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范文

    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

    第1篇: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范文

    一、指導思想

    堅持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污水處理方針,重點突擊“以防為主、防重于搶”的實效性。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確保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準備充足、指揮得當、應對有序,確保污水處理作業安全運行。

    二、編制說明

    該預案在發生以下一般問題的情況下,該預案自然啟動:

    1.發現出水水質超標時

    2.污水水量超過設計標準時

    3.大面積、長時間停電時

    三、應急處理原則

    1.及時控制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染物總量

    2.加強運行控制,保證運行正常

    3.加強設備運行維護

    四、指揮和協調

    1、指揮和協調機制

    設立醫院污水處理領導小組,負責污水處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組織、協調工作。在污水處理警報期間,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全部上崗,統籌指揮。根據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情況通知有關部門及其應急機構、救援隊伍。各應急機構接到事故信息通報后,應立即派出有關人員趕赴事發現場,在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按照預案和處置規程,相互協同,密切配合,共同實施環境應急和緊急處置行動,嚴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發生。

    2、指揮協調主要內容

    應急領導小組協調的主要內容包括:

    (1)提出現場應急行動原則要求;

    (2)提請市排水監管中心派出有關專家和人員參與現場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的應急指揮工作;

    (3)協調各級、各專業應急力量實施應急支援行動;

    (4)協調受威脅的周邊地區危險源的監控工作;

    (5)協調建立現場警戒區和交通管制區域,確定重點防護區域;

    (6)根據現場監測結果,確定被轉移、疏散群眾返回時間;

    (7)及時向當地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應急行動的進展情況。

    五、事故預防措施

    1,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防止因檢查不周或失誤造成事故。

    2.及時合理的調節運行狀況,嚴禁超負荷運行。

    3.加強設備管理,認真做好設備,管道,閥門的檢查工作,對存在的安全隱患的設備、管道、閥門及時進行整改、修理或更換。

    六、事故應急措施及注意事項

    緊急事故的處理流程:

    1、發現后當班人員立即向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匯報,并在事故處理過程中隨時保持與領導小組的聯系。

    2、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應及時向當地環保部門和行業主管匯報,并在事故處理過程中隨時保持與當地環保部門和行業主管的聯系。

    3、當班人員及時排查造成事故的原因:

    ①發現進水超出設計標準

    a立即向領導匯報,減少進水量。

    b立即對進水水質,工藝運行參數,出水水質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化驗數據對相關工藝流程進行及時調整。

    ②突發暴雨

    a根據天氣預報,預先對各設備進行檢查,確保完好,組織力量對廠區雨水管線進行疏通,確保暢通。

    b各崗位將門窗關緊,防止雨水流入,影響設備運行。

    c隨時觀察調節池的水位并向領導匯報。

    d外出巡視,必須兩人一組,注意防滑等自身保護。

    ③水量超過生化系統設計處理能力

    及時與領導匯報,并取水樣化驗COD。及時向上級請示,部分污水或外運處置,或投加適量氧化劑后與正常流程的出水混合排放,或按上級的指示處理。

    ④突然停電

    a將現場設備退出運行狀態。

    b如長時間停電超過6小時,則請求上級主管部門及時送電。

    c來電后,按操作規程及時開啟設備,恢復運行

    七、事故后的恢復和重新進入

    由事故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宣布應急狀態結束,恢復到正常運行狀態。開始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進行事故損失評估和總結,組織力量進行污染區的清消,恢復。

    八、安全防護

    1、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處置人員應根據環境事故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事發現場程序。

    2、受災群眾的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小組負責組織群眾的安全防護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根據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性質、特點,告知群眾應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

    (2)根據事發時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確定群眾疏散的方式,指定有關部門組織群眾安全疏散撤離;

    (3)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以外,設立緊急避難場所。

    九、應急終止

    應急終止的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降低的水平。

    應急終止的程序

    (1)現場救援指揮小組確認終止時機,或事件責任單位提出,經現場救援應急小組報上級批準;

    (2)現場救援指揮小組向所屬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

    (3)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根據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

    應急終止后的行動

    ⑴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后,應組織相關部門認真總結、分析、吸取事故教訓,及時進行整改;

    ⑵組織各專業組對應急計劃和實施程序的有效性、應急裝備的可行性、應急人員的素質和反應速度等作出評價,并提出對應急預案的補充及修改意見。

    ⑶參加應急行動的部門負責組織、指導環境應急隊伍維護、保養應急儀器設備,使之始終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9、宣傳、培訓與演練

    應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環境污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職工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防范能力。

    加強環境事故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事故源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定期組織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

    第2篇: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范文

    一、普查目的

    更全面地掌握我鎮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分布,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主要污染種類及其排放去向等與環境有關的基本信息,建立污染源檔案和信息數據庫,為科學編制各類規劃、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科學制訂環保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據;通過普查工作的宣傳與實施,提高全民環保意識,提高政府及各部門環境預警應急能力,確保我鎮環境安全。

    二、普查的時間、范圍、內容和污染物種類

    (一)普查時間

    *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年度。

    (二)普查范圍

    *鎮行政區域內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1、工業源

    主要普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二產業中的工業污染源。工業源普查范圍劃分為重點普查范圍和一般普查范圍,分別做詳細調查與簡要調查。

    重點普查范圍:(1)有重金屬、危險廢物、放射性物質排放的產業活動單位;(2)11個主要污染行業(造紙及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皮革毛皮羽毛/羽絨及其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中重污染類別的產業活動單位;(3)16個重點行業(飲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中重污染類別的規模以上企業;(4)*市各級重點監控的工業污染源;(5)建筑業污染。

    一般普查范圍是指工業源中除重點普查范圍以外的工業污染源。

    2、農業源

    主要普查第一產業中的種植業、禽畜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

    種植業污染源普查范圍:糧食作物(包括谷類、薯類和豆類)、經濟作物(包括水果、花卉、糖料以及麻、茶、煙草、中藥材)和蔬菜作物(包括葉菜類、瓜果類、茄果類、根菜類、豆類、花菜類)主要產區。

    禽畜養殖業污染源普查范圍:舍飼、半舍飼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殖專業戶。

    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范圍:池塘、網箱、圍欄、淺海、灘涂、工廠化養殖廠(區)。

    3、生活源

    主要普查第三產業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單位和城鎮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產業普查范圍:(1)具有一定規模的住宿業、餐飲業;(2)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中具有一定規模的洗染、理發及美容保健、洗浴、攝影擴印、汽車與摩托車維修與保養業等經營單位;(3)醫院;(4)具有獨立燃燒設施的機關、事業單位;(5)民用核技術利用單位和大型電磁輻射設施使用單位。

    城鎮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區、縣城、建制鎮為單位(不包括村莊和集鎮),進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和機動車污染情況的調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普查范圍: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理廠(場)、危險廢物處置廠、工業區集中污水處理廠等。

    (三)普查內容

    1、工業源

    (1)企業的基本登記信息及其他相關情況,包括企業排污口、排水去向等;(2)原材料消耗情況,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電、氣等)結構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輔材料消耗量等;(3)生產產品情況,包括該企業主要產品的種類、產量等;(4)產生污染的設施情況,包括排放大氣污染物的鍋爐、窯爐等設施,產生廢水、固體廢物的設施,以及這些設施的種類、數量和規模等;(5)各類污染物產生、治理、排放、綜合利用情況,各類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及投入情況等;(6)污染物排放監測情況,包括監測點位、時間、頻次,污染物種類和排放濃度、排放量等。

    2、農業源

    (1)種植業主要普查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蔬菜作物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情況。包括:肥料和農藥的名稱、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期等;農膜的地膜厚度、覆蓋面積、使用量、回收量等;秸稈的產生量、直接還田量、露天焚燒量、隨意丟棄量、飼料使用量、回收量等。

    (2)禽畜養殖業主要普查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在規模養殖條件下污染物的產生情況。包括:禽畜種類、養殖組織模式、存欄量、出欄量、飼養階段、禽畜體重、采食量、精粗飼料主要成分含量,糞便和污水產生量、清糞方式、利用方式、利用量、排放量,糞便污水處理設施的處理方式、處理能力、運行時間和運行狀態等。

    (3)水產養殖業主要普查魚、蝦、蟹等在規模養殖條件下污染物的產生情況。包括:養殖種類、養殖方式、養殖模式、養殖產量、養殖面積,餌料、肥料、魚藥使用情況,養殖進排水等。

    3、生活源

    (1)排污單位基本情況,包括第三產業單位注冊的基本信息,各類污染物的產生、排放情況,污染治理情況等;(2)以城市(地區)為單位的機動車排氣污染情況等;(3)城市(鎮)生活能源結構及其消費量、污染物排放情況,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濃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單位基本情況,污染治理設施情況和運行狀況,污染物的處理處置量等情況,滲濾液、污泥、焚燒殘渣的產生、處置及利用情況等。

    (四)普查污染物種類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點的原則,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種類為對環境影響較大、對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義的污染物。

    1、廢水: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石油類、揮發酚、汞、鎘、鉛、砷、六價鉻、氰化物;造紙、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飲料制造業廢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鎮污水處理廠增加總磷、總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廢氣: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電解鋁、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業廢氣中增加氟化物;機動車排氣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

    3、工業固體廢物:包括危險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分類調查)、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煤矸石、尾礦、放射性廢渣等類別。

    4、脫硫設施產生的石膏、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和危險廢物焚燒的殘渣。

    5、伴生放射性礦物開發利用和民用核技術利用企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農業源包括:總磷、可溶磷、總氮、硝態氮、銨態氮;種植業增加地膜殘留量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難降解的農藥1-2種;禽畜養殖業與水產養殖業增加COD、銅、鋅等。

    三、普查機構職責及部門分工

    (一)基本原則

    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

    (二)普查機構職責

    我鎮污染源普查工作由鎮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負責普查的宣傳、組織、實施和驗收工作。鎮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鎮普查辦)負責擬訂我鎮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的實施細則、組織普查培訓、組織開展普查和驗收、籌備相關會議、匯總和分析污染源普查數據。

    (三)部門分工

    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參與編制和審議普查方案及其實施細則,安排專人協調具體工作;按照部門職能分工,指導和檢查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動本系統積極參與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各部門分工如下:

    宣傳辦負責組織協調新聞單位做好污染源普查的宣傳工作。

    財政分局負責普查經費預算審核、安排和及時撥付,并監督經費使用。

    環保分局負責工業源、生活源和危險廢物處置廠的普查。

    黨政辦配合環保部門,提供與普查相關的基礎信息,協助培訓普查員,協同環保部門做好數據審核、統計與分析工作。

    規劃所負責提供規劃資料,配合做好相關普查成果的分析和應用。

    經貿辦配合做好相關普查成果的分析和應用,指導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公用事業服務中心負責提供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廠)名單,會同環保分局開展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廠)普查,配合做好生活垃圾排放量調查工作。

    農業辦負責農業污染源、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工作。

    水管所配合做好生活污水普查、分析工作。

    *醫院負責提供本系統射線裝置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使用情況資料,配合做好醫療污染源普查工作。

    公安分局負責提供機動車登記基本信息,與交通部門配合做好機動車排氣污染及相關普查成果的分析、應用。

    國土分局負責提供伴生放射性礦物開發利用單位基本情況。

    工商分局負責提供工商登記基本信息。

    廣電網絡傳媒公司配合做好廣播、電視發射設施的污染普查工作。

    電信分局配合做好通信基站等電磁輻射污染源的普查工作。

    四、組織實施與保障

    (一)組織保障

    為確保圓滿完成我鎮普查任務,我鎮成立了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污染源普查的指導、組織、協調和檢查工作。各成員單位要按各部門的職責分工,落實責任,及時發現和解決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有關部門、各村(社區)要根據需要成立基層普查小組,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污染源普查工作。重點調查產業活動單位可設立污染源普查機構,負責本單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報工作,其他各類法人單位應當指定相關人員負責本單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報,各有關單位應當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人員擔任普查員,確保圓滿完成本地區的普查工作。

    (二)措施保障

    1、加強宣傳動員。

    鎮普查辦要指定專人負責污染源普查宣傳,制訂宣傳方案,充分利用鎮有線電視、網站、報刊、宣傳欄等宣傳媒介,采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普查宣傳;要根據普查的不同階段,突出宣傳重點,把宣傳動員工作貫穿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終。通過宣傳使普查對象和社會公眾明確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自身的權利和義務,積極參與并認真配合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2、加強普查培訓。

    鎮普查辦要指定專人負責普查培訓工作,組織普查員及普查對象分級分批參加市普查辦舉辦的培訓班,并加強指導工作。

    3、加強數據審核。

    鎮普查辦要指定專人負責普查數據的質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環節,按一定比例抽樣檢查,抽查結果作為評估各有關單位、各村(社區)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的依據。對于數據質量達不到要求的單位、村(社區),鎮普查辦要責令該單位、村(社區)重新調查。

    4、嚴格驗收。

    鎮普查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市普查辦制訂的污染源普查驗收方案和評分標準,對各有關單位、各村(社區)的普查工作進行驗收,驗收不合格的必須整改,直到通過市普查辦組織開展的驗收。

    (三)法律保障

    認真貫徹《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對普查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按規定嚴肅處理。

    (四)經費保障

    我鎮污染源普查所需經費由鎮人民政府負擔。鎮普查辦根據普查工作方案編制普查總體經費預算和分年度經費使用計劃,經鎮財政分局審核后,作為污染源普查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列入各相關部門的預算中,分年度按時撥付。

    經費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訂與評審,宣傳與培訓,現場監測,入戶調查,專用設備購置,數據錄入與處理,數據庫維護,檢查、驗收等過程的費用(包括差旅費、會議費、印刷費、辦公費等)。

    五、時間安排

    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由鎮普查辦負責組織實施,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年12月底前)

    1、成立機構、落實經費(*年11月10日前)。

    鎮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在*年11月10日前設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宣傳、培訓、普查、審核驗收等工作。

    各有關單位、各村(社區)要成立普查工作小組,指定普查工作人員,確保機構人員到位,并在*年11月20日前將普查小組成員名單及聯系方式上報鎮普查辦。

    2、制訂普查方案(*年11月20日前)。

    各有關單位、各村(社區)要根據鎮普查工作方案,結合各單位、各村(社區)實際,制訂各單位、各村(社區)普查工作方案,并在*年11月20日前報鎮普查辦備案。

    3、落實普查經費(*年11月20日前)。

    鎮普查辦根據普查工作的需要編制普查經費預算,在11月20日前報鎮財政分局審核。

    4、確定普查企業名單(*年11月20日前)

    鎮普查辦根據市普查辦提供的普查企業基礎底冊組織人員以入戶走訪、抽查、電話咨詢等形式,確定污染源普查基礎資料庫,并于11月20日前反饋市普查辦。

    5、宣傳動員(*年11月下旬至12月)。

    鎮普查辦宣傳小組要分階段突出重點,開展普查宣傳工作。

    6、開展普查培訓(*年12月底前)。

    鎮普查辦組織鎮普查辦、各有關單位和各村社區普查工作小組成員及重點污染企業人員參加市普查辦舉辦的普查培訓。

    (二)全面普查階段(*年1月-5月)

    1、組織填報普查表(*年1月-3月)。

    鎮普查辦組織協調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到各普查企業開展普查報表填報,普查數據錄入等工作;各有關單位、各村(社區)普查小組配合。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到各普查企業開展普查報表填報。

    2、建立污染源數據庫(*年3月-4月)。

    鎮普查辦配合市普查辦及時審核、校驗污染源數據,建立本地區污染源數據庫。

    3、市普查辦在*年5月底前完成普查驗收工作,建立我市污染源數據庫,匯總所有污染源普查數據報省普查辦。

    (三)總結階段(*年8月-2009年7月)

    1、接受省的普查驗收(*年8月-12月)。

    2、總結普查經驗,完成普查工作報告(*年8月-12月)。

    3、開發利用普查成果(2009年1月-2009年7月)。

    六、普查數據管理

    第3篇: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范文

    1、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成立院感管理領導小組,院長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院長是直接責任人,明確專(兼)職院感管理人員,相關科室負責人共同參與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醫院感染管理網絡健全,職責明確,責任到人,切實保障醫療安全。

    2、院感管理工作有計劃、有檢查、有總結。全面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醫院感染管理標準操作規程(SOP),對照《區一級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檢查基本標準(試行)》,按計劃開展自查自評,及時發現問題,有效落實整改,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二、人員培訓

    3、舉辦1~2期醫院感染管理知識、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培訓班。

    4、按要求落實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崗位培訓工作。各單位須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參加省、市、區醫院感染管理各類培訓、學習,不斷提高專(兼)職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能力。

    5、各單位要繼續推進《醫院感染管理標準操作規程(試行)(第一部分)》(SOP)的有效實施。強化全員培訓,全員知曉,全面落實;落實重點部門SOP及質量控制工作,規范醫院目標性監測。

    6、各單位組織全院醫務人員(包括工勤人員)就消毒滅菌技術、隔離防護、手衛生、醫療廢物管理、污水規范處置等重點內容進行規范培訓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進一步普及、強化臨床一線醫務人員院感知識,重點是醫院新進人員、高危科室工作人員。

    三、突出對重點高危科室的院感規范管理

    7、繼續加強對醫院消毒供應室規范管理。各單位要對照《省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室)驗收評價標準》積極進行整改,加大投入,不斷規范流程,配齊配足消毒滅菌設施,完善并落實各項規章制度;供應室人員須取得省級培訓合格證方可持證上崗;確保消毒滅菌效果安全達標。

    8、認真貫徹落實《醫院手術部(室)管理規范》,加強對醫院手術安全的管理工作,對轄區內醫院手術室、婦產科設置與管理進行指導和檢查。對新建醫療用房的單位須按規范流程進行設計;各單位須進一步完善手術室、產房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并嚴格遵守執行,不斷加強手術安全管理。

    9、嚴格執行《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等法律法規規范,加強對口腔科、內鏡室的院感防控管理。

    10、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強醫療廢棄物規范處置和日常管理,有效預防和減少環境污染。污水處理系統專人負責,嚴格管理,規范運行,記錄完整,達標排放。

    11、要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考核評價機制,把對職能部門、臨床科室、醫務人員的考核評價與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評價結合起來,全面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第4篇: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 供應室;存在問題;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7(b)-185-02

    Management of blood supply room

    MO Xianchun

    The Blood Center of Baise City, Baise 533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n-station infection in blood supply rooms, the risk factors of infection in blood supply rooms a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preventiv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infection in blood banks are developed. Infection management in blood supply room is not standardized. The potential risks involve management system, building layout, working environment, staff quality, infection prevention awareness, operational procedures, the monitoring of various risks, etc. Strengthening blood banks supply room management is necessar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edical infection.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infection in blood supply rooms. These measures include establishing and strictly enforcing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increasing inspection efforts.

    [Key words] Supply room; Potential problems; Measures of improvement

    供應室是血站感染的高危科室,是各種醫療物品用后聚集的地方,供應室物品滅菌質量關系到血站采供血各環節的質量及受血者安全生命。因此,加強供應室工作各環節的質量監控,是確保無菌物品質量和供應質量,預防站內感染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加強血站感染管理,其中一個環節就是提高供應室人員的防范意識。現對采供血機構供應室的管理問題總結如下:

    1 存在問題

    1.1 領導重視不夠

    領導對供應室感染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血站感染管理和控制工作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沒有直接的經濟效益,因而對供應室的投入很少。沒有洗衣機,醫務人員只好自己動手洗白大褂,如果手被劃破,很容易發生職業暴露,對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構成危害。管理它的不是業務科室,所以未能對其進行指導,沒有對供應室進行有效的管理,很多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1.2 建筑布局不符合要求

    供應室只有一間房屋,面積約30 m2,空間很小,高壓滅菌、洗滌衣物、物品回收、工作人員更衣等一切供應活動都在一間房屋里完成,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未分開。洗滌污染物品的污水未經過消毒處理就直接排入下水道;沒有安裝紫外線燈,空氣消毒不達標,下雨時工作服就掛在房屋里面,房屋里潮濕有霉味,未用的物品也放在里面,衛生工作無法做好。

    1.3 規章制度不健全

    國家對供應室的管理有嚴格的規定,但供應室控制血站感染的措施和規章制度不健全,缺乏預防和控制血站感染的安全措施,無章可循或有章可循,但落實不到位,無人監管和指導。

    1.4 血站感染知識和培訓力度不夠

    新到的供應室工作人員所屬的科室沒有人對其進行消毒和感染知識的培訓,以至于其對感染知識淡漠,知識貧乏,不去了解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1.5 缺乏必要的感染知識

    由于培訓力度不夠,自己沒有學習,對感染方面的知識認識不多,污染物品和清潔物品沒有區分,消毒后物品沒有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對職業暴露認識不夠,收集污染物品有時不戴手套,收后不洗手,不懂得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1]。防護用品不齊全,清洗污染物品時不穿防護服、不戴防護鏡和口罩,增加了發生職業暴露的幾率。

    1.6 醫療廢物和廢液處理不當

    沒有醫療廢物儲存間,工作人員每天把收集的醫療廢物放在臨時垃圾桶里,到處是蚊子和蒼蠅,臭味難聞,污染了血站的空氣環境,對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構成危害。沒有污水處理系統,排出的污水未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入地下,污染了地下環境,不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

    2 改進措施

    2.1 提高對供應室的管理

    領導班子對供應室非常重視,把它劃歸為設備科管,制訂了嚴格的管理措施,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2 科學建筑與布局

    血站供應室在建筑方面,應符合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滿足血站自身的發展。供應室周圍無污染源,內部應劃分為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物品處理按序進行,不得逆行,設有回收間、洗滌間、發放間、辦公室、更衣室等,房間采光、通風較好,無菌間有空氣凈化與消毒設施。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要有標識區別,消毒物品與非消毒物品分開,人流與物流分開,非工作區與工作區分開等四個分開[2]。醫療用品處理實施由污到潔的工作流程,室內空氣由潔到污流向。各個房間安裝紫外線燈消毒空氣,每15平方米空間安裝30 W的紫外線燈一盞,洗滌污染物品的污水要用含有效氯3 000 mg/L的氯離子消毒劑進行浸泡1 h后再排入下水道。供應室的環境布局與預防血站內感染密切相關,其環境和設施應符合衛生要求,布局合理[3-4]。總的原則是避免交叉感染,提供工作效率,保障供應,從而充分體現人性化的設計和管理[5]。

    2.3 建立各項規章制度

    按照《血站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建立供應室的各種操作規程,如供應室工作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監測制度及職業暴露的應急預案等,從回收、清洗、包裝、滅菌、發放每個環節都做到認真查對[6]。為防止發生醫療糾紛時進行舉證倒置,記錄要齊全。

    2.4 加強感染知識培訓

    設備科對在崗人員進行崗位職責相關文件的培訓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培訓內容為職業道德規范、血站感染知識、各種規章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等,使工作人員能掌握必要的感染知識和相關消毒、滅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和標準預防知識。高壓滅菌人員要取得壓力容器設備操作資格,持證上崗[7]。新上崗人員要通過全國采供血機構從業人員崗前培訓考核并取得上崗證。

    2.5 加大對消毒滅菌制度的監管

    要控制血站感染的發生,供應室是主要因素,關鍵要有高素質、高水平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現在的工作人員是衛技人員,身體健康,接受能力強,經過專業培訓,熟練掌握消毒專業技術操作,嚴格按操作規程去做,做好“三查七對”,在操作中遇到問題能自己解決,至今沒有感染事件的發生,給血液質量提供了保證。工作人員在清洗過程中直接接觸污染物品,標準預防十分重要,感染物品是先消毒后清洗再滅菌。所有物品不能混在一起,要區分消毒與非消毒物品。每次高壓物品用化學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劑進行監測,不達標的物品不能用[8]。做好職業暴露的預防,工作時穿防護服、帶手套、口罩、帽子和防護鏡。操作結束后要嚴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及進行手消毒[9]。工作人員在操作時容易被刺傷,應知道刺傷后的危險性,掌握傷后擠壓出血―清洗―消毒的緊急處理程序,必要時注射相應的抗病毒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加以預防[10],避免職業暴露的發生。加強職業健康教育,提高工作人員免疫力與抗病毒能力[11]。質量管理科定期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改進,確保消毒質量。與相關科室積極配合,相互協調,使感染管理工作走向監控、管理一體化的管理模式[12]。

    2.6 加大投入,改善環境

    站領導為改善供應室落后的條件,加大對供應室的投入,建立醫療廢物儲存間,購買了高壓鍋。醫療廢物和報廢的血液經高壓消毒后不超過24 h進行焚燒,建立了污水處理系統,使污水得到無害化處理,保護了環境。

    總之,供應室是個重要科室,對于預防血站感染,保證血液安全及防止發生職業暴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3]。但需領導高度重視,以改善工作環境。對工作人員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教育和宣傳,建立并遵守規范化操作程序,加強檢查、督促工作人員堅持自我防護措施[14]。要熟練掌握消毒專業技術操作,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加強各環節的管理,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供應室的管理水平,達到制度化、規范化和條理化管理。

    [參考文獻]

    [1]王竹華,周祝霞.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職業危害及防護[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9,26(2):216-217.

    [2]劉悅.醫院消毒供應室的管理及消毒技術進展[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4,21(2):155.

    [3]閆翠英,陳學敏,李紅月,加強消毒供應室管理控制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8):607.

    [4]胡瑛.從預防醫院感染角度探討供應室的建筑設計[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8):608.

    [5]鐘秀鈴.醫院供應室的管理與技術[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3.

    [6]劉莎,哈景華,董文嬋.完善供應室工作環節查對制度[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9,26(1):91-92.

    [7]鄭柏湘,龔科.消毒供應室風險管理評估及防范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7):854-856.

    [8]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輸血技術操作規程血站部分(1997版)[S].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9]孫家志.采供血機構的消毒管理[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9,11(4):367-368.

    [10]李偉宏,倫國有,鄧旭.檢驗人員應牢固樹立自我防護意識避免污染與損傷[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6):670.

    [11]葉秋萍,文必豐,朱巧紅.加強醫院中心供應室的職業安全防護[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2):186-187.

    [12]李艷.血站控制感染的管理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5):575-576.

    [13]張致玲.嚴格供應室管理有效預防院內感染[J].中國當代醫藥,2010, 17(25):136-137.

    第5篇: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檢驗科;儀器;維修保養;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 R197.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3-30-2

    0 引言

    醫院各項病癥的檢查需要依靠精準度較高的檢驗科儀器設備來完成,這就需要科學合理的維修保養工作來提高儀器的使用性能,及時發現儀器存在的故障并采取措施進行檢修,確保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延長使用期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維修成本。但檢驗科的儀器是經常性長時間使用的,采取何種維修保養模式成為當下需要深思的問題。下面就檢驗科儀器維修保養的新模式進行探討。

    1 醫院檢驗科儀器設備管理要求

    第一,檢驗科是使用和操作設備的部門,這些設備的采購與資質審核等環節則由藥械科主管,藥械科對儀器設備的相關資料進行建檔保存,之后由檢驗科保管使用儀器設備的說明書及相關耗材。第二,針對使用的儀器設備應制定合理完善的設備管理文化及操作流程,并規范檢驗人員嚴格按照絳校要求操作人員掌握儀器設備的性能、基本結構及工作原理,防止出現人為原因造成的儀器設備故障,正確操作儀器設備提供精確度較高的數據。同時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安排專人對大型儀器設備進行操作和保管,制定規范化、標準化、常態化的維修保養機制,為檢驗儀器設備的合理、正確使用提供依據。第三,一旦儀器設備出現故障,操作者應及時匯報給上級,并及時排除故障,之后總結經驗與原因,防止再次出現同一故障。第四,檢驗科應進行月例會,主要分析儀器設備的運行情況,及時將存在的潛在隱患上報至藥械科。另外,針對大型儀器設備應進行年檢,確保其使用性能[1]。

    2 檢驗儀器設備常見故障與維修要點分析

    2.1 組件堵塞

    管路等組件堵塞的直接原因是凝固蛋白,應每周用稀釋2倍或5倍的84消毒液或是次氯酸鈉溶液對檢測孔、加樣針、管路等組件進行浸泡或沖洗,以及時清除殘余蛋白。

    2.2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故障

    該儀器的主要故障是室內質控全部脫靶,對其進行重新定標定值后依然脫靶且重復性偏低。究其原因是每次注水清洗反應槽時向外溢水,未及時吸干凈污水,造成交叉污染,從而影響了質控結果。排除此故障應先查找污水處理系統的流路是否存在堵塞問題,若不存在問題則考慮污水處理泵(三通閥)的問題,將其卸載后清洗來去除蛋白,測量電機電壓、電流脈沖等參數,重新安裝開機后儀器運行正常,室內質控結果在1±2SD范圍內,屬正常。但隔天開機后出現了同樣的故障,分析是三通閥電極老化,吸引壓力減小而引發的故障。污水處理的關鍵在于三通閥的吸引壓力,在吸取污水時打開,反應槽注水時關閉,暫時卸載不會對設備性能產生較大的影響,時間過長會加大設備光電系統的負荷,縮短設備使用壽命,所以三通閥出現損壞時應及時聯系廠家更換新的。

    2.3 血球儀的維修保養

    血球儀要進行定期維護,制定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的維護計劃,并落實到位,維護血球儀的良好性能。通常血球儀每日的使用應進行一次關機,并沖洗檢測器,將殘余的血液清洗干凈,還要供應足每日所需的稀釋液及溶血素,保障儀器的正常運轉。用自來水清洗旋轉盤及托盤,每周進行質量檢測,確保儀器符合使用要求與標準。同時,定期對血球儀進行維護,減少發生故障的概率。例如,當測量標本量≥2500應及時用清洗液清洗廢液容器,同時在監測器中注入

    3 加強檢驗科儀器維修保養的有效途徑

    3.1 實施三級保養

    首先是日保養,保養的主要內容有檢查儀器設備的運行狀態是否正常;利用專用物質清潔表面;檢查儀器設備的零部件是否完整、有無松動等問題;其次是周保養,安排專人嚴格按照維修保養計劃每周保養一次儀器設備,檢查內容主要有內部清潔、儀器設備是否存在隱患,并進行局部檢查和調整,如清洗血球分析儀的檢測部、平衡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的水浴槽以及檢測光源等;再次是月保養,保養人員包括院內工程師、廠家工程師、負責管理儀器設備的人員,保養內容有測試及調整操作性能、安全測試電壓以及清潔、、檢查和更換易損原件(如燈泡、泵管)等[3]。此外,大型檢驗儀器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必須按照廠家提供的規范保養程序及三級保養,并在此基礎上要求廠家工程師每年定期檢查,并進行全面的保養與維護。主要的內容包括檢查儀器設備的電源及接地情況、更換老化或質量不可靠的零部件、內部清潔及規定的檢查程序等,提高檢驗儀器設備的準確性、可靠性,為病理診斷提供精確的數據。

    3.2 強化人員對設備的管理

    加強培養檢驗科儀器設備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端正工作態度,認真負責地履行自身的工作職責,愛護儀器設備,并合理督促儀器設備使用者進行規范操作。對于新入職人員要做好培訓工作,使之全面了解和掌握每臺儀器設備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儀器設備的維護內容,針對儀器設備存在的異常情況能夠及時發現并上報[4]。同時,分別詳細記錄每臺儀器設備的運行狀況,包括使用情況、故障類型、時間、原因及處理方法等,方便維修人員了解儀器設備的基本情況。此外,檢驗科還應聘請專業的工程師定期檢修檢驗儀器設備,并要求管理人員積極借鑒合理的經驗,增加自己的相關知識,提高業務技能。

    3.3 有效控制設備環境

    首先,控制溫濕度。檢驗儀器設備所處的環境溫度應在18-25℃,以確保其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由于大多檔募煅橐瞧魃璞婦密度較高,對所處環境的濕度要求較高,濕度較大會影響設備的電路元件,導致電路板出現接觸不良或故障,所以必須控制好溫濕度。一般利用暖通空調設備來調節室內的溫濕度,進而減少環境因素對儀器設備的影響。其次,定期防塵,防止儀器設備的管道堵塞,灰塵過多還會污染光分析系統,無法得出精準的檢驗數據。所以應隔離檢驗科室,減少與外界環境的接觸,盡可能保持儀器設備處于無塵環境中。此外,要定時清洗儀器設備的管道系統,可以利用防塵罩等工具來有效防塵。再次,合理放置檢驗儀器設備,以便于操作且有效消除設備間的不良影響,如電磁干擾等。還有些設備需要避光處理,應將這些設備安置在避光區域,以免影響檢驗結果。最后,對電源的高要求是檢驗儀器設備的重要特點之一,一旦出現斷電現象則會嚴重影響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因此必須為檢驗儀器設備配備備用電源,以便在發生斷電等事故后包裝儀器設備仍可以維持幾小時的穩定運行,維持設備電壓處于穩定狀態,減少電源不穩定對儀器設備的損害,同時也確保檢驗工作的正常進行,確保檢驗結果的精確度[5]。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檢驗儀器設備的性能直接關系著檢驗的質量,也就是說關系著每位檢驗人員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因此必須確保檢驗結果的精確性。這就需要不斷完善檢驗儀器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具體落實儀器維修保養制度,并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操作檢驗儀器設備,維護好儀器設備所處的環境,提高儀器設備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能和工作素養,降低故障發生的概率,延長使用年限,減少儀器設備的維修成本,保障檢驗工作的高效開展。

    參 考 文 獻

    [1] 陳志添.醫院檢驗科設備的維護與維修模式創新[J].科技創新導報,2015(03):246.

    [2] 張軍平.醫院檢驗科儀器的保養、維護及維修[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5(09):66-68.

    [3] 張劍.基層醫院檢驗科儀器的維修和保養[J].醫療裝備,2016(10):52-53.

    第6篇: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范文

    一、普查工作目標

    全面掌握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費用等情況,為污染治理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依據。建立全市各類重點污染源檔案和各級污染源信息數據庫,促進污染源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礎。掌握污染源的總體樣本,為建立科學的環境統計制度、改革環境統計調查體系、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創造條件;根據普查結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環境統計平臺。提高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尤其是基層環保部門的管理能功,健全各級環境統計、監測、監督和執法體系。通過普查工作的宣傳與實施,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

    二、普查時點、對象、范圍和內容

    (一)普查時點

    普查時點:*年12月31日。

    時期資料:*年度。

    (二)普查對象與范圍

    污染源普查對象為全市境內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1、工業源。主要普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二產業中除建筑業(含4個行業)外39個行業中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工業源普查對象劃分為重點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別進行詳細調查和簡要調查。

    重點污染源范圍是:(1)有重金屬、危險廢物、放射性物質排放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2)11個重污染行業(造紙及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中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3)16個重點行業(飲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中規模以上企業。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業源中除重點污染源以外的工業企業。

    2、農業源。主要普查第一產業中的農業、畜牧業和漁業。農業源普查范圍主要是結合優勢農產品區劃,針對谷物種植業、油料和豆類作物種植業、棉麻等種植業、蔬菜及花卉種植業、茶果類及中藥材種植業的主要產區開展肥料、農藥和農膜污染調查。

    畜牧業和漁業源普查范圍是人工飼養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殖專業戶、淡水養殖場。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產業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單位和城鎮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產業普查范圍主要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住宿業、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也括洗染、理發及美容保健、洗浴、攝影擴印、汽車與摩托車維修與保養業)、醫院、具有獨立燃燒設施的機關事業單位、機動車、民用核技術利用和大型電磁輻射設施使用單位。

    城鎮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區、縣城、建制鎮為單位(不包括村莊和集鎮)進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調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范圍是城鎮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場)和醫療廢物處置廠(中心)等。

    (三)普查內容

    1、工業源

    (1)企業的基本登記信息及其他相關情況,包括企業排污口情況、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況,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電、氣等)結構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輔材料消耗量等;

    (3)生產產品情況,包括該企業主要產品的種類、產量等;

    (4)產生污染的設施情況,包括排放大氣污染物的鍋爐、窯爐等設施,產生廢水、固體廢物的設施,以及這些設施的種類、數量和規模;

    (5)各類污染物產生、治理、排放、綜合利用情況,各類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及投入情況等;

    (6)污染物排放監測情況,包括監測點位、時間、頻次,污染物種類和排放濃度、排放量等。

    2、農業源

    (1)樣本的基本情況,包括經濟規模及用水排水情況等;

    (2)產、排污情況,包括肥料、農藥施用情況,農膜使用和秸稈處理情況,飼料餌料投放情況,畜禽養殖糞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產生、殘留和排放情況等;

    (3)養殖業污染治理情況,各種污染治理設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況、投入和運行情況等。

    3、生活源

    (1)排污單位基本情況,包括第三產業單位注冊的基本登記信息,各類污染物的產生、排放情況,污染治理情況等;

    (2)以城鎮為單位的機動車排氣污染情況等;

    (3)城鎮生活能源結構及其消費量、污染物排放情況,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濃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污染治理單位基本情況,污染治理設施情況和運行狀況,污染物的處理處置量等情況,滲濾液、污泥、焚燒殘渣的產生、處置及利用情況等。

    (四)普查污染物種類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點的原則,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種類為對環境影響較大、對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義的污染物。具體是:

    1、廢水: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石油類、揮發酚、汞、鎘、鉛、砷、六價鉻、氰化物;造紙、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飲料制造業廢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鎮污水處理廠增加總磷、總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廢氣: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電解鋁、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業廢氣中增加氟化物;機動車排氣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

    3、工業固體廢物:包括危險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分類調查)、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煤矸石、尾礦、放射性廢渣等類別。

    4、脫硫設施產生的石膏、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和危險廢物焚燒的殘渣。

    5、伴生放射性礦物開發利用和民用核技術利用企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農業源中還包括:總磷、總氮、總銅、總鋅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難降解的農藥和魚藥。

    三、普查技術路線和步驟

    (一)普查技術路線

    按照現場監測與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數計算相結合,技術手段與統計手段相結合,國家和省級指導、地方調查以及企業自報相結合的原則確定普查的技術路線。

    1、對工業源中屬于國控、省控及列入本次調點污染源范圍、集中污染治理設施,同時采用現場監測和物料衡算與排污系數等方法,并按照規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對其他工業源,采用分類抽樣監測的方式,核對物料衡算與排污系數測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對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簡單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數法直接計算排污量。

    2、對農業源,采取面上調查和分類抽樣實地監測相結合的方式,結合農業普查結果和有關農業統計資料,測算全市的農業面源污染情況。

    3、對生活源,第三產業中的調查單位采取面上對基本情況進行調查,結合分類抽樣監測與排污系數測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調查根據統計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結構和消耗量,通過排污系數測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驟

    1、準備階段(*.10-*.12):成立組織,落實經費,開展宣傳動員;制訂普查方案,開展普查培訓;清查普查對象,建立污染源單位排污臺賬和原始記錄。

    2、全面普查階段(*.1-*.7):對排污企業和單位進行清查,組織填報普查表,完成審核錄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檔案,進行審核驗收等。*年5月底前,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將本地區污染源普查數據匯總,報市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年6月底前,市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將本地區污染源普查數據匯總,報省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

    3、總結階段(*.8-2009.7):建立全市污染源數據庫,對普查數據進行加工、分析,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編制并巢湖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報告,開發利用普查成果,總結驗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組織及實施

    (一)組織機構

    市政府成立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名單附后),負責普查的組織和實施工作。市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負責普查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下設綜合協調組、技術調查組、數據處理組和農業普查組。農業普查組由市農委負責組建,在市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農業污染源的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職責是:

    1、組織擬訂全市污染源普查實施方案,經市普查領導小組審定后組織實施;

    2、制訂和組織實施全市污染源普查各階段工作方案;

    3、組織開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傳報道和培訓;

    4、對各縣、區污染源普查工作進行業務指導、督促檢查和驗收;

    5、向市普查領導小組提交普查報告,根據省和市普查領導小組決定普查數據。

    各縣、區人民政府要設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按照市普查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統一要求,負責組織實施本地區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二)部門職責

    普查工作在市普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實行分工協作。

    市環保部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負責擬訂全市污染源普查實施方案和不同階段的工作方案,制訂有關技術規范,組織普查工作培訓,負責工業源、生活源和危險廢物處置廠的普查和污染源的監測,對普查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和結果,組織普查工作的驗收。

    宣傳部門負責組織污染源普查的新聞宣傳工作,配合辦好新聞會及有關宣傳活動;

    發展改革、經貿部門配合做好工業源的普查及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應用;

    公安部門配合做好機動車排氣污染的普查及相關普查成果的分析、應用;

    財政部門負責普查經費預算審核、安排和撥付,并監督經費使用情況;

    建設部門參與生活源普查,會同環保部門負責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場)普查;

    農業部門負責農業源的普查;

    水務部門參與城鎮公共供水及自備水源污染源的普查;

    工商部門負責提供污染源企業的基本登記信息;

    統計部門負責審定污染源普查表,參與普查總體方案設計,協同環保部門做好數據審核、匯總與分析工作,組織工作人員參與入戶調查;

    巢湖軍分區后勤部和市武警支隊負責按照國家統一要求,組織協調駐巢部隊所屬單位污染源和環保設施的普查。

    (三)組織培訓

    實行市、縣區分級培訓。市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市級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人員、縣區普查員骨干的培訓。其余普查人員的培訓由各縣、區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

    培訓內容: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內容,普查范圍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術路線,普查方法,各類普查表格和指標的解釋、填報方法,普查數據錄入軟件的使用,數據庫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等。

    (四)質量保證

    根據國家和省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的普查數據質量控制文件和普查工作評價標準,建立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控制責任制,設立專門的質量控制崗位,并對污染源普查實施中的每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和檢查驗收。

    市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組織污染源普查數據的質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環節,按一定比例抽樣,抽查結果作為評估各縣、區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的依據。數據質量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必須重新調查。

    (五)宣傳動員

    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深入開展污染源普查的宣傳工作,為污染源普查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突出主流新聞媒體的作用,組織開展一些有影響力的宣傳活動,適時召開新聞會,把宣傳動員工作貫徹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終。要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并認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產業活動單位要設立污染源普查機構,負責本產業活動單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報工作。其他各類法人單位要指定相關人員負責本單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報。各有關單位要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人員擔任普查員。

    五、普查經費

    普查所需經費由中央、省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市、縣區普查經費按任務分工由各級財政部門安排。各級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普查工作方案編制普查總體經費預算和分年度經費使用計劃,經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后,作為污染源普查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分別列入各相關部門的部門預算中,分年度按時撥付。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預算編制的指導和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六、普查資料的填報和管理

    第7篇: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范文

    Abstract: The drainag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uni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rainage pipelines, at the same time, manage the drainage facilities and improve its effectiveness, which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of small towns and enhanc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關鍵詞: 排水管網;科學管理;效能

    Key words: drainage pipelines;scientific management;performance

    中圖分類號:TU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2-0079-01

    0引言

    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小城鎮排水管網規模也與日俱增。如何解決排水系統中諸如污水管道淤積堵塞、雨季污水漫溢、用戶雨污接管混亂、汛期路面積水等頑疾,就成為排水管理部門所面臨的問題。科學管理排水系統,轉變重建設輕維護的觀念,是確保管網健康安全運行,延長管道使用壽命,提升使用效能的不二法寶。

    1小城鎮排水管網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1 現狀管線常有雨污混接、混流現象。問題嚴重的地區甚至逢雨必澇,平時則污水橫流,每遇汛期污水量增加,在大大增加了污水處理廠處理費用的同時造成污水溢流,給附近居民的工作、生活造成極大不便,而且污染水環境。

    1.2 隨著小城鎮市區范圍的迅速擴大,由于沒有統一的排水規劃設計,新區管道敷設一般結合道路進行,路修至哪兒,管道就敷設到哪里。這樣就導致許多排水用戶任意接管臨時排放,給以后排水管網系統的管理增加了難度。部分道路污水管未能敷設到位,上游區域污水勢必排人雨水渠道,導致水體污染。而老城區排水管網系統,管道過水能力不足,致使污水溢流、雨天積水。

    1.3 在規劃建設時,新區多花大力氣進行了雨、污分流。由于部分新區屬于農村城鎮化地區,在土地開發的同時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管,管理措施跟不上,又加上相關配套設施如垃圾處理等不到位,造成了周邊市政分流排水系統雖已完善,小區內部依舊雨污混流嚴重,兩側街坊私自亂接出戶管,或圖方便省錢,將生活污水管就近接人雨水管道,更有甚者極少數村民撬開井蓋往里傾倒垃圾。

    1.4 對于小城鎮,排水管網建設工程比較零散,往往由不同的部門臨時拼湊的小施工隊施工,這些單位為了降低工程造價,常對原設計進行修改。同時對竣工圖的繪制,檔案資料的形成歸檔不夠重視,甚至沒有紀錄。久而久之,使得排水管網檔案不能完全反映管網系統的實際情況,給日后小城鎮排水管網的維護、管理帶來很大困難。

    2排水管網的科學管理與效能提升

    科學管理是開啟市政排水管網的排水效能提升的一把鑰匙。要想改變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管理方法,必須從以下幾處著手系統地完善科學管理制度。

    2.1 協調處理城市建設各方面關系,保證排水系統高效運行設置統一管理小城鎮排水管網的部門目前小城鎮排水管網的管理體制比較混亂,多部門治水的現象依然嚴重。排水管網系統從規劃、設計、建設到最終的維護管理隸屬于不同的部門,從而無法做到統籌兼顧,很容易造成職責難分,推諉扯皮。盡快形成一個統一的科學管理體制,設置相關部門來統一管理排水管網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辦法之一。協調處理城市建設各方面關系,保護天然河道和水庫、低洼溝澤等天然雨水調蓄水體。這類調蓄水體在農村城鎮化地區較為普遍,而為數不少的雨水管網會就近排入其中,它們與天然河道共同形成了當地雨水的承接水體,正是有這類水體的調蓄作用,城鎮才會在暴雨過程中不至于泛濫。因此在今后排水管理過程中應協調處理嚴格控制河道、小支流及溝澤等調蓄用地不受侵占。若確需占用,必須為該處雨水順利下瀉采取相關措施。

    2.2 建立小城鎮排水管網系統信息檔案隨著小城鎮建設的發展,在原有管網的基礎上擴建、改建、新建小城鎮排水管網工程十分頻繁。建議結合現有排水管網系統檔案,利用現代管線探測技術,查清小城鎮排水管線的平面位置、管徑、埋深、高程、材質、附屬構筑物、水流充滿度及流速等管線屬性,測繪地下管線圖,建立小城鎮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為今后排水管網的規劃、設計、建設、維護、管理提供及時、可靠、準確、全面的信息。

    2.3 實行小城鎮排水許可制度筆者認為應建立和推行小城鎮排水許可制度,旨在消除污水亂排放的現象,對小城鎮的水環境進行改善。確定工業污水禁止未通過任何處理就直接地排放到排水管網,至于一些含有有毒和有害物質,諸如化工廠污水以及醫院廢水等等的單位,在接入城市污水管網之前,一定要對其內部的有毒、有害物質進行處理。對于小城鎮規劃區內的擴建、新建與改建的項目,一定要通過排水有關水質監測部門進行檢測,繼出水滿足地方以及國家排放標準后,依排水管理部門出具的圖紙進行施工,施工過程中接受排水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施工圖設計時應特別注意在用戶排水管道與市政管道連接處應設置專用水質檢測井,并在井蓋上注明“檢測井”字樣。檢測井構造基本與檢查井相同,井底應設沉淀池,井內應設圓形或方形、桶狀濾網,以阻止污水中漂浮物,便于采集水樣。對飯店、賓館排放的有機廢水出口處必須增設隔油池。

    2.4 建立小城鎮排水管網巡查制度巡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巡查人員應定期對管網進行巡視,檢查排水設施狀況。巡查內容為:檢查地面有無沉陷、有無過重的外荷載、井內有無異變、水流是否正常、有無違章接管、有無堵塞物。定期召開巡視人員會議,匯報工作和互相交流經驗。巡視人員定期互換巡視路線以防止對地物地貌、排水管道習以為常,不易發現問題。做好日常臺帳工作,管網日常巡查日志是排水設施每一天的健康記錄,因此要加強對日志的保存和信息的統計,以便于查詢和規律總結。通過對日常臺帳的分析,評估管道健康級別,準確制定維護計劃,提高維護效率,并節約維護經費。

    2.5 安全管理管網管理,以“安全第一”為行動準則,確保人員安全作業、設施安全運行。沒有經過安全培訓的人員嚴禁隨意進入地下管網從事維修作業。特別是小城鎮在進入主汛期時,須認真排查治理安全隱患、加大安全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加強安全生產培訓工作和強化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制度等。

    3結束語

    城市排水系統對于整個城市環境、發展越來越重要,因此排水管理部門必須利用先進的科學方法與技術手段,做到科學管理,延長設施使用壽命,確保排水設施正常運行和效能高效發揮。

    參考文獻:

    [1]《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

    第8篇: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范文

    2020年伊始,我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部門下發的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嚴格防范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現將2020年第一季度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我院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成立安全檢查領導小組,專門負責醫院的安全工作,為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在年初安全生產動員部署大會上,院長與各科室負責人分別簽定了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責任到人,從而使職責明確。

    二、強化消防安全檢查,注重隱患整改

    我院通過每月例行檢查和節日前的大檢查兩種形式,每月對院區進行檢查,對發現的隱患提出整改建議或防范措施。本季度檢查組重點圍繞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隱患,仔細查看了門診住院樓、老院區和食堂的安全出口、應急疏散通道、應急疏散標志、應急照明燈、消防器材等消防設施,檢查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消防安全培訓及防火巡查等臺賬。檢查過程中發現地下室部分安全出口指示燈不亮,滅火器巡查記錄不完整,疫情期間消防通道被堵以及電瓶車亂停亂放、充電不安全等消防安全隱患,我院第一時間落實消防主體責任,加快消防安全隱患整改進度,結合衛生院實際,層層分解、自我加壓,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持續深化打通“生命通道”專項整治。根據我院《“防風險保平安迎大慶”消防安全執法檢查專項行動工作方案》,于3月24日劃設消防車通道標志標線,設置警示牌,并保證定期維護,確保標線鮮明醒目,切實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設立

    值班巡邏人員要定時不定時開展巡查檢查制度,保證管理區域內車輛只能在停車場、地下車庫或劃線停車位內停放,禁止電瓶車亂停亂充電,實行車棚內統一停放電瓶車安全充電系統,所有車輛不得占用消防車通道,并對違法占用行為進行公示。

    三、緊抓“后勤圍繞臨床轉”,落實后勤安全管理制度

    結合我院實際,制定配電房、消控室、污水處理站等重要場所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24小時監控室值班制度,值班人員均持證上崗。檢查組檢查了配電房內設置防鼠板和絕緣地毯,電梯運轉正常,有第三方維保,定期檢修和年檢,保證后勤安全。門診住院樓、老院區電路線路經過整改無私拉亂接現象,食堂配備滅火毯,有燃氣報警裝置,油煙管道由專業單位定期清洗。我院緊抓“后勤圍繞臨床轉”宗旨不動搖,將后勤人員定崗定責,因材施用,工作平穩有序開展。

    四、重點部位安全不放松,危化品管理嚴要求

    各科室對危化品的保管使用情況和安全防范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嚴格檢查。嚴格執行“用多少,領多少”的工作制度,所有危化品實行雙人雙鎖制,庫區設有監控錄像,科室負責人不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上報及時進行了整改。疫情期間醫療廢棄物設置專用醫療廢棄收集桶,每日由專人定點運到區衛健委指定回收點,切實醫療環境安全。

    五、加強醫院安保隊伍建設

    為構建平安醫院建設保駕護航

    為進一步加強我院內部的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發生,切實保障醫院員工、患者生命財產安全,全力構建平安醫院建設,我院與海華物業公司簽訂協議,安排部署三名保安,實行

    24小時輪流值班制,保證院內車輛通道秩序管理、看守工作及與安全工作有關的各項臨時性任務等。

    六、完善安全生產制度,穩扎穩打

    各科室下班前要對室內電器,照明設備,門窗等進行一次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把可能發生的事故降到最低點。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及時向上級領導報告。落實安全生產檢查巡查制度,院長馬玉清、分管領導孫紅兵每月對消防安全工作進行檢查,對發現的火災隱患提出整改建議或防范措施,每次檢查均有詳細記錄。

    七、開展消防應急演練,消防培訓工作不松懈

    為進一步增強醫院職工及社會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提高在突況下的自我救護和應變能力,圍繞《兩個指南》我院開展了以“防范火災風險、建設美好家園”為主題的系列消防宣傳教育活動。消防教員方厚玉現場播放火災事故安全教育片,普及消防安全知識,進行滅火器的使用和消防自救逃生培訓,現場對應知應會安全知識進行考核。在副院長孫紅兵帶領下開展了消防應急演練,提高職工消防安全“四個能力”等基本素質,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全面提高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9篇:醫院污水處理培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護理管理;預防;醫院感染;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7-0505-01

    醫院防止感染管理工作是醫院管理工作重要的一部分。直接關系到醫院管理的水平、醫療質量以及醫院的醫療經濟活動等。尤其在當前新的形勢下,醫療保險市場進一步開放,隨之而來的是各醫院之間圍繞醫療質量、收費價格、服務態度、社會聲譽展開了激烈競爭,而患者的醫療費用意識及法律意識明顯增強。所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減輕患者負擔,保證醫療安全已迫在眉睫。

    醫院感染的預防系統包括管理、監測和控制3個系統。其預防管理和控制措施貫穿于護理活動的全過程,涉及護理工作的諸多方面,世界衛生組織通過調查提出了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措施,如消毒、滅菌、無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消毒效果監測、評價,都是護理工作的基礎。所以護理在醫院感染管理中具有自身特殊性和重要性。

    國內外調查結果顯示,醫院感染中有30%~50%與不恰當的護理操作及護理管理有關,甚至可能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和傳播,因此,加強護理管理,提高護理技術操作水平,規范護理行為,對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健全感染管理的護理指揮系統,加強管理職能

    醫院感染管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護理管理是該系統重要子系統,涵蓋了整個病區、門診,食堂配餐、衛生保潔等,護理系統的運行狀況會直接影響整個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水平。為實現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大目標,必須建立安全組織,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

    護理部要在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組織有關人員成立預防醫院感染的“消毒隔離管理小組”,成員應包括病房護士長、內外婦兒、門診各科護士長、監控護士等組成感染管理的護理指揮系統,負責制定防止醫院感染的近期和遠期計劃,提出相應的具體要求,從實際出發,制定出職責與任務,以利實施和執行。

    在醫院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醫院感染發揮三級組織的管理作用,做到各負其責,護理指揮系統面向全院各個環節,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定期召開會議,總結、研究工作,解決問題,布置任務,對每個科室存在的醫院感染問題隨時發現,及時處理,強化各自的管理職能,確保各項管理工作落實,把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納入醫療護理工作重要的議事日程。

    2以護理質量管理為核心,采取多樣的管理措施

    護理及護理管理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主力,而完善的護理管理是以質量管理為核心,技術管理為重點,組織管理為保證。護理質量的核心是醫院感染控制的水平。在護理的全過程中,嚴格執行消毒滅菌原則,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規范,正確應用隔離技術和護理管理是預防外源性感染的前提,而科學合理運用現代護理和管理手段則是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途徑。

    要保證高質量的醫院感染管理系統,必須采取多樣的管理措施。國外較多醫院管理機構都認為,沒有預防感染的護士,就沒有推動和防止醫院感染的各種措施,預防感染的措施首先涉及到護理人員。要開展任何實質性護理,都離不開消毒、滅菌和隔離技術,所以在控制醫院感染過程中,護理人員的素質至關重要,要加大人員教育和培訓,使大家對醫院感染問題深入了解和認識,強化預防意識。

    舉辦消毒效果臨床監測技術培訓班,保證各科室,各病區監控護士都能掌握正確的監測方法。在每年對科主任、主治醫師、護士長培訓及新上崗人員的培訓時,都要將醫院感染管理作為重點內容;要利用各種形式如錄像片、宣傳板報、研討會及每月下發醫院感染監測簡報,宣傳醫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意義和方法。

    教育廣大醫療護理人員不斷吸取其他醫院發生的院內感染暴發流行事件的教訓。對日常工作中發現的臨床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

    制定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個人防護措施及嚴格的獎懲措施,在護理質量目標管理考核評價標準中明確規定發生感染問題應扣除的分值,并與晉升、晉職、勞務補貼相掛鉤。加大醫院感染管理力度。

    3加強監督檢查,重視管理效果

    護理指揮系統應發揮其組織的作用和計劃、處理、控制醫院感染的職能,定期檢查,隨時抽查,深入第一線了解情況,評估各科室病區的護理管理現狀和質量。根據所獲得的醫院感染方面的信息,及時處理存在的問題,并根據需要做出相應的措施調整。根據消毒效果監測得到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經科學分析,了解有關本院存在各種危險因素的信息,及時采取措施,減少或消除危險因素,降低感染發生率,提高醫療護理質量,使醫院感染的各項預防措施持續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護理管理富有成效的最好體現是工作制度的落實和監督檢查的到位。護理感染管理工作的各項措施,體現在許多細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重視管理效果。如以最簡單常做的試體溫來說,曾有報道,由于直腸體溫表擦拭不凈,消毒不徹底,造成新生兒沙門氏菌感染迅速擴散,6周內就有25例新生兒感染,經過實行隔離患兒,徹底消毒體溫計和停止直腸測溫而改用腋窩測溫等綜合管理和護理措施,才使感染得以控制。某醫院使用的洗手肥皂被沙門氏菌污染致10名新生兒感染死亡。某醫院用因消毒隔離不嚴,發生醫務人員和病人相互感染事例。所以護理系統各部門都要對一次性物品進行檢查,驗證使用;對消毒液濃度要正確配制,規范無菌技術操作,以及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隔離,防護工作也層層監督檢查,用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的預防控制感染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成人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AV|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6080yy成人午夜电影|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高清WW|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四虎成人精品免费影院|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 蜜桃97爱成人|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成人看片app|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成人综合视频网|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女性成人毛片a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