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林業經濟與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林業產業始終是國家農業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交通、建筑等多個行業都具有一定的基礎意義。現代林業屬于科學發展的林業,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林業多種功能,必然需要在其管理工作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并且注重產業鏈條的形成與培養。隨著市場需求狀況的不斷發展,林業資源的開發越發不合理,導致林產品供給缺口的不斷擴大,林業經濟發展本身迎來了更大的市場機遇和挑戰。為解決發展過程當中所遭遇的各方面問題,需對其進行進一步明確隨即采用相應的科學方法來推進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完善,使得林業生產技術得到提高,引導林業經濟朝向更為適應時代需求的方向發展。
一、林業經濟管理的內涵
林業經濟管理旨在對于林業生產的過程當中涉及到的各項工作進行有目的和有計劃的管理、保護,并通過培育、保護以及利用等環節來進行工作的一種管理措施和方法。結合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林業經濟管理能夠對森林資源的各種效益得到持續科學利用提供保證,同時也是實現林業生產基礎和公益事業的關鍵所在。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落實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林業經濟管理的工作流程以林業的生產周期為基準,從而保證林業生產的自然生成和管理的長期穩定性;第二,林業經濟管理需要結合現實經營的各種風險,實現林業生產工作的健康需求;第三,從林業的經營成果和效益方面入手,以此作為基礎提供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工作,使得生產工作順利進行并不斷得以完善。
二、林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林業資源實質上就是森林資源,指的是一個地區的林地、林木、森林以及依附于這些環境當中的各種野生動物和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總和。自我國進入建設時期以來,森林資源遭受到大規模的開采和浪費,現如今我國森林資源現狀并不樂觀。即便總量多,物種豐富,宜林地區廣闊,但由于我國沉重的人口壓力,導致人均資源少,而且在空間的分布上也不盡合理,生產力低下、不合理的森林結構等問題都為林業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消極影響。而在開發的過程當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對于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破壞、環境質量的破壞、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我國的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林業經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要想使得這一系統正常順利運行,必然需要其各個發展要素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同時也離不開外部因素的影響與制約。
(一)森林資源不足,開發過度
由于我國本身的市場經濟特點,長久以來林業發展道路上始終存在著資源總量不足、森林質量下滑的問題。我國人口眾多,森林資源的人均儲蓄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對森林的過量采伐使得木材比例不斷減少,在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上沒有得到切實的保障。同時,對于森林的開采用度方面,法律上具有明確規定,必須控制在一定的時間和量的限度范圍內,如果一味地進行過度開采,一方面無法為森林的自然效力提供保障,一方面會破壞森林的自我恢復能力。而我國當前正處于新時代社會建設階段,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程度不斷深化和擴展,對于林業資源的開發正在不斷的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城市化的擴張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據了森林面積,縮小林地范圍而導致森林資源不斷減少,其管理保護工作也逐漸發展至十分嚴峻的趨勢。
(二)林業改革配套措施較為落后
林業產權制度的改革作為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不斷的深化使得我國現有的許多林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得到了明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眾積極性的激發。但是在林權制度改革之后,現有的管理體制已然不能夠完全適應當下林地和林木的合理經營和合理流轉的需求。在對森林資源的評估、林業科技法律信息的咨詢以及森林資源的規范化、法制化管理方面都出現了一定欠缺,無法保證相應配套措施的合理落實,在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上需要作出進一步的改善。
(三)林業產業化較低
目前,我國的林農普遍采取的是分散經營的模式,其產業化程度較低,相應的行業協會缺乏建設。這種現象一方面阻礙了林業產業與市場的接軌,不利于銷售,另一方面在林業產業化的深化發展上也發揮不了推動作用。此外,林業的產業化發展還面臨其他問題,就是發展失衡,在區域發展上具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地區林業管理工作較為科學化,其產業鏈與規模的發展都已經較為成熟,而一些地區即便擁有較為豐富的森林資源,但缺乏正確的管理和引導,也無法實現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林業產業化不完善,因而無法實現與市場的準確接軌。
(四)林業經濟管理意識有待提高
林業經濟管理工作實施的目的,在于實現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并不斷提高林農的經濟收入,林業相關激勵政策沒有切實明確這一目標,在林業致富的問題上明顯認識不足。集體林權改革應以激勵廣大林農積極從事林業經濟管理工作作為主要任務,通過對林業產業發展的促進以及對林業生態環境的需要來推進林權改革順利進行。而當前的林業經濟管理上經常出現投入偏差的現狀,沒有充分考慮經營林業的條件和其他產業的內外部環境差距。而林業市場上的領頭企業也沒有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眾多企業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明確的管理目標。隨著相關制度改革的不斷收入,林農對政策的穩定性也秉持一種懷疑態度,不分林業區域的劃分界限不明晰,林農的收益也無法得到保障。
三、林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對策
(一)更新林業經濟發展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時俱進是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演變過程,現代林業產業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是林業經濟管理發展的必然性選擇。首先,需要建立科技發展觀念以實現和諧社會的構建,我國當前的林業發展處于市場競爭力較差的狀態,科學技術含量低,很多時候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所以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既能夠保證林業資源的正常健康構成,也能夠保持其正常開況下的供給,為林業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保證。新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更有利于科學技術的引進和應用,隨即增收加大林業技術普及推廣的力度,從而確保資源存活率,在新造和撫育管理方面都能夠有所提高,進一步逐漸增大市場占有率。
(二)加強管理制度改革
確定林業的產權制度是建立現代林業管理制度的基礎條件,建立產權明晰的林業管理制度,激發林業建設的主動積極性,能夠使得林農工作者更加關心社會的集體物資利益,將自身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進行緊密的結合。林業經濟管理制度改革的推進必須加強其可操作性,使其分類經營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并在林業效益的補償制度方面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完善。與此同時,建立管理制度、管理機制和管理機構相互結合的管理體制亦是十分重要的,在這種較為完善的制度下,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將會更為順暢有效,應有意識的將管理機制應用于管理體制的核心部分,包括利益機制和權力機制,這些相關機制的明確建立能夠幫助林業經濟管理工作更加有所依據,使得保障管理機構也能夠正常運行。所謂的利益機制指的是針對林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各方面利益進行均衡劃分與管理,盡可能的實現利益的公正化,利益機制可謂是管理機制的主體內容,應當建立更為合理高效的利益機制來促進林業建設朝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以應對各種發展過程中的臨時問題。對林業管理機構的改革應當著重關注政府相關方面的職能,有針對性的組建高效林業管理系統,協調好農業管理系統與各個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并且政府職能的轉變目的在于建立起更為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應當積極響應其職能的目標,建立林業市場的配套體系,通過相互協調來構建完整的管理體系。在各配置方面也予以相應的加強,從而更加方便其他體系與林業管理體系的關聯性樹立,從而為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帶來更大的貢獻。
(三)大力發展林業產業
林業產業的發展需要產權的合理安排和明確,由于林業經營周期比較長,所以其承包契約必須是長期穩固的,林區產權的安排在長期中必須是清晰的,如果無法保證其未來產權的清晰必然無法保證其未來收益的穩定。林業經濟管理工作中激勵機制的存在意義需要得到進一步的肯定,如果林區產權不清楚,激勵機制亦無法產生效果。在這種前提之下,制定的策略應當滿足激勵的條件。一是要確保林農的經濟收益,讓林農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環境中,建立合法有序的產權交易,讓林農可以選擇適當的承包對象進行林權流轉,使得林業生產發揮在林農經濟收入過程中的作用。對林農的積極參與林業產業建設給予重點支持,并對其開發林業區域予以適當保護,增強林業產業對勞動力就業的拉動效應。此外還可以通過病蟲害防控機制的建立,加大對林業承包生產的支持,讓林農切實獲得應有效益并對林業資源進行有力保護,有效維持生態平衡。而在林業產業鏈結構的建設方面,目前工作還不夠深入,為此林業管理的重點應當從過去的行政管理模式轉變為宏觀調控的模式,通過制定產業政策來主導林業產業化的具體方向,從而使得市場能夠在此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產業鏈得以進一步深入。
(四)注重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經濟化道路
可持續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我國追求長遠發展的一種發展模式和觀念,這一觀念的建立既能夠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無損于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當代最值得倡導且最為科學的發展基本要求。而作為自然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林業資源對于人類生存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可謂是我國寶貴的財富。雖然林業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但面對今天的社會發展現狀,對該項資源的開發和用度還在不斷增大,且森林資源本身的生長周期較長,如果出現過度開采的狀況,則會超過森林再生的速度,使其供不應求,造成不可逆轉的毀滅性的后果。現如今沙塵天氣的不斷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森林以及各種其他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黃土高原也曾是林地,可由于上千年的過度開墾最終淪為了荒涼之地。所以,即便我國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但面對人口壓力和粗放經營等市場特點,森林資源同樣面臨著嚴峻的威脅。為了更好的保護我國的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化道路是林業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念,建立新的資源利用模式,才能夠有效保護林業資源,使其充分發揮各種有利作用,使得林業經濟產業化道路順利展開。
四、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落實與各項制度的改革是加強其管理效力并解決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關鍵所在。面對我國當前的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如果不正確認識森林資源的開發意義,在經濟管理工作中仍然有所忽視,只會導致森林資源的無端浪費和林農經濟收入的較低水平。為適應新時代的林業發展需求,必須不斷改進和完善不利于森林資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并制定科學的管理機制,正確落實制度管理并著重認真對待可持續發展戰略,從而促進林業產業的深化發展,不斷提高科技水平。逐步形成監管有力、辦事高效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
作者:尹連英 單位:淄博市淄川區林果技術服務站
參考文獻
[1]韓再超,李友安,李奇,丁哲.淺析吉林省林業資源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4,04:107-108.
[2]葛大為.關于醫療器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分析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1,08:72.
[3]劉淑榮.關于林業發展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風,2011,15:273.
[4]溫亞利,謝屹,劉俊昌.關于中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建設的思考[J].林業經濟,2011,05:50-53.
關鍵詞:林業 經濟管理 對策
1、林業經濟管理學科面臨的問題
作為一個獨立的二級學科,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在理論體系建設、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與實踐的結合、學科領域人員隊伍等方面尚存在較多不足。
1.1 理論體系建設滯后
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植根于計劃經濟時代,決定了它的先天不足。在傳統上,學科可大體分為關注林業經濟學、林業管理學和林業政策學三大主要領域,以森林資源最佳利用、林產品市場與貿易、經濟因素對林業經濟影響等作為核心內容。當前,學科邊界更加模糊,涵蓋了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與林業相關的大多數命題,林業經濟管理學科作為“交叉學科”的特點更為鮮明。不僅如此,針對宏觀和政策層面問題的關注變得越來越重要,對于相關的理論和方法的要求也更高。具體而言,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主導下,建立在新古典經濟學理論框架上的林業經濟模型存在嚴
重缺陷,而需綜合運用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等相關經濟理論對理論體系進行重構(謝屹等,2007)。相對于學科領域中的林業經濟實踐,學科體系理論體系構建工作存在滯后,導致相關研究工作開展和人才培養缺乏系統的理論作為支撐。
1.2 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不緊密
當前,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在相關領域重大發展問題上發揮的作用不顯著,學科影響力未得到顯著提升,凸現學科發展能力較弱。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目的在于為國家制定林業政策、法規和進行林業宏觀決策,提供必要的客觀依據;為林業管理部門規劃林業建設發展,評價林業技術措施的經濟效益,論證組織和管理林業生產經營的形式和方式等,提供科學的原則和方法。當前,受到理論界關注的林業經濟熱點問題主要集中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業碳匯等方面,相關研究成果較多。但是,就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而言,多數研究忽視了改革的目的與本質,從而忽略了改革對集體林經營方式和效率的影響等關鍵命題,使得研究成果難以成為政策優化和決策選擇的科學依據。在中國林業發展過程中,學術研究缺乏前瞻性、系統性和針對性,常常只扮演了解釋和附和國家政策的角色(張大紅,2008)。
1.3 人才培養工作與實踐脫節
人才培養是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另一項主要任務,關系到能否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專業人才,以及能否為林業經濟和決策活動提供理論支撐,以及能否促進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謝屹等,2007)。事實表明,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同學對專業認同度低,不愿意在學科領域中進行就業。如果學不致用,導致學科建設耗費的人力和財力等資源配置低效,也使得學科長期發展缺乏持續動力。上述問題的存在表明現行的教學等人才培養工作與實踐存在脫節。在林業實踐中,學科畢業生所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綜合能力與以往可能發生了較大變化,從而要求教學活動應與時俱進。諸如,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是當前林業實踐中較為活躍的一項經濟活動,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 不僅應需要傳授系統的理論知識, 更需要通過參與林業實踐來固化理論學習的成果。但在培養工作中,兩者并沒有得到有機結合。不僅如此,隨著社會對新興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學科的主管課程也應作相應調整。
1.4 學科領域人才缺乏
促進林業經濟研究由主觀的定性分析向客觀的定量分析轉變, 實現規范性分析逐步向實證分析過渡,既是林業經濟研究的發展方向,也是林業經濟研究走向科學化、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然而,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林業經濟管理學科中教學和研究人員的理論水平, 以及綜合運用現代經濟學方法進行實證研究的能力較低。在學科領域中,以227 篇博士學位論文作為對象的研究成果表明,能在學位論文中具體闡述研究方法的選擇與操作、能對研究方法的運用過程與結果進行思考的作者不多(黃山青、沈杰,2010)。近年來,部分高等院校加大了人才引進工作的力度, 從其他相關學科招募了一批青年學者,以消除學科領域人才不足的問題。盡管如此,人才缺乏的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原因在于其他學科的青年學者缺乏最為基本的林學知識, 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人才的缺乏表明學科發展和建設缺乏統籌,在人才培養模式不先進,以及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2、加強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建設的對策建議
現代林業的發展和變化勢必導致林業經濟活動內涵、形式及過程發生變化,促使堅強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建設具有緊迫性。作為項系統工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建設工作應具有側重點,并通過體系建設,為重點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為促使更好的服務于現代林業建設, 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應對以下五方面予以重點建設。第一,加強教學和人才培養。根據實踐需要以培養研究生為主,本科人才培養主要為研究生培養奠定基礎, 對人才培養目標、方案和模式重新進行確定。在課程體系構建上,應更加注重經濟學及方法性知識的傳授,并注重學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養。第二,加強理論研究方面。注重將現代經濟學、管理學與政策等學科的理論與林業進行關聯和結合, 構建起以林業經濟學為基礎,林業管理學、林業政策學、森林資源經濟學、林區社會學、林業區域經濟學、森林生態經濟學等為分支的學科理論體系, 并積極引入和導入經濟學方法在林業經濟理論研究中的應用性研究案例,為今后理論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謝屹等,2007)。第三,加強實證研究方面。結合國家現代林業發展的前沿和熱點問題開展研究, 并注意研究的持續性和系統性。與此同時,可根據不同院校的優勢和地域特點,形成各有特色和整體協調的格局。第四,加強隊伍建設。增加經濟學類人才引入,并加強現有人才的培養, 尤其是注重現有學科人才的科研和教學能力的培養, 以產生一些在國家和國際層面有影響力的林業經濟學家。第五,加強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國內層面,應加強與農業經濟及生態環境領域等相關學科的交流,尋求跨學科的科研合作。在國際層面,應加強導入國際林業經濟前沿理論知識,并與國外同領域學者開展學術交流, 提高國內學科的國際影響力。在重點工作的開展過程中, 有待現代教學體系和科研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為學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就現代教學體系的建設而言,應注重培養方法的創新, 將教學內容與現代林業建設實現有機結合,培養符合現代林業建設需求、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就科研體系的建設而言,應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的結合,提高研究人員服務林業實踐的能力, 以及通過參與實踐提高理論研究水平的能力(張智光,2005)
參考文獻
[1]黃山青,沈杰.林業經濟管理博士學位論文中研究方法的自陳情況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10,30(3):274~277
[2]謝屹,賀超,溫亞利.中國林業經濟管理學學科問題初探[J].林業經濟問題,2007,27(4):362~365
[3]張大紅.中國林業經濟發展問題:基點?視角?途徑[J].綠色中國:理論版,2005 (1):24~28
【關鍵詞】園林施工企業;經營管理;風險;不確定性
園林施工企業的經營管理面臨的風險包括自然風險、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等方面。園林施工企業經營管理的自然風險,是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遭遇的自然災害,諸如地震、洪水、風暴、火災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園林施工項目破壞和損害,導致既定的經營目標、財務目標等無法實現。園林施工企業經營管理的外部風險主要來源于國家的宏觀政策、市場競爭、經濟體制、通貨膨脹、經濟周期、市場季節性變化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變動和調整。園林施工企業經營管理的內部風險主要包括項目管理、企業管理體制、園林施工項目承發包模式、企業內控制度方面產生的風險。本文主要就園林施工企業經營管理的內部和外部風險及不確定性進行研究分析,從而提高園林施工企業對風險及不確定性的預見能力,提高風險意識,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1.園林施工企業經營管理外部風險
1.1政策風險
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國家為了防止經濟領域中的過熱現象,實施了宏觀調控政策,對園林施工企業的行為進行強制約束。在宏觀調控下,金融市場也隨之加大監督和調控,給園林施工企業帶來了融資難的問題。有些園林施工企業為了盡早開工,在設計、籌資、施工等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便開始進行園林施工項目建設,或者在建設過程中出現資金短缺現象。再加上國家在不同時期可能根據經濟宏觀環境的變化而調整政策,這必然會影響到園林施工企業的運營管理。因此,園林施工企業由于國家政策的強制約束和不規律調整,在經濟利益上會產生很大的不確定性,從而產生政策風險。
1.2市場風險
園林施工企業的市場風險包括三個方面。一方面,地方政府為了保護轄區內的園林建筑市場,往往會通過制定政策等方式限制非本地園林施工企業的正常競爭;另一方面,園林建筑材料市場價格的波動性很大,特別是有些地方的園林建筑材料出現嚴重的壟斷現象,使得園林施工企業的建設成本不確定性增大;再一方面,地方能源比如水、電的供應短缺也可能導致園林施工企業在園林施工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停工、窩工現象,從而造成成本和工期的損失。
1.3投標風險
園林施工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主要體現在工程的投標競爭中,即承包工程價格的競爭。而價格的競爭往往體現在工程總造價、開辦費、技術措施費、工程類別收費的讓利等方面。園林施工企業在投標過程中,為了中標,在投標時會競相壓價,導致園林施工企業最終只能以微利或成本價承包工程。競爭一旦過度,很容易造成企業合理利潤的流失,致使園林施工企業面臨巨大的效益風險。另外,如果園林施工企業在投標時把關不嚴,對招標文件中的信息調查、評審不周詳、不到位,會導致園林施工企業招投標過程中成本的測算不準確,從而影響投標報價,埋下較大的風險隱患。
1.4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主要指的是園林建筑領域的工程欠款帶來的財務風險。目前,園林建筑領域的工程欠款問題較為嚴重,其原因在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市場交易秩序的不規范,導致企業間經營行為得不到有效監督和約束,工程欠款問題缺乏相應的強制性依據。工程欠款導致園林施工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利息負擔沉重,直接影響了園林施工企業的經營效益。
1.5不平等合同風險
園林建筑市場僧多粥少、競爭激烈,這樣的情況下,在許多園林工程項目中,業主與園林施工企業訂立的合同對園林施工企業很不利。比如業主提出資金暫時無法到位,需要園林施工企業進行墊資。企業為了取得工程施工權,不得不墊資施工,這就為工程款的拖欠埋下了隱患。另外,一些情況下,園林施工企業明知所簽的合同存在漏洞或者陷阱,或者存在對自身不公平的條件,但為了贏得項目,難以避免不平等合同的訂立,導致風險增加。
2.園林施工企業經營管理內部風險
2.1企業總部管理風險
園林施工企業的發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企業總部的管理能力共和管理模式。園林施工企業總部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的配備是否合理,園林施工企業總部工作人員的素質能否滿足園林施工企業的發展需求,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權責利害制度是否完善,必然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績,因此會造成企業總部管理風險的存在。
2.2粗放管理帶來的風險
一些園林施工企業沿襲了計劃經濟條件下粗放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基礎十分薄弱,機制不夠靈活,工作人員效率低下,制度上存在較多的管理漏洞。園林施工企業管理的粗放性,導致現場材料浪費較大,質量控制不嚴格,材料設備管理不到位等現象的經常發生。粗放型管理是許多園林施工企業積久的弊端,它造成的后果就是給企業帶來效益流失的風險。
2.3內控制度薄弱引起的風險
有的園林施工企業管理缺乏精細化布置,缺少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有的園林施工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制度并沒有落實到實處,形同虛設,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園林施工企業從園林施工項目承接到項目完工,牽涉到質安、生產、技術、財務、經營、資金、審計、法律等眾多部門和環節,需要良好的控制制度來保證其正常高效的經營管理。在這個系統管理工程里面任何一環出問題, 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
2.4稅收征管風險
當項目采取經濟責任承包制度時,園林施工企業對項目的管理能力弱化。由于有些地方的材料市場規范性很差,購買材料并不提供足額發票;尤其是在偏遠地區,即使材料的供應方提供發票,但是由于當地假發票泛濫,企業仍然可能會面臨巨大的稅務風險。在工程竣工結束后,項目部解散,很多情況下無法找到對應的供應商,于是企業很難對項目負責人進行追償,這給園林施工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稅收征管風險。
2.5項目經理任用風險
園林施工企業的項目經理是受園林施工企業法定代表人的委托對園林工程項目全面負責的管理者,其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園林工程施工的安全、質量、效率及成本的高低。園林施工企業的項目經理如果缺乏必要的經營管理素質以及職業道德,將會給園林施工項目的經營管理帶來巨大的風險。
3.總結
園林施工企業存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繁多而且復雜,本文僅根據本人在園林施工中的一些體會加以總結。針對上述風險和不確定性,園林施工企業應當重視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分析研究,加強風險識別,風險防范和風險應對措施,如設立風險管理部門;加強招投標階段風險的管理、合同評審及管理、合同履行時的全過程動態管理;采取合理措施轉移風險;樹立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觀念,做好最優方案的比選;加強與業主聯系,保證工程價款到位;加強索賠管理;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廣泛推行概算電算化,強化成本風險控制;設立風險基金;加強內控制度等,從容地應對風險及不確定性,擁有處理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機能,適應社會和市場的變革。
【參考文獻】
[1]金義勇.施工企業風險分析與對策[J].項目管理,2008(7).
[2]白萬綱.施工企業風險管控和內控體系建設[J].華彩咨詢,2009(4).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出臺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石油市場面臨著的不僅僅是機遇而且還存在著挑戰,隨著全球各個國家隊石油的需求量的增大,石油的價格一直處于漲幅不定的趨勢。對于正處于發展中國家的我國來說,這種狀況會嚴重的影響我國石油企業的發展和國家經濟的壯大,使得石油企業在對石油的經營管理上處于不進則退的處境,如果利用好這種形式,那么石油企業就能把握住這次機遇,否則就會導致石油企業的發展出現滯留甚至面臨倒閉。
關鍵詞:
石化企業;經營管理;機遇和挑戰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對石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多,然而目前的石油企業所面臨的市場正在處于一種非常巧妙的狀態,不僅存在著機會而且還可能存在著巨大的挑戰,這對于我國石油企業的在經營和管理上無疑是一種考驗。隨著全球石油價格的不斷下跌和原油開采成本的不斷提高,這無疑對賺取其中差價的石油企業來說是一種經濟打擊,石油企業如果沒能在這種詭辯莫測的市場上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那么自身企業的各方面發展就會受到阻礙,當然如果自身的經營管理上出現問題,那將對于石化企業來說就是致命的。
1石化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現狀
在當前石油市場形式下,我國的石化企業在經營管理上承受的壓力非常的大,經營管理上仍然還存在著不足,在這種外界壓力和自身不足的情況下,石化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2]。由于我國大部分的石油企業是國有企業或者是有國有企業改編成的其他形式的企業,但是這些企業的戰略方針都會受到市場計劃經濟的影響,導致石油企業在發展的時候太重視經營管理的形式而常常忽視最后的效果,以及太過于追求企業的最大利益不重視企業的綜合性發展,有的石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仍然不能與時俱進,對于市場的發展狀況不能及時的做出判斷從而會導致石化企業的發展受到阻礙。
2石化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機遇和挑戰
2.1國際上的石油價格下降
隨著各個國家對于石油的開采量的增大,造成石油在供需上出現失衡,從而引發了國際上的石油價格持續下降,使石油企業市場的競爭變的原來越激烈,隨著石油開采難度的增加,石油在開采的階段上的技術手段和人員的經濟開支很高,造成石油開采成本的增加,對于從中賺取差價的石油企業來說壓力非常的大。面對這種狀況,石油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加強對石油市場的發展狀況的研究和對石油開采上的成本支出的預算管理,這樣石油企業才能利用這種市場形勢在競爭激烈的狀況下保持快速發展和壯大。在國際石油市場形勢下,石油企業需要保證石油質量達到客戶的需求并且在石油開采的時候做好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開采管理制度,使得在開采階段的經濟支出達到最低,從而實現石油企業的最大化利潤。
2.2國際原油需求量的減少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石油作為一種能源物質,雖然可以為工業化建設提供能源動力,但是石油會對地球上的環境造成破壞,為此科研人員通過不斷的探索,創造出的新型能源既可以滿足工業化建設,也不會對環境造成威脅[5]。因此隨著新型能源的開發,國際上的一些國家對于石油能源的需求量降低,給石油企業帶來了嚴重的打擊,造成石油的供應量大于需求量,使得一些石油企業的出口量收到限制影響到石油企業的國際戰略的開展。由于購買石油的客戶減少,石化企業需要控制好對石油開采量和質量,及時了解石油市場上的動態狀況并科學合理地經營管理好是有的開采量,這樣才能避免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給石油企業的經濟帶來損失。
2.3國內的石油需求量比較穩定
由于我國正處于發展中的國家行列,工業化建設不斷的在擴大并且由于科學研究的局限性,造成我國大部分企業在工業建設上又要依賴石油提供能源,所以造成我國各個行業對于石油的需求量一直處于穩定的狀態,這樣可以幫助我國的一些石油企業有一個喘息調整的環境,以便于給好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國的石油企業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來建設自己的企業,完善的經營管理制度可以推動我國的石油企業在我國的市場形勢下更好的發展和壯大,從而使我國的石油企業的未來發展道路更加的順暢。
3新形勢下的石油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戰略
3.1石油企業加強對市場的敏感度
石油市場變化多端,石油企業需要做好市場調查工作來調整和制定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一些戰略,石油企業需要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實際的調查結果落實到經營管理上的改變上,石油市場可以幫助石油企業提供未來發展趨勢的信息,石油企業需要培養具有市場敏感度的人才,市場人員及時掌握石油市場的信息,可以更便捷的推動石油企業的發展方向。
3.2石油企業制定長期的可實現的目標
隨著國家對石油市場的不斷干預和管理,相比之前的石油市場現階段的更加的及健康,為石油企業的競爭提供了一個良好競爭環境,石油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且還需要制定一個長遠的可實現的目標。
4結語
綜上所述,如果石油企業在這種國際和國家形勢下發展和壯大,需要石油企業自身增強綜合實力和國家對企業的支持,石油企業的發展需要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把握好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現階段的石油市場比較的規范,但是競爭太過于激烈,石油企業在這種環境下發展受到的壓力非常的大,需要企業及時制定解決戰略,把壓力變成動力,推動企業的健康長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蘇敏.新形勢下石油企業經營管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化工管理,2016(23).
【關鍵詞】預算管理 困境 對策
預算管理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引入我國。后來經過國家經貿委和財政部的大力推動,預算管理被很多企業認可并進入到實施階段。例如,寶鋼、中原石油、新興鑄管、五礦集團等是首批采取預算管理的企業,并取得了減支增效的作用。財政部頒布的《關于企業實行財務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規范了我國預算管理的實踐。但是預算管理的預期成效難以顯現,還存在諸多問題急需解決。西方發達國家十幾年的實踐已經表明,如果全面預算管理推行不當,不僅不會使得企業競爭力提高,而且還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致使企業經營效率下降。
一、企業預算管理面臨的困境
(一)對預算管理認識不足,且重視不夠
我國企業由于普遍對預算管理缺乏正確的認識,實行預算管理的企業不多。雖然我國有些國有企業實行了預算管理,但是很大部分是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下實行的。所以有的企業說起來實行了預算管理,但是更多的是一種形式,而沒有起到預算管理應有的作用。
(二)預算缺乏前瞻性和企業戰略的明確指導
所謂戰略管理包括了企業戰略的制定、實施、控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全過程,具有整體性、長期性和相對穩定性等特征。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戰略管理是企業管理工作的核心,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是預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所以,預算的制定必須在企業戰略的指導下制定才是有效的。
企業的中長期預算必須建立在企業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如果沒有企業戰略的引導,企業只會重視短期的經營目標,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反過來說,企業戰略缺乏了有力的預算支持,只會使企業成為空中樓閣。
(三)預算編制方法不科學、不合理
預算是檢驗和衡量未來經營過程和結果實際狀況的標準與尺度,因此采取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的方法才能使所確定的各項預算指標能夠發揮評價尺度的作用。而企業現行的企業采用的預算編制方法并不科學,致使這把“尺子”從開始設定就是無效的。
(四)缺乏行動方案導致預算管理流于形式
一些企業是在外部壓力下實行的預算管理,而所謂的預算管理并不能成為企業科學管理的手段或工具。預算編制結束,很多企業束之高閣;或者也將相關預算指標下達各各個單位或部門,但是對預算執行的結果并不進行考核和反饋。這種流于形式的預算管理既起不到應有的效果,也造成人力和財力的浪費。
(五)缺乏必要的考評措施
西方有一句諺語說的是“在管理中,如果缺乏了監督和考核,美麗的天使也會變成可怕的妖魔。”充分說明了監督和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嚴格的考評不只是為了比較預算指標的標準與預算的實際結果,對成績給予肯定,對問題進行分析,從而為以后工作提供指導,也是為了對員工實施公正的獎懲,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從而保障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完善我國企業預算管理的對策
(一)企業領導要認識到預算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企業的預算管理涉及企業的長遠發展問題,關乎企業全局的發展,所以企業的預算管理能否取得成功,企業的主要領導對預算管理的認識程度和態度起到很大的作用。領導如果重視不夠或者只是形式上的重視,預算管理工作勢必會以失敗而告終。所以,領導的重視是預算管理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
(二)根據企業戰略制定預算目標
預算目標應該是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具體體現。預算目標的實現最終還是為了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企業為了使得預算管理得以實現,需要先有企業戰略,再將企業戰略目標進行分解、細化為預算目標。除此之外,預算目標還需要與績效評價相銜接,為之后的監督和考核提供依據。需要明確的是預算管理的實質是過程管理。是收入到利潤實現過程的控制。因此,戰略目標應該起到對年度預算目標指標確定的引導作用,而年度預算目標應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企業在不同發展時期應采取不同的預算管理策略
企業在不同發展時期所面臨的風險,需要采取的戰略手段是不同的,所以預算管理策略也是不同的。
在市場的萌芽期,企業的市場風險、投資風險以及融資風險都是巨大的,因此在這一階段應以資本預算為主。
在市場的發展期,市場營銷可以使得市場潛力得到開發以及市場占有率得到提高,而預算機制可以促進營銷戰略的落實,有助于企業取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所以在這一階段應以銷售預算為核心。
市場的成熟期增長緩慢,市場價格基本穩定,產品的利潤空間不斷縮小,所以企業必須要在成本上挖掘期望收益。這一時期的預算管理應強調成本預算,以成本預算為預算管理的核心。
在市場的衰退期,市場逐漸低迷,企業急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在這一階段選擇以現金流量為核心的預算管理模式。
(四)選擇合適的預算編制方法
固定預算、彈性預算、滾動預算和零基預算等是目前用的較多的預算編制方法。每種預算方法并不是萬能的,各有利弊。固定預算雖然編制簡單,但是適應性差;零基預算、滾動預算、彈性預算雖然更具科學性和有效性,但是編制難度相對較大。企業需要根據自身需要選擇預算方法,也可以結合使用。例如,對于市場變化比較快的行業,企業可以選擇滾動預算,使得預算管理目標盡可能地接近實際。
(五)建立健全預算反饋機制
沒有健全的反饋機制,就不能發現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也就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預算管理是失效的。如何建立預算反饋系統是擺在面前的一個難題。
預算的編制必須遵循可控制原則,預算指標也必須以可控制為原則。所以按照每個單位或部門對負責的預算的性質,可將各單位或部門分成投資責任中心、利潤責任中心、成本責任中心,并為每個單位或部門建立信息反饋系統。企業構建的預算反饋系統所反映的內容必須要與每個單位或部門的核算指標的內容相吻合。
(六)建立有效的業績評價和獎懲機制
為了保證預算管理落到實處,科學合理的考核和公平的獎懲制度是必需的。因此,要盡快建立與預算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將預算與獎懲掛鉤、與員工薪酬掛鉤。首先在考評時,確定將預算目標的實際完成情況和原預算目標相結合,避免由于預算目標的不恰當而挫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其次需要將薪酬與預算考評結果掛鉤,從而使得每個員工更加關心企業的整體發展,也有利于加強員工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白夏平,李世新.我國企業預算管理現狀與創新[J].企業經濟,2011.9,44-47.
[2]蔡世鳳.我國企業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財會月刊(理論),2006.1,50-51.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干預; 小兒輸液護理; 護理滿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nursing of pediatric infusion.Method:A total of 124 cases of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infusion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April 2015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62 children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inf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Then,the effect of infusion nursing and the overal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e residual amount of infus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10.2±1.4)mL,the pain score was (2.5±0.6)point.The residual amount of infus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5.8±1.5)mL,and the pain degree was (5.0±0.2)poin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Pediatric infusion nurs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iany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430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23
隨著人文理念在醫學臨床治療中更加受重視,臨床護理已經從對病的護理逐漸擴大的到對人的護理,更加重視人的價值,護理工作將患者的需求作為護理的中心內容[1]。臨床護理路徑干預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主要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針對每一位患者,按照入院、診斷、治療、用藥以及出院的臨床路徑有計劃地進行護理干預,護理內容涉及患者入院后每一個環節,提高了護理的質量[2-3]。輸液是指有靜脈滴注輸入人體大劑量注射液,可以為人體提供營養,補充流失的水分,糾正電解質平衡和酸堿平衡,或者進行疾病的治療,在輸液時還有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項,如輸注速度、輸液滲透壓以及輸注液體的質量和對應的適應證等[4]。由于兒童年齡較小、身體素質以及對事物的認識水平較低,導致輸液難度較大,這就要求護士要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具備較高的穿刺技巧,對整個輸液過程進行全面的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包括輸液前護理、穿刺護理以及輸液過程中護理和輸液后護理。這樣的護理模式,可以確保整個輸液過程更加安全合理,可以降低輸液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輸液治療效果[5]。本文選取了124例輸液治療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對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在輸液護理中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選取2014年8月-2015年4月在本院進行輸液治療的患兒124例,該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且患者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研究組(n=62)和對照組(n=62)。研究組男34例,女28例;年齡0.7~6.1歲,平均(4.24±1.36)歲;其中支氣管肺炎35例,化膿性扁桃體炎5例,感染性腹瀉14例,淋巴結炎8例。對照組男32例,女30例;年齡0.8~6.2歲,平均(4.25±1.37)歲;其中支氣管肺炎34例,化膿性扁桃體炎7例,感染性腹瀉12例,淋巴結炎9例。入選標準:(1)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積極配合本次研究;(2)臨床資料比較完善;(3)患兒各個重要器官及組織沒有任何重大疾患。兩組患兒性別、年齡以及病情分類等基礎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普通輸液護理,主要護理內容包括輸液前告知患兒家長一些注意事項和相關輸液知識,在輸液過程中對輸液情況進行查看,安撫患兒的情緒以及輸液后進行血管保護等。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主要干預實施步驟如下,(1)輸液前護理:輸液前對患兒進行必要的心理狀態評估和干預,淡化患兒對輸液的恐懼感,引導其主動配合操作。首先在初次見到患兒時保持微笑,溫柔地與患兒進行對話,給患兒留下一個親切可親的印象,消除對環境和醫護人員的陌生感,使其處于比較放松和開心的狀態。可以多稱呼患兒的昵稱,在其不排斥的情況下摸摸他們的頭或手,增加彼此間的親近感。對于有交流能力的患兒,對其要多鼓勵和表揚,對他們好的行為要進行稱贊,可以將一些小玩具作為獎勵。其次要加強與患兒家長的溝通,耐心向家長解釋患兒的患病原因以及需要進行的治療,對治療方法和過程也要盡可能地詳細說明,告知家長輸液過程中一些相關注意事項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增強家長的應對能力[6]。(2)穿刺護理,多數患兒對疼痛比較敏感和懼怕,在穿刺過程中多會出現哭鬧和掙扎現象,給輸液操作增加了難度,所以在穿刺時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通過播放動畫片或者給他們講故事的方式分散注意力,穿刺前要準確找好穿刺位置,穿刺動作要嫻熟和快速,爭取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好后要固定好針頭,防止松動和掉落。如果在穿刺時患兒有發岷統魷種⒆矗要用無菌棉棒擦干皮膚后再進行穿刺操作[7]。(3)輸液中護理:在輸液過程中,要加強對巡視,一般20 min巡視一次,注意觀察患兒輸液過程中的反應,查看患兒有無過敏以及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對家長提出的疑問要耐心解答,幫助家長處理好護理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如果患兒在輸液過程中出現煩躁、哭鬧以及多動等反應,要及時安撫患兒情緒,避免因動作過大導致針頭松動,影響輸注效果。在巡視停留過程,還可以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讓家長掌握一些簡單的護理技巧。同時需要告知家長輸液瓶中藥物輸完后不要緊張,待輸液管內的藥物全部輸注完后再拔掉針頭[8]。(4)輸液完成后護理:輸液完成后要正確按壓后再拔針,否者會造成穿刺處出血和血腫,增加患兒的痛苦,引起不必要的醫患糾紛。具體措施如下:拔針動作要輕柔,拔針后按壓住針眼5 min左右,按壓時不能揉捏,否則會引起血管隱性出血和局部青紫,在針眼處止血后還要觀察0.5 h左右,確認無不良反應發生后再離開[9-10]。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藥液殘留量,以Woog-haker笑臉評價法進行疼痛評分,總分為10分。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護理服務態度以及專業技能和治療效果進行評分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輸液殘留量與疼痛評分比較 研究組輸液殘留量和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服務態度、專業技能、治療療效滿意度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研究組穿刺所用時間比對照組短,疼痛感例數比對照組少,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研究組患兒在輸液過程中呼吸急促、皮疹、腹瀉和腹痛、頭暈和頭痛、過敏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患兒的心智以及身體發育還不完善,對陌生的環境和人有很強的抵觸情緒,并且容易產生害怕、恐懼心理,所以在輸液過程中很難配合護士進行輸液操作,患兒哭鬧或者掙扎均會導致針頭出現松動或者脫落,增加患兒再次穿刺的痛苦。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貫穿患兒治療的整個過程,在治療的每個環節進行有計劃、有可靠度的護理干預,從而提高了護理的質量[11-13]。本次研究中,通過對輸液前、輸液過程中以及輸液后的護理干預,使患兒疼痛評分下降,輸液殘留量減少,并且護理服務滿意度、專業技能滿意度和治療療效滿意度均較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在患兒的輸液過程中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以提高輸液護理滿意度和護理效果,使輸液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提高了輸液治療的安全性,說明這種護理方法有一定的可信性。
參考文獻
[1]劉勤,萬小紅.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7):27-28.
[2]劉平.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7):104-105.
[3]詹淑琴.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滿意度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28(51):134.
[4]李繼亮.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影響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16):3221.
[5]沈素花.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觀察[J].醫藥前沿,2015,5(5):103-104.
[6]廖春玲,馮文鳳.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17):3551.
[7]劉秀梅.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滿意度的影響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19):3978.
[8]李梅姑.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其護理滿意度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33(69):8-9.
[9]唐艷梅.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5,21(14):213-214.
[10]張小琴.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健康必讀(上旬刊),2013,12(7):341.
[11]喬玉艷.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33(32):235-236.
[12]周瓊.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觀察[J].醫藥前沿,2014,30(42):328.
[13]王芳.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小兒輸液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觀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2(33):582.
[14]苗德鳳.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在小兒輸液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435-2437.
[關鍵詞] 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奧曲肽;生長抑素
[中圖分類號] R572.20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5(a)-0067-0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Octreotide and Pituitrin in treating 64 cases with acute 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
FENG Jiandong LU Ruiming NING Jian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System,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Wuzhou 5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ies of Octreotide and Pituitrin in treating acute 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Methods 6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 admitted to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uzhou City from February 2008 to June 2013,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was applied to divide patients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bject to Pituitrin treatment, and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ubject to the peptide treatment, bleeding stop and advers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are compared, the efficacies of two methods on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are analyzed, and the safety of the medication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8.13%,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53.12%) (χ2=13.8290, P = 0.0002). The bleeding time [(20.45±10.51) h]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4.62±11.24) h] (t = 3.9208, P = 0.0360).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6.2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40.63%) (χ2=34.0704, P = 0.0000),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Octreotide in acute 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 i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hortening the bleeding time, improving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and decreasing th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pituitrin, the efficacy is distinct and greatly safe, being preferred to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s, and it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s.
[Key words] Live cirrhosis esophageal varices;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Octreotide; Somatostatin
食管靜脈曲張是肝硬化誘發的門靜脈高壓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約40%的肝硬化患者會出現食管靜脈曲張,50%~60%的食管靜脈曲張患者會并發大出血,也就是急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其主要特征為來勢迅猛、出血量大、病情兇險、病死率高(>40%)等。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便可能由于急性大出血而出現休克現象,進而引發更為嚴重的后果,極大程度地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1]。為此,本研究選取急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64例,對其分別給予垂體后葉素治療和奧曲肽治療,對比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為今后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和借鑒,現將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梧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2008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64例,所有患者行胃鏡檢查得以確診[2],并行B超測定門靜脈寬度。將64例患者按性別、年齡、病情及嚴重程度基本相似進行配對,然后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2例中男24例,女8例;年齡29~70歲,平均(48.82±5.74)歲;門靜脈寬度1.3~2.0 cm,平均(1.41±0.57)cm;肝功能分級:7例A級,19例B級,6例C級。治療組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齡30~70歲,平均(49.02±5.62)歲;門靜脈寬度1.2~2.1 cm,平均(1.43±0.58)cm;肝功能分級:6例A級,19例B級,7例C級。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比、年齡、門靜脈寬度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將治療的風險、藥物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入選患者依從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相關的協議,自愿接受治療并參與本次研究。
1.2 方法
64例患者均行泮托拉唑鈉制酸、補液、擴容、護肝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之上給予患者垂體后葉素治療,先以10 U垂體后葉素加入20 mL生理鹽水緩慢靜脈注射,然后使用微量治療泵持續注入垂體后葉素,速度為0.2~0.4 U/min,于患者出血停止后,減量維持2~3 d停藥。治療組先給予患者奧曲肽(成都信立邦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040639)治療,以0.1 mg奧曲肽加入20 mL生理鹽水靜脈注射,然后使用微量治療泵持續注入奧曲肽,速度為25~50 μg/h,于患者出血停止后,減量維持2~3 d停藥。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所有患者的止血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 療效評價標準
本研究采用療效評價標準如下:24 h內嘔血、黑便癥狀消失,大便減少并轉黃,血壓、血紅蛋白、脈搏穩定,血尿素氮未出現持續上升現象者為顯效;24~72 h內出血現象停止者為有效;72 h后仍伴有反復嘔血、黑便、血便現象,生命體征呈不穩定,血紅蛋白持續下降,繼續出血者為無效[3]。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78.1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3.12%,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13.8290,P = 0.0002),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1/n2)]
2.2 兩組止血時間比較
治療組的止血時間[(20.45±10.51)h]明顯少于對照組的(34.62±11.24)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 3.9208,P = 0.0360)。
2.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組32例患者未出現顯著性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出現惡心嘔吐、腹脹各1例,患者自行緩解;對照組32例患者多見血壓升高、頭痛、腹痛、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使用硝酸甘油后得以緩解。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25%,明顯少于對照組的40.63%,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34.0704,P = 0.0000)。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3 討論
急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是內科最常見急重癥之一,其主要特征為來勢迅猛、出血量大、病情兇險、病死率高(>40%)等,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便可能由于急性大出血而出現休克現象,進而引發更為嚴重的后果,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在急救中,快速而精準地選擇止血藥物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4]。臨床治療急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多行泮托拉唑鈉制酸、補液、擴容、護肝等常規治療,雖然這些常規治療是必要治療措施,卻不能有效而徹底地起到止血效果[5]。為此,本研究在常規治療基礎之上對64例急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分別給予垂體后葉素治療和奧曲肽治療,其中垂體后葉素屬于傳統用藥,由下丘腦分離而出的肽類激素,具有14個氨基酸,能降低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的門靜脈壓力,減少其靜脈的血流量,并能較好地抑制胃蛋白酶原以及胃酸的分泌,對急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和氣囊壓迫類似。但該藥具有收縮患者全身血管的作用,副作用多,患者不良反應多,可出現血壓升高、心悸、胸悶、出汗,面色蒼白,腹痛、腹瀉,對于高血壓患者、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者均忌用。雖然奧曲肽較垂體后葉素價格更貴,但奧曲肽憑其療效好、止血快、搶救成功率高等優勢,成為了當前臨床治療急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的首選止血藥物[6],特別適用于高齡、高血壓、腎功能不全、孕婦等垂體后葉素治療禁忌的患者。
奧曲肽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八肽環狀化合物,具備了和天然內源性生長抑素類似的作用,但其作用更強,且更為持久,半衰期比天然生長抑素長30倍。奧曲肽能有效地抑制胃泌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刺激黏液分泌,增加食管下括約肌的張力,減少胃液反流,保護食管黏膜;促進血小板的凝集和血塊的收縮;能減少內臟的血流量,降低門脈壓力。奧曲肽用于治療急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因其自身能選擇性地收縮內臟血管,因此即便給予患者常規劑量治療,也不會導致患者出現強烈的冠狀動脈收縮現象,以此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發生心肌缺血等不良反應。奧曲肽也正是由于其能夠顯著性地降低急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的門靜脈壓力,且不會產生血管加壓素類似的副作用,能有效地控制患者出血現象,降低手術率,縮短手術時間等,致使其近年來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治療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
本研究結果顯示,行奧曲肽治療的治療組32例患者未出現顯著性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出現惡心嘔吐、腹脹各1例,患者自行緩解;行垂體后葉素的對照組32例患者多見頭痛、腹痛等不良反應,其中出現6例腹痛、4例頭痛、2例高血壓升高、1例心悸,使用硝酸甘油后才得以緩解。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率為6.25%,明顯少于對照組的40.63%(P < 0.01);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8.1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3.12%(P < 0.01),和國內外相關研究結論基本一致[7]。研究通過Meta分析顯示,奧曲肽治療食管靜脈曲張出血和硬化劑治療具有相似的治療效果,其再出血率少于其他治療方法。奧曲肽全國協作研究報道,使用50 μg/h劑量的奧曲肽治療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其止血率為91.7%,明顯高于劑量為25 μg/h的止血率(78.1%)。可見治療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加大其用藥量與能提高止血率存在一定關系,但仍待臨床實踐進一步有效地總結。
綜上所述,奧曲肽治療急性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較垂體后葉素治療能有效地縮短止血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為臨床急救首選使用,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地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蔣桂珠.長效生長抑素治療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30例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3,(24):133.
[2]劉繼友.垂體后葉素聯合奧曲肽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3):40.
[3]肖志文,李晶.奧曲肽與垂體后葉素療法結合Rockall危險性積分在治療急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臨床應用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0,27(2):256-258.
[4]李寧江,羅旭,沈立紅,等.奧曲肽治療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0,16(12):1467-1468.
[5]寧家輝,霍大浪.奧曲肽聯合泮托拉唑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35例[J].中國實用醫刊,2009,36(17):86-87.
[6]文靜,陳義華.奧曲肽與垂體后葉素、三腔二囊管治療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療效觀察[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8,28(4):616-617.
關鍵詞:中國林業經濟管理;發展歷程;目標;對策
中國林業的發展一直都是中國經濟發展領域里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下,林業經濟管理的發展也向著可持續、循環經濟的科學化方向拓展。探究中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從林業學科發展至今,它也面臨著現代經濟形勢下林業經濟運營模式,管理模式等的變革挑戰。如何適應現行林業的快速發展,是林業經濟管理學首要的目標。針對以上問題,下面具體闡述一下。
1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歷程
1.1世界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現狀
隨著林業經濟管理學的不斷規范,以及科學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應用到了林業。各個國家對林業的發展制定了相關政策,這就是產生林業經濟學的起因。由于林業產業產生的利益分布不均,在林場主和森林工業資本家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人們為了能夠從林業產業當中得到更多的利益,開始著手對林業資源展開調查。林業經濟管理學是林業學科的重要分支,很多研究人員都開始從事研究林業經濟的問題,這為林業經濟管理學的形成奠定了理論上的基礎。在中國,由于歷史的特殊性,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不與外界進行文化交流,這直接影響了我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近年來。由于對資源的濫采濫伐以及不合理利用,導致現在的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由生態環境破壞而引發的一系列生態災害與次生災害。隨后的林業經濟管理學也融入了生態系統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研究體系,這就是世界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現狀。
1.2我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情況
中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專業是始建于1959年,發展到今天已經在全國10多所林業高校布點,并且30多年來為我國的林業建設事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大量的林業經濟管理學人才。中國在經濟建設的初期,林業經濟發展的速度空前加快。但是在這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林業經濟問題,在建設初期,我國并沒有獨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有的只是針對性地對農業經濟中的一部分林業經濟問題的相關研究。當時我國缺少專業的人才來解決林業建設中所出現的各種管理問題與經濟問題,所以當時的林業迫切要求開設林業經濟管理方向的科學研究。同時我國在林業發展過程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林業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培養。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我國形成了獨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在初期,我國開始對林業展開研究,我國首先向其它林業上相對發達的國家借鑒學習,在通過對蘇聯林業經濟體系的研究后,我國形成了以木材生產為中心的林業發展戰略。在改革開放以后,在全國范圍內各高校加大了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我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發展提供了人才資源。近年來,我國在林業經濟管理學方向的研究上頗有建樹,以及漸漸地形成了我國獨有的林業經濟管理體系。
2林業經濟管理學的學科建設與目的
林業領域的相關學科種類繁多,林業與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和影響,經濟科學與環境、資源、生態等學科的交叉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科領域。這其中有林業經營管理學和林業經濟學等學科。森林產業的產值巨大,林場主,客戶,林業衍生產品等等構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這個體系還與另外兩個體系發生了影響關系,分別是生態系統和環境協調發展系統。林業本身就是生態環境的一部分,在對森林資源進行開采的同時也是對生態環境的開采。有人說,開采生態資源就是破壞生態。這句話并不正確。在開采森林資源的同時做到合理開采,種植樹木,協調好林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平衡,林業經濟管理學在這里就起到了宏觀調控的重要作用,林業經濟管理學這一學科應運而生。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建設為林業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科學的發展讓林業經濟發展得到了深化,發揮了它最大的作用,也是的利益最大化,資源再生最大化。林業經濟管理學就是這個學科領域的重要學科,林業的生態環境建設迫切需要理論的指導,這就是林業經濟管理學這一學科成立的重要目的。
3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未來發展的對策
3.1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我國的國內經濟形勢的特殊情況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所面臨的挑戰是來自于林業的快速發展。所有經濟形勢的實踐都需要理論的指導,和人才的供給。建立完善健全的人才體系對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意義重大,木材和林產品貿易是一個專題,對外貿易的出口,產品質量的把關,都需要相關人才的管理。林區經濟發展是一個相對難以把控的領域,林業的管理模式是一種宏觀管理要求也較為嚴謹。林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這就對管理者有著多知識領域的要求。管理模式往往需要開拓創新,同時從業人員基礎的理論知識要相當扎實,能夠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并且實現再創造。林業經濟管理學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
3.2科學團隊的建設。
理論研究產生科學的理論知識,而理論研究需要一個健全的科學團隊。一個分工明確的理論團隊,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將各自的研究成果分享并加以分析,往往能夠產生新的理論,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林業經濟管理學是林業經濟的理論指導,也是聯通生態環境與林業經濟協調發展的橋梁。科學的經濟發展模式才能是可持續的,高效能的,有利于人類發展的。科學團隊的建設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理論體系,建設健全學科理論研究。我國的林業科學研究在應用到實際當中有一定的困難,科學的團隊能更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能夠研究出現代化的設備,投入到生產當中,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做到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不污染環境,不造成資源的浪費。
3.3建立現代教學體系和科研體系。
關鍵詞:林業經濟;發展;管理;模式
1我國林業經濟發展所面對的不良條件
這些不良條件主要表現在:第一,林業經濟的發展受自然環境約束強,由于生態污染環境的嚴重存在,導致我國的森林資源不斷地退化。這種退化成為了我國林業經濟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最大的阻礙。第二,現代科學技術對于林業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強。我國林業經濟起步晚,整體投入偏弱的現狀直接導致了我國林業經濟管理的技術含量低,林業資源運用不充分合理。同時,林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相關的社會化服務功能的相對落后也無法為我國林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有效的保護。
2對林業經濟創新管理的建構
林業可持續發展依賴于人類對林業資源可持續開發與利用。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涉及資源、環境、經濟、市場等方面,因此,要確立資源多功能利用的林業發展道路,建設山川秀美的生態文明社會,就要轉變我國林業經濟的管理模式,改變以往靠資源吃飯的林業經濟管理模式進而全面協調地考慮生態和諧、生物多樣、產業合理和市場優化型的林業經濟管理模式。以此,推動我國林業經濟長期持久地走在科學發展道路上。為此,林業經濟的管理要在以下方面進行創新。1)對于林業生態環境要加強保護。首先,要完善和執行環境保護法以確保林業經濟管理能夠實現有法可依。其次,加強林業環保的檢測并對重要的林業資源給予經常性的監管。尤其對于那些能夠給林業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的污染源和火災要及時地進行排查和清理,防止事故發生。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林業經濟稅收的征繳,以此促使對林業損失的盡快恢復。2)加強林業經濟產業優化。林業經濟的管理和發展不能靠單一結構進行,而是要以多樣化的林業結構來實現。這就客觀上促使了相關林業附加產業要快速發展來配合林業經濟的整體發展。例如,積極建立種苗的試驗基地以及出口創匯基地,大力推廣可以適合祖國各地種植的林業品種。從我國林業經濟管理長期發展目標來看,對于林業相關產品進行深度加工將是未來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點。而林業產品的深度加工則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持,這就要求政府積極地整合現有的林業資源以形成具有核心技術的規模產業來提升林業產業化水平。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動規模化的林企走出國內,面向國際,大力地發展林業經濟的進出口貿易以此帶動本國林業產品的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一是為林業經濟發展配套的各類服務業,包括科技、信息、咨詢、金融、交通通訊、運輸、生產資料和市場建設等;二是發展休閑林業和生態旅游業,創建生態文明。3)轉變林業經濟管理方式,加強林業科技管理創新。林業經濟的發展要始終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推動生產規范標準化的實現以期提升生態環境的改善。林業企業要突破現有生產化程度低的現有狀況,就要以林業領頭企業為中心帶領地方經濟農戶進行生產,以此形成產業化組織,由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型生產轉化。同時,要不斷地鼓勵和引導著科技生態型林業的發展,拓寬林業增效途徑。
3林業經濟管理的創新形式
1)重視林業管理知識的創新。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的巨大生產力和創造性特質被突顯得極為重要,所以,知識所衍生出來的高附加值逐漸成為重要的戰略經營資源,而這就使得知識的開發和管理上升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在我國林業經濟發展趨勢上,林業經濟管理的成敗直接同林業經濟的發展命運密切相關。這點就時刻要求林業經濟的管理者們要適時地改變著自我的管理理念,不斷提升自我學習力度以拓展視野;同時,通過優秀管理人才的引進和運用為管理創新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2)重視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伴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林業經濟在管理領域逐漸意識到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率的重要性。這就迫使林業經濟不斷調整人力資源管理方式,使其從傳統化下以人事管理為主體的管理模式轉化為以培訓、利用和開發人力資源管理為主體。而這一轉變則要求林業經濟管理始終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去挖掘和提升企業人員對于自我能夠的不斷認識和掌控,并且能夠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的創新效益,而這一提升客觀上促進了人力資源利用成長為林業經濟的新增長點。人力資源的合理有效運用還要以專業化的人才作為基礎。因為林業現代化建設在相當大程度上是由人才資源素質的開發來決定的,而切實培養和林業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高素質勞動者以及專門型人才,從而發揮我國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是關乎我國新世紀林業經濟發展的全局。林業經濟要努力建立適應市場化競爭力的職業化經濟管理人才隊伍,這支隊伍要充分發揮高技術科技人才的知識生產力的作用,加大對人才培養機制方面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將管理人員的學習和培訓常態化并將最新的知識和技能及時地傳授給全體員工以此來提升人員的整體素質,將林業知識理論轉化為巨大的現實生產力。3)提升文化創新在管理創新中的地位。林業經濟的發展是全方位的發展,不僅要帶來經濟效益,還要體現出林業獨有的個性并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所以,林業文化的創新也就成為了林業經濟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林業文化的先進性動力就是要在發揮人才優勢的基礎上,制定林業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并實施程序化的管理。這樣就可以理順企業內部的管理程序,達到以制度制約而非人制約,進而提高林業經濟的凝聚力。
4結語
林業經濟的發展趨勢要想全面實現我國林業經濟的協調科學發展,就必須充分地認識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趨勢: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同世界林業經濟的發展保持一致。目前,我國林業經濟已經進入到了戰略轉變階段,主要表現為從過去的木材生產為主轉變成了生態建設為主,從過去的天然林轉變成了人工林,從過去的毀林開荒轉變成了退耕還林,從無償使用轉變成為有償使用,從部門性林業轉變成為全社會性林業。這就從客觀上為林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客觀發展趨勢。同時,也使得林業經濟發展以科學、全面的管理作為前提條件成為了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共識。所以,我國的林業經濟發展已經不單單只是經濟速度的發展,更多的內涵應是在有效維護國家林業資源和生態環境完整下的綠色林業經濟發展。在這一要求下,為加快林業經濟的發展就要加強林業生態體系的研究力度,形成一整套的林業經濟會計核算體系,不斷地提高我國林業經濟國際化模式的發展,從本質上為林業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思路和能量。
作者:于麗娟 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牙克石市國營林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