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衛生統計學的概念范文

    衛生統計學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衛生統計學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衛生統計學的概念

    第1篇:衛生統計學的概念范文

     

    衛生統計學》既然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是預防醫學專業必開的基礎課,統計學課程的設置就應該遵循“淡化理論,著重技能,強調應用”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具備收集和整理統計資料的能力,其次要掌握根據分析指標正確選擇統計分析方法以及規范撰寫統計分析報告等技能,最終做到熟練地將統計理論思維結合到專業思維上,以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1]。傳統的統計學教學模式不容樂觀,即使預防醫學專業的很多人學了多遍統計學仍不得要領,不會將實際問題正確地轉變成相應的統計學問題,一用就錯,臨床等其他專業的這種情況可能普遍,更加嚴重的是在醫學研究中統計方法的誤用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倫理問題。學生數學基礎較差,統計素質較低,缺乏使用統計思維“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缺乏正確使用統計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專業能力的發揮造成困擾。上述問題的癥結在于教和學兩方面:一方面在進行醫學統計學教學時,采取單一的正面灌輸的死板方式,結合統計學本身就跟數學息息相關的學科特點,就會使學習者僅有的一點學習興趣蕩然無存,使他們感到統計學難學難懂難用,枯燥乏味,甚至望而生畏;另一方面,醫學專業的學生“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模式,導致他們在《衛生統計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難和瓶頸,也給課程的教學人員帶來了大量的難題和困擾。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結合該課程的特點及培養目標,我們對課程教學改革做了一些嘗試性的探索工作。

     

    一、轉變教學思路

     

    將教學目標從讓學生理解統計學方法的原理、掌握統計學分析過程和步驟,轉變為讓學生理解統計學基本概念,了解統計學方法的原理,掌握統計學分析方法的應用條件,正確應用各種基本統計分析方法。教會學習者用辯證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用透視的眼光去洞察事物,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統計思維模式。統計思想的精髓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但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進行統計處理的問題呈現出一種“表現型”的面貌,直接根據這種常常帶有假象的“表現型”盲目地去按照統計學教科書上的“標準型”進行套用,出錯的概率極大。這就要求人們在運用統計學方式時,必須先將“表現型”的本質——“原型”剖析出來,進而將“標準型”套用在“原型”上,這樣極大減少了錯誤的發生,進而有利于提高統計學的正確運用水平和科研工作的質量。傳統的統計學教學內容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公式的來源、簡單推導和詳細的手工計算過程,分析結果的正確解釋和結論。在這些內容中,公式的推導有利于對公式及其概念的理解和記憶,手工計算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公式的印象,但對醫學學生而言,公式推導過程已很困難,更不論記憶這些冗長的公式了。更重要的是公式的推導嚴重消磨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們首先對教學思路進行了調整: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統計學的基本原理、掌握統計學方法的應用條件和培訓統計學思維上,而不是煩瑣的計算過程或數學算法的講解[2]。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掌握統計學基本概念和理解統計學方法的基本原理,重點講解統計學概念、基本原理,強調統計分析方法的使用條件,培養學生的統計學邏輯思維能力,減少對數學公式及數學推理過程的灌輸,淡化相關統計公式的要求,最終達到學生的學習與實際工作需求緊密銜接的目標。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1.將灌輸式教學改變為啟發式教學。教學時注重教育的多樣化和多層次化,讓學生掌握搜集、整理資料方法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學會用辯證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用透視的眼光去洞察事物,掌握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統計思維模式。上課過程中將教師直接灌輸改為教師應用實例或某個問題引導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更好地發現問題,這樣更好地激起了求知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很好發揮主動作用,配合好完成教學任務。

     

    2.在《衛生統計學》課程中增加案例教學內容。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統計教學不再適應目前醫學科研的發展需求,因此應將案例式教學加入到統計課程中。案例式教學法能夠克服傳統教學方法僵硬死板的缺陷,充分發揮教學互動、教學相長的優點。在《衛生統計學》課程中加入案例式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統計文獻的能力,還能通過案例培養他們在統計文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學生正確利用資料和文獻的能力;案例中會涉及到不同學科的內容,通過案例鍛煉學生多門學科進行融會貫通,進而引導他們勇于創新;在案例討論課堂上,學生們會就自己的觀點進行激烈的討論,討論過程中讓他們學會傾聽,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授課過程中,我們發現案例式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效果提高。

     

    3.培養統計分析軟件的實際操作技能。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計算器教學已經逐漸被淘汰,各種統計分析軟件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理論課教學工作中,每講授一種統計學方法都隨之加入統計分析軟件的講解和實驗,給學生講授各種統計數據的記錄方式、相應統計學方法的軟件操作過程以及軟件輸出結果的讀取,將統計學結果結合上專業知識做出解釋。讓體會到借助統計學軟件實現復雜統計學分析方法的簡便性,使學生克服對《衛生統計學》課程的恐懼心理,加強學生應用統計學方法解決醫學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統計方法應用于醫學實踐。實驗教學的內容采用教師講授與學生上機結合的方法,經過自己上機親自操作,更深入理解了所學的理論知識,要求學生掌握數據庫的建立、菜單的操作及結果的解釋。實習課的內容也是由淺到深,由例題數據類型到實際收集的原始資料的類型,這樣統計學實習課不僅擴展了知識面,獲得了分析處理數據的手段,還加深了學生對統計學知識的理解,激發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更重要是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改革考試模式和內容,合理評價教學效果

     

    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無論是哪種課程都將考試視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長期以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衛生統計學》考試都是采用閉卷筆試的方式。不可忽略閉卷筆試的方式對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但絕大部分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機械化地死記硬背,這樣根本不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將統計學的考核思路和內容圍繞教學思路做了相應的改革,減少了“名詞解釋”和“簡答題”這些需要死記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題型比重,增加了“綜合數據分析”和“案例辨析”等題型,將重點放到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靈活應用統計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試題形式以考查概念理解和知識融會貫通能力為目標,廣泛地涵蓋課程的學習內容,一個題目中會涉及到多個章節的內容,客觀地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分為理論知識的考核和統計軟件應用能力考核兩部分。

     

    1.理論知識的考核。統計學的理論知識主要包括概念、原理、案例分析、統計思路等,這部分以筆試形式進行。但不局限于死記概念和原理,需要學生能夠把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利用“案例辨析”這一題型,考查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程度。目的是要考核是否能夠將所學統計方法正確進行應用,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

     

    2.統計軟件應用能力的考核。目前計算機的普及,對統計分析軟件的廣泛應用,解決了過去冗長的統計分析計算過程。這就要求學生不僅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還要求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和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資料的錄入、整理和分析。對學生對計算機軟件的熟練操作和結果正確讀取的考核則可通過上級操作考核完成,通過它檢驗學生統計應用能力,并把它作為考核學習效果的重要方面納入綜合考核中。

    第2篇:衛生統計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醫院管理;衛生統計;地位作用

    引言

    衛生統計在現在的醫療管理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對衛生統計的信息能夠給醫院的管理層和決策提供參考價值和依據,便于管理醫院的醫療衛生和制定醫院的工作計劃,有利于對醫院的工作和內容進行總結和分析。在現代醫院的處理事務和為患者服務的過程中提供了便利。隨著信息化的拓展,醫院的信息化數據和智能化管理也離不開衛生統計的作用,通過對數據信息的分析和整理,能夠有效的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決策的有效性。要注重對醫療衛生的統計和分析工作,提高醫院的科學管理意義,有利于醫院提供高質量和高效的醫療服務。

    1衛生統計概念分析

    衛生統計是醫院管理中重要的部分,主要是通過對醫院的某一部分的數據進行整理歸納,并分析信息數據,將其整理后提交給醫院決策層,便于其對醫院的整體運營和績效等工作的開展。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服務價值,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衛生統計工作主要包含了三個內容:第一,通過對醫院的整體了解,分析出本院所處的社會地位和發展狀態,對所治療的患者進行分析,分析其健康情況和多發病的趨勢;第二,對醫院所處地區的醫療資源和藥物資源進行統計分析,了解到整個地區的醫療衛生情況,分析患者的服務需求并作出有效的針對性策略,便于醫院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決策和資源的合理配置。第三,通過對本院所處地區的人群患病情況進行分析整理,對易發病的疾病增加醫療資源,便于醫院的科室進行調整,切實滿足人民的需求。

    2衛生統計在醫院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

    2.1提供可靠的參考價值和依據

    醫院要堅持可持續的發展戰略,就必須要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水平。提高醫院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醫院的管理人員要根據自身醫院的發展情況,通過衛生統計的方式對信息進行整理分析,便于反映醫院的運營情況,為管理人員和決策層提供決策依據,有利于對醫院的管理層對醫院進行動態的管理和運營,針對運營中存在的不足問題,可以及時的調整,對各個部門科室對動作和情況進行整理,便于醫院工作能夠高效的開展。

    2.2科學合理的為醫院運營作出規劃

    醫院的衛生統計能夠對醫院的不同時期和不同情況進行統計和整理,有利于展現醫院在某一時期的工作績效,體現出醫院的工作狀態和服務水平,便于醫院管理的考核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給醫院的管理工作提供參考數據。醫院的管理層和決策人員能夠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對醫院決策準確性提供助力,通過對衛生統計工作中找到醫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解決,對醫院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經營模式進行掌控,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給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2.3給成本核算提供保障

    醫院管理和決策人員應該根據衛生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將其準確的數據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并在可靠準確的基礎上做出有效的決策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決策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決策和管理方案根據衛生統計的數據和醫務人員的切身利益而考慮,醫院在對成本進行核算時,要按照統計數據的準確為依據,確保成本核算數據的準確性和價值性,便于醫院在對醫療設備進行采購和補充時,根據之前統計的數據為參考,對采購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衛生統計工作對于現代醫院的成本核算具有巨大的價值和緊密的聯系,可以對數據進行真實和準確的統計,有利于對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和優化。起到節約成本消耗浪費和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3提升醫院衛生統計質量

    (1)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可以通過開設講座或者課程教學等方法,大學的統計學學科可以對統計學的教學任務提高,通過多種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對統計學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在醫院的醫務人員,醫院可以定期對衛生統計專業的畢業生進行培訓,通過真實的操作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加強,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綜合考核,還可以通過集中培訓的方式提高衛生統計的質量和工作效率。(2)提高醫院管理層對衛生統計的重視,讓其意識到衛生統計在醫院管理和運營中的重要性。(3)制定獎勵和懲罰制度,嚴格對衛生統計數據和結果進行調查和分析。明確任務的責任人和工作內容的分工。確保任務的準確性和可行性,對衛生統計工作進行定期的檢查,還可以進行不定期的抽查方式確保衛生統計數據的嚴謹性。激發醫院衛生統計人員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4)通過對衛生統計技術的提高和設備的升級,對工作系統進行改革和完善。提高工作效率和制定嚴格的工作制度,確保衛生統計數據具有實效性。

    4如何運用衛生統計方法對醫院進行現代化管理

    醫院的現代化管理能夠有效的提升醫院的發展規模和經濟效益。醫院需要進行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現階段私立醫院的不斷擴充,管理層的現代化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醫院的管理主要分為管理層和決策人員、醫護人員和醫療患者三個內容,醫療衛生統計數據報告主要體現在決策層和醫護人員兩個方面。第一,管理人員需要根據醫院衛生統計的數據出具統計報告,根據統計報告的內容和數據了解到醫院的整體運營情況以及醫院在市民心中的地位,從其了解到醫院在運營中有哪些不足之處和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決改善,根據醫院出具的衛生統計報告對醫院的醫生、護士等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水平進行了解,通過公正公平的方式去了解到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效率,根據數據信息知道醫院偏向于治療哪一種類的疾病,藥物配置合理化,機器的使用率和機器設備的維修情況,對整個醫院從大到小的事進行了解和分析。確保醫院的運營能夠高效準確。第二,對于醫院的醫護人員,醫生對于自身工作的內容和工作的重點了解清晰,能夠通過日常的工作了解到市民所需要的藥材和易發病的疾病種類,在不同的時間段開展不同的健康知識科普,醫院對科研實驗室對研究的新藥和項目進行分析,提高醫院的整體效益。

    第3篇:衛生統計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醫學統計學;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7-0015-02

    1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傳統教學中用灌輸的方法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教科書上的知識,學生普遍感到枯燥難懂、不易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關鍵,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系生活實際,使書本知識活起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去觀察、去感受生活中的統計學知識,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可以把統計學用得很活。如課堂上問學生:“假如你到一陌生的地方,在地方小食街上,有很多相同品種的小吃,哪個攤位能代表該地方的小吃水平呢?你會選擇在哪個攤位上吃呀?”同學們會回答:“在很多人吃的攤位上呀。”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可引入統計學中“眾數”的概念,眾數在統計分布上具有明顯集中趨勢點的數值,代表數據的一般水平。

    2 引導學生學,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教學的過程就是忠實而有效傳遞學科知識的過程,學生是既定學習內容的接受者和吸收者。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先教后學,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學生無條件地服從于教,遏制了學的力量,學生的求知欲及創造力受到抑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生學的法子”。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學中要關照學生的生活經驗,以現實生活具體生動的生活事例為中介來進行思考,順應學生的認知特點,達到優化學習過程的目的。

    3教學內容、教學語言生活化

    教學生活化,即教學中關注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拓展學生的學習時空,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自然相融,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去看社會、看生活,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生活經歷的實際情況,在課程內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觀的手段實施教學,構建“生活――教學――生活”的循環。

    同學反映,盡管上課老師舉了很多例子,但是仍然不免覺得有點抽象,尤其是關于統計設計方面的內容。學完之后,腦子里仍是一片霧水[1]。針對類似現象,老師應從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出發,選擇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引入貼近學生生活案例,將難懂的知識、抽象的內容生活化。例如,在講解“小概率事件”原理時,就問學生:“你們每次上學乘什么交通工具來呀?”學生回答:“汽車、火車、飛機……”。“那有沒有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翻車或飛機掉下來)?”“有呀!”“那為什么我們上車前不跟家人告別說,'爸爸媽媽再見,我一去不復返了'!”這時同學們開始笑了起來,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隨之給學生解釋說:“其實我們都把飛機掉下來或車翻了當成了小概率事件,認為這一次出行不發生(小概率事件:可以認為在一次實驗中不發生),這樣我們在生活中冒了小概率事件的風險,享受了生活的便利。”

    學生的日常生活經歷中處處存在著與衛生統計學相關的活動,教師要善于捕捉和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把醫學統計學教學延伸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去解讀生活中的統計學知識。同時,教師在講授時運用風趣的語言、適當的比喻,就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輕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2]。例如在學習“抽樣”的概念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找到答案,問學生:“我們在家炒菜時,在菜將要起鍋前,我們一般會做什么動作?”“嘗一下(抽樣) ” “為什么要嘗呀?”“ 看看咸淡是否合適”“能不能把整鍋菜嘗完了,然后說,味道不錯,咸淡適中!” 學生哈哈笑了起來說:“不能。”“對了,這樣別人就沒菜吃了。” “所以在生活或實際工作中,有時總體是沒法測量的,只能通過抽樣,通過樣本的信息來推斷總體的情況”。這樣,在同學們熟悉的案例和愉快的氣氛中學會了抽象的統計學概念。

    陶行知先生提出:“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課程”“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中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教學空間,在用好現有教材的同時,必須開發和利用學生中的一切生活化的課程資源,發掘醫學統計知識,讓課堂成為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創造性地學的生活樂園。

    參考文獻

    [1] 徐英,郜艷暉,李麗霞等.讓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J] 南方醫學教育 2008(1)

    第4篇:衛生統計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高職醫學院;教學方法;對策

    《預防醫學》是高職醫學院校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對于培養高職醫學院校醫學生的預防意識,人群觀念及學習醫學統計學、流行病學方面知識,為將來的醫療、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預防醫學》內容包括醫學統計學部分、流行病學部分和衛生學部分等,其中醫學統計學和流行病學部分較難,學生并不重視。本人就目前高職醫學院《預防醫學》教學現狀及對策進行初步研究。

    1 當前高職醫學院《預防醫學》面臨的現狀

    1.1學生基礎差,學習能力不足。高中階段和高職階段的教學方法和激勵措施存在很大差異。特別是一年級新生,習慣了高中階段不斷的考試,到了高職醫學院后,一時感到茫然,不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不能主動學習,主動探索。而且三年制高職醫學院校學生課程驟然增多,知識面廣,但課時少,難度大,速度又快,以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循環。學生也很難體會到《預防醫學》課同醫學專業可的聯系,只是把它作為一門獨立課程來學習,未發現《預防醫學》課中處處存在醫學專業課"影子",因此,缺乏學習興趣,表現出應付及被動的學習狀態,從而忽視了對《預防醫學》課程的學習[1]。

    1.2教學方法陳舊 隨著醫學學科的發展,在課改過程中《預防醫學》教學時數不斷減少,但教學內容又不斷增加,在這一矛盾作用下,教師面對不同版本的教材,教授不同專業的學生,往往不能適當的改變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教師也面臨申請科研、做科研、晉升職稱等壓力下,教學方法陳舊,知識更新速度慢。

    1.3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預防醫學》教學模式轉變有問題

    這種轉變在醫學教學實踐中的進展緩慢,相對于各專業,在學校本身教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預防醫學》教學投入明顯不足。重視各個專業技能的培養,輕預防,這正是《預防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阻礙,特別是占主導地位的管理層,教師層,預防意識仍比較薄弱,《預防醫學》與各專業學科交叉、融合不夠,改革《預防醫學》課程設置和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方面進展緩慢,尤其是預防醫學實踐與教學環節受到影響較大。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局限于生物醫學范疇,忽視了社會、心理、環境、行為等因素對疾病和健康的影響,忽視了人群預防保健和健康促進等知識和能力的培養[2]。

    2 對策

    2.1轉變思想觀念,強化預防醫學教學地位。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純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預防醫學在臨床醫學專業中的教學地位,一直沒有得到普遍而足夠的重視。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這主要是由于社會對醫療衛生保健的需求不斷增長和變化,醫學功能的整體化、綜合化、社會化趨勢越來越顯著,預防和控制疾病,增進人類健康,已不只是預防醫學專業自身的任務,也是醫學整體功能中不可忽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必須以轉變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為先導,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的束縛中擺脫出來,在醫學教育總目標的指導下,修訂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規格,確立預防醫學在實現培養目標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這是強化預防醫學地位的前提和基礎,對此,醫學教育界進行了多年的探討,也在實踐中取得了不少經驗[3]。

    2.2調整理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美國教育家布魯諾說也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也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預防醫學學習難度大,很容易是學生喪失繼續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以必須為準、夠用為度,酌情講授教材內容,適當刪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預防醫學》與其他醫學知識相結合。

    2.3改革實驗教學教學內容 高等職業教育在實驗課程設置上必須實現突破,要從我國農村與基層疾病預防衛生保健服務的需求出發,要符合從事基層醫療預防保健工作的、實用型、全科型高等醫學人才知識結構和業務能力的需要,使實驗教學內容與之相適應。培養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實驗教學改革也應適應新型教學模式的需要。根據不同學科教學內容,各課程依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環境衛生、營養與食品衛生、職業衛生、青少年衛生以實驗操作、現場參觀、觀看錄像等為主導;衛生統計學與流行病學部分可讓學生學習用軟件進行信息錄入,建立數據庫,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描述,并根據研究目的采用合適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支配時間,獨立完成任務。通過該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實際操作中熟練應用流行病學和醫學統計學的知識。

    2.4加強非預防專業與《預防醫學》的聯系,轉變教學模式。加強《預防醫學教育》,單純依靠預防醫學教師是遠遠不夠的。基礎、臨床各科教師也應具備預防意識,這樣在言傳身教中對醫學生預防意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在臨床教學中教授高血壓、呼吸系統等疾病時,結合臨床實際,加強預防的概念教育,往往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預防醫學》中《衛生統計學》的實踐性很強,實踐教學是《預防醫學》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要加強實踐教學,首先要從時間上要保證,實驗課時數和預防醫學實踐周數要科學設置。其次,要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加強SPSS軟件的學習。

    2.5 借助網絡平臺豐富課程內容 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普及,國內外許多院校紛紛建立基于網絡的教學,嶄新的教學模式順應信息時代的需求及醫學模式的轉變,使高等教育逐步由過去那種統一、封閉、呆板、重知識、輕能力、重傳授、輕創新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知識、能力、素質教育為方向的新的教學模式的轉變。高等醫學職業教育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理應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構建和不斷優化網絡課程。為此,我們應該積極開展并應用網絡課程教學,培養學生成為積極的、自主的學習者和問題解決者。

    《預防醫學》是醫學高等教育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方法學課程,其特點是內容涉及多個學科,知識面廣。而傳統教學存在講述多,啟發和引導少,內容繁多、枯燥等問題。實驗環節存在相關資料較少,學生積極性差的現象 。目前,《預防醫學》課堂學習時間有限,依據為高職院校培養醫療衛生人才的特點,需要更多利用網絡資源來補充學習。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學能力都很強,網絡課程更適合于相應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完善教學過程。

    2.6改變傳統考核方式 預防醫學是醫學相關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教學過程中通過案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預防醫學知識零碎、自成體系,高職院校預防醫學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壓縮版,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閉卷筆試為主,理論部分所占比重過大,缺乏技能能力的考核。因此,可將考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提高實驗成績和平時成績的比重,使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在考核過程中,除閉卷考試以外,還可以增加實踐技能考試,并將成績計入總成績。平時成績以學生查閱資料,完成綜述或調查報告的形式體現[4]。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更好地體現考試的公平性。

    參考文獻:

    [1]王燁,何新蕾王曉寧.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化學教學現狀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56.

    [2]呂元明,龐偉毅,譚盛葵,等.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預防醫學教學思考[J].華夏醫學,2014,2(2):168-169.

    第5篇:衛生統計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藥品存貨管理 成本 庫存量

    一、藥品存貨管理的概念

    藥品存貨管理是集科學、政策、管理為一體的繁重而細致的工作,是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是醫院得以正常運行的關鍵環節,其質量好壞將直接影響到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藥品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 存貨的發出計價缺乏科學的計量方法

    藥房管理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素質較低,難以確定科學的庫存量目前,我國藥房管理人員一般是由中等醫藥學校畢業的人員組成,有的甚至是醫院職工家屬,層次普遍較低。他們沒有經過正規的衛生管理專業訓練,不能熟練地操作微機,又不通過自學或繼續教育等方式來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由于知識的貧乏和知識結構的單一,致使在制定進藥計劃預算時,多半憑借經驗,而不懂得運用運籌學和統計學的方法來確定科學的庫存量。結果要么不能及時充分地為臨床供應藥品,導致缺貨成本的發生,要么造成無謂的資源浪費,增加儲存成本。

    2 存貨的管理只重視實物形態而忽視了價值形態

    因庫存重大,導致流動資金占用額離。有的企業存貨儲備要占到流動資金總額的60%以上。給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帶來很大的困難。非正常存貨儲備量擠占了正常的存貨儲備量為控制流動資金占用額,在日常存貨管理中盡星降低庫存占用量,減少進貨量,從而影響了正常生產經營所需要的合理存貨儲備量。

    3 存貨采購數量缺乏科學的計劃

    不能根據外界條件變化,及時調整庫存量有些疾病的發病,存在著明顯的季節性,如細菌性痢疾在8、9月份多發,腦血管意外多發生在冬季;還有一些無法料及的情況如流行病的爆發和大流行等。這些外界條件的變化。迫切要求醫院藥房及時調整進藥的品種與數量,以適應以上變化。但藥房管理人員由于專業水平較差,又不深入了解情況,不能及時準確地調整藥品庫存量,出現尷尬局面,不僅失去了市場機會,也大大損壞了醫院的社會效益。

    三 加強存貨管理的措施

    1 加強存貨管理人員培訓

    加強藥房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改善藥房人才結構目前,我國藥房工作人員素質較低,知識結構不合理,很難勝任藥品存貨管理工作。所以,必須加強培訓和教育,使其能熟練掌握微機操作及衛生統計、運籌、經濟學等的基本原理,使他們懂得運用統計學的方法來搜集過去資料,并加以整理分析,發現規律:使他們能熟練地運用微機進行存貨管理。

    2 采用ABC控制法

    對存貨的日常管理,根據存貨的重要程度,將其分為ABC三種類型。A類存貨品種占全部存貨的10%-15%,資金占存貨總額的80%左右。實行重點管理,如大型醫療器械等。B類存貨為一般存貨,品種占全部存貨的20%-30%,資金占全部存貨總額的P5%左右,適當控制,實行日常管理,如日常醫療消耗用藥等。C類存貨品種占全部存貨的60%-65%,資金占存貨總額的5%左右。進行一般管理。制定出較為合理的存貨采購計劃,從而有效地控制存貨庫存。減少儲備資金占用,加速資金周轉。

    第6篇:衛生統計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醫學統計學 應用能力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60

    Competency-based College Medical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ZHU Xu, WEI Gaowen, WEI Xinran

    (Colleg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competency of medical statistics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results. Methods: cross design with 2012 clin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or the study,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namely the use of two teaching mode,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all objects questionnaires, and on students' test scores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the new teaching model attractive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nd the use of new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content than the conten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exam score is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medical statistics; applied competency; teaching; reform

    醫學統計學是運用數理統計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結合醫學實際,闡述醫學領域研究設計、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結果報告與結論表達的一門學科,①目前醫學統計學的方法被廣泛運用于各個醫學研究領域,是醫學生解決醫學科研中問題的重要工具,在醫學科研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雖然醫學統計學在醫學科研中應用廣泛,但是其方法概念抽象,知識點繁多又比較復雜,醫學類學生數學基礎又比較薄弱,因此對于沒有接觸過這門課程的本科學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而且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以老師為主體,注重理論講解,并沒有將理論與科研實際結合起來,使得學生應用能力不足,無法學以致用。因此如何改革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們的使用統計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統計教學中的當務之急。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2012級本科于本學期開設了“醫學統計學”課程的臨床醫學專業1,2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160人。使用的教材一致,授課學時、內容相同,且兩個班級學生以前均未接觸過醫學統計學。教學內容為:計量資料的統計描述、總體均數的估計與假設檢驗、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計數資料的統計描述、計數資料的統計推斷、非參數檢驗和統計表與統計圖,共10個章節的內容,前5個章節為教學前半部分,后5個章節為教學后半部分,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2 研究方法

    采用交叉設計的方法。以班級為單位,隨機一個班級到甲組,甲組前半部分教學內容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后半部分教學內容采用改革以后的新的教學模式;隨機另外一個班級到乙組,乙組前半部分先采用改革以后的教學模式,后半部分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為:以教師按照書本內容講授為主,并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SPSS軟件操作演示,由于條件和課時的限制,并沒有開設實驗操作課。改革以后的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為:老師與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先結合具體的醫學科研案例,使用幻燈片和SPSS操作軟件將實際工作的順序,包括具體科研案例中統計指標和方法的選擇,數據的統計分析步驟,結果的解釋等完整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再給學生一個相似的科研案例,讓學生上臺操作軟件,一起解讀軟件結果,教師在旁進行指導。

    在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同時使用醫學科研課題的實例資料進行考試,記錄考試成績,檢驗學生們運用醫學統計學的實際能力。

    1.3 統計學處理

    資料錄入和分析均采用SPSS17.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檢驗進行分析處理。

    2 結果

    2.1 調查問卷結果

    在整個學期的教學結束以后,對兩個班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結果顯示,在兩個班的學生中,88.75%的學生認為新的教學模式更加能引起他們對醫學統計學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77.5%的學生認為新的教學模式比較能促進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90.63%的學生認為新的教學模式能提高他們解決醫學科研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2.2 學生成績分析

    采用統一試題對學生進行測驗,將得分分成前半部分的得分和后半部分的得分。甲組前半部分的教學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后半部分的教學采用改革后的新的教學模式;乙組前半部分的教學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后半部分的教學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成績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學生醫學統計學測試成績比較結果

    在對學生成績的分析中,針對書本前一半內容的測試題,甲組和乙組的得分均數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自1948年將郭祖超教授編著的《醫學與生物統計方法》確定為大學用書起,我國在醫學院校中開設醫學統計方法課程已有60多年的歷史。②開設“醫學統計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指導醫學生正確地應用統計學原理和方法,③醫學統計學作為進行醫學研究必需的工具,被廣泛應用于實驗設計、資料收集及數據分析等方面。醫學統計學這門課程也作為醫藥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

    但由于醫學統計學本質上是數學的一個分支,邏輯性強,且有很多的數理統計的知識在內,醫護類學生的數學基礎又相對薄弱,因此,醫學統計學便成了目前各醫藥院校公認的難教、難學的課程,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上課的方式也很枯燥,這更加讓學生不想上統計課,出現愛逃課、上課睡覺等問題,更加使得醫學統計學的教學難以達到預定的目標。邢曉輝等的通過對某高等醫學院校近三年畢業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進行統計審核發現有98.2%的論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統計學錯誤,包括缺P 值或P 值不精確、缺少相應的檢驗統計量、統計軟件和統計方法交代不夠等問題。⑤鄒延峰等的研究發現,只有不到30%的研究生能熟練運用統計方法。⑥石武祥等研究發現,醫學生上機計算分析題考試的失分中,有70.12%是因為不能正確閱讀SPSS所顯示的結果。⑦這些研究顯示目前的統計教學效果還不夠好,學生對統計內容不理解,對統計軟件不熟悉,導致很多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出現各種錯誤。

    本課題以 “能力本位教育理論”的理論為指導,在吸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之上,探索了一種新的統計教改方法,以期降低“高分低能”的現象,促進學生們對內容的理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對新的教學模式表示認可,覺得新的教學模式讓他們覺得統計課沒有以前那么枯燥,統計內容學起來難度也有所降低,并且因為在上課會結合具體實例講解統計方法的使用,也讓學生們認識了如何在科研實際中使用統計方法,表示這樣的新的教學模式在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方面效果顯著。在對課程結束后的考試成績的分析中,甲組有關書本前半部分內容的考試成績低于乙組有關書本前半部分內容的考試成績(P

    本研究只是對醫學統計教學模式的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在任何課程的教學中,教學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課程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改動,對于統計學這種較難的課程更加如此,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實際運用能力的學生,任何能達到這一目標的教學模式都是值得推廣和探索的。

    *魏高文:通訊作者

    注釋

    ① 史周華.醫學統計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

    ② 褚啟龍,李佳圣,張晶等.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醫學統計學方法教學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2013.1(2):109-111.

    ③ 魏高文,鄧常青,魏歆然等.構建以科研應用能力為本位的醫學統計學課堂教學模式[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0(8):46-49.

    ④ 武祥,章麗娟,楊庭仕等.大理學院2005級碩士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期末考試成績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0):1835,1837.

    ⑤ 邢曉輝,何美蓉.從統計學教育入手提高醫學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39-40.

    第7篇:衛生統計學的概念范文

    【摘要】病歷檔案是醫院統計中重要的信息資源,病案統計工作管理是現代醫院信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醫院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對提高醫院科學管理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內涵十分廣泛,既包涵了醫院經營管理信息、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水平、醫療服務質量的監督和評價指標,同時也包涵了臨床醫療服務水平、教學質量和科研管理等多個方面的信息。因此,在現代醫院管理體系中,如何加強病案統計信息一體化管理,對提高全院的醫療管理服務水平,更好地引進和開展高新技術,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病案統計一體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以及目前病案統計一體化管理存在問題方面入手,探析病案統計一體化管理策略和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現代醫院管理 病案統計一體化管理

    病案統計是指在收集、整理有關病案統計信息的基礎上,運用統計學原理和方法,反映醫院疾病防治工作情況,描述醫院醫療活動的內在規律,分析和評價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益,指出醫療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同時也為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掌握醫療服務和衛生資源利用情況,提高醫院宏觀管理水平提供科學的依據[1]。醫院通過建立病案信息網絡,可全方位調控醫院的各項工作,提高醫院質量管理水平,充分顯示統計信息工作的特殊位置。

    一、 病案統計一體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病案首頁是體現醫院醫療服務質量和科學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是評價醫療工作質量的基礎資料,也是進行病案統計分析和監測的依據。隨著計算機技術在病案管理及統計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傳統的病案管理工作重心已經從病案編目、醫療統計等方面向提高病案服務與利用的功能轉變。數字化病案管理信息系統能實現病案管理工作過程中諸多部門的數據共享、提高病案管理與醫療統計一體化程度。在電子病案實現之前,數字化病案管理是解決當前病案資料在保存與利用、信息安全、數據共享等諸多方面問題的一種實用、有效的管理方式[2]。

    二、 病案統計一體化管理存在問題

    1. 病案首頁填寫不規范

    醫院醫療統計指標大部分來源于病案首頁,病案首頁數據錄入不準確,出現錯錄、漏錄等情況,致使病案不能準確統計和歸類,嚴重影響到醫療統計信息的準確性。一是出院診斷中主要診斷與次要診斷次序不明;二是治療效果填報不準確;三是醫院感染項目遺漏;四是對手術治療等操作項目掌握不明;五是對病人疾病診斷與確診概念模糊,這些人為因素造成了醫療統計的誤差。

    2. 病案統計基礎建設有待加強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各級醫院對統計信息的需求不斷提高,而一些醫院統計管理工作和信息化相對滯后,統計管理制度不健全,原始資料積極不足、記錄和統計臺帳不清,出現數出無據、統計數據時效性差、質量低等問題。而基層醫院統計人員缺乏工作責任感,對病案統計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統計知識落后,管理不科學,技術手段低,無法適應現代化醫院管理需要。因此要大力加強醫院病案統計信息管理工作,建立統一管理規范,制定統一標準,不斷提高病案統計管理水平。

    3. 統計人員素質不高

    醫療病案統計工作是一個專門學科,統計人員應熟練掌握綜合信息,歸納總結醫院各科室工作特點和醫療任務完成情況,并對未來發展做出科學預測,并對全院醫療、教學、科研管理工作進行監測、控制。一些醫院缺乏病案統計專門人才,也沒有專門統計機構,限制了病案統計工作的發展,專題調查和數據分折工作更難開始,無法實現統計信息多源化和資料共享的目標。

    三、 病案統計一體化管理策略

    1. 加強醫務人員對病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明白病案的法律作用和對個人的保護意義。組織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和國際疾病分類知識,從而明確病案首頁填寫規范,保證醫療統計數據有效真實。

    2. 提高病案統計人員整體素質,認真掌握國際疾病分類標準和原則,對各種診斷和編碼熟練掌握,從而保證錄入數據準確真實,為醫療統計工作信息化打好基礎。

    3. 建立健全病案統計管理各項制度措施,加強監督,提高全體醫務工作者對統計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協助和配合統計人員做好定期檢查、評價、數據整理和質量分析等項工作。對經常出現的錯錄、漏錄數據情況進行嚴格把關,保證病案統計數據真實可靠。

    4. 建立病案統計一體化管理體系,有條件的醫院應實現計算網絡覆蓋,啟動電子病案,實現全院信息和資源共享,以滿足醫院管理需要的各種綜合報表需求,提高統計工作量自動化水平,提升醫院現代化管理水平。

    5. 加強病案統計人員管理培訓工作,按編制配備專職統計人員,使他們安心從事醫療統計工作,以以滿足現代醫療衛生統計事業發展的需求。經常開展病案首頁填寫規范培訓講座活動,提高微機應用管理水平,提高病案統計一化管理水平。

    四、 進行病案統計一體化管理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衛生體制改革不斷走向深入,病案統計工作也開始步走上科學信息化發展軌道,醫療信息系統(HIS)使病案統計實現了一體化管理,既減輕了勞動強度,簡化了工作流程,使資源共享,又滿足了醫院管理及臨床醫療、科研、教學的需要[3]。高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在病案管理上的應用也將更為廣泛。病案首頁、病案管理回收程序,包括病案回收登記、整理裝訂、編碼分類、質控檢查、歸檔上架、借閱供應、隨訪、統計分析等都將實現計算機一體化管理,這對進一步規范病案科學管理,提高病案利用率將提供更為科學系統的保障[4]。隨著醫療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醫療病案數量也在成幾何倍數增加,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化醫院發展的需要,因此計算機化病案示蹤系統將統一管理門診病案,它利用先進的條型碼技術,把門診病案進行分門別類,管理將更為規范、嚴格,也更為科學。同時電子病案也會取傳統紙質病案,減輕了醫務人員勞動,使他們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業務技術和醫療水平上來。

    參考文獻

    第8篇:衛生統計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健康管理專業;健康管理學;人才培養

    健康管理(Healthmanagement)是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其宗旨是調動個人及集體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是健康管理行業快速發展的根本保證。然而,目前我國擁有的健康管理人才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加快培養健康管理專業人才是當前發展健康管理服務行業的重中之重。

    1國內外健康管理學科發展概況

    1.1國外發展情況

    健康管理理念源自20世紀50年代末最先在美國保險行業提出的概念(ManageCare),其初衷是為了控制客戶的患病風險、降低健康醫療費用支出的可能性。1969年美國政府將健康管理納入國家醫療保健計劃,并開始出現區別于醫院等傳統醫療機構的專業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系統專業的健康管理服務。迄今為止,健康管理學已經形成涉及醫學、心理學、管理科學、社會科學、環境科學、公共政策和法律等多個學科為一體的新興學科。在歐洲很多國家,健康管理早已經發展成為完整、系統、規范化的學科體系。美國很多高等院校都開設有健康管理專業,多數在設立在公共衛生學院、公共政策/事務學院下,健康管理專業也多以衛生政策與管理或健康管理與政策的名稱出現。學位從大專、本科、碩士到博士4種,學時也分別從2年到5年不等。但無論哪個層次的人才都是專業的醫療管理人員,都必須遵從嚴格的從業標準方能執證上崗。與美國不同,英國的健康管理的生源則相對較廣,擁有市場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等教育背景的人也同樣可以學習健康管理專業。日本在亞洲國家中健康管理發展較快。其本身很重視居民的健康教育,在每一級別的衛生保健服務組織中都有健康管理人員的身影。其服務內容也比較廣泛,諸如目前正在實施“健康日本21”的健康行動計劃,服務內容大到諸如規劃、指導和協調醫療衛生服務、醫療設備區域管理,小到為個人提供健康評估服務、制定健康計劃、提供專業的疾病管理服務等。相對而言,歐洲國家健康管理就業崗位也很多,有醫療保健管理、醫療保健操作監督、醫療行政(如醫療保健經理等)不同崗位。

    1.2國內發展現狀

    中國的健康管理思想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素問》中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論點。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的發生是古人對健康管理最樸素的理解。但健康管理一詞在國內出現才10余年的時間。健康管理行業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首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冊于2001年。迄今為止,國內已設立了6家國家級的健康管理協會或學會。2007年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分會成立,同年《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創刊。《健康管理師國家職業標準》也在同年頒布,“健康管理師”成為被政府部門認可的新興職業。2009年中國健康管理專家達成《健康管理概念與學科體系的中國專家初步共識》。2016年,“健康中國2030”以及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等一系列文件的出臺也對發展健康產業提出了更確切的要求,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及健康管理學科在我國的發展體系框架日益清晰。但總的來說,我國目前所謂的健康管理服務尚未形成全面的服務體系,服務機構中常見的健康管理公司也多是涉及產業鏈的一小部分,比如健康體檢、健康養生等,多是偏重健康管理的某個環節。在服務和產品設計覆蓋了健康管理整個環節的服務機構少之又少。

    2我國健康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狀況

    2.1專業掛靠院系

    國內高等院校對于健康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尚屬于起步階段,大部分高校健康管理是作為一個方向掛靠在公共管理或是公共衛生專業下。杭州師范大學設立有我國首個健康管理學院,2011年由醫藥衛生管理學院更名而來。除此之外,我國高校中的健康管理人才培養多以健康管理作為一個專業方向,掛靠在公共衛生專業、醫藥/衛生管理專業、臨床醫學、社會工作專業、公共事務管理專業、家政服務專業等專業下面[5]。如江蘇建康職業學院的公共衛生管理專業(健康管理方向)、重慶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健康管理方向)、安徽醫科大學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健康管理方向)、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公共事務管理專業(食品安全與健康管理方向)、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的社會工作專業(健康管理方向)、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家政服務專業(健康管理方向)等。目前,也有休閑體育專業在探討開設健康管理方向的可行性,安徽宿州衛生學校也在嘗試開設“健康管理”專業課程。

    2.2學歷教育層次

    與美國高校的健康管理專業多為碩士學位不同的是,我國的健康管理專業則以職業教育和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居多,研究生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較少,畢業后一般授予管理學學位。健康管理的職業教育一般學制3年,重點是培養其崗位勝任能力。如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開設有健康管理專業,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2015年開設健康管理大專班。江蘇建康職業學院、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則都是將健康管理作為專業方向。截止到2016年初,國內有5所院校(浙江中醫藥大學、廣東藥科大學、成都醫學院、濱州醫學院等)成立健康管理專業。杭州師范大學健康管理學院是全國首個健康管理學院,并擁有健康管理學碩士點和博士點資格。浙江農林大學是全國第一所開設健康管理本科專業的高校,與2007至2013年招生健康管理專業本科生。2009年重慶醫科大學率先在全國醫學院校招收臨床醫學(健康管理方向)學生。海南醫學院、新疆醫科大學、遼寧醫學院等醫科院校也充分利用醫學教育的資源優勢,在公共事業管理下開設健康管理方向。安徽醫科大學2015年開始招生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健康管理方向)本科生。

    2.3專業課程設置

    各校對健康管理的內容及其外延尚未形成統一、明確的認識,所以專業課程設置上差異較大。目前,開設健康管理專業的高校的課程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人文社科類課程、專業基礎類和專業核心課程。相對來說,人文社科類課程的差異較小,基本都是圍繞如管理文秘、人際關系等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由于各院校的特色和教學優勢不同,差異較大。專業基礎課程多以公共管理類和基礎醫學類課程構成,前者包括社會工作理論、組織行為學;后者則包括臨床醫學概論、預防醫學概論、中醫學概論、醫療保險、衛生經濟、流行病與衛生統計等。專業核心課程則主要圍繞健康管理類展開,如健康管理概論、健康教育、健康法規、健康信息管理等。另外每個學校還會開設一些特色課程體現自身院校特點的職業性,如社會工作類(社會工作的理論與方法,社區、老人、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社會工作實務);家政服務類(護理、信息、保健);食品監管類(營養與食品安全、食品監督檢驗);旅游管理類(如旅游健康、休閑養生保健、旅游信息學);或者是休閑養生類(中醫養生、運動健康管理、針灸和推拿學等)。

    2.4畢業去向

    健康管理產業涉及醫藥、保健養生、疾病預防、健康保險等多個方面,所以畢業生就業崗位也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四類崗位。第一類是健康產品生產及監管機構,包括醫藥/器械生產及經營企業、藥品監督部門等,從事藥物檢測/檢驗、醫療器械生產、化妝及保健品生產經營、醫藥及企業營銷、新藥研究和開發、藥物制劑生產與管理等工作。第二類是醫療衛生服務及行政管理機構,如基層衛生服務中心、醫療預防機構、社區衛生服務、健康體檢機構、計生部門、醫藥監管部門等,從事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指導咨詢、健康狀況調查、健康標本采樣和衛生事務管理。第三類是健康服務業,如在健康會所、養老院、休閑/飲食中心、護理中心等機構從事健康保健服務、健康咨詢、健康指導指導、私人健康維護、健康信息管理、食品安全監管、員工健康檔案館和健康狀況監測等。最后還有健康保險企業或管理機構,從事健康損害保險理賠,健康救助、社會健康保證服務等。

    3我國健康管理學科建設思考

    3.1鼓勵高校尤其是醫學院校設立健康管理專業

    從目前的培養院校看,我國的健康管理專業尚未形成相對獨立、成熟的專業。健康管理人才必須通過建專業、立學科的規范教育培養體系以保障合格的人才的培養。應在堅持學歷、職業和繼續教育多層次培養基礎上,加大學歷教育力度。醫學院校擁有醫學、公共衛生、健康保險等相關教育資,在設立健康管理專業上更具優勢和責任。“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提出要推動醫療、養老、旅游等行業的深度融合以促進健康產業的發展,隨著健康管理的外延不斷擴大,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營養保健、護理康復、疾病預防、健康保險、衛生管理等基本知識和技能等應成為健康管理人才培養的基本知識體系,著重培養其在健康保險、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服務和產品生產、康復保健、養老護理領域的崗位勝任力,以提供醫、養、護為一體的健康服務。

    3.2規范化課程置,完善學科體系

    相對國外,我國健康管理專業的設立院校層次偏低,缺乏研究生及其以上的高等教育模式,即使本專科的教育模式也尚不成熟,所以在課程設置上也未達到系統化和規范化,促使教學質量和水平的參差不齊。目前學者對健康管理學的共識是該學科應該集醫學、管理學與信息科學為一體,所以在核心課程中這幾類課程是必不可少的。總體上相應的課程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設置,首先是人文類課程,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人文素養。第二類是醫學類,如基礎醫學概論、臨床醫學概論、預防醫學概論、中醫學、護理學、康復醫學、食品衛生和營養、行為心理學等課程。第三類是管理類課程,對以后從事相關健康產業的管理方面工作有積極意義,具體課程可以包括醫院管理、社區衛生服務、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健康法規、衛生監督、社會保障、醫療保險、衛生經濟、醫藥營銷等。第四類健康管理類課程作為核心課程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健康測量與評價方法、健康風險檢測技術、健康評估技術、健康管理服務提供途徑等內容。開設院校可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師資情況對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進行調整,在保留基礎核心課程的基礎上提出自身學術特色。

    3.3強化教材建設,促進專業人才細分由于我國健康管理的理論研究滯后于工作實踐和應用,專業的教育師資與教材體系也比較缺乏。雖然不同院校的培養在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資源的同時突出專業特色,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健康管理教育缺乏統一的理論和教材體系。健康管理相關專業眾多、知識面全而散,一本教材遠不能滿足教學需求。所以根據專業特色細分教材,培養專項人才是大勢所趨,如專業營養健康師,兒童健康師、醫療行政助理等。相應地教材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健康管理師就業崗位編寫更具專業性的教材。在目前筆者接觸到的教材中,郭清主編的全國“十二五規劃教材”以及王培玉主編的《健康管理學》,可供衛生管理及相關專業使用。對于沒有相關醫學背景知識學生參考使用的黃建始和陳君石主編的“健康管理師”。另外還可根據不同的職業特點,選擇使用武留信主編的“健康管理師社區管理分冊”,以及王隴德主編的衛生行業職業技能培訓系列教程用書。

    3.4開拓示范基地,強化實踐教學

    如今的健康管理體系的建設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應倡導健康管理的學院理論教學和基地實踐教學的結合統一,注重學歷教育和職業勝任力的培養。同時隨著人們對健康關注度的提高,健康管理已經不再局限于保險行業的風險控制,還包括疾病的預防、健康保健、疾病防控等內容。可與居民社區、大型企業、職業場所、保險公司、健康管理公司等不同類型機構開展合作、設立教學基地,完善健康管理職業培訓體系和繼續教育體系的發展。依托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在理論與實踐中不斷發展壯大,以期形成全面系統的健康管理學科體系。

    參考文獻

    [1]郭清.“新醫改”應致力于公眾健康管理[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2,32(9):885-888.

    [2]熊偉平,余剛.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開設健康管理方向的可行性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86.

    [3]于建琳.美國高校健康管理專業的發展現狀探析與思考[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6(5):56-59.

    [4]蘇連久,鄒世清,靳鳴.我國醫學院校健康管理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醫學與社會,2014(11):94-96.

    [5]朱曉卓,米嵐,趙凌波,等.高職院校健康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2):141-143.

    [6]余剛,夏云建.休閑體育專業開設健康管理方向的可行性分析[J].運動,2013(20):124-125.

    [7]鄧斌菊.衛生職業學校“健康管理”專業課程開發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7.

    [8]應宇辰.我國高校健康管理專業發展現狀(以浙江中醫藥大學為例并與臺灣義守大學比較)[Z].杭州:浙江省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學術年會,2014.5.

    第9篇:衛生統計學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藥物經濟學 不確定性 敏感度分析

    中圖分類號:F407.7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5)01-0010-04

    The analysis of uncertainty in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

    DOU Guanshen*, LU Jianlong, QI Fangjia, WU Weidong, FENG Sha, YING Xiaohua**

    (Center for Pharmacoeconomic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uncertainty in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Methods: The concept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uncertainty in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y searching relevant literatures. Results: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ty, which may be produced in the various stages of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process, can affect the accuracy and confidence of the results of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and it can be effectively evaluated and treated by completing the research design and improving the statistical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uncertainty should be reduced from all aspec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confidence in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Meanwhile, the uncertainty can be assessed by sensitivity analysis during evaluation, which can assist the researcher to control the uncertainty factors.

    KEY WORDS pharmacoeconomics; uncertainty; sensitivity analysis

    藥物經濟學評價應用經濟學原理及方法評價藥物治療的成本與效果,目的是從整個人群方面考慮高效分配和使用有限的醫藥衛生資源[1-2]。一項完整的藥物經濟學評價包括投入測算、產出測算、投入產出分析和不確定性分析。由于存在治療的不確定性、數據的準確程度、藥物治療和效果之間的關聯強度以及價格變化等變數,且這些變數無法在評價設計、數據收集和分析階段完全避免,故它們都會影響投入和產出的計算、乃至最終評價結果的精確度和可信度。不確定性分析主要就是用于應對和解決這種問題的。

    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

    經濟學中的不確定性是指經濟主體不能確知未來經濟狀況、收益與損失的分布及概率等。在藥物經濟學評價中,由于評價條件的限制和數據缺陷等因素,評價結果與現實之間存在著難以預知的偏差,這就是不確定性。

    產生原因

    不確定性可以發生在藥物經濟學評價過程的各個階段中,從評價流程上看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1)評價設計問題。藥物經濟學評價中的很多不確定性都是由樣本組的設置不合理引起的[3]。例如,樣本數量過少就可能在統計分析中產生較大的抽樣誤差,使原本沒有差異的結果出現統計學差異,從而增加二類錯誤發生的可能性。又如,在進行評價設計時,患者個體差異(性別、體重、飲食習慣等)的客觀存在也會導致不可避免的系統誤差。因此,應根據具體藥物經濟學評價的實際情況,盡可能擴大樣本數,同時盡量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其他有關因素的統一,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由樣本組設置不合理所引起的不確定性對最后評價結果的影響。

    2)評價方法問題。在藥物經濟學評價中,因每種分析方法都有自己的使用條件和利弊,故分析方法使用不當也可能產生不確定性。例如,最小成本分析法是在兩種或更多種藥物治療方案效果相同的情況下來比較不同方案成本的,所以使用前需首先證明兩種或更多種方案所獲得結果的差異不顯著,然后才能通過分析找出成本最小的方案[4];但成本-效果法卻適合只有1種藥物治療效果或臨床結果的場合。因此,如果未能選擇正確的分析方法,就會產生較大的不確定性,最終影響評價結果的精確度和可信度。

    3)數據的收集與使用問題。規范的藥物經濟學評價對信息的要求很高,需要準確的流行病學信息、藥物治療效果、消耗的服務類型和數量以及價格水平等,但評價者往往不能完整地獲得這些準確的信息。此外,在信息收集過程中也會產生不確定性,如調查問卷的設計、調查方式的選擇以及調查對象的選擇、合作程度和記憶偏差等都會影響數據的準確性,由此影響最終的評價結果。

    分類

    不確定性可分為數據相關和評價過程相關兩類。其中,評價過程相關不確定性又可分為以下3種情況:評價結果外推的不確定性,即從一個臨床結果(臨床指標的變化等)外推到健康產出(如生存率)所產生的不確定性;評價結果普遍性的不確定性,即從一種評價背景轉換到另一種評價背景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分析方法選擇的不確定性,即在分析數據時選擇的模型合適與否所產生的不確定性[5]。鑒于此,Brigger等建議,可將不確定性分為4類,即樣本數據、結果普遍性、結果外推和分析方法相關不確定性[6]。

    處理方法

    完善評價設計

    藥物經濟學評價設計的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評價結果的精確度和不確定性。不同的評價設計能避免不同的研究偏倚:①前瞻性研究可有效保證數據的準確性、避免出現回憶偏倚,而樣本選擇與分組的隨機化能最大程度地保證不同樣本組之間的同質性,盲法則可減少數據測量中的不確定性[5]。②樣本選擇要嚴格。規范的臨床試驗設計都會制定嚴格的樣本選擇標準以控制混雜因素,但這會降低數據的普遍性,進而影響到結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如果降低樣本選擇標準,雖然可得到真實條件下的效果數據、提高結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但又會增加數據收集的難度和不確定性,且無法分析混雜因素的效果。③應綜合權衡不確定性和內、外部有效性。藥物經濟學評價既要最大程度地減少不確定性,又要根據實際情況平衡內、外部有效性。因此,傳統的藥物經濟學評價的首選方案是前瞻性藥物經濟學臨床試驗,其次為結合Ⅲ期臨床試驗的平行研究。在此前提下,也可考慮設計不同的評價方案,以提高臨床試驗結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如為提高樣本的普遍性,可同時納入臨床試驗和回顧性研究等[5]。

    改善統計分析方法

    統計分析是傳統的處理抽樣誤差的方法。在進行藥物經濟學評價時,為了減少因為抽樣誤差引起的不確定性,可以在統計分析過程中按照以下幾點進行數據處理:①數據收集完畢后可采用多種方法比較不同組別的差異,如均值比較、統計數據的可信區間等。②獲得的數據如呈偏態,則應將數據轉化為正態分布之后再進行統計差異性檢驗(可信區間的計算以原數據為準)。在確定效果數據或者轉換后的效果數據為正態分布之后,方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檢驗方法對數據的可信區間進行差異性檢驗。③在不能確定數據為正態分布時,可以采用非參數方法Bootstrap法或Jaeknife估計技術計算成本效果比的可信區間[7]。

    進行敏感度分析

    敏感度分析是一種在臨床試驗和藥物經濟學評價中因所得臨床資料存在不確定性而用來評價改變試驗條件或其在一定范圍內的估算值對治療結果或結論穩定性影響程度的方法[3],是藥物經濟學評價中衡量不確定性的最常用方法。敏感度分析通常通過驗證一個或者幾個不同參數的不同估算變動對數據的影響來確認關鍵變量所在,由此分析評價結果的不確定性。敏感度分析可以讓評價者清楚地了解到哪些因素對評價結果是關鍵變量,從而重視評估和控制這些關鍵變量,以減少系統誤差、提高評價結果的精確度和可信度。敏感度分析已經成為藥物經濟學評價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在成本效果分析中常用的概率敏感度分析也已成為決策中衡量不確定性的主要方法[8]。

    敏感度分析方法可以分為單純分析法(包括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閾值分析法、極值分析法和概率分析法,各種分析方法的優、缺點歸納如表1。

    敏感度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使所評價的影響因素(單個或者多個)作一定幅度的變動(其他因素不變),進而觀察評價結果的變動程度。其進行的一般步驟為: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需要進行敏感度分析的不確定因素如藥品價格、治療費用、治愈率和/或貼現率等(并不需要把每個不確定因素都納入敏感度分析),然后通過查閱文獻、咨詢有關專家或依據經驗確定等方式確定所選因素的大致變動范圍。對難以確定變動區間的因素,應適當放大變動區間,以保證變動情況不會超過設定區間。②依次使所選擇的各個不確定因素在設定區間內作同樣幅度的變動,然后分別記錄因這些因素變動所導致的評價結果的變動程度并計算敏感度。敏感度=評價結果的變動程度/不確定因素的變動幅度,一般用百分比表示。這樣就能建立起不確定因素的變動幅度和敏感度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進而可以直接比較各個不確定因素在設定區間內的敏感度大小。③通過列表和作圖等方法可以更為直觀地比較不同不確定因素的敏感度大小,由此判斷哪個或哪些是容易產生不確定性的敏感因素。確定敏感因素后,即應在藥物經濟學評價中盡可能地予于控制,使這些敏感因素盡可能真實、準確,以減少結果的不確定性。

    結語

    近年來,藥物經濟學評價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從臨床用藥選擇逐步擴展到藥品政策和企業營銷策略的制定、評價等。但是,藥物經濟學評價中的不確定性問題不容忽視[9]。我國的藥物經濟學學科發展歷史較短,高水平研究人員較少,對不確定性因素也易于忽視,直接表現為我國藥物經濟學評價中依舊有一定比例的評價沒有進行敏感度分析,而在進行了敏感度分析的評價中,分析方法及標準亦亟待規范[10]。在進行藥物經濟學評價中的敏感性分析時,首先要根據最終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法,同時在計算成本時全面考慮間接成本和隱性成本,盡量避免遺漏和錯誤納入,產出分析則需要確定干預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并考慮貼現。此外,當前越來越注重藥物經濟學評價結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即實際社會效果,故藥物經濟學評價應考慮到臨床試驗結果與現實效果之間的差異以及關鍵影響因素對結果可能造成的不確定性,進而通過相關分析提高評價結果的普遍性。

    參考文獻

    胡善聯. 藥物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J].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2004, 19(14): 19.

    謝紅光, 周宏顴. 藥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J]. 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1995, 4(1): 1-4.

    馬愛霞, 李洪超. 藥物經濟學研究中的難點分析[J].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 2003, 28(6): 142-146.

    張順國, 陳敏玲. 藥物經濟學研究方法[J]. 醫藥導報, 2000, 19(5): 495-496.

    楊莉, 胡善聯. 藥物經濟學評價中處理不確定性的方法[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07(5): 11-15.

    Agro KE, Bradley CA, Mittmann N, et al.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health economic and pharmacoeconomic studies. Appraisal of the literature [J]. Pharmacoeconomies, 1997, 11(l): 75-88.

    何志高, 祝匯江. Bootstrap法在費用-效果分析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統計, 1998, 15(6): 29-30.

    吳晶, 吳久鴻, 劉國恩. 2009-2010藥物經濟學學科發展[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0(6): 5-15.

    符一男, 馬駿捷, 馬愛霞. 衛生技術評估中的不確定性評估方法[J]. 中國藥物評價, 2012, 29(2): 160-162.

    何志高, 張玲, 周東. 藥物經濟學國外研究現狀及國內運用中存在的問題[J]. 中國藥房, 2001, 12(12): 708-710.

    (收稿日期:2014-03-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口工漫画网站免费|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毛片在线看免费全部播放|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可播放的 |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成人|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久久|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无遮挡| 欧美成人高清WW|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成人免费福利电影|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成人看的午夜免费毛片|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激情成人网|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成人另类人妖|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成人免费视频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