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戀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稅發[2009]88號)第四十二條中“企業發生非經營活動的債權;從事貸款業務以外的企業因資金直接拆借而發生的損失,不得確認為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損失”,關聯企業之間債權通常有兩部分組成,第一,正常、真實交易行為形成的債權,第二,關聯方往來(借款)或非經營活動性質的債權。因此,如果關聯企業債轉股過程中,存在上述規定不得確認為損失的債權存在,導致關聯企業債轉股形成的股權損失稅前扣除問題存在爭議。
二、兩種不同觀點
觀點一:國稅發[2009]88號第四十二條規定:企業發生非經營活動的債權以及可以從事貸款業務以外的企業因資金直接拆借而發生的損失,不得確認為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損失。由于關聯企業往來款本質上屬于資金拆借或非經營活動性質的債權,因此,關聯企業通過重組,類似性質的債權轉換成股權投資,不承認相應股權投資成本的計稅基礎(稅收上不承認初始成本),其相應的投資損失不得確認為稅前扣除損失。
觀點二:根據《關于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57號)規定:企業的股權投資符合五種條件之一的,減除可收回金額后確認的無法收回的股權投資,可以作為股權投資損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3]1號)第十四條“債權人與債務人自愿達成債權轉股權協議,且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在審理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中,應當確認債權轉股權協議有效。”的規定,因此,資金拆借或非經營活動性質的債權已經轉化為股權性質,而且債轉股增資行為可以通過驗資,經工商確認,已屬于另一項資產。
因此,關聯企業債轉股后發生股權投資損失,該損失不是由債權形成的,屬于財稅[2009]57號文規定的股權投資性質的損失,可以確認的稅前扣除損失。
三、案例分析
兩種意見的分歧在于關聯企業債轉股后,是否確認關聯企業資金拆借或非經營活動性質的債權形成股權成本的計稅基礎。筆者通過案例來說明不同觀點對關聯企業債轉股形成的稅前可扣除的股權損失金額確定的差異。
案例介紹:A公司占B公司60%的股權,初始貨幣投資成本1200萬元,2007年末應收款項B公司900萬元,其中全是真實的業務購銷行為發生的為560萬元,其余均為往來款。2008年,雙方自愿達成債權轉股權協議,以1:1轉為實收資本,并已驗資確認,A公司賬面確認對B公司的投資成本增加至2100萬元。2009年B公司已被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經過清算程序,無可供分配財產,稅務登記證也已注銷,A公司該長期投資2100萬,確實無法收回,賬面確認2100萬股權投資損失。稅法上是否確認該2100萬損失,存在不同意見。
觀點一認為,上述關聯方之間債轉股方案中,是非經營活動性質的債權,不承認該債權轉換成股權的計稅基礎,認可長期投資成本計稅基礎1760萬元(1200+560),賬面的形成投資損失2100萬元,稅前只能扣除1760萬元,其余340萬稅法上不確認為損失。
觀點二認為長期投資成本計稅基礎2100萬元,形成的投資損失均可稅前扣除。
兩種意見確認的稅前扣除損失差異340萬,可見兩種意見的分歧在于關聯企業債轉股后,是否承認非經營活動性質的債權(340萬)形成股權的計稅基礎。
四、兩種觀點分析
(一)認可正常經營活動的債權轉換成股權的計稅基礎,
關聯方業務往來的壞賬認定,國家稅務總局出臺過不少文件。如《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關聯企業間業務往來發生壞賬損失稅前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0]945號)規定:為了防止關聯企業間轉移利潤,逃避稅收,根據國家稅務總局《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第四十八條規定,關聯企業之間的往來賬款不得確認為壞賬。考慮到實際經濟活動中,關聯企業之間存在大量的正常交易,為了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國稅總局意見:關聯企業之間的應收賬款,經法院判決負債方破產,破產企業的財產不足以清償的負債部分,經稅務機關審核后,應允許債權方企業作為壞賬損失在稅前扣除。
第一,關聯方之間通常會存在轉移利潤,逃避稅收的問題,原則上不得確認聯企業之間的往來賬款的稅前扣除損失;第二,考慮到關聯方之間確實也存在大量的正常交易,本著事實求是的原值,具有充分的損失證據,只要是正常經營活動形成的債權損失,可以確認為稅前扣除損失。
因此,兩種觀點均認可上述案例中560萬元真實購銷業務債權形成的股權投資成本計稅基礎,相應的股權投資損失可以稅前扣除。
(二)觀點二存在的風險
觀點二認為關聯企業資金拆借或非經營活動性質的債權,通過債轉股形式,其資產性質發生變化,股權損失屬于財稅[2009]57號文規定的股權投資性質的損失,可以確認的稅前扣除損失。筆者認為該觀點值得商榷。
第一,其依據法釋[2003]1號第十四條“債權人與債務人自愿達成債權轉股權協議,且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在審理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中,應當確認債權轉股權協議有效。”但關聯企業之間的債轉股,通常受同一主體控制,并非完全出于自愿達成協議,某種程度上并非經營規劃的結果,合法性存在質疑。
第二,符合條件的股權投資損失,可以按照財稅[2009]57號文和國稅發[2009]88號文相關政策申報審批扣除。筆者認為,股權投資損失稅前扣除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在上述政策中未得到直接規定,那就是稅法上是否確認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的計稅基礎。因此,關聯企業債轉股形成的股權損失稅前扣除問題也應該符合這個前提條件。
第三,如果認可關聯方往來款形成股權的計稅基礎,國稅發[2009]88號第四十二條相關不得確認為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的損失的規定就會變得沒有意義。企業可以操作關聯方之間所謂的“債轉股”方案,形成投資損失,享受稅前扣除政策,侵蝕所得稅稅基。因而,稅務機關審批該類股權投資損失時,顯然不會認可。
傘的故事
小時候,我們村里沒有學校,我們要跑到八里外的鎮上去上學。路途遠,最怕遇上雨天。沒準走到半路就會下起大雨來,就會被澆成個"落湯雞"。那時候,我多么想有一把傘呀!
有一回,放學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渾身燒得滾燙滾燙的。媽媽摸著我的頭,眼圈兒紅了。那時候我小,不懂事,不能體諒媽媽的難處,竟對媽媽說媽咱能買把傘嗎有傘就不會被雨淋了媽媽沉思了一會兒買咱買一把傘媽媽一字一句地說著聽了媽媽的話,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兒有錢給我買傘呀?可是今天媽媽的話是那樣的堅決,我知道媽媽的脾氣,對孩子,她從來都是說一句是一句的。
這天晚上,媽媽早早地上了織布機,腳一蹬,手一搬,"哐里哐當",滿屋里便都是機聲了。
這一夜,我枕著機聲入夢了。一早醒來,機聲還在響。啊,媽媽怎么織了一夜的布?我想著,悄悄地走到媽媽跟前,"媽,您一夜沒睡?"媽媽用熬紅的眼睛看著我,笑了笑。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媽,您別再熬夜了,我不要傘了!""傻孩子,傘咱還是要買的。媽多熬幾夜就有了……"
終于有一天,媽媽從集市上賣布回來,一臉喜氣。見了我,她立即打開了印花包袱,笑著說:
"看,你要的傘!"啊,傘!我喜出望外,從媽媽手里接過傘來。這是一把嶄新的用黃油布制成的八角大傘。我快活地拿起傘,撐開,合上,再撐開再合上,舉起來,擰動傘柄,讓它在空中旋轉。
"媽!"我一抬頭,忽的,我看見了媽媽那帶笑的黃油布似的臉,我心里一酸,"媽!"淚水就從眼里涌了出來……
從此,這把傘伴隨我,上初中,升高中,讀大學,一直到參加工作。漸漸地,這把黃油布傘落伍了,我卻舍不得扔掉它。我帶著它仿佛母親就在我的身邊,使我忘不了母親,忘不了母親對我的那份深深的愛。
1、聯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3分)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或反義詞。(4分)
近義詞:堅決-()反義詞:快活-()
3、給短文第2自然段的空白處加上恰當的標點符號。(4分)
4、用"______"畫出一處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一下"我"此時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寫出第3自然段的主要內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漸漸地,這把黃油布傘落伍了,我卻舍不得扔掉它"中"我"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媽!’我一抬頭,忽的,我看見了媽媽那帶笑的黃油布似的臉,我心里一酸,‘媽!’淚水就從眼里涌了出來"請想象一下"……"省略的內容,當時會是怎樣的情景,用三四句話描述出來。(4分)
參考答案:
1、答案:媽媽買傘是我意料之外的事,使我特別高興。
2、答案:堅定傷心
3、答案::",?。",",!
4、答案:我多么想有一把傘呀!此時的心情很迫切。
5、答案:媽媽熬夜織布,準備給孩子買傘。
關鍵詞:鋼鐵 冶煉設備 故障 措施
在連續生產系統中,如果某臺關鍵設備因故障而不能繼續運行,往往會涉及全廠生產系統設備的運行,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對于連續生產系統,例如電力系統的汽輪發電機組、冶金過程及化工過程的關鍵設備等,故障診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對于某些關鍵機床設備,因故障存在而導致加工質量降低,使整個機器產品質量不能保證,這時故障診斷技術也不容忽視。
故障診斷的基礎是建立在能量耗散原理上的。所有設備的作用都是能量轉換與傳遞,設備狀態愈好,轉換與傳遞過程中的附加能量損耗愈小。例如機械設備,其傳遞的能量是以力、速度兩個主要物理參數來表征,附加能量損耗主要通過溫度及振動參數表現。隨著設備劣化程度加大,附加能量損耗也增大。因此,監測附加能量損耗的變化,可以了解設備劣化程度。
一、 鋼鐵冶煉機械設備故障診斷技術的發展
診斷技術發展幾十年來,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成為各國研究的熱點。從診斷技術的各分支技術來看,美國占有領先地位。美國的一些公司,如Bently,HP等,他們的監測產品基本上代表了當今診斷技術的最高水平,不僅具有完善的監測功能,而且具有較強的診斷功能,在宇宙、軍事、化工、工業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
我國診斷技術的發展始于70年代末,而真正的起步應該從1983年南京首屆設備診斷技術專題座談會開始。雖起步較晚,但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加上政府有關部門多次組織外國診斷技術專家來華講學,已基本跟上了國外在此方面的步伐,在某些理論研究方面已和國外不相上下。目前我國在一些特定設備的診斷研究方面很有特色,形成了一批自己的監測診斷產品。全國各行業都很重視在關鍵設備上裝備故障診斷系統,特別是智能化的故障診斷專家系統,在電力系統、石化系統、冶金系統、以及高科技產業中的核動力電站、航空部門和載人航天工程等。工作比較集中的是大型旋轉機械故障診斷系統,已經開發了20種以上的機組故障診斷系統和十余種可用來做現場故障診斷的便攜式現場數據采集器。透平發電機、壓縮機的診斷技術已列入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并受到高度重視;而西安交通大學的“大型選轉機械計算機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機組振動微機監測和故障診斷系統”。東北大學設備診斷工程中心經過多年研究,研制成功了“軋鋼機狀態監測診斷系統”,“風機工作狀態監測診斷系統”,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故障診斷(FD)始于(機械)設備故障診斷,其全名是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CMFD)。故障診斷技術是一門交叉學科 ,為解決復雜系統的故障診斷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同時實現了故障診斷技術的實用化;近二十年來,由于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故障診斷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已在航空航天、核反應堆、電廠、鋼鐵、化工等行業得到了成功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從故障診斷技術誕生起,國際自動控制界就給予了高度重視。
二、鋼鐵冶煉機械設備故障診斷的主要理論及其方法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有多種故障診斷分類方法,這些方法各有特點,但從學科整體可歸納以下幾類方法。
1、基于系統數學模型的診斷方法:該方法以系統的數學模型為基礎,以現代控制理論和現代優化方法為指導,利用Luenberger觀測器 、等價空間方程、Kalman濾波器、參數模型估計與辨識等方法產生殘差,然后基于某種準則或閥值對殘差進行分析與評價,實現故障診斷。該方法要求與控制系統緊急結合,是實現監控、容錯控制、系統修復與重構等的前提、得到了高度重視,但是這種方法過于依賴系統數學模型的精確性,對于非線性高耦合等難以建立數學模型的系統,實現起來較困難。 2、基于系統輸入輸出信號處理的診斷方法:通過某種信息處理和特征提取方法來進行故障診斷,應用較多的有各種譜分析方法、時間序列特征提取方法、自適應信號處理方法等。這種方法不需要對象的準備模型,因此適應性強。這類診斷方法有基于小波變換的診斷方法、基于輸出信號處理的診斷方法、基于時間序列特征提取的診斷方法。
3、基于人工智能的診斷方法:基于建模處理和信號處理的診斷技術正發展為基于知識處理的智能診斷技術。人工智能最為控制領域最前沿的學科,在故障診斷中已得到成功的應用。對于那些沒有精確數學模型或者很難建立數學模型的復雜大系統,人工智能的方法有其與生俱來的優勢。基于專家系統的智能診斷技術、基于神經網絡的智能診斷技術與基于模糊邏輯的診斷方法已成為解決復雜大系統故障診斷的首選方法,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應用前景。
4、其它診斷方法:其它診斷方法有模式識別診斷方法、定性模型診斷方法以及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診斷方法等。另外還包括前述方法之間互相耦合、互補不足而形成的一些混合診斷方法。
三、鋼鐵行業中機械設備故障診斷技術的應用
鋼鐵行業中的主要機械設備是各種傳動設備和液壓設備,如軋機、傳送帶、各種風機等。它們的工作狀況決定了生產效率和鋼鐵冶煉的質量,對這些設備狀態的在線檢測,能夠及時、準確的檢測出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況,并給出相應的操作和建議。因此建立相應的故障診斷系統對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特別重要。于是針對鋼鐵行業特殊的機械環境(多傳動設備和液壓設備),相應的故障診斷系統也必須以這些設備的特點而建立。主要原理是以運動機械的振動參量檢測為中心,輔助以溫度、壓力、位移、轉速和電流等各種參數的采集,從而對這些大型傳動設備的狀態進行分析和判斷,再進行相應的處理。整套故障診斷系統由計算機系統、數據采集單元、檢測元件、數據通訊單元以及專業開發軟件組成。此系統既可單獨工作,又可和DCS或PLC組成分散式故障診斷系統對所遇生產設備進行監控和故障診斷。
機械振動是普遍存在工程實際中,這種振動往往會影響其工作精度,加劇及其的磨損,加速疲勞損壞;同時由于磨損的增加和疲勞損壞的產生又會加劇機械設備的振動,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直至設備發生故障,導致系統癱瘓、損壞。同時機械設備的工作環境也是造成機械設備發生故障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根據對機械振動信號和工作環境溫度、濕度的測量和分析,不用停機和解體方式,就可以對機械的惡劣程度和故障性質有所了解。同時根據以往經驗建立相應的處理機制庫,從而針對不同的故障做出相應的診斷和處理。整個處理過程如下:
1、傳感器采集設備工作狀態信號。如各種傳動裝置的振動信號、溫度信號、液壓裝置的壓力、流量和功率信號等。
2、特征信號提取。將各種傳感器采集信號進行信號分類,刷選出相應的傳感器信號,如振動傳感器采集的文振動強度信號、壓力傳感器采集的壓力信號等。
3、對特征信號處理。對傳感器采集的特征信號進行濾波、放大等處理,提取出相應的特征信號。
4、對采集信號進行故障診斷。將提取的特征信號進行判斷處理,選擇相應的故障方法(如小波變換法),分析故障類型和設備狀態,然后查詢故障類型庫,做出相應的決策。
四、結束語
建立在現代故障診斷技術上的鋼鐵冶煉設備故障診斷系統,可對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在線檢測、通過對其監測信號的處理與分析,可真實地反映出設備的運行狀態和松動磨損等情況的發展程度及趨勢,為預防事故、科學合理安排檢修提供依據,可以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產生了很大的經濟價值,對此類故障診斷系統的研究有很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關聯規則;軟件故障模式庫;故障模式
1 概述
隨著嵌入式系統在航空航天武器裝備、工業控制、車輛導航、信息家電、家庭智能管理系統、POS網絡及電子商務、自然環境實時監控、機器人、物聯網等領域廣泛運用。用戶對嵌入式系統質量要求日趨嚴格,嵌入式軟件測試作為嵌入式系統項目質量控制的主要手段,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嵌入式軟件運行是實時的,運行過程中嵌入式軟件,硬件以及外部設備的頻繁交互,嵌入式軟件系統本身對性能的要求也高,因此,所有這些特點決定嵌入式軟件測試是一類最難的測試。
基于故障模式的嵌入式軟件智能測試方法作為一種解決嵌入式軟件測試問題的新途徑,具有缺陷探測率(DDP)更高,測試周期更短,測試成本更低優勢特點。實現該測試方法的關鍵技術之一就是如何從故障模式庫中找出與嵌入式軟件相關的故障模式。文章將介紹使用Apriori算法實現關聯規則挖掘在該智能測試方法中的應用。
2 關聯規則挖掘過程
2.1 挖掘任務
該智能測試方法要根據用戶要求為軟件系統提供最有效、最相關的故障模式,而要實現此功能就必須依據一定的推理規則,所以在這里關聯規則挖掘的任務就是要從大量的故障模式數據中獲取一定的關聯規則,作為測試方法中要用到的推理規則的一部分。以后文章所提到的關聯規則就是指推理規則。
2.2 數據準備
我們假設在某行業嵌入式軟件故障模式庫中,故障模式數據記錄在一個關系數據庫中。下面列出其中最重要的一張數據表。
在上述表格中,每條故障模式包含信息有:編號、軟件類型、模塊類型、編程語言、故障模式名稱、出錯次數、危害程度。其中主要特征的含義如下:
軟件類型:是指軟件系統的應用類型;
模塊類型:指一個軟件系統中的模塊的分類,例如是圖形模塊、編澤器模塊還是通訊模塊等等,當然還可以分的更細;
編程語言:是用什么語言編程,C++、iava或是C#等;
故障模式描述:故障模式的描述;
出錯次數:符合這種故障模式的錯誤次數;
危害度:此故障模式測出的錯誤的危害程度。
當然除了上述特征外,還有另外一些特征,例如編程工具、軟件運行平臺等,上表沒有一一列舉。
將這些特征除全部數值化和離散化表示,這樣符合關聯規則挖掘的要求。我們的目的主要是想通過關聯規則挖掘找出諸如什么類型的軟件的故障模式導致較高的危害,或者什么類型的模塊中什么類型的故障模式出錯次數較多等等推理規則,這些規則止是故障模式提供中要用到的。把這些數據準備好以后,下面就可以挖掘關聯規則了。
2.3 挖掘關聯規則
我們指定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這可以由系統缺省指定,也可以由用戶自己指定。假設最小支持度為50%,要求的最小支持度越高,挖掘出的規則越少,挖掘的過程也越快;最小可信度為50%。然后利用Apriofi算法對故障模式數據庫進行挖掘處理,處理過程這里不再詳述。最終可以獲取一系列的關聯規則。其中可能的一條規則形式如下:
(軟件類型=3,輸入類型=15)=> (出錯次數>=4,危害度>=4)
支持度為60.77%,可信度是85.18%,期望可信度是84.00%,作用度是1.03
這條規則表明,60.77%的軟件類型為3,故障模式類型為15的故障模式它們的出錯次數>=4,危害度>-4。
2.4 應用關聯規則
運用上述規則,軟件故障模式庫根據用戶所提供的軟件的特征,將滿足此規則的所有故障模式推薦給用戶。用戶首先給出其軟件的類型,假定為3,然后再給出危害度>=4,最小支持度為50%,則故障模式庫根據上述規則將所有故障模式描述為15的故障模式列舉出來給用戶,實現了所要求的功能。
通過以上步驟,得到了一些關聯規則。當然在實際運用中,還應該反復作一些調整、比較,力求得到最符合實際、最能達到目標要求的結果。有些關聯規則可能沒有任何意義,因該將其手動剔除,以免導致故障模式庫提供一些無效的或不太相關的故障模式。
3 結束語
文章對關聯規則在軟件故障模式庫中的故障模式提供上的簡單應用作了描述,給出了挖掘步驟和方法,并舉例說明了應用于軟件故障模式庫的過程,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但對關聯規則挖掘在軟件故障模式庫中更迸一步的應用有待研究。
參考文獻
[1]范明,孟小峰.數據挖掘概念與技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
[2]孫紅利,王忠民,王文.嵌入式軟件語句覆蓋率測試插樁技術[J].計算機應用,2010,30(10):1-4.
[3]王軼展,徐萍.嵌入式軟件機內測試的設計與測試[J].計算機工程,2009,35(17):34-39.
[4]田金蘭,黃剛.關聯規則挖掘在保險業務中的應用[0L].
NSF所有的科學局和其他局(或辦公室)都必須評估其預算中所列舉的計劃實施的結果,并形成各局的績效報告。各局的績效報告與COV、AC的評估報告一起提交到綜合活動辦公室(Office of Integrative Activity),這些報告的內容還將被整合成NSF的總績效報告,提請NSF主任辦公室和NSF的董事會——國家科學理事會(NSB,National Science Board)審議,批準后方能提交至國會、GAO和OMB。
表1簡要列出了NSF的績效評估“評什么”、“何時評”和“誰來評”等基本內容:
表1 NSF績效評估簡表
被評估對象 評估頻率 評估執行者
計劃層次的評估* 每年30% 由NSF外部專家組成的COV
各局層次的評估** 每年100% 由NSF外部專家組成的AC
專項計劃的評估(如MRI、STC、GRF等涉及NSF多個部門的活動)*** 各不相同 由NSF外部專家組成的COV或通過與NSF簽訂合同開展評估的合同方
所有與NSF實施GPRA有關的活動**** 每周 NSF內部高級管理層如DPG、GIIC等
* NSF每年有1/3的計劃得到評估,整個財年都可以進行。所有的計劃評估以三年為一個周期。COV要說明計劃管理和資助結果目標達到的情況,NSF的高級管理層將使用這些評估的信息,并將把這些信息整合進NSF的績效報告中。
** NSF各局的AC每年評估本局的活動,并審議本部門的COV報告。主要評估各局在實現NSF績效目標中的貢獻,形成供NSF管理層使用的報告,并總結NSF的績效結果。時間安排為每年開兩次會,在財年年終進行評估;AC還運用COV的報告,作為與各局討論戰略規劃的基礎。
*** 涉及NSF多部門的資助計劃由外部評估者通過簽訂合同開展,主要評估計劃的影響力。評估時間因計劃的不同而異。此類計劃如重點研究儀器(Major Research Instrumentation, MRI)計劃、科學技術中心(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STC)計劃、研究生研究助學金(Graduate Research Fellowships,GRF)計劃等。
**** NSF的內部高級管理層每周召開會議,討論和評議GPRA在NSF的實施情況,并提出建議。相關部門包括DPG(Director’s Policy Group)、GIIC(GPRA Infrastructure Implementation Council)等。
資料來源:NSF:GPRA Performance Report FY 2000(本文采用時有刪節)。
與NSF提交GPRA報告的情況有所不同,NIH每年提供一份由年度績效規劃與績效評估合二為一的報告(如FY 2003 GPRA Annual Performance Plan / FY 2001 GPRA Annual Performance Report),將績效目標與實際績效水平進行直接對比。如NSF一樣,NIH的績效報告中既有對資助結果的評估,也有對其內部的領導與管理工作的評估(如優先領域制定、項目管理、同行評議等方面的內容);對資助結果的評估以定性描述為主,對管理活動的評估則采用了一些定量指標。此外,NIH還準備了其他與GPRA相關的報告,如《NIH研究計劃成果評估》報告,列舉NIH資助下的科學研究產生的重大突破和進展。NIH認為,這類成果的舉例也是績效評估的有力指標。對NIH研究計劃成果的評估由獨立的GPRA評估工作小組承擔,但NIH的各下屬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必須提供關于本部門研究進展和新發現的評估素材。評估包括5個方面 :(1)在關于正常與非正常的生物功能和行為的知識增長方面的貢獻;(2)為醫學研究與醫療實踐開發的新儀器和技術,或對已有的儀器和技術進行的改進;(3)在預防疾病和殘疾的發作或延緩其發展方面發現的新方法或對已有方法進行的改進;(4)在疾和的殘疾的診斷方面發現的新方法或對已有方法的改進;(5)在治療疾病和殘疾方面發現的新方法或對已有方法的改進。這些描述性的、內容較為詳細的報告,可讓公眾更清楚地看到,NIH資助的研究成果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改善健康和醫療水平方面作出的貢獻。
3 幾點啟示
通過以上介紹的美國聯邦機構對基礎研究的評估實踐,比較我國近年來方興未艾的績效評估活動可以發現,在對評估的目的、手段、作用等方面的認識與實踐上,二者存在著較大的不同。如,美國注重“為何評”及“評什么”,而我國則更關心“如何評”;美國政府績效評估的重點在于基礎研究的資助和管理工作,而我國卻在于評估科學研究工作本身;美國強調對科學研究的整體績效,而我國則關注對研究項目和人員的單獨績效;美國的績效評估作為目標管理的一部分,與制定戰略規劃和戰略實施規劃組成有機的整體,而我國的績效評估卻缺乏可以進行比對的戰略目標和實施措施,難以做到有的放矢,等等。盡管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在對基礎研究的績效評估方面,都遠不能說有成熟的通行方法可循,但美國實施GPRA的經驗仍然對我國開展評估活動有重要的借鑒與啟示意義。
3.1 績效評估是改進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考察美國GPRA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實施情況中,我們應當特別注意的是,美國聯邦要求評估的直接對象是政府機構,而不是科學界。在諸多關于美國GPRA的報告和文章中,人們反復強調,政府開展績效評估的目的是改進其管理工作的效益與效率,而對科學研究質量的評估只能由科學共同體通過同行評議來承擔;政府開展績效評估重在評估其資助工作的整體績效,而非評估項目乃至由某類項目組成的計劃層次上的結果和影響。在美國,由于支持基礎研究的聯邦機構通過基于同行評議的項目撥款方式,來控制其所資助的科學研究的質量,申請人在得到項目資助的同時,就意味著接受了競爭激烈的評議考察,項目結束后建立的檔案還將入冊、上網,作為評議下一次申請或同行科學家進行監督的參考。這樣一整套制度就建立起了一個特別有效的事前評議系統,減少了在項目和計劃層次上進行事后評估的必要。 因此,美國政府要求對基礎研究的整體績效進行評估,并不意味著對研究項目和計劃沒有監督,而是將這一職責交給了科學共同體,并通過有效的事前評議系統為研究質量把關,防患于未然;而保證在事前評議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同行評議系統有效地運行,正是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
對于我國的科研管理部門來說,建立和維護公正、公平、公開的同行評議系統是當務之急。近年來我國基礎研究領域評估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都與同行評議系統的“失效”有關。“把歸愷撒的交給愷撒,把歸上帝的交給上帝”——科研管理部門應將對科學質量的評估工作交給科學共同體,包括組織科學家獨立開展對基礎研究的科學價值的評估,并保證我國的同行評議系統有效地運行;而管理部門的績效評估活動則應重點針對其資助與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有限的科研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3.2 對基礎研究的績效評估謹防導致科研短期行為
美國科學界在GPRA頒布伊始的擔憂并非全無道理,不恰當的評估活動必定會給基礎研究帶來負面影響,如,過于頻繁的評估給科研人員造成額外負擔,不合理的評估指標對研究起到誤導作用,尤其是在評估中強調基礎研究在短期內出成果,可能會導致科研活動中的短期行為,從而極大地損害科學事業的基礎。因此,在與GPRA的相關文件中,美國聯邦政府及有關機構一再強調,對基礎研究進行績效評估要充分考慮基礎研究的特殊性,從基礎研究的長期性、積累性、結果的難以預見性等特點出發,采用與之相適應的評估方式。對這一原則的貫徹結果就是,同意NSF和NIH在評估其資助的研究結果時,不必象其他機構一樣使用定量指標,而是以定性的方式進行績效評估;而且,對研究計劃的資助結果評估不必每年進行,而是評估其長期資助的整體結果,這樣才會避免科研的短期行為,為基礎研究創造一個有利于創新的環境。而目前我國開展的基礎研究績效評估有片面倚重定量指標的現象,且評估有愈漸頻繁的趨勢,已經導致了一些科研人員盲目追求論文數量、忽視研究質量的問題,甚至助長了科學研究中的浮躁風氣,應進一步引起科研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盡快制定保護創新的評估政策,引導我國基礎科學事業的健康發展。
3.3 科研管理機構的績效評估應與制定規劃相結合
從美國的經驗可以看到,雖然NSF和NIH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評估工作,但將績效評估活動作為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則還是在1993年GPRA實施之后。究其原因,具有法律意義的強制要求是績效評估活動得以制度化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國會要求聯邦機構將其長期戰略規劃、年度績效規劃和績效評估工作結合起來,根據績效規劃設立的定量和定性目標開展評估。這樣就使得評估目標更明確,評估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這也是績效評估制度在美國得以貫徹執行的必要基礎。而我國的科研管理部門在戰略規劃的工作方面較為欠缺,規劃的內容易流于空泛,偶有定量的目標也往往不太切合實際,給實際的操作帶來一定困難。若能借鑒美國的經驗,將績效評估與制定規劃結合起來,并將這兩項工作整合到研究經費的預算編制與批準過程之中,績效評估活動將有可能步入經常化與制度化的軌道。
3.4 數據積累是開展基礎研究績效評估的前提與基礎
評估離不開比較——既有如國際比較和機構間比較等橫向比較,也有如歷史比較、目標-結果比較等縱向比較,而比較需要數據和素材,項目層次相關結果的數據和材料是開展計劃以及更宏觀層次的績效評估的必要基礎。美國之所以能夠開展制度化的績效評估,得益于其長期積累的、可開展橫向與縱向比較的大量基礎數據,得益于其數據獲取的快速與便捷;GPRA的實施更推動了NSF和NIH的數據庫建設,尤其是在數據庫的電子網絡化方面,近年來又有了長足的進步。而我國在科研成果基礎數據的積累、認證和獲取方面都還存在許多不足,從客觀條件上制約了評估的科學性及績效評估活動的進一步發展。相關管理部門應盡快規范我國國家層次和機構層次上基礎研究成果數據的采集和認證,促進數據共享,推動網絡化建設,為包括績效評估在內的科研管理與決策工作的科學性奠定可靠的基礎。
參考文獻:
David Demeritt. The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science: accountability, relevance, and value in US and UK science and research policy[J]. Antipode 32:3. 2000. pp. 308-329
J A D Holbrook. Why measure science?[J]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vol. 19. No. 5. 1992
Hans Skoie. Basic research ---- a new funding climate?[J]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vol. 23, No. 2, 1996
同1
OECD.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elected experience[C]. OCDE/GD(97)194. 1997. OECD: Paris
Susan E Cozzens and Tim Turpin.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for evaluating and monitoring research outcomes from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J]. Research Evaluation. vol. 8. No. 1. 2000
同5
David Roessner. Outcome measur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state of the art[未刊稿]. the paper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Boston, MA, February 17, 2002
李正風. 基礎研究績效評估的若干問題[J].科學學研究. 2002年第1期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of 1993[法律文件]. whitehouse.gov
/omb/mgmt-gpra
Susan E.Cozzens. Are new accountability rules bad for science?[J] 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15. No. 4 (Summer 1999)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Committee on Fundamental Science. Assessing fundamental science[R], nsf.gov/sbe/srs/ostp/assess
Committee o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Public Policy,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Institute of Medicine. Evaluating Federal Research Programs: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R]. 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
Susan E.Cozzens. Assessing federally-supported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J]. Research Evaluation. Vol.8, No.1. 2000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GPRA Performance Report FY 2000[R]. nsf.gov/pubs/ 2001/nsf0186/start.html
【關鍵詞】 喹諾酮類藥;處方評估;藥學干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22
喹諾酮類藥是臨床常用的抗菌藥物, 該藥使用后可出現肝臟損傷、耐藥性等問題, 因此需要加強對喹諾酮類藥的合理使用。本研究選取本院2014年1~12月的633張處方和2015年1~12月的441張處方為觀察對象, 對系統化處方評估與藥學干預實施前后的喹諾酮類藥使用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含喹諾酮類藥處方1074張, 其中633張為2014年1~12月藥學干預前處方, 441張為2015年1~12月藥學干預后處方。
1. 2 方法 根據WHO制定的關于“對不合理用藥原因及干預研究”[1]的相關思想, 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建立系統化處方評估標準, 提出藥學干預措施及方法。系統化處方評估標準:組織重癥加強護理病房、呼吸科、感染科等臨床專家建立評估小組, 結合喹諾酮類藥相關信息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制定評估標準。藥學干預措施:①根據喹諾酮類藥臨床使用管理規范調查臨床不合理用藥情況, 情節嚴重者限制處方權, 并給予處分;②分析處方相關問題, 對藥學干預的風險進行分級管理, 高風險處方科室加強藥學監測和宣傳教育;③對有關藥師進行培訓、考核, 加強藥師處方行為的審核及干預;發藥前分析藥師的處方行為, 出現不合理現象時, 及時予以制止和干預。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實施前后喹諾酮類藥處方的合理性評估指標, 包括禁忌證用藥、超適應證用藥、聯合用藥及用法用量的合理性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
2 結果
喹諾酮類藥不合理使用問題為禁忌證用藥、超適應證用藥、用法用量不合理和聯合用藥不合理, 其中實施前上述不合理使用問題比例分別占處方的1.3%、5.7%、7.0%和5.8%, 實施后分別降低至0、1.6%、4.1%和2.3%。實施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喹諾酮類藥是臨床常用的合成類抗菌藥物, 主要包括依諾沙星、諾氟沙星等, 其具有抗菌譜廣、使用方便、高效、并發癥少等特點, 且多用于呼吸系統、生殖系統以及消化系統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療[3]。近年來, 喹諾酮類藥的耐藥性問題逐漸凸顯, 不良反應也隨之增加。調查報告顯示[4]:院內喹諾酮類藥的不合理使用導致其耐藥株菌已經出現。因此, 規范喹諾酮類藥的合理使用, 改善臨床用藥情況已迫在眉睫。本院嘗試聯合系統化處方評估及藥學干預對喹諾酮類藥的使用進行科學管理, 通過具體調查對臨床用藥過程中的不合理問題進行分析, 進一步加強對藥師處方行為的教育, 同時提出相應措施對藥學干預風險進行分級管理, 以此借助多種措施對藥師的處方行為進行審核及干預。本結果顯示:藥學干預聯合系統化處方評估實施后, 在臨床不合理用藥行為方面, 禁忌證用藥從1.3%降低至0, 超適應證用藥從5.7%降低至1.6%, 用法用量不合理從7.0%降低至4.1%, 聯合用藥不合理從5.8%降低至2.3%, 且實施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臨床加強喹諾酮類藥的合理使用, 通過系統化處方評估及藥學干預的聯合實施可獲得滿意效果, 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t, 李擎擎. 藥學干預對臨床合理應用喹諾酮類藥物的效果評估. 安徽醫學, 2015, 11(3):301-303.
[2] 李冠軍. 藥學干預在促進喹諾酮類藥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分析. 中國衛生產業, 2015, 12(29):21-23.
[3] 金蕾, 楊耀芳. 抗感染用喹諾酮類藥分級使用與用藥頻度分析.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4, 14(5):409-414.
:老師你好,有件事在我心里發酵很久了,卻不知該找誰訴說。
:我能幫你什么忙嗎?
:最近,我一直糾結于我的初戀。直到現在,在我的腦海里還記得大學時他的音容笑貌。他是我大學同學,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初戀是令人難忘的,之所以難忘和一個“純”字有關。那時你們沒有金錢、權勢、門第的束縛,在一起的原因很簡單――你喜歡他。那是一種“原生態”的愛,你們可以將心中對愛的激情淋漓盡致地投射到對方的身上,也可以無所顧忌地接受對方的愛。
:畢業后由于工作的關系,我們天各一方,飽受相思之苦。每次我心情沮喪的時候都會給他打電話,向他傾訴自己的煩惱。我們就像是彼此的風箏,雖相隔千里,但那根細細的線一直都牢牢地攥在對方的手里。但漸漸地,我們的聯系越來越少了,我們都有了自己新的生活圈子,有著自己必須忙的事情。感情也被時間不斷稀釋,我們中間好像隔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高墻,堅硬、冰冷。步大多數同學“畢業即分手”的后塵,我選擇了分手,他雖然痛苦,但還是尊重了我的決定。也許這就是“異地戀”的宿命吧。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初戀情結”。童話中的白雪公主、灰姑娘也都是描寫初戀的故事。這樣的故事簡單、純潔――幾乎除了愛什么都沒有。但現實的生活畢竟不是童話故事。它是真實的,甚至有一點殘酷。汽車、洋房、鉆戒、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贍養、事業、前途……不可能讓我們無動于衷。不知不覺中我們被融入了現實社會。我們在炫耀成功的同時,心里往往壓抑了非常單純的東西。最終我們被一分為二了。我們隔離了純真的初戀感覺,以迎合競爭激烈的現實社會。
:是啊!從此我們兩個人再也沒有任何的聯系,并不是不想,而是彼此都怕揭開對方的傷疤。隨著時間的日夜穿梭,我們都分別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
:雖然初戀的感覺變得越來越遙遠,但就像一個勞累了很長時間的人,希望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自己一樣,我們也會不時翻出年輕時青澀的記憶,讓自己放松一下緊繃的神經。讓你糾結的是這個問題嗎?
:不是的。一晃畢業十年了,同學打來電話說母校要舉辦50年校慶,同學們都會來,也希望我能夠參加。放下電話,我心里跌宕起伏。我渴望見到自己的初戀,但又怕舊情復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生活中確實有些人對初戀會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也許你會幻想當年的戀情如果堅持下去,一定會獲得幸福。甚至會鋌而走險,重溫舊情。但當你做完這些后,等待你的可能只有更多的失落。因為對方已經不是自己朝思暮想的那個人,他可能變了,你也變了。我不懷疑初戀的純真,但人生就像一條單向曲線,上面有很多節點,我們向往的只是過往那個節點上的真愛。但人是會發展的,我們都已經離開了原來的位置,帶著現在身上的成熟、圓滑、世故去重溫當初的青澀初戀,最終,只會是東施效顰的結果。
:這個我也明白。
:太純的東西生命力往往反而不強,就像童話中的灰姑娘,婚后,也許她會因不適應宮廷的禮儀而煩惱,也許會因為對教育孩子理念的不同而與王子發生隔膜,也許王子時間長了對她心生厭倦而另尋新歡……
:確實如此。
1、《初戀那件小事》。
2、淼淼是電視劇《初戀那件小事》中的人物。《初戀那件小事》是綦曉卉執行導演,賴冠霖、趙今麥、柴蔚、王潤澤、王博文等主演的都市青春劇。本劇以梁又年與夏淼淼的感情出發,敘述了一場互相成就,共同奮斗的故事。
3、初戀那件小事》主打青春、勵志、拼搏,本劇真實展現出了零零后們在學業與感情方面的困擾,也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不但如此,本劇將泰版影片的內容合理擴張,詮釋了主角們從高中、大學到畢業之后的關系發展,更加詳細充實。
4、全劇除了感情,還有成長線。劇中夏淼淼在書店瘋狂購物,為自己樹立“認真學習”的flag,等真正打開書開始做題后,眼皮卻越來越重,這種學習5分鐘,睡覺兩小時的場景,完全就是“人間真實”。
(來源:文章屋網 )
故事一:
寶寶兩歲多了,明眸的雙眼,健康強壯的身體一看就是父親的兒子。父親還在遠方工作,每個月會回家和兒子呆幾天。兒子一直在母親和外婆的呵護下健康成長。
母親是父親的初戀,那應該是初中三年級吧,他和她一起走進了一個新的班級,他坐在她的后面,她聰慧敏捷又不乏風趣幽默,他成績一般,在仰慕與佩服的光環下漸生喜愛,不久就中考了,以為就這樣分開了,卻沒想到他走進高中的時候居然看到她和他同校同班,于是那段戀情就那么自然而然地開始并延續著,三年的高中生活對于他們來說就像是在譜寫著一曲愛的交響曲,轉眼高考了,會考去哪里呢?內心無限的迷茫與擔憂成了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他和她都落榜了,她自責自己太過分心,因為早戀而輕了學業,于是補習的生活開始了,她和他在城市的兩端卻很少再聯系。一年的歲月是那么短暫,再也不敢令父母親失望,再也不敢拿未來做賭注,殊死一搏。通知書來的日子,郵局的窗口總會遇見些熟悉的人,或者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那是陽光明媚的下午,她居然看到了他的通知書,居然是和她一所學校。誰還敢說這不是上天注定的緣分呢?大學四年的生活,他們有更多機會花前月下,也有更多難忘的回憶。畢業后她考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他卻簽了離家很遠的一份工作,遠是遠了些,可是能掙更多的錢買房買車養兒子啊。所以寧愿承受著分居兩地的痛苦,也要這樣生活。
今年是他們結婚快三年的日子,聽說他們經過努力在一點點地實現愿望。
他們是相戀十多年的戀人,一步步走來是不是真的一帆風順?我想也不是吧,只是在我們看來,只看到了美好,卻沒有看到他們為堅守這份愛所做的努力,我想他們一定是擅于把握幸福的人。
故事二:
他出生在云貴高原的一個山村里,她出生在東部沿海的一個小城里。
他們是彼此青春懵懂期的筆友,那時他們相互分享著彼此的快樂悲傷,憂慮與夢想。
筆友并沒有見面,甚至在畢業后就失去了聯系,直到多年后,他經歷千山萬水站到了她的面前,告訴她他是他,小心翼翼地詢問著是否愿意和他來這座高原的城市,從此一生相伴。
她從驚嚇到驚訝到感動到作出決定不知道花了多久,但是她相信了他,放棄一切隨他遠走他鄉。
在這份愛情當中到底是他偉大還是她偉大?眾說紛紜,但是我相信,緣分天注定。
他和她現在是三口之家,寶貝都4歲多了,聽說還想生個女兒,應該快了吧。
故事三:
他是班上的體育委員,她是班上最高挑的女子,相比班上的其他的丑小鴨,她就像只白天鵝一樣耀眼,不知道是他追的她還是她追的他,只看到他們相愛了,甚至在班主任老師的高壓政策下。為此高考前他還和班主任大打出手,那個時候的愛情就是那么熱血沸騰吧。
大學,他們分居兩地,沒多久聽說他們分手了,他把QQ簽名改成了“永不放棄的守護”,現在該有8年了吧。她曾在受傷時問他那份誓言是否還在,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她終究沒有回來,而且越走越遠。
她結婚了,請了他,他去了,不知道哭了沒有,或許那只是曾經的一段美好一段傷。
他,還是單身,想知道,是不是不再愛了?
故事四:
她在暑假回家的列車上,他在畢業分配去部隊報到的列車上。
他們擠在擁擠的過道上,漫長的旅途,聊天就成了消磨時間的好方法,聊起來是那么默契,甚至到后來都不需要把話說完,對方就能猜到對方的意思,這是怎樣的一個人啊?她迷惑了,后來,到站了,他們各奔東西了,在離開之前他要了她的電話號碼。慢慢地她覺得她不再是一介人,這種感覺直到大學畢業,她甚至為此拒絕了身邊的很多人。她覺得他就是她的真愛,這一生都不會變。
直到畢業,她義無反顧地選擇離他近的城市,想從此開始美好新生活,卻沒想到,在就業不順的情況下聽到了他和前任曖昧的消息。
是啊,他是她的初戀,她卻不是他的初戀。
她如同愛他時那樣的義無反顧,刪除了在她生命中的點滴,唯獨留下些殘存的記憶。
故事五:
他說他很喜歡她,喜歡了很久很久,她呵呵地笑著,一副不相信的樣子,假期的時候他跑到她家,一定要約她告訴她他有多喜歡她。
那時的她在上大學,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追逐,而他是在那個最高的高原上服役的一名軍人,骨子里還透著玩世不恭,至少外人眼里是這樣的。不知道他怎么感動了她,她居然會為他憂傷難過,居然會抱怨他沒能實現自己的諾言,后來還是沒有能走多久。
她的眼里有時候滿是喜悅有時候又滿是憂傷,有時候也會有玩世不恭,有時候又盡是孩子般的稚氣。
他結婚了,不知道新娘是誰,他每次回來的時候還想見見她,但她還是拒絕了,那些不能走到最后的愛,或許已經深深掩埋在了心底,不觸碰就是對現實生活最好的報答。
她還是單身,不是因為他,可能是因為那個晚點了的或者堵在路上的他吧。
故事六:
算命的時候,說他們是風都吹不散的,眼看著就快走進婚姻殿堂了,卻因為許許多多的事而擱淺了。
他是她的初戀,那份默契,都讓我們暗自稱贊,哪怕要她一輩子不穿高跟鞋,她也愿意。她愛他,哪怕在最艱難的歲月也沒有放棄過那份愛,艱難地忍受著,想著總有云開見日出的一天。
可是日積月累,那些瑣事卻未能如愿地解決,她終是疲憊了,于是放棄了。
放棄了他,她的他才出現了,不再讓她難過,不再讓她眉頭緊鎖,也不再讓她為瑣事操碎心,她又開始歡喜地笑,快樂地生活
可是在經歷過愛情后,一切變成了記憶中實實在在的感受,第一次的牽手、第一次的相擁、第一次的接吻、第一次的肌膚之親,每一個畫面都定格在我們記憶深處,填平了未知的恐懼,卻也沖散了對未知的好奇。從此以后,在一條條印痕的束縛下,愛情變得有血有肉,任我們的想象如何信馬由韁,它也高不過頭頂百公分,重不過心尖廿一克,再也不復幻想中那樣神奇。
2.對異性我們不再一無所知
除了自己的親人,我們對異性的理解幾乎是空白的。這一大片空白,就像一大篇白紙,我們可以寫滿夢中情人的優點,永遠寫不完。距離產生美,也掩蓋瑕疵,當我們真正在戀愛中近距離的接觸過后,一些不足和缺點漸漸顯露,我們才開始真正了解異性。盡管在心中的白紙上還能寫下一個大大的優點,可是也會忍不住悄悄在邊上注上一個小小的瑕疵。我們再看一個異性時,再也不會像一個童話中的公主一樣癡癡念念。
3.對自己我們不再不可一世
原來在家庭中,親人總是會無條件地包容我們,我們永遠喜歡把自己作為中心,一切謙虛不過是為了隱藏自己驕傲的修飾,在我們的心中,永遠有一處高傲的靈魂昂首挺胸。戀人不是我們的父母,不會對你的問題熟視無睹,他/她會像一面公正的魔鏡,把我們身上的宿疾暴露無遺。在一次次的摩擦與齟齬過后,即使我們自身的毛刺和棱角沒有被磨平,我們也會清楚自己不是那么完美的。所以每當再抬起頭時,總是忍不住比當初少了幾度。
4.對感情我們學會了角
畢業,代表著我們馬上要離開天真的最后一站,接下來就要迎接理性社會的洗禮。畢業之前,雖然嘴上不承認,可是我們心里還以為自己是個孩子。但是畢業之后,真的就不會再把自己當孩子了,耳濡目染地,我們慢慢學會了成人世界的規則:對待工作我們學會了圓滑世故,對待他人我們學會了溫柔禮貌,對待感情我們學會了使用技巧。為了品嘗更甜美的果實,我們可以耐心等待;為了看到更多的笑容,我們可以強忍著先一個善意的微笑;為了將來少一些阻難,我們可以多考慮局外人的要求……
當我們不再沉湎于過去的情感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對愛情變得老練而更加游刃有余。曾經連牽手都會顫抖的少年,如今也成長為替人解下衣帶都從容不迫的青年。更殘酷的是,我們最后不得不承認,所謂釋懷與適應,比當初許諾過要容易太多。
曾經那個傻傻的年輕人,和那一段校園的初戀,被記憶的落葉永遠地埋葬在了一起。
小事一樁,無需念念不忘 飯團
“如果,這個世界只有一個人我無法忘記。我想,那應該就是他。”
望著淚眼婆娑的Tidi,我扶著腦袋,揉了揉太陽穴。
實際上,快有半年沒接受咨詢了,沒想到剛開始繼續咨詢“平臺”,前來咨詢的就是一個初戀者。忘記說了,以前的我從來不給初戀者任何建議。
“你真的確定你能做到一輩子忘不了這個人?”我翻著眼看著她。
“當然,怎么可能忘記……”說著眼淚又從她并不大的眼眶中滾落。
我一直覺得剛開始初戀的男女大腦總是還沒有發育完全,就好像混沌的種子,突然被添加了一點稱之為愛戀的水珠。然后便將這個水珠視作自己的一片大海。當然,最后往往都是枯萎而終。而這種枯萎,卻像肥料一般對以后的愛情觀造成各種奇妙的影響。所以,我只愿意調整這顆后續的樹木,而不愿過早的干涉這顆肥料。
“如果他忘了你呢?”我對于這樣的回答早有預判。
“那我才會盡力忘記他,可是這一切真的太難了。”她低下頭。
不知道是誰說的,愛情就是要經過艱難困苦然后走在一起,這樣的愛情才叫愛情。讓我說來,這句話就是狗屁。如果感情的道路上艱難阻礙太多,那么兩個人愛上的可能就不再是彼此,而是一種叫做倔強的東西。這種逆反心理充斥著每一對被反對的戀人中。他們用“實際行動”,感動著自己,感動著彼此,唯獨在世界的眼中,這種行為只是自虐。在他們的想法中,世界上唯一能夠阻止他們在一起的就是世界,而他們自己是無所不能,無所畏懼的。而一旦,這種反對的聲音已經淡化,甚至熄滅。他們才知道,阻止拉著彼此的手一起走下去的,很可能便是彼此。耐不住寂寞,忍不了誘惑,無法分開時間,無法體諒彼此。這一切才是愛情的大敵,其余的都是虛幻。
在初戀者的世界里,你會看到無數的虐戀,無數的不和諧,無數的對抗,無數的委屈,但每一個無奈背后,都充斥著一雙雙充滿希望的眼睛。他們想著,未來一定會好的;他一定會長大的;愛情終究會來的。但他們卻始終無法明白愛情其實真的沒有那么多的痛苦。初戀的甜蜜在于它沒有任何可以參照的標準,沒有可以對比的經歷。所以,在這個時間段中出現的每一件事都是新鮮的,樂趣的,無法比擬的。但它的缺點卻也同樣在于,沒有參照的準則,沒有可以對比的思路,所以每一件事都可能做錯,甚至偏離正常的軌道。就好像若干年后,當我回憶起我的初戀時,我也只能自嘲的笑一聲。用句網絡用語,那就是一切都沒有套路。
所以,初戀沒有那么特殊。無需對它念念不忘。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這句歌詞多么的美妙,但這個人心,并不應該局限在你第一認識的ta身上。也許你的愿望是好的,但實際上,你恰恰缺失了最重要的長大。也許這個人是你學生時代的異性閨蜜,也許這個人是一個一直欺負你的叛逆小子,也許這個人在你的生命中走過了那么一段路。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段路卻與真正的生活相差甚遠。
當你初戀時,你不知道世界上還會有其他個性的男生,于是你便認為此時的這個他便是最佳的選擇。也許他暴力,但是這是男人氣。也許他狡詐,但是這是聰慧。也許他花心,但是這是魅力。似乎,你總能找到理由讓自己對于各種缺點視而不見。
當你初戀時,你不知道世界上那些性格適合與你相伴,你沒有選擇的去接受ta的一切。甚至,你連自己真實的性格都沒有很好的把握。你以為你喜歡文藝的浪漫,于是你尋找到文靜的伴侶。但實際上,生活中的無聊煩悶反而成了你出軌的導火索。你以為你喜歡簡單隨性,于是你尋找到大腦脫線的伴侶。但實際上,當你再一次因為ta做錯的一件小事大發雷霆時,你才意識到,你根本沒那么喜歡簡單。通過了解別人,才能了解自己,而你恰恰少了這個了解的過程。
當你初戀時,你覺得你的愛人無比重要,在你的眼中你根本無法發現其他的生物。于是,你認為這便是愛情。但實際上,只是因為你把ta放在了眼前,讓ta遮住了你所有的視線。于是,你將失去自己的全部特色,努力,認真,甚至友情,親情。是的,也許這是一種犧牲。不過,這種犧牲并不討人喜愛,只是你無法自拔而已。
當你初戀時,你覺得放棄自己的愛人簡直就是背叛,作為一個有情有義的人絕對不可以這樣做。于是,你便在痛苦中忍耐,冷淡,試圖不觸碰自己的“道德底線。”但,如果真是不合適的兩個人,你用執著困在一起本身便是綁架。你的偽裝實際上無法掩飾一絲一毫。從你的眉梢,眼角。從你的感慨,焦慮。于是這種莫名的情愫會影響的不只是你。你的愛人,同樣被迫繼續受苦。只為了你不成熟的負罪感。
“初戀沒有那么特殊。它擁有的無非就是無以倫比的新鮮。同時,它也有著無以倫比的愚蠢。”,我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我不會勸說你忘記之類的話,因為這件事不決定于你我。說實話,我覺得就算我讓你一輩子記住他,你也沒有這個把握與勇氣。對嗎?”
“是的,只是我現在真的很痛苦。所以我想知道怎么辦。”她點點頭,淚痕還在眼眶中打轉。
“那就痛苦吧,等痛苦麻木了。就給自己找點樂子。也許這個樂子在你看來還不如他的一條短信,但你堅持做下去,漸漸地日子里他這個角色便會淡去。”我滿不在乎的說著看似很殘忍的話。但實際上,如果破壞了她的痛苦,她的愛情觀將會止步不前。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就好像鳳凰涅,似乎,每個人都需要這樣一個經歷。哪怕是個心理專家,他同樣需要付諸實踐。
“然后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不要刻意去談戀愛。試著去打扮自己,去鍛煉身體,去接觸更多的親人,朋友。把這個初戀從你的眼睛前拿遠點,你才會知道生活有那么多需要痛苦的事,為了一個不愛你的人,這樣浪費感情太不值得。也許到了那時候,你便真的能夠坦然處之了。”
“好吧,實際上,我還是想哭。為什么是我這么悲傷。”她雖然笑了,但是馬上又癟起了嘴。
“那我只能遺憾的告訴你,很多人早早的便經歷過了這種痛苦。不光是你,哭吧。哭完,就離開吧。我看書,不打擾你。”我笑著說,然后打開了書。耳邊傳來了嗚嗚的哭聲。
這便是我為什么不接受初戀者咨詢的原因。畢竟道理擺在眼前,能領悟的卻只有過來人。希望,你的愛情不經歷這一關。也希望你的愛情只存在一次痛苦。世界和我愛著你。
讓你難忘的并非初戀,只是一個象征 胡煒
愛情讓人沉醉,又讓人困惑。一部分人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戀愛了,甚至結婚了,對方卻忘不了他/她的初戀情人。明知道對方也已經結婚生子了,離自己的現實生活也十萬八千里,但是不知怎么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間就會想起對方。
用人們通常說法是:得不到的才最珍惜。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初戀是“未完結的事件”。當這個事件沒有完結,人的心理就會形成“未完成情結。”
西方心理學家契可尼做了許多有趣的試驗,發現一般人對已完成了的、已有結果的事情極易忘懷,而對中斷了的、未完成的、未達目標的事情卻總是記憶猶新。
例如,你在數學考試中要答20題,其中19道題你都完成的很好,就是剩下的那一道題把你難住了,到考試終了時仍未得出答案。事后,你與同學對答案,那19道題都是對的。從此以后,那未完成的一道題被你深刻而長久的記住了,而那19道題卻被你拋到九霄云外。這就是“契可尼效應”。
初戀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甚至刻骨銘心,正是因為這是一種“未能完成的”、“不成功的”事件,更使人難以忘懷。未獲成果的初戀中美好時辰和景象,大多深深地印入戀人的腦海,使他們在一生中都難以忘卻。當事人由于對此有一種難舍難分的感覺,所以總是在尋求其加倍的滿足。其實,每個人都有其“未完成情結”,它可能像個陷阱一樣讓我們陷進去,難以自拔。
初戀的分手是最痛苦的。分手是愛情的中斷,它往往比美滿的結局更令人刻骨銘心。從心理學上看,戀愛是心理能量的最大聚集,而分手后,這種聚集起來的心理能量突然失去了宣泄的對象,可能使人產生迷失方向的感覺。
當這種能量以瘋狂的方式噴向昔日的對象時,就容易產生可悲的后果。暴力、毀容直至害命行為,都是在這種失控的情況下發生的。如果把這種心理能量噴射到自我,采取抽煙、酗酒、瘋狂購物等方式折磨自己,甚至從此對任何異性都宣告“免疫”,就可能導致心理變態,嚴重的還會患上抑郁癥等。
當再次投入戀愛,往往不會像初戀一樣全身心的投入,分手也不會比初戀的分手更痛苦。當有一天,出現可能和初戀情人破鏡重圓的機會時,就會極大的動搖現在同另一個異性正在發展中的親密關系。
面對初戀,不少人分不清迷戀和愛情。人在戀愛的時候,往往會處于一種迷戀狀態,智商下降。而且很多人有投射心理,比如看一本小說,會把一些幻想的東西投射到喜歡的人身上,這是不太實際的。對大部分人來說,初戀的感覺當然是很美好的,而分開后,當事人就容易把情感仍停留在當初那份迷戀的感覺上。
很多人面對已逝去的初戀,就是停留在一種感覺上,僅僅是感覺,不是愛情的全部。當人們執著的想要回到過去,重溫初戀到時候,卻會發現,再也不能找回那時那地那人那感覺。初戀只是心中一個留有遺憾的美好回憶,更像一個象征,這象征可以永遠銘記,卻永遠無法重現。
所以,對于正處在被初戀情結困擾中的人們,我有三個建議:
1、接納你和你的伴侶曾經同他人的親密關系,那是你和你伴侶的一部分。只有雙方都正視并且接納這一點,才能夠讓過去的愛成為過去,讓現在的愛在現實的基礎上產生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