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經濟控制理論范文

    經濟控制理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控制理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經濟控制理論

    第1篇:經濟控制理論范文

    關鍵詞:井下排水;自動化控制;最優控制理論;水泵房;調度控制中心;遠程集中控制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P335 文章編號:1009-2374(2017)06-021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107

    1 概述

    我公司205水泵房負責將二、三、四水平涌水排至地面,共有MD450-60×10多級耐磨離心泵12臺。在205泵房安裝集中控制柜和就地控制柜、z像頭、正壓傳感器、負壓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流量傳感器、超聲波液位計等控制設備,實現泵房自動化控制。

    2 系統簡介

    2.1 205水泵集中控制柜

    集中控制柜為礦用一般型,型號為:KXK10/380,生產廠家為:唐山東潤自動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PLC為西門子CPU 317-2 PN/DP,繼電器選用施耐德品牌,斷路器、按鈕、指示燈等器件采用西門子品牌。集中控制柜具備低壓配電和自動切換電源功能,具備過流、漏電等保護。內置UPS,集控柜面板上嵌入15寸觸摸屏,型號為:PH24M(B),方便操作人員了解水泵房內設備運行狀況。

    集中控制柜作為排水自動化核心主要是根據水倉水位、峰谷時間、水泵效率等,實現水泵的合理啟停調度,達到安全、節能和無人化運行。

    集中控制柜PLC和就地控制柜PLC之間交換數據采用西門子工業專用Profibus-DP網絡,保證穩定性,集中控制柜PLC和就地控制柜PLC之間由以太網連接,可從井上對各個PLC控制柜進行遠程維護及編程,并且集中控制柜提供西門子以太網接口,將水泵房數據上傳到地面全礦井自動化平臺。

    2.2 205水泵就地控制柜

    每臺水泵旁邊安裝一臺礦用一般型就地控制柜,型號為:KXK10/380,生產廠家為:唐山東潤自動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PLC為西門子CPU 315-2 PN/DP,繼電器選用施耐德品牌,斷路器、按鈕、指示燈等器件采用西門子品牌。在與主站通訊失敗時,可以獨立完成單臺水泵控制過程。實現水泵的一鍵順序啟停、參數檢測、故障保護等功能,就地控制柜面板上安裝一塊10寸真彩觸摸屏,型號為:PH24M(B),方便顯示電機供電回路狀態、流量、水泵溫度、電流、功率等,并且就地控制柜內集成射流泵、真空泵控制回路和各電動閘閥配電控制回路。就地柜通過硬接線檢測閘閥狀態和輸出關啟命令,并將閘閥配電控制功能集成在就地控制柜內。配電裝置過流、過熱等相應保護齊全。

    就地柜集成PLC控制和繼電器搭接的硬接線控制兩種控制方式,就地柜面板除觸摸屏外,還應具有手動操作各閘閥的按鈕和指示燈。

    就地柜的操作模式有三種,通過旋鈕進行切換:

    檢修:檢修模式下,完全脫離就地柜PLC,采用硬件繼電器搭接回路控制各閥門、電機等設備,相互之間不存在閉鎖關系,達到PLC出現故障可以就地開水泵的目的。

    就地:該模式為每臺水泵的一鍵啟停,由就地柜檢測各類參數,自動PLC控制閥門、電機,實現水泵的順序啟動和停止,啟停命令由就地柜上的按鈕輸入。

    遠程:該模式與就地模式類似,不同的是正常啟停命令由遠程(集控PLC發出)。

    就地和遠程模式原則上由旋鈕開關確定,但當遠程系統采用應急授權時,可由軟件切換為就地柜的模式,而不受旋鈕的限制,確保在危急情況下的遠程控制。

    2.3 壓力傳感器

    采用電容式壓力傳感器,實現傳感器和變送器一體化設計。規格型號:GPD20(正壓),GPD100F(負壓),生產廠家為:唐山東潤自動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額定電源24VDC,輸出信號為4~20mA,防護等級IP54,正壓測量范圍為0~10MPa,負壓測量范圍為

    -100~0kPa。

    在每臺離心水泵的出水口、吸水口分別裝設1只正壓力傳感器、1只負壓力傳感器。

    2.4 水位傳感器

    超聲波液位計可采用二線制技術,二線制為:供電與信號輸出共用;規格型號:GUW10,生產廠家為:唐山東潤自動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超聲波物位計工作原理是由超聲波換能器(探頭)發出高頻脈沖聲波遇到被測物位(物料)表面被反射折回反射回波被換能器接收轉換成電信號。聲波的傳播時間與聲波的發出到物體表面的距離成正比。聲波傳輸距離S與聲速C和聲傳輸時間T的關系可用公式表示:S=C×T/2。適合各種腐蝕性、化工類場合,精度高,遠傳信號輸出,PLC系統監控。水位傳感器額定電源24VDC,測量范圍0~12m,輸出信號4~20mA。

    2.5 流量傳感器

    在每臺水泵的出水管路安裝一臺插入式超聲波流量計,產品型號:GLCS250/500,生產廠家為:唐山東潤自動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額定電壓AC127V,輸出為4~20mA,帶數字顯示。

    2.6 溫度傳感器

    每臺水泵各安裝兩個插入式PT100型溫度傳感器,安裝在每臺水泵的前軸和后軸位置,檢測水泵前后軸承溫度。產品型號:GWP200-C,生產廠家為:北京威斯特中航機電技術有限公司,將電機內部已有的預埋PT100信號及水泵兩個插入式PT100接入到就地控制柜PLC溫度采集模板上,并在就地控制柜觸摸屏上顯示每個位置溫度。

    2.7 防爆網絡攝像儀

    目前甲方已有型號為KBA127防爆型攝像頭5臺,生產廠家為上海山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防爆攝像頭額定電壓為AC127V。乙方負責防爆型攝像頭的安裝、接線、調試工作,所采用的視頻監控軟件必須與甲方已有的攝像頭配套。對205水泵房水泵、電機、水尺等進行實時監控,并能準確監視水尺的變化情況,利用工業以太網進行傳輸。

    2.8 視頻監視

    在地面集控室配置網絡硬盤錄像機,用于監視防爆網絡攝像儀視頻圖像并存儲。硬盤錄像機為網絡硬盤錄像機,32個網絡攝像機接口,配置21寸顯示器,用于視頻存儲查詢。

    2.9 上位機

    在地面集控室配置上位機,實現遠程監視、控制。產品型號:IPC-610H,生產廠家為:研華股份有限公司,處理器為i7-2600,內存4G,硬盤500G,顯卡1G獨顯,組態軟件選用組態王無限點。顯示器為三星22"顯示器。

    3 可實現功能簡介

    (1)現高效自動控制排水,達到無人值守的目的。集控室實現對205泵房的遠方監測和控制;(2)系統設置水泵的輪換運行功能,在滿足運行效率優先的情況下,調整均衡每臺設備的運行時間,實現水泵設備的輪換運行,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在特定季節能夠強制輪換運行;(3)研發基于最優控制理論的軟件程序,根據305、405水倉水位、用電峰谷段時間,實現排水優化,合理調度各水泵運行時間,達到分時段用電,“躲峰填谷”,節省電費支出,降低排水能耗,實現經濟運行;(4)檢測水泵及其電機的工作參數。如水泵流量、壓力、軸溫、電機溫度、工作電流、電壓等參數;(5)根據水泵及電機的運行參數,精確測算水泵的運行效率及工況,并適時對其進行調節,為水泵的維護保養提供科學依據,具有參數越限報警、故障報警以及自動保護等功能;(6)控制方式具有遠方控制(上位機監控控制)、現場手動(設備檢修或者調試用)和現場自動(按單一啟停按鈕或液位傳感器自動控制)控制三種方式的選擇,三種控制方式互相閉鎖;(7)生成各種生產報表及統計、故障信息、設備運行狀況等信息,可人工修改投入設備的各種參數;(8)安全性的保證能實時監測涌水變化率、水位情況,從而進行突水情況下的應急措施,如聯合開泵等,保證泵房及變電所的設備安全;(9)上位機界面,當設備出現故障時,無論處于任何畫面,均應自動提示報警,顯示報警信息(告警類型、位置、時間、歷時等),可以匯總各種運行及故障信息,打印各類報表、事故記錄、歷史數據、統計報表等,實現智能化管理運行;(10)排水自動化具有開放性,可方便地將其他軟件接入現有軟件,也可將此軟件方便接入其他軟件,擴展能力強。同時能將排水自動化納入公司綜合自動化平臺,實現遠程操作、監測監視。

    4 應用效果分析

    基于井下排水最優控制理論的控制程序的研究與應用以后,一是井下泵房排水系統符合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的井下排水泵房宜采用集中控制的要求;二是實現了有人巡視、無人值守的管控模式,減掉值班人員6人,按照每人每年5萬元的工資成本計算,每年可節約工資成本30萬元;三是在躲峰填谷工作方面取得很大效益,目前205泵房每天平均開泵時間為40臺時(其中,峰段開泵時間為4臺時,平段開泵時間為17臺時,低谷段開泵時間為19臺時),6kV水泵電動機額定功率為1120kW,額定電流為130.1A。據統計,1#水泵電動機每天啟動2次,9#水泵電動機每天啟動2次,7#水泵電動機每天啟動2次,每天205泵房水泵電動機啟動次數共計6次,根據現場實際情況,205水泵電動機直接啟動電流為額定電流的6倍,為780.6A,直接啟動時間至少為20s。

    205泵房“躲峰填谷”開泵,每年排水電費=1120×4×0.7739×365+1120×17×0.5407×365+1120×19×0.3250×365+1120×6×20×6÷3600×0.5407×365=759.17萬元。在未實現自動化控制以前205泵房每年的電費成本867.04萬元。應用自動化控制系統后,排水電力成本每年可節約成本107.87萬元,因此具有很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開灤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莊礦業分公司205泵房自動化改造設計說明書及技術要求[S].

    第2篇:經濟控制理論范文

    關鍵詞:工程監理; 進度;質量

    Abstract: quality, schedule and cost control is to decid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in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control scope, strive for progress and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is very importa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engineer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he main content progress supervision work.

    Keywords: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rogress; quality

    中圖分類號: U41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業的不斷發展,監理行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這類工程對環境的影響開始于勘探、選線階段,重點發生于施工建設期,到工程竣工驗收時,許多環境問題早已發生,尤其是對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濕地、珍稀動植物及其棲息地、自然景觀的破壞已不可逆轉。因此,需要環境監理對其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環境和生態影響問題進行監督管理。論文首先提出了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概念,明確了環境監理的工作范圍,并重點探討了施工環境監理如何開展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進度及質量控制。

    1環境監理概述

    環境監理工作是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工程設計中提出環境保護措施的關鍵工作,是對現行的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補充,對控制污染、減輕破壞、改善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環境監理應包括項目建設前期的咨詢、工程招標和施工期的環境監理。它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監理工程主體工程的各項施工行為應符合環保要求,如噪聲、廢氣、污水等排放均應達標,稱為環保過程監理,又稱為“環保達標監理”;第二,對保護營運和施工期的環境而建設的各環境保護單項工程進行監理,稱為“環保(單項)工程監理”,包括環保設施(如污水處理、聲屏障)、邊坡防護、排水、綠化等。

    總的來看,我國環境監理面臨以下問題:監理體制落后;由于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專業人員,環境影響評價的研究設計單位或高等院校,他們環保專業知識豐富,但工程監理專業知識較為薄弱;機構之間協調不夠;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覆蓋面小。在我國,國家一直是建設項目的投資主體,尤其是大型建設項目。環保意識不強。目前,環境監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業主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此外,在設計階段,工程設計方案本身沒有真正落實環評文件及批復的環保措施,在施工階段,部分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重質量、趕進度、輕環保”的思想比較嚴重,甚至個別施工人員對開展環境監理有抵觸情緒,經常和環境監理人員發生沖突。

    2施工環境質量監理控制

    1)制訂環境監理實施方案和實施細則等技術文件環境監理在施工準備階段,在進行深入工程分析的基礎上,參照環境監理大綱編制環境監理實施方案,作為此后開展環境監理工作的基礎文件。環境監理應在環境監理實施方案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分項、分部以及單位工程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環境監理實施細則,作為施工階段環境監理工作的依據。2)建立、完善工程環境管理體系。在實施環境監理的條件下,工程環境管理體系包括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建設單位的統一管理、環境監理機構的監督檢查以及承包商的環境保護等諸方面。3)工程設計管理。工程施工準備階段,檢查、會審工程設計文件是環境監理進行事前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對設計的臨時工程進行位置確認,如臨時棄渣場、臨時污水沉淀池等等,并初步分析其合理性。對設計的環保工程進行位置確認,特別是對聲屏障的位置確認,確保位置正確,充分發揮隔聲降噪的功能。依據施工圖對線位進行現場熟悉,發現施工中將會對其產生隱性環境影響的敏感點,確保環境監理方案制定的完整性。這是環境監理開展事中控制的重要環節。4)熟悉合同文件,明確補充問題。合同文件中往往有許多表示不很清楚的地方,如綠化工程中關于苗木的種類、標準、數量等,污水處理工程監理的收納水體狀況,處理裝置詳細說明,出水后的詳細去處等,聲屏障監理中的聲屏障材料,施工進度等。補充合同中未出現的一些環境保護的具體條款,增加環境監理工作的可操作性,提高環境監理的實施效果。5)加強施工工藝管理。對施工機械操作過程進行巡視,必要時及時進行監測,如噪聲、揚塵等。特別是拌和站設施檢查,主要是及時督促檢查己制定的施工工藝文件是否得到認真執行,是否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等,是否進行相關的除塵、降噪等要求,對不符合操作規程規定的操作及時糾正,及時整改,必要時上報業主部門,防患于未然。對工程施工中臨時用地的相關環境保護措施及恢復利用效果進行檢查,如使用臨時用地邊界的標志設置、施工便道的灑水降塵等等。工程臨時占地結束后施工單位進行恢復平整后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申請監理工程師檢查認可,可填寫《臨時工程檢查申請批復單》。6)監測。監測數據是環境監理開展工作的數據基礎,是環境監理的重要手段之一。7)工程驗收。環境監理要有效的進行工程質量控制,還必須嚴格做好工程驗收的質量控制。環境監理開展質量控制,必須通過各種監測、檢查手段,定性或定量的評價承包商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對于其中符合工程要求的應予以認可,不符合工程要求的則應視情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3施工環境質量進度控制

    3.1論證并分解進度目標,抓好宏觀總體進度控制

    要有效地進行工程進度控制,環境監理工程師必須對進度目標進行論證和分解,抓好宏觀總體進度控制。因此,對于承包商提交的施工進度計劃(包括年、季、月進度計劃)及施工組織計劃,環境監理工程師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論證進度計劃的合理性,對存在的問題和環境隱患應提出調整建議,這也是監理工程師進行事前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3.2嚴格控制工程進度

    1)表示各項工程的環境保護內容、尤其是關鍵控制節點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合理安排各主要工序,體現出相互銜接,其環境保護的側重點也應具備銜接性;有利于基本上均衡安排勞動力,盡可能避免現場勞動力數量急劇起落,這樣可以提高工效和節省臨時設施(如施工營地、臨時性建筑等等);例如:水利工程中的河道、庫區清理、開發都是在枯水期進行的;施工噪聲對環境敏感目標的影響有晝間夜間之分;2)在涉及動物遷徙時,需要控制夜間施工噪聲、燈光等。因此。環境監理參照各環境影響預防措施的背景進度條件,嚴格控制承包商施工進度。3)壓縮部分工作的持續時間:壓縮部分工作持續時間是在不降低環境質量標準為前提,把環境保護置于第一位的條件下,不改變工作之間順序關系,通過縮短網絡計劃中部分工作上的持續時間來縮短己被延長的工期。4)調整施工方案。如為了趕工期,減少后續工作對環境、工程質量的影響,原準備置于雨季過后施工的橋涵工程,可以提前至雨季施工,但為了減少雨季施工帶來諸多的環境問題和工程問題,如增加地表水污染、增加建筑材料垃圾、影響工程質量等。

    4結語

    環境監理是建設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逐漸惡化的今天,建設環境監理將發揮重要的作用。本文從環境監理的基本概念、特點以及工程項目管理三個方面論述了建設項目環境監理的意義,重點探討了施工環境監理如何開展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進度及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1]郭曉峰,李天威,彭荔紅.生態影響類建設項目實行施工期環境監理初探[J].自然生態保護.2004.12:44~45

    第3篇:經濟控制理論范文

    一、戰略成本意識觀念

    戰略成本意識見指企業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夠的重視,充分認識到企業成本降低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這種無窮無盡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須依靠組織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現代完整意義上的戰略成本意識。表現為:

    ①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從管理部門擴展到供應、生產和設計等各個部門,形成全廠全員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縱橫貫穿企業內部各部門的“組織化成本意識”。

    ②將降低成本從戰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從選擇開發項目種類、規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確立具有長期發展現的“戰略性成本意識”。

    二、科技驅動型成本管理觀念

    筆者認為,成本管理的環境是成本管理研究的邏輯起點,從目前市場環境來說,幣場已明顯進入了“微利”時期。因此,企業幾乎不可能依靠高價格獲取利潤。計劃體制下的“節能降耗”和單項成本管理等簡單的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因此,應樹立科技驅動型成本管理觀念,其主要特征表現為:

    1.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成本管理方法。傳統成本管理注重視有產品的節能降耗,成本下降空間極為有限。成本和利潤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常常是老產品虧本促銷、新產品高價難銷,不利于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科技驅動型成本管理重點是通過新產品開發、成熟產品的優化設計、新材料的運用、工藝技術的創新、設備技術的改進、員工素質的提高和采用計算機管理等措施,實現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學化,進而將降低成本與技術進步有機結合起來,由此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系統的企業成本管理框架體系。

    2.更加注重科技在擴大利潤空間的作用。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為增強競爭力,企業必須加快產品創新步伐,提升企業技術水平。科技驅動型成本管理成功的關鍵在于:企業產品創新在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的同時,創新所帶來的產出必須大于對創新活動的投入。為此,企業在實施成本管理時,特別強調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以市場為導向,實行科學的產品開發規劃和預算制度,通過優化企業資源配置,運用現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驅動為核心的成本管理體系。

    3.使企業生產組織更趨現代化,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驅動型成本管理很重要的特點在于,把企業的各種生產要素有機結合在一起,加快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型轉變;從注重物流管理向注重信息管理,按照信息化組織生產經營轉變;從“產—供—銷”的傳統管理模式向“營銷—開發—制造—銷售”的現代管理模式轉變,確定合理的組織結構和責任制以及完善的激勵管理機制。

    三、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觀念

    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以“重獎重罰”為主,它只強調管理企業的目的,而不注重達到目標的過程,忽視了人的主動性、創造性及作為一個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樹立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觀念,建立成本管理文化,仍有重要意義。其內容包括:

    1.樹立全員成本意識。向全體職工進行成本意識的宣傳教育,培養全員成本意識,變少數人的成本管理為全員的參與管理。

    2.調動職工成本管理的積極性。

    ①抓干部廉潔奉公,帶頭厲行節約,為職工辦實事,使職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②抓精神獎勵,使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中的優秀職工獲得耀眼的來譽。

    ③抓物質鼓勵,建立職工和企業的命運共同體。

    3.開發職工成本管理的能力。

    ①建設人才成長環境。一是心理環境建設,提高全體職工對“搞好成本管理,人才是關鍵”的認識。二是政策環境建設,企業在實行技術研究開發和管理創新中,出了問題應由領導承擔失誤責任,而取得成績時,榮譽、獎勵、署名權都屬于科技人員。三是物質環境建設,改善人才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保證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

    ②建立人才培訓體系。一是設立專職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制定以崗位培訓為主,以脫產培訓、專題進修為輔的教育培訓計劃制度等。二是在崗鍛煉,迅速提高職工成本管理的理論認識和技能。

    4.滿足員工不同層次的需求,創造一個各盡所能的氛圍,以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四、成本系統管理觀念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樹立成本的系統管理觀念,將企業的成本管理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強調整體與全局,對企業成本管理的對象、內容、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首先,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更強大的競爭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而應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產品的設計,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對產品的信息來源成本、技術成本、后勤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對顧客的維修成本、處置成本等應以嚴格、細致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如在產品設計階段推行價值分析,就是一種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其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非物質產品日趨商品化。與此相適應,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展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服務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

    最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的重心應由企業內部轉向外部,由重生產管理轉向重經營決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種決策成本也就成為企業成本管理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如相關成本、差量成本、機會成本、邊際成本、未來成本等。

    第4篇:經濟控制理論范文

    論文關鍵詞:孔子;希臘三賢;經濟倫理

    經濟倫理是人們在現實的社會經濟中產生,并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評價和指導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無論是我國還是西方,古代思想家就已對經濟倫理進行了初步和有益的思考。孔子的論述中蘊含著豐富的經濟倫理思想;同樣,享有“希臘三賢”美譽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也對經濟倫理進行了一系列的闡發,并且具有明顯的承繼關系,而三者經濟倫理思想中的核心觀點孔子均有涉及。

    基于這種考量,本文主要從兩個向度來論述孔子與希臘三賢的經濟倫理思想:橫向上,從中西比較的視域看孔子與希臘三賢的經濟倫理思想,以凸顯中西方重道德與尚理性這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縱向上,理性精神在希臘三賢的經濟倫理思想中是一以貫之的,正是有賴于如此持久的理性積淀,現代西方的經濟倫理思想比之我國才更加系統和完善。這種比較與分析,對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倫理道德問題有著不可忽視的參考意義。

    (一)

    蘇格拉底關于經濟倫理思想的論述雖少卻精,主要體現為:生存至上的職業觀,理性對待生產勞動和商業行為。

    色諾芬在《回憶蘇格拉底》中記錄了兩段對話,分別表明了蘇格拉底對待生產勞動和商業行為的態度。第一次是與阿利斯塔庫斯的對話。后者認為勞動是奴隸的事。蘇格拉底駁斥了他的觀點,認為“與惡人有關系而豐衣足食,與優秀的人一起卻貧困不堪這是沒有道理的”。第二次是與其老友耶菲爾的對話。耶菲爾因為年事已高以及戰爭的緣故陷入了困境。他寧愿依靠國家救濟和干粗話勉強糊口,卻不愿從事商業活動。而蘇格拉底認為“等到耶菲爾年邁之時,按照現在的方式就不可能養活自己”,因而他建議耶菲爾從事能使暮年生活有所保障的工作,而尋求商人的幫助可以使二者均得利。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蘇格拉底對商業并不像主流態度一樣一味排斥,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孔子對生產勞動和商業活動的態度與蘇格拉底不完全相同。首先,孔子認為,“君子謀道不謀食。”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諸侯、大夫、士不勞而食,庶人則必須靠勞動而生,即所謂“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因而孔子強烈反對君子從事農業勞動。其次,雖然孔子反對君子從事生產,但他并不一味反對經商,而是視具體情況而定。孔子不僅以商品自喻,即“我待賈者也”,還對子貢的經商行為予以默許,并將其與最喜愛的顏回相比,日:“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同時,孔子還認為仕魯的臧文仲“置六關”是不仁的,于是他說服魯襄公廢除六關。這反映了孔子主張自由貿易的思想。

    綜上可知,孔子認為“君子學以致其道”,故“君子不器”。但這并不代表孔子鄙視勞動。在《憲問》中孔子還贊美“禹、稷躬稼而有天下”,這成為我國“以農立國”的政治導向的倫理基礎。同時,孔子對于商業活動并不持一般的反對態度。但孔子深信,君臣庶下只有嚴守禮制,安于自己的等級名分,不互相侵奪,社會才能走向小康大同。可以看出,孔子是從階級倫常的維度來考慮經濟問題的。這與蘇格拉底的理路是正相反對的。蘇格拉底的經濟倫理充滿了理性色彩,他充分認識到,對人而言生存是根本,依靠自己的生產和經營獲得生存資源是明智的行為。由此可見,以理性作為德行的基礎,以理性統攝德性的生成,這是蘇格拉底的一貫主張。尼采將之稱為“蘇格拉底文化”,這種理性精神正是“希臘三賢”思想一脈相承的線索。

    (二)

    作為“精神上的助產±”,蘇格拉底對柏拉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經濟倫理也不例外。蘇格拉底說:“我們的需要越少,我們越近似上帝。”柏拉圖的財富觀正是受此影響而形成的。

    首先,柏拉圖承認“人人皆知財富是個巨大安慰,而且人人愛錢是因它所具有的有用性。”在此基礎上,柏拉圖將財富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是精神財富,第二等是肉體財富,第三等是物質財富。他認為把追求物質財富放在第一位是個人和城邦招致禍害的根源,這正是孔子所謂“放于利而行,多怨”的真意。在柏拉圖看來,財富與貧困都有惡的后果。財富將導致奢華與閑散,貧困則造成舉止的低劣。因此,他認為一個有理智的人,在追求財富上應當“注意和諧和秩序的原則”。

    其次,柏拉圖認為各個階層對待財富的態度應該不同。對統治階級來說,要把私有財產從他們的生活中徹底清除,這是柏拉圖財富思想的基石。在理想國中,統治階級即國王和護衛者“除了絕對的必需品之外”不得有任何財產,他甚至認為在“一個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國家,必須婦女公有,兒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而對被統治階級來說,卻并不要求其放棄私人財產。他的理由是“統治階級如果嗜好金錢與財產,他們必將腐敗。而生產階級成員就其本性而言必然有此嗜好,將不會急于篡奪統治者的位,置,因為這會妨礙他們積累財富”。被統治階級的責任和價值就在于供應統治階級以生活資料,以使這些人專心治國,這樣才能達致城邦的最大善。

    由此可見,柏拉圖的“理想國”宛如一部精心設計的龐大機器,個人不過是其中的部件,為機器的運轉而理智行動,其中的理性色彩可見一斑。

    孔子的財富觀主要表現為眾所周知的“義利之辨”,而孔子的“義”大致類比于柏拉圖的“精神財富”,“利”則相當于柏拉圖的“物質財富”,關于“義利”的關系,二者的觀點如出一輒。

    首先,孔子認為,君子“義以為質”,“義以為上”“。他優先考量“義”,認為這是君子與小人的重要區隔。具體又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孔子雖然“罕言利”,但他并不概否定利。他在肯定人性“欲富惡貧”的心理前提下,承認滿足欲望的合理性、正當性。他說:“富而可求-rE,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第二,倘若不能獲得富貴,或者必須通過“不義”的手段才能獲得,那么孔子則主張“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便是著名的“孔顏樂處”,表達了孔子安貧樂道的豁達心境。從這一點來看,孔子的“義利之辨”并不是抽象的道義論斷,因為他提倡在“有道”的時代,“君子”應該努力實現“富且貴”。這不僅是正當的,而且是必要的。

    其次,與柏拉圖類似,孔子對各個階層財富觀的具體要求是不同的。就國君而言,孔子認為應該只言義而不言利,“為人君,止于仁。”“國君乃天下財富的最高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國君的利就是義。就各級官吏而言,孔子主張不僅言義,而且言利。因為,“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官吏需要依靠俸祿來養家糊口。然而,官吏求“利”必須合乎道義,即君子“仕則不稼”、“不盡利以遺民。”就一般的平民而言,孔子主張求利、致富,但同時又要為他人著想,“富而好禮”,“富而好仁”。

    由此觀之,孔子和柏拉圖的財富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他們都認識到“義‘利”的分離是沖突的根源,于是都試圖通過重新整合的方式實現社會秩序的合理化。當然,二者所訴諸的途徑是迥然不同的。孔子試圖利用周禮,利用傳統風尚這種慣性力量,實現其重整現實社會秩序的政治理想,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社會秩序重建的成本。從這個角度看來,孔子的義利思想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因而成為歷代統治者穩定社會的有力思想武器和政治原則。而柏拉圖卻妄圖通過“至善”理念的指引獲致社會的整合。相對于孔子財富觀的政治實用性,柏拉圖的思想則更多地顯示出一種精神理性。在后者看來,人的思想和行為必須完全服從“至善”理念的指引。

    這種思想上的超越性,使他的財富觀最終進入宗教神學的窠臼,“理想國”成了彼岸世界的同義語,這是對蘇格拉底理性觀念的某種偏離和違背。而其學生亞里士多德則克服了柏拉圖思想中的這種烏托邦色彩,使蘇格拉底闡發的理性精神復歸正途。

    (三)

    為了阻止雅典奴隸制衰頹的趨勢,亞里士多德放棄了柏拉圖嚴格按照完滿理性來設計城邦的嘗試,以更加現實的態度加以研究。他的經濟倫理主要體現為分配公正。

    在柏拉圖看來,為了不讓人們因財富而爭斗,應該平均財產。但亞里士多德認為“人類的惡德就在他那漫無止境的貪心財產的平均分配不足以救治這種劣性及其罪惡。”也就是說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以“平等”為原則建立公正的分配制度。不過這種平等并不是絕對的,而是一種“不平等的平等”。它依據人與其所得之間的幾何比例,即按照每個人的貢獻分配其所應得。但在實際操作時卻難以避免按照身份或是財富來進行這種情況。當然,亞里士多德也意識到了,于是他又提出了“矯正的正義”,這是一種“平等的不平等”。它依循算術的比例,使得人們因損害行為而遭受的損失得到補償,不當得利得到糾正。由此觀之,亞里士多德已初具現代經濟學的理性視角,認識到分配屬于社會正義問題,通過這種補償和糾正就既不會使富者太富,也不會使貧者赤貧。這種折衷的辦法可以保證城邦的安定和繁榮。

    孔子對分配作過系統而精辟的闡述,不僅包括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主要表現為貧富差別問題),還涉及國家與個人之間的分配(主要體現為富國與富民的問題),這是亞里士多德分配思想所沒有的。關于如何處理富國與富民的關系,中國歷史上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的認識。概而言之,儒家主張輕稅富民,認為民富則國富;法家則主張重稅富國,認為民貧則國富。孔子認為“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這種輕稅富民的主張是頗有見地的。它雖然不能解一時之急,但卻是解決財政困難的治本之策。孔子思想的政治目標是經國濟民。“政在使民富”的思想則是其政治倫理在經濟上的延伸與運用。這是我國“民為邦本”思想的肇基。關于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孔子主張等級分配制度和“均平”原則。前者側重社會縱向結構的財富分配,即茍子所說“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貧富貴賤之等”。在孔子看來,只有符合社會等級秩序的分配才是“正義”的。后者側重社會橫向層面的利益分配,孔子認為“均無貧,和無寡”“才能“安無傾”。而“均無貧”絕不是在各階級之問實行平均分配,而是按等級實行差等分配。

    在等級分配以及“均平”的大原則指導之下,孔子還主張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權變應用。如主張對老弱病殘者進行撫恤救濟,使“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相當于今天的“再分配”,這是孔子“仁”的思想在分配領域的體現和延伸。同時,在《中庸》中還提出“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亦即主張分配與德性相匹配,這與亞里士多德按照德性、按照對城邦的貢獻進行分配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而言之,孔子的等級分配觀使人們在一個資源有限的等級結構中各安其位,和諧共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必須承認,在文明發展的一定階段,社會階級和階層的分化有其合理性,唯其如此,方可實現物質財富的積累以及形成專職于精神創造和社會管理的知識階層。從這個意義上看,這種等級分配觀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它與亞里士多德的“公正分配觀”具有某種一致性,只不過孔子的分配思想是一種規范性的論說,強調分配中的倫理要素,注重人際間的協調和諧。就工作方法和手段而言,這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而亞里士多德則從理性主義出發,提出了具體的分配方法,并且進一步提出了補救的措施,他強調分配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手段,從而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

    結論

    綜上所述,孔子的經濟思想中的倫理觀以道德為本位,并最終成為政治倫理思想的附屬物,從而弱化了學理內涵。而后來的西方學者卻秉承希臘三賢經濟倫理思想中的理性因素,并不斷加以充實,努力超越單純的善惡與義利之辯,豐富了其中的學理成分,從而導致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沒有在中國而在西方形成。這是值得我們深刻反省的一個問題,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孔子的經濟倫理思想,它對我們又有何啟示呢?

    其一,孔子及其后儒家,從不把經濟關系看作單純的利益關系,而是把它歸結為道德關系。他的經濟倫理思想,都屬于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安身立命之學,主張通過道德準則來調節人們之問的經濟關系,通過道德教化實現社會整體經濟關系的和諧。他不看重單純的物質財富的增長,而強調物質財富的增長是否符合倫理規范,是否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品質。其終極目標概言之便是“修已安人”,亦即通過“克已復禮”以達致“成仁成圣”的道德境界。這對于規整現代社會尤其是經濟領域的利益至上、道德失范等痼疾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孔子經濟倫理思想的積極意義。

    第5篇:經濟控制理論范文

    【關鍵詞】 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環境; 人力資源政策

    內部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發揮作用的基礎,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就必須注重對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和優化。美國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委員會的報告及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都把人力資源政策確定為內部控制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而且,在內部控制環境的諸多要素中,人力資源政策是促進、優化其他要素的基礎。內部控制環境的其他要素,如管理理念、權責分配、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等,都與“人”有關,都離不開人力資源政策的支撐。對內部控制環境中的人力資源政策及其影響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人力資源政策及其內容

    人力資源是指能夠作為生產性要素投入到企業運作與社會經濟活動中,并創造財富的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綜合。人力資源是所有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原動力,是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而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效率如何與人力資源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人力資源政策是包括人員選聘錄用政策、培訓與開發制度、員工激勵制度、評估考核制度、獎金福利制度、勞動關系政策在內的政策和制度群。科學的人力資源政策能夠保證企業所有成員具有一定水平的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是內部控制有效的關鍵因素之一。

    人力資源政策的基本內容在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制定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有明確規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第16條規定,企業應當制定和實施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政策,并且規定人力資源政策的基本內容應包括:(一)員工的聘用、培訓、辭退與辭職;(二)員工的薪酬、考核、晉升與獎懲;(三)關鍵崗位員工的強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崗位輪換制度;(四)掌握國家秘密或重要商業秘密的員工離崗的限制性規定;(五)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二、人力資源政策對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

    人力資源政策的各個環節都與內部控制環境各要素有緊密關系,從不同側面對內部控制環境產生影響。

    (一)員工的聘任、辭退和培訓對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

    1.員工的聘用對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

    單位在招聘新員工方面,既要考慮學歷、經驗及過去的成就,還要考慮其操守和道德修養。不僅需要進行筆試,還要進行深度的面談,甚至還把單位的歷史、文化和經營風格等項目,向應征者作深入介紹,以暗示對新員工的期望和囑托。在招聘管理人才時,會考察其是否具有前沿的、創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能否將這種創新帶入企業,使企業產生新氣象等。招聘董事會與審計委員會(或監事會)成員時,會考察其是否具有獨立的人格品性。招聘會計、出納等易發生舞弊的崗位人員時,考查其職業道德素養高低等。合理有效的招聘方式,能夠保證企業招聘到具有較高職業道德素質和足夠勝任能力的人員。大膽的選拔人才并給予足夠的資源,使其能夠完成所分配的任務,這是建立控制環境的基礎。如果企業的執行人不誠實或不能勝任工作,再好的控制程序也會失去作用,甚至會導致企業目標無法實施。

    2.員工的辭退與辭職對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

    企業中因人設崗現象的存在造成了組織結構的臃腫,那么辭退不具備勝任能力以及閑置冗余崗位的員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精簡組織結構。保證企業信息的順利流通,使內部控制的執行渠道得以改善。

    3.員工的培訓對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

    培訓是保證和提高員工職業素質和專業勝任能力的重要方式。對新員工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向員工說明單位對員工的要求,以及員工應達到的目標和應遵循的行為標準,即告訴新員工未來將扮演的角色及責任。對管理層員工的后續培訓可以更新其現有管理思想、理念,從而更新其管理方式。對基層員工的培訓,可以提高其技術技能、處理問題能力等,以保證其能夠勝任相應的工作崗位。對全體員工在企業價值觀方面的培訓,能夠使企業文化滲透到每個人的思想當中,使每個人在企業價值觀上都有一種認同感。通過培訓能夠使員工了解應遵循的工作職責、行為要求及業務流程,幫他們熟悉應該掌握的崗位技能、工作內容和工作標準,使其更好地履行職責。后續教育能幫助提升員工適應發展中的環境的能力。這樣能夠提高員工對內部控制措施執行的自覺性,也就有助于推行企業的計劃,達成企業的目標。如果員工的業務勝任能力和道德素養低下,其理解和執行內部控制措施的能力就差,就會影響到內部控制措施的效果。

    (二)員工的薪酬、考核、晉升與獎懲對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

    績效考核結果是企業員工積極工作成果的一個體現,科學有效的考績機制,可以使員工的工作成果被充分認可。在員工績效的基礎上,根據績效結果有區分的確定其薪酬并對其進行適當的激勵,則員工的積極性、滿意度就會得到提高,其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也會增強。反之,如果員工看不到自己對企業的貢獻,又得不到應有的優待,找不到對于企業的歸屬感,人才自然流失頻繁。另外,對違反預期行為者進行懲戒,并且將不予姑息的信息傳達到全體員工,可以從反面加強對所有員工的內部控制教育和道德培養。

    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誘人的薪酬和激勵政策一方面能夠吸引人才,包括引進具有先進管理思想、理念的管理者。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現有員工的積極性。員工必然會在現有表現的基礎上投入更多的熱情,擁護企業各項制度,其中當然包括其對企業內部控制章程的遵守,也即提高了員工對企業內部控制措施的執行力。如果缺乏有效的考核機制及相應的獎懲措施,或者未將這些措施制度化,就會削弱員工執行內部控制措施的自覺性和警覺性。

    (三)關鍵崗位員工的輪崗制衡對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

    從企業內部控制角度看,企業內部各崗位中尤以內部審計部門最為關鍵。內部審計是設在企業內部的監督部門,行使獨立的監督責任。要使內部審計人員始終保持獨立性,除了適時的培訓和嚴格的制度規定外,實行定期的崗位輪換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內部審計也是內部控制環境的組成要素之一,關鍵崗位員工輪崗制度是保證內部審計獨立性的有效方法。

    另外,權力的存在是舞弊發生的條件,在權責明確的前提下,會計、出納等關鍵崗位的人員也應適時地進行崗位輪換,避免因某崗位人員權力結構保持太久而形成一種非法定的“統御權”(管理學概念,指因為人員的特殊品格、個性而形成的權利),從而放大其職權,增大舞弊發生的風險。授權及責任分配方法也是內部控制環境的組成要素之一,通過定期的崗位輪換就在制度層面上限制了關鍵崗位員工的非法定權力,降低舞弊行為發生的風險。

    (四)對掌握重要商業秘密的員工離崗的限制性規定對內部控制環境的影響

    商業秘密是企業投入了一定的時間、資金和精力而得來的,對企業具有實際的或潛在的經濟價值和競爭優勢。該商業秘密被他人不正當地披露或使用,就會給企業的合法權益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甚至可以導致企業經濟效益的直線下降而最終破產。為保證商業秘密不被侵犯,從內部控制的角度而言,就需要在人力資源政策上加以規制。對掌握重要商業秘密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守商業秘密的人員,一方面要求其在本單位任職期間履行對企業的忠誠義務,保守企業的商業秘密,不得在與本單位競爭的企業兼職或任職;另一方面,應當依法約定掌握重要商業秘密的員工在離職后的特定時間和特定地點內不得從事與原從事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業務,或創建與原單位競爭的企業。對掌握商業秘密的員工離崗的限制性規定本身就屬于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方面,而且其與內部控制環境要素中的權責分配相聯系。

    總之,人力資源政策的各個環節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其從不同側面在不同程度上對內部控制環境的其他構成要素產生影響。良好的人力資源政策不僅有利于提高員工的素質,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性,還有利于凈化內部控制環境,節約內部控制成本,彌補內部控制缺陷,并最終實現內部控制效果。

    三、建立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政策,優化內部控制環境

    一個系統、科學的人力資源政策能夠促生一個高效的內部控制環境,無效的人力資源政策則可能導致內部控制環境的其他組成要素失效,使內部控制無效。要建立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政策需要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主要環節入手。

    首先,把好選人關。企業應有完善的招聘與選拔方針及操作性程序。應當制訂詳細的人力資源需求計劃,并定期在組織內部進行崗位職位分析,確保各崗位都能配備有足夠勝任能力的人員。選拔和聘用員工要嚴格全面考核其德、才等綜合素質,尤其要重視其道德素質和再學習能力。

    其次,做好培訓和后續教育。培訓的目的是提高員工的素質和技能,使員工能適應問題的變化、新問題出現及問題復雜程度提高等方面的變化。無論采取什么樣的訓練方式,均要使員工有能力與發展中的環境相適應。

    再次,定期考核、獎懲分明。通過科學的績效考評對員工實施晉升和獎勵,不僅是對符合企業價值行為的承認、鼓勵,也是培養員工企業忠誠度與歸屬感的重要途徑;對于違反內部控制要求的員工要嚴懲不貸,加強對所有員工的內部控制教育和道德培養。

    最后,加強對關鍵崗位的管理。對會計、出納、內部審計等關鍵崗位,一定要建立嚴格的輪崗制度并切實執行,對涉及企業重要商業秘密的員工要做好在崗時的忠誠教育,并對其離崗依法作出限制性規定。

    【參考文獻】

    [1] 黎明梅.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因素思考[J].財會通訊(綜合),2009(12).

    [2] 李琳娜,胡偉濤.企業內控管理的四大難點及解決方案[J].審計研究,2005(5).

    [3] 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S].2008.

    第6篇:經濟控制理論范文

    關鍵詞 自我控制 認知神經機制 沖突理論指向 動機理論指向

    中圖分類號:B8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20

    Self-control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Research

    based on Conflict and Motivation Theory

    WANG Yanfei[1], ZENG Jiayong[2]

    ([1]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2]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 Self-control mechanism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fruitful, but did not reach a unified consensus. About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of self-control study based on two theories: the conflict theory that self-control is to coordinate the efforts of individual thoughts, feelings and behaviors conflict, by the harmonization of the brain responsible for the information conversion process, the anterior cerebral cingulate return (ACC) is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activation performance; motivation theory point to consider trade-offs involved in motivation and goal setting effort to achieve the goal to pay, which is the main content of self-control, and the prefrontal cortex (PFC) is responsible for reward characterization, goal setting and behavior are associated with its activation.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heories point to consider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bearing in mind the impact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different cultures of self-control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Key words self-control;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conflict theory point; motivation theory point

    0 引言

    自我控制是指個體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緒和行為的一種心理機能。它是人類個體能動性的主要表現。

    由于自我控制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它包括情緒、動機、認知和行為等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大多數的研究者都只能選擇其中的一個方面來進行研究,而且為了自己的研究目的而對自我控制進行不同的界定,從而導致研究成果雖然多,但卻顯得支離破碎,不成體系。隨著認知神經研究技術(如ERP、fMRI)的發展,目前除了可以從心理層面和行為層面研究自我控制以外,還可以從認知神經這一層面來加以研究。這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大進步,我們不但能夠研究腦損傷病人來獲得數據,而且還可以研究正常人心理現象的腦神經發生機制,為統一自我控制這種支離破碎的研究局面提供技術方法的支持。

    目前關于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的研究方興未艾,大多數研究都是在沖突理論指向和動機理論指向的指導下進行的。沖突理論指向認為自我控制是個體協調思想、感覺和行為沖突的努力,并由大腦統一協調負責信息轉換(Krug & Carter,2010);動機理論指向認為自我控制是認知和行為被用于完成內部目標的過程,而動機指向影響目標行為。本文將主要介紹在這兩種理論指導下的有關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探討未來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的研究方向。

    1 沖突理論指向下的自我控制認知神經機制

    1.1 沖突理論指向下的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的早期發現

    上世紀60年代就有人指出當前的沖突通常會導致知覺性選擇的補償調節以減緩沖突,從此引發了大量的研究。Schneideran和Detweiler(1988)明確指出了沖突與控制的聯系,即一個中央控制系統在一系列的加工模塊中調節著信息的轉換,當沖突發生在要聚合成一個模塊中的信息之間時,控制將被納入。

    隨著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確鑿的證據證明沖突管理在人類認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沖突的發生會激發大腦的前扣帶回(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的活動。Posner和Pardo(1990)等人通過神經成像的研究證明ACC腦區負責認知控制。

    Carter等人(1998)做了大量的Stroop色詞實驗后推測, ACC檢測沖突反應(高沖突單元中的正確反應和錯誤反應的單元)并通過發送更多需要的信號間接作用于認知控制,以保持在將來不一致任務中的表現和避免進一步的錯誤。Botvinick(2001)用ERP實驗證明了以上的推論。無論是錯誤的反應還是高沖突單元中的正確反應,都會產生高沖突的反應水平和背側ACC的激活之間的聯系。但是在這兩種情況下,背側ACC激活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在錯誤反應中,激活的高峰是在反應作出以后,而在正確反應的情況下,激活的高峰是在反應之前。 同樣是用ERP來測量,Van Veen和Carter(2002)在Eriksen Flanker Task中,發現預測錯誤的ERN負波和預測正確反應的N2波都出現在相同的ACC區域。這就意味著沖突理論可以解釋背側ACC的激活與高沖突正確反應單元和錯誤反應單元之間的關系。

    為了作進一步驗證ACC是負責行為選擇還是負責沖突管理或者兩者兼備,Botvinick(1999)用fMRI設計了一個Eriksen Flanker Task實驗。實驗的結果證明了ACC是負責沖突管理的腦區。隨后Carter等人(2000)用Stroop色詞實驗再次證明ACC負責沖突管理。

    ACC是負責管理沖突的腦區,那么哪一個腦區是負責控制的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Macdonald等人(2000)用事件相關的fMRI設計了一個將任務分為準備期和執行期的Stroop色詞實驗。實驗證明:背外側前額葉(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的納入會減輕ACC的激活強度,并且個體 會在隨后的不一致任務中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作出反應。顯然,在Macdonald等人的實驗和后來的研究都證明ACC要納入DLPFC來進行自我控制。

    以上是沖突理論指向下的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的發展脈絡。沖突理論指向下的自我控制認知神經機制:ACC與其說是直接作用于控制不如說是負責調節沖突,如果沖突水平很高而需要更多的控制,ACC就將DLPFC控制系統納入進行控制以保持行為的表現,達到個體的目標。

    1.2 沖突理論指向下的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新近成果

    沖突理論從形成到現在已經超過了10年,得到越來越多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的支持,而且被應用于更廣泛和更高級的認知控制領域。

    最近的研究(Walsh等人,2011)表明,ACC的激活,除了會引發DLPFC的激活以外,還會預示著前額注意認知神經系統的激活,從而使被試在實驗任務中表現得更好,即有更好的自我控制的表現。因此,他們推論ACC與注意認知神經系統在自我控制中是相互作用的。

    沖突理論和ACC所扮演的角色正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情感和社會認知領域。在情感領域,有的研究者認為認知和情感功能是由ACC的不同部位負責的,Spunt等人(2012)用fMRI實驗證明背側的ACC不但負責個體的認知控制而且還負責個體的負性情感控制。而在社會認知領域,研究證明ACC的激活則預示著隨后態度的改變。

    2 動機理論指向下的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

    動機理論指向下的研究者認為自我控制是認知和行為被用于完成內部目標的過程,包括目標的設定、策略的制定、具體措施的實施和行為的執行。動機涉及到權衡行為的利益和損耗,決定哪種行為是最好的,設定為了最終目標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因此動機是自我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動機不但對外顯行為產生影響,而且還對認知和認知控制過程產生影響(Locke & Braver,2010)。

    2.1 社會與人格心理學中的動機

    社會與人格心理學家認為,個體變量(如目標、人格與情感等)和任務變量都會通過影響獎懲對動機產生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是相互的。Heggestad 和 Kanfer(2000)認為個體完成他們的目標主要依靠“動機技術”,動機技術包含了追求目標完成和任務堅持的資源,同時這些技術是會隨著時間而發展的。

    人格心理學家將研究的焦點放在人格差異方面。如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人,不但影響個體怎么看待自己和自我印象而且影響個體的動機。在自我差異(理想自我、應該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的差異)理論的基礎上,Higgins’和Freitas(2001)認為個體關注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的差異,預示著其關注自我提升;而關注應該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的差異則預示著其關注自我妨礙。關注自我提升的個體更傾向于獲得獎賞,因此他們會尋找更多的有利目標,而關注自我妨礙的個體則會更傾向于避免消極結果,因此他們會更多地尋找有害的目標。

    2.2 神經科學中的動機與自我控制

    早期的研究認為多巴胺是會引起人和動物興奮的化學物質,但是Salamone(2002)經過試驗研究后都認為,多巴胺在動機中的獎賞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具體是什么角色還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有的認為多巴胺引導獎賞行為,有的認為作用于動機特點,還有的認為作用于尋求獎賞。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可以推測受多巴胺影響的大腦邊緣系統(如伏隔核NAcc、基底核等)和內側和外側前額皮層(medial and lateral frontal cortical regions)都與動機有密切的關系。有研究指出,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PFC),尤其是PFC中的前額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OFC)是專門負責獎賞表征的。獎賞表征是指保持獎賞的種類和價值的信息,它將指引個體在面臨選擇時直接比較并引導自身資源傾向于最佳的獎賞或選擇。例如,當一個人面臨著一個冰淇淋和看一個小時的好書時,他會考慮他的內部狀態(是否饑餓),對這兩個獎賞的喜好的評估,考慮這兩個獎賞的價值等等。而這一系列的自我控制功能都是由OFC很好地完成(Montague & Berns, 2002)。

    在有人認為PFC與獎賞的相關過程有關時,Leon 和 Shadlen(1999)則進一步認為DLPFC(背外側前額葉)的激活與獎賞有關。他們在一個有關保持目標信息的短時工作記憶的認知實驗里發現,當刺激線索呈現出如果表象正確就有獲得較大獎賞的可能性時,DLPFC的激活得到增強。

    2.3 認知神經科學的動機與自我控制

    在社會人格和神經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很多認知神經的心理學家發現動機對于個體的控制行為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他們從動機的角度來考慮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

    2.3.1 認知控制過程的神經機制

    米勒和庫恩認為,自我控制被應用于注意保持、設置任務、準備任務、干擾與阻礙等,而這些都被證明了由PFC(前額皮層),特別是LPFC(側前額皮層)負責。他們認為最關鍵的是前額皮層能保持有關目標的信息,并在盡量減少干擾的情況下完成目標。

    Taylor等人(2004)的研究證明,無論是增加任務的要求還是獎賞,都會增加DLPFC的激活程度。由此可以得出如果要保持或改進行為表現,就需要增加更多的注意。

    Sarter等人(2006)認為動機的關鍵在于保持注意,特別是在干擾和雙任務等條件下。他們認為ACC負責檢測沖突,然后要求增加注意的努力,接著右側前頂葉神經網絡和前注意神經網絡就會進行認知控制以減少沖突或干擾。

    動機激勵可以通過影響控制的功能來改進個體的行為表現。Locke and Braver(2008)通過一個腦神經成像的行為實驗觀測到LPFC的激活可以保持與任務相關的目標(與米勒和庫恩的實驗結果一致),而當在獎勵條件下,即如果表現好就有金錢獎勵,就會有幾個腦區的激活來保持認知控制功能。它們分別是右側LPFC,右頂葉皮層(parietal cortex),右下額葉皮層(inferior frontal cortex,RIFC)和左背側的ACC。右側LPFC和右頂葉皮層被認為是調節注意保持的核心腦區(Posner& Petersen, 1990),RIFC負責認知抑制或抑制無關刺激、記憶和反應的腦區(Aron, Robbins, &Poldrack, 2004),最后,ACC被認為負責檢測和解決干擾和沖突的腦區。綜合以上各個腦區的功能,就可以推論,以上各腦區的活動增強就反映更強的認知控制,即被試在動機激勵的情況下,爭取行為表現以獲得最大的報酬。

    2.3.2 任務相關的認知神經機制

    隨著研究的深入,有研究者認為,不同的認知實驗任務會激活不同的腦區,這是因為注意的分配引起的不同,而獎賞會將這種效應放大。

    在一項空間注意研究中,Small 等人(2005)發現在獎賞和懲罰這兩種條件下,后扣帶皮層(the 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在激勵條件下出現了更強的激活,由此推測這一區域是連接動機與空間注意控制的腦區。

    Krawczyk等人 (2007)在一項研究中,將實驗任務分成知覺場景和面孔兩種,同時給被試呈現場景和面孔兩種刺激,要求被試注意其中一種刺激而忽略另一種刺激。實驗結果顯示,在相關腦區的活動強度會因為注意其中一種刺激而增強,因為忽略其中一種刺激而減弱。

    結合以上兩種思路,Berkman等人(2012)考慮結合認知控制過程和任務相關的認知神經機制對目標追求過程的認知神經機制進行研究。他們首先將目標追求過程分為目標保持、行為管理和反應抑制三個過程,然后設計能區分這三個過程的相關任務的fMRI實驗來檢測各自的認知神經機制和相互作用。他們認為這樣的實驗更符合我們的現實生活。或許,他們為我們未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3 小結與展望

    通過比較兩種認知理論指向下的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發現ACC和PFC是它們共同的腦神經區域。這與他們的理論基礎是相關的。自我控制的實質就是管理和解決沖突,而自我控制的過程又包括目標的設定、策略的制定、具體措施的實施和行為的執行,在這四個過程中都包括了各種垂直性和水平性的沖突。因此,自我控制既包括沖突的協調,又包括動機的完成過程,它們可能由某些相同的認知神經基礎負責。

    通過比較除了發現它們具有相同的認知神經機制以外,還可以發現它們的研究范式是不一樣的。沖突理論指向下的自我控制研究大都采用Stroop實驗任務,動機理論指向下研究者則大都采用認知信息加工的一些實驗任務來研究自我控制。實驗任務的不同,導致兩種理論指向下的認知神經機制產生差異的可能性增大。

    因此,未來對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的研究有值得深入的地方。

    首先應該整合兩種理論指向。在研究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時,不應單純地從一種理論指向出發,而是全面考慮兩種理論指向,形成一個整合的理論模型,以統一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在這基礎上,積極尋求一個全面包括沖突和動機的實驗研究范式。在尋求這種全面的研究范式時我們可能需要考慮一些生態因素。

    其次,關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注個體差異。大多數的認知神經研究都只關注不同個體間的共同效應,關注因實驗操作而引起的變化,而個體間差異引起的變化則常常被認為是錯誤的變異 (Thompson等人, 2005)。在那些不需要的腦區的變化(如果不是被個體引用就會消失的變化),可能會對完成實驗有很大的幫助。這些變化可能涉及到動機,動機越強就需要更多的資源去獲得獎勵或避免懲罰。而這種運用會因為個體的不同而不同(Locke & Braver, 2008)。因此,結合沖突理論指向和動機理論指向的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來研究穩定的人格特質怎么調節大腦的活動應該是未來研究自我控制的一個新的方向(Vohs等人,2012)。

    最后,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可能會存在文化差異。在上世紀90年代楊忠芳就指出,中國人的“自己”與西方的“自己”是不同的。中國文化注重個人的內傾性,要求個體“克己復禮”,而西方文化則注重個人的外傾性,要求個體表達、表現及實現“自己”。在中國人的自我與西方的自我之間的差異的實證研究方面,朱瀅和張力(2001)通過自我記憶效應的實驗研究,證明中國人的自我與西方的自我是存在差異的。在實驗中他們發現中國人的自我記憶與有關母親的記憶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而西方人則不存在這種情況。由此他們推斷中國人的自我與西方的自我的神經機制是不同的。因此,中國人的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可能會有別于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人的自我控制的認知神經機制。

    第7篇:經濟控制理論范文

    【關鍵詞】契約理論;企業內部控制;財務危機預警;耦合

    風險是企業運營和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問題,如果不能對風險作出準確的判斷和應對,就可能給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嚴重時甚至會使企業走向破產。所以,加強對風險的識別和控制十分必要。內部控制和財務危機預警是企業對風險進行管理的重要措施,提高兩者之間的協調配合,對于保證企業良好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基于契約理論的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危機預警耦合關系

    1.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危機預警的不足

    首先,在企業內部控制當中,雖然建立了相應的風險管理框架,但是在此框架當中,卻沒有對風險的明確劃分和深入了解,整個風險管理框架并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限制著企業內部控制的進步。

    其次,在財務危機預警當中,雖然許多企業都嘗試著建立財務危機預警體系,但對財務危機預警體系的影響因素或者運行的環境等并沒有準確的概念,只是死板的按照理論內容進行預警,自然也就無法保證財務危機預警的效果。

    2.契約理論視角下的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危機預警耦合關系

    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危機預警針對的對象都是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所以,對風險的本質屬性進行認識十分必要。

    在契約理論視角下,風險是有契約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所有的契約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足之處,“完美契約”是不存在的,而對契約的完善是需要花費大量成本的,還有部分契約是隱含性質契約(比如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契約),這些契約所花費的成本更高,因此,企業的所有契約都存在不完全性,這也是企業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

    從本質上來說,企業的內部控制和財務危機預警也屬于契約的內容,其本身也受契約不完全性屬性的影響,但是,這并不會對降低企業契約的不完全性造成妨礙,兩者合約內容的差異,使其具備了不同的補充形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不完全契約進行補充,也就是降低企業的契約風險。

    綜上所述,在契約理論基礎上,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危機預警在出發點上是相同的,即通過契約補充作用來對風險進行控制。所以,是可以將兩者納入到同一企業管理風險框架之中,也就是兩者之間是可以耦合的。

    二、基于契約理論的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危機預警耦合分析

    1.在事先契約階段的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危機預警耦合分析

    事先契約階段發生在企業的投資過程中,在事先契約當中,約定了投資交易的相關規則和最有產權基礎,有效避免了由于交易規則不明確、產權不清等問題引發的經濟風險。

    事先契約的制定是受企業內部控制影響的,在制定事先契約前,內部控制機制的存在會對契約的合理性、完善性等進行多方面的分析,然后通過授權的方式完成契約的簽訂,起到控制投資風險的效果。

    但是,事先契約本身具有不完善性,這種不完善性的核心在于專用投資問題,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用投資的效率問題,在不同的治理結構下,專用投資的效率是有所差異的;同時,企業內部交易可以節約成本,而外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外包和內部一體化之間效率取舍平衡也是影響專用投資風險的因素。二是專用投資會受信息基礎和主觀因素影響,專用投資是對未來預期之后選擇的投資方式,其依賴的信息不可能實現完全對稱,不同的決策者其主觀思維也有所差異,這些都可能會引起專用投資風險。

    事先契約的這種不完善性決定了風險是必然發生的,在專用投資問題上,內部控制的約束力是相對薄弱的,并無法完全準確地評估出風險的大小、發生因素等。此時,就需要利用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來補足,針對專用投資可能發生的風險問題,設置相應的預警參數,及時發現風險并進行解決,有效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或由風險引起的損失。

    2.在事后階段契約問題及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危機預警耦合分析

    在企業完成投資和初始契約之后,在事后的經營過程當中,經營者需要根據事后發展狀況來做出進一步的決策,實現投資收益的目的,但是,受事先契約的不完整性影響,可能會引起敲竹杠風險問題,其發生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約定初始契約后,交易方通過侃價能力變化來影響轉移價格。二是交易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在契約約定的內容已經無法適用,使企業出現與契約初始意愿相違背的行為。

    針對竹杠風險問題,需要企業在事先簽訂產權契約,但是,產權契約中包括一個重要假設前提,即產權執行成本為零,這是實際中無法避免的成本,所以,為彌補這種不足,就需要利用其它契約來進行不足,實現對風險的控制。

    而從契約理論角度來看,企業內部控制還是財務危機預警,都可以當作不完全契約的一個補充,而在大部分情況下,這種契約是隱藏在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中的,只有在遇到直接有關的風險時,才會體現出其契約的本質,即本身是作為契約存在的,也是對契約的補充。故而,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危機預警都在沒本質上是相同,可以彼此相互耦合。

    三、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的內部控制與財務危機預警是企業風險控制必不可少的手段,對于降低企業風險、保證企業未來良好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契約理論基礎上,可以得知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危機預警在本質是都是一種契約形式,也是對契約不完全性的一種補充,兩者之間存在著耦合關系,可以將其統一在風險管理框架當中,針對彼此存在的不足進行相互補足,從而有效提高企業對風險的控制水平。

    參考文獻:

    第8篇:經濟控制理論范文

    關鍵詞 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 發展 應用

    中圖分類號:TB114.3 文獻標識碼:A

    控制理論雖然起源于英國18世紀的技術革命時期,但是卻在二十一世紀被廣泛應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被廣泛的應用于相關工程企業當中。在本篇文章里,筆者不僅分析了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發展,還探索了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應用前景。

    1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發展

    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帶動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想讓科學技術得到完善和發展,就必須得到控制工程與控制理論的支持。如今,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前景下,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歷史發展時期,分別是第一歷史發展時期、第二歷史發展時期、第三歷史發展時期,在下文里,筆者針對控制工程和控制理論這三個歷史發展時期進行分析探究。

    1.1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第一歷史發展時期

    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第一歷史發展時期在20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期間,在這第一歷史發展時期中,掀起了一陣古典控制理論的熱潮,該古典控制理論不僅解決了單輸出問題,還解決了單輸入問題。該古典控制理論是以傳遞函數特性分析法和頻率特性分析法作為參考依據,對系統層面進行相關研究,控制理論主要研究的系統是線性系統。通過分析非線性系統不難發現,該系統所使用的分析法為相平面法,使用的個數一般不會超過兩個,將該控制理論應用于系統的生產當中,可以有效地解決單輸出和單輸入等問題。

    1.2控制工程與控制理論的第二歷史發展時期

    控制工程與控制理論的第二歷史發展時期在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期間,第二歷史發展時期為空間技術的應用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中,計算機技術和控制工程之間相互融合,并且控制工程的性能得到了優化。從而有限地實現了分析設計,除此之外,還促進了多輸入、多輸出和非線性等系統的完善,使控制模式得到更好的優化,是現代化控制工程與控制理論變得更加完善,更加科學。

    1.3控制工程與控制理論的第三歷史發展時期

    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第三歷史發展時期在20世紀70年代到當前,控制工程與控制理論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從而逐漸趨向成熟。不管是系統的整體設計,還是系統的結構方案,都顯得非常的成熟,并且還能夠完成協調處理和分解方法的相關理論性基礎研究。智能控制相關理論是基于控制理論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開拓,讓其完成了信息的傳遞以及控制,使得人們的活動更加便捷。目前,控制理論與及控制工程不僅具備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還具有一個非常好的應用前景。

    2控制工程與控制理論的應用

    控制工程與控制理論的應用核心為:以控制最優為前提,充分滿足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相應約束條件,并且提出最優的控制方案,在性能指標極值范圍內,使控制系統的系統性能做優化。在應用控制工程與控制理論的過程當中,經常會涉及到兩大類研究策略,一種是PDI控制器,另外一種是Kalman濾波器;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在許多系統的實際應用中,通常都會使用這兩種策略。為了能夠讓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在系統中的應用性更為穩定,可以運用線性模型來對其進行分析和證實,上述兩種策略還可應用于非線性系統中。據相關研究表明,通過利用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進一步對控制系統進行定量研究,最終實現對控制系統的全面解析。控制工程與控制理論不僅被運用于水槽內部水位控制系統,還被運用在電熱器控制系統和溫度器控制系統當中,使其實現自動化控制目標,使儀器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表明,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應用,不僅需要對其進行性質層面分析和結構層面分析,還需要對該控制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調控。在應用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應用反饋概念,利用反饋概念,最大程度智能化控制系統,使控制系統的系統性能得到提高。充分將控制工程與控制理論和系統融合,這樣才能夠提高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讓系統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保障。

    3結語

    在本篇文章中,筆者簡單地分析了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各個發展階段,并且對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應用進行探究。目前,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日趨成熟,基于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被運用在各種控制系統當中,令控制系統的運行變得更加安全以及可靠。筆者相信,隨著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會在相輔相成的基礎上獲得共同發展,最終起到推動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海龍.談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發展與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3(04):66.

    第9篇:經濟控制理論范文

    1.1發展第二階段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發展第二階段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此階段已經到了空間技術時期,此時的控制工程性能更加優化,并且在數字計算機融合下,使分析設計得到有效實現,而且還使多輸出、多輸入以及非線性等復雜系統得到有效完善。另外,還能夠得出更加優化的控制模式,從而使現代控制理論更具完善性及科學性。

    1.2發展第三階段

    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如今,控制理論及控制工程日趨成熟,無論是系統的結構方案還是整體設計,均顯得十分成熟。并且,能夠完成分解方法以及協調處理的相關基礎性理論研究。對于智能控制理論來說,是基于控制理論更為深入的一種擴展模式,能夠完成控制信息的傳遞,使人類實現進行智能化活動。總之,現如今控制理論研究以及控制工程的發展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態,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

    2.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具體應用探究

    基于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應用當中,其核心內容是最優控制。在對最優控制進行研究的情況下,需充分滿足相對應的約束條件,進一步將最優控制方案得出,進一步在獲取性能指標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基礎上,使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達到最優效果。基于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應用過程中,還會涉及兩類極具典型性的研究策略:其一為PDI控制器;其二為Ka1man濾波器。在諸多實際系統當中,這兩種方法應用較為廣泛,為了使投入應用的系統的穩定性得到有效實現,通常需要利用線性模型加以證實。從具體層面分析,上述兩類方法還能夠應用在非線性系統證明上,研究者對以控制理論及控制系統為基礎的反饋機制加以利用,進一步進行定量研究便是結合了上述兩類方法。從現實生活層面分析,對于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來說,在水槽內水位的控制利用較為廣泛,同時在對電加熱器溫度的控制中也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其自動控制主要是對自動化的高度及溫度測試儀進行了充分利用,進一步使測控目標得到有效實現。結合相關學者作出的研究,可以發現對控制理論進行應用,不但需要做好結構及性質層面的分析,還需要對系統運行狀態加以調控。并且,反饋概念的應用也尤為重要,通過反饋主要使控制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工程智能化,工程智能化將進一步使工程相關系統的性能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對于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來說,在應用方面是需要借助計算機技術及通信技術的。在充分融合計算機技術及通信技術的基礎上,才能夠為企業生產及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提供保障依據,進一步使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得到有效實現。

    3.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成人做受120视频试看|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免费无码成人片|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成人浮力影院免费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色成人综合|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成人动漫综合网|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 黄色成人免费网站| 91成人精品视频|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