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范文

    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

    第1篇: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范文

    2009年3、4月間,以3G為龍頭、移動互聯網為長尾、“三屏合一”端到端為特色的電信全業務商戰拉開大幕在“三網融合”的大趨勢和NGB的行業戰略指向下,廣電不可能只作為一名旁觀者

    1 電信:向3G和移動互聯網進發

    08年電信大重組、09年初3G牌照正式發放,電信運營商的“全業務”大戰徹底開閘,拼速度、比套餐、端到端成為三大典型特征!   首先。是速度和套餐資費的比拼。

    4月3日,中國電信在全國120個城市全面推出3G商用業務,主打無線寬帶上網。在包時長、不限流量,接人速率優于中國移動TD-HSDPA,整合3G/IPTV/WiFi/固話,固網寬帶等應用的策略下,鋪天蓋地的“天翼”品牌廣告,開始變現為用戶量凈增長。

    面對中國電信的來勢洶洶,中國移動在北京迅速投放80元/月的不限流量、時長上網套餐――市場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其次,除了速度和資費套餐。同樣激烈的競爭還在“端到端”――定制上網本和智能手機。成為運營商推廣3G及全業務應用的重要陣地。

    4月15日,中移動宣布與17家國內外PC廠商聯合推出29款TD定制“G3上網本”,最高上網費補貼達1400元,臺;在江蘇,電信CDMA定制上網本早就擺進營業廳,價格3000元左右;中國聯通雖肯定也要推出WCDMA定制上網本,但畢竟在時間上已落下風,只能通過引入蘋果3G版iPhone的噱頭來造勢。

    其實,在國外通信市場,運營商對終端產品,業務定制與渠道的控制一直是主流;在國內,移動通信初期也是遵循這個路子,但市場的迅速崛起使大量手機終端廠商得以一度占據主動。去年以來,受困于全球金融危機,從手機到電腦廠商都希望能“抱上”運營商的“粗腿”,借助其強大的運營實力,多賣智能手機和上網本。綜觀全球,惟一的異數恐怕只有蘋果,因為其iPhone實在太牛,搭配上APP Store等在線應用,對運營商反客為主。

    總體來看,在“兩廂情愿”之下,中國電信市場重新跨入由運營商徹底壟斷的“端到端”時代,也使“全業務”運營的技術和產品支撐形成無懈可擊的產業鏈條。

    第三。3G覆蓋的普及和端到端控制。使移動互聯網成為電信全業務的“美妙長尾”。

    移動互聯網,字面可拆解為“移動+互聯網”,但實質遠不止如此!

    “網絡+終端+應用”,已成為國內外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業者對移動互聯網的共識,即在走向固網與移動網融合(FMC)的過程中,通過對原固網業務的“移植”和“變形”,實現業務創新。

    移動互聯網的顯著特征之一,是運營商將越來越多的應用植入終端,建立“預使用”環境,牢牢黏住用戶。在香港,電信運營商亦將YouTube、Flickr、Myspace、FaeeBook等熱門社區網站植入定制手機終端;

    移動互聯網的顯著特征之二。是越來越多開放式應用平臺的涌現,在蘋果APP Store成功之后,Google、微軟、雅虎紛紛跟進,國內的中移動也在打造自己的應用商店,還正式公測了139,eom網站,主打實名制社區交友。

    第四,統一全業務子品牌的建立,為發展用戶、圈住用戶提供了現實的營銷手段。

    中國電信“天翼”、中國移動“G3”和中國聯通即將面世的“沃?WO”,都是以3G為龍頭,串聯固網和移動網綜合應用的全業務品牌架構。如電信“天翼”通過“WiFi+EVDO+1X”實現無線接入的無縫切換,并與固網寬帶、IPTV構成“三屏合一”的綜合業務環境;聯通“沃?WO”主打九大應用,包括3G上網、IPTV、手機電視等。

    統一的全業務子品牌策略,為發展用戶、圈住用戶提供了很多的現實營銷手段。比如,發票的統一開據,就混淆了個人應用和商務應用界限,使很多個人及家庭全業務消費支出,得以通過手機費的形式實現報銷。 最后。全業務競爭的“戰略趨同”效應明顯。

    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全業務”落腳點其實無他,都踏在“固網與移動網融合(FMC)”的臺階上,應用范圍將“語音、數據、視音頻內容(IPTV)、增值服務(SP/CP)及行業信息化”全部圈下,主要銷售手段是不同應用環境和性質的產品服務打包,指向目標是成為新型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

    戰略趨同必然導致惡性競爭,而廣電亦可從中捕捉到難得機遇,如中移動向CMMB伸出橄欖枝、與泉州有線及新疆廣電合作寬帶接入等,都是已經出現的實例。

    2 互聯網“全業務”:移動化、視頻化和社區化、新媒體發行

    與電信和廣電相比,無中心化的互聯網不是一個端到端的封閉系統,用傳統運營商語境的“全業務”概念套用其實不妥,暫且牽強附會。

    拋開經濟危機負面影響,互聯網在最近兩年以及未來三年的發展將是最激動人心的――移動化、視頻化和社區化、新媒體發行,是互聯網的“全業務”遞進之路。

    首先。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雖然電信運營商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客觀上為第三方獨立網站的興起帶來機遇。

    據《財富》雜志報道,美國手機友好型網站的數量在近一年中增長7倍。從15萬家猛增至大約110萬家。在中國,CNNIC調查顯示,超過5000萬網民主要使用手機上網。且增幅迅速。海量的用戶基數和完善便捷的支付體系,肯定會催生出新的互聯網商業奇跡。

    其次。視頻化與社區化的交錯普及。

    創造視頻分享奇跡的YouTube、正版影視劇帝國HuLu、縱橫付費音樂的iTunes和集聚原創草根音樂的MySpaee,是互聯網應用走向視音頻化的全球標志,并為中國互聯網產業批量復制。

    這一輪視音頻應用的,最大看點是社區化思維,即SNS(社會性網絡服務)的實例化和商業化,傳統“內容為王”的理念被顛覆。轉變為“關系為王”――基于特定內容的身份認同和關系聚合,把握社區用戶彼此的“偏好”和“行為”。最終進階為真正的“精準營銷”。

    第三。App stor日創造“新媒體發行”財富。

    蘋果APP Store,專門出售可供iPhone/iPodTouch安裝使用各類游戲、模擬程序(利用iPhone/iPod Touch特有的微電機加速系統MEMS,將其變成體溫計、血壓儀、鋼琴鍵盤、測距儀等)。

    絕大多數“應用”并非蘋果制作。而由全世界網民,根據蘋果提供的開放式、組件式應用開發程序包(SDK),按照統一規范,自行開發、上傳、銷售。一旦某款“應用”銷售出去一份拷貝,則作者獲稅后收入的70%,蘋果獲稅后收入的30%。

    自2008年7月App Store正式推出之后,至2009年4月,全球網民開發的應用已超過3萬個、下載總量 達10億次;2009年的收入預計超過3,6億美元;排名前10位的應用開發者,已獲得900萬美元以上的收入!

    “2-vice'’是蘋果的成功所在,即Service+Device,也是端到端的延伸!

    顯然,新媒體生意的核心是發行,但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發行,而是打造新媒體發行平臺,社區,提供SDK工具包或在線開發工具,用戶在平臺上創造內容、應用或廣告,并激發付費,免費發行的活力與欲望。此時,平臺,社區的擁有者,就擁有了最大的主動權――這是由新媒體規律決定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綜上,互聯網的“全業務”主要表現在――

    典型的無中心組織結構,任何人都可以任何業務,任何業務也可以面對任何人,可謂天然就是“全業務”,區別不過是規模和商業價值;

    互聯網可以與電信、廣電專網承載的業務進行自由適配,同時亦存在明顯的業務分流,如IP通話、網絡電視(非專網IPTV);從電信到廣電,與其將無法(完全)控制的互聯網視為對立面,不如將其作為“拿來主義”新武器。

    3 廠電“全業務”:宏觀輪廓初顯、微觀陽力重重

    未來3年的廣電數字化。有線整合與雙向改造是兩大基本特征,下一代廣播網(NGB)與“部局合作”機制是戰略指向,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是希望亮點,直播星與地面國標是必要輔助,廣電明確對互聯網的部分管理權是“殺手锏”――共同構成行業“全業務”運營前提。但注意,僅是“宏觀行業”而非“微觀企業”的前提!

    有線網絡整合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如江蘇、貴州、廣東等,掀起新一輪省網整合浪潮。通過統一體制的逐漸理順,省網公司在區域政治和經濟領域內的發言權增強,更有機會介入社會及行業信息化建設;而介入社會及行業信息化領域了,又反過來力促有線網絡雙向化改造,打造與電信固網相仿的技術平臺,帶來更多行業外增量資本和收入,成為新的增長點。

    科技部與廣電總局于08年底簽署基于下一代廣播網的戰略合作協議,則使廣電網絡運營商在信息化層面的“登堂入室”變得“名正言順”。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亦會加速整個行業技術前瞻化、標準規范化和產業協同化進程――這恰恰是廣電在過去10年的短板,也是行業大大落后于電信的關鍵因素之一。

    CMMB的意義有二:其一,廣電頭一次按“全國體制”組建運營主體、推進市場運營;其二,補足手持終端領域的移動應用空白,從移動通信市場的利潤水平看,這是最大的金礦。但CMMB目前的最大不足,亦是沒有回傳通道,需配合移動通信回傳信道完成交互業務。

    直播星與地面國標,目前的影響和能量有限,但不可或缺,因為提供了廣電“全業務”所需的必要覆蓋手段。互聯網方面,雖然沒有國際帶寬出口資源。但擁有對網絡視音頻的絕對否決權。亦占據部分主控權。

    放眼廣電整個行業,經過5年努力,尤其是2008年的突破,“從天到地”、“室內室外”、“由大至小”的數字電視網絡傳輸覆蓋體系已成規模。在宏觀上行業已具備“全業務”的運營前提;而從公益到商業的不同屬性,使產品服務包的組合在理論上并不遜于電信業。

    但是,對微觀企業(運營商)來說,實際的“全業務”運營很難迅速啟動,原因有四――

    不同傳輸通路的運營主體分立。除極個別的地方外(如杭州將多項數字電視新媒體業務交由單一主體運營),各地廣電系統內不同運營主體均呈分立割據之勢,屁股決定腦袋、芥蒂自然較深;

    基礎網絡平臺建設僅具雛形,雙向化程度嚴重不足;

    已開發產品線太短、服務應用市場化能力欠缺。如產品的組合打包,如何增加打包組合、針對不同組合如何進行子品牌樹立與推廣,等等問題不一而足。

    “臺網分離”后,本就不大的廣電又被人為割裂成兩個子系統,廣電賴以起家和最具現實價值的內容、廣告資源,網絡運營商基本無法染指。

    廣電突圍:全媒體之路

    根植特色、構建端到端,競合電信、借力互聯網,形成廣電網絡運營商的“全媒體”優勢,是廣電“全業務”之路的要務所在

    廣電怎么做“全業務”?撒胡椒面是不行的,本來行業底子就薄,四面出擊很可能“家徒四壁”,一定要分清重點、厘清層次、要務為先!

    首先。“全業務”路線圖(Roadmap)一定要根植于廣電的行業和產品特色。即以視音頻為根本,進行多維度延伸,形成“全媒體”戰略體系。

    如前文所述,廣電系統本不大,又被人為割裂成“合(內容)”和“網(傳輸y’兩個子系統,后者啟動數字化5年來。基本無法染指前者的內容和廣告資源,更談不上有效借力。

    但機會正在孕育中。

    據廣電總局于09年1月初的數據,“2008年全國廣播電視預計總收入1452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廣播電視廣告收入695億元,有線網絡收入34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7%和13.3%。”

    乍一看,廣告收入無論基數還是增幅,都強于網絡收入;但隨著全面數字化的推進,網絡收入的內涵與增長必然超過廣告。就總量而言。筆者預計3年之后,二者有望比肩!這是因為,廣告增長受制于時段總時長的天花板,還要面對新媒體對用戶注意力的不斷分流。此外,全球金融風暴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將會有持續負面影響。

    此消彼長之間,網絡運營商其實變得越來越主動,而電視臺,電臺將會越來越被動。一個鮮明例證是,已有多家衛視頻道與視頻網站簽署合作協議,正是電視臺危機感日益增強所致。

    業內整合、反向推進,對亟待展開“全業務”愿景的廣電網絡運營商來說,必須與電視臺、電臺、制作公司等大量內容資源擁有者建立新型戰略合作關系。

    在這一進程中,廣電網絡運營商將擺脫“單一媒介”的尷尬,重歸“媒介+媒體”的正常規律,打造“全媒體”的運營競爭力!

    全媒體的展現形式,即以融合業務系統和多功能融合終端為支撐,在打通數字電視網與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集文字、圖片、超文本、音頻、視頻、監控等為一體的多種媒體服務,打造權威的、全功能的全新媒體形態,實現娛樂和信息的綜合服務及推薦交換。

    融合、互通、互動,是“全媒體”呈現的三大前提,廣播、點播、時移、電子商務和支付、社會信息化支撐、在線輿情調查……是可供展望的豐富的“全媒體”形態。

    事實上,當“全媒體”體系框架切實構建起來后,與電信的競合也就有了更強大的基礎。

    其次,“端到端”的產業鏈構造。亦是廣電網絡運營商走向“全媒體”的必然。必須加快進度!

    廣電的“端到端”,第一個務實的切入點是數字電視一體機,尤其是有線數字電視一體機。如是,則可以 將消費電子領域的企業巨頭和廣電運營業最大的資產存量(有線)緊密結合,產生規模效應。

    過去數年中,囿于條塊分割和機卡分離的技術限制,有線一體機市場遲遲無法啟動。但在今年,形勢開始發生變化。

    4月14日,TCL在北京與歌華有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五一”前向市場推出“大卡+小卡”的有線數字電視一體機。此前,TCL已與廣州、鄭州、青島等地有線運營商合作推廣一體機。憑借強大的營銷和服務網絡,只要合作運營商的網絡所覆蓋到的小區,TCL就會聯合運營商一起推廣,把產品與服務都直接推進到消費者家門口!

    作為國內彩電業的龍頭企業,TCL的舉措具有相當強的示范效應,在競爭更為激烈的彩電業,極容易會引發跟進浪潮。一旦形成全國范圍內的規模效應,對有線運營商來說,推進高清內容、開發增值業務,也都能具備緊密耦合產業鏈的協同支撐――這種格局,恰恰也是電信大大領先廣電之處!

    再次,抓住電信重組之后的“全業務”競爭格局。實施“競合”戰略,挺進競爭對手的縫隙市場。

    廣電的行業總量遠遜于電信,但內部競爭也比電信弱很多。隨著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全業務”競爭陷入白熱化。廣電運營商應善于出擊、敢于合作,在不同地域與當地相對弱勢的電信運營商結盟,共同開發。

    至于對未來競爭的擔心,其實大可不必。因為一味地“保”存量市場,是保也保不住的,只有在增量收益中打到外線去,才能確保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結盟戰略,可以幫助廣電拓寬客戶與合作伙伴資源。在業務線的延展中豐富品牌內涵,在營銷執行的過程中打造團隊,最終獲得多個縫隙(利基)市場的主導權――泉州“有線+移動”推出“有線通”,即為很好的案例。

    最后,在借力互聯網的過程中。除了成熟的和現金流業務,更重要是踏準“下一場舞會”的舞步。

    如前文所述,視頻化、社區化和新媒體發行,是互聯網的“全業務”遞進之路。視頻化已是“大路貨”,重點是從社區化切人,并真正關注視音頻的新媒體發行。

    圍繞電視的社區概念,遠比互聯網的真實可靠,因為本地在冊用戶均為實名制,但同時喪失了神秘感和靈活度。借助互聯網社區,基于視音頻內容,實現跨地域的實名制用戶關系聚合,就是對目前網絡社區的升級!

    第2篇: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范文

    關鍵詞: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移動運營商;用戶接入量;每用戶平均收益值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latest global 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 (MVNO) footprint is introduced. By dividing MVNOs into region and classification, e.g., discount, telecom, retail, media/entertainment, business/migrant, roaming and M2M, the landscape of each segment is described. MVNOs and traditional operators do not have a strictly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and the prosperity of virtual operators is driving the growth of traditional operators.

    Key words: MVNO; MNO; connection volume; average revenue peruser (ARPU) value

    截至2014年底,全球移動運營商(MNO)共托管了992家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MVNO)及運營商旗下260家子品牌公司。根據GSMA Intelligence數據報道,這代表相比2012年全球移動運營商托管的總移動服務供應商數量從1 036個增長到了1 252個。研究表明,全球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在成熟市場中繼續保持旺盛的發展態勢,且滲透率(基于連接數)已超過100%。全球2/3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來自于歐洲(585家),隨后的是亞洲(129家)和美國(107家)。對比之下,非洲市場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還是屬于嬰兒期。該地區目前只有8家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

    GSMA Intelligence協會將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劃分成8個種類,它們分別是:折扣、電信、媒體/娛樂、零售、商務、遷移、漫游和機器對機器(M2M)服務。在2012年,“折扣”和“電信”類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是市場上最普遍存在的類型。其占比為46%,而另外19%來自相鄰的行業(如零售商、銀行、電視/媒體組織),余下的34%聚焦于商務、遷移、漫游和M2M。隨著運營商持續與知名品牌跨越電信業、媒體/娛樂和零售的合作,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已經有了相當數量的用戶連接規模。維珍移動,一家從固定寬帶和數字電視發展起來的英國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PosteMobile,一家意大利以郵遞業務起家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截至2013年底,兩者都有近300萬的用戶連接數。挪威和瑞士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數量分別為17家和16家,德國有122家虛擬網絡運營商。從歐洲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的每用戶平均收益(ARPU)效果分析,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的數量與該國家的ARPU值存在相關性。

    1 虛擬運營商的分類

    虛擬運營商可以按多個維度進行分類,本文主要介紹按區域和目錄類型劃分的虛擬運營商發展情況。

    1.1 區域劃分

    2012年,當時全球57個國家有812個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兩年來這個數量增長了16%,共涉及69個國家。其中發展最顯著的市場在巴西和土耳其,因為在這兩個國家,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可以申請臨時牌照。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推出的數量在2011年和2012年間下降了20%,直到2013年才恢復增長(注:分析只包括那些已經證實推出日期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占總量的2/3左右)。

    雖然歐洲地區的MNVO數量占全球的份額在2013年和2014年間從65%下降至61%,但是大多數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仍然位于歐洲。截至2014年5月底,美國地區的虛擬運營商數量顯著增長49%至128家,占全球虛擬運營商的14%。同時期,亞洲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數量也提高到79家(占全球虛擬運營商的8%),而大洋洲仍然保持在53家(占全球虛擬運營商的6%)。非洲的虛擬運營商數量則從4家發展到了8家。額外的區域,即那些沒有地理邊界且目標客戶群體為移動漫游和無特定市場的虛擬運營商。這些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占全球10%份額,并自2012年以來數量沒有變化。區域多元化雖然略有增加,但是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仍主要集中在少數國家。截至2014年5月底,排名前10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市場是德國122家、美國96家、英國76家、荷蘭56家、法國51家、澳大利亞43家、丹麥43家、西班牙32家、波蘭28家和比利時24家。在歐洲,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仍然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的一些區域。德國、英國、荷蘭、法國的集合占一半以上。相比之下,全球有12個市場只有一個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它們分別是阿根廷、白俄羅斯、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塞浦路斯、關島、斐濟、冰島、印度、拉脫維亞盧森堡。

    有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的國家仍然有限――只有不到世界三分之一的國家有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主要原因在于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牌照的發放。有許可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主要適用于飽和的移動市場。在這些市場,運營商尋求創新的方式來吸引新顧客。在早期的69個國家中,相比全球平均水平的98%,托管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平均普及率為129%。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在歐洲有較大的優勢。因為該地區具有最高的地區普及率(141%)及較早支持并建立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的緣故。然而,隨著中國和巴西等一些國家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的增加,預計歐洲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市場所占的大份額比率將會在未來幾年逐步減少。

    1.2 目錄劃分

    GSMA Intelligence已確定8個不同類別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即折扣、電信、媒體/娛樂、遷移、零售、商業、漫游和M2M。8個類別定義分別如下:

    ?折扣:以低成本服務為主旨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

    ?電信:提供一系列電信服務如固話及寬帶互聯網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

    ?媒體/娛樂:關聯媒體和娛樂行業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

    ?遷移:主要提供國際語音服務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

    ?零售:與消費零售業相關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

    ?商務:主要為目標商務客戶服務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

    ?漫游:通常針對國際旅行者,以多個國家MNO的漫游協議為基礎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

    ?M2M:支持(嵌入式)機器對機器服務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

    此外還有一種跨所有上述8個類別的類別――僅數據(通過數據卡、加密狗或嵌入式設備提供數據服務,但不提供蜂窩語音服務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

    2012年,折扣是最突出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商業模式,占全球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的1/4采用此模式。接著是占21%的電信類型。而鄰近行業的分類,如零售,銀行和媒體機構則占19%。剩下的34%為遷移、M2M和漫游。自2012年以來,8種類型中商業和媒體/娛樂增長基本持平,其他類型都出現了兩位數增長。在這些類別中最高增長比例的是漫游(32%),其次是M2M(26%)、零售(24%)和折扣(22%)。同時,通過加密狗、便攜本和嵌入式設備等方式僅提供數據服務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跨所有上述8類別)增加了34%到102家,占市場11%。

    2 MVNO的用戶接入數量

    需要重點指出的是:雖然媒體和零售類別分別只占全球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總數的8%和11%,但從用戶連接數量上看兩者的占比卻非常大。媒體/娛樂業的維珍移動截至2013年底在英國本土的連接用戶數為300萬。在零售分類中,意大利的PosteMobile和COOPVoce擁有用戶連接數分別為284萬和48.5萬。而法國的La Poste則有94.3萬的連接數。因此,這些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均擁有前10的用戶連接數。同時,電信和折扣類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占了前20位的一半。這些類別中也包括虛擬運營商集團,如德國的Freenet和Drillisch電信。這兩家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由多個移動運營商托管,報告的連接數分別為1 329萬和194萬。

    如上所述,商務和漫游類是瞄準機會市場的分類,并不列入前20之中。M2M分類屬于專業范疇,其中的一個大玩家,Numerex,具有排名第3的連接數。Numerex研發了一些包括安全、政府、衛生、能源、金融服務和運輸領域的M2M產品和服務。因此需要相應訪問移動網絡的能力。前20中遷移類的代表為德國的Turkcell和意大利的每日電訊。Turkcell的目標在德國本土,連接數據為40萬。而每日電訊服務超過50萬的用戶,其中一半為居住在意大利的中國人(總計24.9萬),這些人使用每日電訊的語音電話打給中國和香港。

    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的角色有助于運營商提升用戶連接數量。發展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對移動運營商來說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戰略。基于2個原因:(1)移動運營商可以利用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的不同品牌獲得更多的客戶,以維持或增加成熟市場中移動運營商的市場份額。(2)通過出租自己的網絡拓展業務細分,并產生額外的收入。例如,智利的Nextel公司最近在智利宣布打算推出一個預付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此舉措使Nextel公司更具競爭力。該運營商的總裁,Estanislao解釋說,“當前商業模式的重點在于聚焦高價值客戶和當前的成本結構以確保高水平的服務質量、頻譜容量和售后服務。這是一種盈利微薄的預付費市場。如果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的監管獲得批準,公司有意作為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提供預付費服務同時繼續經營自己的網絡服務合同”。GSMA Intelligence已確定4個指標性的市場以展示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在推動運營商的用戶連接數量增長方面的作用以及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模式受到的限制。

    3 MVNO ARPU值影響的

    研究

    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對許多運營商富有吸引力。他們也越來越被國家監管機構看作是一種引入更大競爭市場而無需大規模結構調整的工具。早期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牌照導致了我們今天在歐洲看到的高水平競爭。試圖復制這種情況的國家包括中國和巴西。

    巴西主要是由四大控制了98%市場的運營商統治。盡管監管機構Anatel允許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在2010年開始運營,到目前為止也僅有3家活躍的虛擬運營商:Anaconda Travel SIM、Datora電信和Porto Seguro。最近,Anatel為增加競爭已經修改了規則。其中一項新的規定將要求移動運營商明確在他們的網站上公布其向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收取的批發價格。

    高比例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集中于“折扣”的分類。它們的存在能夠對市場的價格和ARPU值帶來顯著影響。圖1顯示了歐洲北部、西部和南部這些成熟市場目前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數量與地區ARPU值之間的相關性。

    其他因素也影響收入,2013年底挪威的ARPU值為44.76美元,瑞士為43.50美元。兩地區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數量分別為17和16家。前兩者的ARPU值是德國的兩倍(18.66美元),但德國地區有122家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

    從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數量上看,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市場。其領先作用已經存在于市場相當長一段時間,其平均ARPU值還在繼續下降。2014年4月份,E-PLUS公司與WhatsApp公司簽署了一份合同,旨在有效地在德國地區服務于WhatsApp應用。E-PLUS負責銷售以WhatsApp冠名的預付費SIM卡。即使客戶沒有足夠的數據流量,他們使用該卡也可以無限制地訪問WhatsApp。SIM卡的基本包為10歐元(或14美元)。但是支付額外的10歐元可以獲得600積分,每積分可以兌換1 MB的數據流量、1 min語音或一條短信。據報道該地區90%的智能手機都安裝了WhatsApp。這給E-PLUS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從競爭對手――運營商那挖掘顧客,同時幫助WhatsApp自身建立電信部門。

    4 MVNO的演變

    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市場的發展一直受到歐洲監管機構的鼓勵。最近已經有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被直接用作監管工具的例子。歐洲委員會(EC)希望利用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作為工具來維持市場競爭,如在運營商并購批準之前運用相關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接入條件可作為判斷依據。在愛爾蘭O2(Telefonica)合并之前,運營商按承諾應該出售高達30%合并公司的網絡容量給兩家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為了收購德國E-PLUS獲得歐盟EC的批準,Telefonica也同意類似的條件:可能會在德國建立3個新的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

    隨著市場的成熟,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對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也越來越受歡迎,如在中國,虛擬運營商牌照首次授予于2014年并且年底總數超過40家。然而,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對整體市場的影響仍然可以忽略不計。

    在中國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市場大的進展是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企業名單,包括互聯網的運營商如百度、阿里巴巴和手機廠商小米,以及聯想和富士康。不過這些公司將如何利用其牌照仍有待觀察。在每一種情況下,他們會看到一個虛擬運營商與他們的核心業務垂直整合的潛在利益以及整體移動客戶生態系統發揮的更大作用。再比如,在歐洲已經看到第三方生態系統的運營商進入了虛擬運營商市場。WhatsApp在德國推出預付E-PLUS(合并O2之后)網絡服務。被消費者視為運營商品牌可以給WhatsApp帶來更大的杠桿:推出語音業務可進一步的創收。

    報告顯示,谷歌也了解到虛擬運營商整合的潛在利益并計劃在美國推出基于Sprint和T-Mobile的網絡服務。美國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市場擁擠,不產生高水平的ARPU值。因此任何這樣的舉措可能是一個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谷歌把在固定寬帶和Wi-Fi基礎設施的補充投資作為驅動其互聯網應用使用量的最終目標。整合谷歌的全球業務和客戶基礎,該公司可能會對移動運營商的業務造成相當大的破壞。參考這種模式,其他大型生態系統運營商也會給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市場帶來非對稱業務模型的可能性。

    5 結束語

    第3篇: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范文

    [關鍵詞]數字新媒體數字新媒體產業鏈數字內容產業跨媒體出版

    一、數字新媒體的概念及特征

    “如今的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網等傳播渠道,以及計算機、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移動電視、數字電視等都是數字新媒體的表現形態,從信息傳播角度看,它具有多媒體化、集成性、交互性、超鏈接性的特點。

    二、數字新媒體產業鏈

    數字新媒體產業鏈的組成包括內容提供商、軟件及技術提供商、網絡運營商、平臺提供商和終端提供商。

    內容提供商指內容的制作者和提供者,數字新媒體的內容提供商主要源于四個方面:擁有傳統內容資源優勢的專業內容提供商;提供通道的電信運營商和移動運營商;實力強大的門戶網站;新媒體受眾。

    軟件技術提供商是在整個產業鏈運作中服務、資費、管理等環節的軟件提供者和技術提供者。網絡運營商擁有骨干和核心網絡資源,通過建立虛擬網絡來進行運營服務,為平臺提供商提供網絡支持,包括無線網絡運營商、固網運營商、數字廣播網絡運營商等。平臺提供商提供內容呈現平臺,為網絡交易、分享等服務提供空間、技術支持、服務支持的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網絡運營者。終端提供商指提供數字終端工具的廠商。

    在數字新媒體產業鏈中處于內容提供商位置的傳統出版社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做好做強自己的本分。雖然同時作為網絡運營商的電信和移動運營商也介入內容提供商的行列并且在與傳統內容提供商的合作中顯示出極大的強勢,但與在這個領域努力多年的出版社而言么無論是作者資源還是編輯經驗,都會相形見絀。

    數字新媒體技術和數字新媒體服務平臺的迅猛發展,催生和推動了數字新媒體內容產業的崛起與發展數字新媒體技術和數字新媒體服務平臺為內容傳送提供更多渠道的同時,也對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質和量上的要求。傳統形式的內容形態不能簡移到數字新媒體的內容形態上,需要針對不同數字新媒體服務平臺的形態特征設計相應的內容創意和制作流程。

    因此,數字新媒體環境下的內容產業應該是“依托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與各類信息產品行銷渠道,向用戶提供數字化的圖像、字符、影像、語音等信息產品與服務的新興產業類型,它包括軟件、信息化教育、動畫、媒體出版、數字音像、數字電視節目、電子游戲等產品與服務等,是智力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

    三、數字復合工程的開啟將拉動傳統出版產業的升級

    復合出版,又稱跨媒體復合出版,是指對內容文本經過一次編輯、加工、標記之后,既可以以圖書、雜志、報紙等形態出版,又可以以游戲、卡通、動漫等方式呈現,一次加工,多次使用。復合出版是未來出版的重要形式。

    2008年7月16日,上海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掛牌成立。作為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建設的第一個數字出版基地,該工程的順利實施必將促進傳統出版發行業的產業升級,促進我國數字出版的發展壯大,進而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的進步與變革。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在實現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將大力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將推動內容產業和創意產業的發展。數字復合出版將為內容產業注入豐富的高質量出版內容資源,實現內容的深度開發和多維應用,同時,數字復合還將為創意產業提供多樣化的表現平臺。傳統出版產業經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改造后,將實現數字化轉型,從而將出版生產力和產業化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四、傳統出版社應加強數字出版意識

    首先,要對數字出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數字出版在數字新媒體浪潮中更應稱為數字內容管理或數字內容產業”。對于出版單位這種具有內容生產特點的企業來說,并不是單純生產某一介質的產品,而是生產“內容”。數字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對于作為文化產業的出版業并不是毀滅性的沖擊。相反,由于數字新媒體產業鏈的逐漸清晰,專業化分工更加細化的基礎上,傳統出版商將更加趨于其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數字出版對于傳統出版商就是要做好選題的原創性開發、內容的數字化管理,為數字新媒體產業鏈提供可供多種媒體傳播的內容。“在數字出版的時代,誰擁有具有競爭優勢的內容,誰就有了話語權”。各出版社在結合特色定位的同時,要進行立體開發,掌握內容資源的主導權,加強在數字出版產業鏈中的控制地位。

    其次,要做好數字內容管理。數字內容管理對出版單位而言,意味著對產品內容進行統一的數字化加工和生產。今后的出版,出版單位將演變為內容提供商(ContentProviders),進行復合出版,對內容一次加工完成,以不同媒體形式出版。內容管理的目的是把非結構化的信息,制作成圖書、報刊、光盤、網頁等產品,供用戶以各種媒體形式進行閱讀、檢索、查詢、分析和共享。當出版單位采用了以數字內容為核心的管理系統以后,傳統的編、印、發環節將被改變,這就是所謂的“流程再造”。出版單位可以通過流程再造,打通產業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媒體出版。

    最后,要加強出版產業的縱向和橫向合作。出版產業的縱向合作是指各個出版單位和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內容資源的集合。數字新媒體時代,內容的同質化現象也難以避免。為避免資源的浪費和同行的惡意競爭,各個出版單位應時刻關注業內風向,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進行選題開發,切忌不切實際的跟風。數字內容產業的一個特點就是內容的集成性,越是擁有海量內容資源的出版社,在市場競爭中越有優勢。在縱向合作上就表現為出版社之間的重組、并購。出版產業的橫向合作是指在數字新媒體產業鏈中擁有獨自核心競爭力的各個產業環節之間的合作,包括出版企業與軟件開發商、網絡運營商、平臺運營商、終端運營商之間的項目合作,也包括與這些企業之間的重組、并購,形成大型的傳媒集團。

    參考文獻:

    [1]張文俊.數字新媒體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2]曹勝玫.當前數字出版產業鏈的相關問題及思考.編輯之友,2009.

    [3]數字內容管理與出版流程再造.

    第4篇: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范文

    關鍵詞 手機報 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 A

    On the Puzzle Faced with the Handset Newspaper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Concerned

    Wang Xuelian Wang Lei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and Foreign Language,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and Foreign Language,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

    Abstract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our country handset newspaper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s the handset newspaper's difficult position profession policy, profit pattern, content localization and marketing way faced, and analyzed the reasom ofthese difficult positions,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handset newspaper puzzle countermeasure

    一、手機報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現實困境

    自2004年7月,《中國婦女報》推出全國第一家手機報開始,全國各地陸續推出了手機報,用戶訂閱手機報的費用無需專門到有關機構去支付,只需通過手機發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機報有著明顯的渠道優勢,2004年以后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影響力比較大的全國性手機報有《人民日報手機報》、《新華手機報》,地方手機報有《浙江手機報》、《華西手機報》、《齊魯手機報》、《湖南手機報》、《廣西手機報》等。此外,各地方版報紙的手機報升級到7000號平臺,開始面向全國手機用戶發行,外省的讀者們也可以通過手機來閱讀當地的報紙。比如從2007年3月底開始,揚子晚報手機報升級到7000號平臺面向全國手機用戶發行,據稱在試推廣期間,已有近1萬名來自上海、安徽、山東、北京等省市用戶訂閱了揚子晚報手機報。

    2007年,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把手機報業務作為重點業務來發展,表面看來手機報業務發展很快,但此項業務尚處在市場導入階段,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由于技術上存在瓶頸,特別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眾需求的多樣化,使手機報,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了許多困境。

    1.政策問題

    手機報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上游環節完全掌握在無線運營商手里,無線運營商的政策決定了手機報的價格及發行是否通暢。“運營商究竟有多大的誠意和興趣來跟我們這些傳統媒體一塊分享手機傳媒的蛋糕,從我個人的判斷而言,目前形勢不是特別樂觀。”中國婦女報手機報主編姚鵬說:“在手機報方面,中國婦女報雖然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說,幾年下來,這只螃蟹還沒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機報的上游環節完全掌握在運營商手中,手機媒體存在的關鍵問題不是技術,而是政策問題。

    手機報發展過程中,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手機媒體與無線運營商之間的關系問題,因為手機報的發行渠道掌握在運營商的手里,無線運營商的政策決定了手機報的價格、發行是否通暢,也就是說你的生死大權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機報,無論是彩信還是WAP,只不過是運營商的增值服務項目而已。運營商決定了手機報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戶接受。

    只有在能夠對手機媒體的內容、發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個比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報業滿意的手機媒體形式。一個新媒體的命運如果控制在移動運營商手里,控制在一個具有壟斷地位的企業里面,這個前景很不好,手機報的盈利模式也就無從談起。需要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做更多的協調關聯產業、關聯行業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問題

    眾所周知,廣告收入是我國傳統媒體的主要利潤來源。而手機短信、彩信和手機上網等無線增值業務從一開始就是收費項目,付費使用無線增值業務也已形成習慣。但正因為訂戶付了費,他對未經其許可強行推銷給他的任何東西都表現出極大的抗拒。從現狀看,手機報的廣告營銷和廣告收入還只是一個理論構想。從電信營運商方面講,在手機中做廣告是明令禁止的,這在合同中有明確約定,如發現可馬上中斷業務并給予處罰,用戶也可以投訴。從手機報訂戶方面講,一般不愿意接受廣告,如果收到了廣告,或是退訂,或是投訴,電信營運商對投訴都很重視,對投訴業務的處罰也是很重的。而從廣告商或是廣告業主方面講,一是對手機報有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對手機報的廣告傳播效果缺乏認識和評估;二是目前手機報缺乏一個穩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廣告營銷的平臺。①這三方面的因素,導致了目前手機報的廣告經營活動只能是停留在理論階段,很難付諸實踐。

    3.內容同質化的問題

    目前手機報最大的弱點是沒有自己的原創內容,其媒體業務、市場開發、新聞來源主要依附于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內容同質化”也將成為手機報未來發展的死穴。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各家報社在內容制作上已經開始尋求突破,向分眾化的需求方向發展,如設置了“綜合”、“新聞”、“財經”、“體育”等多個欄目。但這樣做還遠遠不夠,手機報的信息模式應該是基于多媒體的,除包含傳統報紙的文字、圖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還應該向集音頻、視頻、游戲、娛樂、互動等多媒體形式的內容方向發展。另外,由于用戶和渠道資源都掌控在移動運營商手中,各報社與用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溝通障礙,不能夠充分的挖掘用戶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手機報的分眾化發展。

    4.缺乏有效的營銷手段

    從手機報的營運實踐看,影響手機報的幾大關鍵因素分別是有吸引力的內容、穩定的技術和通道、符合無線增值業務的營銷方式。

    從目前國內的實際情況來看,電信運營商對于手機報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不僅是因為手機報訂閱費中的一部分要交給電信運營商,更為重要的是,電信運營商可以通過舉辦一系列的資費優惠,吸引更多潛在的用戶訂閱手機報。

    在手機報三方(或兩方)的利益共同體中,擁有壟斷性渠道資源優勢的電信運營商是居于主導地位的。因為作為內容提供商的媒體和作為服務提供商的技術支撐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擁有壟斷性渠道資源優勢的電信運營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機報的無線增值服務收入,對于無線運營商來說顯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機報的營銷也處于不被重視的地位。

    三、對策

    1.媒體要加強與電信運營商的合作

    從目前成熟經驗來看,與運營商的強強聯手無疑是手機報在發展初期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場上,許多手機報都是通過借助運營商來增強自己的實力。在日本報業走下坡路之時,《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等紛紛向日本頂級移動運營商NTTDoCoMo伸來了“橄欖枝”,NTT的手機用戶只要交納一定的信息費用,就可以每天通過手機上的菜單選擇閱讀《日本經濟新聞》、《朝日新聞》等報紙的內容。

    手機報的營運模式,是由媒體提供內容、電信運營商提供渠道、電信服務商提供技術支撐的三位一體的模式,是一個依托手機這個通訊終端整合各方資源、謀求市場收益的利益共同體。在這種“統一戰線”中,如何既堅持各自的原則立場,又尊重合作各方觀點、意見和運作習慣,就成為維持手機報這個合成系統良性運轉的重中之重。“做手機報其實首先是做公共關系”。華西手機報與自己的戰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動經過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對高效的運作機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獲得了通信政策和營銷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進了華西手機報的經營。②

    2.結合實際,選擇盈利模式

    從手機報的范圍來劃分,可分為全國手機報和地方手機報。全國手機報參與者由報社、移動運營商和SP共同組成,地方手機報主要參與者是報社和移動運營商,雙方直接合作。無論哪種方式,收入來源主要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費和WAP網站瀏覽費。在盈利手段上與傳統的報紙相比,缺乏廣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機報可以通過企業冠名欄目、大型企業點播、分類信息服務等方式開展廣告經營。即通過企業冠名或者點播的方式,讓手機報用戶免費獲得新聞內容,這部分訂閱費用由廣告業主支付,就是“免費+廣告”的模式。另外一種模式,即目前手機報的運營模式,即“訂閱費+無廣告”的模式。

    反觀手機報的發行,由于是順價發行,決定了隨著發行量的增加手機報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機報的成本支出相對固定,發行量越大對利潤的貢獻越大。

    3.在內容方面,要細分受眾,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機報首先應該對于自己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特別是對于自己用戶的定位。常州手機報對五千多位讀者進行調查,86%讀者年齡在35歲以下;男性讀者明顯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機報受眾總共已近10萬,大多為城市白領、公務員、中小創業者、企事業管理人員和其他知識分子等,其中80%以上為男性。③總體來看,目前手機報讀者大多為男性,年齡在25~45歲的比例最高,這就使得手機報在自己的內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內容要量身定制。中國移動廣西公司在對手機報客戶的回訪中發現,客戶渴望更貼身、更細致的信息服務。對此,《廣西手機報》正計劃細分受眾,開發地市版和有關影視娛樂、房產、汽車、飲食等專版。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由合作媒體派出記者自主采訪,以掌握和即時發送第一手的信息。

    從海外市場的情況來看,以人為本也成為衡量手機報好壞的主要標準。挪威電信和數字電視運營商Telenor的有關人士表示,現在的問題不在于能否賺錢,而在于能否為讀者提供足夠好的新聞,我們必須保證手機報用戶認為值得為收到的信息支付費用。他們提出的一個方案是“主動與被動的結合”:主動――報紙將每天的標題新聞打包,然后以極低廉的價格(甚至完全免費)提供給手機報的用戶;被動―――讀者對某一條新聞感興趣,為之支付費用,獲得詳細報道。

    4.注重手機報與報紙、網絡的互動共贏

    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瀟湘晨報社社長、紅網董事長龔曙光認為,“現在的互聯網和傳統媒體還是可以多贏的,”他指出:紅網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購過來,到2007年元月份,獨立IP從9萬到40萬,收入從1200萬到2000萬;與此同時,瀟湘晨報的增長率也在兩位數以上。“晨報增長中有相當一部分就來自于和紅網的互動”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紅網舉辦了一個網絡“漂亮寶貝”的評選活動,瀟湘晨報是協辦媒體,“美容美發對我們平面媒體是沒有廣告的,但是通過網絡來做這一個活動,把美容行業的客商帶到了我們的平面媒體。”

    除了網站,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數字產品是手機報,它在第一時間提醒讀者最及時的短消息,報紙再深度報道,網絡持續進行深度的跟蹤。網絡在一定意義上推進靜態新聞向動態新聞的發展。同時又向手機報和報紙提供更新的新聞資料,“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是資源性還是收益,這種多贏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手機報的內容多是來源于傳統媒體,特別是對于已經刊登過消息的再次使用。隨著手機報的發展,用戶肯定不滿足這樣的現狀,希望尋求更大的信息容量,這不僅需要手機報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夠增加自采以及突發新聞的報道,更要能夠突破不同媒體之間的隔閡,尋求新的發展空間。有專家預言,傳媒業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傳統媒體平臺與新媒體平臺的完全融合、互動,產生更為可觀的價值和更長的產業鏈。

    注釋

    劉騫:《手機報:傳統報業的數字化介入辨析與猜想――以〈華西手機報〉為例》[J],《新聞界》,2007年第2期。

    第5篇: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范文

    3G多云轉晴

    在技術、業務等方面,國內運營商對待3G的態度越來越積極

    毫無疑問,3G依然是2005年當之無愧的熱點。從運營商的問卷調查 反饋來看,3G以及3G應用成為所有行業熱點當中人氣最旺的話題。雖然圍繞3G的多個重大懸疑仍舊還在,比如3G牌照在中國的發放時間和發放方式都還未見蹤影,但是,這項曾經引來無數爭議的重大革命性技術身上的束縛已經逐漸散去。

    2005年1月12日,信息產業部部長王旭東一改在中國3G問題上的曖昧態度。他正面表態,信息產業部將會適時提出中國發展3G的決策建議。王旭東的這一積極表態也極大地刺激了運營商對3G的熱情。

    中國電信總工程師韋樂平說,在經過過去幾年的炒作之后,3G正在從過去的炒作階段進入到現實的布局階段。而在國外,連印度的運營商都已經拿到3G牌照開始做3G的運營,但沒有3G運營經驗,卻始終是一直吵嚷著要走出國門的中國運營商的一個致命傷。

    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刺激下,包括中國電信在內,中國運營商的老板都開始紛紛拿出自己早已經準備好的3G方略。

    中國聯通在CDMA 1X網絡建成之后,現在正在全力利用自己在網絡帶寬方面的優勢集中發展面向3G的增值業務,2005年初中國聯通正式推出了面向3G的增值業務門戶“UNI”,隨后又推出了針對青年的客戶品牌“UP”新勢力。而在上海、深圳等城市,中國聯通的移動流媒體、定位服務等業務也在積極運作。

    作為目前運營商當中的絕對老大,中國移動在3G技術方面的態度非常值得玩味。在王建宙主政中國移動之后,2005年3月,他明確對外表達了中國移動的3G策略。雖然因為3G牌照沒有發放,中國移動并沒有公布其具體的資本開支計劃,但是,中國移動希望采用WCDMA標準上馬3G,而且直接投入最先進的3G技術的態度已經相當明確。

    王曉初來到中國電信之后,最讓人們激動的事情,就是明確了中國電信在3G方面的努力方向。不久前,王曉初對外表示希望能與中國網通一起購買中國聯通兩張移動網絡當中的一張。在其他運營商當中,中國網通、鐵通等運營商也在積極地做3G業務和技術方面的試驗。

    另外一個受人關注的熱點是,中國本地的3G標準―TD-SCDMA技術在吸引了幾大跨國公司的參與之后,在芯片、終端以及網絡設備方面正在逐漸成熟,也已經開始了相關的業務運營試驗,市場預測其在2005年6月將會實現商業化量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今年的3G帶來積極影響。

    因為信息產業部高層以及運營商的積極態度,整個中國3G產業正在由炒作的熱潮轉變為實際的前期市場運作。在上海、廣東、北京,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運營商的3G實驗網絡都已經開始運營。而一些瞄準3G技術的內容提供商和SP則已經開始有針對性地加強自己在3G業務方面的嘗試。

    對于設備商來說,來自行業決策層以及運營商方面對3G態度的積極好轉,都意味著設備網絡大采購有可能馬上就要到來,對于那些苦熬了幾年的設備公司來說,心情似乎可以稍微的放松一下了。

    小靈通不那么靈了

    在3G終于顯現出持久的競爭力的時候,小靈通設備公司的臉上卻是一股子說不出的苦澀

    從對運營商的問卷調查當中,《互聯網周刊》清楚地看到了運營商對小靈通的冷落,雖然現在小靈通業務依然在為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創造現金流,但是這并沒有換來運營商在小靈通網絡上的大規模投入,關鍵是對于這項技術的前景,運營商們普遍地表現出悲觀的態度。

    坦白地說,為消費者和固網運營商帶來極大利益的小靈通似乎一直都沒有被人完全認可過,“過渡性技術”、“政策監管產生的怪物”等帽子,一直都沉重地戴在小靈通的頭上。即使在小靈通的身份由非法而變為合法,被監管部門完全認可,小靈通在很多人眼里依然是一項行將就木的技術。

    從2004年以來,小靈通的問題并沒有隨著其身份的完全被認可以及用戶群體的迅速增長而變得簡單化,而是越來越模糊。一方面,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小靈通用戶群體一直飛速增長,中國電信一家2004年新增用戶1660萬戶,增長了64.8%,總數達到了4220萬戶。而中國網通的小靈通客戶也在2004年上升了103%,增長到1507.3萬戶。

    接近六千萬客戶群的小靈通因為與移動運營商移動網絡的短信互發以及其他增值業務的實現而價值大增。因此,運營商對小靈通依舊相當看重,特別是當下。今年世界電信日期間,中國電信以及中國網通都圍繞著小靈通的增值以及機卡分離業務做足了功夫。

    但是,現實的運營商已經在迫不及待地準備3G時代的事情了。2005年3月,中國電信(0728.HK)董事長王曉初就已經明確表示,在2005年預算的558億元人民幣資本開支當中,小靈通投資所占比重會由去年的27%降至15%。節省的資金會用于投資寬帶、數據及第二個IP骨干網絡。而雖然去年一年在小靈通業務的推動下,中國網通的利潤大幅度增長,但是中國網通為今后小靈通業務的預算資本并不太多,2005年及2006年的預算資本開支則分別為35~40億元和20~25億元。

    這樣的市場狀況直接影響到了以小靈通為重要利潤來源的UT斯達康公司的業績表現,自2004年年末以來,這家以小靈通起家創造了增長神話的公司成為了負面新聞的多發地帶,訴訟、裁員以及業績的大幅度下滑等陰影遮蓋了昔日的光環。

    雖然之前UT斯達康也已經通過海外市場進入手機行業,在CDMA、3G、寬帶業務方面,UT斯達康也已經早有準備,但是,運營商訂單的減少還是讓UT斯達康很受傷。在慘重的利潤下滑面前,UT斯達康總裁吳鷹不得不承認自己當初也“沒有想到小靈通業務會掉的這么快”。

    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于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來說,小靈通已經沒有價值了。在3G牌照到手之前,甚至在3G業務開始運營產生利潤之前,小靈通仍舊具有相當大的價值,特別是時下基于小靈通網絡的電信增值業務也還只是剛剛開始,這兩家運營商還要從這項業務當中收入大量的真金白銀,還要從小靈通業務上積累3G業務運營的經驗。只不過重現小靈通大規模網絡建設時代的輝煌似乎已經不太可能了。

    寬帶應用將大行其道

    運營商已經不再滿足于單純從兩千多萬的寬帶用戶手中收取接入費用,寬帶應用有可能為固網運營商帶來夢寐以求的高增長

    2005年的熱點依然還是寬帶。從運營商的問卷反饋當中,我們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對比單純的寬帶接入,運營商開始更加在意挖掘寬帶應用的富礦。當初運營商發展內容業務是為了吸引用戶更多地使用自己的寬帶接入服務,而現在發展寬帶內容業務對于兩家固網運營商來說都意義非常。

    中國電信(0728.HK)和中國網通(0906.HK)兩家上市公司的寬帶用戶分別達到了1380萬戶和621.8萬戶,均有較大的增長。但是,如何提高寬帶用戶的ARPU值依舊是一個重要的挑戰,2004年,中國電信寬帶業務的ARPU值為106元,中國網通寬帶業務ARPU值為76元,其中貢獻最大的還是接入業務,在內容應用方面則還有相當大的潛力可挖。

    2004年,中國網通已經將自己的寬帶業務作為自己的戰略重點來發展,而事實上也正是在寬帶業務和小靈通業務的支撐下,中國網通在2004年才有了較大的利潤增長。2004年,中國網通通過成立寬帶聯盟的方式聚合了一批內容提供商,共同推進寬帶內容應用,其高層非常明確地指出,現在已經進入到一個寬帶互聯網的時代了。除了各通信公司的內容熱線平臺外,中國網通還在2004年成立天天在線發展寬帶內容應用業務。

    2005年初,中國網通重新整合了自己旗下的寬帶資源,統一到CNC MAX的品牌下面。而根據中國網通市場經營部總經理左風介紹,中國網通還將會逐漸推出一個規模龐大的寬帶城市計劃,以進一步開發利用自己手中的寬帶資源。

    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在其換崗之初便非常明確地提出要做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在他看來,對于現在的中國電信來說,除了申請移動牌照、爭取全業務運營之外,信息產業和文化產業越來越緊密的結合關系依然帶來了無限的商機。而中國電信需要做的就是使信息產業為文化產業服務,延伸寬帶產業價值鏈。而事實上,在此之前,中國電信已經推出了互聯星空的寬帶內容平臺,嘗試介入寬帶內容產品的運營、分發領域。

    作為固網運營商來說,純粹的固網業務在移動和VoIP等新技術的沖擊下不斷遭受蠶食之苦,不要說是業務增長,即使是要保持現狀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前景廣闊的內容運營則讓它們和它們的投資人看到與高增長結緣的希望,在此以前,移動平臺與內容文化產業的結合已經讓它們看到自己的發展方向。

    視頻內容一直被認為是內容應用的一個重點,而現在電信網與數字電視的結合正在逐漸成為一個大的發展潮流。當手機的平臺逐漸被人們所利用的時候,寬帶平臺的價值也正在被運營商和內容產品提供商所充分認識。

    從2004年以來IPTV就持續高溫,這也吸引了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注意。王曉初就明確地告訴各地電信公司要密切地注意IPTV技術、產業進展。在2004年,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以及各地的分公司都在嘗試做IPTV業務方面的嘗試。廣東、上海、北京等地運營商也已經推出了類似的服務,而由于廣電部門的牌照限制,現在的運營商做IPTV項目多數是通過與上海文廣以及央視網絡等公司開展合作的方式進行的。但是不管怎樣,只要能通過自己的收費平臺控制內容產品的消費過程,運營商就有可能從這一過程當中實現自己的利益。

    流媒體,3G急先鋒

    能夠充分展示3G優勢的流媒體業務,被認為是“3G時代最熱門的應用”

    在《互聯網周刊》此次“中國電信供應商100佳”活動的問卷調查中,流媒體在“3G時代最熱門應用”和“運營商重點投入項目”兩項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多數電信人士的選擇,這也說明流媒體的熱點效應已經為業內人士所接受。3G網絡最吸引用戶的一點是提供高速無線數據服務,而能夠充分展示3G帶寬優勢,表現形式豐富,應用廣泛的增值應用―流媒體業務,儼然充當了開啟3G大門的急先鋒。

    移動運營商首先在流媒體上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2005年伊始,中國移動和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結緣流媒體―雙方協定共同推出“手機電視”流媒體業務。此前,上海文廣剛剛奪得國內首張經營“手機電視”的牌照。雙方已經準備好在移動夢網平臺上合作推出“手機電視”業務頻道,用戶可以通過在線收看和下載兩種方式,在手機上直接收看SMG旗下東方龍移動信息公司集成的電視節目。雙方還根據手機電視業務特點和受眾特性聯合推出“手機短劇”,內容包括只在手機上播放的手機短劇以及電視播出與手機播出深度結合的系列手機情景劇。

    在此之前中國移動與MTV在3G上的合作也是以流媒體業務為突破口。基于現有技術所達到的速率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如手機電視、手機電影等全新的無線多媒體娛樂業務的需要。

    中國聯通在流媒體上的表現也頗為搶眼,其基于CDMA 1X網絡的流媒體技術平臺已經涵蓋了移動電視電話會議、遠程醫療、在線游戲等服務內容。半年前中國聯通聯手西伯爾科技共同推出的流媒體手機及隨后開拍的國內首部“手機電視劇”,更是為聯通掙足了眼球。

    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在流媒體上的投入也毫不含糊。中國電信已計劃2005年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開展網絡電視業務。負責此項業務的“互聯星空”事業部總監劉志勇表示,流媒體視頻業務將是2005年重點推廣的內容,中國電信計劃2005年在大部分城市開通網絡電視。 據介紹,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在上海等地開通了網絡電視業務,更多地區則在積極測試當中,用戶主要通過互聯星空的平臺使用該業務,主要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央電視臺的央視網絡電視、中視北方以及上海文廣集團(SMG)旗下的東方寬頻,這些合作者為該項業務提供數十萬小時的電視資料和每天新增的電視節目。

    中國網通啟動網絡電視的步伐更是早于中國電信,早在2004年5月底,網通旗下的天天在線就拿到了國內的第一個經營網絡視頻播放的業務許可證。目前,網通與IDG(國際數據集團)、中視網絡和北京電臺合作,拿下了多個網絡電視臺的生意,并把2005年定為進入網絡電視年。“中國網通集團正在構建基于北方十省的網絡電視技術支撐平臺,并計劃成熟一省,開通一省。”中國網通天天在線的一位內部人士說。

    技術的發展也為流媒體注入了強大的推動力。美國Real Networks公司和微軟公司作為全球流媒體的兩大門派代表,過去幾年來一直在流媒體技術標準上打得焦頭爛額,同時也迅速推動了流媒體技術的完善,而隨著MPEG-4等挑戰者的進入,這一市場的競爭將逐步升級。

    與此同時,傳統媒體也在接受這一時代召喚,IPTV、數字化廣播等新媒體之戰已經提前打響。寬帶網絡和流媒體技術的互動性以及未來可見的發展,讓網絡運營商看到了發展視頻服務的機會與美好前景,并趁機表達了從廣電行業市場分一杯羹的期望,而廣電企業則希望通過流媒體市場提升傳統廣播電視市場的價值,啟動收費電視、互動電視市場。

    增值業務持續升溫

    在運營商即將投入的重點業務中,增值業務位居首位

    在運營商的心目當中,增值業務地位已經不容撼動,在小靈通增值平臺價值顯現、3G即將到來的大背景下,增值業務未來的發展給市場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互聯網周刊》圍繞2005年中國電信市場熱點所做的調查顯示,在2005年最熱門的應用中,增值業務僅次于處在爆炸期的寬帶業務,與勢頭正猛的流媒體持平,而在運營商即將投入的重點業務中,對增值業務的選擇更是高居首位。

    業內普遍認為,3G時代電信運營的一個最重要的亮點會體現在增值業務的發展上。而視頻內容等其他的增值業務內容也一直吊足了整個業界的胃口。2005年,隨著3G牌照的即將到來,運營商紛紛在增值業務方面開展3G練兵。

    中國聯通迫切希望能夠借助自己在網絡帶寬方面的優勢一舉樹立自己在增值業務方面的地位,從而為未來的3G業務奠定基礎。2005年1月,中國聯通推出了自己新的增值平臺“UNI”,并將其明確定位為面向3G的門戶媒體。5月,中國聯通同騰訊、TOM等20家SP成立UNI戰略合作伙伴聯盟,希望通過這些SP的參與共同培育市場。

    第6篇: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范文

    三網融合正逐步挑戰著傳統的電信運營模式,成為電信運營的一把雙刃劍。

    賽迪顧問認為:融合革命將加速電信技術業務的移動化、寬帶化、IP化及多媒體化發展,毋庸置疑,這將為電信運營商的技術縱深和業務拓展提供最有力的平臺,帶來巨大的利潤空間。但同時,機遇的產生也伴隨著巨大的挑戰。

    首先,新的運營理念、運營模式和運營業務將成為電信運營商企業戰略發展的核心。電信運營的健康發展既要以傳統的電信業務為基礎,又要充分依靠三網融合帶來的新技術和新業務。面對新型技術和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問世,傳統的電信運營商如何應對諸如P2P業務、網絡視頻電話以及互聯網上日漸增多的各類多媒體社區等各種新業務的出現,保持良好的市場競爭,將成為能否健康運營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其次,電信運營商必須學會向互聯網運營商認真地學習。面對三網融合新趨勢和互聯網爆炸式的規模與業務增長,電信運營商想準確定位自己在價值鏈上的位置,就必須充分尊重同行,尊重游戲規則,與同業者共同維護健康的市場秩序,促進良好競爭,推動行業共同發展。

    第7篇: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范文

    【重點關注】2010年C~BN展會期間,大洋公司將展出NovdWo&s新媒體解決方案,它是公司在國家“三網融合”大趨勢下面向內容提供商、服務提供商等用戶推出的端到端新媒體解決方案,集視音頻內容收集、存儲管理、多渠道以及用戶互動等功能予―體,由URC統一資源中心、網絡電視臺、手機電視三大核心模塊構成。

    其中,URC統一資源中心是面向新媒體內容生產域的解決方案,主要完成內容規劃、內容編輯、內容審查、內容編排、內容分發和用戶認證授權等業務流程;網絡電視臺解決方案能夠為用戶提供視頻直播、點播、虛擬頻道、廣告插播、觀眾互動、個人上傳、視頻播客等功能,可大大助力服務提供商與用戶形成更為緊密的互動,有效提升其品牌影響力;手機電視解決方案則為運營商構建了一個基于手機的互動視頻播出平臺,能夠以直播、點播等多種方式為手機用戶提供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充分滿足其隨時隨地觀看各種電視節目的需求。

    新奧特(北京)視頻技術有限公司(3號館3404)

    【重點關注】CCBN期間,新奧特將展出新媒體內容集成分發平臺(cIDP)。該平臺結合新媒體內容采集、節目制作、集群轉碼、內容管理、頻道集成、內容分發等應用需求。在江蘇廣電、歌華有線、重慶廣電、上海文廣、河南廣電、貴州廣電等新媒體平臺設計建設基礎上,新奧特成功打造覆蓋數字電視、高清電視、互動電視、網絡電視與手機電視等業務的新媒體內容集成分發平臺(CIDP)。CIDP基于新奧特SOA應用集成主干平臺,在喜馬拉雅非線性編輯系統“開放架構、深度耦合”基礎上,支持TS流封裝MPEG 2 Log Gop、H.264等高標清格式的采集、編目、制作、轉碼和自動技審,并實現生產計劃管理、節目生產、內容管理、渠道分發、運營管理等系統的統一門戶展現、業務整合、管理集成和運營自動化,從而提高新媒體內容生產、集成、管理和經營水平,滿足各級運營商全媒體業務發展需求。

    日電電子(中國)有限公司(2號館2403)

    【重點關注】在本屆CCBN展會上,NEC將重點展出以下產品。

    高清數字機頂盒方案:EMMA3SL/P(V,PD6132x)是一款H.264高清機頂盒芯片,此芯片集成了Tuner、數字音視頻信號多格式解碼功能以及加強的圖像功能。

    便攜式影音設備系統芯片:EMMA Mobilel是一款高端多媒體處理芯片,集成了一顆高性能的“ARM1176JZF-S”、一顆高性能DSP核,以及畫面壓縮規格H.264功能模塊。

    超高性價比低功耗藍光播放器解決方案――EMMA3PF3:該方案為綜合前后端處理功能的單芯片方案,集成度更高;采用低功耗技術,正常工作功耗僅為2.0W;支持3D內容播放。

    面向手機高端應用的智能緩存芯片――IntelligentBufferlC。

    NEC USB3.0主控芯片――p PD720200,是NEC的世界第一款USB3.0主控芯片,最大傳輸速率為5Gbps,為目前USB2.0傳輸速率的lO倍。

    全高清數模一體電視機方案―EMMA3TL,采用NEC電子最新的EMMA增強型多媒體架構,能播放以H.264或MPEG2編碼的高清格式數字電視廣播節目,可以直接驅動LCD屏,支持最高1080p輸出,對應各地高清數字電視標準。

    ConaxAS

    (2號館2303)

    【重點關注】Conax公司作為有條件接收(CA)業內的領跑者,是一家全球性專業公司。在本屆CCBN展會上,該公司將重點介紹其全球領先的為數字電視和內容分發所提供的內容保護方案,該解決方案與全球主流的機頂盒都通過了安全評估和相關集成。

    其他展示亮點還包括:如何確保推送式視頻點播和交互式業務的靈活性,同時獲得最大的安全性。

    愛迪德集團

    (2號館2501)

    【重點關注】在本屆CCBN展會上,愛迪德將展出CA軟卡解決方案、中間件解決方案、運營支撐系統、數字版權管理解決方案、Cloakware安全保護解決方案。

    CA軟卡解決方案:愛迪德軟卡客戶端是一種用軟件替代智能卡來保護數字電視內容的新型安全模塊。該方案針對一些大規模數字業務的運營商對低成本、可更新條件接收方案的需求而設計。

    中間件解決方案:支持運營商向其用戶提供互動業務,提高用戶在使用業務時的靈活性。愛迪德中間件基于Java平臺模式.允許運營商定制終端用戶界面,可輕松實現第三方應用程序的添加。

    運營支撐系統:為全球范圍內的付費媒體運營商提供可靠的用戶管理和計費解決方案,使這些運營商們能夠有效地進行多播業務管理。

    數字版權管理解決方案:允許設備制造商、應用程序開發商、內容分發商和付費電視運營商對個人電腦、機頂盒、移動設備和媒體播放器上的軟件和優質的媒體內容實施安全保護。

    Gloakware安全保護解決方案:可為條件接收和數字版權管理實施者提供任何終端應用程序的安全保護技術,這些終端應用包括廣播式付費電視、基于網絡的內容傳輸以及軟件安全保護。

    廣州市誠毅科技軟件開發有限公司

    (3號館3505)

    【重點關注】作為業界領先的BOSS系統提供商,誠毅軟件通過技術創新,響應低碳經濟,倡導“綠色運營”.將為廣大客戶展示全新的業務運營支撐解決方案。

    綠色運營旨在以誠毅軟件完善的運營支撐解決方案和豐富的運營經驗為廣電行業建立簡單、高效、智能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業務運營平臺――Maywikle BOSS,助廣電運營商在低碳經濟下,資源消耗更少、運營效率更高。以更低的成本拓展業務,使企業更具創造力和競爭力。

    北京同方吉兆科技有限公司(8號館8A101)

    【重點關注】在本屆展會上,同方吉兆主要展出發射機、機頂盒、廣播電視場強覆蓋路測儀、無線覆蓋系統工程四大類產品。

    發射機部分:新型數字風冷IKW電視發射機、內置液冷1KW數字電視發射機、5KW調頻發射機、200W數字電視發射機、液冷1柜6機數字電視發射機。

    機頂盒部分:交互型高清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交互增強型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

    廣播電視場強覆蓋路測儀:路測儀內置GPS模塊,用于實時收集場強儀的場強信息數據和GPS模塊的地理位置數據,上傳到PC機軟件分析;可以滿足在車載狀態下的連續測試需求。

    無線覆蓋系統工程(成功案例):包括CMMB、地面國標以及調頻方面的多個案例。

    凌云光子技術集團

    (2號館2602)

    【重點關注】在2010年CCBN展會上,凌云光電子將展示FTTx/H有線網改、實現跨越式發展解決方案和數字電視市到縣1550nm干線傳輸、縣鄉村網建設解決方案,展出的產品系列有:

    自主開發生產的LTRAN光傳輸平臺全系列1550nm設備 及烽火通信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智能型電信級G/EPON局端設備AN5516-01:為用戶提供大容量、高速率和高帶寬業務的接入服務,以及LTRAN TBNSnmp網絡管理平臺系統。

    自主研發的TBN200網管型樓棟接收機:TBN200專門為廣電FTTx光纖到樓網絡量身打造。針對光節點到樓棟(或樓道),滿足光節點覆蓋50―100戶,符合EOC插入需求的網絡。

    中國牮錄集團有限公司

    (7號館7007)

    【重點關注】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本次參加CCBN的主題為“高清?互動?新媒體?網絡”,重點推薦產品包括:

    有線高清雙向數字終端產品系列:全面支持我國有線電視雙向數字化整轉,支持高清數字信號接收播放,支持VOD、電子支付、電視上網、VolP等諸多雙向交互功能。

    有線標清雙向數字終端產品系列:全面支持我國有線電視雙向數字化整轉,支持標清數字信號接收播放.支持VOD、電子支付、電視上網、VolP等諸多雙向交互功能。

    功能擴展型公交機頂盒:全面支持CTFB信號移動接收,新一代產品將前幾代產品的功能進行了優化整合。

    數字電視服務管理控制系統:該系統可有效用于地面數字電視、有線數字電視、公交移動電視、樓宇電視等前端系統增值運營,提供如分類文字、圖片、視頻廣告、聯網游戲、體感游戲等服務。并對內容進行安全保護。

    藍光離清網絡下載終端:該系列產品是新一代數字家庭娛樂中心產品,具有藍光光盤播放、硬盤播放以及網絡下載三和一功能。

    凌訊科技

    (6號館6205)

    【重點關注】在2010年CCBN展會上,凌訊科技將攜新―代國標地面數字電視產品及地面數字電視解決方案亮相,主要包括:

    國標地面數字電視解調芯片產品LGS-8G8X系列:在極大提高終端接收性能的同時,創新支持DVB-C。

    地面數字電視相關解決方案:涵蓋地面數字電視一體機、機頂盒、車載、以及Pc等相關應用終端。

    國標地面數字電視運營方案:為國標地面數字電視運營商呈現適用于各類市場的運營方案,以及地面數字電視網絡建設解決方案。

    成都新光微波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1號館1A503)

    【重點關注】成都新光微波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2009年推出了只有國際水平(國內先進)的智能化“N+1”地面數字電視發射系統。該系統設計理念先進,對多頻道地面數字電視發射系統具有革命性的技術創新,與以前的“一主一備”方式和主備激勵器方式相比,具有顛覆性的變化,是今后地面數字電視發射系統的發展方向。具有零停播、成本低、智能化、可靠性高的優勢,是收費地面數字電視系統的護身符。

    美國英威(Envivio)公可

    (3號館3401)

    【重點關注】在2010年CCBN展會上,英威公司重點展出下列產品及方案:

    Envivio 4Caster C42:“三屏合一”視頻編碼器,可以從一個平臺上向手機、電腦和標清,高清電視(SD/HDTV)屏幕推送直播和點播視頻服務,因此不再需要為每種屏幕安裝不同的頭端設備。

    Envivio 4Balancer:點播應用的負載均衡器,能夠與Envivio 4Caster C4編碼系統協同運行,完成所有“三屏合一”服務的同步編碼工作。內容可以根據每種屏幕的不同編碼設置進行編碼,以滿足不同屏幕類型的需求。4Balancer可以保存預設的配置,用于動態為每項編碼任務配置編碼器。

    “三屏合一”解決方案:支持當前的主要標準,包括面向固定和移動電視應用的DTMB、面向移動電視的CMMB、AVS和H.264編碼標準,可幫助運營商覆蓋任何市場上的所有用戶。

    雷科通技術(杭州)有限公司

    第8篇: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范文

    運營商將接受

    應用程序商店

    長期以來,移動運營商一直對第三方介入其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抱以不滿和反對的態度。但2009年,運營商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 即第三方移動應用程序迅速增加,大部分運營商可能別無選擇,只能允許自己的客戶進入第三方應用程序商店。

    德勤預計,2009年移動電話用戶將下載超過100億個應用程序到自己的移動電話中。大部分應用程序可能來源于移動設備制造商、電子產品制造公司和軟件公司管理的網站。

    “其實,運營商對第三方應用程序商店的擔憂可能被證明是毫無根據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商店的增加可能對運營商產生積極的影響。” 德勤在報告中評論說。

    德勤認為,應用程序有助于提高客戶忠誠度并降低運營商的客戶保有成本。運營商可以限制應用程序從一部手機向另一部手機的傳送,還可以提供設備備份服務,這將構成運營商的另一項收入來源; 如果定期為用戶的手機提供新功能,升級周期就可以延長,運營商的成本也會降低; 另外,除收取數據使用費外,運營商還可以從為第三方商店提供的服務中獲取收入。例如,通過用戶的手機賬單收取應用程序下載費用,能夠方便用戶付費。

    但同時該報告也指出,對一些運營商來講,建立自己的應用程序商店可能會更有利,也可能讓第三方承擔部分成本以獲得更高的利潤。要評估開設應用程序商店的益處,應該考慮可能涉及的所有成本,包括從應用程序測試成本到店面接待成本、從結算成本到支持成本的各項費用。目前還有數以百萬計的應用軟件都是以免費下載模式提供的,運營商還應該預計,這一免費大餐有朝一日變成收費項目可能帶來的潛在收入。

    移動電視將失寵

    移動電視被稱為是“第三塊屏幕”,但持續的經濟沖擊可能會加速一些地區移動電視的暫時消亡。

    德勤認為,移動電視面臨著諸多不利的因素: 出于流動性降低以及對現金的重視,對現有3G基礎設施的廣播系統的投資(如手持式數字視頻廣播DVB-H和移動電視系統)不太可能獲得批準; 降低手機補貼可能意味著能夠支持移動電視的高端手機進入市場的數量減少; 媒體部門收入降低意味著創意部門更不愿嘗試新的媒體形式; 消費者信心下降可能使消費者不愿為其訂購的移動產品的附加軟件支付更多費用; 傾向于把手機作為試驗形式的廣告商可能會決定只把投資重點放在已經成功的媒體形式上……這些挑戰可能使得全球新的移動電視服務部署變得微不足道。

    “重大體育賽事是采納新媒體形式的催化劑,但2008年移動電視的表現讓人失望。2/3的觀眾通過電視觀看北京奧運會,通過移動電視觀看賽事的需求很小。” 德勤的相關人士表示。

    第9篇:新媒體運營與電商運營范文

    [關鍵詞] 手機媒體 盈利模式 前景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日新月異,手機除了作為日常人際傳播通訊工具,其作為新興的信息傳播媒介功能也在與日俱增,已逐漸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之后的“第五媒體”。手機媒體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都在智能化手機不斷演進中得以實現。同時,手機媒體的發展,也是在移動通訊網絡覆蓋面的拓展及網絡增值功能的豐富背景下逐步實現的。

    一、手機媒體及其概念

    “手機媒體是借助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工具;而且手機媒體是網絡媒體的延伸。手機媒體也只能成為信息海量的網絡媒體新的組成部分,否則它將面臨信息匱乏的難題。”因此,手機媒體也成為新媒體(New Media)的重要成員,數字化新媒體是未來媒體發展的重點,是媒體傳播市場發展的趨勢和目標方向。相較傳統媒體,手機媒體具有高度便捷性,它跨越了地域和電腦終端的限制;改變了受眾傳統的靜態接收模式,增加了受眾自主選擇和信息的新機制。國內已在嘗試通過手機短信進行新聞傳播與出版活動,并積極實踐手機的媒體化,“手機正在實現由人際溝通工具向大眾媒體的跨越。”

    二、手機媒體的發展現狀

    一方面,從政策上看,中國的手機媒體作為新媒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政策上受到國家的鼓勵與保護。鼓勵主要體現在,除傳播違反國家相關法律的內容外,基本上不受其他約束,國家對于新媒體持鼓勵的態度。國家對于3G網絡建設和《電信法》的推進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從基礎產業環境的角度來說,有利于新媒體的快速發展。

    另一方面,傳播范圍上,手機媒體發展迅速,各種應用層出不窮。在2004 年出版的《手機:擋不住的呼喚》一書中,保羅• 萊文森對手機發展做了非常樂觀的分析,他認為人類有兩種基本的交流方式:說話和走路。但自人類誕生之日起,這兩個功能就一直被分割開來,直到手機橫空出世,將這兩種相對的功能整合起來,集于一身。手機成為信息傳播最方便的媒介。短短幾年,手機媒體已經從早期的簡單文字短信傳播的形式,向內容更豐富、表現力更強的多媒體形式過渡。手機電視、手機報、手機網站、手機游戲等應用已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一定的影響。受發展起步早晚,以及用戶對應用產品的應用習慣不同等影響,手機媒體應用水平參差不齊。手機報、手機小說等業務已經很好地普及,分別達到了39.6%和27.7%,但手機音頻廣播由于定位不夠準確,資費上又缺乏優勢,受到手機自帶FM模塊等應用模式的影響,業務發展一直緩慢。目前調研城市的用戶普及率只有3.5%。其主要的業務優勢來自于個性化的內容,如直接收聽互聯網廣播等。手機視頻受到互聯網視頻快速發展的影響,發展較快,在調研城市的普及率達到15.7%。手機視頻用戶使用的最大來源是互聯網,大多數的互聯網視頻中提供了手機視頻的下載功能。中國的手機電視業務最早于2004年由廣東移動發起,經過幾年的發展卻進展緩慢,即使是在發達城市,其普及率仍然只有3.8%。而手機游戲大多還停留在單機層面,通過WAP網絡聯網的手機游戲尚未形成實際氣候。

    三、手機媒體盈利模式

    目前,手機媒體作為新興的數字媒體,在改變人們溝通聯系手段的同時也形成了具有其新媒體屬性的盈利模式,按盈利方式可劃分為以下四類:(1)以WAP信息服務模式盈利。(2)手機廣告創收模式。(3)電子商務盈利模式。(4)手機媒體潛在價值與最新應用

    1.WAP信息服務模式。

    付費預讀、手機報在日本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閱讀形式。然而具體到國內,手機報的盈利尚不具備用戶基礎與成熟市場。較可行的盈利模式是用戶在空閑時間自愿通過手機進入某個WAP站點瀏覽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在瀏覽網頁的同時看到廣告信息。可以按照用戶瀏覽點擊手機廣告的量給予一定的獎勵回報進行推廣,諸如向用戶贈送話費、積分或贈送流量等。該運營模式也可分為兩大類:a)聯合一些WAP網站的內容提供商開展廣告業務。b)運營商自己開設WAP移動商城開展手機廣告業務。日本NTT DoCoMo公司技術交流機廣告比較成功的典范。

    2.手機廣告創收模式

    在國外,手機媒體發展水平較高,相應的手機媒體廣告經營也得到了一定發展,但是在國內外各大運營商中,還沒有一種官方的、統一的運營模式,比較典型的有PUSH模式、嵌入模式。

    首先,PUSH模式就是運營商向客戶定時發送廣告信息,或基于客戶瀏覽廣告后的互動行為進行回報的模式。該模式具體實施又分為單純的信息PUSH和互動的信息PUSH兩類。單純的信息PUSH模式是運營商直接向其擁有的用戶發送廣告信息。此類廣告容易引起用戶反感,近年來的垃圾短信和垃圾彩信就是單純的信息PUSH廣告,影響客戶的滿意度,因而不適合移動運營商推廣。互動的信息PUSH模式是讓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自主選擇與移動運營商簽約,同時約定在客戶閑時由運營商向客戶發送自己定制的廣告信息。美國的Verizon Wireless和Sprint Nextel公司在開展手機廣告業務初期就是采用該方式。

    其二,嵌入模式則是將廣告信息嵌入到手機終端或運營商擁有的增值業務中。手機終端嵌入主要是將廣告業務與手機終端捆綁,或者將廣告嵌入手機終端的在線小游戲中。縱觀先已運營的各手機增值業務中,廣告的實現方式主要分為內容式嵌入和客戶端嵌入兩大類。內容式嵌入方式就是在諸如手機報等增值業務內容中嵌入廣告。用戶定制帶有廣告的手機報免費,對個人用戶最好是在手機報中嵌入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信息,廣告信息主要選擇用戶閑時發送。也可針對集團客戶,在來電提醒、集團彩鈴等增值業務中嵌入該公司的廣告信息等。客戶端嵌入方式就是在運營商運營的增值業務客戶端上嵌入廣告,運營方式多與MSN、QQ等客戶端一致,實現手機廣告的功能。全球著名的移動運營商Vodafone就是采用客戶端嵌入廣告的運營模式,推出與終端捆綁的手機廣告業務,并且將手機廣告作為其“移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去發展。

    3.電子商務盈利模式

    手機媒體的電子商務模式主要指滿易功能,并以實現最終交易為目的的電子商務式手機廣告。在該模式下,運營商可以建立交易平臺或者聯合一些購物網建立交易平臺,用戶通過手機等終端進入交易平臺,瀏覽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在瀏覽網頁的同時看到商品等廣告信息,用戶對中意的物品進行互動式交易,最終實現手機廣告業務的交易,真正實現手機廣告的效益。同時可融合使用現有的增值業務,從接觸到手機廣告業務到最終的交易過程,全程都可以通過現有的增值業務開展交易業務,這樣在發展手機廣告業務的同時,也促進了增值業務的發展。移動運營商可以根據業務發展需要,不斷豐富手機廣告的電子交易平臺。初期“以廣告信息為中心”,逐步壯大,最終實現“融合各種移動增值業務的購物娛樂圈”,實現各種業務的互通,綜合使用現有的各種增值業務,同時也可以根據需要開發一些新的附加業務。這樣客戶不僅可以獲取產品信息,進行購物,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購物經驗進行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為其他客戶提供廣告商品質量等信息。

    4.手機媒體潛在價值與最新應用

    挖掘手機媒體新應用,開展增值服務,獲取經濟效益,是手機媒體實現盈利的重要途徑。手機媒體不僅擁有了傳統媒體的內容優勢和無線互聯網絡的應用優勢,還有著巨大的市場機遇。除了傳播渠道本身介質的不同,手機媒體的顯著特點在于個性化、分眾化、定向化和互動性。手機媒體的快速發展正迅速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成為傳播、整合信息的設備,甚至是個人數字娛樂中心。在不遠的未來,手機媒體化將開創營銷藍海,產生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掀起營銷新革命,將運用到品牌塑造、市場促銷、市場公關、客戶關系管理等等方面。比較突出的具有潛在價值的手機媒體新應用則是手機音樂與手機游戲。

    其一,手機音樂增值服務移動音樂,又叫無線音樂,就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下載音樂并在手機上播放的一類服務。手機鈴聲最早出現在日本,后來經過日本和韓國電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和手機廠商的大力推廣,目前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增值服務。目前全球手機鈴聲銷售額幾乎占全球音樂市場的1/10。在西方許多國家,鈴聲音樂銷售額已經超過音樂單曲光盤。而在中國,手機音樂增值服務隨著年輕族群對手機彩鈴、手機鈴聲的個性化需求的與日俱增,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內容服務提供商(SP)搶灘這個新興市場,以空中網、TOM無線、靈通網等為代表的手機音樂SP們,通過鈴音下載、彩鈴發送以及無線排行等形式贏得了巨大的商業利潤以及品牌忠誠度。

    其二,顧名思義 ,手機游戲就是可以在手機上進行的游戲。在美國,整個手機無線游戲業務的硬件、軟件以及服務所帶來的收人在2006年已達到40億美元。雖然中國的手機游戲才剛剛起步, 但NPC(Non Player Character―“非玩家控制角色”)、RPG (Role Playing Game―“角色扮演游戲”)等手機游戲已贏得了掌上一組的擁躉。2006年,中國的手機游戲的付費用戶有1,800萬。雖然在市場規模與基礎條件上都還不足以與日本、韓國市場相抗衡。但是中國市場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全國手機用戶數量遠超過互聯網用戶數量,另外隨著手機產品更新換代,將使用戶的手機對手機游戲的支持更好,用戶使用手機游戲會更方便,架起了用戶與游戲的接入口。憑借著手機可以隨身攜帶、隨時使用的特點,加之游戲作為休閑產品的特性,在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上方便許多。

    四、手機媒體發展前景

    在《媒體的未來》一書中,臺灣學者溫世仁、莊碗華曾指出“媒體傳播的終極產品就是無線寬頻網絡加上大哥大影像電話,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得各種資訊。”可見手機比電腦更普及,比報紙更互動,比電視更便捷,比廣播更豐富,集四大媒體的優勢于一身,帶來視聽方式和傳播模式的革命。從這個意義上說,手機媒體就是以手機為中介,傳播文本、視聽、娛樂等多媒體信息的互動式傳播工具,它不是傳統媒體的延伸,也不是互聯網的補充,而是有別于傳統媒體的“第五媒體”。

    手機是到目前為止所有媒體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為方便并具有一定強制性的媒體平臺,它的發展空間不可限量。隨著手機技術迅速向寬帶化、智能化、個人化方向發展,受眾可以在更廣闊的領域內實現多媒體信息共享和人機交互功能。更為重要的是,3G 時代的到來將會為手機媒體的“大迸發”提供無限可能。在此基礎上,用戶可以高速上網獲取多媒體新聞信息,真正做到看新聞、聽新聞。互聯網可以看作手機媒體化過程中的資源基石和支撐。“從長遠來看,互聯網可以被認為是手機的副手”。3G時代的來臨將使手機媒體具有網絡媒體的所有特征,成為一種小巧的特殊電腦。“終端制造商諾基亞公司最近在全球11個國家(包括中國、法國、印度、日本、美國等國)進行的一項深度調研結果表明,消費者正熱切期待移動多媒體電腦時代的到來,認為未來的手機應該成為一臺移動多媒體電腦。”目前中國手機普及率已經超過47%,面對多樣化的手機需求,面對手機超越語音和短信的基礎功能,融合3G、數據傳輸、移動計算等多方面的業務功能,GPRS 手機、WiFi 等手機市場上已經啟動了。“手機媒體”的催長劑和發展方向是3G,它代表了移動通信發展的新趨勢。隨著3G 時代的來臨,隨著技術的完善、用戶認知的不斷提高和運營模式的逐漸形成,手機將更快更好地承載目前各種媒體的傳播方式和內容,專家預測,在未來的5至8 年,3G將會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普及,截止2009 年,3G 多媒體手機銷量已超過3.8 億部,以手機為載體的“第五媒體”以及相關產業也將隨之得到空前發展。手機媒體將逐步成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信息的重要手段,“最有資格成為第五媒體”,并最終成為“第五媒體”。

    誠然,短期內由于人們使用、閱讀、收視習慣以及科技發展水平的局限,手機媒體尚不具備取代傳統媒體的絕對實力。手機媒體的發展還將面臨主管部門政策調整、傳統媒體爭搶市場與目標受眾、運營商利益權衡、技術創新與突破等眾多問題,但其發展仍然值得期待。手機媒體的市場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服務運營商、內容供應商、傳統媒體所看重,本文對其盈利模式進行了初步的探討與前景展望,而其潛在的商業價值與公益價值仍值得有識之士進一步研究與探尋。

    參考文獻:

    [1]匡文波.手機媒體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5.

    [2]方興東.手機網必將超越互聯網――移動夢網運行四年露出冰山一角[N].市場報,2005.2.4.

    [3]匡文波.論手機媒體的盈利模式[J]. 國際新聞界,2007,(6).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成人免费淫片在线费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国产成人 亚洲欧洲| 成人久久久久久|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美国特级成人毛片|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视频观看|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成人a一级试看片| 成人在线免费看片| 成人免费视频试看1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