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語言教學理念范文

    語言教學理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言教學理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言教學理念

    第1篇:語言教學理念范文

    【關鍵詞】CBI教學理念 大學英語教學 學習態度 大學英語水平

    一、前言

    CBI教學理念是近些年來新興的一種英語教學理念,他為英語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水平。在外語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再是刻意的將外語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轉向內容的教學。傳統的教學理念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為了學習語言而學習語言,沒有達到實際使用語言的目的。通過內容教學,來豐富課堂內容,讓語言的學習并不是單純的任務,賦予語言生活化的氣息,在情境中運用英語語言,來熟悉英語的語法規律。許多國家的外語機構上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CBI教學理念進行外語教學,在研究者的調查中發現CBI教學理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在外語方面的綜合能力。通過CBI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特點對于大學英語的教學方式、內容、對象等方面都可以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二、CBI教學理念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優勢

    1.激發學生興趣。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起著決定性作用,沒有從學生學學英語的內容上作為出發點。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處于權威者的位置,讓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逐漸減小。在CBI教學模式融入大學英語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反饋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及自信。在CBI教學模式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后,老師要進一步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進步的表現,并且施以適當的表揚和贊賞,使學生的自信和興趣逐漸培養起來。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歸因方式,引導學生把英語學習的成敗歸因為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的因素上,讓學生產生自信。

    2.豐富課堂內容。任何的學習都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生本身在英語學習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CBI教學模式融入大學用于教學,不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同時還能豐富課堂內容,增強課堂的趣味性。CBI教學模式融入大學英語新鮮的學習信息是必要的,課程設置通常符合不同的學生群體需要。教學材料新鮮,使得學生更自然的融入課堂,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CBI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既參與到教學過程上,又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上。

    3.營造輕松自然的氛圍。CBI教學理念融入大學英語的過程中,選擇內容上應該依據學生的學習環境。教師所涉及的學習任務需要經歷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從高中到大學,學生身處的環境不同教學方法也應該得到改變。在知識上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比較不管在詞匯還是在語法上都比較專業,讓學生一時無法接受。所以CBI教學模式的融入中要選擇容易的內容進行教學,同時還要注意選擇內容的趣味性。盡可能依據學生的掌握情況來制定教學計劃,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輕松自然。

    三、CBI教學理念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對策

    1.引入現代科技,豐富教學形式。在CBI教學模式的融入下,教師需要改變在學生心目中權威者的位置。教師的反饋決定著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這就需要老師了解學生的進步,并及時的給予鼓勵。CBI教學理念的重要內容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習英語成為一件輕松自然的事情,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有壓力,而是感覺到非常有趣,這就是CBI教學理念的魅力所在。提高學生興趣,可以從豐富教學形式開始。例如,如何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入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發揮有趣的視頻,課下可以通過網絡創造口語平臺。在課文教授過程中,老師以線索有過程的實現主題中各種話題,始終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只是一個語言工具。無論課上還是課下都自然的融入英語的學習中。

    2.提高學習動機,引入競爭因素。CBI教學模式十分靈活,最簡單的教師可以通過變換教學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將學習英語從個人的任務變成集體的任務,從而可以降低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的焦慮感。這樣,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取得了高程度的發展CBI教學模式采用真是的語言材料,于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英語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分成幾個小組,規定一個主題,讓小組內部人員討論,設定故事情節,進行英語情景對話,最后由全班人員共同選出最具有表現力的小組。這樣引入競爭因素,讓每個同學為了自己小組的榮譽而學習英語,進行英語練習和交流,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3.循序漸進設計教學內容,明確各階段主題。CBI教學模式在創造學生的學習環境方面,也有巨大的優勢。老師會依據學生的英語掌握情況來調整進度和課程難度。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他們在英語學習上的成就感,以此形成良性循環。在不斷地適應中提高學習能力。老師會循序漸進的設計教學內容,確保每堂課的主題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英語表達的求知欲。例如:老師在開始可以以家庭、朋友這些經常提起的話題作為主題,讓學生有話可說,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隨著課程的開展可以以旅游,影視,飲食等學生感興趣又比較生疏的英語領域為主題,讓學生想說,愿意說,提高學生的興趣,到后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主題,進行演講,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這種根據學生情況一步一步提升課程難度的教學模式,能穩步的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四、總結

    CBI教學模式應用的效果上講,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明顯提高。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CBI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重要的作用。CBI教學理念的核心在于以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出發。這種學習理念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驗已經改編成適合中國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本研究是以內容教學帶動外語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以語言驅動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是讓學生為了學習外語去學習外語,從而人為的分裂了語言教學哈學科知識獲得的聯系。CBI模式融入大學英語之后幫助了學生在英語內容基礎上了解更多的英語知識,同時促進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此外CBI教學模式還應用于在英語專業的泛讀課,最大程度的提高W生對于英語的使用量。大學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自由的學習環境,CBI教學理念符合大學英語的課堂要求,它將學習依托于運用之中,將運用融于生活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的運用能力。所以說將CBI教學理念運用于大學英語課堂是一次正確的嘗試。

    參考文獻:

    [1]顧憶華.基于CBI教學理念的高職高專ESP教學模式探討[J].外國語文(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11(5).

    [2]田萌.CBI教學理念在高職商務英語教學中的融入[J].校園英語(下旬),2015(8).

    [3]任諍.CBI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2(96).

    [4]宋婷婷.商務英語教學中引入CBI教學理念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A),2014(1).

    第2篇:語言教學理念范文

    摘要:“內容依托式教學”(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是一種把語言和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的外語教學模式,在我國外語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研究和關注,并在很多高校得以實踐和應用。本文在分析內容依托式教學理論及其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在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實施內容依托式教學的理論問題,期望通過該研究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關鍵詞:CBI;高校英語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引言:目前我國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尤其是國際社會需要的人才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所以將高校學生培養成專業與外語能力都有的復合型人才是必然的,因此,高校英語教學方法便成為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主要研究課題,目的在于使學生真正成為能熟練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領域信息并能參與各種學術交流能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人才,所以必須更新教學理念,積極探索適合高校英語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而CBI教學理念對高校英語教學具有借鑒意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在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實施內容依托式教學的理論問題,例如在轉變授課方式,師資培養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應用。

    一、CBI教學理念及其理論來源

    1.CBI教學理念概述

    CBI教學理念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開展的沉浸式教學實驗(immersion programmed) 。該實驗通過目標語對學生進行諸如數學、自然科學等各個學科的教學,使其在獲取學科知識的同時,獲得外語運用能力。

    由于使用目的語進行教學,在當今外語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的交際法,無論從理論上還是教學原則上,都忽視了交際的主體內容。而CBI,即“內容依托式教學”。它區別于以語言技能的學習為主的傳統英語教學,以學科內容為依托,學習第二語言或外語的語言教學方法。正如袁平華所描述的:教師用內容話題而非語法規則或詞匯表作為教學的框架,它將語言教學建基于某個學科或某種主題內容教學之上,把語言學習與學科知識學習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學科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同時,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袁平華,2006)。在CBI教學中,通過學習學科知識來學習語言是其教學的重點所在(Brinton,eta.l,19 89)。

    CBI的成功經驗在世界很多國家受到外語和二語工作者的關注,并被廣泛實踐和實驗。迄今為止,很多非英語國家教授英語和英語國家教授其他語言的實踐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環境下以內容為依托的外語教學模式研究尚處于摸索階段(俞理明、韓建俠2003)。

    Leaver和Stryker(1989)歸納了CBI的四個顯著特征:(1)主題核心(subject matter core) ;( 2 )使用原汁原味的材料 ( use the authentic contents ) ;( 3 ) 學習新信息( learning of new information) ;( 4 ) 適合學生的具體需求 ( appropriate to the specific needs of students) 。

    根據課堂教學中內容和語言所占的不同比例,一般可分為以下三種模式:(1)主題模式(Theme- 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2)輔助模式(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3)保護模式(Sheltered content Instruction)。在這三種模式中,語言所占的比重依次逐漸遞減,內容所占的比重依次逐漸遞增(Richard s& Rodgers ,2008)。

    2.CBI的理論來源

    CBI的理論依據主要來源對認知科學以及二語習得的研究。

    認知科學界研究表明,只有當語言被作為了解信息的途徑而非為了語言學習而學習時,語言學習才會成功,人類所有的智力活動,如思考溝通解決問題以及學習等,既需要過程又需要內容知識,僅僅依靠諸如讀、寫、批判性思維等“過程”不能將人們的認知能力提升到較高水平,內容知識是保證這些“過程”良好運作的基礎。(Sticht,1997)

    在二語習得研究中,Krashen(1982)的二語習得理論對CBI教學理念影響最大。Krashen認為語言習得中最重要的是向習得者提供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同時,只有當學習者接受到可理解的、有意義的信息輸入,而非被動去死記硬背第二語言詞匯和語法時,才能真正習得語言,所以二語習得應專注于意義,而不是語言形式。此外,他提出了i+1原則,i是學習者現有的語言水平,i+1表示語言輸入,應略高于學習者現有的語言水平,強調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既略高于他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時才能產生習得,從而逐漸提高其使用目的語的技能。

    二.CBI教學理念在高校教學中的實踐

    1.以學生為中心

    傳統的英語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的接收教師所灌輸的內容,這種傳統的學習模式想要得以改變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自行探索性地學習,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這符合束定芳教授指出的:外語課堂教學最基本的目標是要培養和保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幫助學生獲得學習策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因此老師在進行傳道授業的時候,必須使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每個階段,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在實施CBI教學模式的時候,需要將學生的性格特征考慮其中,通過了解學生性格、能力、興趣愛好來實施CBI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運用CBI模式過程中,還需要精心采集和分析學習者的各方面信息,特別是他們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需求,準確找到以下這些問題的答案,包括學習者真正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是什么?他們認為有用的學習內容是什么?怎樣的學習方式最適合他們?學習者的學習水平在哪里?他們的學習策略中有哪些優勢和弱點?(程麗波,2013)

    2.以內容為載體,語言與內容相結合

    傳統的英語教學,教師基本都是以課本為主,圍繞教科書的內容來進行被動教學,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傳統英語教學將容易的單詞和常用的語法放在前期的課堂上學習,而將較難的單詞及不常用的語法放在后期的課堂上學習,在教學方法上,傳統英語教學則側重于語言技能的教授。而CBI教學模式則摒棄了傳統教學模式,認為學科內容與語言知識是相輔相成的,學科內容的學習可以促進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英語語言則可以作為內容討論的載體。例如:我們在進行旅游管理這門學科的教學時,可以通過相關書中的具體內容掌握英語表達的專業術語,比如英語中常用的各種語法,詞匯,句型,這些專業內容是學生學習的載體,這樣既學習了專業的知識又掌握了我們所需要的第二語言或外語。

    3.重視教師培訓及師資力量的壯大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其惑者也。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從古到今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教育如何改革和發展,教師始終發揮重要的作用,而內容依托外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則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內容依托外語教學不僅要求授課教師具備良好的語言功底,同時應具備課程所需的相應知識體系。因此基于CBI教學理念的高校英語教學應該重視教師培訓。高校中不乏英語基礎好、專業能力強的青年教師,學校應該充分利用教師人才,對這些教師定期進行英語培訓(楊潔,2013)。培訓過程中,切忌單純地進行語言培訓,而應與教師專業特長相結合。培訓完之后對參加培訓的教師進行綜合評估,評估合格者才能著手進行CBI教學模式。

    同時,壯大高校師資力量也是實踐CBI教學理念的關鍵一步。我國高校的專業性比較強的師資儲備有:留學歸來的教師,國外訪學歸來的教師,還有外籍教師,這些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外語水都很高,尤其是外籍教師,英語是他們的母語,所以他們的英語非常地道,故在CBI教學模式下,他們都是高校CBI教學首選的理想師資,這些教師經過培訓并評估合格后,可以和專業教師一起在CBI教學模式下,進行合作教學,這些強大的師資力量有助于高校CBI教學理念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4.建立科學完善的評估體系

    良好的評估方式能有效地激勵學生,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環境.在CBI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是個性化探究性的自主學習過程這就要求建立全面科學的教學評估體系。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能夠對課堂教學的達成結果進行恰當的評價,比如對一個單元,一個模塊,或一個學期的教學結束后對最終結果所進行評價。而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能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能夠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完善評估體系,將終結性評估和形成性評估相結合,加強對學習者個體內差異的評估,加大形成性評估的力度,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結語:依托式外語教學以學科內容知識為出發點,將語言學習與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在大學英語的教學環境中,實施依托式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使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并使學生成為自覺的語言學習者。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在外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和需要,并根據不同的環境和條件,及時調整授課方法與內容,讓更多的學生能從中受益,從而發揮該教學方法的教學優勢。不過,要求學生用所學語言知識去做有關事情,以及如何將CBI教學理念與其他教學理念很好地運用于我們的教學中,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參考文獻:

    [1]Brinton,D. eta. l Content- 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 [M]. New York: New burry House,1989.

    [2]Leaver,B. &S. Stryker.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for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 [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89:269-275.

    [3]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Pergamon,1982.

    [4]Richards,J. C,and T.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 M ] .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 216

    [5]Sticht T G.The theory behind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J].Focus on Basics,1997,1:6-10.

    [6]程麗波,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大學體驗式英語教學模式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9)

    [7]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芻議[J]. 外語界,2006,( 4) :21-29

    [8]楊潔.美國芝加哥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第二課堂”考察與思考―― ―基于跨文化交際目標[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2)

    第3篇:語言教學理念范文

    【關鍵詞】英語教學大綱 CBI課程 英語基礎階段教學

    一、引言

    當今社會,在中國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我們應該高度重視英語教育與此同時科學的課程設置對很好地完成英語專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每一年,成千上萬的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從14所外語院校以及大約600所綜合院校畢業。但是很多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僅僅很好地掌握了英語語言技能而缺少廣博的知識積累,這樣的英語專業畢業生并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North Project Group,1998)。為了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英語畢業生,國家于2000年出臺了新的《英語教學大綱》。新大綱的培養目標是: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英語專業2000年版《英語教學大綱》)。正如新的《英語教學大綱》所描述的那樣基礎階段(一年級和二年級)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傳授英語基礎知識,所以在基礎階段90%的課程都是關于語言技能訓練。只有在高年級階段(三年級和四年級)的部分課程是擴展學生知識面的課程。也就是說按照目前的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來培養學生,英語專業畢業生可能會具有扎實的語言基礎但是知識面狹窄將是制約他們發展的主要障礙,我們應該找到如何在夯實基本功的同時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創新意識的辦法。

    二、內容為依托教學理念CBI

    當我們絞盡腦汁為我們的英語專業學生尋找出路時,內容為依托教學理念(CBI)作為一種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已經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很多西方國家如加拿大、美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CBI理念在于將語言教學基于某個學科教學或基于某種主題教學來進行,被認為是將外語同內容結合起來的一種有效教學途徑(Dupuy,2000; Kasper,2000; Stryker & Leaver,1997) CBI理論認為當語言教學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時,當語言作為學習學科知識的媒介時,便產生了最理想的外語、二語學習條件(Stryker,Stephen & Leaver,1997)課堂上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種知識結構的探討上 這種知識結構可以是任何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從嚴謹的學科知識到學生最喜歡的流行歌星,甚至可以是些話題新聞或電影之類的東西 讓學生使用目標語而不是用母語來學習學科知識,最終目標語的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 這種教學理念被認為是發展語言能力更為自然的一種方式,與我們最初學習語言的方式相一致(Peachey,1999)

    三、內容為依托教學理念CBI指導的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內容語言結合課程模式研究

    如何把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課程設置和內容為依托教學理念結合起來是我們要考慮的重點。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最大的作用是溝通與交流同時語言也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我們在交流思想,傳播文化時語言所承載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所以充分利用這豐富的內容去學習語言一定會令英語學習更加有趣、更有成效。我們可以用英國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社會、政治、風土人情、當代大眾文化、歐洲文化、中國文化、與西方人交往的文化課等CBI課程代替基礎英語、聽力、口語、泛讀、寫作、英語語音、英語語法課等純英語語言技能課程。在學習CBI課程時,我們既可以夯實英語基礎又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CBI課程的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習效果也就更好。

    四、結語

    把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課程設置和內容為依托教學理念結合起來還只是一個美好的構想,要想把這一理念付諸于實踐還需要進一步的數據證實其正確性與必要性。筆者也將繼續將此研究進行下去為中國英語專業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Dupuy,B.2000.“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can it help case the transition from beginning to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classes” Foreign language Annuals33.

    [2]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2000.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Kasper,L.(ed)2000.Content-based college ESL Instruction.Mahwah.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

    第4篇:語言教學理念范文

    關鍵詞:數字教材;電子書包;電子版教材;教材元素化

    數字教材概念的提出與特點

    1.數字教材與電子書包

    比爾?蓋茨曾于1999年在Computer World中大膽預測:“隨著數字化的進展,10年內紙質形式的東西必將被淘汰殆盡。”14年過去了,基于紙介質形式的東西,特別是教材,仍然占據閱讀的重要一席,但數字化進程卻在突飛猛進,各種新型的閱讀形式方興未艾,教材出版的數字化亦是必然的趨勢。

    數字教材也稱電子教材或網絡教材、電子課本。電子課本、網絡教材是個約定俗成的、不準確的名字,它很容易把人們的目光吸引到各種便攜式的電子終端,從而遮蔽了數字技術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革命。筆者認為在全球化、信息化、數字化革命的時代背景下,稱之為“數字教材”更為合適。數字教材是伴隨著電子書包、云而衍生的概念,是電子書包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電子書包”、云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但是其實質是構建一種數字化的學習環境,由學習內容、移動終端和服務平臺三個方面構成,融合了數字出版、移動互聯網、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創造了全新的教育出版和服務產業鏈,其中的學習內容就是數字教材。

    按照黎加厚教授的定義,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字教材應該是以現行的課程標準及教材為內容依據,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理論基礎,對課程標準的相關知識點和多維目標進行深度挖掘和加工,以科學直觀的視頻、音頻、圖文等多媒體形式實現學習內容的數字化和學習工具的交互化、智能化,從多角度、多維度呈現教學內容,從而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組織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支持與選擇。

    因此,“數字教材”不是任何物理意義上的“課本”,甚至它也不止是個軟件、硬件相結合的系統,它更應該是一種方法、模式或環境,能夠在數字環境下運行,并通過一系列的固定設備與移動終端,為整個教學過程提供數字化的內容資源支持,滿足現代教育對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和跨時空優質資源共享的要求。

    傳統的紙質版教材在為讀者提供文獻閱讀功能的基礎上,還提供了瀏覽、檢索、查閱、標注、講授、學習、收藏等比較完善的傳播和交流功能。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材料的進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數字教材在短時間內難以取代紙質教材的全部功能,但是數字技術的海量存儲、多媒體呈現、跳躍式檢索、全息化、移動化、交互化、關聯性和網狀閱讀也蘊藏著紙質教材無可比擬的優勢和難以想象的應用與發展空間,因此充分發揮數字教材的技術特點和優勢,是構建電子書包的關鍵。電子書包只有回歸教育的本身,從教育的本質出發,從師生教學實際出發,才有可能實現教育出版數字化產業鏈的升華。

    2.數字教材的內容

    基于“交際化、交互性、任務型、自主學習、探究合作”教育理念,數字教材應該包括以下三個內容模塊。

    (1)數字教材資源:教材出版者在紙質版教材編寫的基礎上,基于網絡技術環境,為有針對性地輔助紙質教材解決教學實際問題,不斷開發的數字版教材資源和解決方案。這是電子書包運載中必須具備的最重要、最權威的具有出版者資質的數字形式教材。

    (2)泛學習資源:教材出版者在數字教材的基礎上,基于數據庫技術和網絡環境,為學生的拓展學習和個性化發展而提供的擴展性補充學習資源,其核心理念就是提供可供選擇的優質資源共享,以拓寬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教學素材選擇的視野和范圍。

    (3)用戶再創作資源:學生和教師用戶在使用數字教材的過程中,自主產生的各類內容資源和作品素材資源。用戶創作的資源可以通過分享機制激發資源的再創作。

    3.數字教材的特點

    從數字教材在電子書包中的核心地位及與電子書包的功能關聯角度來看,數字教材應該包含在電子出版、電子學習、電子學具和電子商務等功能的范疇之內,基于上述功能需求和范疇的界定,數字教材應該具備如下特征。

    (1)關聯性:數字教材應該實現教育目標和教材內容之間的有機關聯,實現教材內容與相關知識和應用之間的關聯,實現學生個人學習和教師教學之間互動的關聯。

    (2)富媒體:數字教材是在傳統紙質教材閱讀和教學功能基礎上,具有更強大的音、影、圖、文、網絡、動畫等多媒體形態的表現和集成形式。

    (3)交互性:數字教材具有人性化和更加高效的人-機、師-生、生-校、師-校-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信息與資源的共享機制。

    (4)開放性:包括學習、技術和出版的開放性,數字教材具有網狀的、多方向的、靈活有序的資源展示、分享、共享系統,具有技術平臺上的通用性和兼容性。

    4.數字教材與電子版教材

    從電子書包的系統構成和技術角度而言,數字教材和電子版教材分別是電子書的高級層次與基礎層次。電子版教材是與教育、教學內容有關的處于比較基礎層次的電子書,它只是紙版教材內容數字形式的簡單復制和呈現。數字教材則是在電子版教材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字技術的優勢,更加有效地呈現紙版教材本身及知識的關聯與拓展,將教材的編寫意圖貫徹得更加透徹,是較高層次的電子書。

    電子版教材是將原紙質版教材的每頁內容按照原版式“原汁原味”地搬到某種電子設備上供教師和學生閱讀,或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簡單的注釋性的強調或者標注處理。電子版教材只是在出版形態上的簡單復制和疊加,可以在單機的環境下完成其閱讀需求。數字版教材與電子版教材的最大區別在實現通常閱讀功能的基礎上,可以在“交際化、交互性、任務型、自主學習、探究合作”教育理念指導下,拓展教材內容,多維度、多媒體、立體化地呈現學習及其關聯內容,延伸學習深度和廣度,更好地滿足不同個體學生自主學習需求,適應教師課堂教學的普遍需要。

    英語數字教材的優勢與特征

    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學習、同伴合作、體驗學習、終身學習等理念,以及任務型教學、語言學習語境化、學習過程交際化、合作與探究等教學原則和教學模式的實施,具有了可以實現的技術基礎。無論是教師的教法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無論是教材的內容組織、呈現方式還是教學效果的檢測評價,都受到了信息技術發展的直接影響。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的進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直接推動的結果。

    1.英語教材的發展歷程

    教材歷來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載體和媒介,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主題內容,并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法及學生的學習方式。英語教材的編寫理念主要受到語言學、心理學和英語教學法等基礎教育理論的影響,其發展歷程大致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1)20世紀80年代之前――第一代英語教材。主要基于歷史比較語言學、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影響,重視書面語和語言形式結構的準確規范,對語言的意義和功能關注不夠。教學內容主要是詞匯、語法等語言結構知識,教學法主要是語法翻譯法、結構分析和形式訓練。學生學習到的主要是單詞及語法條文,聽力和語音學習比較困難,聽說技能發展緩慢。

    (2)20世紀80年代至2001年前――第二代英語教材。主要受生成語言學、功能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影響,倡導功能教學法,重視語言應用。教材不再是單純的學生課本,出現了掛圖、卡片等教學輔助材料,錄音帶、錄像帶開始引入教學。英語教學中出現了聽說和句型訓練,地道的英語輸入,語音語調的學習有所提高。本階段的教育資源大多是脫離了語境的語言片段,缺乏英語完整語境的體驗,在感知語言的得體性和交際功能方面受到限制。

    (3)2001年新課標之后――第三代英語教材。主要受功能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認知心理學及建構主義的共同影響,英語教學更加注重語言的語境意義和真實應用。此階段的教材開始融合功能、結構、話題、任務等多元大綱于一體,教材的載體形式也日益多元化,新技術、新媒體與教材不斷地進行有機融合和發展,為師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選擇。

    2.英語數字教材的特征

    基于“交際化、任務型、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教育理念研發的英語數字教材應該著重突出交際功能和語境的真實呈現,實現任務型教學和合作探究的互動與交互,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多媒體集成、共享和再創造。因此,英語數字教材應具有如下特征。

    (1)內容多元化。紙質版教材受到印張、篇幅、版面、定價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傳統教材的內容選擇往往局限于最基本、最常用、最具普遍性的部分,內容擴展與難度調節的空間有限,教學內容對所有的學習者都是一樣的,無選擇性,滿足不了不同學生不同地區的個性化需求。數字教材則打破了這種范圍限制,可以對不同難度、不同需求的資源進行整合歸納,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多元,可以充分考慮學習者的水平層次、興趣需要和學習風格,為自主選擇、個性化學習和因材施教的實施提供了保證。

    (2)呈現集成化。與傳統的紙質版教材的線性呈現不同,數字教材實現了文本、圖表、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元素的集成共現,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使得線上信息反饋和自主學習都得以實現,這種非線性的立體化呈現形式,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3)學習語境化。對語境的感知與理解在語言的學習中至關重要。語言知識的有效學習、知識能力的轉化都離不開語言交際的具體語境。數字教材的圖文聲像集成特征,能使語境的實現更為直觀和簡便。英語教學中常用的情景會話,在紙質教材如果要呈現語境,除了圖片、文本之外,還需要大量的人物、地點和背景的文字介紹。完整的語境呈現和體驗在數字教材中則很容易實現,語言輸入的效果也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4)過程交互化。語言學習者與數字教材的互動,不僅可以利用網絡進行互動,對學習難度、學習內容、學習效果、學習過程的反饋都可以通過互動和交互得以實現。交互功能的實現使得合作學習、集體探究、自主體驗、過程評價都得以在學習過程中實施。

    湘教版英語數字教材的模塊設計

    1.數字教材的設計理念

    湘教版小學英語教材是按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精神編寫的,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基本思想、目標要求,采用任務型教學法,著重突出了英語的交際功能和文化性。教材按照“話題+功能+詞匯+結構+活動”建構體系,圍繞學生真實的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及環境展開,以單元話題為綱,既體現國際化視野,又與國內學生的實際生活與興趣培養相結合,著重突出英語應用功能及文化意識。教材以培養“用英語做事情”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主線,以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的內在邏輯為輔線,遵循英語學習和技能培養的內在規律,將語法項目隨著情境發展而分散安排在各冊的單元話題之中;教材采用板塊開放式結構,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對學習效果和過程實施動態評價。教材注重梯度銜接,按照“聽說為先,讀寫跟上;點面結合,不斷復現;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編排內容。細致考慮了各單元、各冊之間的內容梯度銜接,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由感知到內化,由理解到運用”的原則,實現了學生水平的平穩過渡和語言技能的提高。

    湘教版英語數字教材的設計理念與紙質版教材一脈相承,基于“交際化、任務型、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個性發展和啟迪開放性思維作為具體學習任務設計的基本要求。數字教材的教學思想是強調通過英語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發展學生的有效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I can do”的自信,發展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綜合人文素養。教學模式以交際語言教學(CLT)和任務型教學(TBLT)為主,突出交際功能。在此基礎上,數字教材要著力探索利用新的信息技術成果,突出數字教材的優勢,形成體現上述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的新途徑、新工具、新手段,為自主學習、深度學習提供模擬的真實語境和豐富的個性資源,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立體化的備課資源和教學活動設計方案。數字教材要更多地關注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和師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及互動意識,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

    2.數字教材的內容構成

    湘教版英語數字教材擬分為單機版和網絡版,單機版主要是在沒有網絡環境的情況下運行,可作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復習檢測使用,網絡版則是在具有網絡環境的課堂教學使用,教師和學生具有不同的權限,部分模塊只對教師開放使用。無論是單機版還是網絡版,教師和學生都具有共同的內容模塊,僅部分資源為網絡版獨享。湘教版英語數字教材單機版與網絡版擬設計的模塊見表1。

    湘教版英語數字教材是采用直接將數字程序放到網站或平臺中運行的模式,無論是單機版還是網絡版,都是首先將紙質版教材的延伸輔助服務、教師培訓、教材資源共享作為第一需要。網絡版與單機版數字教材的基本內容與制作思路相同,但增加了網絡專區。

    湘教版英語數字教材是在紙質版教材的基礎上,輔助教師和學生實現課堂同步使用、課后復習鞏固、師生交流互動,并以紙質版教材內容為基本框架,對現有學習資源進行共享、重組和再創造,對學生用書、同步閱讀、活動手冊、教師用書等內容資源進行整體聚合;給教師備課提供單元教學目標、完整語境分析和內容分析、文化背景知識的適度拓展,建立學生個性化學習檔案,提供課時建議、單元和課時教學活動設計示范,實現單元教學任務活動的案例、多媒體素材和教學課件、單元知識測評等資源庫內容的聚合。總之,英語數字教材開發是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逐步實現擬定設計功能,主要目的是實現與紙質教材的優勢互補和拓展需要。

    湘教版英語數字教材的研發方向

    1.教材元素碎片化

    將教材元素化實現碎片分解和結構化標示是一項復雜的基礎性工作。教材元素化應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體系,首先將原紙質版教材的內容進行元素化分解和碎片化處理。碎片化的原則是將教材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的最小單元,進行元素化和結構化標注;然后,在實現教材內容元素化的基礎上,聚合其配套的諸如教師用書、活動手冊、單元測試等已經元素化了的大量泛學習資源,利用網絡語音識別系統等數字技術工具,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人機互動的語言環境,輔助實現矯正發音、練習對話、聽力、讀寫、背誦等功能,將教材元素片段深度加工、組合和再創造。

    2.教材使用交互化

    數字教材的相關功能是以教材內容元素化為基礎實現的,其提供的相關服務均可以植入到數字教材的每個環節,使用過程中可以通過浮現、召喚技術,在終端屏幕上對原有教材的內容任意召喚。數字教材要實現人機互動,學生、教師、編者之間的信息溝通,還應適時開發語音識別、搜索引擎、輔助學習、字典詞典等實現自動化交互的學習工具軟件。湘教版英語數字教材擬逐步實現的教學輔助功能見表2。

    3.學習資源的集成化

    數字教材應該關聯、集成、聚合更多的學習資源,除了建設紙質版教材教與學的主資源庫之外,還要建設供拓展知識和視野的開放性泛學習資源庫。既要滿足應試考試的需求,也要滿足素質教育和拓展教學視野的需要。泛學習資源包含適齡學生學習的經典作品,涵蓋STSE(科學、技術、社會、環境)及人文類教學資源,從而使師生的閱讀從單線、單向到多線、多向、網狀交流模式進化和提高。湘教版英語數字教材擬逐步聚合的內容資源見表3。

    4.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數字教材必須適應數字化教學環境和移動電子終端。數字教學平臺、各種教學軟件和硬件是數字教材賴以存在的基礎。在具體的研發實踐中,讓數字教材適應軟件平臺和硬件環境,提高與教學實踐的契合度、適應具體教學情境需要才是數字教材的目標追求。

    其次,數字教材的研發必須遵循國家課程標準和原創教材的要求。課程標準體現了國家教育的意志,規定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要求與方法,是編制教科書的主要思想依據。但是,現行課程標準制定之時,數字教材還沒有產生,數字化的教學環境遠未成熟,課程標準沒有體現數字時代的特征,教學實踐中也沒有體現運用數字設備的經驗。

    再次,數字教材的研制必須面向教學實踐過程。紙質教材在教學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果不進行教學實踐調研,撇開具有豐富教學實驗積累的紙質教材,在內容上依靠區域化的狹隘經驗或者閉門造車都是不明智的;簡單地對紙質課本的電子文件做粗淺加工,僅鏈接一些教學資源,也不能滿足個性化教學和教學共享的要求。數字教材研發應以紙質課本為基礎,在對教學內容充分結構化、元素化、片段化的前提下,通過數字技術來實現教學過程的數據資源管理、加工、整合和開發創造,從而實現教學的真正數字化革命。

    最后,數字教材的研發應基于出版社的數字化編輯出版流程進行。無論是紙質圖書還是數字出版,“內容為體,技術為用”,編輯始終是圖書生產的核心,是優質內容資源的組織者、優化者、把關者和再創造者。只有合格的、資深的、具有廣泛出版資源的專業編輯,才能充分了解課程標準的學科目標、教學需求、學科內容、數字教材的目標需求,從而根據教育的實際需求和本質,組織行之有效的數字教材研發流程,故數字教材的研發應該在出版社內編輯出版流程中進行。只有出版社主導的數字教材研發流程,才能將數字教材研發目標與教學一線的實際需求相契合。出版社享有教材內容資源的版權和專業化的編輯資源,不應該輕易讓渡給數媒公司去實現片段似的短期功利性開發,但可以通過有限度的技術外包實現“可控制”的開發模式。如果完全采用技術外包和內容讓渡的“沒有”的開發模式,則不利于出版社在數字出版大潮中新型出版模式的建構,會導致版權資源的旁落,導致出版社的話語權和商業利益、社會效益的喪失。出版社應該及時對編纂流程和管理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才能適應數字教材研發的需要。

    第5篇:語言教學理念范文

    關鍵詞 研學后教 初中英語 有效教學

    “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是近年來教學改革的一次有效嘗試,也是教學由“教”走向“學”的變革走向。它使教學方式更加完善,教學方法更加靈活,也使得教學價值取向更加明確。“研學”是學生在“研學文本”的前提下主動提出問題,通過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解決“關鍵”學習內容;“后教”是針對學生在“研學”基礎上存留的問題與困惑,通過讓學生在課堂展示交流,允許個性化觀點和不同的答案,從而獲取多角度的思維方式,使學生活躍思維,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適時進行點撥,恰當地進行拓展和延伸;學生再通過進一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展示過程中獲取自信,在評價過程中獲得發展,從而充分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研學”和“后教”是課堂教學的顯著標志,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以“學”作為“教”的基礎和前提,以“教”作為“學”的發展與深化。“研學”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是一種基于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的課內研學或課外研學。“后教”是教師在學生完成“自學”后更加有目的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討論中,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針對目前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以自我為中心,課堂教學“滿堂灌”“滿堂問”使得課堂缺乏生機活力,難以喚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研學后教”顛覆了課堂教學的邏輯結構,使得課堂的中心從教師“先教”轉變為教師“先研”,學生“后學”轉變為學生“先學”,強調學生完整地學,而不是教師完整地教,真正做到課堂教學“以生為本,以學為主”。

    一、研學后教,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網絡體系

    “研學后教”呈現學生“研學”的過程,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了路線圖。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預設的一切教與學的活動都應該圍繞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發展而設計。“研學案”是教師在深入研讀教材、研究學生的基礎上實施“研學后教”的一個重要載體。它是集教案、課前自學、課前導學、課堂練習和互相評價于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文本”;它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研學案”的指引下通過獨立自主學習,檢測到他們自學中不能掌握的或是有疑問的知識點,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大大提高。

    [案例1]譯林版牛津英語7B Unit 8 Reading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了解詩歌的押韻規律、重音和音調;能閱讀有關動物行為的詩歌;能運用新詞匯談論寵物。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師以Pets為主線編寫“研學案”,發揮教學設計的預設和引領功能。此課時“研學案”分為課前預習、課堂合作探究和課堂反饋練習三個部分。在完成“研學案”總體框架設計后,精心設計了課堂合作探究部分:(1)導人:Revisefavourites pets andthe reasons.(2)呈現:①Show four pictures about dogs,present theactions and information about dogs.a.小狗在追趕東西;b小狗在找藏起來的主人;c.小狗在咬東西;d.小狗在表演雜技等。②Describe the pictures.(3)活動:指導學生開展活動,鞏固前面所學的新知識。①Here’s a poem about a dog.Please read it after the tape andtell me what the dog call do.②Read the poem again,complete part B2 on Page 95,then check answers.(4)知識點撥:①the cleverest animal 0f all中cleverest是形容詞最高級形式,由原級"clever+est"構成,意為“最聰明的”,三者或三者以上進行比較時,用形容詞最高級。②with eyes openwide中with表示伴隨狀態。如He hunts me with eyes open wide中③Hedoesn’t like to fight.“fight”在此作不及物動詞,意為“打架;斗爭”。

    “研學案”的課前預習第一部分是“寫出并默寫下列生詞”和“仔細閱讀課本P92-93的內容,翻譯下列句子”,這部分要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內容應難度適中,盡量采取“先學”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學會自學,提出問題。在每堂課拿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對照“研學案”上的內容主動學習新知識,劃出難點,解決“研學案”上自己通過研學能懂的知識。實踐證明,有目的的主動接受知識效果明顯優于沒有研學的被動接受知識。在這一課時的課堂合作探究部分通過教師的“研學”發現,由于班級學生英語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有23%的學生對于描述圖片這一環節還不能達到要求。根據這一環節教師提出修改建議,增設選作題。用下列問題和同伴進行交流:(1)Does agoldfishbark?(2)Does a goldfish fight?(3)DoeS a goldfish need a bed?(4)Does a goldfish miaow?@樣有梯度的“研學案”,既有語言點的“研學”,又有開放思維的訓練,體現了分層教學,能夠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考]“研學后教”必須要重視“研學”反饋。研學反饋不是“研學”的目的,而是為“后教”做有效的準備[2]。教師在課前研究課標、教材內容及學生學情的基礎上,編寫引導學生學習的“研學案”。“研學案”所設計的問題引領學生質疑、思考,讓學生“跳一跳可摘到桃子”,既能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思維的發展,又能通過“研學案”的自主學習,找到先學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學生的主動思維和探索,真正發揮“研學”的功效。

    二、研學后教。把握“重難點”,落實課堂因材施教

    “研學后教”依據學生“研學”情況及存在的問題來決定教學的重難點。教師的“后教”必須在學生“研學”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互相幫助,解答疑惑。遇到學生真正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后教”過程中加以引導再詳細講述,讓學生在“思考”中理解問題。另外,教師在講解中也必須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個別問題可以進行個別指導,對一些共性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討論,讓他們在學習中互幫互助,有助于實現“研學”、“后教”效應,進一步把握教學重難點。

    [案例2]譯林版牛津英語8A Unit 2《School life》Welcome to the unit一課是有關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之間單詞拼寫的不同點。以往的教學步驟是:教師教學生朗讀英式英語單詞和美式英語單詞,然后學生分個別和小組進行朗讀,檢查他們的發音是否準確,并對新生詞biscuit,lorry,eraser,soccer,vacation等進行解釋。這樣的教學方法讓教師教得很“放心”,因為教師認為所要教的內容或是要訓練的內容都涵蓋了。但是,我們發現學生的水平要比我們預計的高很多,之前備課的內容部分學生已基本掌握,為什么還要求他們陪著全班再一起學習呢?一個班級里的學生不同,每一屆的學生都不同,我們怎么能“以不變應萬變”呢?于是改變了原先教學設計思路,并采取了下列措施。

    頭腦風暴:讓學生自由說出自己所知道的拼寫不一樣但是意思一樣的英式英語單詞和美式英語單詞。教師從中可以了解學生的基礎,做到心中有底。事實證明,約有1/3的學生已經知道了書本上所列出的拼寫不一樣但意思一樣的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

    互動交流:學生根據自己已知的英式、美式英語進行互動交流,列出書本上所沒有的拼寫不一樣但意思一樣的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比如:apartment/fiat,Candy、sweets,mad、angry,can/tin,bathroom/toilet……這是教師所沒有想到的,學生居然還知道這么多新單詞。

    [思考]“研學后教”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進行兩次學情分析:第一次在學前,第二次在“研學”和“后教”之間。教師必須檢驗哪些是學生通過“研學”已經學會的,哪些“難題”是學生還沒有學會的。檢驗方法是多樣的,可以是教師提出“問題”,也可以是學生自主提問,還可以是學生完成課堂練習中發現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研學”不是漫無目的的,而是教師通過設計任務進行引領,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在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儲備,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若還是解決不了,則由教師進行指導。學生討論的教學階段則往往是教師最忙碌的時候,教師要捕捉自己在備課中沒有預設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真正的教學難點,也是教師務必予以重視的教學重點。

    三、研學后教。突顯“議論點",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研學后教”的核心理念是,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問題成為中心,學生自主研學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在理解中運用知識,在實踐中提升技能。初一年級的教材內容相對簡單易懂,而且不設懸念,課堂上鮮有學生探討交流的機會。哪怕是少有的課堂“討論”也是,學生處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淺層次表述,深層次思維未得到有效地開發。因此,教師可以改編現有的教材內容,重新解讀與構建文本,通過深層次的討論活動,讓學生走向深度學習。

    [案例3]譯林版牛津英語7A Unit 2《Let’s play sportsl》Welcome to the unit一課是關于幾項常見體育運動的討論。Amy和Simon的對話中討論了各自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和進行這些運動的頻率。對話內容較少,句型簡單,任課教師通過重構文本,增加和凸顯議論點。

    從表格中不難看出,重新構建后的文本不但豐富了話題內容,更將討論引向深入,即“why”。青少年學生已經開始思考自己的喜好,一些學生甚至有了初步的人生理想和規劃,這兩個深度探討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拓展思維的空間和交流表達的機會。課堂討論時,學生們積極參與,氣氛活躍。但當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用全英語向全班展示成果時,他們卻望而生畏了,因為學生有限的英語知識儲備使他們膽怯。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先用漢語表達想法,再適時教授如何用英語表達相同含義。課后通過檢測,證明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很好地掌握了如何表達自己的喜好及其原因。因為在課堂討論中,學生繞著“研學”問題自主合作學習,在“研學”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次討論和思考,這種針對學生實際和需要的教學可以事半功倍。

    第6篇:語言教學理念范文

    豐富教學手段,注重技巧應用

    “少教樂學”的核心含義是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減少對學生的正面授課,通過引導激勵,讓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技巧等方面下工夫。首先,教師應引入一些新興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法、合作教學法等。通過這些新方法和手段的應用,可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順利地進行自主學習活動。其次,教師還可以應用一些教學上的小技巧,例如對學生進行鼓勵,組織學生進行比賽等。通過對學生的心理引導,使學生更容易融入自主學習的氛圍之中。

    給學生提供多種選擇機會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經常會以看圖片問答的形式進行語言對話練習,第一步,看例圖,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示范;第二步,另外出示幾幅圖片請學生模仿范例進行小組對話練習。這種活動稍加變化就能給學生提供多種選擇,使語言操練更加主動積極。小組操練環節,在原本出示的圖片上再增加兩幅圖片:第一幅為剛才師生示范過的例圖,供基礎薄弱的學生模仿練習;再增加一幅寫著問號的空白圖片,供思維活躍的學生另外想象一個情景來新編一組對話。反饋時,學生不用按照圖片順序進行問答,而是可以任選其中一幅圖來對話,然后請其他學生判斷。

    實施任務驅動操作

    任務驅動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任務驅動是教學法的核心環節,只有讓學生參加實際操作,才能夠讓學生學會方法,掌握操作步驟。在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整個任務分為不同的子任務,再根據子任務的情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討論。任務驅動的學習可以由學生單獨完成,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當然,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全程指導,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讓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例如,Flash是一款優秀的二維動畫制作軟件,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MTV、宣傳片和廣告的制作中。該軟件操作簡便,界面簡潔,很受學生喜歡,但是,很多學生僅僅懂得操作的技能與方法,卻不知道如何去靈活應用。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任務教學法應用其中,讓學生針對某個產品來設計廣告和宣傳圖。當學生設計完之后,教師從中隨機篩選出幾個,并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讓大家一起評價,這樣就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的動手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進行任務評價

    第7篇:語言教學理念范文

    【關鍵詞】中學政治教學;創新教育理念;滲透

    引言

    創新教育又稱發散式教育,是基于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得以提出并廣泛應用的。創新教育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創新性原則,通過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的教學過程。在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推進下,創新教學理念為我國政治教育教學提供了全新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但在實踐教學中,我國中學政治教育仍存在教學設計理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氛圍壓抑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創新教育理念的有效滲透,保障中學政治教學的多元化、開放性發展,提升教學質量。

    一、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學生正確思想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教育教學學科,所以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哲學性、思想性的教學內容在整體教學體系與教材內容中占有重要比重。例如,中學思想教學中的“唯物主義哲學”相對于其他內容而言,所占內容相對較多,加之唯物主義哲學的知識體系具有復雜性,知識內容具有駁雜性,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學政治教學增添了難度,同時,傳統教學政治教學中單一性的概念與內容解讀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無法理解其教學內容,形成思想認識,不利于學生思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1]。因此,教師在基于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以及創新教育理念實行的環境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行教學方法的改變。即,教師在針對“唯物主義”內容的講授時,通過設置具有探索性的引導問題,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信息技術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討論,從而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感知能力與創新思維培養。 與此同時,教師在中學政治教學中,也需要根據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延伸,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拓展以及思維判斷能力的提升。教師在基于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并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組織學生開展“主題辯論”活動,讓學生針對辯論主題進行資料收集與辯論分析,并給予一定的鼓勵,從而實現學生創新思維的拓展與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設計多元化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開放性建設

    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嚴謹性、理論性的教學內容以及傳統教學中呆板、單一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對中學政治教學學習興趣的缺失,教學氛圍沉悶,致使教學質量低下的現象產生。因此,實現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創新教育理念的滲透則需打破傳統教學陳舊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觀念,進行課堂教學開放性、多元化設計,從而為學生營造愉悅、輕松、自由、新穎的課堂教學氛圍,推動學生全面性發展。例如,教師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基于中學生求知欲強、好奇心重的發展特性,在基于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設置具有啟發性、探索性、發散性問題,并在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念上,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提問與指導,從而在多重角度上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分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全面認知,提升學生創新思維[2]。 與此同時,由于中學生政治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基礎知識與基礎教學理念在于培養學生對經濟、人文、科學、社會現象、事物本質、世界發展、政治政策的認知與理解能力。因此,在中學政治教學中,教師應實現教育教學的全面性拓展,將思想政治教學與文學、科學、心理學、藝術審美學進行有效結合,實現創新教育理念的最優滲透[3]。例如,在“自立自強”的課程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和影視藝術資源,結合電影《勇敢的心》引出教學主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自主探討意識,實現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提升教學質量。

    三、結合政治實踐,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是中學思想政治學科的特性,對教師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將多樣化、生動性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融入到教學實踐中,使學生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對自我發展、社會現象、自然本質具有充分的認知[4]。例如,教師在基于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組織開展“真實情景模擬教學”、社會公益實踐活動以及專題演講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上,推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問題實際解決能力、愛國主義精神、社會責任感、創新思維意識與能力等綜合思想政治素養。

    四、結論

    總而言之,中學政治教學是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精神、綜合素養、綜合品質,提升學生社會意識的重要學科。在中學政治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理念的有效滲透,不僅有助于提升政治教學現代化創新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推廣,強化中學政治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與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為社會培養高素養、全面性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1]于利.新課改視域下農村中學政治教學優化路徑探析[J].亞太教育,2015,03:28+20.

    [2]田鵬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理念創新的哲學自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8:92-94.

    [3]郭淑清,紀曉麗.論創新教學方法對中學政治課堂教學實效的提升[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4,01:137-138.

    第8篇:語言教學理念范文

    關鍵詞:語文;生命教育;價值;重任

    中圖分類號:G623.2;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6-0026-01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以人的發展為基礎,相對于其他學科對學生的生命教育有一定的優勢。所以,在小學這個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階段,語文教師更要肩負起這個重任,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來之不易。本文就如何將生命教育理念融入語文教學中進行了研究。

    一、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追尋生命本真

    新課程標準把語文課程中的過程、目標、能力看得更加重要,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滲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多層次、多角度的教學目標。具體表現在:(1)教師要教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從而根據自己的潛能和優點,發展自我,實現自我。(2)教師要教導學生重視群體的利益、公眾道德和倫理關系,共同創造美好和諧的社會。(3)教師要注意教導學生注重人和自然的關系,培養學生保護自然、愛護自然的意識,追求可持續發展。(4)尊重自然的規律,保護物種的多樣性,關懷所有的生命,維持平衡的生態環境。(5)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未知的宇宙進行想象,思考人生信仰的問題,確定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并用宏觀的視野來看待整個人類的發展前景和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教師要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在課上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多角度、多視野地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語文天地的美好,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情境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思考中感受到生命在世間的存在意義和價值。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語文獨有的語言環境、地理、歷史和人文信息來實施生命的教育,活化語文的教育,體現生命的意義,加深學生對于生命價值的認知。比如,在《再見了,我的親人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前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創設一個感恩、無私奉獻的情境,引發學生的疑問:為什么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志愿軍是一家人?他們有什么血緣關系?接著教師提問:為什么他們是親人?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課文,讓學生感覺置身其中,體驗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的心情,加大對生命和生命之間的感悟。

    二、字里行間現生命價值,引導學生感悟親情友情

    新課標的生命教育強調,要激發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對自身生命的品質,從而更好地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加強學生對自己生命價值和地位的認識,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但是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生命價值的教育并不是在課程結束后對生命的價值進行歌頌,而是需要提前對課文中語句進行分析、思考,利用教材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多方面地體會教學的生命化。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用絢麗多彩的文字引導學生,促進學生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進行思考。比如,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介紹作者:著名的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享年88歲,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里。在此時間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可以說,作者是一個強大的人,她的一生,幾乎都活在無聲和黑暗中,但是為什么她那么樂觀?原因就是她珍惜自己的生命,熱愛生命。接著教師引發學生對自己人生價值的思考:只有自我超越、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才能實現生命的價值,創造生命的奇跡,讓生命達到無限的高度。在生命教育中,強調親情、友情也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生命、理解生命。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是一個城市發生了地震,父親去救兒子中發生的故事,充分展現出了兒子對其他同學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果是你們,你們會這樣嗎?這樣,能引發學生的思考,使他們對文中的主角產生敬佩,理解生命的價值。

    三、創造正確的對話視角,促進學生自由想象珍愛生命

    教師要重視師生交流,讓學生在對話中感悟生命的偉大和價值。教師可以在課堂的閑暇時間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大家最想完成的事是什么?應該怎樣做人?怎樣活著才有價值?這樣,讓學生對生命價值進行充分思考,在和同學、老師的思維碰撞中認識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和未來努力的目標。在對生命價值的思考中,為了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生命的無價。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中作者給學生留下疑問、省略處,讓學生對文中的情節進行充分想象。比如,在教W《金色的魚鉤》時,文章的最后有一句“長滿紅銹的魚鉤發出金色的光芒”,教師可以提問:本句想表達什么?引起學生的思考:雖然老班長犧牲了,但是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這樣,就能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價值。

    四、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重視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在整個過程中貫徹珍愛生命的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命的可貴,了解到生命的價值,從而實現生命的價值。

    參考文獻:

    第9篇:語言教學理念范文

    〔關鍵詞〕綠色化學 化學實驗 高中化學

    一、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是一種以保護環境為目標來設計、生產化學產品的最新科技成果,是一門從源頭上阻止污染的化學。綠色化學概念從一提出來,就明確了它的現代內涵,是研究和尋找能充分利用的無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地節約能源,在各環節都實現凈化和無污染的反應途徑。它的主要特點是:①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②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廢物向環境排放;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轉化為產品,實現“零排放”;④生產出有利于環境保護、社區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綠色化學提出的同時,也提出了綠色化學實驗的五“R”原則,即Reduction―減量(減小試劑用量)、Reuse―回收利用、Recycling―循環使用、Regeneration―再生利用、Rejection―拒用(不用危險品)。具體地說,就是化學試劑、溶劑、催化劑、化學反應、途徑、產物、劑量等綠色化。

    綠色化學的另一個核心內容是“原子經濟性”,即充分利用反應物中的各個原子,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資源,又能防止污染。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應的原子經濟性,高效的有機合成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個原子,使之結合到目標分子中,達到零排放。綠色有機合成應該是原子經濟性的。原子利用率越高,反應產生的廢棄物越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越少。

    化學實驗中有時直接涉及到有毒有害的化學試劑和藥品,如氯氣的制備和性質實驗、氮氧化物的性質實驗等,會造成對實驗人員健康的不利影響和對環境的污染;有的驗證性實驗雖然沒有涉及到有毒有害的化學試劑和藥品,但藥品用量過大,造成浪費。化學工業生產和化學品的使用造成的環境副作用早已受到人們的重視,化學實驗綠色化是化學實驗教學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化學實驗綠色化”即化學實驗潔凈化,是將綠色化學的基本原理和理念應用于化學實驗中的一項技術,是對傳統化學實驗進行創新的結果。化學意把工業成果應用于實際教學,既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同時也使化學實驗更加綠色化。

    化學實驗綠色化的目標,從長遠看是選擇無污染的物質,合理設計實驗裝置,嚴格控制實驗過程,妥善做好實驗后處理,使整個化學實驗實現零污染,近期目標是用綠色化學理念,大膽改進化學實驗,努力使其污染降到最低。

    二、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綠色化學指導改進化學實驗

    現行的中學化學教材已經融入了綠色化學知識,教學中要時刻體現出綠色化學的原則,滲透綠色化學教育。例如:“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中講能量的開發與利用、能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鹵素”中講氯氣用于自來水消毒的利弊、氟利昂對臭氧層的破壞與保護等;“硫和氮的氧化物”中講酸雨的危害與防治、大氣的污染與防治等等,使學生意識到應如何合理應用化學,用綠色化學觀點防治污染、保護環境,為人類能生存在一個綠色的地球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1、結合化學實驗題,優選實驗方案,滲透綠色化學教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綠色意識,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有意識選擇綠色化學教育的試題,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受到綠色化學的教育。

    2、實驗試劑綠色化。實驗試劑綠色化包括使用無污染試劑或將試劑減量實驗微型化。

    以最少的藥品獲最佳效果,減少廢棄物,提高環保意識。化學實驗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觀察到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實驗現象,增強直觀的感性認識,而且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實驗必定會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質,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中環境污染主要來源于化學實驗。因此,化學實驗教學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實驗藥品,獲得最佳的實驗效果,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

    3、通過多媒體來仿真化學實驗,實現實驗的綠色化。在遇到危險性較大、或伴隨有毒、有害物質生成較多的演示實驗時,尤其是對一些試劑昂貴、實驗中容易引起爆炸或必須采用有毒、有害的試劑(如苯、苯酚、砷化物、重金屬等)的實驗,并在整個實驗中排放較多的有毒氣體、有毒廢水,給師生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且對環境造成較大破壞的實驗,通過媒體輔助來演示部分實驗,還能夠節約藥品、水電、時間,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還可提高部分演示實驗的可視性,同時還讓學生在觀察媒體輔助實驗教學的過程中,體驗了多媒體技術的綠色環保價值,在單位時間內向學生傳遞更多的信息,同時利用三維動畫效果形象地展現實驗操作,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4、規范實驗操作和要求,培養學生綠色化學意識。要使學生養成在做任何實驗時,心中都有節約的觀念、環保的理念、安全的意識,必須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上開始陶冶和訓練。首先教師要起到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這樣對學生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然后實驗中再從嚴要求。這包括在實驗態度上養成嚴謹、認真、客觀、從容的品質;藥品按規定用量取用、實驗操作規范,遵守實驗守則,不隨意帶出藥品、不能品嘗藥品,不私自做有危險性實驗,不隨意傾倒實驗垃圾,節約水、電、酒精燃料、試紙、濾紙等,愛護實驗儀器,實驗后按要求對實驗后的剩余物進行處理、洗滌實驗儀器,收拾實驗臺面,整齊擺放好實驗器皿、藥品等。特別是對于化學實驗室產生的廢液中往往含有酸、堿、重金屬化合物以及氰化物、含砷化合物等,一般實驗室的廢液都排入下水道,這樣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而且會淡化學生的環保意識,養成不良的習慣,影響綠色化學意識的培養與綠色化學技術的發展。在實驗教學中,應限定用量,把好的經驗傳給學生,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這樣既可培養學生綠色化學意識又可使學生學習綠色化學的實用技術,還可以節約資源、變廢為寶、變害為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自线拍|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国产成人黄网址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青青草成人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亚洲激情成人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激情成人综合网| 七次郎成人免费线路视频|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成人一a毛片免费视频|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 欧美成人影院在线观看三级|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