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雙氧水的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雙氧水 淀粉 氧化
中圖分類號:TS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07-0097-01
隨著社會工業的發展需求, 越來越多的變性淀粉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在變性淀粉中,應用最廣泛的還是氧化淀粉,目前估計國內氧化淀粉的年需要量在20萬噸左右[1]。合成氧化淀粉最普遍的氧化劑有次氯酸鈉、雙氧水等,次氯酸鈉價格低廉,但不穩定,產品中副產物殘留量多,純度差,雙氧水做氧化劑能使淀粉更白,得到純度更高的產品,并且過量的雙氧水最終分解成水,不會污染環境[2]。雙氧水氧化淀粉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青睞。
一、雙氧水對淀粉氧化程度的影響
1.雙氧水含量對氧化淀粉中羧基含量的影響
雙氧水含量對氧化淀粉中羧基的含量有著重要的影響,陳佑寧等[3]通過對氧化淀粉的合成工藝研究發現淀粉中的羧基含量越高,其被氧化程度越深.而在以雙氧水做催化劑時,隨著其含量增加羧基含量也在增大,因為雙氧水含量越多,所提供的氧就越多,則羥基被氧化的幾率就越大,但是當雙氧水的用量超過10%時,得到的產物淀粉便會分散,粘合力隨之下降,當催化劑含量為3.8~4.0ml時雙氧水氧化淀粉中羧基含量為最大。
2.雙氧水氧化淀粉中溫度和PH對羧基含量的影響
溫度和pH是兩個最主要的因素,對氧化淀粉中羧基含量的影響也是不可忽略的,鄧宇等[4]通過對淀粉化學品及其應用的研究發現,雙氧水氧化淀粉的溫度為40~50 ℃時,氧化淀粉中的羧基含量相對來說是最高的.當溫度低于或高于此值時,氧化淀粉中的羧基含量都不如其高,究其原因,因為在反應中,溫度的升高有利于羧基的生成,溫度過高,雙氧水也會發生分解,致使氧化淀粉中羧基含量進一步下降,將溫度設定在40~50 ℃,pH值亦是影響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一個重要標準[5],氧化淀粉中的羧基含量隨pH值的增加呈現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雙氧水在酸性條件下氧化能力很強,氧化淀粉各分子之間的氫鍵 作用也有了顯著增強,氧化反應便很難進行,表現出酸性條件下羧基含量相對來說較低,當pH值在中性附近時,淀粉中氫鍵作用減弱,使得其羥基易被活化,提高了氧化反應的效率,自然而然提高了氧化淀粉中羧基的含量,在堿性條件下,催化劑效果同時下降,致使淀粉的氧化反應效率下降,羧基含量自然跟著下降, pH為7~8時羧基的含量相對較高,氧化淀粉時的最佳pH為7~8。
二、雙氧水氧化馬鈴薯淀粉的最佳條件和特性
用雙氧水氧化馬鈴薯淀粉目前還屬于不成熟階段,楊連利等[6]以馬鈴薯淀粉為原料,以雙氧水為氧化劑,制備淀粉黏合劑,但其側重點在于對不同貯存條件下馬鈴薯氧化淀粉黏合劑的物化性質進行研究.韓立鵬等[7]以馬鈴薯淀粉為原料,雙氧水為氧化劑,分別對反應中pH值、雙氧水用量、反應溫度對馬鈴薯氧化淀粉中羧基含量的影響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1.雙氧水含量對氧化馬鈴薯淀粉中的羧基含量影響
氧化淀粉的過程中,雙氧水的含量也很重要,發現當pH固定在7.8左右時,固定溫度,以不同的雙氧水用量來氧化馬鈴薯淀粉,當雙氧水用量在4.0 ml以下時,隨著雙氧水用量的增加,羧基含量成對數增長,隨雙氧水用量的逐漸增加,馬鈴薯淀粉鏈上更多羥基被氧化成羧基,但是雙氧水用量超過4.0 ml時,便達到飽和,羧基含量隨其用量增加不再明顯[6],經過估算,雙氧水含量在反應的馬鈴薯淀粉的質量的7.8%左右時最為合理。
2.溫度和對氧化馬鈴薯淀粉中的羧基含量影響
溫度是一個宏觀因素,對馬鈴薯氧化淀粉中羧基的含量影響易控制,鄧宇等[1]把體系的pH固定在7左右,雙氧水用量控制在4 ml,反應時間為4小時,當溫度在44~46℃時,羧基的含量快速增長,若溫度超過46℃,羧基的含量便會下降,因為升高溫度會使分子層面的運動加劇,其相互碰撞的機會增多,馬鈴薯淀粉氧化的程度會比之前更深,致使羧基含量增加. 同時溫度過高也會加速副反應的進行,導致產品糊化[8],致使馬鈴薯淀粉分子降解速度變快,降低了反應效率. 因此一般把溫度控制住44~46℃ 時比較合適.
3.馬鈴薯氧化淀粉的優化工藝探究
李祥等[8]在單因素實驗基礎上對馬鈴薯氧化淀粉進行了優化的研究,以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為響應值,發現并建立了以30%雙氧水用量、pH、溫度為因素的數學模型,方差分析表明擬合較好,通過對回歸方程優化計算,得到氧化最佳工藝條件發現30%雙氧水用量為25mL,pH=10,溫度為50℃.對所建立的數學模型進行了試驗驗證,得到馬鈴薯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為與理論接近,對今后馬鈴薯氧化淀粉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三、對雙氧水氧化馬鈴薯淀粉的展望
馬鈴薯淀粉作為氧化淀粉中的凝沉性最好的,適合應用于精細化工和醫學上的廣泛應用,在精細化工中應用有皮膚清洗劑、唇膏、胭脂、液體手套、皮膚防護油膏、發光涂料、粘合劑等產品,是精細化工中未來最具前景的一種材料。
參考文獻
[1] 劉燦,顧繼友,張彥華. 不同催化劑雙氧水氧化淀粉的轉化及結晶度的比較.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2,40(7):145-148.
[2] 全易,夏天喜,王蘊華等. H2O2固相氧化法合成氧化淀粉及微波催化. 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03,15(3):12-14.
[3]陳佑寧,楊小玲,張知俠. 氧化淀粉合成工藝研究. 中國膠粘劑,2011,20(8):5-8.
[4]鄧宇. 淀粉化學品及其應用.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5]羅勤貴. 變性淀粉的生產與應用現狀. 糧食加工,2006,31(6):50-53.
[6]楊連利,李仲謹. 馬鈴薯淀粉粘合劑穩定性的探討. 包裝工程,2004,25(2):15-17.
關鍵詞:雙氧水;甲硝唑;腹腔沖洗;急性繼發性腹膜炎;效果
急性繼發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內臟器受損而引發的腹膜急性化膿性炎癥,該種病癥危險性較大,若不對患者進行及時治療,甚至可威脅患者的生命[1]。該病具有起病急、疼痛擴散等特點,可引起患者腹痛、呼吸減弱等癥狀,需引起患者的廣泛重視。近年來,腹腔沖洗技術在急性繼發性腹膜炎疾病治療中獲得較好的運用,由多項臨床資料顯示,該種治療方法具有效果顯著、患者術后恢復快等特點,在臨床上獲得較高的評價。但目前在沖洗劑的選擇中,臨床上仍存在一定的爭議。在此次調查中,我院主要對雙氧水及甲硝唑進行腹腔沖洗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繼發性腹膜炎患者作為此次調查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40.2±2.3)歲;根據病癥類型對患者進行劃分,包括急性闌尾穿孔患者12例、外傷性小腸穿孔患者8例、消化性潰瘍穿孔患者10例。對照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38.9±2.2)歲;根據病癥類型對患者進行劃分,包括急性闌尾穿孔患者14例、外傷性小腸穿孔患者8例、消化性潰瘍穿孔患者8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臨床資料上無顯著差異,且對分組無異議。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先進行相關的臨床治療,包括腹腔內積液的吸取、病灶部位的檢查與治療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以雙氧水進行腹腔內沖洗,具體情況如下:3%雙氧水100ml+生理鹽水100ml,混合均勻。對腹腔進行第一輪沖洗;過后直接以生理鹽水對腹腔進行沖洗,沖洗至腹腔內生理鹽水變澄清為止。待沖洗液至澄清后,對腹腔內殘余的沖洗液進行吸取。而后縫合腹部切口,對切口處直接以雙氧水進行沖洗[2]。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以甲硝唑進行腹腔內沖洗,具體情況如下:0.5%甲硝唑300ml,對腹腔內進行沖洗,使得甲硝唑溶液可充分浸潤腹腔。并于5min后吸取腹腔內甲硝唑溶液。對腹部切口進行縫合,以甲硝唑溶液對切口處進行沖洗。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進行觀察比較。
1.4統計學處理 以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組間以t檢驗進行比較,視P
2 結果
2.1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我院對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并由比較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據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計意義(P
2.2術后住院時間、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比較 我院對兩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及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進行觀察對比。并由對比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及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據差異顯著,結果具有統計意義(P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常通過腹腔內沖洗法對患者進行治療。但在沖洗液的選擇上,臨床上一直存在較多的爭議。在此次調查中,我院將探討雙氧水沖洗液及甲硝唑沖洗液的臨床效果,對后期臨床用藥選擇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由此次調查結果可知,雙氧水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我院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并總結如下:雙氧水具有較強的氧化性,以雙氧水對組織細胞進行沖洗后,可有效改善腹腔內的缺氧環境,提高組織內部的還原電勢,增強組織細胞對致病菌的抵抗能力[3]。同時,雙氧水還具有低滲性,對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殺滅作用。以雙氧水進行腹腔沖洗后,能在較強時間內維持腹腔內的環境穩定性,可有效抑制致病菌的再次繁殖。而甲硝唑作為常用的抗生素,其短期治療顯著,但長期效果欠佳。同時,作為常用的抗生素制劑,極易使得致病菌對其產生一定的耐藥性,造成后期的治療效果下降。因此,我院認為雙氧水更適合用于急性繼發性腹膜炎的腹腔沖洗。
除了抑菌效果外,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根據此次調查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可見,以雙氧水對患者進行治療更有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
但在以雙氧水進行治療的同時,我院需注意雙氧水的使用濃度,避免應濃度不當而造成患者的治療效果下降,甚至對機體產生不利的影響。若雙氧水濃度過低,則氧化效果不明顯,無法達到基本的抑菌效果;若雙氧水濃度過高,強氧化性難免對機體組織造成一定額度傷害,增加患者的治療難度。在此次調查中,我院選擇以1.5%濃度的雙氧水(3%雙氧水100ml+生理鹽水100ml)對患者進行治療。使得內沖洗濃度適中,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保障對于雙氧水的氧化性及低滲性治療原則。而以3%濃度雙氧水進行切口清洗,主要由于外部接口接觸細菌機會較多,感染幾率較大,因此,提高切口處雙氧水沖洗濃度是具有合理性的。
綜上所述,以雙氧水對腹腔進行沖洗治療急性繼發性腹膜炎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該種治療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同時能夠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因此,在選擇急性繼發性腹膜炎的腹腔沖洗溶液中,我院更推崇雙氧水沖洗劑。
參考文獻:
[1]林明飛.雙氧水與甲硝唑沖洗腹腔治療急性繼發性腹膜炎的效果比較[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5):178-179.
關鍵詞 雙氧水 子宮輸卵管造影 不孕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234
輸卵管阻塞是造成不孕癥重要原因之一,雙氧水輸卵管造影可明確輸卵管是否通暢,過去常用3%雙氧水作造影劑,雖然效果好但刺激性大,有些患者腹痛難以忍受,現改為1.5%雙氧水(5ml 3%雙氧水加5ml生理鹽水)作造影劑對94例患者作造影,成像滿意,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不孕癥患者94例,年齡20~39歲,原發不孕23例,繼發不孕71例,男方均作常規檢查正常,女方查支原體、衣原體排除其他因素。
檢查方法:儀器LOGIQ5,探頭頻率4.0~5.5MHz,受檢查者月經干凈后3~7天,經婦檢和白帶常規檢查無輸卵管通液禁忌者,術前半小時肌注阿托品0.5ml并將注射用生理鹽水稍預熱以防止冷水刺激誘發輸卵管痙攣,膀胱適度充盈,造影前先常規檢查,然后按輸卵管通液常規操作,氣囊導管插入宮頸內口實時觀察下先注入5ml生理鹽水,接著緩慢注1.5%雙氧水10ml,尾隨注入生理鹽水5ml,注射時注意有無阻力,有無氣泡液體返流,如有氣泡通過輸卵管再用彩色多普勒記錄輸卵管內彩色多普勒效應。
輸卵管通暢性判斷標準:①輸卵管通暢:造影劑快速通過宮腔及雙側宮角,宮腔不擴張,在注液5秒內宮旁和盆底出現液性暗區漸增多并見彌漫分布的高強小點狀回聲的造影劑,患者無腹痛。②輸卵管欠通暢:注液時見宮腔輕度擴張,宮角顯示清晰呈銳角,液體流向輸卵管可見近端顯示呈細條狀強回聲帶,在注液10秒后宮旁和盆底出現積液,略有下腹脹痛;③輸卵管阻塞:注液時宮腔擴張明顯,宮角圓鈍,宮旁無造影劑通過,盆底無積液,推注阻力大,有液體返流,下腹脹痛明顯。
結 果
94例中雙側輸卵管通暢34例、一側通暢一側欠通暢12例、一側通暢一側阻塞7例、一側阻塞一側欠通暢18例、雙側欠通暢15例、雙側阻塞8例,12例患者出現短暫性下腹痛,均可耐受。
30例非雙側通暢者作子X線碘油造影,27例與X線碘油造影相符,符合率90%。
討 論
臨床常用診斷輸卵管是否通暢的方法有兩種,即X線碘油造影和聲學造影,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有碘過敏、形成油栓及射線幅射的危險,使用此種方法用1.5%雙氧水作輸卵管造影劑具有以下優點:①造影過程中子宮輸卵管內有適量液體形成清晰無回聲區,可供超聲動態觀察,準確判斷宮腔形態及輸卵管通暢情況;②肌注可托品、雙氧水濃度適中、用溫鹽水稀釋可避免過冷、濃度過高刺激輸卵管引起痙攣,造成不通假象及減輕受檢查者疼痛;③雙氧水具有一定消毒殺菌、機械性清創作用,對組織無刺激性、毒性利于輸卵管再通;④醫患雙方均可避免X線幅射;⑤不存在過敏反應,無需皮試;⑥可多次重復操作;⑦經濟實惠。
綜上所述,子宮輸卵管聲學造影診斷輸卵管通暢性具有很好的敏感性、特異性,簡單易操作并具治療效果,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巨能公司:攝入少量雙氧水不會中毒
巨能公司昨天向媒體提供的一份律師聲明包括三點內容:1、巨能鈣是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進行生產和銷售的。巨能鈣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的規定,進行了嚴格的毒理試驗,證明是安全的、無毒副作用的。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組織的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曾對雙氧水的安全問題進行評估,委員會認為,人體內腸道細胞的過氧化氫酶可以很快把雙氧水分解,因此攝入少量雙氧水不會有中毒危險。
2、河南商報以巨能鈣含有雙氧水為由,于2004年11月16日刊登的題為“消費者當心:巨能鈣有毒”的文章有意混淆視聽,內容嚴重失實,屬不實報道。
3、北京巨能新技術產業有限公司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追究河南商報法律責任的權利。
■生產公司:含量低于國際標準10多倍
巨能鈣產品主要成分的生產公司———天津市巨能化學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興遠昨天在采訪中說,巨能鈣產品中確實含有雙氧水,也就是過氧化氫。但不是添加到巨能鈣中的,而是作為原料的原料在使用,也就是只有加入雙氧水,制作巨能鈣的原料之間才能相互作用,才能生產出巨能鈣,否則就無法生產。他進一步解釋,之所以會在巨能鈣中加入雙氧水,是為了在獲得巨能鈣中的有效成分“L-蘇糖酸鈣”的同時,將維生素C進行降解過程中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草酸成分除掉。
張興遠說,目前國內沒有關于雙氧水含量的標準。根據使用說明服用巨能鈣,一天的攝入量在2毫克左右,而根據國際標準,每天攝入量在10至24毫克都是安全的。他說,巨能鈣在審批時,衛生部指定的天津防病中心就出具了“實際無毒”的證明,巨能鈣上市至今,公司還沒有收到過一例服用后產生不良反應的報告。
■藥監局:聯合有關部門著手調查
記者昨天致電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有關人士表示知道此事,已經聯合相關部門對此進行調查。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時表示,有市民就此事向其詢問,市藥監局也著手調查。
【關鍵詞】改良口腔護理 重型顱腦 醫院獲得性肺炎
重型顱腦患者由于昏迷不能自主排痰,口腔內分泌物積聚,口腔內細菌大量增殖而易引起吸入性肺炎造成院內感染(HAP)。有研究表明這些口腔定植菌是醫院獲得性肺炎的獨立因素。為此,我科在醫院感控科老師指導下,對口腔護理進行改良。即用牙刷清洗牙齒后用0.3%雙氧水棉球擦洗,與傳統的用鹽水擦洗法對比,在臨床護理中取得較好效果。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對50例重型顱腦患者采用牙刷清洗牙齒后用0.3%雙氧水棉球擦洗,與傳統的用鹽水擦洗法對比,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A組實驗組為25例,B組對照組為25例。A組用牙刷清洗牙齒后用0.3%雙氧水棉球擦洗,B組用鹽水擦洗法。病種全部選擇重型顱腦損傷患者,A組男16例,女9例,年齡18-76歲;B組男18例,女7例,年齡20-81歲。兩組在性別、年齡、意識狀態、病種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實驗組患者取臥位,用水杯備好溫水,牙刷一把。口護包里的治療碗備好用0.3%雙氧水浸泡的棉球,干濕適宜。先觀察口腔黏膜、舌苔有無異常,以便發現口腔疾患,把牙刷浸泡溫水后,用牙刷刷洗牙齒積聚的污垢、分泌物及痰痂等。然后用彎鉗按口腔護理法夾取0.3%雙氧水棉球擦洗牙齒,最后用干棉球揩凈口腔內殘存的液體。
1.2.2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用鹽水棉球擦洗法。
1.2.3兩組每日均進行四次口腔護理,時間安排為每日10-16-22-4。
1.3統計學方法 依據統計學方法進行處理,組間差異用x2分析,P
2 結果
見表1。
表1 2組口腔感染及醫院獲得性肺炎發生率比較
轉貼于
3 討論
導致重型顱腦患者發生醫院獲得性肺炎的因素除了病情嚴重程度和醫院性因素如進入性操作、抗生素及激素使用不規范和環境因素外,與多種細菌在口咽部的繁殖和定植也密切相關。在生理狀態下,機體的免疫力和口腔中的常居菌保持著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性,因而不易發病[1]。但在病理狀態下,口腔的自凈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減弱,會使細菌及牙斑菌中的致病微生物在口腔內大量繁殖和定植[2]。而口腔內的病原菌常在深睡中不知不覺和唾液、痰液、食物殘渣一起吸入氣管,引起隱匿性吸入肺炎[3]。重型顱腦患者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如手術治療、插尿管、胃管等,均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而預防顱內感染也使用抗生素治療,故使用抗生素嚴格按照藥敏結果合理使用。重型顱腦患者病情危重,機體免疫力下降,正常菌群移位,入侵體內而導致感染。因此,減少或阻止口咽部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和定植是預防HAP及口腔感染發生的關鍵,而口腔護理是最簡單的措施。
口腔護理是最簡單的護理操作之一,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效果好、患者易接受等優點。而在口腔護理液中,生理鹽水是常用的傳統擦洗液,但無殺菌作用,對預防口腔定植菌效果不佳。0.3%雙氧水具有防腐、防臭的作用,用牙刷刷洗可以有效清潔牙縫的污垢、定植菌等,再用雙氧水擦洗,吸干殘留污水,保持口腔清潔,避免細菌繁殖。本文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患口腔霉菌、口腔潰瘍和呼吸道深部分泌物細菌培養陽性率、HAP發生率明顯降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本研究通過改良口腔護理方法,用牙刷清洗牙齒后用0.3%雙氧水棉球擦洗,與傳統的用鹽水擦洗法對比,對重型顱腦患者進行口腔護理,結果表明對重型顱腦患者HAP有預防的作用,并可縮短重型顱腦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痛苦,降低住院費用和病死率。
參 考 文 獻
[1]李小寒,尚少梅主編.《基礎護理學》.第四版.人民衛生出版社,64-65.
雙氧水是一種每個水分子里含有兩個氧原子的液體,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和氧化作用,醫學上常用3%r的雙氧水來清洗創口和局部抗菌。雙氧水不僅是一種醫藥用品,還是一種極好的美發佳品。
漂染用的因加入其它材料變得稠,通常稱為雙氧奶。有6%、9%、12%、15%(即20V、30V、40V、50V)
漂與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通俗地講漂是退色。染是加色。
通常染發用9%和12%的。度數越高,打開毛鱗組織的時間越快,毛鱗片受損就大,用什么度數的雙氧奶視發質和目標顏色等而定,有些顏色需漂處理再染。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國畫顏料;酸蝕;堿蝕;氧化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藝術之一,用中國畫可以表達當時人們的人文思想和情感,體現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情境。當國畫展出或收藏時,環境的外界物質勢必影響國畫的畫面與色彩,外界環境中不同程度存在酸、堿性物質、氧化性物質等腐蝕性物質,這些物質會與空氣中的水汽在宣紙和國畫顏料上的發生一系列酸堿或氧化反應,嚴重影響國畫顏料的耐久性。本文主要通過實驗,探討這些腐蝕性物質對國畫顏料的影響,據此研制耐蝕性的國畫顏料,供畫家選擇使用。
1實驗材料及方法
1.1實驗材料
SC80輕便色彩差計、各種玻璃器皿、蒸餾水、1%硝酸、1%氫氧化鈉、1%和5%雙氧水。選用的國畫顏料為藤黃、酞菁藍天、三清作代表進行試驗。
1.2實驗方法
室溫下,先將不同的國畫顏料用水調好,在萱紙上涂成厚薄一致的畫面,剪成大小形狀相同的紙片,放置暗處晾干;然后分別噴上1%硝酸、1%氫氧化鈉、1%和5%雙氧水,放置陰涼處晾干。根據不同的放置時間,以不噴任何物質的顏料畫面作空白,分別測定其與空白樣品之間的色差,分析腐蝕性物質對國畫顏料的影響,得到的結果見表1。
討論
從表1可知,六種國畫顏料感受外界腐蝕性物質的影響,從色差的數據分析,在三種腐蝕性物質的作用下其色差隨著時間的變化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總體趨勢呈現出了隨時間的延長,顏差逐漸增大的現象,兩個月后色差增大變緩。其中堿性物質氫氧化鈉對顏料色差的影響較小;氧化性物圖1國畫作品
(1)羅梓豪作質雙氧水影響最明顯,隨時間變化較大,兩個月后變化緩慢,當增加雙氧水濃度時,由于雙氧水的氧化性增強,致使國畫顏差更大,說明變色更嚴重;酸性物質硝酸對國畫顏料的色差比堿性物質氫氧化鈉要強,但比氧化性物質雙氧水要小一些,說明酸性物質對畫的顏色也有較大的影響,由于硝酸還帶有弱的氧化性,其中氧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國畫顏料可分為有機顏料和無機顏料,其中無機顏料大多是礦物質顏料,化學性質穩定,在一般情況下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酸堿性物質對其的影響較小,而氧化性物質對有機顏料的影響則較大。針對這樣的實驗結果,我們研制了一種耐蝕性國畫顏料,加入了抗氧化劑、抗酸堿劑、卡拉膠、分散劑、潤濕劑。經耐蝕性試驗表明,制備得到的國畫顏料粉細膩均勻,耐蝕性好,滲透性強,色質鮮明穩定,畫面完成后能常年保存,經久不變。
1、牙膏中一般都含有高濃度的薄荷成分,薄荷本身就會刺激皮膚,對皮膚有腐蝕性作用,雖然很清涼,但是用在臉上會腐蝕皮膚,使角質變的薄,是皮膚更加敏感容易過敏也容易起痘痘。而且牙膏中都含有牙膏粉,這是一種摩擦劑,因為清潔牙齒必須通過摩擦才能去垢,用于臉部,危害可想而知。
2、牙膏一般都含有氯化物,而氯化物會剌激皮膚,會引起皮膚表皮加厚,特別是臉上的皮膚,時間一長就會變成淡黃色,表皮后了,容易堵塞毛孔,就會容易引起暗瘡。
3、另外,有些人認為牙膏中的雙氧水有消炎殺菌的作用。的確,雙氧水可以去除口腔中的厭氧菌,但是雙氧水是一種僅能在封閉環境下才會穩定的物質,也就是說它只對深部組織,比如口腔中牙根發炎可以起到抑制效果,涂抹在臉上很快就會分解,不僅起不到美容護膚的作用還會破壞肌膚角質層,使肌膚變得敏感。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石油污染 土壤修復 激活劑 優化
從全球范圍內的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來看,系統化的研究已經形成,包括有物理修復技術、化學修復技術和生物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是目前應用效果較好的一種方法,該技術采用特定生物對石油的吸收、轉化和降解的功能促進土壤的自然凈化,幫助生態系統的恢復。但生物修復法存在著另研究人員頭疼的問題,即如何提高石油污染物的降解速度,加快生態系統的修復。
一、生物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技術是目前全球范圍內使用較廣、效果較好的治理石油土壤污染的方法。這種方法利用動植物和微生物對石油污染物的降解、吸收等作用促進被污染土壤的凈化。作為目前最具有生命力的污染土壤處理技術——生物修復技術依據其生物類型又被劃分為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和動物修復三種。
微生物修復法包括生物堆積法、生物通氣法、生物反應器法多種,生物堆腐法是類似于農民土地耕種的技術,為了促進微生物的生長,研究人員在其中進行了土壤調理劑的添加,如牛糞、鋸屑、腐殖酸等物質。這種技術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污染土壤的修復成本,同時也能夠達到廢物利用的效果。研究發現,該修復方法對于石油烴有著較明顯的作用,該物質的降解率超過95%。菌根修復技術是目前自然科學研究中的熱門領域,菌劑也由最初的固體發酵轉向了現代的工業化和商業化發展之路。動物修復技術使用的都是蚯蚓和海沙蠶,利用其對沉積物的擾動和對PAHs的富集作用清楚石油污染物。
生物修復技術與物理修復和化學修復兩種技術相比有著成本低、工作量小、處理面積大、無二次污染等優點,但其利用動植物和微生物對石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存在著耗時長、修復成功率不穩定等現象。為推動這一問題的解決,生物表面活性劑被開發和利用,納米材料等功能性材料也得到了運用。在推進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復中,技術發展之路還很長。
二、激活劑對石油污染土壤修復的強化作用實驗
實驗采取的是響應面分析法,通過對石油污染土壤進行不同作用的激活劑的添加來突出其生物修復的成效。具體實驗如下。
1.實驗準備
實驗用土為某煉油廠油罐區的被污染的土壤,其中石油烴的質量分數(Wo)為5.6%,其PH值為7.8,有機物含量為42.25g/kg,有機碳含量為22.13g/kg,總氮含量為0.40g/kg,其含水量較小。在實驗開始前,將實驗用土進行破碎、過篩等處理,確保其均勻。以該實驗用土的Wo為基準,計算在實驗結束后該土壤中石油的殘留率。公式為: ,其中wt為修復后土壤內石油烴的質量分數。實驗土壤的總氮含量僅有0.40g/kg,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功能發揮,因此需要做氮源的添加,從而確保土壤內碳含量和氮含量的比例均衡。實驗用的激活劑為葡萄糖、雙氧水、木屑和氮源。
2.實驗過程
將被污染土壤均勻(1kg/盆)分裝到大小形狀均相同的花盆中,將木屑撒到土壤中,確保其覆蓋均勻,用去等離子水稀釋葡萄糖和氮源,與雙氧水充分溶解,均勻噴灑到土壤中,四種物質添加完畢后,將土壤攪拌均勻。為求得最佳的激活劑添加量和激活劑的強化作用,本次實驗采用兩組對照,其中一組不添加任何激活劑作為對比組,另一組采用上述四種激活劑均勻噴灑,但其激活劑的量有所區別,根據量的不同分為8組樣品。具體為:碳和氮的比例保持在10、25、50三個數值上,葡萄糖含量為0.5、0.8、0.3,雙氧水含量為0.1、0.3、0.5,木屑的含量為1、3、5,。將花盆置放在恒溫箱中,溫度保持28攝氏度,周期為一個月,每天定時添加定量的水并做攪拌。在實驗的第5、10、15、20、25、30天進行取樣和指標測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對土壤內的石油烴進行含量檢測,測定土壤內部細菌的表面疏水性,其方法為微生物黏著碳烴化合物法。
3.響應面優化方案和相關數據設定
以中心組合實驗設計原理進行單因素實驗,將石油殘留率 作為響應值,開展14個試驗點(6個中心點)的響應面優化實驗,將實驗條件設定到和污染土壤強化修復的條件一直。對實驗最后一天的土壤中 的值進行測定,從而確定被污染土壤修復的最佳實驗因素。
三、實驗結果分析
1.激活劑對石油污染土壤修復的強化作用實驗結果
1.1碳和氮的含量比例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復作用
從該實驗的觀察數據來看,當土壤內部的碳和氮的含量比例在25時,土壤內石油烴被降解的含量最大,在實驗結束后,石油烴在土壤內的殘留率僅為40%,而對照組的土壤中第30天測定的石油烴殘留量為82%,降低了40個百分點。
當碳和氮的含量比例過高時,微生物的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不足,不利于其作用發揮,而含量比例過低則會引起毒害,影響降解。
1.2葡萄糖的作用
葡萄糖的含量為0.3%時,土壤內石油烴殘留量最低。這表明,葡萄糖能夠作為微生物代謝的中間產物,促進石油烴的降解。同時,葡萄糖的過量添加會導致土壤PH值降低,影響內部微生物的活性,導致細菌表面疏水性的降低。
1.3雙氧水的作用
雙氧水不僅能夠氧化石油烴,還能夠促進土壤內部微生物的生長,促進其作用發揮。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當雙氧水的添加量在0.5%時,石油烴的殘留量最低。
1.4木屑的作用
木屑的加入對于增加土壤的空隙有著較為明顯的作用,當土壤空隙一定時,土壤內微生物能夠很好的接觸到石油污染物,從而更好地發揮降解作用。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當木屑的添加量為3%時,土壤的空隙效果最好,此時,微生物有了較好的營養物質,土壤中有機質等含量得到增多,細菌與石油污染物的接觸能力最強,另外,每天定時添加的定量的水分也被木屑充分的保留,維持了微生物的正常生長。
2.響應面優化的結果分析
從上述實驗來看,木屑、葡萄糖、雙氧水、氮源都能夠很好地促進微生物對石油烴的降解。本次結果分析采用的是最優量的木屑、葡萄糖、雙氧水、氮源,將其進行二次多項回歸擬合。
通過其結果可以得知,3%的木屑、0.3%的葡萄糖、比值為25的碳和氮的含量比例和0.3%的葡萄糖其總體作用最大,實驗進行一個月后,實驗用土中的石油烴含量為40%,可知,回歸模型能夠很好地預測和分析激活劑的強化作用。相關結果就不在這里一一詳述了。
四、結束語
結合本次實驗的結果來看,木屑、葡萄糖、氮源和雙氧水是較好的激活劑,能夠促進微生物降解作用的發揮,同時通過響應面優化得出的回歸模型對于預測激活劑的強化作用有著較為實際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慶節,沈根祥,羅啟仕,等.土壤電動修復中電極切換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9(09).
[2]沈根祥,周?;ǎ_啟仕,等.直流電場對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及其機理[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