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英語反思范文

    大學英語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英語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英語反思

    第1篇:大學英語反思范文

    關鍵詞:大學 英語教學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90

    1 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

    當前的世界是一個整體,隨著國與國之間的聯系交流的密切,世界也變得更加開放,并有地球村之稱。這就很需要一門共同的語言來實現各國之間的交流和聯系,美國和歐洲的很多發達國家因為經濟和政治上的優勢,英語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世界語言。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就非常重要,只有好的英語水平才能幫助學生更多地了解當前的世界,認識和了解外國的先進文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學習到人家的優秀思想,掌握發達國家發展的一些秘訣,同時這也是使祖國得到更好發展的重要方法。中國當前還屬于發展中國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只有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了解其發達的真正原因,才能改變中國的現狀,促進中國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推進。了解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是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的前提條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進步起到很大的作用。

    2 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思

    2.1 教師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反思

    2.1.1 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

    大學英語教師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媒介,必須保證自身的英語素質。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教師需要不斷進行學習,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努力,不斷進行知識的積累和運用,從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完善自己,使自身的英語水平得到提高。英語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作為一門語言,非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只有找對學習方法,并通過每天的堅持不懈,日積月累,最終積累到一定的量,實現質的飛越。教師自身英語水平的提高,是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能力,使其有能力將其作為生存的技能,同時對促進實現英語教學的意義有很大的作用。

    2.1.2 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反思

    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還不成熟,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英語教學模式,英語教師的教學還處在不斷摸索和改進的過程當中。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之中發現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個不斷探索的課題,大學英語教師只有通過課堂教學的積累,在教學中不斷改進和創新,才能促進實現英語教學的水平。大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后寫總結的方式,對每堂課進行反思,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僅如此,高校英語教師之間還可以進行交流,交換彼此的經驗心得,有時候一個人是很難想到更好的方法的,而在與其他教師的交流中,可以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對于疑惑也更容易想出解決方法,從而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2.1.3 教學方法的反思

    作為科技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得科技在教學中越來越發揮作用。大學英語教學也需要不斷的改革,尤其是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加入多媒體的因素,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來豐富英語教學方式,不僅在聽力上給學生以現場直觀的感受,寫作和閱讀上也能給學生帶來很大幫助。教師通過制作PPT,上網查找資料來使教學的內容多樣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闊眼界,了解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內涵。除了使用多媒體和網絡之外,還需要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多的使用英語教學,讓同學們習慣英語環境,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進步。

    2.1.4 合理評價,及時表揚

    教師在教學之后通常會通過考試來測驗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但是這往往不是很準確的,學生很多時候會由于考試時的緊張等因素導致發揮的失常,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恰當的判斷,通過對學生平時學習狀況和測驗結果各方面綜合的考慮,來評價學生。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非常重要,要積極客觀的對待學生,而不能粗魯主觀的評判學生。學生的學習是需要鼓勵和表揚的,多鼓勵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的表揚,有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自信,給學生下一階段學習的動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給予學生更多更好的幫助。

    2.2 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水平的反思

    2.2.1 認真聽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大學中,學生的學習不像高中那樣有班主任一遍又一遍的督促,這就很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學英語的學習更是如此。畢竟英語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學成的,必須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中認真聽講,在課后要積極主動地背誦單詞,進行深入的學習,并且做到堅持不懈,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自身英語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以專業為以后生存的技能,在社會上安生立命。學習對學生來說是重中之重,英語專業的尤其需要良好習慣的相伴,只有養成好的習慣,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

    2.2.2 積極主動擴展課外內容

    對大學的英語學習來說,課內的英語知識是不夠的,課堂的英語教學也是無法將教師所掌握的的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的,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多尋找一些與英語學習的相關材料來補充自己,比如英美的名著,報刊雜志,以及習語等,這些材料不僅有助于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而且豐富了學生對其他國家文化的了解,更深入地把握這門語言。

    3 總結

    當前大學的英語教學無疑是在不斷進步的,但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只有對這些問題不斷進行反思,才能改進大學英語教學。對教師來說,必須增強自身的英語水平,對各方面進行反思,并進行創新和改革,才能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巨大的變化,推進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學生也需要進行反思,并通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擴展課外知識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思,是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催化劑,對大學英語教學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孫曉麗.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反思[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3,(1).

    [2]任仙仙,武建華.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思與建議[J].高等建筑教育,2013,(5).

    第2篇:大學英語反思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育;功能定位

    隨著國際化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英語教育具備了社會化的特征,正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我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缺失合理定位,而構建一套適合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健康發展的教育體系,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英語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對外文化交流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這就對英語這門國際化的語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作為國際化通用語言,在經濟社會文化交流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英語的地位和作用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可以說,英語水平的提升關系著文化的交融交流,關系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國際競爭力的高低。而伴隨英語教育市場比重在我國的不斷擴大,大學英語教育受利益驅動,在走向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大學英語功能定位的扭曲。我國教育的現實情況是:學生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都在不停地學習英語,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可是英語能力的提升卻并不理想。投入和產出嚴重的不對等性就是我國英語教育的現狀。學生為了應試而學,陷入了應試的泥潭不能自拔。大學英語教育也圍繞著四六級的指揮棒在轉,應試教育下的英語學習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甚至不能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出現啞巴英語。

    二、大學英語教育現功能定位不足和模糊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大學英語教育這門學科賦予了更多社會化、政策化的要求。英語教育傳在我國歷史已達一百多年,在近代就開設該科目,而隨著時代社會的變遷,英語教育的功能定位也隨之變化。高等教育飛速發展的車輪,帶起大學英語教育的興盛,但其長期發展過程中教育定位的模糊甚至錯位,也讓大學英語教育的負面效應在社會上有了更多的反映。一是在教學工作實踐脫離人才培養目標,英語教育目的和英語教育本身的功能定位都出現了扭曲現象。這些現象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也很復雜,但仔細梳理,仍可以牢牢聚焦一點,那就是大學英語教育功能定位問題。定位不準確,就會引發教育指導思想的混亂,引發教學實踐的混亂,進而導致人才培養目標的失位。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功能定位合理性還要不斷校正,這個問題急需要解決好,需要更好地審視定位英語學科的追求和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需求,這樣才能有效保障大學英語教育健康快速有序地發展。推進大學英語教育的一大關鍵就是合理科學的功能定位,把教學資源和社會效益追求相結合,調整角色功能,明確功能,有效發揮功能,避免功能扭曲。現在很多學者對大學英語教育功能定位批評較多,也把大學英語教育置于極其尷尬的境地,這對大學英語既是愛之深,也是責之切。在愛責轉換互變之間,也容易模糊和扭曲大學英語教育的功能定位。二是英語教育狂熱發展,其盲目過熱容易導致對我國漢語教育重視不夠和漢語教育質量下降。中國英語教育在課程設置中作為外語科目,要避免在實施改革教學中滑向二語教育或通用語教育。否則會導致英語教育過熱而產生定位問題。有識之士指出,“今日之中國英語教育不僅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還損傷漢語,消磨中華民族的自尊自信”,這需要引想我們深醒。三是應試教育功能定位影響仍然較大較深。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長足進步和成就,但在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問題。一個明顯的事實就是當前大學生在校投入英語的學習時間在各門課程中是最長的,所下的苦功最大,但是最后所收到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教育功能定位的模糊,單一的應試教學目的、呆板的灌輸式教學要求和教學主體專注不夠等是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不僅極大阻礙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還對學生英語應用交流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利。對此,英語教育工作者要高度警醒和深刻反思,始終堅持站在時代前沿,準確認識梳理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功能定位,完善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功能定位。

    三、解決大學英語教育功能定位的著力重點

    1、大學英語教改力度要加大。要做好深入調查研究工作,全面總結大學英語教育的經驗,剖析存在的問題,有效鞏固大學英語教改成果,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特別是要完善改革教學理念、方式手段及課程設置體系。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要轉變思想認識,主動推進教改工作,著重培養創新交流應用型人才。2、對大學英語教育目標更加準確定位。要對照教育部印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加強對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聽說能力的培養、思辨能力的培養和文化交流交際能力的培養,正確處理好教學考試二者的關系,著力培養提升學生英語綜合交際能力,不能讓考試取代了原有的教學目標。目標梳理和定位準確,才能更好地對大學英語教育功能定位準確,這是關鍵所在。3、大學英語隊伍建設要加強。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各有關高校要加大投入,加強培訓工作,著力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科研、教學的整體水平。大學英語教師要加強自我學習,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更新學科知識素養,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作為老師,要成為多面手,既要熟悉教育理論,掌握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了解,又要精通漢語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更要掌握現代多媒體的教育教學手段,對多媒體等電子設備教學技術手段能夠熟練使用。4、要不斷更新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大學教師要提高認識,提升綜合素質。針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高等院校的英語教師要深化認識,準確把握大學英語教育的特點,明確英語課程在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堅持培養創新型思辨型交流型高素質人才的高要求,不斷提升自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理念,不斷優化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質量,充分發揮好大學英語在人才培養中的特殊價值。5、要加強對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隨著教學和考試改革的發展,要提升評價體系的科學化標準化,要對教學考試目前的評估手段作出相應改革,特別是要對照理論標準,要加強對學生語言交流能力、思辨能力的測評,并應考慮不同區域、不同水平等差異狀況不斷推進該項工作。對評估方式的科學合理要重新確定,重點要集中在如何更有效地激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如何有效構建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體系等,建立一個更加多元科學合理的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評估體系。

    四、結語

    大學英語教育直接影響到我國未來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關系著對外走出去文化戰略的實施。解決好大學英語教育功能定位問題見仁見智,還需要不斷探索研究,這不僅需要充分考慮現代社會發展需要,還要考慮當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綜合施策,才能讓大學英語教育發揮更大作用,更好地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服務。

    作者:耿歆瑤 單位:西安翻譯學院國際關系學院

    【參考文獻】

    [1]田素萍.大學英語教學的功能反思及優化措施構建[J].大學教育,2014.

    [2]李慶華.從教育價值的多元性反思當今中國大學英語教學——以廣東白云學院為例[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

    [3]李薇薇,華廣道.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1.

    [4]車桂蓮.試論當前大學英語教育功能定位[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

    第3篇:大學英語反思范文

    我認為,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反思可從反思教學理念、教學組織,策略,方法、教學內容、道德教育及情感交流等方面進行。

    1、首先,碰到問題教師應先從自己的教學中找原因,而非把原因都歸咎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方式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而消極、被動的方式只是于事無補。其次,反思型教師能夠以開放的姿態看待事物,易于接納新思想,利用新信息,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避免機械復制和操練。

    2、教無定法,在課堂教學中,沒有萬能的方法。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反思教學方法的適用性與優化組合,對最新的教學理念及研究成果,要以實際的教學結果為準,不能僅憑主觀猜測信度和效果。語言是門藝術,想要課上的生動活潑,即便備課時計劃周密,也不能保證毫無意外,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課上不斷的進行反思:教學設計是否緊湊?導入是否自然?問題是否具有啟發性?這樣處理意外事件會給學生帶來什么影響?互動活動能否有效開展?閱讀和練習需要采取何種方法?評價是否恰當?課堂用語是否正確?板書是否合理?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情境,做必要、及時的調整。

    3、大學英語教師在面對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時,要考慮教材的難易度和適用性。不同的學生,教師要進行教學內容的截取、拓展、整合、升華,取其精華、博采眾長,避免做照本宣科的教書匠。反思不僅僅局限于教學重點的落實或者教學形式的檢查,更不能將反思等同于常規教學工作總結。

    4、語言的最終目的在于溝通和交流,也是決定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密切反思學生的思想、興趣、情緒等。如注意學生的目光是否集中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上;是否認真思考教師的提問;能否對教師的指令做出正確、快速的反應;甚至是學生點頭或搖頭、興奮或疲憊等細微的表情,來判斷學生對上課內容和教師教學的感興趣程度以及整個課堂的教學氣氛,通過快速分析,及時有效的調控。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需要不失時機的把教授知識和進行道德教育自然、有效的結合起來,如在事件沸沸揚揚的當下,可以組織學生造句:We protest Japanese goods.在簡短的討論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肯定他們的愛國精神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冷靜理智、合法有序的表達愛國熱情,更要化熱情為刻苦學習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的強大做出貢獻。

    雖然反思性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可和重視,但其很強的自主性、創新性、獨特性使他們在實踐教學中頗受困惑、效果各異。筆者在此大略總結下大學英語教師常用的反思性教學具體操作方法和策略。

    1、課后及時、詳細地記錄教學情況,分析優缺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中有意識地去觀察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細節,督促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擺脫上課的盲目性和簡單完成任務的心態,力使課堂緊湊、高效。

    2、課前回顧之前的教學記錄,提醒教師自身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習慣、教學風格、教學思維都比較固定,而日常的課堂教學又比較隨性,往往是想到哪講到哪,偶爾有興趣就即興發揮下,導致教師對偶發的教學靈感發揮不夠,對偶現的教學亮點強化不深,對自身獨特的教學潛力挖掘不充分,尤其是忽視了教學中凸顯的弊端、硬傷,或內心不夠強大,對其采取消極逃避的態度,結果嚴重阻礙教師的成長發展。所以教學記錄的關鍵在于不斷的回顧和思考,在實踐中檢驗教學成效,以適應變化的環境和學生的成長,幫助找到教學的本質和規律。建議在平行班級授課的教師上完一個班課后,即時反思,微調教案后再次教學,教學工作不是簡單的重復,而要不斷的創新,避免“炒現飯”。

    3、敞開心胸,以謙虛、誠懇的心態聽取同行和學生的意見和觀點,包括樂意去聽和善于去聽兩個方面。有些教師之間缺乏思想交流、經驗分享,難以發揮團體的力量來共同促進教學,師生之間沒有對話、情感交融,教師上課完全是自編自演,學生愛學不學,彼此痛苦不堪。同科的教師是教學一線的實踐者,擁有豐富的可以共享的資源,俗話說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平時可以通過教研組例會、集體備課、教案共享、公開課等各種教學活動來互相切磋、取長補短,閉門造車的教師只會淪為井底之蛙。此外,學生是教師教學的直接對象,學生的感受和評價是每個教師必須尊重、重視的事實。通過課上或課后廣泛的師生互動活動,了解學生所需才能滿足他們所求,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才能以評促教、促學。只有通過合作,教師才能理性地、全面地、深刻地、批判性地認識自身的教學情況,有的放矢的不斷努力進取,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第4篇:大學英語反思范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母語文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7-0011-02

    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正在面臨著進行現代化的改造與滲透。用英語向其他國家的人民傳遞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文化精神,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走近中國,這是我國文化與其他文化交融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必須承擔的基本使命。可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過于強大的目的語教學遮蔽了母語文化的理解與傳播,母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的雙向交際和對話遠遠沒有實現。這種一邊倒的母語文化“失語”現象現在已經成為阻礙大學英語有效性的重要問題。

    一、大學英語教學母語文化弱勢根源解析

    (一)大學英語教材:母語文化內容缺席

    總體而言,在大學階段,大學外語教材內容以英語國家的文化為背景居多,本土文化內容涉獵甚少,造成母語文化內容的缺席,且教材體例編排還是以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為根本指導思想。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所使用的英語教材有三套,它們分別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編大學英語》和《新視野大學英語》及上海外語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學英語》等。這三套教材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課文所選取的內容大多來自歐美國家的報紙雜志,從政治、經濟、文化、日常生活到教育等各個領域。因為要顧及英語的原汁原味,西方文化的色彩過于濃郁,處處流露著西方文化的氣息。至于我國的母語文化,則很少或根本就沒有涉獵到。所以,以此教材為載體,學生很難從中學習到我國母語文化的英語表達和領悟,并且學生們鮮有專門的母語文化的辭典供學生查閱有關中國文化的專業闡釋。許多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英美文化的傳遞而忽視了母語文化的傳播,這就導致絕大部分學生將英美文化作為文化學習的主體,造成英語表述中本國文化的“失語”。新形勢下,國際上希望能通過英語這一媒介來了解和走進中國。但是,如果大學英語教學最終無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文化,那么,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可能會更加困難。

    (二)大學英語教師:母語文化能力缺失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不但是教學的主體,同時也是中國母語文化的重要輸出媒介。但是,目前我國的大部分英語教師是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環境下成長和培育的,其自身的母語文化能力還難以承擔起這一職責。多數大學英語教師沒有系統修習中國文化,用英語表達母語文化,或一知半解,或屬于中國式英語;教師的目的語文化知識來自書本知識而非實際生活或實際感知,這種間接的文化知識在認知及情感層面是有缺陷的。國內大部分教師鮮有機會到目的語文化國家長期留學、定居或交流,對其文化的理解、領悟及認知在交際策略、經驗的積累及應變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概言之,教師文化能力的弱勢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文化的領悟能力的低下,對本國母語文化的認同感降低。缺失文化素養的大學英語教師,其教學中心必然地聚焦于英語的知識點講授,使教學游離于文化層面而演變成為一種單純地注重語法結構和功能的“語言教學”,當然地無法從整體視角去解讀語言點背后的文化內涵,這就使得英語教學內容變得日益干癟而無趣。

    (三)各類英語過級考試:母語文化缺位

    盡管國家已經明確規定大學不再把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為代表的各類考試作為學生畢業的前提,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受當前就業及進一步深造等因素的影響,仍有大部分學生將通過以四、六級英語考試為代表的各級各類英語過級考試視為是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基本重心。例如,大學英語四、六級英語考試證書仍然在很多高校成為保送研究生資格或者留校的根本指標。關鍵的問題是,國內包括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在內的各種英語級別考試無一例外地考查學生的詞匯、語法、篇章結構分析、語音等等,并沒有文化能力測試項目,尤其是有關母語文化方面的內容極度缺位。作為考試的指揮棒,這就迫使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必須將學習和教學的重點放在語言點的學習和講解上,至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只能是退而求其次。

    (四)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文化理念缺乏

    在當前各類英語過級考試這根指揮棒指揮下,傳統的“授―受”課堂教學模式依舊占據主流地位。這種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以英語語言點的解析與講授為基礎,而不是以文化的熏染與養成為基本目標。英語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花費大量時間講解詞匯、分析語言點、逐句翻譯等語言點教學,那么,無疑學生是被動的知識容器,更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這不僅造成了目的語文化的傳播與交際障礙,而且,也使得母語文化和目的語的對話難以成為現實。實踐已經證明,傳統的“授―受”教學模式是有缺陷的,至少在傳播文化的理念上,其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雙向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普遍存在于當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直接催生了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失語”現象。

    二、加強和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母語文化的策略

    (一)加強大學英語教材建設

    英語教材是大學英語的基本資料,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和載體。針對當前大學英語教材母語文化過少的現實,教材編著者在編撰英語教材的時候,就應該有意識地將反映中國優秀文化的英語文章或者優秀譯文收入閱讀類教材之中;在編寫聽說類英語教材時,也應該考慮將一些以中國文化背景的聽力或口語材料或話題收納其中,讓學生多讀、多聽和多說、多練這些涉獵到中國文化的材料,以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文化感知力尤其是英語表達母語文化的能力。在編撰基本的學生用書教材時,可以考慮組織對中國文化有濃厚興趣并且精通英語的教師來編寫教材,這樣知識點能夠更加準確一些。由于固定的課時的限制,可以嘗試采取以下三種途徑來提升母語文化信息量:首先,在已有的外語教材中增加母語文化的比例;其次,可以考慮適當地開設以英語講解母語文化的專題,并形成固定環節;第三,對本科生已經開設了跨文化交際類課程中加大中國文化講解部分。此外,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中除了英文原版著作之外,也可以考慮增添一些漢語原創英譯作品,如著名學者林語堂作品《吾國吾民》等;很多有關中國文化的經典書籍都已有英譯本,如《中國文學概況》《紅樓夢》等,這些都可以用來作為母語文化教學有價值的課外讀本[1]。

    (二)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文化能力

    教師的文化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同時,更是母語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所以,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文化能力,有意識培養自身的母語文化意識,抓住一切機會向學生盡可能用英語表達有關中國文化現象的語言技巧,就成為培養學生母語文化能力的題中之意。因為只有教師自己掌握中國文化的精髓,才能更準確地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體系。一方面,可以通過進修或訪學等方式或途徑補上這一課,以彌補中國文化薄弱這一環節。同時,教師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和指導,共同提升文化素養;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中,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徑和手段,盡可能發掘和探索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母語文化的背景和文化信息,并傳遞給學生。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專題講座或討論會,要求學生課下查閱相關的母語文化資料,然后自己再為學生講解和討論,使學生在理解、體驗和感悟東西方文化差異基礎上,熟悉不同語言結構下文化意蘊和文化表達,在比較、鑒別和交流中,達成中西文化的認同與溝通[2]。總之,母語文化意識與理念是大學英語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都應該滲透和不可或缺的。

    (三)推進母語文化導向的各類英語過級考試建設

    改革英語應試體制不僅是一個事關方方面面的難題,而且在我國現有國情下,似乎也找不到一個更為合理和科學的方式來代替這種應試體制以彰顯其功能。但是,至少,在不能從根本上變革英語應試體制前提下,逐步推進基于母語文化為導向的各類過級考試的建設,從形式到內容,積極、主動與合理地增加母語文化內容,從中發揮考試對文化交際能力所具有的引領作用,這是母語文化得以有效傳播的重要的“指揮棒”。因此,為改變大學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失聲”或弱勢的態勢,在各級各類英語考試中尤其是四、六級英語考試中適當增加有關中國文化考核內容,應該是激發英語教學傳授母語文化的不錯的動力機制。如今,英語四、六級口語測試已在全國普遍實行,在口語測試中增加有關中國文化的話題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四)變革傳統教學模式,構建合作教學模式

    積極變革傳統教學模式,構建合作教學模式,是加強中西文化溝通和交流的有利形式。合作教學模式緣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它具體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本土教師與外籍教師共同承擔課程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與對話是合作教學模式的基礎,這是應對跨文化溝通已經成為國際交流的常態的一種有效做法。這種具有雙重文化身份教師的有效合作,為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雙重身份的文化中介者(bicultural mediator)提供便利條件。在合作教學模式中,目的語文化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更為原汁原味的英語表達方式,直接獲取更形象、生動的目的語文化知識,彌補本土教師目的語文化知識的欠缺;借助外籍教師,本土教師與學生依據特定的語言環境, 可以大膽地、創造性地用英語表達中國獨特的文化,傳播真正的母語文化。因此,利用本土教師和外籍教師文化上的互補優勢,合作教學模式既彌補了真實交流應有的“文化信息缺口”,又符合交際教學法的原則,為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曹威,陳海霞.母語文化教學:大學外語教學價值反思與策略[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8).

    [2]劉學惠.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其培養:一種建構主義觀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

    收稿日期:2013-12-06

    第5篇:大學英語反思范文

    關鍵詞:師范院校 教學改革 反思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normal colleges and schools in teaching English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mbodiedbetween English teaching and social demand in teachers colleges are not harmonious phenomenon. Theeducators say,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normal universities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current.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problem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existence, and th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normal colleges models are explained.

    Key word: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form in Education Reflect

    一、師范院校的英語教學與非師范院校英語教學的區別

    師范院校的英語教學與非師范院校的英語教學盡管存在著一些共同特點,但由于專業教育培養目標、就業的方向以及校園文化氛圍的不同,使得二者之間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差異。相關的研究學者指出,師范類與非師范類的英語專業由于所培養的目標不同,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內容與學習策略上表現明顯的差異性。針對這一系列的差異,師范院校與非師范院校在英語教學的方式、策略上也有所不同,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的英語老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尋找高效的教學模式,力求將學生培養才綜合性的人才。

    二、師范院校中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師的現狀

    據研究調查顯示,高等師范院校中的一部分老師的思想停留在過去,跟不上時展的步伐,教學操作不能適應現代大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教師隊伍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新畢業的本科生或者是研究生,盡管他們有很新的知識結構,但是從整體上看,他們缺乏相應的教學實踐,更不了解大學生的特殊性,而且這類型群體缺乏提高教學質量的信心。由此看來,全面提升師范院校中英語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以及調動他們參與工作的積極性成為了當前提升英語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引起了教學界的廣泛關注。

    2.學生的現狀

    高等師范學校中,老師對學生的約束力減弱,學生往往是靠自己主動去學習,一些自制力比較弱,沒有學習目標的學生,在大學中會渾渾噩噩的度過四年。在大學安逸的環境中,如果缺乏勤奮學習的精神,那么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很快就會下降,英語是一門日常性的學科,需要學生每天去觸及才會慢慢的得到提升。相關的教育學者指出,一些學生在高中時就放棄了學習英語,那么自然而然的大學英語會是他們學習的弱科。因此,重拾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對于全面提升大學英語質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

    三、師范院校中英語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傳統意義上我國大部分師范院校在英語教學上采用的是語言性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指引下老師往往是單向性的像學生灌輸知識,缺乏與學生互動的環節,學生往往不被置于主體地位中。進入新時期,高等院校在不斷的擴招,但是教學資源仍然相對比較缺乏,難以滿足現英語代化教學的實際需要。當前,高等院校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基本上是以語言知識為主,換言之是以傳授文法、講授語言知識為核心內容,很顯然這種教學模式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這種教學模式只是強加于教學客體的語言教學,從深層次來看此種教學模式忽略了每個教學客體背后的知識背景、相應的價值取向以及情感因素,不利于教師教學成果的展現。

    相關的教育學者指出當前高等院校在英語教學體制改革上存在有一些弊端,集中體現在教育部之下的幾個部門之間不能夠協調配合,教育部門與高等師范院校之間的合作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另外,由于理念與認識的原因,大部分高等院校未認識到高校參與課程改革的緊迫性與必要性,從整體上看師范院校的英語教學沒能夠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親密接觸。

    四、師范院校中英語教學改革的措施

    1.對即將上崗的老師進行職前培訓

    師范院校的根本任務就是為中小學培養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老師。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大部分師范院校會對即將上崗的教師進行職前培訓,包括新課程理念以及教育教學方法的培訓,力求使得即將步入工作崗位的教師能夠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近幾年來師范院校的一批畢業生源源不斷的補充到各地的中小學中,無形中促進了中小學地區中教育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各地也普遍存在有這樣一個問題:一批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往往是拿著舊船票登上了課改的新船。究其原因是由于當前師范院校的教師培育未能及時反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例如,一些新畢業的大學生到中小學應聘時,相關的領導們會問他們是否讀過《英語課程標準》,很大一部分人的回答結果是沒讀過,但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是《英語課程標準》對于師范院校的學生來講是熟悉的,是他們在畢業之前必學的科目。這一問題的出現無形中讓我們了解到很多的師范院校未能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時的傳授給學生,導致學生對新課程的了解是少之又少。針對以上現象我們可知,對師范院校的老師進行職前培訓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大部分師范院校將培育新型的老師作為當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課題,對即將走上教師崗位的學生進行職前培訓,培訓的內容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教師禮儀、教師職業道德、英語新課程的改革以及多元文化交流的知識等等。相關的教育學者指出師范院校中大學英語的課程改革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是要弄清楚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中究竟需要的是什么類型的英語老師,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從事教師職業生涯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與能力,了解清這些內容才能使得高校有目的、有方向的進行課程設置,以便使得所培育的學生之后能夠很好的從事教師職業。

    2.對在職的老師進行職后培訓與繼續教育

    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高等師范院校會定期的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以適應新課程不斷改革的步伐。定期的職后培訓集中表現在教學經驗、教學方法的交流與改進,需要指出的是培訓一般是短期的,而繼續教育往往是中長期的。教師發展是一個終身發展的過程,職前培訓只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前半部分,離開大學,進入學校從教后,他們好需進行職后培訓與繼續教育,師范院校應為英語教師的職后培訓與繼續教育提供相應的發展平臺,全面提升英語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3.采取集中強化的教學模式

    高等師范院校中的英語教學方式應采取集中強化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主要分兩步走:第一步,高等院校的英語教學者應將大學英語的任務安排在一學年內完成。與此同時還應兼顧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保持大學英語課程的課時總數不變,一般情況下是每周8個課時。第二步,就是高等院校應為學生提供學習英語的平臺與相應的學習資源,學生在必須的學習課時學滿之后,可以利用學校提供的一系列學習資源進行之后的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學生慢慢的會發現自己學習的興趣特點。另外,高等院校還應開設一些英語選修課程,像與英語專業有關的ESP課程,這類型課程的開設一方面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專業性知識,另一方面能夠為英語教學領域培養一些高端性的人才。

    集中強化的英語教學模式,從一定意義上講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學習英語的機會,從深層次上強化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改變傳統意義上學生邊學邊忘的低效率學習狀況,集中強化式的教學模式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大學生的英語水平。集中強化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很容易看到他們的進步情況,產生成就感,從而為下一階段的英語學習增加動力。

    四、結語:

    英語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對師范院校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師范院校中英語教學的改革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師范院校的英語老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進行探索,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思路,優化英語教學結構,不斷推動師范院校中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

    參考文獻:

    [1] 呂蓉.《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考》.知識經濟,2011-15-09

    [2]趙凌.《反思性外語教學理論及課堂模式與教師專業化發展》.外語教學,2009-01-05

    第6篇:大學英語反思范文

    一、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和注意事項

    1.準備案例。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基礎,案例設置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著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和效率。教師在課前應充分收集材料,精心編寫一套與教學內容相配套、與教學對象相適應的案例。在案例的準備過程中,要考慮學生層次,依照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在教學初期,要選擇簡單易懂的案例,保證大部分學生在思考過后都能順利發現和解決問題,一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一方面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課堂參與度。隨著教學進程的推進,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再逐步提升案例難度,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逐漸提高其各方面綜合能力。

    2.組織討論。案例教學法實施的重點在于課堂上學生對案例的自主討論和分析。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授課內容和學生情況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以4-6人為宜。接著由教師向學生展示案例,并提出難易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對案例進行思考和分析,找出案例中的問題和癥結所在,思考相應的解決辦法,并在小組內對自己的見解進行闡述。然后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在聽取每個小組成員的發言后,進行二度思考和批判性分析,斟酌優劣、取長補短、相互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式學習對案例進一步深入分析和探討,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意見或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監督,控制好討論的進度和質量,同時對學生遇到的一些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教師應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對精彩之處和典型錯誤要隨時記錄,以待總結時進行講評。如果遇到冷場,教師應及時介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引導學生完成討論。案例探討中得出的結論往往是開放性的,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師應以啟發思維為主,引導學生充分討論、多想多說、發表不同思想;如果學生的理解確實有偏差,可以采用間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以此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案例教學的教學目標,從本質上發揮其教學價值和優勢。

    3.案例總結。小組分析討論結束之后,每個小組形成一個統一的意見或結論,并指派代表向全班做匯報,闡述和展示自己小組的觀點,然后教師進行總結性發言。小組匯報時要注重公平性,要求組內學生輪流進行匯報,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煉。教師首先要對當次授課的教學目標和重要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對案例涉及的問題和重難點進行講解和分析,引導學生把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同時要對各小組的主要觀點進行梳理、對比和總結,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提出更多解決方案。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和班級匯報等方面的參與情況,對各小組的整體表現進行講評。在講評中,要以表揚和鼓勵為主,表現好的要進行表揚,有進步的要給予肯定,即使有所失誤的學生,也要加以鼓勵,期待他下次有所改進。對學生的表現和評價要記錄在案,最終作為平時成績計入學期考核,以鞭策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和討論中去。

    二、案例教學所遇困難及對策

    1.案例資源十分匱乏。精心編寫一套經典案例是案例教學的重點,也是當前高校英語教學實施案例教學的難點所在。由于我國目前案例教學尚處于起步階段,可供使用的成熟案例并不多,可供教學使用的案例更少。要想有效實施案例教學,必須重視案例庫建設工作,盡快建立起一套資源豐富的教學案例庫。

    2.教師思想認識不夠。受傳統觀念和授課習慣的影響,許多教師接受案例教學時積極性不高。有些人認為,教學的案例化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導致學生語言基礎打不牢,最終成為繡花枕頭,空有其表,達不到理想教學效果;實際上案例教學并非不強調書本語言知識,而是注重語言知識的內化和應用,注重書本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靈活運用。有些人認為案例教學就是傳統的舉例子,只不過多準備些材料和例子,多給學生些時間去討論;其實案例教學和舉例子有本質的區別,是以例子為“食材”,讓學生進行自主研討活動,從而提高自身“廚藝”。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教師對案例教學法的認識。

    第7篇:大學英語反思范文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 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 策略

    一、反思性教學

    早在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Dewey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首次提到反思性思維時指出,“反思”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發生于某種直接經驗情境中的疑問、不解,由此引起有目的的探究和解決問題。反思性思維是以在過去經驗中所觀察到的現象作為依據并對此進行推理,當這些推理經過檢驗后又作為后來進行推理的依據。于是,“反思”便使“行動”和“知識”連接在一起。

    反思是指用批判性考察和回頭審視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觀念和實踐方式的一種思維方式,是以一種“研究”、“探討”、“思慮”的心態投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實踐活動。在具體教學實踐活動中,反思首先應該是教學實踐中的反思,是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出發點,研究教學決策、技術和倫理層面的教學主體、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和教學時間分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因此,反思使大學英語教學具有了較強的科學研究性質,教師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領會教材與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 優化大學英語教學過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然后,大學英語教師要對教學決策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包括對教師的教育觀、知識觀、學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反思。因為,只有當理論和實踐能夠以一種統一的方式被教師采納時,教師的反思才成為可能。不斷反思也使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將理論和實踐統一起來,使其自身的經驗體系理論化。最后,大學英語教師還應對自身反思行動進行反思。因為,反思本身應具備合理性和有效性。對何時反思、怎樣反思、反思的程度等問題本身的思考可以使反思更好地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應用,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英語教師的成長,并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效果。反思性教學更具挑戰性,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行反思性教學的大學英語教師除了經常觀察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并經常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自我審視與評價外,還要經常閱讀專業文獻、了解教育領域的最新進展、更新教育觀念、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以適應變化的環境和成長的學生。

    二、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與反思性教學

    1.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中所提出的:“為組織適應未來的教育,我們需要有新型的教師。”正是面對這一迫切的現實要求,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將教育改革的重點轉向教師隊伍建設,以教師專業化作為提高教師素質,改善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是提升教師的實踐智慧,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自主的主要知識基礎,而教師實踐智慧的提升和實踐性知識的升華,只能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通過開展行動研究才能得以實現。大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專業訓練,具備全面、系統的專業理論和實踐知識、較高水平的專業判斷和決策能力,通過自身不斷主動學習,成長為不僅具備專業知識,還是有道德、有理想、崇尚終身學習、自我完善的專業人才。而目前大學英語教師業務提高是以學科知識和學科教育培訓為主,教學方法陳舊、培訓內容很難運用在教學實踐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除學科基本功外,大學英語教師還需要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等基本理論知識,具備將這些理論運用到自己實踐中去的能力。具備策劃、實施教學方案和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以及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的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應實現職業專業化。

    2.反思性教學對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所起的作用。反思教學被廣泛地看作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它不僅僅是簡單回顧已有的教學活動,還是通過不斷探究和質疑找到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審慎地考慮教學實踐,不斷矯正不正確的教學行為,進行合理的自我評價,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我經驗型的教師發展成為學者型的教師的過程。

    首先,反思性教學有助于促進大學英語教師自身發展。教師自身發展的過程是自主地學習和提高的過程,也是一種終身教育和自我反思的過程。反思性教學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一個總結與研究的平臺,反思性教學過程是教師對教學諸環節再認識、再研究、再整合的過程,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的審視與研究過程。其次,反思性教學有助于使大學英語教師在反思性教學實踐中將教學和反思有機結合起來,成為真正的研究者。另外,反思還有助于幫助大學英語教師形成“實踐中的理論,即將專家的理論與自身的實踐相結合,并在總結實踐的基礎上不斷變化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學實踐中的行為其實都受到了某種或某些理論的影響,只是有時很難意識到。當潛意識里的理論與教師自認為遵循的理論發生沖突時,大學英語教師在認真思索、討論自己行為背后的理論及其形成原因過程中獲得進步。最后,反思性教學促進大學英語教師決策能力的發展。通過反思,教師有機會對教學內容、意義和目的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和判斷、從更高的層次重新認識,并最終提高自己的教學。

    三、提高大學英語教師反思性教學能力的策略

    為增強大學英語教師的反思性教學能力,首先要提高其自我反思意識。教育意識是教育者在教學中形成的對一些教育現象,尤其是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所教學生的主體性認識,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認識判斷力,進而影響著教師的行為。如果教師在實際育教學中缺乏反思意識和動機,就不會有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學行為的轉變。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反思對自身成長和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堅持正確自覺地做到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進行積極主動的反思。在對經驗的反思總結中,教師的教學才能更符合教學規律,從而促進自身的成長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我們還應該創造有利用教師反思的外部環境。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各方面的合作,同樣反思也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要更新教育觀念,認識到反思在教師成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而采取措施給教師營造良好的反思氛圍,促進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

    大學英語教師的反思可分為: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和積極的驗證四個環節。第一階段的任務是使大學英語教師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并明確問題的情境。第二階段是觀摩與分析階段。這一階段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廣泛收集并分析有關經驗,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思想、行為、信念、價值觀、目的、態度和情感等。第三階段是重新概括階段。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大學英語教師在批判對待原有經驗、策略基礎上,積極尋找新的思想和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第四階段是積極的驗證階段。要檢驗以上階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為和假設,教師可能是實際嘗試,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檢驗的過程中,教師會遇到新的問題,從而又進入第一階段,開始新的循環,實踐與反思循環周期是一個對專業知識和經驗知識不斷反思的實踐過程。

    四、結束語

    高素質的大學英語教師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前提和保證。我們應當通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專業化,提高我國高校外語教育質量。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連續的、終生的、動態的發展過程。在專業化過程中開展教師教育運動和反思性教學,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促進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目前,要解決大學英語教育所面臨的困境,我們應該重視反思性教學,促進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培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覺和習慣地運用反思性教學,是其專業自我發展意識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標志。通過反思,大學英語教師調整、優化其教學行為,從而使課堂教學得到更好的組織,教學效果更加明顯,從而使教師的專業能力得到提高。

    [本文為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重點課題《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的部分成果。 項目編號為:08ZD058。]

    參考文獻:

    [1]Dewey J. How We Think. Massachusetts: Heath, Boston,1933.

    第8篇:大學英語反思范文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 大學英語 責任性 教學水平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教師即研究者”“反思的實踐者”“反思性教學”“行動研究”等概念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提及。Wallace(轉引自戴煒棟:2001)曾把教師的成長概括為三種模式:(1)匠才模式(craft model):此類教師依賴觀察和模仿有經驗的教師和自己的經驗積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2)應用科學模式(applied science model):教師學習與外語有關的理論課程,用理論指導和改進教學;(3)反思模式(reflective model):教師在教學實踐、觀察他人教學的同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并結合理論指導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全國各地不同程度地缺乏合格的外語教師,而師資隊伍是外語教學改革的關鍵。目前教學任務重,進修機會少,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較為有效的方法就是結合教學實踐,通過反思的模式,尋求問題的答案,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一、反思性教學的理論依據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反思性教學進行過闡述。維拉(L. Valli)(轉引自熊川武:1999)從理性角度考察反思性教學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借助發展邏輯推理的技能和仔細推敲的判斷以及支持反思的態度進行的批判性分析的過程。希昂(D.A.Schon:1983)指出,反思性教學就是從業者結合親身經歷中的疑惑,通過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動來尋求解決疑惑的方法。熊川武(1999)認為,反思性教學就是教學主體借助于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的教師的過程。具體來說,第一,反思性教學以探究和解決教學為基本點。第二,反思性教學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第三,反思性教學是全面發展教師的過程。從以上的闡述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學,從根本上說,就是通過反思提出問題——探討研究解決問題——達到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

    建構主義認為高成效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分享他所發現的對他具有個人意義的東西,因此教師本人與其所教是難以分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教師人格的一部分。沒有任何兩個教師或兩種教學情境是一樣的 (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2000)。因此,他人所概括出的優秀教師的教學模式并不一定適用千差萬別的教學環境和個人。按照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雙方都在重新建構自己的認識方法、建構對各種事物和觀點的理解,同時他們也都在重新建構著對彼此的理解。所以建構主義要求教師對自己認識世界的方法、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有更多的自我意識。正是建構主義中這一重要的教學觀促使了反思性教學概念的產生。

    教師的決策分別體現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的一系列活動中。但人們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先思后行,而是邊行邊思后自發做出行動決定,即所謂“行動中的理論”。而決定每個獨特教學方式的正是這種行動中的理論而不是由外部強加的理論或知識。 (Schon:1983)。反思性教學從宏觀上講就是反思不可言狀的、隱含在行動之中的教學信念和原則,使之外顯出來,從而了解自己的信念體系,不斷充實和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正如 Marion Williams &Robert L.Burden(2000)指出的:“教師的信念比教師的知識更能影響其教學行為。”從微觀上講,反思性教學就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反思,對教與學的反思。隨著教師在教學技能、意識和知識方面的發展,他們應從只關注基本教學技巧和技能,即技能的合理性,向教學的合理性發展,而要達到教學的合理性則可借助于批判性反思來實現。

    二、反思性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Bartlett (J.C.Richards and D.Nunan:2000) 認為反思性教學應包含五個環節。它們分別為:(1)Mapping(描繪)——探討“What do I do as a teacher”(作為教師我在干什么?或我是什么樣的教師?)。這一階段教師開始描述自己體會到的有關教學實踐的知識、觀念和原則。(2)Informing(領悟)——探討“What is the meaning of my teaching?” (我的教學意味著什么?)。在這一階段教師揭示出指導自己教學形式的自我解釋的理論。(3)Contesting( 質疑)——探討“How did I come to be this way? How was it possible for my present view of teaching to have emerged?”(我怎么會這樣做?我目前的教學思想、觀念是如何產生的?)。(4)Appraisal(評價)——探討“How might I teach differently?”(我怎樣用不同的方式教學?)。(5)Acting( 行動)——探 討 “What and how shall I now teach?”(我現在將教什么及如何教?)。

    反思性教學既然是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那么 mapping 這一環節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師首先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觀察并收集資料。通過這樣的描述,教師可提高對自己教學的意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通過反思、討論等手段對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作進一步的探究,從而領悟到潛藏其背后的教學思想、教學原則和教學目的。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既包括語言技能,也包括語言運用能力,而對大學英語精讀課而言, 其目的就是既要培養學生的語言基本技能也要提高學生高層次的閱讀技能。僅僅對教學方式提出質疑遠不是反思性教學的終極目標。反思的目的是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以全面發展學生和教師。因此必須將反思與行動結合起來,尋找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必須與我們對教學思想的新的理解相一致。Carrell(1988)認為一個高水平的讀者應能根據所讀材料的要求交替使用top-down approach 和 bottom-up approach。本著這樣的理念,我們開始嘗試采取與以往不同的教學方法——交互法 (interactive approach) 進行教學。我們在教學中將 top-down 和 bottom-up 結合起來,從而使兩種方法互為補充。通過采用交互法,學生在詞匯及閱讀能力方面都有提高。

    反思性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推理能力和應變決策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些能力常可以通過以下這些手段來提高:課堂觀察、教學日志、問卷調查、錄音錄像等。

    1.課堂觀察

    即同事間互相協作、相互聽課。在請同事聽課時,通常要求他們收集以下幾方面的信息:(1)課堂組織方面:教師如何開始課堂教學、組織活動,如何結束該課。(2)時間分配方面:教師如何分配不同活動的時間。(3)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學生使用何種策略、步驟來完成課堂任務,相互交流的形式,參與活動的程度和時間。(4) 提問、問答方面:課堂上教師所提問題的類型,如是一般疑問句形式, 還是特殊疑問句或其它類型的問句,是事實型問題,還是推理型問題, 還是開放型問題,以及學生回答的方式。(5)教師講解方面:課堂上教師如何解釋生詞、語言難點、語篇等。(6)教師活動覆蓋面:教師與學生交流的范圍有多廣,是否與某些學生交流更多而忽視另一部分學生。(7)學生結對活動方面:學生完成結對活動的方式、在活動中的反應以及所使用的語言,是用英語還是母語,還是兩者并用。(8)小組活動方面:教師以何種方式分組,是隨機的還是固定的,每個小組的人數,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使用外語和母語的情況,參與活動的積極性。(9)課堂交流方面: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模式。(10)教材使用方面:課堂上教師對教材的依額程度如何,以及以何種形式脫開教材。通過相互聽課,我們發現了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如通常我們在向學生提問題后,往往只給他們很短的時間,就請學生回答問題,如果他們在幾秒鐘內回答不出,我們往往自行回答或請其他同學回答。因為我們自以為這段沉默時間若很長,學生會覺得浪費時間。通過聽課,我們發現其實不然。學生需要有較長的時間來處理所聽到的用外語提出的問題。給他們的時間越短,他們說得越少,句子越短。

    課后授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和聽課教師就剛結束的這節課回答如下問題:(1)你認為本課(或某項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你(或學生)從本課中真正學到了什么? (3)你認為本課最無效的部分是什么? 同時授課教師本人也可回答以上這些問題。對照三方面的回答,可以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反饋意見,這種反思性觀察使授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目的性、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的真實的語言使用機會,教師使用的語言模式等有了更清楚的認識,這為下一步采取何種決策做了較好的準備。

    2.教學日志

    教學日志不是記流水賬或一般性經驗總結,它必須具有反思性。教學日志是促進反思性探究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它是對教學經歷所作的書面描述和反思。教學日志可涉及這樣幾個方面:(1)教學理論:它包括對教與學理論和信念的認識,以及這些信念對教學的影響。此外,它還包括對學生背景知識以及學校環境的認識。(2)教學評價:包括對課堂教學正面和反面的評價,對學生、教師課堂交流所出現的問題的診斷,并提出可取代的方法,制定出行動的計劃。(3)自我意識,包括對自己作為教師的長處和局限性的認識,對個人發展的認識,了解自己的教學風格、語言熟練程度,制定個人目標。

    教學日志為你日后進一步探討提供了原始材料,教師的思想認識在未經記載前也許不是很明朗,而寫教學日志可以說是一種自我發現的過程。

    3.問卷調查

    反思性教學不僅要求教師進行反思,還需要學生參與反思過程,使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反思的習慣,并運用反思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設計問卷調查時,可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自身上來。如你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如何? 你在學習中的角色是什么? 你的學習策略是什么? 你認為學習外語的價值是什么? 你在學習外語中困難是什么? 你打算怎樣克服這些困難?

    4.錄音錄像

    通過錄音錄像,教師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或活動范圍是否覆蓋了全體學生。

    三、結論

    雖然外語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但教師作用不可低估。大學外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最終取決于教師的自身發展。反思性教學進一步激發教師的責任性。將反思性教學理論引入高校外語教學,是提高教師外語教學水平的一個有效途徑。反思性教學幫助教師從沖動的例行行為中解放出來,讓教師以審慎的方式行動。反思性教學把教師與教書匠區分開來,是在傳統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大發展。要想研究和提高教學水平,僅從優秀教師行為中概括出共同特征,然后加以推廣是不夠的,還必須了解其教學理念。此外,帶著反思性問題去聽課,幫助授課教師收集他難以收集到的信息,既能提高教師的外語教學能力,幫助他們走上研究型教師的道路,又能加強教師間的理解和認同,從而帶來職業的滿足感和愉悅感。

    參考文獻:

    [l]Bartlett,L.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Reflective Teaching in Richards J.C.&Nunan: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1990.

    [2] Richards, J. C. & Lockhart,C. 2000.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人民教育出版社.

    [3] Richards J. C. & 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4]Schon,D. 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London:Temple Smith.1983.

    [5] Widdowson,H.G. Aspect of Language Teaching,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6] Williams,M. & Burden,R. 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O.

    [7]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

    第9篇:大學英語反思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大學英語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6-0250-02

    導言

    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教育部,2004)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

    20世紀末,信息技術高速發展,高校擴招,借助計算機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率先走進大學英語課堂,各大高校順應潮流,紛紛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探索:1999年9月,北京交通大學開始實施教師與多媒體結合的大學英語授課,即教師上課+教師督導下使用課件學習;上海理工大學對2000級非英語專業新生隨機分組,僅在部分班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教學形式為教師上課+多媒體課件自習課;復旦大學采用多媒體教學+教輔書自學+教師上課三結合的方式。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一、多媒體教學VS傳統教學

    1.多媒體教學。近十年來中國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反映出,無論采用何種模式實施多媒體教學,均表現出類似的優勢和缺陷。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新手段,多媒體技術(以PPT演示型課件為例)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效果可以概括為兩個I(two I’s),即信息一體性(Integrity)和課堂教學不變性(In-flexibility),綜合體現了多媒體教學的兩面。

    Integrity。多媒體課件把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有機地集成一體,既加大了學生的信息攝取量,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和學習效果,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各種教學媒體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了課堂氣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大班教學質量。

    Inflexibility。單純使用多媒體課件會使課堂教學缺乏靈活性。我們常用的Powerpoint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課件制作工具,其制作的課件類似于電子文檔,即教學內容的羅列。它簡單易學,但交互性差,教師在演示課件的同時還要向學生講授,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相應減少。

    2.傳統教學。多年以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都采用講授、板書的形式,課堂氣氛容易陷入沉悶,要求學生必須有高度的學習自覺性。傳統教學方式缺少趣味,所傳授的信息量有限,但因為教師無須操作課件,與學生的交流時間充裕,同樣能達到很好的互動性;另外,學生也有充分的時間做筆記,能保證較好的學習效果,上海理工大學“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模式的班級與其他班級相比較,學生成績基本上處于同一水平”(韓戈玲,2003:40)。王建梅等(2005:16)指出,在教學過程中,仍要以師生面對面教學為主,以教師為核心展開教學。由此可見,傳統教學仍有其優勢。

    二、人機交流VS人際交流

    教學活動實質上是一種信息交流,三大要素――教師、學生、教材――構成了信息交流三角。具體地講,教材里面包含了教師和學生未知的教學內容,這種信息差決定了從教材到人的信息流動單向性,即只有教學內容的輸入,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均通過某種教學輔助手段獲取教學內容;而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也借助教學輔助手段不斷進行教學內容的輸出和學習情況反饋,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逐步減少,學生逐步掌握,這樣的信息流動就構成了一次教學活動。

    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與以往的電教手段一樣,需要人與機器之間進行互動以獲取信息。但同時,機器的介入使師生間在課堂活動中的距離被拉大,人的情感因素、精神層面被忽略。傳統教學之所以能保證教學效果,就是因為其中大量的人際交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決不能為機器所替代,同時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是必要的。

    正如南國農(2000)所言,“電教姓教,以人為本,機是為人所用,為人服務的。”多媒體不過是一種輔助手段,課堂上人機交流與人際交流之間呈此消彼長,如果在教學中不能保證足夠的人際交流,教師將失去其作用,課堂教學活動也將陷入僵局。

    三、教育技術VS教學效果

    每一輪教育新技術的興起都帶來教學模式的巨大變革。19世紀末20世紀初,幻燈、投影、電影、錄音、廣播、電視的相繼問世,催生了大規模的視聽教學;在中國,電視教學則盛行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20世紀90年代的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減輕了大規模班級教學帶來的重荷。

    “教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機械化,而是教育的最優化。”(南國農,2000)這是教育技術與教學效果進行一百年PK的結論。任何教育技術的產生都與當時的科技背景密不可分,但真正予以應用仍然取決于特定歷史時期教學實踐的需要。受某種歷史或社會因素的影響,教學中不得不采用新的手段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建議

    蔡基剛(2005:86)指出:“我們現在進行試點,進行小范圍的實驗,目的是要摸索出在多媒體技術下的外語教學的路子,而不是要通過和傳統的模式相比較,在提高學生成績上來證明多媒體教學模式有多少優越性。”

    (一)多媒體課件在授課班級的實際使用情況

    我們在大班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全部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以筆者在2005級文科及理科兩個合班(每班70~80人)中采用多媒體教學的經驗來看,多媒體教學的確發揮了它的優勢,適應我校精讀與聽力課時1:1的設置,但同時暴露出諸多缺陷,學生學習漸趨懶惰,只是跟著幻燈片走,課下感覺一無所獲。此外,由于合班學生數量多,而一周僅4個課時,使得教師與每位學生的交流大大減少。

    (二)揚長避短、使多媒體課件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傳統與現代的教育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1.課件制作方面。(1)教師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學習和掌握課件制作技術,能熟練操作和使用課件,學習各種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關注最新發展動態,將其應用到課件的制作中,并隨時搜集有關教學資料備用;(2)根據所授內容,靈活采用

    合理的制作方法,利用平時積累的素材制作實現一定教學目標的課件。

    2.教學過程中的操作。(1)正確認識多媒體課件的角色:以人為主,機器為輔。設法擺脫機器的束縛,增加與學生的交流。同時將多媒體授課與傳統的黑板授課方式有機結合起來;(2)如何掌握學生聽講和記筆記的關系:教師必須對自己的學生充分了解,掌握他們的理解程度,從而恰當把握幻燈片的切換速度;(3)注意課件與課本的銜接:教師可以帶學生在課本中找到知識點所在位置向其明示;(4)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必把所有問題的答案都點出來;盡可能設置開放式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5)教學活動多樣化:為緩解學生長時間看大屏幕造成的視覺疲勞,最好聽說讀寫各種活動合理調配,每一種活動持續時間不宜過長;(6)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如優盤或其中的課件打不開怎么辦?解決辦法:多存幾處,如網絡硬盤、郵箱或事先拷到所上教室的電腦上,為避免這一切都出問題,傳統的書面教案是必要的;(7)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在本校尚未安裝網絡多媒體自主學習系統的情況下,為解決學生量大對教學效果帶來的負面影響,筆者利用校園網、QQ、電子郵件和博客作了多方面的嘗試,實踐證明是有效的。

    結語

    現代化教學手段自有其優勢所在,但我們不能過分夸大,更不能迷信于它,同時我們也不能摒棄傳統教學中有益的方式,“多媒體網絡是新生事物,教學才是最基本要素,只有將兩者科學有機地結合,才能發揮出最大效能”(王建梅、孫春雷,2005:16)。多媒體教學的路子還在不斷地探索之中,而今后還可能會出現更加“現代”的教育技術,但是千萬不能忘記教學以及教學的參與者,他們比教育技術更重要。追求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若干問題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2):83-91.

    [2]韓戈玲.關于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思考[J].外語界,2003,(4):40-45.

    [3]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R].20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性色视频|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成人性生活免费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欧美成人秋霞久久AA片|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成人动漫h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亚洲人成人77777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五月婷婷成人网| 欧美成人性色xxxxx视频大|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国产成人无码av| 国产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