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

    土壤環境的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壤環境的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土壤環境的現狀

    第1篇: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沈陽市;土壤;環境功能

    中圖分類號:S15;X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7-3736-03

    Functional Zoning of Soil Environment: Take Shenyang City as Example

    DU Li-yu1,LIANG Cheng-hua1,SUO Li-zhen2,WU Yan1,WEN Xiao-qian1,ZHAO Yu-guang1

    (1. Land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China;

    2. Shen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Shenyang 100161,China)

    Abstract: Functional zoning of soil 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Shenyang, the leading function of soil environment was determined by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status and ecological sensitivity of soil environment. The studied area was divided into 4 soil 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zones on the first grade, 15 sub-zones which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1 617 soil environmental function zones on the third grade. Corresponding conserv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key region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Shenyang; soil; environmental function

    土壤資源是國家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環境狀況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人民的身體健康以及國家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土壤環境保護,防治土壤環境污染,是中國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1]。

    土壤環境功能區劃與規劃是區域環境規劃的組成部分,是在以土壤污染狀況為主的土壤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和土壤環境敏感性評價的基礎上,依據區域土壤環境生態服務功能的重要性、相似性和差異性而進行的地理空間分區,是土壤環境規劃的基礎工作,也是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監督制度的前提。

    由于受污水灌溉和工業“三廢”污染的影響,沈陽市的土壤污染問題比較突出。當前城市建設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又給土壤環境保護和農產品安全生產增加了新的難度。因此,為保證沈陽市的土壤質量,確保糧食和蔬菜等食品質量安全,優化城市和農村發展空間,加強土壤環境監測和監管力度,在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基礎上開展土壤環境功能區劃和規劃工作十分必要[2,3]。

    1 功能區概況

    沈陽在地質構造上屬于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和第二沉降帶的交接處,斷裂構造非常發達。地貌以平原為主,東北和東南部是遼東低山丘陵起伏的延伸部分,北部是遼北丘陵延伸部分,中西部是遼河、渾河沖洪積平原。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兩側向中部傾斜。全市境內主要有遼河、渾河等大小河流15條,屬遼河、渾河兩大水系,水資源總量近31億m3。

    沈陽地處北溫帶亞洲季風氣候區邊緣,屬于受季風影響的濕潤-半濕潤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降水集中,日照豐富,晝夜溫差較大,冬寒漫長,年平均氣溫為8.3 ℃,南與北和東與西之間相差1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716.6 mm,全市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時數約為2 516 h。土壤的成土母質有殘積物、坡積物、洪積物、黃土狀亞粘土、第四紀紅色粘土、淤積物、風積物和湖沼沉積物等幾種類型。沈陽市土壤類型較多,根據成土條件、成土過程和屬性,可以分為7個土類17個亞類53個屬143個種,其中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是主要的耕地土壤,各類土壤總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93.2%,其中耕地土壤占土壤總面積的88.0%。

    2 土壤環境功能區劃的原則

    1)可持續發展原則。土壤環境功能區劃的目的是促進區域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避免因盲目開發而造成土壤環境的破壞,增強土壤的生態環境支撐能力,促進土壤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始終貫穿區劃與規劃過程。

    第2篇: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管理;修復;現狀;對策

    1 概述

    結合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管理與修復工作的開展情況可知,雖然國家對此提出了一些要求,但重視度卻相對不足。在國家不夠重視的情況下,此項工作的開展中大多存在管理目標不明確、管理方式有效性不高等問題,致使管理與修復的成效長期處于相對偏低的水平。在環境形勢已經極為嚴峻的當今,此項工作必須立即進行調整,并盡快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以應對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

    2 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的管理與修復

    2.1 關于土壤污染

    自然界的土壤具有容納和自凈能力,這兩種能力使得土壤可以維持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是,外界的有害物質卻可以以多種方式入侵,致使土壤環境平衡受到沖擊。通常來講,在土壤無法通過“自凈”將有害物質全部消除的時候,其內部平衡就會被打破,性質、組成均會因此而變化,進而出現以功能失調、質量下降等情況為代表的污染現象。總而言之,土壤污染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有害物質增速超過了土壤自凈能力的極限。

    2.2 管理與修復現狀

    針對土壤污染問題,國家提出要通過有效的管理與修復措施來應對。然而,此項工作目前的情況卻與預期相差甚遠,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項。

    首先,工作目標不明。盡管各地方政府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出了一些專項政策,且對待此項工作的態度也比較積極,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監督,相關政策并未真正落到實處,再加上要求不夠嚴格,具體開展的各項工作往往帶有隨機性,工作目標大多都不明確。其次,數據不足。我國針對土壤污染開展的管理與修復工作中,比較突出的一項不足就是重視情況調查卻忽視了數據利用。此種情況反映為數據庫建設滯后,很多經由調查得來的重要數據沒有及時的存入數據庫,進而導致這些數據難以被合理利用。在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管理與修復工作中,很多時候都需要先了解污染情況,但是,由于數據庫建設滯后,這些工作中往往很難獲取有效地數據。此種局面致使污染治理無法進行合理的統籌規劃,阻礙了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再次,工作思路有待調整。當前階段,不少城市在修復工作方面都付出了諸多努力,并對化工廠等地進行了重點修復,但是,此種工作思路的出發點往往是滿足土地需求,而非改善環境,而這也是此類工程數量不少卻難以形成示范效應的原因。最后,資金相對不足。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的管理與修復是十分復雜的項目,在推進的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這一點是由污染治理難度大決定的。所以,在資金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很多實際工作的進行都存在障礙,進而造成了當前的局面。土壤污染與其他污染問題有一定的區別,隱蔽性顯著使得該項問題難以被及時的發現,這就造成治理工作普遍具有滯后性,“補救成本”自然就會比較高。所以,要想更有效的解決土壤污染問題,就必須要先滿足資金需求。

    2.3 改進對策

    2.3.1 完善標準體系

    出于規范管理與修復工作開展秩序的考慮,我國有必要重視對相應的標準體系加以完善。在實施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必須重視保證該體系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能夠為污染治理提供指導。為此,我國需在結合國情及土壤污染問題現狀的基礎上,借鑒他國經驗對現有技術導則進行更新和補充。同時,相關部門還要立足污染治理工作現狀,對我國現階段的技術水平實施監測,并將修復工作中涉及的污染檢測及環境評價技術納入考慮范圍,建立一套與我國污染治理要求及工作實際相適應的標準體系,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

    2.3.2 盡快出臺專項法律,并健全污染治理機制

    針對不斷惡化的土壤污染問題,我國當前已經開始起草專門的防治法律。此舉是我國在土壤污染控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表明了國家對土壤污染的治理決心。所以,我國目前十分緊要的一項任務就是盡快出臺并實行此項法律,為污染修復工作的進行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據。同時,國家還應重視對治理工作機制進行完善,并重點加強下述兩項機制的建設。首先,信息公開機制。此項機制不僅可以促使廣大民眾重視土壤污染,還能夠喚起他們的責任意識,有助于集群眾之力防治污染。在廣大民眾積極參與的情況下,土壤污染治理滯后的局面將有所改善,有助于治理難度和修復成本的降低。其次,健全修復機制。這樣做可以明確治理范圍,并突出責任主體,有助于污染防治有效性的提升。

    2.3.3 正視技術因素的影響作用

    在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管理與修復工作當中,技術屬于關鍵因素,其不僅影響著修復效果,還與修復成本關聯緊密。因而,當前的工作中必須正視技術因素的貢獻,并通過以下措施,來促進修復技術的更新。首先,重視技術研發。土壤污染問題的成因極為復雜,在治理的過程中,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須要保證對策適用于問題。也就是說,污染治理的成效需要對癥下藥來保障。針對當前修復工作成效大多不顯著的局面,我國有必要充分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工作,通過加大對技術攻關的支持、積極與他國合作等方式,來促進我國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的革新。其次,大力扶持相關產業。技術研發可以為修復成效的改善提供條件,但只有將科研成果應用于實踐中,才能使其為修復工作做出貢獻。為此,國家有必要大力扶持相關產業,為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便利。同時,此種做法也有助于修復設備的更新換代,在提高修復工作效率方面可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3 結束語

    總體來講,目前人們對于環境惡化可能導致的后果已經有了一個較為客觀的認識,在實際行動中也開始有意識的踐行環保要求。在此種背景下,土壤污染必將引起社會各界更高的關注。考慮到污染場地土壤環境管理與修復中還有一些較為明顯的不足,我國在現階段必須要注重對工作思路和模式進行調整,并通過加緊技術研發、完善標準體系、出臺專項法律、健全治理機制等幾項措施,來促進修復工作局面的改善。

    參考文獻

    [1]葉昊,李良忠,向明,等.電子垃圾拆解場地土壤重金屬和溴代阻燃劑的污染現狀及其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影響[J].環境衛生學雜志,2015,5(3):293-297.

    第3篇: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

    一、充分認識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高度重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環境保護工作的決策和部署,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在開展土壤基礎調查、完善相關制度規范、強化污染源監管、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撐能力、組織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試點示范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土壤環境面臨嚴峻形勢。目前,我國土壤污染的總體形勢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在重污染企業或工業密集區、工礦開采區及周邊地區、城市和城郊地區出現了土壤重污染區和高風險區;土壤污染類型多樣,呈現出新老污染物并存、無機有機復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徑多,原因復雜,控制難度大;土壤環境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會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識不強;由土壤污染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逐年增多,成為影響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三)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意義重大。土壤是構成生態系統的基本環境要素,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部分,是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新時期環保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級環保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擺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統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切實解決突出的土壤環境問題。

    二、明確土壤污染防治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四)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建設良好人居環境為總體目標,以農用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場地環境保護監管為重點,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落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機構和人員,增強科技支撐能力,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夯實工作基礎,提升管理水平,切實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土壤環境問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環境保障。

    (五)基本原則。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成本高、周期長,因此,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要認真總結國內外土壤污染防治經驗教訓,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實行防治結合。

    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法律法規、監管能力、科技支撐、資金投入和宣傳教育等各個方面,要統籌規劃,全面部署,分步實施。重點開展農用土壤和污染場地土壤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各地實際,按照土壤環境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土壤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農村地區要以基本農田、重要農產品產地特別是“菜籃子”基地為監管重點;城市地區要根據城鎮建設和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以規劃調整為非工業用途的工業遺留遺棄污染場地土壤為監管重點。

    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土壤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公共資源,關系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群眾健康。防治土壤污染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各級環保部門要在同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認真履行綜合管理和監督執法職責,積極協調國土、規劃、建設、農業和財政等部門,共同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支持土壤污染防治。

    (六)主要目標。

    到20*年,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基本摸清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初步建立土壤環境監測網絡;編制完成國家和地方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初步構建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規等管理體系框架;編制完成土壤環境安全教育行動計劃并開始實施,公眾土壤污染防治意識有所提高。

    到20*年,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體系,出臺一批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規,土壤污染防治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建立土壤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土壤環境監測網絡進一步完善;土壤環境保護監管能力明顯增強,公眾土壤污染防治意識顯著提高;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科學研究深入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取得明顯成效。

    三、突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

    (七)農用土壤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以基本農田、重要農產品產地特別是“菜籃子”基地為監管重點,開展農用土壤環境監測、評估與安全性劃分。加強影響土壤環境的重點污染源監管,嚴格控制主要糧食產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強化對農藥、化肥及其廢棄包裝物,以及農膜使用的環境管理。對污染嚴重難以修復的耕地提出調整用途的意見,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積極引導和推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規范有機食品發展,組織開展有機食品生產示范縣建設,預防和控制農業生產活動對土壤環境的污染。

    (八)污染場地土壤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結合重點區域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污染場地特別是城市工業遺留、遺棄污染場地土壤進行系統調查,掌握原廠址及其周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種類、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建立污染場地土壤檔案和信息管理系統。

    建立污染土壤風險評估和污染土壤修復制度。對污染企業搬遷后的廠址和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土地進行開發利用的,環保部門應督促有關責任單位或個人開展污染土壤風險評估,明確修復和治理的責任主體和技術要求,監督污染場地土壤治理和修復,降低土地再利用特別是改為居住用地對人體健康影響的風險。

    對遺留污染物造成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由原生產經營單位負責治理并恢復土壤使用功能。加強對化工、電鍍、油料存儲等重點行業、企業的監督檢查,發現土壤污染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區域性或集中式工業用地擬規劃改變其用途的,所在地環保部門要督促有關單位對污染場地進行風險評估,并將風險評估的結論作為規劃環評的重要依據。同時,要積極推動有關部門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并按規定程序組織審查規劃環評文件;對未依法開展規劃環評的區域,環保部門依法不得批準該區域內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地下水,由造成污染的單位和個人負責修復和治理。造成污染的單位因改制或者合并、分立而發生變更的,其所承擔的修復和治理責任,依法由變更后承繼其債權、債務的單位承擔。變更前有關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是不得免除當事人的污染防治責任。造成污染的單位已經終止,或者由于歷史等原因確實不能確定造成污染的單位或者個人的,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地下水,由有關人民政府依法負責修復和治理;該單位享有的土地使用權依法轉讓的,由土地使用權受讓人負責修復和治理。有關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是不得免除當事人的污染防治責任。

    四、強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措施

    (九)搞好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各級環保部門要按照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的統一部署,加強溝通協調,有效整合資源,強化質量管理,落實配套資金,確保調查的進度和質量;在搞好調查成果集成的基礎上,組織對調查成果的開發利用,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時,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保密的規定,做好數據、文件、資料、報告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十)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抓緊研究、制定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加快制定污染場地土壤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并組織好實施。組織制修訂有關土壤環境質量、污染土壤修復、污染場地判別、土壤環境監測方法等標準,不斷完善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鼓勵地方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制定切實可行的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標準和政策措施。(十一)加強土壤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把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納入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制定土壤環境監測計劃并組織落實。進一步加大投入,不斷提高環境監測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國家、省、市三級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定期公布全國和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加強土壤環境保護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培養和引進一批專門人才。制定土壤污染事故應急處理處置預案。編制國家和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并組織實施。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規劃應包括土壤污染防治的內容,并提出具體的目標、任務和措施。

    (十二)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試點示范。根據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組織有關部門和科研單位,篩選污染土壤修復實用技術,加強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集成,選擇有代表性的污灌區農田和污染場地,開展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重點支持一批國家級重點治理與修復示范工程,為在更大范圍內修復土壤污染提供示范、積累經驗。

    (十三)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機制。地方要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保證投入每年有所增長。中央集中的排污費等專項資金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土壤污染防治,保證資金逐年增加并適當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地方也應在本級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用于土壤污染防治。我部將協調中央財政部門視情況對地方土壤污染防治給予資金補助。財政資金重點支持土壤環境監測、污染場地調查與評估、土壤污染防治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設。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土壤污染防治。

    第4篇: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土壤污染;生態環境;治理對策

    一、土壤污染的現狀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土壤環境破環嚴重,土壤污染持續惡化。目前,全國土壤污染的超標率已經達到了16.1%,污染點的比例依次為重度污染1.1%;中度污染1.5%;輕度污染2.3%;中輕微污染11.2%,主要體現在工礦業、農業等人類生產和生活方面。我國的土壤污染類型主要表現為無機型、有機型和復合型,其中無機型污染比重較大,其污染超標點位數占到了全部污染超標點位的五分之四以上,污染問題突出。我國的土壤污染范圍較廣,總體來看,南方地區土壤污染程度大于北方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工業化發達的工礦業周邊、城市及近郊區。土壤污染的蔓延直接觸及我國的生態保護紅線和耕地保護紅線,造成生態環境質量逐漸下降,耕地土壤環境和生產能力嚴重退化。現階段我國土壤污染以重金屬污染為主,受污染耕地總面積1.5億畝,占到了我國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的8.3%,耕地質量受損嚴重,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

    二、土壤污染的特征和危害

    (一)土壤污染的特征

    土壤污染作為我國生態環境治理的短板之一,與其他短板相比有不同的特征。土壤污染是進入土壤的污染物含量超過了土壤自身的凈化能力,使土壤內部機理發生質變。第一,土壤污染的來源復雜多樣,涉及大氣,廢水污水、化工用品、重金屬、固體廢棄物、農藥化肥等多方面。第二,土壤污染不容易被察覺,而且形成污染的周期長,滯后性比較突出。第三,土壤污染是污染物在土壤中發生量變的過程,一般污染物進入土壤之后,流動性大大減小,因而不斷沉積從量變引起土壤質變。第四,土壤污染治理困難程度大,治理周期較長,成本較高。[2]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

    第一,土壤污染通過大氣循環,食物鏈的富集,水環境污染等渠道,經過各種方式進入人類和動植物體內,嚴重影響了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第二,土壤污染制約了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造成農作物減產,農產品質量下降,被間接污染的農產品又直接影響到人類的食品安全。第三,土壤污染影響人類生存空間的環境質量,目前我國發生的多起毒地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引起了人們對土壤污染的重視。第四,土壤污染威脅到我國生態環境安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山水林田湖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沒有土壤環境的安全就不可能實現生態環境的安全,土壤污染嚴重阻礙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3]

    三、土壤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土壤污染治理法律制度缺失,現階段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治理土壤污染的政策或法規,面對目前土壤污染的嚴峻形勢,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及配套政策法規迫在眉睫。第二,土壤污染修復手段單一,技術不成熟,傳統的修復技術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污染狀況,現行的治理手段往往比較單一且效率低,缺乏技術創新,既耗時又耗力。第三,土壤污染管理機制和防治體系不健全,我國土壤污染治理涉及的治理主體多,關系復雜,以往的土壤污染治理中經常出現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的情況,造成監管空缺,缺乏統一的管理機制。我國土壤資源種類較多,制定的土壤質量評價標準也多,如何建立一套統一協調的標準體系是今后提高土壤污染治理成效的關鍵。第四,土壤污染治理周期長,資金需求大。由于土壤污染的滯后性、持久性等特點,導致土壤污染治理的周期較長,加之土壤污染的隱蔽性,使社會公眾對土壤污染的重視程度不夠,參與治理土壤污染的積極性不高,這些原因都會增大土壤污染防治成本。[4]

    四、土壤污染治理對策

    (一)嚴格落實“土十條”,推進土壤污染治理進程

    新常態下,美麗中國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都對我國的生態環境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務院也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治理面臨巨大挑戰。《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為我國土壤污染治理指明了目標和方向,因此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嚴格落實“土十條”里的各項任務目標,推進土壤污染治理,改善土壤環境,保障生態環境安全,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綜合治理的法律體系

    面對當前我國土壤污染治理中的種種問題和弊端,必須盡快建立治理我國土壤污染的專門法規,健全土壤污染治理各項配套政策和措施。以立法的方式助推土壤污染治理,明確污染治理主體的職責權限,杜絕污染防治和處理應急事件的過程中相關部門互相推諉的情況。在治理土壤污染的過程中,要強化政府的作用,以政府為主導,加強土壤污染的監管和執法力度,實行污染者付費的制度。

    (三)實施土壤污染精準監測機制,完善土壤質量評價標準體系

    土壤污染治理的首要前提是全面精準監測和普查全國的土壤污染,建立大數據形式下我國土壤污染監測的信息網絡和數據平臺,建立土壤監測的制度與規范體系,盡快實現我國土壤質量檢測的全覆蓋。要從源頭開始建立土壤污染監測的長效機制,嚴格監督工礦業、農業,水環境、重金屬行業等的污染,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土壤質量的評價標準體系。

    (四)創新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與治理手段,降低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

    在治理土壤污染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土壤修復的新技術和新方式,加大土壤污染治理的科技投入,改造升級土壤污染治理的設施設備。通過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模式,結合我國土壤污染的實際情況,建立多功能、專業的技術研發平臺,不斷優化土壤污染治理模式,完善土壤治理的多元化的投資或融資機制,從根本上降低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

    五、結語

    土壤污染治理的成效關系到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人類的健康和生存環境的質量,同時也關系到我國的生態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敗。加強土壤污染治理和改善土壤環境質量是我國新常態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須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從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著手,重點發力,全面治理,為建設“美麗中國”打下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J].中國環保產業,2014(5):10-11. 

    [2]陳微,魏君.土壤環境污染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4,5(7):112. 

    [3]代顯峰.我國土壤污染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3(11):16-17. 

    第5篇: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

    土壤當中若包含的有害物質比較多,則會超出土壤中固有的自凈能力,這樣會引起土壤的自凈能力、結構和性能產生相應的改變,微生物活動便會受到很大的抑制,從而會使得一些有害物質、其他類別的分解產物在土壤中慢慢累積,通過土壤-植物-人體被人體不斷地吸收,這會給人的機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土壤污染。 

    2 土壤污染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2.1 土壤污染治理法律制度缺失 

    目前我國并未制定專門的土壤污染治理政策或法律法規,根據當下我國土壤污染嚴峻現狀,制定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規章制度是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2 土壤污染修復方式單一,技術不成熟 

    以往傳統的修復技術根本無法滿足當前日益變化的污染因素,現行的土壤污染治理方式非常單一,技術水平較低,這樣不僅會浪費很多的時間并且還會造成嚴重的浪費1。 

    2.3 土壤污染管理機制和防治體系不健全 

    我國土壤污染治理中包含非常多的主體,彼此間存在十分復雜的聯系,日常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經常會有相關工作責任互相推脫的現象,這樣會使得固有的監管力度大打折扣。我國土壤資源類別繁多,現有的土壤質量評價標準較為復雜,那么,怎樣創建一體化的協調標準是促使當前土壤污染防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的關鍵所在。 

    2.4 土壤污染治理周期長,資金需求大 

    土壤污染具有明顯的持久性和滯后性特征,這會早極大程度上增加土壤污染的防治難度,社會公眾對土壤污染認識度較低,并未積極主動地去參加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這樣就會造成土壤污染防治成本的大大增加2。 

    3 土壤污染防治對策 

    3.1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當前我國已經頒布了大氣污染防治法及水污染防治法,可是一直以來并無任何針對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過去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是站在土壤資源量、質量加以重點考慮的,極少會以法律的捷徑進行管理,縱使在某些法律當中多多少少的有規定,可是是非常分散的,可操作性較差。 

    譬如:沈陽生態所根據東北地區土壤的污染的實際與防治診斷需要,進行了多種生物標記研究,創建了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濃度-效應模型,初步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土壤污染生態毒理學診斷的指標體系。從本地石油污染狀況,創建起原位和異位兩種修復工藝,此系統針對不同工藝的優化運行狀況作出了具體探究,把其代謝理論、物理-化學-生物環保復合技術在石油污染修復中進行了具體的運用,最終獲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平均每年損失降低了上千萬元,污泥處理量達到20000噸,平均收益達260萬元。 

    3.2 建立多樣化土壤環境標準體系 

    目前,法國已經建立了土壤污染檔案,針對本國的土壤污染問題采取了相應的治理措施,這樣就可以做到有資料可查。然而,一直以來我們并未創建任何明確的突然污染等級劃分標準,其中,1995年下發《土壤質量環境標準》,但此標準過于注重統一,這與我國多樣化的土壤特征是不相符的,并且沒有對污染等級劃分提出明確化的量化標準3。 

    土壤污染等級劃分屬于一種或多種污染物濃度超出土壤危害臨界值,土壤變質之后其危害性會不斷地增高,而土壤污染等級指標的明確劃分,即創建起一套完善化的各類土壤污染物可允許容量范圍,這樣就能夠很好地避免土壤受到其他的污染,維護人類集體的健康狀態。可以說,土壤污染程度的明確等級劃分,能夠使得人們全面地認識到所處環境中土壤的現實狀況及被污染程序,這樣就能夠及時的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通常,農業污染等級劃分是以農業土壤污染生態及健康風險評價作為基本前提因素的,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在此方面的經驗是非常稀少的。 

    3.3 增加土壤科學研究資金投入力度 

    只有把土壤科學研究經費納入到國家預算規劃內容中,才能夠促使土壤科學研究費用得到強有力的基礎性保障。為此,土壤科學研究資金投入力度的增加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創建多層次長效監控體系;2.增加對土壤污染植物及微生物修復技術;3.獲得我國所有土壤收支統計學材料;4.在豐富查閱材料的前提下,由不同角度出發實施研究與論證,提出具體的土壤污染防治預測模型;5.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組織。其中,土壤科學研究經費要從多渠道來,譬如:努力爭取國家投資的支持、從各地區政府財政預算中抽出一部分資金、可聯合本地大學共同解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此外,相關環保部門要與科研院共同合作,這樣才能夠使得土壤污染防治現狀得到較為顯著性的改善。

           4 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展望 

    土壤污染是與生態平衡、國民健康、社會穩定等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第一,急切需強化土壤環境監管力度,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這樣才能夠促使我國土壤質量得到系統性的防治與維護;第二,制定與修訂國家和地方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體系。嚴格遵循土壤發生和分布客觀規律,遵循分區-分類-分等的基本準則,制定全新的土壤污染區分標準,對原有的舊標準進行重新修訂,允許地方制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體系;第三,最短時間內啟動《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堅持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第四,分步驟、分階段的建立起與我國當前基本國情相符合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以點帶面,增進先進防治技術和成功經驗的運用推廣;第五,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和資源可持續性利用的科技研究與交流平臺系統。在強化基礎理論和先進技術研發的工作當中,重視引入與我國基本國情相適應的國外先進技術,這樣才能夠推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得到更為顯著性的進步。其中,“國土十條”對土壤污染提出宣戰: 

    第一條,開展土壤污染系統性調查,全面了解土壤環境質量。創建土壤環境質量定期調查制度,促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信息化管理水準得到顯著性的提高,創建土壤環境質量檢測體系,從而實現各地區全方位的覆蓋性監測。 

    第二條,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創建完善化的法律標準體系。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標準與技術規范,加強土壤環境監管執法力度。 

    第三條,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確保農業生產環境的安全。按照實際污染狀況把農業用地劃分為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針對不同類別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以更好地確保農產品質量的整體安全。 

    第四條,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機制,做好人居環境污染防范措施。創建建設用地調查評估制度,嚴格用地準入,把土壤環境管理準求融入到城市規劃及用地供求管理制度,確定土地的合理用途。創建信息溝通機制,落實部門聯動管理。 

    第五條,加強未污染土壤保護力度,對新增土壤污染情況進行嚴格掌控。強化未利用土地環境防治,在環評工作當中增添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內容。 

    5 結束語 

    隨著土壤污染問題的日益加重,給人們的身體健康、社會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都帶來了非常大的不利影響。然而,土壤污染與水污染、大氣污染相比屬于隱蔽性的,為此經常會被人們所忽略掉。對此,只有對土壤中的污染物進行化學檢測才能夠確定土壤中的具體污染物及污染成分,如果想要將已被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則需要很長的一斷時間,需要土壤的更新。為此,我們要不斷地增加對土壤的保護強度,努力提升人們對土壤的正確認識,這樣人們才能夠為建設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而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方常艷.土壤污染現狀及其防治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0):54. 

    [2]吳云.淺談土壤污染與防治[J].現代農業,2010,(06):33. 

    [3]王秉蓮,李俊杰.土壤污染現狀分析及治理對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0,(20):360-361. 

    第6篇: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土壤環境因子;有機污染物;遷移轉化;影響

    土壤農藥污染是一全球性問題。隨著環境問題在全球范圍的不斷變化,土壤環境污染化學已成為環境化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1]。在北美、西歐和澳洲等國家,隨著各種點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人們關注的焦點逐漸轉移到多介質非點源污染,另外土壤環境污染的研究也受到人們日益關注。在我國,受農藥使用歷史、施藥技術以及產品結構等因素影響,土壤農藥污染較為嚴重,制約食品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隨著土壤有機污染物的類型不斷增多,大量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進入土壤,造成環境的嚴重污染,影響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土壤中的各種環境因子對有機污染物降解轉化有一定的影響,因此,研究這些因子的相互作用,可促進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消除。

    1土壤污染的現狀

    相對于大氣環境和水環境而言,土壤環境的污染源更為復雜,作為有機農藥、化肥的直接作用對象,并隨著社會發展需求,使得土壤污染物的種類極為繁多。目前,全球生產和使用的農藥已達1 300多種,其中被廣泛使用的達250多種。我國也已經邁入了世界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現在,我國每年施用逾80萬~100萬t的化學農藥,其中有機磷殺蟲劑占40%,高毒農藥達到37.4%,且有的化學性質穩定、在土壤中存留時間長[2-4]。大量的農藥流失到土壤中,造成土壤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影響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我國土壤農藥污染的農藥主要是有機氯與有機磷2類。盡管1985年起,我國就已禁用有機氯農藥,但因早期大量使用及其難降解性,土壤中仍有殘留,造成作物污染。目前,土壤污染物可以分為傳統污染物及新型污染物。

    1.1傳統污染物

    一是傳統化學污染物。其又可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兩大類,其中傳統無機污染物包括汞、鎘、 鉛、砷、鉻等,過量的氮和磷等植物營養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傳統有機污染物包括DDT、六六六、狄氏劑、艾氏劑和氯丹等含氯化學農藥以及DDT的代謝產物DDE和DDD,石油烴及其裂解產物,以及其他各類有機合成產物等。二是物理性污染物。指來自工廠、礦山的各種固體廢棄物。三是生物性污染物。指帶有各種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衛生設施(包括醫院、療養院)排出的廢水和廢物以及農業廢棄物、廄肥等。四是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開采、大氣層核爆炸地區和核電站的運轉,以鍶和銫等在土壤環境中半衰期長的放射性元素為主。在這些眾多的污染物種類中,以土壤的化學污染物最為普遍、嚴重和復雜[5]。

    1.2新型污染物

    近年來,土壤新型污染物受到關注,這類污染物的特點是在土壤環境中的濃度一般較低,但對生態系統的危害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較大。這些新型土壤污染物目前主要有四大類[6-7]:一是各種獸藥和抗生素對土壤環境的污染。隨著動物飼養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畜禽養殖污染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這些獸藥通過動物的排泄以及其他方式導致土壤環境的污染。與獸藥污染相對應的是各種抗生素的土壤污染。隨著醫學事業的發展,各種抗生素將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由此導致的土壤污染可能會更加復雜。二是大部分溴化阻燃劑在土壤環境中有很高的持久性,能夠通過食物鏈和其他途徑累積在人體內,長期接觸會妨礙人體大腦和骨骼的發育,并且可能致癌,因此引起人們關注。隨著電子工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各種電子產品的逐漸報廢,各種阻燃劑將以各種方式進入土壤環境中,從而造成對土壤的污染。三是“特富龍”不粘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全氟辛酸銨”以及芳香族磺酸類污染物對土壤的污染。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紡織品和皮革制品等防污處理劑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民用和工業化產品生產領域用途非常廣泛。盡管目前尚沒有土壤環境中存在含量的數據,但由于PFOS本身的難分解性、生物高蓄積性和污染的廣泛性,有關其土壤環境的污染問題勢必將被暴露出來,并成為土壤環境污染化學面臨的新課題。四是含有過敏源的植物及花粉對土壤的污染。在法國,近年來發現1種或許起源于北美的豚草屬植物(Ambrosiaartem isiifolia)及其花粉,特別是這種花粉由于含有多種潛在的過敏源,能在夏天導致嚴重的干草熱以及哮喘疾病,成為引起人們關注的一種新型土壤污染物。

    2土壤環境因子對有機污染的影響

    土壤中的微生物、溫度、水分、氣候、土壤機械組成、含水率、植物根際環境、pH 值、二氧化碳濃度等因素對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與轉化有很大的影響。除了有機污染物本身的難降解性以及生物遷移性會對有機物降解速率和效果產生影響外,土壤環境因子也會對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造成一定的影響。

    2.1土壤微生物

    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分為非生物降解與生物降解兩大類,在生物酶作用下,農藥在動植物體內或是微生物體內外的降解即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過程,降解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和藻類。雖然在厭氧和需氧條件下多氯化合物都可以降解,但是在厭氧條件下降解速率更快。盡管在好氣條件下土壤也有很多分解菌存在,但是在好氣的旱田條件下,由于有機氯污染物被土壤吸附,生物活性降低,可以長期殘留[8]。微生物降解是消除有機氯農藥的最佳途徑,通常藥劑在土壤中的分解要比在蒸餾水中的分解快得多,將土壤滅菌處理后,藥劑在大部分土壤中對有機污染物的分解速率明顯受到抑制。

    迄今為止,已從土壤、污泥、污水、天然水體、垃圾場和廄肥中分離得到可降解不同農藥的活性微生物。活性微生物主要以轉化和礦化2種方式,通過胞內或胞外酶直接作用于周圍環境中的農藥。盡管礦化作用是消除環境中農藥污染的最佳方式,但是自然界中此類微生物的種類和數目十分缺乏,而轉化作用卻相當普遍,某一特定屬種的微生物以共代謝方式實現對農藥的轉化作用,并同環境中的其他微生物以共代謝的方式最終將農藥完全降解。

    研究顯示DDT的分解菌至少涉及30個屬,其中包括細菌、酵母、放線菌、真菌以及藻類等微生物。六六六的分解菌除了很早知道的生芽孢梭芽孢桿菌和大腸桿菌外,Matsu mura等人從各種環境中分離出71株有分解六六六能力的細菌、真菌菌株。這些分解菌包括好氣性、基本嫌氣性、嫌氣性等各種細菌以及真菌[9]。

    常規環境條件下能降解目標污染物的微生物數量少,且活性比較低,當添加某些營養物包括碳源與能源性物質或提供目標污染物降解過程所需因子,將促進與降解菌生長相關聯的有機物的降解代謝,即微生物只能使有機污染物發生轉化,而不能利用它們作為碳源和能源維持生長,必須補充其他可以利用的基質,微生物才能生長。在共代謝過程中,微生物通過酶來降解某些能維持自身生長的物質,同時也降解了某些非微生物生長必需的物質。

    2.2土壤溫度

    氣候變暖是當今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大氣中CO2濃度的不斷增加對全球氣候變化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土壤中CO2的排放主要來自土壤原有有機質和外源有機物(如植物的凋落物、根茬及人為的有機污染物投入)的分解過程[10]。全球氣候不斷增暖將改變各地的溫度場、蒸發量和降水量,而這些變化又影響著土壤有機污染物的分解。

    土壤溫度影響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及土壤中溶質的運移,還影響土壤反應的速度和土壤呼吸速率,最終影響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轉化。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升高會促進土壤有機污染物的分解,但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土壤有機污染物對溫度的響應程度降低。Miko發現,在平均溫度為5 ℃時,溫度每升高1 ℃將會引起全球范圍內10%土壤有機污染物的喪失;而在平均溫度為30 ℃時,溫度每升高1 ℃將會使得有機污染物喪失3%[11]。

    但是,在冷凍條件下關于土壤有機污染物的分解和微生物的活性還存在分歧。Neilson 研究了冷凍對碳和氮循環的影響,發現冷凍加快了土壤碳和氮的循環速率,但不同植被品種、土壤層次和冷凍程度所增加的幅度不同,而且在冷凍程度非常大時,會促進土壤呼吸和二氧化氮的流量和礦化。

    2.3土壤pH值

    土壤的pH值對有機污染物的吸附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pH值越低,土壤對有機污染物的吸附能力越強。土壤酸堿性通過影響組分和污染物的電荷特性、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和絡合平衡來改變污染物的毒性,土壤酸堿性還通過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來改變污染物的毒性。pH值對有機污染物如有機農藥在土壤中的積累、轉化、降解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是土壤的pH值不同,土壤微生物群落不同,影響土壤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的降解作用,這種生物降解途徑主要包括生物氧化和還原反應中的脫氯、脫氯化氫、脫烷基化、芳香烴或雜環破裂反應等。二是通過改變污染物和土壤組分的電荷特性,改變兩者的吸附、絡合、沉淀等特性,導致污染物濃度的改變。

    2.4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是土壤中水溶性成分的運輸載體,也是土壤反應得以正常進行的介質。王彥輝認為森林土壤有機污染物的分解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環境條件,其中含水量起著決定性作用,最佳含水量為被分解物飽和含水量的70%~90%,極度干旱或水分過多都會限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明顯降低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分解速率[12]。但是,Olivier認為在淹水條件下有機污染物料的分解速率加快,在長期的淹水條件下厭氧微生物反復利用腐解發酵的有機物料,會導致較低的凈殘留碳的礦化[13]。這與淹水、嫌氣條件下有機物料的分解速率慢于旱地、分解量低于旱地的傳統概念不同。

    在非淹水條件下,溫度對有機碳分解的影響隨著分解時間的延長而逐步減小。淹水條件下培養7 d以后,溫度對供試物料有機碳分解的影響不隨培養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當土壤含水量為300、500 g/kg時,供試物料的有機碳分解最快,而土壤含水量為200 g/kg和淹水條件下的有機碳分解較慢,空白對照培養結果顯示土壤有機碳的分解速率隨著水分含量的提高而加快[14]。在相同的水熱條件下,有機碳的分解量與土壤黏粒含量呈負相關。

    不同的土壤含水量對土壤中植物殘體的分解速率和土壤腐殖質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 數量的影響仍存在爭議。由于常規研究土壤有機污染物動態變化的方法存在不足,所以可以通過同位素示蹤方法(14C示蹤法或13C自然豐度法)進一步定量研究。利用同位素示蹤技術可以區分原有土壤有機質與外源有機物分解轉化形成的土壤新有機質,從而了解土壤中植物殘體分解轉化的動態變化規律。

    2.5土壤機械組成

    土壤質地的差異形成不同的土壤結構和通透性狀,因而對環境污染物的截留、遷移、轉化產生不同的效應。由于黏土類富含黏粒,土壤物理性吸附、化學吸附及離子交換作用強,具有較強的保肥、保水性能,同時也把進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質的有機、無機分子、離子吸附到土粒表面保存起來,增加了污染物轉移的難度。

    在黏土中加入砂粒,可相對減少黏粒含量,增加土壤通氣孔隙,可以減少對污染物的分子吸附,提高淋溶的強度,促進污染物的轉移,但要注意到因此可能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等問題。砂質土類的優點是有機污染物容易從土壤表層淋溶至下層,減輕表土污染物的數量和危害;但是有可能進一步污染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壤土的性質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間,其性狀差異取決于壤土中砂、壤粒含量比例,黏粒含量多,性質偏于黏土類,砂粒含量多則偏于砂土類。

    一般而言,黏性土壤中的空氣較砂性土壤少,好氣性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土壤黏粒具有保持碳的能力,其含量影響外源有機物(有機化合物、植物殘體)及其轉化產物的分解速率。隨著土壤黏粒含量的增加,土壤有機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也增加,土壤有機碳與黏粒含量呈正相關,隨著土壤黏粒含量的增加,碳、氮礦化量減少,但礦化部分的碳氮比并不受土壤質地的影響。

    2.6氣候及二氧化碳含量

    氣候變化通過影響土壤水分、溶質運移和溫度的變化來影響微生物的活動,從而引起土壤中有機污染物含量的變化。涼爽季節向溫暖季節轉化會導致土壤有機碳的損失,熱、濕潤的氣候有利于有機污染物的分解。在秋季和冬季,土壤中微生物數量增加;在春季積雪融化后,土壤中微生物數量迅速下降,這種微生物群落的動態變化與植物碳、氮的有效性相關聯。

    大氣CO2濃度升高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20%~50%光合產物通過根系分泌或死亡輸入土壤,從而間接影響土壤生態系統。有些學者認為CO2濃度升高,會增加輸入土壤的碳量,刺激土壤微生物的生長和活性,加強土壤的呼吸作用,增加了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速率[15]。多數研究是在土壤—植物系統中進行的,CO2濃度升高通過增加植物同化碳來增加根系生物量,從而增加土壤中碳量輸入。于水強研究了土壤外部不同O2、CO2濃度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土壤有機物分解及其組分的動態變化的影響,認為低CO2濃度有利于有機物的分解和胡敏酸的形成,而高CO2濃度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和富里酸的形成。

    3結語

    土壤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資源之一,也是物質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儲存庫,對環境變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土壤的環境因子存在著不穩定性,但是通過研究最適合土壤中有機污染物降解轉化的環境,可改變受污染嚴重的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含量,改善環境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4參考文獻

    [1] 郝亞琦,權.土壤污染現狀及修復對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248-251.

    [2] 權桂芝.土壤的農藥污染及修復技術[J].天津農業科學,2007,13(1):35-38.

    [3] 夏北成.環境污染物生物降解[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4] 張大弟,張曉紅.農藥污染與防治[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5] 周啟星.土壤環境污染化學與化學修復研究最新進展[J].環境化學,2006,25(3):257-264.

    [6] 唐永鑾,劉育民.環境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78-180.

    [7] 周啟星,孔繁翔,朱琳.生態毒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陳菊,周青.土壤農藥污染的現狀與生物修復[J].生物學教學,2006,31(11):3-6.

    [9] 何振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在養分循環和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意義[J].土壤,1997(2):61-69.

    [10] FANG C,MONCRIEFF J B. The dependence of soil CO2 effluxon tempe-rature[J].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1,33(2):155-165.

    [11] 徐全勝,李凌浩,韓興國,等.土壤呼吸對溫度升高的適應[J].生態學報,2004,24(11):2649- 2655.

    [12] 王麗莉.溫度和水分對土壤腐殖質形成與轉化的影響[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03.

    [13] 張文菊,童立成,楊鈣人,等.水分對濕地沉積物有機碳礦化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5,25(2):249-253.

    第7篇: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接地網 腐蝕1

    中圖分類號:TG1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c)-0103-02

    接地裝置是確保電力設備安全運行和人身安全的重要環節。然而,由于原接地設計及建設標準偏低,使接地的技術現狀與電力設備技術的飛速進步不相適應,尤其是未能有效解決接地網的防腐蝕問題,使接地裝置成為薄弱環節。這就要求對接地裝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給予足夠重視。接地網腐蝕造成的局部斷裂,接地線與接地網脫離等可導致接地電阻超標,甚至造成一些設備“失地”的嚴重后果。

    我國的接地網材料主要以鍍鋅鋼為主。接地極材料的腐蝕與土壤環境腐蝕性、接地網結構、電氣設備運行狀況和接地網入地電流密切相關。接地網電極在地下腐蝕的腐蝕行為、腐蝕狀態未見詳細研究。為進一步摸清接地網腐蝕主要影響因素的作用,選擇了正在進行維修接地網的瓦房店仙浴灣變電站以及謝屯變電站進行檢測與分析。通過對接地網的腐蝕狀況與土壤腐蝕性、接地網電流狀況等因素分析影響接地網腐蝕的主要因素。

    1 接地網腐蝕調查

    1.1 接地網腐蝕調查區域簡介

    仙浴灣變電站與謝屯變電站分別位于瓦房店市仙浴灣鎮和謝屯鎮,均為6.6kV變電站,由于擴容需求,兩變電站正在進行地網改造,原有接地網結構已經全部挖開,準備重新安裝。變電站地面設備包括變壓器及開關每變電站分別取兩處作為土壤環境、地電流情況測試點。

    1.2 接地網土壤環境腐蝕性檢測與分析

    接地極埋設在土壤當中,并直接與大地接觸。土壤腐蝕是接地極材料最主要的腐蝕類型,因此,土壤的腐蝕性是接地網腐蝕的重要指標。本次通過測量土壤的電阻率、瞬時腐蝕率及變電站測試點地面電位梯度評價土壤的腐蝕性。土壤電阻率與瞬時腐蝕速率反應土壤環境電化學腐蝕的強弱,電位梯度反應來自環境中直流雜散電流的大小。

    1.3 接地網土壤環境腐蝕性檢測結果

    表1為對仙浴灣變電站與謝屯變電站土壤環境腐蝕性檢測結果的測量結果。檢測結果分析表明,瓦房店仙浴灣與謝屯變電站土壤環境腐蝕性較弱,這與當地的地質因素有關,兩個變電站均地處山區,深度為1米的土層以山石與砂土為主,土壤電阻率較大,土壤保水性、地下水位均較低,土壤對碳鋼及鍍鋅鋼材料的腐蝕性較弱。

    1.4 兩個變電站接地網腐蝕狀況調查結果

    由兩個變電站土壤腐蝕性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兩個變電站所處地區的土壤腐蝕性較弱。但將變電站原接地網都開挖出來后,接地網的腐蝕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化,表觀上看,距離變電站變壓器較近地區的接地網腐蝕非常嚴重,鋅層腐蝕殆盡,扁鋼表面布滿腐蝕產物,現場在變電站區域選擇5處典型區域,用銼刀去除腐蝕產物后,利用千分尺深度計及測厚儀確定接地扁鋼的最大腐蝕深度,接地扁鋼與變壓器的距離與腐蝕深度之間的關系見圖1、圖2。

    仙浴灣變電站與謝屯變電站均屬于66 kV的小型變電站,站內設備簡單。從現場檢測結果可以清楚的看出,接地網的腐蝕存在明顯的差異化。距離變壓設備距離越近,接地材料的腐蝕越嚴重。由于兩個站的土壤腐蝕較弱,這種差異化更為明顯。謝屯變電站的接地網加設有犧牲陽極保護,因此在距離變壓器較遠的地區腐蝕極為輕微。但在變壓器附近,犧牲陽極的作用表現的不很明顯,距變壓器1.5 m處接地扁鋼的腐蝕深度仍達到2.5 mm。圖3~圖6為兩個變電站各處測試點接地材料的腐蝕形貌現場檢測結果可以看出,變壓器下接地材料的腐蝕速度遠遠高于其他區域。測試點之間的接地材料腐蝕深度差異高達32倍。產生這種差異化的因素只有變壓器的入地電流。設備在工作的時候,ABC三相負載或相位角存在差別的時候,會有額外的電流通過設備的中性點接地流入接地網。電流隨著與變壓器之間的距離逐漸降低。入地的電流對接地材料具有強烈的腐蝕作用。造成變壓器周圍的接地網腐蝕速度大大增加,甚至導致接地網犧牲陽極系統失效。

    2 結論

    通過對66 kV變電站地網的全面開挖,首次發現了接地網腐蝕的差異化。研究結果表明,接地網材料的腐蝕主要有兩種因素,土壤腐蝕與設備入地電流。當土壤腐蝕性較弱時,接地網的腐蝕差異化越明顯。同時發現傳統的接地網犧牲陽極防護措施在設備入地電流較大時,其作用并不明顯。我們在接地網防腐蝕設計、施工、維護與管理上必須考慮到這種差異化,保證接地網的使用壽命。

    第8篇: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

    1.土地生態環境現狀評價

    (1)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較好,但個別重金屬元素有上升且超標的現象

    土壤環境質量是土壤容納、吸收和降解各種環境污染物質的能力,是土壤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土壤作為環境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自然環境的中心位置,承擔著來自工業和生活污水、固體廢物、農藥化肥及大氣降塵和酸雨等各方面90%的污染物。該區土壤重金屬大多數含量屬于土壤環境質量一級標準,為保護區域自然生態、維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環境質量的限制值,見表1。適用于國家規定的自然保護區(原有背景重金屬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茶園和其他保護地區的土壤,土壤質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但土壤中鉛含量較高,上升幅度較大,受到鉛中度污染; 土壤鋅含量相對較高,上升趨勢較為明顯,表層土壤鋅含量低于底層土壤,底層土壤鋅含量絕大多數均遠遠超出背景值。

    (2)工業廢水達標率高,城市生活污水為環境的重要污染來源

    工業用水主要分布在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醫藥制造業,其用水量分別占全區工業用水總量的43.74%、30.07%、8.72%,合占全區的82.54%。工業廢水排放主要分布在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醫藥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其排放量分別占全區排放總量的41.06%、25.46%、9.80%、6.93%,合占全區的83. 26%。全區工業廢水全部達標排放,達標率為100%。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已成為環境的重要污染來源。

    表1 土壤重金屬含量狀況表

    (3)工業固體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較大,但處理率高

    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在10 萬噸以上,但其綜合利用、處置后實現固體廢物零排放,全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2010年起已達到99. 92%。城市生活垃圾年排放量在2 萬噸以上,處理率為100%。

    (4) 面源污染仍然較重

    雖然多年來投入大量資金,致力于改造工農業生產的能源結構和加強全區生態環境建設,點源污染治理成效明顯,面源污染也有所減少。但由于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品使用量仍然較大,尤其是農用地膜使用量明顯增大,因此面源污染仍然較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耕地質量和農產品品質的提高,見圖1、圖2。

    圖1 2000—2011年該區化肥折純使用量

    圖2 2000—2011年該區化肥、農藥和農用地膜使用量

    第9篇:土壤環境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無公害水稻;環境污染;監測

    1.基本情況概述

    1.1任務來源

    受石屏縣種子公司的委托,我站于2004年4月6日至4月7日,按照《無公害食品水稻產地環境投機條件》(NY5116-2002)的要求,對石屏縣種子公司的水稻產地環境現狀進行實地調查、采樣和監測,并提交此報告。

    1.2企業、產品及原料基本情況

    石屏縣種子公司位于縣城異龍鎮珠泉街101號,隸屬縣農業局行政管理,公司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其水稻產地位于異龍鎮高家灣、大水村委會,寶秀鎮、寶秀村委會,壩心鎮、白村委會,三個鄉鎮境內,10000畝范圍;其中:石屏異龍鎮、大水村委會4000畝,壩心鎮白浪村委會300畝,寶秀鎮寶秀村秀會3000畝。2003年優質稻種植面積達21500畝,平均畝產優質稻450千克,總產優質稻967.5萬千克。生產實行“公司+農戶+基地”一條龍服務。

    2.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調查

    2.1自然環境狀況

    石屏縣位于云南首南部、經河洲西部,東經102°08′至102°,跨度35′,北緯23°19′至24°06′,跨度47′。水稻基地地處壩區和半山區,主要公布異龍、寶秀、壩心三鎮,海拔在1410-16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9.2℃,年平均降雨量955毫米,相對濕度76%,年日照時數2300小時,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值PH值在6-7之間。基地用水主要有異龍湖、赤瑞湖兩個天然淡水湖泊,水面積達43.4平方千米,蓄水量1.12億立方米。

    2.2環境污染情況

    水稻產地位于石屏縣比較發達的異龍鎮、寶秀鎮、壩心鎮,境內無任何污染因素存在,地形開闊、平坦,空氣自然清新,人口居住分散,灌溉水是天然湖水,基地周圍5千米以外無任何污染因素超越,環境污染對種植產地無任何影響。

    2.3生產過程中質量控制措施

    水稻產地,從選種到收獲,均按國家無公害水稻標準化生產扶植規范的要求進行。并派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凡屬無公害水稻禁用的農藥、化肥一律不用,可以用的化肥、農藥在整個生產周期中限量使用。制定嚴格的基地管理制度,確保無公害水稻產品的質量。

    2.4產地環境現狀初步分析

    從調查的資料分析和實地勘察,水稻產地無任何污染源環境的因素存在,產地水質、土壤、空氣環境質量現狀較好,產地周圍5公里,主導風向20公里以內無工業企業及污染物,依據《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技術導則》第三章3.3.1條的原則,該產地屬免測空氣區域。

    3.產地環境質量監測

    3.1布點原則和方法

    依據《農田水、土壤、空氣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NY/T397-2000)以及現場實際情況,大氣免測,不采樣。水樣采集2個點,土樣采集6個點。

    3.2采樣方法

    土樣采用隨機采集法采集,采樣深度0~40厘米,每個樣點由5個以上分點混合縮分后組成,采樣量1千克以上。

    水質采樣,采取異龍湖壩心西河嘴、赤瑞湖水水樣共2個。

    3.3樣品處理原則和方法

    所有樣品采集后,按《無公害食品水稻產地環境條件》(NY5116-2002)并參照《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技術導則》的要求進行處理和分析,并盡快完成測試。

    3.4分析項目和分析方法

    土壤分析項目和方法(NY5116-2002)

    項目:鎘,方法:原子吸收法,執行標準:GB/T17141,使用WYX9003A原子吸收儀;項目:汞,方法:冷原子吸收法,執行標準:GB/T17136,使用590測汞儀;項目:砷,方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法,執行標準:GB/T17134,使用752C分光光度計;項目:鉛,方法:原子吸收法,執行標準:GB/T17141,使用WYX9003A原子吸收儀;項目:鉻,方法: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執行標準:GB/T17137,使用752C分光光度計;項目:PH值,方法:電極法,執行標準:NY/T395,使用MS酸度計;項目:陽離子交換量,方法:乙酸銨交換法,執行標準:全國土肥總站《土壤分析技術規范》,使用計量玻璃器具。

    水質分析項目和方法(NY5116-2002)

    項目:PH值,方法:電極法,執行標準:GB/T6920,使用MS酸度計;項目:鎘,方法:原子吸收法,執行標準:GB/T7475,使用WYX9003A原子吸收儀;項目:汞,方法:冷原子吸收法,執行標準:GB/T7468,使用590測汞儀;項目:砷,方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法,執行標準:GB/T7485,使用752C分光光度計;項目:鉛,方法:原子吸收法,執行標準:GB/T7475,使用WYX9003A原子吸收儀;項目:鉻(六價),方法: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執行標準:GB/T7467,使用752C分光光度計;項目:揮發酚,方法: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執行標準:GB/T7490,使用752C分光光度計;項目:石油類,方法:紅外線光度法,執行標準:GB/T16488,使用752C分光光度計。

    3.5分析測定結果

    土壤分析測定結果:白浪大寨二組:鎘

    水質分析測定結果:異龍湖壩心西河嘴:PH值8.0,鎘0.0004mg/l,汞

    4.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4.1產地環境指標

    產地土壤環境質量指標(NY5116-2002)

    產地水質環境質量指標(NY5116-2002)

    PH值,濃度限值5.5~8.5;總鎘mg/l≤0.01;總汞mg/l≤0.001;總砷mg/l≤0.05。

    總鉛mg/l≤0.10;總鉻(六價)mg/l≤0.10;揮發酚mg/l≤1.0;石油類mg/l≤5.0。

    4.2產地環境質量評價

    評價依據標準和方法按照:《無公害食品水稻產地環境條件》(NY5116-2002)中灌溉水質量指標、土壤環境質量指標進行判定。

    石屏縣種子公司異龍鎮、寶秀鎮、壩心鎮10000畝水稻產地,土壤環境質量測試項目全部符合“產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用水水質所測項目,完全符合“產地灌溉水質量”要求,未出現超標值。

    4.3產地環境質量現狀綜合評價

    石屏縣種子公司異龍鎮、寶秀鎮、壩心鎮水稻產地范圍內的灌溉水質、土壤、空氣質量(免測)從監測結果分析沒有受到任何污染,周圍5公里無工業企業,無污染環境因素存在,壩區寬敞,空氣流暢,生態環境良好,所測項目全部數據符合《無公害食品水稻產地環境條件》(NY5116-2002)的要求。

    5.評價結論

    石屏縣種子公司異龍鎮、寶秀鎮、壩心鎮10000畝水稻產地,環境質量現狀,完全符合《無公害食品水稻產地環境條件》(NY5116-2002)的要求,可以作為無公害水稻產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久久www成人看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性视频在线|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69|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91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国产欧美日韩成人|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老司机成人影院|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欧美成人四级剧情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国产高清成人mv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a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