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有我喜歡的座右銘: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它的意思是朋友交往要真誠相對,不要對朋友說謊,要虛心地去面對,也許別人會原諒你。
記得有一次,我向我的好朋友戒了一本書,她還吩咐我明天給她送去呢!這天我不知道有多高興,一路連蹦帶跳地回家了。我一到家就迫不及待的打開書,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的讀著,暢游在那知識的海洋里。我看得正津津有味,眼睛一直跟著書轉,眨也不眨一下。突然,鬧鐘響了起來,我被嚇了一大跳,一不小心把書撕開了。“這可是她最喜歡的書啊,好不容易才借來的啊。如今……”我尖叫了起來,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出了一身冷汗。我怕她讓我陪,最重要的是,我怕我和她的友誼因此而破裂。
第2天,我的好朋友竟親自來找我,我不得不編出一個謊言。我的心正忐忑不安,就連說話也結巴了:“我……我把書借……借給表哥了。”只見她皺了皺眉頭說:“那么你明天記得叫他還給我哦”我狼狽地笑了笑,點點頭。她走了,可我卻想到了我的座右銘: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再說了。我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于是我帶著搞壞的書和一顆憂傷的心情,邁著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向我的那為朋友家走去,此時此刻的我就連頭也不敢抬起來。沒想到她沒有責怪我,反而還表揚我有誠信,不欺騙她。從此以后,“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局話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它令我受益匪淺。不僅這樣,這句話還領我交了不少的朋友呢!
“信”字的含義,簡單地說,就是一言既出,必定遵守,決不食言。
人如果無信,即使活在世上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所以中國人歷來強調信義。《論語》中有“與朋友之交,言而有信”的說法;宋代大理學家程頤也說:“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還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諾千金,一言百系”等,講的都是一個意思:言而有信。
其實無論中國外國,言而有信的人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不守信的人則受到人們的斥責與唾罵。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長干行》一詩中,有“長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一句話,所說的“望柱信”,是說一個叫尾生的男子約一個淑女在橋下相會,到了約會的時候,女子還未來,河里就開始漲水了。尾生為了不失信義,堅持等待,抱住橋柱,直到被水淹死。“望夫臺”則是講,一位婦人丈夫在外,約定日期歸來,但是日期到了,丈夫還沒回來,妻子總是站在高臺上,眺望遠方,等待丈夫歸來,最后化成了一尊石像,長久地矗立等待著。
這些美麗動人的傳說,表達了人們對誠守信義這種良好品德的贊美。
一個人,想要在世上生存下來,并獲得成功,信義是最根本的。日本的藤田田被國內外做生意的同行稱作“銀座猶太”。有一次他同美國石油公司簽定了一份供應300萬把餐刀和叉子的合同,但事到臨頭,卻因為廠家的疏忽大意致使交貨延遲。當時離合同規定的時間只有三天了,除了起用飛機以外,別無他策,而租一架飛機從東京——支加哥約需3萬美元,這與300萬套餐具的價值無論如何也扯不平的,藤田田為了不喪失猶太人對他的信任,大膽地租用了一架飛機,盡管這一招使藤田田損失了1000萬日元,但由于他按期交貨的信用使他在第二年又贏得了600萬把餐刀和叉子的訂貨。而飛機的租金,使他得到了用錢買不到的猶太人的信任,這對他日后的事業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是無法用金錢估量的。
“買賣公開”、“童叟無欺”、“誠招天下客”的商業社會中,誠信已是鐵一般的紀律,同樣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只有講究信義,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信賴。
在我讀三年級的時候,一次,有位大伯乘車前在車站附近的小店里買了些東西,可能因為他是開店阿姨的親戚,阿姨堅持不要錢。車馬上就要開,阿姨又故意走開了,大伯只好上車。可是就在車子啟動的時候,大伯把手里的9元錢交給了站在旁邊玩耍的我,叮囑我一定要把錢送到那位阿姨手中,我滿口答應了。
9元錢對我來說可是一筆“大錢”。我很快將大伯的話忘到了九霄云外,還決定把這筆錢占為己有。我美滋滋地回到家,把這件事告訴姐姐,以為她一定也很高興。沒想到姐姐聽了,馬上拉長臉,責怪我:“做人要有信用,你既然答應了人家就要做到。你拿別人的錢太不光彩了,要記住無論大錢小錢,只要不屬于你就不能拿,要從小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我羞愧地低下了頭,膽戰心驚地來到那位阿姨的店里,心虛地講著事情的經過,把錢還給她。我想阿姨一定會大罵我一頓,并告訴老師的。誰知她聽了之后,卻用手摸摸我的頭,說:“知錯就改就是個誠實的好孩子。”
言必信,行必果。
真誠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的無價之寶,你能否對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遠做一個無愧于他的人,這就是你的靈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驗。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來源:文章屋網 )
沒有人值得你流淚,值得讓你這么做的人不會讓你哭泣。
不要因為結束而哭泣,微笑吧,為你的曾經擁有。
不要為那些不愿在你身上花費時間的人而浪費你的時間。
作業不會,學霸幫你。
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關于進言的信任。
2、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巧言令色,鮮仁矣。
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6、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7、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可謂好學也已。
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虛懷若竹,清氣若蘭。
3、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4、仁義為友,道德為師。
5、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6、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7、學無止境,勇攀高峰。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0、堅忍是成功的訣竅。
11、壯志未愁,一馬當先。
12、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13、君子力學,晝夜不息。
14、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5、談泊明志,寧靜致遠。
16、頭雁先飛,群雁齊追。
17、勤學苦練,永爭上游。
18、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19、君子之學,死而后已。
20、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21、矢志向學,敢于勝利。
22、食之以時,用之以禮。
23、與其輕人,不如重我。
24、力求有功,方能無過。
25、船載千斤,掌舵一人。
1、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2、您必須保持誠實人的立場,這時常是冒險的人需要的勇氣。
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4、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5、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6、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7、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9、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
10、民無信不立。
11、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12、沒有誠信,何來尊嚴?
13、兩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
14、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15、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16、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說假話。
17、一切的美德都包含在自我信賴里。
1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9、一絲一毫關乎節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經意的失信,可能會毀了我們一生的名譽。
20、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2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2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23、實言實行實心,無不乎人之理。
24、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周晉峰
25、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關鍵詞論語 大學生 寢室 人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G455文獻標識碼:A
Base on "The Analects" to Talk About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ZHU Lijuan[1], ZHANG Liping[2]
([1]Management Department, China West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2]Education Department, China West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s important both for students' growth and their study, working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This paper base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humanistic classic of Confucian ideas "The Analects", analyses its reference meaning to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The Analects"; college student; do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1 當前高校學生寢室人際交往中的不和諧因素
1.1 個人主義泛濫
目前高校在校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風潮中出生的80、90代,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和重心。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通常享受到比重較多的家庭資源,包括經濟資源與心理資源。因此,這部分學生往往擁有較強的優越感和個人主義傾向,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在寢室生活中表現得我行我素、自私自利,缺乏寬容、謙讓、友愛之心。因為瑣碎的生活細節而導致的小摩擦最終將寢室變成冷漠、暴力的戰場也就不難理解了。
1.2 貧富心態失衡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推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國家的經濟環境,提升了國民的生活質量。但是,隨之而來的貧富差距問題,以及嫌貧愛富、仇富等失衡的社會心態也在引發人們的關注與思考。寢室中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家庭的成員,其經濟環境往往有較大差距。因為空間的局限,這種落差在朝夕相處的比照中不斷沖擊著寢室成員的價值觀、人生觀,也更加容易引起貧富心態的嚴重失衡。貧困生自卑或者希冀著不勞而獲、一夜暴富,富裕生炫富或者生活上鋪張浪費、鄙薄他人,直接導致了寢室人際關系的緊張。
1.3 誠信意識淡薄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人際交往中卻存在著許多誠信缺失的現象。人們寧可在虛擬網絡中尋求情感寄托,也不愿向身邊人敞開真誠之心。在寢室生活中,寢室成員之間因為過分的自我保護和缺乏溝通而互相揣度,互相猜疑,無法體會到坦誠相處的快樂。個別學生甚至因為對人際關系利益化、交易化的偏頗認知而進行所謂的選擇往,對同自身有利益沖突和與自身有利益關系的室友采取截然不同的態度,在寢室中拉幫結派。這種錯誤觀念無疑使得大學生寢室和諧人際關系建設蒙上了陰影。
2 用《論語》的交往之道推動大學生寢室和諧人際關系建設
《論語?陽貨》記載:“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者,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這段話是孔子對其思想體系中的核心觀念“仁”的解釋,其中所提到的“恭、寬、信、敏、惠”正是孔子所推崇與秉持的人際交往準則。
在孔子看來,只有滿足這五項標準的人才是達至“仁”的境界的道德完善的人,也才是值得交往的對象。而對照前文所述我們不難看出,當代大學生在寢室人際交往過程中所缺乏的正是孔子所提倡的恭敬、寬厚、誠信、友愛精神。寢室和諧人際關系的養成,需要我們加強對以《論語》為載體的孔子“仁”學思想的宣傳,引導學生在提升自身修養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理念。
2.1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論語?學而》)。朋友相聚令人愉悅,因為友情是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而這一財富的意義不在于物質,在于精神。孔子在擇友時從不以利益關系或貧賤富貴為標準,而是主張“友直,友諒,友多聞”,不友“便辟”、“善柔”、“便佞”(《論語?季氏》)。意思就是說要與正直、寬容、見識廣博的人做朋友,不要接近那些諂媚逢迎、心口不一、夸夸其談的人。在寢室人際交往中,大學生們也應該拋棄唯利原則,不論家庭背景、經濟環境如(下轉第54頁)(上接第21頁)何,不論是否能夠給自身帶來物質上的好處或是為自己的評優、評獎、入黨帶來便利,成員之間都平等相處,坦誠相交。利益關系無法長久,只有不計較得失的純粹的友誼關系,才能延續到畢業之后,成為漫長人生道路上支持個體前行的重要動力和心靈慰藉。
2.2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是判斷一個人是否“仁”的重要標準,也是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的重要標準。孔子在《論語》中曾多次就這一問題進行闡釋:“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人與人之間如果欠缺了基本的信任,便不能建立牢固的情感聯系、工作關系,不僅不能成事,更甚者還會引起糾紛,使得社會秩序陷入混亂。寢室中的人際交往也同樣如此。向他人做出承諾就應當言而有信地加以完成,日常生活中也要撕下虛假的偽裝,做到不自欺、不欺人。大學生們不妨也在入睡前抽出點時間檢視下自己與室友相處的情境,對那些“不信”的心態及時進行調整。
2.3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周公姬旦是孔子畢生的偶像。孔子的弟子在輯錄《論語》的時候也將周公為孔子所標榜的言行記載下來。其中就有“無求備于一人”(《論語?微子》)。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并沒有完美的人存在。換句話說,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從他人,包括自己身上總能發現不恰當的或者錯誤的言行舉止。針對這一問題,孔子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忠恕”。嚴于律己是忠,寬以待人是恕。寢室生活因為空間有限,私密度較弱,成員之間個體差異較大,日常生活中的摩擦也更為頻繁。面對這種情況,個體一方面應當養成反躬自省的習慣,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糾正自身不良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將自己不愿意承受的誤解、指責加諸到別人身上,對他人的過錯要能夠用寬闊的胸懷去包容,即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論語?八佾》)。除此以外,寢室成員之間還應當互助互愛,積極營造親切、和睦的家的氛圍。
2.4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除了上述“恭、寬、信、惠”的準則以外,大學生寢室人際交往中還要特別注意對分寸的把握。集體生活缺少私密性是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空間的局限和人際交往的密切,寢室成員要想獲得獨立的時間和空間,或者保留一點秘密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孔子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就是告誡我們應當在人際交往中保持一定的距離,當自己的忠告得不到采納時要及時停止,不要強迫別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生活。同樣的,寢室成員間的交往也應當在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中進行,既不能要求大家的思、言、行整齊劃一,也不能過多干涉、參與他人的私生活。
參考文獻
[1]羅展鴻,潘獻奎.用儒家“仁愛”精神調適大學生人際關系[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1.
[2]廖志鴻.新形勢下大學生人際關系狀況的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