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好的文章段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閱讀7選5;框架結構圖;篇章結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177-01
《考試說明》對該題型命題目的的表述為“主要考查考生對文章的整體內容和結構以及上下文邏輯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從一定程度上來說, 試題重點考查考生的語用能力,側重考察學生行文邏輯能力。從概念觀來講,七選五以說明文和議論文居多,這兩種文體的結構都比較清晰,過程完整,適合考查標題概括、主題句和過渡句等,既考查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也考查理解篇章結構的能力,以達到考查學生綜合能力要求。
從方法論來講,七選五題型要求考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邏輯結構和內容上的聯系,比如理解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連貫性、一致性等。在閱讀過程中關注全文主旨在解題中的作用,重視行文邏輯和篇章結構。文章結構是指對材料的組織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現。作者對事物內部聯系的認識,思維的發展都要通過結構、層次和段落傳達出來,因此,如果能夠正確地分析文章的結構,也就能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分析文章的結構包含兩種形式:一種是分析整篇文章的層次,也就是段落,如說明文和議論文,每段的第一句多是主題句。找到主題句有助于幫助確定選擇的范圍,即所選句子必須和該段主題一致。另一種是分析每一個段落內部的層次,也就是語篇層次。這種題目更難,要真正體會句際間的意義關系,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層次。利用框架結構圖來指導學生解閱讀七選五,有助于提高解題的正確率。下面以2015新課標全國II七選五為例(文章略):
框架結構圖1:
1. careful preparation
Training for a marathon
2.steady, gradual increases in the length of the runs.
【設計意圖】從框架結構圖1分析得知:從圖一不難看出文章的主旨,本文是以如何鍛煉馬拉松為話題,提到從長期的角度說應該做到精心準備,循序漸進,這樣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本題的首句是關鍵的理解點,下文都圍繞這句展開。所以填對的根據在于正確理解全文和摸清文章的脈絡。這是七選五短文常考的類型,這類題的思路清楚,考生容易把握文章的結構,為填充缺失的信息打下好的基礎。框架結構圖2:
1.(36),buy the best-fitting running shoes you can find.
Preparation 2. When you have found shoes that seem right, walk in them for a few days to double-check the fit.
3.(37)
【O計意圖】從框架結構圖2分析得知:圍繞準備的時間順序確定36和37的答案。36題考查對段落結構的理解,上文提到跑馬拉松,下文說買一雙合腳的鞋子。所以這里應該是Before you begin your training訓練前的準備工作。故選C。37題考查對段落結構的理解。上文提到穿著鞋走走路以確保合適,下文提到跑。所以這里應該說If they still feel good, you can begin running in them. 如果穿著的感覺很好,就可以跑了。而且代詞they指代前面所提到的shoes一致,故選E。
框架結構圖3:
【設計意圖】從框架結構圖3分析得知:根據時間順序和段落中心確定38,39和40的答案。38題考查對段落結構的理解。上文提到During the first week,練習的第一周怎么做,下文提到But during the next week第二周,所以這里應該是After six days,練習一周后休息一天,一周是7天,故選A。39題考查對段落結構的理解。這里set a goal of at least a mile and a half per run,在討論逐漸加長跑步的距離,每天增加一定的距離才合理,With each day, increase the distance by a half mile.故選D 。40題考查對段落結構的理解。最后是提速。在規定的距離內如何訓練自己跑得快。這樣才能參加比賽,Now you are ready out a goal of improving distance and time。故選G。
由此可見,七選五考查考生對文章框架結構和語篇邏輯的把握能力,包括識別主題段、主題句,段與段,句與句的語意連貫與邏輯關系,理解文章篇章結構與邏輯關系,關注詞匯復現與邏輯詞的提示。如果能指導學生識別文章結構,段落結構,掌握科學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用心體會該題型的框架結構,推理文章的邏輯關系,有利于快速而準確地找到正確選項,提高解題的速度與正確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主題句;段落;有效
英語句子構成段落,而段落是文章的縮影,能夠駕馭段落寫作,對篇章寫作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段落是由若干個彼此關聯的句子構成的,通常用以表達一個中心思想或者從一個角度對文章的主題進行闡述,而主題句統領段落的主題,決定了段落的一致性。因此,要使段落有效地傳達思想,寫好主題句是關鍵。
1 主題句的作用
主題句通常由主題和作者的觀點兩部分組成,主題以及作者對該主題的觀點和態度。作為段落傳遞信息的出發點,主題句簡明扼要地告訴讀者段落的線索和范圍。主題句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可以位于段首,段中、段尾。主題句位于段首的情況比較多見。開門見山,直接點明段落主題,有助于確定段落的主線,使各個發展句圍繞段落主題自然展開;說明性與論說性段落尤其如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常常發現,學生拿到一個題目時,心亂如麻,理不出頭緒。學習主題句的寫作技巧對如何把握段落的結構走向,提高寫作能力大有裨益。段落的成敗取決于主題句的優劣,因此,段落寫作的訓練往往從寫主題句入手。
主題句位于段首:
This location did have a number of advantages. The district officer was happy to have the guests; the local native chief made them welcome. The location, in high open country with a magnificent view down through a gap to misty plains beyond, was beautiful, and the accommodations provided were good.
主題句位于段中:
Californians and New Englanders are both Americans. They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and abide by the same federal laws. But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in their way of life. Mobility, both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as made a great impression on the culture of Californians; lack of mobility is a mark of the customs and morality of New Englanders.
主題句位于段末:
The Amazon River is the widest river in the world, with one-fifth of all the fresh water on earth moving through its mouth. In length it is second only to the Nile, and if stretched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it would reach from New York to Los Angeles. In addition, the Amazon covers the largest area of any river. Therefore, it can be argues that the Amazon is the mightiest river on earth.段尾主題句具有結論作用,是對前面句子的歸納總結。
有的段落沒有主題句,但段落連貫地表達了一個清晰的觀點。段落中每句話都圍繞這一觀點。主題句隱含于段落之中。
2 好的主題句應符合以下條件
2.1 完整
首先,主題句必須是完整的句子,而不是一個片段一個短語或詞組。如“ Difficulties in Sam’s life” 不能成為主題句,它并未傳達一個完整的含義。
2.2 清楚
由于主題句是一段話的唯一的中心思想,它必須清楚,明確而肯定。不能出現模棱兩可的意思使讀者困惑。下面兩句中的第一句不適合成為主題句因為句子意思不明確只是一種暗示。讀者不知道“ something” 指啥。
No one should go into the jungle without something.No one should go into the jungle without the right equipment.
2.3 主題句決定內容限定在一段落
作者為段落所定的主題應該適于一段話的長度。必須有明顯的針對性,限定于話題的某個方面。一段話足以闡釋清楚,倘若主題句過分籠統或寬泛,一段話不可能將中心思想說明白。如果太狹窄則不需要任何支撐句。如下面第一句話題過大,需用篇章或多段探討,第二句發展闡釋的空間狹窄。只是一件事實,難于深入討論。
Writing composition in English is very difficult for the Chinese students.( too general) .
Walt Disney World is a second huge amusement park outside of Orlando, Florida. ( too narrow) .
2.4 中心思想的表達有助于發展或進一步說明解釋
用于陳述中心思想的關鍵詞應準確地告知讀者他們可在段落中了解到東西。也可說從主題句就得到一種暗示了。主題句也有助于作者緊扣中心寫段落,不偏離方向。
Clothing style chang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We had a hard time getting Mary out of the hole she had fallen into.
主題句往往包含主題和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可以擴充和闡釋。如:Yellowstone Park is in America.沒有擴充的余地,只是一個客觀事實,改寫為Yellowstone Park in America is noted for its hot springs.便可以用例子描述來擴展成一段話。
2.5 措辭精準
主題句優劣很大程度取決于詞匯的選擇和句子結構。構想主題句前應仔細推敲用詞和句法。盡可能用最清楚,確切,得體的詞語表達,而不是模糊含混籠統嗦的詞語和結構錯綜復雜的句型。
根據以上要求,下列句子均不是恰當的主題句;
A. I read a novel written by Mark Twain last night.
B. My sister had her hair cut yesterday.
C. During her trip to London, she met one of her old friends.
D. I like China very much.
E. My hometown is famous because it is located by Huanguoshu Waterfall, which is very beautiful.
關鍵詞:熟悉 句群 指導 讀寫
中圖分類號:H1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4)01-0000-01
熟悉句群,意義重大。從閱讀的角度看,概括段落大意,一般依賴于對句群的分析,熟悉句群是概括段意的基礎。從寫作的角度看,句群和句群組成段落。雖說句群和段落的關系,有小于、等于、大于三種情況,但是一般說來,句群往往小于或者等于段落。分段講究單一性和完整性。即兩個意思不應硬拉到一個段落里,就是一個段落應該把所要表達的那個意思講完,講清楚。熟悉句群,用句群組段時,則能自覺按照“單一性”和“完整性”兩大原則分段,這對寫作有益無害。
一、利用題目。文章的題目同文章內容往往相互照應,有些文章的題目甚至是文章重點段或者結尾段內容的高度概括。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用文章題目概括文章某段的段落大意。例如 “珍貴的教科書”是《珍貴的教科書》結尾段內容的高度概括。這些題目都可作為有關段的段意。又如《拿來主義》的第5段,要概括其段意,可用題目“拿來主義”。再如《看云識天氣》的第1段,要概括其段意,可用題目“看云識天氣”。
二、選擇句子。段落往往有中心句,或在段首,或在段中,或在段末。在段首常叫提挈句,在段中常叫中心句,在段末常叫總結句;均稱中心句。例如《故都的秋》首段“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一個解說句群,畫線句便是其中心句,從全文的角度看,可謂文眼句。在一個句群或段落中,主句次句相間的句群或段落,主句往往是中心句;有過渡句的,過渡句往往是中心句;寫事情的起因、結果的句群或段落,結果句往往中心句;總分關系的句群或段落,往往總提句或總結句是中心句;問答形式的句群或段落,答案句往往是中心句;轉折關系的句群或段落,轉折句往往是中心句;遞進關系的句群或段落,遞進句往往是中心句;因果關系的句群或段落,結果句往往是中心句;假設關系的句群或段落,結論句往往是中心句;條件關系的句群或段落,結論句往往是中心句。如果選出的句子過長,適宜壓縮。例如,如《桂林山水》第2段第2句“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可壓縮成“漓江水靜、清、綠”作為段意。有時,抓住關聯詞,分析單層句群,既簡便又容易選到中心句。例如:“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魯迅《拿來主義》)這個句群由兩個句子組成,只有一層關系。其中“然而”這一關聯詞就揭示了語意及其關系,起“標志”的作用。但是在語言的實際運用中,這種句群作為章法中“段”的現象出現,是十分少見的。
三、抓住要素。記敘文的段意可以以六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為據進行概括。例如《撈鐵牛》第一段的段意可概括為“撈鐵牛的原因”。又如《黔之驢》第2段,事情的結局為“虎吃驢”,可以用此結局作第2段的段意。再如《鴻門宴》第3段,故事的為“范增謀殺劉邦”,可以用此作第3段的段意。
四、歸納句意。有些句群或段落沒有中心句,段意需要經過分析才能概括,這種情況可以用“歸納法”來分析。這是一種由句群的關鍵句分析入手,最后歸納句群中心意思的方法即對句群作“由疏而密”的分析。例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6段“⑴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⑵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⑶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⑷任何一種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它的實際運用也許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但是當有了立即會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產生革命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⑸例如,他曾經密切注視電學方面各種發現的進展情況,不久以前,他還密切注視馬賽爾?德普勒的發現。”五個句子。第一步,理出句子中語義結合較為松散的句子。通過對其語境的分析理解,①②兩句正是這個句群中承上啟下類型的過渡句,所以它的關鍵句無疑是②句。由此,②與③④⑤語義結合緊密,而與①的結合即較為松散。第二步,通過分析,可歸納③是說馬克思對科學的實際運用觀點,④是寫馬克思對科學實際應用的態度和感受,⑤即是寫馬克思對科學實際應用的關心的事例。很明顯,③④⑤三句闡述了馬克思身上的“實踐精神”即他作為一個革命家的最優秀的品質。總之,②是關鍵句,③④⑤闡述②的內容。段意應是③④⑤的概括。
五、改編原句。有些句群或段落沒有中心句,段意需要修改編寫文中的句子才能概括,這種情況可以用“改編法”來歸納。例如《春蠶》第一段的中心句是“解放前,我們家里很窮,母親就靠著養蠶換點錢,給我們姐弟倆交費”,可改編為:“解放前,母親為了給我們姐弟倆交學費而養蠶”。再如《鴻門宴》有“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用作段意,可以改編為“樊噲闖帳”。
一、排除母語干擾,強化英語思維
切忌“英漢對照入座”。寫作作為用語言表達思維活動的一種方式,反映著某種文化所特有的語言結構模式和文化思維模式。不同的民族特征決定了英漢兩種寫作從語言特點到篇章結構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不熟悉英語語言思維的人,無論語言功底多深,都不可能寫出地道的英語文章。要克服母語對英語寫作的干擾,學生應從漢語思維過程轉化為英語思維過程,多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避免按漢語習慣生搬硬套。平時要注意一些近義詞的辨析,找出英漢篇章組織、思維方式以及表達方式上的差異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委婉含蓄式的,而西方人的思維習慣是直接表達式的。漢語的段落是多層次、多方面鋪墊,對一種意思加以展開,其段落、篇章顯得松散,句子、段落間邏輯聯系也不明顯,而且常常缺乏一個明確表述的主題句和明確的結論,其主題要靠讀者自己總結或領悟。而西方文風則強調開門見山,直接點出主題(topic sentence)。其段落按一條直線展開,往往是先陳述中心思想,而后將主題句展開,分要點說明,最后總結出一個符合邏輯推理的結論句。通篇文章中心突出,條理清楚。寫作時用漢語構思英文作文不可避免,關鍵是要善于將構思出來的中文意思用符合英語習慣的句式表達出來。思維方式的轉變才是寫好英語作文的前提。
二、通過閱讀和模仿,擴大詞匯量,豐富表達手段
學生在寫作中最大的問題是詞匯量不足,這明顯與平時不重視詞匯積累有關。積累詞匯僅靠精讀、泛讀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有意識地擴大閱讀量。閱讀是掌握語言知識、打好語言基礎、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多讀書,多積累知識,多觀察生活,是寫好文章的必要準備。比如,經常瀏覽一些英文報紙雜志以及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水平有選擇地閱讀一些英語讀物,都對提高寫作水平有幫助。在閱讀中,我們要多記憶一些常用詞匯,歸納分析一些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相關習語以及固定搭配,以擴大詞匯量。通過閱讀,我們也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詞語、句型和篇章結構等知識。另外,在閱讀過程中,還要善于總結一些典型句型,盡可能多地背誦一些精彩段落、重要章節,以培養自己的語感,為寫作積累素材。模仿好的句式結構或背誦范文也是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極好途徑。模仿有利于我們學習地道的英語表達法以及提高寫作技巧和技能。
三、增強自信,多寫勤練
很多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無法提高,其原因在于他們缺乏自信。由于基本功不扎實,害怕出錯,所以不敢動筆。這樣實質上嚴重束縛了他們的思維,阻礙了他們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同學們應該樹立信心,增強自信,要相信有時錯誤也是一種進步,能力是在不斷練習中提高的,尤其是語言能力。語言必須要經常練習,如果棄置不用,記得再牢也會淡忘。平時除作業外,可以選擇自由寫作。堅持用英語記日記,寫讀后感、觀后感、摘要等,由少到多,由簡到繁。這樣日積月累,不僅可以擴大詞匯量,還能拓寬知識面,增加知識儲備,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平時積累,夯實記住
同學們平時還要勤積累好的句式、段落和短文。每一單元對話中比較常用的句式和交際用語,閱讀課文中比較好的段落,均要求學生在充分理解練習的基礎上,盡可能背會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比較長的閱讀課文,要把其中的關鍵詞及短語找出來,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口頭復述。同時,口筆頭復述相結合效果會更好些。可針對課文中某個人物進行概述,在書面復述中,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使用所學過的知識,而不要只背誦課文。通過這一練習,逐步培養學生用比較簡練的自己的語言敘述課文內容,也為日后的英語寫作儲存和提煉了語言。
另外,改寫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改寫就是對文章材料的文體、式樣、句式等進行改編的一種寫作訓練方式。無論是改人稱、改時態,還是改對話材料為敘述文字,都有助于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還能起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作用。
關鍵詞: 閱讀理解 英語閱讀能力 培養方法
在近幾年的高考中,英語有關閱讀的題目在整張試卷中的分值比重一直是居高不下,可見英語閱讀理解對于考生的重要性。英語閱讀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文章的理解都要通過閱讀來完成。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一直是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下面就如何培養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一、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教學開始時,我會給每個學生起一個英文名。學生們很好奇,也很樂意自己擁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我都叫他們的英文名字。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真研讀教材,精心設計語言情景,通過學唱英文歌曲、競猜、搶答及表演等形式組織好課堂教學。有時自編的小品都取材于班內真人真事,讓本人表演。我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編劇小組,讓他們積累素材。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充分滿足了學生們的好奇心理,寓教于樂,學生不會生厭。讓學生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
二、擴大詞匯量
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和閱讀速度。擴大詞匯量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對于每個英語學習者,都要熟練掌握一定量的詞匯,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
詞匯量的獲得,首先是課本上必須掌握的。在記單詞時,不要單獨地記生詞,否則很容易忘記,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記憶。把單詞同整句話一起記,不僅能記住單詞的意思,還能記住它的用法。其次,廣泛閱讀是擴大詞匯量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泛讀時,不要求對內容完全掌握,只要能看懂,能接受信息,進行簡單總結,能就所讀內容進行問答就行。廣泛閱讀可以是老師向學生指定閱讀材料,然后統一進行檢查、提問,也可以是學生自己閱讀,但老師不可以放任自流。在讀物選擇方面,教師應給予指導,做到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可以讓學生通過比賽看書多少、難易程度、詞匯量的大小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
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必要條件。不同的閱讀方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在我看來,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如下:
1.不要讀出聲或指讀,要默讀。讀出聲或指讀都會分散注意力,限制閱讀速度。默讀可以集中大腦注意力,邊讀邊想,可設問,可推測。
2.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逐字逐句地閱讀會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單詞上,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
3.不要重復閱讀。重復閱讀會影響理解,減慢閱讀速度,因而挫傷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調用自己的全部知識和智慧,一口氣跨越障礙看到底。
4.不要一見生詞就查字典。要養成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詞義的習慣,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過難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閱讀的興趣。
5.不要邊讀邊譯。這樣影響閱讀速度,不能促進理解。應該直接用英語思維,記關鍵詞,抓主旨大意。
四、重視閱讀技能的培養
讀書需要多種能力,需要語言能力、記憶能力、語言技能、理解能力及閱讀技能。
閱讀能力也是閱讀方法。閱讀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材料不同需要不同的閱讀方法,不同類的書需要不同的閱讀方法,培根在《論讀書》一文中對閱讀技能和方法作過論述:“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換言之,有只須讀其部分者,有只需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也可請人代讀,取其所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而無味矣。”
“只須讀其部分者”是有目的、有選擇地閱讀,可通過巡查與略讀來完成;“有可吞食者”,即“只須大體涉獵者”,指快速吞食,可大體略讀、查閱;“少數則需咀嚼消化”,即“少數則須全讀”,需要進行反復閱讀、精讀、研讀。
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還要多練,做到孰能生巧,真正提高閱讀能力。
下面是我總結出的一些閱讀技能。
1.尋找主題句
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段落只有一個主題思想。每個段落都有一個句子表達這個段落的主題思想,這個句子叫做主題句。大多數主題句出現在段首,有些主題句出現在段末,也有少部分的主題句出現在該段中間。但一般的文章寫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這種原則。所以“首行”讀法對于學生讀自己熟悉的題材的文章時尤為適用,這樣可以幫助讀者先在頭腦中樹立整篇文章的內容框架,然后再補充框架,仔細閱讀。
2.首末段落與各段首句讀法
每篇文章或章節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作者會在首段里陳述他的寫作意圖,也可能會在末段里對整個章節作出總結。因此,學生應十分重視首末段落。同時,還要重視各段的第一句,因為往往首段之后的各個段落是對首段的展開。再有,重視各段首句可以彌補有時首段陳述不詳的缺陷,解決末段綜述性話語里的疑難問題。
3.搜尋式閱讀
搜尋式閱讀,即跳讀。跳讀的目的是要從文章中查閱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采取豎視視向閱讀,即眼睛不要橫向閱讀,要豎向閱讀,對于每行的內容只讀關鍵詞,非關鍵詞不用注意。對關鍵詞也是一掃而過,因為豎視視向閱讀或者掃視關鍵詞都是在掌握主旨大意后,對其他部分的閱讀,速度必須快。關鍵詞是指主語、謂語、賓語;文章標題、引號部分、粗體字、黑體字、大寫字、斜體字、劃線部分;承接語、過渡詞;代詞、動詞、形容詞。
4.正確判斷和推理
在讀完文章,理解文章大意后,還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據作者使用的語言,敘述的事實,引用例證,人物對話及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等推斷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么,他想要說明什么問題、表達什么觀點及持有什么樣的態度。這是一個通過表面文字推測文章深層結構含義的判斷、推理過程,它能推動學生積極地思考,培養較高的理解能力、準確的判斷能力和果斷的推理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得有利于學生順利地閱讀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閱讀效率。
總之,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閱讀能力的培養非一日之力。閱讀者需要長期地、認真地積累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博覽群書,鍛煉自己的分析能力,提高認識能力,培養理解能力,加強記憶、判斷、推理等能力,必須正確掌握和使用語法知識,學習一定的閱讀技能,掌握閱讀方法。我相信,只要充分重視,認真訓練,學生們的閱讀能力一定能夠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高中英語;段落寫作;激發興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4-0071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進行段落創作的幾種做法
要想培養學生進行段落創作,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什么叫段落,一個基本的段落應具備哪些要素。結合語文教學的思路,筆者和學生共同總結出段落的基本概念,即段落是文章中最基本的單位,它由句子或句群組成的具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語段;在文章中用于體現作者的思路發展或全篇的層次。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對段落的理解不需要那么專業,就高中英語教學的要求,以及英語演繹性的語言,筆者給學生定下了段落的基本結構。Topic sentence; supporting sentences and concluding sentence. 筆者要求自己的學生在書寫段落時一定要有這樣的基本概念。學生有了段落的基本概念以后,我們就要在教學的方方面面加強他們對于段落概念的理解和運用。
1. 課文教學中段落寫作的指導
課文教學是高中英語課堂上最常見的一種課型。從近幾年的高考閱讀理解題目的設置中不難看出,它要求學生不僅能夠完成淺層理解題,更要能夠在快速閱讀后透徹理解全文并歸納全文提供的信息,從而進行正確的邏輯推理甚至對文中未提及的情況進行推理想象。所以,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但課文教學完全可以在這基礎上進行升華,在引導學生收集到主要信息后,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重組信息,然后進行語言的輸出,給學生創造口頭鍛煉段落寫作的機會。
比如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7第三單元Reading中的課文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時進行了有效的段落訓練。這篇課文有兩篇辯論稿組成。每篇辯論稿共有5小節。讓學生歸納完每小節的段落大意后,筆者提煉以下key words 在黑板上:
The argument (para1 ) the Interne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
Supporting details(2-4)
a. The Internet is now the first source people turn to when they need information.
b. According to a survey, gathering information is the primary use for the Internet.
c. The Internet is also the way people use it to build social bonds.
Concluding sentence(5) The Internet is a positive tool that makes people’s lives better.
然后,筆者讓學生仔細觀察中間的supporting details,引導他們把要點進行分類,果然,學生們立刻發現三個支撐細節實際是兩方面內容:1. 人們利用網絡搜尋信息;2. 人們利用網絡交友。在這基礎之上,提示學生適當使用連接詞匯。學生就得到了一個較標準的段落:
The Interne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 First of all, when people need information nowadays, they turn to the Internet first according to a survey. Besides, teenagers especially the disabled usually use the Internet to build their social bonds. With the Internet, they can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who have common interests around the world. So the Internet remains a positive tool to make our lives better.
學生根據黑板上的key words,加上自己的語言,用三五句話就把文章的內容復述了出來。這樣的課文教學,不但培養了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還通過對所提煉的信息的復述,進行了段落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在進行語言的輸出時,不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而是要有遵循一定的規則,要有語句和語段的連續思維,這也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篇文章的篇章結構較為明顯,也比較適合進行語段輸出。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都會和筆者一樣利用課文教學進行寫作指導。可對于一些文章結構比較松散,內容不是很連貫的文章,我們照樣可以進行語段的操練。
2. 語言點教授課中語段的寫作指導
除了課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語段的寫作指導外,我們的語言點訓練課也不例外。語言點訓練課是學生學習新的語言知識點和復習以往學過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是學生進行詞匯積累的重要陣地。很多學生寫作的原材料都是在語言點教學課上獲得的。所以把語言點教學與寫作相結合最合適不過。
例如,在學習as的用法的時候。筆者通過課文中的句子 as acupuncture developed, the simple bian stones were replaced by stone needles. 讓學生說出as的意思及用法。然后再提供一系列的例句讓學生觀察并總結as的用法。
As you know, the UN touches the lives of people everywhere.
As she grew older she gained confidence.
This tour is not for you as the Inuit eat mainly animals, birds and fish.
They are watching TV as they are doing their homework.
You should do as your teacher tells you to.
Hard as I studied, I couldn’t catch up with them.
每總結完一種用法后,讓學生翻譯一個句子來鞏固其用法,當學生總結歸納完as所有的用法和意義后。他們發現剛才口頭操練的翻譯句子連起來便是一個段落。
因為要考大學,即使男孩深愛著女孩,但他還是決定分手。正如大家所預料的那樣,女孩起初不理解男孩的做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她明白了男孩的決心。他們一起努力學習,聽從教師的教導。最后,正如每個人希望那樣他們雙雙考取了理想的大學。
As he wanted to go to university, much as the boy loved the girl, the boy decided to break up with the girl. As was expected, the girl could understand him. As time went by, she had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boy’s determination. They worked hard together,doing everything as the teachers told them to. As everybody hoped, they were admitted into their dream universities.
雖然這個敘事的段落沒有明顯的中心句或是總結句,但學會連貫敘事的方法也一樣重要。課后,要求學生把這個段落寫下來,并鼓勵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自己把as的用法編在一個敘事的段落里。
按照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在單元復習課時把本單元所學的詞匯和句型在例句展現時用連貫的語句或段落表現出來。在語法講授課時,在語境創設上我們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把一些語法規則都設計在同一個故事背景下,讓學生在學習枯燥的語法規則的時候,能有機會欣賞到或有趣或驚險或哀傷的故事情節,這無疑會讓你的學生對你的英語課興趣大增,課堂氣氛也更活躍。
3. 與單元內容相結合的段落寫作指導
牛津英語教材的編排是按照系列展開的,每個模塊以及每個模塊中的每個單元都是一個主題,如果按照教材安排的內容每個單元進行相關的寫作內容,在我們農村中學操作上困難很大。筆者看了一下高中11個模塊的每個單元,要求寫作的內容有的像演講稿、建議信等,我們用來進行寫作訓練還比較合適,可有很多時候單元的寫作內容和我們學生實際不符,比如寫一個調查報告、文學評論、設計旅游冊子等等。我們的學生都在農村并且大部分都是住校生,他們出來書本和圖書館很好有機會在其他地方接觸到英語。他們知識面窄,語言積累還薄弱,學習的主動性不夠。雖然進行這樣的寫作訓練對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好處,但對于目前的高考模式和學生的實際,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進行了大膽的取舍,并根據單元教學內容中的某個點設置每個星期的隨筆練習。
二、結束語
關鍵詞: 英語閱讀 標讀圈鎖 技巧 培養
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非常重要。閱讀有助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和思維方式,有助于學生擴大詞匯量、增加語言知識。新課標中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多看、多讀、多練,力求擴大其知識面,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技能,提高其學習運用語言的能力。中考中閱讀理解的體裁多樣,但一般是A篇為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事情(中心),B篇為應用文――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細節),C篇為說明文――事實信息(結構),而D篇題材非常廣泛,考查角度靈活,主要是議論文――邏輯觀點(意圖、主旨)。無論是哪種文章,都要有解題步驟。那么,這個解題步驟是什么呢?又如何快速突破中考閱讀理解?
一、詞匯量是閱讀的基礎
學生在閱讀理解中遇到的關鍵問題是詞匯。沒有一定量的詞匯,何談閱讀能力的提高?擴大學生詞匯量已成必然趨勢。詞匯量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做有心人,要求學生平時注重積累,善于總結,詞匯量越大越有利于閱讀,而通過大量閱讀可以擴大學生詞匯量,二者相輔相成。在平時教學中,我經常用一節課時間進行閱讀技能訓練,給學生提供大量原汁原味的、各種題材的文章,包括故事、科普、廣告、新聞、風俗、文化等。
二、英語閱讀技能的培養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這是一句廣為人知的格言。每個人都可以學好英語,掌握英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有人掉隊、有人落伍,根本原因在于沒有一個好的教師幫他們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和技能。所以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始終以四字閱讀法教會學生怎樣閱讀。
1.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能
具體可用四字閱讀法:標――標文章段落;讀――讀問題和選項;圈――圈文章關鍵詞;鎖:――鎖定文章依據。
一是標文章段落: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給每一段標好段數。無論再長的文章,都有段數。好處是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不慌亂。為下一個步驟“讀”做好了鋪墊,讀完問題后可以確定某個問題在哪一段,以便很快找到答案所在。注:(1)如果是對話形式的文章,段落較多,可不標段落。(2)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可先不閱讀文章,直接標段落。
二是讀問題和選項:讀問題時圈出問題里的關鍵詞,注意圈出“who,what,when,where,why,how”等疑問詞,其他關鍵詞如:時間,年份,大寫的單詞NOT,TRUE,RIGHT,否定含義的詞few,never,hardly,或except,besides,main idea等詞。根據問題中的關鍵詞去原文中尋找答案,絕大多數情況下,問題的答案都在原文中。而且帶著問題讀有關材料,可以幫助去除雜念,這樣針對性非常強,做題速度快且正確率高。這種題屬于細節題。注意讀問題時不能囫圇吞棗,而且要比較答案的相似性和相異性。
三是圈文章關鍵(skimming):指的是快速閱讀全文,在原文中圈出與問題和選項中相呼應的關鍵詞,這里就與前面提到的讀問題時圈關鍵詞相一致了。問題里的關鍵詞和文章中段落里的關鍵詞相一致時,答案就在里面了。
四是鎖定文章依據(scanning):帶著問題,細讀一遍文章,在相應的段落中找到答題依據,鎖定答題依據后要求學生在原文中勾出所給題的答案,并在相應位置標上題目番號,仔細推敲答案并選定答案。
以上四字閱讀法就是我在閱讀課中經常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任務型閱讀題(D篇)”除了用到四字閱讀法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答題時注意句子的時態、語態、人稱和數的變化,做到語法正確、標點符號使用恰當、拼寫無誤、大小寫正確、書寫規范。第二,一般疑問句可直接用yes或no來回答。第三,回答兩個特殊疑問句時,抓住重點,問什么,答什么,如果文章中有直接答案的,一定要對照問題,在答題依據上適當增減、修改(如用why提問時,要加上because、人稱、時態)。
2.養成推理判斷的能力
關鍵詞:商務英語 電子郵件 寫作技巧
商務信函寫作能力直接影響到買家對公司的評估,給客戶的每一份信函、郵件或者傳真,都代表著公司的形象,顯示公司的水平和實力。同時,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評估和了解買家。商務信函寫作決定了是否以專業的方式跟買家進行有效的溝通,在業務往來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商務信函的寫作技巧是國際商務人員必須掌握的一門重要功課。
盡管寫作在今天已經被列為商業領域的關鍵技能之一,但在這一領域接收過全面訓練的人還是少之又少的,人們要不就是在幾乎無須動筆的課程上學有專攻,要么就是專攻學術寫作之道,而學術寫作與商務寫作不是一回事。
學術寫作與商務寫作的不同,主要在于讀者和寫作目的不同。在學術寫作中,寫作者的目的是要讓有限的讀者信服自己在專業領域的博學。讀者通常也是行業內的專家,他們閱讀和評價論文是有報酬的。
而在商務英語寫作領域,文章是寫給那些可能并不了解寫作題材的各行各業的讀者看的。商務文章的寫作,受到時間和金錢兩方面的限制,另外,讀者無須,也不想花時間來整理和閱讀那些冗長而復雜的文章,因此,今天的商務溝通要求的是一種簡潔明了易懂的文風。
因此要符合上述交流的要求,并且樹立起專業,以顧客為本和思維清晰的形象,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如下。
一、讀者
了解讀者是成功的關鍵。無論任何交流(無論是文書的還是口頭的交流)的首要原則即便是了解聽眾,一切都圍繞著這一原則進行。
二、遣詞
簡單的詞效果是最好的。閱讀理解研究的結果顯示,如果文章的難度稍稍低于人們通常的理解水平,那他們理解起來就會更快。在生意場上的人,無論是老板還是打工族都沒有時間為了看懂生詞而去查字典。所以為了確保普通讀者正確理解你的意思,盡量挑選短小精悍的簡單詞匯。這樣也就減少了產生誤解的可能。
行話仍有用武之地。行話是在特定的團體或行業內使用的專業語言。如果給這樣的團體寫信,行話就能比平常的語言更清晰更準確的解釋某些概念,也有助于于技術人員讀者建立起和諧友好的聯系。
三、造句
句首、句尾的內容應該得到突出。人們在看電視情景喜劇時也是這樣一個情形,他們一打開電視,因為熟悉劇情的發展看到中間就會開溜去看其他頻道,然后再回來看結尾。因此別把重要信息埋沒在長句的中間位置,這樣可能會被人忽略漏看。
商務應用文句子的平均長度為15到18個單詞。這是使讀者能夠快速理解句意的最佳長度。如果超過18個單詞,讀者看到這種句子要么會跳過中間的細節,要么就會錯誤的理解句意,因此長度應切成兩到三個短句為宜。
最佳的商務信函應該由長短不同地句子組成。太多長句會使人不知所措,太多短句則讀起來像是小兒絮語,長短句交錯的文章對讀者最具吸引力。
標點超過四處的句子令人難以卒讀。句子因為太復雜而需要那么多的標點的話,讀者是很難讀懂的。把這樣的長句斷成兩句或更多的短句,這樣有助于有邏輯地清楚明白地表達觀點。
表達三個乃至更多觀點時使用列表是最好的辦法,標題式的列表可以幫助讀者迅速掌握要點,而且也留有空白的間隔。
四、分段
信函、備忘錄和報告的起始段落與結尾段落的長度不應超過三到四行。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如果段落過長,就可能使讀者不愿意花時間繼續看下去。結尾段落也應該簡短扼要,明白說明讀者應該采取怎樣的行動。意思表達的越清楚越準確,越有可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位于信函、備忘錄或報告肢體部分的段落絕不應該超過8行長。今天的讀者已經不習慣長篇大論,他們會撇開中間的段落之看第一和最后一句。因此,為了保證讀者不漏掉重要的信息,將段落長度控制在8行以內是最好的。
電子郵件中的起始和結尾應該只有2~3行長,主題部分段落長度不應該超過5行。凡事為讀者著想起見,盡可能縮短段落。
五、外觀
外觀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數人并不關心文檔的外觀。然而一封信函,電子郵件或報告的外觀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收件方是否愿意拆開閱讀。如果其書寫潦草難懂,那對方可能就會忽略其內容或推遲到以后再閱讀。
選擇合適的字體和字號。字體應以適宜閱讀為標準。現在有了word軟件,人們有機會使用多種大量不同的字體,但是如果同時使用多種字體,寫出的東西就會獲得“勒索信”一樣的效果。字號要慎重的選擇,太小太大都不利于讀者的閱讀。
絕不要整篇文檔或電子郵件都用大寫字母、粗體字或斜體字來寫。有些人以為這樣可以突出個人的風格或趣味,于是大部分甚至整篇文檔都用大寫字母、粗體字或斜體字來寫。但是這些字體很難閱讀,如果不加節制的濫用,反倒使它們喪失了正常的功用——即對某些單詞或習語起到強調作用。只在其強調作用時用大寫字母、粗體字或斜體字。
參考文獻:
[1]侯曉莉.商務英語函電教學探討[J].北方經貿,2004,(2).
關鍵詞:高中教育;英語教學;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2-0083-02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中極為重要的部分。我們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應用語言的能力。高中英語教學的整體現狀看,閱讀教學仍是一個瓶頸,在閱讀教學中還存在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方法欠缺、課堂教學效率低等問題。應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分析、判斷、處理信息的技能,從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這一內容。
一、安排給學生閱讀的時間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不能很好的發展學生的能力,要想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就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要在閱讀教學中來加深對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他們不斷積累豐富的閱讀知識和經驗,形成良好的語感。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在課堂上老師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能夠靜下心來去感悟文章內涵。教師若是能做到“盡職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牽手”,學生就會有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間與空間。所以,一堂課教師要拿出十幾分鐘進行聽力和快速閱讀內容的訓練,挑選一百多個詞和難度合適的短文,再加上5~10個理解檢測題,叫他們在一定的時間里快速地讀完,然后進行閱讀理解題,接著就進行檢測他們的閱讀速度和分析理解能力。教師做好有目標地輔導點撥。在此基礎上,還要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通過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自學能力得到提高,那就得去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他們的閱讀時間。只有開展課外閱讀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因為若是按照一周閱讀量為一千個單詞來計算,一學期下來只能學一至一點五萬個,所以說是遠遠地實現不了把握理解文章技巧的閱讀量。只有通過開展課外閱讀,才能實現這一目的,所以要向學生提供較多的一些文章材料。還要讓學生寫出短文,然后互相交流閱讀,潛移默化地就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這樣就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養成直接關系著學生閱讀的好壞,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就不能去很好的讀書,也不會取得好的效果。作為中學生的英語閱讀教學,更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質量和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帶有一些不良習慣。比如說,有的學生讀書時好發出聲音;有的不能自主,邊讀邊玩;有的用眼也不科學,一個一個單詞地看;有的邊閱讀邊查字典,一字、一詞和一句地分析;還有的回頭看著別人等等。還有在讀課文的時候,好重讀一個詞或者一個句子,這極大地影響讀速和對把握整個句子、段落、全文的意義。作為教師要及時更改學生這些不良習慣,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幫助他們盡量減少眼停次數,擴大視力范圍,能在單位時間里捕捉更多的語言信息。從主觀上講,要克服注意力容易分散即所謂“思想開小差”的毛病,善于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從客觀上講要克服各種無意識形成或由來已久的壞習慣。所以,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教者要有意識地按照閱讀的要求進行大量的訓練,腳踏實地地進行。只要堅持不懈,就會取得成功。
三、提優化閱讀方法
古人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了教學方法的重要,更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問題。已經意識到改變過去那種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教師要做到從學生“學會”進入到學生“會學”的現實。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知道怎么去學,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1.抓主旨。讓孩子們按照他們自己的水平來選擇比較適合他們的一定數字的文章和有趣味的閱讀材料,或者讓老師提供材料。進行閱讀,教師要限定時間,規定他們在所規定的時間里閱讀完畢。接著是讓學生自己來進行檢測,再重新閱讀一遍,進行交流。進而把握文章的大意使孩子們擁有一定的綜合歸納能力,就會使孩子們會閱讀,會迅速地理解文章的作者意圖。每篇文章都有一個中心思想,每個段落都是圍繞中心而寫的,而每個段落里常有一個主題句表達這個段落的中心思想,其他句子則圍繞主題句而展開。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通過尋找每段的主題句來理解段落的大意,來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
2.分析詞。在閱讀文章時難免會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詞。這時有些學生就會常查閱字典,這種習慣對閱讀是很不利的,既影響了閱讀速度,又打破了文章的連貫性。因此高中學生要學會分析詞義。這種猜詞能力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準確地分析詞義能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加強單詞的記憶。因為經過自己思考獲得的東西在大腦中留下的痕跡更深刻,同時也能提高閱讀速度。文章中詞的詞義可以通過上下文中的同義詞關系、反義詞關系,理解整個句子或段落以及詞的構成方法等形式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