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關于環保的知識范文

    關于環保的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環保的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環保的知識

    第1篇:關于環保的知識范文

    環保意識是人們對環境和環境保護的一個認識水平和認識程度,又是人們為保護環境而不斷調整自身經濟活動和社會行為,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互相關系的實踐活動的自覺性。素質不但包含人體自身心理和生理上的特點,還包含了心理、生理和社會文化三種因素相互聯系的層次。素質是由心理素質、生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構成,是在外在環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特征、結構。

    環保素質是指人們在外在環境和教育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對環境保護的認識水平及實踐能力,保護環境的素養。

    一、大學生環保意識的現狀

    大學生環保意識水平整體上不高,對基本環境知識掌握較好,并對環境有較為正確的認識和評價,但在保護環境行動方面表現相對滯后。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知行協調脫節、環保實踐欠缺、大學生環保意識中有較強依賴政府的特征。

    1999年媛等組織的針對云南省內師范大學生環境意識的調查活動。調查結果顯示:師范大學生的有關環境的參與意愿與關注程度較高,對一般環境知識的了解程度偏低,環境觀的系統性和整體性較差,對接受系統的環境教育持積極態度。2004年陶文娣等對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學生的環境意識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大學生的環境知識總體水平較低,且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和不均衡性; 環保參與意識較強,但行動滯后;大學生對政府寄予厚望,但同時又對政府工作缺乏了解。2006 年宋悅華等對大連理工大學在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基本環境知識掌握較好,并對環境有較為正確的認識和評價,但在保護環境行為方面表現相對滯后。

    二、大學生環保素質的現狀

    我國大學生的環保素質不高,主要有以下幾種體現。一是對環境知識認知程度不高。大學生對環境基礎知識、環境熱點問題、環境新概念、環境法律法規等了解很少。二是環保情感處于淺層次。大學生對大氣污染、氣候變化、土地沙漠化等與自身關系緊密的環境問題關注程度高于那些潛在的、更大危險的環境問題,如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化銳減等。大學生對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問題的普遍的缺乏關注,對人類的未來發展缺少思考,環保情感還處于淺層次。三是良好的環保行為和習慣還未養成。環保行為是環保情感的外在表現,是實現環保道德目標的手段。四是環保實踐技能較差。環保實踐技能是指人們發現環境問題,分析、解決和處理環境問題的能力。調查發現大學生在這方面的技能是很欠缺的,處理環境突發事件的能力是很低的。

    三、環保意識與素質培養的關系

    大學生的環保素質是指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認識水平、行為規范以及實踐能力等所特有的教養和鍛煉。

    大學生的環保素質首先是要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環保意識是人們對環境問題認識的水平和為保護環境而采取行動的情感、意愿的表現形式。環保意識是構成環保素質的基礎,它包括環境知識、環境觀念以及對環境的態度。

    大學生的環保素質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生態道德。生態道德是人在正確認識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上對自然環境的道德感、責任感和對自然環境進行保護的行為規范。其表現是:在觀念和情感上能正確看待人在整個自然界中所處的地位,合理把握人的生命存在與萬物存在的連帶性關系,對自然界報有感恩情懷,明確善待自然,善待其他生命形式,就是善待人類自身的高尚生態道德情操。

    大學生的環保素質還包括生態審美能力。生態審美能力是人們在正確認識自然、正確把握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上,把對大自然熱愛的情感和美學知識相結合所形成的欣賞自然,探索自然、善待自然的能力。

    四、提高大學生的環保素質

    第一,強化環保意識。環保意識是提高環保素質的基礎,來源于對現實危機的正視、反省、反思和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再認識。

    第二,學習和掌握環保知識。環保知識是構成大學生環保素質的重要內容。環保知識是開啟人與自然界和諧相處共生之門的鑰匙,是人進行決策的依據和行動指南。

    第三,積極參與環保活動,服務社會大眾。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可配合環保部門在環境日、地球日、植樹節等紀念日開展一些公益性宣傳活動。還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如到公共場所打掃衛生等。積極響應團委的號召,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利用課余時間回收廢紙、廢舊電池。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既增強了教育效果,提高了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保護的責任感,也激發了學生參與環境保護的愿望,使其能主動參與到環境保護活動之中去,樹立公德意識。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第四,關注身邊的小事,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平時用餐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泡沫塑料盒、食品袋。讓學生意識到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自覺實行環保行為,不僅可以節約資源、減少廢物帶來的污染,而且能大大地改善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是人們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和一定價值觀的指導下,所形成的滿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動形式和行為特征的總和。生活方式既是環保素質的體現又是提高環保素質的途徑。

    五、培養大學生環保素質的必要性

    公眾環保素質的高低是一個國家環境狀況保護和保持的基礎,是人的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大學生是國家發展建設的重要人才,是推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們的環保素質將直接影響我國環保事業的成效。在當前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的環境教育,傳授環保知識、增強環境意識、提高大學生的環保素質,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具體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對大學生進行環境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認識和了解自然,接觸到多元的文化觀點,而且能夠通過親身環保體驗做出正確的選擇判斷,形成自己特有的價值觀念;能夠幫助學生積極探索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進而促進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能力以及社會、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

    2、有利于拓寬高校德育內容

    通過開展環境教育,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而且還能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我國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的真正意義,使學生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有更加深切的體會和認識。“德育的‘綠化’既是德育滿足人的包括重視生活和環境質量在內等新愿望的需要,也是德育在新時期煥發新面貌的需要”。因此,環境教育可以拓寬高校德育內容。

    3、有利于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

    大學生是國家發展和建設的中堅力量,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堅實基礎。因此大學生中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發展觀,培養大學生的環保素質,是大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也有利于整個社會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

    4、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

    持續有賴于發展,發展才能持續。長期以來,人們總認為自然界的各種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毫無節制的向自然界索取各種資源。人們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同時,嚴重破壞了自然界各種資源和生態平衡,使人類自己陷入生存危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階段。高等學校應把環境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努力培育大學生的環保素質,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環境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環境行為,才能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5、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力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它要求大學生不僅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又要具有良好的素質。只有讓大學生學會了環保知識,掌握了環保技能,才能正確分析和處理各種環境問題,才能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悅華.大學生環境意識現狀調查[J]. 當代青年研究. 2007(02)

    【2】解紅暉.我國大學生環境意識研究綜述[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8(06)

    【3】于秀華.大學生的環保素質與成才[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4)

    第2篇:關于環保的知識范文

    我們可以把環保NGO致力于環境保護公共事務,形象地稱為社會組織進入了環保公共空間。環保公共空間的傳統主導者為政府,以往政府幾乎是單槍匹馬地在該空間進行管理與控制。當今這一格局發生了轉變,環境保護公共空間中,社會組織這一新的主人開始更多地發揮作用。同一份公共職能由兩類主體共同承擔時,就出現了相互間的關系問題。

    環保NGO與政府關系的三種類型

    在功能執行方面,NGO與政府的關系被認為有三種核心類型。

    一是合作-互補關系。在這一關系下,政府與NGO執行同一類功能、追求同一個目標,并在其中相互合作、功能互補。NGO與政府合作基于它特有的功能、效率、行動的社會資源。政府可能會主動利用這一點,使得自身的功能得到最高效率的執行。

    二是NGO在功能上實現對政府功能的補充,也就是說,政府沒有做到的、不想去做的事情,可以由NGO來做。按照這種觀點,政府與NGO提供的服務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社會對NGO提供社會服務的需要不是因為政府的效率問題,而是由于政府提供的服務在質與量上的偏好,會與一些有特殊價值觀的人有所差異,后者屬于有特殊需求的人,他們的需求無法通過政府的服務得到滿足,他們需要在志愿的基礎上通過第三部門而自我行動起來,額外提供公共服務。

    三是政府與NGO相互對立的關系模式。在這一模式下,非政府部門激發、倡導政府進行公共政策變革并對公眾承擔義務;反過來,政府也試圖影響NGO的行為,規制他們的服務。

    在環保領域,三種模式都很典型。而且具體關系類型既取決于具體的“政府”是指誰,又取決于NGO的行動類型。比如相對于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更傾向于考慮全社會的整體利益,因而他們會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能夠兼顧生態環境,因而也更容易合理考慮環保NGO的行動要求;再如,相比于經濟發展部門,政府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更傾向于與環保NGO的利益取向相一致,因而二者間更容易達成合作而不是對抗。

    中國文化背景下雙方合作的價值基礎

    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環保NGO與政府的關系不是對抗性的,而是合作性的。根源在于中國文化中的國家觀念和社會公眾的社會責任感。其中既包括政府的主導地位,又有“匹夫”的社會責任。中國環保NGO與政府關系的這一特征,與西方的格局不同,也與人們通常感覺中的環保NGO的形象不同,他們并不是習慣性地與政府呈現出緊張的關系。

    中國環保NGO普遍存在一個特殊的思想情結或行動基礎:為國分憂。在這一點上,我們有著獨具特色的社會文化基礎。中國社會公眾與國家的關系,是一個與西方不同的概念,在這里,人們將國家建構進自己的道德秩序中,且認為如果二者間缺乏一個道德秩序就意味著混亂。雖然歷經近年來一些社會變革的影響,但歷史文化的印記仍然深深地存在。這一點曾引起西方學者的困惑,因為從西方NGO理論那里難以找到恰當的理解。

    環保NGO與國家的關系,表現在他們覺得自己有義務為政府分擔責任上,他們經常主動爭取為政府承擔項目。在國家環保總局課題組的一次調查中發現,那些活動于環保前沿、組織形式多樣化的“活躍型”NGO,有約85%認為近年來自己的組織被政府的認可程度在增加。而且,組織所在地的政府部門對于該組織活動所持的態度,基本上以支持和默認為主。

    兩個主體合作的定位與意義

    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政府與NGO的合作具有特殊的意義,而合作的主體自然也就確定為生態環境這一全社會的公共福利的利益代表者身上。那么誰是最適合的利益代表呢?

    首先,合作中政府一方的代表應當是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這一部門在政府中代表全社會的生態環境利益,并且與政府中代表經濟發展的部門構成利益均衡關系。依據西方社會里的一些研究經驗,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時代,政府內部主管經濟發展的部門與主管環境的部門已經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取向,甚至構成了不同的利益群體。兩類主體同樣代表整個國家的總體利益,但相對來說,環境保護部門的力量偏弱。于是,他們與NGO的合作就有了特殊的意義,這一意義就是在公共政策層面更合理地表達全社會的生態環境利益。

    其次,環保NGO從社會的角度代表了生態環境的利益。例如,在一個地區有排污企業等污染源、受害公眾與環保NGO三類政府之外的利益群體。我們考量環保NGO的角色,要放在這一背景下。在理想情形下,環保NGO代表的是社會公正的力量和環境保護的力量,他們的利益與受害公眾是一致的,因此,可以通過他們的作用而使得社會公眾的生態環境利益得到保護。也正是因為如此,環保NGO的行動可以得到社會公眾的支持,從而有了行動的力量依靠。

    但問題是,社會公眾同樣也是地方發展的受益者,他們可以在排污企業中就業,可以因地方經濟發展而受益。更極端的情形是,一些環境破壞行為正是社會公眾追求其經濟利益所造成的,例如當地人砍伐森林。因此,環保NGO利用社會公眾的力量是有限度的,超出這個限度,環保NGO的利益訴求就會走到社會公眾的反面。例如,云南某地一個化肥廠產生的污水污染了它所坐落的村莊,農民種出的大米變得發紅,一些魚塘也魚蝦滅絕。但對于該村村民來說,因為化肥廠幾乎是他們生計的唯一來源,所以,他們并不反抗,他們考慮的是他們所受的損失與他們在物質利益上的所得誰大誰小。而至于村莊環境的那部分價值,他們往往是不會去特別考慮的。他們同樣不會考慮的是化肥廠污水沿河而下所造成的損失。這些損失包括河流下游的發電站的金屬渦輪受到腐蝕而無法運轉,還包括位于更下游的云南省最大的工廠昆明鋼鐵廠因為河水的質量問題而停產。

    而在這個時候,環保NGO作為一個環保職責的承擔者,其姿態往往比任何主體都更堅定。因此,在假設中央政府有一個合理的環境保護的目標的時候,一個地方可能只有環保NGO與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才與中央政府的利益要求相一致。

    認識到這一點,也就看到了環保領域中政府與NGO合作的特殊意義。

    合作的途徑

    在環境保護領域,政府與NGO合作的途徑首先取決于合作的方式。雙方追求的是一種建設性的、以功能整合為基礎的關系,避免對抗性、摩擦性的關系。

    在具體合作中可以有多種方式。比如,政府可以將用于公共服務的財政開支轉移到NGO這里,構建政府出錢、NGO做事的格局;政府還可以降低稅收水平,鼓勵資金從社會中流入NGO,并在相關政策、運作環境上給予鼓勵與支持;政府也可以吸納NGO的行動成果,將兩類主體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努力合為一體。

    不過,這些方式都是假設NGO已經獲得了合法的身份,已成長起來,并且是理想化的組織。現實中的NGO可能還處于追求最基本的生存合法性的階段。在這種情形下,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就需要退回一步,由與NGO進行功能合作,變為對NGO的培養、扶持與相互影響上。這個時候,政府部門應該以自身的公共職能為依據,實現與NGO的功能合作。這是體現全社會公共利益的一個有效并有益的途徑。

    第3篇:關于環保的知識范文

    根據國土資源部【】號文件精神,我縣鎮已被列入國土資源部煤礦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項目自北而南包括片區、片區、片區、片區、片區、片區、片區、片區、片區、片區、片區十一個片區,治理面積12725.4畝。現將項目情況報告如下。

    一、鎮煤礦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實施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鎮位于我縣市西南部山區,距縣城公里,全鎮轄萬人,面積平方公里。該鎮是我縣的產煤大鎮,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累計開采原煤萬噸,占全縣同期煤炭產量的%。地下資源的大量開采,在極大地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引起鎮%的地表沉陷,并誘發大量的地質災害,礦區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給全鎮的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及社會安定造成了極大影響。一是采空區塌陷裂縫。鎮煤礦采區地表90%是農耕地。截止底,駐鎮國有統配煤礦及鄉鎮煤礦的采空區面積達到

    平方公里,折合萬多畝,涉及到個村莊,其中已形成塌陷裂縫面積約

    萬多畝,占耕地面積%,嚴重塌陷造成耕地荒蕪約畝,占耕地面積的

    %,導致大量地表崩塌、滑坡、沉降、裂縫、塌陷。同時造成地面房屋裂縫,地面道路等交通設施、水利設施遭到破壞,給人民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二是地上水斷流,地下水破壞。煤礦疏排水及洗煤廠等生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地表水體,使全鎮境內的季節性河流基本干涸、污染、斷流,地下水大量滲漏,地下水系遭到破壞,礦區水生態環境遭到毀滅性破壞。目前,全鎮有

    村戶人畜飲水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不少群眾以

    元/噸的價格從附近鄉鎮“買水吃”,農田灌溉用水更無從談起,人畜飲水成為農民最關注、最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三是煤矸石自燃。該鎮目前有六個礦渣堆,煤矸石總放量約三千多萬方。破壞占用土地205.85公頃,煤矸石自燃釋放出的一氧化硫、二氧化硫、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直接危害到

    個村群眾的生產生活。而矸石中含有的硫化物,經雨水沖刷,細小顆粒順流而下,使河流兩旁的土壤酸化,影響農作物生長。另外,該鎮殘煤自燃分布范圍廣面積大,多處散發出刺鼻的氣味,對整個鎮空氣質量危害嚴重。四是邊坡失穩。片區每年兩季,均會出現山體滑坡,土體崩塌范圍內植被盡遭破壞,潛在威脅公路長200米。村莊后山的滑坡由于雪壓及采空區塌陷多種因素影響又有蠕滑跡象,時刻威脅著幾百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由此看來,鎮煤礦地質治理項目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二、鎮煤礦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進展情況

    我們從9月開始組織實施該項目,12月18日,在省、市國土資源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財政部、國土部以財建()號文批準立項,成為全省僅有的六個國家級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項目之一。項目批準后,我們及時協調聘請中國地質礦業總公司組織勘測設計。目前已收集了鎮近50年的水文地質氣象資料、煤礦地質環境治理可行性研究報告、煤礦地質環境災害治理平面布置圖和現狀圖、15個災害片區的村莊地形圖等資料,整理歸類并作數字化處理。利用國際上先進的rtk衛星測量系統,完成了各片區的靜態gps控制點的測量定位工作和近3平方公里的地形測量工作。并初步踏勘了20個村19個災害片區近20平方公里的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基本了解和掌握了該鎮目前存在的地質災害種類和程度。

    三、鎮煤礦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請示

    鎮煤礦地質治理項目施工在即,可能會遇到一系列的情況和問題,其中如何對待“尾礦”是一個繞不過去并且必須一次性徹底解決的問題。在長期的煤炭開采后,鎮目前存在

    塊總面積

    第4篇:關于環保的知識范文

    1 臺站觀測場所基本情況

    寧夏海原地震臺近海原活動斷裂帶,是1920年8.5級地震極震區,對開展地震觀測或斷裂研究以及地震前兆觀測與地震機制研究價值極大,是一個在地震科學上有前景的臺站之一。

    2 存在缺陷和問題

    2.1 經費緊缺,制約了科普基地的發展。

    2.2 缺乏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缺少社會團體、企業的贊助和支持。

    2.3 臺站人員較少(3人),缺少組織、講解、宣傳人員,無力參加大型活動。

    3 今后工作重點

    3.1 加強政治業務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我臺始終堅持政治業務學習,周二、五組織全臺職工政治業務學習,學習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還組織學習了地震局下發的各種文件精神,保證政令暢通。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在政治業務學習、地震觀測、異常落實、震情會商、監測預報、地震應急、臺站的綜合治理、觀測環境的保護、地震科普宣傳、科研、項目建設等各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圓滿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項工作任務。

    3.2 做好科普工作、搞好社會活動

    為了緬懷地震遇難同胞和做好海原縣防災減災應急演練。每逢1920年海原大地震、唐山7.28、汶川5.12地震紀念日和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普宣傳日,海原地震臺便聯合海原縣地震局邀請海原四大機關領導及防災減災成員單位走上街頭,開展了海原縣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各單位以“曾強防災減災意識;提高防災、抗災和減災能力”為主題,集中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在海原三中、回中、一中等人員密集地方進行了“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活動”,拉響防空警報,學校學生緊急疏散,各各單位緊急避險。在這些宣傳工作中主要以“地震科普宣傳”展板、科普宣傳橫幅、發放《地震 防災 避險知識》宣傳書、宣傳資料傳單等形式進行宣傳。這些活動增強了全民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了全民的防震減災能力。

    3.3 增強工作效果、擴大宣傳范圍

    海原地震臺利用臺站地震觀測儀器和強大的網絡資源優勢積極組織地震科普宣傳,積極組織培訓臺站值班同志做好科普知識講解和接待工作。自2010年年末海原地震博物館建成以來,海原臺接待來客(包括省市級領導、廣大民眾及學生等)到海原地震博物館累計參觀達500多人次。海原地震臺在辦公樓樓道、辦公區院落安裝展板30余幅,制作戶外宣傳欄三個,制作戶外移動展板40余幅。臺站不但邀請中小學生到臺站來參觀地震觀測實物,而且還經常到中小學做科普知識講座并組織地震知識競賽等活動。

    科普宣傳的目的就是為了廣泛的普及,海原地震臺在做好地震監測工作的同時,利用臺站形變、流體、測震監測設備和網絡工具、固定和流動展板拓展宣傳教育覆蓋面。有計劃的對臺站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培養了一支科普宣傳講解隊伍,生動活潑的講解方式使群眾更容易理解、接受。在2013年5月7月12月防災減災日及科技活動周期間,海原臺抓住時機,組織人力積極做好科普教育宣傳工作,除了向大家展示實物外,還主動向大家講解汶川地震的發震構造及成因,震級和烈度的區別等,既穩定了人心、安定了社會又向群眾普及了地震科普知識。

    4 改進及提高措施

    結合海原地震臺實際情況,依照《科普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的角度出發,制定海原地震臺科普基地的重點工作如下:

    4.1 很需要建立一套多媒體宣傳講解系統,如投影儀、大屏幕顯示系統、電腦等。

    4.2 增強科普宣傳講解員的講解能力。

    4.3 積極爭取新聞媒體對科普基地的宣傳報道。

    4.4 發揮現有網絡資源,完善科普宣傳網頁。

    5 結束語

    第5篇:關于環保的知識范文

    現將我縣露天采石礦山專項整治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情況匯報如下:

    一、露天采石礦山專項整治行動進展情況

    我縣2015年初共有8家采石礦山企業,自開展露天采石礦山專項整治行動以來,我縣積極按照縣政府下發的《千陽縣露天采石礦山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開展工作,自2015年起,關閉了5家生產規模較小、環保不達標的礦山企業,關閉保留礦山情況如下:

    2015年9月23日注銷了千陽縣雪山采石廠、千陽縣柿溝鄉冉家溝村采石廠采礦許可證,2016年2月24日注銷了千陽縣王家溝石料廠采礦許可證,2017年6月5日注銷了千陽縣德興石料廠、千陽縣水溝鎮新中村石料廠采礦許可證。目前我縣僅保留了千陽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雪山灰巖礦(省級發證)、寶雞市正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任家山石灰巖礦(市級發證)、千陽縣城關鎮廟嶺村武家莊采石廠(縣級發證)3家露天采石礦山,提前3年完成了省政府2020年露天采石礦山關閉整合目標任務。

    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進展情況

    1、關閉礦山治理恢復情況

    2015年,縣政府撥付100萬元用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2016—2017年對雪山采石廠、冉家溝村采石廠、王家溝村石料廠3家關閉礦山進行了地質環境治理恢復,2017—2018年上半年對新中石料廠和德興石料廠2家關閉礦山進行了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主要治理內容為坡面綠化、采空區植樹。截止2018年12月底,我縣礦山恢復治理面積為7.53公頃。分別為:冉家溝村采石廠綠化面積約2畝,栽植側柏200棵,治理面積0.5公頃;王家溝石料廠綠化面積約5畝,栽植油松523株,爬山虎1652株,治理面積0.68公頃;新中村石料廠綠化面積為6畝,去年栽植刺槐1100株,今年栽植刺槐500株,治理面積為1.38公頃;德興石料廠綠化面積約10畝,栽植油松1300棵,治理面積3.17公頃;雪山采石廠綠化面積約3畝,栽植側柏3000棵,治理面積1.8公頃。2018年8月,市財政下撥40萬元,用于王家溝石料廠和雪山采石廠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二期工程,該項目設計已于2018年年底完成,今年1月份,進行了招標,2月底正式施工。

    2、保留礦山治理恢復情況

    千陽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近幾年投資400多萬元用于礦山道路兩側植樹、裸露坡面治理,基本做到了邊采邊治理,綠化面積約115畝,栽植刺槐2.5萬棵,油松1萬棵,治理面積為2.8公頃。去年我們已啟動綠色礦山建設,海螺綠色礦山申報資料已于去年9月份已上報市局。

    寶雞市正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任家山石灰巖礦技改環保設施停產期間,對采空區閑置場地覆土綠化,綠化面積約40畝,栽植油松7000棵,治理面積1.1公頃。

    千陽縣城關鎮廟嶺村武家莊廠在整合辦理有關手續停產期間,在礦山道路兩側植樹,對部分采空區進行覆土綠化,綠化面積約60畝,栽植刺槐、國槐20000棵,側柏、樟子松3000棵,治理面積0.6公頃。

    2018年12月10日下午,縣國土資源局、三家保留礦山企業、縣農業銀行簽訂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基金繳存三方協議,進一步落實了治理基金提取責任,為今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步入常態化、制度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是礦山地質環境工作無專項工作經費,取消資源補償費后無經費來源,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二是無監測儀器設備和車輛、監督不到位。

    第6篇:關于環保的知識范文

    幼兒環保意識培養途徑環保意識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習慣,它與人們的道德修養以及文化素質都是密切相關的。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從小去培養,好習慣的養成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幼兒期正是養成好習慣的一段重要的時期,幼師們應該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去培養幼兒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在這種良好習慣的引導之下,使得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之中慢慢地有了環保意識。

    環保啟蒙教育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幼兒的認知水平還是在感性認識的階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沒有具體形象的東西,孩子很難理解這些抽象空洞的事情。所以,我們不能以灌輸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較為形象、直觀、有趣的形式使得幼兒能夠寓教于樂,從而在幼兒的心靈中留下深刻地印象。因此,對幼兒進行環保意識教育迫在眉睫,而科學有效地對幼兒進行環保意識教育培養的途徑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在生活中對幼兒滲透一些相關的環保意識

    在平時的幼兒園的生活中,教師隨時都可以對他們滲透一些環保方面的教育。幼兒的模仿性較強,并具有易暗示的特點,他們會受到我們平日里言行的影響。所以,教師在這方面要起到榜樣的作用,平時里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能夠給幼兒發揮出好的表率作用。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善于觀察,及時有效地制止幼兒的一些不良的行為,對他們進行適當的環保教育。比如說亂丟果皮紙屑,亂摘花,隨地吐痰以及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等等,我們應該及時有效地幫助他們克服,使他們從小事、小環境開始,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在我國的一些節日,比如說愛鳥節、植樹節、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以及世界無煙日等等,我們可以采用畫圖畫、做游戲、唱歌跳舞、講故事、欣賞圖片等各種形式,圍繞著紀念日這個主題去開展一些環保宣傳活動以及環保知識教育的活動,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幼兒踴躍參加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關于保護環境的一些“綠色行動”。

    二、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環保意識

    (一)通過教學培養環保意識

    教學活動也是幼兒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很重要的活動之一,我們隨時都可以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之中適當地滲透一些關于環保方面的教育。通過幼兒喜歡的兒歌、故事、手工制作等相關的活動將環保知識更加趣味化、兒童化地傳授給幼兒。在這些活動之中,經過充分的觀察、動手操作,會使得他們學得更有趣而生動,這些活動也是比較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比如,說《瓜瓜吃瓜》這則故事就會對幼兒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使得學會了不能損人不利己,不能只圖自己的方便而不顧及公德。也可以開展一些節約用水的教育,讓他們初步了解水的用途,干凈的水是如何才能留到自己的家里,經常組織幼兒參觀一些污水處理廠,讓孩子們了解到地球上的水資源越來越匱乏,污水如果沒有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就排入到湖泊、河流之中,就會造成江河湖泊的嚴重污染,以至于會毒死很多水中的小魚小蝦之類的。在活動中的討論,幼兒們也就知道了節約用水以及保護水源的重要性,可以激發幼兒節約用水、節約水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既能夠增加幼兒的環保知識又能夠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就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游戲之中提高環保意識

    游戲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主體活動,孩子們在游戲之中能夠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在享受成功的喜悅以及滿足的同時,還可以不知不覺地獲得相應的環保知識。在開展各種活動的同時,需要準備很多材料,這些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商討,可以利用起來生活中各種無毒無害的廢舊的材料,比如:飲料罐、紙板、紙盒以及膠卷筒等,制作出游戲的材料,通過這個過程使孩子們了解循環再利用,這不僅減少了物資的浪費,還能使得幼兒領悟到很寶貴的東西。我們還可以開展有創意的環保時裝表演,把一些普通的易拉罐、舊報紙、舊蚊帳、包裝紙,變成小手套、小背心、漂亮的小帽子,等等,使得幼兒在說說玩玩之中不知不覺地了解了一些相關的環保知識。這些可以使得幼兒在較為寬松愉快的環境之中獲得知識,同時能鍛煉自己動手動腦的能力,不僅愉悅了身心還能積累較為真切的情感體驗,大幅度提高幼兒參加環保活動的一些積極性。

    (三)區域活動之中鞏固幼兒的環保意識

    在幼兒園的班級里的植物角里,也可以種植一些植物,飼養一些小動物,比如說小金龜及小烏龜等,讓幼兒在觀察這些植物的生長變化,并了解小動物的相關生活習性。在這些種植和飼養的過程中,讓幼兒感受到植物生長的艱難以及動物生活的艱辛。這樣,幼兒能夠更加理解并更加自覺地關心和愛護小動物,關心它們的生活生長環境,當幼兒看到它們自己親手種植的植物和飼養的小動物被虐待時,他們會比較難過,甚至轉化為憤怒的情感,喚起他們去保護小動物的愿望。

    三、在家長的共同參與中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作為孩子們的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和自己的興趣愛好都會對幼兒產生一定程度的作用。因此,鼓勵家長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爭取讓家長能參教、助教,直到識教、懂教,和老師一起培養孩子的環保觀念,這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常常在家園共育中宣傳一些關于環保知識方面的內容,使得家長在接送孩子的空余時間閱讀一下,在提高家長自己的環保意識的同時,也給孩子們做好榜樣,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并教育孩子。我們還可以利用家長會,和家長一起交流探討環保教育的一些有效的方法。面對有些不重視的家長之時,我們應該采取個別的交流,通過談話等各種方式去了解情況,使得他們認識到“環保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并且認識到這種以身作則的重要性,使他們加強自己的環保行為。我們還倡導家長們平時經常讓幼兒看一些關于大自然的電視節目等,經常帶幼兒參觀有關環保方面的展覽,經常和幼兒一起到大自然之中去游玩,使得幼兒能夠了解大自然的奧秘之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能夠喚起幼兒對大自然的那種熱愛。

    總之,幼兒的環保意識的教育過程必須是持之以恒的,需要大家的不斷共同努力,不斷地堅持。只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就一定有一個美好的家園。

    參考文獻:

    第7篇:關于環保的知識范文

    環境問題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是一個世界各國都普遍關注的焦點。現在,我國已經將保護環境,造福人民作為一項基本國策。而公民的環保意識則是促使環境向有利方向轉化的一支強大的力量。

    調查內容:有關公民環保意識以及對環保知識了程度的調查

    調查結果:公民對于環保知識了解的很少,但是大部分公民具有環保意識。

    調查結果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意無意都會聽到一些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知識,但普遍沒有引起重視。大家對垃圾的處理都是不叫關心的。并且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其次,大家對工業污染十分重視,這說明工業污染對人們的生活造成著極大的影響!以上是關于環境保護的一些具體問題。調查還顯示,人們認為環境保護最主要的意義,排在第一位的是:人類能更持久的利用自然資源。說明大家對保護環境的意義掌握的比較清楚。排在第二位的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第三是:人類改善自身生活環境。

    調查感受:當環境問題像一個重磅,壓在人類與自然的天平之上,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早已幻化為美麗的夢想。不得不說,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已日益嚴峻了,環境污染、能源緊缺地球已為人類拉響了警鐘!環境保護,成為了每一個地球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新聞媒體對環境保護的問題也日益重視,這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熱門話題,可光是喊著:節約,綠色的口號是沒有用的,因為環保是一個需要付諸于行動的問題,改善人與自然的處境,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第8篇:關于環保的知識范文

    Abstract: In the past few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roblems relevant to resource over-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 and academia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all those problems. It is very helpful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ubl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ehavior, which would contribute to leading people’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ehavior.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review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ubl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ehavior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include contextual facto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factor, and habit and attitude factor. Finally, these result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關鍵詞: 環保行為;影響因素;環境保護

    Key word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ehavior;influence factor;environment 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X-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5-0209-02

    0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國家環保總局在2006年就了《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了公眾參與環境評價工作的細節內容。《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辦法》的立法工作也早已啟動,即將出臺和實施。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其中也包括公眾參與機制建設和“全民環保”的新理念。可見,環境保護問題和公眾參與環保行為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政府、學界以及社會公眾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國內外學術界曾經從不同的視角對公眾環保行為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主要有心理學、社會學、生態學、政治學以及行為科學等,還有從交叉學科視角進行探討的。這些研究中既有理論上的分析和推演,也有實證上的假設和驗證,研究結果也不盡相同。并且,國內關于公眾參與環保行為的理論和實證研究還處于起步和發展階段,多數研究僅對國外的理論和研究進行引進和擴展,實證研究也不多見。本文將從行為科學的視角,對國內外有關公眾環保行為影響因素的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歸納和比較國內外公眾環保行為的影響因素,并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和展望。

    1公眾環保行為的界定

    環境是指的是人類的環境,一般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而本文的環境專指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人類周圍的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主要包括大氣、水、土壤、生物和礦物資源等等。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了解決現實或者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和環境的關系,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一切人類活動的總稱。環境保護的主體可以是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公眾等,而本文探討的是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這里的公眾是指狹義概念的個體公眾,并不是社會群體中公眾的概念。

    國內外都曾有學者對公眾環保行為的界定進行探討。Stern(2000)認為公眾環保行為可以分為四種:公共領域的激進行為,例如參與環保組織和示威游行等;公共領域的非激進行為,例如為了環保而請愿、支持環保法規等;私人領域環保行為,例如節約資源、綠色消費和垃圾分類等;組織的環保行為[1]。常跟應(2009)則從行為的動機和結果兩方面來理解公眾環保行為,認為一種情形是公眾有意識采取某種自認為能夠保護環境或節約能源和資源的行為,但是有時期望的結果與實際并不一致;另一種情形是從行為的結果方面,看某種行為是否是環保的,例如是否節約了能源[2]。本文認為,公眾環保行為是指個體公眾參與的有助于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資源、維持生態平衡的行為。

    2國內外公眾環保行為的影響因素

    2.1 國外公眾環保行為的影響因素在國外,很早就有學者關注公眾環保行為的影響因素了,他們從不同的方面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

    Maloney, Ward(1973)研究表明,社會公眾的受教育程度對其環境保護行為有顯著的影響作用[3]。Fortner(1978)的研究指出環境知識與環境保護態度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即公眾擁有的環境方面的知識越多,則其環境保護態度越堅決。

    Van Liere & Dunlap(1980)以年齡、社會等級、居住地、政治傾向和性別作為解釋變量,檢驗它們與環境關注程度的相關性,結果發現:年輕人比老年人更關注環境質量;社會等級越高,那么其對環境就越關注;城市居民比農村居民的更加關注環境保護;政治上傾向于自由和較為激進的人比保守的人更關注環境保護;女性比男性更為關注環境保護[4]。

    Borden(1984)發現個人對環境污染所持的態度與其環境行為的參與程度相關性最高。Oskamp(1991)發現具有較充足環境保護知識的公眾,更加傾向于表現出環境保護方面的行為。

    Guangnano,Stern,& Dietz(1995)認為,公眾環保行為是個人的環境態度變量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當情境因素中立時環保行為與環境態度的關系最為顯著;當情境因素極為有利或不利時,則會促進或者抑制環保行為的出現[5]。

    Brent(1996)對美國公眾環境態度和行為的調查數據表明:個人對環境的態度與其環保行為和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呈顯著相關;女性比男性更傾向于參與環境保護的行為;而且性別差異在高年齡者中表現更加顯著[6]。

    Stern et al.(1999)的研究表明女性有著更加堅定強烈的環境保護觀念,并且更愿意參與各種環保活動[7]。

    Hayes(2001)對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挪威等國家的調查數據分析表明,男性和女性在科學知識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但是性別差異在環境態度上卻不顯著[8]。

    Barr(2003)在對英國公眾環境價值觀與環保行為的調查研究中發現,環境價值觀對公眾的回收、再利用和減量化三種環保行為有顯著性影響,其中生態價值觀對減量化行為的影響要比其對另外兩種行為的影響更為顯著[9]。

    Stern(2005)把公眾環保行為的影響因素劃分為四種[10]:①情境因素,包括技術可得性、內嵌的環境影響、法律和規則制度要求、成本與收益、便利性、以及社會規范與期望等;②個人能力,包括財力資源、文化程度、社會地位、特定的知識和技能;③習慣和常規;④態度因素,包括個人價值觀、環保傾向、信念和規范、非環境的態度、對環保行為成本與收益的知覺等。

    綜合上述有關研究可知,國外公眾環保行為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社會等級、擁有的環境知識、環境價值觀、環境態度以及其它情境因素等。

    2.2 國內公眾環保行為的影響因素國內的學者也對公眾環保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理論和實證上的探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張世秋,胡敏,胡守麗和許士玉(2000)對我國6個中小城市的婦女的環保行為進行了調查分析,包括環境保護知曉程度、對環問題的境認知水平、環境保護意識現狀和環保消費行為等,結果表明她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水平和對環境環境保護的參與水平都比較低[11]。

    任莉穎(2002)通過對《全國公眾環境意識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職業特征以及環境知識水平等對公眾參與環保行為均有顯著的影響[12]。

    王鳳(2008)對陜西公眾環保行為的現狀和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發現環保重要性、環保知識、受教育程度對個人環保習慣和公共環保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性別差異在個人環保習慣中表現顯著,在公共環保行為中并不顯著;而收入、年齡、環保意義等變量對環保行為的影響不顯著[13]。

    錢淑娟,馬艷,劉文鑫(2008)在對游客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的調查中發現,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職業的人群,其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都存在顯著差異;而對于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間的關系卻不能得到一致結果,需要進一步的研究[14]。

    唐明皓,周慶,匡海敏(2009)關于城市居民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的調查結果表明:女性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的得分顯著高于男性;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在職業上差異顯著,教師、公務員、學生等群體的得分顯著高于待業者、工人和商人等;隨年齡的增大,環境知識、環境價值觀的得分逐漸減少,但是在環境行為和環境行為意向上,年齡的差異并不顯著;環境態度及其各維度與環境行為之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體現為環境態度越積極,環境行為越積極,其中環境行為意向的影響更為顯著[15]。

    李小紅(2010)對中國和美國公眾環保行為的研究發現,在中國影響公眾淺層次環保參與的主要因素是社會背景和環境意識,而影響其深層次環保參與的因素是性別、收入、居住地、職業等;在美國影響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行為的主要因素是婚姻狀況、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職業以及環境知識[16]。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國內公眾環保行為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環保知識、個人環保習慣、環保意識和環保態度等等。

    3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3.1 主要結論通過對國內外公眾環保行為影響因素相關文獻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歸納出其影響因素主要可以劃分為三類:情境因素、個人特征因素、習慣和態度因素。

    3.1.1 情境因素情境因素主要包括技術可得性、內嵌的環境影響、法律和規則制度要求、成本與收益、便利性、以及社會規范與期望等。

    3.1.2 個人特征因素影響公眾環保行為的個人特征因素主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社會地位、擁有的環境知識等。但是,關于這些個人特征因素對公眾環保行為的影響,學者們的研究結果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需要謹慎對待。

    3.1.3 習慣和態度因素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個人的環保習慣、環境價值觀、環保傾向、信念和規范、環境保護態度、對環保行為成本與收益的知覺等均是影響環保行為的主要因素。

    3.2 未來的研究方向根據目前國內外公眾環保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現狀,未來的研究可以在以下三方面進一步探討和完善。

    3.2.1 情境因素對公眾環保行為的影響機制情境因素是影響公眾參與環保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大多數研究依然停留在理論分析上,而關于情境因素與公眾環保行為間關系的實證研究還不多見。因此,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檢驗不同情境因素對公眾環保行為的影響機制。

    3.2.2 環境價值觀、環境態度以及環保行為等概念的建構目前的實證研究中有關環境價值觀、環境態度以及環保行為等概念的界定、建構和衡量都尚未取得一致看法,而且不少研究使用的量表并不是經過嚴格的量表開發程序得到的。這樣,將會大大降低研究結論的可信程度,也會使得不同的研究之間難以進行比較。因此,非常有必要通過訪談、預調查、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驗證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得出環境價值觀、環境態度以及環保行為等概念的建構和對應的量表,這將有助于其結果變量和影響機制的研究。

    3.2.3 跨文化的比較研究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它們對公眾的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雖然已經有學者注意到并開展了有關不同國家、不同文化間公眾環保行為的比較研究,但是目前該領域的研究還是不多,依然還有很多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參考文獻:

    [1]Stern P C. Toward a coherent theory of 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000, 56: 407-424.

    [2]常跟應.國外公眾環保行為研究綜述[J].科學?經濟?社會,2009,(1):79-83.

    [3]Maloney M,Ward M. Ecology:Let’s hear from the people: an objective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ecological attitudes and knowledge[J].American Psychologist,583-586.

    [4]Van Liere K D,Dunlap R.The Social Base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A Review of Hypotheses,Explan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80,44:181-199.

    [5]Guagnano G A, Stern P C,Dietz T.Influences on attitude behavior relationships: a natural experiment with curbside recycling[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995,27:699-718.

    [6]Brent S Steel.Thinking Globally and Acting Locally:Environmental Attitudes,Behavior and activism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6,47:27-36.

    [7]Stern P C,Dietz T,Abel T,Guagnano G A,& Kalof L.A value-belief-norm theory of support for social movements:The case of environmentalism[J]. Research in Human Ecology,1999,6(2),81-97.

    [8]Hayes B C.Gender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Environment:A Cross-national Analysis[J].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2001,54:657-671.

    [9]Barr S.Strategies for sustainability:citizens and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J].Area,2003,35:227-240.

    [10]Stern P C.Understanding individuals’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EB/OL].ELR:News and Analysis 10785,2005.

    [11]張世秋,胡敏,胡守麗,許士玉.中國小城市婦女的環境意識與消費選擇[J].中國軟科學,2000,(5):12-16.

    [12]任莉穎.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環境問題與環境意識[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13]王鳳.公眾參與環保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6):30-35.

    [14]錢淑娟,馬艷,劉文鑫.游客環保意識與環保行為探析――以南京中山陵景區為例[J].農業經濟與科技,2008,(12):9-10.

    第9篇:關于環保的知識范文

    關鍵詞:環保;英語教育;滲透 ;環保理念;必要性   

    一、           為什么要環保

    在當今的經濟社會,經濟高速的發展,環境也是高速的惡化,人和資源、動植物之間的矛盾是日益加增。一些典型的問題,比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逐漸上升,未來會威脅到很多國家;全球的森林資源被無節制的砍伐,一些動物的棲息地被破壞,造成某些動物瀕臨滅絕,動物的多樣性正在減少。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嚴重危害著我們的生活,將來也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和我們的后代,這些年一些報導的癌癥村就是最好的例子,由此可見環保是多么的重要。

    二、英語教育

    一些人認為英語教學是個語言類的專業學科,而環保教育應該是生物、化學等學科的教學任務,很顯然這種理解是狹隘的。英語是一門很有實踐性的學科,我們應該要求教師不要僅僅把經歷放在語言教育上,應該把它當做社會教育的一部分,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從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中,教育學生重視環保,高中課堂本來就顯得無味,把英語從語言學科轉換成半語言半社會學科,通過英語學習和一些實踐活動慢慢的掌握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又能開發學生的思維。環保觀念恰好是一個高素質人才的一部分。全國許多高中的高中教材中都涉及到關于環保這一問題的文章。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必要的環保教育是時代的要求。這些受教育的學生都是祖國的未來,他們也是未來的建設者。只有他們對環境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與嚴謹的態度,那么在他們踏入社會時,就會好好的權衡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時,在英語教學中去滲透一些環保教育也是培養高素質、環保的綜合性人才,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

    三、教學中滲透環保

       俗話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教師,當然是自己要做好表率。倘若自己都不能為學生做出榜樣,我們拿什么去教導他們。

        在課堂上,詞匯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因此把環保教育滲透到我們課堂上的詞匯教學中。例如:中國環保基本政策 the basic policie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環保執法檢查 environmental rotection law enforcement inspection、生物多樣性公約 Convention on iologicalDiversity等等,在教desertification、destruction等這類單詞時還可以讓同學們了解沙漠化的嚴重性,首都北京的沙塵暴天氣就是典型。通過環保教育,即擴展了同學們的詞匯量,又教育了學生們保護生態環境,一舉兩得。    在課本中,會話教育占重要的位置,在其中也是可以滲透環保教育的。讓同學們做一些社會調查,寫一些關于環保的文章,在課堂上做英語演講,一般學生都認為課本上的文章都很乏味,讓他們自己去寫文章,做演講,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口語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社會價值觀,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環保是全球公民的職責,而英語又是全球共同推崇的交流語言,通過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又讓同學們明白,學英語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要明白這門學科的實際運用所發揮的作用。    同時我們利用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作為環保教育的切入點,作為教師,要善于分析教材,教材的內容有限,通過滲透環保教育,讓學生擴展他們的閱讀范圍,對他們將來的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在課堂上也可以用英語講一些關于環保的趣事。    現在許多高中的新編教材都具有很強的跨學科性和時代性,都蘊含著豐富的環境保護教學內容。關于環保教育,有的介紹地球有哪些特點;有一些談到了人和動物之間有哪些依賴性,保護物種多樣性對我們人類自己的發展也有重要的意義;更有一些是介紹我們人類自己的活動,戰爭,還有一些犧牲環境換經濟發展的,他們破壞環境也破壞了一些文化遺產。所以我們不難看出。新教材的編者對環境的認識是很深刻的,他們旨在教導學生在環保上的認識,培養他們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價值觀。    在聽力教學中,多搜索一些關于環保的英語演講,讓學生在聽力方面不局限于課本教材的聽力和那些乏味的聽力對話。四、好的環保理念     環保理念是教育理念,在課程中會涉及到很多知識,因此在課堂上去滲透環保理念是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途徑。結合我們的教材,去激發學生們的環保情感,讓學生們從多個方面,多個層次,多個角度去了解環保,并且激勵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做到環保,只有我們行動起來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從日常生活開始,用環保為生活披上一件美麗的外衣。     在課堂中,認真的研究環保教育結合英語教學,將一些環保理念翻譯成英語,鍛煉能力也讓這些理念深入到我們的學生大腦中。五、環保的必要性     環境惡化是全球問題他,它需要全人類去關注它,作為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做一個有心人,時時刻刻的注意不要放過每一個教育的良好契機,要讓學生明白,環境的好壞關系到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未來后代的生活,發揮出同學們積極的情感,有效的去滲透環保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最大的限度的知識傳承和能力發展。六、結束語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對人的能力的培養,現代教育已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為綜合國力的基礎并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環保與每一個環節都密不可分,使環境更適合人類工作和勞動的需要,環境問題是中國21世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保護環境是保證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家利益,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資源環境基礎,使所有人都能獲得清潔的大氣、衛生的飲水和安全的食品。 所以生活中處處要環保,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職責是很顯然的。

     

     

    參考文獻

    [1]魯傳.資源與環境經濟學[Z].2001.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69成人免费视频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视频| 成人黄色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美国成人a免费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成成人看片在线|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短视频| 欧美xxxx成人免费网站|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