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部校長述職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各位領導:下午好!
作為小學部教導處工作的領頭人,我首先感謝各位領導 和全體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我慶幸跟教導處這班人在一起,我們踏實工作、認真負責。我們人人都能獨當一面天,個個都是工作狂。L主任做工作思路清、方法活;小蕊業務精、效率高,是市里學籍管理的專家;小娟踏實耐心、調度能力強,再多的代課任務都自己一一安排;小花任勞任怨,除了圖書室工作,還做好了閱讀課、對子課、鋼筆字、粉筆字等常規檢查。工作成績是教導處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工作的不足是我的責任。
趁此機會,秀秀教導處工作、曬曬我自己:
一年來,我盡職盡責,推功攔過,秉持"有事馬上做",做到了執行制度不走樣、陽光操作各考核。
上半年:積極的支教工作
支教工作喜悅與感動并存、歷練與收獲共舞。我首先轉換角色,撲下身子,扎根灘區,以先進的理念為支撐,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贏得了領導、師生、家長的一致贊譽。我主持的課題順利結題,指導的兩項課題在縣局立項,聽評課40余節,榮獲了市名師、省名師,支教優秀,做示范課、專題講座各2次。支教豐富了我人生閱歷,因為我踏實工作了,積極學習了,傾心奉獻了。
下半年:平實的管理 扎實的教學工作
一、師德師風工作
"開展了學習張偉踐行焦裕祿精神"師德主題活動,首先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先進事跡,寫了心得,舉行了師德論壇,推薦了李愛允參加市師德論壇。組織簽訂了《師德責任書》、學習了《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我們牽頭迎接了"市師德主題教育活動"檢查,我校榮獲了這次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二、教學常規管理工作
本學期大課間活動召開了4次專題會,調整了學生上下樓、進退場順序,感謝D主任、F主任的專業指導。迎接了市領導的檢閱指導、兄弟學校的參觀學習。大課間是我校迎檢的必檢項目,這得益于各位組長的傾情奉獻和班主任的無私付出。
三、其他工作
2. 做好了各項迎檢工作
本學期共迎檢6次,這學期教導處迎檢工作尤為困難,要彌補前面的檔案資料的不足,我們加班加點,付出幾何倍數的時間與精力,做好了各項檔案資料的搜集、補充、整理、完善。僅最后一次迎檢,W主任搬來C校長要求我們檔案瘦身,在瘦身二分之一的情況下,教導處檔案還占據全校總數的近二分之一,確保了教導處工作在各項迎檢中為學校爭得了足夠的認可與榮譽。
3.做好了招生、學籍管理、監考等工作。
四、做好了三(5)班的教學工作
我本學期擔任三(5)班數學、地方課程、勞技、健教四門課程,周課時數11.5節。我做好了一個純粹數學老師的所有工作,學生在傾聽、思考、表達、質疑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營造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打造了扎實、平實的數學課堂特色。我被濮陽市電視報"名師風采"欄目以"SLC: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為題進行了報道。
建議
我校抓學生養成教育切入點非常好,希望課題雖已結題、學生繼續受益,建議把學生養成教育做實、做強、做成我們的品牌。
自身優勢與不足
我的優勢同時也是我的不足:我為人正直,也是說話直接;我處事公道,也是方法簡單;我執行力強,也是冷血黑面;我責任心強,也是不懂變通;我快捷高效,也是難顧周全。我優勢突出、不足明顯,正如陽光與陰影的相互依存。
回顧兩年來的工作,我想用三個詞語來概括:“學習”、“合作”、“發展”。
我很難忘記上學期開學初的一件事。**校長帶了實驗小學的部分老師來聽董玉華老師的課,隔夜,袁校長囑咐我安排好上課的班級和場地,我答應了并和往常一樣打電話給王威虎老師請信息處安排觀摩教室的音響。第二天早上,袁校長再次詢問我此事,我滿口答應.好了!意想不到的是等袁校長、**校長帶著一群實驗小學的班主任老師推開門走進我熟悉的觀摩教室時,室內卻是一片狼籍:亂七八糟的椅子,紙團遍布的地面,還有面板脫卸的桌子……當實小**等老師伸出手來幫著整理桌椅時,我真的羞愧難當。后來我知道那一次**校長是專門帶低年級的老師來看我們上課常規的。**校長沒有批評我,袁校長也沒有責備我一句,甚至王威虎老師還專門向我致歉,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不敢看兩位校長的面孔,不敢回想這件事情。及至和譚文杰老師共事,坐在一個辦公室里看著他籌劃家長會關照到每一層樓面、每一個教室、每一個教室里的哪怕一只飲水杯的時候,這種內疚和自責更為深刻了。譚老師用一言一行告訴我:一個人的能力有高低,但要很好地勝任一個崗位的工作首先要“敢于負責”。“責任重于泰山”,就像他自己在述職報告中說的那樣要“像南沙群島的守島戰士一樣,每時每刻向祖國母親報告,這里平安無事。”我想,這種閃爍著人性光輝的美德是在工作中獲得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礎,是獲得人格提升的必修。身邊的榜樣深深教育著我,也時時提醒著我:汪校長、袁校長、**校長等老一代人的嚴謹、執著、一絲不茍;陸校長、匡主任、芮主任的勤學善思;李勵和殷春艷的銳意進取……他們,始終是我身邊最生動的老師。
當然,堪為老師的還有我們各學科的學科主任,因為他們都是各條線上的專家,我在很多學科的進入,都是在他們熱情的引領之下,但是我們更多的是相互間的合作,在陸校長的指導下我們著重開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
主要從作業、集體備課、學科競賽和活動課程等諸方面勾勒質量保障體系的框架:改期末的作業評比為定期的備課組自查和不定期的學科組作業抽查;改單一的關注期末考試為期中調研和期末考試并重,關注常態下的質量狀況;確定和完善了備課組長,啟動集體備課組長負責制,制訂備課組長職責;完善了學科競賽制度,每學期按計劃正常有效地開展學科競賽活動;本學期配合校長室啟動常規調研機制,完成調研綜述。
二、搭建了較為寬廣的教學研究平臺
多層次的教研活動:每學期堅持正常備課組、學科組、校級、校級以上等不同層次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人人參與研討,在研討中內化實施理念,完善操作策略,進行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
兩校互動研究機制:每學期堅持按計劃與實小老師進行教學研討活動,利用好兩校優勢資源,共同打造高水準的研究平臺,其中語文、數學、英語各兩次,音樂、體育、美術、科學各一次,每學期正常活動在10次以上。同時確立了“上有觀點的課”的理念,每次研究活動都有相關專題,本學期還形成了研究活動綜述。
周二校長聽課活動:堅持了兩個學期每周二“校長聽課日”活動,構筑校長與一線教師的“對話”橋梁。
學科主任專題調研:每學期學科主任就本學科的教學情況實施常規調研,并形成一定的書面材料進行交流、商討和問題解決,促進了學科主任層面的研究,成為推進“學科主任負責制”的有效策略。
三、啟動了校本化的新課程研究
當前的教學工作離不開“新一輪課程改革”這一背景,在**校長的引領和幫助下,我們啟動了對新課程幾個增長點的校本化研究:中小學聯合制訂了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學科改革指導性意見》提升課堂教學實施水平;校本課程以《星空》推動日記作文的教學,以修訂兩次的《賞讀》推進課外閱讀,本學期制訂了配套現行教材的《思維訓練》正在試用之中,制訂了《英語口語教程》促進英語口語的訓練;綜合實踐活動汲取了多元智能的主題教學理念進行校本化設計與實施等。當然這些都還剛剛起步,接下來還要進行多元多層的研討促進逐步完善和改進。
羅列了這么多,只想說一句:教務處的工作離不開所有成員的合作。合作增進了信任和理解,獲得了團結與進步。可以說,我們教務處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善于獨立工作的個體(大家會在他們的述職報告中看到),但當我們手挽手的時候,更是一支充滿戰斗力的隊伍。
當然,作為教務處,我們和政教處、教科室、教師管理都有密切的合作。每當我想到自己是這樣彼此相依的工作鏈上的一員,就會涌起心底的溫暖。我知道,這是我工作不竭的動力源泉。
其實在教務處工作,稍有不慎就會被日常煩瑣的事務淹沒(每個學期聽課都超過80節,本學期到現在97節,所以我經常奔跑),要想“在忙碌平庸的工作中不磨損一個人的自由精神和藝術氣質”、“既能在變化多端的社會中生存,又能堅守自己的精神空間”,那惟有“發展”。我感謝**校長的引領,使膚淺而浮躁的我也能逐步走進教育研究的大門。
也感謝**校長一路的期待、鼓勵乃至鞭策,汪校長熱心、無私的幫助,使我咬緊牙關走過了將近兩個學期,研究工作從一開始方案都難以形成到現在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基本明晰的操作思路、確立了中心研究組、梳理了將進一步重點研究的問題、在課題主頁上增設了“點點滴滴”(案例反思)和“我的教育故事”兩個欄目以更貼近我們日常教學的質的研究。當然,這也是剛剛起步,但參與課題研究使我以往很多模糊的感性認識逐漸清晰起來,增強了原認知能力和工作中理性思考的含量。學會“在研究中學習,在研究中反思”,“讓研究成為我們的工作方式,讓學習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成為我潛意識的追求。朱小蔓博士前不久在中央教科所青年讀書會上談到自己的學習與反思時,發出這樣的呼喚:“讓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她說:“人為什么要讀書學習,我們為什么需要學術中文
化的力量,是因為人活著太需要支撐我們生命的東西,太需要為我們每一天生活得到鼓勵和依據的東西,所以我們需要尋找自己的為人做事的原則、信念乃至方式”。由此我想到當我們在教育研究的過程中徘徊、焦慮甚至煎熬的時候,也許我們正在逐步走近或構建或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研究給了我辛苦、忙碌、平凡的工作以無怨無悔的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