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媒介營銷創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曲美他嗪;氟伐他汀;心功能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586-02
目前國內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再加上人口老齡化等原因,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人數不斷增加。隨著研究的深入,醫學工作者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有新的認識,而治療方案也逐步改善。針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主要發生的心室重構,我院在治療方案中加入曲美他嗪以及氟伐他汀聯合治療。以期改善心室重構,進而改善心功能,取得良好臨床效果。現將120例臨床病例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進入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68例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年齡在63-76歲,平均年齡66.7±3.2歲,病史6個月-13年,平均6.7年。入選標準:心功能的分級是按照紐約心臟病學會進行心力衰竭的分級標準進行,為Ⅱ-Ⅳ級,其中心功能分級Ⅱ級的患者34例,Ⅲ級的患者66例,Ⅳ級的患者20例,左室射血分數低于45%,且心力衰竭病史≥6個月。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齡為67.8±4.4歲;對照組60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齡為65.3±3.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心功能等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6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抗心衰治療;觀察組除了常規抗心衰治療外,加用曲美他嗪以及氟伐他汀,曲美他嗪20mg,3次/日,口服,氟伐他汀20mg,1次/日,口服。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24周詢問患者病情,進行體格檢查,記錄心功能分級,進行相關實驗室檢查,依據患者的情況可進行藥物劑量的調整。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有無差異,針對兩組患者治療24周后心功能分級變化進行臨床療效的判定,心功能分級恢復到I級或改善II級以上為顯效,心功能分級改善I級為有效,不符合該標準為無效;②采用超聲心動儀測量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以及左室射血分數,比較治療前后有無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的分析利用卡方檢驗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的分析采用t檢驗,P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進行比較 觀察組中顯效患者26例,有效患者29例,無效患者5例,總有效患者55例,總有效率91.7%;對照組顯效患者15例,有效患者29例,無效患者16例,總有效患者44例,總有效率73.3%,兩組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χ2=6.9841,P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超聲結果的比較 經過24周的治療,兩組患者的超聲心動圖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兩種患者治療后左室射血分數均高于治療前,經過治療后兩種患者左室收縮末期容積以及左室舒張末期容積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兩組患者以治療組患者改善更為明顯,差異有顯著性(P
3 討 論
當今社會,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數約占總死亡人數的30%,成為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國,伴隨著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物質水平不斷改善,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諸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等不斷增加,心血管疾病也成為我國本世紀醫療行業最嚴峻的問題之一[1]。而心力衰竭做為各種基礎性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階段,需要我國以及全世界心血管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不懈的研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認識已由早期的血流動力學模型轉為心室重構,治療模式也發生改變,由改善血流動力學模式轉為神經內分泌綜合治療模式。
本文采用的治療方案是在常規抗心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曲美他嗪以及氟伐他汀,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兩組患者的超聲心動圖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曲美他嗪可以改善心肌能量代謝,對缺血的心肌細胞有直接作用,可以提高能量的生成,改善心肌能量利用,還可以防止氧自由基引起的膜損害,保護細胞膜,能夠減少心肌細胞壞死,防止心室發生重構,同時提高心臟收縮功能,明顯改善心臟的功能[2]。氟伐他汀可以抑制心肌細胞肥大及凋亡,可以有效改善心室重構,對心血管系統有重要意義[3]。
總之,對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曲美他嗪以及氟伐他汀治療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Benjamin IJ,Schneider MD.Learning from failure: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the postgenomic age[J].J Clin Invest,2005,115:495-499.
三問“全媒體營銷”
隨著媒體融合大潮愈演愈烈,“全媒體營銷”一詞成為媒體廣告圈的新寵。然而,從目前業界已有的對“全媒體營銷”認識與操作實踐情況來看,對于什么是全媒體、全媒體營銷的精髓是什么、如何做全媒體營銷卻莫衷一是。
第一問:如何揭開全媒體的面紗?
目前,我們已經從一個“發現概念”的時代進入“創造概念”的時代。可以說“全媒體”是“媒介融合”的必然產物。這一概念隨著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應用和普及,從以前的“跨媒體”、“多媒體”逐步衍生而成。
著名傳播學家馬歇爾?麥克盧漢說:“媒介是人的延伸”。在傳播方式多種多樣、媒介數量和種類極大豐富,不同媒介之間相互融合,人們可以輕易地通過不同類型的媒介獲取自己需要信息的背景下,我們可以認為“全媒體的本質是人的整體延伸”。
媒體是一個品牌,是一種精神。而媒介只是一個傳送信息的介質,一個管道,一個軀殼。互聯網只是媒介而不是媒體!隨著互聯網以“多服務的網絡”掀起的新媒體時代浪潮的到來,媒體與媒介開始分離,一個媒介可以支持很多不同的媒體,而一個媒體也可以跨多個不同的媒介。故“全媒體”應該是一種傳播形態,具體來說,全媒體是指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地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
第二問:全媒體營銷的精髓何在?
時代在變,營銷的方式在變,而營銷的根本沒有變,正如大衛?奧格威所言:“一切都是為了銷售,否則我們一無是處”。
媒體競爭格局的改變引發營銷方式相應的改變,營銷廣告方法從營銷體系誕生到現在,經歷T4P、4C、IMC以及HMC的不斷變化。“全媒體”的概念催生新的傳播體系,高度集中的一對多的大眾宣傳體系逐漸失靈,取而代之是分散的互動的溝通傳播體系,營銷廣告方法也相應地轉換到“全媒體營銷”(omnimedia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簡稱為“OMC”)。
全媒體營銷的關鍵就是重新把握消費需求,預判市場需求,做出營銷決策,“重聚”或者“有機整合”被新媒體打散的碎片化的媒體和受眾,在新的媒體環境下達到需求、產品、服務的和諧交換,在全媒體營銷參與主體間達到和諧共贏。全媒體營銷的精髓也就在這里。
第三問:如何運營全媒體營銷?
全媒體營銷不是簡單地將各種媒體廣告進行捆綁打包銷售,也不是將同一廣告內容在不同媒體上的重復播放與曝光。
全媒體營銷的“全”是一種營銷理念的概括,不是要求每一產品的營銷都必須綜合運用所有媒體形式,這個“全”的度需要衡量把握,標準是“適合的有效地才是最好的”。受到產品和品牌發展需求、周期階段以及營銷策略制定等因素的限制,并非所有媒體都適用于廣告主的營銷策略。在保證營銷效果的基礎上嘗試新的媒體形式,在媒體中找到最適合產品或品牌形象、營銷訴求特質的媒體進行使用,這才是全媒體營銷的本質。
同時,單純地認為使用所有媒體形式進行同一廣告內容播放和展示就能夠實現全媒體的效果的想法是粗淺的。各媒體有各自的獨特性,應該在綜合分析市場行情、消費者需求、受眾的媒體接觸習慣、產品特點、廣告主的目標效果和各媒體的傳橘特點的基礎上,確定整體營銷策劃方案和媒體使用、投放方案。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將最多的“受眾”轉化為“消費者”。這樣的全媒體營銷才是有內容、有核心、有重點、有效果、有靈魂的。
全面創新:電視媒體經營不變的主題
如今,學界和業界列于“全媒體”戰略的討論與實踐大都集中在媒介運營與管理上,至今鮮有人討論如何做好“全媒體”發展戰略下的電視媒體廣告經營。全媒體營銷時代,電視媒體該如何打贏這場營銷戰役?這也是順承上述三問“全媒體營銷”之后電視媒體經營者需要在前行中不斷拷問自己的“第四問”。創新雖是一個老詞,但無論營銷時代如何變換,唯一不變的只有“創新”。
經營觀念創新:樹立全媒體營銷新理念
創新首先就是要在觀念上創新,要擁自開放的心態,從“傳統電視媒體人”中走出來。同前的“傳統媒體人”和“新媒體人”是源于媒體技術新舊的區分,而隨著媒體的不斷融合,新舊媒體的區分將漸漸模糊,我們也應從原來的固步自封的觀念中解放出來,我們應是全媒體營銷時代的“全媒體營銷人”。
經營機制和模式創新:深度挖掘全媒體營銷潛力
全媒體營銷的客觀現實要求參與的主角應該具備獨立的市場主體身份,在經營機制上從事業單位屬性向市場化屬性轉換,成為真正意義的全媒體運營商。
在經營模式上,除了已經成熟的活動營銷、植入式營銷、大事件營銷外,還要從簡單的資源售賣過渡到多元化贏利模式,再到全媒體營銷廣告分賬方式的嘗試。
資源框架結構創新:構建“全媒體”運營的自身基礎架構
作為媒體經營機構,不僅要具備開放的全媒體營銷理念,更要順應時代,逐步完成自身“全媒體”運營的基礎架構,這樣才能爭取到全媒體營銷時代更多的競爭優勢和效益。形象地說,在大賣場中我們不僅經營全國的產品,同時也經營我們自己品牌的產品。
經營業務創新:健全產品服務體系,提高全媒體營銷服務水平
在業務經營上,要運用“全媒體營銷”的理念來為客戶設計適合不同行業、不同產品的全媒體營銷廣告方案,逐步健全廣告產品服務體系。同時,在營銷服務方面也應具備“全媒體營銷”的服務水平。要重視市場消費、品牌、客戶數據庫建立與開發,通過數據庫結合行業特點、區域特征、品牌力指數、消費群體關聯度等特性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向客戶提供傳播上更有效的定制化媒介組合,幫助客戶精心設計媒介計劃,實施精確營銷戰略。
推廣宣傳創新:親身體驗全媒體營銷,擴大品牌影響力
全媒體營銷的日的即達到客戶產品或服務的更好銷信,達劍產品供應在廣告主和消費者問的和諧交換。我們在用“全媒體營銷”觀念為客戶服務的同時,也應考慮如何將這一新型有效營銷模式運用到我們自身的推廣宣傳上,提升陜視傳媒的品牌影響力,以求達到我們廣告產品能夠與客戶需求的和諧交換。
人才隊伍創新:保證全媒體營銷的專業性和可持續發展
市場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全媒體營銷新時代,需要有具備專業化營銷知識和運營能力的“全媒體營銷”人才。為此有必要培養一批既有共同價值觀,又有不同專業知識的經營隊伍,打造成一支適應“全媒體營銷”廣告經營,具前瞻性、創造力與開拓力的專業經營策劃隊伍,以實現全媒體營銷的專業性和可持續發展。
“全媒體營銷”與“營銷全媒體”
全媒體營銷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在營銷參與主體問達到多贏的效果。在多贏的基礎上,電視媒體經營如何能夠贏得更多?這就需要超越“全媒體營銷”的階段,向“營銷全媒體”的方向轉變。
1信用卡市場的特點
信用卡是一種特殊商品,信用卡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一方面,信用卡市場是由銀行、持卡人和特約商戶共同組成的有機統一體,僅有持卡人的需求或僅有特約商戶的需求都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市場。另一方面,信用卡市場是一個以提供無形服務為主的市場,持卡人對信用卡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他對銀行和特約商戶為其提供的相關服務的需求上,這種服務既包括銀行為持卡人提供的直接服務,也包括銀行提供的間接服務,即銀行為特約商戶提供服務后,再由特約商戶為持卡人提供服務。另外,信用卡市場易受國家有關財政、金融政策的影響,信用卡的發行與憑卡消費不僅受到有關財務制度的嚴格限制,而且要接受人民銀行的金融監管。現代市場營銷理念認為,產品或勞務包括核心、形式、附加產品三個層次。信用卡以為持卡人提供便捷、安全交易和信用透支服務為核心產品,以名稱、用途、種類、用法、使用范圍等為形式產品,以信息反饋、快速回應、最低還款額待遇、免息期限等為附加產品。因此,應綜合考慮信用卡產品的特點制定相適應的營銷策略,長期、細致地推進市場調研、細分、選擇、定位和產品設計、定價以及渠道選擇、促銷組合等信用卡營銷工作。
2我國信用卡市場發展現狀
如果以1985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第一張準貸記卡為起點,我國信用卡市場的發展歷史已有20多年。1995年,廣東發展銀行發行了國內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符合國際標準的人民幣VISA貸記卡,同時發行了美元VISA貸記卡。到2002年,我國一直使用VISA等國際卡品牌發行貸記卡,累積發行43萬張。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銀行大力發展信用卡市場,政府有關部門也積極改善信用卡市場環境,2006年建成全國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發卡量快速上升。目前,信用卡已經成為我國居民最為重要的個人消費信貸方式。雖然近年來我國信用卡市場快速發展,但仍然不夠成熟,其主要特征如下:第一,經營水平較低,我國信用卡行業正在努力實現精耕細作,重視產品差異化、客戶細分、拓展資產業務;第二,存在信用卡風險,我國信用卡違約率逐年增加,金融機構通過強化風險管理對風險進行了較為有效的控制;第三,形成產業鏈,我國已初步形成了發卡、收單等機構為一體的信用卡產業鏈。我國信用卡客戶普遍對信用卡缺乏了解,從而導致以下問題:活卡率較低,這種狀況主要是因為許多持卡人擁有多張信用卡,而且由于發卡銀行定位集中,過于重視發卡數量,過度宣傳透支性消費,導致重復發卡現象嚴重,許多持卡人以卡養卡,不僅給持卡人帶來損失,還導致銀行信用卡管理費用居高不下;違約率較高,持卡人中有80%左右存在違約行為;消費行為缺乏理性,信用卡使人們模糊金錢概念,造成了許多非必要且負擔過重的消費,持卡人經常在不經意間超出預算,從而透支行為增多,形成“卡奴”現象。我國信用卡營銷還存在同質化嚴重、價格策略使用過于頻繁、缺乏用卡營銷、營銷成本上升、社會資源利用率低、缺乏情感營銷等問題。針對我國信用卡市場的特征、客戶存在的問題和信用卡營銷存在的不足,各銀行需要進一步細分市場,重視刷卡消費營銷,建立并完善差異性營銷體系,合理分配資金,有效發揮各種資源的作用,大力挖掘客戶精神需求,拓展營銷參與方,不斷創新營銷策略并總結、推廣經驗。
3信用卡市場的營銷策略
美國學者杰羅姆?麥卡錫(JeromeMcCarthy)根據市場導向的需求中心論提出了Product、Place、Price、Promotion的4Ps營銷策略,后來加入Political、Power、PublicRelation,形成6Ps營銷策略。在戰術性營銷策略的基礎上加入Probing、Partitioning、Prioritizing、Positioning、People五個戰略性營銷策略,形成了11Ps營銷策略。另外,有人提出了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的4Cs,Relevancy、Reaction、Relation、Return的4Rs,Variation、Versatility、Value、Vibration的4Vs等營銷策略。和4Ps相比,4Cs更加重視消費者需求,4Rs更加重視關系管理,4Vs更加重視核心競爭能力的培養。
3.1組合營銷策略
營銷策略包括許多要素,單個要素又包括許多子要素,例如:4Ps中的Promotion包括廣告、宣傳、公共關系、人員推銷、營業推廣等子要素。因此,在選擇營銷策略時,需要考慮不同要素的組合和單個要素內部子要素的組合。面對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單一營銷策略難以滿足新形勢的需要,組合營銷策略可以通過組合營銷要素對營銷策略進行創新,提高營銷水平并保證實施效果。組合營銷策略是綜合考慮目標市場環境、競爭狀況等方面,優化組合營銷要素,以發揮組合優勢,實現營銷目標。組合營銷策略不是簡單疊加各種要素,而是經過認真的分析,不斷創新組合模式,實現組合模式的最優化。
3.2營銷基本要素
根據信用卡營銷的特點,可以分為營銷參與方、持卡人、營銷媒介、營銷方式等要素。營銷參與方包括政府機關、發卡銀行、銀行卡組織、特約商戶、收單銀行、行業合作者等。持卡人根據年齡可以劃分為22歲以下的極易沖動型、23~30歲的相對沖動型、31歲到40歲的理智型、41歲到50歲的穩健型和50以上的平緩型。營銷媒介包括報紙、電視等傳統媒介和樓宇視頻、網絡廣告等新興媒介,還包括銀行賬單等特有渠道,其有渠道的作用最大,新興媒體作用也大于傳統媒介,有效的營銷方式應針對營銷目標選擇合適的營銷媒介,例如:傳統媒介有助于品牌形象的確立、銀行賬單有助于精準營銷、電梯看板有助于特定人群營銷。營銷方式包括消費積分、饋贈禮品、減免費用、現金回饋、刷卡抽獎、自動折扣等等。
3.3組合營銷策略創新
針對目前我國信用卡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各銀行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升級嬗變營銷策略,從跑馬圈地的粗放化經營模式向精耕細作轉變,細分市場,分析客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創新組合營銷策略。組合營銷策略的創新,包括營銷策略、媒介、方式、參與方等方面的組合創新。具體來講常見的創新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創新營銷策略組合,信用卡營銷可以組合使用口碑與數據營銷。口碑營銷是我國信用卡營銷常見的營銷方式,通過購買者的宣傳,將信用卡信息傳遞給購買者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鄰居等,促使這些人購買或使用信用卡。口碑營銷可以看作是產品、促銷、溝通等策略的組合運用,在贏得消費者信任、滿意和忠誠以及提高信用卡、企業形象方面具有突出優勢,不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廉。例如某銀行通過“18元看電影”等活動,利用口碑營銷突破了信用卡網點少等劣勢,發卡量、品牌知名度等得到了很大提升。數據營銷通過收集消費者信息并進行積累和處理,以預測其行為,從而定位產品,采取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數據營銷使營銷策略和行為更有針對性,更符合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將數據、口碑營銷組合使用,能夠利用數據營銷制定精準的營銷策略,利用口碑營銷擴大傳播范圍,加強消費者對銀行、信用卡的信任。例如,某銀行利用數據營銷對某目標人群進行充分挖掘、分析,制定了個性化的信用卡,并通過直接郵件、電話營銷、電視和報紙廣告等口碑營銷手段在目標人群中贏得廣泛的好評,提高了品牌認知度。數據營銷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我國信用卡營銷需要加強數據營銷與其它營銷要素合理組合的研究,以探尋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之路。
第二,創新營銷媒介組合,信用卡營銷可以合理組合多種營銷媒介。營銷媒介各有優缺點,選擇時需要考慮現有資源,揚長避短,高頻率、全范圍、多角度地宣傳渠道有助于提高營銷效果。具體使用時,應考慮目標人群需求、階段性營銷目標,在保證營銷效果的同時盡量降低營銷成本。例如,某項歷時一年的營銷活動,包括海選、決賽等不同階段,海選前需要借助報紙、電視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中期需要借助網絡、短信、賬單等跟蹤活動賽程并促銷信息,后期借助電視直播決賽,擴大企業及信用卡品牌影響力。由此可見,通過不同階段各有側重的多角度、全范圍、高頻率宣傳,能夠取得良好的營銷效果。
第三,創新營銷方式組合。目前我國信用卡營銷方式存在方式過于單一且減免費用手段過于頻繁的問題,導致營銷效果并不顯著。如果組合使用多種營銷方式,可以取得較好的營銷效果。例如,某信用卡品牌抽獎營銷活動可以選擇首筆刷卡交易和每月刷卡交易抽獎等方式,以提高“開卡率”和“活卡率”。又如某商場開業,可以設置刷卡消費抽獎等活動,獎品為某旅游景區的門票,在大力宣傳下不僅提高商場客流量、信用卡刷卡消費量以及該旅游景區的游客量,還降低了各方的營銷費用。再如,結合公益事業來提高品牌形象和影響力,滿足持卡人精神訴求,某信用卡以慈善事業為主題,持卡人可以參加慈善產品優惠活動,持卡人消費則相關方捐贈金錢,消費者購卡則銀行捐贈金錢,消費滿次數或金額后能夠參加愛心游等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第四,創新營銷參與方組合。一方面,發卡銀行可以共同發起營銷活動,如各銀行與中國銀聯發起的國慶、春節等為主題的營銷活動;另一方面,發卡銀行可以與特約商戶等多種參與方合作開展營銷活動,如銀行與網絡公司合作發行以網絡為主題的信用卡,與電影城公司合作發行以看電影為賣點的信用卡等等。
關鍵詞:新媒介環境;新媒體;互聯網營銷;網絡購物
中圖分類號:G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23-0202-01
在當今紛亂的營銷環境中,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間:傳統的營銷模式是否已經老化?在互聯網已經悄然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今天,我們能否嘗試運用新的方式創造奇跡?正因為如此,互聯網的贏利模式已被提上歷史日程,新媒介時代下的互聯網營銷已向我們走來。
一、互聯網營銷的發展趨勢
2006年7月,全球最大的個人空間網站首度以全美互聯網訪問量4.46%的份額,超越了Yahoo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網站。2006年,以MySpace及YouTube為代表的互聯網媒介,一個以5.8億美元的現金賣給新聞集團,一個通過股權置換折價16.5億美元賣給Google。
模式一:注重消費者體驗的互動式營銷。
消費者體驗是一種純主觀的在用戶使用一個產品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心理感受。傳統廣告通過吸引眼球向消費者宣傳品牌和產品。而互聯網營銷則利用網絡作為互動平臺,吸引消費者主動體驗,給予消費者更多機會了解和體會產品的功能性和使用性。首先,從用戶心理來說,互聯網信息量大,獲取信息的方式快,使得個體在上網時,相比使用傳統媒介,能夠更快更好地了解產品的功能、特性。其次,從媒介特性來看,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和傳統媒介比較,獲取信息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模式二:引領潮流的參與式營銷。
過去消費者只是單純從電視或報紙廣告來接受產品信息,這是一種單向的信息輸入。現在,在網絡等新興媒介形式的沖擊下,電視作為主流媒介的地位在漸漸下降,人們上網的時間和看電視的時間幾乎差不多。年輕觀眾看電視的機會越來越少,特別是年輕的男性觀眾,比起電腦來,電視已經逐步失去其吸引力。傳統的營銷模式已經不再有真實性的效益了,當營銷信息以“干擾的”方式出現在消費者的生活中,它可能會讓消費者不高興,并不斷被受眾“屏蔽”。而參與式營銷使消費者積極地參與到生產和營銷活動的創意中來,借助互聯網鼓勵消費者參與到其品牌演進過程當中。參與式營銷通過引人入勝的內容,通過互聯網整合媒介渠道,并從智力上或情感上吸引它的受眾參與其中。與過去的傳統媒介將所有營銷訴求歸結為一個獨特的銷售主張,參與式營銷創造了更開放的理念,能夠讓它的受眾在情感上投入其中,強調體驗分享。
趨勢三:受眾細分下的精準營銷。
廣告主需要精準、可衡量和高投資回報的營銷溝通。互聯網技術成為精準營銷的有效推動力,目標受眾的屬性特征通過個人博客、space、RSS定制、內容分享等新的技術應用變得相對顯性起來。與傳統營銷相比,精準營銷更注重對受眾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對受眾類型的細分,它們將媒介形式深入于受眾的生活,并將其與受眾生活方式緊密結合,在對受眾生活方式充分認同和尊重的基礎上使廣告主的營銷信息得以傳播,從而形成更具個性化和親和力的營銷方式。
趨勢四:策略性的整合營銷。
媒介形態多樣化,營銷通路多樣化,促使廣告主選擇跨媒介多通路的營銷策略。互聯網憑借其深度、互動、創新和高效的營銷模式將成為整合營銷的主舞臺。媒介選擇與投放科學合理的確可以為企業發展作出貢獻,而互聯網在圍繞產品受眾接受心理的同時堅持走以銷售為中心的道路,真正達到了整合媒介、優化傳播的效果。在策略上,以整體協同、相互配合的戰略發揮廣告宣傳職能。
二、新媒介時代下蓬勃發展的網絡購物營銷模式
大眾媒體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其影響力變得越來越低,一家人坐在一起看報紙、看電視的狀況變得越來越少了。在80、90年代的時候,大眾媒體,特別是電視的影響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到今天,情況已經發生了完全的變化。
與傳統媒介相比,網絡媒介在數據統計方面存在優勢,目標媒介的用戶屬性、用戶到達率和用戶接觸時間都可以被準確的監測。通過網民行為監測產品,網絡資源管理者從用戶層面建立一套有效的網絡媒介評測體系,為廣告主提供有效的媒介選擇,使廣告主了解各類網站和網絡服務結構以及用戶的媒介使用習慣,廣告投放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投放前就將廣告效果盡在掌握,有效控制媒介費用,實施真正的低成本擴張之路。
關鍵詞 新媒體 湖南衛視 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71 文獻標識碼:A
On the Television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ake Hu'nan Satellite TV for example
Abstract New media is new media forms in new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the platform of the free movement of ideas, sharing knowledge and in-depth exchange of the property to get more and more recognition,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the fifth-largest media. Interactivity of new media t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diversity, richness, community-based, mobile and audiences now mobile, fragmented, massed fit, easy integration of new features, and more and more investors, advertisers and pro-gaze of the audienc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raditional media. This article by Hunan Satellite TV marketing strategy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summarize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Hunan Satellite TV, learn marketing strategies to the traditional television media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Key words new media; Hunan Satellite TV; marketing strategy
1 新媒體環境分析
新媒體在內容價值、傳播模式、傳播效果和傳播特點等方面的優越性,使傳統媒體的弊端凸現,新媒體的出現使信息傳播的狀態不再是“一點對多點”,而是“多點對多點”,即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這樣的傳播特點決定了電視媒介不再是大眾傳播的主要工具,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新媒體傳遞信息的時效性使得電視媒體相形見絀,新媒體的娛樂功能相比傳統媒體手段更為豐富、互動性更強,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媒體成為各個產業以及國內外投資機構關注的焦點。
盡管在20世紀90年代稱雄中國傳媒業的電視在21世紀初受到互聯網的強烈沖擊,然而,在新媒體日益成為傳播界和廣告界熱門詞匯的同時,電視媒體的作用仍然難以顛覆, 2012年《美國互聯網產業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網絡廣告的份額由2006年的23%上漲到2011年的38%,報紙廣告的收入經歷了崩潰,然而電視廣告仍占據廣告市場的第一位(42%)。①可見,電視媒體在傳播信息的功能上仍是扮演著重要角色,電視媒體仍然是大眾傳播的重要媒介。
2 電視媒體分析
2.1 我國電視媒體整體環境分析
(1)新媒體分流電視媒體的預算。投資者、廣告主由于預算和投資效率壓力,會將一部分廣告預算分流到新媒體,而一些小型企業,迫于預算壓力,也會優先選擇新媒體。(2)“雙限令”對電視媒體影響深遠。“雙限令”等對資源量的限制使得2012年1-7月電視廣告時長整體縮減9.5%。②雖然廣告空間減少,但刊例花費仍然增長,廣告主對其傳播價值的期望有所提高,得到受眾親睞的新媒體逐漸變成首選。(3)整體格局穩定,地方臺呈收縮趨勢。央視依然強勢,但省市地方臺受到資源限制,在全國收視競爭中呈收縮趨勢,但由于具有地緣性優勢,承接地方性的信息傳播業務,以謀求發展。
2.2 湖南衛視分析
湖南衛視作為老牌的傳統媒體,在其發展過程中樹立了“快樂中國”的明確定位,制作了一系列緊跟時代和潮流的節目,緊隨其年輕、活力的定位,建立了受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但湖南衛視從“快樂中國“的定位出發,縮減了新聞等信息的傳播,使受眾認為湖南衛視有泛娛樂化傾向,而且“受眾第一原則”有盲目迎合受眾偏好之嫌。湖南衛視在應對新媒體的挑戰中,制定了一系列應對策略,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3 湖南衛視新媒體環境下的應對策略
(1)重視新媒體的作用,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媒介的融合并不是簡單的實現電視節目的數字化,“媒介融合應該是從媒介形態、結構、流程以及傳播方式的全方位融合,媒介之間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功能的融合和相互滲透。”③
湖南衛視通過和金鷹網、芒果TV等資源合作,對許多優質內容進行二次傳播,打造品牌影響力。湖南衛視在原湖南衛視網站的基礎上進行改造的“金鷹網湖南衛視頻道”及其姊妹頻道“金鷹網娛樂頻道”上傳播最新資訊、娛樂節目、觀眾服務等內容,獲得較好的傳播效果。金鷹網與原湖南衛視網站的成功整合,彰顯出湖南衛視新媒體的屬性與優勢。
(2)注重節目創新,制作有吸引力的節目。湖南衛視在新媒體環境下更加注重本身節目的定位,從品牌定位、個性創意、形式創新等方面都有差異化的價值取向。從湖南衛視的《百科全說》我們都看到了“寓教于樂”的影子,在娛樂的同時得到文化之間的交流。電視文化的形成,不僅展現了文化的時代特征,豐富了受眾的文化生活,不僅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建立,也使得湖南衛視與其他衛視差異凸顯出來。
(3)加強與受眾的互動,在互動中讓受眾認識和了解湖南衛視。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交流,引入貼近民生和百姓生活的話題,增加與受眾的親近感,增強其娛樂性,秉承其“快樂中國”的核心理念,堅定“打造中國最具活力的電視娛樂品牌”的目標,實現電視媒體的產業化發展道路。
湖南衛視與搜狐網深度合作打造的娛樂紀實秀《驚訝大調查》,選取的題材都是廣大觀眾對生活中各類感興趣的問題和話題,用各種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注重與觀眾保持互動、普遍聽取觀眾看法。
(4)重新制定廣告運營模式以適應廣告行業的新變化。廣告行業在新媒體環境下出現了一列新變化:廣告媒體由分立到融合、廣告對象由大眾到小眾、廣告效果由到達到互動、廣告核心由創意到策劃。④湖南衛視廣告遭受詬病,在新媒體環境下,湖南衛視結合廣告行業的新特點采取措施,運用新媒體,定向分散的投放廣告,創新廣告形式,進行品牌營銷,植入性廣告等使廣告主更有效的針對個人目標客戶進行投放。
(5)節目為主,制作高質量、有特點的節目。《數字媒體時代家庭與個人信息接觸行為考察》中曾說過:縱觀中國電視傳媒營銷觀念的變遷,無論是先前的“頻道細分”的差異化策略,還是后來的“內容為王”的品牌營銷強調的都是電視節目內容的本身,仍屬于以產品為中心的傳統營銷范疇。⑤可見,對于電視頻道來說,節目是十分重要的,湖南衛視在新時段播放的電視劇,在編排的數目和風格方面,并不以“多”、“新”見長,卻依然能夠通過其“質量”和“特色”來吸引目標受眾。⑥
4 總結
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盧漢說過:任何媒介的內容都是另外一種媒介。網絡傳播融合了傳統媒介的特性,它是一種跨時代的媒介。但是它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媒介的地位。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傳統媒介發生了角色上的轉移,造成了受眾群體數量的減少,但無法完全取代它們。
新媒體對于傳統媒體是一個挑戰,但也是一個契機,眾多電視媒體在應對新媒體的挑戰中,湖南衛視無疑是成功的,其制定的應對策略,不僅僅做到了一個電視媒體的營銷,更做到了一個品牌的營銷,而且實現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和突破,對于其他電視媒體有借鑒意義。
注釋
① 數據來源:2012 年《美國互聯網產業現狀及趨勢報告》. [EB/OL].
② 2013 年廣告市場:低增長修正期——對話央視市場研究(CTR)副總裁田濤[EB/OL].綜藝報官網http:///new/info.asp? id=1348
③ 王虎.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電視與新媒體的整合營銷策略分析[J].聲屏世界,2009.1.
④ 張霖楓,董茜.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電視廣告突圍——以湖南衛視的廣告經營為例[J].媒體時代,2011.9.
堅持一個前提:堅持以品牌定位為前提
“快樂中國,湖南衛視”是目前中國電視版圖上定位成功的媒介娛樂品牌之一,緊緊圍繞“快樂中國”的品牌定位,創新發展了一系列的娛樂節目及媒介活動炒作:一條主線“超級女聲,想唱就唱”,兩個跟進:電視劇“大長今”、“閃亮新主播”,一個:激情小年夜“金六福春節聯歡晚會”。
發揮兩個互動:觀眾的激情互動、廣告主的充分互動
觀眾的激情互動。“超級女聲,想唱就唱”,極大的調動了觀眾的熱情,短信收入節節攀升,成為2005激情夏日的美麗風景,成為了2005盛夏的輿論焦點。之后的“大長今”、“閃亮新主播”、“金六福春節聯歡晚會”無一不是貫徹這一原則,充分的預告、創新的內容深深吸引觀眾的眼球,調動觀眾參與的愿望,環環相扣,熱潮不減。
廣告主的充分互動。廣告主是媒介的“衣食父母”,如何巧妙的在節目中融入廣告主的品牌利益,調動廣告主的參與熱情,是媒介活動的一大課題。湖南衛視的2005就結合的比較完美,無論從產品品牌與媒介品牌的命名結合,還是媒介活動的地點選擇,還是節目內容的巧妙介入以及訓練有素的主持人一字不漏的品牌提及。比如:青春、靚麗的“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閃亮一下的“閃亮新主播”、創維健康電視之新年巨獻“大長今”、春節回家的“金六福春節聯歡晚會”,可以說,以上廣告主是2005媒介活動的極大受益者。廣告主利益的充分尊重,無疑將調動廣告主的更大投資熱情。
一個啟示:媒介活動的設計應與廣告主充分醞釀,力求節目的特色與廣告主品牌利益完美結合。廣告主應擅長于在媒介資源中發現“金礦”,合理優化雙方資源,達到傳播效益的最大化。
解決關鍵矛盾:電視節目的同質化和低質量與電視觀眾的多元化和高品味需求的不相適應
這是中國電視一切問題的根本所在。湖南衛視的2005就抓住了這個關鍵問題,不斷的節目創新成為湖南衛視2005永恒的主題。不斷,環環相連,前后呼應。這不僅表現在創新的VI系統、互動的節目形式、充分的節目預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頗費苦心的內容設計。湖南衛視的2005始終圍繞“超級女聲”這一市場推廣主線,結合買斷的熱播劇“大長今”、“閃亮新主播”,無時不刻的在節目內容里見縫插針、巧妙結合、前后互動,合力打造“快樂中國,湖南衛視”這一娛樂品牌。特別是激情小年夜“金六福春節聯歡晚會”圍繞回家、快樂大做文章,超級女聲的激情表演、新主播的閃亮登場,就連小品的內容都與超女等賽事有關,更有酒泉航天城參與的主題高度。從營銷的角度,應該為湖南衛視2005的市場推廣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更要注意的是,最近湖南衛視剛剛推出的一個打造影視明星的一個新欄目“快樂730愛情魔方”,又將眾多追求明星夢的少男少女激發前所未有的參與熱情,創新仍在繼續。
湖南衛視的2005媒介活動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為所有的參賽獲勝者成就了明星夢,鋪設了從“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有效捷徑,也就是為充滿了夢想的年輕人尋找到了出路。就業的壓力是目前年輕人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需求,湖南衛視找到了這個觀眾強烈的需求,也進一步詮釋了“快樂中國,湖南衛視”青春、靚麗、時尚的品牌內涵。
從營銷的角度看,湖南衛視的2005從品牌定位、產品研發,特別是市場推廣上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營銷革命,對轉型期的中國電視傳媒具有典型的借鑒、指導意義。
關鍵詞:電視廣告;精益化;營銷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27-0031-02
當今視界,數字信息技術打破了傳統電視媒介統御的疆界,分眾傳播將受眾的注意力一再分解。電視媒介的廣告經營面臨視頻網站、移動電視、樓宇電視、手機電視等視聽新媒體的挑戰。同時,傳統電視行業內部的交戰也烽煙四起。在電視廣告競爭的舞臺上,群雄紛爭的“戰國格局”儼然成形。探索分眾時代的營銷策略已成時下電視廣告經營的當務之急。
在守土開疆的爭奪戰中,電視廣告經營必須在營銷策略和手段的精細化、個性化、互動化和智能化方面下工夫,實現廣告營銷從粗放管理到專業化、精細化乃至精益化管理的轉變將成為很多電視媒介的選擇。
一、競爭業態催生精益化營銷策略
(一)電視廣告營銷面臨的種種挑戰
1.生存環境問題
(1)政策環境的影響。廣告業離不開國家宏觀政策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國家行業監督管理機關和一些部委出臺的一些限制性政策對廣告經營會產生很大影響。
(2)異質媒介的競爭。視聽新媒體以其特有的優勢分流電視觀眾的注意力資源,進而分流電視媒介的廣告客戶資源,傳統電視的“老大”地位正在被動搖。
(3)電視媒介內部競爭。電視行業內部,衛視上星,許多電視臺增加頻道,擠占、瓜分廣告市場,搶占市場份額,并且由于競爭者過多而使整個市場不易管理控制。
(4)國際媒介虎視眈眈。鳳凰衛視、星空衛視、HBO等一大批國際電視頻道在我國落地加劇了市場的復雜程度。盡管這些境外媒體的落地目前還受到一定限制,但也為電視廣告經營帶來了變數。
2.營銷策略問題
(1)缺少成熟的營銷策略。我國的電視媒介廣告長期處于賣方市場,往前數幾年,電視廣告還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電視臺的廣告經營部門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營銷理念和營銷策略。
(2)價格政策混亂。部分電視媒體的廣告價格、折扣不統一,導致廣告“尋租”現象的產生,浪費了客戶大量的精力成本。有些電視臺為填滿自己的廣告時間,緩解供過于求的局面,把多給回扣作為攬客手段。
(3)廣告載體利用失衡。廣告主日漸注重廣告效果,出現緊俏媒介廣告收入節節看漲、非緊俏媒介廣告收入增長放慢的現象。在同一個電視臺,有些時段供不應求,有的時段滯銷,這往往說明媒體自身的價格體系不合理,或者對滯銷時段的推廣力度和推廣的賣點不足。
(4)廣告與節目存在脫節。在電視臺內部,你做你的節目,我拉我的廣告。廣告部門缺乏節目意識,節目部門缺乏市場意識。各地區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電視節目資源與廣告的結合遠不如平面媒體那么緊密,廣告與節目部門不能形成良性共振,這也成為制約廣告經營發展的一大瓶頸。
(二)電視廣告經營與精益化營銷策略
電視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和廣告營銷的日益精細化產生對精益化營銷策略的需求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管理實踐。
“精益化營銷策略”是源于生產制造領域的“精益思想”在營銷活動中的應用和延伸,其核心思想是消除營銷過程中不給產品或服務增加價值的活動,并對營銷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把關鍵資源集中到主要客戶。同時,營銷團隊在營銷過程中不斷學習,樹立精益觀念并持續改進營銷,最終獲得投資收益的最大化。精益營銷的核心內容有以下四點:
1.以占有有效市場為目標。
2.以顧客為基礎。
3.以人為本,尊重員工,建立高效團隊。
4.對營銷各要素進行整合。
二、電視廣告的精益化營銷組合
“精益化營銷”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追求營銷資源的合理配置,致力于企業營銷效率與效益的提高,是整個系統工程的精益化戰略。涉及系統性的營銷創新,一般總少不了以傳統的營銷4P這一基礎理論作為營銷分析的常規武器。
(一)廣告產品精益化
電視處于創意產業的前沿,從業者永遠要用發現的眼睛探尋“藍海”。電視節目要遵循產品生命周期的規律不斷創新,廣告資源也要順應市場變化推陳出新。
1.打造核心競爭優勢。細分廣告市場,精研客戶需求,力求開發別人難以復制模仿的核心內容。整合資源,實施差異化產品競爭策略,不斷強化自身優勢,構筑起競爭對手難以逾越的進攻壁壘,從而穩定核心受眾群,保護收視陣地和廣告利益。
2.廣告反向影響節目生產。廣告主是電視臺的“金主”,而電視觀眾則是電視臺的“上帝”。媒體經營的“二次銷售理論”表明,媒體是經過兩次銷售來完成整個銷售過程的。第一次銷售,是將產品(節目)銷售給受眾;第二次銷售,是將受眾(注意力)銷售給廣告商。這就為電視媒介生產營銷流程提供了一個顛覆性的思路:由原來的研究觀眾“需求”,到現在首先研究廣告商需求,根據已經確定的市場價值來界定節目所承載的核心觀眾群體,再根據目標受眾的需求和特點來策劃節目的內容和形式。這種廣告商需求導向的“逆思考”模式是精益化營銷策略的重要體現。
(二)廣告定價精益化
廣告價格是市場最敏感的因子,也是電視廣告經營的核心。價格的制定需要營銷人員和決策者既要在決策前做充分的調研工作,也要在決策時具備足夠的勇氣。傳統定價策略有很多,比如新產品定價中的撇脂、滲透定價策略,對新節目的廣告定價也具有借鑒意義。對電視媒體來說,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身的定價模式,精準定位廣告價值和價格策略。
電視臺的廣告經營是一種資源銷售,有限的廣告資源存在機會成本,尤其要特別留意重點欄目、黃金時段的廣告價格測算。一般說來,收視率是廣告價格的基礎,市場需求是廣告價格漲跌的動因,媒體品牌形象帶來廣告價格的附加值。那么,制定電視廣告價格的完整依據應該有哪些?收視率、銷售率這些定量指標核算的權重應該是多少?廣告定價模式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此外,電視媒體還要考慮到價格決策的連鎖反應。價格戰往往會造成多輸的局面,“價格低廉”畢竟不是什么響亮的賣點。電視媒體更應該從節目質量、品牌推廣、營銷服務等方面展開非價格競爭。
(三)營銷渠道精益化
在精益化營銷策略中,廣告客戶是經營的一部分,客戶資源是電視廣告營銷渠道的經營流。電視媒介的渠道大體可以分為:1.媒介公司或媒介承包公司;2.媒介購買公司;3.廣告綜合公司;4.企業自辦的廣告公司。
精益化營銷渠道策略強調關系營銷,強調廠商應當與顧客建立長期、穩定且密切的關系。電視媒介可以進行渠道梳理和客戶細分,把廣告公司按標準分類,建立銷售網絡。
建立廣告客戶檔案管理數據庫系統,包括客戶所在地區、投放時間、投放量等全部內容,便于監督客戶投放的增減變化。開展數據庫營銷還可以降低顧客流失率,降低營銷費用。對電視臺來說,留住老顧客的成本恐怕還不及開發新客戶的十分之一。
(四)營銷推廣精益化
調研市場,知己知彼。換位思考才能真正體會到客戶的需求。
1.完成“坐商”到“行商”的角色變化。企業的廣告投放越來越理性和挑剔,他們量入為出,重視媒體的品質。電視臺的經營部門只有投身市場,主動出擊。
2.將電視廣告經營與媒體品牌建設結合起來。媒體的營銷推廣特別倚重品牌推廣。辦好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是廣告經營的基礎。各家電視臺正在通過頻道專業化、欄目個性化、節目精品化等策略來打造品牌。
3.根據電視媒介品牌定位特征進行廣告經營。媒體品牌定位是媒體品牌建設的核心內容。就電視頻道和欄目的定位來看,電視廣告經營應根據頻道和欄目的目標觀眾定位來制定相應的策略,針對相應的客戶進行廣告推廣。
4.整合廣告資源,進行跨媒體宣傳。跨媒體宣傳的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在推出新資源的時候,同時推出關于這種資源、形式的傳播價值分析報告。在客戶進行廣告投放取得良好效果的時候,要善于進行案例的總結分析,可以把分析報告通過資訊刊物等途徑傳播給更多客戶。
三、有電視廣告行業特色的精益化營銷策略
以下從電視廣告的行業特性和具體執行出發來探討一些營銷思路。
(一)廣告時間的管控
電視廣告銷售的本質是“賣時間”,電視廣告具有時間約束性,過期價值為零。因此,時間價值的最大化是廣告銷售的終極目標。但這不意味著把所有廣告時間都銷售出去才是最好。圍棋弈理對經營管理和營銷博弈有諸多啟示,“舍小取大”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條。用低價打折的方式銷售剩余時間是很不明智的,這樣做收入有限,反而會傷害到其他大部分正常購買的客戶;同時個別小客戶品質不高的廣告內容還可能會影響整體廣告播出環境。
(二)數據背后的精益求精
電視廣告經營離不開數據,但媒體不能唯數據是從。比如時下不少媒介公司正在把CPRP(收視點成本)作為指導企業投放電視廣告的首要指標,但類似CPRP這樣的量化指標卻看不到完整的媒體品質。這就好像我們到餐廳就餐,菜品價格是量化的,但是服務、氛圍、環境、質量、口味又衡量得如何呢?媒體投放環境也可以比作商場的柜臺,你的商品是在被精心地展示還是被雜亂地堆放?和別的什么商品擺放在了一起?同樣的收視率背后的觀眾構成有何不同?畢竟,廣告主最終關注的是受眾的購買力,而不僅僅是他們的眼球。此外,“收視點成本”對活動冠名、欄目合作等廣告形式也無用武之地。
傳播效果有一個不等式:受眾人數≠經濟效益。電視界單純追求收視率的“量增”已經完成,向收視率要效益的時代開始了。
(三)業務流程精耕細作
細節決定成敗:任何一塊營銷短板將導致整個戰略系統的失敗。將廣告業務的日常運作執行不斷細化、量化、標準化和流程化。例如,作為“敲門磚”的廣告企劃提案,是否可以有統一格式的標準模板?
(四)機構設置精益化
實行基于客戶拉動的扁平化組織結構和管理系統。核心營銷策略部門優先發展,其他輔助部門從簡或借用外腦;盡量減少決策層與執行層的中間層級,降低信息折損,保障貫徹執行。
(五)員工培訓程式化
創建學習型組織,對業務人員進行有規律的系統培訓,注重精益思想的灌輸和執行過程中的技巧提升,增強隊伍的執行力和應變能力,讓業績提升依靠團隊的力量而不是少數幾個業務精英。
(六)業務系統智能化升級
電腦業務程序的不斷智能化升級,可以完善流程、規范經營,為廣告銷售推波助瀾。一套設計科學的管理程序,可以逐步使業務員擺脫手工簽單的煩瑣工作,而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市場分析和客戶服務開發。隨著網絡的逐步完善,遠程簽單也成為可能。
(七)攻心為上的營銷戰
傳統營銷多是就產品而產品地研究營銷活動的運作和技術層面,而很少涉及心理層面。精益化營銷策略本質上是一種以客戶為中心,注重客戶心理的服務策略。媒體與廣告客戶之間是競合的關系,每一次合作洽談也是一場營銷談判的心理戰。拿什么說服客戶,如何掌握客戶心理,將考驗營銷隊伍的綜合素質。
(八)客戶服務精益化
央視在2007年提出了廣告服務環節的精益化:其“精”體現在從經營者角度追求服務質量的精湛,而“益”則從客戶的視角看待提供服務的整個系統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收益。
精益化的客戶服務大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1.全程服務精益化。媒體服務是與客戶高度接觸的全程服務,服務宗旨是貼近服務、及時跟進,要求精益化服務理念貫穿到廣告營銷的每一個環節。
2.換位思考。從客戶的立場上去研究服務標準,往往能夠形成價值的創新。
3.個性化營銷服務。一方面,針對大客戶、老客戶,在保持感性溝通的基礎上,多為其提供增值服務,比如,提供全面深入的市場分析報告或廣告監測報告以供參考,還可以為VIP客戶提供節目宣傳、新聞報道支持等特殊服務;另一方面,充分關注和挖掘潛在客戶,引導他們對媒體的關注,爭取廣告投放。中小客戶往往對媒體信息不了解,對廣告效果缺乏信心,可以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投放建議,量身定做個性化、差異化的廣告方案。
參考文獻
[1]李鐵林.地方電視媒體廣告營銷策略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6).
[2]姜華.整合營銷傳播與出版社營銷創新[J].編輯之友,2006,(2).
[3]卜彥芳,尤麗芳.從營銷角度看電視媒體的經營[J].現代傳播,2004,(2).
[關鍵詞] 視頻網站;媒介融合;運營;渠道
【中圖分類號】 G22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11-249-1
伴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網絡傳播的迅速發展,媒介融合已成為媒介變革過程中最為明顯的趨勢。在媒介融合這一新環境下,視頻網站的運營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視頻網站要不斷適應媒介融合的新環境,果斷調整視頻網站的運營策略,才能使視頻網站在媒介融合的新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
一、視頻網站要不斷適應媒介融合新環境
媒介融合,指的是不同介質和形態的媒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從而形成復合交叉的新的媒介形態的現象。從長遠看,媒介融合不只是內容的融合,更應是媒介從結構、形態、技術、功能、流程到傳播方式的融合。
媒介融合的發展趨勢是將各種媒介形態在競爭中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以實現互動共贏的目標,使得媒體行業朝著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接受更加便捷、效果更加優質的方向發展,同時它也會帶來整個傳媒業的變化,促進視頻網站的健康發展。因此,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作為視頻網站的經營者,要正確認識媒介融合新環境,不斷適應媒介融合的新環境,準確進行視頻網站的定位。使媒介融合逐步推動視頻網站的跨越式發展,為未來視頻網站的發展提供發展的機遇和空間。
二、目前視頻網站的運營現狀
視頻網站,是伴隨著Web 2.0時代而誕生的。網絡的互動性、分享性和聚合性以及對受眾傳播需求的滿足性,使得Web 2.0在出現伊始,就獲得廣大網民的追捧。各種視頻網站正在成為眾多網民網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與國外成熟的視頻網站相比,國內視頻網站的運營和發展仍尚未成熟,目前還面臨著如下現狀和困境:
(一)視頻內容面臨諸多瓶頸。同質化現象嚴重、原創內容不足困擾著各大視頻網站。不僅網絡視頻內容出現同質化及跟風創作現象,整體視頻網站也存在著同質化現象,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網絡市場管理混亂等。
(二)不良視頻泛濫傳播。網絡視頻傳播的便捷在于帶給人們新聞報道、娛樂欣賞等正面信息的同時,還存在著不健康影像的泛濫傳播,也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網絡包容性強、傳播迅速、影響力大,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和規范,網絡視頻會給我們的社會穩定和健康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三)網絡視頻的版權問題。在網絡視頻出現到發展壯大的歷程中,眾多視頻網站都或多或少地在版權問題上糾纏不清,版權官司屢見不鮮。在未來兩三年內視頻網站的市場中,有少數能夠提供優秀用戶體驗的網站將會出現爆發性增長,成為主流視頻門戶,而大量服務模式雷同、用戶體驗差的視頻分享網站將面臨用戶流量和盈利下降的困境。因此,對國內視頻網站的運營有必要進行思考與創新。
三、媒介融合新環境下視頻網站運營的策略
(一)走視頻精品化之路。媒體產品始終是一種精神產品、宣傳產品,視頻網站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除了具有獨特的原創內容外,還要制作出專業化的視覺效果,必須在形式上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視頻品質上走高清專業化之路,為用戶提供優質的視覺享受;在播放的實效上要做到快捷、迅速,必須避免出現影像畫面斷斷續續情況的發生,而影響用戶的觀看體驗。在上述前提下提供熱點信息和內容豐富的精品,滿足用戶的收視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精品化戰略發展方向。
(二)創新視頻營銷模式。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下,我們視頻網站在運營模式上需要進一步創新。例如,視友網在視頻營銷模式上做出了積極的探索,開發視頻微博和微直播產品,將視頻與微博、微直播技術緊密結合起來,用戶可以第一時間在線直播新聞事件第一現場,獲得并傳播寶貴的第一手視頻資源,通過視頻微博分享并傳播自己感興趣的視頻內容,即豐富了網站的視頻資源,又增強了網站用戶的活躍度,達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三)實現同業融合及跨媒介融合。隨著網絡媒體競爭之間的日趨激烈化,各大視頻網站應進一步加強同各大影視機構、電視臺的合作,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節目內容,實現內容資源擴大化,緩解版權壓力,吸收廣告投放。同業融合及跨媒介融合對視頻網站的創新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意義。臺網聯動,品牌營銷,規模傳播,實現視頻網站與高校電視臺的雙贏模式。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媒介融合日益推進的宏觀背景下,視頻網站需要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充分利用媒介融合帶來的發展機遇,爭取實現跨越式發展。同時,視頻網站還要嚴格遵循傳媒產業發展規律,借助新媒體、新技術,通過市場手段,完善產業結構,擴大經營規模,優化服務內容,提升產品質量,整合媒介資源,通過同業合作及跨媒介合作,實現在媒介融合新形勢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沁.媒介融合論――信息化時代的存續之道[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12.
[2]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編寫.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3).
[3]宮承波.新媒體概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10).
[4]劉婧一.應對媒介融合――新環境下的電視節目營銷[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1).
一、 微博媒介
進入網絡社會后,電影傳播營銷的媒介更加豐富,微博成為宣傳電影的新陣地。據統計,2014年我國微博注冊用戶達到2.49億個,具有極大的傳播能力。微博的社交傳播帶有明顯的圈群性,很容易引起圈群內其他用戶的共鳴,信息擴散的可能性很大。因此,無論是從受眾人數還是從傳播營銷精準度來看,微博都是電影傳播營銷的極佳媒介。而且微博媒介營銷的成本較低,卻能獲取裂變式的營銷效果和市場的快速反饋,有著很好的票房預估和處理影迷關系的功能。
《不懼風暴》很好地抓住了微博媒介這一傳播營銷陣地并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影片中主人公的兩個兒子就是“玩”微博的。在影片中兩個少年在畢業前用攝像機拍攝采訪身邊各式各樣的同學并制作成“時間膠囊”,用這種形式表達此時此刻的心情,也寄托對未來的期望。在影片最后,這些幸存下來的采訪對象不再希望自己成為科學家、NBA球星或者好萊塢明星,更多的是表示要“珍惜當下和身邊的人”。影片公映后,《不懼風暴》在微博掀起一個“我的時間膠囊”的討論話題,號召微友們留給20年后的自己一封來自舊時光的信。這一號召立即獲得廣泛的積極響應,網友們在微博里紛紛暢想自己未來的模樣并認為“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得好好去想。”在Web2.0時代,微博傳播營銷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要讓消費者將營銷方認作同類,這樣營銷方才有公信力和影響力,還能讓消費者對電影產品趨之若鶩。《不懼風暴》的這則微博恰恰贏在自然生動的促進網友展現自己的真實情感,又與影片進行了緊密的結合,毫無生硬的拼湊感,準確的抓住了廣大的微博用戶的情感點并形成了共鳴。
此外,《不懼風暴》還就影片情節在微博上設置了很多與微友的互動環節。如開放式話題“RA大叔和薩拉沒有因風暴生情,您覺得這種劇情是否合理?”引來眾多微友圍觀吐槽,甚至幫助影片延伸了很多情節,招來更多微友的參與和關注,為《不懼風暴》的傳播推廣做出貢獻。對龍卷風的專業分析話題則成了微博“技術控”的討論熱點,《不懼風暴》對制造這些話題樂此不疲,不斷地將預埋彩蛋展示給廣大微博用戶,有意識地引導微友發表原創性內容,使電影傳播產生裂變式的營銷效果。
二、 SNS社交網絡
SNS社交網絡具有極強的朋友圈屬性,我國SNS用戶真實姓名應用率高達53.8%,頭像真實性最高曾達到91.3%,73.6%的好友來自同學、親友等現實接觸人群。因此SNS有著非常強的關系鏈優勢,對于電影信息的傳播營銷來說有著先天的多級宣傳帶動優勢。[1]著名的SNS媒體中,2014年APEC地區內微信活躍用戶達4.68億,Facebook用戶達1.92億,形成巨大的傳播網絡。因此,SNS社交網絡是電影傳播營銷不可錯過的重要媒介。
《不懼風暴》在Facebook中建立了自己的主頁,每一條狀態后都密切關注影迷的評論并積極回復,形成了與影迷的良好互動。美國著名影評人Jonathan Rosenbaum在分析《不懼風暴》SNS傳播營銷時認為及時的互動使所有留言的人認為自己獲得了重視,即使她們只說了一句“《不懼風暴》有意思嗎”也得到了認真的回復,這使得任意一位留言者都傾向于主動走進電影院。而且互動的頻繁也使那些只是不小心進來看看的人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增加了觀看電影的意愿。Jonathan Rosenbaum認為《不懼風暴》在SNS社交網絡上盡力做到及時與影迷互動是因為其借鑒了《花木蘭2》因不回復主頁中網友留言的問題而流失大量潛在觀眾的經驗教訓,并收到了很好的傳播營銷效果。
《不懼風暴》在通過SNS社交網絡進行營銷時摒棄了以往電影單向傳播的舊有模式,刻意放低自身的姿態,使SNS用戶感受到親切平等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促使他們自愿成為《不懼風暴》的口碑傳播者。這種做法不但能夠幫助電影進行傳播營銷,如果發生突發負面新聞時還能起到力挽狂瀾的神奇功效,可以借助已經熱起來的SNS平臺消除影迷的質疑,避免對票房造成損失。
三、 會及廣告媒介
電影會和電影廣告是電影宣傳和傳播最主要的兩種傳統手段。《不懼風暴》在上映前舉行了隆重的電影會,包括在《霍比特人》中飾演“索林?橡木盾”的理查德?阿米蒂奇、《越獄》中飾演第一女主角sara的薩拉?韋恩?卡利斯,執導《死神來了》的導演斯蒂文?奎里等主創人員悉數到場。會別出心裁的營造了一個模擬龍卷風的場景,在強力鼓風機前接受采訪,宛如回到了狂風大作的影片中。眾主創在會中大呼過癮,坦言這場風暴雨會來的太過猛烈,使他們如同與代言“死神”的龍卷風再次親密接觸,被“虐”的很慘。而后參加《不懼風暴》會的影迷也可以感受強力鼓風機帶來的震撼感覺,在看電影前先感受“風”的威力。相對于與電影主創人員互動,這種與電影主題直接互動的會方式更容易吸引受眾,無論是不是主演的影迷都更容易被影片的內容吸引。當然,在會中影片主創與影迷的互動也非常精彩。如阿米蒂奇憑借在會中與影迷精彩的互動被驚呼為“真正的男神”,而“sara”也展示了她良好的口才。
《不懼風暴》在上映前、上映中都非常重視廣告傳播營銷。上映前制作了精彩的預告片,將“龍卷風巔峰之作”的精彩和震撼感展現的一覽無余。還特別提示觀眾:“與以往眾多電影中龍卷風只是呼嘯而過不同的是,《不懼風暴》將龍卷風‘留下’許久,給足觀眾時間一次看過癮。”這樣的災難片預告準確的將看點推薦給觀眾,很難不獲得觀眾的期待和好奇。在上映中,《不懼風暴》轉打科技牌,將“提圖斯”作為傳播營銷的重點。“提圖斯”是《不懼風暴》中追風者的超級座駕,速度“快到可以追趕龍卷風”、力量大到“能夠承受強風速的壓迫”。在電影中超強龍卷風裹挾強風暴雨仿佛要吞噬一切,地面上一切交通設施全部癱瘓,唯有“提圖斯”巍然屹立、與之抗衡。在最終與最強龍卷風的終極對決中“提圖斯”更是力挽狂瀾,救眾人于危難之際。《不懼風暴》上映過程中,制作方將“提圖斯”原車呈現在影迷會上,立即俘獲尚未觀影的大量機械迷,成為影片傳播營銷的秘密武器。
此外,《不懼風暴》通過LivingSocial(在美國)、美團網(中國)、Groupon(歐洲)等不同地區的團購網站發起線上搶票活動,影迷只要在團購網站上留言想要看《不懼風暴》的原因就有機會在指定時間零元搶票。雖然真正獲取零元電影票的影迷是有限的,但是搶票活動所覆蓋的人群數量卻遠遠大于獲得電影票的人數。而團購網站首頁的零元搶票信息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推廣作用,通過這種方式《不懼風暴》獲得了很好的傳播營銷效果。
可見,即使是會和電影廣告這兩種常規的媒介也可以成為電影傳播營銷的新亮點,關鍵在于是否能夠準確的找出并吸引觀眾的元素。
四、《不懼風暴》應用傳播營銷媒介的得失及電影傳播營銷媒介的發展分析
從國內外電影市場的發展來看,綜合應用傳統媒介和新媒介已經成為電影傳播營銷的發展趨勢。營銷內容和活動形式的多元化成為業界對電影應用新媒介進行傳播營銷的共同認識。如何豐富營銷媒介,利用現有媒介充分展現影片魅力、引起大眾話題是現代電影傳播營銷的核心問題。
《不懼風暴》憑借龍卷風這一特殊災難話題,利用豐富的營銷媒介獲得了豐益的回報。我們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到新媒體已經占據了電影傳播營銷媒介的半壁江山。《不懼風暴》對新媒體的應用可謂駕輕就熟,借鑒了前人失敗和成功的經驗,結合影片自身特點進行大膽創新,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傳播營銷效果,是中等成本電影以小博大的典型成功傳播營銷案例。然而需要認識到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不懼風暴》影片劇情的短板導致該片在微博傳播和SNS傳播的過程中頗受網友質疑,很多新媒體中的營銷工作都花費在補平劇情短板造成的負面評價上,更不要提利用劇情營造新的話題來吸引更多觀眾了。所以一部優秀的電影必然是能夠從方方面面都有利于制造話題的,有利于進行傳播宣傳的,有利于在各種媒介中進行營銷的。
從國內外電影傳播營銷的案例來看,越優秀的影片就越重視營銷媒介的綜合化。不但利用傳統的會,在電視、報紙、樓宇等進行廣告宣傳,還要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如微博、SNS社交網絡、團購網、手機APP等。綜合制造“鋪天蓋地”的傳播效果,使受眾從多方位、全角度接收到電影信息,潛移默化的暗示受眾走進電影院體驗一次視聽盛宴。其中新媒體傳播營銷還處于發展階段,還有很多可以挖掘和創新的很多營銷方式和傳播技巧亟待開發。總體來說,一個能將自己身段放下,與影迷共享電影樂趣的新媒體營銷是更容易獲得成功的。
結語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電影傳播營銷媒介往往局限在傳統媒介上,對新媒體營銷的重要性認識還不足。在傳播營銷的綜合性和全面性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新媒體大行其道的今天,我國電影傳播營銷必將越來越倚重新媒體,走向綜合媒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