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海洋監測方案范文

    海洋監測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海洋監測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海洋監測方案

    第1篇:海洋監測方案范文

    1.1監測任務名稱的標準化處理

    以目前的全國業務化海洋環境監測任務為基礎,對上報的監測任務進行標準化命名,如海洋生物多樣監測、海洋大氣監測,對不同填報的名稱進行標準化處理。

    1.2組織單位名稱的標準化處理

    各地上報的組織單位比較混亂,有的上報了監測機構名稱,有的上報了其隸屬的行政部門名稱,不利于監測任務的考核。根據國家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任務以及各海區年度海洋環境監測工作方案,目前組織單位主要包括國家海洋局局屬單位、3個分局、11個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海洋行政管理部門和5個計劃單列市海洋行政管理部門,如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對不同填報的組織單位進行標準化處理。

    1.3監測區域名稱的標準化處理

    由于各地方上報的監測區域不夠規范,且很難表現出更多的區域信息,同時考慮到區域統計分析,因此需對監測區域進行規范化命名。監測區域命名結構為:沿海地區/海區+沿海城市/特定區域+名稱,其中沿海地區/自然海區和名稱字段不能省略,沿海城市/特定區域字段若無可以省略。如,遼寧葫蘆島赤潮監控區,廣東近岸、福建廈門近岸、東海近海及遠海,對不同填報的監測區域名稱進行標準化處理。

    1.4監測要素名稱的標準化處理

    每個監測任務里包含了不同的監測要素,且不同的任務可能會監測相同的要素,因此需對監測要素進行規范命名,以便對相同的要素進行統一分析、數據量統計等。以目前的業務化海洋環境監測要素為基礎,對上報的監測要素進行標準化命名,如水文氣象、海水水質、沉積物質量、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等,對不同填報的監測要素進行標準化處理。

    1.5監測參數及單位的標準化處理

    由于每個監測要素需要監測不同的監測參數,如海水水質需要監測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溶解氧等。而每個監測參數的名稱在寫法上有不同的形式,如化學需氧量也可寫為COD,氨氮也可寫為氨-氮或NH4-N等,給數據的統計、評價帶來一定的不便,因此有必要規范不同監測參數的名稱。另外,每個監測要素的單位也需統一規范。如重金屬的鋅元素,有的上報其參數單位為mg/L,有的上報為μg/L。在數據統一進入標準數據庫時,需將單位統一。參照國際標準、國內海洋環境監測調查規范以及各地監測機構的填報習慣等,針對不同的監測任務和監測要素,對每個監測參數的名稱及計量單位進行標準化處理。

    1.6站位基礎信息的數據類型標準化處理

    監測數據的類型包括數值型、字符型、布爾型和百分比等。對站位基礎信息如站位編號、經緯度、監測日期、水深和層號等的數據類型進行規范。(1)站位編號。上報的站位編號大部分為字符型,但也有站位編號為1、2、3等,為數據庫的統一管理,需統一轉換為字符型。站位編號不規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站位編號英文大小寫不一致;②監測機構各自命名;③在站位編號上加“臨”“平行樣”和“空白樣”等字樣。參照目前海洋環境監測站位編號規則,由任務編號、海區編號、類別編號和站位序號順次排列組成。對站位進行統一編號。對于歷史站位編號的確認,可通過核查相關的監測數據、核實年度監測方案、聯系地方監測機構等方式,將站位編號統一。(2)站位的經、緯度。上報的經緯度有兩種形式:一個是小數形式,另一個是度分秒形式。為便于計算機的計算方便,目前統一為小數形式。由于經緯度的小數位數不一致,會導致部分空間定位有細微的差別。結合監測任務計劃和實際監測情況,統一經緯度的有效位數,目前保留到小數點后6位。(3)監測日期。上報的監測日期格式不一致,主要形式為:“2011-08-20”“2011/8/20”、或為時間型等。現統一其形式為“2011-8-20”,年份:填滿4位;監測月份:1—12,月信息小于10,前位無需補零。注意檢查,監測年份是否為該年度;月份是否大于12;日期是否在該月的自然日以內。(4)采樣深度與層號。部分地方監測機構在該填報“層號”的地方填寫了采樣深度,同時層號不統一,有的為中文———“表層”“中層”“底層”;有的為英文———“S”“M”“B”。《海洋監測規范》中對水深和相應的采樣層次進行了規范。對層號,統一用英文表示。其中:表層為S;底層為B;若只有一個中層用M表示,若為多個中層,則分別用M1、M2、M3等順延表示。另需檢查層號與層深的匹配情況,若層號為S(表層),則采樣深度應小于或等于2m;層號為B(底層),則采樣深度大于3m。部分填報機構填寫層號時,出現表層填寫“B”和底層填寫為“D”的現象,可能是按“表層”和“底層”的首拼音字母填寫造成的。

    1.7監測參數不規范類型的處理

    監測參數的不規范類型問題,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1)大于號、小于號。某些監測參數如重金屬、大腸桿菌數等,其監測參數值上報中含有大于號或小于號。此類數據通常不影響其評價等級的判定,但會影響該類參數最大值、最小值、均值等統計的結果。可研究該參數的理化性質并聯系地方監測機構,確認該參數的具體值大小。其缺省解決方法是刪除大于號、小于號,以便該參數的統計及評價。(2)未、無、“-”等字樣。結合年度監測任務,聯系地方監測機構,確認該監測參數是未被監測,還是低于檢出限。未監測用空值表示;低于檢出限用“未檢出”表示。(3)空格及其他無效字符。上報的監測數據中常含有空格及其他無效字符,使得計算機在識別、歸類等過程中出現異常。可核查監測數據的內容和性質,確認為無效字符后,對數據值前、后含有的空格或其他無效字符進行刪除處理。對經緯度空缺,可核查相關的原始上報數據集和年度監測工作方案,或聯系地方監測機構;對層號空缺,可根據水深判斷,或聯系地方監測機構補缺;對某些監測參數值空缺,可結合年度監測任務,聯系地方監測機構,確認該監測參數是未被監測,還是低于檢出限,再根據判斷結果給出規范填寫。

    2監測數據的齊全性檢驗

    海洋環境監測數據的齊全性檢驗,是以海洋環境監測方案為依據,檢查監測方案中規定的監測數據是否全部上報完整。首先對國家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任務以及各海區年度海洋環境監測工作方案進行分析,對監測工作方案進行信息解析,按空間維度、指標維度和時間維度對監測任務進行細化,空間維度包括監測站位、監測區域、管轄區域等,指標維度包括監測參數、監測要素等,時間維度包括監測時間等。其中監測站位、監測參數、監測時間是空間維度、指標維度和時間維度的最小單元,通過對最小單元的數據量統計,可獲得其上一統計單元的數據情況。因此對海洋環境監測方案的解析按監測站位、監測參數和監測時間3個方面進行分解。對照監測方案,檢查接收的數據是否存在區域、站位或頻次等有空缺監測的情況。記錄缺失的原因:可能由于某些緣故未能進行監測、地方調整了監測方案或地方漏報。仔細核查年度監測任務計劃,聯系地方監測機構確認。

    3站位基礎信息數據質量控制

    3.1空間位置檢驗

    空間位置檢驗主要針對調查單位在站位信息匯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錄入錯誤。將調查站位經緯度轉換為十進制的單位后,通過利用GIS生成站位圖的方式檢查站位落點所在位置,看其是否落在規定的監測區域,對于斷面上的調查站位,還要檢查其是否明顯偏離斷面沿線。同時還需檢查“相同的站位編號,經緯度不同”和“不同的站位編號,經緯度相同”等數據空間位置精度的問題。對于該類問題,可通過核查相關的監測數據、核對年度監測任務、聯系監測機構確認等方法,予以更正。

    3.2站位基礎信息一致性的檢測

    根據站位基礎信息一致性檢驗方法,即監測區域、站位編號、站位經緯度、監測日期等基礎信息決定一條數據記錄,根據不同的監測任務和監測要素,分析站位基礎信息一致性是否符合。針對站位編號和經緯度不一致的情況,從空間位置檢驗是否合理,并核實監測方案進行解決。針對監測日期相同且站位編號相同等情況,判斷兩條記錄的監測參數值是否完全一致,若完全一致則認為是重復記錄;若不完全一致,可認為是平行樣記錄,并進一步核實。

    3.3數據記錄重復的處理

    海洋環境監測數據的上報過程中存在很多重復的數據記錄,產生這種重復記錄的主要有如下原因。(1)地方上報數據時,重復上報了監測數據集,如8月份上報了5月份和8月份兩份數據;年底將全年的監測數據再次上報。(2)不同監測機構報送的重復數據,如屬于上下兩級監測機構(省、計劃單列市)重復報送。(3)地方監測機構監測人員填寫報表時,將某些記錄重復填寫。(4)地方監測機構監測人員填寫報表時,將平行樣的數據填寫。(5)數據集合并時,將曾經合并過的數據集再次合并。對于重復的記錄數據,在建立環境監測數據庫中應做剔除處理。

    3.4平行樣的處理

    平行樣數據只作為監測數據質量保證的輔助,在實際統計、評價和監測數據時需區別對待。一般來說,只有少數站位上報的數據是平行樣。為了數據量統計、環境質量評價等的需要,對于平行樣的記錄數據,可將監測參數值進行求平均處理。

    4監測參數數據質量控制

    4.1值域一致性檢驗

    在海洋環境監測中,每個監測參數有其對應的經驗值域范圍,通過值域檢測規則對填報的監測數據按不同監測要素分別對每個監測參數值進行檢驗,對于超出值域范圍的值,需進一步分析該區域其他站位、其他頻次、周邊站位的參數值情況,并結合監測任務性質以及超出值域比例,從而判斷該參數值的可靠性。

    4.2邏輯一致性檢驗

    某些監測參數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即監測參數與監測參數間存在某種相關關系,有些關系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根據邏輯一致性檢驗方法,對于不符合邏輯一致性的監測數據記錄,應進一步同監測機構進行核實。

    4.3數據輸出

    對文件進行批量檢驗處理,對于檢驗結果,給出合理且足夠詳細的錯誤提示,并保存質檢日志,使得數據便于修改。為了區別一個數據是否進行了質檢、是否通過質檢,以及了解質檢的情況,需要對質檢過后數據增加一個質量控制符號,簡稱質量符。綜合參考“國標GB/T12460-2006海洋數據應用記錄格式”以及“908海洋化學標準記錄格式”等質量符格式。其中,“908海洋化學標準記錄格式”中質量符2表示可疑傾向正確,3表示可疑傾向錯誤,本研究將這兩者綜合考慮,記為可疑;另外,“908海洋化學標準記錄格式”中質量符8表示痕量,由于與“未檢出”有一定的重疊,因此本研究只采用“未檢出”。表1給出海洋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符及說明。一般來說,數值型的監測參數數據,對其質量檢驗出有問題的只能作為“可疑”處理,不宜隨意修改或刪除。除非經過專家經驗檢驗,并經監測單位核實,可明確其為錯誤的,其質量符方可標注為“4”。對于監測站位基礎信息,如監測日期、站位編號、經緯度、層號等,檢驗出有問題的,可根據檢驗情況,標注其質量符為“4”或“3”等。按步驟完成監測數據處理流程后,可分年度或季度對處理的文件形成數據處理報告,并制作經標準化處理和質量控制后的標準數據集。

    5結束語

    第2篇:海洋監測方案范文

    關鍵詞 核電廠;海域;水溫遙感監測

    中圖分類號TL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23-0169-02

    0 引言

    廠址近岸海域水溫遙感監測為核電廠首次裝料運行前的一項基礎性的水溫監測調查工作,運行前廠址海域水溫監測數據為核電廠海域水溫基礎資料,該背景數據在核電廠運行產生溫排水后將無法重現。昌江核電廠屬在建電廠,自2013年底開始實施運行前水溫遙感監測,目前已經完成冬季水溫監測工作,2014年7、8月份將進行夏季水溫監測工作。

    1 監測方案

    本項目的具體工作范圍以覆蓋核電站溫排水溫升影響區域為原則,并大于核電站申請的使用海域面積,以核電站排水口為中心,調查廠址近岸海域數模計算所確定的水溫0.5℃溫升區。主要工作內容包括航空熱紅外高光譜數據獲取、飛行方案設計、海面水溫同步測量、遙感數據溫度反演及數據分析等。

    2 工作內容及初步成果

    2.1航空熱紅外高光譜數據獲取

    該項工作主要包括飛行參數和航線設計、機上數據采集及處理兩大部分。在飛行工作正式展開前,應首先對飛行時間及范圍進行確定,并以此為依據向有關部門進行空域申請的相關工作,該工作應至少在飛行前一個月完成,以確保飛行工作能夠按時順利的展開。

    2.2飛行方案設計

    在實際飛行工作展開之前,應收集當地海域最新海洋及水文等觀測資料,掌握當地海域大中小潮及潮汐變化規律和時間,及時更新每一時期海溫溫升范圍及相應航線,確保0.5℃溫升范圍在航空遙感觀測范圍之內。

    考慮本次飛行區域的面積、對空間分辨率及時效性的要求等因素,將數據的空間分辨率設計為1m,對應的飛行高度為800m,航帶寬度為640m,考慮工作區域內主要為海平面,海拔高度在0m左右變化非常小,因此航線間的重疊率可以設計在15%左右,即兩條航線的重疊區域寬度為100m。該設計方案可以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數據獲取工作的前提下,使空間分辨率達到最高。

    2.2.1 安裝與測試

    根據核電廠當地海域的海洋及水文等觀測資料,將冬季飛行工作安排在2013年12月~2014年1月,冬季飛行設計了四個架次,分別覆蓋冬季大潮、小潮不同周期各兩次。

    按照儀器安裝規范方法,將搭載傳感器的平臺安裝在飛機上,保證機下的攝影窗口滿足數據獲取要求,按照航空成像光譜數據獲取規范進行地面測試。檢查地面測試數據、設備的溫度、濕度,確保各項設備參數正常并做記錄。

    1)安裝前確保機上電源或電瓶的持續穩定供電,電流、電壓滿足設備正常工作要求;

    2)按照儀器設備操作手冊安裝傳感器、控制系統及空間定位與姿態測量系統;

    3)檢查傳感器鏡頭是否受到遮擋或其他影響,記錄鏡頭安裝的方向;檢查控制系統安裝穩固并便于操作;檢查電纜連接是否正確;

    4)在完成安裝后,進行儀器設備的運行測試,檢查衛星導航定位數據是否正常記錄和存儲。

    2.2.2 校飛試驗

    選擇昌江縣海尾鎮合適區域作為試飛區,在試飛區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布設東西向和南北向各3條航線,重疊率60%。

    地面控制點選擇的原則為:盡量選擇不同地物交界處,并且避免陰影和圓形拐彎處。

    2.3 海面水溫同步測量

    海面溫度測量的基本要求是與飛行時間同步,且在不同溫升區范圍均有分布。由于本次飛行工作的數據獲取時間較短,給海面溫度測量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設計使用兩條測量船,同時進行同步測量,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航空遙感測量之前,項目組于對昌江核電站近岸海域進行了實地考察和水溫測量演練,根據該海域的天氣、洋流、海水深度、潮汐變化等基本情況,結合海面水溫測量工作原則,重新設計了海面水溫測量工作方案,具體如下:

    1)沿飛行航線垂直方向布設4條測線,由兩艘船分別完成,I船負責A、B測線,II船負責C、D測線。其中,B、C測線為同步測量;

    2)在漲潮過程中,先測A、D線準同步點,再測B、C線同步點;在落潮過程中,先測B、C線同步點,再測A、D線準同步點;

    3)C測線的C5測點布設于排水口位置;

    4)由于海水較淺容易導致擱淺,靠近海岸的部分區域沒有布設同步測量點;

    5)在完成同步點/準同步點測量工作之后,I、II船都前往排水口進行多個點的不同深度水溫測量。

    2.4 遙感數據溫度反演及數據分析

    對水溫監測數據的處理,除了實際監測獲取的航空遙感數據和海面同步監測數據外,還將依據衛星數據,對航空及海面測量結果進行補充與驗證。熱紅外遙感海水溫度反演的常用方法有三種:輻射傳輸方程算法、單窗算法和多通道法(劈窗法)。通過對以上三種方法進行實驗分析和比較,本項目采用單窗算法或單通道算法結合海面溫度數據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的方法進行全區的溫度場反演工作。

    2.5 初步成果

    2013年底到2014年初項目組完成了昌江核電廠運行前廠址近岸海域冬季水溫遙感監測工作,獲取了初步的監測成果,數據的進一步整理分析、相關圖件的處理還在進行中。2014年1月份監測期間,昌江核電廠近岸海域大潮、小潮的各個潮周期時段內,海水溫度范圍在18℃~20.5℃之間,監測當日總體水溫變化在0.5℃~1℃以內。

    3結論

    昌江核電廠運行前廠址近岸海域水溫遙感監測按期實施及順利推進,使運營單位能及時獲取核電廠裝料運行前廠址近岸海域的背景數據資料。運行前、后水溫監測數據的對比可清楚表明溫排水的熱污染程度,也有利于核電廠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

    參考文獻

    第3篇:海洋監測方案范文

    關鍵詞:港口;環境保護;驗收調查

    前言:對于港口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主要是調查沿海一帶的港口生態環境的狀況,它是一項新的調查研究的工作。擴充了港口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的領域。國家的相關法律也做出了要求,正如環保總局13號文件所規定的那樣:對主要排放污染物使環境造成污染的企事業單位必須要提交紙質報告給環保總局進行審核。關于怎樣做出環境保護制定的措施等,國家尚未做出具體的要求,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同樣也無舊的方案來借鑒更新。近些年來,有許多調查工作者完成了港口建設環境保護驗收的調查,研究出了一系列的驗收方案,并且積極的運用在了實際的生活中,取得了大的進步。

    1.港口建設在生態環境中存在的問題

    1.1海洋生物種類的減少

    在于港口的不斷建設中,并不僅僅是人們所見到的陸地面積的減少,還有許多人們不能直觀見到的,那就是海洋生物種類多樣性的減少,因為它也在修建港口的時候也占用了一部分的海洋,從而導致了海洋生物生存的環境面積減少,港道的挖掘,港口運行時產生的污染都在影響著生物們的生存,嚴重者可以促使海洋生物的滅絕。從中我們可以得出港口的建設必須著重關注海洋生物的保護。

    1.2建設中海洋環境的污染

    關于海洋環境的污染主要包括了港口附近海水的污染以及港口附近海底淤泥的污染。然而海洋環境污染的來源主要是由于港口的污染物的排放,生活污水的污染以及一些緊急突發狀況也有可能導致,這些意外都可能導致。

    1.3港口建設導致的水土流失

    在港口建設中重點導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建設中的挖掘土和一些廢氣土的丟棄,所以港口建設要重點考慮水土流失這個問題,它是需要重點研究的。

    1.4港口建設導致的景觀問題

    港口的建設是人類創造的,所以它具有人文色彩和海洋景觀的相結合,沿海一帶的港口有了一些新的建筑物,增添了不少新景觀,使得沿海的景色不在單調,有了些許的人文生機。這一點也是港口建設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優勢。

    2.港口竣工調查的重點內容

    2.1港口基本情況的調查

    主要包括了生態環境因素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對于生態環境因素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經濟方面技術方面都是其中重要的一些。而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則是注重于相關保護的要求制定,還有一些保護措施的建議等等。

    2.2港口生態環境的調查

    生態環境的調查是港口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方法探討要要研究的重點內容。它也包含了許多調查點,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港口所選海岸帶的自然環境優勢;港口海岸帶的生態環境的現狀調查分析;港口建設對于海洋中的海洋生物的影響嚴重程度;港口的建設對于海水水質的影響程度;海底淤泥的污染研究,重點是廢棄的挖掘土;關于港口建設的水土流失問題的研究調查;港口建設的景觀研究;港口建設的附近環境污染的研究;公眾意見的調查分析。

    2.3對于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重點要做到就是分析環境保護的實施情況如何,分析與評價的有效度。它的調查內容也包括多方面。環境的評論和批判措施對于提出一些解決方案都十分的重要,它的評價有效度是港口建設所要關注的重點,也同樣是港口建設前必須分析的重點,它所包含的主要內容是環境保護和批復提出的相關的一系列的生態保護的內容要求,環境保護的落實的情況,它的環境實施是否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采取的措施有沒有按照環境保護的規定來,并在這些已經有的措施上繼續填補一些新的東西,好的方法措施;對于污染的治理調查,它的重點要求還是水土流失的問題在加上海底淤泥的問題;想關于生態環境的治理管理計劃要求,這就需要工作人員的認真驗收,積極做好調查工作。

    3.港口建設項目的驗收調查技術方法

    3.1對于港口建設的技術路線

    對于港口建設項目竣工的技術路線重點包括以下六個方面,現場的初步調查:重點研究港口建設的實際情況分析,是否符合實際要求;對方案進行優良的編制:如果想要使得港口的建設項目積極有效的完成就必須制定有效的方案,它也包括了確定的調查范圍,因果關系的問題,還有重點的目標要求,設置定點的專題項目,確定方案,確定明確的實施調查方案措施;調查方案審核以及審定:有了相應的調查方案之后不能就直接的將其運用在實際的項目當中,這樣是不可取的,還應該將提出的方案進行討論,然后尋找出最有效的;現場的環境監測與調查:好的方案運用了也并不能代表就結束了這個技術路線,還應該在實施中進行實地監測勘察;編寫調查報告:在所有步驟都差不多結束后就應該進行下面的環節了,調查報告的編寫就是整合數據,然后分析數據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找出落實的有效性;調查報告的審核簽發:所有的程序都結束了,就只剩下審核了,讓做好的報告數據交給相關審核單位通過即可。

    3.2對于港口建設的技術方法

    列清單法:所有的建設都需要明確的目的,也應該明確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必須要列出方案的清單,才能夠使得方案正確,也同時使得方案簡單明了;文件資料審核:資料準備就緒,并不代表就能實際操作,因為那畢竟是理論的東西,所以要進行資料審核;現場的勘察:它要求收集當地港口建設的實際資料,環境保護的實施方案,方案的報告數據以及批復等的數據報告,同時也少不了明確的一些要求,緊接著也要得到些許的感性認識,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得出所要的目標準則;在環境監測方面也是多方面的,包含了以下五個重點:監測海水的質量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海水的污染是港口建設直接影響的內容,所以海水的PH、DO、SS等是必須監測的;海水的生物監測:由于港口的建設項目導致了海地面積的減少,從而也影響了生物多樣性的變化,因此要對海洋生物多樣性進行監測;海底淤泥的監測:由于港口的建設使得污染物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導致海水中有許多的污染物最后沉積在海底的淤泥中使得海洋底層突然嚴重受損,所以要對淤泥進行監測;公眾意見的調查:所有的一切準備工作實際實施都是為人類服務的,所以必須要通過人們自己的審核,要進行公眾意見的調查。

    結語:生態影響類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是以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調查為主的一項新工作,通過全文的分析我們了解到港口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的驗收調查研究有許多的問題,也找到了它的解決方法,可以很好的運用于實際。同時,我們也明確了它的步驟,條例清楚的進行研究,還提出了要掌握的技術方法等。對于港口建設需要注意的問題也有很多,它不是單純的一個港口建設,所以人們應該在計劃中充分考慮它的事項,并且結合本文中所講的問題方案進行考慮以及審核相關事宜,最后制定出完美方案,完成調查研究。

    參考文獻

    第4篇:海洋監測方案范文

    十一五初期,國家提出“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的方針,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目標是,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核電年發電量約占發電總量的4%。截至目前,我國投入商運13臺核電機組,開工建設28臺核電機組,17臺核電機組正在審評中。預計到2012年,我國運行和在建核電機組數量將超過法國、日本等國現有核電規模(50多個機組),成為世界核電大國;預計到2020年,我國核電機組數量將超過美國現有核電規模(104個機組),進入世界核電前兩名,運行和在建核電機組總容量將近1億千瓦。江蘇田灣核電站一期兩臺100萬千瓦機組2005年陸續投入運行,按照國際慣例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我省對核電廠監測實行企業和政府監督相平行的“雙軌制”。江蘇省輻射環境監測管理站制訂了《田灣核電站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方案》,定期對田灣核電站周圍陸地和海洋環境樣品的放射性水平進行監測。5年的監測結果表明,廠址周圍環境γ輻射水平、空氣環境介質、陸地環境介質、海洋環境介質和指示生物中各種放射性核素水平基本均在本底漲落范圍內。盡管如此,我站于2007—2010年期間,對田灣核電廠廢水排放口附近海域的海水進行了70余次采樣監測。分析表明,環境海水中氚濃度水平為0.46~41.7Bq/L,均值2.5Bq/L,與本底水平(0.76~0.91Bq/L)相比有明顯增高,并且呈上升趨勢。在對田灣核電廠液態流出物留樣復測中我們還發現,液態流出物在排放前的氚濃度水平最大達到1.6×105Bq/L,這個數值是環境海水中所測的氚最大濃度值的幾千倍。參照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2009年第1季度對秦山核電基地環境空氣中氚活度濃度監測結果[1],空氣中和降水中氚含量維持在高于核電廠運行前本底值和對照點的測量值。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2009年對大亞灣和嶺澳核電站液態流出物的留樣復測中,也檢測出少量的放射性核素110mAg、137Cs、60Co和58Co[1]。這都說明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核電廠周圍環境中放射性核素濃度水平的增高。一般而言,核電廠上報給政府和環保監管部門的報告均以放射性流出物月排放及累計量與國家批準年限值比較結果為考量指標,監管部門對其排放濃度、排放核素和排放波動情況均無法實施有效監督。因此,環保部門應當盡快建設放射性流出物實驗室,制定合理可行的監測方案,開展流出物監督性監測工作,為政府監督和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保障核電廠廠址周邊環境和公眾安全。

    1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

    1.1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職責要求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和標準中,僅有下列兩部涉及到環境保護部門對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的監督性監測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核動力廠等重要核設施實施監督性監測,并根據需要對其他核設施的流出物實施監測。•《環境核輻射監測規定》(GB12379—90)在第4.2條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環境保護管理部門要設立環境核輻射監測機構。第4.2.2條提出核電廠監督性環境監測由省級環境保護部門實施[2]。以上規定中沒有明確省級環境保護部門在對所在地核電廠流出物實施監督性監測的法律地位并缺乏對其工作細則的相應要求,更缺少環境保護部門對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實行監督性監測工作的相關要求。

    1.2核電廠流出物排放控制原則[3,4]我國現行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管理主要遵循國際上通用的可合理達到盡可能低條件下的公眾劑量約束管理,同時輔以明確的年排放總量管理要求,對于排放濃度的管理則是間接的,可操作性相對較差。對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控制,主要采取以下三重控制:•個人劑量約束:每座核電廠向環境釋放的放射性物質對公眾中任何個人(成人)造成的有效劑量,每年應小于0.25mSv。•對每座壓水堆型核電廠規定了放射性流出物的年排放量控制值:對于液體放射性流出物,氚的年排放量控制值為1.5×1014Bq(4×103Ci),除氚外其余核素的年排放量控制值為7.5×1011Bq(20Ci)。•放射性流出物濃度的排放管理限值以下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的水平。

    1.3核電廠流出物排放相關標準目前我國有以下標準中的相關規定可供參考:•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5]8.6規定,向環境排放放射性物質時,應保證排放不超過審管部門認可的排放限值,包括排放總量限值和濃度限值;在運行期間,應使所有放射性物質的排放量保持在排放管理限值以下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的水平[6]。•GB6249—2011《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6]第6.6條規定,核動力廠的年排放總量應按季度和月控制,每個季度的排放總量不應超過所批準的年排放總量的1/2,每個月的排放總量不應超過所批準的年排放總量的1/5。若超過,則必須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GB6249—2011《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和GB14587—2011《核電廠放射性液態流出物排放技術要求》均規定,對于濱海廠址,槽式排放出口處的放射性流出物中除氚和碳-14外其他放射性核素濃度不應超過1000Bq/L;對于內陸廠址,槽式排放出口處的放射性流出物中除氚和碳-14外其他放射性核素濃度不應超過100Bq/L,并保證排放口下游1km處受納水體中總β放射性不超過1Bq/L,氚濃度不超過100Bq/L。如果濃度超過上述規定,營運單位在排放前必須得到審管部門的批準。•GB3097—1997《海水水質標準》[7]中對海水中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濃度作了規定,包括60Co、90Sr、106Ru、134Cs和137Cs,具體列于表1。

    1.4我國核電廠流出物排放控制要求從我國現行法規要求來看,對流出物排放控制大致是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劑量控制和法國的排放總量控制[8]內容相結合,缺少美國那樣的排放濃度控制值[8]。田灣核電廠批準的1、2號機組最大年排放量列于表2。2006—2010年上半年期間,田灣核電站氣態流出物的年實際排放量/年限值范圍為0.017%~0.26%,液態流出物中氚年實際排放量/年限值范圍為3.6%~40.6%,除氚外核素的年實際排放量/年限值范圍為0.6%~1.9%,均低于國家對其放射性流出物年排放量控制值。國內各個核電廠對排放濃度的控制要求更多的是根據其自身的情況而定。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制定的排放內部控制標準:正常運行期間為500Bq/L;大修期間為l000Bq/L。秦山核電一期和二期的排放控制標準長期執行370Bq/L,后來從廢物最小化出發,經原國家環保總局審批后調整為3700Bq/L。田灣核電廠按俄羅斯原設計的排放控制標準為20Bq/L,在首次裝料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審評時,從廢物最小化考慮將除氚外放射性核素濃度排放控制標準改為200Bq/L,氚活度濃度控制值為8×106Bq/L。

    2國內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監測現狀目前國內已運行的核電廠反應堆堆型主要為壓水堆,另有兩座重水堆。壓水堆核電廠在運行期間對放射性流出物的監測類別主要分氣載流出物和液態流出物兩類。針對氣載流出物的監測,監測項目又分惰性氣體、131I、氣溶膠、氚和14C,由于惰性氣體(如88Kr、135Xe、41Ar等)和鹵素(131I)的半衰期都極短(幾~幾十小時),測量方式只能采用在線連續監測(見表3)。液態流出物主要監測對象是核電廠貯存槽和排放口(見表4)。環境主管部門對國內已建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的監督性監測方案列于表5。通過表3、表4可以看出,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中規定了壓水堆核電廠流出物的監測內容,但測量方式或頻次均未細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標準規范的可操作性。通過表5可以看出,由于目前沒有相應的法規、標準規范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的監督性監測方式和內容,江蘇、廣東和浙江省環境主管部門對核電廠的放射性流出物的監測點位、樣品數目、分析核素、測量方式和監測頻次上都有所不同。

    3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監督性監測工作的建議

    3.1制訂放射性流出物監督性監測技術導則針對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的監測,我國只有一個規定———《核設施流出物監測的一般規定》[10],尚未出臺專門針對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監督性監測的技術導則規范,以明確環境保護部門在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監督性監測工作中地位、職責和監測細則。目前存在以下問題:•對核電廠流出物監督性監測工作實施細則的不統一。在已建核電站的省份,目前開展的核電廠流出物監督性監測工作采用的主要形式為抽測和復測,抽測和復測的樣品由核電站提供。但從測量頻次上看,有的省份環境主管部門按照月度或者季度采樣分析,有的則按照半年進行采樣分析;從液態流出物的監測點位上看,有的選擇為總排放口/機組,有的選取排放槽/機組;從監測項目上看,有的省份對液態流出物測量項目為氚和鍶-90,有的則為氚和γ核素。•對核電廠流出物的監督性監測對象沒有明確要求。現行有效的標準規范未規定對液態流出物的監督性監測抽查頻次,不管是從時間周期或是按照核電廠的排放頻次,都沒有明確要求,并且監測對象也沒有針對特定核電廠的各種排放槽或總排放口進行具體說明。核電廠液態流出物的排放量較大,盡管都是實行槽式排放,但不同核電廠設計的廢液排放槽的類型和個數也不一致,并且排放槽的設計容量的不同也造成核電廠液態流物的排放頻次顯著差異(見表6)。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如何選擇適宜的監測周期進行取樣監測,既使得監督性監測具有代表性,又要保證監督性監測工作的有序開展,這都需要斟酌統一。•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在線監管工作存在缺陷。在核電廠進行環評審批,建設運行前沒有在排放口為環保主管部門預留相應的在線連續監測哨點,同時國家相應的標準規范中尚未明確環保主管部門對核電廠流出物排放實行在線連續監測的必要性,更沒對這套針對監管部門使用的在線監控系統的建設和使用提出相應要求(是和核電廠共用異或獨立的在線連續監測系統)。不管是核電廠已建成的流出物在線監測系統接受地方政府的實時監管,還是地方政府在核電廠獨立建設流出物在線監測系統,都應該明確下來,保證對核電廠流出物的有效監管。目前,在已建核電廠的省份,有的省級環保監管部門只能依靠核電廠營運單位在排放口設置的實時監測系統對流出物監測數據進行簡單瀏覽而無法實現在線連續監控,有的在這方面的監管甚至仍是空白。因此,環境主管部門對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的監督性監測工作的任務應該明確下來。表7給出了對氣態流出物和液態流出物監督性監測工作內容和監測方式的一些初步的建議。

    3.2省級環保部門建設放射性流出物實驗室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存在排放量大,衰減時間短,活度較高等特點,這就造成了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監測工作具有分析樣品量大、采樣到監測周期短、放射性水平較環境級實驗室高等特點。因此,省級環境保護部門需要在核電廠所在地就近建設放射性流出物監測實驗室,配備專業人員和專用大型分析儀器,保證流出物監測分析工作的高效及時、準確有序,保障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的安全排放。3.3建立環境海水連續監測體系目前,我國對核電廠進行輻射環境監測的環境主管部門主要是江蘇站、浙江站和廣東站。多年來海水監測數據反映了海水中氚濃度水平數據波動較大,數據異常偏高情況的最主要原因是海水采樣時間與核電廠廢水排放時間間隔短,同時還存在采樣點位、天氣以及海水漲潮落末等環境氣候諸多因素的影響,如何選擇合適的監測點位和采樣時間也是流出物監測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核電廠正常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環境本底某些放射性核素的增高,而我國沿海已運行、在建、規劃多個核電廠址,目前尚未開展海洋環境放射性連續監測工作,而國際上很多建設核電廠的國家均建有海洋連續監測哨點[11]監控核電廠周圍海洋放射性水平變化。建議在海洋中設定固定連續監測哨點,建設海洋環境放射性連續監測網絡,掌握核電廠周圍海洋環境放射性水平變化情況,同時為核電廠運行前本底調查,海洋環境放射性調查或退役調查工作做好數據積累。

    第5篇:海洋監測方案范文

    文中闡述了在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中,加強海洋環境監測的全過程質量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介紹了海洋環境監測工作常見的質量控制技術以及對監測數據審核的合理性分析方法,為環境管理和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控制;質控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work, strengthening the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necessity, mainly introduced the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work common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he monitoring data of the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audit method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o provide powerful guarante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Control method

    中圖分類號:O21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前言

    海洋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是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采用合適的、必要的質量控制方法是保證數據質量的主要措施之一。質量控制主要是為了達到監測質量要求所采取的技術和活動,是監/檢測全過程的控制方法,是質量保證工作的一部分。從合同評審、站位布設、方案制定、現場環境監測、樣品的采集、樣品前處理、樣品檢測分析、數據審核、環境影響評價、檢測報告的編制各環節,質量控制工作都要貫穿其中。依據ISO/IEC l7025: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國認實函[ 2006]141號)等的要求,積極開展海洋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工作,全面提高監/檢測人員的質量意識和業務水平,強化現場樣品的采集、保存、運輸及實驗室分析檢測和數據處理、審核的全過程質量控制,確保監/檢測結果真實、準確、可靠。因此,加強海洋環境監測的全過程質量控制管理,要從提高全員的質量意識開始,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完善全過程的質量保證工作,加強質控工作力度等方面入手,才能確保監/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環境規劃、環境管理、污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2 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監/檢測工作的質量保證,依托于科學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以質量體系文件(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和質量記錄)的形式,對各個監/檢測環節、各個檢測部門,對實驗的條件和環境,對管理者和每個檢測人員的職責和行為進行規范。監/檢測的質量管理,說到底就是監/檢測質量體系的建立、持續改進和有效運行。因此,環境監/檢測機構可以依據《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建立適合本單位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在包括監測方案制定、樣品采集、原始記錄、分析測試、數據處理、報告編寫等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體系文件規定要求開展工作,并進行管理體系的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結合實際工作和質量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對質量體系文件及時進行修訂和補充,健全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保證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有效運行。

    3 監/檢測過程質量控制

    環境監/檢測的全過程涉及到監測機構的每個工作崗位,從供應品采購到管理,從合同評審到現場采樣工作,從實驗室分析到數據質量的綜合評價,使每位員工認識到所在崗位的工作質量要求,做到實時、實事質量控制。我們在海洋環境監測過程中通常所采用的質控方法包括:

    3.1 現場空白樣

    現場空白是指在采樣現場以人工海水作為樣品,按照監測項目的采樣方法和要求,與樣品相同條件下裝瓶、保存、運輸,直至實驗室分析。通過將現場空白與實驗室空白測定結果進行比較,掌握采樣過程和環境條件對樣品質量影響的狀況。

    3.2 平行樣

    采樣時由監測人員在質控站位采集平行樣帶回實驗室,除做平行樣分析外,由質控人員抽取部分平行樣進行密碼編號,分布在樣品中。檢測完畢后解密,平行樣測試結果符合《海洋監測規范》(GB 17378.2-2007)中相應的容許限即為合格。若合格率較低,則需要進行復查甚至重新取樣。通過平行樣的測試可以對該批樣品測定結果的精密度進行質量控制。

    3.3 現場空白加標樣

    現場空白加標樣是將實驗室配制的一定濃度的被測物質的標準溶液,加入到已知體積的人工海水中。然后按樣品要求進行處理,送實驗室分析。將測定結果與現場空白樣對比,掌握環境條件對標準溶液的影響狀況。

    3.4 現場加標樣

    現場加標樣是取一組現場平行樣,將實驗室配制的一定濃度的被測物質的標準溶液,加入到其中一份已知體積的水樣中,另一份不加標。然后按樣品要求進行處理,送實驗室分析。將測定結果與實驗室加標樣對比,掌握測定對象在采樣、貯存和運輸過程中的變化狀況。

    3.5 實驗室空白樣

    以人工海水做為樣品,按照監測項目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掌握實驗室分析過程對樣品質量影響的狀況。

    3.6 實驗室加標樣

    取一組實驗室平行樣,將配制一定濃度的被測物質的標準溶液,加入到其中一份已知體積的水樣中,另一份不加標,進行實驗室分析。掌握測定對象在分析過程中的變化狀況。

    4 監測結果的質量控制

    在對監測數據的質量控制過程中,我們除了要對監測項目、方法、儀器設備、環境條件等進行審核,還要對質控數據和監測數據計算正確性進行審核,重點要對數據的合理性進行審核。

    4.1 與執行標準相比較

    海洋環境監測項目均有明確的環境質量標準,監測所得的數據一般也在標準范圍內,當監測數據超過執行標準數倍甚至更多時,應列為可疑數值,查找原因。如某養殖區水質要求為二類水質要求,當監測數據表明該養殖區水質達到四類或劣四類,這時,我們一定要查找原因看是否有別的污染源或實驗過程是否有失誤造成等。

    4.2 與歷史數據相比較

    對監測數據進行合理性分析,首先要了解采樣站點往年的監測結果范圍,特別是常規監測工作,一般是定期連續的,已積累了幾年或多年的數據。我們進行合理性分析時,針對同水期、同一站位的數據,如個別項目測值變化較大,如原為一類水質變為四類,則需將該值列為可疑數值,對其進行合理性分析,查找原因。

    4.3 同斷面間相比較

    一般情況下,同一監測斷面相鄰站位的監測結果相差不大,同一測點連續幾天的監測結果也應相近,當變化較大時,如左為一類水、中為三類水是不正常的,應查找原因,找出異常值。首先要了解是否有新的污染源介入,其次是采樣全過程有無異常,包括采樣是否規范、采樣的容器是否達到要求,樣品固定是否出差錯。再次是了解實驗室分析是否出問題,如是否及時分析,顯示劑保存時間是否過期等。

    4.4 監測項目間的相關性比較

    環境要素是相互影響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監測項目的監測數據往往存在一種固定關系。如無機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氨氮)

    5 結語

    由于海洋環境監測有其特殊性,尤其是采樣、分樣、樣品貯存過程中存在著多種隨機因素,實施海洋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存在多方面的困難。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海洋環境監測質量,加強質量控制技術的學習,強化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制定和完善質量監督與管理機制,加強日常工作的質量監督與管理,不斷提高海洋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數據審核的質量,確保監測數據準確、可靠,更好地為環境管理和環境科學研究服務。

    參考文獻:

    1 陳群英。淺談環境監測數據審核。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1):117~120

    2 陳東,任松.淺談海洋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的有效開展.化學分析計量,2006,15(1):47~49

    3 曹宇峰,吳昊.淺議海洋環境監測中的內部質量控制.海洋技術,2006,25(2),121~

    4 國家海洋局《海洋監測質量保證手冊》委員會.海洋監測質量保證手冊[z].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5 GB17378.2-2007 海洋監測規范第二部分:數據處理與分析質量控制

    第6篇:海洋監測方案范文

    1.1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的水平不斷的提高,相關的環境部門在環境監測方面也將計算機技術應用的越來越廣泛,對于空氣質量、土壤環境、水體環境、放射物、固體廢棄物等環境的監測工作中便充分地應用了計算機技術,這樣一來就使得復雜的監測工作變得簡單起來;不僅如此,我國已經建成了較為完整的環境監測網絡系統,因此可以方便的解決復雜而又艱巨的監測任務。

    1.2使用技術越來越先進

    我國的相關部門已經將網絡技術、管理軟件以及地理資訊等技術綜合的應用于環境監測工作當中,這些先進的技術使得監測工作能夠有效、精準的進行;不僅如此,相關的環境部門還利用了精確定位以及影像資料等遙感技術,保證了檢測部門能夠獲得準確的圖像資料和數據信息,全球范圍內的定位系統則能夠為檢測部門提供最新的海洋和陸地環境的相關信息,減輕了工作人員工作時的負擔。

    2計算機技術的具體作用

    監測部門通過使用計算機技術對相關的環境數據進行第一階段的監測,然后對具體的環境進行模擬與分析,并將相關的環境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將這些整理好了的信息提供給主要的監測工作人員,讓管理人員對有毒、有害的物質怎樣進行處理作出恰當的決策,并且對相關的技術風險、環境影響因素以及替代方案的選擇作出正確的規劃和決策,使其能夠最充分的保護相關部門的利益。

    3如何提高環境監測部門工作的質量

    提高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質量,不僅能夠為相關環境的保護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提高對環境進行評價的準確性,同時還能夠加強對于污染物的監察與控制,能夠保證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正常進行,并且還能夠推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的順利進行。因此,要想提高我國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質量,不僅要充分的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檢測部門的日常工作當中,同時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3.1提高監測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

    在進行實際的監測工作時,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是影響工作質量的最關鍵因素,只有正確的操作才能夠保證確保監測工作的準確性,也才能保證環境監測的可靠性。我國的相關監測部門要加大對于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培訓,要將工作人員的知識進行及時的更新,使他們能夠掌握新的專業知識,并且能夠對新的計算機技術進行的了解和掌握,這樣就能夠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真實性,并且還能夠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整體水平和效率。

    3.2增加監測部門對于監測工作的資金使用

    相關的環境監測部門要想進一步的將監測的范圍擴大,并且提高監測工作的準確性的話,就需要進一步的加大自身的資金投入,在第一時間內將所使用的技術和設備進行相應的更新,學習國外先進的對于環境監測所使用的方法,以此來將我國在環境監測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不斷的提高,促進其更好地為環境監測的工作進行服務。

    3.3加強監測部門對于工作的管理

    環境監測部門要加強對于相關工作的管理,要將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和相關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進行等價掛鉤,同時還要能夠執行相對應的獎賞和懲罰工作,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以及工作責任心;并且還要將管理工作進行改善,從根本上提高監測工作的質量,使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4結語

    第7篇:海洋監測方案范文

    【關鍵詞】 GPS 靜態測量 變形監測

    在廣州市南沙港區一期碼頭的變形監測項目中,由于測區位于珠江三角洲地理幾何中心、廣佛經濟圈和珠三角西翼城市通向海洋的必由之路,項目碼頭作業區日夜不息,車水馬龍,極其繁忙,且變形監測點都分布于能及時反映碼頭變化的碼頭邊沿上,這就限定了測量人員不能長時間處于正在作業的吊機之下。如果采用傳統的測量方法,那么只能布設支導線或閉合導線的形式,不但網的幾何圖形強度差,而且其測量精度也難以保證。采用GPS技術建立基準網,可以改善基準網的幾何圖形,提高測量精度。但又由于現場條件的限制,無法利用GPS技術對所有的監測點進行監測。于是在本項目采用GPS技術+全站儀的監測方案,也就是使用GPS技術建立平面控制網,采用全站儀通過交會法或極坐標法對監測點進行監測。

    1 GPS的靜態相對定位原理概述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以GPS衛星至用戶接收機天線之間的距離為觀測量,根據已知的衛星瞬時坐標,利用空間距離后方交會,確定用戶接收機天線所對應的觀測站的位置。GPS靜態定位指接收機在定位過程中位置靜止不動。具體就是若干臺GPS接收機跟蹤GPS衛星信號所得的值,通過求差的方法,得出各觀測站間的坐標差(即基線向量)。然后根據已知點坐標和觀測站間的坐標差求得其他各測站點的坐標。靜態相對定位過程中可以消除或大幅度削弱誤差(如衛星鐘差、衛星星歷誤差、電離層誤差、電離層延遲、對流層誤差等)。靜態相對定位由于觀測時間長,各種誤差消除得比較充分,因而定位精度高。這種定位方式被廣泛應用于:建立和維持各種參考框架,測定板塊運動、地殼形變,布設各級控制網及進行高精度的工程測量。

    2 在項目中使用GPS靜態測量技術

    2.1 GPS基準網的布設與測量

    根據南沙港區一期碼頭變形監測項目的需要和實際地形、通視條件和交通狀況,本次項目我們按照GPS測量精度的E級來測量。E級主要技術參數如表1所示。

    由于項目監測點的沉降變化采用水準測量的方法,所以我們只要測得監測點的平面坐標即可,那么就要求至少需要兩個穩定的基準點平面坐標,于是我們選擇了新龍橋一側高坡上0903控制點(X:2504554.5090,Y:465084.5950)和碼頭側門外水閘旁N8控制點(X:2506614.4758,Y:465488.9605)。這兩個點遠離碼頭變形區域,保存良好,地質穩定。經檢驗,適合用于本次項目的基準點,其中B-8、B-9、1-6、1-7、1-10、1-12、1-16為工作基點,其基準網如圖1所示。

    本項目采用6臺GPS接收機同步采用靜態相對定位方式進行觀測,數據采樣率為15s,觀測時間長度為60min至90min,觀測衛星數6至10顆,共觀測了24條基線,其中最短為269m,最長的基線為2887m,各點保持對天空通視。現場操作流程嚴格按照《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進行。

    2.2 施測過程中采取的技術措施

    (1)本次GPS網測量共聯測0903和N8這兩個已知控制點,這兩點相距較遠,精度不一樣,測設時間較久,所以要適時對它們進行可靠性檢驗。在實際作業中,采用坐標較差法對已知點進行檢驗。(2)測量過程中,由于碼頭吊機和船只的影響,個別點的觀測條件不佳或者GDOP接近6以及同步邊較長時,適當延長觀測時間,當GDOP起伏變化較大時,停止記錄數據,待到較為平穩時再進行觀測,保證基線向量精度。(3)測量結束后,對數據進行質量檢驗,繪制基線網觀測圖,及時計算異步環、同步環的閉合差,用以檢驗外業數據的可靠性。對于出現的閉合差超限等問題及時找出原因,必要時予以重測,保證網的整體質量。

    2.3 GPS基準網的數據處理及平差解算

    因儀器類型不一致,本次基準網觀測數據使用儀器隨機軟件下載后統一轉換為RINEX數據文件,轉換過的數據無任何丟失情況。通過使用天寶公司TTC軟件對數據進行解算,先輸入測站信息,設置好參數,然后進行基線解算,基線解算時首先對周跳進行修復,對周跳難以修復的按歷元進行必要的剔除,剔除率不大5%,直至所有環通過驗證,然后生成基線解文件。然后使用科傻平差軟件對生成的基線解文件進行三維平差和二維平差得到該基準網相關點的坐標。有關E級GPS基準網點位精度如表2所示,取2倍點位中誤差作為限差,表中x、y各方向中誤差(dx、dy)均未超過12/mm的限差,工作基點點位中誤差(dp)也滿足規范要求。

    3 基準網的復測檢查

    南沙港區一期碼頭變形監測項目分為四期,因此,為了保證基準網的穩定性,對基準網進行了復測。復測方法和前次測量一致,測量結果均以0903和N8為已知點控制點進行平差計算,表3對兩次測量平差結果進行了統計。

    根據表3所列結果得知,各工作基點觀測值互差均小于12/mm,完全滿足三級變形監測的精度要求。

    4 結語

    GPS技術應用于變形監測具有速度快、精度高、不受氣候和通視條件種種因素的限制的優點,另外,GPS自動觀測能夠大大節省人力物力,使得變形監測更加自動化。全球定位系統(GPS)在變形監測中的應用對彌補傳統的變形監測方法的缺陷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上述實例,在碼頭變形監測中運用GPS技術建立基準網結合傳統的全站儀測量方式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其精度完全滿足三級變形監測的要求。在碼頭變形監測中運用此方法,還需注意在建立基準網時,工作基點位置不僅需要考慮GPS規范的有關技術要求,而且應考慮后續全站儀測量時,工作基點至少應與一個其他工作基點保持通視,以便在測量變形點時進行角度和距離校核。

    該碼頭變形監測采用GPS靜態測量方法進行布設基準網,摒除了傳統測量的觀測方法的復雜、數據分析處理麻煩、受外界因素干擾大的缺點,大大減少了測量人員的工作量、工作時間和技術力量的投入。通過使用基準網數據對碼頭變形監測進行了全面的測量,得到的變形數據,最終為碼頭公司運營和管理提供了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葛琴,何水娥.GPS靜態定位技術在平面控制測量中的應用.安徽地質,2012.3.

    第8篇:海洋監測方案范文

    關鍵詞:核電廠 本底調查 質量保證

    中圖分類號:TM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a)-0122-01

    按照GB6249-2011《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要求:在核動力廠廠址首臺機組首次裝料前,營運單位必須完成環境本底輻射水平的調查,至少應獲得最近兩年的調查數據。核電廠周圍環境輻射本底調查是申請裝料許可證階段的保障條件之一,因此,本底調查過程中的質量保證尤為重要。

    1 本底調查的目的、調查內容和調查范圍

    1.1 本底調查的目的

    調查目的:(1)獲得核電廠運行前環境中輻射水平和周圍介質放射性水平,為評價核電廠在正常運行期間、事故及事故后對周圍環境影響提供充分的本底數據;(2)獲得運行前環境中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分布,確定生物指示品種,為制定核電廠運行或事故期間環境監測方案及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依據。

    1.2 本底調查的內容和范圍

    1.2.1 調查內容

    (1)環境γ輻射水平:陸地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和累積劑量。(2)主要環境介質放射性核素濃度:監測環境介質包括陸地環境介質(大氣、水、底泥、土壤、陸生動植物)、海洋環境介質(海水、海洋沉積物、海洋生物樣品)。(3)收集廠址周圍的放射性歷史數據:現有的輻射或放射源應用情況。

    1.2.2 調查范圍

    (1)陸地環境γ輻射:以核島廠房為中心,半徑50 km;(2)陸地環境介質:以核島廠房為中心,半徑20~30 km(稻米取50 km);(3)大氣:氣溶膠、大氣沉降物、空氣中的H-3和C-14;(4)水:地表水、地下水、降水、飲用水;(5)底泥:河/塘底泥;(6)土壤:陸地表層土;(7)陸生動植物;(8)海洋環境介質:以核電廠總排放口為中心,半徑10 km海域;(9)海水;(10)海洋沉積物;(11)海洋生物樣品。

    2 本底調查的質量保證

    2.1 質量保證的重要性

    為獲得完整、正確、可靠的環境本底數據,質量保證須貫穿于環境本底調查工作的整個過程。本底調查由具備資質的環境放射性監測單位承擔,調查單位需建立嚴密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并使其持續、有效運轉。

    2.2 質量保證大綱

    為了編制本底調查工作高質量、按計劃的完成,項目承擔單位編制了《昌江核電廠申請裝料許可證階段環境放射性本底調查質量保證大綱》,大綱規定了調查監測中的質量保證措施,明確了有關人員的責權,對資源的配置做出來規定,以確保監測結果的有效性。

    2.3 組織機構

    項目承擔方成立了本底調查項目組,由主管領導親自負責項目的質量保證,指定項目負責人,組成了項目質保組、現場工作組、實驗室工作組等。項目負責人和質保負責人均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他工作人員均經過質保和專業技術培訓,持證上崗。

    2.4 質量控制措施

    2.4.1 物項控制

    物項控制包括樣品的控制、儀器設備的控制、化學試劑的控制、裝卸、儲存和運輸的控制,本文重點闡述樣品的控制,這是本底調查源頭的工作。

    采樣人員對在選定的采樣地點所采集的樣品按照樣品編碼規定進行標識,要及時真實填寫采樣記錄表和樣品標簽,并簽名。樣品標簽應字跡清楚,不得涂改,不得與樣品分開。

    采集的樣品應分類進行簡單處理,防止樣品變質、污染、被容器吸附等。

    樣品從采樣點送到實驗室過程中采樣人員輕拿輕放,防止標識的脫落、樣品破裂、玷污和變質。

    樣品運輸前應認真填寫樣品清單、清點樣品、檢查包裝是否符合要求。

    樣品送達實驗室后,接收樣品人員和送樣人員清點樣品,并簽字。

    接收樣品人員將接收的樣品放于樣品室內,避免暴曬,同時防止擠壓、刺破樣品袋。

    分析人員應對樣品分析的中間過程進行唯一性標識,防止樣品間混淆。

    2.4.2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主要包括現場采樣和監測過程控制、實驗室分析測量過程控制、數據處理過程控制、階段報告、工作總結報告和質量保證總結報告的評審等,本文側重于介紹實驗室分析測量過程控制,這是分析數據的來源。

    (1)實驗室分析測量儀器。

    應根據國家檢定規程對測量儀器進行檢定。當測量系統發生某些可能影響工作參數的改變,做了某些調整或長期閑置后,必須進行檢定。

    對于α/β測量儀、γ譜儀和液閃計數器等低水平放射性測量儀器,每年要進行一次x2檢驗,以檢查器本底計數或長壽命檢驗源的計數是否滿足泊松分布;每季度測量一次本底和探測效率或檢驗源的計數率,繪制本底和效率質控圖。

    (2)放化分析過程控制。

    樣品的預處理和分析測量方法應采用國標、行標或技術規范的方法。任何操作人員不得擅自修改常規采用的方法或程序。分析過程中應分析測量土壤、底泥、海洋沉積物、地表水、飲用水、地下水和生物樣品的平行樣品。平行樣品的分析數應占分析測量總樣品數的10%~20%。樣品平行測定所得相對偏差不得大于標準分析方法規定的相對偏差的3倍。平行雙樣總的合格率要求達到≥90%。

    (3)實驗室間的質量控制。

    為了檢查實驗室是否存在系統誤差,可不定期參加國內外組織的實驗室測量比對,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必要的改正措施。

    2.4.3 糾正措施

    項目組發現的不合格,應及時采取糾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并制定糾正措施,防止再次發生。

    2.4.4 記錄控制

    質量記錄是證實項目實施質量保證大綱有效性的證據,也是追溯產品質量的依據。質量記錄必須內容完整、字跡清晰。記錄的貯存保管必須便于檢索和存取。必須對記錄、有關實驗測量和樣品保存時間做出規定,建立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兩類記錄。原始數據的保存期須執行和滿足核電要求,中間處理結果要規定保存期。

    2.5 監查

    監查是驗證質量保證大綱實施及其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項目單位按計劃進行內部監查,同時,項目組還接受甲方組織的外部監查。監查計劃如下:

    (1)現場工作開展第三個月和第二年度開始時進行現場取樣檢查。

    (2)實驗室初期條件準備結束,調查工作第一季度結束和中期報告審評時進行實驗室檢查。

    另外還視情況安排不定期監查。對在監查中發現的不符合項,由被監查方認可,并采取糾正措施。

    3 結語

    昌江核電廠環境輻射本底調查的按期實施及順利推進,有效獲取了核電廠裝料運行前廠址輻射環境的背景數據資料,為申請取得裝料許可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保障,同時也說明了本底調查過程中質量保證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HAF003-1991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S].

    第9篇:海洋監測方案范文

    【關鍵詞】變化檢測;矢量;疊加

    0 引言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遙感衛星相繼運行,多時態遙感數據不斷積累,多時相遙感影像變化檢測已經在土地利用、環境監測等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遙感影像變化檢測技術正處于結合人工解譯和計算機自動發現的階段。

    1 特征庫設計與建立

    建立多源特征庫以輔助實現影像變化檢測。該特征庫主要包括感興趣區域類別特征,感興趣區域變化信息數據庫,感興趣區域圖斑特征,光譜特征,紋理特征以及指數特征。

    (1)感興趣區域類別特征――通過分類體系來表達。將已建立的分類體系存放在特征庫中,采用分類后比較進行變化檢測時,調用特征庫中的分類體系,方便快捷的進行遙感影像的分類,提高變化檢測效率。

    (2)感興趣區域變化信息數據庫――通過影像類別及其類別信息來表達。采用比較后分類的方案進行變化檢測時,手繪變化圖斑進行圖斑地類判別,調用特征庫中已存放的感興趣區域變化信息數據庫,方便快捷的進行前后時相變化圖斑地類劃分,提高變化檢測效率。

    (3)感興趣區域圖斑特征――感興趣區域分類庫,通過感興趣區域表達。將比較后分類及分類后比較兩種方法產生的不同地類變化圖斑矢量層保存在特征庫中,供用戶查詢不同區域地類變化信息。

    (4)光譜特征――針對每一類別的光譜信息,統計每一類別地物的均值與方差等。光譜特征可用于影像信息提取,影像分類等方面。

    (5)紋理特征――針對每一類別的紋理,利用共生矩陣計算紋理信息。

    (6)指數特征――植被指數、水體指數等。指數特征應用廣泛,是進行圖像分割,影像信息提取等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將指數特征入庫管理,將大大提升遙感影像處理的效率。

    該特征庫主要實現三方面功能:一是,存放已建立分類體系與樣本圖斑,供變化檢測導入使用。二是,存儲變化地類矢量圖層。三是,采取分類建立索引的方法,解決了查找速度慢的問題。可通過行政地名、行政境界、圖層數據編碼等方式進行快速定位搜索變化圖斑,提高了數據庫管理的效率。

    2 變化檢測流程設計

    遙感影像變化檢測由影像幾何配準、輻射校正、變化信息提取及后處理等幾大部分構成。本文采用自動一體化流程,實現計算機對同一地域多時相遙感圖像的分析和比較,得出變化數量及類型,為決策者提供必要的參考信息。

    2.1 數據輸入

    在以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為主要數據源的基礎上,結合氣象衛星、海洋衛星、資源衛星等數據。

    2.2 變化影像產生

    不同時相影像通過基于直方圖曲率的CVA變化檢測方法得到變化掩膜,將掩膜影像與原影像進行疊加,利用MaskFilter濾波,得到變化影像。

    基于直方圖曲率的CVA分析法主要思路包括三個方面:

    1)在已知的變化強度特征基礎上,以兩期影像每個像元的相關系數作為一個新的特征,采用兩個特征來判斷最佳閾值;

    2)對變化強度圖和相關系數圖的直方圖進行數值分析,計算直方圖的曲率,從而確定初始分割閾值的上下限范圍,在閾值上下限內計算Kappa系數,選取Kappa系數最大的變化強度值為最佳分割閥值,對變化強度圖進行二值化分割,確定變化范圍;

    3)在發生交化的區城內,提取分類信息。

    2.3 掩膜后處理

    計算相應的錯判誤差,漏判誤差,檢測精度,總體精度,以及Kappa系數等精度評價指標。

    2.4 變化檢測

    文采用分類后比較的方法,首先導入特征庫中的感興趣區域類別特征,即分類體系,利用已存放的各地類圖斑,采用極大似然分類方法進行變化影像的分類處理。優化分類圖斑邊界。對各前后時相分類影像分層矢量化文件進行矢量疊置分析,得到不同地類變化矢量圖層,系統將自動保存變化地類矢量圖層,即感興趣區域圖斑特征到特征庫中。

    3 結論

    本文研究遙感影像變化檢測方法研究以環境衛星數據為基本數據源,實現了圖像預處理、變化信息提取及后處理等一體化的技術流程,可以高效的進行變化信息的檢測;特征庫中的感興趣區域類別特征可以輔助進行變化檢測,其它特征具有實時查詢、更新變化圖斑數據庫的功能;但是,基于地物的高強度變化,變化信息檢測算法框架有待進一步細化與改進,使其達到更高的精度,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孫家.遙感原理與應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4):115-116.

    [2]湯國安,張有順,等.遙感數字圖像處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270-271.

    [3]趙英時.遙感應用分析原理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影院域名| 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美女|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成人一区ftp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色戒|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色戒|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美国特级成人毛片|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