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

    第1篇: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健身俱樂部;體育消費;體育市場;市場構建

    中圖分類號:G81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6)01―0045―03

    當人們開始注重生活質量時,體育健康消費就將開始啟動。體育健身俱樂部就是伴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和體育消費需求的啟動而興起的。寧波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發達、人民富裕,城市競爭力排進全國十強,這為健身俱樂部的發展提供了直接的社會經濟支持。然而,寧波市健身俱樂部發展狀況如何?其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企業所有制和市場定位、消費對象和消費方式、管理體制和人員素質又如何?經營性健身俱樂部在其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產業引導和市場促進的建章立制,以及怎樣構建健身俱樂部的市場體系,是體育行政部門亟待研究的課題。本研究通過對寧波市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的現狀調研,揭示經營性健身俱樂部市場運作的困難,并基于此,構建健身俱樂部市場體系的基本框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寧波市16家有代表性的經營性健身俱樂部作為調研對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查閱,調研這些健身俱樂部的投資結構、所有制結構、社會經營體系和相關規章制度。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健身俱樂部會員有關消費資料,發放問卷220份,回收204份,有效問卷171份。并對有效問卷進行數理統計和分析。采用實地訪談法,與健身俱樂部投資者、管理者、經營者和俱樂部會員座談訪問,以獲取有關資料。

    2結果與分析

    2.1 寧波市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現狀

    2.1.1 所有制結構與規模 調查結果顯示:國營性質的健身俱樂部2家,占12.5%,個體民營性質14家,占87.5%,2家國營性質的健身俱樂部分別掛靠市婦聯下屬企業工人文化官,個體民營所有制的俱樂部占主導地位符合浙江經濟的特色,表明民營資本已進人體育產業。

    投資規模在200萬元以上的5家,占31%;50-100萬元的5家,占31%;50萬元以下的6家,占38%。總體規模不大,這和俱樂部目標市場定位有關。

    2.1.2 經營項目及經營狀況 從經營項目看,單一項目經營者居多,即單一健身健美俱樂部占多數。綜合性項目的其次,即除提供健身、健美項目服務外,還提供桑拿、康復理療、按摩、健身咨詢、美容等服務。

    經營狀況:贏利7家,占43.8%;持平7家,占43.8%;虧損2家,占12.4%。

    2.1.3 消費對象的基本特征 消費對象的構成特征受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的投資項目、投資檔次、目標市場和經營理念所決定。調研顯示:寧波市經營性健身俱樂部會員的基本特征如下:

    1)女性多、男性少。參加俱樂部的女性占被調查人數的57.9%,男性占42.1%。

    2)青年多、老年少。健身會員中青年占71.2%,45歲以上中年人僅占27.8%。

    3)學歷愈高、比例愈大。大學學歷的會員占57.8%,高中學歷的會員占31.6%,初中及小學學歷的會員各占5.3%。

    4)收入水平呈橄欖型。低收入和高收入者分別占5.3%和10.4%.中等收入者占84.3%。表明中等收入人群是健身消費者的主體。

    2.1.4 收費方式和消費水平 健身俱樂部消費方式基本上為兩類:

    1)會員制(準會員制):會員制的收費方式其實是優惠制,即采用年卡、季卡、月卡。年卡1000-3300元,季卡160-1500元,月卡60-520元。

    2)散客方式:散客的收費價格,因俱樂部的規模與檔次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別,低則每人次10元,高則每人次68元。

    2.1.5 經營者對自身經營前景的判斷 經營者對自身經營前景是否看好,不僅取決于經營者對企業自身的把握程度,還取決于對企業外環境的滿意度:如產業政策、法制建設、城市現代化以及體育消費水平等。調查表明:前景看好的占58.6%,目前尚難以判斷的占40.4%,前景不好的僅占2%。表明投資者和經營者對這一市場的基本判斷。

    2.2 俱樂部運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2.1 市民體育消費觀念滯后,體育消費人口偏少“花錢買健康”的體育消費遠不如保健消費強烈。2001年寧波市農村和城鎮居民人均用于教育、衛生,娛樂、健身的支出分別占總支出的14.5%和19.6%,寧波市體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37.8%,這是體育健身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然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體育消費不花錢”的觀念仍具很強的慣性,體育健身消費群體總量不足。因此提高體育消費意識,增加體育消費人口是體育健身市場發展的前提。

    2.2.2 俱樂部規模小,缺乏合理布局 在調杏的16家健身俱樂部中,規模較大的有7家,經營場所的面積在800m②左右,大多數俱樂部經營場所面積在100―400m②之間,且經營的項目以女子健美操和美容為主。與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比較,寧波市的健身俱樂部規模小,檔次低、缺乏有品牌的連鎖店,而且缺乏規劃。實地考察發現,僅在鼓樓步行街附近100m圈內,竟然開辦了金谷健身中心、植美村和伊露健身中心3個俱樂部。按照“有效經營半徑”的原理,顯然這種布局是不合理的。

    2.2.3 相關政策法規不健全 近年來,寧波市政府行政部門制定了一些體育產業經營管理的規章制度,但如何扶持、培育體育健身市場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建設尚不到位。缺乏市場法規保障,突出問題是:行業標準不全,影響了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譬如盡管出臺了健身俱樂部準入條件,但缺乏必要的行業星級標準和收費等級差,導致健身俱樂部規模小、檔次低、重復建設的現象,已經引發非良性競爭,最終造成健身市場整體疲軟。

    2.2.4 經營人才嚴重匱乏,經營管理不規范 資料顯示,2001年寧波市每萬人擁有體育項目經營人員僅5.8人,且大多為普通職員。在調查的16家健身俱樂部經營主管中,大學本科學歷者僅3名,其余都是高中以下學歷,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即熱愛體育、熱心體育,但缺乏體育經營管理的知識和經驗,致使健身俱樂部總體經營和管理水平較低。因此,體育經營人才的缺乏是影響寧波市健身俱樂部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2.5 經營場館利用率低,且經營品種單一 在調查中發現,盡管不同的項目場地器材設施的利用率不盡相同,但總體而言,場館利用率不高,尤其是健身器材的利用率較低,不少場地器材經常處于閑置狀態。健身俱樂部普遍是白天暫停營

    業。場地器材的利用率不高,勢必抬高經營成本,從而不利于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健康發展。

    健身俱樂郎的經營品種非常單―,在16家健身俱樂部中,經營健美操和美容項目的有10家,占62.5%,經營健身器械、健美操、跆拳道、休閑茶室、蒸氣浴室、桑拿、美容項目的有6家,占37.5%。可見,寧波市健身俱樂部的經營品種如此單一,很難滿足大眾多層次的健身娛樂需求,同時也影響了場地器材的利用率。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經營性健身俱樂部市場運作非常困難,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健身俱樂部市場體系的不完善,市場缺乏不同層次健身需要的消費主體,缺乏健身俱樂部體系的網絡化和管理的多元化是制約健身俱樂部市場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構建健身俱樂部市場體系是本調研引出的一個新的命題。

    3 健身俱樂部市場體系之構建

    健身俱樂部市場體系的構建必須以健身人群的不同需求為依據,形成經營性、公益性、福利性不同性質的俱樂部網絡,通過多元化的管理,促進健身俱樂部健康、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3.1 健身俱樂部體系的網絡化

    3.1.1 經營性商業健身俱樂部 所謂經營性商業體育俱樂部,是指經營者以面向大眾提供休閑、娛樂、健身服務為目的,以商業性健身娛樂設施為活動場所,依靠市場機制和利益機制運轉的會員制群眾體育俱樂部。

    據調查,寧波市經營性體育俱樂部在管理、規劃、行業標準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政府行政部門應注意總量控制和合理布局,并成立經營性健身俱樂部體協,各個俱樂部可根據項目地域特征組成若干俱樂部聯合體,形成有網絡層次的商業健身俱樂部組織,以滿足較高收入人群的體育健身娛樂需求。

    對健身娛樂業的經營,政府應給予政策傾斜,制定和出臺優惠政策和措施,如減免某些稅收,降低水電和土地價格、場地設施方面予以一定資助等,以發揮經營者和投資者的積極性,體育市場管理部門應與物價部門、工商部門一起對健身娛樂市場勞務價格體系進行研究,根據健身俱樂部的規格、檔次、服務質量進行星級評定和合理的價格政策。

    3.1.2 非經營性健身俱樂部 非經營性健身俱樂部,是指經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的民辦非企業的體育社會團體。

    據調查,寧波市非經營性健身俱樂部還非常單薄,遠遠滿足不了青少年和老年人體育鍛煉的需求,因此,體育行政部門應充分利用直屬各類各級公共體育場館,構建非經營性體育俱樂部的網絡,同時也應鼓勵學校、機關、企業等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實行資源共享,在開放過程中,可以通過政府補貼和適當收費,使其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1.3 社區型健身俱樂部 社區型健身俱樂部是指在群眾體育活動點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群眾體育俱樂部。其特點是:數量多、規模小、就近組合、就地活動、地域特征顯著。它將是我國群眾性體育俱樂郎的主體部分。

    目前全國社區建設都在按照原國家體委1984年《城市公共體育設施用地定額指標暫行規定》及國家技術監督局1994年《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文件執行。寧波市社區建設也不例外,目前寧波市社區的小型健身場地比較充足,關鍵是如何組建,并以活動點較為集中的地域片為基準,組成若干俱樂部聯合體,統歸街道社區體協直接管理,體育部門要配合街道辦事處對社區體協的俱樂部管理給予業務上的指導。

    3.1.4 單位型健身俱樂部 單位型健身俱樂部,是指以提高職工健康水平和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為宗旨,利用單位的場地設施,組織職工在工余時間進行各種健身、娛樂活動的群眾體育俱樂部。

    調查表明,群眾體育活動點以老年人為主體,而經營性健身娛樂場所以青年人占絕大多數,比較而言,中年人的體育運動,單位體育責無旁貸。

    目前,寧波市單位型健身俱樂部的資源也較豐富,但沒有充分利用,缺乏指導和引導。因此,各企事業單位的工會部門要結合貫徹全民健身計劃,積極配合體育部門抓好本單位體育俱樂部的組建工作,以行政區域為基準,組成若干俱樂部聯合體,統歸行業體協直接管理,市體總對行業體協的俱樂部管理給予業務上的指導。

    3.2 健身俱樂部管理的多元化

    3.2.1 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管理“行業化”由于經營性體育俱樂部依靠市場機制和利益機制來運作,因此,應根據《體育法》和國家體育總局對體育經營活動及體育市場的有關文件精神,明確主管部門,并建立商業體育俱樂部體協,按行業標準來管理經營性體育俱樂部。

    3.2.2 非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管理“協會化”由于非經營性體育俱樂部主要追求社會效益,又是社會團體的一種組織形式,并按自主經營,行政援助形式組建。因此,非經營性體育俱樂部應以市體育局的市場處行政管理,相關體育協會,自主經營來具體經營管理。

    3.2.3 社區型健身俱樂部管理“社會化”由于社區型體育俱樂部數量多,規模小,并按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機制運作。因此,社區型體育俱樂部應由街道社區體協直接骨理,居民住宅區物業、居委會按服務社會、服務全民健身的宗旨進行社會化管理。

    3.2.4 單位型健身俱樂部管理“福利化”由于單位型體育俱樂部是以提高職工健康水平和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為宗旨,并按單位扶持,福利機制運作。因此,單位型體育俱樂部由行業體協直接管理,各企事業單位的工會部門做好職工體育鍛煉的組織工作,切實提高職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3.3 健身俱樂部服務的多樣化

    3.3.1 健身俱樂部服務手段多樣化 對于經營性體育健身俱樂部,可采用貴賓卡、金卡、銀卡、季卡、月卡等,又可采用俱樂部會員卡等手段;對于非經營性體育俱樂部,可采用團體會員卡,一卡通等手段,對于社區型體育俱樂部和單位型體育俱樂部,可采用健康檔案建立,體質追蹤監測,運動處方服務等多樣手段。

    3.3.2 健身俱樂部服務品種多樣化 體育健身俱樂部服務品種多樣化與健身俱樂部的規模和檔次有著直接的關系。健身俱樂部既是運動鍛煉的場所,又是休閑娛樂的場所。因此,俱樂部應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品種,以滿足各層次人們的健身娛樂需求,這是今后健身俱樂部的發展走向。

    4 結 論

    1)寧波市經營性健身俱樂部以個體民營所有制為主體,但總體規模不大。從經營項目看,單一經營者居多,導致健身俱樂部市場的消費群體不多;從經營場所布局看,缺乏整體規劃,缺乏政策引導。

    2)基于寧波市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的現狀,提出健身俱樂部市場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健身俱樂部體系的網絡化、管理的多元化、服務的多樣化,對經營性健身俱樂部市場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第2篇: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 健身俱樂部 體育消費 體育市場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1前言

    當人們開始注重生活質量時,體育健康消費就將開始啟動。體育健身俱樂部就是伴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和體育消費需求的啟動而興起的。平頂山市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經濟發達、人民富裕,城市競爭力在河南消費前三,這為健身俱樂部的發展提供了直接的社會經濟支持。然而,平頂山市健身俱樂部發展狀況如何?其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企業所有制和市場定位、消費對象和消費方式、管理體制和人員素質又如何?本研究通過對平頂山市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的現狀調研,揭示經營性健身俱樂部市場運作的困難。并基于此,構建健身俱樂部市場體系的基本框架。

    2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選平頂山市6家有代表性的經營性健身俱樂部作為調研對象。(2)研究方法:采用文獻資料查閱,問卷調查法,采用實地訪談法。

    3結果與分析

    3.1 平頂山市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現狀

    3.1.1 所有制結構與規模

    調查結果顯示:個體民營性質6家,占100%,個體民營所有制的俱樂部占主導地位符合平頂山市的特色,表明民營資本已進入體育產業。投資規模在200萬元以上的2家,占30%,50~100萬元的4家,占60%,總體規模不大,這和俱樂部目標市場定位有關。

    3.1.2 經營項目及經營狀況。

    從經營項目看,單一項目經營者居多。

    3.1.3 消費對象的基本特征

    (1)女性多、男性少。參加俱樂部的女性占被調查人數的55%,男性占45%。

    (2)青年多、老年少。健身會員中青年占75%,45歲以上中年人僅占25%。

    (3)學歷愈高、比例愈大。大學學歷的會員占50%,高中學歷的會員占35%,初中及小學學歷的會員各占7.5%。

    3.1.4 收費方式

    (1)會員制:會員制的收費方式其實是優惠制,即采用年卡、季卡、月卡。

    (2)散客方式:散客的收費價格,因俱樂部的具體情況不同,每人次38――88元。

    3.2 健身俱樂部市場體系之構建

    健身俱樂部市場體系的構建必須以健身人群的不同需求為依據,形成經營性、公益性、福利性不同性質的俱樂部網絡,通過多元化的管理,促進健身俱樂部健康、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3.2.1 健身俱樂部體系的網絡化

    (1)經營性商業健身俱樂部。據調查,平頂山市經營性體育俱樂部在管理、規劃、行業標準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對健身娛樂業的經營,政府應給予政策傾斜,制定和出臺優惠政策和措施。

    (2)非經營性健身俱樂部。據調查,平頂山市非經營性健身俱樂部還非常單薄,遠遠滿足不了青少年和老年人體育鍛煉的需求,因此應鼓勵學校、機關、企業等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實行資源共享。

    (3)社區型健身俱樂部。目前平頂山市社區的小型健身場地比較充足,關鍵是如何組建,并以活動點較為集中的地域片為基準,組成若干俱樂部聯合體,統歸街道社區體協直接管理,體育部門要配合街道辦事處對社區體協的俱樂部管理給予業務上的指導。

    (4)單位型健身俱樂部。目前,平頂山市單位型健身俱樂部的資源也較豐富,但沒有充分利用,缺乏指導和引導。

    3.2.2 健身俱樂部管理的多元化

    (1)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管理行業化。由于經營性體育俱樂部依靠市場機制和利益機制來運作,并建立商業體育俱樂部體協,按行業標準來管理經營性體育俱樂部。

    (2)非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管理協會化。由于非經營性體育俱樂部主要追求社會效益,又是社會團體的一種組織形式,并按自主經營,行政援助形式組建。因此,非經營性體育俱樂部應以市體育局的市場處行政管理,相關體育協會,自主經營來具體經營管理。

    (3)社區型健身俱樂部管理社會化。由于社區型體育俱樂部數量多,規模小,并按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機制運作。因此,社區型體育俱樂部應由街道社區體協直接管理,居民住宅區物業、居委會按服務社會、服務全民健身的宗旨進行社會化管理。

    (4)單位型健身俱樂部管理福利化。單位型體育俱樂部由行業體協直接管理,各企事業單位的工會部門做好職工體育鍛煉的組織工作,切實提高職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4 結論

    基于平頂山市經營性健身俱樂部的現狀,健身俱樂部體系的網絡化、管理的多元化、服務的多樣化,對健身俱樂部市場起重要作用,對河南經濟發達地區健身市場的培育具有借鑒作用。健身俱樂部是體育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通過政策環境優惠化、市場管理法制化、投資經營多元化,推動健身俱樂部市場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羅翠玉.商業性健身俱樂部的營銷分析[J].市場研究,2009(12).

    第3篇: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城市社區體育 社區與學校 健康

    【Abstract】The city community sports is develops all the people fitness the active foundation condition, is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important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is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e social progress important carrier.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cities construction step quickening, the community sports welcomed the development the significant turning point. Advances the community sports vigorously, will be able to enhance the city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the intrinsic quality, the perfect community's function, enhances the community inhabitant's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urges the inhabitant health, enhances people's study, the work,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lso can promote the people healthy heart effectively, adjusts and eliminates each not good mood, the promo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promotes each other understanding and the friendship, causes the people spirit to be happier, the life is more joyful.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unity sports construction can enrich the social culture life, enhances the people sports culture accomplishment, favors changes existing habits and customs, to establish the health the life style, the promotion promotion of 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

    【Key word】the city community sportsthe city community and schoolhealth

    進入新世紀,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城鎮化推進速度明顯提升,城市居住條件大為改觀,城中村、危舊房拆遷改造基本完成,為人民群眾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環境。社區建設是城市建設的重點之一,社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空間單元。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8小時以外的生活居住區--社區,將逐步成為新的社會調控體系,發揮社會整合功能。

    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維護社區秩序的穩定。體育運動是構建健康向上文明生活的有效載體。社區體育在進行社會規范、滿足居民體育需求、豐富居民業余文化生活、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新世紀我國社會體育確立了"城市體育以社區為重點"的發展目標和基本方針,必將使城市社會體育進入一個全面、全新的發展階段。

    社區體育的定義,確切地說,是以社會個體成員的閑暇消遣、強身健體為主要目標的社會活動,其基本特性是個人閑暇性和健身性。現實中的社區體育發展結合了各種因素,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六項衍生特點,即高松散性、低競技性、重自愿性、輕規定性、多緩慢輕柔、少投入消耗。社區體育的這些基本特點和衍生特點,就構成了我國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1]

    一、我國社區體育開展情況現狀不容樂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城市市民生活方式和內容發生了巨大變化,市民對體育運動的需求,促成了城市社區體育的興起,全民健身計劃的啟動和實施,推動了城市社區體育的發展,因此,對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狀況和趨勢的研究,已是眾多專家學者在近年來關注的一個熱點課題。

    我國大眾體育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還不足l平方米且有34.6%未向社會開放,而美國人均體育場館面積高達16平方米。據對南京、蘇州、上海、溫州和杭州5城市4500多人調查,有51.11%的居民認為缺少場地是影響體育消費的主要制約因素。

    以河北省為例,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顯示,河北省各類體育場地總占地面積1.08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占地面積為1.6平方米。河北省現有39484個體育場地中,分布在校園內的有27663個,占全省各類體育場地總數的70.06%;這些場地中,有20427個體育場地對外開放,占總數的51.73%。其中,占有全省各類體育場地總數70.42%的教育系統,其開放率是43.80%。[2]

    目前的傳統社區中,文體活動設施普遍缺乏,不能滿足社區廣大居民日益提高的各種需求。資料顯示,社區體育活動的場所主要在就近的公園(22.8%)、街道居委會場地(16.8%)和街頭巷尾(19.9%)[3]活動。我國社區體育場地嚴重匱乏,難以滿足需要,不得不利用公園、空地作為補充。由于社區發展的差異,一些有條件的社區能夠建設各種體育場館和場地,為居民提供優良的體育活動環境,而那些沒有條件的社區就不能提供這樣的體育活動環境。其次,社區中有體育活動場所的學校和單位,并未真正把其場地提供給居民,社區與學校與單位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從而影響了居民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及學校體育場開放程度小等因素的影響,使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速度緩慢。因此如何利用城鎮化發展的機遇,切實推進社區體育的建設和發展,對提高全民身心健康素質,落實科學發展觀活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社區健身設施嚴重匱乏。在高樓聳立的城市之間,用寸土寸金來形容土地的珍貴毫不為過。為了使土地產生最大的效益和金錢,居民社區根本不可能大規模地去興建運動場地和設施。從調查統計新建成的樓盤,體育運動場地設施的主要形式為健身路徑,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常見到的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等健身場地和設施幾乎沒有。在推進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過程中,應當認真規劃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加緊打造一批城市亮點工程,興建更多百姓身邊的體育設施。

    二、抓住城鎮化改造的有利形勢,大力推進城市社區體育建設

    1、切實做好城市社區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監管工作

    要按照國務院《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省委省政府關于城鄉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要按照國家技術監督局、建設部聯合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建設部建標〔1993〕542號)和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批準的《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建標〔2005〕156號),規劃建設社區體育設施。體育部門要按照國家關于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規范的標準和要求,會同城市規劃等部門確定社區體育設施的數量、規模和布局。建設部門要把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綜合改造工程,體育部門要參與其中的評比和驗收。政府要把社區體育設施建設作為建設文明、和諧社區的一項考評指標。各社區要充分挖掘潛力,積極配合城市規劃、建設、國土、體育部門,規劃建設好適合開展社區體育活動和居民日常健身的體育設施。要嚴格依據經批準的城鄉規劃建設社區體育設施,堅決制止和糾正規劃實施中的隨意性。

    另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有關政策的修改和完善應列入到議事日程當中。現有設施的建設與社區文體活動的開展表現為"兩頭重,中間輕"的現象,即重少年兒童和老年,忽視了青壯年群體的需要。居民居住密集場所,應規劃一些大型的體育運動場地,滿足更多人的運動愛好。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現在的社區當中,健身路徑等小型的體育設施比較完備,但是較大型的運動場地和設施還極度缺乏。例如人們喜愛的籃球、排球、網球等,而與此相對應的,一些發達國家的居民社區,普遍擁有燈光塑膠場地,在人們飯后閑暇時,進行運動和比賽,很好地滿足了中間年齡人群的運動愛好。

    2、大力提升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促進社區體育的蓬勃發展

    作為社區居民,增加居民的健身意識,是一個長遠而且重要的環節,據調查,社區居民參加身體鍛煉的成兩頭分布,由于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導致中青年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參加鍛煉,健身意識淡薄。在部分社區,麻將、電視、游戲機成為他們的主要休閑活動,社區仿佛成為新一代賭王與游戲王的培訓基地。

    據調查數據顯示,35---50歲年齡段居民一周安排兩次(含兩次以上)健身鍛煉的占不足15%,與此相對應的是這部分社區居民的身體狀況有43%處于亞健康狀態,不同程度地存在體重異常、血壓血脂異常、精神焦慮等癥狀。社區居民的良好的健身意識還遠遠沒有深入人心,如何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識是擺在各級政府當前工作的首要任務。

    為提高群眾健康意識,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政府主管部門應以人為本,在居民中大力宣傳健康第一、運動增進健康、終身體育等健身意識,采取多種措施提升社區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斷滿足群眾對健康的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定期的體檢活動,建立了體檢檔案,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另外,可以通過健康講座的形式,聘請專家講師利用節假日、下班后的休息時間深入社區,向居民宣講解疾病預防、飲食健康、運動與健康等知識,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識。使大家了解到只有通過鍛煉身體、合理膳食、平衡心態等,才能獲得健康的身體。

    3、充分利用周邊學校、健身中心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形成社區居民與學生共享體育場地和設施的雙贏機制。

    開放學校體育設施有利于市民身體素質的提高,解決市民就近健身的問題,這比撒網式的再建體育場館劃算得多;開放學校資源是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要素之一,學校應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基礎上,積極地向社區開放公共資源。目前,一邊是社區居民苦于沒有鍛煉身體的場地和設施,另一邊是學校的體育資源處于閑置和浪費當中。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間,學校的體育資源應向廣大社區居民進行開放。許多城市都在試行開放學校的體育設施服務于周邊社區居民,但是一系列的問題還困擾著具體的實施。例如,學校能向社會開放的體育設施過于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到學校鍛煉的積極性;大部分受訪市民則表示,沒有到學校鍛煉的習慣;器材損耗誰來掏腰包,社區居民進校門怎么管理,居民在學校受了傷怎么辦,外人進出校園,學生的安全怎么保障……這些現實問題讓學校顧慮重重。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后,最擔心的就是影響教學和管理。學校經費本來就有限,用于體育場館的投入更少,如果讓學校長期義務奉獻,不現實,對外開放難以持續等等[4]。

    對于開放學校體育資源的種種問題,各級政府還處于摸索階段,為了增進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實時適度地開放學校體育資源是現階段推進社區體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和學校可以制定相關的政策對校園開放進行規范。例如,為了保障學生的安全,建議健身者憑身份證或居住證進入學校,單位集體運動的則需提前預約。另外,為了保障學校對體育設施的維護及管理,建議居民向學校支付適當的費用,具體標準由教育、物價部門制定。另外政府財政應對學校體育資源進行關注,給學校增加一點體育設施的養護費,就可以達到少投入,大產出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級體育部門要積極主動做好協調工作,全力配合社區內學校、機關、團體和企業等單位,有計劃地開放其體育場地設施,并可適當地提供有償服務。特別是社區體育設施缺乏的老城區,要積極創造條件,使更多的學校、機關、團體、企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向周邊群眾開放。

    4、注重運動健身的指導工作,建立社區體育的培訓機制

    居民參加各種體育運動,需要有專門的機構去傳播健身理念,組織開展體育活動,需要有專業人才去教授技術動作,指導健身練習。因此在社區居委會的構成當中,應增加社區體育指導的專門機構和專業人才。目前在體育院校的專業設置上,很多都開有社區體育專業,但是這些畢業生由于社區體育發展的滯后,還沒有真正地走上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崗位。因此,作為政府管理部門,應盡快完善社區法規,建立社區體育部門,負責指導管轄社區體育工作的開展,引導群眾通過體育活動,形成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使社區居民的體育活動有計劃、有指導、更安全。能夠吸引更多的居民參加到體育運動中來,使康體健身真正成為社區百姓的新時尚,從而達到增強全民族健康體魄的目標。

    全面實現全民健身計劃,有效增強國民體質,社區活動是重中之重,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學校和社區的有效配合,學校的體育資源正好可以為社區的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學校擁有的體育資源和文化教育優勢,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咨詢和繼續學習機會。學校與社區的聯系配合將越來越緊密,學校將成為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和組織者。

    社區體育主要針對社區居民,以其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以獲得健美樂為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占城市人口絕大多數人的身心健康、體格健美與快樂幸福的生活。借助城市改造升級的契機,大力推進社區體育的發展,將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建設的內在質量,完善社區的功能,提高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促使體格健壯,體態優美,形成并保持各種良好的身體技能,提高人們的學習、工作、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還能夠有效地促進人們健心,調節與消除各種不良情緒,促進人際交往,增進彼此了解與友誼,使人們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樂。同時,社區體育建設能豐富社會文化生活,提高人們體育文化素養,利于移風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王美,崔冬冬,社區體育概念的研究綜述[J]體育文化導刊2004-07.

    [2]梁韶輝. 河北省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N]. 河北日報,2005-4-1.

    [3]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 《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4]莫小農,林敬松.試論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之結合[J].北京.體育科技報,2001(1).

    基金項目:石家莊市哲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09wh27

    作者簡介:

    靖橋(1968-),男,河北石家莊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

    第4篇: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弱勢群體是指憑借自身力量難以維持一般社會生活標準的生活有困難者群體。從經濟角度來看,弱勢群體是指在經濟上具有貧困性,生活質量低層次性以及承受能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群體。經濟生活的貧困性主要體現在他們缺乏基本財富,家庭勞動力缺乏市場競爭力,享受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較少。低層次性也是弱勢勢群體在生活質量上的一個共同特征,低層次性不僅表現為物質上,也體現在精神生活上,弱勢群體的精神生活狀況可能更令人擔憂。承受能力的脆弱性也是弱勢群體的一個典型特征,弱勢群體由于經濟貧困和生活質量較低,從而使弱勢群體的承受能力更脆弱。社會支持則是通過社會網絡,以物質和精神方式對社會弱者進行無償幫助的一種選擇性社會行為[1]。已經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促進個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對弱勢群體的支持和幫助不僅要體現在物質方面,也要體現在精神方面[2-4],體育健身是提高個人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體育健身對個人身心的影響和作用是積極的,而弱勢群體的特殊性,使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一般較差,因此對弱勢群體體育健身的社會支持不僅有助于他們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而且有助于調適社會關系,減輕心理壓力,減弱社會排斥,擴大就業等。

    1 社會支持框架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社會支持是運用一定的社會網絡,對弱勢群體在物質、行動和精神上給予無償援助的一種選擇性社會行為[5-9]。物質方面的支持如提供金錢和實物等幫助,行為方面的支持如分擔勞動等,精神上的支持如親密的互動,關懷,指導,交流等等。根據社會支持的概念,我們可以給出弱勢群體體育健身的社會支持框架如圖1所示。

    主體是指社會支持的提供者。社會支持的提供者包括多個維度,索茨在定義社會支持時,認為社會支持的提供者是一些重要的個人,如家人、朋友、親戚、同事和鄰居等。趙勝國等人認為社會支持的提供者各種社會形態,如國家、單位、社團和個人。這里將社會支持的提供者分為三個維度,一是國家支持;二是單位和社團支持;三是個人支持。也有學者認為社會支持的提供者是各種社會網絡。

    客體是指社會支持的接受者。關于社會支持的客體,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存在兩派不同的觀點,有些學者認為社會支持的客體是具有選擇性的,指針對社會弱勢群體,比較代表性是學者,如趙勝國等人認為社會支持的客體只能是社會脆弱群體,社會支持不針對所有群體,這說明社會支持的客體不具備普遍性。陳成文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社會支持是對弱勢群體進行無償幫助的一種選擇性社會行為。另外一些學者則提出完全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社會支持具有普遍性,社會支持的客體不僅僅局限于社會弱勢群體,而是包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個體。后一種觀點沒有區分弱勢群體,本文采用第一個觀點,將社會支持的客體界定為弱勢群體。

    社會支持的內容:本文以體育健身為社會支持內容,社會支持的內容連接社會支持的主體和客體,主體并以某種方式對客體實施社會支持。社會支持的效果可以通過客體反饋給主體。

    2 體育健身的社會支持方式

    目前有一些學者提出了社會支持體系或者途徑。如冷曉春等提出了社會支持的途徑,包括政策支持、經濟支持、精神支持和文化支持。趙勝國等則從社會支持系統方面提出了一些構想,主要包括幾個體系:政策法規保障體系、財政金融支持體系、社會環境支持體系、管理組織宣傳支持體系和基礎設施支持體系。郭可雷等提出了類似的社會支持體系,他們增加了城鎮社區弱勢群體個體健身的社會網絡支持體系的建設。張廣林提出了相關的支持內容,包括文化支持、正常支持、社區支持和網絡支持。可以看到,這些學者提出了許多有益的上社會支持模式,但是他們缺少系統的觀點,本文將通過體育健身的社會支持框架出發,認為體育健身的社會支持方式如圖2所示,它們分別有不同類型主體和社會支持內容之間的多對多關系。

    從圖2可以看到,弱勢群體體育健身的社會支持方式包括三個層次,即國家、單位和社團、個人,他們分別對應不同類型的支持內容,共構成了10種社會支持方式。

    2.1 國家支持方式

    國家支持方式體現在4個方面,分別是政策支持、物質支持、行為支持和精神支持。第一,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體系,目前針對弱勢群體體育健身的法律和政策比較薄弱,體育權也是一項基本人權,政府應該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全民健身體育法,以保障每一個公民有均等的機會參與體育活動,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為了保障弱勢群體的體育健身需要,政府還可以通過政策傾斜和政策保護等方式來保障弱勢群體體育健身需求;還可以建立弱勢群體的關懷機制,支持和保障他們參加各類體育健身活動。第二,政府應該利用各種大眾傳媒宣傳體育健身的社會氛圍,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增強弱勢群體參與體育健身的意識,城市弱勢群體通過體育健身活動慢慢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和焦慮心情,讓他們更好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第三,培養城市弱勢群體的體育文化素質。豐富的體育文化知識能夠更積極地促進弱勢群體參與體育運動,體育文化也能培養弱勢群體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第四,積極發展體育產業,并實現體育資源共享。政府不僅需要在政策和文化方面對弱勢群體給于支持,也需要在體育健身設備上給予支持。國家需要優化整合目前現有的社會體育場館設施,建立共享式公益性的群眾體育健身場所,為弱勢群體無償提供場地、體育設備。第五,社會精神方面的支持。政府可以組織社會群體參與體育健身活動,讓弱勢群體在體育健身活動中增加與其他群體的交流機會,通過比賽和交流也增加弱勢群體的自信心。

    2.2 單位和社團支持方式

    單位和社團支持方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支持方式,由于社區是弱勢群體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單位和社團對于引導和動員弱勢群體參與體育健身活動具有很大的優勢,發揮單位和社團的體育建設,更能促進社區體育健康發展。從圖2可以看到,單位和社團支持方式也包括物質支持、行為支持和精神支持。具體的方式可以是:(1)充分利用學校、機關和企事業等單位的現有的體育資源,為弱勢群體提供免費開放運動場地和運動設施。(2)單位和社區應積極組織和動員弱勢群體參與各類體育活動,并在健身方面給予一定的指導。(3)單位和社區也可以根據城市弱勢群體的特點,推廣合適的體育健身活動。(4)單位和社區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推進弱勢群體的體育文化支持。

    2.3 個人支持方式

    這里的個人是與弱勢群體相關的個人,如具有血緣、親緣、地緣、業緣和體育愛好關系等個人,這些個人組成一個個人社會網絡。建立弱勢群體的社會支持體系,個人社會網的充分發揮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個人網絡與弱勢群體最接近,利用個人網絡可以對弱勢群體進行體育健身指導、自我保健、心理慰藉等支持,弱勢群體和個人網絡之間很容易構成“自愿、奉獻、互助、友愛”的原則,弱勢群體還可以利用個人網絡資源和他們一起建立自己的體育社團和健身組織,在這個組織和社團中,弱勢群體能很好的融入到社會中。從圖2可以看到,個人網絡支持方式也包括物質支持、行為支持和精神支持,個人網絡支持可以從物質、心理、健身、文化等方面對弱勢群體給予支持。

    第5篇: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 長株潭 體育資源 可持續發展

    一、概述

    長株潭城市群位于我國京廣經濟帶、泛珠三角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帶的綜合部,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優越,產業和科技基礎良好,是我國得天獨厚的城市群資源,發展潛力巨大。因此,從城市群的角度統籌長株潭城市群體育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優化長株潭體育資源配置,提升長株潭城市群體育產業競爭力,是目前實現長株潭體育資源一體化和長株潭城市群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二、城市群區域體育資源開發理論研究

    (一)城市群區域理論研究

    (1)城市群概念

    城市群概念最早由牛津大學教授Jean Gottmann于1961年提出,目前國內外普遍比較認同的概念是“城市群是指在一定地理或行政區域內,由一兩個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為核心,輻射并帶動周邊中小城市,使其成為世界范圍內有一定影響力、競爭力的城市帶”。

    (2)城市群特征

    城市群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界定包含以下五個方面:

    城市比較密集;

    有相當多的大城市形成的都市區,核心城市與周邊縣市經濟聯系密切;

    有將核心城市聯系起來的方便交通條件;

    區域人口需達到2500萬以上;

    是國家的核心區域,具有國際交通樞紐作用。

    (二)體育資源開發理論研究

    (1)體育資源開發定義

    由于體育資源具有較大的地域性、發展性和稀缺性,因此體育資源具有可開發性。同城體育資源的開發是指“為充分運用體育資源、盡可能挖掘和利用體育資源以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體育產品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要所采取和實施的一系列經濟、技術措施和活動。”

    (2)體育資源開發方法

    根據體育資源發展的不同,體育資源的開放方法可分為外延式開發和內涵式開發兩種。

    外延式開發

    體育資源的外延式開發是指通過實施一系列的技術和經濟手段來增加體育資源的數量、種類以實現對體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開放方法。

    內涵式開發

    體育資源的內涵式開發是指通過對現有體育資源的重新組織、調配和挖掘來提高體育資源的利用深度和增加體育資源的利用效益的開發方法。

    三、長株潭城市群體育資源開發現狀研究與分析

    (一)長株潭體育資源開發現狀

    (1)體育場館資源:體育場地建設初具規模

    體育場館資源是發展體育的硬件條件,是體育健兒展現運動才華的舞臺,也是人民群眾強身健體、共享歡娛的中心,還是大型群眾集會、文化交流的最佳場所。目前,長株潭各市均配置有一定數量的體育場所,且各具特色。由于長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集中了湖南省60%以上的高校,而各高校均擁有運動場、籃球場、足球場及游泳池等體育場所,長株潭城市群的體育場地建設出具規模。

    (2)體育經費資源:以財政撥款和商業贊助為主

    長株潭城市群高校眾多,體育資源大多集中在高校中,而高校的體育經費渠道主要來自政府和學校的撥款,而對于市政建設的大型體育場館的經費則主要來自財政撥款和商業贊助,如長株潭城市群的體育場館先后承辦過全運會、中美男籃對抗賽、CBA、中國足球甲級聯賽等多場體育賽事。同時近年來也承擔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文藝演出,如超級女聲、快樂男聲、五月天等明星演唱會和各種具有湖南特色的文藝演出等商業活動。

    (3)體育組織資源:三市各自管理尚未統一規劃

    體育資源開發需要對體育發展有影響力的各類組織資源實體統一協調,共同發揮作用。目前,長株潭三地的體育資源分別屬于不同地區的體育局主管,三地體育局分別承擔所屬地區的體育活動的組織和指導工作,尚未形成統一的協調組織或機構。

    (二)長株潭體育資源開發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1)體育體制制約

    我國體育事業管理體制屬于政府管理型,體育事業的發展主要依靠各級政府財政的投入,行政手段主要是調控的手段。地方政府掌握各地體育資源,其中,優勢體育資源更為各地政府嚴格控制,導致體育資源的行政區域化分割,對外交流阻滯,閉門造車現象普遍。

    (2)金牌意識過強

    金牌意識是指過分的強調運動成績,唯金牌、獎牌論成績的思維模式。對金牌意識的深層造視是體育工作評價標準的過分單一化的產物。由于各地政府是體育成績的利益主體者,金牌也成為了衡量當地體育行政部門,官員政績的唯一標準,導致對于運動的金牌、獎牌、積分的集中訴求。

    (3)缺乏統一規劃

    在這種背景下,在省運動會上長株潭三市相互為主要的競爭對手。為了提高成績,各市政府想盡一切辦法進行體育軍備競賽,相互攀比,重復建設嚴重。實行地方保護主義,限制各本市運動員,教練員的流動,防止各種優勢資源的共享。這些現象經常的出現,對于三市的體育一體化形成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四、提高長株潭城市群體育資源開發效果的建議

    (1)完成數據統計

    區域體育資源基本數據統計是對于長株潭三市體育資源構成要素,包括體育人員、教練員、訓練基地設施、訓練投入、運行模式、管理體制等方面。對于長株潭三市體育存在的共同點與差異面進行全面的了解,為后續體育的開發規劃提供設計依據,提高體育資源開發的針對性、指向性和實踐操作的可能性。

    (2)進行整體規劃

    整體規劃是實現長株潭三市體育資源一體化開發進行的理論構建,對具體實施具有指導作用。整體規劃是建立在統一思想的基礎上,實際就是一體化的具體體現。長株潭體育資源一體化就是要把三市所有的資源當做一盤棋來下,協調異同,共同進退。

    (3)成立資源共享機制

    長株潭三市的公共體育設施雖然在近幾年有了大幅增加,但與居民旺盛的體育健身需求相比仍顯不足。應該積極融合各家企業事業單位和各高校體育資源,帶動城市社區體育文化的平穩發展,得到資源的共享與人力的優化。長株潭集中了全省91%以上的高等學校,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這是長株潭城市社區體育文化建設的巨大財富,應加以利用。

    在社區體育經費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社區可以利用老年人時間充裕、積極性高的特點,組織表演性的社區體育團體,聘請專業人員對這些團體進行指導及訓練,以形成較高水平的表演團體,可以承接一些諸如單位開業慶典之類的表演,在培養老年人體育成就感的同時也帶動了社區體育的發展。

    (4)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

    在體育資源的調控與可持續發展中,逐漸形成能自我發展,并向社會貢獻經濟、社會價值的產業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發展為體育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成長的土壤。長株潭體育資源開發應以實現產業化、社會化、市場化為開發目標、形成良性開發發展狀態,實現長株潭體育管理體制的可持續發展。

    長株潭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包括各種具體類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體育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體育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等等。長株潭體育可持續發展戰略重點至少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體育人力資源建設可以作為整個戰略階段的重點;“社會化、產業化、科學化、國際化”是中期戰略階段的重點;體育管理體制的建設與完善則是遠期戰略階段的重點。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長株潭城市群區域體育資源開發研究”(項目編號:12C0223)。

    參考文獻:

    [1] 胡國雄.“長、株、潭”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7.

    [2]劉可夫,張慧論.體育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配置[J]. 福建體育科技,1999,18(5):9-13.

    第6篇: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排舞

    排舞運動對部分人來說還是比較陌生,排舞是通過英文“Line Dance”翻譯過來的,字面理解為一排排跳的舞蹈。排舞源于美國上世紀70 年代西部的鄉村舞蹈,通過推廣這種舞蹈逐漸由下層傳入當時的歐洲宮廷,并且逐步吸收其它的一些宮廷舞步和南美拉丁等多元化的舞步,因此它包含了多種舞蹈和音樂風格, 每一個舞蹈都有各自完整的曲目,每一支舞曲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舞步。

    國標舞、爵士舞、街舞、舞廳舞等各種舞蹈元素的集一身的排舞,盡管有多樣的舞蹈元素組合參與,可以根據自身的喜歡選擇曲目,節奏有慢有快,曲風體現的多元性,能讓舞者跳出自己的個人風格,練習者還可以根據年齡層次、不同性別的人群,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量和強度的舞曲。中老年人則可以選擇舒緩的鄉村風格舞曲,而年青人則可選擇歡快、熱情、奔放、激情四射的拉丁舞曲和舞蹈類型來展現自己的時尚和動感。

    隨著時代的發展,排舞在全世界許多國家流行,作為全民健身的一個項目近年來被引入我國。排舞是一項形式多樣、娛樂性強的有氧健身項目,深受女性和大學生的喜愛。我國是從2004年開始引入排舞項目的,08年奧運會后被人所熟悉,在各級體育主管部門的推廣下,排舞運動已經成為城市體育健身的重要項目。由于排舞自身的項目特點,在高校受到師生的喜愛,部分高等院校目前已經將排舞納入到了高校體育教育教學中。

    1 排舞在南昌市發展的現狀

    1.1 排舞在社區的發展現狀

    通過調查發現,南昌市各社區練習排舞的人員性年齡結構相對比較單一,但職業分布很廣泛。參加排舞健身的主要為年齡在38歲以上的中、老年女好者,男性練習者所占比例不到10%,但縱向調查研究顯示,男性排舞愛好者的比例在逐漸增加。

    雖然排舞是一項老少皆宜的健身項目,但從調查可以看出,在社區實際練習者還是年齡偏大,參與的青少年人數少,這可能與大多數中青年要不從事繁重的工作,要不就是在學校里學習,因此在社區參與健身的中青年,尤其是男性比較少。

    從調查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參與到社區排舞運動中去的主要是普通職工、離退休人員和教師、公務員,因為職工、教師、公務員和退休人員生活比較規律,也比較注重健身時尚的生活,使得這部分社區居民有意愿參加健身或者娛樂活動來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放松心情、舒緩工作壓力。另外退休人員可以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最多,一方面更有精力關注自己的健康,另外通過積極的健身可以充實生活,還可以廣結朋友,使得自己的生活更添樂趣,這部分人群基本上都是老年人,知道體育健身和健心的重要性。

    1.2 排舞在南昌市高校的發展現狀

    高校大學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一群人,體力充沛又熱愛時尚,課外時間又多,因此大學生參加排舞運動是我國一些大城市的主力軍,在北京高校中參加排舞運動中的學生高達60%且女生居多。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對南昌市高校進行了解,在對在南昌市抽取的10所高等院校研究發現只有2所學校沒有開設排舞課,占總數的20%,開展情況還是體現排舞在南昌市高校很受歡迎。進一步調查發現,高校參加排舞的方式大多數都是以開設選項課為主,參加的人群為一、二年級學生,在調查中所開設的8個高校,有五個學校只開設了女生排舞選項,其余3個高校是男女共同練習。因此在高校參與到排舞練習的人群以女學生為主,參與排舞教學的教師也大多是女性教師。

    2 南昌市排舞的發展策略

    2.1 加強認識、積極宣傳,各級有關部門的領導應提高對排舞運動的認識,加大全民健身以及排舞項目特點的宣傳,為南昌市排舞運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去年南昌市成立了排舞運動協會和舉辦了南昌市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健身排舞比賽,這為排舞在江西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2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許多高校排舞發展落后并不是因為學生不喜愛,而是專業水平高的排舞教師匱乏,因此各高校排舞教師應加強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從而促進排舞運動的開展。

    2.3 加強高校間,高校和社區間排舞的交流,尤其是高校排舞項目發展比較快,應該組建校級排舞社團,經常派學員到社區和其它高校進行交流,促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提高。建立高校學生排舞社團和社區排舞健身團隊活動,帶動不同層次、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排舞練習,組織一些比賽和展演活動,使排舞運動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展。

    2.4 擴大參與人群,把男性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另外,在教學和練習上,盡量豐富排舞的教學內容,將人們喜愛的教學內容融入到排舞的教學和練習中去,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萬壽.排舞在推動體育生活化中作用的研究[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6-20.

    第7篇: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隨著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老年人口問題日益成為社會的主要問題。遼寧省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遼寧人口老齡化呈現出速度快、城鄉、地區和民族不平衡、超前于經濟發展等特征。人口老齡化不僅會對社會、經濟、文化等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對老年人自身的角色、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等也會帶來變化。老年人的醫療保健、生活照料等需求如果不能合理解決,對社會的安定有一定影響。如何通過體育運動及身體活動增進老年人的健康、身體機能、提高其生命品質,讓老年人能更好的獨立自主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我省5個市(州、地)的60歲以上(含60周歲)的城鄉居民。其中,城市人口是指在城鎮居住的非農業戶口人口;鄉村人口是指在農村居住的農業戶口的人口。

    (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本文通過查閱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圖書館等資源,選取老年體育鍛煉、老齡化社會等關鍵詞,檢索中國知網等數據庫中2000年以來的文獻資料,為本文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和啟發。

    問卷調?朔ā2捎謾岸嘟錐畏植闥婊?抽樣”的方法抽取研究對象,由訪問員攜帶調?宋示砣牖Х夢剩?調查城鄉居民個體的體育鍛煉情況,調查內容涉及參加體育鍛煉的基本特征、消費、目的和需求等。

    數據統計法。所有數據統計采用SPSS13.0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軟件完成,分別完成派生指標生成、各類指標的人數百分比計算等。

    訪談法。根據本文研究相關內容,結合研究的方法和目的,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實際訪談等形式,對國內有關社會體育的專家進行訪談,根據問卷的內容以及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問題上征求了意見和建議。

    2老年人體育鍛煉健身情況調查分析

    (1)老年體育健身參與者基本情況

    年齡和性別結構兩個要素是構成社會學研究的基礎指標。同時也是體育社會學研究老年體育開展狀況的重要要素。由此,本研究根據調查結果整理統計出老年體育健身參與者年齡、性別結構比例表。(見表1)

    由表1可知,首先,遼寧省老年體育健身人口的年齡分布以65-74歲之間居多,相對比較集中,占總調查人數的70%以上。60-64歲的老年人,尤其是男性老年人,剛剛退休,對退休后的生活還沒有適應,規劃,剛進入老年階段,尚未形成體育健身的意識。5年之后,隨著老年人社會角色變遷帶來的生活方式改變和體質健康狀況衰變,逐漸意識到體育健身的益處,并參與到體育健身實踐體驗中,所以65歲以后人群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增加。其次,總體女性健身鍛煉人口略多于男性。造成這種現狀究其原因可能由于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的身體健康狀況、性格差異、養生保健觀念、平均壽命有關。

    調查結果中發現,遼寧省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大部分老年人都是帶病生存,調查對象中自我感覺良好的老年人比例為45.89%,尚未達到總數的一半。主要的疾病情況包括關節炎、頸椎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為主。

    (2)老年人體育健身的頻率和時間

    由表2可以看出,健身頻率在5-7次的老年人比例較高占4成多,有160人,而且實地訪談得知,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基本參加活動的年限都在1年以上,由此可見,體育健身已經成為老年人的生活常態,已將鍛煉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調查中發現,每周少于一次鍛煉次數的人數有88人,所占比例有2成以上,也不容忽視,這一部分人群對體育鍛煉的目標實現困難,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身體原因。因為身體行動不便或者身體素質欠缺導致不能經常參加體育運動。二是客觀原因。60歲以上的女性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人幫助子女照顧孫輩,時間和條件都不允許她們開展系統的體育鍛煉。三是主觀原因。對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夠導致不參與鍛煉。

    在調查中發現,作為橫向健身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鍛煉時間,長短各異。大部分參與鍛煉的老年人健身時間在30―90分鐘,占86.28%,選擇早上時間鍛煉的老年人比例也比晚上健身的老年人多,比例為7:3。這說明老年人健身的時間選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3)老年人健身項目調查

    在調查中,共設置老年體育將身項目14項。老年人體育活動主要以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為出發點,結合老年人生理特點,開展的項目主要是以對抗性較小的太極(劍、扇、操) 、氣功、散步、秧歌、廣場舞、乒乓球、健身操、柔力球、羽毛球、門球、游泳為主,其他競爭激烈、對抗性較強的籃球、網球、排球等項目其次。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遼寧省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所選擇的健身項目豐富多樣。低強度、弱競技性的太極、散步、廣場舞,這些項目選擇的人數眾多,女性老年人選擇廣場舞的人數更是達到了78.92%,選擇太極和散步的人數也比較多,因為這兩個項目受場地限制較少,對技術動作要求不高;同時,選擇高強度、高競技性的項目的人數較少,一是受到場地限制,二是運動損傷風險較大,三是對技術動作要求較高,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都傾向于選擇具有保健作用和強度較低的體育健身項目。在調查中還發現,男性老年人很大比例傾向于選擇太極、散步等簡單易行的項目,女性老年人選擇健身操、廣場舞等具有美感的項目占很大比例。

    (4)老年人體育活動場所調查

    體育場地設施是進行體育活動的硬性條件,是體育公共服務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本調查中把體育場地分為以下幾類: 公共體育場館、收費場館、公園廣場、社區會所、學校體育場地和單位體育場館等。調查結果顯示,遼寧省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最多的活動場所為公園廣場、社區文化廣場、公共體育場館,其次為學校和周邊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收費場地老年人參與的人數最少。首先,老年人居住地周圍的廣場公園和社區文化廣場是老年人的聚集區,不僅可以鍛煉身體,也可以與人溝通交流,優美環境可以舒緩心情,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與人交流可以減少寂寞,所以老年群體最喜愛和經常選擇的還是住宅附近的公共場所。

    3結論與建議

    第8篇: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一、加快普及社區老年教育進程,是一個長遠而又緊迫的課題

    目前,全國已有26000多所老年大學(學校),學員約230萬人,建立了一批規模大、設備好、課程門類全、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高的示范性老年大學,成為中國老年教育的中流砥柱。但是,就老年學員的總量來看,它僅占全國老年人口的1.72%。盡管城市老年學員入學率略高于農村,但至少有95%以上的老年人沒有享受學習與教育的權利。

    在城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老年人正從“單位人”(由所在工作單位管理)轉變為“社會人”(由社會保障部門及社區管理),他們聚居在杜區,既是新型社區建設的力量,又是社區服務群體中工作量最大的對象。社區不僅要多渠道滿足老年人衣食住行、醫療保健等基本要求,還要按照“積極老齡化”的理念,鼓勵老年人融入時代、參與社會、共建文明社區活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有很大發展,但人口老齡化仍超前于經濟的發展,即“未富先老”已成為中國老齡問題的基本特征和突出矛盾。要解決這些矛盾,滿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普及社區老年教育,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認真解決的長遠而又緊迫的課題。

    二、充分挖掘社區資源,利用有利條件,揚優成勢

    普及社區老年教育,實踐證明,應以政策、法規為保障,以社區為依托,以街道、社區管理部門為主導,以老年學校為主體,以社區各類資源為支撐,以社區和老年人的需求為內容,以提高社區老年人綜合素質、促進社區“三個文明”建設為目的,聯合社區各涉老團體,開展多形式的老年人的文化、教育、科技、體育的教育活動。

    普及社區老年教育的優勢在于:

    一是能滿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就便入學的需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新區的建立,許多老年人因考慮交通安全、時間、精力和費用開支等因素,不得不失去到中心校區上學的機會。而到社區老年學校學習,既省時、省力、省費用,又安全方便,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二是社區有較豐厚的教學場地、設備、人才等教育資源可供共享。可以減少政府撥專款興建或購置、或配備專職教師、管理人員的費用。

    三是社區不僅有老齡工作的干部和一定的經費,更有各類老年組織、熱心老年工作的骨干和文體積極分子,為辦好社區老年學校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和工作骨干。

    基于上述優勢,不僅可以少花錢甚至不花錢辦起老年學校,實施老年教育,而且對老年學員也可以做到少收費,甚至不收費入學。因此,社區辦學,既有充足的資源,又能快速提高辦校率、入學率,進而提高普及率,為解決我國老年教育發展“未富先老”、普及率低和區域不平衡等問題,找到了一條快捷發展的途徑。

    三、加快普及社區老年教育進程需要拓展新思路,探索新途徑

    普及社區老年學校。既可以為提高老年人素質,發揮老年人潛能,提供服務社會的平臺,又可以促進新型社區的建設。這種社區與老年教育的雙向服務,為新型社區的建設和老年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了實現社區老年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踐證明,關注以下幾點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因地制宜,因需施教。由于不同社區的經濟實力、物質條件和老年人品味、愛好等不同,必須從社區的實際出發,充分挖掘現有條件,利用社區一切可利用的人、財、物等資源為辦學服務。在課程設置、時間安排、教學形式和社會活動內容等方面,也要按照所在社區老年人的需要和社區的需要進行安排。只有按照雙向需要安排施教和活動,社區老年學校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是依靠社區,建立骨干隊伍。充分調動和發揮社區管理部門的辦學積極性,是建立和辦好社區老年學校的前提。不僅在組織上,而且工作經費和活動上都要求納入社區工作計劃,成為社區工作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發現和建立熱心老年教育、在社區文體活動中有一定影響的積極分子組成的骨干隊伍,是推動社區老年學校教學活動蓬勃開展的持久的推動力。

    三是加強指導,充分發揮各級示范校的輻射作用。要提高社區老年學校的管理能力、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示范性老年大學是大有作為的。示范校可以為社區老年學校培訓管理人員、教師和專業活動骨干,組織經驗交流或通過聯合教學和舉辦文化活動等,來提高和擴大社區老年教育的教學質量和影響力。

    第9篇:社區體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 排舞運動;開展狀況;對策

    中圖分類號:G8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1-0283-02

    0 引言

    排舞源于70年代的美國西部鄉村舞曲,也叫牛仔舞。是一項新興的融舞蹈、音樂、體操隊形為一體的,具有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價值,以排排成行、隊隊成路、強調群體的聯系方式,體現團隊團結、凝聚力的運動項目。舞步多元,風格創新,簡單易學的舞蹈。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逐漸意識到體育不僅能強身健體、愉悅身心,更能提高生活質量。排舞運動作為一項集體性、綜合性的運動項目,雖然傳入我國僅僅幾年,但是已經擁有眾多愛好者,能充實人們業余文化娛樂生活,達到活躍身心、健身強體的目的,進而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排舞作為一種新興的廣場舞蹈形式,它賦予了傳統廣場舞新的內容而廣受社會大眾的熱愛,成為城市生活的亮點和風景線。這為和諧社區建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也為社區群眾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文以運城市市區排舞的參與者為研究對象,主要以廣場、公園中的排舞參與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實地調查、觀察及總結分析得出相關結論,旨在探討排舞運動對運城市市區居民文化建設有哪些積極的影響。

    1 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運城市南風廣場、航天公園、運城市體育館、河東廣場的排舞參與者為研究對象,以參加排舞運動的人群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①問卷調查法,編制調查問卷在以上選定的4個廣場居民中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94份,回收率97.00%,有效率97.94%;

    ②訪談法,對排舞參與者以及廣場管理人員就參加體育活動情況以及排舞活動組織情況進行訪談,在訪談過程中是隨機選擇訪談對象;

    ③觀察法,對南風廣場、航天公園等預先選定的4個娛樂廣場進行實地觀察,從而了解場地設施情況以及居民參加排舞運動的情況;

    ④數理統計法通過Excel2003統計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整理,使本文所調查內容得以量化。

    2 結果與分析

    2.1 運城市市區體育活動項目開展情況與分析

    通過對運城市四個廣場活動人群的觀察,可以看出他們參加的體育活動項目有所不同,其中主要集中在排舞、太極、毽子等。

    可以得出:不管是在南風廣場、運城市體育館、河東廣場還是航天公園參加排舞的人數都是最多的,通過對參加排舞人群的走訪發現:他們基本能每周進行三次以上的排舞運動,而且每次活動時間都達到兩個小時。

    2.2 運城市市區排舞參與者對排舞運動鍛煉身體重要性的認識情況與分析,如表1所示。

    在排舞運動參與者中,認為排舞運動對鍛煉身體非常重要的有104人,比例為54.74%,超過調查總人數的一半以上;認為排舞運動對鍛煉身體重要性一般的80人,比例為42.10%,他們認為,參與排舞運動以來,自己的身體素質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認為排舞運動對鍛煉身體不重要的6人,比例為3.16%,這些人身體素質較差,且參加排舞運動的時間短,通過參與排舞運動后身體素質沒有任何變化,進而否認了排舞運動對鍛煉身體的重要作用。

    2.3 運城市市區排舞運動參與者的性別構成情況與分析

    調查表明,由表2可以看出,運城市參與排舞運動的人群中女性有157人,比例達到總人數82.63%,男性有33人,僅占總人數的17.37%。說明排舞運動的女性參與者明顯高于男性,在調查訪談中也發現,男性不參與排舞運動鍛煉的原因很多,他們認為排舞中夾雜有舞蹈的因素,更適合女性,而男性多選擇的是跑步、籃球足球等比較激烈的運動項目。

    2.4 運城市市區排舞運動參與者的年齡分布情況與分析

    經過調查發現,運城市市區排舞參與者的年齡分布是,21歲以下的排舞參與者占總人數的12.10%,21—30歲年齡段的排舞參與者占總人數的15.26%,31—40歲年齡段的排舞參與者占總人數的30.00%,41—50歲的排舞參與者占總人數的27.37%,51歲以上的排舞參與者占總人數的14.74%。

    總體來看,運城市的排舞參與者的年齡分布為中間高兩頭低的趨勢。

    3 結論與建議

    3.1 排舞運動在運城市市區開展狀況良好

    運城市的四個廣場,排舞運動的參與者均是最多的,可以說排舞運動在運城市市區的發展狀況還是非常好的,同時我們應當進一步努力讓排舞在運城有更好的發展。

    3.2 運城市市區排舞參與者對排舞運動鍛煉身體重要性的認識很明確

    運城市市區排舞參與者認為參加排舞對鍛煉身體非常重要,可見大家對排舞運動的健身價值還是有較高認識的。

    3.3 運城市市區排舞參與者的男女比例失衡以及年齡分布不均衡

    運城市市區排舞運動參與者的女性人數明顯高于男性,參加這項運動的男女比例失衡,因此應進一步挖掘排舞運動中的男性參與者。排舞運動參與者的年齡集中在31-50歲之間,而30歲以下和51歲以上的排舞參與者較少,呈馬鞍型分布。

    參考文獻:

    [1]焦敬偉,鄭丹蘅.對新興休閑運動“排舞”及其推廣的研究[J].2008,24(4):7-10.

    [2]陳燕.排舞的健身價值與學校推廣的對策研究[J].科協論壇,2008(4):46-80.

    [3]孫林.健身排舞的基本特征及其價值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8,27(5):555-556.

    [4]許宗祥.休閑體育概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app|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 欧美videosex性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人片|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在线成人综合色一区| 天天欲色成人综合网站| 欧美成人性视频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精选视频69堂| 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毛片视频免费网站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成人在线网址|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欧美成人午夜片一一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毛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