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務派遣優劣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深圳**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人才租賃 優勢 劣勢 對策建議
人才租賃或稱“人才派遣”, 是指人才出租機構負責招聘、培訓、管理人才,按照租賃協議將人才讓渡給承租單位使用,并在協議期內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一種經濟行為。它改變了傳統用工模式下的勞資關系,是一種新型的人才經營模式。
該模式在20世紀70年代產生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并得到迅速推廣和規范,美國約有93%的企業接受過人才派遣服務,日本、德國、英國等多個國家都先后頒布過專門的法律來規范人才租賃行為;我國的人才租賃最早出現于廣州和深圳,后來在北京、上海等地迅速展開,2002年深圳率先開始對“人才租賃與轉讓”進行立法,是我國第一個關于人才租賃的地方性法規。
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探索,人才租賃模式在我國逐步成熟起來,但仍存在許多不足。“深圳**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人才租賃操作過程深刻體現了該模式優缺點。
一、“深圳**企業管理咨詢公司”的人才租賃實踐
“深圳**企業管理咨詢公司”成立于2003年,它借鑒世界上短工供應創始者“萬寶盛華”的運作模式,結合“珠三角”地區的實情,形成了系列工作流程,開發出供求服務配套信息系統,具體如下:
1.人才需求預測
開始是根據客戶的用人需求,從市場招聘培訓后上崗。現在公司每個季度提前對近千家雇主進行調查,用信息處理軟件,對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做出預測,開發相應的測試、評估、培訓軟件,搶占市場先機。
2.人才測試、評估
對用人單位作出需求評估,對工作內容、性質、環境等多方面信息綜合分析定型,測算出要求短工具備什么樣的工作態度、技能、素質,然后在人才庫中查找相關人員,并進行相關培訓或者進修。對于前來應聘的人才,公司則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嚴格的測試與評估。
3.培訓與匹配
重員工培訓是公司質量管理的核心,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在入廠前,公司對評估合格的員工會再做一次崗前培訓,除了技術培訓外,更重事業生涯設計,讓員工消除漠視短期工作的思想,全面提高其素質。
人才完成培訓后,其檔案會被自動調入人才庫。人才又分為活躍、一般等好幾個級別,然后“深圳**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通過專業流程,將人才庫里的短工與用人單位之間進行匹配。
4.成熟的資源鏈
因為有了成熟的人才招租工作流程支撐,公司積累了數量、質量俱佳的人才和客戶群。首先,公司的優勢對人才有較強的吸引力;其次,公司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能保障找到適合員工個性的工作,這些客戶中包括TCL康佳華為富士康等一些知名企業;第三,公司建立了保險系統,可讓簽約短工與正式工享受同等福利待遇。
二、人才租賃模式的優勢及存在問題分析
1.人才租賃的優勢
(1)從全社會看,人才租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在三個方面
①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人才資源,實現各級人才的資源共享;這種情形在短期租賃、雙休日租賃、鐘點租賃、晚間租賃、項目租賃、假期租賃等形式中體現較為顯著。
②增加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由于租賃公司擁有較廣的就業資源,同時也能為空租的員工提供一定的收入保障,這些都有較強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作用。
③解除供需雙方的后顧之憂,提高人才利用率,促進人才合理流動。人才租賃公司提供或試用租賃或減員租賃能滿足客戶上述要求。
(2)從租賃企業來看
①為用人單位開辟“人才綠色通道”,提供彈性用人機制,用人方式更靈活,同時可規避用人風險。用人單位隨著業務發展變化,人才需求也會發生變化,從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人才緊缺和過剩。人才租賃服務,可滿足企業“即時需要即時租用”。一方面避免了“用一陣子,養一輩子”的傳統弊端,節省了的成本,對于長期需要的人才,也可通過試用租賃,找到最合適的人選,避免了用人風險,尤其適合需要相關人才而養不起的中小企業和事業單位。
②有效降低人事管理成本。一是降低了人才招聘成本,用人單位自行招聘,需要負擔招聘廣告費用、人才市場攤位費、交通費、培訓費等,同時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二是節省管理成本,把人才辦理用工手續(包括鑒定勞動合同、社保證交、辦理暫住證、計劃生育等)、工資發放、人事檔案管理、職稱評定、從業資格、勞資糾紛處理等人事管理,交由租賃機構一手辦理,可以促進企業實現管理職能簡單化。調查表明:人才租賃可將上述成本降至原來的60%左右。用人單位使用租賃人才成本比正式員工成本也要低50%左右。
③避免了處理勞資糾紛的麻煩。在人才租賃中,用人單位與被租人才之間是服務關系,租賃公司與人才之間是勞資關系,涉及勞資糾紛則由人才租賃公司處理,這樣用人單位就免除了勞資糾紛的麻煩。
“深圳**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在租賃實踐中,就較好地處理了同企業、人才之間的勞資關系。
④能較清晰地反映相關制造成本,企業向人才租賃公司支付的費用記入“管理費用”,便于厘清相關成本費用,進行成本分析。
(3)從人才個人角度來看
①降低就業成本,利用租賃公司強大的崗位需求資源,可以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避免了尋找工作等相關支出;
②快速積累工作經驗,提升自身業務素質,租賃公司提供的針對性崗前培訓,利于員工獲得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迅速適應新的崗位。
③租賃公司的專業化服務可為員工提供咨詢服務,保障其勞動權益。
④明顯提高收入,實現個人價值。“深圳**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短工年全職工作時間在90%以上,比正式工的全職時間還高7個百分點,收入也比自己找工作要高出很多。
⑤不轉戶口,不轉檔案,保留編制的柔性流動機制,可使人才自身長處得到發揮,實現自身價值。
(4)人才租賃公司來看
①獲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深圳**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兩位股東在創業時只有不足6萬的資金,靠提供人才租賃服務, 2006年年收入達到700萬元,短短4年間“深圳**企業管理咨詢公司”擁有900個穩定客戶,每年至少為1萬多人提供工作機會,連續兩年得到深圳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嘉獎,獲稱“最受廣東人尊重的公司”,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②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獲得發展壯大的機會;
一些地方政府為了促進人才租賃發展,出臺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如《北京市勞務派遣組織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對人才租賃公司實行“減三免二”政策,將勞務公司所得勞務費用作為所得征收5.5%的營業稅。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才競爭越發激烈,人才租賃公司業務將越來越多,發展的機遇是很廣闊的。
2.存在問題
(1)缺乏相關法律規章規范。在人才租賃中出現了諸多涉及法律空白的問題,人才租賃公司與用人單位之間形成民事合同關系,租賃單位與人才之間形成勞動合同關系,承擔的作為雇主的權利和義務,人才與用人單位是使用與服務關系,由于人才與用人單位之間不存在勞資關系,二者之間一旦產生糾紛則難以找到合適的法律加以調解,如租賃人才的加班問題、保險問題、工傷問題等。
(2)租賃人才層次較低,多是輔助類、操作類或執行類工作,集中在制造業、建筑裝潢業及其他單位的編外工種,高級人才租賃較少。
(3)相關的觀念障礙未清除,實踐中有些企業認為:租賃人才可能泄露商業秘密,缺乏忠誠度,短期租賃難以實現企業的長遠目標,也會讓人認為企業不景氣,租賃只是一時之需;而人才個人認為:工作中沒有歸屬感,職業變化大,是不得已之選,被租賃期滿后面臨重新找工壓力,同事之間缺乏認同感,與正式員工待遇不同等,沒有相關知情權和發展空間,是個“鐘點工”等等。
(4)租賃人才隊伍的不穩定,高級人才的流失,“空租”問題等影響了租賃公司業務的發展;大部分人才不滿足于租賃,一旦有了合適的單位,就會轉為正式員工,這一現象在高級人才中表現更為突出,同時對于租賃人才的“空租”支出,有些租賃公司難以承受,未能保證租賃人才的收入,也導致了人才的流失。
(5)人力資本投資嚴重不足,不利于人才的長期發展,人才隊伍素質有降低趨勢;盡管人才可從租賃公司的培訓中獲得較快成長,但學到的只是一些通用技能,在租賃過程中,有些涉及企業的核心技能,同時對于提高人才素質至關重要的知識和能力則難以獲得,這主要是企業一方面不愿讓租賃人才參與核心工作,另一方面不會對租賃人才進行培訓投資。這種提高與人才的競爭力和高收入是緊密相關的,這導致有些人才經過一段時間后就會退出租賃公司而另謀出路。
(6)激勵機制不完善,租賃職工的積極性難以調動;租賃人才在工作中的考核與其收入難以掛鉤,工作中與正式職工之間有差距等都會降低其工作的積極性。
(7)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受到影響,降低了人才租賃的優勢。
三、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完善人才租賃法律體系;特別是關于人才租賃中的糾紛,租賃人員合法權益的保護問題,亟須有一部專門的法律加以規范;
2.規范人才租賃機構行為,加強人才租賃機構監管;在人才、用人單位之間,人才租賃機構起著中介橋梁作用,在操作中存在有些租賃機構利用了信息不對稱,欺騙用人單位或人才,損害人才的合法權益,干擾了人才租賃市場的正常發展;
3.構建全面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人才高效合理流動;在人才租賃中,社會保障是普遍遭遇的困境之一,也是人才與租賃公司不能長期合作的一個障礙,但建立社會保障不能僅依靠租賃公司,為了促進人才租賃的發展,社會應擔起應有的責任,建立全面的社會保障體系,解除人才和租賃公司的后顧之憂;
4.大力宣傳,促進擇業觀念的轉變,促進人才租賃的發展。用人單位而言、租賃機構及租賃人才,都應當轉變觀念,正確認識人才租賃,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濟 人:人才租賃業悄然興起[N].黃石日報,2007/01/15 第003版
[2]胡 華:人才租賃與大學生就業――現實分析與前景預測[J].《人力資源》,2006年12期
[3]文 輝:出租自己――“人才租賃”短期用工新模式[J].《職場資訊》,2007年3期
[4]胡 斌:核心競爭力與人才租賃[J].《人力資源》,2007年1月
[5]韓 雪:人才也能“租”著用―衡水啟動人才租賃挑戰傳統用人觀[N].河北經濟日報,1/5/2006,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