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共衛生服務的目的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我國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覆蓋"之后又一惠及城鄉居民的重大民生工程,為此國家每年投入逾百億元資金。近年來,各地在緊鑼密鼓地實施中,且相應制定了促進項目服務工作能力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的考核制度,其成效雖然毋庸置疑,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依然存在項目"實施基礎薄弱、資金監管不嚴、社區衛生人員素質局限、督導評估不力、轄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規范"的弊端,影響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進程,亟待進一步貫徹落實醫改政策,建立和完善考核機制,鞏固服務體系,解決突出問題。
1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啟動背景
2009年7月10日,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啟動并部署9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根據醫改實施方案,項目所需費用納入政府預算安排,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人均不低于15元到2012年的人均不低于25元再到2013年的人均不低于30元。每年中央財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補貼都及時撥付到位,對西部地區、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按不同比例予以補助。由各地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的主體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為確保項目工作的規范開展,2009年10月、2011年7月、2013年6月,衛生部先后出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1];各省、市、自治區相應迅速安排部署,分別制定印發具體實施方案和考核標準。
2對基層醫療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現狀與分析
2.1資金劃撥滯后,使用無明了指導,影響資金合理使用縣級不能確保資金及時劃撥、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資金使用無明了指導,影響資金合理使用。盡管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對地方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予以補助,并按"當年預撥、次年結算"的方法下達。但從省到區到縣劃撥到位時間,實屬"未知"以多年的慣例證實,市(區)縣級財政、衛生部門以城區或鄉鎮為單位撥付到位大致在下半年,這樣影響了基層工作"早計劃、早安排、及時實施"。
2.2受基層公共衛生、全科醫生人才匱乏問題困擾培養大量優秀的全科醫師,以適應我國民眾急驟增長的全科醫學服務的需求,成為了我國衛生與教育行政部門極為關注之事[2]。自2007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在全國推開,國家采取臨床醫生護士轉崗培訓方法培養全科醫生為各地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做人才準備,歷時5年,全科衛生人員隊伍應該是不斷地壯大。由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機制、人員待遇、基礎設施配備、居民信任度、社區參與等因素,使許多全科醫生護士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發展前景不報希望,接受全科培訓后紛紛回醫院。即便是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者,也是有機會都會往醫院調動?;鶎有l生服務機構招聘人才招入門檻高、條件限制,要求具備職業資格,年齡在35歲以下,醫學院校剛畢業學生和大于35歲又具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醫護人員不在入圍之內。每次的公開招考周期太長。這些客觀條件限制,阻礙了基層衛生服務工作的開展,影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
2.3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人員素質局限問題困擾目前在崗的全科醫生護士,選擇從事社區衛生工作的大致有如下原因:一般都是在醫院崗位競聘落選分流人員;或是編外人員解決編制問題;少部分是因為人近中年不愿意在醫院臨床崗位倒班。除此之外,返聘老專家因執行財政績效工作,返聘老專家工資來源難解決,基層衛生機構是不能輕易聘請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人員受素質局限,在健康教育方面對居民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低,在慢病隨訪的用藥指導能力低,滿足不了居民日益提高的健康保健需求。極不適應基層衛生事業發展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需要。
2.4受逐級培訓力度不夠和督導考核評估不力因素的影響 ①省級層面培訓機會少。②督導專家與考核專家沒有統一意見。③省級考核標準早已出臺,市級區級考核機制也已建立,最基層一級的考核制度也有制定,但考核指標任務為落實到人,考核制度流于形式??己嗽u估結果并不一定與經濟掛鉤。
3對基層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問題的幾個建議
3.1建立經費使用指導意見 省級財政廳和衛生廳聯合基層衛生機構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過程所需經費進行調研,制定經費使用范圍、項目、數額等指導文件,讓經費審批領導有據可依,有數可批。簡化審批程序,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經費使用合理合法。
3.2解決突出問題 ①國家要制定優惠政策,采取必要措施鼓勵和促進中高等院校發展全科醫學教育,構建現代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整合教育模式,并定向培養或擴大招考適宜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需要的"全科醫生"。②制定和完善人才引進制度,讓基層衛生機構能根據自身情況在編制數內引進人才,利用好人才。此外,實際工作還需要聘用有能力、有資質并有意愿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醫學人才和退休醫學專家。退休醫療專家是醫療衛生戰線的財富,如果基層醫療機構能吸納這部分財富,基層醫療機構衛生人員素質就能得到提高,基層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就能得到提升。③從根本上解決基層醫療機構衛生人員待遇,確保基層衛生組織健全和全科醫生護士隊伍的穩定。
參考文獻:
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2018年4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財政部委托國家衛生計生委項目監管中心,抽查考核了我省長春市、二道區和農安縣2017年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情況。按照省衛生健康委《關于對2017年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評價發現問題整改的通知》(吉衛基層發〔2018〕27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將開展2017年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評價存在問題的整改工作,現將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一、整改目標
對照2017年度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做好2018年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同時,及時查找問題、梳理問題、整改問題,進一步規范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實現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二、工作步驟
(一)組織召開專題會議(2018年12月24日)。市衛生計生局將組織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負責人召開存在問題的專題工作會,進一步明確整改工作任務,確保整改工作落實到實處。
(二)自查工作階段(2018年12月25日至2019年1月4日)。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認真對照國家考核發現的問題(詳見附件),開展自查整改工作,并形成自查報告(內容要體現具體存在的問題、采取的措施、目前整改情況以及整改工作的成效),于2019年1月4日前上報至市衛生計生局基層衛生科。
(三)整改工作核查階段。(2019年1月7日至1月11日)。市衛生計生局將組織業務工作人員進行整改落實情況核查工作,與2018年度和龍市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同步進行。
三、工作要求
(一)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高度重視整改工作,要將整改工作任務明確到人,切實加強整改力度。
(二)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照時間節點內完成自查和自查報告上報工作,并將整改過程材料(電子版和紙質版)一同上報至基層衛生科。
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基層衛生科
2、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建立居民健康檔案、老年人保健、預防接種、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中職業衛生咨詢指導的業務培訓、現場指導、質量控制和效果評價。
3、市婦幼保健院。負責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2個項目的業務培訓,現場指導,質量控制和效果評價。
4、市衛生監督所。負責衛生監督協管食品安全、公共場所等信息報告,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學校衛生服務,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報告的業務培訓,現場指導,質量控制和效果評價。
5、市第四人民醫院。協助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項目的業務培訓,現場指導,質量控制和效果評價。
6、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具體實施工作。
各縣(市、區)衛生局要結合各地實際,明確分工,確保項目任務落到實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項目組織管理。10類4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涉及面廣,工作任務繁重,市局已經成立了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室。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領導組織,抽調精干人員,充實項目辦公室力量,加強統籌協調,提高項目實施的組織化程度。
(二)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科室設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通過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為全體居民提供?;鶎俞t療衛生機構要按照要求規范建立計免門診、婦保門診、兒保門診、疾病控制室、慢病門診等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科室,配備必要設施、設備,改善工作條件。
(三)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隊伍建設。要按照《關于印發鄉鎮衛生院機構編制標準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配備人員,專業人員編制不得低于編制總額的90%,其中公共衛生人員編制不得低于專業技術人員編制數的25%。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切實承擔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培訓任務,鄉鎮衛生院要加強對村衛生室人員培訓,確保培訓率達100%,合格率達100%。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衛人員管理,建立人員崗前培訓制度,持證上崗制度,調整申報制度,非經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同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得隨意調整公共衛生工作人員,保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人員的穩定。
(四)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導。市衛生局及市級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組織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綜合督導每年一次,專項督導每年不少于2次??h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綜合督導不少于4次。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每月1次督導,要實行分片包干,落實責任,跟蹤督導村衛生室項目實施工作,確保各項工作的規范推進。
(五)加強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各地要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信息業務系統建設,加快衛生信息資源整合,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努力建立分工明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促進城鄉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
(六)加強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各地要按照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不低于25元的標準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確保地方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要按照財政部、衛生部《關于印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社〔〕311號)要求,實行當年預撥、次年結算,規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籌集、使用、管理,確保專帳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要認真落實村級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任務的經費補助,補助金額達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的40%,保證村衛生室正常運轉。
一、基本公共衛生資金管理的基本情況
人人享有基本免費就醫惠民服務,是我國醫改的核心,也是在努力完成的目標,而基本公共衛生資金是國家各級財政部門配套資金,主要用于城鄉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為了實現其資金的規范管理,我國相關部門也相繼頒發了一系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對其資金的籌集、使用與管理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以保障資金高效運轉。
( 一) 資金籌集
醫療資金籌資標準也代表著我國國民綜合實力,因此資金配套會隨著經濟發展等因素提升,按照十二五期間醫改政策的落實,當前我國的基本公共衛生籌資標準,要求每年人均45 元,有些發達地區已經達到50 元/ 人/ 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其醫療資金的籌集也會不斷的增加,為城鄉基層醫療服務提供了實際保障。
( 二) 資金撥付
當前基本公共衛生資金的撥付方法,主要以年初預撥、次年結算兩種形式為主。年初會根據管轄實際情況實行部分年度項目資金的預撥,確保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順利開展。次年初按照實際工作量、相關文件規定等,測算項目成本,并根據項目資金補助總額制定成本補助的標準,最后根據績效考核等進行資金清算。
( 三) 資金使用
針對于資金的使用,按照相關標準規定,采取了使用對象、使用范圍兩手抓的對策,明確規定項目資金使用單位的性質,以及能夠列支的費用范圍。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使用該資金,而行政機構不能使用;縣區級衛生計生和財政部門要按照《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暫行管理辦法》( 財社〔2015〕255 號) 的有關要求,根據本地項目內容和任務量,合理測算各項服務補助或支付標準,按照購買服務機制,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服務數量和質量撥付資金,在核定服務任務和補助標準、績效評價補助的基礎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獲得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可統籌用于經常性支出。
二、基本公共衛生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 一) 資金列支指導性文件問題
我國對于該資金使用的原則等進行大概性的規定,多種條文規定界限模糊,在進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的績效考核時,針對尺度的把握因人而異,甚至很多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執行中感到無從下手,造成資金違規支出、按項目比例分攤等問題,尤以職工福利表現最為明顯,大大的降低了資金的支出率,也會出現結余過大等現象。
( 二) 會計費核算與專項管理問題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中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作為經常性財政撥款實施會計核算,基于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管理角度將基本公共衛生資金,當做是專項資金進行管理,并明確規定要專賬核算等專項管理,而經常性的基本公共衛生經費,是不能進行專戶儲存的,基層醫療機構以單位基本戶的形式存儲資金。按照相關規定,基本公共衛生資金不能超出其使用的范圍,更不能利用其彌補醫療支出虧損。目前,2011 年印發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中基本公共衛生資金核算辦法與項目組專項管理模式存在部分沖突之處,時?;煜龑m椯Y金管理概念,這為公共衛生服務資金管理帶來嚴峻挑戰。
( 三) 項目資金支付方式問題
結合《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暫行管理辦法》( 財社〔2015〕255 號),依據公共衛生服務常住人口數量、人均經費標準,采取因素法進行詳細分配,做好績效工作的審核任務。在基本公共衛生資金管理中,項目資金支付方式還有待改善,尤以績效考核措施為典型代表,再加上財政資金的補助標準逐年提升,部分地方群眾得不到相對應的優質服務,實施有效的監管制約手段顯得迫在眉睫。目前,針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現狀,相關部門利用服務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個別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不高效益,但如何落實資金管理標準、提高服務績效,成為當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完善服務項目資金支付體系的關鍵要務。
三、完善基本公共衛生資金管理的對策
( 一) 落實指導性文件
首先國家衛計委要加強與地方政府、相關衛生部門的聯系,制定完善的資金管理辦法、意見、手冊等,細分并明確基本公共衛生資金的使用內容、范圍、原則等,規范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實施統一性的公共衛生資金資金管理辦法,有效的規避當前資金混亂使用或結余過大的問題。
( 二) 注重資金專項管理
從目前醫療衛生機構方面來看,做好公共衛生資金專項管理環節,在國家政府明文規定文件的基礎上,以項目支出、耗材支出為關鍵構成,定時定量檢測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預防違規操作現象( 造成結余、虧損問題)。在實際工作中,設計??顚S霉芾矸桨?,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預算與計劃,并做好具體數目核算工作,保障資金支出記錄數據的可靠性;立足于財政補貼、項目投資等情況,整合各項公共衛生資金應用資源,設定財政資金支出、衛生支出核算計劃,從醫療衛生支出公共衛生支出科衡量標準來考慮實際問題,調整基本公共衛生資金管理規定,完善各項公共衛生資金利用機制;基于財政部門穩固保障機制,構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科學管理制度,重點考察服務質量、績效考核等內容,嚴加審批手續、項目購買管理流程,強化成本補償、待遇水平、福利保障,激勵資金專項管理優質化、科學化發展,有助于服務社會大眾。
( 三) 完善項目資金支付體系
在實踐工作中,為滿足老百姓的生活補助需求,依據國家規范標準,相關部門需要積極制定全面有效的資金管理體系,以資金補助、衛生服務為關鍵性內容,達到惠及百姓的實施目的。從基本公共衛生資金管理服務視角來考慮,做好地方財政部門、基層衛生機構聯系工作,適當增加經費支出管理彌補措施,通過法律政策規定的專項轉移支付方式,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體系;倡導競爭考核機制,參考城鄉交通狀況、服務數量、人口密度相關方面,并統一規定資金補助的標準內容,遵循講求績效,量效掛鉤原則,構件績效評價結果與資金分配掛鉤制度,避免均衡分配不合理現象;合理有效協調醫療機構公共費用占比情況,以人員支出40%、醫療補貼20%、健康教育10%、耗材支出20%、其他公用10%作為主要經費管理依據,充分發揮財政協調杠桿功能,保障基本公共衛生資金管理效益。依據《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財預〔2015〕163 號) 內容,結合專業項目分配特點,平均分配基層單位經費支出比例,以確保基本公共衛生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這對資金管理項目具有促進作用。
1、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包括中央、省、市和縣財政安排衛生部門實施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按常住人口每人25元的標準設立,今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加補助標準,其中縣配套資金由縣財政納入當年財政預算。
2、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項用于購買鎮、村衛生機構從事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保健、慢性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等十類四十一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其中直接用于村級的專項資金不少于項目資金的30%。
二、資金撥付流程
1、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實行預撥制和考核結算制。
2、項目實施周期中,縣財政局根據年度預算總額按一定比例預撥到駐鎮衛生所賬戶和鎮財政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專項資金賬戶,鎮財政所再將縣預撥經費及時預撥到轄區內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
3、年終或項目實施周期結束后,縣財政局根據對項目實施情況的考核結果,結算財政補助資金,并于項目實施周期結束后的次月撥付至駐鎮衛生所賬戶和鎮財政所,鎮財政所再結算到轄區內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
三、資金使用和管理
1、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使用實行報賬制。各項目實施單位根據項目進展和資金使用情況,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采取報賬制管理。
2、各項目實施單位應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統計制度,每月記錄、匯總服務對象、數量、質量、日期、提供人等詳細工作情況明細表和工作量月報表,經單位負責人簽字后,鎮醫院、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報所在駐鎮衛生所、鎮財政所審核;駐鎮衛生所匯集全鎮各項目實施單位(含自身)的工作量,報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管理機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婦幼保健所、縣第四人民醫院及縣衛生監督所)審核,項目管理機構再上報縣衛生、財政部門審定、歸檔。
3、縣衛生、財政部門按照《縣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方法、程序和指標體系》、《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辦法(試行)》等,對各鎮每年進行兩次考核評估;駐鎮衛生所、鎮財政所每年對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站和醫院開展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項目資金結算的重要依據。(具體見《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辦法和指標體系》)。
4、駐鎮衛生所要按照自身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服務數量和質量合理、合規使用資金,并接受縣財政局、衛生局的監管;鎮財政所收到上級撥款后,按照各醫院和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服務人口、服務內容、數量和標準,以及績效考核結果將資金撥付至上述單位。各項目實施單位要根據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成本補償測算參考標準,按規定將項目資金用于相關人員的支出以及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必要的耗材等公用經費的支出。
四、資金的監督與公示
1、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領導組配合縣衛生與財政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對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會力量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管理和監督。不提供有關服務的,不給予資金補助;對服務質量不到位的,扣減相應補助資金。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擠占、挪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不得將項目資金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設備配備、人員培訓和國家規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費用。
2、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實施情況、考核結果和項目資金安排、使用等情況定期進行公示,切實提高項目實施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為做好我縣基本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工作,成立了基本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和項目指導專家組,明確了我縣基本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的牽頭單位和具體責任人,明確工作職責,將基本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工作納入我縣衛生工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的內容,引導和指導全縣各醫療機構作好基本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工作。
(二)加強培訓,提高服務質量。為規范全縣基本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服務項目的管理,在6月中旬聯合公共衛生科舉辦了全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本次培訓參訓人員有縣直公共衛生部門相關負責同志、鄉鎮衛生院負責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人員以及全縣各村鄉村醫生,共培訓200余人次,培訓為期一個星期,會上邀請了縣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進行授課。通過對基本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服務管理工作的培訓,有效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了基本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再生新臺階。
一、存在問題
1. 部分鄉鎮對65歲以上老年人和0-3歲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工作重視不夠,登記表還存在個別缺漏項,檔案填寫不完整、不夠規范。
2. 個別鄉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負責人員更換頻繁,導致工作出現斷檔,跟不上工作要求。
【關鍵詞】公共衛生服務; 需求;影響因素;社區居民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631-02
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包括對人群傳染病、職業病、公害病、地方病和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及生存環境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進行綜合性預防和治療。公共衛生服務的最終目的在于確保社會全體成員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使之能平等地獲得基本的健康權利[1]。
目前,國內有關公共衛生服務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區居民對衛生保健服務(包括婦幼保健[2,3,4]、傳染病防治[5,6]、慢性病保健[7,8]、及健康教育[9,10,11])的需求,內容涉及公共衛生服務需求率、衛生保健知識需求、知識獲取方式、服務方式以及需求的影響因素等。研究認為慢性病患病情況、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是居民預防保健需求的主要影響因素[12],年齡、文化程度、費用支付方式等因素對醫療、預防、康復、保健等方面的需求有明顯影響[13,14]。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公共衛生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現有的公共衛生服務無論在服務的項目上還是服務方式上與人們的需求均存在著一定差距。為了解某區社區居民對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情況,進行此次調查,為開展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的公共衛生服務提供基礎性資料。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用多階段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蘇州市某區所轄的4個城市街道的居民,均在社區生活至少1 年,且自愿接受調查者,樣本人群為500人。
1.2 方法
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入戶,采取自填問卷法收集資料。該調查問卷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家庭年收入和慢性病患病情況)和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免疫接種、健康體檢、傳染病防治、衛生監督、突發公衛事件處理、健康教育、社區衛生診斷、婦幼保健、慢性病管理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需求。對每份調查表進行檢查、核對,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更正和補充。
1.3 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
資料經整理、編碼和復核后輸入計算機,應用excel 2003和SAS6.12統計軟件包建立數據庫并進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統計分析。
2 研究結果
2.1 調查人群的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465份,回收率為93%。人群的基本情況見表1。調查人群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占全部人數的84.9%,可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在城市社區中覆蓋廣泛。
3 討論
社區居民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需求程度較高的是免疫接種、傳染病防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等項目,說明社區居民對于以預防控制傳染病發生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認知度較高,需求亦較高,也反映了社區居民對于公共衛生服務的的預防控制傳染病功能認識較為深刻。楊興華[12]等研究表明,社區居民對于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項目存在較高需求。本調查結果也表明,社區居民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項目需求程度也較高,提示隨著居民健康知識的提高,其對預防控制慢性疾病的關注度較高,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應繼續加大對慢性病防控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加大慢性病防治工作力度。90.8%的社區居民愿意前往專門的慢性病干預機構接受服務,提示有關部門可以設置專門的慢性病干預機構,切實解決人們的慢性病管理的需求問題。
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分析中得知,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是居民公共衛生服務需求的主要影響因素,慢性病患病情況、職業、家庭年收入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居民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越好,其公共衛生服務需求也隨之增加。此外,居民的職業狀況較好、家庭年收入較高也提升了對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水平。因此,要采取綜合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識,增強健康意識。
從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該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在加強免疫接種、健康體檢、傳染病防治和衛生監督等項目服務的同時,應積極拓展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等服務項目的內涵。并可根據情況開展婦女更年期保健、心理咨詢、兒童智商測量等服務項目。要利用多種渠道宣傳健康知識,加大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和覆蓋面,切實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徐林山,程曉明,周召梅等.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分類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2):86-88.
[2] 李景風,程巧云,劉喜鳳等.社區婦女保健需求調查與對策[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4):424-426.
[3] 曾紅友,郭華,邱潔等.深圳市寶安區社區衛生服務婦女保健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23):3304-3307.
[4] 韓煊,洪琦,盧光進等.深圳市寶安區社區兒童保健服務需求的調查分析[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4,18(11):61-62.
[5] 程均福,張險峰,張瑜等.中小城市外來人口傳染病防治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華醫學與健康,2007,2(3):1-3.
[6] 薛建斌,戴本南.城市外來居民傳染病防治服務需求調查[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7,18(2):53-54.
[7] 田慶豐,崔留欣,韓萍.老年人慢性病的社區醫療保健需求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5,27(11):1120-1122.
[8] 李迎春,胡傳來,陶興永.社區中老年人慢性病及衛生服務需求現況調查[J].實用全科醫學,2005,3(1):61-62.
[9] 朱莉莉,馬吉英.健康教育需求隋況調查分析[J].中國飲食衛生與健康,4(1):43-44.
[10] 莫瑞豪,陳蝦,程穎蓮.社區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6,20(1):67-68.
[11] 莊芹,程曉嗚,孫任苓.社區高血壓病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6,21(21):57-58.
[12] 楊興華,關靜,梁萬年等.社區居民公共衛生、預防保健服務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4,5:306-308.
[13] 胡曉玲,李森,張開金.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J].江蘇衛生保健,2003,5:41-42.
[14] 曾小敏,宋艷艷,孫振球.城市居民接受社區衛生服務的影響因素調查和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01,18(5):259-262.
作者簡介:
顧勤明,男,江蘇蘇州人,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衛生監督工作。工作單位:蘇州市姑蘇區衛生監督所。
1 現狀
廣水市轄17 個鄉鎮、401 個行政村,共93 萬人,農業人口為80.27 萬人,其中常住人口76.3 萬人,全市現有醫療衛生單位23 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 家,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鄉鎮衛生院15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 家;村衛生室389個;從事村級公共衛生服務的鄉村醫生803 人。
1.1 組織管理逐步加強各級都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進行廣泛宣傳,組建了4 支全科公共衛生醫師健康管理指導團隊和65 支全科公共衛生醫師健康管理責任團隊,開展季度督導和年度績效考核,每年都通過請進來和送出去等形式開展基本公共衛生培訓,組織管理逐步加強。
1.2 資金管理逐步規范5 年來,廣水市對鄉鎮能夠按照當年預撥、次年結算的辦法,及時撥付和結算補助資金。2014 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2009 年的15 元提高至35 元;17 個鄉鎮項目單位基本能夠做到專項資金專項管理;部分鄉鎮對村衛生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能達到40%的要求。
1.3 項目工作逐步推進2015 年廣水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已由2009 年的9 類36 項增加到11 類43 項。新增的服務內容為衛生監督協管和中醫藥技術。完成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任務:2015 年截至9 月底,全市居民健康檔案累計建檔688 500 人,建檔率90.41 %;發放健康教育折頁188 237 張,舉辦健康知識講座41 734 人次,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114次;預防接種14 226 人次,接種率99.66 %;傳染病報告3 516 例,發病率378/10 萬;管理0~6 歲兒童55631 人、孕產婦6 584 人;管理高血壓患者41 980 人、糖尿病患者7 572 人、65 歲以上老年人50 349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4 722 人;衛生監督協管項目全面開展,中醫藥技術服務已逐步啟動。
2 問題
2.1 項目資金撥付不規范,不及時市級對鄉鎮級、鄉鎮級對村衛生室的項目撥款相對滯后,不能及時發揮項目資金使用效益;部分鄉鎮對村衛生室的撥款打了折扣,達不到40%標準,有的鄉鎮甚至不到20%,影響了鄉村醫生的工作積極性;院村兩級項目撥款未能嚴格體現量化績效考核原則,不能發揮項目資金的激勵作用。
2.2 項目管理思路不清
2.2.1 管理架構不清多頭管理、多科負責,衛計局行管機構與婦保院、疾控中心等專業技術指導機構缺乏互動機制,科室之間配合協調不夠,以致合力不足,多頭管理成了無人管理或選擇性管理,多科負責成了無人負責,即便負責也缺乏權威。
2.2.2 管理路徑不清上層缺乏頂層設計,廣水市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應有廣水市的特色、重點和模式。但調研發現,四年來沒有拿出一套自始而終的工作路徑和統一模式,采取的仍然是上傳下達式部署工作,甚至政出多門,各說各話,以致基層無所適從;基層缺乏研究創新,主要是部分基層領導,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重視不夠,做什么?如何做?心中無數,更談不上探索創新。
2.2.3 管理目標不清部分分管領導和專業人員不能認真研究《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和各級文件要求,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達到的具體指標和質量要求不熟悉、不清楚,以致工作中脫離實際,盲目追求數量。
2.3 項目服務模式理念落后
醫改后,鄉鎮衛生院的主要職能應是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等職能。但現實中多數基層醫療機構重醫輕防觀念嚴重,認為臨床醫療能給醫院帶來較好效益,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效益較差,以致醫衛分離,工作中人為割裂臨床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錯誤地認為臨床醫生是看病,公共衛生人員負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科公共衛生醫師責任團隊名存實亡。一些鄉鎮衛生院仍然采取大包大攬、突擊體檢/ 隨訪、盲目追求服務數量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模式,難以保證服務質量。
2.4 院村兩級職責不明
部分鄉鎮沒有按照60%/40%比例要求,明確制定、劃分衛生院/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 社區衛生服務站兩級職責任務,或者劃分后沒有可操作性,部分單位仍然采取大包大攬形式搞突擊,重點人群體檢、隨訪等工作存在村衛生室完全不參與或全部交由村衛生室負責兩種極端現象,沒有發揮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的有效作用。
2.5 院村服務能力不足
一部分鄉鎮公衛科骨干流失嚴重,導致人員斷層、工作脫節;公衛人員素質總體偏低,無學歷或專業不對口人員占比過大;臨床醫務人員履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的內容、規范、流程不清,無法有效參與公共衛生服務;鄉村醫生普遍老化,年輕的鄉村醫生不能及時補充;人員培訓力度不夠,主要是院/ 村兩級衛生技術人員培訓效率低下,多數流于形式,以致衛生技術人員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整體不高,服務能力整體不強。
2.6 績效考核流于形式
績效考核機制不完善,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未能真正實現量化考核;對相關工作人員也未能真正落實績效考核;考核結果利用不嚴格,對下撥款和工資發放不能體現多勞多得、績效掛鉤原則。
2.7 網絡信息化建設嚴重滯后
現有信息系統共享不足,不能與新農合、職工醫保、醫院診療等部門或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可操作性不強,內置檔案、表格等模板不規范、不實用,統計、分析、搜索、更新能力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鶎釉? 村做了很多重復和無用工作,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等信息也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死檔問題突出。
3 對策
3.1 加強項目管理頂層設計
3.1.1 明確組織領導
通過優化管理架構,來理順多頭管理、多科管理的混亂局面市衛計局和專業機構應成立獨立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辦公室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指導辦公室,基層衛生院/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相應成立獨立項目辦公室,而不是掛靠在某某科室。在此基礎上,加強協調溝通,實行工作例會制度,協商解決問題,形成決議、簡報,從而達到形成合力、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的目的。
3.1.2 明確管理思路和工作職責
管理思路是綱,各級工作職責是目,只有綱舉才會目張。特別要說明的是,按照衛生部[2010]159 號文件落實院、村兩級基本公共衛生職責很重要,這個文件有效解決公共衛生科人員不足問題。根據院、村兩級功能定位,進一步責任分工,分解職責任務,大膽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部分適宜任務交由村衛生室落實,從而突出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人員的組織管理和督導培訓職能,充分發揮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化解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科任務重、人員少的矛盾,真正建立起項目管理、團隊負責、分片包保、院/ 村落實的運行管理機制。
3.1.3 明確院/村兩級量化預算
對院/ 村兩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1 大類43 小項的工作量化測算,使各級對自己的工作量和預算清楚、透明,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后果一目了然,有利于提高院村兩級工作的主動積極性。
3.2 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管理服務平臺建設
調研發現,蔡河、長嶺、馬坪等鄉鎮設立慢性病咨詢門診,讓服務對象由被動接受突擊逐步轉型為日常適時上門主動咨詢,效果明顯。上半年,省衛計委、市衛計局先后發文,要求實施健康管理創新工程,要求疾控中心設置健康管理中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健康管理門診,組建健康管理團隊,逐步將健康管理服務的技術手段與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緊密結合。應以此為契機,更新觀念,積極研究探索新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模式,通過搭建健康管理中心和健康管理門診這一新的服務平臺,為老百姓提供更高水平的健康管理服務,徹底改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只是建建檔案、填填表格、測測血壓、量量身高、電話隨訪、應付應付、糊弄糊弄的思想觀念,也逐漸改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老百姓心中的務虛形象,提高社會滿意度。
3.3 推行項目管理信息化
按照衛生部衛生信息化建設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和湖北省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統一規劃,在廣水市搭建項目管理信息化平臺,全面實現項目管理信息化和辦公無紙化,提高工作效率。這一網絡平臺,應覆蓋市、鄉、村三級衛生機構,并預留接口,真正實現上下左右縱橫連接,高效、快速、通暢,即居民健康信息一次采集,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都能資源共享。通過大數據、云管理、動態更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徹底解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健康檔案利用率低、死檔和人、財、物浪費問題。
3.4 研究探索新的服務模式
目前大部分鄉鎮仍然實行的大包大攬、突擊體檢/ 隨訪、追求數量等服務模式,雖在項目啟動初始階段取到了廣泛宣傳的轟動效果,但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潤物細無聲的健康服務。細就是要細致、周到、便利。因此,研究探索適應老百姓需求的新的服務模式勢在必行。在項目管理運行機制上創新,通過考察學習和總結以往經驗,研究完善一系列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形成自己的管理和工作機制,并堅持按制度和機制運行,持之以恒;在規范上創新,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工作規范》為藍本,制定操作性更強的《廣水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手冊》,全面回答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如何?四個問題,對各個項目的工作資料,包括各種表格、記錄、方案、小結等都要預先拿出樣板,做到目錄化、模板化、檔案化、電子化,簡單明了,有條不紊,規范操作;在模式上不斷改進創新,在吸收別人成熟經驗和結合本地工作實際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一套模式。目前,項目管理、團隊負責、分片包保,院/村落實的醫衛結合服務模式,在蔡河、陳巷、馬坪、長嶺等鄉鎮實行后,效果良好。這一模式的關鍵點是院/ 村落實,即通過強化衛生院健康管理門診(或慢病咨詢門診)和各村衛生室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陣地作用,在日常診療和健康咨詢中向服務對象提供優質、高效、規范、符合實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高服務對象的依從性和滿意度,從而,完成院/ 村兩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職責任務。
關鍵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成本;測算;政府投入;上海青浦區
A Research on the Cost Accounting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And the Government's input in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City
Tian Jian-guo,Xu Hai-yan,Han Rong-rong,Zhao Jin-jiang, Peng Li-xia, Li Jun
Abstract: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cost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in Qingpu District and provide evidence on inputting of it for the government. Metho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 items of Shanghai City 2014, the items in this research were determined by brain storming, and then economics method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cost. Result: In this reserch,664 persons were needed to fulfill the task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prescribed by the government of Shanghai City while the actual number was 579, so there was still a gap of 85 persons. In 2013, the input on public health service in Qingpu District amounted to ?90148653 while ?134381035 was needed in this research, so there was a gap of ?44503574.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population and area in Qingpu District, the number or persons working on public health service and the input by the government couldn't accomplish the task well, 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persons and input on public health so that better service could be provided for the residents. Also, a compens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set to stimulate the staff’s initiative in secondary or tertiary hospitals.
Key word: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 cost, measure,Government's input,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City
【中D分類號】R197
公共衛生服務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涉及社會和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通過公共財政優先予以保障。然而政府應當出資多少、配置多少人員才能夠滿足公共衛生服務開展的需要,一直是討論的焦點問題。以往不少研究者開展了相關的研究,但主要關注在社區衛生服務或公共衛生等單一機構層面,作為區級整體公共衛生服務需要的成本投入尚較少見諸報導,本次調查以201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12大類,46項)為依據,以區級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單位作為整體,通過對全區所有從事公共衛生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直接和間接成本進行調查和測算,探討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要的成本,為政府部門制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投入提供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對我區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16家醫療、衛生單位進行了調查。包括區內二、三級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控中心(含眼牙防機構)、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所、精神衛生中心。
1.2 方法
1.2.1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確定:針對上海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12大類,46項),邀請本區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及資深工作人員、政府官員采用專家會商的方法確定我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過兩上兩下的原則,最終確定2013年我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111個子項目。在此基礎上,根據我們調查和測算的需要,我們將子項目進一步拆分、細化,分解成236個分項目。
1.2.2 調查表設計:根據公共衛生服務成本核算的內容設計調查表。內容包括全區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人員、工作情況信息,人員收入、業務費、公務費、材料費、低值易耗品、固定資產折舊及設備維修費用等6類成本信息,擬開展和完成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量情況信息。
1.2.3各醫療衛生單位政府財政投入的調查:通過調查表收集各醫療衛生單位政府投入信息,收集標準以財務年報為口徑,部分數據來自青浦區統計局公開數據。
1.2.4成本核算[1-2]:我們調查的全區公共衛生服務成本分為勞務、業務、公務、衛生材料(含其他材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固定資產折舊維修等6個方面費用。其中勞務費、公務費、衛生材料(含其他材料)消耗、低值易耗品依靠調查時財務報表取得。業務費依照單位(水、電、燃料)采用分攤的辦法取得、房屋折舊的計算以房屋成本按照重置成本價格4500元/m2,利用重置成本按照0.02計提費用計算得出。涉及公共衛生服務的行政人員(辦公室、后勤、財務、分管領導)勞務費用采用人均分攤的方法進行計算。
1.2.5數據來源:收集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全區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單位的相關工作信息,成本數據信息由各相關單位財務部門提供。涉及地區GDP、人口信息、服務區域及工農業總產值的相關數據,依據《2014年度青浦區統計年鑒》獲得。
1.2.6統計方法:使用Excel2003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計算。
2.結果與分析
2.1全區公共衛生單位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成本調查:根據調查表搜集了16家單位分勞務、業務、公務、衛生材料(含其他材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固定資產折舊維修2013年政府實際投入方面信息。工資性支出包括了公共衛生人員以及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醫療衛生人員、行政工作人員、輔助人員等人員,其中行政與輔助人員工資比例計算按照單位人員比例分攤的辦法進行。具體情況見表1。
2.2完成當年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區所需的人力投入測算: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最主要的是人力的投入,其次才是由此產生的各類成本。為了解2013年度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區公共衛生單位所需的財政投入,我們進行了相關情況的調查,在調查中采用了人年時的方法進行工作量統計[2] ,工作時數我們以有效工作時數6小時計算,工作日以250天計算。結果見表2.
2.3 2013年度全區總和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成本測算:根據人力調查結果,我們進行了當年度全區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所實際需要經費的測算。人力情況的變化首先導致工資成本的變化,由于全區各醫療衛生單位缺乏統一的工資標準,工資標準測算我們采用現行的社會平均工資標準2.5倍作為標準工資成本,進行工資成本測算。人員的變化也導致業務、公務等費用的變化。根據調查除6項成本之外,各有關醫療衛生單位還對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存在儀器設備的需求。因此總需完成當年度公共衛生服務的費用測算結果見表3.
2.4 2013年度全區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府實際投入與需求差額:由于政府的投入與當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際開展,在工作量上存在差異,與實際投入工作人員數上也存在差異,因此導致政府投入與實際工作開展存在差異,具體費用差異見表4.
3.討論與建議
本次調查是基于對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量的測算,不包括對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的考核。
在本次人力成本測算中,我們考慮了郊區服務面積的因素,對于服務半徑增加了路程的因素進行工作量計算[3]。針對以往的調查工作量測算的科學性不足,我們對部分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量計算方法進行了修訂,如:提供免疫規劃門診服務不再以接種針劑次進行統計,因為免疫規劃門診都是以工作日為單位開設的,提供服務的醫護人員數也相對固定,服務人次的多少應在工作日內完成,因此以接種針劑次為計算單位,掩蓋了實際情況的真實性,其他還有各種衛生日宣傳、健康知識講座、老年人口體檢和婦女病普查等都存在這種情況。而零星的、無規律的個案調查,訪談、病家訪視則以次為單位進行工作量測算。
通過表2的調查可以看出,全區滿足當年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員全區人員缺少85人,人力資源的不滿足將導致完成工作質量的下降。盡管表2中部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醫療、公共衛生單位的人員數超過需求,我們分析存在以下原因:一是本次調查只是以上海市要求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作為調查內容,沒有涵蓋上海市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如大腸癌篩查、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種項目)和其他衛生服務項目(如: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及國家、上海市臨時安排的工作項目);二是調查特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沒有涵蓋該單位所有的工作內容,比如不包括參加上級業務部門組織的培訓、會議,對下級的培訓和指導,以及為政府決策提供調研及報告撰寫,參加區級有關創建活動提供的督導,開展科研、提供總結報告等內容;三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安排的偶然性導致,每年度各社區衛生醫療機構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不同的,有的是2年一次的工作,恰逢調查年沒有開展該項目出現項目減少(如兩年一次的老年人體檢、查螺等工作)。正是由于此方面的因素,也導致表4中部分單位(如:盈浦、徐涇社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測算出的經費需求低于當年政府實際撥付的現象。勞務費仍是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支出主要項目[4],占比較大,由于人員的不足,結果可能導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部分工作分解到鄉村醫生,或將工作簡單化、應付化,造成服務項目完成質量不高,甚至推諉扯皮現象,難以達到政府工作目標。
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一部分是通^公益一類的公共衛生單位實現完成。但也有一部分需要通過二、三級醫療機構完成(如疾病監測點的設立、腸道、發熱門診的設置,嬰兒出生的疫苗接種等),如何建立對提供這一部分的公共衛生服務提供政府財政保障,我們本次調查做了初步探討,為今后建立補償機制提供了依據。建議政府能夠為滿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滿足工作開展所必需的經費。作為深化醫改內容之一,也對醫療機構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必要的補償機制,調動醫療機構開展此工作的積極性,減少醫療機構與衛生機構的摩擦,更好地實現政府工作意圖。
4.參考文獻
[1] 朱坤,謝宇,陳祥生.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成本測算主要方法比較[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0,3(9):45-48.
[2] 程曉明,于躍,盛鋒,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測算辦法[J].中國衛生經濟,2004,23(1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