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區域環境質量范文

    區域環境質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區域環境質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區域環境質量

    第1篇:區域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聲環境; 變化趨勢;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X8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6-0080-02

    1 引言

    “十二五”期間,隨著錦州市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工業生產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及交通運輸業的高速發展,市民的居住環境也有了較大的改善。為了適應城市環境管理的需要,有效控制噪聲污染,提高城市的聲環境質量,該市進一步加強了噪聲管理和防治工作。“十二五”與“十一五”相比,除道路交通環境噪聲有所上升外,功能區環境噪聲和區域環境噪聲均略有下降,但變化均不顯著[1]。

    2 錦州市近五年噪聲監測現狀

    “十二五”期間,錦州市共進行了城市功能區噪聲、道路交通噪聲和區域環境噪聲三大類監測。功能區噪聲是在每個監測點隨機抽樣1 d,24 h連續監測,統計小時內均值。近5年監測結果見圖1~圖2。

    從圖1、2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間在四類功能區中,總體變化不大,基本趨勢一致。晝間均值為57.6 dB,夜間均值為49.8 dB。

    道路交通噪聲是每年春季監測,在車流量較大的主要道路37條,設置41個監測點位。結果見圖3。

    從圖3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間,主要交通干線交通噪聲小于68 dB的路段最長,5年平均為53.7 km,占干線長度的40.6%。超過70 dB的干線長度呈上升趨勢。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值為68.6 dB,各年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在67.4~69.5 dB之間。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是每年監測一次,有效測點206個,網格尺寸600 m×600 m,網格覆蓋面積在建成區面積的95%以上。監測結果見表1、表2。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 “十二五”期間,除2014年錦州市區區域環境噪聲質量網格測值達標率為86.4%,其余各年達標率均在90%以上,3類區和4類區的達標情況略好于1類區和2類區。

    3 聲環境質量變化趨勢與預測

    采用Daniel的Spearman秩相關系數法對2011~2015年各類功能區環境噪聲變化趨勢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各類功能區晝間和夜間噪聲在0.01%的可信度水平上變化趨勢均不顯著,見表3。

    應用秩相關系數法對2011~2015年錦州市區道路交通噪聲變化趨勢進行檢驗,結果表明,2011~2015年道路交通噪聲變化趨勢不顯著,見圖4。

    應用秩相關系數法對2011~2015年錦州市區區域環境噪聲變化趨勢進行檢驗見圖5,結果表明2011~2015年錦州市區區域環境噪聲污染變化趨勢不顯著。

    錦州市“十二五”期間功能區環境噪聲、道路交通環境噪聲和區域環境噪聲基本穩定,與“十一五”相比較,除道路交通環境噪聲有所上升外,功能區環境噪聲和區域環境噪聲均略有下降,但變化均不顯著。錦州市“十三五”聲環境目標為城市區域環境噪聲與交通噪聲達標率均為100%,重點治理交通區的夜間噪聲。功能^全面達標。該市將在“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以清潔能源為主的公路交通,完善城市規劃,拓寬道路。預計“十三五”末,雖然市區機動車流量將持續增加,交通噪聲仍能達到68 dB以下水平。合理安排城市布局,城市區域噪聲也將小于55 dB。

    4 改善聲環境質量的預防措施

    4.1 合理進行城市總體規劃及功能區劃

    增大綠化面積,創建美好的生活環境,充分利用城市綠地降噪的功能。城市綠化不僅美化環境,凈化空氣,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對減少噪聲污染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措施。國外先進國家多采用道路兩旁的林帶來控制城市交通噪聲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同時高標準的居住小區也都有很好的綠化環境。

    4.2 優化城區現有功能布局

    遷出與居民混雜的噪聲源企業,對搬遷困難的企業加大廠房、圍墻隔聲、吸聲、減震和消聲等措施,治理仍不能穩定達標的,要提前關閉,搬出城區。對重點工業噪聲源,需要發展高新技術生產,替代傳統落后的加工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噪聲污染。

    4.3 合理調整車流量

    控制摩托車、加強公共交通事業的發展,合理安排公交線路和車次,積極有序引導小汽車的發展,減少車輛造成的道路擁擠所引起的噪聲污染。

    4.4 加強監管力度

    禁止夜間施工,規定設置聲屏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對建筑施工采用建筑單位申報,環保部門審批發放施工許可證,施工單位公示,群眾監督的方式管理。嚴格控制作業時間,確需連續施工的,必須辦理審批手續。

    4.5 加強環保宣傳

    充分利用媒體宣傳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提高群眾對噪聲污染問題的重視程度,及時阻止和控制噪聲污染的發生,并采取措施自我保護。[2]5 結語

    城市噪聲公害是環境的一大污染,是當今城市發展無法回避的課題,我們要解決好城市噪聲問題,一定要從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去認識,提高居民的環境意識,樹立統籌兼顧、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為市民創造一個安靜、清潔的最佳人居環境。

    參考文獻:

    第2篇:區域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區域;生態環境;進展

    作為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不僅僅能為人類提供自然資源,還能保障人們的生存環境。但是隨著人口數量的激增,人們想要發展,希望利用環境、改造環境,使環境更好地服務與人類。這樣一來,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了破壞。生態環境的破壞,又會對經濟的發展造成制約,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提升其質量很有必要。對生態環境的質量進行評價,能夠更好地掌握生態環境的動態變化,從而有效的進行生態環境建設。

    1、我國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現狀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開始,我國展開了環境質量評價工作。八十年代末期,由單純的環境質量評價進一步擴展到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此后,隨著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理論和方法不斷發展盲目從原來的關注災害和污染逐步轉向了涉及多方面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體系。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區域生態環境預警的原理基礎上,傅伯杰立足于生態破壞、資源枯竭以及環境污染等方面,使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選取我國的主要省區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等級劃分與排序。1995年,范常忠等對廣東省的是個主要城市進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對省內的生態環境進行分級,并根據其特點總結出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同年,馬玉增等人對我國的山丘生態環境進行評價,并制定出相應的指標體系。2003年,胡會峰等人通過對湖泊生態系統的大量研究,提出了湖泊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以上的各個研究,針對不同區域的生態環境進行質量評價研究,拓展了質量評價的新思路。

    作為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的基礎,指標體系需要遵循可操作性、穩定性的原則。不同指標構建側重于不同的屬性與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基礎建設,諸如道路、綠化、景觀等,二是社會經濟和文化,如教育、消費等,三是自然條件,包括地質、水文等。評價方法主要使用的是層次分析法、專家打分法、投影追蹤法等。

    2、我國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方法

    2.1層次分析法

    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提出了層次分析法,該方法主要是講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從而實現多目標決策。層次分析方法不僅能夠減少主觀因素對分析結果造成的影響,還能夠檢驗是否正確,因此逐漸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層次分析法首先需要建立起遞階層次結構,然后在對矩陣標度進行判斷,然后再計算權重并排序,最后進行一致性檢驗。該方法在復雜的系統評價中獨具優勢,能夠很好地將定性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

    2.2指數評價法

    作為一種特定的相對數,指數主要是對食物或是現象的動態變化進行反應。當指數不變的情況下,可以觀察其他指標的變動。在我國廣泛使用的是綜合指數法。該方法可以對多個因素指標進行分析,保持一個或多個因素不變,可以用于觀察其他因素的變化程度。

    2.3人工神經網絡評價法

    該模式是建立在人工神經網絡的基礎上,應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建立起神經網絡結構,增強該結構的自適應能力,從而能夠以更加貼近人類的思維模式對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評價。通過神經網絡可以模擬人工對環境質量進行定量的評價,相比與人工更加準確、高效。首先需要確定評價指標集,并將BP網絡中輸入節點的個數作為指標個數。其次還要確定BP網絡的層數,確保具有三層網絡模型結構。另外,還需要通過對指標值進行標準化的處理,以進一步明確評價結果。最后確定正確的評價。

    2.4生態足跡法

    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主要使用生態足跡法,以衡量某地區的生態承載力。首先需要對各項主要的消費項目人均年消費量值進行計算,其次計算人均占用的土地面積,最后計算出生態盈余。該方法缺乏對自然系統提供更自然功能的完全描述。

    3、我國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由于人們的生活、工作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深遠,對于生態環境的質量進行評價的相關研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雖然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已經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由于生態環境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各種情況十分復雜,都會對評價的結果造成影響,再加上生態環境一直處于一個動態的過程,對于其中某一個環節的質量進行評價有一定的困難性。其次,在評價指標層面,由于缺乏針對特殊指標、常用指標的系統、定量的研究,得出的結論缺乏全面性。在評價手段層面上,雖然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我國發展越來越迅速,但是在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領域,仍然沒有得到很好地利用。作為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輔助手段,遙感能夠及時地提供信息,但是卻不能及時地解譯信息,及時獲得了很多信息也不能對其有一個綜合的利用。在評價方法層面上,雖然對方法的應用效果有一定的研究,但是缺少各種方法之間的比較。在評價對象方面,普遍還是將視角放在了省、市、工礦區等宏觀層面,很少有獎區域內的組織結構和區域之間的關系作為研究對象,這樣得出的結果卻少了量化的分析內容。最后,缺少了對影響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結果的因素的范圍的研究。人在生態環境系統中,既是感受著,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而對于生態環境指標因素的影響也是兩個方面的,需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針對以上問題,首先應當逐步對生態環境影響、響應機制不斷完善,讓各個指標因素的影響效果更佳明確。其次還應當關注遙感分類提取的評價指標因素,并不斷對其進行規范。此外,還需要不斷對遙感獲取的信息進行分類,通過模型化和規范化,使得評價的模型不斷完善,從而確保評價的準確、高效。還可以通過各因素影響程度評價模型的鋼構件,明確評價對象存在的問題。最后,使用多個不同層面的尺度對評價對象的結構進行評價,能夠使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體系更加完善。

    4、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對于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由此很多人開始關注生態環境的保護。對于生態環境的質量進行評價,能夠為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參考依據。雖然我國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已經有了四十多年的歷史,但是在實際情況中還是存在了一定的問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從理論上保障了質量評價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很有必要。本文就在分析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張小麗,李祚泳,汪嘉楊.基于指標規范值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引力指數公式[J].環境工程,2014(S1) .

    [2]何立環,劉海江,李寶林,王業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與應用實踐[J].環境保護,2014(12) .

    [3]姚佳,王敏,黃沈發,白楊.海岸帶生態安全評估技術研究進展[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4(02) .

    第3篇:區域環境質量范文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830002

    【摘 要】目的:進行社區干預可有效提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了解其。方法:通過對轄區內建檔登記的72 例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采取相關的措施及干預,并且對社區干預前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對比。結果:進行社區干預后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要明顯高于社區干預前。結論:社區干預能夠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控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社區干預;重性精神疾病;生活質量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癥、偏執性精神病、雙相障礙、分裂情感性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等[1]。據相關研究顯示:重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合計在1% 左右[2],復發率處于40%-50%之間。許多重性精神病人沒有納入社區管理的范圍,患者復發率高,病情不穩定,精神病防治效果不佳[3]。僅僅靠藥物治療是不夠的,還需要社區干預以及家庭社會等方面的支持。本文著重選取社區這個社會角度,從社區干預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重點探討,并且對社區干預的效果進行評價。社區干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就職于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項目辦公室(686項目辦),對烏魯木齊市七區一縣的8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鄉鎮衛生院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社區管理。本文以轄區內患者為例進行研究,在2013 年12 月至2014 年12 月這段時間總共登記了72 名重性精神病患者,患者的年齡在17-69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 歲,其中精神分裂癥患者有52 例,雙相障礙患者有13 例,分裂情感性障礙患者有4 例,偏執性精神病患者有3 例。

    1.2 方法

    對轄區內登記的72 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社區干預管理,對這些患者每季度由社區專干進行一次隨訪,到社區做一次化驗檢查,每月到686 項目辦取藥一次,以便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對其給予指導或者干預等,一般會給予服藥維持治療、心理輔導、健康教育、康復訓練等措施。社區干預管理的具體措施如下:①成立技術指導小組、②成立社區管理小組、③藥物維持治療、④心理干預、⑤應急處置。

    1.3 調查項目及測量工具

    首先要調查了解每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發病情況、病情、軀體健康程度、勞動能力、社區采取的干預措施等等一系列因素。通過生活質量綜合評定(GQOLI-74),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評定。GQOLI-74 評定主要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四個維度進行評定,每個維度項目采取5 級(1 ~ 5 級),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也越高。維度評分主要是由重性精神病醫務人員在社區干預前后進行評定。

    1.4 統計

    對上述維度項目建立一個數據庫,通過spss13.0 軟件進行統計,計算t 值。

    2 結果

    進行社區干預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GQOLI-74 的評分要明顯高于干預前(GQOLI-74)。見表1。

    3 討論

    對于精神病患者的的治療方面,人們一般都是把希望寄托于精神病醫院或者是醫療技術,但是僅僅依靠醫療措施是遠遠不夠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在實現醫療計劃的同時,還必須要依靠社會環境這個背景,通過綜合性防治進行康復治療,這樣才能促進患者實現社會功能的康復。然而,精神病院是很難做到這些的,再加上昂貴的醫療費用使很多家庭都負擔不了基本的費用。這也是精神病醫療患者走向社區的主要原因。

    通過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在社區進行干預前后,GQOLI-74評分數據有明顯的變化,干預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要顯著高于社區干預前,這也與鄭宏強、江厚勤等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同時也說明了社區進行干預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復以及生活質量的提升都具有重大作用。

    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區干預主要是以社區為主,綜合精神病院、家庭力量以及社會力量等,對精神病患者開展生理、心理、社會康復。患者的疾病防治不僅與藥物預防有關,也與家庭、社會等各界對其的態度有關。社區干預是在堅持藥物治療的過程中,幫助患者建立鞏固的社會支持網絡系統的一種實用的服務模式表明社區干預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復,社區干預是可行和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規范[S].2012.

    [2] 胡林英. 精神病患者的權利保護與完善立法[J]. 醫學與哲學,2014(01):92-94.

    第4篇:區域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十二五”;區域環境噪聲;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X59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8014003

    1引言

    噪聲污染已成為城市突出的環境污染,在環境案件中的比重也較大。噪聲污染防治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形勢依然嚴峻,任務艱巨[1,2]。在分析“十二五”期間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監測數據的基礎上,對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現狀進行評價,并提出防治建議。

    2“十二五”期間本溪市區域噪聲監測現狀

    2.1本溪市功能區監測點位設置

    “十二五”期間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監測點位設置采用等面積網格布點法,網格設置尺寸為650 m×650 m,在城市中心區共設置有效監測網格240個,每一個網格中心為一個監測點位,網格設置完全覆蓋了市區建成區。因此,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監測點位為240個,其中1類區監測點位81個,2類區監測點位106個,3類區監測點位33個,4類區監測點位20個[3]。

    2.2監測頻率及測量方法

    監測方法按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4]和《城市^域環境噪聲測量方法》[5]的要求執行。2011~2015年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在每年9月晝間進行監測一次,2013年9月夜間監測一次;使用儀器為HS-6208B型聲級計;測量方法為每點位監測10 min。

    2.3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監測現狀

    “十二五”期間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監測結果見表1,區域噪聲超標情況見表2。

    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按《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6]中的等級劃分規定進行評價。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一級”至“五級”可分別對應評價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和“差”,見表4。

    3.2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評價現狀

    “十二五”期間,從本溪市每年一次的區域噪聲監測結果可以看出,2015年平均值最高,為56.6 dB,2010年平均值最低,為54.5 dB,區域環境噪聲變化較小。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2011~2013年晝間處于較好水平,2014年、2015年晝間處于處于輕度污染水平,2013年夜間處于較好水平(表5)。

    “十二五”期間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質量與“十一五”期間相比,網格覆蓋和覆蓋人口有所增加,有效監測網格由211個增加至240個,監測結果區域環境噪聲值略有上升。處于好的質量等級覆蓋面積略有下降,重度污染等級覆蓋面積也略有下降;好的質量等級覆蓋面積由“十一五”期間的18.4 km2下降到“十二五”期間的12.0 km2;重度污染等級覆蓋面積由“十一五”期間的4.1 km2下降到“十二五”期間的2.1 km2。

    4本溪市區域環境噪聲防治建議

    通過“十二五”期間本溪市環境噪聲源構成比分析,影響城市聲環境質量的主要噪聲源為生活噪聲,其次為道路交通噪聲。本溪市的市區面積較小,人口密度較大,生活噪聲聲源密集,影響范圍廣,交通噪聲源強度大、影響距離較遠,且均近鄰居民區住宅,隔聲距離不足,因此本溪市受生活、交通噪聲影響較大。

    在目前城市布局不能大幅度調整的情況下,應嚴格控制生活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降低強度;采取集中清

    理街頭燒烤、攤販退路進廳,規范商鋪擴音設備等措施,減少生活噪聲對本溪市聲環境質量的影響。另一方面,對于新建的臨街居民區應保證其與道路的有效間隔,對現有臨街住宅通過種植行道樹、采用新型低噪聲材料鋪設道路、主干路要裝隔聲屏障等降噪措施來減輕交通噪聲對本溪市聲環境質量的影響;同時,加強車輛年檢工作,淘汰超期服役車輛,對噪聲嚴重超標的車輛應吊銷執照強行使其維護保養或安裝消聲設施[7]。

    參考文獻:

    [1]

    張守斌,魏峻山,等.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現狀及建議[J].中國環境監測,2015(31):24~26.

    [2]孫欣,李健,呂曉潔.遼寧省2001~2007年城市環境噪聲監測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09(5):637~639.

    [3]本溪市環境保護局.本溪市環境質量報告書(2011~2015)年度[M] . 本溪:本溪市環境保護局,2016:182~208.

    [4]國家環境保護局.城市區域環境中噪聲標準GB3096-93[S] .北京:國家環境保護局,1993.

    [5]國家環境保護局.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測量方法GB/T 14623-93[S] .北京:國家環境保護局,1993.

    第5篇:區域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煙臺港西港區;沉積物;環境質量

    煙臺港西港區是煙臺港的新建港口,位于煙臺市西北35公里處,扼渤海南側灣口,背靠山東半島,該港遠離市區,鄰近經濟開發區,與蓬萊市接壤。近年來,港口的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勢必會對周圍海域的環境造成一定影響,而以往的研究多側重于對黃渤海以及其它港口[1-4]的調查,對煙臺港新西港區海域的環境研究較少,本文在2011年8月份和2012年5月份對煙臺港西港區海域沉積物進行調查研究,分析了重金屬、石油類、有機碳等的含量變化,旨在為西港區海域的底質環境質量進行一定的評價研究。

    1. 調查站位及項目

    分別在2011年8月份(豐水期)和2012年5月份(平水期)在該海域設沉積物站位16個,具體站位布置如圖1。測定了該海域沉積物中的重金屬(總汞、銅、鉛、鎘、鉻、砷)、石油類、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聯苯、硫化物、有機碳的含量,并利用沉積物質量指數法進行評價。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沉積物重金屬的含量

    2011年8月份,調查海域沉積物中砷變化范圍7.14~9.72 mg/kg,平均值8.39 mg/kg;汞變化范圍0.0349~0.0600 mg/kg,平均值0.0495mg/kg;鎘變化范圍0.0890~0.132mg/kg,平均值0.106mg/kg;鉛變化范圍15.2~21.9mg/kg,平均值17.4mg/kg;鉻變化范圍20.4~29.2mg/kg,平均值24.3mg/kg;銅變化范圍7.40~11.7 mg/kg,平均值9.31 mg/kg。2012年5月份,調查海域沉積物中砷變化范圍6.31~9.47 mg/kg,平均值8.17 mg/kg;汞變化范圍0.0182~0.124 mg/kg,平均值0.0485 mg/kg;鎘變化范圍0.0810~0.137 mg/kg,平均值0.106mg/kg;鉛變化范圍12.8~24.1 mg/kg,平均值17.0 mg/kg;鉻變化范圍20.6~26.8mg/kg,平均值23.3mg/kg;銅變化范圍7.85~9.66mg/kg,平均值8.64 mg/kg(表1)。

    表1 沉積物重金屬平均含量(mg/kg)

    Tab. 1 Averag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mg/kg)

    總體上調查海域豐水期和平水期沉積物中重金屬含量變化不大,豐水期略高于平水期。(圖2)。這可能是由于豐水期水量大,重金屬總量高,因此沉積下來的量也多造成的[5]。

    2.2 有機碳的含量

    2011年8月份,沉積物中有機碳變化范圍0.119~0.537%,平均值0.271%;平面分布上東部海域含量較高。2012年5月份,沉積物中有機碳變化范圍0.130~0.521%,平均值0.275%;平面分布上東部海域含量較高。

    2.3 石油類的含量

    2011年8月份,沉積物中石油類變化范圍70.9~160mg/kg,平均值114mg/kg;平面分布上近岸中部海域含量較高。2012年5月份,沉積物中石油類變化范圍12.3~247mg/kg,平均值53.0mg/kg;平面分布調查海域近岸含量較高。

    2.4硫化物的含量

    2011年8月份,調查海域沉積物中硫化物變化范圍66.8~166mg/kg,平均值117mg/kg;平面分布上近岸中部海域含量較高。2012年5月份,調查海域沉積物中硫化物變化范圍48.0~186mg/kg,平均值102mg/kg;平面分布調查海域近岸含量較高。

    2.5有機氯農藥的含量

    2011年8月份,調查海域沉積物中六六六變化范圍6.71~11.2μg/kg,平均值8.58μg/kg;滴滴涕變化范圍1.93~4.17μg/kg,平均值3.38μg/kg;2012年5月份,調查海域沉積物中六六六變化范圍6.25~10.7μg/kg,平均值8.44μg/kg;滴滴涕變化范圍2.31~4.10μg/kg,平均值3.02μg/kg。多氯聯苯均為未檢出。

    3. 調查海域沉積物質量評價

    根據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分析調查海域2011年8月份各沉積物因子標準指數,有機碳、石油類、硫化物、砷、總汞、鎘、鉛、鉻、銅、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聯苯均符合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2012年5月各沉積物因子有機碳、石油類、硫化物、砷、總汞、鎘、鉛、鉻、銅、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聯苯也均符合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

    總體數據分析表明,該海域所有評價因子均滿足執行標準要求,超標率為零,沉積物質量狀況良好。

    4. 結論

    (1) 調查海域豐水期和平水期沉積物中重金屬含量變化不大,豐水期略高于平水期。

    (2) 豐水期和平水期沉積物中有機碳含量平面分布相似,均為東部海域含量較高。豐水期沉積物中石油類和硫化物的含量平面分布上近岸中部海域含量較高,平水期近岸含量較高。

    (3) 分析該海域各沉積物因子標準指數,各項目均符合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沉積物質量狀況良好。■

    參考文獻

    [1] 劉成,何耘,王兆印。黃河口的水質、底質污染及其變化[J]。中國環境監測,2005,21(3):58~61。

    [2] 周立,鄭祥民, 殷效玲。蘇州河沉積物中重金屬的污染特征極其評價[J]。環境化學,2008,27(2):269~270。

    [3] 夏鵬,臧家業,王湘芹。連云港近岸海域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源解析[J]。海洋環境科學,2011,30(4):520~524。

    第6篇:區域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環境質量監測;督查;質量

    環境監測的重點工作任務就是環境質量監測,對環境質量的變化和現狀進行監測是基層監測站的首要任務,也是服務于人們的根本體現。我國對環境質量的監測越來越重視,但在實際的監測工作中還是有不完善的地方,缺乏監管檢查的機制,在測量數據上沒有足夠的真實性等問題。現在要完善的就是建立科學的環境質量監測的督查系統,做好監查的工作。

    1 開展督查工作的重要性

    環境監測的問題是我國相當重視的問題,要想人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升,就要對環境的質量進行改善;當然,是要以監測的數據為依據,做系統的分析工作。監測的數據不僅可以校驗各項污染減排的質量,還可以作為城市環境治理和政府考核的重要依據,這項監測的結果也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一項內容。為了能提高監測數據的真實性、科學性以及準確性,就必須要重視測量的督查工作,這能為環境監測的質量做好保障工作,還能促進環境監測的發展進程,所以,相關的環境保護部門要對督查工作給予重視。

    2 環境質量監測現存的問題

    2.1 監測點在設置上沒有代表性

    各個城市都希望能將環境的質量都能達標,增加城市環境考試的績效點,在這種行政的影響下,相關的部門將環境的監測點都設置在環境質量相對好的地段上。有的城市就將工業空氣質量測量點設置在遠離污染重的區域,將監測商業交通區域的空氣監測點設置在空氣相對清潔的區域;這樣在城市考核評比的時候就能使本城市的環境質量名次靠前,但卻不能清晰反映出真實的環境質量的監測數據,也不能了解到真正的質量變化情況。還有的城市在設置監測點的時候,環境監測的覆蓋面太小,不能及時發現環境存在安全的隱患。這些都充分說明在環境監測點的設置上存在嚴重的問題。

    2.2 環境質量監測的儀器和方法不統一

    在我國環境監測的問題上,各地使用的環境監測儀器都存在差異,多個公司多個儀器型號都在各地出現。在進行環境質量的監測上,使用不同的儀器監測出來的數據也有一定的偏差,因為儀器的原理和使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或多或少都會存在誤差,測量人員也沒有辦法去控制。在監測方法上,使用手動監測和使用自動監測也是有誤差存在的,而且差距還相對較大,這就導致了在環境的質量監測上產生的數據缺乏可比性,也缺少客觀的依據。

    2.3 監測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欠缺

    我國的環境監測機構的監測人員在綜合素質和監測的能力上也有差距,還有監測投入的經費和儀器的因素。在經濟較好的市級監測站可以用少數的人就完成監測任務,而經濟條件差的城市甚至用多于幾倍的人數才能完成監測任務,并且在監測的能力上也比較差,對監測的結果也缺少準確性,有的出現了質量異常的數據都不會去處理,監測數據嚴重的失真。有的監測站是由其他部門的空氣站工作,本來就任務重,再加上要進行環境監測,就更是疲于應對,不能及時做巡查工作,而且還不具備專業的測量,在管理維護上也沒有經驗,使環境質量的檢查數據沒有真實的保障。

    3 環境質量監測的督查內涵

    環境質量監測督查是指為了加強對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的監督管理,提高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的真實性、代表性、準確性和可比性,以便及時了解和掌握區域環境質量狀況,更好地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環保行政管理部門對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的各要素和環節進行的監督檢查以及旨在發現潛在環境問題,預警環境風險而開展的區域環境質量調查。開展環境質量監測督查的基本程序主要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及其管理職能確定。

    4 環境質量監測督查的工作內容

    環境質量監測督查以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為對象,既具有對環境質量監測的監督管理、監測數據督查功能,同時具有調查區域環境問題、預警環境風險的作用。

    4.1 調查核實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布設的代表性、科學性。一方面,通過對歷史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和實地踏勘,論證布設的監測點位=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反映功能區水體或大氣環境質量特征及污染水平,點位的數量和分布是否完全滿足國家有關技術規范要求;另一方面,核實具體采樣點位置與上報信息是否相符,并對其周邊環境狀況進行詳細考察。對于水樣采集點,主要看其附近是否有其他污染源匯入。

    4.2 全面審核環境質量監測數據。一方面,根據區域環境質量多年來的整體情況或變化趨勢,對上報的監測數據進行審核,核實異常或可疑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另一方面,實地查看監測站是否保存了一年以上的環境質量監測歷史數據,調閱環境質量監測原始記錄,查看是否存在違反規定的人為修正數據現象;對自動監測系統,要查看采樣儀器數據、中控機數據與上報數據是否一致。

    4.3 開展環境質量現場抽測或調查性監測,及時發現潛在的環境問題。針對環境空氣,可利用空氣質量流動監測車或采用手工監測方式,對全部或部分監測點位開展現場比對監測;對于重要或敏感的水質斷面,可采取上級監測站與下一級監測站共同采樣,分樣分析,分別報出監測結果的方式開展督查,并分析雙方數據的可比性,確定誤差來源及解決辦法。

    結束語

    對環境質量進行測量是環境監測工作的基礎,也是反映一個城市環境質量的依據。在測量的工作中,一定要確保測量的方法得當,目前我國各地的監測在儀器上有較大的差異,使測量的數據沒有可比性;再加上各地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的設置不合理,規避了重點的監測區域,使監測的數據缺乏準確性。我們要加強環境監測的督查管理,對監測的方法和數據進行監督管理,保障環境監測工作能有效進行,并且使環境問題得到科學的解決,進一步加大環境監查力度,為環境的質量監測做好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

    [1]廖岳華.關于開展環境質量檢測核查的思考[J].中國會議,2013(8).

    [2]王帥,丁俊男.關于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檢測點位設置的思考[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2(8).

    第7篇:區域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 區域污染指數;網格化;環境管理

    中圖分類號 X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07)02-0073-03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全社會都采取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系。就其根本而言,是要以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準則,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資源環境稟賦存在著較大差異,因而每個地區創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過程與途徑必然不同,各地區須根據區域特征探索合適而有效的建設模式。區域差異性網格化環境管理即是筆者針對環境狀況存在明顯分異區域所嘗試的一種新的環境管理方式。

    1 區域網格化環境管理的體系構建

    所謂網格化管理是借用計算機網格管理的思想[1],將管理對象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若干網格單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各網格單元間的協調機制,使各個網格單元之間能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組織的資源,以最終達到整合組織資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現代化管理思想[2]。近年來,網格化管理已被廣泛應用于城區管理、市場監管、勞動保障、巡邏防控等各個方面。

    區域環境管理是以污染源控制為主要手段促使轄區環境質量達到相關環境標準的過程。對于行政轄區面積較大的區域,上述環境管理目標的達成可以依賴于不同環境狀態地塊環境責任的分解與措施細化,網格化環境管理的理念即由此而來。

    1.1 體系目標

    區域網格化環境管理旨在逐步建立以區域網格為基礎、以條線為依托、以信息為紐帶的規范運作、快速反應的網格化管理運轉機制,實現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事后管理為事前管理、消極管理為積極管理的轉變。具體目標為:

    (1)通過網格劃分,細化轄區環境狀況、污染成因與主要環境問題,根據環境目標要求明確各網格地塊環境整治和管理重點。

    (2)以環保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為依據,通過網格化環境管理,強化環保工作向基層轄區(鄉鎮、街道、工業區)滲透,充分發揮基層轄區的環保主體作用,在最基層的行政單元開始實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重的發展戰略。

    (3)依托網格化管理的信息共享與動態管理優勢,充分整合區域條線行政管理資源,將各網格內的建設、市容、水務、環保等部門之間的聯系、協作、支持等內容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形成各執法、管理部門聯合互動、齊抓共管的環境保護與建設新體系,并有效解決目前環境保護管理部門的工作力量與工作要求之間不平衡的矛盾。

    (4)依托各細化網格,逐步建立全面覆蓋、適時反應的環境質量自動監測、污染源動態監測監控系統,集成區域環境信息系統平臺,為城市網格化管理提供共享信息資源。

    1.2 構建步驟

    (1)網格劃分與分級。網格劃分是網格化管理的基礎。環境污染強度和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環境管理網格單元劃分的主要依據,結合各地塊行政區劃和功能定位等多方面因素,采用指標體系方法定性、定量相結合評定各網格環境現狀等級。

    (2)設定網格環境目標。針對各網格環境現狀等級,根據區域總體發展規劃和環保工作的要求,在充分論證可行性的前提下,確定未來一定時間內各網格的環境目標。

    (3)細化網格環境保護與建設計劃。細化制定各網格達成其環境目標的相應整治措施與具體進度,并將任務分解落實至各網格地塊所在轄區行政主管部門和各條線政府職能部門。

    (4)制定網格化環境管理監測與評估體系。設置覆蓋各網格地塊的大氣與水環境質量監測網格,跟蹤監測各網格環境質量變化。對網格內污染源實施全面監控、整治與分級監管。落實工作目標責任制度。推行落實各級網格環境目標責任制度,明確各塊網格目標責任人。各級領導對網格環境質量的改善和等級提升目標負責,組織實施各塊網格的具體任務。并以網格環境等級提升的各項任務與效果作為考核評估各基層轄區環保績效的主要內容。

    1.3 控制與管理

    網格化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整合組織資源,提高組織管理效率,因此如何能夠動態地調用各網格單元的資源是網格化管理成功的關鍵。網格化管理所關心的不僅僅是各網格單元間的信息交換,更重要的是對各網格單元資源的直接利用和控制。環境管理的網格化為區域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并重提供了直接依據。不同污染程度的網格地塊宜采用不同程度的發展模式:重度污染的網格地塊應禁止發展,中度污染的網格地塊宜限制發展,輕度污染的網格地塊宜控制發展,環境合格的網格宜適度發展,環境優良的網格宜優化發展。逐步實現區域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

    2 差異性區域網格化環境管理的應用實踐

    上海市寶山區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制造基地,地處上海市東北部,區域總面積293km2。近年來,寶山區經濟發展態勢迅猛,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但由于區域總體產業結構定位偏重、歷史污染遺留問題嚴重等原因,地域分異明顯的環境問題已成為區域發展的瓶頸。

    根據區內環境現狀差異明顯的特征,寶山區環境管理部門在探索區域環境管理模式過程中,提出了以區域網格化環境管理開展環境友好型城區建設的思路。根據不同地塊的規劃功能定位,以鎮、街道為一級邊界、以不同功能區域為二級邊界、以地塊現狀和建設進度安排的差異為三級邊界,將全區劃分為150個網格。綜合各網格環境差異化因素,根據各地塊水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強度、環境矛盾4方面因素核算各網格區域污染指數RPI(Regional Pollution Index ),并按RPI值將全區150個網格劃分為5級區域:Ⅰ級為環境優良區域,Ⅱ級為環境合格區域、Ⅲ級為輕污染區域、Ⅳ級為中污染區域、Ⅴ級為重污染區域。評價指標體系和區域污染指數分級標準見圖1和表1。

    注:水環境質量按水質標識指數評分,此為上海市統一應用的水質綜合評價方式。其參與評價的指標有CODCr、BOD5、氨氮、總磷、DO。

    結合第三輪環境保護和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寶山區環境管理部門為全區各鎮、街道、工業園區設定了2008年網格升級目標,實施區域差異性網格化環境管理,在根據環境現狀劃分的150個網格中選取環境矛盾較為突出的網格,以各鎮、街道、工業區為主體,整合資源,以環境容量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據,采取整體改造、污染治理、產業結構調整等措施開展區域環境綜合整治與環境建設,逐年逐塊提升區域網格環境狀況,實現區域環境網格等級的提升,消除Ⅴ級網格,減少Ⅳ級和Ⅲ級網格,維護和改善現有Ⅱ級和Ⅰ級網格,最終實現向Ⅰ級和Ⅱ級網格趨同的目標,初步達成區域生態、生產、生活的協調。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環境管理部門正根據不同網格等級提升的要求開展試點工作,探索有效整合行政資源的不同模式,試圖建立運轉順暢、高效的管理系統,將各項環境因素納入有序的可控狀態,在充分挖掘網格化管理在城市、社會管理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其在環境分異明顯區域開展環境管理的特殊作用。

    3 結 論

    區域差異性網格化環境管理在發揮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優勢的同時,為從最基本行政單元實現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向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的轉變提供了良好平臺。網格級別目標成為區域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綜合目標,網格環境容量成為區域布局與開發的重要依據,環境管理成為主動參與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因此,對于環境狀況差異較大的行政區域,網格化環境管理不失為一種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區域和諧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Foster I,Kesselman C,Nick J,Tuecke S.Grid services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integration[J ].IEEE Computer,2002,35 (6) :37~46.

    [2]鄭士源,徐輝,王浣塵.網格及網格化管理綜述 [J].系統工程,2005,23(3),1~7.[Zheng Shiyuan,Xu Hui,Wang Huanchen.A Survey of Grid and Grid Management [J].Systems Engineering,2005,23(3),1~7.]

    Study on the Otherness Gri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HI Chun1 WEI Lian-guo2 WANG Xia-bo2

    (1.Laboratory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2.Baosh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Shanghai 201900,China)

    第8篇:區域環境質量范文

        論文關鍵詞:區域環境評價;新經濟開發;REIA;污染物預防

        一、區域環境評價的概念

        從1979年中國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至今,其相關制度在保護自然環境、防治污染、協調開發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就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眾多區域性開發建設項目的發展,例如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旅游度假區及邊貿開發區等,使多個建設項目在相同地區,相近時間陸續開展。屆時,如果對各建設項目進行逐個環境影響評價(EIA),就不能準確預測最終的環境變化,不能顯示區域開發的總體環境影響,進而導致無法采取合理的環境保護對策,使環境質量目標的實現落空。故而,應當將這類開發建設項目看作一個整體,綜合考慮全部區域開發的建設行為,開展區域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即區域環境影響評價(REIA)。從理論上說,REIA可歸入戰略性環境影響評價(SEIA或SEA)的范疇。

        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類型

        為了達到即定的目標和要求,依照評價的性質、行政區劃、區域類型、環境要素等,可以把REIA劃分成多種類型,與開發建設項目息息相關的常見類型有:

        (一)新經濟開發區環境影響評價

        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我國在沿海省市開辟了一系列新經濟開發區。這些經濟區一般都有各自的經濟發展規劃,有的制定了區域環境規劃,因此,應該開展相應的區域環境影響評價。

        (二)現有城市發展的環境影響評價

        我國發展經濟的特點之一是:依托現有工業基地,以骨干企業為主體,利用它們的經濟基礎和技術優勢進行新建、擴建和技術改造,以擴大再生產,從而形成了許多以大型企業為主的老工業開發區(如東北老工業基地)。這些開發區的建設普遍都需制定相應的環境規劃,做好區域環境影響評價。

        三、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作用

        (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是環保部門進行區域發展綜合決策的有效途徑

        進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就是在制定區域開發建設決策之前,對區域資源開發利用的合理性、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現狀和目標、區域環境承載力、區域廢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度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進行論證和評估。按區域可持續發展要求,調整區域的總體發展規劃,為產業的合理布局和環境功能的科學規劃提供有效依據,為區域經濟建設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提供保障,真正將環境保護做為區域開發綜合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是實現污染物排放總量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證

        單一建設項目的EIA,使合理確定區域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成為空談;因為評價范圍小,導致許多單項環評無法對區域大氣和地表水環境容量進行估算。而區域環評卻能對確定的區域,著眼于整體,根據區域環境規劃與保護目標、功能區的劃分、區域環境質量和區域污染源狀況來研究區域環境容量和環境承載能力,較準確地制定區域污染物總量控制計劃,為實現總量控制奠定基礎。

        (三)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為污染物有效集中控制創造了條件

        對污染物進行集中控制和綜合治理是兼經濟合理性和技術可行性為一體的污染綜合防治措施。單項建設項目環評雖說能把擬建項目的環境污染防治措施的技術經濟可行性充分的詮釋,但對區域環境綜合治理和污染集中控制只能提出宏觀建議。在這方面,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有其優越性,即可根據區域產業結構、工業布局和總量控制目標,對區域開發建設活動進行有效的整體規劃,應用“工業生態原理”,在循環經濟理念的指導下,使一個項目排出的廢物成為另一個項目的原料,實現區域內資源的充分利用;在上述基礎上,再提出統籌治理和基礎設施規劃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控制方案),為區域污水集中處理與資源化、以及推行集中供氣供熱工程創造條件。

        (四)有利于識別不良的累積效應并在區域范圍采取對策

        單個建設項目的EIA難以從整體上分析其與區域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開發建設所產生的累積效應。REIA有可能比較確切和全面地分辨區域各時段的開發對資源、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活可能產生的惡性累積反應,進而提出針對性對策,加以預防和消除。

        四、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和意義

        一般而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是在區域開發規劃綱要制定之后和區域開發規劃方案實施之前。實際上,區域開發規劃設計方案的制定和環境影響報告書(EIS)的制定是一個同期,互補的過程,環境影響評價隨著區域開發規劃的啟動就同時介入了,以區域環境特征等因素為基準,綜合區域開發性質、布局和規劃,進而編制出區域開發規劃方案,評價每一個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見,分析修改后的方案的環境影響度,最終達到協助形成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環境保護協調的區域開發規劃和區域環境管理規劃的目標,促進整個區域可持續性開發。

        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在區域開發規劃與區域環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區域開發活動的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意義:

        (一)從宏觀角度上說,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對區域開發活動的選址、規模、性質的經濟技術可行性進行的考慮分析可以避免決策的重大失誤,盡可能的減少對區域自然生態資源和環境的損害。

        (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是區域開發各功能的合理布局、入區項目的優化選擇等決策的有效依據。

    第9篇:區域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環境監測;環境保護;成果應用

    1、靖安縣環境監測基本結論

    靖安縣開展了環境空氣、地表水、噪聲等環境要素的常規監測。其中環境空氣采樣12個點位,監測項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總懸浮顆粒物,獲有效數據1220個;地表水設立25個監測斷面,監測項目:pH值、化學需氧量(CODCr)、溶解氧(DO)、氨氮(NH3-N)、總氮、總磷、糞大腸菌群等7項;交界斷面監測項目:pH值、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總氰化物總銅、總鋅、總磷、總氮、氟化物、總汞、總鎘、硫化物、揮發酚等24項,共獲有效數據452個;交通噪聲監測布點5個,獲有效數據5個。區域環境噪聲監測點位49個,網格尺寸為550×550(米×米),獲有效數據49個。經過監測,得出以下結論:

    1.1空氣環境監測基本結論

    城區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總懸浮顆粒物年日均值分別為0.020Lmg/m3、0.0108mg/m3、0.0398mg/m3、0.081 mg/m3,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

    空氣污染季節性變化總體上呈現3、11、12月份較高,5、7、9月份較低的現象。

    空氣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為1.3,屬于清潔級別。

    空氣環境主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和總懸浮顆粒物,根據四項污染物的評價結果,污染排序是可吸入顆粒物(PM10)>總懸浮顆粒物(TSP)>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

    1.2地表水監測基本結論

    在地表水監測中,各監測斷面各監測指標均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Ⅱ類水體標準。

    2012年監測斷面各監測指標均穩定達到國家Ⅱ類標準,與2011年相比,部分指標有所增加,總體水質保持良好。

    轄區內各斷面污染負荷排序為:水口鄉最高,雷公尖鄉斷面最低;各監測斷面綜合污染指數低于0.8,總體水質良好。

    1.3噪聲監測基本結論

    (1)交通噪聲

    靖安縣道路交通噪聲等效A聲級的加權平均值為61.8dB(A),低于國家噪聲控制標準。各主要交通干道均低于國家噪聲控制標準,清華大道低7.7,后港路低8.3,東方路低8.4,石馬路低8.6,沿河路低8.8,我縣道路交通噪聲環境狀況良好。

    2013年,靖安縣產生道路交通噪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機動車、建筑施工。影響交通噪聲的主要因素為車流量、道路路況及司機的自身素質。后港路一些路段路況不好會出亂鳴喇叭現象,清華大道是進出靖安的主要道路且道路兩旁有建筑施工,因而噪聲相對較高,而石馬路、沿河路車輛行人相對較少,噪聲相對較低。

    (2)區域環境噪聲

    采用網格布點法對整個轄區內的49個監測點位進行全方位的監測,網格尺寸:550×550(米×米),獲取數據49個,2012,該縣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噪聲等效聲級為51.8dB(A),較2009年增加了0.3dB(A),但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情況良好。

    區域噪聲污染原因主要是縣城正在進行城區規劃和建設,為建筑施工噪音。其次是區域車輛噪聲,隨著居民保有車輛數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區域噪聲的提高。

    區域環境噪聲對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相關度較高。近年來,因之引起的糾紛事件不斷,通過區域監測,明確了社會生活環境噪聲質量評價數據依據,為指導今后保持環境質量指明了方向。

    2、針對該縣基本情況,特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2.1空氣污染防治對策

    一是進一步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為保持環境空氣質量,應致力于改變城市能源結構,擴大管道燃氣普及率,城區內嚴格控制新上燃煤鍋爐,對原有燃煤鍋爐要按計劃逐年淘汰,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全部改造更換為清潔能源,對一些污染重,收益小的鍋爐予以拆除。加大整治飲食服務行業的油煙污染的力度,督促完善油煙凈化設施,對一些新開發住宅樓盤,應預留排煙管道或是預留餐飲業發展位置。

    二是加強對機動車輛尾氣治理力度。推廣使用機動車尾氣凈化裝置,鼓勵和支持使用優質燃油,加強對過期車輛的報廢管理力度,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

    三是加強工業園區的監督管理,抓好除塵、脫硫治理工作,積極推廣低硫煤和清潔能源,鼓勵企業進行能源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禁燃區鍋爐改造工作。

    四是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道路綠化工作,提高我縣綠化覆蓋率,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

    五是加強對市政建設、建筑施工、房屋拆遷的管理,提倡文明施工。

    六是對余土、垃圾清運采取封閉、灑水等措施,防止二次揚塵污染。

    2.2水污染防治對策

    一是加大力度做好地表水環境質量的保持維護工作。對沿岸的排污企業進行清理整頓,對沿岸居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增加城市環保基礎設施經費的投入,尤其要加快污水管網建設工作,做到雨污分流,以加大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進水量和減輕進水濃度,提高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使污水處理廠能充分發揮凈化污水作用。

    二是繼續加強污染源治理,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工藝,提高我縣廢水排放達標率。

    三是嚴格執行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對污水處理設施要確保有效運轉,堅決杜絕偷排、直排等違法現象。

    2.3噪聲防治對策

    一是大力開展城市道路交通的綜合整治。采加強建筑施工、房屋裝修噪聲的管理,加強對娛樂場所的管理,降低城市噪聲污染。

    二是繼續加強區城路網建設和規劃,改善路況,拓寬城區內各主要交通干線,緩解城區某些路段車流量擁擠狀態,對車輛進行合理分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伊人十综合色|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av|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草莓视频成人appios|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成人福利视频app| 久久综合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三级经典中文|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成人3d黄动漫无尽视频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www.国产成人| 黄色成人免费网站|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免费不卡|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免费看的成人yellow视频 | 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