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子垃圾處理方法范文

    電子垃圾處理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子垃圾處理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子垃圾處理方法

    第1篇:電子垃圾處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電子垃圾;資源化;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X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12015002

    1引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家用電器已經進入更新換代高峰期,我國家庭每年要囤積和閑置2000萬臺以上的舊電視、電腦、冰箱等電器[1]。這些主要使用電流、電磁場工作的設備都叫電子設備;廢棄不用的電子設備都屬于電子廢棄物。電子廢棄物主要包括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和計算機等通訊電子產品的淘汰品。電子廢棄物俗稱“電子垃圾”。電子垃圾資源化是指將電子廢棄物直接作為原料進行利用或者對電子廢棄物進行再生利用。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電子垃圾資源化研究起步較晚,在政策和技術方面均存在一些問題。鑒于此,本文首先對我國電子垃圾資源化的政策和技術發展現狀進行了剖析,并發現了當前電子垃圾資源化存在的關鍵問題,最后提出電子垃圾資源化向產業化發展的建議[2]。

    2我國電子垃圾資源化現狀

    2.1我國電子垃圾資源化政策現狀

    我國政府逐漸認識到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危害,為積極推動電子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法規[3]。信息產業部在《電子信息產品生產污染防治管理辦法》中作出規定:“電子信息產品制造者應當保證自2003年7月1日起實行有毒有害物質減量化生產措施;自2006年7月1日起投放市場的國家重點監管目錄內的電子信息產品不能含有鉛、汞、鎘、六價鉻、聚合溴化聯苯(PBB)或者聚合溴化聯苯乙醚(PBDE)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制定的《廢舊家用電器回收利用管理辦法》,把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電腦、空調5個品種列為必須回收的廢舊電子產品,明確規定了銷售商、生產者、消費者以及拆解公司在各個環節的義務和責任,特別強調了消費者在回收利用中的義務。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必將規范我國處理處置體系,使電子廢棄物回收做到有法可依,促進電子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的發展[4]。

    2.2我國電子垃圾資源化技術現狀

    我國電子垃圾資源化技術研究起步較晚,直至2003年7月科技部才正式啟動國家“863”高科技發展項目“廢舊家電資源化利用成套技術研究”,由某集團公司和某高校共同承擔。2005年,該集團和青島某投資公司合資成立了一個生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這是我國首個無害化回收利用試點示范項目。此外,2004年某環保公司和一家電器公司簽署《廢舊家電回收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從2007年1月起,該電器公司會按月將“以舊換新”所取得的廢舊家電交予環保公司處置,消費者可以將任意舊家電交給電器公司,同時消費者在門店中購買家電產品時,還將獲得一定的價格補償。由家電零售商與處理企業聯合建立廢舊家電回收系統,這在國內尚屬首次,但從電子垃圾的處理思路上來說是有探討意義的。

    3我國電子垃圾資源化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電子垃圾資源化政策和技術已取得初步成就,但是尚存在回收體系落后,回收率低;廢棄電子產品再生利用工藝落后,處置水平低下,污染嚴重;責任無人承擔等各方面問題。

    3.1回收體系落后,回收率低

    目前,我國尚未從法律上明確產品制造商/進口商和消費者對于廢棄產品回收的責任,沒有形成社會化的回收體系和渠道,廢棄產品回收者僅限于一些小商販,回收數量較少。目前廢棄電子產品回收利用廠規模小,多為一些家庭小作坊和鄉鎮企業,僅僅回收廢棄電子產品中利用價值高的金屬,如金、銠、銀、鈀、銅等以及部分塑料,總的回收率不超過廢棄物總量的30%。

    3.2再生利用工藝落后,處置水平低下,污染嚴重

    對于大多數的舊家電,直接或者再經過簡單的維修之后進入二手市場。對于全部報廢家電,主要通過手工拆解來回收原材料。對于那些不能直接通過手工拆解的部分,例如細電線和電路板,多采用火燒、酸溶等方式,提取廢棄電子產品中的金銀等貴金屬,而將含鉛、錫、汞、鎘、鉻等有毒重金屬的廢液排入周圍的水體和土壤中,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3.3責任無人承擔,回收處理責任不明確

    目前,我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在誰來為此買單和買單的份額比例上各利益集團爭執不下。從國外的情況來看,很多國家采取了由生產商支付處理費用的方式,具體是通過立法建立生產商責任制,即生產商應對其設計、制造的家電產品從“生”管到“死”,承擔產品廢棄時的管理費用,并將這筆費用攤入成本。借此激勵生產商采用綠色設計,改進產品的回收利用性。但是在我國,因為影響到企業的利潤和競爭力,這樣的做法遭到家電企業的抵觸。也有一些國家采取了由消費者支付電子產品廢棄物處理費用的方式。但鑒于我國目前的消費水平和觀念,消費者還要用電子垃圾來賣錢,由消費者為回收處理交費實行起來會有相當大的難度[5]。

    4我國電子垃圾資源化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我國的電子垃圾處理必須也必然會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使我國的電子垃圾處理行業迅速發展,盡早實現產業化。

    (1)必須加強立法,明確責任。在立法上,必須明確電子垃圾管理責任的劃分和費用分擔問題,制定強制回收的標準和比率,限制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產品的發展,開發和研制出符合環保要求的綠色電子產品。國家發改委、信息產業部和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提出了《建立我國廢棄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初步方案》,邁出了立法工作最重要的一步,該方案首次提出“生產者責任制”即“誰生產誰回收”。根據實際情況,也可以建立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采用以生產制造環節為主,明確銷售商也有回收責任,規定消費者有將報廢的電子產品交還給制造商或銷售商的義務,三個環節均要按照嚴格的規范,在受控地處置廢棄電子產品。

    (2)合理利用處理技術,降低處理成本,提高回收利用的經濟效益。在工藝上,前端的拆解過程可以使用人工拆解,而關鍵設備可以采用性能可靠的產品進行拆解。低成本和更安全的處理技術對電子垃圾處理產業化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舊家電回收再生利用的回報率極低,降低了各再生資源公司的回收積極性。國際上,電子垃圾處理費用分攤的做法也是大相徑庭,如日本要求消費者付費,瑞典等西歐國家則要求全部由制造商付費。在我國,政府部門可以協調統一籌集電子垃圾的處置費用。生產廠家應該對產品壽命全過程負責,對回收的廢舊家電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在零售價中征收一定的處置費。政府也可以在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以扶持電子垃圾處理產業的發展[6]。

    (3)建立廢舊電器產品回收再生利用體系。建立廢舊家電回收利用體系勢在必行。這一體系應從廢舊家電的回收利用、處理處置的連續性入手,打破舊貨二次流通、回收利用、處理處置分屬幾個部門的舊模式,建立將處理處置作為回收利用延伸的新體系。回收模式的研究與試點應圍繞三個主要問題進行:回收率、回收渠道、回收成本及其分擔。現階段,城市環保部門可選取轄區內有代表性的電子制造企業,要求通過其銷售網點和維修網點利用向消費者提供購買折扣和優惠券等手段開展對其廢舊產品的回收,也可與電子制造企業聯合舉辦專門的電子垃圾定期或不定期回收活動,將回收的廢舊電子產品運往指定的加工再循環企業(如工業廢物處理站等)進行拆卸,再回收有用部分,把無利用價值的部分運往特定的垃圾填埋場進行最終處置,或焚燒或填埋。

    (4)必須走專業化道路。正規的企業由于重視環保,所以會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工藝,前期的投入比較大。另外,嚴格按照環保標準進行的回收,其成本也必定很高。這些問題都必須通過國家的政策扶持和優惠措施來解決,否則很難改變手工作坊林立的無序狀態。而對于電子垃圾,如此復雜的特性,中國只能走規模化回收、科學化處理和無害化利用的路子。

    (5)加強宣傳,提高居民、制造商和零售商對電子垃圾環境危害性的認識。針對電子制造商開展類似美國生產者責任擴展運動的宣傳教育,應特別重視和突出促使電子企業開展產品壽命末端管理的宣傳教育;倡導居民對電子產品消費和廢棄的綠色化,開展電子企業和消費者的環境責任教育,倡導責任共擔理念,在整個電子產品的價值鏈中,應由產品價值鏈中的各方共同分擔責任,從而改變現行生產者只管生產,消費者只管消費的觀念,引導和鼓勵電子企業進行綠色設計、開展清潔生產、回收再循環電子垃圾,創造出人人珍惜環境的良好氛圍。

    5結語

    中國是家用電器消費大國,但目前還沒有建立規范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體系,而且現有的廢舊電子產品的拆解與處理技術是一種粗放式的,拆解與處理基本上采取簡單物理方法(如砸、剪、風吹法、水洗法、填埋等)和簡單化學處理方法(如焚燒、酸處理等),只有極少數的金屬、印制板處理廠具有一定的處理工藝和技術,但與國外相比也已經落后。這不僅難以妥善處理現有的廢舊電子產品污染,而且極易造成二次環境污染。今后幾年將進入家用電器更新換代的高峰期,如何有效地回收和處理大量的廢舊電子產品,使其不對環境和人民健康造成危害,是當前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逐步建立健全中國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體系,對于保護中國環境和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都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秀清.淺談我國電子垃圾的治理問題[J].科技信息,2007(33):307.

    [2] 朱經發,林輝東,王德漢,等.電子廢物現狀評述與資源化初探[J].土壤與環境,2002,11(3):307~310.

    [3] 任榮華,劉宇.電子垃圾資源化問題的分析與對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3):409~412.

    [4] 邱勝鵬.國內電子廢棄物的處理現狀[J].能源與環境,2006(1):61~63.

    第2篇:電子垃圾處理方法范文

    橙色垃圾箱

    德國的垃圾分類非常細,分為紙、玻璃(分為棕色、綠色、白色)、有機垃圾(殘余果蔬、花園垃圾等)、廢舊電池、廢舊油、塑料包裝材料、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大件家具等)、廢舊電器、危險廢物等。

    與此對應,你經常會在德國街頭看到各種顏色的巨大垃圾箱并排放在一起。對這些垃圾桶的使用都有明確規定:塑料包裝和復合材料必須投入黃色垃圾箱,藍箱專門收集紙張類垃圾,生物垃圾投入棕色的垃圾箱,其余難以分類的生活垃圾則放在灰色的垃圾箱內。此外還有專門收集玻璃制品、有毒有害垃圾的專門垃圾箱。

    柏林垃圾管理公司BSR(Berlin Waste Management company)一直致力于回收和再生廢品,還擁有一個跨度龐大的回收中心。最近,他們對灰色垃圾箱中的廢物進行評估,發現其中有很多東西可以回收再利用,比如玩具、諸如平底鍋之類的金屬物品、小型電器和電子產品、無包裝的塑料制品、舊衣服、木頭制品。因此,他們決定多加一種橙色垃圾箱,用來容納灰色垃圾箱中還可回收的部分。他們定下的目標是:每人每年多回收出17公斤的可再生利用垃圾。

    在橙色垃圾箱之外,BSR還配套了“橙色街角”,人們可以把較大型的物品(比如舊家具)丟棄到那里,有需要的人則可以在這兒找一些合他意的東西,所有的物品將會定期撤移。

    盡管前期收效不明顯,一些市民團體發現,灰色垃圾箱的容納物并沒有減少,而橙色垃圾箱則成了多余的擺設,并不能收集到足夠多的可回收物。但許多德國人也還是高度贊同這種為環境著想的點子。

    日常垃圾處理

    德國的垃圾收集體系分為收和送兩個體系。一般居民家中,都設有機垃圾收集桶和剩余垃圾收集桶,每桶剩余垃圾的收集價格要高于有機垃圾:各戶居民可根據自己產生的垃圾量,確定所需垃圾桶的大小,城市環衛局會定期上門收取和清空垃圾桶,桶的大小不同價錢也不同。居民小區內設有紙、玻璃(棕色、綠色、白色)和塑料等廢舊包裝材料(標有綠點標志)的收集桶,各住戶可把廢舊紙、玻璃瓶等送至小區的該類垃圾收集桶中。

    德國對垃圾實行封閉式循環,讓許多外來者不習慣,卻是成功之道。但每個社區都會給新人住的居民發放小冊子,詳細注明應該怎樣分揀生活垃圾,以及不同顏色的垃圾桶的不同功能。環保部門也會抽查居民是否把垃圾放到指定的桶里,如果分揀垃圾不當,他們甚至會開出罰單。

    對大件垃圾(大件家具等)、廢舊電器、危險廢物等則有專門的回收點。在漢堡市就設有此類回收點15個。但對一些特殊的物質,如廢舊輪胎,居民丟棄時需付費,價格為3歐元/個。所有的企業或公司也都要對自己產生的垃圾付費。分揀處理后的垃圾將分別送往不同的加工廠,如紙或紙板送到紙工廠,含鋁的材料送到鋁廠,鍍錫鐵皮或馬口鐵送到鐵廠等。無法再利用的垃圾,就要送到焚燒廠焚燒發電,一部分電力資源自用,多余的還可以出售給電網公司,而焚燒后的余灰則全部用于鋪路等工程。

    不同類型的垃圾還有不同的處理和利用途徑。比如,玻璃、塑料包裝等材料主要由DSD公司來完成,DSD公司從垃圾的分類、收集、運輸到最后的綜合利用、處置和處理,都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但這些也不是由DSD自己完成,而是和合作伙伴一起完成,合作伙伴可以是私人企業,也可以是公共處理企業。

    據統計,德國每年產生4400萬噸家庭生活垃圾,其中1900萬噸能夠得到循環利用,1000萬噸的垃圾被用于焚燒發電,還有約1500萬噸的垃圾被填埋。垃圾處理率達到70%,垃圾處理的封閉式生態系統已基本進入了良性循環。

    完備的法律政策

    實際上,德國也經歷過為垃圾所困的時候。二戰結束后不久,全德國的垃圾填埋在數以千計的填埋場地,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1960年代,主要在人口稠密區和大城市開始建造垃圾焚燒設備,使垃圾量降低到原來的20%-25%,但大氣污染問題大量增加,疾病也隨之增加。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德國才大力提高技術水平,先是在填埋過程中用礦物方法和人為方法實行與地下水隔絕,接著通過廢水處理采集滲漏水,在垃圾焚燒部門花費高昂的技術代價,采用煙氣凈化體系,對所有設備進行技術改造。

    1975年第一部“垃圾清除法(AbfG)”實施,在全德國開始了一種有序的垃圾經濟。現在,不論填埋還是焚燒,德國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當時的5萬多個低水平垃圾填埋場,現在還剩大約360個,且都是有序和集中堆放的。

    此后有更多的法規政策出臺。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德國廢物處理管理機構的管理理念為:“減低,循環與再利用”。所有的生產商和銷售商,都必須按這一原則進行產品設計,減低廢物的產生,并確保產生的殘余物質有可能循環再利用。1990年代中期,德國出臺《物資封閉循環與廢棄物管理法》,要求:除已經實現的金屬、紡織物以及紙制品的回收外,其他可循環使用的材料也必須在進行分類收集后重新進入經濟循環。

    這樣做效果明顯:截止到2005年,德國60%多的市政垃圾得到再循環處理,生產過程中的垃圾再循環使用率甚至達到了65%。在一些領域,例如包裝行業,原材料再循環的百分比高到80%,建筑業甚至達到87%。經過再利用的垃圾絕對數量也十分巨大:每年2900萬噸的地方廢物,3100萬噸的生產貿易廢物以及1.61億噸的建設和清拆廢物得到回收再利用。

    從2005年6月1日開始,德國規定,未處理垃圾不準堆放在垃圾場,因為未處理的垃圾會進行化學反應,影響到滲濾液和填埋場氣體。現在,德國的垃圾都會被焚燒,只有焚燒后的殘余物會堆放在垃圾場。德國還將為某些產品(比如廢舊汽車、廢舊電器、廢舊電池、廢油等)開辟專門的處理途徑,也將出臺更多法規。

    垃圾經濟學

    成功的市場化運作是另一法寶。在德國,每家每戶、每個機構都必須按季度繳納一筆垃圾處理費。政府則將垃圾處理的工作交由專業的公司,并付給他們費用。這樣,垃圾反成了搶手的資源,許多垃圾處理公司紛紛引進更先進的技術,提高工作效率,以期獲得更多的垃圾處理權。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和財政補貼,使垃圾處理成為一項有利可圖的生意,從而實現政府、居民和垃圾處理企業“三贏”的局面。

    顯而易見的是,德國擁有比其他國家更先進完備的環保政策和執行系統。德國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垃圾處理產業體系,從業人員超過25萬,涵蓋工程師、工人、公務員等不同職業。在教育領域,德國的一些大學相繼設立了垃圾處理方面的專業或課程,同時也提供針對垃圾處理專業人員的培訓項目。這些做法為德國垃圾處理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第3篇:電子垃圾處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 資源化 循環經濟 公眾參與

    目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快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由此帶來的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逐年增大,我國許多城市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已經超過了1kg/(人?d)這個標志性的水平線[1];而且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組成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然而,我國許多城市的生活垃圾管理還處于強調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以及提高清運率階段,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的迅猛增加以及為無害化處理需要付出的高額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處理處置費用,為城市環境管理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壓力。

    一、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現狀

    (一)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量及特點

    近10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大幅度增加。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人均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440kg,全國城市垃圾年產生量達1.5億t,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全國歷年垃圾存量已超過60億t,約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圍城的困境。

    城市生活垃圾來源主要是道路清掃、保潔的垃圾,單位、居民區的生活垃圾,商業垃圾,部分工業垃圾和建筑、裝修垃圾。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特點主要是有機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回收利用物增多,可利用價值增大。垃圾種類的多樣化,尤其是電子垃圾,如電視、電腦、手機、音響等產品日漸成為困擾我國環境的大問題。

    (二)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法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燒和堆肥等方法,其中,最主要方式是填埋,占全部處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溫堆肥,占20%以上,焚燒量甚微[2]。處理能力小,處理設施技術水平低,存在污染隱患多[3]。大多數城市還未將生活垃圾分類裝袋、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利用,依然以混合收集為主。部分中小城市垃圾仍然沿用直接傾倒和簡易填埋等原始方式處理,約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直接向外界排放。

    (三)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政策

    從2007年7月1日起,由建設部新制定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同時,作為“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的專題之一,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危險廢物、工業廢物在內的“固體廢物管理污染控制戰略研究”已經全面啟動。這些都為進一步規范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并提供了保障。

    2007年11月22日,國務院了由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該規劃中明確指出:將推進工業固體廢物、廢舊家電處置與綜合利用等固體廢物的治理。不少有識人士已經看到了其間蘊藏的巨大商機,垃圾產業的投資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投資模式[4]。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必將推進垃圾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

    二、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思考

    (一)通過立法強化垃圾管理

    20世紀90年代,我國出臺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等針對垃圾處理的法律法規,但是由于缺少相應的實施細則,可操作性差,導致實際中很多做法與這些法律法規相背離,執法力度也不強,給依法管理帶來很大困難。

    (二)完善垃圾處理費的征收和管理

    2002年6月,經國務院同意,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國家財政部、建設部、環保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實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促進垃圾產業化的通知》,之后2年內全國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了生活垃圾處理收費管理辦法或相關法規、政策;有118個城市實行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還有相當一部分城市將要開征垃圾處理費。

    (三)加強垃圾分類回收

    2004年4月,我國選定了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深圳、杭州、廈門、桂林8個城市進行垃圾分類回收的試點工作[5],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與國外一些國家相比差距很大。政府投入不足,宣傳力度不夠,人們對垃圾分類的好處認識不足,環保部門設備落后等綜合原因使得我國在垃圾分類回收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加強垃圾分類回收,首先應加強垃圾分類回收的宣傳教育。通過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倡導工作,宣傳垃圾分類回收的重要意義,呼吁每個公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其次,應該將垃圾分類產生的經濟效益用于垃圾分類。

    (四)加大垃圾處理技術研究的力度

    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與資源化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管理體制日益暴露出缺陷與不足,并且缺乏一支專業的垃圾管理隊伍;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與資源化領域的科研工作,加大垃圾處理技術研究的力度,完善管理體制,建立一支從事垃圾處理技術研究的專業隊伍,形成對垃圾處理行業發展的科研支撐,為垃圾分類綜合利用提供技術保障,從而實現垃圾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

    參考文獻:

    [1]方榮,姚玉萍,包國鋼. 固體廢棄物在生態建筑工程中的資源化利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1,(04): 107~108

    [2]徐志明,張紅,潘毅.浙江省燃煤電廠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現狀及對策[J].能源研究與利用,2010,(01) :146-147.

    [3]熊文強,楊光,李蜀慶,等.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的發展態勢[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8(3):110一116.

    第4篇:電子垃圾處理方法范文

    (①無錫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無錫 214153;②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無錫 214153;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 210044)

    (① Wuxi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uxi 214153,China;

    ②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xi 214153,China;

    ③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摘要: 本文介紹了垃圾管理過程中的溫室氣體產生機制和碳排放評價模型,總結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低碳管理策略,為優化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率、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依據。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evaluation models of carbon emission and low carbon management strategy of MSW, which proposes tools for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SW treatment industry.

    關鍵詞 : 城市生活垃圾;低碳;管理策略

    Key words: municipal solid waste;low carbon;management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34-0010-03

    基金項目:江蘇省博士后科研資助計劃項目(1301067C);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201313748007Y);無錫城市學院(無錫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重點課題(WXCY-2012-GZ-003)。

    作者簡介:華佳(1970-),男,江蘇徐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處置與資源化。

    0 引言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或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發達國家城市生活垃圾產量約為3噸/人·年,年增長率為3.2%~3.7%,據《2012年環境統計年報》,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量為1.97億噸[1],年增長率為7%~9%[2],估計2020年全國城市垃圾年產量將達到2.6-2.9億噸[3]。

    生活垃圾在儲存、運輸和處理過程中都會產生溫室氣體,主要包括CO2、CH4和N2O。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估算,來自垃圾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5%。全世界每年排放的CH4量大約為5億噸,其中來自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就有2200~6000萬噸,CH4對溫室氣體總量的貢獻率已由2000年的3.75%增加到2010年的4.83%[4]。在江浙滬地區,生活垃圾填埋產生的CH4量占到該區域CH4排放量的19%,僅次于農業活動產生的CH4排放量[5]。鑒于此,IPCC的《氣候變化2007綜合報告》指出,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CO2、CH4等已成為人為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并明確將它作為一個獨立對象來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我國政府對源自生活垃圾處理的溫室氣體排放高度重視,并在2007年編制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將加強城市垃圾管理作為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之一。

    1 城市生活垃圾碳排放機制

    生活垃圾(如廚余垃圾等)含有很多有機物,它們在堆放過程中會因發酵腐敗產生溫室氣體。其中,CO2主要來自有機物的轉化,CH4主要來自厭氧發酵過程,N2O來自脫氮的硝化反硝化過程。因此,垃圾在未進入收集系統之前就已經開始碳排放。另外,在垃圾的運輸過程中,除了垃圾本身產生溫室氣體外,車輛也會因為消耗化石燃料而排放溫室氣體。在垃圾的處理方法中,衛生填埋應用較廣,但如上所述,該法的碳排放量非常大,并且填埋場還會產生垃圾滲瀝液,其處理過程會繼續產生溫室氣體;此外,填埋場滲濾液處理過程中還會由于電力、燃料的消耗而間接產生溫室氣體。堆肥處理生活垃圾的碳排放主要包括堆肥前的好氧發酵產生的溫室氣體以及堆肥過程中垃圾有機物降解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焚燒處理生活垃圾的碳排放主要體現在垃圾燃燒時自身產生的溫室氣體、用于助燃的化石燃料燃燒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以及焚燒廠滲濾液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

    2 城市生活垃圾碳排放評價方法

    國內外學者對垃圾碳排放評價方法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由于處理工藝、管理模式和核算模型不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碳排放量差別較大。目前,研究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主要有:IPCC的國家溫室氣體清單[6]、溫室氣體排放企業核算與報告準則[7]、全生命周期評價(LCA)方法[8,9]、CDM法和上游-操作-下游(UOD)表格法等[10,11]。其中,在核算垃圾處理的碳排放時以LCA模型的應用居多。LCA模型能夠全面考慮垃圾處理全過程中的碳排放,可用于計算一個項目、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尺度的碳排放,機制更為合理。但由于諸多清單數據難以獲得,目前還不能將LCA確定為權威的核算方法。IPCC指南(2006)總結了各地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算方法,在第五卷中提供了廢棄物處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計算方法。該法主要針對國家碳排放進行核算,提供了大量缺省值,可供世界各國用來估算碳排放清單,但目前該方法還很少用于不同垃圾處理方式碳排放的比較研究,且對新技術還缺乏相應的缺省值。Gentil等針對現有核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UOD表格法,用于比較不同數據來源的結構性差異[10];Boldrin等應用UOD方法研究了發達國家焚燒、填埋、堆肥及厭氧消化等固體廢棄物處理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規律[12],但目前相關案例研究的報道較少,且核算過程較為復雜。相對而言,在具有基本技術數據的前提下,不同的核算方法能夠互相印證,因此,用更為科學的算法改進目前較為權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更有實際意義。2009年,歐洲研究人員提出一種適用于城市尺度的、實現固體廢棄物減量和循環再利用的“零固廢”管理系統,它以CO2ZW為評價工具,來監測固廢處理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并編制清單。CO2ZW工具可用于評價固廢相關的管理計劃、項目實施和政策決策,監測固廢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并幫助管理部門提高管理能力[13,14],盡管它比較適合城市尺度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但如果提供足夠的數據,CO2ZW同樣可以用于省區和國家尺度的碳排放評價。

    3 城市生活垃圾低碳管理策略

    3.1 促進垃圾的源頭減量 源頭減量是垃圾管理首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措施。雖然我國已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法規,但由于缺少配套政策和措施,減量化效果并不顯著。根據國外經驗,生產者責任延伸(EPR)制度能夠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量,并建立有效的回收體系[15]。該制度要求垃圾產生者不僅要對垃圾的產生負責,還有對垃圾的回收、循環利用和最終處置承擔一定的責任。日本的《容器和包裝回收法令》,歐盟的《禁止在電子電氣產品中使用有害物質的規定》、《廢棄的電子電氣產品管理指令》等法令,都是這一制度的產物。我國同樣存在產品過度包裝、增加垃圾產生量的現象,因此應在產品包裝領域率先實行EPR制度。此外,還要嚴格控制煤制品的產量,提高城市燃氣化水平,以有效減少垃圾中碳含量;提倡綠色生活服務方式,鼓勵凈菜上市銷售;條件許可時,應在家庭廚房下水處安置粉碎機,將餐廚垃圾粉碎后再排放入污水管道。積極學習國外成熟的經驗,做好源頭減量試點工作,為以后的大面積推廣積累經驗。

    3.2 推行垃圾分類收集工作 垃圾分類收集是指據垃圾的特點將其分成不同類別分別收集,這是提高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是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垃圾低碳化管理的首要步驟。目前,垃圾分類已在歐美、韓國、日本、巴西等國家和地區普遍實施,由居民負責進行,而在我國尚處于試點階段,主要由政府負責。因此,垃圾分類收集要從個人和家庭抓起,并且建立健全配套規章制度。對自覺進行垃圾分類的市民應給予獎勵或補貼,或以高于市場價進行差價收購,或從稅收上進行激勵;建議將收集、轉運工作發包給特許經營商,以民營資本為主要經營方式,政府部門主要進行考核監督、發放補貼,以此來提高垃圾分類的收集率和工作效率。

    3.3 采用低碳處理處置技術 生活垃圾處置方式主要有堆肥、填埋、焚燒三種方式。生活垃圾的低碳處理處置需遵循“減量-減排-再利用-再循環”的路徑。有效的做法有:推行環保處理技術,鼓勵清潔生產、發展生態農業,倡導廢品的回收和循環利用,采用垃圾處理新技術。餐余、園林及糞便等生物垃圾適合于堆肥,厭氧堆肥是最低碳的生物垃圾處理技術[16]。垃圾填埋會產生滲濾液和甲烷,2008年中國垃圾填埋場排放的甲烷體積占了垃圾處理部門排放的溫室氣體總和的95.5%[17],此項技術應限制應用。熱值高、含水率低的垃圾適合于焚燒,垃圾焚燒可使體積減容可達90%,焚燒產生的蒸汽可用于發電或供熱。近年來,垃圾焚燒技術在中國獲得快速發展,為提高垃圾焚燒的效率和積極性,政府對焚燒項目給予了經濟補貼或稅收優惠。在焚燒過程中可以采用先進的干餾技術,該法處理后的殘留物主要是炭、渣土,是生活垃圾低碳處理的優選方案。

    3.4 積極參與全球碳交易 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的減排,聯合國于1992年和1997年先后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用市場機制解決CO2減排問題,即把CO2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進行交易,簡稱碳交易。碳交易是通過經濟杠桿實現碳減排的一種有效方式,國家應加大推廣力度。2009全球碳交易達82億噸CO2,比2008年上升68%[18],是2005年的7倍[19]。我國雖然不是《京都議定書》規定的強制減排對象,但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增長迅速,2008年的排放量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22.2%,比1992年增長了166.5%,而同期世界平均增長僅為41.7%。面對嚴峻的減排形勢,我國積極參與減排行動,據2014年1月資料,我國碳減排量約為5.9億噸CO2當量/年,占全球年總減排量的61.3%[20]。

    3.5 培養居民低碳生活意識 從垃圾的最初產生到最后處置都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因此,加強對低碳生活方式的宣傳,培養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識,對建立垃圾低碳管理體系至關重要。可以通過各種媒體進行低碳宣傳,包括報紙、電視、廣播、廣告、網絡、短信等多種平臺;還可以在社區、醫院、學校、政府機關、公共場所進行宣講或講座,倡導大家理性消費,放棄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提高全民的生態環境意識和垃圾低碳管理意識。

    3.6 完善法律法規建設 雖然我國也制定了一些有關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規,但還不完善。為此,我國要從生活垃圾的產生、處理、處置等環節進行綜合考慮,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細節性法規,例如強制回收包裝品制度、商品限量包裝規定、垃圾強制分類規定等。引導垃圾處理行業進行市場化競爭,強化對垃圾處理運行的監管。另外,垃圾處理費征收制度很不健全,2009年全國只有57.2%的城市出臺并實施了生活垃圾收費政策[21],多數地區垃圾處理費收繳率不足50%。要建立生態稅觀念和相應制度,改革收費方式,由上門征收轉變為由公共部門代為征收,提高征繳率;按照垃圾重量繳費,嘗試從量收費制度,強化居民對垃圾處理費繳納的認同。

    3.7 加強管理體制改革 垃圾低碳管理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倡導政府、企業、物業、居民共同進行垃圾低碳化管理,多方參與、相互監督,以實現垃圾管理的多層次、全方位、社會化。管理中要堅持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的原則,主管部門應引入市場機制,鼓勵民企、私企參與到垃圾管理中來,并給予適當獎勵、補貼和政策扶持,提高參與者的積極性,實現低碳生活人人有責。政府部門要通過財政稅收、國家補貼以及企業融資等方式加大資金投入,來完善包括用于垃圾分類收集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垃圾的低碳管理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

    4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產量逐年遞增,垃圾在儲存、運輸和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其碳排放評價方法主要有IPCC清單法、企業核算與報告準則、LCA法、CDM法、UOD表格法以及CO2ZW模型等。在生活垃圾的低碳管理策略上,要做好源頭控制、強化分類、培養低碳意識、完善法律法規、改革管理體制、吸引各方參與等幾方面的工作,為優化管理、提高效率、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保部.2012年環境統計年報[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3.

    [2]杜吳鵬,高慶先,張恩琛.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現狀及成分分析[J].環境科學研究,2006,19(5):85-90.

    [3]張濤,樂云,黃有亮,等.城市垃圾處理的碳排放核算與分析——以蘇州市為例[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2,34(9):102-105,110.

    [4]韓樹麗.沈陽市垃圾處理方式對溫室氣體減排影響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沈陽: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1.

    [5]于洋,崔勝輝,林劍藝,等.城市廢棄物處理溫室氣體排放研究:以廈門市為例[J].環境科學,2012,33(9):3288-3294.

    [6]Eggleston H S, Buendia L, Miwa K.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Vol. 5, waste [R]. Japan,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IGES):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Programme, 2006.

    [7]Ranganathan J, Corbier L, Bhatia P, et al. The greenhouse gas protocol: A 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revised edition) [R].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04.

    [8]Zhao W, Der Voet E V, Zhang Y F, 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with regard t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ase study of Tianjin, China[J]. 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 2009, 407(5): 1517-1526.

    [9]趙磊,陳德珍,劉光宇,等.垃圾熱化學轉化利用過程中碳排放的兩種計算方法[J].環境科學學報,2010,30(8):1634-1641.

    [10]Gentil E, Christensen T H, Aoustin E. Greenhouse gas accounting and waste management[J]. Waste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2009, 27(8): 696-706.

    [11]何品晶,陳淼,楊娜,等.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及影響因素[J].中國環境科學,2011,31(3):402-407.

    [12]Boldrin A, Andersen J K, Moller J, et al. Composting and compost utilization: accounting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global warming contributions[J]. Waste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2009, 27(8): 800-812.

    [13]Fragkou M C, Vicent T, Gabarrel X. A general methodology for calculating the MSW management self-sufficiency indicator: application to the wider Barcelona[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0, 54 (6): 390-399.

    [14]Rives J, Rieradevall J, Gabarrell XL CA, Comparison of container system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J]. Waste Management, 2010, 30 (6): 949-957.

    [15]徐金龍,朱躍釗,陳紅喜,等.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國際經驗、中國問題及優化策略[J].生態環境,2012(5):161-164.

    [16]Asian Development Bank. Towards Sustainable Municipal Organic Waste Management in South Asia [M]. Mandaluyong City: Philippines, 2011: 24-26.

    [17]UK Foreign Commonwealth Offi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ow Carbon Waste Management Practices [R]. 2011.

    [18]Sweet C. UPDATE: Global Carbon Trading Up In 2009, Though Prices Lower [EB/O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nline.wsj.com/article/BT-CO-20100106-712782.html.

    [19]Fan J H, Akimov A, Roca E. Dynamic hedge ratio estimations in the 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offset credit market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 42: 254-262.

    第5篇:電子垃圾處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立法;執法

    中圖分類號:D922.6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8-0085-02

    隨著城市規模、人口的迅速擴張,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穗港都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生活垃圾處理難題。在生活垃圾處理上有許多需要相互借鑒的地方,也有許多需要通過合作解決的問題,對兩地的生活垃圾處理法進行比較,可為解決諸如此類問題奠定基礎。

    一、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法治概況

    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主要法律依據有:一是《廣東省城市垃圾管理條例》。該條例規定了廣東省行政區域內城市垃圾的清掃、收集、貯存、運輸、處理及其設施的規劃、建設、管理。二是《廣卅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規劃》。該規劃全面制訂了廣州市城市固體廢物處理的計劃、方針,提出了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分類收集的理念和目標。三是《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該規定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的組成、利用價值以及環境影響等,根據不同處理方式的要求,規定了對它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置。雖然廣州市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法律依據比較多,但這些規定比較原則和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的實施規范。

    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負責對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實施監督管理;負責從事生活垃圾清掃、收集、運輸、處置和建筑垃圾清運、處置企業的資質審批;負責對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糞便、死禽畜、變質肉類等無害化處理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負責市區水域市容環境衛生執法管理等。

    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近年來廣州市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前提下,勇于開拓進取,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顯然跟不上城市垃圾增長的速度,造成目前垃圾圍城的嚴峻局面。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缺位,比如,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押金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等。

    二、香港的城市垃圾處理法治概況

    香港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法律依據主要有《廢物處置條例》、《產品環保責任條例》,其他相關法例還有,《簡易程序治罪條例》管制亂拋垃圾,《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防止及管制亂拋廢物,并可于任何地方移去垃圾及廢物。《郊野公園條例》禁止任何人士在郊野公園亂拋垃圾,《海岸公園條例》禁止任何人士在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亂拋垃圾。

    《廢物處置條例》是管制廢物處置的基本法例,監管范圍包括廢物的收集、處置及廢物進出口,加上其他相關的環保法例,提供了一套完備的架構,從廢物產生直至最終棄置的階段,全面地管理香港廢物。《產品環保責任條例》為實施生產者責任計劃提供法律基礎,并以塑膠購物袋環保征費作為條例內首個生產者責任計劃。

    特區政府主要通過執行性立法管制廢物。政府制訂了許多計劃來貫徹執行立法,如廢物處理計劃、塑料購物袋環保征費計劃、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自愿性生產者責任計劃(包括電腦回收計劃、充電池回收計劃、舊電器回收計劃、玻璃樽回收計劃等)、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工商業廢物源頭分類計劃等。

    香港政府對廢物的處理采取減量化、資源化和循環利用的措施。《廢物處理計劃》是香港都市固體廢物處理策略的綱領。按照這項計劃,廢物處理設施全部南環保署負責管理,包括3個策略性堆填區和廢物轉運站網絡。都市固體廢物的管理策略是以各個策略性堆填區以及鄰近市區的廢物轉運站網絡為基礎的。策略性堆填區是處置廢物的主要場所,廢物轉運站,是從人口聚居的主要市中心所收集的廢物會運往廢物轉運站壓縮,然后裝入特制的貨柜內,再運往策略性堆填區處置。用這種方法運送大量廢物既可降低整體運費,又町大大減少大量小型廢物收集車在道路上行走對交通及環境造成的滋擾。已關閉的堆填區需至少30年才可全面修復,在此期間堆填區的土地將持續沉降,不適宜發展建筑物。修復承辦商必須確保堆填區在期內狀況安全,并符合環保標準及作合適的土地使用。已修復的堆填區將陸續發展成康樂設施,例如游樂場、運動設施、休憩公園等。把堆填氣體用作非礦物燃料的做法,既環保,又有助減少本地的能源需求。把抽取出來的堆填氣體燃燒或加以利用,能大幅減少已關閉堆填區所釋出的溫室氣體。《減少廢物綱要計劃》制訂多種減少廢物的方法,提升都市固體廢物(特別是家居廢物)的回收率。

    香港政府重視公眾參與廢物處理,在都市固體廢物處理的信息公開方面非常完善。比如,就廢物的收集,公眾可通過環保署的網站,查詢到每一個廢物收集點的具置,甚至連廢物分類回收桶/三色桶位置都可以查詢到。全香港設立5個環境資源中心和一個流動環境資源中心,負責對公眾進行環境健康教育,宣傳環保理念。除此之外,香港政府通過舉辦各種公眾咨詢會,邀請公眾參與,比如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公眾咨詢、關于擴大塑膠購物袋環保征費計劃公眾咨詢、建議醫療廢物管制計劃公眾咨詢、檢討化學廢物處理中心提供收集及處置化學廢物服務的收費公眾咨詢。環保署還籌辦工作坊,邀請公眾參與討論香港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的發展;在環保署網站建立重要的二手物品交易平臺,促進舊物免費轉贈或象征性收取費用。

    三、比較和借鑒

    穗港兩地都高度重視對現有城市垃圾采取分類處理,主要以填埋方式或焚燒方式,實行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盡量減少現有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量。然而,穗港受不同的文化背景、法律傳統、現實立法、執法體制不同之影響,針對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也不相同。

    (一)主管機構、分類和處理方式不同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廣州市的主管機構是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而香港歸屬于環保局。廣州市把城市生活垃圾作為單獨一個類別,又可分為4個小類別: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對上述4小類垃圾分類后再行處理,目前主要采用填埋處理。而香港把城市生活垃圾稱為家居廢物,主要采用堆填處理。

    (二)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運送方式不同

    廣州市采取分類收集容器,實行責任人制度。在從收集容器運往垃圾處理廠的過程中,并沒有具體規定如何避免二次污染,只是籠統的規定。香港是采取從人口聚居的主要市中心所收集的廢物先運往廢物轉運站壓縮,然后裝入特制的貨柜內,再運往策略性堆填區處置。以這個方法運送大量廢物既可降低整體運費,又可大大減少大量小型廢物收集車在道路上行走對交通及環境造成的滋擾。

    (三)管理方式方法不同

    廣州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主要根據《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和其他相關法規,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會同發展改革、經貿、國土房管、環保、城鄉建設、規劃等有關部門,依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安排,制定城市環境衛生專業規劃。香港環境保護署則是通過嚴格立法,如《產品環保責任條例》為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提供法律基礎。《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2005-2014)》提出一套策略解決嚴峻的廢物問題。生產者責任計劃是《政策大綱》內一項主要政策工具,透過落實“污染者自付”的原則和“環保責任”的理念減少廢物,并把有用的物料回收和循環再造。在生產者責任計劃下,制造商、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須分擔回收、循環再造、處理和棄置廢棄產品的責任,以期避免和減少有關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四)公眾參與程度不同

    香港環保署通過多個不同的伙伴計劃,鼓勵和引誘公眾參與,實施廢物立法。如充電池回收計劃、電腦回收計劃、玻璃樽回收計劃、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舊電器回收計劃、綠色鄉郊減廢計劃等;另有引誘企業參與訂立自愿性的協議,如自愿性月餅包裝管理協議等。環保署在作出決策前廣泛舉行公眾咨詢活動,開展公眾咨詢事項。如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公眾咨詢、堆填區擴建計劃可行性研究、擴大塑膠購物袋環保征費計劃公眾咨詢等。

    (五)分析和借鑒

    嚴格、全面、細致的立法是城市垃圾處理法治的基礎。香港為處理都市固體廢物,制定并頒布了《廢物條例》、《產品環保責任條例》、《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等。在健全立法基礎上的依法治理是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關鍵。香港為嚴格執行都市固體廢物處理立法,港府環保局制定和執行了豐富多樣的執行計劃,如廢物處理計劃、減少廢物處理計劃等。

    廣州市由城市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權力比較集中,責權分明。但不利之處在于城市生活垃圾中包含很多有害廢物、可回收物,而這些需要環保部門專門處理,因此就存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后在部門之間的移交問題。同時,由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有很強的環境專業技術性的要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需要嚴格的環境監測和監管,如對垃圾填埋場沼氣危險的評估和預處置,國外的經驗一般是由環保部門統一處理,這樣可以降低管制成本、集約資源、提高處理效率,香港即由環保局具體負責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并對填埋場沼氣危險進行評估和回收處理。

    第6篇:電子垃圾處理方法范文

    一、歐盟委員會垃圾管理政策

    歐盟垃圾處理政策已發展近三十年,并通過一系列的環保行動規劃出立法框架,旨在減少垃圾對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并創建一個節能減排的經濟體系。歐盟環保行動方案明確了垃圾的預防和管理,其首要目標是確保垃圾不會隨經濟增長而增多。這些措施已取得成效,在上世紀90年代,德國與荷蘭的垃圾產生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歐盟的目標是通過新的垃圾預防措施大量減少垃圾的產生,從而更好地使用資源,鼓勵向可持續性消耗的模式轉變。垃圾管理方法基于以下三個原則:

    (一)垃圾預防

    在任何垃圾管理戰略中,這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把減少垃圾產生量放在首要位置,并通過減少產品中的危險物質來減少垃圾的危害性,這樣垃圾的處理將會變得更簡單。垃圾預防與改善產品的生產方式和影響消費者購買需求(如簡易包裝或無包裝的綠色產品)緊密相連。

    (二)循環和再利用

    如果垃圾的產生不可避免,那么應該盡可能地回收大量的材料,這樣既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循環再利用。歐盟已經明確重點關注幾種具體的“垃圾物”,包括包裝廢棄物、報廢的車輛、電池、電器和電子垃圾,目的是降低其對整體環境的影響。歐盟要求各成員國制定關于這些垃圾回收、再利用和處置的法律。一些歐盟國家已經制定了相關措施,使回收的包裝垃圾量達到包裝垃圾總量的50%以上。

    (三)改善最終處理方法和監控措施

    如果有不能被回收或再利用的垃圾,應該將其安全地焚燒,垃圾填埋只作為最后的處理方法。這兩種方法都需要密切監控,因為兩者都具有造成嚴重環境破壞的潛在危險。歐盟近期批準了一項指令,規定了嚴格的垃圾填埋場管理指導方針。它禁止某些類型的垃圾如廢舊輪胎進入填埋場,并設定目標,減少可生物降解垃圾的數量。而另一項指令規定了強制性限制焚化爐的排放級別。歐盟還希望減少二f英和酸性氣體的排放,如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和氫氯化物(HCL),它們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

    由此可見,歐盟首先通過對垃圾產生量的控制和循環利用來減少最終必須要處理的垃圾量,因為減量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根本方法。

    二、歐美垃圾分類收集方法實例參考

    垃圾分類是垃圾收集和再利用中最重要的環節。世界各發達國家都為垃圾分類提供了各種便利的條件及大量垃圾分類的基礎設施,并通過各種規定和措施來促進垃圾分類回收工作的展開。

    (一)美國的包裝處理

    美國在垃圾收集過程中對包裝容器的處置有嚴格的界定及處罰制度。政府規定,當地居民有義務參加垃圾分類和循環再造。在企業延伸責任制下,生產商支付產品包裝的處理費用。

    近幾十年來,美國垃圾減量方法之一就是最小化包裝:企業生產更環保、更節儉的包裝,消費者協助政府回收廢棄的包裝。目前,美國有幾個州在試運行包裝垃圾抵押金制度,居民交付廢棄包裝時再返還抵押金。

    (二)德國的精細分類

    德國設有獨立的垃圾收集系統。在每個住宅附近都設多個專用垃圾桶(按顏色分類),而且為方便工作人員收集,垃圾桶距行車道不能超過15米。不同顏色垃圾桶收集不同種類垃圾。在德國每個超市都可以回收舊電池,大型家電則需要與專門機構預約處理。

    (三)瑞典對化學品的收集

    在瑞典,有特殊規定的危險廢棄物應丟棄在指定地點的特殊生態站中。生態站是為收集電池、化學品、油漆殘余、氣霧罐、舊機油、溶劑和熒光燈等有害化學品而專門設置的。

    從歐美國家對垃圾收集處理的相關規定中可以看出,各國對可回收廢棄物和特殊廢棄物的收集處理相對比較細致,體系也比較完善,且都在垃圾源頭進行分類和預處理,以大大提高垃圾的再利用效率,把對環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三、歐美城市主要的垃圾處理方法

    (一)垃圾填埋和焚燒簡述

    除了3R原則(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目前城市垃圾的主要處理方式是填埋和焚燒。

    填埋:垃圾填埋后,有機垃圾在自然分解過程中產生氣體,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這兩種氣體是引起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

    焚燒:有機垃圾和其他物質焚燒后,轉化為底灰、煙氣、粉塵微粒及用于產生電力和熱能的蒸汽,可以有效減少垃圾量。

    在北美,填埋和焚燒基本持平,而歐洲以焚燒為主,其中丹麥和瑞典在利用焚燒能源方面走在世界前沿。2005年,丹麥4.8%的電力和13.5%的熱能都來自焚燒。總體而言,歐洲國家在城市垃圾處理中對焚燒的依賴較強。

    (二)北美、歐洲垃圾填埋和焚燒現狀

    1.美國的垃圾焚燒

    1975年10月,美國第一家商業化垃圾焚燒廠建成于馬薩諸塞州,并成功運營至今。1990年,美國有186個垃圾焚燒設施,后來慢慢減少至不到90個在運行,主要原因是由于焚燒技術無法滿足對環境保護的要求,同時填埋的方式成本更低。但是現在,處理技術的進步使得焚燒這種方式的優勢逐漸顯現,政府也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來鼓勵這種處理方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焚燒會逐漸代替填埋成為美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式。

    2.歐洲的垃圾焚燒

    2001年之前,垃圾管理未引起各國政府重視。隨著垃圾量不斷增加,許多國家逐漸意識到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解決垃圾問題,從而促進了歐洲垃圾管理法規取得新的進展,垃圾開始被看作是一種資源而逐漸得到利用。由于歐洲許多國家禁止危險垃圾填埋處理,加上私人經營的垃圾焚燒爐可以享受稅收抵免,過去十年間,歐洲有很多垃圾焚燒設施建成并運營。

    較一般意義的焚燒和填埋而言,焚燒發電顯示出獨特優勢,受到了北歐許多國家的青睞,他們通常將垃圾處理與廢熱發電結合起來。此外,由于沒有足夠的場地用于填埋垃圾,一些國家也傾向于焚燒處理。

    3.加拿大的垃圾填埋與焚燒

    為減少對環境的損害,加拿大安大略省2008年針對垃圾填埋制定并頒布了一系列新標準,涉及內容包括水文地質和地表水、設計報告、保護地下水的選址設計、現場管理與監督、填埋場關閉及關閉后的管理,以及填埋場管理人員對應事故和其他問題的財政保障等。

    加拿大政府沒有強制執行焚燒排放規定,而是制定了指導方針。這些方針由加拿大環境部根據2006年《加拿大清潔空氣法案》制定,涉及內容包括焚燒產生的二f英、呋喃和其他有害物質。但議會沒有強制各省執行,各省政府可自行決定如何將政府的指導方針融入地方法規中以進一步實施。

    (三)垃圾焚燒的事實

    許多環境學家認為垃圾焚燒會產生大量的二f英類物質,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威脅,而如今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早期的垃圾焚燒設施氣體清潔技術不達標,排放了大量的二f英,而目前新的焚燒技術產生的二f英氣體很少,其排放物主要是二氧化碳。

    所以反對焚燒處理的人在沒有充分了解當前清潔排放技術的情況下所做的定性言論未免有些偏頗。一些環保組織認為焚燒是產生二f英和呋喃的罪魁禍首,即便是最新的焚燒設施也會產生污染,這些說法都沒有量化根據。

    在北美,填埋方式因由來已久而普遍采用,焚燒方式雖然廣受爭議,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具有廢轉能的優點,現在也逐漸成為主流的垃圾處理方式。其實兩種方法都會對環境產生危害,只是哪種危害小的問題。

    四、北京城市垃圾處理現狀

    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北京市的垃圾基本是采用簡易堆放的方式進行處理。從1991年開始建成大屯轉運站和阿蘇衛填埋場,北京市的垃圾處理才進入無害化階段。

    在此后的十幾年時間里,大批的垃圾填埋場陸續建成,填埋也成了北京處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式,填埋量占垃圾總量的90%以上。但是,在這些填埋場之中大部分都是非正規的,截止到2006年,北京市共有非正規垃圾填埋場1011處,垃圾囤積量達8000萬噸以上,不僅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污染了地下水及周邊環境,還嚴重影響空氣質量和人體健康,已經成為政府和市民共同關注的問題。

    垃圾填埋處理已經漸漸不能適應北京這種飛速發展的特大城市的要求。2009年,北京每天產生生活垃圾已經達到1.84萬噸。令人擔憂的是,生活垃圾的數量仍在不斷增長。為了填埋這些垃圾,每年要消耗掉約500畝土地。不僅如此,就垃圾處理能力而言,北京的垃圾填埋場也在超負荷運轉,這會加大填埋場污染控制的難度。如果不采用其他更加高效的垃圾處理方式,按照每年8%的生活垃圾產量增長速度,幾年之后全市現有垃圾填埋場將全部填滿。

    2009年,北京市市人大代表在十三屆二次會議和市政協委員在政協十一屆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提出要加快垃圾焚燒廠的建設,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建設宜居城市,學習借鑒國內外經驗,制定垃圾處理工作方案。從2013年開始,北京市計劃三年內建成各類垃圾處理廠37座,其中大部分為垃圾焚燒廠。

    但是,建造垃圾焚燒廠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還不被廣大市民所接受。他們認為焚燒所產生的有害氣體會嚴重影響環境和身體健康。杭州市余杭區就曾因垃圾焚燒廠選址問題發生過居民抗議事件。所以,政府相關部門應大力宣傳和普及相關知識,使大家從了解到認可,再到支持。

    實際上近年來,隨著焚燒處理技術的進步,國外對生活垃圾焚燒廠實施了大規模的結構調整,通過更高的環保標準來改造舊的焚燒廠,關小廠、建大廠,向規模化、大型化發展。在技術的改進和知識不斷的更新過程中,一些發達國家對二f英產生來源有了科學認識;并且隨著垃圾焚燒技術的進步,尤其是高溫焚燒技術和更先進的煙氣凈化技術,在垃圾焚燒過程中已能充分控制二f英等有害物質的產生。

    科學專家經過檢測發現,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燒并非是產生二f英的主要原因。有數據顯示,大氣環境中的二f英90%來源于一些污染較重的工業,如煉鋼、火力發電等工業鍋爐燃燒、紙漿漂白過程以及醫療垃圾的低溫焚燒等。垃圾焚燒還有利于減少碳排放,斯德哥爾摩耶夫勒大學和皇家理工學院的專家研究發現,垃圾焚燒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和有害氣體比堆砌和填埋同樣數量垃圾的產生量要少,因此垃圾焚燒對環境更加有利。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焚燒垃圾,不但可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還可以產生熱能和電力。

    針對北京的情況,垃圾焚燒逐漸取代填埋成為北京市處理垃圾的主要方式,這樣不但節省了寶貴的土地資源,還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來減少環境污染,也能實現垃圾二次利用和轉化成能源,可謂一舉多得。

    五、對北京的啟示

    通過對國外垃圾處理政策與經驗的分析發現:城市垃圾處理是一套體系,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首先要從源頭控制垃圾產生量。目前,我們的關注點基本集中在垃圾產生后所導致的各種問題上,而忽略了怎樣減少垃圾產生這一源頭問題,導致在垃圾產生預防上還有許多空白,例如規范生產型企業的正規化,合并同類型企業,鼓勵企業使用更簡易的包裝等。

    其次再通過回收和再利用進一步減少垃圾量。例如杭州目前正在試點垃圾分類回收兌換機,居民把諸如塑料瓶、舊電池和玻璃等廢棄物投放到機器的指定投放口,到達一定數量后機器會反饋給居民電影票。這樣可以通過經濟手段來讓大家體會到自覺分類帶來的好處。

    最后結合北京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垃圾處理方法。政府相關部門要注重法律法規的制定工作,完善這一領域的管理組織體系,避免諸如垃圾分類出現先分后混的亂象。加強相關設施的建設,學習先進的經驗和技術。加大相關的知識文化宣傳,使大眾正確認識這一領域問題的重要性,把垃圾分類回收納入到基礎素質教育,讓垃圾處理這個問題可持續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張紅,李純.國際科技動態跟蹤――城市垃圾處理[R].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2]楊艷梅.國外城市垃圾處理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4(04).

    [3]向亨裕.瑞典生活垃圾的回收與處理及啟示[J].節能與環保,2012(09).

    第7篇:電子垃圾處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深圳市 生活垃圾 垃圾分類收集

    中圖分類號:TF0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5-0142-01

    生活垃圾按來源可分為居民垃圾、機團垃圾、街道垃圾、綠化垃圾、果蔬垃圾、飲食服務業垃圾,按其性質又可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分類包括分類收集、垃圾分揀、分類利用和分類處置等多方面,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失敗,而多部門對垃圾分類環節的多頭管理極難形成合力,在實際的操作中也易互相掣肘。

    一、深圳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現狀

    深圳市公共道路上的垃圾桶一種是標識著“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另一種沒有任何的分類標志。七成市民在公共場所會有意識地將垃圾分類投放,但因為不知道如何分類或者多數垃圾桶本身沒有區別等原因而沒有進行分類。對居民垃圾分類的問卷調查顯示,深圳市近八成市民對家庭垃圾沒有進行分類,多把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裝在一起投放在小區垃圾桶(池)里,僅有的分類是將能賣錢的可回收垃圾揀出;此外,深圳市小區中大多數垃圾桶沒有分類標志,即使是分類垃圾桶,垃圾也沒有分類投放。

    可回收垃圾經過“居民、拾荒者、環衛工人”3個環節的篩選得到回收利用。然而對于餐廚垃圾、生活干垃圾(如廢紙、金屬、塑料、玻璃、紡織物、橡膠制品、陶瓷、渣土、嬰幼兒婦女及病人的衛生用品),以及廢舊電池、燈管、油漆桶、過期藥品等有毒有害垃圾并沒有分類,垃圾混合收集后首先運至垃圾中轉站,然后運到垃圾處理中心,最終被填埋或焚燒。在一些機團單位和街道,垃圾桶雖然具有分類標識,但多數沒有發揮作用。一方面,垃圾箱里的垃圾沒有嚴格分類;另一方面,深圳市目前環衛部門和環保公司并沒有垃圾分類運輸車,可回收垃圾裝置和不可回收垃圾裝置最終用途都一樣,并沒有起到應有的垃圾分類作用。

    果蔬垃圾、綠化垃圾和餐飲垃圾均為有機垃圾,其來源和成分相對簡單。目前深圳市果蔬垃圾以衛生填埋及簡易堆填為主要處理方式,餐飲垃圾基本是私人回收為主或賣給養豬場等進行廢物利用。對于綠化垃圾,福田和羅湖區的做法是直接運往下坪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較大的枝條則送往枝椏粉碎廠粉碎,進行簡易堆肥;南山區收運后的綠化垃圾大部分與生活垃圾混合收集,送往垃圾焚燒廠或填埋場進行處置;鹽田區和原特區外則主要采用簡易堆填或直接回歸綠地方式處理。

    二、深圳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中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配套政策和執行措施乏力。

    深圳市政府于2002年頒布了《深圳市城市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實施方案》,細化了垃圾分類的具體規定,對制定垃圾分類的詳細標準,明確相關管理責任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相應的法律體系和規定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一是立法過于原則性、缺乏可操作性。如對垃圾如何分類、分幾類的沒有明確規定,這給管理部門的具體實施帶來了難度,使執行力大為降低。二是法律責任不夠明確。現行立法缺乏地違反城市垃圾分類法律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流失的相關法律責任規定。這樣既不利于垃圾分類義務人履行分類的義務,也無法對垃圾分類的違法行為有效制裁。

    (二)統一收費,缺乏鼓勵因素。

    根據2007年施行的《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和使用管理辦法》,深圳采取生活垃圾處理費和水費綁定收取的方式,特區內居民用戶按13.5元/戶?月定額收取;其他用戶按排污水量計收,每立方米排污水量繳納垃圾處理費0.27元(相當于按垃圾產生量125元/噸),而排污水量一般按用水量90%計算。每年征收的垃圾費達5億元左右。這種“一刀切”的方法雖然對政府收取垃圾處理費有充分保障且簡單易行,但是這種收費方式不論垃圾分類與否及垃圾實際量多少,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不能起到任何的激勵和誘導作用。

    (三)政府部門多頭管理,難以形成合力。

    垃圾減量和分類收集是一項系統工程,但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清運、處理由市城管局負責,廢舊物品回收、再生資源利用由市科工貿信委負責,有毒有害垃圾和電子垃圾又由市人居環境委負責。人人有責的結果容易導致人人都不負責。就縱向來看上級對下級的指揮監控不力,導致有禁不止;橫向上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出現有費可收、有利可圖的事情多家監管,“打籃球”爭搶利益,而有責無利或責大于利的則“打排球”互相推諉,有的部門在部門利益競爭的驅使下,進行“選擇性執法”,有的甚至重審批輕監管、亂審批不監管,部門之間缺乏明確完善的協調合作機制。

    (四)宣傳教育不到位,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淡薄。

    政府部門、學校和廣播傳媒都提倡并積極宣傳垃圾分類,但由于對如何分類和收集投放的宣傳不到位,大部分的市民也僅是養成了垃圾要入箱的習慣,投放垃圾時,仍然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起投放;分類垃圾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形同虛設。我們的宣傳工作還任重而道遠。從幼兒園和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對建立垃圾分類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幼兒園和多數學校由于沒有意識到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在升學率和提高成績的壓力下,多把環保宣傳當成應景和做秀,并沒有真正投入精力,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五)垃圾末端處置簡單粗放,未形成產業鏈。

    深圳市目前垃圾末端處置有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垃圾分類后,收集后又混合處理,影響了居民積極性。或垃圾雖有分類收集,卻不能實現分類運輸,混合裝運的結果使得垃圾分類成為一句空話,也使城市街頭的分類垃圾桶成為一種擺設。二是垃圾處理硬件設施建設資金短缺。社區的垃圾基礎設備,比如垃圾轉運電瓶車改裝、垃圾中轉站技術升級等所需資金,都是物業處無法承受的,需要政府出資。而政府又無如此大的財政預算,這就形成了矛盾。三是有毒有害垃圾和餐廚垃圾處理復雜,觸及利益。有毒有害垃圾的處理,由于企業處理成本高,政府的補貼又不到位,從事相關行業的企業就少之又少,也使一些推行社區有害垃圾收集的物業小區陷入尷尬境地。餐廚垃圾的處理,雖有正規的餐廚垃圾處理站,但卻面臨開工不足的問題,每天處理量僅占到飽合量的4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一種經濟因素在起作用。將餐廚垃圾承包給固定人員回收是餐飲行業的普遍做法。如果實行餐廚垃圾的集中專業化處理,將會觸及到一個利益鏈,直接和潛在的阻力相當大。四是可回收再生資源利用的垃圾種類繁多,而我市目前并沒有一個與垃圾分類有關的專業市場,并建立相應的配套設施和管理制度,因此目前要實現垃圾分類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參考文獻

    第8篇:電子垃圾處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城市垃圾 資源 產業化

    我國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國家,人均每年垃圾產量440公斤。2000年、2001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分別為1.18、1.35億噸/年,城市歷年的垃圾堆存量高達66億噸,侵占35億多平方米的土地,已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圍,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決垃圾危機的途徑延伸到鄉村。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導致城鄉結合帶區域生態環境惡化。全國城市垃圾處理的總體水平還很落后,管理體制不順、經費不足、垃圾處理的科技水平和基礎設施落后,遠不能適應城市建設、管理和環境保護需要。形成一個“垃圾產生量增加-環境污染加重-治理費用上升-財政資金不足”的惡性循環。

    一、城市垃圾的概念及處理現狀

    1、城市垃圾概念

    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業垃圾、市政維護和管理中產生的垃圾,而不包括工廠所排出的工業固體廢物。城市垃圾的成分很復雜,但大致可分為有機物、無機物和可回收廢品等。屬于有機物的垃圾主要是動植物的廢棄物,屬于無機物的垃圾主要為爐灰、庭院灰土、碎磚瓦等,可回收的廢品主要為金屬、橡膠、塑料、廢紙、玻璃等。由于工業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當前世界上工業發達國家的城市垃圾數量劇增。我國城市垃圾每年排出大約1億t左右。

    2、城市垃圾處理現狀

    ①城市垃圾混合回收的方式加大了垃圾資源化的難度。我國城市垃圾基本上屬混合回收,從回收的垃圾中分選有用物質,在目前分選技術差的情況下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利于城市垃圾的資源化。

    ②城市垃圾資源化技術較落后。我國城市垃圾中的無機成分多于有機成分,不可燃成分多于可燃成分,不可堆腐成分多于可堆腐成分,且大中小城市又各有不同,因而資源化難度大,經濟效益較差。

    ③城市垃圾資源化的資金不足。我國城市垃圾處理費用主要來自于政府,金額有限,而建大型的衛生填埋廠或焚燒發電廠均需大量資金,從而造成城市垃圾資源化基礎設施差。

    ④法規不健全,管理不善。當前,我國把垃圾處理的重點放在減量上,對垃圾資源化不夠重視,無相應的資源回收法,管理差,且目前的管理體制不利于垃圾的資源化。⑤資源化意識淡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隨之改變,資源的回收觀念淡薄,回收難度大。

    二、城市垃圾處理對策

    1、城市垃圾資源化

    ①加強我國城市垃圾的分類回收。城市垃圾分類回收是實現城市垃圾資源化的重要前提。過去城市垃圾的混合回收,加大了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的難度,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為了促進垃圾的分類回收,應在居民區,商業、文化及娛樂中心放置不同標志的垃圾容器,制定相應的制度和獎懲措施來保證居民自覺地分類放置垃圾,實現垃圾的分類收集。

    ②征收城市垃圾費。長期以來,我國的環保費用都是由政府提供,資金來源有限,限制了城市垃圾的資源化處理。而市民征收城市垃圾費符合“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既為城市垃圾的資源化籌措了資金,又能減少城市垃圾的排放量。如美國1000多個市鎮對垃圾以袋、罐計算收費,垃圾的產量從1981年的每人1周3桶減少到1995年的每人1周1桶;又如美國的西雅圖市政府規定,每月每戶垃圾量為4桶,需交納排污費13.25美元,每增加1桶,加收9美元,該規定實施后垃圾量減少了25%以上。當然,城市垃圾費的征收應根據居民生活水平、垃圾數量、分類放置等不同情況而異。再比如德國,垃圾處理費的征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向城市居民收費,另一類是向生產商收費(又稱產品費)。對于居民收費來說,德國的各個城市的垃圾收費方法不盡相同,有的是按戶收費,以垃圾處理稅或固定費率的方式收取;有的是按垃圾排放量來收取。目前,大多數城市都采用按戶征收垃圾處理費的方式:部分城市開始試用計量收費制,按不同廢物、不同量收取不同費用。產品費的征收更充分地反映了“污染者付費”的原則,要求生產商對其生產的產品全部生命周期負責。產品費的征收對于約束生產商使用過多的原材料,促進生產技術的創新,以及籌集垃圾處理資金都有較大的幫助。

    ③大力發展城市垃圾資源化技術。面對垃圾的挑戰,許多科學家提出應全面應用高科技,變廢為寶,向垃圾要效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城市垃圾的資源化在很大程度上與資源化技術有關。科技的進步可增加可利用廢物的種類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綜合利用率,從而推動垃圾資源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加強垃圾資源化技術的研究,為城市垃圾資源化提供硬件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垃圾資源化技術的選擇應根據各國的國情而定。我國資金有限、技術較落后,但是地域廣闊,因而垃圾資源化潛力較大。有研究表明,我國城市垃圾資源今后持續開發利用的方向除回收再生和綜合利用外,最終處理應有60%用于填埋,30%堆肥,10%焚燒。

    ④加強廢舊回收,推動舊貨市場的發展。我國歷來重視廢舊物質的回收和綜合利用,且收入不扉。如國內貿易系統從1950年~1994年,回收總值達1340.25億元。此外,現有供銷社系統每年回收廢舊物資1600多萬t,回收總值約2000億元。由此可以看出,廢舊物資回收潛力很大,我國應繼續鼓勵有關部門加強廢舊物質的回收工作。

    ⑤加強城市垃圾資源化管理。城市垃圾資源化管理,首先必須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資源化的法規體系,如資源回收法、廢棄物處理法等,用法律的手段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資源綜合利用行為,并把它變為自覺行動。其次,要改變目前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體制,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宜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體系,將垃圾清運單位和處置單位從政府部門獨立出來轉變為企業,自負盈虧,實行有償的社會化服務,環衛部門進行管理、監督。第三,建立城市垃圾資源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提高管理能力。

    2、城市垃圾處理產業化

    城市垃圾處理和資源回收利用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從技術開發、設備制造、安裝維修、原料能源相互利用、垃圾產品生產以及管理培訓,將形成一個產業鏈。而且這是一個不衰落的產業,它將會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而持續發展下去。

    ①走綜合處理技術路線,提高技術集成能力

    垃圾處理要遵循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技術原則。傳統的填埋方式占用土地、形成二次污染,達不到無害化要求。焚燒方式成本高、資源利用率低。我國城市垃圾成分復雜、含水率高、可燃物少。因此,適于走垃圾分選、再生利用、有機物發酵制肥、可燃物焚燒供熱發電的綜合處理技術路線。目前,從事垃圾處理技術研究開發的單位很多,在某些單項技術上也有所突破,但垃圾處理技術是涉及機械、化工、生物、電子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技術,因此,提高技術集成能力更為重要。我國還缺少這方面的開發機構,急需發展有高度技術集成能力的研究開發單位,把國內的和國外的先進技術與工藝引進、吸收、消化后加以創新,創造出適合我國城市發展水平的綜合技術。目前,一些軍工科研院所,如中國工程物理研究所利用自身優勢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②改革現行的城市垃圾管理體制,建立市場化運行機制

    一個產業的發展,除了先進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市場的培育,垃圾處理要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并重。要有適于產業發展的土壤和環境。因此要打破目前垃圾處理中政企不分、壟斷經營、非市場化運作的現狀。由原來的政府環衛部門的運作轉變為市場機制企業化運作,讓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政府通過稅收、能源、土地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優惠政策。加大環保立法和執法力度,目前我國已制定了《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和一系列環保法規,還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規體系,強化相關的執法力度,推動這一產業的發展。上海市建委環衛系統采取了多項改革措施,探索出“政府參與、企業投資、商業化運作”的一條新路。

    ③建立多元化投資體制,擴大融資渠道

    作為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垃圾處理需要一個非常大的資本投入。全國668個城市,設想平均每個城市建設一個垃圾綜合處理廠,投資一億元人民幣,那么就需668億元的投入,靠政府財政投入沒有那么大的力度,也不可能形成持續的良性循環。只有到資本市場上去尋求資金,才是適應市場經濟的有效渠道。投資社會化,誰投資誰受益,政府可以引導性地以少量投資,吸引企業和社會上的資本投入。企業產權股份化,多家聯合,共同投資,形成技術合力和資金合力,增強抗市場風險能力,以往由政府投資和管理,往往出現投而不運現象,上億的投資成為樣品和擺設,不能良性運轉。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增強金融支持力度,國家選擇有技術優勢、市場前景好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或上市發行股票,擴大融資市場。“二板”市場要特別關注從事城市垃圾處理研發的企業。建立垃圾處理產業投資基金用于技術改造、技術引進、新產品開發的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短期融資和信貸。充分利用目前國外資本看好我國環保市場的有利時機,注意加強國際合作,進一步利用外資。

    3、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廣大人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環境保護意識對人的環境行為有指導作用,能夠使環境行為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預見性,從而對環境保護的進程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注重各自家庭的小環境而忽視了公共的大環境,如果能夠將市民們的小環境意識延伸到社會公共環境上來,城市垃圾的資源化必將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我們要通過各種媒介不斷地利用環境觀、垃圾資源觀、資源危機觀等來教育市民,讓市民了解保護環境的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晟志.試析城市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01).

    [2]高平城市垃圾產業化初探.再生資源研究,1999(03).

    [3]張新亞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與可持續發展,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學報,1999(03).

    第9篇:電子垃圾處理方法范文

    【關鍵詞】生活垃圾分類;宜分步實施;政府

    西方發達國家的垃圾處理對策、或者說垃圾處理方式的選擇原則為:首先是盡可能進行回收利用;其次是盡可能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進行堆肥處理;再其次是盡可能對可燃物進行焚燒處理;最后是對不能進行其他處理的垃圾進行填埋處理。這里“盡可能”的含義就是以經濟條件許可為前提,這個垃圾處理對策同樣適合我國城市垃圾處理的發展要求。

    一、資源化利用是目的

    垃圾的再生利用是垃圾減量和垃圾資源化的最佳途徑。以美國為例,由于禁止庭院垃圾進行填埋處置條例的實施,庭院垃圾堆肥處理場發展很快。但是,發達國家的堆肥處理更多是采用庭院垃圾和分類收集后的可降解有機垃圾,而利用城市混合垃圾堆肥處理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其中主要原因是堆肥成本較高,而堆肥質量難以保證,這也正是發達國家積極推行垃圾源頭分類收集的一個重要原因。

    德國在1989年前還沒有形成誰污染誰負責的制度,在1991年6月12日正式實施包裝條例法。包裝條例法規定:貿易及工業界對運輸包裝、轉換包裝和銷售包裝的回收利用承擔義務。同時,該條例也為生產者和銷售者提供了委托第三者幫助履行這一義務的可能性。該條例的實施,一方面促進了包裝垃圾的分類收集、回收利用和減量化,同時,也為城市垃圾處理開辟了重要的資金來源。德國雙軌制系統股份公司(DualesSystem)由此應運而生。雙軌制系統按照包裝條例的規定,負責在用戶附近建立回收系統,回收包裝垃圾并由此使銷售者和生產企業從他們各自應履行的義務中擺脫出來。據統計,2001年德國雙軌制系統股份公司包裝收費收入達到19億歐元,收集利用處理540萬噸各類包裝垃圾。

    混合垃圾進行分選處理,可制成一定尺寸規格垃圾衍生燃料(Refusederivedfue1),簡稱RDF.混合垃圾通過機械分選、破碎處理等方式可制成物理性較均一的垃圾衍生燃料RDF,RDF最終加工形態根據不同要求可制成不同尺寸規格的顆粒或壓縮成塊狀。主要設備有輸送皮帶、滾筒篩、磁選機及空氣分選機等。由于機械設備較多、系統能耗較高,因此系統利用率較低。美國用于城市垃圾焚燒發電的垃圾量約有1/4是垃圾衍生燃料RDF,而其余75%采用直接焚燒處理。

    進入90年代以后,堆肥處理在發達國家又呈上升的發展趨勢。垃圾分類收集的普遍推行,為垃圾的再生利用、也包括堆肥處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條件,垃圾再生利用(ReuseandRecycling)得到廣泛重視。

    此外,還有主要針對分類收集的有機垃圾的厭氧消化處理。它與傳統的衛生填埋相比,將厭氧消化過程由幾年縮短到30天以內,與好氧堆肥相比,改變了占地面積大、處理時間長、管理復雜和有氣味等問題,對于廚余垃圾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二、分步收集效果理想

    以北京和廣州為例,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成分有以下特點:

    第一,與美國和歐洲相比,我國城市垃圾中廢紙、金屬、玻璃等含量比較低,這也從側面說明我國廢紙、金屬、玻璃等回收狀況是比較好的。例如,目前我國城市垃圾中廢紙含量一般在5~10%,這還是城市垃圾濕態分析結果,實際上城市垃圾中的廢紙量還要低一些。

    第二,廚余類垃圾成分占有較大比例。這與我國飲食特點及生活水平密切相關,也是造成我國許多地區城市生活垃圾水分高、熱值低的重要原因。但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即使在分類收集實施比較好的發達國家,在其剩余垃圾中仍然含有20~30%可生物降解的有機垃圾。

    第三,與發達國家剩余垃圾相比,塑料類垃圾含量比例接近。目前在各塑料類垃圾中,各種塑料包裝物占有較大比例。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著眼點,應該體現在以下方面:廚余類有機垃圾的分類回收、包裝垃圾特別是塑料包裝垃圾的分類回收和家庭有毒有害垃圾等分類回收。

    首先,應建立包裝垃圾包括廢紙等材料的分類收集。可以利用現在廢品收集形式,但要結合資源回收需要和垃圾處理要求來調控,使一些回收參與者收益得到保證,而且應使一些沒有利潤或利潤很低的廢品,如廢塑料袋等回收參與者收益得到保證。這里的經濟補貼可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借鑒德國的經驗,通過向包裝產品生產者收取包裝垃圾處理費;另一個來自向居民收取的生活垃圾費。居民將自己收集的各類包裝垃圾,出售給廢品收集站,并得到一定經濟補償,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分類回收的經濟補償,從而促進居民自覺進行分類收集。此外,通過提高生活垃圾收費(這里是平均的,不能體現垃圾費與垃圾產生量的關系)也可以作為一個回收經費補償來源。居民按要求對部分垃圾進行了分類收集,就可以從賣廢品中獲得相應的收益。

    其次,政府應建立家庭有毒有害垃圾以及電子垃圾等分類收集系統。這些垃圾并不是每天都產生,但如果不進行分類收集,而混入城市生活垃圾系統,對生活垃圾處理的影響和環境危害都是明顯的。這方面也需要政府從生產者著手,建立連接銷售方和消費者的回收網絡,采用押金制度是較好的選擇。

    目前國內城市生活垃圾回收難以展開的原因很多,既有政府職能部門管理者的管理觀念方面的問題,也有學術界關于垃圾分類回收的理論與方法缺乏研究以及研究的深度不夠等問題。此外,國家及各地方政府究竟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重視到何種程度也值得反思。應該學習別國在垃圾分類收集上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方面的做法,制定更加具體配套的可操作性強的相關法律。

    參考文獻

    [1]溫智玄,任少娟,童金義.《生活垃圾分類過程中個階段的實施建議》.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青春草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成人午夜兔费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国产成人一级片|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非洲| 成人免费淫片免费观看|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成人免费视频网|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成人毛片手机版免费看|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e片成人在线播放乱妇| 成人黄软件网18免费下载成人黄18免费视频 |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口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