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傳播統計分析范文

    傳播統計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播統計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播統計分析

    第1篇:傳播統計分析范文

    關鍵詞:船舶;電力系統;安全事故;繼電保護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189

    實現船舶自動化,大大減輕船員勞動量。然而,就目前船舶電力系統運行情況的分析,了解到電力系統極易出現故障,最終會威脅船舶電力系統運行的高效性。若想實現傳播電力系統運行的高效性與安全性,必須要重視繼電保護工作,以降低故障的發生概率。

    1 船舶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基本任務及具體要求

    1.1 電力系統出現故障

    從電力系統運行的具體情況來看,應從電能發生、輸送、配置、應用等角度出發,對電力系統整體進行全方位的監控,進而滿足電力發展的實際需求[1]。在電力系統中,變壓器、發電機、斷路器、主配電板、輸電線路與用電設備等都屬于一次設備,也是產生電能、實現電能傳輸的重要設備。電力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極易發生各類安全事故,且在任何條件下都可能出現故障,其中,短路問題最為突出。通常情況下,短路主要表現為兩相短路、三相短路、單相接地短路、兩相接地短路與發電機短路等[2]。導致短路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機械設備被嚴重損傷、絕緣層被破壞與基本操作不科學等。電力系統多種故障的發生,過負荷問題較為突出,此類故障一旦出現問題,會讓絕緣的溫度逐步升高,也會加速絕緣層的老化,也會讓設備受到嚴重破壞,最終會引發火災問題。

    1.2 繼電保護的基本任務

    在各設備間,電與磁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不正常情況與故障問題的發生,會讓電力系統出現一系列的事故,最終會嚴重威脅電力企業的實際發展。在繼電保護時的主要任務為:若主配電板、輸電線路、變壓器、發電機等出現短路或過量負載問題時,應在最短時間內將存在故障的設備借助斷路器予以斷開,以脫離電力系統,能保證不存在故障的部分正常運行,進而降低故障設備損壞度,還可降低對鄰近設備供電系統所構成的影響,進而保證電力系統高效、穩定的運行。

    1.3 繼電保護的基本組成

    繼電保護主要是由測量元件、執行回路與邏輯環節三個部分所組成的。若物理量出現突變,通過測量之后,及時確定好故障范圍與基本類型,從邏輯判斷來判斷斷路器跳開的次數與時間,然后讓執行回路發出一定的信號與跳l脈沖。

    1.4 繼電保護的運行原理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其原理為借助被保護設備前期與后期一些物理量的突變情況,一旦突變量達到一定參數值,借助邏輯判斷,能及時發出信號與跳閘脈沖。例如,借助被保護設備故障發生后期電流的不斷增大,以達到電流保護的效果;借助降低電壓來達到低電壓保護效果;借助不對稱短路發生負序電流與電壓,以形成負序保護效果。

    2 船舶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措施

    2.1 發電機繼電保護

    在發電機繼電保護方面,所要保護的內容主要包括短路、過載、錢呀與你功率保護。

    (1)過電流保護。實施過電流保護時,主要包括短路與過載兩個層面。短路就是發電機運行時所出現的故障,而過載則是發電機在運行過程中所出現的不正常狀態。

    (2)短路保護。短路就是在交流電中,處在不同相導體進行直接性的接觸與碰觸。三相四線的實施,主要包含單相、雙相與三相短路三種情況。通常情況下,短路的發生主要是由于絕緣層被損壞、絕緣層老化與操作失誤等問題而引發的。在發電機內部,極易出現一系列的短路故障,但是發生概率不是很高,在此針對發電機外部進行短路保護。一旦發生短路,電流會大大增加,這會對設備、發電機等形成破壞,滋生短路故障后,要從發電機至短路點間會形成很大電流,在開展短路保護時,應借助自動化開關內的過電流脫扣器來進行保護與操作。具體航運船舶電力系統的行業文件規范來看,短路延時保護所產生的動作電流為發電機而定電流的3-5倍,整個工作電流的時限設定為0.2-0.6s,確定好時間后,發電機就會出現跳閘現象。

    (3)過載保護。若船舶電力系統中的基本運行機組具體容量無法充分滿足負載增加的情況,極易使得發電機出現過載現象,一旦出現過載現象,會讓發電機的電流或功率等超出額定參數值。若在過載條件下,會讓整個機組發熱,極易引發絕緣層老化或零部件質量受損等問題,也會縮短原發動機的具體使用使命。實施過載保護時,要加強對發電機機組的保護,且保證機組不會受到損傷,且不可對供電進行中斷。從發電機本身著手,其具有過載電流承擔效能,1.1倍的額定電流時限為2h,1.25倍的額定電流時限為0.5h,1.35倍的額定電流時限為0.08h。實施過載保護時,應開展適當的延時,若發電機屬于無自動分級卸載類裝置,其在過載保護時,動作電流能夠被整定成額定電流參數值的1.25%-1.35%,延遲的時間為18s左右。

    2.2 主配電板與配電設備的保護

    為實現對電能的科學性控制,合理分配好發電機內的電能,還要準備一定的配電設備。若想達到理想主配電板保護效果,應發揮好配電裝置的重要作用,進而提升船舶電力系統運行的高效性與穩定性。配電裝置的安全運行,應及時配備好電路運行所需的信號指示器、開關、調節電器、保護電器與測量儀表等。此外,還要加強對負載分路、主電源等的科學性控制與保護。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促進船舶的高效運行,降低故障的發生概率,減少經濟損失,必須加強對船舶電力系統的安全保護,及時應對好故障問題,以實現船舶自動化運行的高效性與科學性。實施船舶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工作時,應加強對發電機、主配電板與配電設備故障等的保護,應對好短路、過載與過電流等問題,以保證船舶運行機組運行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第2篇:傳播統計分析范文

    【關鍵詞】艙底水系統;規范和法規;設計要領;設備選型

    艙底水系統是重要的保船系統,它不僅要求在船舶正常航行時,對水密艙室內生成的艙底水能有效地排除(機器處所的含油艙底水須經分離油分后排放),而且在發生海損事故,船體破損而大量進水等緊急情況時,艙底水系統也擔負著排出的任務。

    1 來源

    艙底水的來源大致有:

    (1)主機、輔機、設備及管路接頭因密封不良滲漏的油和水;

    (2)尾管密封滲漏的油和水;

    (3)從舵機艙向機艙或軸隧泄放的艙底水;

    (4)從空壓機、空氣瓶泄放的凝水,蒸汽分配閥箱和蒸汽管路的泄放水;

    (5)空調管路、風管的凝水以及鋼質艙壁及管壁的凝水;

    (6)清洗濾器、設備零件等的沖洗水;

    (7)在水線附近的艙室及甲板的疏排水;

    (8)撲滅火災時的消防水、甲板沖洗水;

    (9)對有些特殊的艙室在緊急情況下的灌注水;

    (10)通過非水密部位滲入的雨水等。

    2 危害

    艙底積水會對船舶產生下列不利的影響:

    ⑴. 對船體有腐蝕作用;

    ⑵. 貨艙內積水過多,會使貨物受潮而造成貨損;

    ⑶. 機艙底部積水過多,會影響輪機人員操作、機電設備受潮或浸水損壞,甚至影響船

    舶穩性和航行安全。

    艙底水一般含有油分為10g/L,所含油類幾乎多為船上使用的燃油、滑油,其密度為0.85~0.96kg/m3,粘度為4.7~240mm2/s(50℃時),殘碳量為0.4%~8.3%(質量百分比)。礦/煤船、木材船、汽車渡輪、集裝箱船及客船由于甲板沖洗水較多,故而艙底水較多,每年每艘約100~500m3,而普通貨艙、漁船的艙底水每年每艘約30~60m3。

    3布置原則

    3.1一般要求

    (1)所有機動船舶均應設艙底水系統,并能有效地排除任何水密艙中的積水;

    (2)艙底水系統應在船舶正浮或橫傾不超過5°時,均能通過不少于一個吸口(一般均應在兩舷設置吸口)排干任何艙室或水密區域內的積水;

    (3)系統中的管路應能防止舷外海水(或河水)、或來自壓載水艙的水進入貨艙或機艙;或從一艙進入另一艙的可能性。對于艙底水系統和壓載水系統有連接的任何深艙,應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深艙裝有貨物時不慎灌入海水,或在深艙裝有壓載水時,通過艙底排水管抽出壓載水;

    (4)為防止各艙艙底水相互溝通,管路中的分配閥箱、艙底水管和直通艙底水泵支管上的閥門均應為截止止回閥;

    (5)艙底水泵、壓載水泵、消防水泵等如果相互接通時,管路中的布置應能保證各泵能同時工作而互不干擾;

    (6)艙底水泵必須具有自吸能力或裝有獨立的自吸裝置;

    (7)艙底水吸口處應裝有過濾網或泥箱,機艙和軸隧內德艙底水吸口均應設置泥箱,泥箱應設置在花鋼板附近,并引一直管至污水井或污水溝。直管的下端或應急艙底水吸口不得裝設濾網箱;

    (8)機艙后各貨艙的艙底水管路布置為了便于操作管理,并盡量減少隔艙壁開孔,從機艙前部至首尖艙為止(全長或部分長度),在船舶縱中剖面附近專門設一管隧,將艙底水管(包括壓載水管)鋪設其中。

    3.2 貨艙的艙底排水

    貨艙艙底水的吸口布置應符合表1中的要求。

    表1 貨艙艙底水的吸口布置

    船體結構型式 貨艙情況 每兩艙艙底水吸口

    單層底船舶 船底向兩舷升高≥5° 后端靠近中縱剖面處1只

    船底向兩舷升高

    雙層底船舶 內底板向兩舷延伸形成污水溝 每舷1只

    內底板向兩舷升高 中縱剖面處1只

    內底板向兩舷延伸,不形成污水溝 每舷設1只污水井及1只吸口

    僅有一個貨艙,且改貨艙長度>35° 前后端均應設置吸口

    首、尾端狹窄貨艙 中縱剖面處1只

    對交替裝載液貨或干貨的貨艙和深艙,如果艙內底板以不小于5°的下傾角向中縱剖面傾斜,則可在中縱剖面處設1只吸口,而不設邊吸口,且在貨艙裝載干貨時必須將液貨或壓載水的注入管和抽吸管采用雙環盲通法蘭隔斷,也可采用一可拆的短管,然后把管路的管端盲閉。而貨艙在裝載液貨或壓載水時應將艙底水支吸管采用上述方法隔斷。

    3.3 機艙的艙底排水

    機器處所內艙底水吸口和直通艙底泵吸口的布置位置和數量,各國規范都有明確的規定,在設計時應查閱并遵循相應的規范。下表2中是《輪機工程手冊》中的要求:

    表2 機艙內艙底水吸口布置

    機艙位置型式 船體機構型式 機(爐)艙情況 艙底水支吸口位置及數量 直通艙底水泵吸口位置及數量

    舯機型船舶 單層底機艙 船底向兩舷升高≥5° 中縱剖面處1只 中縱剖面處1只

    船底向兩舷升高

    雙層底機艙 內底板擴展至機艙全長,并在兩舷形成舭水溝 每舷1只 每舷1只

    內底板擴展至機艙全長和全寬 每舷1只污水井每井內1只吸口 每舷污水井內1只吸口

    尾機型船舶 機艙前端每舷和后端一般各設1只吸口,前端每舷應設1只艙底水泵吸口,前端末設直通艙底水泵吸口的一舷應設應急吸口。小船可適當減少。

    其它船舶 用水密艙壁與機艙隔開的爐艙或輔機艙,電力推進船舶的獨立電動機艙 按貨艙要求 每一水密分艙至少設1只

    (1)在客船上,每立艙底水泵處均應設有直通艙底水泵的吸口,但任一處所內上述吸口不必多于2只;當裝有2只或2只以上的吸口時,則該處每舷至少有1只吸口;

    (2)電力推進船舶的機艙、除按機艙情況布置支吸口和直通艙底泵吸口外,在發電機和推進電機處設有排除積水的設施。

    (3)機艙應設有應急艙底水吸口,當發生海損和其它事故時,可用于應急抽吸。一般應急艙底水吸口通過艙底水管直接接到主冷卻水泵或總用水泵上,因它們的排量都較大,可及時排除艙底水。

    (4)每一主機機器處所內必須設置一個應急艙底水吸口,該吸口通常與一臺主冷卻水泵連接,中間設置截止止回閥,不必配置泥箱,閥桿應適當延伸以使手輪在花鋼板以上的高度至少為460mm,并設醒目的標示牌。應急吸口的尺寸至少須與泵的進口尺寸相同,對于蒸汽主機的船舶,其尺寸至少為循環泵進口直徑的2/3。

    3.4 首、尾尖艙的艙底排水

    (1)為避免管路敷設過長,對不作壓載用的首、尾尖艙的艙底排水,可用手搖泵排水,手搖泵應在艙壁甲板以上;

    (2)如首、尾尖艙由機艙的艙抵稅泵排水,須在首、尾尖艙內裝設艙底水支管和吸口,并應在防撞艙壁的內側設置能在甲板操縱的截止閥,閥也可安裝在防撞艙壁的后側,但在所有營運狀態下該閥應易于接近,且其所在處所不是貨物處所,管子穿過防撞艙壁的數量不得多于1根;

    (3)首、尾尖艙如被縱向分隔成兩個分艙以裝載不同的液體時,則每一分艙可各裝1根穿過防撞艙壁的管子。

    3.5 冷藏貨艙的艙底排水

    冷藏貨艙是低溫艙室,為防止該艙冷量外逸,要求其上下四周均用絕緣材料層與船體結構隔離。冷藏貨艙內的艙底水是要通過專門的鹽水水封流到艙底兩舷的污水溝,否則會引起冷量外逸和艙底水管路的冰凍。

    3.6 其他處所的排水

    (1)錨鏈艙和首尖艙以上的水密艙室,應設手動泵或通過接至動力艙底泵的吸口或其他設備進行排水;

    (2)尾尖艙以上的小圍蔽艙室和舵機艙,應設手動泵或接至動力艙底泵的吸口進行排水。這些艙室也可用內徑不小于38mm的疏水管將水泄入軸隧(或尾機型船舶的機器處所)內,并應在照明良好且易于察看的地點裝設自閉式旋塞或閥;

    (3)當管隧或軸隧長度小于35m時,在后端設1只艙底水支管吸口。當長度大于或等于35m時,在前后端各設1只吸口。當船長超過60m建議艙底水吸入管內徑大于65mm;

    (4)隔離空艙一般設置內徑50mm艙底水吸入支管。

    上圖是某集裝箱船機艙部分艙底水系統原理圖

    該船機艙尾部有一個污水井,中部主機凹坑處有一個污水井,首部有兩個污水井,且在左舷污水井處有一個直通艙底泵吸口,右舷有一個接在主海水冷卻泵的應急吸口。污水井抽吸管路上設有截止止回閥和泥箱,尾尖艙以上舵機艙和淡水艙的艙底水排放管路上裝有自閉式泄放閥。兩臺艙底消防泵互為備用。

    4 主要設備估算與選型

    4.1 艙底水泵

    可以用來作為船舶艙底水泵的水力機械設備包括:噴射泵、離心式泵、活塞式泵、軸流泵。其中離心式泵因其排量大、對水質的要求低和價格便宜而常用作艙底水總用泵或消防總用泵;活塞式泵因能產生較高的真空度,故抽吸能力強,又不易使浮于水面的油滴粉碎而混入水中,增加分離的難度,故廣泛用于專用的艙底水泵;軸流泵很少用作艙底水泵,一般艙底水所含雜質多,易引起螺桿的磨損。船舶上如果要使用軸流泵作為艙底水泵,均為單螺桿(蛇形)泵。每艘船舶的艙底水泵數量按表3來選取。

    表3動力艙底泵的數量

    船舶種類 獨立動力泵(臺) 主機驅動或獨立動力泵(臺)

    客船 業務衡準數≥30 3 1

    業務衡準數≤30 2 1

    除客船外的船舶 船長>91.5m 2 ―

    船長

    艙底水泵是關系到船舶安全航行的設備之一,負有海損時應急排水任務,所以艙底水泵的排量和艙底水管的直徑遠遠超過平時抽除艙底水的需要。

    艙底水總管內徑應不小于按下式計算所得之值:

    d1=25+1.68

    式中:d1―艙底水總管內徑,mm;L―船長,m;

    B―船寬,m;D―至艙壁甲板的型深,m。

    每臺艙底泵的排量,不得小于下述公式計算所得之值:

    Q=?v?3600X10-6=5.66X10-3

    式中: Q―艙底水泵排量,m3/h;

    v―艙底水總管內排水速度,一般取2m/s。

    LR,GL等規定:Q=5.75X10-3

    裝貨處所和機器處所的艙底水支管內徑,應不小于下式計算所得值:

    d2=25+2.15

    式中:d2―艙底水支管內徑,mm;l―艙室長度,m;

    艙底水支管的內徑一般不應小于50mm,軸隧艙底水管得內徑一般不應小于65mm,對于船長小于或等于25m的船舶,其支管內徑可減少至40mm.

    艙底水泵的壓力(揚程)一般為0.2~0.3MPa(20~32m),大型船舶艙底水泵的壓力一般為0.5MPa。如艙底水泵兼消防泵時,其壓力(揚程)需滿足消防泵的要求,一般為0.5~0.8MPa(50~80m)。

    4.2 油水分離器

    艙底水中含有大量油污,直接排放至舷外將造成航行水域和港口的污染,根據SOLAS防污染公約,船舶排出的艙底水(包括壓載水)的含油量應小于15ppm,即15毫克/升,故必須對含油艙底水進行油水分離后方可排出舷外。艙底水油水分離器的工作原理是艙底水先經過若干噴嘴供入油水分離器內,由于噴嘴的擴散作用供入油水分離器內的艙底水迅即散開,其中粗大油粒被分離上浮進入上部的集油室,含油細小油粒的污水在分離器內部流動中經過聚合物體組成的濾網也被分離開來或形成較大顆粒的油滴后聚集到分離器的上部,達到油水分離的效果。

    油水分離器應能在15°傾斜下仍能正常工作,且能自動排油。因為平時需要處理的艙底水量并不多,所以現在使用的是小型油水分離器,其容量一般為0.5~10t/h,通常以1~3t/h的為多。油水分離器的容量Qs可按下式計算:

    1000總噸以下的船舶:Qs=0.00044G t/h

    1000~4000總噸的船舶:Qs=0.4+0.0004G t/h

    4000總噸以上的船舶:Qs=2t/h

    式中:G―船舶總噸數,t。

    5 總結

    船舶艙底水系統作為重要的保船系統,關系到船舶的正常運營和海洋環境的保護,特別是港口國對艙底水排放檢測的日益嚴格,更要求我們在艙底水系統設計時,應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和公約要求制定,同時也應滿足船舶掛旗國及港口國的具體要求。

    參考文獻:

    [1]商圣義.民用船舶動力裝置.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2]陳可越,船舶設計實用手冊.中國交通科技出版社,2007.

    [3]《輪機工程手冊》編委會,輪機工程手冊.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第3篇:傳播統計分析范文

    近年來,隨著廣播電視優質高效的傳輸,電視節目使人們變得豐富多彩,給人們視覺和精神帶來了很大的滿足。然而,廣播電視的傳輸質量嚴重影響著電視節目水平,故而嚴格控制廣播電視傳輸的日常維護系統和管理系統至關重要,本人將結合20多年的工作經驗和關鍵性技術對傳輸系統的日常維護措施和運行環境以及對SDH設備的維護方式進行分析,提高廣播電視的傳輸質量,為各地區觀眾作出貢獻。

    【關鍵詞】廣播電視 傳輸 維護 管理

    隨著現代化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廣播電視已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它的出現使人民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廣播電視節目在傳輸中受我國復雜地形的影響,質量大大降低,廣播電視傳輸系統日常維護及管理顯得更加重要。

    1 傳輸系統的日常維護措施和運行環境

    1.1 傳輸設備日常維護特點

    通常在廣播電視傳輸設備中其維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先導性。在日常維護中需要防范于未然,遵循防微杜漸。②群眾性。調動每一個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可以激發出不同人員的防范意識。③在線安全性。有效的保護傳輸在線設備,實現提前安排應急方案和措施,能減少維修時間和維護費用。④責任性。傳輸系統的維護是一個枯燥無味的工作,需要細心的、有責任心的人去做,并要時刻保持著警惕性。

    1.2 傳輸設備日常技術維護

    日常技術維護是傳輸設備中的重點,是保證整個傳輸系統正常運行的充分條件。在設備管理方面,可通過以下幾點維護:①在日常工作中實現定期巡查和定期大檢查。②在維護檢修之后需要記錄相關詳細信息。③在重大播出或者休假期間,需要提前做好維護檢修工作,并及時備案,保證廣播電視傳播的正常運行。在技術方面:一是技術人員需要熟悉掌控傳輸系統框圖及其信號流程,在故障發生時能夠及時準確找出故障點,進行維修。二是在檢修中遇見設備調整需要改動路線時,需由分管人員詳細審查,并做好調配記錄。三是在檢修配電系統時,要求保證人身設備安全。

    1.3 傳輸設備環境維護

    隨著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視和廣播及傳輸產生了較大變化,很多人都忽略了設備的環境維護,電視廣播節目是24小時提供,采用的都是模擬信號,通過設備的自動運行來提供。首先要考慮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微波機工作環境不宜高于25,同時要在工作環境下懸掛溫度、濕度顯示表。 超出規定范圍時需要對環境進行調控。其次是設備設置方面,要科學有效地布置設備,清晰明了的組織設備。再次需要防塵,機房需要專門人員負責其中的衛生 ,保證控制臺面、顯示器等設備的整潔。

    2 SDH系統的維護

    SDH光同步數字傳輸設備在整個傳輸系統中占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中,是構成綜合業務數字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的維護,關系到通信系統中的質量和速度。

    2.1 維護人員的故障分析

    在SDH光同步數字傳輸設備的維護方法分析中,主要分可為兩部分,分別是例行維護和故障處理。

    2.1.1網元維護人員的故障分析方法

    該方法是通過設備告警指示燈來判定故障發生,基礎是通過不同顯示燈的顯示意義不同來進行分析。這個設備上分為危機和主要告警,維護時需要先從整體上觀察機柜頂告警指示燈是否有高級告警,同時,不可忽略設備的次要告警(機柜頂指示燈不亮),次要告警往往隱藏著大隱患,不及時處理將會導致大故障的發生。

    在排解維護工作中,設備單板同時是紅色指示燈閃爍,為減少混亂,其維護分析方法是用由線路板到支路板,由告警級別高單板到告警級別低單板。牢記各線路板中的不同告警指示燈所代表的含義,有利于設備告警檢測。

    2.1.2網絡維護人員的故障分析方法

    通過網管計算機對設備進行監控可以更加準確的了解到設備的細節信息,對整個網絡系統有著整體的了解和觀察,有利于設備故障的定位和分析,然而受到告警和監視的信息太多,影響分析,通常采用從高級別告警到低級別告警,從高速部分到低速部分的原則進行分析,通過定位高級告警然后結合低級告警來分析,準確找出故障發生點。

    2.2 通常故障處理方法

    根據單板告警和告警信號流程圖判定故障點后,需要采用具體方法排出故障,常用地故障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自環法。此種方法是維護設備中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自環方法有內外自環之分,外自環主要檢測內部設備故障,內環主要檢測設備內部各單元故障,其中內部自環又分為線路板自環;支路板自環;設備自環。通過分析部分自環狀態,從而排除故障。

    (2)替換法。替換法是使用一種正常的物件替換非正常工作狀態的物件從而對故障進行定位,排除故障。替換物件可以是各個單元(一件設備、一塊單板、一個芯片等都可以),通過分析單站后,達到排除元件故障,但自環時,需要注意不能過載,必要時采用衰減器。

    (3)儀器測試法。該法采用各種儀表來檢測設備故障(誤碼儀、萬用表、交換機、供電設備等)。

    3 結語

    廣播電視的穩定性直接關系到電視節目的質量,廣播電視設備的維護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還對技術嚴格要求。本文只是研究廣播電視傳輸系統的日常維護,對于廣播電視傳輸系統的多樣性、各種故障的差異性、日常維護及管理技術新奇性等方面將是本人今后研究的方向。由于我對廣播電視傳輸系統日常維護及管理技術接觸到的面不是很廣、對多變的理論形態的確難于準確地把握,水平有限,可能會有諸多的不足,敬請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韓慶光.廣播電視傳輸系統的日常維護[J].中國傳媒科技,2012,20:72-73.

    [2]馬顯陽.廣播電視傳輸系統日常維護及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1:21.

    [3]都小波,王敏.廣播電視信息傳輸系統的維護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2,10:128.

    [4]項炳學,夏建新,黃寧.論廣播電視傳輸系統日常維護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2,22:110-111.

    [5]崔文林.淺談廣播電視傳輸系統日常維護[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2:56.

    [6]劉霞.試論廣播電視信息傳輸系統的維護措施[J].山西青年,2013,18:219.

    第4篇:傳播統計分析范文

    [關鍵詞]WDM SDH;設備制式;網管系統

    一、概述

    開通省際光傳送網傳輸系統工程,主要是滿足公司的省際干線需求。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全網的WDM系統和SDH系統兩部分。

    1、WDM系統

    1.1基本配置要求。新建WDM系統按照80×10Gb/s進行系統設計,光功率預算以及光放段和光復用段的設置要結合工程的局站設置情況、光纖的性能、OSNR指標、系統誤碼率指標要求、工程的總體要求以及設備廠家WDM系統設備性能等進行綜合考慮的。技術指標主要考慮了光纖衰耗、色度色散以及偏振模色散的影響等因素。工程WDM系統線路采用G.652/G.655光纖,工作波長為1550nm窗口。光纖衰耗依據實際測試數據,部分無實際測試數據段落原則上新建光纜段落按0.27dB/km,其余按0.29dB/km進行設計(含光纖熔接衰耗、光纖老化余量、活接頭衰耗等),此外,系統設計參數中還考慮了ODF活接頭衰耗。其中ODF活接頭衰耗按0.5dB/個考慮,光纖維護老化余量按0.04dB/km考慮。個別段落在每個光放段加了3dB余量。廠家根據光纖指標及局站設置,配置了不同規格光纖放大器以滿足系統功率的需求,配置不同規格的DCM模塊以補償色度色散,根據模擬計算的OSNR在各段配置了不同的OTU設備。由于新建的全部為局間中繼系統,所以各段指標均可采用普通的10G OTU即可滿足需求。

    1.2干線波道配置。工程根據承載業務系統的數量在各段落配置不同的工作波道;另外各段還預留了部分波道用于緊急擴容時使用。

    二、SDH系統組織

    對于2.5G以下顆粒業務采用SDH承載,新增SDH系統用于組織雙平面雙系統,其它盡量利舊已建SDH系統的空余時隙,并再已建的SDH設備上進行擴容插盤。主要分為干線部分和局間中繼部分。

    1、業務需求

    本次工程主要為互聯網工程和大客戶的電路需求做預留,其中互聯網的電路需求,直接采用IP over WDM無保護的光通道方式解決,對于大客戶和部分互聯網的2.5G電路采用SDH系統承載。無明確電路局向需求,僅預留端口。

    2、電路終端情況

    工程利用WDM波道組織無保護的光通道,SDH則采用環網,均有保護。

    三、WDM設備制式

    1、次工程采用華為公司80波WDM設備及系統主要技術指標:

    華為公司的Optix 1600G 80x10G波分系統,C波段80波分波器采用的是C波段偶數段40波分波器+C波段奇數段40波分波器,在OTM站點的接收端使用梳狀濾波器(Interleaver)將50GHz波長間隔分隔成100GHz。在方案設計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單波入纖功率和光纜衰減值的不同。配置C波段40×10G系統時,波長間隔為100GHz,單波入纖功率為+4dBm;配置C波段80×10G系統時,波長間隔為50GHz,G655光纖系統:入纖功率+1dBm;G652光纖系統:入纖功率+4/+1dBm。

    2、合分波器

    華為公司C波段80波合波器/分波器都采用陣列波導型(AWG)。使用單一OM/OD模塊支持48/40個通路,通過逐級增加OM/OD模塊的方式來滿足通路數的增加,在OTM站點的接收端使用梳狀濾波器(Interleaver)將50GHz波長間隔分隔成100GHz,不直接提供80波合分波器。波長采用連續波方案,即192.1THz~196.0THz(按0.1THz遞增)的40個C波段偶數波的工作通路,192.15THz~196.05THz(按0.1THz遞增)的40個C波段奇數波的工作通路。

    3、波長轉換器

    50GHz間隔OTU壽命開始時的中心頻率偏差為±3GHz,壽命終了時的中心頻率偏差為±5GHz。50GHz要求的OTU單板,使用專門的波長鎖定器件,提供波長鎖定功能,保證波長鎖定的精確度。

    4、光譜分析單元

    為了增強對波分系統的管理能力,工程配置了光譜分析單元,單盤為OSA模塊(光譜分析單元)。MCA的詳細參數指標為:(1)光波長掃描跟蹤范圍:1528.96~1567.13nm;精度:±0.10nm。(2)單信道功率的檢測范圍為:-30dBm~-10dBm;精度:±1.5dB。(3)光信噪比檢測:針對NRZ技術的系統配置,OSNR

    四、通信系統

    工程光傳輸系統由波分復用設備、SDH設備、光纖分配架、數字分配架等主要設備組成。工程WDM系統各波道均終端在光調度用ODF上,各波道與波道間的人工調度與轉接及其所承載的業務信號/SDH系統在光層上的接入均在該調度用ODF上進行,主、備波道間的倒換也在該ODF上進行,與業務之間的轉接也通過支路終端用ODF、DDF進行。

    五、通信系統

    1、網管系統

    本次新增設備全部納入現有網管系統中進行管理,同時在總部配置各個廠家網管的遠程終端,在各個新增的局站,配置本地維護終端(LCT)進行管理。

    2、同步系統

    SDH的同步定時采用以下方式:(1)外部參考定時模式:SDH設備中的內部時鐘鎖定于外部參考時鐘。這種模式用于連到BITS的SDH設備。(2)STM-N線路提取定時模式:同步定時信號從某個STM-N輸入信號提取。這種模式用于不能直接與BITS連接的SDH終端復用設備和SDH分插復用設備。(3)保持與自由運行模式:1.保持模式:模擬前24小時存儲的定時信息作為工作時鐘;2.自由運行模式:利用設備內部高精度振蕩器產生的時鐘信號作為工作時鐘。根據以上幾種方式,并結合現網的同步方式,同步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對于機房新增的SDH網元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線路口提取時鐘,方式同上;另外一種是外接鐘源,采用外同步時鐘,主要適用于有PRC的機房,或者從相鄰的省際干線SDH網元上串接。

    3、公務系統

    本期工程在新增局站建設公務系統,用于各個站之間進行公務通信;本次公務系統分為WDM部分和SDH部分。

    六、設備配置原則及設備安裝方式

    1、設備配置原則

    本工程從原設備廠家購買本工程WDM和SDH的擴容設備;其他國內配套部分如數字分配架、光纖分配架、電源分支柜、頭柜、槽道、走線架等則從國內采購,設備配置原則如下:(1)為了應對工程的不斷擴容需求,本期工程配置部分冗余波道,以便于緊急擴容工程需求。(2)本期工程新建部分的機架和子架將按照滿波配置情況考慮。(3)光纖分配架(ODF)、數字分配架(DDF)按滿足通路組織要求,并結合一階段設計查勘時各局站現有機架或子架形式配置,適當預留余量。

    第5篇:傳播統計分析范文

    【關鍵詞】船舶撞擊;橋梁防撞;能量吸收;斜邊角;撞擊速度

    Different Bevel edge Angle and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Impact Force of the Bridge under Ship Impact Velocity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SI Hai-xiao

    (NangJing Boruijie Road&Bridge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Abstract】The impact force of ship for bridge is the key of the bridge design, and operational management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idge area. This paper, taking the jiangsu section of the grand canal, 1000 - ton standard bulk carrier as the research vessel, proposed by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set up, studying the ships under different bevel edge Angle and speed of collision, the bridge steel jacket box bridge anti-collision facilities energy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act process, finally, according to a large number of digital analog experiment data fitting different bevel edge, Angle and speed of collision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impact force of the bridge, this paper research conclusion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Ship collision; Bridge collision avoidance; Energy absorption; Bevel edge Angle; The impact speed

    隨著水運交通事業的大力發展,新建橋梁數量以及通航船舶數量與日俱增,船舶撞擊橋梁造成事故的數量也節節攀升[1],由此可見,對船舶撞擊特性與撞擊力展開研究十分必要[2]。因此,本文將以京杭運河江蘇段1000噸級標準散貨船作為研究船只,通過非線性有限元計算,建立數學模型,探討研究船只在不同斜邊角與船舶碰撞速度下,對橋梁鋼套箱式橋梁防撞設施的能量吸收特性與撞擊過程,然后根據大量數模實驗計算數據擬合了不同斜邊角與船舶碰撞速度下對橋梁撞擊力估算公式。

    1 數學試驗布置

    1.1 船舶尺度

    本文以京杭運河江蘇段1000噸級標準散貨船作為研究撞擊船只,模型船長為66m,船寬為12m,空載為485t,滿載為1420t,型深為3.8m,空載吃水為0.5m,滿載吃水為2.6m[3-4]。

    1.2 橋墩鋼套箱式防撞設施尺寸

    橋墩鋼套箱式防撞設施高為3.0m,防撞板厚為8mm,其斜邊角為本文自變量,在本研究中依次設置40°、45°、50°、55°、60°以及65°共四組對比研究序列。

    2 數學仿真模型建立

    采用ANSYS有限元數值分析軟件,建立船體與橋墩鋼套箱的三維計算網格(圖1)。在模型中,將鋼套箱的材料性能定義為鋼塑性材料,可用下式表達材料的屈服應力:

    式中,σ′0為塑性應變率為ε時的瞬時屈服應力,C和P分別是應變率參數與應變率指數,分別取42.3與6。

    在模型中,船舶撞擊速度也是本文研究特征變量,在本研究中分別取2m/s、3m/s、4m/s和5m/s、6m/s五個研究序列。根據同類工程參數率定,水體表面的附著系數取0.019。

    (a) 船體 (b)橋墩鋼套箱

    圖1 三維計算模型建立

    Figure 1 3D calcu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3 研究結果分析

    3.1 斜邊角對撞擊規模影響研究

    根據數模計算結果,將不同斜邊角下傳統碰撞力與船舶撞擊速度繪于圖2與圖3。

    圖2 斜邊角對撞擊力的影響

    Figure 2 Bevel edge Angle influence on impact force

    分析圖2與圖3可知,隨著斜邊角增大,船舶對鋼套箱的撞擊力與撞擊能量逐漸減小,從40°至65°,其中撞擊力由581.21KN降至189.33KN,撞擊能量也由6.26MJ下降至1.74MJ,可見斜邊角增大,可以有效拉開撞擊面,分散撞擊受力點,減小撞擊力。

    圖3 斜邊角對撞擊能量的影響

    Figure 3 Bevel edge the influence on impact energy

    3.2 船舶速度對撞擊規模影響研究

    顯然,船舶速度越大,其撞擊規模也越大,將60°斜邊角的情況下,船舶對橋墩撞擊力大小繪于圖4。

    圖4 船舶速度對撞擊力的影響

    Figure 4. The influence of ship speed on impact force

    從圖4可見,船舶速度對撞擊力大小成指數增長,因此在船舶通過橋墩時,應嚴格限制其速度,保證安全。

    3.3 估算公式擬合

    基于之前研究數據,對不同斜邊角與撞擊速度下對橋梁撞擊力估算公式進行擬合。為保證公式的適用性與全面性,擬建立可以反映主要項撞擊特征值的計算公式,包括最大撞擊力、平均撞擊力以及等效撞擊力,將公式結構設定如下:

    根據數據統計,本文擬合的最大撞擊力、平均撞擊力以及等效撞擊力估算表達式殘差平方和依次為0.79、0.86和0.77,誤差較小。

    4 結論

    本文通過數學模型分析,建立了三維有限元計算模型分析不同斜邊角與船舶撞擊速度下對橋梁撞擊力估算,并擬合了經驗計算公式,從殘差平和可看出,擬合公式誤差較小,適合進行快速估算用。本文研究結論可為同類工程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William G W;Shoukry S N;Riad M Y Early age crack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decks[J]. 2005(04).

    [2]尹錫軍.船橋碰撞及橋墩防撞設施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06.

    第6篇:傳播統計分析范文

    關鍵詞 500kV海底電纜 船舶拋錨

    中圖分類號:TM247 文獻標識碼:A

    海南聯網系統是我國第一個超高壓、長距離、大容量跨海電力聯網工程,其建成投運實現了海南電網與南方電網主網聯網運行,結束了海南電力孤島歷史,有效提高了海南電網穩定性和供電可靠性,提高了海南省內水電、火電機組利用率,有利于整個南方電網充分發揮大電網的優勢,實現更大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靈活調劑海南、廣東等省區電力余缺,為海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國際旅游島戰略實施提供了可靠電力保障和有力支撐,實實在在惠及了海南860萬人民,體現出顯著的政治、安全、經濟價值。

    海南聯網系統海底電纜北起廣東省徐聞南嶺村燈樓角,穿越瓊州海峽到達海南省澄邁林詩島玉包角,而海峽是我國南海北部通往北部灣的必經航道,西可通向洋浦、八所、北海、欽州、防城以及越南的海防、鴻基等港口,東可通往湛江、廣州、深圳、香港等地,北有雷州半島南岸的海安等港,南有海南島北岸的海口、馬村等港,交通繁忙,海峽內過往船只數量巨大。所以海纜的安全穩定運行受到船只通航的極大威脅。如何有效對船只進行監視成為海纜運維的重中之重。

    通過對海纜投運3年以來數據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旨在對船只進行拋錨數據統計、拋錨數據分析、拋錨原因分析、拋錨區域性分析,從數據中找出變化趨勢,為海纜運維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提供數據支持,確保海南聯網工程安全可靠運行。

    1 2010年、2011年及2012年船只拋錨數據統計

    按拋錨船型統計(單位:艘次),詳見表1。

    2 2010-2012年度船只拋錨數據分析

    (1)海南聯網系統投運以來,海底電纜的運維模式逐漸成熟,綜合預控手段逐步完善。自2009年06月海南聯網系統投產,至2011年08月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以下簡稱AIS)監視系統上線使用期間,海纜保護區船舶拋錨只能被動的依靠海事部門通知,以及定期巡視等方式,因而發現船只拋錨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今海纜監視多措并舉,主動性和監視方式多元化以及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較以前均有顯著優越性,使得發現的拋錨次數增加。

    (2)2011年12月,利用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統,以下簡稱VTS)監視系統,對500kV海底電纜及其附近海域開展監視工作。得益于雷達系統全天候、實時性的特點,基本實現海纜路由的全面監視。但是,對于占肇事船只近4成的漁船,船體較小、且多位于南嶺側,通常是VTS監視的盲區。

    總體來說,2012年前,并不是拋錨事件發生的少,而是因為預警手段還不足,在當時條件下無法發現,現在各項預控措施、技術手段,逐步到位,發現得更全面,解決得更迅速。

    3 2010-2012年度船只拋錨風險評估

    不管是船舶故障、通訊異常等內因,或是天氣、航道等外因引起拋錨,以科學的方法對拋錨事件進行風險評估,制定相關措施改善船舶在海纜保護區拋錨才是后續工作重點。根據拋錨船型統計,海纜保護區拋錨船型主要為貨船30起(41%)和漁船26起(36%)。

    (1)貨船拋錨風險評估:經過海纜保護區的貨船大多為50米及以上的大中型船舶,航行較為規范,即使該類船舶拋錨,但因受監管部門管制和約束,開展應急處置較為及時和有效。并且,在船舶航行異常時,可第一時間通過監管部門呼叫聯系到肇事船舶,事先干預,警告其不得拋錨,進而預防了該事件的進一步擴大和惡化。但是,針對肇事貨船VHF(監管部門與船舶聯系的專用頻道)故障或AIS未顯示船舶等原因,監管部門無法呼叫聯系到肇事船,而又當海上風浪過大巡視船無法及時出海應急處置,再加上貨船多配置雙錨,單錨中多在1噸以上,若砸中或鉤中海纜極有可能造成海纜損壞,因而這對海纜保護而言是不可接受的風險。由風險值計算知:

    風險評估公式:風險值 =后果(S)暴攏 )可能校)

    造成海纜損壞的后果:可能設備或財產損失≥1000萬元或可能造成電網或設備較大及以上事故,分值為100。

    暴露:有時(從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分值為3。

    可能性:十分可能(50%)分值為6。

    則風險值=100?=1800為特高的風險,這對海纜這對海纜保護而言是不可接受的風險。

    (2)漁船拋錨風險評估:由于漁船都不監聽VHF,且漁船大多裝載B級AIS信號強度較弱甚至根本沒有裝載,因此,對漁船不能有效實時監視,也無法對其呼叫或有效管制,且漁船在海纜保護區拋錨時,應急處置十分被動,僅依賴于巡視船出海處置,當海上風浪過大巡視船無法出海應急處置時,這對海纜保護造成的風險同樣是不可接受的。由風險值計算來看:

    風險評估公式:風險值 =后果(S)暴攏 )可能校)

    造成海纜損壞的后果:可能設備或財產損失≥1000萬元或可能造成電網或設備較大及以上事故,分值為100。

    暴露:有時(從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分值為3。

    可能性:可能(25%)分值為3。

    則風險值=100?=900為特高的風險,這對海纜保護而言同樣是是不可接受的風險。

    4 降低船舶拋錨風險值的措施及建議

    不管是貨船還是漁船在海纜保護區內拋錨,是內因或是外因引起拋錨,最終都要采取措施應急處置,較低其對海纜造成的風險。根據海纜監視工作經驗總結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日常監視時監視力度實現端口前移,提前關注,提前發現、事先干預、在肇事船未拋錨時開展應急處置,實現風險預控防患于未然,從而預防其事件的進一步擴大或惡化。

    (2)加強對各船務公司以及貨船和漁船的海纜保護宣傳工作,同時加強與各漁政部門的聯絡,并獲得其協助海纜保護宣傳和應急處置,以降低漁船對海纜的風險和隱患。

    (3)針對AIS信號顯示不全時的船舶(A船),可通過監管部門呼叫附近B船,利用B船船載電臺來獲取A船的AIS信息或進行信息傳遞。

    (4)建議利用自有船舶在#3-#4浮標附近警戒,并與海纜監視人員保持實時有效聯系和信息溝通來改善海纜監視的盲區及提高應急處置的機動性。

    (5)加強與海洋監管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并能租借其海監船出海應急處置執法,加大對肇事船舶的威懾力,同時提高出海處置的抗風等級,實現每一起拋錨事件都能開展現場處置和海纜保護宣傳。

    (6)盡快實現在海纜路由北側建立自己的雷達站和AIS基站(船臺或岸臺AIS也可),將其融合入現有監視系統,消除VTS在海纜北部海域的監視盲區,實現對該海纜路由全區域的有效監視。

    參考文獻

    [1] Q/CSG-EHV410239-2012.超高壓輸電公司500kV福港線海底電纜運行規程[S].

    第7篇:傳播統計分析范文

    【關鍵詞】HIV;感染;分析;控制;對策

    艾滋病是一種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陸良縣自1996年檢出第一例感染者,截至目前為至,共計報告432例,死亡63例,現存活369例。全縣各鄉鎮均有HIV病例報告。2004年12月對娛樂場所、羈押場所開展大規模HIV篩查;2007年被納入全球基金第四輪中英艾滋病項目縣,為陸良艾滋病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經費保障。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國家艾滋病網絡直報信息系統中上報的感染者及AIDS。

    1.2 方法 按照現住址導出網絡直報者,利用Excel及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總體態勢 截止至目前為至,共報告432例感染者及病人,其中1996~2004年22例、2005年67例、2006年59例、2007年98例,2008年91例、2009年95例,全縣疫情態勢基本穩定(圖1)。

    2.2 感染途徑分布 我縣靜脈注射吸毒感染HIV287例占66.49%,異性性傳播感染HIV132例占30.63%,其次分別是不詳傳播、母嬰垂直傳播、男男同性戀傳播。不詳傳播估計為性傳播或靜脈吸毒傳播,因剛開展篩查時,篩查者不愿提供真實詳細信息(圖2)。

    2.3 感染年齡分布 HIV感染者、AIDS病例年齡主要集中在20~40歲,占感染者總數的87.7%。年齡最大74歲,最小4歲。感染人群以農民、無業人群為主(表3)。

    2.4 感染性別分別 在檢出的432例感染者中,以男性為主,其中男性313例,占72.5%;女性119例占27.5%,男性明顯高于女性,有顯著性差異(χ2=47.7,P

    2.5 感染地區分布 HIV感染者、AIDS病例主要集中在經濟、文化相對發達的中樞鎮239例,占感染者總數的55.3%,其次分別是馬街62例,三岔河56例,板橋21例,活水3例,龍海2例,召夸8例,大莫古4例,小百戶9例,芳華6例,農場8例,不詳鄉鎮11例。近年在檢出的病例報告中,有向山區、半山區蔓延的趨勢。中樞主要集中在縣城、環城、四河等辦事處。

    3 討論

    3.1 據疫情檢測統計分析,陸良縣HIV感染率呈現高流行水平,感染率達0.059%。而國內全人群感染率為0.05%[1],略高0.009個百分點,說明陸良縣艾滋病疫情態勢仍較為嚴重,不可掉以輕心,艾滋病防治工作任重道遠。希望得到國家項目的繼續支持,呼吁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防治AIDS工作中來。

    3.2 從感染途徑看,靜脈注射吸毒仍是陸良縣HIV感染的主要途徑,國內多項研究顯示,靜脈注射吸毒,尤其是共用針具是感染HIV的主要原因[2]。此次統計分析顯示,注射HIV感染者287例,占感染者總數的66.4%;基線調查發現,靜脈注射吸毒HIV感染率達15%。“禁毒防艾”是一家,從源頭上控制、杜絕,在吸毒人群中大力推廣清潔針具交換和美沙酮替代療法。

    3.3 性傳播HIV感染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 艾滋病監測資料表明,性傳播途徑感染艾滋病(AIDS)的比例不斷升高。暗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同時通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傳播[3]。本次統計顯示,異性傳播HIV感染132例,占感染總數30.63%,性傳播HIV感染呈現上升態勢。探索一條適應該人群的控制措施與對策尤為重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提倡“一夫一娶”制,潔身自愛,嚴歷打擊。進一步加大對暗的行為干預力度,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普及安全套的推廣使用。

    3.4 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艾滋病是如何傳播的。艾滋病剛被發現的時候,人們幾乎是談艾色變,將之與低級、下流、陰暗、骯臟等社會陰暗面聯系在一齊,導致受到社會歧視。HIV感染者、AIDS病人并不可恨,要憎恨的是HIV病毒,是它侵害了人類健康。艾滋病是血源性傳染病,傳播途徑有三種: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垂直傳播,針對傳播途徑,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切斷傳播途徑,保護人類免受HIV病毒的侵襲。

    參 考 文 獻

    [1] 衛生部我國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減緩.攜手,2009,2(1):4.

    第8篇:傳播統計分析范文

    關鍵詞: 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課程教學 教學分析 教學體會

    《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為了推動食品科學的發展,常常需要進行科學研究,這些研究都離不開調查和試驗。進行調查或試驗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調查或試驗設計。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科學地整理、分析所收集的數據資料,揭示數據資料的規律性,合理地進行試驗設計,從而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富有時代特征、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復合型食品科技人才。筆者在教授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有一些感想,現將教學體會介紹如下。

    一、課前要認真做好備課工作,課后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

    《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這門課程不僅與數理統計知識緊密聯系,而且與食品科學密切相關。上課前只有做到備課充分,知識熟悉,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上課時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教師對全書的知識結構要熟悉,以便整合教學內容。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框架可以體現為:概念、公式、例題、習題的正確性和準確性;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和系統性;思維過程和計算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的運用等。上課前,應多與教授《統計學》的教師交流,向他們拜師學藝,多聽老教師的課,吸取老教師的教學優點,積累教學經驗。平時閱讀參考書籍和文獻,搜集大量資料豐富教學內容。利用假期時間,到番茄醬廠、酒廠等企業調研,綜合食品生產的實際問題,提煉教學素材,在教學中運用這些實例,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學生從抽象的數學公式中解放出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這門課程的實際應用價值。

    課后寫出課堂的教學后記,哪里講得好,哪里講得不好,及時總結經驗與不足。課后教師走訪了很多同學,向他們了解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感受,要求同學們提一些好的建議和講課中的不足之處,通過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進和調整,組織好教學以滿足同學們的需要。

    二、課堂教學采用提問、答疑、課堂討論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本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兩個本科專業教學培養方向的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有重點的介紹,以基礎知識為主體,重在深入講解《抽樣分布與理論分布》、《統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正交實驗設計》和《均勻設計》五章實用性較強的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較好地把握教材內容,能夠對例題舉一反三,為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試驗設計和畢業后的科研、生產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課堂教學中,采用提問、答疑、課堂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增強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提問學生容易混淆的問題,如“準確性”和“精確性”的概念,“正交設計”和“均勻設計”的區別等,結合實例提問容易混淆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比較和鑒別,促使學生開動腦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時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和上黑板做題、寫公式,把學生的表現記入平時成績,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求學生對自己的畢業論一份試驗設計報告,對報告給予評估,并且針對課后作業中常見的數據處理問題給予分析和答疑,這樣做深化了學生對概念、公式的認識,學生解題出錯率明顯降低。

    課堂討論是鼓勵學生創新和發現問題的重要手段,特別是讓學生發現教材中、教學中和生活中的新概念、新問題、新方法。將學生發現的問題或創新成果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根據學生所講內容列出討論題,所列的討論題大部分都是食品企業遇到的數據處理問題,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及帶有研究、探討性的問題,讓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充分準備后再討論,不怕學生說錯,就怕學生沒有想法。對那些持不同意見的學生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還要盡量體現出問題答案的多面性,使學生在談自己的理解時,不會有怕答錯的顧慮,做到暢所欲言。最后由教師對討論進行歸納總結。課堂討論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拓展思維有較大益處。

    三、利用網絡資源和統計軟件,開展多媒體教學。

    針對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課程的特點,首先從互聯網搜集統計學資料,根據查閱的電子資料和授課知識點制作幻燈片,開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采取幻燈片課件與板書相結合的方式,督促學生認真記筆記。利用多媒體教學從多層次、多角度具體、形象地呈現抽象的統計理論,提高教學效率。《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是與計算機緊密結合的一門課程,所能利用的統計教學軟件很多,如SAS、SPSS、DPS、Excel等。課堂教學中利用相關軟件如Excel既可對調查資料進行科學的分類匯總和數值計算,又可據此將整理后的資料編制成統計表、繪制成統計圖,加強學生對例題的理解。

    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極為重要。在實踐性教學方面,本課程重視統計數據計算和分析的實踐教學,要讓學生學會軟件的操作。要求學生課后上機利用軟件解出習題,由學生親自去實際操作軟件,深化學生對統計理論及計算過程的理解,提高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除了從課本中獲得數據處理的知識外,還可以從文獻及互聯網等傳播媒介的數據報告中獲得數據處理的題材,擴大視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是作者對《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這門課程的教學體會,通過運用這些方法教學,探索對課程進行改革和完善,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學習態度及成績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學生已經深刻認識到《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是科學研究和生產管理的重要工具。

    參考文獻:

    [1]梁國萍.對高等院校統計教材建設的思考[J].浙江統計,2004,12:23.

    [2]蒲云峰.《食品試驗設計與數據分析》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13,1:125.

    [3]顏泳紅.淺談CAI在統計教學中的作用與存在的問題[J].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0(3):114-115.

    [4]張曉冉.統計分析軟件在科研與教學中的作用[J].教學研究,2003,26(1):74-75.

    第9篇:傳播統計分析范文

    [關鍵詞]無償獻血;檢測;不合格;統計分析;HIV檢出率;ALT

    血液是寶貴的資源,輸血治療是不可替代的治療手段。如何保證血液質量,保障臨床用血的安全?成了血站迫在眉睫的事情,為了保證血液的安全,有效預防艾滋病經輸血途徑傳播,減少血液不必要的報廢和血站的采集、檢測等成本,本人對我站2006―2010年無償獻血檢測結果做了統計分析,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對象2006―2010年銅仁地區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的無償獻血者標本共46663份。

    1.2收集統計2006―2010年我站46663份無償獻血檢測結果不合格的相關數據。

    1.3抗-HIV經省CDC實驗室確認。

    2結果見表1

    從五年數據統計分析得出:無償獻血標本檢測總不合格率均值為5.57%,ALT檢測不合格率均值為3.04%,HBSAg不合格率均值為1.06%,HCV不合格率均值為0.44%,SYP不合格率均值為1.1%,HIV不合格率均值為0.15%。

    3討論:

    血站HIV檢出率0.148%(77/46663)高于今年我國的平均水平0.057%[1],而且有3例是高校學生。一方面說明了HIV在我區已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和流行[2];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通過獻血尋求檢測HIV的目的[3]。自1998年10月1日《獻血法》實施以來,血站系統(血液中心、中心血站、中心血庫)已經成為了一個免費的、保密的和可靠的HIV檢測場所][3]。由于到醫院檢測HIV要收費又不保密,還要自己去取報告單,不方便,到血站系統檢測不僅不收費,而且血站還要將檢測結果通知本人,很方便,這就為高危行為者尋求檢測HIV提供了機會,因此,血站HIV檢出率高于醫院HIV檢出率。鑒于上述兩方面原因,筆者建議:政府加大力度宣傳和普及艾滋病知識,加大力度采取干預措施,建立專門機構進行HIV免費檢測或在醫院實施免費檢測。這樣,既能減輕血站HIV的檢測風險和壓力,更能避免“窗口期”獻血后輸血傳播HIV的風險。

    ALT是判斷病毒性肝炎的一個重要指標,但不是特異性指標,很多非病理因素(肥胖、睡眠不好、疲勞、飲酒、婦女月經期、感冒、劇烈運動、藥物、氣候等)都可引起ALT暫時性增高。為了既保證血液質量,又實事求是地評價獻血者的健康狀況,筆者認為:用ALT評價肝功能的非特異性指標而且全國統一標準>25u為異常值得進一步探討。建議在全國不同地區、不同氣候條件、不同人群、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方法等開展ALT正常值的調查和研究,各地(至少也省為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獻血者ALT正常范圍[4]。另一方面,ALT檢測不合格率均值為3.04%,占總不合格的54.61%,是檢測報廢的主要原因,怎樣才能降低ALT的檢測報廢率呢?筆者建議:1、通過詳細的體檢征詢和加大無償獻血知識宣傳特別是獻血前注意事項的宣傳;2、在采血前應當做ALT快速檢測工作以減少血液的浪費和血站的成本。

    參考文獻:

    [1]2010年10月18日健康報.

    [2]中國輸血協會主辦.捍衛輸血安全,解讀NAT.輸血月刊,2011,1.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内一级毛片成人七仙女|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的|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成人激爽3d动漫网站在线| 亚洲女成人图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2021 |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成人免费毛片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理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青青草成人影视|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成人a一级试看片|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欧美成人永久第一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