原則”
所謂“四項基本原則”包括:真實性原則、可持續原則、整體性原則以及分類進行保護原則。只有將這“四項基本原則”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對這些文化風貌區進行有效的保護,使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盡量的保存完整。
1、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指的是,要保護這些歷史文化風貌區本身存在的一些東西,是原本存在的,不是我們后來加上去的真實的歷史產物,所以說,要保護文化風貌區就必須要保護其遺留的全部歷史信息,包括其在歷史的作用與早已經形成的構局以及街頭巷尾的原本設施,同時還有原本的綠化地。
2、可持續原則
歷史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可持續原則中,所包含的內容就是,歷史風貌區作為城市的一種特殊的資源,對其進行保護不僅僅是為了風貌區的完好無損,同時這對于我們整個城市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風貌區內,所居住的人員也較為復雜,還有交通問題以及環境問題等等,所以說,保護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工作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工作,不是幾天就能完成的,還要不斷適應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3、整體性原則
歷史所遺留的文化風貌區是一個整體,它不僅僅包括建筑物,同時還包括整體的環境,歷史文化風貌區的真正意義在于其整體的價值。所以說,保護文化風貌區不僅僅是保護其建筑物,同時保護的還有其周圍的環境以及一些能夠體現出其歷史價值的因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體現出其存在的意義,反之,則會失去其原有的價值。
4、分類進行保護原則
由于歷史所遺留下來的風貌區在整體結構與現今的環境與布局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再加上之前的保護情況以及現今的保存情況也大不相同。所以,一定要將這些歷史文化風貌區進行不同的分類,根據其建筑歷史不同、保存程度不同、分布區域不同等情況,對這些歷史文化風貌區進行有機的分類,其目的就是根據不同歷史,不同種類的風貌區進行分類,從而施行更加有效的保護措施,力求整體風貌達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三、對于歷史文化風貌區進行分階段管理
對于國家重點保護的風貌區,在城市改造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其整體情況,并作詳細分析,制定詳細的保護措施。國家為此設立專門機構來投入與監督保護這些風貌區。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會出現誤拆現象,更有甚者,對這些風貌區進行強拆,對于其存在價值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發生這些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有關部門對這些風貌區的保護力度不夠,國家也并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來對這些風貌區進行強制性保護,導致上述問題的發生,所以說,我國必須要出臺一系列的相關政策法規來對這些歷史文化風貌區進行有效的控制。對于這些風貌區的保護,僅僅依靠法律是不可能將這些風貌區進行有效的保護,所以說,完善的管理系統將是風貌區保護程度的關鍵,一定要對這些風貌區整體的保護有著長期的目標,同時在城市的建設與改造過程中,要將這些風貌區考慮在內,防止對這些風貌區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保證這些風貌區能穩定的繼續存在我們現今的城市里,也要為今后的風貌區存在而努力。同時,對于這些風貌區的環境也要加以改善,從而保證其能夠在健康穩定的環境下保存的時間更長。
四、歷史文化風貌區建筑管理方法
根據上海現行舊區舊房改造政策要求,所有的建筑結構都歸屬于拆除、 改建或者保留三大類范疇,對于上海歷史文化風貌區也不例外,因此在對其進行建筑管理過程中,應從拆除、 改建以及保留三個方面著手:
1、拆除
在歷史文化風貌區建筑管理過程中,所謂拆除建筑,主要是指在一些強制性規劃區域中的舊建筑結構一律要進行拆除,同時還包括修建性規劃中的、明確要求拆除的一些歷史性建筑或者其他的一些建筑結構。從本質上來講,建筑結構的拆除,一般都會對歷史風貌的原始特征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同時也是對一些不宜保留的部分所采取的積極措施,因此它具有雙重性的特點,實際管理過程中應當對此加強重視。
2、改建
一般而言,需要改建的建筑結構主要有在修建性規劃中、保護規劃范疇之內的局部或者全部需要保留的改造項目,即一般性歷史建筑結構與其他的建筑結構。所謂改建,主要是指對目前已經存在的一些建筑結構不實施整體性拆除,而是通過修補等手段將其保留下來;通常都是保留建筑結構的特色部分,只是改變現建筑結構的部分格局或者外觀結構。
3、保留
保留主要是針對建筑結構中的控制性規劃層面而言的,對規劃范圍內的建筑結構進行保留,或者在修建性的規劃領域明確規定了不予以拆除的建筑結構。所謂保留,主要是指要保持現有建筑結構的原始風貌和特征,并將原建筑結構的體系和特色構件完整的保留下來。這里所說的保留,主要是指建筑結構的不拆除或者不改變,對于那些破損確實比較嚴重而無法修復的局部構件,應當進行及時的修補或者更換,但不能改變其可識別性。針對需要保留的一些建筑結構,建議編制一套科學完善的歷史文化建筑保護及修繕規劃。
結語:總而言之,歷史文化風貌區規劃與建筑管理,主要是通過對現有的歷史文化遺產進行科學的協調與管理,尤其要處理好新舊建筑結構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和有效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 周儉, 奚慧, 陳飛. 上海歷史文化風貌區規劃與建筑管理方法的探索[J]. 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02).
[2] 周儉, 梁潔, 陳飛. 歷史保護區保護規劃的實踐研究——上海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編制的探索[J]. 城市規劃學刊, 2007,(04).
[3] 陳飛,阮儀三. 上海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分類比較與保護規劃的應對[J]. 城市規劃學刊, 2008,(02).
[4] 陳佳譞. 保持城市歷史風貌區的建筑密度——以上海老城廂歷史風貌區為例[J].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07,(S1).
作者簡介:
一、環境管理目標:
1. 嚴格控制生產區域內噪聲,不擾民;
2. 嚴格控制廠區內道路揚塵污染,原材料(水泥煤灰)泄漏;
3. 不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廢水;
4. 不焚燒有毒有害物質;
5. 無其他環境污染問題或市民重大投訴。
二、環境管理控制措施:
1. 每日進行2至3次清掃,每小時對廠區內路面灑水一次,清掃的塵土和垃圾必須及時處理至垃圾存放點,不得滯留;
2. 在清掃前必須對路面進行灑水,防止清掃時產生揚塵而污染周邊環境;
3. 原材料及混凝土運輸車輛進出廠區必須洗車,保證封閉式運輸的同時嚴格控制在運輸過程中“撒、漏、揚”等不良現象發生;
4. 所有車輛在廠區內必須減速慢行,禁止鳴笛;
5. 合理組織生產,避免夜間生產,晚九點后禁止生產。
辦公室
2020年5月12日
關鍵詞:待落實區, 沉沒度 ,泵效 , 系統效率
Abstract: through the treat implement area beam pumping unit of production parameters well statistics, classification,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o carry out of the pumping unit area well sinking degrees rationally adjust the boundar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rea of the well, and thereafter puts forward adjustment, releasing and necessary working parameters adjustment measures, make the oil well pump in the best work condition, maximum potential. Through the machine adopt parameters adjustment, work diagram, liquid surface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tests to verify its rationality, can for the future in coordination injection-production rela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doing well the energy saving tap the work, provide some can JieJianXing scheme.
Keywords: to implement area, sunk degrees, the pump efficiency,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中圖分類號: TE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抽油機井動態控制圖是油田生產中常用的一種工具,可以分析了解抽油機井的運行工況。待落實區也叫核實區,該區井流壓低,泵效反而很高,有悖于開采規律,需要核實資料。統計某區抽油機井上圖井數627口,其中待落實區井46口,占上圖井數的 7.3%。組織各采油隊和測試隊對全區待落實區抽油機井進行了功圖液面測試,并進行了量油核實及套壓的同步錄取,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抽油機井產量、功圖、液面、套壓等資料與報表基本對扣,沒有出現假資料現象。按照以往慣例,在分析抽油機機采參數時,采用的是以控制圖為依據,認為待落實區井為非合理區井,核實資料后,應采取調整措施。但是,實際情況卻復雜的多,許多待落實區井不但能正常生產,還能夠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例如:2011年某區待落實區46口井中,沉沒度不足150m的井14口,泵效全部大于60%,這些井的沉沒度較低,但產能較高。2011年12月待落實區46口抽油機井中,沉沒度大于500M的井6口,其中泵效大于80%井2口,這些井沉沒度較高,但產能極高,使其由合理區進入了待落實區。
1研究與分析
在抽油機泵況圖上,橫坐標為泵效,縱坐標為流壓,某們通過單井的泵況和井底流壓來判斷該井應進入泵況圖的哪個區。泵效由產量及抽油機生產參數決定,而流壓則主要取決于該抽油機的沉沒度。沉沒度的深淺與油井的產量和下泵深度有關。而下泵深度和抽汲參數確定后,反映油井實際產量的泵效,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沉沒度的影響,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關聯而復雜的。
1.1 沉沒度與泵效的關系
沉沒度H s表示抽油泵沉沒在動液面以下的深度,其大小基本反映了泵吸入口處的壓力P in
式中:H pump―下泵深度; Hf―動液面高度;PC―飽和壓力;Pg、PO―分別為氣、油相壓力;Ρg、ΡO―分別為氣、油相密度; g―重力加速度。
抽油泵工作過程中的動態漏失量Q漏的大小與漏失處兩端的壓差、漏失流體的過流面積和柱塞的運動速度等有關。在相同的泵況和抽汲參數條件下,漏失量取決于泵排出口壓力P out與吸入口壓力P in的差。
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抽油泵泵效:
式中:S―光桿沖程;Λ―沖程損失;Β―泵的充滿系數;Q理―泵的理論排量。
由公式可知,Hs的變化對泵效有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同時由于沉沒度增加所引起的抽油桿長度和懸點載荷增大對抽油井生產設備和運行費用的影響也必須考慮。在抽油機井生產系統管理中應充分考慮到這兩方面的作用,從而確定合理的沉沒度。
1.2 氣體影響泵效
泵吸入口處壓力與飽和壓力差值的大小反映了泵吸入口處的氣液比(或溶解氣油比RS),也影響到泵內氣液比的大小。所以沉沒度對泵效的影響反映在氣體對泵效的影響。
1.3 沖程損失影響泵效
在產液量一定的條件下,沉沒度越大,要求的下泵深度越大,也即抽油桿柱的長度LP越長,沖程損失就越大。
1.4 漏失影響泵效
抽油泵工作過程中的動態漏失量Q漏的大小與漏失處兩端的壓差、漏失流體的過流面積和柱塞的運動速度等有關。在相同的泵況和抽汲參數條件下,漏失量取決于泵排出口壓力P out與吸入口壓力P in的差。
2 應用效果
2.1 不同沉沒度抽油機井泵效-沉沒度關系趨勢擬合
(1)泵效-沉沒度關系總體趨勢。通過對某區2011年12月所有正常生產的627口抽油機井的泵效-沉沒度散點圖的線性擬合圖1可知,隨著沉沒度的增加,泵效基本是增加趨勢的。
(2)沉沒度不足150m的待落實區井泵效-沉沒度關系線性擬合。2011年12月某區待落實區46口抽油機井中,沉沒度不足150m的井14口,通過對泵效-沉沒度散點圖的線性擬合圖2可知,隨著沉沒度的增加,泵效基本是成正比增加的,擬合趨勢線斜率為0.1019。
(3)沉沒度大于500M的待落實區井泵效-沉沒度關系線性擬合。2011年12月某區待落實區46口抽油機井中,沉沒度大于500M的井6口,其中泵效大于80%井2口,通過對泵效-沉沒度散點圖的線性擬合圖3可知,隨著沉沒度的增加,泵效基本是成正比增加的,擬合趨勢線斜率為0.0789。
(4)全區待落實區井泵效-沉沒度關系趨勢擬合。通過對2011年12月某區待落實區46口抽油機井泵效-沉沒度散點圖的擬合圖4可知,當沉沒度小于500m時,泵效隨著沉沒度的增加而增加,當沉沒度大于500m時,泵效基本穩定在同一水平。
2.2 供液不足井功圖解析
2011年12月某區待落實區井46口井中,沉沒度不足150m的井14口,其中功圖呈現供液不足井3口,功圖呈現正常井11口,功圖呈現氣影響井5口;我們知道:功圖分析屬于相面法,其中難免對有些井的分析不十分符合注采實際,經過分析發現:在功圖呈現供液不足井3口井中,功圖面積充滿均大于1/2,且泵效均大于60%,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供液不足井。
2.3系統效率評價
通過對某區2011年的372口測試系統效率的抽油機井的系統效率-沉沒度散點圖的擬合趨勢線可以看出,隨著沉沒度的增加,系統效率是減小的。
2.4經濟效益評價
通過對某區2011年的372口測試系統效率的抽油機井的百米噸液耗電-沉沒度散點圖的擬合趨勢線可以看出,隨著沉沒度的增加,泵效基本是成正比增加的。
3結論
(1)待落實區井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中沉沒度較低井能夠達到較高的系統效率。
(2)對沉沒度高的待落實區井,尤其是沉沒度大于500m的待落實區井,應放大抽汲參數。
(3)在分析待落實區井時,應當綜合考慮泵效、沉沒度、功圖、連通水井等多方面相關因素,以達到理想的注采生產效果,防止盲目調整生產參數。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護理干預方法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8-132-02
為探索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方法并對其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0年2月~ 2013年2月管理的10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運用用藥管理護理干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0年2月~2013年2月管理的10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平均50例。觀察組患者中有21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齡50~92歲,平均年齡為(71.3±5.8)歲。在臨床診斷分級方面,有39例患者為Ⅰ期,11例患者為Ⅱ期;對照組患者中有18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年齡51~90歲,平均年齡為(70.6±4.9)歲。在臨床診斷分級方面,有37例患者為Ⅰ期,13例患者為Ⅱ期。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診斷分級等方面的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用藥管理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2.1 心理干預 在心理干預方面,在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中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積極主動地與患者溝通和交流,按時隨訪,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同時詳細解釋使用某種藥物引起的不適,將患者心理的顧慮有效消除掉。如果患者發生了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則及時向醫生報告。此外,還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指導和教育,使其重視和認識高血壓病,對高血壓病的危害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服務中心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對社會心理學、護理學、老年保健醫學等進行充分合理的應用,切實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減負工作,從而使患者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1]。
1.2.2 用藥干預 社區醫護人員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訪問,督促患者遵醫服藥。通過調查發現,由于缺乏用藥知識、沒有清楚認識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和治療的長期性、用藥知識匱乏、記憶力欠佳等,一些患者中途停藥、間斷服藥甚至拒絕服藥。針對這一情況,社區醫護人員向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積極宣傳用藥相關知識,對個體進行有針對性的用藥指導。如果患者服用長效劑、緩釋劑等,則指導患者在用藥時吞服整顆藥,而不能掰開服用;如果患者服用短效制劑、具有不穩定的血壓控制、自行增減藥量,則將其行為的危險性指出來,督促其及時到心血管專科就診,合理調整藥物;如果患者具有較差的記憶力,經常忘記服藥,則提醒其將藥物放在醒目的位置并準備本子,服藥后登記,從而對漏服或多服的情況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干預1~3個月后對干預的效果進行追蹤評價。此外,還加強與患者家屬及陪護人員的交流和溝通,使其督促患者按時服藥[2]。
將高血壓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一事實提前告知患者,使其給予用藥原則以充分的重視,并端正服藥意識,堅持服藥。依據患者的血壓情況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制定出來,約束患者擅自停藥和隨便更換藥物的行為。盡可能地讓患者口服小劑量分次服用降壓藥物。使患者對藥物作用及副作用有一個清晰的了解,禁止在服藥過程中突然改變,以對血壓突降造成暈厥而發生意外的情況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3]。在降壓的過程中,督促患者堅持緩慢、溫和、適度等原則,不能過多過快地降低血壓[4]。
1.3 觀察指標
運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用藥管理水平得分進行統計,共10個問題,每題4分,共40分,分數越高表示用藥管理水平越高;同時對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進行觀察統計,最后進行分析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采用()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進行分析。以P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用藥管理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用藥管理水平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用藥管理水平較高,二者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2.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率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控制率較高,二者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是老年人的高發病,現階段老年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的主要方法是長期的家庭用藥,雖然現有的降壓藥能夠使絕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是控制程度欠佳[5]。同時,老年患者具有較大的年齡、記憶力、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均下降、藥物相關知識及監護匱乏等,造成老年患者無法正確儲存、使用和保管藥品,嚴重影響了疾病的控制程度。因此在進行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和社區衛生服務中,我們必須給予用藥管理以充分的重視[6]。近年來,用藥管理的護理干預在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興起并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用藥管理水平、血壓控制率之間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用藥管理水平、血壓控制率均較高,二者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喻中會.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對降壓效果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15):442-443.
[2] 鄒吉莉,鄒春莉.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09,2(21):138.
[3] 詹艷華.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6(2):113-114.
[4] 全鵬,雷松蕙,黃思靜.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遵醫依從性影響的調查[J].護理與康復,2009,6(6):36-37.
[5] 韋敏.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應用和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4(12):74-75.
關鍵詞:回彈法,統一測強曲線,專用測強曲線
1.引言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最主要材料,使用相當廣泛。混凝土的質量決定著工程的質量,強度又是決定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基礎,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的性能。⑴常用檢測混凝土強度的方法有試塊法、回彈法、超聲回彈綜合法、鉆芯法等,各種方法各有特點。回彈法,就是通過回彈儀測定混凝土表面硬度,再結合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繼而推斷其抗壓強度。使用簡單、靈活,測試速度快和檢驗費用低,檢測人員到現場隨機抽取檢測,及時掌握混凝土的真實強度及澆筑的整體水平。缺點是其精度相對較差,需借助一定的測強曲線。
回彈檢測要按照⑵《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23-2011進行檢測,在測得回彈數據后還要根據測強曲線得到混凝土強度的代表值。測強曲線有統一測強曲線、地區測強曲線、專用測強曲線三種。統一測強曲線:由全國有代表性的材料、成型工藝制作的混凝土試件,通過試驗所建立的測強曲線。地區測強曲線:由本地區常用的材料、成型工藝制作的混凝土試件,通過試驗所建立的測強曲線。專用測強曲線:由與構件混凝土相同的材料、成型養護工藝制作的混凝土試件,通過試驗所建立的測強曲線。我國各地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如水泥、礦物外摻料、骨料、外加劑、水等差異較大,成型養護方法也各不相同,所以有必要建立專用測強曲線。
2.專用測強曲線建立方法
下面結合結合蕪申線航道整治橋梁工程徐葛大橋墩身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及回彈法抗壓強度進行比較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23-2011規定了專用測強曲線的制定方法,如下:
1)試塊的制作、養護應符合下列規定:每一強度等級不同齡期應分別制作不少于6個150mm立方體試塊;在成型24h后,應將試塊移至與被檢測構件相同條件下養護,試塊拆模日期宜與構件的拆模日期相同。
2)試塊的測試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① 擦凈試塊表面,以澆筑側面的兩個相對面置于壓力機的上下承壓板之間,加壓(60~100)kN(低強度試件取低值);
② 在試塊保持壓力下,采用符合本規程第3.1.3條規定的標準狀態的回彈儀和本規程4.2.1條規定的操作方法,在試塊的兩個側面上分別彈擊8個點;
③ 從每一試塊的16個回彈值中分別剔除3個最大值和3個最小值,以余下的10個回彈值的平均值(計算精確至0.1)作為該試塊的平均回彈值Rm;
④ 將試塊加荷直至破壞,計算試塊的抗壓強度值fcu(MPa),精確至0.1 MPa;
⑤ 按本規程第4.3節的規定在破壞后的試塊邊緣測量該試塊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m。
3)專用測強曲線的回歸方程式,應按每一試件測得的Rm、dm和fcu,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計算,回歸方程宜采用以下函數關系式:fccu=aRbm?10cdm
平均相對誤差(б)不應大于±12.0%,相對標準差(er)不應大于14.0%。用下式計算回歸方程式的強度平均相對誤差б和強度相對標準差er:
б=
er=
式中: б---回歸方程式的強度平均相對誤差(%),精確至0.1;
er---回歸方程式的強度相對標準差(%),精確至0.1;
fcu,i---由第i個試塊抗壓試驗得出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值(MPa),精確至0.1MPa;
fccu,i---由同一試塊的平均回彈值Rm及平均碳化深度值dm按回歸方程式算出的混凝土的強度換算值(MPa),精確至0.1MPa;
n---制定回歸方程式的試件數。
工程實際應用中,墩身采用C30的混凝土,泵送,設計坍落度120~160mm。基準施工配合比見表1:
工程實際應用中,回彈檢測齡期為28d,構件表面干燥,碳化深度為0,不考慮碳化深度的影響。按照上述規范要求,檢測時采用10個室內標準成型的立方體試塊,試塊表面光滑平整,其風干狀態下回彈值與立方體抗壓強度值關系見表2:
根據以上回彈值和立方體抗壓強度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立方體抗壓強度fccu和混凝土回彈值Rm的回歸關系式為:
fccu=0.3361Rm1.3240
平均相對誤差б為±6.0%,相對標準差er為7.4%。從以上結果看,曲線的平均相對誤差和相對標準差均滿足JGJ/T23-2011的要求,可以作為專用測強曲線。
3.現場回彈值兩種推算方法得到的強度值與立方體抗壓強度值比照
現場混凝土回彈檢測成果及立方體抗壓強度檢測成果見表3。
由表3可以得到:通過專用測強曲線計算的強度值平均相對誤差為±3.7%,相對標準差為4.2%;而通過統一測強曲線(泵送混凝土測區強度換算表)計算的強度值平均相對誤差為±7.1%,相對標準差為8.8%。可以看出,通過專用測強曲線得到的強度值誤差更小。
4.結語
經過現場回彈計算的強度值和實際立方體抗壓強度比較,專用測強曲線得到的強度值更能代表現場構件的實際強度。在通過統一測強曲線得到的結果誤差過大時,有必要建立專用測強曲線。
參考文獻
⑴趙國輝 《幾種常用混凝土強度檢測方法比較》 佛山市建筑業協會網
【關鍵詞】火驅 問題 管理 辦法
為提高高3618區塊剩余油開發潛力和經濟效益,探索深層巨厚稠油油藏火驅經濟適應性及技術可行性,在高3618塊開展了火驅先導試驗。火驅井組位于區塊內采出程度最高、壓力水平最低的區塊中部。目前有火驅點火井8口,開井8口;火驅一線井組共有油井30口,開井27口;二線井組共有油井14口,開井10口。通過現場實踐,針對火驅油井的摸索出了管理辦法,指導今后的管理工作。
1 火驅油井受效后表現的生產特點:1.1 產氣量明顯上升
從高3618塊井口產氣量變化曲線中可以看出,火驅前的08年5月份日產氣8349方,6月份上升到13191方,10年1月份達到了63029方,目前日產氣高達11萬方。
1.2 產出氣組份發生明顯變化
隨著火驅時間的延長,產出氣組份發生明顯的變化,其中烷烴含量由70.5%下降到11.83%,N2含量由21.8%上升到77.07%,CO2由6.5%上升到9.32%,O2含量由0.76%上升到1.19%。
2 火驅油井受效后帶來的管理問題2.1 套管氣增加影響摻油效果
油井產氣量上升導致套壓升高,摻油困難,氣大井所摻稀油有50%會隨套管氣攜帶進站,摻油效果變差,如高3-52-162井,產氣量由34方/天上升到3200方/天,套壓由0.05MPa上升到0.7 MPa。示功圖顯示為油稠泵漏,洗井、調摻、加藥、灌稀油甚至檢泵等日常維護工作量明顯加大,同時油井產量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另外站內系統壓力明顯升高。
2.2 可燃組份降低:
火驅油井所產尾氣中N2和C2O含量大幅上升,C4H等可燃氣體含量急劇減少,部分井站最低達到5%。現場實踐表明,C4H等可燃氣體含量低于30%,將導致井口及站內加熱爐無法燃燒,影響油井正常生產。目前幾個火驅油井管理站自產氣中可燃性烷烴的含量為10%~35%,每天仍有8.5萬方的產出氣經處理后放空,造成資源的浪費。
3 生產管理對策研究與應用
3.1 摸索實驗新工藝解決氣大導致油稠泵漏問題
根據油井受影響的不同情況,分別進行井口分離器放空裝置、空心桿泵上摻油、空心泵泵下摻油、封堵氣層等多種工藝試驗,同時,在實際應用中進行不斷的完善
3.2 采取多點獨立放空,有效降低系統壓力
隨著油井產氣量的不斷增加,站內系統壓力呈現上升的趨勢,系統壓力由火驅前0.04MPa上升到火驅后的0.12MPa。由于高3618塊為低產低壓區塊,系統壓力對油井影響十分明顯。針對這一問題,采取了多點獨立式放空模式。將24站的三個采油平臺分別安裝了硫化氫處理裝置并進行獨立放空,實現了增加有效放空點,日常管理過程中通過對各站放空量的動態調整,系統壓力控制在0.03-0.05MPa。
3.3 摸索摻油新工藝提高摻油效果
(1)地面工藝改進,井口雙定壓閥方案,利用停產井管線進站,增加油井產氣量進站通道。使361144、36192單井產液量提高3.5t/d。
(2)雙管柱摻油,摻油與套管氣回收分開,24站361182、360162、352162井,較好地解決了油稠、泵漏對油井產能的影響,檢泵周期由310 d上升到475 d,洗井周期由113.5d上升到172d。
3.4 開展稀油替代品研究尋求替代摻油工藝的有效途徑
(1)通過技術引進,可以不摻油的多流道液力反饋抽油泵,液力反饋泵下行程時可以形成液壓反饋力輔助桿柱下行,實現了不摻稀油正常生產,高3-6-0175側井自下入液力反饋泵生產以來生產狀況較為穩定。b試驗摻化學藥劑替代摻稀油的降粘方式,在井口安裝化學藥劑儲存罐,通過井口增壓泵將藥劑通過套管或空心桿打入井底,高3-6-0165井自使用空心桿摻化學藥劑生產以來生產狀況較為穩定。
3.5 摸索廢氣與純氣混燒保證加熱爐正常燃燒
通過高246塊所產純氣與3618塊所產火驅尾氣混合的方式,使天然氣供氣系統中可燃氣體含量提高到35%以上,同時使用159與219供氣管網將混合氣再次分配。3.6 實施尾氣提純提高尾氣利用率
通過摸索得出結論;處于不同部位、不同受效階段的油井其產出氣組份有所不同,高3618塊每天有8萬方的產出氣經處理后放空,造成資源的浪費。通過引入上海華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低壓高效提濃甲烷的技術,擬建日處理能力10萬方尾氣甲烷提純站一座,將原尾氣可燃氣組分由10%左右提升至25%左右,達到目前燃氣設備正常使用的要求。
4 經濟效益分析4.1 經濟效益
火驅地面工藝及采油工藝共投入現場應用8項,總計28井次,資金投入765萬元,累計增油8905.4t,節省稀油3728.1t。實現創效2030萬元,投入產出比為1∶2.65。
4.2 社會效益
高3618塊火驅配套技術成功試驗,不但解決了火驅生產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使區塊產量大幅度提高,為火驅先導試驗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技術支持,而且形成了一套涉及內容廣、適用性好、處理效果優的配套技術,為類似區塊火驅試驗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5 結論及存在問題
通過配套技術的實施,火驅開發過程中,存在的油井產氣量上升導致套壓升高,摻油困難,油稠泵漏,集氣系統壓力升高,集氣系統可燃燒氣體純度降低影響用氣等問題相應的得到了解決。但是還存在著需要進一步摸索解決的問題。如;高3-52-162井,產氣量由34m3/d上升到3200m3/d,套壓由0.05MPa上升到0.7 MPa。示功圖顯示為油稠泵漏,洗井、調摻、加藥、灌稀油甚至檢泵等日常維護工作量明顯加大,同時油井產量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部分油井一周就需要洗井一次,提高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采油成本,影響了油井正常生產,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后的火驅開發中不斷摸索解決。
參考文獻
[1] 于云琦編著 采油工程[M]. 出版地:北京.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2006 .頁數:561
[2] 劉文章.難動用儲量開發采油工藝技術.出版地:北京.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年2005.頁數:369
關鍵詞:電網信息化;供電企業;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信息化是時展的要求,是加快建設的必經之路,是提高各個領域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我國近幾年電力行業發展迅速,為我國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隨著信息化在電網領域中的應用,為我國電力行業拓寬了發展道路。
一、區域電網的信息化管理措施
近年來,在信息化管理理論的不斷發展下,管理模式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創新,電網企業在信息管理系統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已經應用于企業管理的各個領域。電力企業的生產技術管理運用信息化系統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即——送電線路和變電設備,這兩個系統包括除配電網絡之外的其他設備的檢修、維護、安裝和使用的所有流程;電力企業自主開發研究的用電管理營業系統已經投入使用多年,可以獨立完成用戶用電咨詢服務、電費計算管理、報裝接電管理、銀行聯網支付電費及自動催費等所有在營銷管理中的功能。信息化的應用不僅在企業營銷領域,在辦公自動化、財務管理、安全監察、人事勞動管理、計算機系統管理、綜合信息服務等方面相繼投運。
首先,在電力領域完成組織機構重建和電網區域的重新劃分,競價上網、廠網分開、建立電網機構內部模擬市場的管理模式正在逐漸成為現實,這就意味著我國電力行業發展將取消壟斷性質,經過不斷的改革和完善,已經逐步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競爭機制。為了更好的合理配置電力企業資源,優化組合電力企業生產元素,科學合理的利用電能資源,在市場強力競爭中取得明顯優勢,就要求供電企業必須隨時掌握企業內外的發展信息,才能早日實現全過程的管理、控制,最終實現生產過程的企業管理信息化和自動化。
供電企業的獨特性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供電企業提供的電能資源不能儲存,電力資源從發電、供電、用電這三個環節,電能資源的生產、提供、銷售基本同時完成,這就要求企業電網及有關的信息要做到及時準確,確保能夠安全供電,減少電能資源不必要的損失。二是供電企業都是受國家委托按照行政區域劃分獨家經營的,它服務于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為消費群體提供優質服務、增供擴銷,必須以營銷現代化技術作為支撐平臺。供電領域實現自動化是為電力系統確保安全和可持續運行的根本,同時其也受到了電力企業中各級領導的重視。最近兩年,我國電力系統應用信息化建設發展進一步加快,在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信息資源開發和應用、信息化管理、信息安全體系建設等方面都得到了重大的成果。
同時,信息化的發展伴隨著企業電力系統創新的不斷深化,電力企業的迅猛發展和信息化技術在應用中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原有的應用系統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創新和改進應用系統,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管理過程的自動化方面。電網信息化的應用層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管理手段和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經不再是用簡單的計算機來代替手工工作,不再是將落后的、傳統的管理方式照搬到網絡計算機中,而是要將現代化管理的理念逐漸引進到信息化系統管理當中,發揮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勢,按照現代化企業制度管理的要求建立管理信息系統,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進一步為企業發展壯大做出積極貢獻。
第二,信息資產戰略程度較低,不能發揮出整體系統自身的價值。信息資源的合理使用雖然正逐步加強,但是信息系統的各系統方案在執行和制定的過程中,仍然需要進一步有效的銜接和分工配合;由于一些企業急于建立自己的獨立功能性應用,便忽略信息化平臺的基礎建設,致使信息化系統整合出現困難,影響電力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整體均衡發展,致使其難以發揮最大功效。很多信息化系統都存在多次登錄的現象,同時也存在工作人員在不同信息化系統中導出數據的情況,這是缺乏對信息資產和人員統一管理應用平臺的現象,無法進行統一登錄的控制,信息化系統安全性即得不到有效的保證。
第三,低程度的標準化,每個獨立開發研究的信息化系統在銜接上都存在困難。從整體效果上分析,其無法為電力企業的決定提供一個務實、統一、完善的信息總體視圖。信息資源是戰略性、基礎性資源,在給予足夠重視的同時,執行起來也是困難重重,信息化建設不完善的現象普遍存在。
第四,完善的信息化系統的安全體系有待建立。信息化系統的安全性大多只停留在設施建設上,經過研究表明,研發和管理這兩個環節可以導致整個系統出現不可避免的安全問題,且目前研發使用工具的統一性和用戶桌面管理安全變為首要問題。
二、信息化規劃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的發展中,可以說信息化規劃的咨詢是最重要的,以規劃指導計劃、“戰略引導規劃”為基礎,多家電力公司已經與微軟公司合作開展一些普遍的信息化規劃工作。當前眾多電力企業信息化的內部應用系統的各專業已自成體系,其信息化系統的互通互聯性差,而且電力企業管理范圍內統一或聯網管理的應用系統不多,不可以有效地完成系統集成和數據共享,許多信息化系統的實用化程度和應用水平不高;信息的收集、研究、分析、深加工、整理等基礎工作投入力度較少,數字化信息資源的質量、數量和利用工具還不可以全部滿足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輔助決策的要求,這些問題與統一規劃的不完整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信息化發展面臨的這些困擾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缺陷造成的因素,且在技術方面也不是很完善。為提高信息化系統的水平,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化規劃過程。
做好電力企業信息化應用,首先要考慮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是IT技術融合與企業需求的問題,以后的IT系統將與企業業務進行緊密結合。第二是企業為IT提出的問題,就是如何證明IT系統在企業應用中做到的物有所值,如何使IT系統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這兩個問題對現代電力企業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嚴峻的挑戰,同時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前進方向,挑戰中帶來機遇,是企業的領導層面必須關心和思考的問題。
信息化系統整體規劃發展管理咨詢的做法,對于電力企業應用信息化來說,是能夠利用正確的規劃手段來概述企業的全局,包括應用、業務、技術和信息等多個方面,進行信息化價值的描繪與分析,通過正確規劃最大限度的減小信息化管理軟件在實際運用中出現不能解決的問題。
三、結語
在企業管理模式中添加信息化管理系統,對企業的管理效率提高是具有很大貢獻的,信息化是未來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企業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必不可少的武器,是企業完善自身體制的最短捷徑,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孫華強,王珂.簡論電網項目的信息化管理與實現[J].中國科技博覽,2010, 35(01):28-29.
[2]李艷蓮,郭美霞.ERP項目培訓是加快電網信息化建設關鍵[J].華北電業學,2008, 08(05):143-145.
[3]劉年國,楊事正,劉艷姣.供電公司信息化與“信息化供電公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5(01):179-180.
審計取證方法按其取證順序與記賬程序的關系可分為順查法和逆查法。
1.順查法
順查法指審計的取證順序與反映經濟業務的會計資料形成過程相一致的方法。
在這種方法下,審計人員應首先檢查原始憑證——核對記賬憑證——核對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與財務報表相核對。
優點:審計過程全面細致,一般說來不容易遺漏錯弊事項,因此,審計質量較高;同時由于方法簡單,所以易于掌 握。
缺點:事無巨細,不突出重點,機械繁雜,工作量大,不利于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適用于業務規模較小、會計資料較少、存在問題較多的被審計單位。
2.逆查法
逆查法是指審計取證的順序與反映經濟業務的會計資料形成過程相反的方法。
在這種方法下,審計人員應首先分析檢查財務報表——追查至相關的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核對記賬憑證——核對原始憑證.
優點:可從被審計事項的總體上把握重點,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明確主攻方向,目的性、針對性比較強;由于突出重點,因而可以節省人力和時間,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缺點:由于運用逆查法一般不要求對被審計事項進行全面的詳細審查,因此可能遺漏重要錯弊事項。此外,在技術上逆查法比順查法要復雜,掌握起來難度比較大。
適用于業務規模較大,內部控制系統比較健全,管理基礎較好的被審計單位。
例題:(2004)逆查法能夠實現的審計具體目標是完整性。而順查法能夠實現的審計具體目標是真實性。
答案:×
二.掌握詳查法和抽查法
審計取證方法按照審查經濟業務和會計資料的范圍大小可分為詳查法和抽查法。
1.詳查法
詳查法是指對被審計的某類經濟業務和會計資料的全部內容毫無遺漏地進行全面詳細審查的方法。
優點:可以有效地查出會計資料中存在的各種差錯,不易出現遺漏,一般能夠收集到說明被審計事項的完整證據,使審計質量有可靠的保證。
缺點:因為要審查全部賬表憑證,因而必須安排足夠的人員和時間才能完成審計任務,工作量大,費時費力,審計成本相對較高。
適用于經濟業務比較簡單的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比較混亂的被審計單位,以及可能存在重大違反財經法紀行為的被審計單位,可考慮采用詳查法。
2.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對被審計單位的部分經濟業務和會計資料進行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推斷總體狀況的方法。
根據確定樣本數量和以樣本推斷總體所依據的方法不同,抽查法可以分為統計抽樣法和非統計抽樣法(詳見第十章)。
抽查法不同于局部審計。
優點:抽查法能使審計人員從單調、復雜的工作中擺脫出來,極大地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節省審計資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項目引導;任務驅動;高職教育;前廳客房服務
一、概述
所謂“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法,是指教師將某門專業課程按類別分為若干技能單元,每個技能單元作為一個教學項目,每個項目又可分為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來完成項目,進而完成教學任務。《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是一門應用型課程,通過“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使教學與旅游企業實際操作過程聯系得更加緊密,實現與職業崗位無縫對接,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一條途徑與方法;同時也有利于推動“以學生為本、以服務為宗旨”的高職教學過程與教育工作的改革。
二、“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路徑
1.確定項目和任務。“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法首先要制定合適的項目。好的項目要有針對性,包含一定的教學內容,同時要具備一定的應用價值,能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結合起來,讓學生有一定的發揮空間。任務的確定要體現酒店前廳工作的實際需要,若干個任務的設計、實施到完成,要體現一個完整的項目,通過任務驅動來完成項目,進而完成教學內容。根據具體任務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項目活動的積極性。根據《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工作流程可以設置如下項目和任務:
2.學生分組制定計劃。分組教學是“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法常用的模式。教師根據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讓學生自由組合,選出組長,然后教師再進行適當的調整。為確保項目活動的開展和形成學生間穩定的合作關系,分組要求學生能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之間合理搭配,如將不同性別、不同能力、不同優勢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小組,使小組內部做到優勢互補,小組之間的能力要勢均力敵。小組規模要合適,如果小組人數過多,就無法保證所有小組成員都能參與到項目中;小組人數過少,則會形成過多的小組,不利于教師的管理以及教學資源的分配。所以,小組的規模應該根據項目情況和教學要求來調整,一般每組4~6人為宜。小組分好后,教師將書面任務指導書下達給每個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析任務要求,再根據分析結果制定相應的任務實施計劃,并確定好分工和工作步驟,以便更好地實施項目。該過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3.實施階段。項目實施階段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明確自己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經設計好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實施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發揮監督指導的作用,根據學生的實施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采用提問、檢查的方式控制實施階段的進度,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
4.總結評價階段。任務完成后,將各小組的任務成果匯總在一起,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總結評價。首先學生匯報項目實施結果,進行自我總結。各小組對各自所完成的項目任務寫出書面總結,派出代表以ppt形式向全班進行總結匯報,從制定任務計劃的思路、分組的原則到任務的協作實施、完成任務后的感受等方面進行介紹交流。然后教師進行總結評價:一是對項目任務的實施成果進行點評,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欠缺,如何改進等;二是對學生在任務實施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包括小組的協作精神、創新精神,每個學生在各項目開展中的參與程度、所起作用、實踐能力的培養等。注意將小組評價與個體評價聯系起來,既關注小組活動的開展,又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明確在任務學習中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熱愛專業、勇于創新、樂于實踐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
三、實施“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及改進對策
1.教材建設問題。目前,我國職校酒店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將理論和實踐分開進行教學,在教材的組織和編排上注重理論性和系統性,特別強調原理的解釋、設計的分析和泛化技能的訓練等,仍缺乏適合《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項目教學的教材和實驗指導書。職校必須進行課程改革,按“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模式進行來開發和建設教材。建議根據高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目前星級酒店的實際運作進行工作任務分析,設計出符合酒店用人要求的課程設置。在教材的編排上各職校酒店專業聯合起來,并會同星級酒店的專家針對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共同制定出有實際意義的項目,要適當降低理論深度,在教學中進一步貫穿任務的設計、管理、開發和制作,編寫適合職校特點的項目化教材和實驗指導書。
2.師資隊伍建設問題。“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完成一個項目所涉及的所有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教學設計方案;教師要經常到大型酒店中去頂崗實踐,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資料,具備良好的任務開發設計能力,能夠設計出適合的項目和任務;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學組織協調能力,在學生的項目操作過程中,做好指揮與協調工作,發揮好教師的主導地位,同時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設施設備問題。開展《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項目教學,必須有配套教學環境和設施設備。可以借助專業網絡機房,模擬酒店實際工作情境;可以建設校內“模擬酒店實訓室”,在項目教學實施中,可回收實訓過程中高昂的成本,并能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學有所用;還可以借鑒德國的“雙元制”,與酒店緊密聯系,建立校外酒店實訓基地。
此外,項目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有些學生往往存在依賴思想,無所事事。在進行分組協作學習時,應盡量根據實際情況,作好人員的配備。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不等于讓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必須加強監督管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最為關鍵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徐春紅.在旅行社運行與管理課程中項目教學的設計[J].職業教育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