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心理健康體會心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會建構論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著眼于當代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結合高校大學生的實際,強調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被動地適應,而應積極主動地去建構,在合作與和諧的氛圍中,開創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新局面。提出解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具有現實意義的途徑,幫助高校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關鍵詞:社會建構論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健康的概念也從一開始的身體健康沒有疾病發展到現在的不但身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等。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更是要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此,高校需要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新方式、新體系,努力培養一批適應學校和社會發展的心理健康人才。
一、社會建構論心理學概述
社會建構論是當代西方心理學中的一股重要學術思潮。它認為知識不是一種科學發現,而是一種社會建構。社會建構論心理學(social constructionist psychology)是社會建構論作為一種新的研究范式在心理學中的反映。
社會建構論心理學認為:
第一,人的認識過程是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而不是被動的反映過程。個人描述、解釋、說明他們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過程是建構的過程。
第二,從社會建構的觀點來看,心理現象存在于人與人之間,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互動、對話、協商、沖突、修辭等社會性過程,是人際互動的結果,是社會建構的產物。
第三,心理狀態、心理過程要用語言表達出來,而語言是現在的,一切用語言表述出來的都是建構的。
二、社會建構論心理學與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從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社會建構論心理學強調建構積極、主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氛圍。
積極、主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氛圍需要高校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活動。5.25心理健康月活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活動、大型心理情景劇表演活動、心理健康測試活動、心理圖片展示活動、心理電影賞析活動等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建構積極、活躍、健康的校園氛圍,對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件提供良好的基礎。
第二、社會建構論心理學強調建構溝通、對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過程。
有了豐富多彩的心理活動,可以促進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在活動中相互溝通、相互交流、不斷互動,在溝通、交流、互動中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過程是不斷變化的,需要不斷調整的。大學階段對于大學生來說有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正是為了幫助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的過程中解決自身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通過和大學生不斷的溝通、交流、互動,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基于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
基于社會建構論心理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正是要在積極、主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氛圍中,體現溝通、對話、交流、互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過程。
第一、在建構的溝通對話思想中促進學生自身不斷學習心理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大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課下交流互動能夠學到許多關于心理健康的知識。在學習和互動中,不但獲得了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還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也能夠幫助大學生在遇到一些心理問題時,自己或求助于他人進行很好地處理。
第二、在建構的溝通對話思想中促進家長與學生的溝通,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大學生雖然已經從中學階段進入大學,但還未真正接觸過社會。他們雖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的佼佼者,但卻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他們不僅需要學學的課程知識,更需要在父母、家庭的幫助下,在和家長的溝通互動中,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學會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
第三、在建構的溝通對話思想中增強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
在大學校園里,學生接受各個科目門類的教師傳到授業解惑。大學生在接受知識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的是與教師會自己的溝通對話。在溝通對話中教師更多地了解學生,學生更多
的學習成長。
第四、在建構的溝通對話思想中,媒體盡量摒除負面新聞的傳播,多給學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
大多數人傾向于關注負面的東西,新聞報道更是如此。很多負面的新聞報道最能博人眼球,而正面的、積極的新聞報道看得人相對較少。鑒于此,需要媒體在溝通對話的氛圍中為學生營造積極的媒體環境。
第五、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作用。
在建構的溝通對話思想中,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大學生心理
健康教育活動,指導學生更多地掌握心理知識,提升心理水平。
在建構的溝通對話思想中教育行政部門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個凸顯的位置上,給予政策、資金的支持,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
如此,在學生、家長、教師、媒體、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等多方面的溝通協作的基礎之上,構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定能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楊莉萍等.社會建構論心理學及其發展:對話科尼斯?格根.教育心理研究.2012.04
[2]葉浩生.社會建構論及其心理學的方法論蘊含.社會科學.2008.12
[3]鄭孝蓮.社會建構論心理學對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理論前沿.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