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安全生產雙控建設制度范文

    安全生產雙控建設制度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安全生產雙控建設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安全生產雙控建設制度

    第1篇:安全生產雙控建設制度范文

    一、工業流通經濟邁向新的臺階

    5年來,山東省經貿系統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取得了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

    一是工業經濟總量上了一個人臺階。全省認真落實《山東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制造業強省發展綱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六大傳統產業,延伸七大產業鏈條。預計到2007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將達到3.5萬戶,是2002年的2.6倍;規模以上工業資產3.1萬億元,是2002年的2.7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萬億元,是2002年的3.8倍;實現利稅5350億元、利潤3290億元,分別是2002年的5倍和5.3倍;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將達到86%,比2002年提高8個百分點。

    二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有了一個人提高。深入實施“雙百工程”,大力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和產學研結合。全省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已達61家,省級技術小心達到365家,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3.7%以上,重點培育的“百戶”技術中心企業達到5%以上,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8.2%,比2002年提高12個百分點。5年累計完成技改投資12800億元,是上個5年技改投入的3.1倍。中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分由2003年的28個和32件到目前的271個和128件。

    三是流通現代化建設有了一個人發展。堅持以市場體系建設為基礎,以新型流通業態為突破門,積極推進連鎖經營、現代物流等新型流通業發展,組織開展名牌產品萬里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百城萬店無假貨”等活動,不斷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努力構筑大流通格局。

    四是節能減排出現了一個新突破。2006年全省首次實現節能減排雙下降,2007年上半年,全省萬元GDP能耗1.2噸標準煤,同比下降4.7%,比2006年降低2.38%;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為1.90噸標準煤,比2006年降低5.94%。

    五是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有了一個新增長。全省個體私營企業228萬戶,注冊資金7100億元,分別是2002年的1.4和5倍。

    六是經濟運行質量上了一個新水平。建立了工業銷售、效益、兩金占用、虧損四個“百戶”重點企業和煤炭、石油、棉花等重要原材料及大宗產品供需情況月調度分析制度

    七是企業競爭力有了一個新增強。預計2007年營業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將達到55戶,比2002年增加43戶;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工業企業將達到500戶,比2002年增加361戶。年銷售收入過5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270個。

    二、突出重點,推進工業流通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08年,全省經貿工作總的要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為總抓手,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推進發展方式的“五個轉變”,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促進山東工業由大變強。

    (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增強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一是把自主創新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放在了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八項經濟工作之首。要求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二是第一次將信息化與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并列,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基礎上,提出了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新要求。這是中央對信息化與工業化關系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對新型工廠業化發展思路的新提升。

    三是從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結構入手,提出了實現經濟增長“三個轉變”的新要求。即中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從我省情況看,還要推動由主要依靠傳統產業帶動向傳統產業提升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共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少數大企業帶動向大中小企業合力帶動、產業集群帶動轉變。

    (二)堅持一手抓支撐,一手抓引領,加快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要按照黨的十七大的要求,堅持創新驅動,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努力增強科技在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時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支撐”,重點是抓好技術改造,用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在國家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控制投資規模的情況下,通過普遍地技改,調整投資的結構,企業要把功夫用在引進或研發先進技術,更新裝備,引進或培養人才,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增強市場競爭力。發揮山東工業傳統產業比重大的優勢,進一步提高技改投入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的比重,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明確技術改造的范圍,對現有企業,只要有市場、有效益,能擴大消費需求和促進就業,又不屬于“兩高”限制的,都要指導和督促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進行改造。全省金融、財政等系統要大力調整投資結構,確保在“十一五”期間技術改造的投資提高到35%以上。

    二是明確技術改造的方向和重點。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為目標,重點改造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和技術裝備水平,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注意避免一般化的規模擴張。

    三是抓住國家外匯充裕和人民幣升值的時機,大力引進先進技術裝備。落實省政府關于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和加快提升工業裝備水平的意見,確保“十一五”末主要工業企業裝備居國內先進水平的達到68%,其中國際先進水平的達到30%。堅持門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促進電子通信、發電及輸變電、現代農業機械、工程建筑機械、輕紡機械、專用成套設備、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重大裝備的創新和發展,加快發展數控機床工業和汽車工業,發展壯大船舶工業和民用航空航天配套產業及核電技術設備,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品。

    四是加快發展信息產業。突出抓好軟件產業、動漫產業和創意經濟的

    發展,集中力量提高集成電路設計能力,爭取半導體芯片等大項目在山東落地,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堅持“以用興業”的方針,充分發揮寬帶網和信息技術聯盟的作用,大力推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遠程技術服務等信息技術的運用。力爭到“十一五”末,信息產業生產和經營業務增加值占CDP的比重中目前的6.4%提高到11.7%。

    “引領”,重點是抓好高新技術產業,用技術創新培植新的增長極。

    一是提高自主創新的投入。要按照《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工業結構調整的意見》要求,引導企業和社會加大對科技創新投入。

    二是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產業比重。要以15個高新技術產業群和20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為重點,培育高新技術產業聯盟和產業集群,建設特色產業基地,提高規模效益和產業關聯度、集成度,以創新鏈的提升帶動產業鏈的發展,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積蓄后勁。力爭明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再提高3個百分點。

    三是加強創新平臺建設。要以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為重點,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繼續辦好產學研國際洽談會,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確保到“十一五”末,培育出100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較強、創新能力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的企業技術中心的目標。

    四是抓好人才培養和引進。創新的關鍵是人才,繼續實施泰山學者工程,更多地從省外國外引進高水平人才,加強校企合作,用學科鏈、專業鏈來支撐創新鏈和產業鏈。

    (三)堅持一手抓扶優,一手抓汰劣,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

    2008年是節能減排的關鍵年,要以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和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為總抓手,著力解決把節能減排與又好又快對立起來的錯誤認識,解決畏難發愁情緒和簡單化思想,進一步堅定信心,強化責任,狠抓落實,確保完成萬元CDP能耗下降4.5%,SO2和COD排放量均下降4%的目標,實現節能減排與結構優化的雙贏;從源頭上嚴格控制“兩高”行業的項目和投資,堅決遏制“兩高”行業過快增長。要實行項目審批問責制,對違規建設的項目,要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運用市場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要加大差別電價和超耗能加價政策實施力度。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水泥、鋼鐵、小火電、5萬噸以下草漿等落后產能任務。要建立淘汰落后產能公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對沒有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地區,實行建設項目“區域限批”;突出抓好重點企業和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加強對省千戶重點耗能企業能源審計,組織實施十大節能工程和“三個節能100項”,認真抓好90個節能項目,確保千戶重點耗能企業比2005年節能1036萬噸標準煤。抓好家庭節能設施推廣,把節能減排任務落實到每個家庭;落實節約能源法,進一步完善節能保障機制。加快制訂節能減排地方標準,為節能減排提供法律法規依據。要加大政府對節能減排工作的投入,健全節能減排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完善一票否決制度,建立配合聯動、齊抓共管的協調機制,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四)堅持一手抓企業建設,一手抓產業集群發展,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區域經濟競爭力

    企業競爭力是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基礎,要鼓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以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大變強為目標,逐戶幫助研究如何把握好發展定位,加強內控制度建設,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做到“四個帶頭”。即帶頭用信息化引領企業發展,帶頭向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延伸,帶頭發展裝備制造業,帶頭建立創新平臺和技術聯盟。推進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科學決策水平、技術研發水平和現代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做又好又快發展的表率。

    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要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強發展活力為目標,組織實施好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計劃、中小企業培育計劃和中小企業成長計劃,著力培育發展規模以上企業,增強全省工業經濟發展后勁。要引導企業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積極推行股份制改造,著力改變家族式管理體制,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形成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企業組織形式。

    大力發展產業集群。搞好發展規劃,引導產業聚集。立足本地資源特色和產業基礎,結合城鎮化發展和各類園區建設,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引導分散的相關產業向園區集中,實現集約發展和布局優化。依托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發展特色鄉鎮。省里將重點培育和扶持140個特色產業鎮(街區)。抓好龍頭企業,按產業鏈發展項目,帶動產業聚集。加快培育一批輻射能力強、帶動作用大、有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引導中小企業圍繞龍頭企業開展協作配套,拉長產業鏈,使關聯企業在空間上相對集中、生產上分工協作、技術上互動創新、資源上互補共享。抓好園區建設,推進產業聚集。各類園區要根據本地特點和優勢,按照“因地制宜、錯位發展、各具特色”的原則,確定產業發展定位,調整招商引資方向和重點,面向國內和國際市場,實施特色產業招商和產業鏈招商,提高招商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加快特色產業的形成和集聚。重視市場建設,拉動產業聚集。要在產業集群區域內建立產品交易、儲存、流通市場,形成重要集散中心。同時充分利用信息網絡、電子商務、展洽會等現代交易形式,宣傳推介產品,拓寬銷售渠道。創造區域品牌,引導產業聚集。要在產業集群中大力實施名牌戰略,爭創中國名牌和山東名牌,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山東著名商標。對形成一定生產規模、特色鮮明、具有較強集聚功能及輻射效應,經濟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集群,要積極爭創全國和省“名優產品生產基地”,實現由產品名牌向區域性品牌的轉變。

    (五)堅持一手抓市場體系建設,一手抓市場開拓,努力推進流通現代化

    市場體系建設重點抓好四項工作:一是加快建立農村商品流通體系。擴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覆蓋面,完善農家店功能,新建改造1萬個標準化的“農家店”。切實組織好“家電下鄉”試點工作。二是完善城市商業服務功能。全面啟動縣級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編制工作。抓好國家級、省級城市示范商業社區創建活動,重點抓好早餐快餐店、便利超市、便民家庭服務和再生資源回收等四類行業的發展。強化連鎖經營功能建設。重點建設好連鎖企業物流配送中心,著力擴大社會物流配送比重,打造連鎖經營快速擴張的支撐平臺,促進連鎖經營企業加快向縣城及中心集鎮延伸,向城市社區拓展。三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培育

    一批具有區域和服務功能優勢的物流基地,提高物流產業的集聚效應。扶持一批核心競爭力強、規模較大、具有發展潛力的物流企業集團,提高物流企業專業化水平。組織開展生產制造企業工商分離試點,推動物流業創新發展。四是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重點組織好食品、藥品、農資等重要商品市場的整治,依法打擊各種商業欺詐行為,促進誠信山東建設。

    市場開拓要圍繞調整我省產品市場結構,重點抓好三件事:一是指導企業加強營銷體系建設,搞好市場細分和營銷策劃,有的放矢地開展市場開拓活動,提高營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繼續采取政府與企業、工業與商業聯手開拓市場的有效做法,大力開拓省外市場。三是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全球競爭,大力開拓國際市場。調整出口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積極開辟南亞、中東及非洲等新興市場,努力擴大機電產品出門。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到國外建立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設市場營銷網絡,實現銷地產,增強國際化運營的能力。力爭明年機電產品出口300億美元,增長20%以上。

    (六)積極做好“三個保障”,努力實現穩中求進的目標要求

    一是保障煤電油運等重要生產要素供應和重要生活必需品供應。要對煤電油運需求情況,加強調度和分析,及早預測和發現問題,研究提出應對辦法。電力企業和鋼鐵、化工用煤大戶要與省內外煤炭企業抓緊銜接訂貨,與鐵路交通部門落實運力,保證煤炭供應。特別是電力企業要保證電煤庫存在16天用量以上,確保電力供應全年不拉閘、不限電。針對當前成品油供應依然偏緊的問題,要積極協調中石化、中石油公司增加成品油供應計劃,保證全省成品油特別是柴油的供應。要進一步抓好食品、豬肉、食用油、鹽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場監測,組織好生產運輸,確保不斷檔,不脫銷,促進物價穩定。一旦脫銷能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儲備,防患于未然。要加強經濟運行信息化建設,完善重點流通企業、城市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產資料市場三個監測系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色成人tv在线播放| www.国产成人|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国产成人黄色小说|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观看|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欧美色成人综合|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成人午夜大片免费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